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自然,亦要"感"自然作文1200字

高中作文

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知自然,亦要“感”自然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处流传着几张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图中的花簇一片金黄,一朵朵花倒挂着像一个个风铃,很是招人喜爱。可显然几张图片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欲望,我一边上网查着黄金风铃木的花期,一边筹划着周末出游亲自拥抱一场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进步,为人们认知自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轻点鼠标,便可查花木属性,打开电视,便可知雨雪阴晴。科技向人们传递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理念,却让奔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劳碌众生以为凭此便可尽得自然。他们以为冰冷玻璃背后的几个符号、几张图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从中可收获古人常说的能润泽心灵的自然甘霖。殊不知,这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到“黄花”就认为是油菜花,听到黄花梨木只会想到砍了赚一笔,见到木棉花只会捡回家煮一锅去湿汤。对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体会,注定他们也无法获得自然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灵依旧贫瘠与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你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出很多关于“长江”的解释词条,却无法感受到亲临长江时的心境壮阔,也无法体会江水翻滚着诠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意义;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开电视看着一派田园风光,却无法感受到身临田园的心旷神怡,也无法收获山水煞费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一刻明净安谧;你可以通过手机玩着虚拟的种菜游戏,却无法感受到亲手收割庄稼的丰收喜悦,也无法真正领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谛。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写景诗的鉴赏题。只知道答题术语还不够,还需要对诗歌意境正确且深入的领悟。答题术语的获得很简单,翻翻教科书就能掌握,这就像通过科技途径去认知自然。这种途径能帮助我们更好组织答案,却不能助我们拿到满分,它充其量只是“知”,并未做到“感”。必须要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诗歌的灵魂,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对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这一“感”字,必须走进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同对话,让清澈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血液,让芬芳的花香盈满我们的衣袖,让飘落的落叶漾开心湖的涟漪。只有把“感”与“知”结合起来,通过“感”促进“知”,通过“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读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鲜活起来,才能使自然滋润我们心灵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守护自然。这是感知自然的圆满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终归宿。

我感激科技让我认识了美丽的黄金风铃木。通过微信把图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晓这份美丽。然后明年三月让我们相约去看黄金风铃木吧,徜徉在金黄的海洋中,跟随一个个“风铃”一同起舞。那时你会发现,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

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知自然,亦要“感”自然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处流传着几张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图中的花簇一片金黄,一朵朵花倒挂着像一个个风铃,很是招人喜爱。可显然几张图片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欲望,我一边上网查着黄金风铃木的花期,一边筹划着周末出游亲自拥抱一场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进步,为人们认知自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轻点鼠标,便可查花木属性,打开电视,便可知雨雪阴晴。科技向人们传递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理念,却让奔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劳碌众生以为凭此便可尽得自然。他们以为冰冷玻璃背后的几个符号、几张图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从中可收获古人常说的能润泽心灵的自然甘霖。殊不知,这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到“黄花”就认为是油菜花,听到黄花梨木只会想到砍了赚一笔,见到木棉花只会捡回家煮一锅去湿汤。对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体会,注定他们也无法获得自然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灵依旧贫瘠与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你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出很多关于“长江”的解释词条,却无法感受到亲临长江时的心境壮阔,也无法体会江水翻滚着诠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意义;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开电视看着一派田园风光,却无法感受到身临田园的心旷神怡,也无法收获山水煞费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一刻明净安谧;你可以通过手机玩着虚拟的种菜游戏,却无法感受到亲手收割庄稼的丰收喜悦,也无法真正领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谛。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写景诗的鉴赏题。只知道答题术语还不够,还需要对诗歌意境正确且深入的领悟。答题术语的获得很简单,翻翻教科书就能掌握,这就像通过科技途径去认知自然。这种途径能帮助我们更好组织答案,却不能助我们拿到满分,它充其量只是“知”,并未做到“感”。必须要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诗歌的灵魂,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对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这一“感”字,必须走进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同对话,让清澈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血液,让芬芳的花香盈满我们的衣袖,让飘落的落叶漾开心湖的涟漪。只有把“感”与“知”结合起来,通过“感”促进“知”,通过“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读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鲜活起来,才能使自然滋润我们心灵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守护自然。这是感知自然的圆满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终归宿。

我感激科技让我认识了美丽的黄金风铃木。通过微信把图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晓这份美丽。然后明年三月让我们相约去看黄金风铃木吧,徜徉在金黄的海洋中,跟随一个个“风铃”一同起舞。那时你会发现,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


相关作文

  • 尊重自然的名言警句作文2500字
  •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只有和谐共处,尊重自然,才能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长久发展. 1.自然常会孕育美好的心灵.---罗曼罗兰 2.世界上没有比大自然更崇高的东西了.---果戈里名言 3.自然的巨大力量不是以丑恶而是以美来显现它的真相的.---泰戈尔 4.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 ...

  • 2015广州高考满分作文作文15500字
  • 2015年广东高考高分优秀作文及点评 [广东卷·2015年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 ...

  • 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作文1600字
  • 关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自觉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能力: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提高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能力 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 满分作文作文9200字
  •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 ...

  • "在自然中生活"作文升格演练作文2500字
  • "在自然中生活"作文升格演练 [升格演练] 在自然中生活 重庆一考生 清晨,微风和煦,晨光初露,我迎着这和煦的清风开始了一天的 晨练,这是我与大自然的又一次亲密接触. 人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给人类提供赖 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美丽的鲜花 ...

  • 自然这么近那么远作文审题立意作文4900字
  • 1 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作文讲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 ...

  • 人与自然作文1500字
  • 导入: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累计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如何实现和谐,取 ...

  • 人与自然界作文5300字
  • 第三章人与自然界 第一节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一.人类的产生 神创论,如女娲氏抟土造人说,上帝造人说. 1863年,赫胥黎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人与猿的亲缘关系,得出了人猿同祖的结论.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起源>一书,用更为丰富的材料论证了人类与动 ...

  • 自然在我心中作文800字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绿地,这些都来自于自然,自然带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自然. 自然对于大家来说非常熟悉,我们每时每刻都与自然接触,热爱自然,空气是自然最好的朋友,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才能拥有美好的东西.以前的我总是 ...

  • 在自然生活中(散文)作文1400字
  •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重庆卷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