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700字

初三作文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相关作文

  • 林语堂[苏东坡]读后感作文1000字
  • 这里的"苏"不是苏州,更不是江苏,是苏东坡,进一步说,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我读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合上书,仿佛有太多的话要一吐为快.然而生活浮躁,常常使我遗失表达的欲望(或能力),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我究竟喜欢他什么,还真要好好想一想.在我还没有想好之前,先说说无关痛 ...

  • 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1100字
  • 留驻是新的出发 冬季寒风凛凛的夜晚,世俗的喧嚣被吹散,在黯淡的灯光下,见到这般滋润蕴籍的文字,只得死心塌地地默默端坐.夜雨的诗意中,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轻轻地触摸这泛黄的纸张,我踏上别样的旅程,有着文字这般安静的旅伴. "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 ...

  • [文化苦旅]观后感作文1200字
  •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读<文化苦旅>有感 于 时光易逝,我走出大学校门已然三载有余,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小小的心房里住进了许多人,肩头上有了并不算轻的担子,柴米油盐的琐碎打破了我对生活的朦胧想象,小儿的啼哭清醒告知我的身份„„ 所幸,还有书.北风拥窗,帘内安谧,小儿睡了,长长的睫毛覆下来 ...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作文900字
  •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更多相关范文>>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 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

  •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作文1300字
  • 小编导语:在舌尖上的中国还没有播出之前,微博上有个叫今日大韩美食料理的PO主,整日乐此不疲的发着方便面和大白菜,然后指着他们称作"美食".北方的面,南方的米,西藏的青稞酒,台湾的蚵仔面线,甚至是黄岩岛钓鱼岛附近的鱼群,都用不着外人来虎视眈眈.更多高中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在舌尖上的 ...

  • 民国作文作文2400字
  • 民国文言作文:渐行渐远的优雅 2011-03-07 22:05:54 中华民国国文!悔没有早生100年! 摘自<文汇报>2011/3/3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 ...

  • 苏轼作文1100字
  • - 1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读后感 偃师五高 张晓宁 辅导教师 常红晓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醉了--"大江东去"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声.回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 ...

  • 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作文2800字
  • 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 民国文言作文:渐行渐远的优雅 摘自<文汇报>2011/3/3 作者--上海交大附小老师:丁慈矿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 ...

  • [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作文700字
  • <文化苦旅>读后感600字 天寒假里品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不知为何,再寥寥翻过几页后心情变得些许沉重,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文人的魅力,竟能把偌大的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余秋雨先生写作这本书首先是因为受了一位青春不老,童心未泯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