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练习题作文1100字

高三作文

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练习题

1

(填人名)。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 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3)“往来种作”和“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景物描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练习题

1

(填人名)。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 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3)“往来种作”和“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景物描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相关作文

  •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教案作文1300字
  •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 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 3.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 熟读课文.理解古诗含义. 2. 能借助注释, 课后练习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短文练习题及答案作文6300字
  • 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短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 像一串小铃铛, 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 像一匹明洁的丝绸, 映照着蓝天? 啊, 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 舞动着绚丽的朝霞, 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 点点洒在了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 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 ...

  • [桃花源记]教例评析初中语文教案作文900字
  • 接着教师交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通过联系.归纳.比较.辨析的方式弄通本课中的词义. 先请同学们从一词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 ①便舍般屋舍俨然②忘路之远近便扶向路③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④乃大惊乃不知有汉⑤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⑥阡陌交通才通人⑦寻向所志寻病终⑧忘路之远近闻之⑨屋舍俨然欣然规往⑩既出皆出 ...

  • [桃花源记]观课议课作文1100字
  • 1 <桃花源记>观课议课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的典范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省时高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乐学,一直是探讨的话题.而这一节课,则给我们提供了一堂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的典范. 一.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即使 ...

  • 10桃花源记.短文两篇作文1800字
  • 1 奈曼二中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 21课<桃花源记>22<短文两篇> 班级 姓名 课型 复习课 主备人 黄哲 审核人 徐默儒 时间4.4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 一.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 沪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目录整理作文10300字
  • 1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目 录 沪教版小学语文1-12册总目录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开学了 2 王老师 3 我们的学校 4 唱游课上 识字游戏1 5 我的家 6 早餐 7 白玉兰小区 语文快乐宫1 第二单元 8 上超市 9 看天鹅 10 大萝卜 11 数金鱼 识字游戏2 12 采蘑菇 13 ...

  • 桃花源记)作文2700字
  •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英国詹姆斯? 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 ...

  • 3.桃花心木作文2300字
  • 3.桃花木心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的奇怪的现象,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 ...

  • 桃花源记短文两篇作文1800字
  • 1 课题:桃花源记 一.填空: 1. <桃花源记>作者是有 . 等."记"是古代的一种 . 2. <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虚构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思想.后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