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合之作文课编排思路 (关键词“有趣”,“有料”,“有效”) 十八次课(36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七至九年级写作提出如下要求: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及中考的要求,将初中三年作文课进行整合:整体思路是沿着有趣、有料、有效的脉络,纵览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课作为模板,结合感知作文相关的训练点,同时在每次大作文课中配以相应主题微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有趣大作文课编排思路及方案:(适用于初一上学期)
第一次作文课:从生活中找“米”(苏教版七上)
微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练笔】家家有“米”,在家中找米,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家里的情况,包括: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衣、食、住、行各方面等情况怎样?有哪些变化?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情最能表达家人的喜、怒、哀、乐?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这次作文,不要求你对家庭作全面介绍,你觉得什么最有意思就写什么。 第二次作文课:说真话,抒真情(人教版七上)
微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练笔】“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网络上的这个帖子曾经引来热议。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如果你自己有这种情况,试着将某次作文中的虚假话语改写一下,让它变得真实可信。
【提示】可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列举出导致作文不真实的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上修改过去的某篇作文。
第三次作文课: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感知人)——身边的人或心中的那颗星(苏教版七下;鄂教版七下)
微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练笔】全班同学进行一次人物素描比赛。各人自选上一位同学进行描写对象为描写对象,用350字左右对这位同学的外貌与个性特征进行勾勒。
【提示】文章写成后都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评一评写得像不像。文中不可写出这位同学的姓名。
第四次作文课: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感知事)——过去的时光(人教版七上和八上;鄂教版七上)
第五次作文课:多角度描写景物——窗外的世界(动态立体感知,人教版八上)
微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
【练笔】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1、重在训练观察能力,尽量多选几种观察的角度。
2、不同的观察效果由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比如发现了不同的形态、颜色,突出了某些景物,忽略了某些景物等。
3、可以与同学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第六次作文课:多样写作(游记:人教版八下;读后感;扩写缩写改写)
微写作:多样写作
【练笔】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新奇又特别的游玩经历?是否有某处风景曾经打动过你?自拟题目,写作一篇游记片段,不少于300字。
【提示】
1、 可以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照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 概括出游览时最深刻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根据这一点确定材料的选择与叙述的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文化知识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丰富文章内容。
说明:通过上述作文课,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材、写真人真事及相应的写作技巧,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步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基本知识,激励学生多写,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有料大作文课编排思路及方案:(适用于初一下学期)
第一次课:发挥联系和想象——联想思维(人教版七上)
第二次课:描写要生动——概括思维(人教版七上)
微写作:描写要生动——概括思维
【练笔】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树叶(感激地) 说:(排比) 阳光(谦逊地) 说:(比喻)
2、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并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还可以恰当添加其他的描写方法。比比谁填得好!
天啊! 要迟到了。我( ①) 开被子,( ②) 下床来,( ③ ) 过校服,( ④ ) 上鞋子,( ⑤ ) 进洗手间,(⑥ ) 出牙刷,( ⑦ ) 上牙膏,然后( ⑧) 下毛巾,在脸上( ⑨) 了几下,( ⑩ ) 出屋子。
第三次课:借物抒情——矛盾思维(人教版八下)
微写作:借物抒情——矛盾思维
【练笔】在你周围选取一片风景,回想一下:当你心情愉快的时候(例如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时),这片风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发挥想象,分别加以描写。各150字左右。
【提示】
1、不要单纯写景,要注意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2、注意景物的色调与情感要契合。一般来说,明朗的景物,适合抒发欢快、喜悦或闲适自然的情感;色调暗淡的景物,适合抒发忧郁、失意、痛苦等情感。
第四次课:说明要抓住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关系思维(人教版八上和八下)
第五次课:条理清楚,中心突出——分离思维(人教版七上)
微写作:条理清楚,中心突出——分离思维
【练笔】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假如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布局谋篇?
【提示】
1、“我的书包”意味着书包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是我们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观察和欣赏的对象。可以尝试着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考虑写作的中心及写作的顺序。
2、如果写“我是书包”,我们就赋予书包以生命,它具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为自己的任务而自豪,还是为主人乱扔乱放而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合理安排书包心里变化的顺序,听听它有哪些心声。
3、“我和书包”着眼于主人和书包的关系。你第一个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之间都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立意角度。
第六次课:一事一议——学会说点道理,表达自己的看法(人教版七下和八上)
微写作:一事一议
【练笔】阅读下面描写冬雪中的蜡梅的文段,给它补写一个说理性的结尾。
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蜡梅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三尺,这迎雪绽放的蜡梅,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由此我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想想文段中的蜡梅具有怎样的特点,由此你会想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2、用简要而富有深刻的语言表述出来。
3、字数可多可少。
说明:通过上述作文课,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让学生分清楚记叙文、说明文、简单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相应的写作技巧,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升格,将作文课进行深化,为学生应试做准备。
有效大作文课编排思路及方案:(适用于初二全年及初三的应试作文)
第一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苏教版七上)
微写作: 词语的修改
【考场凝眸】人们经常用“骨感”形容年轻女子的纤瘦。初中生作文的缺憾在于内容空洞,有骨无肉,虽然“骨感”, 但不美也不健康。如何让"骨感"作文变得“丰满”,有骨有肉, 内容充实丰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精彩示例】下列句子过于“骨感”,你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来“丰满”表达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吗?
例:„„我考得太差了,拿着成绩单, 难过得不想回家„„ „„捧着成绩单,我不禁潸然泪下(成语),耷拉着脑袋(情态),双腿像有千斤重,一步一挪地往家里走去(动作)。面对这突如其来(成语)的打击,我不知所措(成语),怎么办呢?(心理独白)„„瓦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飞翔的小鸟(排比),在我眼里全成了灰色(景物暗示) 。周围的一切将我重重地压向无底的深渊,我在急速地坠落,坠落„„ (幻觉) 提示:①巧用修辞 ②妙用成语 ③善用联想、想象
【练笔】你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来“丰满”表达你难过、高兴、绝望等时刻的内心世界吗?字数300字
第二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苏教版七下)
微写作:句子的修改
【考场凝眸】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只重视词语而忽略句式,殊不知凡是在语言上有点功力的作者则无不在句式上注意经营并有所擅长。我们写文章时既要“炼字”也要“炼句”,这样才能让作文语言更富韵味和情调。
【精彩示例】
例1: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名城无锡,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多少年来我的梦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判断句,雷同而缺少变化的句式使整个语句显得平板乏味。如果把它改为:在北方长大的我,常在心里惦记着江南的名城无锡,因为那里是我的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一改,意思还是原来的意思,但由于句式的灵活多变,就把思念老家的感情表达得深沉动人。
例2:表达清楚、语句连贯,这是作文对句子的最基本要求。可是很多同学在平常的作文中这一点做得不够好,他们往往是东敲一棒,西打一枪,看了叫人摸不着头脑。
如下面的句子:今年二月,我来到香港①。第一次领略到了蔚蓝色大海的美景②。大海的各种不同美景才真正地让我折服③。
例3:有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往往爱用排比句,这对于增强语言的气势很有作用。虽排比句是一种整齐的句式,但整齐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一点) ,在整齐中求变化,语句才有更醇厚的情味。如有这么一句话: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有的观望,有的静坐,有的攀援,有的觅食,有的捉虱。
例4 :克服句子雷同,选择适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摇曳多姿,显示灵气,而句子内部成分的次序变化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习古汉语时对于倒装句比较熟悉,而在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就把它抛诸脑后了。鲁迅先生是使用倒装句的一位高手,我们从中是可以获得不少启发的。比如:
1、“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两个句子中,第一句是主谓(我认为) 后置,强调了前面的见解是鲁迅先生所独有的。第二句是定语(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后置,突出了新生活“新的”“前所未有的”性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时作文中旬式的排列不必都那么规范,不是非按通常的顺序不可,有时可变换颠倒一下。这样造句可以使语言富于波澜,有一种隽永的意味。
例5 :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往往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注意变换角度和手法,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也能产生立体效果,使语言具有感染力。例如:下课了,刘老师把我和王伟、张朋、刘秀秀叫到了办
公室。刘老师问我:“丁明,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我说:“早晨起来肚子疼。”刘老师又问王伟:“王伟,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王伟说:“妈妈看错了时间。”刘老师接着问张朋:“张朋,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张朋说:“奶奶没及时准备好早餐。”刘老师最后问刘秀秀:“刘秀秀,你为什么迟到了? 要说老实话,你们四个人怎么会不早不晚一起迟到呢?”刘秀秀说:“我们一起去公园了。”
【练笔】修改上面五个例句,并给出修改意见,并写五个你认为最佳的句子。
第三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苏教版八上)
微写作:标点符号的修改
【考场凝眸】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 “,”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现代写作文更是如此,会说话的标点符号可以让文章增光添彩。
【精彩示例】
例1: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但由于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例2: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编辑部后,却好久没有得到消息,便写了封信去追问。信是这样写的:“?——雨果” 编辑部的回信很快来了,上面写的是:“!——编辑部” 不久《悲惨世界》这部名著便问世了。
【练笔】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内容自拟,用上至少五种标点符号,争取用对呀! 第四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语段的修改(苏教版九上)
微写作:语段的修改
【考场凝眸】借得佳句成华章
【精彩示例】示例: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寻祥和„„
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片)静谧,我追寻(“低头弄莲子”的那股)祥和„„
【练笔】仿句:我向往„„,我喜欢„„,我心仪„„, 我追寻„„。
第五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苏教版九上)
微写作:结构的调整
【考场凝眸】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
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 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 。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
【精彩示例】下面是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李白困窘,不肯“摧眉折腰”;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当利益之风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这段文字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但举例没有注意时间性,议论与叙述照应不周,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与衔接,造成思路不清。修改本文段,要调整所举事例的顺序,注意议与叙的对应关系,使文段具有整体感和连贯性。下面是升格文段: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确实,要顶风而行,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坚强的后盾。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 李白困窘,也不肯“摧眉折腰”;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这样,当利益之风围着你,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
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练笔】写一段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字数300字。
第六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文章的综合修改(苏教版九下)(无微写作)
说明:通过上述作文课,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打磨,从字词句段篇各个角度加以完善,目的就是打造适合学生自己的至少一篇优秀作文以备考场所需。
总之,关于作文的教学可谓众说纷纭,上述作文整合思路凝聚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反复讨论最终定出整合思路,每位语文教师针对其中1-2个作文课进行课程具体内容的编写,草案已经成型。但是,大单元作文整合思路仍然不够完善,也有选取不当的地方,这些问题会在接下来的实际授课中加以完善。
大单元整合之作文课编排思路 (关键词“有趣”,“有料”,“有效”) 十八次课(36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七至九年级写作提出如下要求:
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及中考的要求,将初中三年作文课进行整合:整体思路是沿着有趣、有料、有效的脉络,纵览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课作为模板,结合感知作文相关的训练点,同时在每次大作文课中配以相应主题微写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有趣大作文课编排思路及方案:(适用于初一上学期)
第一次作文课:从生活中找“米”(苏教版七上)
微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练笔】家家有“米”,在家中找米,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家里的情况,包括: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衣、食、住、行各方面等情况怎样?有哪些变化?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情最能表达家人的喜、怒、哀、乐?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这次作文,不要求你对家庭作全面介绍,你觉得什么最有意思就写什么。 第二次作文课:说真话,抒真情(人教版七上)
微写作:说真话,抒真情
【练笔】“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网络上的这个帖子曾经引来热议。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如果你自己有这种情况,试着将某次作文中的虚假话语改写一下,让它变得真实可信。
【提示】可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列举出导致作文不真实的不同情况,在此基础上修改过去的某篇作文。
第三次作文课: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感知人)——身边的人或心中的那颗星(苏教版七下;鄂教版七下)
微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练笔】全班同学进行一次人物素描比赛。各人自选上一位同学进行描写对象为描写对象,用350字左右对这位同学的外貌与个性特征进行勾勒。
【提示】文章写成后都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评一评写得像不像。文中不可写出这位同学的姓名。
第四次作文课: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感知事)——过去的时光(人教版七上和八上;鄂教版七上)
第五次作文课:多角度描写景物——窗外的世界(动态立体感知,人教版八上)
微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
【练笔】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
【提示】
1、重在训练观察能力,尽量多选几种观察的角度。
2、不同的观察效果由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比如发现了不同的形态、颜色,突出了某些景物,忽略了某些景物等。
3、可以与同学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第六次作文课:多样写作(游记:人教版八下;读后感;扩写缩写改写)
微写作:多样写作
【练笔】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新奇又特别的游玩经历?是否有某处风景曾经打动过你?自拟题目,写作一篇游记片段,不少于300字。
【提示】
1、 可以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照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 概括出游览时最深刻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根据这一点确定材料的选择与叙述的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文化知识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丰富文章内容。
说明:通过上述作文课,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材、写真人真事及相应的写作技巧,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初步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基本知识,激励学生多写,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有料大作文课编排思路及方案:(适用于初一下学期)
第一次课:发挥联系和想象——联想思维(人教版七上)
第二次课:描写要生动——概括思维(人教版七上)
微写作:描写要生动——概括思维
【练笔】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树叶(感激地) 说:(排比) 阳光(谦逊地) 说:(比喻)
2、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并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还可以恰当添加其他的描写方法。比比谁填得好!
天啊! 要迟到了。我( ①) 开被子,( ②) 下床来,( ③ ) 过校服,( ④ ) 上鞋子,( ⑤ ) 进洗手间,(⑥ ) 出牙刷,( ⑦ ) 上牙膏,然后( ⑧) 下毛巾,在脸上( ⑨) 了几下,( ⑩ ) 出屋子。
第三次课:借物抒情——矛盾思维(人教版八下)
微写作:借物抒情——矛盾思维
【练笔】在你周围选取一片风景,回想一下:当你心情愉快的时候(例如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时),这片风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发挥想象,分别加以描写。各150字左右。
【提示】
1、不要单纯写景,要注意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2、注意景物的色调与情感要契合。一般来说,明朗的景物,适合抒发欢快、喜悦或闲适自然的情感;色调暗淡的景物,适合抒发忧郁、失意、痛苦等情感。
第四次课:说明要抓住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关系思维(人教版八上和八下)
第五次课:条理清楚,中心突出——分离思维(人教版七上)
微写作:条理清楚,中心突出——分离思维
【练笔】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假如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布局谋篇?
【提示】
1、“我的书包”意味着书包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是我们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观察和欣赏的对象。可以尝试着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考虑写作的中心及写作的顺序。
2、如果写“我是书包”,我们就赋予书包以生命,它具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为自己的任务而自豪,还是为主人乱扔乱放而委屈?设身处地,发挥想象,合理安排书包心里变化的顺序,听听它有哪些心声。
3、“我和书包”着眼于主人和书包的关系。你第一个书包是谁送给你的?你和书包之间都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都可以作为立意角度。
第六次课:一事一议——学会说点道理,表达自己的看法(人教版七下和八上)
微写作:一事一议
【练笔】阅读下面描写冬雪中的蜡梅的文段,给它补写一个说理性的结尾。
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蜡梅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三尺,这迎雪绽放的蜡梅,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由此我想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想想文段中的蜡梅具有怎样的特点,由此你会想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2、用简要而富有深刻的语言表述出来。
3、字数可多可少。
说明:通过上述作文课,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让学生分清楚记叙文、说明文、简单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相应的写作技巧,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升格,将作文课进行深化,为学生应试做准备。
有效大作文课编排思路及方案:(适用于初二全年及初三的应试作文)
第一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苏教版七上)
微写作: 词语的修改
【考场凝眸】人们经常用“骨感”形容年轻女子的纤瘦。初中生作文的缺憾在于内容空洞,有骨无肉,虽然“骨感”, 但不美也不健康。如何让"骨感"作文变得“丰满”,有骨有肉, 内容充实丰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精彩示例】下列句子过于“骨感”,你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来“丰满”表达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吗?
例:„„我考得太差了,拿着成绩单, 难过得不想回家„„ „„捧着成绩单,我不禁潸然泪下(成语),耷拉着脑袋(情态),双腿像有千斤重,一步一挪地往家里走去(动作)。面对这突如其来(成语)的打击,我不知所措(成语),怎么办呢?(心理独白)„„瓦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飞翔的小鸟(排比),在我眼里全成了灰色(景物暗示) 。周围的一切将我重重地压向无底的深渊,我在急速地坠落,坠落„„ (幻觉) 提示:①巧用修辞 ②妙用成语 ③善用联想、想象
【练笔】你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来“丰满”表达你难过、高兴、绝望等时刻的内心世界吗?字数300字
第二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句子的修改(苏教版七下)
微写作:句子的修改
【考场凝眸】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只重视词语而忽略句式,殊不知凡是在语言上有点功力的作者则无不在句式上注意经营并有所擅长。我们写文章时既要“炼字”也要“炼句”,这样才能让作文语言更富韵味和情调。
【精彩示例】
例1: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名城无锡,我是在北方长大的,多少年来我的梦想就是能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判断句,雷同而缺少变化的句式使整个语句显得平板乏味。如果把它改为:在北方长大的我,常在心里惦记着江南的名城无锡,因为那里是我的老家。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一改,意思还是原来的意思,但由于句式的灵活多变,就把思念老家的感情表达得深沉动人。
例2:表达清楚、语句连贯,这是作文对句子的最基本要求。可是很多同学在平常的作文中这一点做得不够好,他们往往是东敲一棒,西打一枪,看了叫人摸不着头脑。
如下面的句子:今年二月,我来到香港①。第一次领略到了蔚蓝色大海的美景②。大海的各种不同美景才真正地让我折服③。
例3:有很多同学在作文中往往爱用排比句,这对于增强语言的气势很有作用。虽排比句是一种整齐的句式,但整齐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同学却忽视了这一点) ,在整齐中求变化,语句才有更醇厚的情味。如有这么一句话:猴山上有许多猴子,有的追逐,有的观望,有的静坐,有的攀援,有的觅食,有的捉虱。
例4 :克服句子雷同,选择适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摇曳多姿,显示灵气,而句子内部成分的次序变化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同学们在学习古汉语时对于倒装句比较熟悉,而在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就把它抛诸脑后了。鲁迅先生是使用倒装句的一位高手,我们从中是可以获得不少启发的。比如:
1、“雷锋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2、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两个句子中,第一句是主谓(我认为) 后置,强调了前面的见解是鲁迅先生所独有的。第二句是定语(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后置,突出了新生活“新的”“前所未有的”性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有时作文中旬式的排列不必都那么规范,不是非按通常的顺序不可,有时可变换颠倒一下。这样造句可以使语言富于波澜,有一种隽永的意味。
例5 :适当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往往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此外,注意变换角度和手法,使表达形式灵活多样,也能产生立体效果,使语言具有感染力。例如:下课了,刘老师把我和王伟、张朋、刘秀秀叫到了办
公室。刘老师问我:“丁明,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我说:“早晨起来肚子疼。”刘老师又问王伟:“王伟,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王伟说:“妈妈看错了时间。”刘老师接着问张朋:“张朋,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张朋说:“奶奶没及时准备好早餐。”刘老师最后问刘秀秀:“刘秀秀,你为什么迟到了? 要说老实话,你们四个人怎么会不早不晚一起迟到呢?”刘秀秀说:“我们一起去公园了。”
【练笔】修改上面五个例句,并给出修改意见,并写五个你认为最佳的句子。
第三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苏教版八上)
微写作:标点符号的修改
【考场凝眸】我国古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甚至被人误解。直到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言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 “,”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现代写作文更是如此,会说话的标点符号可以让文章增光添彩。
【精彩示例】
例1: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但由于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例2: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编辑部后,却好久没有得到消息,便写了封信去追问。信是这样写的:“?——雨果” 编辑部的回信很快来了,上面写的是:“!——编辑部” 不久《悲惨世界》这部名著便问世了。
【练笔】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内容自拟,用上至少五种标点符号,争取用对呀! 第四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语段的修改(苏教版九上)
微写作:语段的修改
【考场凝眸】借得佳句成华章
【精彩示例】示例:我向往幽闲,我喜欢清纯,我心仪静谧,我追寻祥和„„
我向往(“采菊东篱下”的那种)幽闲,我喜欢(“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纯,我心仪(“人迹板桥霜”的那片)静谧,我追寻(“低头弄莲子”的那股)祥和„„
【练笔】仿句:我向往„„,我喜欢„„,我心仪„„, 我追寻„„。
第五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结构的调整(苏教版九上)
微写作:结构的调整
【考场凝眸】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
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 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 。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作者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
【精彩示例】下面是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李白困窘,不肯“摧眉折腰”;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当利益之风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这段文字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但举例没有注意时间性,议论与叙述照应不周,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与衔接,造成思路不清。修改本文段,要调整所举事例的顺序,注意议与叙的对应关系,使文段具有整体感和连贯性。下面是升格文段: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确实,要顶风而行,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坚强的后盾。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 李白困窘,也不肯“摧眉折腰”;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这样,当利益之风围着你,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
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练笔】写一段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字数300字。
第六次课: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文章的综合修改(苏教版九下)(无微写作)
说明:通过上述作文课,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方位的打磨,从字词句段篇各个角度加以完善,目的就是打造适合学生自己的至少一篇优秀作文以备考场所需。
总之,关于作文的教学可谓众说纷纭,上述作文整合思路凝聚了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反复讨论最终定出整合思路,每位语文教师针对其中1-2个作文课进行课程具体内容的编写,草案已经成型。但是,大单元作文整合思路仍然不够完善,也有选取不当的地方,这些问题会在接下来的实际授课中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