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胡光小学 陈德明
胡光村委会位于黄泥河镇南部3公里地段,地处龙凤山下,南盘江畔,有村民10336户,人口3816人。
就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庄,住着一对“豆腐大王”——张富德,王丁美夫妇。提起他家的豆腐来,知道的人谁不翘起大拇指来称赞? 你听:“大娘,你要买几斤?”
“两公斤!”
“好,六元钱,你慢走。”
“下一个”……
每天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地从他家出走。簸箕、筛箕吱悠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的一场春雨似的。他家是怎样走上致富路的?这得从头说起:
一九八九年冬,胡光村委会岳东营北村村民张富德和茨营村公所王家营村村民王丁美,经人介绍,成了幸福伴侣。婚后,妻子跟丈夫商量:“咱们也来磨豆腐吧!你看娘家村里有好几家磨豆腐卖,多赚钱。再说这方圆几里路上还没有磨豆腐的人家。”
说干就干,妻子把从娘家学到磨豆腐的技术拿到这里运用。
虽然夫妻俩每天填不亮就磨出一点点豆腐来,但是由于妻子文化水平低,在娘家才读完小学三年级,丈夫高小毕业,远远不能掌握磨豆腐这门科学技术。每天磨出的豆腐也许是配方比例不当,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是软掉,拾不起来,就是硬掉,粗糙得吃不成。
正在无路可走之时,村里办起了“业余夜校”。什么“业余夜校
扫盲班啦”,“巩固提高班”。丈夫对妻子说:“我们还是去上夜校,进‘巩固提高班’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只有多学些知识,才能把豆腐磨好。”妻子不同意丈夫的做法,并且说:“夜校是办不成功的,就拿娘家村里来说,年年办,年年垮。还不是‘冬办春垮台,明年又重来’。”
丈夫耐心地说:“今年可不比往年啦!我听村委会书记说,党总支决定从今年起,将在村委会逐年分批举办“科学种植业实用技术 ”,“养殖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并且与全日制学校挂钩,实行三教统筹。“一长任两校,一师任两校”。还听说,村委会要把提高社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党总支的首要工作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于是夫妻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业余夜校”。
在学校里,老师结合本地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用多种形式传授知识。什么“水稻栽培”、“科学栽烟”、“食用菌栽培”、“水果树栽栽培”、“豆腐加工”、“科学养猪”、“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还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面向学员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和资料,使学员掌握更多的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这时的小俩口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丈夫对妻子说:“怎么样,没有白来吧?”
妻子抱怨丈夫说:“你光会说,还不多学几门技术,回家好发家致富。”
小俩口的信心更足了,他们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解,恨不得把老师所讲的各种技术都掌握下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夫妻俩经过两年来的夜校培训后,也许是
“科学技术”这根弦触动了他们的心事,占据了整个身心。丈夫毅然放弃了一次去曲靖瓷厂当工人的招工指标,决定走自己的路。回到家,他和妻子商量:重整旗鼓,把自己几年来的积蓄拿出来,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小型“豆腐加工厂”,丈夫不仅到外地豆腐厂实地考察,学习加工技术,还买了许多实用性的科技书和科技报,了解信息。几年后,一直生意兴隆。
他家加工的豆腐,除了满足本地村民食用外,还远销周围潦浒、瓷厂、区二中,几家砖厂……深受消费者的称赞。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一幢三层小洋房,在他家门前拔地而起,家里还添置了一些高档商品,夫妇俩逢人便说:“我家有了钱,全靠业余夜校扫盲员,致了富,全靠胡光党支部。现在我们吃的要讲营养,穿的要讲漂亮,住得要讲宽敞明亮,用的要讲高档。”
现在,夫妻俩坚信“路在脚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又想到“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俗言。于是,夫妻俩又投资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还买了一辆生活专用车,把产品运往海寨林场、协联电厂、曲靖化工厂、几家焦化厂、洗煤厂……生意越做越兴隆。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夫妻俩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他家又承包了合同期十年的南盘江边(从黄泥堡到胡光大桥地段)的围梗近百亩,种植桉树、柏泡树、北京杨等。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夫妻俩坚信“路在脚下”将在新的起点上,脚踏实地地埋头苦
干,朝着致富、文明奔小康的步伐迈进。让“豆腐加工厂”、“养猪 场”、“养鸡场”、“植树造林”发扬光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八年三月
梅花香自苦寒来
胡光小学 陈德明
胡光村委会位于黄泥河镇南部3公里地段,地处龙凤山下,南盘江畔,有村民10336户,人口3816人。
就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庄,住着一对“豆腐大王”——张富德,王丁美夫妇。提起他家的豆腐来,知道的人谁不翘起大拇指来称赞? 你听:“大娘,你要买几斤?”
“两公斤!”
“好,六元钱,你慢走。”
“下一个”……
每天买豆腐的人络绎不绝地从他家出走。簸箕、筛箕吱悠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的一场春雨似的。他家是怎样走上致富路的?这得从头说起:
一九八九年冬,胡光村委会岳东营北村村民张富德和茨营村公所王家营村村民王丁美,经人介绍,成了幸福伴侣。婚后,妻子跟丈夫商量:“咱们也来磨豆腐吧!你看娘家村里有好几家磨豆腐卖,多赚钱。再说这方圆几里路上还没有磨豆腐的人家。”
说干就干,妻子把从娘家学到磨豆腐的技术拿到这里运用。
虽然夫妻俩每天填不亮就磨出一点点豆腐来,但是由于妻子文化水平低,在娘家才读完小学三年级,丈夫高小毕业,远远不能掌握磨豆腐这门科学技术。每天磨出的豆腐也许是配方比例不当,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是软掉,拾不起来,就是硬掉,粗糙得吃不成。
正在无路可走之时,村里办起了“业余夜校”。什么“业余夜校
扫盲班啦”,“巩固提高班”。丈夫对妻子说:“我们还是去上夜校,进‘巩固提高班’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只有多学些知识,才能把豆腐磨好。”妻子不同意丈夫的做法,并且说:“夜校是办不成功的,就拿娘家村里来说,年年办,年年垮。还不是‘冬办春垮台,明年又重来’。”
丈夫耐心地说:“今年可不比往年啦!我听村委会书记说,党总支决定从今年起,将在村委会逐年分批举办“科学种植业实用技术 ”,“养殖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并且与全日制学校挂钩,实行三教统筹。“一长任两校,一师任两校”。还听说,村委会要把提高社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党总支的首要工作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于是夫妻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业余夜校”。
在学校里,老师结合本地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用多种形式传授知识。什么“水稻栽培”、“科学栽烟”、“食用菌栽培”、“水果树栽栽培”、“豆腐加工”、“科学养猪”、“怎样调整产业结构” ……还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面向学员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和资料,使学员掌握更多的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这时的小俩口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丈夫对妻子说:“怎么样,没有白来吧?”
妻子抱怨丈夫说:“你光会说,还不多学几门技术,回家好发家致富。”
小俩口的信心更足了,他们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解,恨不得把老师所讲的各种技术都掌握下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夫妻俩经过两年来的夜校培训后,也许是
“科学技术”这根弦触动了他们的心事,占据了整个身心。丈夫毅然放弃了一次去曲靖瓷厂当工人的招工指标,决定走自己的路。回到家,他和妻子商量:重整旗鼓,把自己几年来的积蓄拿出来,在家里办起了一个小型“豆腐加工厂”,丈夫不仅到外地豆腐厂实地考察,学习加工技术,还买了许多实用性的科技书和科技报,了解信息。几年后,一直生意兴隆。
他家加工的豆腐,除了满足本地村民食用外,还远销周围潦浒、瓷厂、区二中,几家砖厂……深受消费者的称赞。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一幢三层小洋房,在他家门前拔地而起,家里还添置了一些高档商品,夫妇俩逢人便说:“我家有了钱,全靠业余夜校扫盲员,致了富,全靠胡光党支部。现在我们吃的要讲营养,穿的要讲漂亮,住得要讲宽敞明亮,用的要讲高档。”
现在,夫妻俩坚信“路在脚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又想到“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俗言。于是,夫妻俩又投资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还买了一辆生活专用车,把产品运往海寨林场、协联电厂、曲靖化工厂、几家焦化厂、洗煤厂……生意越做越兴隆。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夫妻俩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年他家又承包了合同期十年的南盘江边(从黄泥堡到胡光大桥地段)的围梗近百亩,种植桉树、柏泡树、北京杨等。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夫妻俩坚信“路在脚下”将在新的起点上,脚踏实地地埋头苦
干,朝着致富、文明奔小康的步伐迈进。让“豆腐加工厂”、“养猪 场”、“养鸡场”、“植树造林”发扬光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八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