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教学反思
《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的第二课。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习残疾人的不屈精神。 执教了这节课后,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新颖
这节课在备课时下了很多功夫, 使整节课环节清晰, 内容充实。共设计了四大环节, 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清楚, 学生参与度高。
1、直接体验, 导入新课。
一上课, 教师先让学生模仿残疾人, 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活动之前, 教师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让学生用心体会, 交流内心感受。这样, 避免了学生活动只重视趣味性, 忽视活动的真正目的。
2、参与实践, 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中心问题“残疾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帮助他们”学生通过调查、交流, 明确这一问题。老师在这一环节中, 并没有成为旁观者, 而是巧设疑问, 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要介绍的的人物是谁, 学生在猜的过程中, 师生共同交流张海迪、张强、邰丽华的故事, 引起学生共鸣。
3、感悟生活, 探究知识。
学习了强者的事迹, 教师紧扣这一内容, 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残疾人是如何战胜困难的。感悟残疾人就在我们身边, 为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
4、情境感染, 指导行为。
教师设计了观看视频《铭记2008年雪灾》,教师介绍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让学生通过表演帮助弱势人群, 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生活中真正帮助他们。
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自己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主体。课堂上, 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在调查汇报和交流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去帮助残疾人, 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意识, 这是最重要的。
三、以赏识学生为主。
课堂上, 教师面带微笑, 亲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每孩子们如沐春风, 更是大胆交流, 提出质疑。对孩子们的表现和情境表演, 教师采取欣赏、鼓励和赞扬的评价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 勇于创新的勇气。当表演不理想时, 教师没有失望, 而适时引导, 让孩子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使学习真正成为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通过执教的这节课, 我觉得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很适宜这种体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可以轻松地教, 学生可以快乐地学。
《同在蓝天下》教学反思
《同在蓝天下》是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的第二课。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感悟、学习残疾人的不屈精神。 执教了这节课后,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新颖
这节课在备课时下了很多功夫, 使整节课环节清晰, 内容充实。共设计了四大环节, 每一个环节的目的清楚, 学生参与度高。
1、直接体验, 导入新课。
一上课, 教师先让学生模仿残疾人, 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活动之前, 教师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让学生用心体会, 交流内心感受。这样, 避免了学生活动只重视趣味性, 忽视活动的真正目的。
2、参与实践, 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中心问题“残疾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帮助他们”学生通过调查、交流, 明确这一问题。老师在这一环节中, 并没有成为旁观者, 而是巧设疑问, 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要介绍的的人物是谁, 学生在猜的过程中, 师生共同交流张海迪、张强、邰丽华的故事, 引起学生共鸣。
3、感悟生活, 探究知识。
学习了强者的事迹, 教师紧扣这一内容, 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的残疾人是如何战胜困难的。感悟残疾人就在我们身边, 为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
4、情境感染, 指导行为。
教师设计了观看视频《铭记2008年雪灾》,教师介绍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让学生通过表演帮助弱势人群, 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在生活中真正帮助他们。
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自己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主体。课堂上, 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在调查汇报和交流活动中,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去帮助残疾人, 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意识, 这是最重要的。
三、以赏识学生为主。
课堂上, 教师面带微笑, 亲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每孩子们如沐春风, 更是大胆交流, 提出质疑。对孩子们的表现和情境表演, 教师采取欣赏、鼓励和赞扬的评价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 勇于创新的勇气。当表演不理想时, 教师没有失望, 而适时引导, 让孩子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使学习真正成为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通过执教的这节课, 我觉得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很适宜这种体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们可以轻松地教, 学生可以快乐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