[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作文2600字

六年级作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听写词语, 校对。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表现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3、师导入: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师,这是一位充满无私大爱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让我们一起去瞻仰这最后的姿势,一起去膜拜这最后的姿势。 (这一环节既是复习,又是导入,创设情境激活经验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否则将影响后面的学习进度。)

二、基础学习,获取经验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姿势?课文几次描写了这“最后的姿势”,用笔画出这些文字。

2、地震前,天气是怎样的?地震发生时,课桌、楼房,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用“ ”画出描写地震来临前和到来时环境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

受。

3、用“﹏﹏”画出地震发生时描写谭老师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4、默读8---10自然段,画出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眼中的谭老师形象,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课文为什么要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

5、“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基础学习获取经验的环节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自学,从而让他们去获取属于他们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经验。)

三、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敢于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自己困惑的地方。

(小组合作交流经验这一环节的成效,要看小组建设情况。我认为经验课堂的模式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教师要精心培养和建设高效的学习小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小组成员的调配;2、小组长的选配;3、学习模式和程序的设计;4、团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5、质疑问难的品质的培养。)

四、析疑解难,完善经验

学生质疑,师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交流、相机提示: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板书: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2、指名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师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3、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谭千秋老师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提问: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4、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1、2组读描写环境的语句,3、4组读描写谭千秋老师的语句。

5、出现在救援人员眼中的谭千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姿势?指名读相关文字,你

读了之后,心中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语让你震撼?(指导朗读)

这一幕仅仅震撼了救援人员吗?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通过他们的叙述,你知道了什么?

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奋不顾身 无私大爱)

课文为什么要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6、读到这里,我们除了震撼,感动之余,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7、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出示:

你是怎样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分散难点:

1、为什么说“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这最后的姿势表现了什么?

3、师总结:

(质疑问难完善经验环节很容易重走老路,变成讲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要看学生质疑的能力。)

五、实践应用 深化经验

谭千秋老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

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读到此时,你有什么说的吗?请以“谭千秋老师,我候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实践应用是对已获取经验的一种巩固深化,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知识经验的题目,也可以设计一些写话练习,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自主构建 内化经验

汶川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学完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 (自主构建内化经验环节,是学生对本节课所获取经验的一次总结,一次梳理,同时也是内化经验的过程,这样学生所获取的经验就成为自己的经验,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去了。)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 无私大爱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听写词语, 校对。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表现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3、师导入: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师,这是一位充满无私大爱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让我们一起去瞻仰这最后的姿势,一起去膜拜这最后的姿势。 (这一环节既是复习,又是导入,创设情境激活经验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否则将影响后面的学习进度。)

二、基础学习,获取经验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文,教师出示自学要求:

1、“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姿势?课文几次描写了这“最后的姿势”,用笔画出这些文字。

2、地震前,天气是怎样的?地震发生时,课桌、楼房,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用“ ”画出描写地震来临前和到来时环境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

受。

3、用“﹏﹏”画出地震发生时描写谭老师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4、默读8---10自然段,画出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眼中的谭老师形象,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课文为什么要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

5、“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基础学习获取经验的环节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自学,从而让他们去获取属于他们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的经验。)

三、小组合作,交流经验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敢于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自己困惑的地方。

(小组合作交流经验这一环节的成效,要看小组建设情况。我认为经验课堂的模式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建设,教师要精心培养和建设高效的学习小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小组成员的调配;2、小组长的选配;3、学习模式和程序的设计;4、团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5、质疑问难的品质的培养。)

四、析疑解难,完善经验

学生质疑,师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交流、相机提示: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大爱。 (板书: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2、指名读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感受到了什么?(师相机指导朗读,齐读。)

3、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谭千秋老师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提问: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4、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1、2组读描写环境的语句,3、4组读描写谭千秋老师的语句。

5、出现在救援人员眼中的谭千秋老师是怎样的一个姿势?指名读相关文字,你

读了之后,心中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语让你震撼?(指导朗读)

这一幕仅仅震撼了救援人员吗?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通过他们的叙述,你知道了什么?

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奋不顾身 无私大爱)

课文为什么要引用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

`6、读到这里,我们除了震撼,感动之余,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7、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出示:

你是怎样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分散难点:

1、为什么说“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这最后的姿势表现了什么?

3、师总结:

(质疑问难完善经验环节很容易重走老路,变成讲读课文。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要看学生质疑的能力。)

五、实践应用 深化经验

谭千秋老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

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读到此时,你有什么说的吗?请以“谭千秋老师,我候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实践应用是对已获取经验的一种巩固深化,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知识经验的题目,也可以设计一些写话练习,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自主构建 内化经验

汶川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学完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 (自主构建内化经验环节,是学生对本节课所获取经验的一次总结,一次梳理,同时也是内化经验的过程,这样学生所获取的经验就成为自己的经验,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去了。)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 无私大爱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相关作文

  • 最后的姿势作文2500字
  • 1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这一课记叙的是去年的5.12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感人事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挖掘出情的根源.本文的教学设计,我紧扣文章的主旨&q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作文22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最后的姿势>是新选入本册课本的一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 ...

  • 最后的姿势作文29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 ...

  • 最后的姿势作文1500字
  • 六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内容: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 ...

  • 6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作文6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这课文讲述的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课中能够让学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 ...

  •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作文1700字
  • 六年级语文上册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 ...

  • 6[最后的姿势]导学案作文900字
  • 6.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自主学习 1. 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大声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 ...

  • 最后的姿势作文3900字
  •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

  • 最后的姿势作文2800字
  •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榆次区振兴小学张晓云 <最后的姿势>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 5.12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特级教师.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