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学校作文2300字

初一作文

1 过去的学校

过去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更遑论大门,校舍就和农舍连在一起,农家院里母鸡下蛋的“咯咯”声和朗朗的读书声相互唱和;有时农妇饲养的大肥猪会哼哼唧唧地拱开教室的门,又在一阵哄笑声中笨拙地离开;晌午时分,农家小院里烙油烙饼的香味也会满校园飘荡,让饥肠辘辘的我们垂涎欲滴,家离学校不远的同学更是蠢蠢欲动,暗中策划着要趁活动课的时间回家饱餐一顿。学校里的操场在夏天就是农民的场面,馒头似的麦垛东一个、西一个矗立在操场里,我们绕着麦垛捉迷藏,家长和老师在这时都会严令不许在麦垛里玩火。校园中间那条还算平坦的土路连接着村庄和田地,经常有农民牵着牲口经过。这条土路也是我们休闲运动的最佳场所,春天,地气回暖,土路翻浆,踩上去颤颤悠悠的,有如踩上了弹簧;夏日,骄阳似火,路两边的白杨树浓荫匝地,我们就在树下抓“羊拐”、点窝窝,不亦乐乎;待到秋意渐浓,白露为霜,金黄色的落叶随风打转,老师就带领大家把落叶收集起来,以备冬天烧火炉燃火之用。

那时,教室是土坯房,连课桌也是土坯砌成的泥台子,有同学瞒着家长从家里带来鸡蛋和胡麻油,用蛋清和油将泥台子糨得油光锃亮,没有此条件的同学只能徒兴望洋之叹。冬天生火炉取暖,煤是学校限量供应的,秋天时我们从村外树林里捡来的枯枝败叶就是主要的备用燃料。炉火正旺的时候,教室里弥散着烤焦的馒头味,有人惊呼:“谁的馒头?糊了。”教室里一阵骚动,老师只得停止讲课,维持秩序。那时,我们的老师有很多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代课老师。代课老师

2 的微薄薪水不足以养家糊口,他们家里还种着地,经常是带着满裤脚的泥巴走上讲台,又沾着满手的粉笔灰走进庄稼地,但他们的教学功底和敬业精神丝毫也不逊于那些专职教师。记得教我们数学的陈老师,画几何图形从不用直尺和圆规,只是手拈一支粉笔,就能在黑板上画出笔直的线和中规中矩的圆。他讲课时条理清楚,目光如炬,课堂上的一切小动作都会在他如炬的目光下难以遁形,因而他的课纪律极好,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

我们的女老师中还有两个北京知青,当时也就是三十出头,已在本地成家,生儿育女。一个杨老师,喜欢打扮,穿着那时农村很少见的紧身而艳丽的衣衫,脚踩高跟鞋,走起路来摇曳多姿,她一走过,就有调皮的同学跟在后边扭扭捏捏。学校里不上晚自习,但有夜校,是学校里一些老师自发的为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补习课外知识。那次杨老师为我们讲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就以北京话里的“小吃店”为例,“‘小吃店’,北京话里叫‘小吃店儿’”,我至今记得她那带有浓郁京味的娇脆的声音和昏暗的烛光下那件一闪一闪的绿衣裳。另外一个黎老师,低调朴实,穿着打扮和当地村妇无异,主要教化学课,但有老师请假时她数学、物理都能教,还会写大字,班里元旦搞庆祝活动时,黑板上那几个“欢度元旦”的大字就是她亲笔所写。她给我上的化学启蒙课是演示镁带的燃烧来讲解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区别,我印象颇深。她说话干脆利落,板书遒劲有力,她的课上打瞌睡的人很少。这两个老师后来都回了北京,杨老师据说回京不久就患上癌症去世了,而黎老师在我离开母校十多年后,曾与她在异乡的街头偶遇,那

3 时她已回京,穿着打扮洋气了许多,但鬓间已有白发,现在,她也应该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那时,有偿补课之风未兴,但尽职的老师还是会在放学后把一些请假误课或调皮捣蛋完不成作业的同学留下,给他们补课。淳朴的家长无以为报,正月开学时请在学校吃食堂的老师到家吃一顿皮薄馅多的饺子,冬天杀猪时送给老师一碗肉香扑鼻的杀猪菜,就算是对老师最好的答谢了。

长夏天气,昼长夜短,吃过晚饭,无事可做的我们喜欢三两结伴到校园里玩,校园里有足够宽敞的空间供我们追逐打闹,玩累了,蹩到办公室窗外,挤在一起偷看正伏案备课或改作业的老师,被老师发现就快速地作鸟兽散。回家时,四下悄寂,明月中天,乡村的夜空澄净如洗,晚风吹送着新鲜的田野气息,意犹未尽的我们引吭高歌,惊得农家院里的狗狂吠不止。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农民刚刚勉强解决了温饱,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校园就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心。“五一”节,全乡的篮球运动会就在学校的篮球场举行,前来观战的村民把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喝彩声、助威声,声浪滔天。学校里年轻的体育老师英气逼人,在场上抢球、投篮身手不凡,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当时,我们的一个体育老师还曾和一个在场外观战的漂亮姑娘传出过绯闻,同学间悄悄议论,说体育老师和村里的某某好上了,但这场绯闻最后无疾而终。学校每年的“六一”运动会也是村民心中的文化体育盛会,开幕式上,不仅有腰鼓队、花束队的表演,还有文艺汇演。学校早早

4 地就组织排练,每天清晨,腰鼓队那“咚咚”的鼓声让正在晨读的我们心猿意马,兴奋不已。“六一”那天,十里八乡的农民骑着自行车,甚或赶着毛驴车前来一睹开幕式的盛况,场面蔚为壮观。如果有谁家父母在表演的队伍里发现了自己的孩子,会立刻大呼小叫起来:“二子!二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那些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父母,脸上则写满了失落。运动会召开的这几天,全校停课,校园里整天人来人往,有外校来参赛、观赛的学生,也有抽空来看比赛的村民,一些卖瓜子、冰棍的小贩也闻风而至,煞是热闹。

时光流转,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今天我所在的城市的校园已非昔日的乡村校园可比,多了高耸的楼房,多了严实的围墙,多了气派的大门,还有门口二十四小时值守的校警,但今天那些奔跑在柔软的塑胶跑道上、端坐在现代化的计算机房里的孩子又有几个是把校园当作乐园的呢?

乌拉特前旗一中

闫云霞 (13847802556)

1 过去的学校

过去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更遑论大门,校舍就和农舍连在一起,农家院里母鸡下蛋的“咯咯”声和朗朗的读书声相互唱和;有时农妇饲养的大肥猪会哼哼唧唧地拱开教室的门,又在一阵哄笑声中笨拙地离开;晌午时分,农家小院里烙油烙饼的香味也会满校园飘荡,让饥肠辘辘的我们垂涎欲滴,家离学校不远的同学更是蠢蠢欲动,暗中策划着要趁活动课的时间回家饱餐一顿。学校里的操场在夏天就是农民的场面,馒头似的麦垛东一个、西一个矗立在操场里,我们绕着麦垛捉迷藏,家长和老师在这时都会严令不许在麦垛里玩火。校园中间那条还算平坦的土路连接着村庄和田地,经常有农民牵着牲口经过。这条土路也是我们休闲运动的最佳场所,春天,地气回暖,土路翻浆,踩上去颤颤悠悠的,有如踩上了弹簧;夏日,骄阳似火,路两边的白杨树浓荫匝地,我们就在树下抓“羊拐”、点窝窝,不亦乐乎;待到秋意渐浓,白露为霜,金黄色的落叶随风打转,老师就带领大家把落叶收集起来,以备冬天烧火炉燃火之用。

那时,教室是土坯房,连课桌也是土坯砌成的泥台子,有同学瞒着家长从家里带来鸡蛋和胡麻油,用蛋清和油将泥台子糨得油光锃亮,没有此条件的同学只能徒兴望洋之叹。冬天生火炉取暖,煤是学校限量供应的,秋天时我们从村外树林里捡来的枯枝败叶就是主要的备用燃料。炉火正旺的时候,教室里弥散着烤焦的馒头味,有人惊呼:“谁的馒头?糊了。”教室里一阵骚动,老师只得停止讲课,维持秩序。那时,我们的老师有很多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代课老师。代课老师

2 的微薄薪水不足以养家糊口,他们家里还种着地,经常是带着满裤脚的泥巴走上讲台,又沾着满手的粉笔灰走进庄稼地,但他们的教学功底和敬业精神丝毫也不逊于那些专职教师。记得教我们数学的陈老师,画几何图形从不用直尺和圆规,只是手拈一支粉笔,就能在黑板上画出笔直的线和中规中矩的圆。他讲课时条理清楚,目光如炬,课堂上的一切小动作都会在他如炬的目光下难以遁形,因而他的课纪律极好,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也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

我们的女老师中还有两个北京知青,当时也就是三十出头,已在本地成家,生儿育女。一个杨老师,喜欢打扮,穿着那时农村很少见的紧身而艳丽的衣衫,脚踩高跟鞋,走起路来摇曳多姿,她一走过,就有调皮的同学跟在后边扭扭捏捏。学校里不上晚自习,但有夜校,是学校里一些老师自发的为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补习课外知识。那次杨老师为我们讲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就以北京话里的“小吃店”为例,“‘小吃店’,北京话里叫‘小吃店儿’”,我至今记得她那带有浓郁京味的娇脆的声音和昏暗的烛光下那件一闪一闪的绿衣裳。另外一个黎老师,低调朴实,穿着打扮和当地村妇无异,主要教化学课,但有老师请假时她数学、物理都能教,还会写大字,班里元旦搞庆祝活动时,黑板上那几个“欢度元旦”的大字就是她亲笔所写。她给我上的化学启蒙课是演示镁带的燃烧来讲解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区别,我印象颇深。她说话干脆利落,板书遒劲有力,她的课上打瞌睡的人很少。这两个老师后来都回了北京,杨老师据说回京不久就患上癌症去世了,而黎老师在我离开母校十多年后,曾与她在异乡的街头偶遇,那

3 时她已回京,穿着打扮洋气了许多,但鬓间已有白发,现在,她也应该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那时,有偿补课之风未兴,但尽职的老师还是会在放学后把一些请假误课或调皮捣蛋完不成作业的同学留下,给他们补课。淳朴的家长无以为报,正月开学时请在学校吃食堂的老师到家吃一顿皮薄馅多的饺子,冬天杀猪时送给老师一碗肉香扑鼻的杀猪菜,就算是对老师最好的答谢了。

长夏天气,昼长夜短,吃过晚饭,无事可做的我们喜欢三两结伴到校园里玩,校园里有足够宽敞的空间供我们追逐打闹,玩累了,蹩到办公室窗外,挤在一起偷看正伏案备课或改作业的老师,被老师发现就快速地作鸟兽散。回家时,四下悄寂,明月中天,乡村的夜空澄净如洗,晚风吹送着新鲜的田野气息,意犹未尽的我们引吭高歌,惊得农家院里的狗狂吠不止。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农民刚刚勉强解决了温饱,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校园就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心。“五一”节,全乡的篮球运动会就在学校的篮球场举行,前来观战的村民把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喝彩声、助威声,声浪滔天。学校里年轻的体育老师英气逼人,在场上抢球、投篮身手不凡,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当时,我们的一个体育老师还曾和一个在场外观战的漂亮姑娘传出过绯闻,同学间悄悄议论,说体育老师和村里的某某好上了,但这场绯闻最后无疾而终。学校每年的“六一”运动会也是村民心中的文化体育盛会,开幕式上,不仅有腰鼓队、花束队的表演,还有文艺汇演。学校早早

4 地就组织排练,每天清晨,腰鼓队那“咚咚”的鼓声让正在晨读的我们心猿意马,兴奋不已。“六一”那天,十里八乡的农民骑着自行车,甚或赶着毛驴车前来一睹开幕式的盛况,场面蔚为壮观。如果有谁家父母在表演的队伍里发现了自己的孩子,会立刻大呼小叫起来:“二子!二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那些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父母,脸上则写满了失落。运动会召开的这几天,全校停课,校园里整天人来人往,有外校来参赛、观赛的学生,也有抽空来看比赛的村民,一些卖瓜子、冰棍的小贩也闻风而至,煞是热闹。

时光流转,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今天我所在的城市的校园已非昔日的乡村校园可比,多了高耸的楼房,多了严实的围墙,多了气派的大门,还有门口二十四小时值守的校警,但今天那些奔跑在柔软的塑胶跑道上、端坐在现代化的计算机房里的孩子又有几个是把校园当作乐园的呢?

乌拉特前旗一中

闫云霞 (13847802556)


相关作文

  • 怀念过去--作文500字
  • 小时候的学校,是队里组织村民捐款建造的,低低的,小小的四,五间泥房,这,便是教室了,教室的门前插上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育才学校"四个字,在教室前腾出一块空地,四周用篱笆围起来,这,便是建好的学校 在我上学时,这几间泥房,已经坚强的屹立了20多年了,尽管四周的篱笆已换成了泥墙,却还 ...

  • 忘记过去作文1500字
  • 第1篇:新学期:忘记过去成与败 950字 新学期,在这个新的环境里,我们一切都要从新开始,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 忘记过去的成与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 面对失败,让我们铭记一位老者的话:一个人如果失败了,并不证明他永远完了;如果他认输了,并且退却了,那他才永远完了.做人第一,做学问第 ...

  • 再见,属于过去的时光作文900字
  • 我现在已经是初中三年级了,再过半年就要毕业了,我被这升学的巨大压力逼得手足无措,只觉得脑海里空空的,疲倦的心脏都快停止跳动了,未来如何?我不知道,前方的路被迷雾所笼罩,我手上的孤灯无法照亮眼前的黑暗,但是当我一回头,却无比清晰的看见了我所走过的路,上面有着我深一脚浅一脚的脚印,还有涩涩的泪水和汗水, ...

  • 回味过去不如正视未来作文1400字
  • "当一个国家越关注过去的时候,它已经变成了穷国.腐败国:当一个国家越关注未来的时候,它已经不再是贫穷.腐败了,它已经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 作为一个初中生,我从来都不会去正视或者关注这些话语,但不代表我不会去看.国家,是由人民共同组建成的一个大家庭.我们这个大中国就是一个很关注过 ...

  • 六年的回忆作文300字
  • 时间过得飞快,眼间小学生活已经过去,即将进入初中,实在舍不得培育我多年的母校:和一起成长的同学们,毕竟他们是我六年来最亲的朋友. 如果,初中还能在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辩论,那该是多好啊,我不禁惋惜自己在小学生活中浪费时光,不珍惜,到现在才追悔莫及. 六年时光里学校的变化很大,从满空 ...

  • 2011年开学典礼演讲稿范文作文1300字
  • 2011年开学典礼演讲稿范文 老师们,同学们! 春风拂面,春意盎然,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在这里,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老师向全校同学表示最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回顾过去,我们激动.自豪.难忘.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们的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校园变得更美了; 教学设施不断完善, ...

  • 张静中学校性快速作文竞赛题目作文300字
  • 张静中学校性快速作文竞赛题目 1.题目:我生活在__之中 可填上"集体"."亲人"."友谊" "麻将声"."追星族" "题海"."夹缝"."梦魇&qu ...

  • 有时,我也想回到过去作文600字
  • 人在一天一天长大,记忆在一天一天的积累,那些美好的回忆也都成为记忆中的奢侈品.有时,我也想回到过去. 有时,我也想回到过去.回到幼儿园时.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只是一个个单纯的小孩子,没有烦恼,没有苦衷,开心了就愉快地玩耍,不开心了就大吵大闹,也许这就是一个单纯小孩子的本性. 幼儿园的我们可以不顾一切 ...

  • 蓦然,回首,已过去作文600字
  • 当在沙滩上走过,你是否会回头?看一看,自己的脚印,想一想过去,那时,你会不会觉得时间过得好快?我想是这样吧! 回首望去,初一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了!真是有点舍不得呀!整个初一中,我经历学习的艰辛,交友的酸甜苦辣,真是多姿多彩,留恋初一,忽然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好像昨天还是刚开学,而今天就是期末了!再开学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