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无私奉献的爱别人 》后记
首先还是感谢大家对《不要无私奉献爱》帖子的支持。无论是同意的反对的还是保留意见的,小白兔都一一谢过。这本就是一个坑贴,打了个擦边球,何况帖子本身就有硬伤,立意表达都略显含糊不清。大家意见不一,毫不奇怪。不过只要大家看了,想了,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所得,这个帖子也就没白写,我妈妈那反面典型也没白当。再次向我老妈表示歉意,同时也为我妈正名,她是一个好妈妈。妈妈妈妈我爱你,就像白兔爱自己。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MBA 课程里总有案例分析,我下面也提几个问题,也算是这个帖子的总结和补充。大家看看现实中如何应用自己的理论,如何解答。
1。说一个母亲有两个孩子。有一天其中一个孩子失足落水,母亲不会游泳,求河神帮忙救子。河神开出了一个条件,救人可以但要母亲从此服侍河神身边,再不得与孩子相见。可孩子离开母亲便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生死难料。一边是落水之子,一边是岸上之子,危难之际,你若是母亲如何选择。如果不好抉择,把二个孩子换成10个再看。
2。 说夫妻二人结婚十余年,妻子为丈夫付出一切,为他洗衣做饭,照料家务,与他养儿育女。从最初的贫穷慢慢的到开始富有。妻子一直以丈夫为中心,丈夫说往东, 妻子不往西,丈夫说吃面条,妻子不吃米饭。一言之,就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忽有一日,丈夫说不爱她了,爱上了别人。你若是妻子作何感想。这是一个正室遭遇小三的常规故事。
3。说完了家里孩子大人,再说个外边的。说一个人出门在外口袋里只剩下100元。走在马路上,看见一名乞丏。这人见乞丏可怜,就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给了乞丏。乞丏白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拿着钱就走了。你若是这个人做何感想。
例子都挺极端的,有点逼到墙角的感觉。小白兔一肚子坏水么?相反,我恰恰是一个披着狼皮的羊,因为这样的问题更容易让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个说的是无私奉献的,第二个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第三个则是两者兼有的。
爱是连母鸡都会的事情,何况我们人类。人类之所以高级,正是因为我们有思考的能力。所以除了最原始本能的爱之外,是不是还应该给爱加点思考,给点深度,多体会爱中的来来往往?有个网友说要理智的爱孩子,我觉得则是要有思考有原则的爱。经过思考后的爱,可以理性,可以感性,可以男性,可以女性,还可以中性。创造性,常规性,发散性,集中性,无一不可。还可以像小白兔这样乱七八糟贫嘴八舌的爱的。
思考后的爱可以有瑕疵有不足,却不是人云亦云。犯了错的可以改正,照抄照搬则东施效颦。 举个简单的例子,1+1等于几?
你可以说等于2,因为1个苹果+1个苹果=2个苹果。
你可以说等于3,因为1个爸爸+1个妈妈可以等于3口之家。
你可以说等于1,因为1个猫+1个老鼠就成了一个吃了老鼠的猫。
你可以说等于0,因为2个雄狮为一个母狮子打架,两败俱伤都死了。
但是你不可以说等于2,因为老师这么教的。那就是鹦鹉学舌了。
看到许多父母和我一样,在感觉教育责任之重的同时,更多的是迷惘和无助。大家同命相连,自然容易引起共鸣。另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放下业不提,如果自己本就道不明,惑不清,又如何能教出好孩子呢?希望大家能与我一起讨论,鞠躬自省,共同成长,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方式爱孩子。再次谢谢大家。
《不要无私奉献的爱别人 》后记
首先还是感谢大家对《不要无私奉献爱》帖子的支持。无论是同意的反对的还是保留意见的,小白兔都一一谢过。这本就是一个坑贴,打了个擦边球,何况帖子本身就有硬伤,立意表达都略显含糊不清。大家意见不一,毫不奇怪。不过只要大家看了,想了,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所得,这个帖子也就没白写,我妈妈那反面典型也没白当。再次向我老妈表示歉意,同时也为我妈正名,她是一个好妈妈。妈妈妈妈我爱你,就像白兔爱自己。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MBA 课程里总有案例分析,我下面也提几个问题,也算是这个帖子的总结和补充。大家看看现实中如何应用自己的理论,如何解答。
1。说一个母亲有两个孩子。有一天其中一个孩子失足落水,母亲不会游泳,求河神帮忙救子。河神开出了一个条件,救人可以但要母亲从此服侍河神身边,再不得与孩子相见。可孩子离开母亲便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生死难料。一边是落水之子,一边是岸上之子,危难之际,你若是母亲如何选择。如果不好抉择,把二个孩子换成10个再看。
2。 说夫妻二人结婚十余年,妻子为丈夫付出一切,为他洗衣做饭,照料家务,与他养儿育女。从最初的贫穷慢慢的到开始富有。妻子一直以丈夫为中心,丈夫说往东, 妻子不往西,丈夫说吃面条,妻子不吃米饭。一言之,就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忽有一日,丈夫说不爱她了,爱上了别人。你若是妻子作何感想。这是一个正室遭遇小三的常规故事。
3。说完了家里孩子大人,再说个外边的。说一个人出门在外口袋里只剩下100元。走在马路上,看见一名乞丏。这人见乞丏可怜,就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给了乞丏。乞丏白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拿着钱就走了。你若是这个人做何感想。
例子都挺极端的,有点逼到墙角的感觉。小白兔一肚子坏水么?相反,我恰恰是一个披着狼皮的羊,因为这样的问题更容易让人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个说的是无私奉献的,第二个是无怨无悔不求回报的。第三个则是两者兼有的。
爱是连母鸡都会的事情,何况我们人类。人类之所以高级,正是因为我们有思考的能力。所以除了最原始本能的爱之外,是不是还应该给爱加点思考,给点深度,多体会爱中的来来往往?有个网友说要理智的爱孩子,我觉得则是要有思考有原则的爱。经过思考后的爱,可以理性,可以感性,可以男性,可以女性,还可以中性。创造性,常规性,发散性,集中性,无一不可。还可以像小白兔这样乱七八糟贫嘴八舌的爱的。
思考后的爱可以有瑕疵有不足,却不是人云亦云。犯了错的可以改正,照抄照搬则东施效颦。 举个简单的例子,1+1等于几?
你可以说等于2,因为1个苹果+1个苹果=2个苹果。
你可以说等于3,因为1个爸爸+1个妈妈可以等于3口之家。
你可以说等于1,因为1个猫+1个老鼠就成了一个吃了老鼠的猫。
你可以说等于0,因为2个雄狮为一个母狮子打架,两败俱伤都死了。
但是你不可以说等于2,因为老师这么教的。那就是鹦鹉学舌了。
看到许多父母和我一样,在感觉教育责任之重的同时,更多的是迷惘和无助。大家同命相连,自然容易引起共鸣。另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放下业不提,如果自己本就道不明,惑不清,又如何能教出好孩子呢?希望大家能与我一起讨论,鞠躬自省,共同成长,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方式爱孩子。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