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绘本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阅读文本,语言浅显精炼。优秀绘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让学生有对象可模仿,是写话训练优秀素材。绘本作文是绘本阅读的延伸,是习作教学富有趣味的补充。学生对绘本的喜爱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创造的热情,本节课主要通过读文赏图,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读到人物内心,走进人物,能写出人物的心理与对话。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能运用平时的积累,较为准确地说清图意。
2、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与对话,并写下来。
3、通过对此绘本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1、出示一整套绘本,介绍这套书。
这是庄老师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小时候的好好最喜欢的一本绘本。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所有的读者失望,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如:日本绘本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 畅销35年,日本累计重印1200次,中文版销量突破50万册,世界绘本经典中的经典。
2、带领学生通过投影读整本书!
3、简要汇报读后心得。
4、出示关键画面:(一是鼠小弟仰望苹果图,另一幅是鼠小弟与海狮的对话图)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两幅图构思一篇作文。
5、先看第一幅图: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判断:鼠小弟想吃苹果,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走进人物内心:她会想什么呢?
6、思考,汇报交流。
7、小结:作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细节,而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就是最好的细节吗?板书:心理活动。
8、点出对话:出示第二幅图。
9、同桌试对话。
10、指名同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神态与语气。
11、小结:人物语言。
12、提醒注意点:不能受全部故事影响,今天我们的作文只写这两幅画面,只关注人物的心理与对话。把大象、小鸟都抛到九宵云外去吧!
13、学生动笔习作。(老师提供开头)
14、巡视交流,点评。
15、集中点评。
16、继续习作。
我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也许正如编者所注:这是一套起承转合非常清楚的图画书,它的乐趣在于你可以一边读,一边猜故事是怎样一个结局。如果你猜着了,那就是作者失败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确实就是这样的书,在故事中让你不知不觉地想象他的结尾,可是结果出乎你的预料却又让你感觉合理有趣。所以很多人认为《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是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中内涵最丰富、最具教育功能、最具娱乐性、最有特色的一本。
故事中,鼠小弟站在高高的苹果树底下,想吃到上面的苹果。可是苹果树那么高,他又怎么可能上得去了。就在鼠小弟一筹莫展的时候,许多具有特殊本领的动物一一登场了,先是小鸟先上了大树,于是在小鸟的启发下,鼠小弟也试着以飞的方式上去,以失败告终;紧接着鼠小弟分别试着以大象的长鼻子、袋鼠的跳跃、猴子的爬树、犀牛的撞树、长颈鹿的长脖子这些方式得到树上的苹果,可是都失败了。因为这些特殊的鼠小弟的都不具备。当鼠小弟心灰意冷的时候,可爱的海狮登场了,可是在鼠小弟眼里,海狮也没有任何本领,因为海狮不会跳、不会飞、没有长脖子和长鼻子,是不可能得到树上的苹果的。但是海狮却用自己会顶球的本领把鼠小弟顶到了树枝上,于是两个小伙伴通过合作圆满了解决这一难题。故事的最后是鼠小弟和海狮一边吃着苹果一边玩着,快乐地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孩子们阅读这个有趣的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时始终会有想象伴随着,因为每翻开一页就能看到一个新的动物,每个动物都有它们的特长。孩子会随着故事的发展去猜测:下一页上场的会是谁呢?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怎样才能吃到呢?同时孩子们对于动物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故事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大象有长鼻子,小鸟会飞,袋鼠能跳,猴子能爬树„„那么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本领,于是有的孩子就会说:“我也能跳。”“我也有力气。”那么这本书就让孩子感觉到:我很重要。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天性,并在此基本上发展下去,我想这应该是《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蕴含的意思吧!
在这个愉快的故事中,爸爸妈妈还可以从旁引导,重复的文字和句式能帮助孩子很好地把握相关的语言点。还有伴随着故事的展开,画面中苹果的
数量是逐渐变化的,我们还可以边读故事边数一数苹果的变化,给孩子最初的数数和减法的概念。
故事中的鼠小弟是一个拟人化的小朋友形象,他从自己小个子的角度观察世界,他通过不断学习、尝试以及合作,达成自己的愿望。作品中,无论是那一树红苹果、可爱的鼠小弟还是接踵而来的各种动物,都画得生动、具象、传神、可爱,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作者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一个象征着小男孩形象的鼠小弟的生活、心情、神态。构思精巧有趣,绘图清淡传神。
习作:《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绘本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阅读文本,语言浅显精炼。优秀绘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让学生有对象可模仿,是写话训练优秀素材。绘本作文是绘本阅读的延伸,是习作教学富有趣味的补充。学生对绘本的喜爱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创造的热情,本节课主要通过读文赏图,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读到人物内心,走进人物,能写出人物的心理与对话。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能运用平时的积累,较为准确地说清图意。
2、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与对话,并写下来。
3、通过对此绘本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1、出示一整套绘本,介绍这套书。
这是庄老师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小时候的好好最喜欢的一本绘本。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所有的读者失望,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如:日本绘本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 畅销35年,日本累计重印1200次,中文版销量突破50万册,世界绘本经典中的经典。
2、带领学生通过投影读整本书!
3、简要汇报读后心得。
4、出示关键画面:(一是鼠小弟仰望苹果图,另一幅是鼠小弟与海狮的对话图)明确本课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两幅图构思一篇作文。
5、先看第一幅图: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胆的判断:鼠小弟想吃苹果,那么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走进人物内心:她会想什么呢?
6、思考,汇报交流。
7、小结:作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细节,而人物的心理活动,不就是最好的细节吗?板书:心理活动。
8、点出对话:出示第二幅图。
9、同桌试对话。
10、指名同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神态与语气。
11、小结:人物语言。
12、提醒注意点:不能受全部故事影响,今天我们的作文只写这两幅画面,只关注人物的心理与对话。把大象、小鸟都抛到九宵云外去吧!
13、学生动笔习作。(老师提供开头)
14、巡视交流,点评。
15、集中点评。
16、继续习作。
我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也许正如编者所注:这是一套起承转合非常清楚的图画书,它的乐趣在于你可以一边读,一边猜故事是怎样一个结局。如果你猜着了,那就是作者失败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确实就是这样的书,在故事中让你不知不觉地想象他的结尾,可是结果出乎你的预料却又让你感觉合理有趣。所以很多人认为《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是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中内涵最丰富、最具教育功能、最具娱乐性、最有特色的一本。
故事中,鼠小弟站在高高的苹果树底下,想吃到上面的苹果。可是苹果树那么高,他又怎么可能上得去了。就在鼠小弟一筹莫展的时候,许多具有特殊本领的动物一一登场了,先是小鸟先上了大树,于是在小鸟的启发下,鼠小弟也试着以飞的方式上去,以失败告终;紧接着鼠小弟分别试着以大象的长鼻子、袋鼠的跳跃、猴子的爬树、犀牛的撞树、长颈鹿的长脖子这些方式得到树上的苹果,可是都失败了。因为这些特殊的鼠小弟的都不具备。当鼠小弟心灰意冷的时候,可爱的海狮登场了,可是在鼠小弟眼里,海狮也没有任何本领,因为海狮不会跳、不会飞、没有长脖子和长鼻子,是不可能得到树上的苹果的。但是海狮却用自己会顶球的本领把鼠小弟顶到了树枝上,于是两个小伙伴通过合作圆满了解决这一难题。故事的最后是鼠小弟和海狮一边吃着苹果一边玩着,快乐地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孩子们阅读这个有趣的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时始终会有想象伴随着,因为每翻开一页就能看到一个新的动物,每个动物都有它们的特长。孩子会随着故事的发展去猜测:下一页上场的会是谁呢?鼠小弟吃到苹果了吗?怎样才能吃到呢?同时孩子们对于动物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层,故事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大象有长鼻子,小鸟会飞,袋鼠能跳,猴子能爬树„„那么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本领,于是有的孩子就会说:“我也能跳。”“我也有力气。”那么这本书就让孩子感觉到:我很重要。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天性,并在此基本上发展下去,我想这应该是《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蕴含的意思吧!
在这个愉快的故事中,爸爸妈妈还可以从旁引导,重复的文字和句式能帮助孩子很好地把握相关的语言点。还有伴随着故事的展开,画面中苹果的
数量是逐渐变化的,我们还可以边读故事边数一数苹果的变化,给孩子最初的数数和减法的概念。
故事中的鼠小弟是一个拟人化的小朋友形象,他从自己小个子的角度观察世界,他通过不断学习、尝试以及合作,达成自己的愿望。作品中,无论是那一树红苹果、可爱的鼠小弟还是接踵而来的各种动物,都画得生动、具象、传神、可爱,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作者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一个象征着小男孩形象的鼠小弟的生活、心情、神态。构思精巧有趣,绘图清淡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