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优秀作文作文10300字

初一作文

一、(2013课标卷)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

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

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

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

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体内容:切割钻石以增值

总体含意: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他

们缺的是勇气。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认知新时尚:设计周密,积累经验,

提高技术,尤其是要有勇气更为重要。*

【例文】

该出手时莫犹豫

华丽的包装,讲究的绳结,精美的图案„„我把它捧在手心里,我该怎么打开它呢?这

个精美的手机盒子使我犯了愁。年仅七岁的小妹妹拿出剪刀,两三下就把盒子给剪烂了。是

啊!我在精致的外表面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时候,我错过了我想要的东西:手机。小妹

教给我:该出手时莫犹豫。

三国时魏国重臣司马懿乃一代天纵奇才,穷则韬光养晦,独善其身,达则谋定后动,谨

小慎微,于魏国大厦将倾之际,朝廷无人可用之时,奋一人之力独抗六出祁山之诸葛亮,遂

使一代名相病逝五丈原,遗恨终身。但他还是被诸葛亮摆了一遭,诸葛亮穷途末路、退无可

退之时,大开西城城门,并于城楼之上焚香抚琴,羽扇轻摇之间吓退司马懿数十万大军。只

可惜司马懿被自己的斗争经验蒙蔽了双眼,倘若当时司马懿毫不犹豫直冲入内,诸葛亮恐为

阶下囚矣!

因空城计成功而轻抚额头汗珠时,诸葛亮是否想起首出祁山之时,魏延进献“子午谷奇

谋”:让诸葛亮分拨自己一万军队出子午谷,夺取雍州长安和潼关,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

然后异道会于潼关,犹如韩信当年的故事。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

故弃而不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囿于经验的过分谨慎终致凭空丧失绝佳良机,惜哉!

不可否认经验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但过分相信经验,在机遇来临之际逡巡不前,成功

也就离我们远去了。

比尔. 盖茨在大学的一堂计算机课上,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坐在一起,谈论着如果成

功研制某软件,就会使整个计算机领域产生空前飞跃。他提议辍学研制该软件,那个朋友犹

豫了,最终拒绝了他。但是比尔·盖茨瞅准时机,勇敢出手,最终在个人电脑领域创造了不

朽的神话,他当初的那个同学却泯然众人矣!

当然,敢于出手并不等于贸然出手,激进的冒险主义要不得。四月初的那天。泸州小伙

王子健突然心血来潮,纵身跳下30多米高的沱江一桥,在他失踪后的第八天,他的遗体在

长江下游10多公里处被发现。果断不等于轻率,谋定而后果断动手方为王道。 当我们看见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惊愕于他的价值而不敢出手,就显得有点迂腐了。我

们应该学习那个勇敢的年轻工匠抛却顾虑,果断出手,我们才会收获我们成功的宝石。

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例文】

追求不息

这是一个著名的实验,由一位美国教授首创。他将石块填满一个玻璃广口瓶,问自已的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得到肯定答复后,教授取出一桶沙子倒入瓶中,再次询问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们变得犹豫起来,于是教授又找来一壶水倒入瓶中,直到水面和瓶口持平。 这个实验日后被广泛应用于能力拓展训练中,并被人总结成“广口瓶理论”向管理学推广拓展。虽然人们对于这个实验的启示莫衷一是,但就我看来,教授的目的十分明确:告诉自己的学生,很多表面上到达极限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追求无止境。

把“填满广口瓶”作为这个实验的目标或者说“追求”,我们明显地看到在采取不同思路和标准进行衡量时,这个“追求”的完成程度也是不同的。所谓世事永远不会做到完美,大略也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应时刻告诫自己追求不息。

毕加索的艺术历程很能体现追求不息带来的好处。学画之初,他的作品并不像后世著名的那些画作般古怪而有特点,相反,他早期的作品深得“大众化”艺术之精髓,风景人物,光影变化,一如其他大师的作品,在常人眼中,这样的作品已经可以被视为佳品,毕加索也是够当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了。然而毕加索并不满足于和那些艺术家囿于一派,他知道,他还有突破的空间,提升的余地。换言之,他知道石头、沙子已经填满的广口瓶还可以容纳水的注入,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使他开创出异样艺术,成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于艺术上追求不息只是“广口瓶理论”应用的一个侧面,在个人素质的提升上我们也见到诸多事例。“活到老,学到老”的民谚注解的正是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被尊为当今全国学界“泰斗”的季羡林直到今天百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每天在病房里读书看报,他管这叫“自我提升”。用我们的标准来看,季老的广口瓶或许是连水都装满了的,他仍不息追求的正是学术和品格上的日臻完善。

推而广之,治国之方,为人之道,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不懈,要时刻意识到前方更广阔的提升空间。我们知道,人文学科有时或许比自然学科复杂得多——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织中,是不存在所谓“极限”的,只要转换角度,原本的山重水复无路之穷就会变为柳暗花明的又一片天空。追求不息,超越极限,并非不可能。

当最后一滴水从壶中落到广口瓶微凸的水面时,我们看着那一圈圈小小的涟漪,开始思考还能不能让这瓶子更满,这时,成功的曙光离我们又近了一些。

【点评】

这是一篇闪烁着理性思辨光芒的高分考场作文,它的难能可贵突出地体现在思维的深刻

性。对试题材料中的教学实验,很多考生都注意到“装满”“极限”“空间”这些关键词,但只作表面化的理解,就得出“人生无极限”“瓶内永远有空间”这样一些生硬的简单的不合事理的结论。而该生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探究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认识到“装满”只是表面现象,且装石块、装沙子、装水,需用“不同思路和标准进行衡量”,只有“转换角度”,才有“超越极限”。无论详说毕加索,还是略讲季羡林,都能紧扣上述观点展开分析论证,使理性思辨的力量得以充分彰显。

本篇属于理性说理味儿较浓的一路文章,现在会写这路文章的中学生太少了。能写形象的感悟,无可厚非;补上理性思辨,乃当务之急。

【例文】

也是风雨也是晴

大概就连最优秀的人也无法准确描摹出生活的样子吧。他们只握住生活的冰山一角便展现给我们看,那是他们看得最重的地方,窥一斑便见了全豹。而我们的人生呢?

从没有人苛责地告诉我们人生中必须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是,心里的什么桎梏着自己,就好像一个空瓶子,填石块填沙子却是你自己的选择。

场景一:1911年,广州

我跟随着你的笔触一同追忆着往昔。我看着深夜点点星光亮如白昼,却丝丝缕缕地照在你紧锁的眉头。摊开的白纸,就那样与你四目相对着。

“意映卿卿如晤„„”

林觉民,多少年后我们仍在猜测,你心中的定与痛。听见你口气淡然的将信交给战友,说万一你回不来务必将信转给你的爱妻,切记切记;却未闻你在寂静的夜幕中强忍的哽咽。 广口瓶里的石块是你无法排遣的痛楚。你说你要“让天下人爱其所爱”,便只能让自己的感情如细沙般从缝隙中渗透,化作一抹绕指的柔。你不是男儿心如铁,你只是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记得,你走的时候,没有回头。

场景二:东汉,汉宫

百无聊赖的姿势注定要打上寂寞的标签。即使你在时,月亮都不得不敛起自己的光芒。王嫱,我好佩服你的决绝,你的遗世独立,微笑的嘴角就是坚定的信号。和亲,山回路转不见君的孤独,到底需要多大勇气。

大义是不是你心中最重要的那块石头?当所有的儿女情长只在它的光芒下化作一把扬尘,入胡的琵琶声,是不是就有了温暖的气息?

场景三:2008年,汶川

中国心里面最柔软却也最坚强的地方便是汶川了吧。

而在汶川,一定是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猜你还是像往常一样告诉你最亲爱的孩子们,吃了饭你们要去做个新游戏。你笑意盈盈的样子,就仿佛是天下最温柔的母亲。

两点二十七分,安详的大地竟忽然变得面目狰狞。你的幼儿园的小砖小瓦小娃娃却还在沉睡,求生的本能让其他的老师冲了出去。你却跑回了孩子们的寝室,告诉了他们生的方向。 对不起,我甚至不知道你的名字。我只能在转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尽量用温暖的口气说出我心中的那个“你”。爱是你心中最圆润的石块,在它周围,你让每个生命都变成沙砾,顶礼一拜。

觉民,昭君和伟大的老师,你们知道么?我也好像你们一样,让心中的最重要的事物变得如此芬芳和明朗。终于明白,在生活这个广口瓶中,最重要的石块便是爱。爱国之爱,爱人之爱,而其他的沙却是要靠它指引方向。

也许,只要懂了那石块是什么,再阴郁的风雨也无法阻挡。回眸一望,萧瑟处的风雨已

化作一片明媚的晴朗。

【点评】

这是一篇高分的诗意的抒情散文。这个作文题写抒情散文不好写,“四个学生说”的思维指向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这位考生是真会抒情的,她从科学实验中觅到了抒情的基点——在生活这个广口瓶中,最重要的石块便是爱。支撑文章的三个材料选得好,用得更好。选“与妻书”,没有缠绵在夫妻情上,突出的是“让天下人爱其所爱”,这是真男儿的大爱。写王嫱,没有渲染汉宫秋的寂寞,突出的是“和亲的大义”,顿使巾帼不让须眉。汶川地震最使国人痛心的是砸在瓦砾堆下的学生,小作者抓住此时此地最柔软也是最坚强的慈母般的爱生之情,纵情礼赞,撩拨着每一个读者爱的心弦。该生语言功力好,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

【例文】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此为绪论:确立论点。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此为本论第一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小结)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以上两段是本论第二步:结承。对第一步所举古代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深入论证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此为本论第三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一步的古代论据构成迭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

淡泊宁静些好!

[此为结论:收束全文,归结论点。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简评】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先是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前提后,通过引述,亮明观点。然后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进行第一层次论述。接着,对论据加以简要分析,小结。再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论据),紧扣中心论点展开深入论证。最后,归结论点,收束全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不会逻辑分析,“观点+事例=论证”的毛病。值得借鉴。

三、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论证型议论文】

文学,需要凝视

“成功的文学创作,在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在于凝视。”——汪曾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亦浓亦淡的初春之意一下子笼上我的心头。我无声而叹:既然“看不见”,何以得知“细雨湿衣”?既然“听无声”,又何以觉察“闲花落地”?为何无形无声却能感人至深?我想,那是诗人的心灵在默默地“凝视”着这不易察觉的春天。文学,需要凝视。

清新的笔风需要凝视。

还记得为“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而感动。月光如水,不安静的心灵无法感知它的存在。而张若虚却看到了,在他的笔下,月光的微粒清霜一般旋舞于空,又澈水一般与白沙相混融。这是怎样一种凝视啊,用一颗珍珠般的心灵映射着纯洁的月光,所以,月光才在清新的诗句里熠熠生辉,感动着千年之后少女的心灵。

犀利的笔触需要凝视。

不得不提起鲁迅的那一双眼。“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他紧锁眉头的生动刻画。那一双冷眼不再凝视自然风景,而是凝视中国社会和劳动人民。他冷观“看客”,透析众生,才道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犀利批判;他纵览古今,横看中外,才得出“用过去与现在铁一般的事实预测未来,洞若观火”;他洞察历史,解读现实,才断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正是他那一双无人能敌的眼,成就了鲁迅,成就了用笔做枪的文学战士。

心灵的感悟需要凝视。

论哲思,很少有人比得上史铁生。生死在常人眼中是无可言说的,甚至是避而不谈的,而在史铁生这里,生死之事是早已明了的。他虽身患尿毒症,每天只

有半个小时是清醒的,可他不是用来休息,而是用这30分钟对自己的心灵凝视,看心路历程,看生离死别,看病痛与人生„„于是,他懂了“死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人生只分为爱情与疾病两部分”„„一句句痛苦中挣扎出的话语振聋发聩,敲击着我们不懂得凝

视的茫然的心灵。他那双病痛中凝视的双眼,使他的文字升华。

„„

文学,是心灵的歌曲,是灵魂的舞蹈,在盲目的人流中它将不复存在。优秀的作家凝视出绝妙的作品,他们更希望见到的,是来自读者的凝视的目光和宁静的心灵。让我们屏息凝视,去“看”那看不见的湿衣细雨,“听”那听不到的落地闲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学生高健,今年七月份毕业后在北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他在北大三角地和北大未名BBS 上发出信息,称将以“陪聊”为职业。他说,“陪聊”的创意来自与同学聊天,“陪聊”不是瞎聊,而是帮助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如就业、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费用随意给,但不接受没有目的的聊天。 对此社会上议论纷纷。高健认为自己搞“陪聊”没有错误,是很阳光的,没有给父母丢脸。但还是对学校有点歉意,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谁在无聊(评说型议论文)

初读此消息,我不免惊愕:堂堂一个北大光华的毕业生,竟无法在众多职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而只能出此下策以“陪聊”为业?读罢我不禁陷入思考,高健的作法,究竟可不可取。

思考的结果是:此举纯属无聊,实乃浮躁在作崇。

因为浮躁,所以没有想到人之于社会的责任体现在对职业的认真严肃上;因为浮躁,所以不曾认识到人生而为人。应对自己同样负责,若说全国一流高等学府如此大者,花费四年光阴竟培养不出一个能立足于社会的人才,试问那是何等悲哀?如果北大竟果真无法教会学生如何行走于社会,又怎会每年千万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报考?如此观之,问题似乎只能是出在高健自己身上,择业时的浮躁,让他不能静下心来选择;而失业时的浮躁,直接导致了这一出看似无奈实则无聊,几近哗众取宠的风波,如果他有心择业,专注于个人素质与企业素质的配合,一个接受十六年教育的毕业生,怎会在偌大一个市场无处容身?如果他真的想以“陪聊”为业,何不去修一门心理学专业,再来服务社会,岂不更加实际而有效率?为什么弄得自己不伦不类,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没有一技之长?这样的选择,我想带给高健的不会是事业的成功,只能是越走越窄的死胡同

那么,问题真的只出在高健自己身上?高健现象所反映的浮躁心态,难道只是他一个人?不,不会是他一个,整个社会都在浮躁,这已不仅仅是教育改革的问题。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个物质文明腾飞的时代,学生在追求更高的年薪,人民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政府在追求更高的GDP ,全国都在追求一个觉醒的新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洪流中,谁在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安宁?谁还在崇尚“宠辱不惊”的潇洒恬淡?谁仍能像古人那样,拥有一份“闲看庭上花开花落”的优雅与悠静?有人担忧中国的经济会无法持久的发展,这种担忧不无道理,难保高速发展的背后,那愈演愈烈的全民浮躁不会变化为利刃,捅它一刀!更为可怕的是,全民的浮躁太容易被当成全民的“热情高涨”,被当成是社会在进步的标识,而实际上,社会的进步所需要的并不是万人齐声的口号,也不只是一串串数字,一座座高楼,美国一位学者说了,社会进步的标识是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感从哪来?心灵的富足与安宁,道德的高尚与纯净,文化的丰富与活跃„„总之,不会是心态的浮躁,和因浮躁产生的

对人生的轻率和不负责。

一个人的无聊,千万人的浮躁。浮躁的社会氛围,那终点不会是民族的崛起的复兴!先议高健,再作引申,以评为主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11上海卷)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例文】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孙浩东 大同中学)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千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接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与昏暗的华夏大地?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堵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

【评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理性思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惊叹于该考生丰富的知识面,更要惊叹于

他(她)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正是这样的文章才撑起了我们理性思维的标杆。文章由外国写至中国,由别人写至自身,整篇文章显得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加之语言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

《扬子晚报》2011.5.31程玮《理性的声音》,《读者》2011.15

理性的声音 程玮 2011.5.31

经常有德国人问我,最喜欢德国的什么?

如果只让我说一样,那我的答案是——德国的知识分子。

德国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很独特的团体。他们很少趋炎附势,也很少加入万众的狂欢。他们和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触动了他们底线的时候,他们会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德国的前国防部长古藤贝格出身贵族。39岁,法学博士,英俊潇洒,善于与媒体周旋。站在他身边的太太是俾斯麦的后裔,年轻貌美。最打动德国大众的是,有一次他站在家族的城堡前面,指点着家族的大片森林田地说,他从政不是为了替自己谋利益。他并不需要这些。一时间,他人气急升,他和太太的照片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的杂志和报纸。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默克尔。大有下一届总理非他莫属之势。

今年二月份突然爆出,这位政治新星的博士论文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抄袭。一时间,朝野震动。反他的,挺他的,吵成一片。古藤贝格马上表态愿意接受学术委员会的审查,并立刻放弃博士头衔。他的态度获得了媒体和民众一边倒的支持。于是默克尔表态说,她任命的是一位国防部长,而不是一位学术研究人员。他的工作很胜任很出色。应该继续留任。这一切跟博士学位无关。眼看这场政治风波渐渐趋于平息。

就在这时,德国两千多名教授学者联名写信给默克尔。他们说,身为物理学博士的默克尔女士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德国科研和学术领域的价值和荣誉。她的这一态度将影响德国未来年轻人治学的严肃和科研的态度。

最后,国防部长不得不黯然宣布暂时退出政坛。

最近击毙本拉登一事。默克尔当天表示,她很高兴听到击毙本拉登的消息。就这样一句话,引起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有一个法官甚至准备起诉默克尔。他说,作为一个基督教民主党的领袖,默克尔应该了解基督教规,人的生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为一个人被剥夺生命而表示喜悦,哪怕那是一个罪犯。默克尔马上公开承认错误。但是,知识分子们继续不依不饶。他们认为,美国擅自进入一个主权国家,大开杀戒,不符合民主的原则。并且,对于这样一个罪犯,应该在审判定罪以后判处死刑。现在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场谋杀。

很多时候我并不完全赞成这些人的观点。我觉得他们经常站在道德的高地对一切事物指手划脚。

但是,我赞美他们的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声音。这个声音从中世纪到现在,有时微弱,有时强大,但是,它从来没有沉默过。

一、(2013课标卷)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

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

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

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

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体内容:切割钻石以增值

总体含意: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他

们缺的是勇气。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认知新时尚:设计周密,积累经验,

提高技术,尤其是要有勇气更为重要。*

【例文】

该出手时莫犹豫

华丽的包装,讲究的绳结,精美的图案„„我把它捧在手心里,我该怎么打开它呢?这

个精美的手机盒子使我犯了愁。年仅七岁的小妹妹拿出剪刀,两三下就把盒子给剪烂了。是

啊!我在精致的外表面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时候,我错过了我想要的东西:手机。小妹

教给我:该出手时莫犹豫。

三国时魏国重臣司马懿乃一代天纵奇才,穷则韬光养晦,独善其身,达则谋定后动,谨

小慎微,于魏国大厦将倾之际,朝廷无人可用之时,奋一人之力独抗六出祁山之诸葛亮,遂

使一代名相病逝五丈原,遗恨终身。但他还是被诸葛亮摆了一遭,诸葛亮穷途末路、退无可

退之时,大开西城城门,并于城楼之上焚香抚琴,羽扇轻摇之间吓退司马懿数十万大军。只

可惜司马懿被自己的斗争经验蒙蔽了双眼,倘若当时司马懿毫不犹豫直冲入内,诸葛亮恐为

阶下囚矣!

因空城计成功而轻抚额头汗珠时,诸葛亮是否想起首出祁山之时,魏延进献“子午谷奇

谋”:让诸葛亮分拨自己一万军队出子午谷,夺取雍州长安和潼关,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

然后异道会于潼关,犹如韩信当年的故事。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

故弃而不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囿于经验的过分谨慎终致凭空丧失绝佳良机,惜哉!

不可否认经验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但过分相信经验,在机遇来临之际逡巡不前,成功

也就离我们远去了。

比尔. 盖茨在大学的一堂计算机课上,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坐在一起,谈论着如果成

功研制某软件,就会使整个计算机领域产生空前飞跃。他提议辍学研制该软件,那个朋友犹

豫了,最终拒绝了他。但是比尔·盖茨瞅准时机,勇敢出手,最终在个人电脑领域创造了不

朽的神话,他当初的那个同学却泯然众人矣!

当然,敢于出手并不等于贸然出手,激进的冒险主义要不得。四月初的那天。泸州小伙

王子健突然心血来潮,纵身跳下30多米高的沱江一桥,在他失踪后的第八天,他的遗体在

长江下游10多公里处被发现。果断不等于轻率,谋定而后果断动手方为王道。 当我们看见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惊愕于他的价值而不敢出手,就显得有点迂腐了。我

们应该学习那个勇敢的年轻工匠抛却顾虑,果断出手,我们才会收获我们成功的宝石。

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例文】

追求不息

这是一个著名的实验,由一位美国教授首创。他将石块填满一个玻璃广口瓶,问自已的学生,瓶子是否已满。得到肯定答复后,教授取出一桶沙子倒入瓶中,再次询问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们变得犹豫起来,于是教授又找来一壶水倒入瓶中,直到水面和瓶口持平。 这个实验日后被广泛应用于能力拓展训练中,并被人总结成“广口瓶理论”向管理学推广拓展。虽然人们对于这个实验的启示莫衷一是,但就我看来,教授的目的十分明确:告诉自己的学生,很多表面上到达极限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追求无止境。

把“填满广口瓶”作为这个实验的目标或者说“追求”,我们明显地看到在采取不同思路和标准进行衡量时,这个“追求”的完成程度也是不同的。所谓世事永远不会做到完美,大略也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应时刻告诫自己追求不息。

毕加索的艺术历程很能体现追求不息带来的好处。学画之初,他的作品并不像后世著名的那些画作般古怪而有特点,相反,他早期的作品深得“大众化”艺术之精髓,风景人物,光影变化,一如其他大师的作品,在常人眼中,这样的作品已经可以被视为佳品,毕加索也是够当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了。然而毕加索并不满足于和那些艺术家囿于一派,他知道,他还有突破的空间,提升的余地。换言之,他知道石头、沙子已经填满的广口瓶还可以容纳水的注入,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使他开创出异样艺术,成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于艺术上追求不息只是“广口瓶理论”应用的一个侧面,在个人素质的提升上我们也见到诸多事例。“活到老,学到老”的民谚注解的正是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被尊为当今全国学界“泰斗”的季羡林直到今天百岁高龄依旧笔耕不辍,每天在病房里读书看报,他管这叫“自我提升”。用我们的标准来看,季老的广口瓶或许是连水都装满了的,他仍不息追求的正是学术和品格上的日臻完善。

推而广之,治国之方,为人之道,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不懈,要时刻意识到前方更广阔的提升空间。我们知道,人文学科有时或许比自然学科复杂得多——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织中,是不存在所谓“极限”的,只要转换角度,原本的山重水复无路之穷就会变为柳暗花明的又一片天空。追求不息,超越极限,并非不可能。

当最后一滴水从壶中落到广口瓶微凸的水面时,我们看着那一圈圈小小的涟漪,开始思考还能不能让这瓶子更满,这时,成功的曙光离我们又近了一些。

【点评】

这是一篇闪烁着理性思辨光芒的高分考场作文,它的难能可贵突出地体现在思维的深刻

性。对试题材料中的教学实验,很多考生都注意到“装满”“极限”“空间”这些关键词,但只作表面化的理解,就得出“人生无极限”“瓶内永远有空间”这样一些生硬的简单的不合事理的结论。而该生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探究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认识到“装满”只是表面现象,且装石块、装沙子、装水,需用“不同思路和标准进行衡量”,只有“转换角度”,才有“超越极限”。无论详说毕加索,还是略讲季羡林,都能紧扣上述观点展开分析论证,使理性思辨的力量得以充分彰显。

本篇属于理性说理味儿较浓的一路文章,现在会写这路文章的中学生太少了。能写形象的感悟,无可厚非;补上理性思辨,乃当务之急。

【例文】

也是风雨也是晴

大概就连最优秀的人也无法准确描摹出生活的样子吧。他们只握住生活的冰山一角便展现给我们看,那是他们看得最重的地方,窥一斑便见了全豹。而我们的人生呢?

从没有人苛责地告诉我们人生中必须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是,心里的什么桎梏着自己,就好像一个空瓶子,填石块填沙子却是你自己的选择。

场景一:1911年,广州

我跟随着你的笔触一同追忆着往昔。我看着深夜点点星光亮如白昼,却丝丝缕缕地照在你紧锁的眉头。摊开的白纸,就那样与你四目相对着。

“意映卿卿如晤„„”

林觉民,多少年后我们仍在猜测,你心中的定与痛。听见你口气淡然的将信交给战友,说万一你回不来务必将信转给你的爱妻,切记切记;却未闻你在寂静的夜幕中强忍的哽咽。 广口瓶里的石块是你无法排遣的痛楚。你说你要“让天下人爱其所爱”,便只能让自己的感情如细沙般从缝隙中渗透,化作一抹绕指的柔。你不是男儿心如铁,你只是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记得,你走的时候,没有回头。

场景二:东汉,汉宫

百无聊赖的姿势注定要打上寂寞的标签。即使你在时,月亮都不得不敛起自己的光芒。王嫱,我好佩服你的决绝,你的遗世独立,微笑的嘴角就是坚定的信号。和亲,山回路转不见君的孤独,到底需要多大勇气。

大义是不是你心中最重要的那块石头?当所有的儿女情长只在它的光芒下化作一把扬尘,入胡的琵琶声,是不是就有了温暖的气息?

场景三:2008年,汶川

中国心里面最柔软却也最坚强的地方便是汶川了吧。

而在汶川,一定是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猜你还是像往常一样告诉你最亲爱的孩子们,吃了饭你们要去做个新游戏。你笑意盈盈的样子,就仿佛是天下最温柔的母亲。

两点二十七分,安详的大地竟忽然变得面目狰狞。你的幼儿园的小砖小瓦小娃娃却还在沉睡,求生的本能让其他的老师冲了出去。你却跑回了孩子们的寝室,告诉了他们生的方向。 对不起,我甚至不知道你的名字。我只能在转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尽量用温暖的口气说出我心中的那个“你”。爱是你心中最圆润的石块,在它周围,你让每个生命都变成沙砾,顶礼一拜。

觉民,昭君和伟大的老师,你们知道么?我也好像你们一样,让心中的最重要的事物变得如此芬芳和明朗。终于明白,在生活这个广口瓶中,最重要的石块便是爱。爱国之爱,爱人之爱,而其他的沙却是要靠它指引方向。

也许,只要懂了那石块是什么,再阴郁的风雨也无法阻挡。回眸一望,萧瑟处的风雨已

化作一片明媚的晴朗。

【点评】

这是一篇高分的诗意的抒情散文。这个作文题写抒情散文不好写,“四个学生说”的思维指向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这位考生是真会抒情的,她从科学实验中觅到了抒情的基点——在生活这个广口瓶中,最重要的石块便是爱。支撑文章的三个材料选得好,用得更好。选“与妻书”,没有缠绵在夫妻情上,突出的是“让天下人爱其所爱”,这是真男儿的大爱。写王嫱,没有渲染汉宫秋的寂寞,突出的是“和亲的大义”,顿使巾帼不让须眉。汶川地震最使国人痛心的是砸在瓦砾堆下的学生,小作者抓住此时此地最柔软也是最坚强的慈母般的爱生之情,纵情礼赞,撩拨着每一个读者爱的心弦。该生语言功力好,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使文章文采斐然。

【例文】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此为绪论:确立论点。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此为本论第一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小结)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以上两段是本论第二步:结承。对第一步所举古代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深入论证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此为本论第三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一步的古代论据构成迭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

淡泊宁静些好!

[此为结论:收束全文,归结论点。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简评】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先是略加说明论证背景、缘由等前提后,通过引述,亮明观点。然后列举历史人物的事例,进行第一层次论述。接着,对论据加以简要分析,小结。再结合生活实际,第二次列举事例(现实生活中的论据),紧扣中心论点展开深入论证。最后,归结论点,收束全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不会逻辑分析,“观点+事例=论证”的毛病。值得借鉴。

三、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论证型议论文】

文学,需要凝视

“成功的文学创作,在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在于凝视。”——汪曾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亦浓亦淡的初春之意一下子笼上我的心头。我无声而叹:既然“看不见”,何以得知“细雨湿衣”?既然“听无声”,又何以觉察“闲花落地”?为何无形无声却能感人至深?我想,那是诗人的心灵在默默地“凝视”着这不易察觉的春天。文学,需要凝视。

清新的笔风需要凝视。

还记得为“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而感动。月光如水,不安静的心灵无法感知它的存在。而张若虚却看到了,在他的笔下,月光的微粒清霜一般旋舞于空,又澈水一般与白沙相混融。这是怎样一种凝视啊,用一颗珍珠般的心灵映射着纯洁的月光,所以,月光才在清新的诗句里熠熠生辉,感动着千年之后少女的心灵。

犀利的笔触需要凝视。

不得不提起鲁迅的那一双眼。“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他紧锁眉头的生动刻画。那一双冷眼不再凝视自然风景,而是凝视中国社会和劳动人民。他冷观“看客”,透析众生,才道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犀利批判;他纵览古今,横看中外,才得出“用过去与现在铁一般的事实预测未来,洞若观火”;他洞察历史,解读现实,才断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正是他那一双无人能敌的眼,成就了鲁迅,成就了用笔做枪的文学战士。

心灵的感悟需要凝视。

论哲思,很少有人比得上史铁生。生死在常人眼中是无可言说的,甚至是避而不谈的,而在史铁生这里,生死之事是早已明了的。他虽身患尿毒症,每天只

有半个小时是清醒的,可他不是用来休息,而是用这30分钟对自己的心灵凝视,看心路历程,看生离死别,看病痛与人生„„于是,他懂了“死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人生只分为爱情与疾病两部分”„„一句句痛苦中挣扎出的话语振聋发聩,敲击着我们不懂得凝

视的茫然的心灵。他那双病痛中凝视的双眼,使他的文字升华。

„„

文学,是心灵的歌曲,是灵魂的舞蹈,在盲目的人流中它将不复存在。优秀的作家凝视出绝妙的作品,他们更希望见到的,是来自读者的凝视的目光和宁静的心灵。让我们屏息凝视,去“看”那看不见的湿衣细雨,“听”那听不到的落地闲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学生高健,今年七月份毕业后在北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他在北大三角地和北大未名BBS 上发出信息,称将以“陪聊”为职业。他说,“陪聊”的创意来自与同学聊天,“陪聊”不是瞎聊,而是帮助解决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惑,如就业、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费用随意给,但不接受没有目的的聊天。 对此社会上议论纷纷。高健认为自己搞“陪聊”没有错误,是很阳光的,没有给父母丢脸。但还是对学校有点歉意,怕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谁在无聊(评说型议论文)

初读此消息,我不免惊愕:堂堂一个北大光华的毕业生,竟无法在众多职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而只能出此下策以“陪聊”为业?读罢我不禁陷入思考,高健的作法,究竟可不可取。

思考的结果是:此举纯属无聊,实乃浮躁在作崇。

因为浮躁,所以没有想到人之于社会的责任体现在对职业的认真严肃上;因为浮躁,所以不曾认识到人生而为人。应对自己同样负责,若说全国一流高等学府如此大者,花费四年光阴竟培养不出一个能立足于社会的人才,试问那是何等悲哀?如果北大竟果真无法教会学生如何行走于社会,又怎会每年千万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报考?如此观之,问题似乎只能是出在高健自己身上,择业时的浮躁,让他不能静下心来选择;而失业时的浮躁,直接导致了这一出看似无奈实则无聊,几近哗众取宠的风波,如果他有心择业,专注于个人素质与企业素质的配合,一个接受十六年教育的毕业生,怎会在偌大一个市场无处容身?如果他真的想以“陪聊”为业,何不去修一门心理学专业,再来服务社会,岂不更加实际而有效率?为什么弄得自己不伦不类,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没有一技之长?这样的选择,我想带给高健的不会是事业的成功,只能是越走越窄的死胡同

那么,问题真的只出在高健自己身上?高健现象所反映的浮躁心态,难道只是他一个人?不,不会是他一个,整个社会都在浮躁,这已不仅仅是教育改革的问题。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个物质文明腾飞的时代,学生在追求更高的年薪,人民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政府在追求更高的GDP ,全国都在追求一个觉醒的新中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洪流中,谁在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安宁?谁还在崇尚“宠辱不惊”的潇洒恬淡?谁仍能像古人那样,拥有一份“闲看庭上花开花落”的优雅与悠静?有人担忧中国的经济会无法持久的发展,这种担忧不无道理,难保高速发展的背后,那愈演愈烈的全民浮躁不会变化为利刃,捅它一刀!更为可怕的是,全民的浮躁太容易被当成全民的“热情高涨”,被当成是社会在进步的标识,而实际上,社会的进步所需要的并不是万人齐声的口号,也不只是一串串数字,一座座高楼,美国一位学者说了,社会进步的标识是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感从哪来?心灵的富足与安宁,道德的高尚与纯净,文化的丰富与活跃„„总之,不会是心态的浮躁,和因浮躁产生的

对人生的轻率和不负责。

一个人的无聊,千万人的浮躁。浮躁的社会氛围,那终点不会是民族的崛起的复兴!先议高健,再作引申,以评为主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11上海卷)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例文】

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 (孙浩东 大同中学)

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显然未能躲过一场风波:由于她在得知本·拉登被击毙后当众表示“十分”高兴,而惨遭德国知识界的集体质疑。尽管她已多次道歉以希望这场风波快点过去,但这似乎依旧难平众怒,甚至还有法官准备为此起诉她。

作为德国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的默克尔理应知道:根据基督教教义,任何生命都是等价的,都应该被尊重,哪怕是罪犯。正因为犯了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常识错误,即使她是权威的领袖,在涉及德国知识分子的底线问题时,她也最终无法过去。

依旧是在德国,依旧与默克尔有关。前不久,德国前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引起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为了保护这位将大有作为的政治新星,默克尔以“我们需要的是政治家而非学术研究人员”为之辩解,但是德国两千名教授联名上书反对,直接地表达了德国知识分子的态度。因为他们担心这将会成为日后学术不端的借口,他们又一次没有给默克尔面子,再一次让她“一切都会过去”的计划继续泡汤。

我感动于这样一群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确实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这种“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

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曾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光辉与昏暗的华夏大地?

尽管受到当时政治的压力,梁思成“拆掉北京的一堵墙就等于扒掉我的一层皮”,掷地有声,时至今日仍在我们耳边余音缭绕。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眼睁睁地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终究不禁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的理性呐喊。也许政治的压迫一度埋没了先生的呼喊而让一切都过去了,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过去。

回望历史,多少统治者以权威的姿态,以“一切都会过去”企图将真理掩埋的时候,又是多少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回答,而绝对不容置疑。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理性的声音,永远不会沉默;“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是知识分子的呐喊,永远不会沉默!

作为一名社会的准知识分子,当我们面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同时,倘若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置之不理而臣服于表面的和谐,不勇于揭开那些隐藏在这表面和谐底下更多不和谐的元素,这又何尝不啻为一种真正的悲哀呢?

真心希望有识之士在听到“一切都会过去”时,都能异口同声地以一句“一切都不会过去”来捍卫真理,坚守住最后的底线。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而我们——是社会的良心。

【评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理性思维的文章,我们不仅要惊叹于该考生丰富的知识面,更要惊叹于

他(她)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正是这样的文章才撑起了我们理性思维的标杆。文章由外国写至中国,由别人写至自身,整篇文章显得大气磅礴、极具感染力,加之语言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

《扬子晚报》2011.5.31程玮《理性的声音》,《读者》2011.15

理性的声音 程玮 2011.5.31

经常有德国人问我,最喜欢德国的什么?

如果只让我说一样,那我的答案是——德国的知识分子。

德国的知识分子是一个很独特的团体。他们很少趋炎附势,也很少加入万众的狂欢。他们和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触动了他们底线的时候,他们会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德国的前国防部长古藤贝格出身贵族。39岁,法学博士,英俊潇洒,善于与媒体周旋。站在他身边的太太是俾斯麦的后裔,年轻貌美。最打动德国大众的是,有一次他站在家族的城堡前面,指点着家族的大片森林田地说,他从政不是为了替自己谋利益。他并不需要这些。一时间,他人气急升,他和太太的照片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的杂志和报纸。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默克尔。大有下一届总理非他莫属之势。

今年二月份突然爆出,这位政治新星的博士论文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抄袭。一时间,朝野震动。反他的,挺他的,吵成一片。古藤贝格马上表态愿意接受学术委员会的审查,并立刻放弃博士头衔。他的态度获得了媒体和民众一边倒的支持。于是默克尔表态说,她任命的是一位国防部长,而不是一位学术研究人员。他的工作很胜任很出色。应该继续留任。这一切跟博士学位无关。眼看这场政治风波渐渐趋于平息。

就在这时,德国两千多名教授学者联名写信给默克尔。他们说,身为物理学博士的默克尔女士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德国科研和学术领域的价值和荣誉。她的这一态度将影响德国未来年轻人治学的严肃和科研的态度。

最后,国防部长不得不黯然宣布暂时退出政坛。

最近击毙本拉登一事。默克尔当天表示,她很高兴听到击毙本拉登的消息。就这样一句话,引起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有一个法官甚至准备起诉默克尔。他说,作为一个基督教民主党的领袖,默克尔应该了解基督教规,人的生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为一个人被剥夺生命而表示喜悦,哪怕那是一个罪犯。默克尔马上公开承认错误。但是,知识分子们继续不依不饶。他们认为,美国擅自进入一个主权国家,大开杀戒,不符合民主的原则。并且,对于这样一个罪犯,应该在审判定罪以后判处死刑。现在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场谋杀。

很多时候我并不完全赞成这些人的观点。我觉得他们经常站在道德的高地对一切事物指手划脚。

但是,我赞美他们的存在。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理性的声音。这个声音从中世纪到现在,有时微弱,有时强大,但是,它从来没有沉默过。


相关作文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 2012作文2300字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 历年初中作文题目:因为有爱 初中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初中作文题目:泪落 优秀初中作文题目:生命的美丽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感悟生活 初中作文题目:初夏的风 关于榕树的初中作文题目 初中作文题目:因为他,我更„„ 初中作文题目:感人肺腑的旋律 精选初中作文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初中作文题 ...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2012作文2100字
  •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 历年初中作文题目:因为有爱 初中作文题目:我的梦想 初中作文题目:泪落 优秀初中作文题目:生命的美丽 初中作文题目大全:感悟生活 初中作文题目:初夏的风 关于榕树的初中作文题目 初中作文题目:因为他,我更„„ 初中作文题目:感人肺腑的旋律 精选初中作文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初中作文题 ...

  • 历年中考优秀作文选作文27700字
  • 1 ·甘肃兰州2010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天空让我陶醉 [2010-10-29]·甘肃兰州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花让我陶醉 [2010-10-26]·2009广东阳江中考满分作文 :我和诸葛亮一起漫步 [2010-10-26]·中考满分作文 [2010-10-26]·中考范文:心灵的距离 [ ...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大全作文2100字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大全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四年级作文:校园春色1 四年级作文:校园景色 四年级作文:春姑娘到校园 四年级作文:校园的春天 四年级作文:迷人的校园 四年级作文:校园的石子路 四年级作文:美丽的校园 四年级作文:校园的喷泉 四年级作文:夕照校园 四年级作文:走过校园的四季 四 ...

  •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作文1600字
  •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 多么的神秘夏哪.又是多么的热情爱你 夏天虽然没有春天的温柔早晨.也没有秋天的凉爽更没有冬天的纯真但它却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太阳公公还没有睡醒雾姑娘已从天上降到人间楼房和草地就被笼罩在云雾 之中.草地湿湿的空气暖暖的夏天的早晨有一种朦胧的美. 地面就开始变热了气 ...

  •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作文2700字
  • 201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 ...

  • 作文作文11200字
  • 2011宁夏中考作文题目(自拟命题)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他去找了发明家,发明家没等他说完话就说要给他装一对翅膀,裁缝没等他说完就要给他一条围巾,帽子店.蜂蜜店.装饰店,所有的地方听说他有一个小麻烦都给了他一点东西,可是大熊要的不是这些.直到大熊遇到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倾听了大熊的话,大熊说他需要一个朋 ...

  • 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大全作文32800字
  • 1 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汇总大全: 1.2008年山东威海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_的肩膀 2.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 ...

  •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 目录汇编作文3000字
  • 1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 目录 1.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 2.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流泪 3.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不动心思 4.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写一本书 5.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 ...

  • 2004-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目录(1)作文5000字
  • 2004-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目录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选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风可以穿越荆棘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没有翅膀的飞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