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毛泽东
福山实验小学 马延超
一、回顾导入,明主题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的磅礴大气,领略了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领袖风范,了解了毛泽东作为凡人的感情世界,更体会到了他爱民胜子的高尚情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来阅读几篇与毛泽东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让我们进一步——走近毛泽东。
二、诗词诵读,赏诗情
(一)《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第一篇,毛泽东的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
读题目。很好! “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是它的题目。
2、对诗词或文章背景的了解会让我们更容易的走进它的内容,来看看它的写作背景。谁来读?
一生读:(1934年底,湘江之战,中央红军遭到惨败,由8.6万锐减到3万人。1935年初,红军在娄山关与敌人又进行了激烈的战争。这一战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战争异常惨烈,红军在极度寒冷、饥饿、衣不蔽体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博,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一战,挽救了中央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战争胜利登上娄山关后,眼前壮美的景色,使他灵感突发,吟咏而成的。
3、请听——放录音
4、读词就要读出它的韵味来,老师已经为你划分好了节奏,能试一试吗?
你来—— 真不错!读的很流利。
5、来,自己大声读两遍,边读边想,看看从诗词跳跃的画面中你都看到或者听到些什么?学生读
毛主席的词,每一个字后面都有一个画面,你仿佛看到——
(预设生):(一排同学说)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行大雁在长空中飞过;
生2:我仿佛看到了寒冷的早晨一轮凄冷的月亮挂在天空; 生3:我仿佛还看到了莽莽的苍山如大海一般绵延不绝;
生4:我仿佛还看到了一道残阳挂在西天,像是战士的鲜血染成似的。
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一排同学说)
生1:我仿佛听到了大雁在鸣叫;
生2:我仿佛听到了零碎而又纷杂的马蹄声;
生3:我还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吹响的那呜咽的喇叭声。
生4:听到了大风呼啸的声音。
同学们,透过这些文字和画面,你感觉到这应该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生答:凄惨、激烈、紧张……)
6、对!寒风凛冽,红军战士饥寒交迫,传闻中的娄山关坚硬如铁极难攻克。可是,毛泽东却在这如此艰难、恶劣的环境下毅然地 说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你说说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生):主席的豪迈、乐观、从容、沉着、大气……
7、文字即画面,文字通情感,短短46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方面的才华,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博大胸怀,我们再来配合读一读,要读出你的情感。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8、同学们能背下这首词吗? 你来挑战一下。 (指一生 镂空背)
这样呢?还能背下来吗? 咱们一起试一试。(全班背)
三、自主阅读,寻足迹
一首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近毛泽东心灵的窗,那是什么造就了毛泽东这伟人的风采呢?我想,这要从毛泽东的少年和青年时代说起。请同学们默读自读课本上的这两篇文章——《毛泽东自述少年时代》和《青年毛泽东》,请大家带着自主阅读卡上的问题,探寻他的成长历程。
教师巡视:大家可以根据提示在书上作批注。
1、学生交流 看着同学们静静的读书,老师也是一种享受呀! 来,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成果吧!
(预设生一):我觉着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书165页第二段写的“我白天干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的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从这儿能感觉到毛泽东白天干活这么累了,晚上还要再看书,说明看书的确是他最喜欢的事。
孩子,你很有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看,这就是毛泽东读书时的一个场景,在这里,书房就是卧室,卧室就是书房。由此可见他对书的喜爱。
关于爱读书,还有谁补充吗?
(预设生二:)老师,我认为青年时的毛泽东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书170页写的说“在学校时,毛泽东写作文好,就是因为他读书多,然后他还边看书边做记号,写了好多评语。我觉着毛泽东不仅爱读书而且还挺会读书的。
孩子,毛泽东爱读书,老师觉着你更会读书。
请大家看,这是毛泽东看过的一页书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呀!
(预设生三):书P165页第一段地四行,说“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等书。我从尽管„„还„„感受到了毛泽东非常喜欢书。
老师不得不表扬你,你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课文,是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看——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红楼梦》读了5遍,《资治通鉴》读了17遍,通读了4000多万字的《二十四史》„„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中。
孩子们,仔细看看这组数据,你能体会到什么?
(启发:红楼梦读了 1遍 2遍 5遍,一本书不明白的地方要反复读。
读了4000多万字,我们要大量读。
对!反复读,大量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读书方法吗?
的千古名句;
正因为他与书结缘,我们至今在课堂上还在诵读着他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3、那作为一个时代的领袖,他仅仅需要读书就行了吗?你还读出了什么?接着交流自主阅读卡。 (预设生四:)毛泽东从小就有了忧国意识。比方说他小时候看到闹饥荒还有反对佛教这些事儿,他就有了反抗意识。而且让他感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你是个很有见解的孩子。
(预设生五:)我从P171页下面这一段文字,感受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刻苦锻炼体魄的人。像他说的他主张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然后他就自己做“冷水浴”、“日浴”、“风浴”等等。
恩!说的好!“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泽东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探寻了毛泽东成长的历程,他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应该脚踏实地多学多练,不怕吃苦,还要敢于“自找苦吃”,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自己也受益一生。
这是书上的一段话,对于正在求学阶段的我们,这不正是最好的路标吗?
四、补充阅读,立形象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而成为领袖的他又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人。在我们的自读课本上还有五篇文章关于毛泽东的文章,请同学们先来看这两篇,(《两个红辣椒》、《难忘的小红马》)这两篇文章有很多相近之处,我们放到一起读,你可以从中选一篇来看,请你边读边思考,从这两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在书上做批注。
我们就看到这儿吧!刚才老师看到了一群会读书、爱读书的孩子,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彼此的收获吧!
先来看第一课
——《两个红辣椒》
(预设生一):
书175页最上面写的“毛主席举起马灯,灯光照亮战士年轻而淳朴的脸庞。毛主席听出哨兵操着江西口音,就笑着问道:“是老表吗?”
(1)我觉着毛泽东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恩,用了一个词——平易近人。什么是“老表”呀?你解释解释。 “我觉着这么大的一个官儿,竟然能和小兵很和气的说话,而且还说他们是老乡。”
你读出了一个平易近人的毛泽东的形象。
(预设生二)
这一句里有一个毛主席“笑着问道”,我从这个“笑着”也是感受到了毛主席非常的和蔼而且对待别人很亲切。老师不得不表扬你,你能抓住细节描写来理解文章,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难忘的小红马》
1、孩子们,对战士来说,毛泽东既是一位威严的统帅,又是一位宽厚的长者,让我们再来说说《难忘的小红马》。谁读了?来,说说。
(预设生一)
“小钟生病,毛主席让他拉小红马尾巴上山”
毛主席自己都不舍得骑,却让生病的小钟骑马,可以看出感受到了主席很关心同志。
你是个很有见解的孩子呀!
2、是啊!在漫漫长征路上,无论是陡峭的山崖还是湍急的河流,无论在危耸的雪山还是茫茫的草地,到处都会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就是我们的主席呀!
3、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智慧树”,它已经变得枝繁叶茂,主席这爱国、爱民、乐观、豪放的光辉形象通过一段段文字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4、同学们交流的这么深刻,老师也为大家编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荐书籍
孩子们,倾听者大家的发言,感觉我们离毛泽东越来越近了,毛泽东这“伟人的风采,凡人的情怀”通过一件件事例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可大家知道吗?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1917年11月18日,北洋系军阀傅良佐军队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溃兵三千余人败往长沙。当时整个长沙城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大部分警察也早已逃之夭夭„„
就在这时,毛泽东站了出来,你们猜猜一群手无寸铁拿着烧火棍的学生将如何与荷枪实弹的士兵抗衡?请大家看(《恰同学少年》电视片段1)
精彩吧!这就是毛泽东想出的好主意,傅良佐的部队就这样投了降。 这可真是 爱国学生 手持木棍 满腔热血 奔赴战场 溃退士兵 ________ 胆战心惊 ________ 老师出了上联,你来试着对对下联。
你看看爱国学生对溃退士兵 ,手持木棍可以对什么?谁来交流? 老师给你加个横批——通身是胆!
这部电视剧如今也有了同名小说,就是老师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
请同学们看媒体对它的评价
南方周末报也是这样评价——《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一代人的学习生活。这群人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最时尚的,最先进的,最现代的。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是呀!连青春偶像都会失色,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物啊?由此可见,这本书的确值得我们看。今天,老师就郑重向大家推荐《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和电视剧,让我们通过它更加深入地走近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
福山实验小学 马延超
一、回顾导入,明主题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了毛泽东诗词的磅礴大气,领略了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领袖风范,了解了毛泽东作为凡人的感情世界,更体会到了他爱民胜子的高尚情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来阅读几篇与毛泽东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让我们进一步——走近毛泽东。
二、诗词诵读,赏诗情
(一)《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1、第一篇,毛泽东的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
读题目。很好! “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是它的题目。
2、对诗词或文章背景的了解会让我们更容易的走进它的内容,来看看它的写作背景。谁来读?
一生读:(1934年底,湘江之战,中央红军遭到惨败,由8.6万锐减到3万人。1935年初,红军在娄山关与敌人又进行了激烈的战争。这一战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战争异常惨烈,红军在极度寒冷、饥饿、衣不蔽体的情况下,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博,终于取得了胜利。这一战,挽救了中央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战争胜利登上娄山关后,眼前壮美的景色,使他灵感突发,吟咏而成的。
3、请听——放录音
4、读词就要读出它的韵味来,老师已经为你划分好了节奏,能试一试吗?
你来—— 真不错!读的很流利。
5、来,自己大声读两遍,边读边想,看看从诗词跳跃的画面中你都看到或者听到些什么?学生读
毛主席的词,每一个字后面都有一个画面,你仿佛看到——
(预设生):(一排同学说)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行大雁在长空中飞过;
生2:我仿佛看到了寒冷的早晨一轮凄冷的月亮挂在天空; 生3:我仿佛还看到了莽莽的苍山如大海一般绵延不绝;
生4:我仿佛还看到了一道残阳挂在西天,像是战士的鲜血染成似的。
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呢?(一排同学说)
生1:我仿佛听到了大雁在鸣叫;
生2:我仿佛听到了零碎而又纷杂的马蹄声;
生3:我还仿佛听到了战士们吹响的那呜咽的喇叭声。
生4:听到了大风呼啸的声音。
同学们,透过这些文字和画面,你感觉到这应该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生答:凄惨、激烈、紧张……)
6、对!寒风凛冽,红军战士饥寒交迫,传闻中的娄山关坚硬如铁极难攻克。可是,毛泽东却在这如此艰难、恶劣的环境下毅然地 说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你说说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生):主席的豪迈、乐观、从容、沉着、大气……
7、文字即画面,文字通情感,短短46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方面的才华,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博大胸怀,我们再来配合读一读,要读出你的情感。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8、同学们能背下这首词吗? 你来挑战一下。 (指一生 镂空背)
这样呢?还能背下来吗? 咱们一起试一试。(全班背)
三、自主阅读,寻足迹
一首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近毛泽东心灵的窗,那是什么造就了毛泽东这伟人的风采呢?我想,这要从毛泽东的少年和青年时代说起。请同学们默读自读课本上的这两篇文章——《毛泽东自述少年时代》和《青年毛泽东》,请大家带着自主阅读卡上的问题,探寻他的成长历程。
教师巡视:大家可以根据提示在书上作批注。
1、学生交流 看着同学们静静的读书,老师也是一种享受呀! 来,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成果吧!
(预设生一):我觉着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书165页第二段写的“我白天干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的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从这儿能感觉到毛泽东白天干活这么累了,晚上还要再看书,说明看书的确是他最喜欢的事。
孩子,你很有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看,这就是毛泽东读书时的一个场景,在这里,书房就是卧室,卧室就是书房。由此可见他对书的喜爱。
关于爱读书,还有谁补充吗?
(预设生二:)老师,我认为青年时的毛泽东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书170页写的说“在学校时,毛泽东写作文好,就是因为他读书多,然后他还边看书边做记号,写了好多评语。我觉着毛泽东不仅爱读书而且还挺会读书的。
孩子,毛泽东爱读书,老师觉着你更会读书。
请大家看,这是毛泽东看过的一页书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呀!
(预设生三):书P165页第一段地四行,说“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等书。我从尽管„„还„„感受到了毛泽东非常喜欢书。
老师不得不表扬你,你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课文,是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看——毛泽东一生与书卷为伴,《红楼梦》读了5遍,《资治通鉴》读了17遍,通读了4000多万字的《二十四史》„„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沉湎于书香笔墨的世界中。
孩子们,仔细看看这组数据,你能体会到什么?
(启发:红楼梦读了 1遍 2遍 5遍,一本书不明白的地方要反复读。
读了4000多万字,我们要大量读。
对!反复读,大量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不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读书方法吗?
的千古名句;
正因为他与书结缘,我们至今在课堂上还在诵读着他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3、那作为一个时代的领袖,他仅仅需要读书就行了吗?你还读出了什么?接着交流自主阅读卡。 (预设生四:)毛泽东从小就有了忧国意识。比方说他小时候看到闹饥荒还有反对佛教这些事儿,他就有了反抗意识。而且让他感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你是个很有见解的孩子。
(预设生五:)我从P171页下面这一段文字,感受到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刻苦锻炼体魄的人。像他说的他主张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然后他就自己做“冷水浴”、“日浴”、“风浴”等等。
恩!说的好!“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是毛泽东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他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探寻了毛泽东成长的历程,他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应该脚踏实地多学多练,不怕吃苦,还要敢于“自找苦吃”,才能为国为民做贡献,自己也受益一生。
这是书上的一段话,对于正在求学阶段的我们,这不正是最好的路标吗?
四、补充阅读,立形象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而成为领袖的他又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人。在我们的自读课本上还有五篇文章关于毛泽东的文章,请同学们先来看这两篇,(《两个红辣椒》、《难忘的小红马》)这两篇文章有很多相近之处,我们放到一起读,你可以从中选一篇来看,请你边读边思考,从这两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在书上做批注。
我们就看到这儿吧!刚才老师看到了一群会读书、爱读书的孩子,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彼此的收获吧!
先来看第一课
——《两个红辣椒》
(预设生一):
书175页最上面写的“毛主席举起马灯,灯光照亮战士年轻而淳朴的脸庞。毛主席听出哨兵操着江西口音,就笑着问道:“是老表吗?”
(1)我觉着毛泽东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
恩,用了一个词——平易近人。什么是“老表”呀?你解释解释。 “我觉着这么大的一个官儿,竟然能和小兵很和气的说话,而且还说他们是老乡。”
你读出了一个平易近人的毛泽东的形象。
(预设生二)
这一句里有一个毛主席“笑着问道”,我从这个“笑着”也是感受到了毛主席非常的和蔼而且对待别人很亲切。老师不得不表扬你,你能抓住细节描写来理解文章,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难忘的小红马》
1、孩子们,对战士来说,毛泽东既是一位威严的统帅,又是一位宽厚的长者,让我们再来说说《难忘的小红马》。谁读了?来,说说。
(预设生一)
“小钟生病,毛主席让他拉小红马尾巴上山”
毛主席自己都不舍得骑,却让生病的小钟骑马,可以看出感受到了主席很关心同志。
你是个很有见解的孩子呀!
2、是啊!在漫漫长征路上,无论是陡峭的山崖还是湍急的河流,无论在危耸的雪山还是茫茫的草地,到处都会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就是我们的主席呀!
3、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智慧树”,它已经变得枝繁叶茂,主席这爱国、爱民、乐观、豪放的光辉形象通过一段段文字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4、同学们交流的这么深刻,老师也为大家编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荐书籍
孩子们,倾听者大家的发言,感觉我们离毛泽东越来越近了,毛泽东这“伟人的风采,凡人的情怀”通过一件件事例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可大家知道吗?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1917年11月18日,北洋系军阀傅良佐军队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溃兵三千余人败往长沙。当时整个长沙城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大部分警察也早已逃之夭夭„„
就在这时,毛泽东站了出来,你们猜猜一群手无寸铁拿着烧火棍的学生将如何与荷枪实弹的士兵抗衡?请大家看(《恰同学少年》电视片段1)
精彩吧!这就是毛泽东想出的好主意,傅良佐的部队就这样投了降。 这可真是 爱国学生 手持木棍 满腔热血 奔赴战场 溃退士兵 ________ 胆战心惊 ________ 老师出了上联,你来试着对对下联。
你看看爱国学生对溃退士兵 ,手持木棍可以对什么?谁来交流? 老师给你加个横批——通身是胆!
这部电视剧如今也有了同名小说,就是老师现在手里拿的这本书。
请同学们看媒体对它的评价
南方周末报也是这样评价——《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一代人的学习生活。这群人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最时尚的,最先进的,最现代的。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是呀!连青春偶像都会失色,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物啊?由此可见,这本书的确值得我们看。今天,老师就郑重向大家推荐《恰同学少年》这本书和电视剧,让我们通过它更加深入地走近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