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形象作文3700字

六年级作文

[论文关键词] 人物;曹操;曹操形象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对于历史人物曹操,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缋,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2)“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对于当代有关曹操的某些看法,文章也予以辨析。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历史贡献最大,同时又是历代评价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首推曹操。而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艺

术形象中,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争议的,也是曹操。 一、汉末三国最杰出的人物 历史上的曹操(155—220年) ,是东汉末期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豪门,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年轻时便机警而有权术,被当时名气很大的人物评论家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镇压黄巾军中,他初露头角,历任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在天下大乱时,他更是大显身手,由东郡太守升格为州牧,成为占据一州的诸侯(东汉全国共十三州) 。建安元年(196年) ,他接受荀或建议,迎汉献帝至许都,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先后歼灭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 秋,他率军南下,不战而得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打败,统一全国的计划受阻。此后,他一面发展生产,恢复,一面强化对朝政的控制,为其子曹丕代汉奠定了基础。他精通兵法,是汉末最富谋略的军事统帅。他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其诗气势称雄,慷慨悲壮。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象他那样的全才式的杰出人物,真是罕有其匹。对于汉末形势的发展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些方面,历来研究甚多;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历史人物曹操的历史功绩、历史地位,学术界大致已有共识,这里不作更多的论析。 然而,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曹操又是一个极端自私、残忍狡诈、反复无常的角色,性格十分复杂。对于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 附带说明一点:曹操卒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正月。9个月后,其子曹丕代汉,建立曹魏政权,正式开启三国时期(220—280年) 。因此,严格说来,曹操不算三国人物(类似情况,还包括关羽、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吕布等人们熟知的人物) 。不过,历来讲三国,通常包括从184年黄巾起义到220年曹丕代汉的东汉末期(或曰“前三国时期”),因而也就把曹操划入了“汉末三国 二、关于“为曹操翻案” 1959年1月至5月,郭沫若同志接连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序蔡文姬》等文章,并在历史剧《蔡文姬》里塑造了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迥然不同的曹操形象,从而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都尖锐地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 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史工作者纷纷撰文,就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进行了热烈的争鸣。经过80年代的重新讨论,“翻案”的说法基本上已经没有;但直到今天,仍然不时有人指责《三国演义》贬低了曹操形象,刻意为之评功摆好,虽然不用“翻案”一词,实际却有“翻案”之意。为此,我们不能不对这一问题再作讨论。 我认为,“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 何谓翻案? 就是完全推翻或基本推翻原先的结论。那么,在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问题上,能够说是“翻案”吗? 显然不能。 首先,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并不是一团漆黑,一概骂倒;而是有褒有贬,毁誉参半。西晋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是褒。与他同时的陆机在《辨亡论》中则曰:“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这是褒中有贬。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称赞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这又是褒。而刘知几在《史通·探赜篇》里却痛骂曹操:“贼杀母后,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这又是贬。在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曹操:“知人善任,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这当然是褒。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则指斥曹操为“篡逆”,这当然是贬。但与朱熹同时的

辛弃疾在著名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却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这仍然是褒。南宋以后,正统观念加强了,斥骂曹操为“奸臣”的议论占了优势,但对曹操持褒的态度,或褒贬兼施者仍代有其人。元代元好问在脍炙的《论诗绝句》中写道:“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明代张溥指出:“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述志》一令,似乎欺人,未尝不抽序心腹,慨当以慷也。”清代陈祚明写道:“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晚清黄摩西更是认为:“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这些都是褒奖之语。由此可见,郭沫若所说的曹操从宋代以后才被贬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既然历史上对曹操一直是有褒有贬,也就是说并没有给他定下一个什么“案”,又怎么谈得上“为曹操翻案”呢? 其次,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贬斥是否都是诬蔑不实之词? 这也要作具体分析。指责曹操是“奸臣”、“篡逆”,确实是封建正统观念的词句,应当予以否定。但是,人们对他指责更多的奸诈和残忍,在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范晔《后汉书》等历史著作中则有大量记载。这些记载可能有不准确之处,但应该说是“基本属实”。这也毫不奇怪,因为曹操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残忍狡诈、极端自私、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本来就是这个阶级的特征,只不过这些特征在曹操身上表现得更为充分、更为突出罢了。作为军阀混战中的佼佼者,曹操的每一项功业,都要让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难道人们指出他的酷虐行为,能说成是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吗? 这个“案”又怎么能“翻”呢? 在文艺作品(特别是以三国历史为题材的戏剧) 中,曹操确实主要是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 但是,对此也不能简单地提成“翻案”问题。 众所周知,历史科学和历史小说历史戏剧是既有紧密联系而又性质各别的。前者是要准确地叙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后者则是要真实地再现无限丰富生动的历史生活,表现特定时代的本质真实;前者要准确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后者则要塑造各种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前者主要借助于思维,需要的是冷静地分析历史,客观地加以叙述,后者则主要通过形象思维,总是融合着作者的满腔激情和主观色彩。历史科学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一般是不考虑的,它主要是从纵的方面来衡定其功过,看他(或她) 对整个历史进程起的是促进还是促退的作用。然而历史人物一进入文学艺术领域,则不能不接受对他(或她) 个人品质的道德评价,而且文艺一般要求截取一个横断面来进行描绘。历史学与文艺相比,前者强调的是功与过,而后者强调的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统一。因此,历史小说历史戏剧的作者,总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倾向、理想、生活体验等,对于历史事实加以选择弃取,而不会满足于照相式地简单地复述历史事实;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还常常借助于虚构和夸张,只要这种虚构和夸张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这就是说,艺术真实要以历史真实为基础,但二者又不能等量齐观。郭沫若本人也曾经指出:“写历史剧并不是写历史,这种初步的原则,是用不着阐述的。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所以,不能要求历史小说历史戏剧中的每一个情节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事,不能用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来衡量小说戏剧中的艺术形象,也不能因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只反映了某个历史人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侧面而提出“翻案”的要求。对于传统小说戏剧来说,尤其是这样。元代睢景臣的套曲《高祖还乡》,着重描写了汉高祖刘邦功成还乡时志得意满之态,揭露了他年轻时的无赖行径,而对于他在推翻暴秦以后重新统一天下的赫赫功绩则未加表现。难道我们可以说,《高祖还乡》没有反映出历史人物刘邦的某些本质特征吗? 难道可以因为它没有全面评价刘邦的历史作用而予以否定,进而提出为刘邦“翻案”吗? 当然不能! [1]

[论文关键词] 人物;曹操;曹操形象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对于历史人物曹操,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缋,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2)“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3)《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全书人物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对于当代有关曹操的某些看法,文章也予以辨析。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历史贡献最大,同时又是历代评价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首推曹操。而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艺

术形象中,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争议的,也是曹操。 一、汉末三国最杰出的人物 历史上的曹操(155—220年) ,是东汉末期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豪门,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年轻时便机警而有权术,被当时名气很大的人物评论家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镇压黄巾军中,他初露头角,历任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在天下大乱时,他更是大显身手,由东郡太守升格为州牧,成为占据一州的诸侯(东汉全国共十三州) 。建安元年(196年) ,他接受荀或建议,迎汉献帝至许都,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先后歼灭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 秋,他率军南下,不战而得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打败,统一全国的计划受阻。此后,他一面发展生产,恢复,一面强化对朝政的控制,为其子曹丕代汉奠定了基础。他精通兵法,是汉末最富谋略的军事统帅。他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其诗气势称雄,慷慨悲壮。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象他那样的全才式的杰出人物,真是罕有其匹。对于汉末形势的发展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些方面,历来研究甚多;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历史人物曹操的历史功绩、历史地位,学术界大致已有共识,这里不作更多的论析。 然而,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曹操又是一个极端自私、残忍狡诈、反复无常的角色,性格十分复杂。对于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 附带说明一点:曹操卒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正月。9个月后,其子曹丕代汉,建立曹魏政权,正式开启三国时期(220—280年) 。因此,严格说来,曹操不算三国人物(类似情况,还包括关羽、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吕布等人们熟知的人物) 。不过,历来讲三国,通常包括从184年黄巾起义到220年曹丕代汉的东汉末期(或曰“前三国时期”),因而也就把曹操划入了“汉末三国 二、关于“为曹操翻案” 1959年1月至5月,郭沫若同志接连写了《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序蔡文姬》等文章,并在历史剧《蔡文姬》里塑造了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迥然不同的曹操形象,从而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都尖锐地提出了“为曹操翻案”的问题。 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史工作者纷纷撰文,就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进行了热烈的争鸣。经过80年代的重新讨论,“翻案”的说法基本上已经没有;但直到今天,仍然不时有人指责《三国演义》贬低了曹操形象,刻意为之评功摆好,虽然不用“翻案”一词,实际却有“翻案”之意。为此,我们不能不对这一问题再作讨论。 我认为,“为曹操翻案”这个口号,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科学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也是片面的。 何谓翻案? 就是完全推翻或基本推翻原先的结论。那么,在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问题上,能够说是“翻案”吗? 显然不能。 首先,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并不是一团漆黑,一概骂倒;而是有褒有贬,毁誉参半。西晋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这是褒。与他同时的陆机在《辨亡论》中则曰:“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这是褒中有贬。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称赞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这又是褒。而刘知几在《史通·探赜篇》里却痛骂曹操:“贼杀母后,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这又是贬。在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曹操:“知人善任,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这当然是褒。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则指斥曹操为“篡逆”,这当然是贬。但与朱熹同时的

辛弃疾在著名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中却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这仍然是褒。南宋以后,正统观念加强了,斥骂曹操为“奸臣”的议论占了优势,但对曹操持褒的态度,或褒贬兼施者仍代有其人。元代元好问在脍炙的《论诗绝句》中写道:“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明代张溥指出:“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述志》一令,似乎欺人,未尝不抽序心腹,慨当以慷也。”清代陈祚明写道:“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晚清黄摩西更是认为:“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这些都是褒奖之语。由此可见,郭沫若所说的曹操从宋代以后才被贬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既然历史上对曹操一直是有褒有贬,也就是说并没有给他定下一个什么“案”,又怎么谈得上“为曹操翻案”呢? 其次,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贬斥是否都是诬蔑不实之词? 这也要作具体分析。指责曹操是“奸臣”、“篡逆”,确实是封建正统观念的词句,应当予以否定。但是,人们对他指责更多的奸诈和残忍,在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范晔《后汉书》等历史著作中则有大量记载。这些记载可能有不准确之处,但应该说是“基本属实”。这也毫不奇怪,因为曹操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残忍狡诈、极端自私、反复无常、背信弃义,本来就是这个阶级的特征,只不过这些特征在曹操身上表现得更为充分、更为突出罢了。作为军阀混战中的佼佼者,曹操的每一项功业,都要让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难道人们指出他的酷虐行为,能说成是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吗? 这个“案”又怎么能“翻”呢? 在文艺作品(特别是以三国历史为题材的戏剧) 中,曹操确实主要是以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 但是,对此也不能简单地提成“翻案”问题。 众所周知,历史科学和历史小说历史戏剧是既有紧密联系而又性质各别的。前者是要准确地叙述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后者则是要真实地再现无限丰富生动的历史生活,表现特定时代的本质真实;前者要准确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后者则要塑造各种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前者主要借助于思维,需要的是冷静地分析历史,客观地加以叙述,后者则主要通过形象思维,总是融合着作者的满腔激情和主观色彩。历史科学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一般是不考虑的,它主要是从纵的方面来衡定其功过,看他(或她) 对整个历史进程起的是促进还是促退的作用。然而历史人物一进入文学艺术领域,则不能不接受对他(或她) 个人品质的道德评价,而且文艺一般要求截取一个横断面来进行描绘。历史学与文艺相比,前者强调的是功与过,而后者强调的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统一。因此,历史小说历史戏剧的作者,总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倾向、理想、生活体验等,对于历史事实加以选择弃取,而不会满足于照相式地简单地复述历史事实;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还常常借助于虚构和夸张,只要这种虚构和夸张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这就是说,艺术真实要以历史真实为基础,但二者又不能等量齐观。郭沫若本人也曾经指出:“写历史剧并不是写历史,这种初步的原则,是用不着阐述的。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所以,不能要求历史小说历史戏剧中的每一个情节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事,不能用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评价来衡量小说戏剧中的艺术形象,也不能因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只反映了某个历史人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侧面而提出“翻案”的要求。对于传统小说戏剧来说,尤其是这样。元代睢景臣的套曲《高祖还乡》,着重描写了汉高祖刘邦功成还乡时志得意满之态,揭露了他年轻时的无赖行径,而对于他在推翻暴秦以后重新统一天下的赫赫功绩则未加表现。难道我们可以说,《高祖还乡》没有反映出历史人物刘邦的某些本质特征吗? 难道可以因为它没有全面评价刘邦的历史作用而予以否定,进而提出为刘邦“翻案”吗? 当然不能! [1]


相关作文

  • 形象作文作文3000字
  • 形象的背后 王墨 文明自律或粗俗放任,勇于进取或畏缩不前,朝气蓬勃或萎靡不振„„,形象,是展示出来的.既然是展示,就难免有真有假,就难免虚实参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外在的形象,而形象的背后才是最真 实的. 人们常说"形神兼备","形"是躯壳,"神& ...

  • 生活处处有礼仪(一)作文600字
  • 生活处处有礼仪 怎样树立个人的商业形象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下列五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 其次,每 ...

  • 仙女山景区旅游营销形象策划作文18000字
  • 仙女山景区旅游营销形象策划 目 录 一.仙女山景区概况 . ...................................................................................................................... 2 ...

  • 卡通明星总动员作文1300字
  •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二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教学设计 单位:管城回族区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刘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中外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对卡通做一理性上的了解. 2.通过大家交流,使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卡通形象,认识到卡通形象的造型与色彩具有夸张性,并能通过自己的 ...

  • 古代诗词之形象作文12800字
  • 1 古代诗词鉴赏专题--形象\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之形象讲义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二.教学重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三.教程: 形象分类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诗歌作品的形象 ...

  • 新世纪,我心目中的中学生形象作文1100字
  • 1 新世纪,我心目中的中学生形象 段湘冬 中学生正值人生花样年华,富于梦想.幻想,是雕塑人生.培育成才的最佳时节.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背负着国家未来发展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使命.回顾昨天,我们的先辈在中学时代,发奋努力,立志成才,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与辉煌,为我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展望未来,新世纪的中学 ...

  • 黄海形象大使竞选作文作文900字
  • 黄海形象大使竞选 初一(23)班 曹宇薇 咦?今天海中怎么那么热闹呀?我一打听,哦!原来是海洋居民们都纷纷赶往黄海中心广场去参加形象大使的竞选呢!走,咱们这就去看一看! 瞧,台上的大幕渐渐拉开,主持人海马先生穿着一身礼服上场了!只见它手持话筒,清清了嗓子说道:"各位亲爱的来宾们,大家晚上好 ...

  • 12课卡通明星总动员作文1700字
  • <卡通明星总动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二)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二 ...

  • 第12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作文1700字
  • 第12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2.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3.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 ...

  • 卡通明星总动员作文900字
  • 题:<卡通明星总动员> 课型:欣赏•评述课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外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对卡通作一理性上的了解.通过大家交 流,使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卡通形象,认识到卡通形象的造型与色彩具有夸张性, 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爱的卡通形象.初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色彩装扮卡 通或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