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对中学生的影响
活动时间: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
班级:高一(120)班 导师:王春玲
组长:王亚芬 成员:王亚芬 王素净 王琼瑶 吴翠菲 罗小丽 林雅 黄友师 梁安瑞
3、调查问卷及问卷分析
(注:问卷调查范围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高——高中组; 初——初中组. )
1、你知道“非主流”吗?
A 、知道(高:67%;初:77%) B、不知道(高:33%;初:23%)
2、你喜欢“非主流”吗?
A 、喜欢(高:20%;初:53%) B、不喜欢(高:80%;初:47%)
3、你身边有“非主流”的现象吗?
A 、有(高:72%;初:65%) B、没有(高:28%;初:35%)
4、你支持“非主流”吗?
A 、支持(高:0;初:16%)
B 、还好,只要不影响我的生活(高:67%;初:63%)
C 、 强烈反对(高:33%;初:21%)
5、你对“非主流”有什么看法?
A 、很新颖,时尚(高:6%初:30%) B、伤风败俗(高:70%;初:35%)
C 、无所谓(高:24%;初:35%)
6、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非主流”型人?
A 、装束(高:53%;初:11%) B 、言行(高:0; 初:0)
C 、两者都有(高:47%;初:89%)
7、你认为“非主流”有没有破坏社会形象?
A 、很大破坏了(高:39%;初:27%) B、有一点(高:61%;初:64%)
C 、没有(高:0; 初:9%)
8、你觉得“非主流”现象会消失吗?
A 、会(高:9%;初:11%) B、不会(高:26%;初:16%)
C 、不好说(高:65%;初:73%)
9、请针对“非主流”现象,提出你的建议(积极或者消极都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卷分析:
“非主流”这股风在中学生中是刮得众所周知,尤其是在初中生这一块,崇尚的就比高中生
要多,但是大家对“非主流”的认识都还太过片面,只是一些比较另类的模仿而已,而且从
个别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学生所去接触到的“非主流”对他们的精神上带来了比较负面的影响,比如暴力,颓废之类的。同时尽管非主流并没有被很多人说认同,但是它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它或多或少破坏了我们的社会形象,也对主流文化带来了冲突。
4、采访提纲与采访实录
提纲:采访的范围是本校及校外,采访人物我们选择和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和家长,由采访员设计问题后,我们分为两路兵马同时进行采访。一边是以王亚芬带领的,对在校老师进行访问;另一边则是由王琼瑶带领的,对学生家长进行采访。
(1)、校内采访记录
时间:2009.03.20
地点:府城中学
采访员:王亚芬
被采访者:学校老师
(注:以下“A ”指采访员 “B ”指被采访者,)
A:老师, 不好意思可以占用你点时间,让我们采访下吗?
B:有什么问题问吧。
A:您知道“非主流”吗?您的学生里面有这一类型的人吗?
B:我知道,而且我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
A:那您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呢?
B: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颓废,没有精神。
A:您觉得“非主流”对我们中学生造成影响了吗?有什么影响?
B:影响是一定有的,就比如他们的精神上啊等等。
A:那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非主流”在青少年中风靡呢?
B: 风靡我觉得还称不上,毕竟那只是一小部分人喜欢的东西,而这一部分人,可以说他们在精神追求上比较空虚,没有主见,所以才会去向往一些奇怪的东西。
A:好的。我们采访就到这里了,最后请您对沉迷在“非主流”的青少年说点什么吧。 B:赶快回头是岸吧。
A: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老师再见.
(2)、校外采访记录
时间:2009.03.20
地点:校外
采访员:王琼瑶
被采访者:某学生家长
(注:以下“A ”指采访员 “B ”指被采访者,)
A :阿姨您好,我们是府城中学的学生,我们小组在研究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可以
耽误您几分钟让我做下采访吗? B:可以。
A :请问您知道 “非主流”吗?
B:大概知道一点。
A:您的孩子喜欢“非主流”吗?
B:不喜欢。
A:您怎么知道的呢?是您的孩子自己说的还是你没看到过他这样打扮呢?
B:他自己说过而且他也没这样打扮过。
A:好的。那您喜欢“非主流”吗?觉得它怎么样?
B:不喜欢,觉得不适合中学生这一年龄层。
A:那你觉得“非主流”会对您的孩子有危害吗?
B:我觉得喜欢一些东西本身是没错的,可是过度就不应该了。就好像追星族一样,单纯的喜
欢明星是可以的,可是为了明星去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那就是错了。
A:嗯,到这里我们的问题基本结束了,最后请您对青少年说些什么吧。
B:青少年只要适度打扮,看上去干净精神就可以了。
A:谢谢阿姨您的配合。阿姨再见!
5、收集的文字材料
⑴. 非主流
, (网络上的非主流自拍图片)
(血腥的非主流图片)(非主流的代名词:颓废)
⑵. 非主流与现实生活
孩子追求“非主流” 家长担忧
随着新学期开学,学生文具又到了旺销季节。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今年的文具市场有许多新变化,传统的文具盒被各式各样的笔袋所取代,许多印着“非主流”图案和文字的文具受到中小学生的追捧,例如:本皮上印有“失恋无罪”或卡通图案的笔记本等,不少家长对子女追求“非主流”表示担忧,怕因此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学生喜欢选购“非主流”文具。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非主流”图案的笔记本卖得最好。记者看到,这些笔记本的本皮上,有的印着卡通图案、有的印着看不懂的文字,还有的印着网上流行的“火星文”。
记者发现,不仅有“非主流”笔记本、笔,还有“非主流”明信片、书皮纸等。至于什么是“非主流”,就连一些文具销售人员也搞不明白。“„非主流‟是一种时尚。”一位中学生告诉记者,如今在校园里“非主流”特别流行,不论是文具、饰品还是服装,越另类越好。
家长钱女士说,她的儿子读高中二年级,前段时间买了一件外套,背后印着几个骷髅头,她看了很生气,让儿子去退了。儿子对她说:“这是„非主流‟文化,你不懂。”····· (材料出处:http://info.office.hc360.com/2009/03/10094252300.shtml )
相关图片:
(市场上的非主流商品)
非主流线圈笔记本 非主流衣服
街头非主流(图片由某网民提供)
⑶. 非主流之火星文
“火星文”现身学生日记作业簿
简仁山 作
“哪①佽,莪啝萠伖厾徦ㄖ嗨氵难,看菿亻五埰癍斕哋嗻陽傘芐,遊人茬浕凊嬉戱。”——海口的某高一男生写的作文的一部分,资料来源于海南特区报。
二、结题报告
“非主流”对中学生的影响
摘要:结题报告是我们将这自己日常生活对“非主流”的所见、见闻、所感记录了下来,统计了调查问卷的数据,并联系及分析网上的相关新闻及资料,将获得的大量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等进行整合撰写出来的。
主要内容有——对“非主流”的概念分析、“非主流”的来源介绍、“非主流”现象及现象分析、“非主流”的影响、我们的看法。
关键字:教育、文化、潮流、心理、网络、
所谓的“非主流”从狭义上说它不是一种时尚, 也不是一种潮流, 只是一种,个性,张扬 ,另类,非大众化的作风, 非一般的主导潮,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我们所研究的“非主流”实际上是一种流行于我们当代中学生中的一种现象,而“非主流”只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代名词。
据资料介绍, “非主流”最初起源于欧美的“朋克” (punk )文化:“朋克”早期是一种地下文化,本意宣扬反压迫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力图改变现状。“朋克”外化为音乐、服饰等社会文化形式,带着激烈和晦暗的意味。但另一方面,它还是有着本质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基于青少年特质的一种年轻的,有想象力、创造力与活力,不被传统所拘束的文化。可以说,它是一切“非主流”在文化艺术上的创造思想和精神源泉。可以说在国外非主流俨然是一种文化。非主流近几年传到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非主流已经发展成了超越其狭义的一种非主流现象,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非主流。然而,在中国非主流的发展,由于青少年的盲目跟风,是非主流失去了它的真实意义,纯粹是一种不到位的模仿,严重误导了下一代。
社会上/网络上常见的“非主流”现象:
现象1. 喜欢自拍
“非主流”一族喜欢用手机、摄像头自拍。在自拍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扭动自己的脸,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照片拍出来后会进行PS ,让它变得很好看。也有一些人喜欢用头发等营造寂寞诡异的感觉。自拍的时候喜欢瞪着大眼睛,睫毛涂的又黑又长,脸上花着
,这是非主流眼中典型的可爱pose 。 现象2. 女生留怪异发型男生扎耳洞
“非主流”一族的女生喜欢留“爆炸头”等怪异发型;男生则喜欢将自己的头发打造成“鸟巢”,他们还打耳洞、文身等。
鞋子是左右不同一只,裤子是肥大的吊裆裤,头发绝对没有一根是原来的发色,
身上是“无孔不入”·····现象3. 喜欢使用火星文
火星文,是非主流文化的专用文字,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远没有汉字那么规范。起源于我国的台湾,有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
后随着一些网友传入大陆,在大陆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成了今天的独特的火星文。随着使用人群的增加,出现了火星文专用软件,用于把汉字转换成火星文。
“非主流”一族无论是QQ 资料或是谈话交流,日志都会使用火星文,有的甚至在现实 现象分析: 非主流否定了主流的什么?继承了主流的什么?符合新事物发展的规律吗?
实质上非主流否定了主流积极向上的东西,继承了主流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并进一步发展了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
火星文是文字发展的倒退,自古以来文字的发展规律是由繁到简的过程,火星文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
PS 照片、嘟嘴、东施效颦行为以虚伪、做作为美否定了以真实、自然为美!
所以得出结论,非主流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影响:
1、”非主流“一定程度上激发我们中学生的创造力,为我们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空间。
2、在网络上传播火星文,影响我们中学生正确学习、规范使用中国汉字、规范使用普通话! 文字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火星文侮辱了中国汉字,有损我国尊严!
3、在网络上传播PS 照片,误导我们中学生的审美观,导致以虚伪、做作为美成风!
4、在网络上传播恶搞、虚伪、无知、颓废、自残、血腥、黄色、暴力的图片,有害我们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5、:非主流文化在网络上的泛滥,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厌学、逃课、颓废、自虐、自残、自杀、暴力行为!
6. 无病呻吟,当今“非主流”大多是以堕落、颓废为主体,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我责任的一种借口。
7、“非主流”人群大多属于未成年人,经济来源大多来自父母。“非主流”在影响我们中学生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父母增加了经济压力。
我们的看法:
从本意上来讲“非主流”是一种年轻的,有想象力,创造力,有活力,不被传统所拘束的的文化,甚至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张扬个性的体现。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作为思想澎湃的我们,个性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支持和发扬适度的个性,但其前提是要在共性认识之上发展自我个性。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腐朽的文化则可以极大的阻碍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倒退。人在某种文化环境中会不自然的吸取这种文化,行为和言语受其影响。当人处在腐朽的文化环境中便会无意识的吸收其中的糟粕,同时这些糟粕会伴人终身,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行为习惯。当人们受到腐朽的文化的侵袭时,自己即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自己由同样的在毒害着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会将这种不良文化传给下一代。“非主流”人群如果能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到位,那会是让人欣赏并接受的;如果太过另类、另类的过了火就是不好的,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会引领一些跟风的人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形象或者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非主流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力。
非主流本来是一个中性的词和概念,是一种个性、时尚的产物,但由于近些年很多人盲目追风,这个词已经被用得超级俗化,成为肤浅、盲目追求新事物的代名词。在不少中学生当中,对非主流的追求甚至是非理性的。“非主流”就目前来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从繁荣走向平稳,大量相同内容的泛滥,主心思想信息传播的不到位,成为“非主流”发展的瓶颈,人云亦云,没有特色可言,虽然此类站点迎合了不少少男少女的口味,强烈冲击了他们的视觉,感观甚至内心,但是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广告、信息,这样的内容应该杜绝,热爱非主流文化的人也应该学会识别,因为真正的非主流,并非色情颓败委靡,他体现的应该是一种健康的个性主张!
中学生喜欢“非主流”可能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关,在主流文化中没能成功,希望通过另类表现来引起社会关注。中学生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应该得到理解和正确的引导。然而很多家长和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才是“非主流”,甚至有家长认为凡是跟“非主流”沾边就会变成坏孩子了。因为得不到家庭学校的理解,部分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的青少年自然就会从社会上寻求“同类”,才会在不伦不类的所谓“非主流”群体中感觉“找到了知音”。
我们的建议: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良的影响不单单会危及我们自身,甚至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从3方面进行教育:
1.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协调,在鼓励孩子适度了解非主流文化的同时,加强引导,改变一味的教学、说理、命令式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寻找定位,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媒体也应不断拓宽领域,在介绍服饰、装扮的同时,向青少年介绍非主流文化的内涵和先锋人物的成功经验,全面展现健康的非主流文化。
2. 我们中学生个人则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里,增强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
3. 国家则要依法管理,正确引导。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奏响主旋律。要加强法制文明建设,科学引导人民。
三、自评、互评和师评
自评
王亚芬: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更是我第一回当组长,幸好有指导老师的帮助,让我事半功倍,更幸运的是小组成员都很配合我的安排。可以说这个课题是大家集体的汗水结晶。
王素净:整个活动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中学生,能亲自去了解,探究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东西,是个难得的体验。这次活动我能运用自己的优势来配合小组工作我很开心,从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合作,这些都是很宝贵的收获。
王琼瑶:在这次活动中,或许我表现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至少我努力了,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组长交代的任务,而且我在同学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吴翠菲:我们在采访过程中问及大家对非主流的看法,大多人都嗤之以鼻,而不是翘起大拇指说;“非主流好样的。”我想,这就是人们对非主流现象的否定吧。中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经过这次研究我想奉劝那些追捧非主流的朋友,对美要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对非主流的美我们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以真为美,以善为美的以朴为美的审美观,以达到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
罗小丽: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知识,对每件事物也都有了新的不同看法。这次活动中,虽然我的任务不多,但是我还是很认真的去完成我的工作,希望下次会比这次更好。
林雅:问卷工作是我自荐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也许问卷调查工作在别人眼中并不怎么重要,但是我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圆满完成,不仅是我对我能力的肯定,也是小组对我的肯定,我很开心,下次活动我会更加积极。
黄友师:针对这次研究的课题,我认为非主流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适合去追求这样的文化,我们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学习,而不是去追求不符合我们身份的东西。这次活动我仅仅尽了绵薄之力,可是也让我懂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梁安瑞:非主流对于中学生来说是种个性的美,我也曾经欣赏过这种美,但是通过这次对非主流课题的深入研究,让我明白那是种极度颓废的生活方式,我还深刻认识到了盲目地追求和模仿非主流是不可取的,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互评
王亚芬:“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集体感强。”是我们小组成员对小组长王亚芬同学的评价,课题研究的工作很繁杂,但是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的课题研究,也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与重要性。
王素净: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及整理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担此重任的素净同学,她总能及时向小组提供、收集资料。整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她心思细腻的一面,我们都觉得她是个细心且富有责任感的女生。
王琼瑶:这次的研究性课题研究,是一个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自我的活动,它不仅锻炼我们的合作精神,也更好的充实我们高中的美好生活,我们小组的琼瑶同学就克服了自己内敛的个性,让我们看到了她活泼外向的一面。
吴翠菲:热心、聪慧是翠菲同学给我们的印象,她不但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同时她的构思新颖,为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快捷的途径,是我们组极其重要的小齿轮。
罗小丽:小丽同学表现良好,很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很有上进心,同时也很积极配合小组安排。
林雅 :林雅同学是个开朗又善良的女生,在问卷调查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为我们小组收集到了宝贵的资料,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热情活泼的工作作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友师 :黄友师同学很成熟稳重,不但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很配合各个组员的工作,听从组长的安排,对待自己的任务也十分负责。
梁安瑞:每一个集体都有一个调和剂,梁安瑞同学就是我们小组的调和剂,他的幽默风趣为我们研究带来了许多乐趣,同时他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他。
师评:整个活动过程,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很努力认真的完成小组安排的任务,不推卸责任或是敷衍了事。同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及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转变和提高。 “非主流对中学生的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对自我能力的提升而且,也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心理。
“非主流”对中学生的影响
活动时间: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
班级:高一(120)班 导师:王春玲
组长:王亚芬 成员:王亚芬 王素净 王琼瑶 吴翠菲 罗小丽 林雅 黄友师 梁安瑞
3、调查问卷及问卷分析
(注:问卷调查范围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高——高中组; 初——初中组. )
1、你知道“非主流”吗?
A 、知道(高:67%;初:77%) B、不知道(高:33%;初:23%)
2、你喜欢“非主流”吗?
A 、喜欢(高:20%;初:53%) B、不喜欢(高:80%;初:47%)
3、你身边有“非主流”的现象吗?
A 、有(高:72%;初:65%) B、没有(高:28%;初:35%)
4、你支持“非主流”吗?
A 、支持(高:0;初:16%)
B 、还好,只要不影响我的生活(高:67%;初:63%)
C 、 强烈反对(高:33%;初:21%)
5、你对“非主流”有什么看法?
A 、很新颖,时尚(高:6%初:30%) B、伤风败俗(高:70%;初:35%)
C 、无所谓(高:24%;初:35%)
6、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非主流”型人?
A 、装束(高:53%;初:11%) B 、言行(高:0; 初:0)
C 、两者都有(高:47%;初:89%)
7、你认为“非主流”有没有破坏社会形象?
A 、很大破坏了(高:39%;初:27%) B、有一点(高:61%;初:64%)
C 、没有(高:0; 初:9%)
8、你觉得“非主流”现象会消失吗?
A 、会(高:9%;初:11%) B、不会(高:26%;初:16%)
C 、不好说(高:65%;初:73%)
9、请针对“非主流”现象,提出你的建议(积极或者消极都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卷分析:
“非主流”这股风在中学生中是刮得众所周知,尤其是在初中生这一块,崇尚的就比高中生
要多,但是大家对“非主流”的认识都还太过片面,只是一些比较另类的模仿而已,而且从
个别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学生所去接触到的“非主流”对他们的精神上带来了比较负面的影响,比如暴力,颓废之类的。同时尽管非主流并没有被很多人说认同,但是它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它或多或少破坏了我们的社会形象,也对主流文化带来了冲突。
4、采访提纲与采访实录
提纲:采访的范围是本校及校外,采访人物我们选择和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和家长,由采访员设计问题后,我们分为两路兵马同时进行采访。一边是以王亚芬带领的,对在校老师进行访问;另一边则是由王琼瑶带领的,对学生家长进行采访。
(1)、校内采访记录
时间:2009.03.20
地点:府城中学
采访员:王亚芬
被采访者:学校老师
(注:以下“A ”指采访员 “B ”指被采访者,)
A:老师, 不好意思可以占用你点时间,让我们采访下吗?
B:有什么问题问吧。
A:您知道“非主流”吗?您的学生里面有这一类型的人吗?
B:我知道,而且我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
A:那您对他们有什么看法呢?
B: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颓废,没有精神。
A:您觉得“非主流”对我们中学生造成影响了吗?有什么影响?
B:影响是一定有的,就比如他们的精神上啊等等。
A:那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非主流”在青少年中风靡呢?
B: 风靡我觉得还称不上,毕竟那只是一小部分人喜欢的东西,而这一部分人,可以说他们在精神追求上比较空虚,没有主见,所以才会去向往一些奇怪的东西。
A:好的。我们采访就到这里了,最后请您对沉迷在“非主流”的青少年说点什么吧。 B:赶快回头是岸吧。
A: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老师再见.
(2)、校外采访记录
时间:2009.03.20
地点:校外
采访员:王琼瑶
被采访者:某学生家长
(注:以下“A ”指采访员 “B ”指被采访者,)
A :阿姨您好,我们是府城中学的学生,我们小组在研究非主流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可以
耽误您几分钟让我做下采访吗? B:可以。
A :请问您知道 “非主流”吗?
B:大概知道一点。
A:您的孩子喜欢“非主流”吗?
B:不喜欢。
A:您怎么知道的呢?是您的孩子自己说的还是你没看到过他这样打扮呢?
B:他自己说过而且他也没这样打扮过。
A:好的。那您喜欢“非主流”吗?觉得它怎么样?
B:不喜欢,觉得不适合中学生这一年龄层。
A:那你觉得“非主流”会对您的孩子有危害吗?
B:我觉得喜欢一些东西本身是没错的,可是过度就不应该了。就好像追星族一样,单纯的喜
欢明星是可以的,可是为了明星去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那就是错了。
A:嗯,到这里我们的问题基本结束了,最后请您对青少年说些什么吧。
B:青少年只要适度打扮,看上去干净精神就可以了。
A:谢谢阿姨您的配合。阿姨再见!
5、收集的文字材料
⑴. 非主流
, (网络上的非主流自拍图片)
(血腥的非主流图片)(非主流的代名词:颓废)
⑵. 非主流与现实生活
孩子追求“非主流” 家长担忧
随着新学期开学,学生文具又到了旺销季节。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今年的文具市场有许多新变化,传统的文具盒被各式各样的笔袋所取代,许多印着“非主流”图案和文字的文具受到中小学生的追捧,例如:本皮上印有“失恋无罪”或卡通图案的笔记本等,不少家长对子女追求“非主流”表示担忧,怕因此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学生喜欢选购“非主流”文具。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非主流”图案的笔记本卖得最好。记者看到,这些笔记本的本皮上,有的印着卡通图案、有的印着看不懂的文字,还有的印着网上流行的“火星文”。
记者发现,不仅有“非主流”笔记本、笔,还有“非主流”明信片、书皮纸等。至于什么是“非主流”,就连一些文具销售人员也搞不明白。“„非主流‟是一种时尚。”一位中学生告诉记者,如今在校园里“非主流”特别流行,不论是文具、饰品还是服装,越另类越好。
家长钱女士说,她的儿子读高中二年级,前段时间买了一件外套,背后印着几个骷髅头,她看了很生气,让儿子去退了。儿子对她说:“这是„非主流‟文化,你不懂。”····· (材料出处:http://info.office.hc360.com/2009/03/10094252300.shtml )
相关图片:
(市场上的非主流商品)
非主流线圈笔记本 非主流衣服
街头非主流(图片由某网民提供)
⑶. 非主流之火星文
“火星文”现身学生日记作业簿
简仁山 作
“哪①佽,莪啝萠伖厾徦ㄖ嗨氵难,看菿亻五埰癍斕哋嗻陽傘芐,遊人茬浕凊嬉戱。”——海口的某高一男生写的作文的一部分,资料来源于海南特区报。
二、结题报告
“非主流”对中学生的影响
摘要:结题报告是我们将这自己日常生活对“非主流”的所见、见闻、所感记录了下来,统计了调查问卷的数据,并联系及分析网上的相关新闻及资料,将获得的大量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等进行整合撰写出来的。
主要内容有——对“非主流”的概念分析、“非主流”的来源介绍、“非主流”现象及现象分析、“非主流”的影响、我们的看法。
关键字:教育、文化、潮流、心理、网络、
所谓的“非主流”从狭义上说它不是一种时尚, 也不是一种潮流, 只是一种,个性,张扬 ,另类,非大众化的作风, 非一般的主导潮,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符合我们个人心理的行为;或者超前,或者滞后。我们所研究的“非主流”实际上是一种流行于我们当代中学生中的一种现象,而“非主流”只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代名词。
据资料介绍, “非主流”最初起源于欧美的“朋克” (punk )文化:“朋克”早期是一种地下文化,本意宣扬反压迫和对现实的不满,并力图改变现状。“朋克”外化为音乐、服饰等社会文化形式,带着激烈和晦暗的意味。但另一方面,它还是有着本质的精神内核,那就是:基于青少年特质的一种年轻的,有想象力、创造力与活力,不被传统所拘束的文化。可以说,它是一切“非主流”在文化艺术上的创造思想和精神源泉。可以说在国外非主流俨然是一种文化。非主流近几年传到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非主流已经发展成了超越其狭义的一种非主流现象,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非主流。然而,在中国非主流的发展,由于青少年的盲目跟风,是非主流失去了它的真实意义,纯粹是一种不到位的模仿,严重误导了下一代。
社会上/网络上常见的“非主流”现象:
现象1. 喜欢自拍
“非主流”一族喜欢用手机、摄像头自拍。在自拍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扭动自己的脸,以变化出不同的造型。照片拍出来后会进行PS ,让它变得很好看。也有一些人喜欢用头发等营造寂寞诡异的感觉。自拍的时候喜欢瞪着大眼睛,睫毛涂的又黑又长,脸上花着
,这是非主流眼中典型的可爱pose 。 现象2. 女生留怪异发型男生扎耳洞
“非主流”一族的女生喜欢留“爆炸头”等怪异发型;男生则喜欢将自己的头发打造成“鸟巢”,他们还打耳洞、文身等。
鞋子是左右不同一只,裤子是肥大的吊裆裤,头发绝对没有一根是原来的发色,
身上是“无孔不入”·····现象3. 喜欢使用火星文
火星文,是非主流文化的专用文字,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远没有汉字那么规范。起源于我国的台湾,有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内容的效果。
后随着一些网友传入大陆,在大陆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成了今天的独特的火星文。随着使用人群的增加,出现了火星文专用软件,用于把汉字转换成火星文。
“非主流”一族无论是QQ 资料或是谈话交流,日志都会使用火星文,有的甚至在现实 现象分析: 非主流否定了主流的什么?继承了主流的什么?符合新事物发展的规律吗?
实质上非主流否定了主流积极向上的东西,继承了主流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并进一步发展了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
火星文是文字发展的倒退,自古以来文字的发展规律是由繁到简的过程,火星文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
PS 照片、嘟嘴、东施效颦行为以虚伪、做作为美否定了以真实、自然为美!
所以得出结论,非主流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影响:
1、”非主流“一定程度上激发我们中学生的创造力,为我们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空间。
2、在网络上传播火星文,影响我们中学生正确学习、规范使用中国汉字、规范使用普通话! 文字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火星文侮辱了中国汉字,有损我国尊严!
3、在网络上传播PS 照片,误导我们中学生的审美观,导致以虚伪、做作为美成风!
4、在网络上传播恶搞、虚伪、无知、颓废、自残、血腥、黄色、暴力的图片,有害我们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5、:非主流文化在网络上的泛滥,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厌学、逃课、颓废、自虐、自残、自杀、暴力行为!
6. 无病呻吟,当今“非主流”大多是以堕落、颓废为主体,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我责任的一种借口。
7、“非主流”人群大多属于未成年人,经济来源大多来自父母。“非主流”在影响我们中学生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父母增加了经济压力。
我们的看法:
从本意上来讲“非主流”是一种年轻的,有想象力,创造力,有活力,不被传统所拘束的的文化,甚至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一种敢于冒险的精神。张扬个性的体现。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作为思想澎湃的我们,个性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支持和发扬适度的个性,但其前提是要在共性认识之上发展自我个性。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腐朽的文化则可以极大的阻碍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引起社会倒退。人在某种文化环境中会不自然的吸取这种文化,行为和言语受其影响。当人处在腐朽的文化环境中便会无意识的吸收其中的糟粕,同时这些糟粕会伴人终身,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行为习惯。当人们受到腐朽的文化的侵袭时,自己即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自己由同样的在毒害着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会将这种不良文化传给下一代。“非主流”人群如果能将自己的个性展示到位,那会是让人欣赏并接受的;如果太过另类、另类的过了火就是不好的,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会引领一些跟风的人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形象或者上升到一个国家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非主流”不光破坏自己,也破坏周边世界。非主流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力。
非主流本来是一个中性的词和概念,是一种个性、时尚的产物,但由于近些年很多人盲目追风,这个词已经被用得超级俗化,成为肤浅、盲目追求新事物的代名词。在不少中学生当中,对非主流的追求甚至是非理性的。“非主流”就目前来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从繁荣走向平稳,大量相同内容的泛滥,主心思想信息传播的不到位,成为“非主流”发展的瓶颈,人云亦云,没有特色可言,虽然此类站点迎合了不少少男少女的口味,强烈冲击了他们的视觉,感观甚至内心,但是充斥着不健康的内容、广告、信息,这样的内容应该杜绝,热爱非主流文化的人也应该学会识别,因为真正的非主流,并非色情颓败委靡,他体现的应该是一种健康的个性主张!
中学生喜欢“非主流”可能同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有关,在主流文化中没能成功,希望通过另类表现来引起社会关注。中学生追求标新立异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应该得到理解和正确的引导。然而很多家长和老师也不知道什么才是“非主流”,甚至有家长认为凡是跟“非主流”沾边就会变成坏孩子了。因为得不到家庭学校的理解,部分判断能力还不是很强的青少年自然就会从社会上寻求“同类”,才会在不伦不类的所谓“非主流”群体中感觉“找到了知音”。
我们的建议: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良的影响不单单会危及我们自身,甚至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从3方面进行教育:
1.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协调,在鼓励孩子适度了解非主流文化的同时,加强引导,改变一味的教学、说理、命令式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我,寻找定位,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媒体也应不断拓宽领域,在介绍服饰、装扮的同时,向青少年介绍非主流文化的内涵和先锋人物的成功经验,全面展现健康的非主流文化。
2. 我们中学生个人则要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里,增强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
3. 国家则要依法管理,正确引导。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国家,奏响主旋律。要加强法制文明建设,科学引导人民。
三、自评、互评和师评
自评
王亚芬: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种活动,更是我第一回当组长,幸好有指导老师的帮助,让我事半功倍,更幸运的是小组成员都很配合我的安排。可以说这个课题是大家集体的汗水结晶。
王素净:整个活动过程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中学生,能亲自去了解,探究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东西,是个难得的体验。这次活动我能运用自己的优势来配合小组工作我很开心,从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合作,这些都是很宝贵的收获。
王琼瑶:在这次活动中,或许我表现并不是最好的,但是至少我努力了,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组长交代的任务,而且我在同学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吴翠菲:我们在采访过程中问及大家对非主流的看法,大多人都嗤之以鼻,而不是翘起大拇指说;“非主流好样的。”我想,这就是人们对非主流现象的否定吧。中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经过这次研究我想奉劝那些追捧非主流的朋友,对美要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对非主流的美我们要取之精华,去之糟粕。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以真为美,以善为美的以朴为美的审美观,以达到美化社会,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
罗小丽: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知识,对每件事物也都有了新的不同看法。这次活动中,虽然我的任务不多,但是我还是很认真的去完成我的工作,希望下次会比这次更好。
林雅:问卷工作是我自荐的,因为我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这个工作. 也许问卷调查工作在别人眼中并不怎么重要,但是我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圆满完成,不仅是我对我能力的肯定,也是小组对我的肯定,我很开心,下次活动我会更加积极。
黄友师:针对这次研究的课题,我认为非主流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适合去追求这样的文化,我们应该脚踏实地,认真学习,而不是去追求不符合我们身份的东西。这次活动我仅仅尽了绵薄之力,可是也让我懂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梁安瑞:非主流对于中学生来说是种个性的美,我也曾经欣赏过这种美,但是通过这次对非主流课题的深入研究,让我明白那是种极度颓废的生活方式,我还深刻认识到了盲目地追求和模仿非主流是不可取的,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互评
王亚芬:“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集体感强。”是我们小组成员对小组长王亚芬同学的评价,课题研究的工作很繁杂,但是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的课题研究,也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与重要性。
王素净: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及整理是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担此重任的素净同学,她总能及时向小组提供、收集资料。整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她心思细腻的一面,我们都觉得她是个细心且富有责任感的女生。
王琼瑶:这次的研究性课题研究,是一个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自我的活动,它不仅锻炼我们的合作精神,也更好的充实我们高中的美好生活,我们小组的琼瑶同学就克服了自己内敛的个性,让我们看到了她活泼外向的一面。
吴翠菲:热心、聪慧是翠菲同学给我们的印象,她不但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同时她的构思新颖,为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快捷的途径,是我们组极其重要的小齿轮。
罗小丽:小丽同学表现良好,很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很有上进心,同时也很积极配合小组安排。
林雅 :林雅同学是个开朗又善良的女生,在问卷调查工作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为我们小组收集到了宝贵的资料,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热情活泼的工作作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友师 :黄友师同学很成熟稳重,不但积极参与活动,而且很配合各个组员的工作,听从组长的安排,对待自己的任务也十分负责。
梁安瑞:每一个集体都有一个调和剂,梁安瑞同学就是我们小组的调和剂,他的幽默风趣为我们研究带来了许多乐趣,同时他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他。
师评:整个活动过程,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很努力认真的完成小组安排的任务,不推卸责任或是敷衍了事。同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及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转变和提高。 “非主流对中学生的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对自我能力的提升而且,也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加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