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书笔记作文1400字

初二作文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酷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了,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了蜕变,没有了纯洁,熄灭了热情,磨去了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了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了,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了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了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了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了,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了!


相关作文

  • 陈情表读后感3则作文3700字
  • 范文一: 昨日下午,我从网上搜出了<陈情表>及赏析文章. 昨晚12点,完成笔墨工作后,我又找出了<古文观止>注音版参阅了一遍.情真意切,忠孝不能两全.此文作者充分表达了要先尽孝而后尽忠的意图,得到了天子的同情和支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儿时学习陈情表 字词句法最重要 今日再 ...

  • 表达无助的词语作文700字
  • 手足无措 [解释] <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处]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孤立无助 [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 ...

  • 陈情表重点句子作文400字
  • 1.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5.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6.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

  • 陈情表作文600字
  • 余常闻:孺子坠地而泣者,乃人之常情也,今思之然也.父母之恩甚于天,欲尽孝而可得乎?今唯书此篇,以聊慰自足耳. 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其言不诚邪?否,非若是也.余系母所育,系父所教,考妣之恩可媲于天地也.夫盍不尽孝双亲,承欢膝下邪?昔汉之缇萦,为除父狴犴之灾,乃泣拜于帝,帝感其诚,赦之.今吾孰与缇 ...

  • 陈情表作文1000字
  • 一次次考试,一次次感悟,一次次提笔,一次次发愤.而这一次次换来的不是高兴,不是喜悦,不是成功.而是一次次的泪水,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无奈,一次次失败. 你走之后,空气沙啦啦响,地上那是什么,是雨水,是泪水?不,我分不清,我没有感觉到雨,没有细小的雨丝温柔冰冷打向我的脸.我只看见了地上层层叠叠的一点 ...

  • 4.读书笔记作文5400字
  • 江苏科技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读书笔记暨指导记录 (适用于经管.人文专业)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论文题目: 二0 年 月 毕业论文(设计) 读书笔记暨指导记录说明及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 ...

  • 读书笔记教案作文2000字
  •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读书笔记 一. 课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 课时:2小时 三. 课次:第二次课 四. 授课日期:2014年7月3日 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读书笔记的概念及种类,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2.理解并体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3.把握读书笔 ...

  • 作文作文32800字
  •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 1.哀 ①伤心,悲痛,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③伤悼(为--哀叹)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晋崤之战&g ...

  • 读书笔记仿写作文13200字
  • 我对写读书笔记的建议 我不反对学生写日记,不过不提倡:我也不反对学生写周记,不过也不提倡:我知道许 多教师在这方面的训练卓有成效,但是现在我只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被人为地中断了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也基本上被人为地 中断了与社会生活的有效接触,他们的生活资源极为有限,支持不了每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