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之道无处不在,一个个奇妙而有趣的疑问在召唤着我们去探索,去解答。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正确地读出这些词语吗?老师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读完后老师订正读音。 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自由发言。然后老师简单评价。
二、学习三至十自然段
过渡:文中有个词语“愚不可及”,你能找出这个词语在哪个句子中吗?齐读,老师出示另一个句子,学生比较,老师提问: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是什么问题?(病句)如果这个句子单独存就是病句,但是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这样表达,那作者把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用在一起想表达什么呢?(为了加强语气,让人觉得这件事情干得真的很愚蠢。这是一种表达技巧,在作文中同学们也可以用上这个方法。)假如是你做了愚不可及的蠢事会是什么心情?读出自己的心情。那作者呢,会是什么心情呢?作者们究竟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么后悔?为什么说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学习课文。(老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一、三、五、七小组学习三——五自然段,完成自学提示:
1、简单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2、面对嘲鹰企图将幼龟拉倒沙滩的险情,“我们”和向导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用不同的符号把有关词语画出来。
3、小组谈论理解向导说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
二、四、六、八小组学习六——十自然段,完成自学提示:
1、快速默读课文,为什么说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小组讨论,我们愚在哪里?(提示:不该...... )
2、当我们明白以后,我们是如何补救的?(标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学生自学。(先自学,再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二)汇报交流。(交流前老师提出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不同意见可以举手发表。) 三至五自然段学习交流。
1、简单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总结:小海龟遇险,我们搭救。
学生找出句子: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引导学生抓住“探出”“欲出又止”“踯躅不前”“似乎”等词语理解幼龟的犹豫不决。
师:欲出又止什么意思?似乎什么意思?似乎表明是作者的猜测,当时作者了解幼龟为什么这么做吗?(不了解)他们只知道幼龟遇到了危险。
师:2、面对嘲鹰企图将幼龟拉倒沙滩的险情,“我们”和向导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用横线把有关词语画出来。生汇报交流,师让学生找出具体段落。
老师课件出示段落: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在同伴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强烈要求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送到大海。
师:若无其事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对什么若无其事?为什么若无其事?生自由回答。
师: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向导的话?(冷淡)你能读出向导若无其事的语气吗?生齐读。
师:你能理解向导的话吗?(生答)当时的作者能理解向导的话吗?(不能)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向导怎么做?生:救了幼龟。
师:(板书:救一龟)最后向导极不情愿地把海龟送入了大海。向导为什么极不情愿?
生自由回答。
汇报交流六——十自然段学习情况
过渡:我们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可为什么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呢?
生自由发言。找出相关段落,全班齐读。引导学生找出幼龟外出的词语,体会当时沙滩上到处都是幼龟。师:鱼贯而出什么意思?说明幼龟数量怎样?找出文中另外描写幼龟出穴的词语?( 结伴而出,结队而出)这么多的幼龟来到沙滩,迎接它们的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众人紧张抢救小海龟的图片。)
师描述: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幼龟满怀希望地走向大海,准备开始它们的新生活,它们却不知道在明媚的沙滩上却埋藏着危机,迎接它们的却是灭顶之灾。食肉鸟看到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幼龟,它们兴奋了,因为它们知道自己有口福了。食肉鸟一个个直冲沙滩,它们用尖锐的喙猛烈啄击幼龟的壳,然后迫不及待地将幼龟的肉一块块残忍地撕下来,狼吞虎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幼龟毫无躲藏之处,只有等着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物了。不一会,龟壳、鲜血遍布沙滩。同学们,这是多么痛心的一幕呀!我们救了一只龟,却害了——更多的龟。(板书:害群龟)看到这血淋淋的一幕,这时的你们心里有何感受?(痛心不已)现在请读出你们的感受!(生读句子。)有没有对作者们的责备?再度,读出对作者的责备!(你们干了一件)当作者和同伴们看到这血淋淋的一幕,又是什么感受呢?(板书:悔恨)读出作者的感受!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做的事愚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师: 作者和同伴的自作主张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我们是怎样弥补过错呢?请小组交流找出第七自然段中的动词。 课件出示段落。
生:“摘”、“抓”、“放”、“奔”“奔跑”,然后齐读段落。 师:大家看看这几个词语“迅速”“赶紧”“气喘吁吁”,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当时的紧张气氛和抢救的繁忙,我们抢救小海龟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呀))追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来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仰望天空,数十只食肉鸟——
生:(读文)“吃的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课件出示)
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
生:丧生了
师:一只嘲鹰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
生:欢笑了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 ,作者明白向导刚才若无其事的那句话了吗?(明白了)(生齐读)
师:面对眼前的惨景,回想起刚才对向导的指责:“不能见死不救”,回想起刚才对向导的哀求:“你得想想办法啊!”,我与同伴们怎样了?找出文中的语句。
生齐读: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师:低头,是因为——后悔了,慢慢低走,是在思考,在想,假如你就是作者,这时的你心里在想什么? 师:而作为了解自然之道的向导,此时也发出同样的悲叹, 读,
生齐读: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课件出示) 师:悲叹能不能换成感叹?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感叹有点赞扬的意思。
师:那悲叹说明了向导怎么样?
生:非常后悔。
生:非常自责。
师:我们带着后悔自责的语气读。(板书:悔恨)
生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读的真好。同学们,向导明知不该救小龟,但还是要救了它,如果说我们是无知之愚,那么向导是否就是有知之愚呢。请问向导为什么这么做?你同意向导的做法吗?为什么?小组谈论。
师:不管向导是迫于无奈这样做,还是为了用事实教育我们这样做,悲剧就是悲剧,在悲剧发生后,向导也后悔了,他也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他才发出了那样的悲叹——(学生齐读。)
四、总结拓展,升华“道”
过渡:同学们,我们自以为好心救了幼龟,结果却害了一群龟, 经过这件事,作者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课件出示: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师:请大家 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生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在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动物都有一套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方法,这就是自然规律,我们人类如果没有调查清楚,乱作决定,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不能违背——自然之道(板书:遵循)这就是我们课文要告诉我们的自然之道。
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在生活中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或者说哪些自然之道是不能违背的呢?(学生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不能帮助小鸡出壳,不能帮助蝴蝶蜕蛹等。)(推荐学生观看中央台的科教频道)
师: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之道无处不在,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今天这个故事,记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 (出示课件)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五,布置做业 同类阅读。完成练习册上的阅读。 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之道无处不在,一个个奇妙而有趣的疑问在召唤着我们去探索,去解答。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正确地读出这些词语吗?老师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读完后老师订正读音。 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生自由发言。然后老师简单评价。
二、学习三至十自然段
过渡:文中有个词语“愚不可及”,你能找出这个词语在哪个句子中吗?齐读,老师出示另一个句子,学生比较,老师提问: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是什么问题?(病句)如果这个句子单独存就是病句,但是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这样表达,那作者把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用在一起想表达什么呢?(为了加强语气,让人觉得这件事情干得真的很愚蠢。这是一种表达技巧,在作文中同学们也可以用上这个方法。)假如是你做了愚不可及的蠢事会是什么心情?读出自己的心情。那作者呢,会是什么心情呢?作者们究竟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么后悔?为什么说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学习课文。(老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一、三、五、七小组学习三——五自然段,完成自学提示:
1、简单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2、面对嘲鹰企图将幼龟拉倒沙滩的险情,“我们”和向导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用不同的符号把有关词语画出来。
3、小组谈论理解向导说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 。
二、四、六、八小组学习六——十自然段,完成自学提示:
1、快速默读课文,为什么说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小组讨论,我们愚在哪里?(提示:不该...... )
2、当我们明白以后,我们是如何补救的?(标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学生自学。(先自学,再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二)汇报交流。(交流前老师提出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不同意见可以举手发表。) 三至五自然段学习交流。
1、简单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总结:小海龟遇险,我们搭救。
学生找出句子: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鹰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引导学生抓住“探出”“欲出又止”“踯躅不前”“似乎”等词语理解幼龟的犹豫不决。
师:欲出又止什么意思?似乎什么意思?似乎表明是作者的猜测,当时作者了解幼龟为什么这么做吗?(不了解)他们只知道幼龟遇到了危险。
师:2、面对嘲鹰企图将幼龟拉倒沙滩的险情,“我们”和向导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用横线把有关词语画出来。生汇报交流,师让学生找出具体段落。
老师课件出示段落: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在同伴们“不能见死不救”的强烈要求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送到大海。
师:若无其事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对什么若无其事?为什么若无其事?生自由回答。
师: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向导的话?(冷淡)你能读出向导若无其事的语气吗?生齐读。
师:你能理解向导的话吗?(生答)当时的作者能理解向导的话吗?(不能)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向导怎么做?生:救了幼龟。
师:(板书:救一龟)最后向导极不情愿地把海龟送入了大海。向导为什么极不情愿?
生自由回答。
汇报交流六——十自然段学习情况
过渡:我们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可为什么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呢?
生自由发言。找出相关段落,全班齐读。引导学生找出幼龟外出的词语,体会当时沙滩上到处都是幼龟。师:鱼贯而出什么意思?说明幼龟数量怎样?找出文中另外描写幼龟出穴的词语?( 结伴而出,结队而出)这么多的幼龟来到沙滩,迎接它们的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众人紧张抢救小海龟的图片。)
师描述: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幼龟满怀希望地走向大海,准备开始它们的新生活,它们却不知道在明媚的沙滩上却埋藏着危机,迎接它们的却是灭顶之灾。食肉鸟看到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幼龟,它们兴奋了,因为它们知道自己有口福了。食肉鸟一个个直冲沙滩,它们用尖锐的喙猛烈啄击幼龟的壳,然后迫不及待地将幼龟的肉一块块残忍地撕下来,狼吞虎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幼龟毫无躲藏之处,只有等着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物了。不一会,龟壳、鲜血遍布沙滩。同学们,这是多么痛心的一幕呀!我们救了一只龟,却害了——更多的龟。(板书:害群龟)看到这血淋淋的一幕,这时的你们心里有何感受?(痛心不已)现在请读出你们的感受!(生读句子。)有没有对作者们的责备?再度,读出对作者的责备!(你们干了一件)当作者和同伴们看到这血淋淋的一幕,又是什么感受呢?(板书:悔恨)读出作者的感受!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做的事愚在哪里?(生自由回答)
师: 作者和同伴的自作主张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我们是怎样弥补过错呢?请小组交流找出第七自然段中的动词。 课件出示段落。
生:“摘”、“抓”、“放”、“奔”“奔跑”,然后齐读段落。 师:大家看看这几个词语“迅速”“赶紧”“气喘吁吁”,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当时的紧张气氛和抢救的繁忙,我们抢救小海龟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呀))追问: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来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仰望天空,数十只食肉鸟——
生:(读文)“吃的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课件出示)
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
生:丧生了
师:一只嘲鹰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
生:欢笑了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 ,作者明白向导刚才若无其事的那句话了吗?(明白了)(生齐读)
师:面对眼前的惨景,回想起刚才对向导的指责:“不能见死不救”,回想起刚才对向导的哀求:“你得想想办法啊!”,我与同伴们怎样了?找出文中的语句。
生齐读: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师:低头,是因为——后悔了,慢慢低走,是在思考,在想,假如你就是作者,这时的你心里在想什么? 师:而作为了解自然之道的向导,此时也发出同样的悲叹, 读,
生齐读: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课件出示) 师:悲叹能不能换成感叹?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感叹有点赞扬的意思。
师:那悲叹说明了向导怎么样?
生:非常后悔。
生:非常自责。
师:我们带着后悔自责的语气读。(板书:悔恨)
生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读的真好。同学们,向导明知不该救小龟,但还是要救了它,如果说我们是无知之愚,那么向导是否就是有知之愚呢。请问向导为什么这么做?你同意向导的做法吗?为什么?小组谈论。
师:不管向导是迫于无奈这样做,还是为了用事实教育我们这样做,悲剧就是悲剧,在悲剧发生后,向导也后悔了,他也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他才发出了那样的悲叹——(学生齐读。)
四、总结拓展,升华“道”
过渡:同学们,我们自以为好心救了幼龟,结果却害了一群龟, 经过这件事,作者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课件出示: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师:请大家 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生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在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动物都有一套防御敌人、保护自己的方法,这就是自然规律,我们人类如果没有调查清楚,乱作决定,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我们要遵循——自然之道,不能违背——自然之道(板书:遵循)这就是我们课文要告诉我们的自然之道。
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在生活中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或者说哪些自然之道是不能违背的呢?(学生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不能帮助小鸡出壳,不能帮助蝴蝶蜕蛹等。)(推荐学生观看中央台的科教频道)
师: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之道无处不在,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今天这个故事,记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 (出示课件)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五,布置做业 同类阅读。完成练习册上的阅读。 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