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者与蝴蝶
我只是小小的蜡烛
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对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曾是那样的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庄周飘然而至,眯着矇眬的睡眼,对着蝴蝶稽首,“你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是你梦中的庄周?”蝴蝶不语,翩翩飞舞,只留下飘然而逝的背影。对于蝴蝶的浪漫和美丽,我曾是那样的迷离,甚至感伤不已。
然而,这一切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一切的浪漫与美丽,都将被你——蜡烛摧毁得荡然无存。因为你的光亮,害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让它们饱受迁徙之苦,让它们不得不栖居到更深更远更幽黑的地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念起李商隐的诗句。这是一支怎样高大的你,执着,坚持,耗尽心血,无私奉献。
蜡烛,你怎么了?你怎么就忍心伤害稚弱的蝴蝶?
(蜡烛)跟帖:
看到你的文字,我初觉愤怒,继而难过,再而迷惘。
愤怒是因为你不该如此看我,更不该如此中伤我。一直以来,我都坚守我做人的原则,正如你所说,执着,奉献。今天,我也只是用我的光亮,照亮了一方天地,给了探险者前进的方向,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走得更远。
难过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点燃我们的探险者。他们是探险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到洞穴探险,探索人类的未知奥秘。他们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只是还没有完全熟知蝴蝶的习性。作为一支蜡烛,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完成使命。
迷惘是因为我也无所适从,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我感到委屈,我只是一支蜡烛,只是起到照亮的作用;我又感到内疚,我确实直接造成了蝴蝶迁徙的恶果;我还感到很庆幸,因为点亮我的是一群探险者,他们是真正有良知的探索者。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惠,让人类的未来生活更美好。然而,贪婪的欲望又让他们迷失了自己,无尽地攫取,任意地破坏,空气污染了,水质恶化了,温度升高了,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鸟儿消失了,动物绝种了,一切的一切出于人类的意料。我看在眼里,内心不愿,但我只是小小的蜡烛,只能听命于他们。那深挖不见底的煤矿下,那拦截水流的大坝中,那冰川融化的南极大陆上,都能见到我或者我朋友的存在,它们也都只是工具而已。今天点燃我的那些探险者,他们是没有破坏自然之心的,然而,很多的事情,愿望和结果又极有可能是相违背的,正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蝴蝶的迁徙,责不在我,在人心。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
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 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
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探险者与蝴蝶
我只是小小的蜡烛
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对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曾是那样的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庄周飘然而至,眯着矇眬的睡眼,对着蝴蝶稽首,“你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是你梦中的庄周?”蝴蝶不语,翩翩飞舞,只留下飘然而逝的背影。对于蝴蝶的浪漫和美丽,我曾是那样的迷离,甚至感伤不已。
然而,这一切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一切的浪漫与美丽,都将被你——蜡烛摧毁得荡然无存。因为你的光亮,害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让它们饱受迁徙之苦,让它们不得不栖居到更深更远更幽黑的地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常念起李商隐的诗句。这是一支怎样高大的你,执着,坚持,耗尽心血,无私奉献。
蜡烛,你怎么了?你怎么就忍心伤害稚弱的蝴蝶?
(蜡烛)跟帖:
看到你的文字,我初觉愤怒,继而难过,再而迷惘。
愤怒是因为你不该如此看我,更不该如此中伤我。一直以来,我都坚守我做人的原则,正如你所说,执着,奉献。今天,我也只是用我的光亮,照亮了一方天地,给了探险者前进的方向,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让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走得更远。
难过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点燃我们的探险者。他们是探险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到洞穴探险,探索人类的未知奥秘。他们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只是还没有完全熟知蝴蝶的习性。作为一支蜡烛,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完成使命。
迷惘是因为我也无所适从,也不知道如何做好自己。我感到委屈,我只是一支蜡烛,只是起到照亮的作用;我又感到内疚,我确实直接造成了蝴蝶迁徙的恶果;我还感到很庆幸,因为点亮我的是一群探险者,他们是真正有良知的探索者。人类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实惠,让人类的未来生活更美好。然而,贪婪的欲望又让他们迷失了自己,无尽地攫取,任意地破坏,空气污染了,水质恶化了,温度升高了,土地沙化了,森林砍伐了,鸟儿消失了,动物绝种了,一切的一切出于人类的意料。我看在眼里,内心不愿,但我只是小小的蜡烛,只能听命于他们。那深挖不见底的煤矿下,那拦截水流的大坝中,那冰川融化的南极大陆上,都能见到我或者我朋友的存在,它们也都只是工具而已。今天点燃我的那些探险者,他们是没有破坏自然之心的,然而,很多的事情,愿望和结果又极有可能是相违背的,正如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蝴蝶的迁徙,责不在我,在人心。
接受改变不负青云之志
也许莫言、铁凝们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承担错误、接受改变的特质为他们的成功提供了强大地保障。“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在他的人生旅途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茨威格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选择了固执己见,而有的人却选择了接受改变,战胜困难与荆棘,探索生活的真正使命。承担错误彰显大师风范,人们理应接受改变实现精彩自我。
面对征程中的困境,人们总是接受改变,赢得人生。“仁”“礼”是你毕生的追求。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从政治到教育,风尘仆仆的奔波,言传身教的讲授,九尺七寸的身形渐渐佝偻,美髯青丝也挂上了霜雪;迂回漫长的逐梦路上五经、《论语》、七十二贤都是是你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孔子虽生不逢时,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他诚恳接受改变,实现人生抱负。纵使心中有对事业的理想坚定,若无接受改变的能力,一切终为幻影。话语擎不起理想,豪情撑不住壮志,理想的玉宇需扫除人生路上的种种错误来建造。
当人们在矛盾中迎难而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殊不知,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大师境界。你爱山林,那里有山下兰芽,短浸明溪;那里有松间沙路,净无尘泥。那里有时时可见的翻空白鸟„„可是投身官场,屡遭贬谪让你伤痕累累。面对人生的起伏,你勇敢的承受着人生的变化。接受改变,远离仕途的你依
旧潇洒人生。独登山顶,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惬意。独涉山间,你有着“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心意。苏轼,一个于孤独中笑傲人生的勇者,纵使蛹蚕中只有黑暗相伴,但坚强的蝴蝶总能接受变化守住美丽,而后刺破阴霾,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魅力。
因为承担错误接受改变,孔子走向了人生新的高度;而因为将接受改变早已变为生活的境界,苏轼也向历史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而面对事业中的艰难险阻,晚年的爱迪生却拒绝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固执己见,最终电气公司走向破产,而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唏嘘。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涌动。”厄尔曼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不乏理想与信念,但面对人生的困境,唯有扫除人生的种种障碍,接受并勇于改变,才能真正走向成功的境界,实现自己的精彩人生,将自我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
当慈善遭遇傲骨
随着首富比尔? 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
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