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作文升格指导
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水,平静地说:“我服输。”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他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软蛋看看咱的本领。”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是他根本不听朋友们的话,转眼之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波浪过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角度列举】
(1)、从服输者的角度:看清形势,量力而行,保护自己。
(2)、从逞强者的角度:没有认清形势,盲目而为,终酿惨剧。
(3)、从因果分析的角度:生命比面子(荣誉)更有价值,不要为一时的荣誉或面子所累。
(4)从两者的对比角度:认输更需要勇气,更有价值。
三、【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审题不清,立意过于大而空。例如“放下”、“选择”,这两个是属于
万金油式的立意,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材料,例如“放下”,可以是放下尊严、放下名利、放下心理包袱„„“选择”,可以是选择勇敢、选择坚强、选择执着„„但是太大太空,难以入评卷老师的法眼。因此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考试中“放下”这两个立意,“选择”更适合材料,更准确的切入角度。
(2) 论据的选取与使用欠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素材积累太少,论据太少或者不适合所论述观点;
第二,论据过长而论证过程相对缺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罗列事实);第三,论据过于老套,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个“老”人,李白、杜甫、陆游、屈原„„让人看了提不起给你高分的兴趣,建议同学们每天记忆几个好的素材;
第四,所选取论据过于单一,要么全是中国古代的,要么全是文学家„„建议大家古今中国、各个领域、正面反面的素材交叉使用。
(3) 论证缺乏一定的深度,难以获得发展等级的“深刻”分。
(4) 卷面脏乱差。涂抹过多,一定要注意,意在笔先,想好之后再落笔,须
知高考阅卷涂抹三处以上就要扣卷面分的,不要让你的分数在不经意之间溜掉。
(5) 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要么就是一点到底,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标点符号;
要么就是乱用误用,09年考纲明确提出把标点符号作为考试内容之一,这些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6) 错别字现象严重,一定要杜绝这种现象,考纲明确提出:每个错别字扣
一分,不设上限!
2
有时候,认输才会真正的赢得。就像细流懂得认输,绕过顽石,才拥有了大海的浩淼无穷;梅花懂得认输,不与群芳争艳,才有了寒冬中它的高洁;月亮懂得认输,不与太阳争辉,才有了月的朦胧与清丽。
3 认输的哲学成就王者勾践一世功业。
他,满心屈辱,从原本的风光无限的一国诸侯,沦落成为敌人的阶下囚、马夫;他,面对敌人的羞辱,选择了臣服。他,并不傻,并不懦弱,他的认输,都只为东山再起,一雪前耻。终于,十年生育,十年练兵,勾践一雪前耻,夺得江山回,抱得美名归。
试想,若没有越王勾践的认输,怎么能有他成就功业的“赢”呢?是认输保存了他的实力,让他得以在敌人的淫威下存活;是认输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与决心,让他数载之内卧薪尝胆不忘前耻一举成功。认输的哲学的精髓就在于要审时度势,懂得什么时候该做出怎样的决定。勾践懂得认输的哲学,所以,他成功了,认输的哲学成就了他一世的功业。
认输的哲学成就智者孙膑千古传奇。
田忌与齐王赛马。孙膑的面前摆着一个难题,三个等级的赛马都比对手要差,怎么去赢?常人也许会赌运气,比着看,可是孙膑不。他先让自己的三等马输给对方的一等马,在众人哗然之时,以己之一等敌其二等,以己之二等对其三等,三战之后,获得胜利。
没有认会对第一局就“认输”负于对手的孙膑抱有期望,但是偏偏就是这第一局的认输成就了最后的“赢”。原来,“赢”就是隐藏在这第一次“输”之后呢!我们总是佩服勇者,但是勇者的意思并不是“不管面对任何状况都一直往前走”的人,真正的勇者与智者知道,在很多时候,退一小步,为的却是进一大步。孙膑深谙认输的哲学,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千古传奇。
认输的哲学成就侠者鲁迅万古英名。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望学得一身好医术,回来救治濒临死亡的人们,也正是这个愿望让他发奋地学习。可是当他发现医学只能用来救治国人的身体却挽救不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未来的时候,他认输了,毅然放弃了求学多年的医学,转而进行文学创作,也因此,中国多了一位光耀千古、对中国现当代乃至将来都影响巨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鲁迅先生成功了,因为他认清了自己所面临的形势,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有很多时候,我们所选择的方向远比我们前进时所使用的速度重要。一旦你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那么你就好象那些热衷于发明永动机的“傻”科学家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成为无用功,怎么办?像鲁迅先生一样,学会认输。认输的哲学,成就就了鲁迅先生万古英名。
人生是一次旅行,一味地向前冲,等待你的也许只是一个深渊。当我们走上又一个征程,一定要记住,不要让所谓的“勇敢”与冲动战胜了你的理智,拥有
4
题记:我是时光的旅行者,穿越时间的长河,见证历史的衰亡。
残阳如血,乌江河畔。
伫立船头,极目远眺,平静的乌江水愈发使我不安。我在等待,等待着霸王归来。此战虽败,只要霸王仍在,有他领袖江东群伦,假以时日,天下仍旧是我楚家的天下!
远处,尘土飞扬,我听见了烈马的嘶鸣。
霸王归来!
近了,近了,马上的他满身疲惫,乍一看去,依旧有千般的煞气、万种的威风,只是,双眼已见血红,整个人笼罩在一种悲哀之中,这悲哀是为了手下八千江东子弟,但更多的是为了今日的败绩。
霸王一跃下吗,跪在地上,仰天长啸。我急忙上前:“大王,快上船。大势虽已去,但江东弟子今犹在,卷土重来亦不难。”
他看了看我,又望了望斜阳,摇了摇头:“我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这世上只有战死的霸王,没有认输的项羽!”
5 “时不利兮骓不逝„„时不利兮骓不逝„„哈哈哈哈„„”
霸王愤然起身,一把将我推开,面对江面,拔剑自刎。我呆呆地望着倒在地上的霸王,泪水已爬遍我的脸颊。我想挽回。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挽不回。
不是胜者才能留下来,而是留下来的才是胜者;不是只有战死才是勇敢,认输,需要更大的勇气„„只是,项羽他不知道。
擦干泪水,穿越时空,我又开始新的旅行„„
炉火正红,映着我一张发呆的脸。我还在等待,等待着我的主人归来。 曾经风光无限的越王勾践,如今已沦为阶下囚,而我也随着他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吴王为了凌辱他,让他做了自己的御用马夫。而他似乎也心甘情愿,每日都是一张笑脸。
脚步声传来,我没有抬头,我知道是他。
“大王,侍卫们都说,说您„„”
“说我怎么样?说我认输了,说我懦弱,说我贪生怕死,说我为了活下去连勇气和尊严都不要了?说我为了讨好夫差甘愿给他尝粪便?难道连先生您也这么看我吗?”
我默默上前,奉上茶水。抬头,我看见的是一双疲惫但却充满智慧的双眼。 “先生要记住,一时的认输不等于永远的失败,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重新认识我勾践!”
我在心底说:我相信您!
光阴荏苒,我终于明白主人的苦心。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当勾践的双脚再次踏上吴国的国土,又有几人记得他曾经的屈辱?真正的胜者、真正的智者,是勾践。
“你要记住,一时的认输不等于永远的失败„„”耳边回响着这句话,我继续在时光中旅行,寻找新的主人,记下新的故事„„
五、【考场佳作欣赏】
范文一 随风,随波,随流(当堂得分:52分)
一缕轻烟,随风消逝,留有余香。
一缕清泉,随波逐流,奔涌不止。
一杯苦茶,随君浸泡,越醇越香。
一生追求,也不抵沧桑变化。沧海桑田间,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福祸焉知。我愿为一例尘埃,随风,随波,随流,顺应自然,我服。
随风,红尘笑
一骑红尘,随世巅波(应为“颠簸”),笑看人生。
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你梦到了沙场秋点兵,听到五十弦翻塞外声。马儿好似还在身上(应为“下”),并肩杀敌;弓箭也好似用手拉开着。然,随风,梦醒,为(欲)报国杀敌,也抵不住苍颜白发。
你深叹:“我服!”,你甘作红尘中的轻烟,随风消逝,正如(应为“因为”)你知道,终究敌不过命运的罗盘,(于是你)甘于提笔笑人生。
没有人能成为命运的主宰,却可以顺应自然,轻言欢笑,留有余香。辛弃疾,醉卧沙场不行,却也能成为沙场外言诗作赋的英豪。
随波,照清风
一世情缘,随汝伤怀,拭泪颜开。
多愁女子,似水女子,你,清照。爱人的与世长辞,增了你悠悠的叹息、阵阵的苦闷。你消瘦的倩影,微起的眉峰,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你清(应为“轻”)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面对缘起缘灭的情思,随波,你服,服了这命运的不公,服了世事难料的折磨,轻倚梧桐,依然坚强存
6 活。你用女子的忧(应为“优”)雅,缅怀昔时的伤痛,并不与命运作无畏的争(应为“挣”)扎,执笔,印(应为“映”)照一世的沧桑。
没有人能顺风顺水,一辈子逍遥,。却可以顺应自然,淡看离愁,全市动人的篇章。李清照,似水女子,把握自己漫漫人生。
随流,任痴狂
一抹人生(搭配有误),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命运的齿轮没有因李白而停止。纵使多才,也难逃自然的规律。官场不适合你,不论你多么痴狂。
于是,你挥臂(应为“笔”)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世英名,便融入自然的浪漫。随流,你服,服了这官场的不适,(服了)这性格的不同。你踏遍万水千山,只为活得自在,任你痴狂。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控制自然,却可以顺应自然,开辟新的人生旅途。 一曲幽径,曲折不尽,谁也不知通向何处的轻尘。顺应自然,顺从无法改变的天命,另辟捷(应为“蹊”)径,也能笑看人生。试(应为“拭”)开泪痕,任你痴狂。随风,随波,随流,顺应自然,我服。
点评:文中虽有些许瑕疵(如语句略显晦涩等),然于考场之上,匆忙之间能有此等散文呈上,实属不易,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将所见所学信手拈来、融入其中,称得上是佳作
范文二: 我们为何要学会退一步(当堂得分:51分)
破卷狂风,我见到那鹰隼试翼的风采;激流勇进,我见到了那飞鱼御浪的英资;攀岩越古,我见到那猿猱腾跃的华丽(此词不妥)。敢于向前,令人心为之震撼,可是我们一定要孤身犯险吗?(起——以一组排比、一个反问引出论点)
世道艰难,险阻不断。生活中堆积着苦难,充满着太多危险。面对危险,敢于向前是优秀的品质,是值得学习的。但有时,面对难于应付的危险、困难,退一步可以使自己过得更好;退一步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承——解释论点,引出论证)
学会退一步,可以避开危险。
春秋豪杰伍子胥曾身负杀父之恨而出走吴国。他的父亲遭楚国佞臣诬陷而惨遭身亡(有语病),它面对强大的楚国而变得无可奈何(应为“束手无策”),四处充满着的是官府的围捕(有语病)。于是,在那一刻他退了一步,忍下了心中的愁恨,投靠吴王夫差(此处与史实有出入,然不伤大雅)。在吴国谋划数年之后,他最终率军攻破楚国国都,掘出平王尸身,戮尸三百,以报平生大恨。
面对危险,伍子胥忍下了心中怒火,勇敢地后退了一步,避开了楚国的围捕追杀,并最终报得父仇。勇敢退后的那一步,才是伍子胥人生中的一次华丽转身,才关键的(应为“地”)决定了他的成功。(有语病)
学会退一步,可以保存自我的实力。
李牧是赵国北方边境的优秀(用“杰出”好一些)将领。他曾被众人冠以懦弱之名,原因是他面对匈奴的进攻始终闭关不出,并(且)不准许士兵出城杀敌。这一措施(使)匈奴、(赵国)君王、士兵都在背后耻笑他的无能儒(应为“懦”)弱。但又有谁明白李牧的良苦用心,(应为“?”)面对那强悍的匈奴,以赵国的兵力是难以抗衡的啊。(应为“!”)他何尝不想杀敌,但这冲动被理智压下了,他在名声二字前勇敢的退了一步,紧紧地关上了城门。于是赵国的实力在他的退后中得以保存积累,士兵的士气在他的退后中得以鼓舞(有语病,且不合逻辑);匈奴的骄狂在李牧的骄狂(有误)中得以更盛(有语病)。后李牧一战便打破匈奴,赢得赵境(应为“赵国北部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李牧的确退后了,但他的退后保存了赵国的实力,他的退后让赵国没有在侵扰中有过多的损失。而这些积累最终成就了赵国功业。(有语病)
7 学会退一步,可以成就下一次的成功。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的兵刃下屈服,并只身(赴)吴国为奴(与史实有出入)。面对吴王的百般羞辱而(应改为“他”)强颜欢笑,尽心尽力地服侍自己的仇敌。但一回国,他便重整兵力,用那三千越甲吞灭了强大的吴国(与史实有出入)。
面对国仇,勾践艰难退后了,他并没有意气地率那三千越甲拼死相争,而(是)选择了投降,而正是他的投降,另(应为“令”)他在下一次博弈中获得了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转——以三个分论点架构文章)
面对危险,我们不应意气用事,以身犯险。有时退一步便一片澄静的海、碧蓝的天。懂得退后的人才能更好的(应为“地”)前进。(合,总结论点,照应前文)
点评:优点是有意识地使用了分论点架构文章,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同时论据选取切合题意;缺点是论据处理不当,过于罗嗦,而论证略显单薄,另:语言功底较差,文中存在多处语病。
六、(附)【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指导】
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自己的议论文当中,用几个论据来架构整个论证过程。这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做,会使文章缺少一种论证的深刻性,而且也往往会让结构显得凌乱,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分论点式的论证方法。
设置分论点最常见的方法有横向分解法、纵向分解法、对比论证法等,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横向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分别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角度作答,并学会用中心论点关键词或“话题”造句。所造之句放在各段段首,形成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
1、阐释含义型
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是什么”。也就是论证中并列的几个观点是对中心论点内涵或外延的揭示与阐发,是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一般来说,我们通过思考论点中的关键词或主体概念对于 “不同个体(个人、集体、国家等)”、“不同时间(古与今、战争与经济建设时期等)”、“不同空间(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境遇等)”来说所各自具有的含义来得出分论点。
如“顽强”,
A 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上——
顽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化传承的力量;
顽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战胜侵略者的武器;
顽强是中华民族新时期经济腾飞的有力保障。
B 不同的“个体”——
顽强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信念;
顽强是一个国家屹立世界强国之林的保障;
顽强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助推器。
C 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空间里——
顽强是一个人学习取得进步的力量;
顽强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信念;
顽强是一个人生活获得幸福的保障。
2.分析理由型
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为什么”。这主要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设立分论点,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该这样做。在使用这个方法设置分论点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论点当中的关键词。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以给人以斗志;
8 ②贫困可以给人以毅力;
③贫困可以给人以能力。
3.探寻方法型
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但是要注意,这种分论点设置要建立在与分析“为什么”结合的前提下进行。* 如话题“亮出你自己”可以提出:
①亮出你自己,要具有实力;
②亮出你自己,要拥有勇气;
③亮出你自己,要抓住机遇。
另: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
1 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必须紧扣住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尽量避免与中心词或中心论点毫不沾边或勉强沾边的所谓“分论点”。
如《说志气》:
1、志气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2、自信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
3、志气来源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 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各分论点的角度必须统一。
如《谈谦虚》
从“为什么”角度:
1、要使自己学有所成必须谦虚;
2、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
3、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谦虚。
从“怎么做”角度:
1、谦虚就要学而不厌;
2、谦虚就要不耻下问;
3、谦虚就要礼贤下士。
但是不能这样设置:
1、要使自己学有所成必须谦虚;
2、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
3、谦虚就要礼贤下士。。
3 各分论点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如果是递进式的结构,那么就不能轻易改变其顺序。
如《谈谦虚》的三个分论点就不能随意改换顺序。
“要使自己学有所成必须谦虚”
“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
“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谦虚”
1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作文升格指导
一、【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水,平静地说:“我服输。”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他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软蛋看看咱的本领。”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是他根本不听朋友们的话,转眼之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波浪过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角度列举】
(1)、从服输者的角度:看清形势,量力而行,保护自己。
(2)、从逞强者的角度:没有认清形势,盲目而为,终酿惨剧。
(3)、从因果分析的角度:生命比面子(荣誉)更有价值,不要为一时的荣誉或面子所累。
(4)从两者的对比角度:认输更需要勇气,更有价值。
三、【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审题不清,立意过于大而空。例如“放下”、“选择”,这两个是属于
万金油式的立意,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材料,例如“放下”,可以是放下尊严、放下名利、放下心理包袱„„“选择”,可以是选择勇敢、选择坚强、选择执着„„但是太大太空,难以入评卷老师的法眼。因此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考试中“放下”这两个立意,“选择”更适合材料,更准确的切入角度。
(2) 论据的选取与使用欠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素材积累太少,论据太少或者不适合所论述观点;
第二,论据过长而论证过程相对缺失(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罗列事实);第三,论据过于老套,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个“老”人,李白、杜甫、陆游、屈原„„让人看了提不起给你高分的兴趣,建议同学们每天记忆几个好的素材;
第四,所选取论据过于单一,要么全是中国古代的,要么全是文学家„„建议大家古今中国、各个领域、正面反面的素材交叉使用。
(3) 论证缺乏一定的深度,难以获得发展等级的“深刻”分。
(4) 卷面脏乱差。涂抹过多,一定要注意,意在笔先,想好之后再落笔,须
知高考阅卷涂抹三处以上就要扣卷面分的,不要让你的分数在不经意之间溜掉。
(5) 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要么就是一点到底,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标点符号;
要么就是乱用误用,09年考纲明确提出把标点符号作为考试内容之一,这些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6) 错别字现象严重,一定要杜绝这种现象,考纲明确提出:每个错别字扣
一分,不设上限!
2
有时候,认输才会真正的赢得。就像细流懂得认输,绕过顽石,才拥有了大海的浩淼无穷;梅花懂得认输,不与群芳争艳,才有了寒冬中它的高洁;月亮懂得认输,不与太阳争辉,才有了月的朦胧与清丽。
3 认输的哲学成就王者勾践一世功业。
他,满心屈辱,从原本的风光无限的一国诸侯,沦落成为敌人的阶下囚、马夫;他,面对敌人的羞辱,选择了臣服。他,并不傻,并不懦弱,他的认输,都只为东山再起,一雪前耻。终于,十年生育,十年练兵,勾践一雪前耻,夺得江山回,抱得美名归。
试想,若没有越王勾践的认输,怎么能有他成就功业的“赢”呢?是认输保存了他的实力,让他得以在敌人的淫威下存活;是认输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与决心,让他数载之内卧薪尝胆不忘前耻一举成功。认输的哲学的精髓就在于要审时度势,懂得什么时候该做出怎样的决定。勾践懂得认输的哲学,所以,他成功了,认输的哲学成就了他一世的功业。
认输的哲学成就智者孙膑千古传奇。
田忌与齐王赛马。孙膑的面前摆着一个难题,三个等级的赛马都比对手要差,怎么去赢?常人也许会赌运气,比着看,可是孙膑不。他先让自己的三等马输给对方的一等马,在众人哗然之时,以己之一等敌其二等,以己之二等对其三等,三战之后,获得胜利。
没有认会对第一局就“认输”负于对手的孙膑抱有期望,但是偏偏就是这第一局的认输成就了最后的“赢”。原来,“赢”就是隐藏在这第一次“输”之后呢!我们总是佩服勇者,但是勇者的意思并不是“不管面对任何状况都一直往前走”的人,真正的勇者与智者知道,在很多时候,退一小步,为的却是进一大步。孙膑深谙认输的哲学,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千古传奇。
认输的哲学成就侠者鲁迅万古英名。
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望学得一身好医术,回来救治濒临死亡的人们,也正是这个愿望让他发奋地学习。可是当他发现医学只能用来救治国人的身体却挽救不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未来的时候,他认输了,毅然放弃了求学多年的医学,转而进行文学创作,也因此,中国多了一位光耀千古、对中国现当代乃至将来都影响巨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鲁迅先生成功了,因为他认清了自己所面临的形势,作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有很多时候,我们所选择的方向远比我们前进时所使用的速度重要。一旦你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那么你就好象那些热衷于发明永动机的“傻”科学家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成为无用功,怎么办?像鲁迅先生一样,学会认输。认输的哲学,成就就了鲁迅先生万古英名。
人生是一次旅行,一味地向前冲,等待你的也许只是一个深渊。当我们走上又一个征程,一定要记住,不要让所谓的“勇敢”与冲动战胜了你的理智,拥有
4
题记:我是时光的旅行者,穿越时间的长河,见证历史的衰亡。
残阳如血,乌江河畔。
伫立船头,极目远眺,平静的乌江水愈发使我不安。我在等待,等待着霸王归来。此战虽败,只要霸王仍在,有他领袖江东群伦,假以时日,天下仍旧是我楚家的天下!
远处,尘土飞扬,我听见了烈马的嘶鸣。
霸王归来!
近了,近了,马上的他满身疲惫,乍一看去,依旧有千般的煞气、万种的威风,只是,双眼已见血红,整个人笼罩在一种悲哀之中,这悲哀是为了手下八千江东子弟,但更多的是为了今日的败绩。
霸王一跃下吗,跪在地上,仰天长啸。我急忙上前:“大王,快上船。大势虽已去,但江东弟子今犹在,卷土重来亦不难。”
他看了看我,又望了望斜阳,摇了摇头:“我又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这世上只有战死的霸王,没有认输的项羽!”
5 “时不利兮骓不逝„„时不利兮骓不逝„„哈哈哈哈„„”
霸王愤然起身,一把将我推开,面对江面,拔剑自刎。我呆呆地望着倒在地上的霸王,泪水已爬遍我的脸颊。我想挽回。但我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挽不回。
不是胜者才能留下来,而是留下来的才是胜者;不是只有战死才是勇敢,认输,需要更大的勇气„„只是,项羽他不知道。
擦干泪水,穿越时空,我又开始新的旅行„„
炉火正红,映着我一张发呆的脸。我还在等待,等待着我的主人归来。 曾经风光无限的越王勾践,如今已沦为阶下囚,而我也随着他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吴王为了凌辱他,让他做了自己的御用马夫。而他似乎也心甘情愿,每日都是一张笑脸。
脚步声传来,我没有抬头,我知道是他。
“大王,侍卫们都说,说您„„”
“说我怎么样?说我认输了,说我懦弱,说我贪生怕死,说我为了活下去连勇气和尊严都不要了?说我为了讨好夫差甘愿给他尝粪便?难道连先生您也这么看我吗?”
我默默上前,奉上茶水。抬头,我看见的是一双疲惫但却充满智慧的双眼。 “先生要记住,一时的认输不等于永远的失败,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重新认识我勾践!”
我在心底说:我相信您!
光阴荏苒,我终于明白主人的苦心。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当勾践的双脚再次踏上吴国的国土,又有几人记得他曾经的屈辱?真正的胜者、真正的智者,是勾践。
“你要记住,一时的认输不等于永远的失败„„”耳边回响着这句话,我继续在时光中旅行,寻找新的主人,记下新的故事„„
五、【考场佳作欣赏】
范文一 随风,随波,随流(当堂得分:52分)
一缕轻烟,随风消逝,留有余香。
一缕清泉,随波逐流,奔涌不止。
一杯苦茶,随君浸泡,越醇越香。
一生追求,也不抵沧桑变化。沧海桑田间,物是人非。世事无常,福祸焉知。我愿为一例尘埃,随风,随波,随流,顺应自然,我服。
随风,红尘笑
一骑红尘,随世巅波(应为“颠簸”),笑看人生。
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你梦到了沙场秋点兵,听到五十弦翻塞外声。马儿好似还在身上(应为“下”),并肩杀敌;弓箭也好似用手拉开着。然,随风,梦醒,为(欲)报国杀敌,也抵不住苍颜白发。
你深叹:“我服!”,你甘作红尘中的轻烟,随风消逝,正如(应为“因为”)你知道,终究敌不过命运的罗盘,(于是你)甘于提笔笑人生。
没有人能成为命运的主宰,却可以顺应自然,轻言欢笑,留有余香。辛弃疾,醉卧沙场不行,却也能成为沙场外言诗作赋的英豪。
随波,照清风
一世情缘,随汝伤怀,拭泪颜开。
多愁女子,似水女子,你,清照。爱人的与世长辞,增了你悠悠的叹息、阵阵的苦闷。你消瘦的倩影,微起的眉峰,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你清(应为“轻”)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面对缘起缘灭的情思,随波,你服,服了这命运的不公,服了世事难料的折磨,轻倚梧桐,依然坚强存
6 活。你用女子的忧(应为“优”)雅,缅怀昔时的伤痛,并不与命运作无畏的争(应为“挣”)扎,执笔,印(应为“映”)照一世的沧桑。
没有人能顺风顺水,一辈子逍遥,。却可以顺应自然,淡看离愁,全市动人的篇章。李清照,似水女子,把握自己漫漫人生。
随流,任痴狂
一抹人生(搭配有误),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命运的齿轮没有因李白而停止。纵使多才,也难逃自然的规律。官场不适合你,不论你多么痴狂。
于是,你挥臂(应为“笔”)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世英名,便融入自然的浪漫。随流,你服,服了这官场的不适,(服了)这性格的不同。你踏遍万水千山,只为活得自在,任你痴狂。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控制自然,却可以顺应自然,开辟新的人生旅途。 一曲幽径,曲折不尽,谁也不知通向何处的轻尘。顺应自然,顺从无法改变的天命,另辟捷(应为“蹊”)径,也能笑看人生。试(应为“拭”)开泪痕,任你痴狂。随风,随波,随流,顺应自然,我服。
点评:文中虽有些许瑕疵(如语句略显晦涩等),然于考场之上,匆忙之间能有此等散文呈上,实属不易,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将所见所学信手拈来、融入其中,称得上是佳作
范文二: 我们为何要学会退一步(当堂得分:51分)
破卷狂风,我见到那鹰隼试翼的风采;激流勇进,我见到了那飞鱼御浪的英资;攀岩越古,我见到那猿猱腾跃的华丽(此词不妥)。敢于向前,令人心为之震撼,可是我们一定要孤身犯险吗?(起——以一组排比、一个反问引出论点)
世道艰难,险阻不断。生活中堆积着苦难,充满着太多危险。面对危险,敢于向前是优秀的品质,是值得学习的。但有时,面对难于应付的危险、困难,退一步可以使自己过得更好;退一步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承——解释论点,引出论证)
学会退一步,可以避开危险。
春秋豪杰伍子胥曾身负杀父之恨而出走吴国。他的父亲遭楚国佞臣诬陷而惨遭身亡(有语病),它面对强大的楚国而变得无可奈何(应为“束手无策”),四处充满着的是官府的围捕(有语病)。于是,在那一刻他退了一步,忍下了心中的愁恨,投靠吴王夫差(此处与史实有出入,然不伤大雅)。在吴国谋划数年之后,他最终率军攻破楚国国都,掘出平王尸身,戮尸三百,以报平生大恨。
面对危险,伍子胥忍下了心中怒火,勇敢地后退了一步,避开了楚国的围捕追杀,并最终报得父仇。勇敢退后的那一步,才是伍子胥人生中的一次华丽转身,才关键的(应为“地”)决定了他的成功。(有语病)
学会退一步,可以保存自我的实力。
李牧是赵国北方边境的优秀(用“杰出”好一些)将领。他曾被众人冠以懦弱之名,原因是他面对匈奴的进攻始终闭关不出,并(且)不准许士兵出城杀敌。这一措施(使)匈奴、(赵国)君王、士兵都在背后耻笑他的无能儒(应为“懦”)弱。但又有谁明白李牧的良苦用心,(应为“?”)面对那强悍的匈奴,以赵国的兵力是难以抗衡的啊。(应为“!”)他何尝不想杀敌,但这冲动被理智压下了,他在名声二字前勇敢的退了一步,紧紧地关上了城门。于是赵国的实力在他的退后中得以保存积累,士兵的士气在他的退后中得以鼓舞(有语病,且不合逻辑);匈奴的骄狂在李牧的骄狂(有误)中得以更盛(有语病)。后李牧一战便打破匈奴,赢得赵境(应为“赵国北部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李牧的确退后了,但他的退后保存了赵国的实力,他的退后让赵国没有在侵扰中有过多的损失。而这些积累最终成就了赵国功业。(有语病)
7 学会退一步,可以成就下一次的成功。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在吴王夫差的兵刃下屈服,并只身(赴)吴国为奴(与史实有出入)。面对吴王的百般羞辱而(应改为“他”)强颜欢笑,尽心尽力地服侍自己的仇敌。但一回国,他便重整兵力,用那三千越甲吞灭了强大的吴国(与史实有出入)。
面对国仇,勾践艰难退后了,他并没有意气地率那三千越甲拼死相争,而(是)选择了投降,而正是他的投降,另(应为“令”)他在下一次博弈中获得了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转——以三个分论点架构文章)
面对危险,我们不应意气用事,以身犯险。有时退一步便一片澄静的海、碧蓝的天。懂得退后的人才能更好的(应为“地”)前进。(合,总结论点,照应前文)
点评:优点是有意识地使用了分论点架构文章,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同时论据选取切合题意;缺点是论据处理不当,过于罗嗦,而论证略显单薄,另:语言功底较差,文中存在多处语病。
六、(附)【议论文分论点设置指导】
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自己的议论文当中,用几个论据来架构整个论证过程。这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做,会使文章缺少一种论证的深刻性,而且也往往会让结构显得凌乱,因此我们建议大家使用分论点式的论证方法。
设置分论点最常见的方法有横向分解法、纵向分解法、对比论证法等,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横向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分别提出问题,然后选择角度作答,并学会用中心论点关键词或“话题”造句。所造之句放在各段段首,形成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
1、阐释含义型
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是什么”。也就是论证中并列的几个观点是对中心论点内涵或外延的揭示与阐发,是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一般来说,我们通过思考论点中的关键词或主体概念对于 “不同个体(个人、集体、国家等)”、“不同时间(古与今、战争与经济建设时期等)”、“不同空间(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境遇等)”来说所各自具有的含义来得出分论点。
如“顽强”,
A 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上——
顽强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化传承的力量;
顽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战胜侵略者的武器;
顽强是中华民族新时期经济腾飞的有力保障。
B 不同的“个体”——
顽强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信念;
顽强是一个国家屹立世界强国之林的保障;
顽强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的助推器。
C 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空间里——
顽强是一个人学习取得进步的力量;
顽强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信念;
顽强是一个人生活获得幸福的保障。
2.分析理由型
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为什么”。这主要是从原因这个角度来设立分论点,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该这样做。在使用这个方法设置分论点时,一定要注意抓住论点当中的关键词。 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以给人以斗志;
8 ②贫困可以给人以毅力;
③贫困可以给人以能力。
3.探寻方法型
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怎么样”,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但是要注意,这种分论点设置要建立在与分析“为什么”结合的前提下进行。* 如话题“亮出你自己”可以提出:
①亮出你自己,要具有实力;
②亮出你自己,要拥有勇气;
③亮出你自己,要抓住机遇。
另: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
1 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必须紧扣住中心词或中心论点,尽量避免与中心词或中心论点毫不沾边或勉强沾边的所谓“分论点”。
如《说志气》:
1、志气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
2、自信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
3、志气来源于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2 在设计分论点的时候,各分论点的角度必须统一。
如《谈谦虚》
从“为什么”角度:
1、要使自己学有所成必须谦虚;
2、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
3、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谦虚。
从“怎么做”角度:
1、谦虚就要学而不厌;
2、谦虚就要不耻下问;
3、谦虚就要礼贤下士。
但是不能这样设置:
1、要使自己学有所成必须谦虚;
2、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
3、谦虚就要礼贤下士。。
3 各分论点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式和递进式两种。如果是递进式的结构,那么就不能轻易改变其顺序。
如《谈谦虚》的三个分论点就不能随意改换顺序。
“要使自己学有所成必须谦虚”
“要使集体和睦相处必须谦虚”
“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