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写作文作文3800字

初一作文

走进生活写作文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朱国建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学生愁、教师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呢?

“生活,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物。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让学生阅读大自然,吸吮大自然的乳汁。我国古代弟子从师,周游世界,就是让学生寻找生活题材、积累丰富写作内容的一种方式。要充分让学生参与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他们常常觉得无新内容可写,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为什么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呢?主要是他们没有学会观察生活。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融入生活呢?

一、走进社会,体验多彩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

生活中的嬉戏,大自然的奥妙,是滋润孩子习作灵感的甘泉。我们教师要打开学生习作的生活之源,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一些快乐驰骋的空间。课余,让学生享受草地上的游戏,懒洋洋晒太阳的感觉;春游,让学生去吮吸油菜花的芬芳,躺在田间草丛里倾听蜜蜂的呢喃细语;大街上,让学生作为小小调查员去采访,去观察,去发现„„自然万物,社会百象,都在向孩子悄悄传递成长的力量,渐渐地渗入血液和灵魂,但有多时候,他们虽然经历了多彩的个性化体验,却难以在心灵深处留下印记。所以,在学生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醒他们时刻感受生活:欣赏冬天过后那一片嫩叶萌发,那一朵花蕾绽放的美丽姿态;聆听清晨鸟鸣、风过树梢的美妙声音;感受雪花滋味、心跳节奏的动感瞬间„„教师

只有善于抓住契机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多方面诱发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让他们明白不管是校园的书声,城市的喧嚣,还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成长的平坦坎坷都是习作的题材,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感受。

二、走进课堂,感受作文即生活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只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教学的落后局面,要适时地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的美。而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可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我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实现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时就有话可说。在习作前,自己“下水”写例文,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学生在生活中也就会有的放矢的留意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田野小河、飞禽走兽„„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多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注重还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参观工厂、采访企业家、访问敬老院、调查社区环境卫等等。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题材广泛,构思新颖,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得到的体验也是迥异的。50位学生每一位每周都有几种不同的感受的话,加在一起就有上百种不同的感受了,怎样使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呢?让他们个人的独特感受,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交流。我把每周的语文兴趣课作为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所,让每一位学生交流两条,这样下来我们就有一百条了。如果这周只有一条,那下周要补上。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有些学生在别人交流的时候还做了笔记。学生在作文的时候不仅仅只能写自己的事情和感受了,他们把同学间对同一类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感受进行分类和整合,概况

出一种全新的看法和感受。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提高,对写作也更有兴趣了。

三、生活写真,提倡个性作文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世界如此多彩!”作文教学以个体感知为手段,以情感体验为灵肉。只有体现自己的思考、情感、态度的习作,才是有价值、有个性的魅力之作。要引导学生找到一个习作构思的支点,在支点上实施思维、题材的爆破,或一段鼓动人心的导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或一个有意创设的情景,要在课堂上多营造亮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引爆的学生的表达欲望。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不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的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那一份份童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感人心扉。其中学生有这样一篇《我的烦心事》中的片段:“近来,我没有一天是心情好的,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了。我被父母的吵架烦死了。爸爸没日没夜的打麻将,经常不回家,一向勤恳的妈妈也像着了魔似的沉迷于斗地主,几乎天天和爸爸争吵„„”五十多位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写出来的作文也迥然有别。

同时,要充分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去叙事抒情。阿•托尔斯泰把“语言”比喻为一种“神奇的电波”来“传情达意”。在写作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让读者通过阅读个性化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情节,产生鲜明可感的立体效果。可是,只要随手翻阅厚厚的作文薄,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语言缺乏新意,譬如“童年趣事多得犹如海滩上的贝壳,其中最美的那一个是„„”、“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其中最亮的那一个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等这样千人一面的“陈词”。文章通篇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让语言个性化成为作文的亮点,让他们以孩子特有的童真出发,去感悟人生的真谛;以幼

稚多彩的笔触,去描绘世界的多彩。如果,每个孩子都选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作文就会成为他们绽放个性的晴空。

四、互动欣赏,走进彼此生活

学生的生活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更多的是不同,但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生命的标志!而且,在作文中找不到自我:写人,生编硬造一些好事好人;写事,总要挤出些思想,拔高些精神,一副概念化的模样,看不出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状物,形象意义固定化,比如, “春天”代表美好,“蜜蜂”象征勤劳„„孩子们在这种“固定模式”里几乎不能自拔,甚至已经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话语本能。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的的精批细改,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体讲评修改等。这种指导其实是漠视学生的生命意义,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你的文章我来赏”,不是精批细改,而是浏览学生的习作,捕捉个性化的习作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启发部分学生完善习作;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评,而是组织交流欣赏,进一步启发全体,鼓励修改,师生合作完成习作。

很多学生写《我的老师》会把生活中的老师塑造得光辉灿烂,把虚构的的经历写得曲折动人,他们笔下的老师形象不是带病坚持上课,就是冒雨送学生回家。殊不知,作文如作人,谁也不喜欢虚情假义的人,谁也不爱读言不由衷的文章。

对于学生的创意表达,教师重在赏识,多方启迪促发展,保护和发展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坚信好作文是自己写出来的,老师是“画龙点睛”的合作伙伴。可以自由交流,教师并非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鼓励学生将作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供同学欣赏评点;可以自主评议,评改作文并非是老师的特权,引导学生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读同学的习作,诚恳地与同伴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可以多途径发表学生的作文,合作编写作文报或作文集,人人参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自编自赏,共建精神家园。

作文是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他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生活作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用丰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把他们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反映出来,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有感而发的工具。

走进生活写作文

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 朱国建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学生愁、教师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呢?

“生活,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物。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让学生阅读大自然,吸吮大自然的乳汁。我国古代弟子从师,周游世界,就是让学生寻找生活题材、积累丰富写作内容的一种方式。要充分让学生参与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达生活。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虽然丰富多彩,但是他们常常觉得无新内容可写,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件事。为什么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呢?主要是他们没有学会观察生活。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融入生活呢?

一、走进社会,体验多彩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

生活中的嬉戏,大自然的奥妙,是滋润孩子习作灵感的甘泉。我们教师要打开学生习作的生活之源,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一些快乐驰骋的空间。课余,让学生享受草地上的游戏,懒洋洋晒太阳的感觉;春游,让学生去吮吸油菜花的芬芳,躺在田间草丛里倾听蜜蜂的呢喃细语;大街上,让学生作为小小调查员去采访,去观察,去发现„„自然万物,社会百象,都在向孩子悄悄传递成长的力量,渐渐地渗入血液和灵魂,但有多时候,他们虽然经历了多彩的个性化体验,却难以在心灵深处留下印记。所以,在学生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醒他们时刻感受生活:欣赏冬天过后那一片嫩叶萌发,那一朵花蕾绽放的美丽姿态;聆听清晨鸟鸣、风过树梢的美妙声音;感受雪花滋味、心跳节奏的动感瞬间„„教师

只有善于抓住契机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多方面诱发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让他们明白不管是校园的书声,城市的喧嚣,还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成长的平坦坎坷都是习作的题材,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感受。

二、走进课堂,感受作文即生活

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只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教学的落后局面,要适时地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的美。而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可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我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实现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相结合,让学生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时就有话可说。在习作前,自己“下水”写例文,与学生一起探讨。这样学生在生活中也就会有的放矢的留意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还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田野小河、飞禽走兽„„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多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注重还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参观工厂、采访企业家、访问敬老院、调查社区环境卫等等。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题材广泛,构思新颖,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得到的体验也是迥异的。50位学生每一位每周都有几种不同的感受的话,加在一起就有上百种不同的感受了,怎样使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呢?让他们个人的独特感受,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交流。我把每周的语文兴趣课作为学生进行交流的场所,让每一位学生交流两条,这样下来我们就有一百条了。如果这周只有一条,那下周要补上。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有些学生在别人交流的时候还做了笔记。学生在作文的时候不仅仅只能写自己的事情和感受了,他们把同学间对同一类事物的不同看法和感受进行分类和整合,概况

出一种全新的看法和感受。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提高,对写作也更有兴趣了。

三、生活写真,提倡个性作文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世界如此多彩!”作文教学以个体感知为手段,以情感体验为灵肉。只有体现自己的思考、情感、态度的习作,才是有价值、有个性的魅力之作。要引导学生找到一个习作构思的支点,在支点上实施思维、题材的爆破,或一段鼓动人心的导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或一个有意创设的情景,要在课堂上多营造亮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引爆的学生的表达欲望。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不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的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没有了编造和拼凑,那一份份童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感人心扉。其中学生有这样一篇《我的烦心事》中的片段:“近来,我没有一天是心情好的,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了。我被父母的吵架烦死了。爸爸没日没夜的打麻将,经常不回家,一向勤恳的妈妈也像着了魔似的沉迷于斗地主,几乎天天和爸爸争吵„„”五十多位学生,生活经历不同,写出来的作文也迥然有别。

同时,要充分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去叙事抒情。阿•托尔斯泰把“语言”比喻为一种“神奇的电波”来“传情达意”。在写作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让读者通过阅读个性化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情节,产生鲜明可感的立体效果。可是,只要随手翻阅厚厚的作文薄,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语言缺乏新意,譬如“童年趣事多得犹如海滩上的贝壳,其中最美的那一个是„„”、“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其中最亮的那一个是„„”、“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等这样千人一面的“陈词”。文章通篇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成语、俗语很少见,更不用说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让语言个性化成为作文的亮点,让他们以孩子特有的童真出发,去感悟人生的真谛;以幼

稚多彩的笔触,去描绘世界的多彩。如果,每个孩子都选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达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作文就会成为他们绽放个性的晴空。

四、互动欣赏,走进彼此生活

学生的生活有许多的共同之处,更多的是不同,但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生命的标志!而且,在作文中找不到自我:写人,生编硬造一些好事好人;写事,总要挤出些思想,拔高些精神,一副概念化的模样,看不出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状物,形象意义固定化,比如, “春天”代表美好,“蜜蜂”象征勤劳„„孩子们在这种“固定模式”里几乎不能自拔,甚至已经把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话语本能。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的的精批细改,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体讲评修改等。这种指导其实是漠视学生的生命意义,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发展。“你的文章我来赏”,不是精批细改,而是浏览学生的习作,捕捉个性化的习作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启发部分学生完善习作;也不是蜻蜓点水式的讲评,而是组织交流欣赏,进一步启发全体,鼓励修改,师生合作完成习作。

很多学生写《我的老师》会把生活中的老师塑造得光辉灿烂,把虚构的的经历写得曲折动人,他们笔下的老师形象不是带病坚持上课,就是冒雨送学生回家。殊不知,作文如作人,谁也不喜欢虚情假义的人,谁也不爱读言不由衷的文章。

对于学生的创意表达,教师重在赏识,多方启迪促发展,保护和发展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坚信好作文是自己写出来的,老师是“画龙点睛”的合作伙伴。可以自由交流,教师并非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鼓励学生将作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供同学欣赏评点;可以自主评议,评改作文并非是老师的特权,引导学生会用欣赏的目光去读同学的习作,诚恳地与同伴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习作。可以多途径发表学生的作文,合作编写作文报或作文集,人人参与,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自编自赏,共建精神家园。

作文是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他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生活作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用丰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把他们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反映出来,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有感而发的工具。


相关作文

  • 生活与作文作文1700字
  • 浅谈生活与作文 泌阳县双庙街乡中心学校 学生:李红英 在作文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老师师布置作文时, 作为学生的我们就眼睛盯着天花板, 长叹着, 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是内容空洞, 千人一面.身在这种处境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我们应当把目光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

  • 展生活 写作文作文4000字
  • 展生活 写作文 茶山小学:刘爱英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丰富作文.作文教学关键在于从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在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的主旨,教师要从"真言.真事.真情.真我"的四步教学法中,指导学生 ...

  • 生活与作文教学作文2200字
  • 1 生活与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 ...

  • 刘丛乐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生活的作文有效教学研究论文作文2800字
  • 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生活的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永兴中心小学 刘丛乐 有些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大多对周围生活关注不够,以致作文空洞.平淡,写作文左顾右盼,无从下手,更谈不上真情流露了.根据目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言之无物"问题,我们必须 ...

  • 科研课题,走进生活,轻松作文作文3900字
  • 1 论文写作提纲 随着我校<走进生活, 轻松作文>科研课题的全面实施,全校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得到了全面更新,步入了"新课标"的正轨: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作文真正回归了"自然".因此,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教育同人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 ...

  • 走进初三作文讲评作文1000字
  • 作文教案<走进初三>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2.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的能力. 重点:写自己想说的话. 难点:如何选材.组材. 教法:谈话法.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周同学们写了一篇文章<走进初三>.大家都写升入三年级之后所见.所 ...

  • 走进生活.学会作文作文1800字
  • 走进生活 学会作文 神木县第三小学 张小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以说生活有多丰富,作文就有多丰富. 有些学生一听老师说要写作就害怕,觉得头痛,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无话可说,其实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记得法国雕刻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言大师叶圣陶 ...

  • 作文走进高三生活作文1900字
  • [作文走进高三生活] 高三,我们在路上高三五班赵思茹曾经,高三对于我真的很遥远:高三这个词我总是在听别人说起,高三这个词只出现在别人的文字里,我总是在看别人的高三.别人的精彩,作文走进高三生活.现在,我也走在了一条名为高三的路上.这条路上有鲜花,有荆棘,有阳光,有乌云,还有与我同行的旅伴.我人生就是 ...

  • 作文作文4600字
  • 1 小学阶段的生活,像一只只五彩的贝壳,丰富多彩:也像一本时间老人的记事本,记录着点点滴滴:还像一部连续剧,有快乐也有伤心. 回首过去,留下美好的回忆:看看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与憧憬. 十三岁了,进入了初中,初中的学习.生活一定会比小学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初中,充满了艰辛与快乐.思想品德老师说,初中是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