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觉解”和“四种境界”的含义。
2、感受冯友兰学术随笔的写作特点。
3、通过质疑思辨,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觉解”和“四种境界”的含义。
2、体会本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教学难点:
质疑思辨,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 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 作家作品
参考“阅读指导(作家作品)”
三、 题解
1、请学生谈炎对“境界”二字的不同理解。思考作者可能从哪些方面来分析“人生的境界”。
2、参考“阅读指导(背景知识)”
四、 字词疏通
“思考与练习”第二大题第一小题
2
五、 初读感知,文意概括,把握结构
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第2自然段) :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第二层(第3—6自然段) :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第三层(第7自然段) :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 :照应第1自然段。
第一层(第8、9自然段) :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回答哲学任务的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第二层(第10—12自然段) :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展望。
本文的行文逻辑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阐述什么是人生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更加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于是顺理成章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的问题,文章层层深入,纵深至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不仅深刻,而且旁征博引,容量极大;横断面上剖析了人的四种境界、中外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因而形成了思维缜密、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
六、 细读体悟,深入感知
1、
明确:觉解,就是了解(理解)、自觉(觉悟)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
3
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觉悟与理解。 人对所做事情的觉悟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么?
明确: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境界”划分标准又是什么?
明确:自然境界,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功利境界,做事只是为自己。道德境界,做事是为社会谋福利。天地境界,做事是为了宇宙的利益。划分标准是觉解程度。(对四种境界可举例分析)
4、本文第7自然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又如何理解?
明确:“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5、本文第11自然段“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做的事,但是由于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意义。”中“不同的意义”具体内涵是什么?
明确: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琐碎甚至平凡的事情开始,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之中。一个没有财富和权势的人可以成为圣人。
七、话题讨论(选择性讨论)
1、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天有无良商家制造出“毒奶粉”“地沟油食品”,这些语言和行为都属于什么境界?应如何评价?
2、消防员面对大火“最美逆行”,“比尔盖茨退休捐出全部财产近五千亿 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子女”,这些行为属于什么境界?应如何看待?
4 3、有人认为“人类已经完全超越了‘自然境界’,但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天地境界’”,对此,你怎么看?
八、归纳总结
不同的境界看到的风景一定是不一样的,让我们能够在冯友兰先生境界学说的指引下,能提升我们的觉解程度,做一个高境界的人,能看到更多的大美风景。愿我们都能活出人生的境界!
九、作业布置
“思考与练习”选做
1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觉解”和“四种境界”的含义。
2、感受冯友兰学术随笔的写作特点。
3、通过质疑思辨,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觉解”和“四种境界”的含义。
2、体会本文思路明晰、内涵丰富、说理简明、语言平实的特点。
教学难点:
质疑思辨,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发表意见,或是感慨万分,或是啧啧称赞,或是义愤填膺,等等。我们发现,甚至对同一件事,人们的处事态度也会有很大分别。为什么呢? 我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素质真的是有高有低。殊不知,这里的素质高低就是人生境界的高低。什么是人生境界,是什么造成人生境界的高低,我们该如何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教诲吧。
二、 作家作品
参考“阅读指导(作家作品)”
三、 题解
1、请学生谈炎对“境界”二字的不同理解。思考作者可能从哪些方面来分析“人生的境界”。
2、参考“阅读指导(背景知识)”
四、 字词疏通
“思考与练习”第二大题第一小题
2
五、 初读感知,文意概括,把握结构
本文围绕“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个问题,逐层深入地阐述了人生的不同境界,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即教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提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并简要作答,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 :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一层(第2自然段) :概述由于每个人的觉解程度不同而形成从低到高四个不同等级的人生境界。
第二层(第3—6自然段) :分别阐述什么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第三层(第7自然段) :综合评价人的四种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 :照应第1自然段。
第一层(第8、9自然段) :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回答哲学任务的问题,指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第二层(第10—12自然段) :中外哲学家对于如何到达天地境界的不同阐述以及由此引出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展望。
本文的行文逻辑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进而阐述什么是人生境界,有几个等级、有什么不同,从而更加明确了哲学的崇高任务是教人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于是顺理成章提出如何成为圣人的方法的问题,文章层层深入,纵深至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不仅深刻,而且旁征博引,容量极大;横断面上剖析了人的四种境界、中外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因而形成了思维缜密、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
六、 细读体悟,深入感知
1、
明确:觉解,就是了解(理解)、自觉(觉悟)的意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
3
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觉悟与理解。 人对所做事情的觉悟程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的高低。
么?
明确: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从而达到道德境界,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境界”划分标准又是什么?
明确:自然境界,做事只顺着自己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功利境界,做事只是为自己。道德境界,做事是为社会谋福利。天地境界,做事是为了宇宙的利益。划分标准是觉解程度。(对四种境界可举例分析)
4、本文第7自然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又如何理解?
明确:“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
5、本文第11自然段“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做的事,但是由于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了不同的意义。”中“不同的意义”具体内涵是什么?
明确: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琐碎甚至平凡的事情开始,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在日常的细节之中。一个没有财富和权势的人可以成为圣人。
七、话题讨论(选择性讨论)
1、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天有无良商家制造出“毒奶粉”“地沟油食品”,这些语言和行为都属于什么境界?应如何评价?
2、消防员面对大火“最美逆行”,“比尔盖茨退休捐出全部财产近五千亿 一分一毫也不留给自己子女”,这些行为属于什么境界?应如何看待?
4 3、有人认为“人类已经完全超越了‘自然境界’,但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天地境界’”,对此,你怎么看?
八、归纳总结
不同的境界看到的风景一定是不一样的,让我们能够在冯友兰先生境界学说的指引下,能提升我们的觉解程度,做一个高境界的人,能看到更多的大美风景。愿我们都能活出人生的境界!
九、作业布置
“思考与练习”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