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作文 系列训练(三)------选材2014、12
一、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要根据写作要求, 在审题、立意之后从已经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选择的材料要针对中心需要来确定,才能使中心表现得丰满,进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二、选材常犯的错误
1、材料陈旧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谢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谢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后来真相大白而对方转学或者死亡„„这样的材料老生常谈,难得高分。
2、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为了感人而无病呻吟,甚至过分夸张,导致情感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材料可以有合理的想象,但是想象必须源于生活,合乎情理。
3、材料不具体
写人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只是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缺乏细节„„这样的文章缺乏细节展示,缺乏深度。
4、材料欠考虑
有的材料格调低下,稚拙可笑,比如写“尝试”,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有的写文章总一些捡到钱包,买东西老板找多了钱经过思想斗争把钱还回去注意幼稚可笑的事情;有的作文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把平时见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中,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作文,不论是否和话题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三、选材的原则
1、根据写作要求和目的选材
材料要能表现文章的主旨,中考作文的长度只有六百字左右,在这样的篇幅里,我们不可能什么内容都写,只能选择那些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来写,而且所选择的材料还要尽量少而精。那些与主旨无关的材料,再好也不能选;即使那些能表现主旨的,但彼此之间只是简单重复的材料,也要毫不客气地舍弃。
2、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
所谓真实,就是说材料本身要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真实的材料是让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材料不真实,胡编乱造,不仅文章的主旨得不到真正的体现,而且往往让人读来会感到虚假不可信,甚至产生反感。这样,在考场上,你的作文也就很难拿到高分了。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拒绝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像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中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到虚假,这是因为其中的内容也是“真实”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3、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
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我们不能老是用一些陈旧过时的材料。比如,一提起父母,不少人写起来就是满头白发,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之类的材料;一提起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学夜加班批改学生作业之类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为大家所熟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很容易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同时,我们所掌握的林林总总的材料中,有着典型和一般的区别。在具体的构思和写作时,我们就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来写,以一当十,更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魏巍的
2 / 4
4、选择的材料要经过加工、润色
我们不能把材料毫不修饰地加以使用,而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调整分析角度,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改造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使材料发挥其最佳的效果。如雕刻家的精雕细琢。
小结:选熟不选生;选新不选旧;选近不选远;选小不选大;选深不选浅;选好不选坏。
四、材料的积累
1、着眼“我”所亲历的事情。2、着眼“我”所目睹的事情
3、着眼“我”所听过的事情4、着眼“我”想过的人和事
5、着眼“我”用过的材料
五、选材的策略和方法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2、把独特的材料选出来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5、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6、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7、选材的角度要小 8、选材要兼顾细节 9、善用课本中的材料
小结:初想一大片,写在纸上边;再想一条线,不忘挑比看;三想定一点,过好挑材关。
六、选材演练
(一)假如让你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 都是“优”。
•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二)请以“泪”为题, 选择材料。
悲伤之泪、喜悦之泪、感动之泪„„
七、例文积累
空气一样的母爱
中考那紧张的气氛传染了每一个迎接它的考生,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啃”着书本。我也不例外。也许是中考的压力太大,我异常烦躁。
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心慌意乱地翻着语文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这时,妈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妈妈微笑着关切地说。
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是烦躁使我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发泄的对象。
“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
“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死寂,很尴尬,妈妈就像没有甲壳的乌龟一样被我扎得遍体鳞伤。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我也知道,我伤害了妈妈。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铺在床上的书本,见我没有“睡意”,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
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望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心中充满了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一笑而过,对我如此宽容。博大的母爱,让我感到如此的伟大,却又让我充满了罪恶感。
我突然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4 / 4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1 / 4
作文 系列训练(三)------选材2014、12
一、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要根据写作要求, 在审题、立意之后从已经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要用的材料。选择的材料要针对中心需要来确定,才能使中心表现得丰满,进而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二、选材常犯的错误
1、材料陈旧
比如写家庭生活,必谢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谢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后来真相大白而对方转学或者死亡„„这样的材料老生常谈,难得高分。
2、材料虚假,有悖常理
为了感人而无病呻吟,甚至过分夸张,导致情感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材料可以有合理的想象,但是想象必须源于生活,合乎情理。
3、材料不具体
写人只是罗列评语式的人物特点;叙事只是说故事提要,概述过程,缺乏细节„„这样的文章缺乏细节展示,缺乏深度。
4、材料欠考虑
有的材料格调低下,稚拙可笑,比如写“尝试”,写尝试偷东西,尝试考试舞弊;有的写文章总一些捡到钱包,买东西老板找多了钱经过思想斗争把钱还回去注意幼稚可笑的事情;有的作文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把平时见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中,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作文,不论是否和话题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三、选材的原则
1、根据写作要求和目的选材
材料要能表现文章的主旨,中考作文的长度只有六百字左右,在这样的篇幅里,我们不可能什么内容都写,只能选择那些能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来写,而且所选择的材料还要尽量少而精。那些与主旨无关的材料,再好也不能选;即使那些能表现主旨的,但彼此之间只是简单重复的材料,也要毫不客气地舍弃。
2、选择熟悉、真实的材料
所谓真实,就是说材料本身要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真实的材料是让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保证。如果材料不真实,胡编乱造,不仅文章的主旨得不到真正的体现,而且往往让人读来会感到虚假不可信,甚至产生反感。这样,在考场上,你的作文也就很难拿到高分了。
当然,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拒绝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像小说、剧本等文学形式中的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到虚假,这是因为其中的内容也是“真实”的,是一种艺术化的真实,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3、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典型、生动
新颖,是说材料要有新鲜感。我们不能老是用一些陈旧过时的材料。比如,一提起父母,不少人写起来就是满头白发,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之类的材料;一提起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学夜加班批改学生作业之类的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为大家所熟知,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材料表现主题,很容易做到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同时,我们所掌握的林林总总的材料中,有着典型和一般的区别。在具体的构思和写作时,我们就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来写,以一当十,更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魏巍的
2 / 4
4、选择的材料要经过加工、润色
我们不能把材料毫不修饰地加以使用,而是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通过调整分析角度,有选择,有重点地实施改造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使材料发挥其最佳的效果。如雕刻家的精雕细琢。
小结:选熟不选生;选新不选旧;选近不选远;选小不选大;选深不选浅;选好不选坏。
四、材料的积累
1、着眼“我”所亲历的事情。2、着眼“我”所目睹的事情
3、着眼“我”所听过的事情4、着眼“我”想过的人和事
5、着眼“我”用过的材料
五、选材的策略和方法
1、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2、把独特的材料选出来3、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
4、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5、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6、把精华的部分亮出来
7、选材的角度要小 8、选材要兼顾细节 9、善用课本中的材料
小结:初想一大片,写在纸上边;再想一条线,不忘挑比看;三想定一点,过好挑材关。
六、选材演练
(一)假如让你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 都是“优”。
•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二)请以“泪”为题, 选择材料。
悲伤之泪、喜悦之泪、感动之泪„„
七、例文积累
空气一样的母爱
中考那紧张的气氛传染了每一个迎接它的考生,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啃”着书本。我也不例外。也许是中考的压力太大,我异常烦躁。
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心慌意乱地翻着语文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这时,妈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妈妈微笑着关切地说。
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是烦躁使我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发泄的对象。
“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
“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死寂,很尴尬,妈妈就像没有甲壳的乌龟一样被我扎得遍体鳞伤。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我也知道,我伤害了妈妈。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铺在床上的书本,见我没有“睡意”,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
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望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心中充满了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一笑而过,对我如此宽容。博大的母爱,让我感到如此的伟大,却又让我充满了罪恶感。
我突然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4 / 4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