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性天空 童心飞扬
北大附小
张青
《语文标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一些重要的构想,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一、给予自由 张扬个性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真切感受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开阔活动空间,给予活动自由,让他们在时空的自由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心灵的自由中表达真实感受,以彰显个性。因而,在教学作文时,从内容和形式上我从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1、讲求命题个性化
在“你喜欢哪种颜色”的作文中,我要求学生自己拟题目,围绕题目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这下打开学生的话匣,总共谈到十种颜色,对每种颜色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有的说:绿色 代表生命,希望,和平。
粉色 代表温馨,爱情。
由红色想到 国旗,历史,中国结,喜庆,热情。
蓝色想到 蓝天,大海,轻松,珍惜水源。
黑色想到 神秘,严肃,苗条,天文现象——黑洞。
白色想到 纯洁,百合花,雪,天使。
黄色想到 花,秋天,安全。
紫色想到 高雅,牵牛花。
作文的题目各具特色,有引人兴味的《我最喜欢的颜色》有直接点题的《我最喜欢粉红色》《绿色》《我爱蓝色》《我心中的黄色》有抒发情感的《我心中的“颜色玫瑰”》《红色的世界》《天的颜色,海的颜色》有着眼点不同的《绿色—
2 —我喜欢的颜色》《我最喜欢的颜色——黑色》
2、讲求表现形式个性化
学生表达喜欢颜色的形式也不同。
有诗歌形式的:
学生 三 (8)班陈卓然的《绿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树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草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山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水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春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也是我家车的颜色。
有散文形式的:
学生 三 (8)班王子瑞的《我最喜欢的颜色》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金色。
金色代表力量。太阳的光是金色的,万物都是靠太阳,才得以生存。 金色代表成熟。秋天,果实累累,金色的麦子、稻子、使人感到丰收的喜悦。
金色代表高贵。国王的王冠,宝座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令人耀眼夺目,不得不产生几分敬意。
金色代表胜利。奥运会上,运动员手中捧着金色的奖杯,让人欢呼起来。金色代表美丽和漂亮。少女一头金色的秀发,在风中飘飘,令人感到陶醉。
我喜欢金色。
有记叙文形式的:
学生 三(8)班 吴天昊的《我喜欢橘黄色》
我喜欢橘黄色。
因为它是我所爱吃的一种水果——橘子的颜色。每当我剥开一个又大又圆的橘子,橘黄色花蕾一般的橘子瓣就会呈现在我的眼前。吃到嘴里,嘿!又酸又甜,好吃极了。
4 每次作文后我都坚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作文,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包括对错别字,病句,标点,顺序的一般修改和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的重点修改。促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使他们的个性在评改中得到张扬。
在学生打完初稿后,先在四人小组内以“小小作家”为中心进行一般修改和重点修改,组内每个成员的作文都得到面批。接着让学生按照修改后的内容,重新改稿,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换组与组的作文,按照修改方法重新评改。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倡互批互改,使学生参与到整个习作过程中。最后,我根据学生作文和批改情况,再一一有的放矢地指导批改。评文时针对不同学生确立评文标准。对作文较困难的学生,我看其优点和作文态度,评分为优进,对视角独特,理解有个性的作文评分为优特,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提较高的目标,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培养每个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经过这样“一文三批三改”的过程,学生的听说能力,评价能力,修改能力相互交往能力都渐渐地得到提高。而且一上作文讲评课,学生们个个都兴趣高昂,经常即兴地向我汇报:XX 作文大有进步,得了一类文。XX 作文提高了,把XX 写得很具体。
记得,在评三(8)班学生王昭华《我心中的颜色玫瑰》作文中,她三次提到了“玫瑰海”同学们一致认为用词重复,词语贫乏,经过他们的修改,有的改成“如果看到大片大片的红,就像置身于‘红玫瑰的海洋中’”,有的改为“哇!那里实在成了红色的世界”,还有的认为“仿佛置身在‘红玫瑰花海中’,不能自拔。”更合适。从这些评语词句中,就感受到孩子们的不同个性。
6、讲求积累个性化
苏轼语“写作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可见,物的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如何积累?必须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同样的生活经历,不同人写出来有着不同的味道,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必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切实的感受生活,使眼中之“物”内化为胸中之“物。眼中之“物”指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自然景物等。并利用“循环日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写一个感受,一个趣闻,一次教训,一点尝试,而后再评说“轮流日记”。
5 同时设立“采蜜集”教学生积累格言、警句、故事、典故、成语、谚语、古诗、对联或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等。
我又根据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利用中午管理班的时间,请学生讲5分钟的话,可以是近日的所见所闻,亦或近日读书感受最深的内容或最喜欢的动画片情节或对一句格言的理解。
总之,想谈什么就谈什么。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感受生活,丰富生活的积累,提高认识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注意语言的积累,从而调动起全体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便可加工、改造,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闪现出具有个性的童心童趣。
二、放飞想象 写真个性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写“春天”一文时,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春天,抓春天的特征,大胆地想象,有创意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写出春天的丰富多彩。
如:伏晓同学的《春姑娘的礼物》以“春姑娘来到人间”为主线,贯穿着“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带来了潺潺的流水声”“带来了芳香扑鼻的花朵”“带来了小草与树木的嫩芽”的思路,写出了春天美丽的变化。
催一陪同学的《春天来了》,通过小草从地里钻出来的所见所闻所嗅,写出看见了“大树的枝条上已经长出象针一样的嫩尖”“小鱼快乐地跃出水面,跳着水上芭蕾”。嗅到了“白丁香的阵阵香气”,闻到了“白丁香的四叶小喇叭奏着春天的交响曲”“喜鹊阿姨快乐地欢迎燕子归来的对话”。
正如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花卉的用处,昆虫的语言,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
又如:写“我做一道菜”一文时,学生朱七月把 “打碎鸡蛋流出鸡蛋黄” 想象为“鸡蛋黄像从梦里流出来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想象很有创意,很真实,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具有个性,应予以肯定。
总之,我教作文时,本着“写出诚实,自己的话,有话必说,无话不说,
6 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的原则,并告诉学生“真实,有个性的作文是最好的文章。”
1 个性天空 童心飞扬
北大附小
张青
《语文标准》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有一些重要的构想,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一、给予自由 张扬个性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真切感受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开阔活动空间,给予活动自由,让他们在时空的自由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心灵的自由中表达真实感受,以彰显个性。因而,在教学作文时,从内容和形式上我从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1、讲求命题个性化
在“你喜欢哪种颜色”的作文中,我要求学生自己拟题目,围绕题目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这下打开学生的话匣,总共谈到十种颜色,对每种颜色都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有的说:绿色 代表生命,希望,和平。
粉色 代表温馨,爱情。
由红色想到 国旗,历史,中国结,喜庆,热情。
蓝色想到 蓝天,大海,轻松,珍惜水源。
黑色想到 神秘,严肃,苗条,天文现象——黑洞。
白色想到 纯洁,百合花,雪,天使。
黄色想到 花,秋天,安全。
紫色想到 高雅,牵牛花。
作文的题目各具特色,有引人兴味的《我最喜欢的颜色》有直接点题的《我最喜欢粉红色》《绿色》《我爱蓝色》《我心中的黄色》有抒发情感的《我心中的“颜色玫瑰”》《红色的世界》《天的颜色,海的颜色》有着眼点不同的《绿色—
2 —我喜欢的颜色》《我最喜欢的颜色——黑色》
2、讲求表现形式个性化
学生表达喜欢颜色的形式也不同。
有诗歌形式的:
学生 三 (8)班陈卓然的《绿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树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草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山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水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是春的颜色。
我喜欢绿色,因为她也是我家车的颜色。
有散文形式的:
学生 三 (8)班王子瑞的《我最喜欢的颜色》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金色。
金色代表力量。太阳的光是金色的,万物都是靠太阳,才得以生存。 金色代表成熟。秋天,果实累累,金色的麦子、稻子、使人感到丰收的喜悦。
金色代表高贵。国王的王冠,宝座和金碧辉煌的宫殿,令人耀眼夺目,不得不产生几分敬意。
金色代表胜利。奥运会上,运动员手中捧着金色的奖杯,让人欢呼起来。金色代表美丽和漂亮。少女一头金色的秀发,在风中飘飘,令人感到陶醉。
我喜欢金色。
有记叙文形式的:
学生 三(8)班 吴天昊的《我喜欢橘黄色》
我喜欢橘黄色。
因为它是我所爱吃的一种水果——橘子的颜色。每当我剥开一个又大又圆的橘子,橘黄色花蕾一般的橘子瓣就会呈现在我的眼前。吃到嘴里,嘿!又酸又甜,好吃极了。
4 每次作文后我都坚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作文,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包括对错别字,病句,标点,顺序的一般修改和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的重点修改。促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使他们的个性在评改中得到张扬。
在学生打完初稿后,先在四人小组内以“小小作家”为中心进行一般修改和重点修改,组内每个成员的作文都得到面批。接着让学生按照修改后的内容,重新改稿,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换组与组的作文,按照修改方法重新评改。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倡互批互改,使学生参与到整个习作过程中。最后,我根据学生作文和批改情况,再一一有的放矢地指导批改。评文时针对不同学生确立评文标准。对作文较困难的学生,我看其优点和作文态度,评分为优进,对视角独特,理解有个性的作文评分为优特,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提较高的目标,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培养每个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经过这样“一文三批三改”的过程,学生的听说能力,评价能力,修改能力相互交往能力都渐渐地得到提高。而且一上作文讲评课,学生们个个都兴趣高昂,经常即兴地向我汇报:XX 作文大有进步,得了一类文。XX 作文提高了,把XX 写得很具体。
记得,在评三(8)班学生王昭华《我心中的颜色玫瑰》作文中,她三次提到了“玫瑰海”同学们一致认为用词重复,词语贫乏,经过他们的修改,有的改成“如果看到大片大片的红,就像置身于‘红玫瑰的海洋中’”,有的改为“哇!那里实在成了红色的世界”,还有的认为“仿佛置身在‘红玫瑰花海中’,不能自拔。”更合适。从这些评语词句中,就感受到孩子们的不同个性。
6、讲求积累个性化
苏轼语“写作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可见,物的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如何积累?必须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同样的生活经历,不同人写出来有着不同的味道,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必须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切实的感受生活,使眼中之“物”内化为胸中之“物。眼中之“物”指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自然景物等。并利用“循环日记”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写一个感受,一个趣闻,一次教训,一点尝试,而后再评说“轮流日记”。
5 同时设立“采蜜集”教学生积累格言、警句、故事、典故、成语、谚语、古诗、对联或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等。
我又根据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利用中午管理班的时间,请学生讲5分钟的话,可以是近日的所见所闻,亦或近日读书感受最深的内容或最喜欢的动画片情节或对一句格言的理解。
总之,想谈什么就谈什么。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感受生活,丰富生活的积累,提高认识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注意语言的积累,从而调动起全体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便可加工、改造,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闪现出具有个性的童心童趣。
二、放飞想象 写真个性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在写“春天”一文时,我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春天,抓春天的特征,大胆地想象,有创意的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写出春天的丰富多彩。
如:伏晓同学的《春姑娘的礼物》以“春姑娘来到人间”为主线,贯穿着“给人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带来了潺潺的流水声”“带来了芳香扑鼻的花朵”“带来了小草与树木的嫩芽”的思路,写出了春天美丽的变化。
催一陪同学的《春天来了》,通过小草从地里钻出来的所见所闻所嗅,写出看见了“大树的枝条上已经长出象针一样的嫩尖”“小鱼快乐地跃出水面,跳着水上芭蕾”。嗅到了“白丁香的阵阵香气”,闻到了“白丁香的四叶小喇叭奏着春天的交响曲”“喜鹊阿姨快乐地欢迎燕子归来的对话”。
正如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花卉的用处,昆虫的语言,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蚁穴。”
又如:写“我做一道菜”一文时,学生朱七月把 “打碎鸡蛋流出鸡蛋黄” 想象为“鸡蛋黄像从梦里流出来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想象很有创意,很真实,是自己独特的感受,具有个性,应予以肯定。
总之,我教作文时,本着“写出诚实,自己的话,有话必说,无话不说,
6 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的原则,并告诉学生“真实,有个性的作文是最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