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刻时间
昨日已成历史
而今日仍是个谜
今天是珍贵的礼物
那是它为何被称作“当下”的原因
主编:吴育飞 编辑:苑少梅
期
16 日
老师们网上作业完成情况很不错,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小学科学班:
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撬棍的学问》一课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通过对杠杆尺的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杠杆为什么省力还知道了杠杆除了省力以外,在费力时,还可以帮助人们省距离。在此基础上,本课继续带领学生通过对杠杆尺的实验探究,最终带领学生寻找到杠杆平衡的规律并完成对杠杆平衡的认识。
二、课时按排:
本课分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杠杆为什么会省力。
第二课时:寻找杠杆平衡规律。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
2、能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2. 培养小组内部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杠杆平衡的规律。
2、运用杠杆平衡的规律,了解杠杆到底能省多大的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
难点:寻找更多使杠杆平衡的方法、并归纳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五、仪器准备
学生:支架、杠杆尺、钩码
教师:教学课件、学用实验报告单。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创设问题
师:(出示杠杆尺)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知道了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还知道了杠杆除了能够帮助我们省力以外,在费力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省距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杠杆。
下面我要给杠杆尺两端挂点东西,(在杠杆尺的两端分别挂个两个托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装置像一个什么?
生:像一架天平。
生:还像一个称。
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出示有关天平的图片,)
师: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吗?
生: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生:我还知道在法律上它还象征着公平与公正。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也非常正确,天平是一种称量物体重量的仪器,在法律上代表着公平与公正。我们来看这个天平,这时的天平不偏也不歪,两边一般高,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平衡。下面我在天平的左边的盘上放上一个钩码。
师:现在天平怎么了?
生:偏了。
生:不平衡了。
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呢?
生:把钩码拿掉。
生:在天平右边的托盘上再放上同样一个钩码。
师:(按照学生的猜想进行演示)你们的方法都很正确,那么为什么在右边放上同样一个钩码杠杆又恢复平衡呢?
生:因为两过的钩码一样重。
师:也就是说只有杠杆的两边重量相等时,杠杆才能平衡?
生:是。
师:我不这么认为,你们看(为了简单直接的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我把两边的托盘拿掉,直接把钩码挂在杠杆尺上,然后在左边第四格挂两个钩码。
师:要想使杠杆保持平衡怎么办?
生:同样在右边第四格挂上两个钩码。
师:你的方法是正确的,只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不这么挂,还有没有其它的挂法使杠杆保持平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与起通过实验,一起寻找使杠杆平衡的规律。
师:(板书课题)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二、实验探究、寻找规律
1、老师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要求。(要求小组长把杠杆尺挂在支架上同时发实验报告单“实验一”)
2、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会找到各不相同的挂法,并把实验数据填写到实验报告中,当各组完成实验后,师适时提醒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试着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3、找1~2组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不要求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只要求学生汇报通过小组内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杠杆平衡规律)
汇报1:我们发现每一种使杠杆平衡的方法,总是左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右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
4、老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并进行总结,与全班一同分析共同认识杠杆平衡规律。
师:你们组非常棒,其他小组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请各组用这个杠杆平衡规律再计算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数据,看看是不是符合。
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我们怎么挂,只要杠杆达到了平衡,总是左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右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这就是杠杆平衡的规律。
5、知识筑固:(如果在左侧第一格挂一万个钩码,右侧用少量的钩码怎样挂?进而让学生想象可以撬动地球的装置,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感受事物的多样性,达到筑固认识杠杆平衡规律的目的)
师:如果把地球挂在第一个格,用一个钩码能把地球抬起来吗?
师:这么轻的钩码都能抬起地球,那我们人体重量能把地球抬起来吗?
(进一步解释,很多事情在实验中是不可能的,但从理论上又是可能的)
三、多层验证、加深认识
师:接下来我要给同学们加深点难度。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杠杆尺,如果我这么挂,还有没有办法能让杠杆保持平衡吗?(师分别在左边第一格和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和一个钩码
师:各小组内部交流一下,试着挂一挂,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找到使这个杠杆平衡
的办法。(组织一次比赛,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学生进行实验。(学生会很容易找到使之平衡的方法)
师:很好,你们都很棒,看来关于使杠杆平衡的挂法还有很多。
师:还想不想做实验?(适时通过语言进行激励)发实验报告单“实验二”
师介绍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发现的规律。
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左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钩码数×距离支点格数)=右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 师:其实还有很多挂法,但是请同学注意,不管你如何挂,只要最后使杠杆达到了平衡的条件,那么肯定会符合杠杆平衡的规律。
师:好了,我想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杠杆平衡的规律并且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其实,天平就是根据杠杆平衡的规律制成的,演示:(把托盘还挂在杠杆尺的两端,在杠杆尺左边的托盘内放入一个钩码)一个钩码的重量是50g ,要想称量出50g 的盐,只要在杠杆尺右边的托盘内放盐,直到使杠杆平衡,那么右边托盘内的盐肯定是50g.
师:(出示杆称图)这是过去常用来称量重量的杆称,它也是根据杠杆平衡的规律制成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度一架天平或杆称。
师:好了,同学们,科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学会用科学的眼睛去观察用科学的头脑去思考,那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之迷。这节课就上到这。
用什么心态参加培训?
一个人佛学造诣很深,听说某老禅师德高望重,便去拜访。
此人傲慢,夸夸奇谈,但老禅师还是热情的接待了他,并为他斟茶。当茶水溢出了,老禅师依然还在倒水。此人不明其中之意,便问老禅师讨教。
大师说:“是啊,已经满了,干嘛还要倒呢?”(既然你已经有学问了干吗还来我这里请教?)
想充实自己,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把自己当作一无所知的人,才能学到东西。
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刻时间
昨日已成历史
而今日仍是个谜
今天是珍贵的礼物
那是它为何被称作“当下”的原因
主编:吴育飞 编辑:苑少梅
期
16 日
老师们网上作业完成情况很不错,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小学科学班:
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撬棍的学问》一课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通过对杠杆尺的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了杠杆为什么省力还知道了杠杆除了省力以外,在费力时,还可以帮助人们省距离。在此基础上,本课继续带领学生通过对杠杆尺的实验探究,最终带领学生寻找到杠杆平衡的规律并完成对杠杆平衡的认识。
二、课时按排:
本课分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杠杆为什么会省力。
第二课时:寻找杠杆平衡规律。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
2、能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能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2. 培养小组内部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杠杆平衡的规律。
2、运用杠杆平衡的规律,了解杠杆到底能省多大的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
难点:寻找更多使杠杆平衡的方法、并归纳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五、仪器准备
学生:支架、杠杆尺、钩码
教师:教学课件、学用实验报告单。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创设问题
师:(出示杠杆尺)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知道了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还知道了杠杆除了能够帮助我们省力以外,在费力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省距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杠杆。
下面我要给杠杆尺两端挂点东西,(在杠杆尺的两端分别挂个两个托盘)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装置像一个什么?
生:像一架天平。
生:还像一个称。
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出示有关天平的图片,)
师: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吗?
生: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生:我还知道在法律上它还象征着公平与公正。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也非常正确,天平是一种称量物体重量的仪器,在法律上代表着公平与公正。我们来看这个天平,这时的天平不偏也不歪,两边一般高,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平衡。下面我在天平的左边的盘上放上一个钩码。
师:现在天平怎么了?
生:偏了。
生:不平衡了。
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呢?
生:把钩码拿掉。
生:在天平右边的托盘上再放上同样一个钩码。
师:(按照学生的猜想进行演示)你们的方法都很正确,那么为什么在右边放上同样一个钩码杠杆又恢复平衡呢?
生:因为两过的钩码一样重。
师:也就是说只有杠杆的两边重量相等时,杠杆才能平衡?
生:是。
师:我不这么认为,你们看(为了简单直接的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我把两边的托盘拿掉,直接把钩码挂在杠杆尺上,然后在左边第四格挂两个钩码。
师:要想使杠杆保持平衡怎么办?
生:同样在右边第四格挂上两个钩码。
师:你的方法是正确的,只是太过于简单了,如果不这么挂,还有没有其它的挂法使杠杆保持平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与起通过实验,一起寻找使杠杆平衡的规律。
师:(板书课题)寻找杠杆平衡的规律
二、实验探究、寻找规律
1、老师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要求。(要求小组长把杠杆尺挂在支架上同时发实验报告单“实验一”)
2、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会找到各不相同的挂法,并把实验数据填写到实验报告中,当各组完成实验后,师适时提醒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试着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3、找1~2组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不要求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只要求学生汇报通过小组内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杠杆平衡规律)
汇报1:我们发现每一种使杠杆平衡的方法,总是左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右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
4、老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并进行总结,与全班一同分析共同认识杠杆平衡规律。
师:你们组非常棒,其他小组是不是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请各组用这个杠杆平衡规律再计算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数据,看看是不是符合。
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管我们怎么挂,只要杠杆达到了平衡,总是左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右边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这就是杠杆平衡的规律。
5、知识筑固:(如果在左侧第一格挂一万个钩码,右侧用少量的钩码怎样挂?进而让学生想象可以撬动地球的装置,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感受事物的多样性,达到筑固认识杠杆平衡规律的目的)
师:如果把地球挂在第一个格,用一个钩码能把地球抬起来吗?
师:这么轻的钩码都能抬起地球,那我们人体重量能把地球抬起来吗?
(进一步解释,很多事情在实验中是不可能的,但从理论上又是可能的)
三、多层验证、加深认识
师:接下来我要给同学们加深点难度。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杠杆尺,如果我这么挂,还有没有办法能让杠杆保持平衡吗?(师分别在左边第一格和第二格挂两个钩码和一个钩码
师:各小组内部交流一下,试着挂一挂,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找到使这个杠杆平衡
的办法。(组织一次比赛,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学生进行实验。(学生会很容易找到使之平衡的方法)
师:很好,你们都很棒,看来关于使杠杆平衡的挂法还有很多。
师:还想不想做实验?(适时通过语言进行激励)发实验报告单“实验二”
师介绍实验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发现的规律。
生: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左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钩码数×距离支点格数)=右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 师:其实还有很多挂法,但是请同学注意,不管你如何挂,只要最后使杠杆达到了平衡的条件,那么肯定会符合杠杆平衡的规律。
师:好了,我想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杠杆平衡的规律并且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其实,天平就是根据杠杆平衡的规律制成的,演示:(把托盘还挂在杠杆尺的两端,在杠杆尺左边的托盘内放入一个钩码)一个钩码的重量是50g ,要想称量出50g 的盐,只要在杠杆尺右边的托盘内放盐,直到使杠杆平衡,那么右边托盘内的盐肯定是50g.
师:(出示杆称图)这是过去常用来称量重量的杆称,它也是根据杠杆平衡的规律制成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制度一架天平或杆称。
师:好了,同学们,科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学会用科学的眼睛去观察用科学的头脑去思考,那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之迷。这节课就上到这。
用什么心态参加培训?
一个人佛学造诣很深,听说某老禅师德高望重,便去拜访。
此人傲慢,夸夸奇谈,但老禅师还是热情的接待了他,并为他斟茶。当茶水溢出了,老禅师依然还在倒水。此人不明其中之意,便问老禅师讨教。
大师说:“是啊,已经满了,干嘛还要倒呢?”(既然你已经有学问了干吗还来我这里请教?)
想充实自己,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把自己当作一无所知的人,才能学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