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认识多音字“鲜”,理解“魅力”、“循规蹈矩”、“鲜为人知”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通常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的不同,从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
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文章体现的道理: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苹果 小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下学期要学的课文,题目是——(齐读)。
同学们,这是一个关于切苹果的故事。通过课前的预习,说说,课文介绍
了几种切苹果的方法?(2种)
2、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
子读流畅,同时注意课文中说到的2种切苹果的方法,把相关的句子画出
来。待会,老师请同学来切苹果。
二、学习
第一板块:拦腰切苹果
1、谁想来切苹果?(学生切:桌上准备毛巾、小刀)
预设1、竖切(采访: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切的?课文中的作者是怎样说
的——从顶部切到底部)
2、预设2、拦腰切(采访: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切的?课文中的作者可不
是这样说“横切”,而是说——拦腰)
A :拦腰
(1)打开默写本,写一写“拦腰”这个词。
(2)(出示词)对照一下,写得对不对?
(3)(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4)同学们,能解释一下拦腰这个词的意思吗?
(5)(出示解释)词典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一起读。
(6)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能用这个词来造个句子吗?
(7)一起来读好课文中的这个句子。
B :鲜为人知
(1)同学们,像这种拦腰切苹果的方法,以前大家试过吗?
(2)对呀,看来这种方法真的是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文中有个词叫——生答:鲜为人知。
(3)“鲜为人知”这个词,会写吗?默写这个词?
(4)这个成语中有个多音字(出示拼音)同学们读得很准,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是——组个词。
(5)在这里,读“鲜”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少)鲜为人知的意思就是很少有人知道。你看,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
(6)你还能用“鲜”来组个词么?(出示:鲜见、鲜有)
C :横切面
(1)同学们,这个鲜为人知的图案,作者是从苹果的哪里看出来的?
(2)默写“横切面”,出示并交对。
(3)(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举苹果) :这就是苹果的横切面,在作者看来,这个图案像五角星,你们看呢,还像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云亦云也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哦;)
(5)看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想象,也能有新的发现哦。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第二板块:竖切苹果
1、一般人切苹果都是像刚才同学那样,从顶部切到底部。(出示图),这种切法,用文中的一个词叫——循规蹈矩。
2、(出示词)这个词,谁来读?(出示拼音)真不错,字音读得很准。(多指名读)
3、你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吗?(有点难,老师给你点帮助,出示带点字意思,循:遵守、依照;蹈:踩着;规矩:借指行为准则)谁能试着说一说呢?
4、在文中指什么?(联系切苹果的方法。)
5、(出示句子)对,来看看文中的这个句子,自由读一读。(点击“通常”)同学们,这个句子中的通常换个词来说说?
(经常)对,不止一次、两次,无数次了。
(一般)常常这样,形成习惯了。
(常常)平时就这样,习以为常了。
小结:瞧,一直以来,大家都这样切,方法不同,当然就看不到苹果里的五角星了。
6、哎,同学们想想,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这种切法呢?(方便、省力、公平)
小结:看来自有这种切法的道理,但是,人们往往为了图方便、省力,而忽略了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呢!
7、循规蹈矩这个词,默写一下吧。
第三板块:读好对话
1、这篇文章写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看看课文,这个关于切苹果的故事,作者主要写了大哥哥和小男孩的——对话。
2、(出示对话)看,这就是文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老师没有写提示语,能读好这段对话吗?
(1)同桌两个分角色读,把对话读流畅。
(2)指名分角色读。点评:这两位同学把对话读流畅了,但总感觉少了点味道。你们觉得呢?
(3)是呀,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些对话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 (兴奋:可以举着苹果喊)(神秘、再神秘一点)„„
(4)这最后一句,不是人物的对话,但同样可以读出人物的心情?(你来读)读出又惊又喜的感觉,从哪个词看出来?(果然、真的)
(5)再指名读。
(6)把这段对话放回文章中,咱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课文1-3自然段,注意对话时的心情。
第四版块:启示
1、这么一大段文字,就写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来告诉大家,这段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吗?)
2、对,故事很简单,写到这儿,应该就可以了,内容有了,结果也有了,但作者还写了两段,这两段写了什么?(想法)
(1)对,写得是想法,文中有个词叫什么?(感触)
(2)深有感触就是有很深的想法和感受,默写一下这个词。(出示交对)
(3)最后这两段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叫主旨,读文章,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读懂文章的中心。那么,怎样读懂文章的中心呢?我们可以用找关键句的方法。
(4)同学们,从这两段中找找关键句是那一句呢?用笔画出来。
(5)(出示段落)对了,你找到的关键句在文章的结尾,所以,一般文章的中心在结尾或开头,有时也在文章的中间。
(6)(板:创造力)同学们,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就是一种创造力,而这创造力,往往就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人的力量,这段话中哪个词写出了这种吸引人的力量——魅力(点红)齐读这个词。
(7)再来完整地读读含有“魅力”这个词的句子。同学们,再动脑经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这鲜为人知的图案吸引了哪些人呢?读读下面的句子)(点红:三个传)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变绿)
(8)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这就是魅力。(再读这个词)
(9)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传给我们的不仅是个苹果的小秘密,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出示句子)齐读。
(10)哎,老师感觉这个句子好像没写完,下面的句子是这样的,出示:往大处说,就是„„(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指名说。点拨:把“循规蹈矩”这个词放进去,怎么说?(送词: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11)板书,并把句子补充完整。
3、全课总结: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对“创造力”这个词,一定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附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
从顶部切到底部--------常规 循规蹈矩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别出心裁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6、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 è)、看(k ān )管、调转(di ào zhuǎn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感悟文本,走进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的内心世界。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准备:迪斯尼图片 课件
学生准备:查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教学用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
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最佳:最好,最优
(2)路和径同一个意思,路径的本意是道路。
(3)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很想弄明白那些问题?
(1)这路径指的是道路吗?
(2)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
(3)“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评: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 è)、看(k ān )管、调转(di ào zhuǎn )。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交流:你对格罗培斯有哪些了解?相机简介格罗培斯。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出示三句句子:
(1)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大伤脑筋。
(2)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巴黎。
(3)1971年„„最佳设计。
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关键词:大伤脑筋、深受启发、最佳设计) 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连起来,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说的简洁又清楚。/同学们的概括能力真强,三个关键词语运用的恰到好处。)
齐读三个词语。不过,你知道这三个词语之间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吗?一起来研究吧。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遇到难题)
第二段(3——4)(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完成设计)
第四段(7)(获得最佳)
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读到这儿,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怎样的问题?(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迟迟不能确定具体的方案呢?)
3、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4、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相关的词语)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更加焦躁 清理思绪
漫山遍野 无力料理 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撒下草种 提前开放 有宽有窄 优雅自然
2、引入: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他,一起了解他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经过。
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山穷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认真、负责的格罗培斯感到困惑时,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默读3、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1)相机出示句子,比较两种买葡萄的做法:
现象1: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现象2:
(2)完成表格: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换位体验:如果是你,你会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他想:“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我可以用这种理念用在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上。)
读到这儿,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一位怎样的建筑大师?(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
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展开对话:同学们,假如你是当时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专家,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1)善于从老太太这位成功者的做法中获得启示。
(2)成功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3)格洛佩斯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4)格洛佩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
(5)出世名言:艺术是人性化的最高体现。最人性的就是最好的。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超市等)
4、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格罗培斯) 给人自由 大伤脑筋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任其选择 深受启发
精益求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 最佳设计
勤于思考 相信他人
7、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人类模仿生物制造东西的例子,体会仿生学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师板书课题: 人类的“老师”
2、生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是人类的“老师”?为什么称它为人类的老师? 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加双引号?)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谁是人类的“老师”?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指导
启示 机翼 破碎 新式 机毁人亡
关键 教训 性能 超过 轻而易举
承受 均匀 袋鼠 跳跃 坦克
(重点指出:“薄壳结构”中的“薄”读b ó)
(2)交流预习中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互相评价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练习概括。
第一段(1)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
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第二段(2—6)列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有了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
抽读3、4、5自然段,指导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1)第3自然段:人类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提升了飞机的性能。
(2)第4自然段:人类模仿鲸得得形体,改进了船体设计,提高了航行速度。
(3)第5自然段:人类把鸡蛋的“薄壳结构”运用到建筑物的设计上,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第三段(7)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3、齐读全文
交流:人类的老师指谁?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画下来。(第七自然段)
三、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多遍。
2、完成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各种生物)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初步认识“首尾呼应”。
3、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
二、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引导学习。
交流:为什么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用“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2、课文介绍了那些人类的“老师”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课文3---6小节,找出课文中人类的“老师”。
提示:1. “老师”是谁?
2. “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 ——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
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现在,你们能仿照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你也来说说看?)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回答,指名读句)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指名读)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出示悉尼歌剧院图片,并作简单介绍。)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用“模仿”或“启示”说话)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书本上还列举了两个,谁来读一读。
出示:人类模仿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
蝙蝠 超声波;苍蝇 蝇眼照相机;萤火虫 冷光源。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2、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 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仿生学的知识,老师推荐一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3、说一说:课题中的双引号是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五、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3、拓展阅读,见《补充习题》上的《响尾蛇与导弹》
板书: 7、人类的“老师”——发明创造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习作2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联系“雏鹰争章”,习作要求:
1、引入:同学们,前不久,大家学习了《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班委会成员。今天我们来推荐班中的小能人。
▲理解“小能人’: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有突出本领的人。
▲带入“雏鹰争章”活动简介:阅读章、养护章、劳动章、礼仪章、运动
章、表演章„„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提示:要突出被推荐同学的长处、主要优点或进步显著之处)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突出主题:我们班的小能人)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如果想让你推荐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一、提供的事实必须真实;二、事例要具有说服力,事例要具体,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三、推荐的方法要对,首先必须说明自己要推荐的人选,再以具体真实的事例来说明他足以胜任你推荐给他的工作,最后还要呼吁大家赞成你,支持你。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8、学习例文《未来的舞蹈家——杨玲》,思考:例文中“我”推荐的是谁?说说“我”推荐的理由。小作者是选择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的?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强调:突出一个方面的特点,通过两、三件事情来表现,做到有详有略。)
四、学生撰写草稿。
第二课时(评讲课)
一、 教师谈本次作文的情况。
1、总体情况。
2、取得的成绩。
3、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展示优秀学生习作或片断。
1、指名读优秀习作或片断(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2、讨论:有哪些优点?。
3、交流。
三、修改习作片断。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一篇比较好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四、自己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提高。
教师巡视指导
五、板书设计: 习作二 推荐他人 (突出人物特点)
有详有略 具体事例
附:例文
足球小子—陈镜
他, 黑黑的脸, 浓浓的眉毛下一张国字脸, 无时无刻不透露着王者的霸气。的确, 他一到球场上便像王者一样控制局势。他, 就是陈镜。
别看他长得不壮, 可力气却大着呢。他一脚能把人踢得嗷嗷叫疼, 躺在地上半天呢!正是由于他那巨大无比的力道, 他成了五(2)班足球队的前锋。 记得有一次, 我们与五(2)班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比拼。
首先由我方发球, 只见高盛磊一记长传, 球便到了早就严密看守在对方球门旁的王世豪脚下。王世豪接到球后飞也似地跑向对方门前, 正欲射门时, 一个蓝色闪电般迅速铲去了王世豪脚中的球。在我还没看清来者何人时, 他便以光速向我们狂奔而来, 直至到我面前10米时, 我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陈镜。
我们队好多技术高超的队员都无法阻截住他, 就连我方一向以冷静著称的杨冠玉头上也有了汗珠。
突然, 陈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了我方面前。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时, 他便己经将右腿向后伸至90度角, 运足力气, 大声喝道:“看我的暴—力—射门!”话音刚落, 一颗 “炮弹”便朝我们飞了过来。守门员眼疾手快, 一个鱼跃去扑球, 可由于力度太大, 他竟未能接住, 结果球进了, 对方以1:0暂时领先, 接下来我们虽然连进好多球, 但终究没能赢过他们。
要问他球技为什么那么高超, 作为他的朋友, 我就给你们透露一个秘密。原来他经常看甲A 联赛, 一学到高招便偷偷练习, 技术也就日渐提高, 所以, 他才能成为球场上的王者。
这就是我的朋友, 足球小子—陈镜。
小能人
说到小能人,我们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舞蹈能人赵诗珉,有管理能人朱家明,有唱歌能人唐稼裕„„而今天我让大家认识的是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强的小能人,他就叫王子炎。他个子不高头发微微有点儿卷曲,不要看他相貌平平,他掌握着许多生活小窍门呢!
“嘀嘀嘀...... ”美妙的放学铃声响彻了全校,我的表情和窗外的天气一样变得阴沉下来。就在这时雷公公生气了,啪啪啪,几声响雷炸开了,顷刻间,倾盆大雨下了起来。怎么办才好呢?我今天可是穿了一双新鞋的呀,要是把鞋子给淋湿我可舍不得。没办法,只好问同学借手机打电话向老妈报告情况,让她帮我送一双雨鞋来了。
]我正准备打电话,王子炎拉住了我,说:“算了,让家人送雨鞋多麻烦,还是看我的吧。”我看着他,不知道他会有什么高招。他把书包放到了地上,然后拿出了几个塑料袋,我正要问他要干什么,他已经发话了:“用这个塑料袋套在鞋子上不就行了。”我问他要怎么用,他已经把塑料袋套到了脚上,然后在末端打了一个结,说:“看,这不就是现成的雨鞋吗?”我愣了一下,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干。
就在这时,他拿了两个塑料袋给我。我接到手中,然后按王子炎的方法穿到了脚上。王子炎在一边教训我说:“父母事情多,我们也要体谅啊。” “快走吧,时间不早了。”“哦。”说完我和他一起冲进了雨帘中„„ 我们班的小能人
在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小能人”,有“书法小能人”秦怡涵,有“绘画家”严梦旭,还有“足球高手”瞿亚锋````````可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飞毛腿”张颖了。
她长着一张瓜子脸,眼睛大大的,厚厚的嘴唇。她平时很文静,不太爱说话。有时,别人夸奖了她,她脸上会渐渐害羞起来,红通通的脸蛋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她做作业也比较认真,有时说起话来,真是幽默极了!说起她的体育成绩,更加令人惊讶了。
记得有一次的体育课上,老师要测试我们200米的跑步成绩。先是男生考,马上就要轮到女生时,我的心里可紧张了。这时,我看了看张颖,她露出一种轻松的神情。该我们跑了,我们一组有六个人,其中张颖也在我们一组,我们做好了准备,紧张的望着起跑线。我的心跳也越来越快,就像悬着一只小兔子似的。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响,我们个个都飞快地冲了出去,我一下子跑了两个来回,却落在张颖后面,实在是跑不动了,可张颖却仍然在飞快地跑。我心想:她那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可真值得我学习。我便鼓足勇气,跑了起来。最后,终于跑完了。我们都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张颖得了第一名。
张颖,你真是名副其实的“飞毛腿”。
小能人
她,留着齐耳的短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着智慧。淡红的衬衫,白色的短裤,配上鲜艳的红领巾,多么活泼,多么可爱的一个少年。她就是我班的纪律委员——张敏。
张敏是班级管理的小能手。一次中午静校时,班上经常兴风作浪的调皮鬼张凯,见张敏没来,便开始讲话了。同学们纷纷指责他,但他根本听不进去。正当张凯讲得洋洋得意之时,张敏推门进来了,把正在讲话的张凯抓了个正着。张敏见了,并没有去狠狠地批评他,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如果你把讲话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对你的学习会有多大的帮助啊!像你这样吵吵闹闹,不仅影响班级同学的休息和学习,而且损坏了班级的荣誉。你说,这样值吗?”张凯听了,脸都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说:“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从那以后,班级上再没有张凯捣乱的身影了。
还有一次,低年级的一个小同学随手把纸丢在地上,被张敏看见了,张敏走到他跟前说:“小弟弟,我们不能乱扔废纸,这样会破坏我们美丽的校
园的,我们应该讲究卫生。”小弟弟听了,连忙弯下腰拾起地上的废纸丢进了垃圾箱。
张敏——我身边的小能人,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练习2
教学目标: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说说写写
教学准备:
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 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 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
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3)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5)全班集体订正。
(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
(1)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2) 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快。 设想:假如你是小芳,坐在列车上有什么感受?会说些什么?
如:“哇,真像是飞起来一般哪!”“噢!空中列车,让我们和飞机赛跑吧!”
(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寻根问底:追问一件事的原由,追求根底。(寻根究底)
无所不晓: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什么不懂的。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用这些学过的词语填进老师讲的一段话中。
(6)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选词填空:将四字词语放入语境中。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再读。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重点探究:文中把真知比作了什么?)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目标:
情义目标: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认识多音字“鲜”,理解“魅力”、“循规蹈矩”、“鲜为人知”等词的意思。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通常的切法和小男孩的切法的不同,从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
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感悟理解文章体现的道理: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苹果 小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下学期要学的课文,题目是——(齐读)。
同学们,这是一个关于切苹果的故事。通过课前的预习,说说,课文介绍
了几种切苹果的方法?(2种)
2、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
子读流畅,同时注意课文中说到的2种切苹果的方法,把相关的句子画出
来。待会,老师请同学来切苹果。
二、学习
第一板块:拦腰切苹果
1、谁想来切苹果?(学生切:桌上准备毛巾、小刀)
预设1、竖切(采访: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切的?课文中的作者是怎样说
的——从顶部切到底部)
2、预设2、拦腰切(采访: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切的?课文中的作者可不
是这样说“横切”,而是说——拦腰)
A :拦腰
(1)打开默写本,写一写“拦腰”这个词。
(2)(出示词)对照一下,写得对不对?
(3)(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4)同学们,能解释一下拦腰这个词的意思吗?
(5)(出示解释)词典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一起读。
(6)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能用这个词来造个句子吗?
(7)一起来读好课文中的这个句子。
B :鲜为人知
(1)同学们,像这种拦腰切苹果的方法,以前大家试过吗?
(2)对呀,看来这种方法真的是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文中有个词叫——生答:鲜为人知。
(3)“鲜为人知”这个词,会写吗?默写这个词?
(4)这个成语中有个多音字(出示拼音)同学们读得很准,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是——组个词。
(5)在这里,读“鲜”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出示:少)鲜为人知的意思就是很少有人知道。你看,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
(6)你还能用“鲜”来组个词么?(出示:鲜见、鲜有)
C :横切面
(1)同学们,这个鲜为人知的图案,作者是从苹果的哪里看出来的?
(2)默写“横切面”,出示并交对。
(3)(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举苹果) :这就是苹果的横切面,在作者看来,这个图案像五角星,你们看呢,还像什么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云亦云也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哦;)
(5)看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想象,也能有新的发现哦。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第二板块:竖切苹果
1、一般人切苹果都是像刚才同学那样,从顶部切到底部。(出示图),这种切法,用文中的一个词叫——循规蹈矩。
2、(出示词)这个词,谁来读?(出示拼音)真不错,字音读得很准。(多指名读)
3、你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吗?(有点难,老师给你点帮助,出示带点字意思,循:遵守、依照;蹈:踩着;规矩:借指行为准则)谁能试着说一说呢?
4、在文中指什么?(联系切苹果的方法。)
5、(出示句子)对,来看看文中的这个句子,自由读一读。(点击“通常”)同学们,这个句子中的通常换个词来说说?
(经常)对,不止一次、两次,无数次了。
(一般)常常这样,形成习惯了。
(常常)平时就这样,习以为常了。
小结:瞧,一直以来,大家都这样切,方法不同,当然就看不到苹果里的五角星了。
6、哎,同学们想想,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这种切法呢?(方便、省力、公平)
小结:看来自有这种切法的道理,但是,人们往往为了图方便、省力,而忽略了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呢!
7、循规蹈矩这个词,默写一下吧。
第三板块:读好对话
1、这篇文章写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看看课文,这个关于切苹果的故事,作者主要写了大哥哥和小男孩的——对话。
2、(出示对话)看,这就是文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老师没有写提示语,能读好这段对话吗?
(1)同桌两个分角色读,把对话读流畅。
(2)指名分角色读。点评:这两位同学把对话读流畅了,但总感觉少了点味道。你们觉得呢?
(3)是呀,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些对话应该读出怎样的心情? (兴奋:可以举着苹果喊)(神秘、再神秘一点)„„
(4)这最后一句,不是人物的对话,但同样可以读出人物的心情?(你来读)读出又惊又喜的感觉,从哪个词看出来?(果然、真的)
(5)再指名读。
(6)把这段对话放回文章中,咱们一起完整地读读课文1-3自然段,注意对话时的心情。
第四版块:启示
1、这么一大段文字,就写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谁来告诉大家,这段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吗?)
2、对,故事很简单,写到这儿,应该就可以了,内容有了,结果也有了,但作者还写了两段,这两段写了什么?(想法)
(1)对,写得是想法,文中有个词叫什么?(感触)
(2)深有感触就是有很深的想法和感受,默写一下这个词。(出示交对)
(3)最后这两段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叫主旨,读文章,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读懂文章的中心。那么,怎样读懂文章的中心呢?我们可以用找关键句的方法。
(4)同学们,从这两段中找找关键句是那一句呢?用笔画出来。
(5)(出示段落)对了,你找到的关键句在文章的结尾,所以,一般文章的中心在结尾或开头,有时也在文章的中间。
(6)(板:创造力)同学们,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就是一种创造力,而这创造力,往往就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人的力量,这段话中哪个词写出了这种吸引人的力量——魅力(点红)齐读这个词。
(7)再来完整地读读含有“魅力”这个词的句子。同学们,再动脑经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这鲜为人知的图案吸引了哪些人呢?读读下面的句子)(点红:三个传)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变绿)
(8)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这就是魅力。(再读这个词)
(9)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传给我们的不仅是个苹果的小秘密,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出示句子)齐读。
(10)哎,老师感觉这个句子好像没写完,下面的句子是这样的,出示:往大处说,就是„„(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指名说。点拨:把“循规蹈矩”这个词放进去,怎么说?(送词: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11)板书,并把句子补充完整。
3、全课总结: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随着你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对“创造力”这个词,一定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附板书:
苹果里的五角星
从顶部切到底部--------常规 循规蹈矩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别出心裁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6、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 è)、看(k ān )管、调转(di ào zhuǎn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感悟文本,走进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的内心世界。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准备:迪斯尼图片 课件
学生准备:查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教学用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
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最佳:最好,最优
(2)路和径同一个意思,路径的本意是道路。
(3)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很想弄明白那些问题?
(1)这路径指的是道路吗?
(2)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
(3)“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评: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 è)、看(k ān )管、调转(di ào zhuǎn )。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交流:你对格罗培斯有哪些了解?相机简介格罗培斯。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出示三句句子:
(1)格罗培斯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大伤脑筋。
(2)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巴黎。
(3)1971年„„最佳设计。
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关键词:大伤脑筋、深受启发、最佳设计) 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连起来,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说的简洁又清楚。/同学们的概括能力真强,三个关键词语运用的恰到好处。)
齐读三个词语。不过,你知道这三个词语之间蕴含着的深刻道理吗?一起来研究吧。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遇到难题)
第二段(3——4)(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完成设计)
第四段(7)(获得最佳)
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读到这儿,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怎样的问题?(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迟迟不能确定具体的方案呢?)
3、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4、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相关的词语)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更加焦躁 清理思绪
漫山遍野 无力料理 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撒下草种 提前开放 有宽有窄 优雅自然
2、引入: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他,一起了解他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经过。
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山穷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认真、负责的格罗培斯感到困惑时,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默读3、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1)相机出示句子,比较两种买葡萄的做法:
现象1:许多园主把摘下来的葡萄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但却很少有停下来的。
现象2:
(2)完成表格: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换位体验:如果是你,你会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他想:“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我可以用这种理念用在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上。)
读到这儿,你觉得格罗培斯是一位怎样的建筑大师?(板书: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
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展开对话:同学们,假如你是当时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评委、专家,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1)善于从老太太这位成功者的做法中获得启示。
(2)成功秘诀在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3)格洛佩斯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4)格洛佩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
(5)出世名言:艺术是人性化的最高体现。最人性的就是最好的。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超市等)
4、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格罗培斯) 给人自由 大伤脑筋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任其选择 深受启发
精益求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 最佳设计
勤于思考 相信他人
7、人类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人类模仿生物制造东西的例子,体会仿生学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师板书课题: 人类的“老师”
2、生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谁是人类的“老师”?为什么称它为人类的老师? 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加双引号?) 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谁是人类的“老师”?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指导
启示 机翼 破碎 新式 机毁人亡
关键 教训 性能 超过 轻而易举
承受 均匀 袋鼠 跳跃 坦克
(重点指出:“薄壳结构”中的“薄”读b ó)
(2)交流预习中对词语的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互相评价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练习概括。
第一段(1)以科学家从鱼儿能在水中自由升降获得启示,发明潜水艇为
例,指出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第二段(2—6)列举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表现了人类以它们为老师才有了发现、发明、模仿,创造出新事物。
抽读3、4、5自然段,指导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1)第3自然段:人类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提升了飞机的性能。
(2)第4自然段:人类模仿鲸得得形体,改进了船体设计,提高了航行速度。
(3)第5自然段:人类把鸡蛋的“薄壳结构”运用到建筑物的设计上,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第三段(7)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3、齐读全文
交流:人类的老师指谁?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画下来。(第七自然段)
三、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布置课外作业。
1、朗读课文多遍。
2、完成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各种生物)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初步认识“首尾呼应”。
3、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
二、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出示: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引导学习。
交流:为什么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用“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2、课文介绍了那些人类的“老师”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自学课文3---6小节,找出课文中人类的“老师”。
提示:1. “老师”是谁?
2. “老师”教给人类什么?
3.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卡片: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 ——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
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 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现在,你们能仿照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可惜是没有声音的,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你也来说说看?)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回答,指名读句)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指名读)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 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读)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白宫、克里姆林宫:、圣路易斯拱门:、太空针塔,就连我们学校的接替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出示悉尼歌剧院图片,并作简单介绍。)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用“模仿”或“启示”说话)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书本上还列举了两个,谁来读一读。
出示:人类模仿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
蝙蝠 超声波;苍蝇 蝇眼照相机;萤火虫 冷光源。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3)对呀!人类模仿的生物还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详细介绍,这里只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了,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简单列举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2、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 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仿生学的知识,老师推荐一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3、说一说:课题中的双引号是什么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五、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3、拓展阅读,见《补充习题》上的《响尾蛇与导弹》
板书: 7、人类的“老师”——发明创造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习作2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课)
一、联系“雏鹰争章”,习作要求:
1、引入:同学们,前不久,大家学习了《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班委会成员。今天我们来推荐班中的小能人。
▲理解“小能人’: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有突出本领的人。
▲带入“雏鹰争章”活动简介:阅读章、养护章、劳动章、礼仪章、运动
章、表演章„„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提示:要突出被推荐同学的长处、主要优点或进步显著之处)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突出主题:我们班的小能人)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如果想让你推荐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一、提供的事实必须真实;二、事例要具有说服力,事例要具体,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三、推荐的方法要对,首先必须说明自己要推荐的人选,再以具体真实的事例来说明他足以胜任你推荐给他的工作,最后还要呼吁大家赞成你,支持你。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8、学习例文《未来的舞蹈家——杨玲》,思考:例文中“我”推荐的是谁?说说“我”推荐的理由。小作者是选择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的?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强调:突出一个方面的特点,通过两、三件事情来表现,做到有详有略。)
四、学生撰写草稿。
第二课时(评讲课)
一、 教师谈本次作文的情况。
1、总体情况。
2、取得的成绩。
3、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展示优秀学生习作或片断。
1、指名读优秀习作或片断(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2、讨论:有哪些优点?。
3、交流。
三、修改习作片断。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一篇比较好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四、自己再次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提高。
教师巡视指导
五、板书设计: 习作二 推荐他人 (突出人物特点)
有详有略 具体事例
附:例文
足球小子—陈镜
他, 黑黑的脸, 浓浓的眉毛下一张国字脸, 无时无刻不透露着王者的霸气。的确, 他一到球场上便像王者一样控制局势。他, 就是陈镜。
别看他长得不壮, 可力气却大着呢。他一脚能把人踢得嗷嗷叫疼, 躺在地上半天呢!正是由于他那巨大无比的力道, 他成了五(2)班足球队的前锋。 记得有一次, 我们与五(2)班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比拼。
首先由我方发球, 只见高盛磊一记长传, 球便到了早就严密看守在对方球门旁的王世豪脚下。王世豪接到球后飞也似地跑向对方门前, 正欲射门时, 一个蓝色闪电般迅速铲去了王世豪脚中的球。在我还没看清来者何人时, 他便以光速向我们狂奔而来, 直至到我面前10米时, 我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是陈镜。
我们队好多技术高超的队员都无法阻截住他, 就连我方一向以冷静著称的杨冠玉头上也有了汗珠。
突然, 陈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了我方面前。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时, 他便己经将右腿向后伸至90度角, 运足力气, 大声喝道:“看我的暴—力—射门!”话音刚落, 一颗 “炮弹”便朝我们飞了过来。守门员眼疾手快, 一个鱼跃去扑球, 可由于力度太大, 他竟未能接住, 结果球进了, 对方以1:0暂时领先, 接下来我们虽然连进好多球, 但终究没能赢过他们。
要问他球技为什么那么高超, 作为他的朋友, 我就给你们透露一个秘密。原来他经常看甲A 联赛, 一学到高招便偷偷练习, 技术也就日渐提高, 所以, 他才能成为球场上的王者。
这就是我的朋友, 足球小子—陈镜。
小能人
说到小能人,我们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舞蹈能人赵诗珉,有管理能人朱家明,有唱歌能人唐稼裕„„而今天我让大家认识的是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强的小能人,他就叫王子炎。他个子不高头发微微有点儿卷曲,不要看他相貌平平,他掌握着许多生活小窍门呢!
“嘀嘀嘀...... ”美妙的放学铃声响彻了全校,我的表情和窗外的天气一样变得阴沉下来。就在这时雷公公生气了,啪啪啪,几声响雷炸开了,顷刻间,倾盆大雨下了起来。怎么办才好呢?我今天可是穿了一双新鞋的呀,要是把鞋子给淋湿我可舍不得。没办法,只好问同学借手机打电话向老妈报告情况,让她帮我送一双雨鞋来了。
]我正准备打电话,王子炎拉住了我,说:“算了,让家人送雨鞋多麻烦,还是看我的吧。”我看着他,不知道他会有什么高招。他把书包放到了地上,然后拿出了几个塑料袋,我正要问他要干什么,他已经发话了:“用这个塑料袋套在鞋子上不就行了。”我问他要怎么用,他已经把塑料袋套到了脚上,然后在末端打了一个结,说:“看,这不就是现成的雨鞋吗?”我愣了一下,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干。
就在这时,他拿了两个塑料袋给我。我接到手中,然后按王子炎的方法穿到了脚上。王子炎在一边教训我说:“父母事情多,我们也要体谅啊。” “快走吧,时间不早了。”“哦。”说完我和他一起冲进了雨帘中„„ 我们班的小能人
在我们班级里,有很多“小能人”,有“书法小能人”秦怡涵,有“绘画家”严梦旭,还有“足球高手”瞿亚锋````````可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飞毛腿”张颖了。
她长着一张瓜子脸,眼睛大大的,厚厚的嘴唇。她平时很文静,不太爱说话。有时,别人夸奖了她,她脸上会渐渐害羞起来,红通通的脸蛋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她做作业也比较认真,有时说起话来,真是幽默极了!说起她的体育成绩,更加令人惊讶了。
记得有一次的体育课上,老师要测试我们200米的跑步成绩。先是男生考,马上就要轮到女生时,我的心里可紧张了。这时,我看了看张颖,她露出一种轻松的神情。该我们跑了,我们一组有六个人,其中张颖也在我们一组,我们做好了准备,紧张的望着起跑线。我的心跳也越来越快,就像悬着一只小兔子似的。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响,我们个个都飞快地冲了出去,我一下子跑了两个来回,却落在张颖后面,实在是跑不动了,可张颖却仍然在飞快地跑。我心想:她那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可真值得我学习。我便鼓足勇气,跑了起来。最后,终于跑完了。我们都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张颖得了第一名。
张颖,你真是名副其实的“飞毛腿”。
小能人
她,留着齐耳的短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着智慧。淡红的衬衫,白色的短裤,配上鲜艳的红领巾,多么活泼,多么可爱的一个少年。她就是我班的纪律委员——张敏。
张敏是班级管理的小能手。一次中午静校时,班上经常兴风作浪的调皮鬼张凯,见张敏没来,便开始讲话了。同学们纷纷指责他,但他根本听不进去。正当张凯讲得洋洋得意之时,张敏推门进来了,把正在讲话的张凯抓了个正着。张敏见了,并没有去狠狠地批评他,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如果你把讲话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对你的学习会有多大的帮助啊!像你这样吵吵闹闹,不仅影响班级同学的休息和学习,而且损坏了班级的荣誉。你说,这样值吗?”张凯听了,脸都红了,惭愧地低下了头说:“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从那以后,班级上再没有张凯捣乱的身影了。
还有一次,低年级的一个小同学随手把纸丢在地上,被张敏看见了,张敏走到他跟前说:“小弟弟,我们不能乱扔废纸,这样会破坏我们美丽的校
园的,我们应该讲究卫生。”小弟弟听了,连忙弯下腰拾起地上的废纸丢进了垃圾箱。
张敏——我身边的小能人,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练习2
教学目标: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6、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说说写写
教学准备:
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 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 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小芳说的,
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3)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5)全班集体订正。
(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
(1)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2) 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快。 设想:假如你是小芳,坐在列车上有什么感受?会说些什么?
如:“哇,真像是飞起来一般哪!”“噢!空中列车,让我们和飞机赛跑吧!”
(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寻根问底:追问一件事的原由,追求根底。(寻根究底)
无所不晓: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什么不懂的。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5)用这些学过的词语填进老师讲的一段话中。
(6)完成《练习与测试》上的选词填空:将四字词语放入语境中。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再读。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重点探究:文中把真知比作了什么?)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