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灯谜赏析》有感
建筑工程学院 14风景园林 林锦泽
这个学期我选了“灯谜赏析”这门选修课,在上课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灯谜的猜法,而且让我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升。猜灯谜时,我们的思维不能定视,要利用扩散性思维,综合各种知识来猜,当然也要讲究技巧。 从小我就喜欢猜灯谜和谜语,不过那时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猜,都是绞尽脑汁地想却想不出来,觉得非常有意思。当出答案时,我就觉的非常神奇,仔细一想,噢,原来是这样啊。所以,当老师上课时讲得很好,我也听得很仔细。现在,我终于明白,猜灯谜是要靠方法的。老师上课时出的几个灯谜我还记得很清楚:1、宁可丢掉乌纱帽,人格一定要(字)——奇。这个是采用增损离合法猜的。“宁”丢“乌纱帽”,就是“宁”去掉宝盖头,余“丁”,人、口(格——方格)、一,都要。所以,丁、人、口、一就组成了一个“奇”字。2、孔雀东南飞(字)——孙。这个也是采用增损离合法猜的。因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飞”是去掉的意思,“孔雀”二字,“孔”去右边,“雀”去下边,就得一个“孙”字 。
3、一加一(字)——其。解法是“一加一”得到的是“共二”,“共、二”就组成了一个“奇" 字。猜谜的方法还有:增补法、减损法、方位法等。所以灯谜的确蕴含着无穷
无尽的文化韵味。
灯谜是汉语言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种与歇后语、谚语、徘句并列的语言文学形式。灯谜中的拆字、提音、会意,无不与文字学和文学休戚相关。对灯谜作出粗浅的剖析、赏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涉足语言文学的某些方面,并取得更为直观、感性地理解。 通过对灯谜的接触,可以训练思维(开拓性发散性),拓宽知识面,有利于我们学好汉语言文学(包括古文),同时,达到了情感的愉悦享受。灯谜不仅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宣传法规方面,也是寓教于乐。灯谜具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逢年过节,几乎每个村居都会举办灯谜展猜活动,一些纪念日或专项活动,还举办了专题谜会,既营造了节日氛围,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载体。另一方面,群众举办新婚谜会、迁居谜会、庆寿谜会等,也蔚然成风,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尚。由此可见,灯谜是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它所具备的实用价值,更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
灯谜的表现形式,就在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一则灯谜,里面往往暗藏玄机,需要我们博览、勤学、强记,并掌握破解技巧,方能透视个中奥秘。字义别解,就是灯谜艺术的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段。一则好的灯谜,
且不说灯谜表现手法的技巧,谜面与谜底所传递的信息量之大,不亚于写一短篇小说,而且是在不同的时代,阐述不同的事物,在短短的一则灯谜之中,承载着许许多多山川景色、人物情怀、历史典故。只有灯谜能够将各朝各代、风马牛不相及之事物联系起来。而构搭谜面与谜底的桥梁,就是对谜面或谜底的别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别解贯穿于所有的灯谜,字谜也好,成语谜也好,物品谜也好,人名谜也好,时事谜也好,包括花色谜、哑谜,等等。
别解是灯谜的关键样,别解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别解无论是站在创作者角度,还是站在作品接受者的角度,它的“求异”特性都是很突出的,其作用力之强,表现力之丰富,也都不容置疑。别解是灯谜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灯谜之趣,即植根于别解之中。谜作者的本领就是通过拆字、谐音、象形、顿读、谬解字义等技法,发现或制造某种有趣的别解,并基于此而创作作品,谜趣也便悄然蕴含其中。随着猜射或欣赏的进程,别解机关被读者领悟或破解,深埋其中的“趣”便也显现出来。方法大致有同义法、解析法、归纳法、喻义法、间隔法、反扣法、侧射法、夹击法、特征法、计算法、问答法、因果法、承上法、启下法、运典法、漏字法、嵌补法、清面法、销底法、破格法等等。灯谜以汉字的
形、音、义这三个要素为基础,利用汉字一词多义、多字同义;一字多音、多字同音以及笔画形状各具形态,结构可分方位,并能够增损离合等特点,运用文字表达为主的方法制成。灯谜是以文义制面并得底的,素称文义谜。猜射的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理解、综合、联想等。凡是可以用汉字表达的,都可以入谜,范围广泛。灯谜用心工巧,谜面以各种修辞手法来修饰扣合谜底,以文字学中的一字多义及偏旁、部首、字形的分析组合等特点,运用灯谜别解的方法,逻辑的推理或逆向推理等,构成一则完整的灯谜。
老师讲得很仔细,把猜谜的方法用具体的例子来演示了一遍。我真的非常敬佩老师,感觉他很厉害,那些灯谜在他的一步步分析下,谜底就慢慢地呈现出来了。而且同学们活跃的气氛都被他调动起来了。
虽然老师教了我们很多方法,把其中的要领都告诉了我们,但是有些还是无从下手。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知识,灯谜中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广。基本上各种事情、各种物品都能用灯谜表示出来。从这个选修课中我认识到自己懂的知识太少,我必须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的脑袋。不然即使你的猜谜方法有多么的对,也无法猜出那些涉及到偏僻知识的灯谜。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
我上《灯谜赏析》有感
建筑工程学院 14风景园林 林锦泽
这个学期我选了“灯谜赏析”这门选修课,在上课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灯谜的猜法,而且让我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升。猜灯谜时,我们的思维不能定视,要利用扩散性思维,综合各种知识来猜,当然也要讲究技巧。 从小我就喜欢猜灯谜和谜语,不过那时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猜,都是绞尽脑汁地想却想不出来,觉得非常有意思。当出答案时,我就觉的非常神奇,仔细一想,噢,原来是这样啊。所以,当老师上课时讲得很好,我也听得很仔细。现在,我终于明白,猜灯谜是要靠方法的。老师上课时出的几个灯谜我还记得很清楚:1、宁可丢掉乌纱帽,人格一定要(字)——奇。这个是采用增损离合法猜的。“宁”丢“乌纱帽”,就是“宁”去掉宝盖头,余“丁”,人、口(格——方格)、一,都要。所以,丁、人、口、一就组成了一个“奇”字。2、孔雀东南飞(字)——孙。这个也是采用增损离合法猜的。因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飞”是去掉的意思,“孔雀”二字,“孔”去右边,“雀”去下边,就得一个“孙”字 。
3、一加一(字)——其。解法是“一加一”得到的是“共二”,“共、二”就组成了一个“奇" 字。猜谜的方法还有:增补法、减损法、方位法等。所以灯谜的确蕴含着无穷
无尽的文化韵味。
灯谜是汉语言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种与歇后语、谚语、徘句并列的语言文学形式。灯谜中的拆字、提音、会意,无不与文字学和文学休戚相关。对灯谜作出粗浅的剖析、赏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涉足语言文学的某些方面,并取得更为直观、感性地理解。 通过对灯谜的接触,可以训练思维(开拓性发散性),拓宽知识面,有利于我们学好汉语言文学(包括古文),同时,达到了情感的愉悦享受。灯谜不仅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宣传法规方面,也是寓教于乐。灯谜具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逢年过节,几乎每个村居都会举办灯谜展猜活动,一些纪念日或专项活动,还举办了专题谜会,既营造了节日氛围,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载体。另一方面,群众举办新婚谜会、迁居谜会、庆寿谜会等,也蔚然成风,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尚。由此可见,灯谜是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它所具备的实用价值,更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
灯谜的表现形式,就在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一则灯谜,里面往往暗藏玄机,需要我们博览、勤学、强记,并掌握破解技巧,方能透视个中奥秘。字义别解,就是灯谜艺术的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段。一则好的灯谜,
且不说灯谜表现手法的技巧,谜面与谜底所传递的信息量之大,不亚于写一短篇小说,而且是在不同的时代,阐述不同的事物,在短短的一则灯谜之中,承载着许许多多山川景色、人物情怀、历史典故。只有灯谜能够将各朝各代、风马牛不相及之事物联系起来。而构搭谜面与谜底的桥梁,就是对谜面或谜底的别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别解贯穿于所有的灯谜,字谜也好,成语谜也好,物品谜也好,人名谜也好,时事谜也好,包括花色谜、哑谜,等等。
别解是灯谜的关键样,别解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别解无论是站在创作者角度,还是站在作品接受者的角度,它的“求异”特性都是很突出的,其作用力之强,表现力之丰富,也都不容置疑。别解是灯谜最为显著的艺术特色,灯谜之趣,即植根于别解之中。谜作者的本领就是通过拆字、谐音、象形、顿读、谬解字义等技法,发现或制造某种有趣的别解,并基于此而创作作品,谜趣也便悄然蕴含其中。随着猜射或欣赏的进程,别解机关被读者领悟或破解,深埋其中的“趣”便也显现出来。方法大致有同义法、解析法、归纳法、喻义法、间隔法、反扣法、侧射法、夹击法、特征法、计算法、问答法、因果法、承上法、启下法、运典法、漏字法、嵌补法、清面法、销底法、破格法等等。灯谜以汉字的
形、音、义这三个要素为基础,利用汉字一词多义、多字同义;一字多音、多字同音以及笔画形状各具形态,结构可分方位,并能够增损离合等特点,运用文字表达为主的方法制成。灯谜是以文义制面并得底的,素称文义谜。猜射的思维过程主要是分析、理解、综合、联想等。凡是可以用汉字表达的,都可以入谜,范围广泛。灯谜用心工巧,谜面以各种修辞手法来修饰扣合谜底,以文字学中的一字多义及偏旁、部首、字形的分析组合等特点,运用灯谜别解的方法,逻辑的推理或逆向推理等,构成一则完整的灯谜。
老师讲得很仔细,把猜谜的方法用具体的例子来演示了一遍。我真的非常敬佩老师,感觉他很厉害,那些灯谜在他的一步步分析下,谜底就慢慢地呈现出来了。而且同学们活跃的气氛都被他调动起来了。
虽然老师教了我们很多方法,把其中的要领都告诉了我们,但是有些还是无从下手。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知识,灯谜中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很广。基本上各种事情、各种物品都能用灯谜表示出来。从这个选修课中我认识到自己懂的知识太少,我必须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的脑袋。不然即使你的猜谜方法有多么的对,也无法猜出那些涉及到偏僻知识的灯谜。正所谓,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