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最后的姿势》是新选入本册课本的一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学情分析: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
感知了谭千秋老师的精神。
2、学生由于没有切身的体会,对文本情感的深入品读有一定难度。
3、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没有接触,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1、让课堂成为学生和文本交流的平台。
2、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文本品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3、合理运用课外补充材料,辅助文本教学。
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
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
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
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法:读中悟情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一定都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吧,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2、播放5.12地震视频。
3、师: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最后的姿势。(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概括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2、你能选用出示的词语来简单说说谭老师的故事吗?
谭千秋 5.12 坍塌 废墟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爱与责任
3、谭老师在危难之际的抉择并非偶然,因为在他的人生信念中始终闪现着这样一句话:(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为国家着想。”(生读)
三、你眼中的谭老师
生读课文2-7小节,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1、语言描写: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
么也不要拿!快„„”
(1)抓住关键的字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这是地震刚来临时,谭老师的表现,那么当时外界的情况如何呢?谁来读一读当时的场面描写?(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3)从这环境描写中能读出什么?(齐读)
(4)再读谭老师的表现,你能读出什么?
(5)分角色读环境描写和谭老师的表现。
(6)当遇到突然的灾难时,逃难、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当大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本能是呼喊学生逃生。这正是谭老师对教师岗位恪尽职守,对学生无私大爱的体现。这正是谭老师人生信念的体现,(齐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2、动作描写: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
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感受
(2)联系当时的环境(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3)从这环境描写中,你读到哪些内容?你能想到哪些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4)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面烘托
(5)引读:仅仅几秒钟,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谭老师遇难了,他那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姿势成了永恒的瞬间!那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齐读“人生的价值”
四、人们口中的谭老师
师:谭老师就这样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他那最后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震撼了!(理解“震撼”)
1、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从他的评价中,你感受到谭老师怎样的形象?
3、读出感情。
4、救援人员被震撼了,获救的学生和他的同事也被震撼了
出示学生的话(1)生抓住关键字词谈感受。(2)读
出示老师的话(1)理解“生死攸关”(2)再次感悟谭老师的人生价值
5、体会描写人们的评价的作用:侧面烘托。
五、我心中的谭老师
1、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震撼人心,这个姿势催人泪下,你觉得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2、我们的耳畔似乎回荡起了谭老师生前的课上留给同学们的最后一句换:(齐读)“人生的价值”
3、在你的心里,人生的价值还是什么?
六、体味结尾,拓展总结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诵读诗句《我该想到》,进一步感悟。
3、写下你最想对谭老师说的话
4、师总结全文: 大爱无声,大爱千秋,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让我们共同记住谭老师那令人永世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英 精
雄 神
不 千
死 秋
侧面烘托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最后的姿势》是新选入本册课本的一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学情分析: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
感知了谭千秋老师的精神。
2、学生由于没有切身的体会,对文本情感的深入品读有一定难度。
3、学生对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没有接触,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1、让课堂成为学生和文本交流的平台。
2、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文本品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3、合理运用课外补充材料,辅助文本教学。
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
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
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
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指导法
学习方法:读中悟情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营造气氛
师:同学们一定都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吧,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2、播放5.12地震视频。
3、师: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最后的姿势。(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概括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2、你能选用出示的词语来简单说说谭老师的故事吗?
谭千秋 5.12 坍塌 废墟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爱与责任
3、谭老师在危难之际的抉择并非偶然,因为在他的人生信念中始终闪现着这样一句话:(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为国家着想。”(生读)
三、你眼中的谭老师
生读课文2-7小节,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1、语言描写: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
么也不要拿!快„„”
(1)抓住关键的字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这是地震刚来临时,谭老师的表现,那么当时外界的情况如何呢?谁来读一读当时的场面描写?(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3)从这环境描写中能读出什么?(齐读)
(4)再读谭老师的表现,你能读出什么?
(5)分角色读环境描写和谭老师的表现。
(6)当遇到突然的灾难时,逃难、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当大地震来临时,谭老师的本能是呼喊学生逃生。这正是谭老师对教师岗位恪尽职守,对学生无私大爱的体现。这正是谭老师人生信念的体现,(齐读)“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2、动作描写: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
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说说感受
(2)联系当时的环境(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3)从这环境描写中,你读到哪些内容?你能想到哪些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4)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面烘托
(5)引读:仅仅几秒钟,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谭老师遇难了,他那张开双臂,保护学生的姿势成了永恒的瞬间!那张开的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齐读“人生的价值”
四、人们口中的谭老师
师:谭老师就这样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他那最后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震撼了!(理解“震撼”)
1、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出示“我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2、从他的评价中,你感受到谭老师怎样的形象?
3、读出感情。
4、救援人员被震撼了,获救的学生和他的同事也被震撼了
出示学生的话(1)生抓住关键字词谈感受。(2)读
出示老师的话(1)理解“生死攸关”(2)再次感悟谭老师的人生价值
5、体会描写人们的评价的作用:侧面烘托。
五、我心中的谭老师
1、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震撼人心,这个姿势催人泪下,你觉得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2、我们的耳畔似乎回荡起了谭老师生前的课上留给同学们的最后一句换:(齐读)“人生的价值”
3、在你的心里,人生的价值还是什么?
六、体味结尾,拓展总结
1、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诵读诗句《我该想到》,进一步感悟。
3、写下你最想对谭老师说的话
4、师总结全文: 大爱无声,大爱千秋,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让我们共同记住谭老师那令人永世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英 精
雄 神
不 千
死 秋
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