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恩节”主题活动:做个会感恩的好孩子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感恩节”的由来、习俗。
2. 初步形成知恩报恩的意识,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感恩的种子。
3. 知道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二、主题阐释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孝敬父母长辈,是人类相生相亲的自然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一起来传承。因此,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感知父母的艰辛,感知父母的厚爱,学着关爱和尊敬长辈,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小的心田。
三、活动准备
1. 准备节目,搜集相关的故事、诗歌、歌曲、图片。
2. 每位小朋友准备卡纸一张和12色绘画水彩笔。
3. 制作相关课件。
四、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渲染,通过讲故事、诗歌朗诵、制作感恩卡等形式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五、活动过程
1. 向孩子们讲“感恩节”的由来
(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故事的方式给小朋友们讲述什么是感恩节。)
感恩节,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1620年,一些英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洲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11月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危急时刻他们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即1621年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
—2— 殖民地的存在都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最后,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此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
2. 介绍感恩节习俗。
感恩节这一天,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各种其他食物,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烤火鸡和南瓜馅饼,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
3. 感悟恩情
(1)给孩子们讲关于感恩的故事:
故事一:“黄香温席”。古时候有个人黄香,九岁时,妈妈去世,爸爸年老多病,他细心照顾,天热时,他用扇子把爸爸枕席扇凉,天冷时,他用自己体温把爸爸被窝焐热,邻居夸他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故事二:“乌鸦反哺”。经过乌鸦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高又壮,而妈妈却渐渐衰老飞不动了。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肚子一定很饿。它将虫子带回家,先让妈妈吃饱,自己才吃剩下的。这只乌鸦真孝顺啊!
(2)朗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师解释诗歌意思: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4. 姓名里的故事
孩子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你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谁愿意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孩子们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 5. 感恩方法大奉献
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感谢父母呢?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做法。
(1)听父母的话,不顶撞父母,接受劝告。
(2)对父母有礼貌。
(3)体贴关心父母。
(4)不随便向父母要钱买零食吃。
(5)不为难父母。
教师小结: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
6. 现场感恩
组织孩子们制作感恩卡片送给父母(画上父母、小朋友、苹果、葡萄和火鸡),卡片上写一句感谢父母的话。发动孩子们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给父母捶背、洗脚、夹菜、做家务等)。
7. 活动结束,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1— “感恩节”主题活动:做个会感恩的好孩子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感恩节”的由来、习俗。
2. 初步形成知恩报恩的意识,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感恩的种子。
3. 知道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二、主题阐释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帮助别人。”孝敬父母长辈,是人类相生相亲的自然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一起来传承。因此,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孩子们感知父母的艰辛,感知父母的厚爱,学着关爱和尊敬长辈,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小的心田。
三、活动准备
1. 准备节目,搜集相关的故事、诗歌、歌曲、图片。
2. 每位小朋友准备卡纸一张和12色绘画水彩笔。
3. 制作相关课件。
四、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渲染,通过讲故事、诗歌朗诵、制作感恩卡等形式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五、活动过程
1. 向孩子们讲“感恩节”的由来
(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故事的方式给小朋友们讲述什么是感恩节。)
感恩节,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1620年,一些英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洲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11月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危急时刻他们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即1621年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
—2— 殖民地的存在都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最后,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此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
2. 介绍感恩节习俗。
感恩节这一天,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各种其他食物,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烤火鸡和南瓜馅饼,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
3. 感悟恩情
(1)给孩子们讲关于感恩的故事:
故事一:“黄香温席”。古时候有个人黄香,九岁时,妈妈去世,爸爸年老多病,他细心照顾,天热时,他用扇子把爸爸枕席扇凉,天冷时,他用自己体温把爸爸被窝焐热,邻居夸他是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故事二:“乌鸦反哺”。经过乌鸦妈妈的精心哺育,小乌鸦渐渐长大,它长得又高又壮,而妈妈却渐渐衰老飞不动了。乌鸦捕虫的技术非常好,它每次出去找食,总会想到妈妈肚子一定很饿。它将虫子带回家,先让妈妈吃饱,自己才吃剩下的。这只乌鸦真孝顺啊!
(2)朗诵《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老师解释诗歌意思: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4. 姓名里的故事
孩子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你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谁愿意说说自己名字的来历。
孩子们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 5. 感恩方法大奉献
我们应该怎样孝顺父母,感谢父母呢?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做法。
(1)听父母的话,不顶撞父母,接受劝告。
(2)对父母有礼貌。
(3)体贴关心父母。
(4)不随便向父母要钱买零食吃。
(5)不为难父母。
教师小结: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
6. 现场感恩
组织孩子们制作感恩卡片送给父母(画上父母、小朋友、苹果、葡萄和火鸡),卡片上写一句感谢父母的话。发动孩子们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给父母捶背、洗脚、夹菜、做家务等)。
7. 活动结束,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