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观沧海1作文1200字

初一作文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X X/X X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XX /XX /X 如“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X X/X X/XX 如“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

X X/X X/X X/X 如“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然后归纳如下: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问: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三、总结。

古人说:“诗言志。”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 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这篇课文有多种诗的体式,节奏型各不相同,用来进行这种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诵诗习惯,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古诗的节奏一般按音节划分。四至七言句的节奏型依次是:

X X/X X如“东临偶石,以观/沧海”(四言句)

XX /XX /X 如“客路/青山∕外”(五言句)

X X/X X/XX 如“常记/溪亭/日暮”(七言句)

X X/X X/X X/X 如“旧时/茅店∕社林/边”(六言句)

但有时也要根据意义加以调整,以避免读破词语,如“海日/生∕残夜”“七八个/星/天外”“稻花/香里/说/丰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我们建议每一首教师都应领读两三遍,或者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

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几首诗词的共同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二、读读讲讲问问。

解题: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现在来看诗的正文。

读两遍后,指导学生划分层次。要先提出问题:①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②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③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然后归纳如下:

第一层(开头两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 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问: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三、总结。

古人说:“诗言志。”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 可惜的是,第二年他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从此中国就进入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相关作文

  • 七年级语文观沧海3作文1000字
  • 教学目标: 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 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1.目标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由写作背景导入 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当年的夏五月, 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 ,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 ...

  • 九年级语文观沧海作文3100字
  • <观沧海>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3.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

  • 蝴蝶·沧海作文800字
  • 原以为,蝴蝶飞不过那沧海,是因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但后来才知道,而是沧海的那一边,已经没有了等待.在一篇小说里面看到这样一段话. --题记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朋友小A说:"鱼儿,加油赶上来,我在这里等你."她比了一个高度.她当时是年级第一.我点点头,"我会努力 ...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六年级作文作文2800字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六年级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古老的唐诗,优美的宋词.常常在我们回响. 诗歌的海洋里,又不是珍宝.我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在"百度"里查找,哇!有<天上的街市><凉州词><天净沙.秋思> ...

  • 浅谈[观沧海]的写作背景作文400字
  • <观沧海>旧题乐府诗<步夏门行>的第一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写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此诗是作者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平定乌桓及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后,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凯旋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 ...

  • 最新中小学阅读篇目分解作文5400字
  • 连云港市中小学阅读篇目分解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把课外阅读放到了极其重要的位臵,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

  • [沂水县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推荐阅读篇目]作文4000字
  • <沂水县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推荐阅读篇目> 1.<小学生优秀古诗文诵读手册>分学期诵读内容(陈中杰) 一年级上学期(13首) 1<所见> 2<悯农一.二> 3<春晓> 4<静夜思> 5<小池> ...

  • [沂水县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推荐阅读篇目](修改稿)作文4000字
  • <沂水县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推荐阅读篇目>(修改稿) 1.<小学生优秀古诗文诵读手册>分学期诵读内容(陈中杰) 一年级上学期(13首) 1<所见> 2<悯农一.二> 3<春晓> 4<静夜思> 5<小池 ...

  • 2016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1900字
  • 2016杭州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为范围,着重考察语文知识及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材料选自课本内或课本外.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正确认读汉字. 2.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