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习作
---纸小 赵云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教两班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就是两座大山。老师们说,愚公移山,还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的这两座山搬去又搬来,真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作文批改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它困扰着语文教师们。
长期以来,很多情况都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上。这样就使学生认为,批改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其结果是:学生写完作文后,把笔一丢,大功告成,让老师改去吧!教师精批细改了,学生并不完全理解教师的用意,即使学生能看懂教师的批改说明,未必就能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能力,何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瞥一眼分数,就束之高阁,再也不过问了,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作文又重犯了,教师还得这样改。作文批改实属劳而无功。怎样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我认为,还得发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老师一起搬动作文修改这座大山。
一、 让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1、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开采出来,要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 “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 2、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标准》还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
二、 教给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1、 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任务
(1) 把文章改得切题
作文初稿完成后,首先应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规定的要求。如果写《我的同学》,就不能写成自己和同学间发生的事,而应写这个同学的特点,所写事例也须是反映这个同学特征或品质的。
(2) 把文章改得中心明确
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是这样要求的:“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虽然,新课标并没有“中心明确”的说法,但写一篇文章,总要让人明白你想说的意思吧,你要说的是高兴的事还是伤心的事,是郁闷的事还是愤怒的事?因此,修改时就要检查:所选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
(3) 把文章改得条理清楚
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求通即作文时要求做到思路通畅、条理清楚、重
3 点突出。修改时检查:整篇作文有没有一定条理,有没有颠三倒四的地方,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不连贯的地方。在“通”的基础上,还可“求巧”,求巧即要求结构巧妙,行文讲究一定技巧。在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技巧有: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点明中心、倒叙法、对比法等。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使文章更活泼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把文章改得文通字顺,标点、格式正确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一般地说,人们思维的速度快,而书写的速度慢,书写赶不上思维。我们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数目多,笔画多,难认难写。这就是思维和书写的矛盾更大了。写文章时,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思考内容上,因此,对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难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错误。特别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强,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这是“求顺”,在求顺的基础上,还可“求美”,即在语句流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锤炼语言,使语句形象生动。
2、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几种修改符号)
(1)增加: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要写具体;
(2)删除:删去重复啰嗦的内容;
(3)调整: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
(4)连接: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成连贯;
(5)改正: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
3
4 修改文章按修改方式分,一般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单一性修改,另一种是综合性修改。单一性修改就是按照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条理是否清楚,以及字词句、标点和书写格式是否有病,逐项修改,一次只从一个方面修改。好处是:目标单一,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上考虑得细致,不易漏掉问题;缺点是费时费力,比较麻烦。但对初学修改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方式不仅易学,也很有必要。
三、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训练步骤
训练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分项训练到综合训练。 ①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打开作文一看正确,便拿出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能看出来。后进生批改别人作文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作文也要注意卷面了。
③错别字几个。要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粗心的同学挑不出来,我们就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换着批同一篇文,甲发现错别字为5个,乙发现6个,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100字的说明,若丙发现错别字为7个,那么甲、乙就要同时被追究责任,各追加100字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时,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④有几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因。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以上5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再过渡到后5条。
⑥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5 ⑦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⑧看文章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⑨看表达方式。
⑩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尝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注重了写,而忽视了修改。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而且要重视培养和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做作文时,只起个草稿,不修改就急于往本子上抄;有的干脆连草稿都不起,边想边写,甚至有的学生压根就错误地认为一遍写成的作为最有水平,反复修改是无能的表现。这样写成的作文,不是“落字”“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等连篇,就是“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修改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老师的启发和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开展了多种多样修改作文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赐教于同行:
一、介绍名家故事,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不愿修改作文的毛病讲一些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提高对修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如讲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开始用“到”,“过”,“入”,“满”后经十多次的修改才选定“绿”字的故事,又如讲贾岛倒骑毛驴“推敲”的故事等等这样可使他们认识到: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进行反复修改,逐字逐句推敲,那种一气呵成,不加修改
6 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并且也是写不好作文的。
二、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和简单的修改符号。
小学生刚开始自己修改作文,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解决他们在修改作文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教给他们一些最起码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1. 对照作文要求从整体上去修改。
通过默读,从整体上看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生动、形象,详略是否得当等。
2. 反复推敲,从语言文字上去修改。
通过轻声读作文,反复推敲,仔细琢磨语言文字的应用,如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别字和落字,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正确等。
3. 朗读通顺,认为满意后定稿。
反复修改后的作文,可通过大声朗读,边读边听边体会,对不通顺或不满意的地方作下记号,读完后,再进行一次修改,直至读起来通顺,认为比较满意后方可定稿。
其次,应该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文章的符号:如删除号,对调号,改正号,连接号,错、别字号,嘉奖号,空格号等及它们的表示和用法。并让他们正确运用这些符号去修改作文。
三、集体评议典型作文,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的每次作文,我都从中选出几篇写得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作文典型在班上进行集体评议。先是老师范读这些作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体会,哪些地
7 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应怎样修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这些学生分别朗读他们的作文,其他同学和老师边听边参加评议修改。这里,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挖掘那些较差作文中的成功因素,如头开得好、或尾结的好、或某一词用得好、或某一修辞用得好等。对这些写得好的方面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参评的成功作文和有进步的作文,要么给予掌声鼓励,要么把它贴在“优秀作文园地”里。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写好作文和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大面积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四、培养“小先生”,组织互评互改。
从班级中选取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小先生”。先辅导他们怎样修改作文,教给他们修改作文的基本知识和修改符号,鼓励他们带动大家进行互评互改。
首先,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小先生”负责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其他同学阅读“小先生”的作文,在对比中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对其中的错误加以修改。
其次,让“小先生”互改作文,其他同学再阅读“小先生”修改过的自己的作文,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还可展开讨论。其间,老师要来回巡视,对学生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加以及时启发和点拨,帮助他们解决;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及时统一指导,予以解决。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小学生修改作文,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我带过的班来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错别字很少;写人能抓住特征,状物则形象生动,记事能交待得清楚明白。尤其原来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作文进步十分明显。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有好多问题还待在教学中进一步 探讨,
8 加以完善和改进。
浅谈指导小学生自改作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少、慢、差、费”的作文教学现状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那么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
本文从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促进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一目标出发,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训练的原则
1. 学生年级不同与整体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小学生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需要从低年级就开始习作、练笔,做到能将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人、事、物如实写下来。低年级起步,打好说话、写话的基础。三、四年级提高说话写话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一个见闻、一次活动或想像的某一个事物,把写话训练作为说话到作文过渡的桥梁。高年级由单项修改到综合评改训练,要求学生能把简单的记事或想像的文章改通顺。这样由易到难,既体现作文教学的“序”,又有助于学生整体作文能力的稳步提高。
2. 渗透示范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学生要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又要有方法能力的积累。为此,我结合阅读教学,在低年级阶段重点渗透字、词、句、段等语言知识的积累,中年级阶段则通过对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使学生懂得一段话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篇课文总有一个中心内容。这些知识积累多了,学生就有了修改作文的知识
9 基础。与此同时,在作文修改训练中,老师用自己的教学语言、行为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学生则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练习修改,从仿句造句到独立的写句改句,每一步训练,扎实有度,循序渐进,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放弃老师指导点拨的努力。
二、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内容
文章学的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过程包括“准备、起草、修改”三个阶段。“修改”是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能力的标志。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阶段,要视不同年级学生对象,并根据作文教学目的、训练重点的不同,在训练内容上必须有所侧重。总的来讲,作文修改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书写。指导学生正确并工整书写,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在学生写话作文中不允许字迹潦草,糊涂乱画,错字连篇。
2. 标点。指导学生要懂得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作文中会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不允许一逗到底。
3. 词句。指导学生说话作文都能正确用词造句,做到语句通顺。
4. 内容。指导学生作文不仅要求有内容,而且要求内容具体,也就是说,作文切不可内容空洞、单薄,更不能写虚情假意的话,写内容错误的话。通过反复修改,让自己的文章写得具体、完整一些,特别是文章中心与材料要相适应,要有真实的感情和健康向上、是非分明的思想。
5. 表达。指导学生作文要在认真推敲词句,做到“文从字顺”、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还要在更高一个层次即“表达”的层面上进行训练,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重点是根据作文题意,从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梳理平时积累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里,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展开
10 思路,力求新意。在思路明晰的前提下使学生抓住中心,从创新的角度修改文章。比如可以根据题意重新构思确立新的主题,采用新的写法,也可以从材料上修改,力求选好素材,组织好材料,做到文章新颖。
以上修改文章的五个内容既有分工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训练的方法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常用的方法是:
1. 示范法。示范修改文章,一是老师将作文中的病例展示出来,边修改边说道理;二是老师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修改范例,让学生自己学习体会。
2. 读改法。就是要求学生写完文章后自己或相互多读几遍,从读中增强语感,梳理思路,发现不当之处,从书写标点,用词造句到文意,一一加以修改。
3. 评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一是同座交流,相互品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并修改对方的文章;二是老师依据学生作文水平的个体差异,抽阅品评不同类型的作文并交给同学。同学在讨论并获得一定的感受之后,对文章进行品评,好的赞扬,不好的修改。这种评改方法,往往会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闪现出学生个性的火花。
4. 符号法。在教给以上修改的方法之外,我们还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这些符号是:①删除号:;②增补号:) ;③调位号:;④提行号:;⑤复原号:△△△;⑥留空号:√;⑦佳句号:。
通过学习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总结自己多年作文教改的经验,我深深体会到,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面体现了21世纪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强调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应真正占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根据这一现代教学思想,我们要真正转变观念,更好地把学生修改文章的权力还给学生,
11 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文章的主人。
当然,我们提出变老师包办改为学生改,并不是说老师可以偷懒,学生可以放羊。相反,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老师不包办批改或少改,意味着老师从繁重的无用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导之以法、晓之以趣、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上面。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并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全面提高作文能力,这永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改不断追求的目标。
浅谈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一是修改作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人们常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马克思写的《资本论》从草稿到定稿经过了多次修改,列宁的文章初稿竟要修改十多次。世界著名大文豪托尔斯泰,他写的《安娜? 卡列尼娜》修改了十二次。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改“吹”“染”为“绿”,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佳话流传至今。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坟〉的题记》只有一千多字,改动却有上百处。无数事例证明,任何一部杰出的著作都要经过作者仔细地修改。由此可见,修改文章是古今中外写好文章的好传统。我们小学生尤其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小时候,习惯是人的奴隶;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
12 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内容、过程和方法。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初稿,很多学生以为,读两遍,大致一看,符合本次作文要求,个别词句稍一改动,就算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敷衍了事。这种态度目前在学生当中为数不少,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学生的作文初稿表达的是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最初看法,所以不够完善。学贵有疑。一篇文章的初稿问题发现得越多,学生思维触觉越灵敏,思维空间越广阔,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会愈加完善。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在修改过程中,教师要非常关注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有的作文空话连篇,假话套话泛滥,
写同学借给自己一块橡皮就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似这类言不由衷、言过其实的语言要坚决舍去。教师教育学生作文语言要实事求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流传千古,一部优秀的电影能打动人心,都是因为它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巴金老人把“写真话”作为人生与写作的座右铭。真实的东西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学生修改作文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写真人真事做起,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良好文风,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同一件事,成人和孩子站的角度不同,看法就不
13 同;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即使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相信他的感受也会不尽相同。“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一个一年级小学生这样写她的家“我们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我,还有小狗。我们都非常爱我们这个家。”狗也算一口人?但是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经过一定时间的相处,人与动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已经把家中的小狗当做家庭中的一员了。她用自己的手写出了自己真挚的情,使自己那颗小小的心得到了满足。理解了孩子的心理,我们再去征求他们的意见,选择最佳修改方案,这比教师单纯粗暴地指责孩子的做法要好得多。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些新思想、新见解,鼓励学生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看法。我们希望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到学生的不同声音。而不是全班一种声音。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与合作。
《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修改能力的强弱。平时上好语文课、增加阅读量、记日记、认真听老师讲评作文、勤于修改,都是培养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基础。在修改作文时,不妨反复吟诵。文章的许多毛病,光看不容易发现,大声朗读或小声吟诵,错别字、漏字、多字、笔误、词序颠倒等一些小毛病一般能及时改正过来。老舍说:“我们写完作品,最好朗诵一遍或几遍。„„自己必须念念,假如自己都觉得别扭,别人会怎么样可想而知了。”
14 在吟诵时,一定要心静,认真,逐字逐句,边读边思考,才会发现问题,便于修改。还有一种修改方法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作文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这时候自己的看法和初稿时的想法会有许多不同,修改起来会对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有利。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互改,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与合作。作文是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写成的文章,难免有局限。请别人修改,会发现自己所看不到的缺陷。对别人的意见,不可一概否定,又不可盲目接受,要认真地琢磨,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的文章,也要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互改作文,可以同桌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互改,或者多人互改。因为学生的年龄差不多大小,许多问题更容易沟通,共同参与评改作文,能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现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招聘人员,招聘启事声明不要国内相当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学生。原因是之前招聘的该所大学毕业生自恃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不愿与同仁合作,遇事独断。姑且不论该公司是否有借招聘做广告之嫌,就此来看今天的社会应是需要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我们的作文教学,同时也具有育人的功效,学生通过修改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了如何做人。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因为能力不是短期形成的,只有当学生修改作文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才可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修改能力。
15
谈谈谈谈小学生作文修改小学生作文修改小学生作文修改小学生作文修改 “大姚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技能。但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下面就作文的修改我谈点自己的看法。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通过下面的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1、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启发、诱导他们真正懂得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能提高作文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锻炼他们不厌其烦做好事情的意志。针对农村小学生见闻少,知识面不宽等实际清况,我在作文辅导课上常常为他们讲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锤炼文章的故事。当我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里,“绿”字是经过了十六次的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终于成了千古绝唱时,同学们跃跃欲试的心理溢于神情,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写的作文,引导他们同学合作探究,像王安石一样对有些句子、词语进行修改、锤炼,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鉴于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不快以及几乎没有修改作文的知识和方法的现状,我每学期为学生举办一些修改作文的讨论课,我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探究修改作文的方法。每次探讨课确定一个重点,使学生每一次收获一点,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即增、删、理、换、并能综合应用这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3、每学期,我把部分学生的作文原稿和修改稿一起展览出来,让他们不但明白“好文不厌改 "的道理 ,尝到了“改”的甜头,而且养成了自主修改作文的好学风。 4、在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在作文起草好之后,先自己认真阅读一、二遍,边读边想边修改,然后与同桌交流阅读,探究修改。这样做,虽然开始有点乱,速度有点
16 慢,但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相互之间的商讨、争辩,取长补短,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探究,自主修改作文的妙处和乐趣。这种方法既提供了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自学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还培养了良好的文风、学风、班风。 5、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不仅要求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且要求学生讲讲为什么这样改那样改的理由。通过教师的指点,大家的讲评,不仅有利于集体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技能 ,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6、采用个别谈心鼓励、课堂通报鼓励、让学生修改佳作等等。如果教师能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鼓励法,不仅能激起学生自尊、上进的积极心理,而且能促进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技能的发展,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积极方法。 7、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写的作文。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修改作文,然后大家讨论用哪种符号修改哪种毛病最恰当,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修改,最后学生自己动手,用上刚学会的符号再次修改作文。这样通过多次修改作文,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述七点是我学习并应用大姚教学法的切身体会,实践使我深信: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农村小学生也一定能够不断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我明白了大姚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自觉应用这钟方法,努力把大姚教学法精神落实在教学环节中。
17
小学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现,是听、说、读、写、序、词、句、篇综合训练的最高评价。小学生作文能否成功,达到一定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和亲身经过的事,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也是小学生素质作文教学要求,这就是给了我们俄文教学的不少压力。特别是当前如何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搞好指导就更为重要。因此,要想教好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
一、引导学生多看,积累素材
1、学生要达到多看的目的,就应注意适当的范围和方法。教给学生的范围有:一是景物观察。二是观察物。三是观察体会生活。四是影视作品。而学生要做到以上几点,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点:
一是要用" 心" 观察养成习惯。
二是要有序观察。
三是培养综合观察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作观察笔记。
(1)要有" 得" 即记,有" 观" 即写。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习惯。
(2)培养写日记、周记的习惯。把每天看到、想到的写成一篇小作文,勤于练笔,形成习惯,这样到正式作文时就有" 文" 可写,有情可抒。
二、培养学生多思多想,训练作文基础能力
无论是学习语文基础还是课文范文,都要多思多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可小视,学生所观察到的东西、所阅读的文章,所接触的事物,如果不经大脑加工、贮存,那所有的努力只存于形式和表面。
18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就是把学生所学、所看到的东西由" 死" 变" 活" ,存于有效记忆中。这样到作文时就不会" 空" 、" 少" 、" 死" ,而是" 实" 、" 厚" 、" 活" 了。
三、指导学生多练,培养" 写" 的能力
练笔是小学生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有意识指导学生" 写" 的训练,就要训练各种方法,灵活机动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1、培养小学生把日记、周记写成" 作文" 。
要教会学生把每天观察的事、物有重点地写作,把有意义的、有趣的、有重点的一" 点" 或一" 部分" 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这就是让学生训练、选材、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 练嘴动" ,即口头作文能力。
有意让学生即看即说,引导口头作文有序,避免" 口水语" 多在口头用词、想像、层次表达、综合作文方面都能讲得出来。把口头作文" 写" 好了," 笔" 上作文就顺理成章了。
3、指导学生" 会写" 模仿作文。
模仿作文即是教育学生把" 葫芦" 写成" 瓢" 的写作。而这对于农村作文教导不说,显得很重要。培养学生运用" 现成" 的写作方法写好作文的必要环节,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特别是农村语文老师在教文时把每篇范文的写作提纲板书,把写作特点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有意引导学生" 假如我来写这篇作文怎样写" 。因此,指导学生模仿作文,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讲究指导方式和方法,即求同存异,仿中创新。
四、指导学生多改作文,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生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步骤,要培养他们的修改习惯,教给他们好的修改方法。
19 首先,学会在作文草稿上修改。要求学生一字一句读,一句一句改。 其次,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交叉修改。同桌、小组、全班修改都可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再次,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他人的文章。让学生明确每类作文如何扬长,避短,下一次得到总的提高。这样,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权,则会大大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的能力。
总之,农村学生的潜力很大,供给学生作文的素材浩如繁星,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相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坚信,只要小学生们持之以恒,做生活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 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
面对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狭窄,阅读材料缺乏的客观现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写作训练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习惯予以简述,供同仁商榷。
一、 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让学生愿写
“趣浓劳轻,乐学不疲”。为此,写作指导应导之以兴、启之以趣,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厌”变“爱”。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让习作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力求使学生在作文中留下成长的痕迹,采用“手抄报”、演讲赛、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留意学习环境,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见诸笔端,呈现在班上适时激励,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走向成才的道路。我常说:“学语文,不只是为了提高分数,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生活。”放手学生到生活中激发情趣,精心构思,充分拟稿,教学中采用寓作
20 文教学于活动中,采用“看看——写写”、“听听——写写”、“说说——写写”、“玩玩——写写”等形式,使学生有“一写为快之感”。
二、 积极扩大生活积累,使学生想写
作文时无物可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眼中风景不多”,何以“笔下风云翻卷”。我认为,观察是学生扩大生活积累的有效途径,观察多了,就可以形成丰富的表象、储藏写作资本,一旦需要便能招之即来。在一次庆祝“六·一”活动的前夕,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六·一”是怎样庆祝的习作练习。学生的习作中内容丰富、语句流畅、文字朴实,感情充沛,在习作中充分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这次习作普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是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激活了脑中丰富的、休眠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达到了由“想写”到“可写”的顺利过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笔下无物。”
三、 教给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写
在教学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这无疑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学生消化不了,根本谈不上领悟运用。那么,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我初步摸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促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即:“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这样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了解到真实具体的学情,从而制订出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学生就不难接受,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
21 四、 坚持读练结合,使学生乐写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首先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每周开展一次朗诵活动,提高学生读书表达能力,围绕本单元写作重点,组织“我爱这篇文章”读书比赛活动,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赏识能力,结合各大节日召开“向节日献礼”演讲会,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因为日记内容广泛、丰富、书写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经验的一种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博览群书,将读书中遇到的佳词、佳句随时写进日记,通过练笔,促进学生读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和学生生活实际、写作水平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努力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受用终生的写作习惯。
文章
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老师除了加强修改作文专项训练外,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朗读修改法、同学互评法、时间冷却法、老师讲评法、佳作参考法。
22 《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什么要修改作文?修改作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呢?经过实践积累,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被选入小学课本的《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这两篇文章的作者——俄国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诺夫,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断地修改,直到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形象生动为止。例如他写的寓言《杜鹃和雄鸡》,草稿有二百多行,后来经过反复修改,到发表时只有二十一行了,正是由于他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出精品,所以它的作品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呢。一篇作文即使是经过了认真地构思,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十全十美,往往会存在着丢字落字,重复罗嗦,层次零乱,详略不详等毛病,经过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减少了,明显的错误纠正了,学生的作文质量也就提高了。在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而亲手纠正自己的存在的问题以后,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进而掌握写作规律。可见写作文一定要养成多修改的好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一.朗读修改法。完成习作后,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 凡是读起来绕口, 听起来别扭的地方, 就仔细查找问题, 进行修改. 例如, 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 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 总觉得别扭, 后经仔细思考, 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 避免重复. 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 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 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觉得流畅多了. 看来“耳朵”这个
23 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二.同学互评法。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可不要小瞧这一位位小老师,工作起来蛮有水平的。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老师讲评法。老师讲评要精,具有代表性,我仅以小学第五册教材中第三篇作文,是一幅看图作文为例。
设计下表,进行讲评。
其中错误类型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例句是学生作文中的原句,分析原因和修改方法是这次讲评的重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类似病句则是让学生在讲评后自查,是否自己的作文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依照此表,进行讲评,学生积极性提高,记忆深刻,尤其是修改方案时,更是思维活跃,提供了多套可行性修改方案。
24 四.时间冷却法。一次偶然事件中,使我意外发现此法。当学生写完《校园春色》这篇文章后,没有时间修改,过一段时间后,我来了个亡羊补牢,没想到效果却极佳,深思后豁知:学生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创新。如学习了《锡林格勒大草原》这篇课文后,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以歌词作结尾,反映小牧民愉快的心情,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开头和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呀吹向我们„„’,为结尾的文章,来表达心情,吸引读者。《南京长江大桥》以描写天气作衬托,以毛主席诗词用结尾,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校园春色关不住,欢声笑语出墙来”,“紫丁香,开紫花,朵朵张开小嘴巴,在那绿叶衬托下,散发清香笑哈哈”等构思新颖,用词准确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写完立即修改是一个好方法,而过一段时间返回头来修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改方法。
五.佳作参考法。一个善于学作的人,必多读书,勤积累。我们班每学期都要开展佳作欣赏活动,让学生陶醉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也要举办作文展示,不光学习别人的作文,也要展示一下自己作文水平,让学生品尝到写出好作文的喜悦。每周不少于百字的好词佳句摘录更是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在平时的多读多积累中,学生学到不少知识。有的同学以佳作为参考,把自己的文章修改成这样“春姑娘越过山岭,跨过草原,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季,花繁叶茂的夏季,枫叶菊香的秋季,松青雪白的冬季。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校园的春色”。通过好词佳句的点缀,使学生的作文润色不少。
25 作为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修改初探
笔者仅以小学作文教学中修改作文的几种方法供大家探讨。
1学生自主改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现出来,让生活走进作文,作文反映生活。但初次写出来的作文在立意、构思、选材、组材等方面并非深思熟虑,笔笔精到的。自主修改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整理、完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文字与思想、情感的统一。如果自己不加以修改,只是草率而行之,到处就会出现“枯枝败叶”,语言文字的表达就不能反映思想和灵魂以及个性特点。自主修改的过程分三步进行:①读,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然后修改,增补漏字,改正错字,疏通句子,理清段落;②看,重点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详略是否得当,该详写的要大加渲染,该略写的要惜墨如金;③想,文章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个性才得到表露,情感才得到升华。
2交流合作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篇作文往往自己心理想说的话,想讲的事,想表达的情感,而别人不知道,只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不清楚,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通过交流合作改的方式,有利于情感交流、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取长补短,这样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之。主要通
26 过以下几种途径:①同桌交换改。这是一种方便、省时、易行的修改方法,有助于交换意见,及时沟通,随时收到反馈信息;②朋友之间互换改,朋友本来就很知心,他会把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毫不保留地提出来,达到共同认识,有利于情感交流,增进友谊;③男女生之间交换改,在很多农村小学,男女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可以彼此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打破男女隔阂,促进团结友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的交流合作改,效果明显,作用直接。
3深入探究改它不仅限于对字、词、句、段肤浅地认识和修改,而是一种学习,研究的过程,是更高层次地理解、欣赏的过程。探讨的是文字艺术、语言魅力、表达方式、写作特点、思想精髓等方面的内容。其具体方法如下:①自己读,同学们和老师听,在读听中感悟,老师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讨论;②把作文让别的同学读,自己和老师听,自己向老师和同学们征求意见,在共同认识中得到提高;③老师读自己的习作,自己和同学们听,同学们提出问题,自己反思,老师评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师生在读、评、议中,自己与他人思维和智慧碰撞后,捕捉到多元见解,集集体智慧于一炉。一篇并不怎么样的文章就会变成一篇优秀作品来。“水偿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自己、别人、老师交换角色,三位一体,师生互动,共同品析。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作文一定要杜绝重写轻改的现象。学生自主修改能反映自己思想认识、个性的培养、能力的表达;交流合作改有助于扬长避短,共同进步;深入探究改是问题探讨,艺术研究的过程,使自己的作品达到理想的最高境界。不同形式的修改作用于不同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习惯中形成的,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27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几乎空白,加上普通话尚未在农村推广,方言交际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的缺陷,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这给教师的作文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教师应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生学会进行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形象表达周围事物的能力,逐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走向自然与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养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敢于突破单一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因为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习作的大舞台,乡村的山山水水、绿树红花、飞禽走兽,村舍田园风光,人情风俗„„处处蕴藏着趣味、知识和奥秘,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亲自接触的人,点点滴滴积累下来,记在观察日记本上,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解决学生习作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2、分类指导:根据作文分类,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景物、事件和各种活动的场面等,训练学生有序地观察,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的方法。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悟说出来,用我口说我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8 3、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认识、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想象,然后学会用语言去描述事物,由于学生手中有素材,心中有话,习作就言之有物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捕捉事物的特征
1、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如有一次习作训练要求介绍家中某一种日常用品,课上我拿了一把茶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的情况,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性、没有抓住特点,观察不具体的问题。我因势利导,先提问学生:“这把茶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什么颜色的?它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又采用‘遮幅式’的手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叙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从中领悟到观察某一器物可以从质地、颜色、形状,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课后又进一步延伸拓展,用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它器物,学以致用,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2、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动物,让他们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许多新发现,也产生不少疑问,如“鸭子能下水游泳,公鸡为什么下不了水?老水牛会尿尿,公鸡为什么不撒尿?”对学生的疑问,我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中又积累了更多的习作素材,学生提笔状物时,活灵活现,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表达出真情实感。
3、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时,我除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语言等,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心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增加了学生心中的语言储备,丰富了学生心中的生活积累。如一个学生在描述爸爸和妈妈吵架时的情景:“妈妈满脸怒气,左手叉
29 着腰,用右手的食指指着爸爸的鼻子,跺着脚,大声吼道:“姑奶奶还怕你吗?”这位学生要不是耳闻目睹这一幕,是无法写得这样形象逼真的。因此以前那种千人一面的弊端也少见了。
4、任务性观察和自觉性观察相结合,潜移默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毕竟是小学生,如果没有一定任务的压力,有一部分同学还是不会自觉去观察事物的。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事物的成果,这样既能检查学生的观察效果,又能使学生多角度地多层次地积累习作素材。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观察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学生汇报时,有的说:“牛尾巴像条长绳子,它是专门用来驱赶叮咬在身上的蚊子和苍蝇”。有的反驳说:“我看到的跟你不一样,牛遇到危险时,尾巴紧紧贴在屁股上;发怒时,牛尾巴就向上竖起,像铁棒似的;使劲时,它的尾巴向上翘起,尾梢还会卷成圆圈圈,牛是用尾巴来表达感情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气氛很活跃。我出了个作文题目《————尾巴的功能》让学生写,学生把文章写得很精彩,字里行间充满童趣。经常这样进行带有任务性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又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
三、引导学生学会描绘事物的特点,乐于写作
课标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力求创意的表达。我针对农村学生想象力较差,在习作教学中采用提示过渡的训练方法,如在指导学生写《茶壶》的习作中,我出示“大水缸”、“笑口常开弥罗佛的便便肚子”、“小毡帽„„等词句”,引导学生去找描写茶壶的哪个部位最合适,降低难度,使学生领悟到运用把观察到的和想象结合起来写的表达方法,能把事物的特点描绘得更具体、更形象。
30 由于农村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学生在习作中常常用方言来表达,出现言不达意、病句多,甚至闹出笑话。我把字、词、句的训练当作习作的重点来抓,讲清方言与书面语言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如“鸭母”与“母鸭”,“人客”与“客人”,句子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多吃些母鸭能滋补身体,可以常吃”而方言却是“鸭母吃人很补,可以多吃。”我还把一些较典型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区别的词、句列出来,分期出在黑板报上,让学生在习作中逐步学会用准确的词、句来表情达意,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我还结合习作的需要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亲自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中,学习准确用词,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过程写具体,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共同进步,展示欣赏佳作,推荐投稿,让学生共同享受写作的快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大的激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乐于写作。
总而言之,教师要长期坚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习作素材的积累,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抛弃畏难情绪,乐于写作,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功到自然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
31 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工作。要让学生修改好自己的文章,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 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作文素质。
讲清意义,激发兴趣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强弱是其象征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师只给些引点和指导, 该怎么改, 让学生自己去改,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养成自改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不仅以促进“写”, 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不仅能促进“写”,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发展智力, 增强写作能力, 而且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中养成勤于动笔、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借故事说理,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轶文趣事。如:我国古代贾岛“推敲”的典故,著名语言家朱德熙先生一丝不苟修改斯泰入稿的故事。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讲给学生听,这样就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融于这些故事中了。教师应借课文范例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意义,小学教材中的《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使学生懂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授予方法,掌握要领
32 教学中,教师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指导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作文,特别要注意到年段不同,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要求也不同,大纲要求三年级“开始培养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四年级接着“培养学生修改有错误的句子”五、六年级再培养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不难看出,小学生自改作文是从修改句子入手的,修改的要求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指导如下几种修改方法。 <一>.朗读修改法。学生完成习作后,要求他们出声地朗读几遍,并边读边修改,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以读促改。初读——修改内容和结构。通过朗读分析判别所选用的材料是否符合文章的中心,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所选用的结构是不否合适,从整体对文章的框架进行甑别、裁剪,以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细读——修改病句。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 凡是读起来绕口, 听起来别扭的地方, 就仔细查找问题, 进行修改。例如, 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 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整洁美丽的学校”。当他朗读此句时, 总觉得别扭, 后经仔细思考, 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 ,避免重复。. 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觉得流畅多了. 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通过朗读,认真推敲,揣摩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方言土语。使习作达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
<二>.同学互评法。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
33 “法眼”了。可不要小瞧这一位位小老师,工作起来蛮有水平的。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佳作参考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善于学作的人,必多读书,勤积累。因此,我们班每学期都要开展佳作欣赏活动,让学生陶醉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也要举办作文展示,不光学习别人的作文,也要展示一下自己作文水平,让学生品尝到写出好作文的喜悦。每周不少于百字的好词佳句摘录更是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在平时的多读多积累中,学生学到不少知识。有的同学以佳作为参考,把自己的文章修改成这样“春姑娘越过山岭,跨过草原,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季,花繁叶茂的夏季,枫叶菊香的秋季,松青雪白的冬季。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校园的春色”。通过好词佳句的点缀,使学生的作文润色不少。
总之,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学生自改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强化训练的意识,通过不断的训练,发掘学生改文的主动性,激发创造精神。实践证明,只要老师常抓不怠,学生常练不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一定日益提高。
34 、中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懂得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 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重视阅读, 重视积累,应用多种方法,获取写作素材。老师要有计划,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反复地体会领悟,读中仿写,读中悟写。老师平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积累名言佳句,特别是语言生动、优美,表现手法多样、灵活的语段,做好必要的摘录。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实验,写好日记。在可能的情况下, 拓展生活空间, 积累生活素材。在浩瀚的书林中,有些书对学生是有益的,有些书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有些书要读细读透,还要让学生做好摘录,反复诵读熟记,并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亲身体会读书的乐趣。有些书只要浏览,粗知内容就可以。当今学生接触实际生活的机会少了,我们应该畅通各种渠道,注意从报刊中、电视中,电脑中,从实际生活实践中获取素材,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如:主题为“成长中的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它与本单元阅读部分的内容相照应。这一单元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或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在此基础上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学生也能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切地进行体验和感悟,从他人成长的故事中受到启发。这节课时活动的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这是对前两阶段,即讨论计划阶段和活动准备阶段的成果的展示。第一环节是活动过程回放。这一环节展示的事活动前两个阶段的8张照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5 第二环节是“我的座右铭”展示。这是在活动准备阶段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作为自己成长的座右铭。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并让这些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行动指南。
第三环节是故事大观园(讲述伟人、名人的故事)。这个环节是这节课,也是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环节的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买了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书,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他们对搜集到的故事进行了删减增补、整理改编,进行再创作。他们还独出心裁,把故事改编成短剧、设计成手抄报等。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并从他人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第四环节是分享乐园(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这个环节也是这节课和整个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的回忆,记叙,讲述,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外,为了使课堂气氛能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互动环节,评选优秀活动成果奖,发放新年贺卡。
(二)、高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围绕语文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这个主题分为“有趣的汉字”和“遨游汉字王国两个版块。”这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次在整个单元安排综合性学习。高年段对综合性学习尤其重视,决定打破常规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主题自由分组,然后小组内指定计划。分工协作。成果
36 展示会也打破常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选择。这次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对于诗歌综合性学习,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儿童诗歌是一种特別重视节奏、声音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內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能让孩子在念唱或朗诵时,直觉地感受到其中蕴涵的趣味,从而领会到喜悦、感动、动人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加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优雅性情,培养接受文学的能力。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去歌颂它,那样的诗歌才会充满真实的感情。
总之,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创设学习情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每一次都有一个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拓展想象的空间。在活动应用语文,应用各科的知识,拓展思维的空间,把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调动生活积累,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思维更加活跃,作文的内容更加具体、清新更有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试行在学生中推行重视修改作文的做法。平时的一篇作文,往往第一稿经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作文讲评课分析后,再让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再对修改后的作文评分。这种方法试行一段时间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去发现作文中的毛病,并如何着手去修改,尝到了修改作文甜头,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7 一、重视修改作文
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推敲而写成的,确切地说:好的作文是经过多次的修改而改出来的。有的学生常说:学语文最怕写作文,往往是拿着作文题却不知从何入手,好不容易按老师要求的字数写完,根本不会考虑到去修改。这种写前对作文的内容、结构、不推敲,写后又不修改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虽考虑了修改,也只是就几个不当的用词进行改动;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总认为写出来的东西都是重要的,舍不得删除。
为此,我特地跟学生讲了“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作文前推敲的重要,修改作文的重要。要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必须从修改作文入手。要舍得删除,要学会根据主题选材。学生逐渐认识到:要写好文章,就要重视修改文章。
二、怎样修改作文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后,我首先在平时的作文中推行修改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要明确,深刻。注重材料的取舍、选择和详略处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缺少过程,段落及段内层次是否有一定的顺序。删除空洞罗嗦的字、词、句、段。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独创性的精神生产,它的产物——文章,是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独到的感受和见解的。在作文中,要让学生充分反映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寻找作文的共性后,表现自己的个性。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调整结构的能力。在调换材料能力训练中,要求学生去寻找或发现材料中的个性,在细微的事情中写处自己的感悟,选材是很重要的,它能充分反映学生不同于它人之处。如:我们在写《我和书的故事》一文中,大部
38 分学生在指导后能从各个角度去选材,有个学生从我去卖书的故事中,发掘出人们爱书的内心。这种选材的角度就比较新颖。还有个学生在《流在我心中的歌》一文中,从看到菜场里卖菜女子对待怀中孩子的言行中,体现了母爱是没有界限的这一主题,从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这些选材角度都是我们加强观察、训练的结果。
修改作文主要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慢慢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还要注重修改后的讲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尝到了修改的好处。
三、坚持良好习惯,取得较好效果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重视了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刚开始学生的作文由于没东西写,所以文章是干巴巴的,学生对写文章的兴趣不大;现在,我的学生从不喜欢写到不怕写,再到已经有点喜欢写了。这正得益于平时的大量训练,正确方法的指导,慢慢地出现了好文章。每次考试,我班学生的作文平均分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情况让我深深感到:作文训练要重视修改,提高作文水平要从修改入手。
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39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40 ⒈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例如,学习《南京长江大桥》一文时,我带领学生欣赏了描写大桥雄伟壮丽的词句后,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优美,学生觉得是身临其境了,就达到明理的目的了。
⒉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有时现场作文,我会让学生写好后立即投影出来,大家来帮助他改文章。
⒊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⒋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⒈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
41 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⒉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⒊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目标要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
42 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⒉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先进行集体讲评,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也由人人面批面改改为按需要进行面批,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修改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43
1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习作
---纸小 赵云
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教两班课,每班作文都收上来,就是两座大山。老师们说,愚公移山,还感动了上帝派神仙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的这两座山搬去又搬来,真不知何年何月是尽头。”作文批改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它困扰着语文教师们。
长期以来,很多情况都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上。这样就使学生认为,批改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其结果是:学生写完作文后,把笔一丢,大功告成,让老师改去吧!教师精批细改了,学生并不完全理解教师的用意,即使学生能看懂教师的批改说明,未必就能转化为学生作文的能力,何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瞥一眼分数,就束之高阁,再也不过问了,这次作文出现的毛病,下次作文又重犯了,教师还得这样改。作文批改实属劳而无功。怎样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我认为,还得发动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和老师一起搬动作文修改这座大山。
一、 让学生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1、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开采出来,要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王安石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 “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
2 2、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标准》还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
二、 教给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1、 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任务
(1) 把文章改得切题
作文初稿完成后,首先应检查:作文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目规定的要求。如果写《我的同学》,就不能写成自己和同学间发生的事,而应写这个同学的特点,所写事例也须是反映这个同学特征或品质的。
(2) 把文章改得中心明确
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是这样要求的:“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虽然,新课标并没有“中心明确”的说法,但写一篇文章,总要让人明白你想说的意思吧,你要说的是高兴的事还是伤心的事,是郁闷的事还是愤怒的事?因此,修改时就要检查:所选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说清楚了。
(3) 把文章改得条理清楚
推敲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文修改的重点,也是难点。对这方面的修改,首先求“通”,再求“巧”。求通即作文时要求做到思路通畅、条理清楚、重
3 点突出。修改时检查:整篇作文有没有一定条理,有没有颠三倒四的地方,有没有前言不搭后语、不连贯的地方。在“通”的基础上,还可“求巧”,求巧即要求结构巧妙,行文讲究一定技巧。在小学阶段常用的写作技巧有: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点明中心、倒叙法、对比法等。修改作文时可让学生试着运用这些写作方法,使文章更活泼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把文章改得文通字顺,标点、格式正确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一般地说,人们思维的速度快,而书写的速度慢,书写赶不上思维。我们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数目多,笔画多,难认难写。这就是思维和书写的矛盾更大了。写文章时,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思考内容上,因此,对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难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错误。特别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强,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小学生作文的自我修改,就更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这是“求顺”,在求顺的基础上,还可“求美”,即在语句流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锤炼语言,使语句形象生动。
2、教给学生修改的基本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几种修改符号)
(1)增加:内容不具体的要增加,要写具体;
(2)删除:删去重复啰嗦的内容;
(3)调整:条理不清楚、语句颠倒的内容要调整;
(4)连接:不连贯的地方要连接成连贯;
(5)改正: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标点符号和不通顺的句子。
3
4 修改文章按修改方式分,一般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单一性修改,另一种是综合性修改。单一性修改就是按照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条理是否清楚,以及字词句、标点和书写格式是否有病,逐项修改,一次只从一个方面修改。好处是:目标单一,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上考虑得细致,不易漏掉问题;缺点是费时费力,比较麻烦。但对初学修改的小学生来说,这种方式不仅易学,也很有必要。
三、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训练步骤
训练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分项训练到综合训练。 ①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打开作文一看正确,便拿出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
②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能看出来。后进生批改别人作文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作文也要注意卷面了。
③错别字几个。要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粗心的同学挑不出来,我们就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换着批同一篇文,甲发现错别字为5个,乙发现6个,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100字的说明,若丙发现错别字为7个,那么甲、乙就要同时被追究责任,各追加100字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时,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
④有几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画上横线,写出病因。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以上5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批改实践,就能掌握了。再过渡到后5条。
⑥看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5 ⑦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
⑧看文章结构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结尾是否照应。
⑨看表达方式。
⑩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尝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注重了写,而忽视了修改。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而且要重视培养和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做作文时,只起个草稿,不修改就急于往本子上抄;有的干脆连草稿都不起,边想边写,甚至有的学生压根就错误地认为一遍写成的作为最有水平,反复修改是无能的表现。这样写成的作文,不是“落字”“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等连篇,就是“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修改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老师的启发和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开展了多种多样修改作文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赐教于同行:
一、介绍名家故事,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不愿修改作文的毛病讲一些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提高对修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如讲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绿”字,开始用“到”,“过”,“入”,“满”后经十多次的修改才选定“绿”字的故事,又如讲贾岛倒骑毛驴“推敲”的故事等等这样可使他们认识到: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进行反复修改,逐字逐句推敲,那种一气呵成,不加修改
6 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并且也是写不好作文的。
二、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和简单的修改符号。
小学生刚开始自己修改作文,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解决他们在修改作文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教给他们一些最起码的修改作文的方法:
1. 对照作文要求从整体上去修改。
通过默读,从整体上看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突出,内容是否具体、生动、形象,详略是否得当等。
2. 反复推敲,从语言文字上去修改。
通过轻声读作文,反复推敲,仔细琢磨语言文字的应用,如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别字和落字,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正确等。
3. 朗读通顺,认为满意后定稿。
反复修改后的作文,可通过大声朗读,边读边听边体会,对不通顺或不满意的地方作下记号,读完后,再进行一次修改,直至读起来通顺,认为比较满意后方可定稿。
其次,应该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文章的符号:如删除号,对调号,改正号,连接号,错、别字号,嘉奖号,空格号等及它们的表示和用法。并让他们正确运用这些符号去修改作文。
三、集体评议典型作文,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的每次作文,我都从中选出几篇写得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作文典型在班上进行集体评议。先是老师范读这些作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体会,哪些地
7 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应怎样修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这些学生分别朗读他们的作文,其他同学和老师边听边参加评议修改。这里,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挖掘那些较差作文中的成功因素,如头开得好、或尾结的好、或某一词用得好、或某一修辞用得好等。对这些写得好的方面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参评的成功作文和有进步的作文,要么给予掌声鼓励,要么把它贴在“优秀作文园地”里。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写好作文和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大面积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四、培养“小先生”,组织互评互改。
从班级中选取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小先生”。先辅导他们怎样修改作文,教给他们修改作文的基本知识和修改符号,鼓励他们带动大家进行互评互改。
首先,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小先生”负责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其他同学阅读“小先生”的作文,在对比中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对其中的错误加以修改。
其次,让“小先生”互改作文,其他同学再阅读“小先生”修改过的自己的作文,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还可展开讨论。其间,老师要来回巡视,对学生碰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加以及时启发和点拨,帮助他们解决;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应及时统一指导,予以解决。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小学生修改作文,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我带过的班来说,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错别字很少;写人能抓住特征,状物则形象生动,记事能交待得清楚明白。尤其原来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作文进步十分明显。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有好多问题还待在教学中进一步 探讨,
8 加以完善和改进。
浅谈指导小学生自改作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少、慢、差、费”的作文教学现状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那么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
本文从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促进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一目标出发,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训练的原则
1. 学生年级不同与整体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小学生修改作文,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小学生为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需要从低年级就开始习作、练笔,做到能将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人、事、物如实写下来。低年级起步,打好说话、写话的基础。三、四年级提高说话写话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一个见闻、一次活动或想像的某一个事物,把写话训练作为说话到作文过渡的桥梁。高年级由单项修改到综合评改训练,要求学生能把简单的记事或想像的文章改通顺。这样由易到难,既体现作文教学的“序”,又有助于学生整体作文能力的稳步提高。
2. 渗透示范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学生要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又要有方法能力的积累。为此,我结合阅读教学,在低年级阶段重点渗透字、词、句、段等语言知识的积累,中年级阶段则通过对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使学生懂得一段话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篇课文总有一个中心内容。这些知识积累多了,学生就有了修改作文的知识
9 基础。与此同时,在作文修改训练中,老师用自己的教学语言、行为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学生则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练习修改,从仿句造句到独立的写句改句,每一步训练,扎实有度,循序渐进,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放弃老师指导点拨的努力。
二、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内容
文章学的理论与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过程包括“准备、起草、修改”三个阶段。“修改”是作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能力的标志。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阶段,要视不同年级学生对象,并根据作文教学目的、训练重点的不同,在训练内容上必须有所侧重。总的来讲,作文修改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书写。指导学生正确并工整书写,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在学生写话作文中不允许字迹潦草,糊涂乱画,错字连篇。
2. 标点。指导学生要懂得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作文中会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不允许一逗到底。
3. 词句。指导学生说话作文都能正确用词造句,做到语句通顺。
4. 内容。指导学生作文不仅要求有内容,而且要求内容具体,也就是说,作文切不可内容空洞、单薄,更不能写虚情假意的话,写内容错误的话。通过反复修改,让自己的文章写得具体、完整一些,特别是文章中心与材料要相适应,要有真实的感情和健康向上、是非分明的思想。
5. 表达。指导学生作文要在认真推敲词句,做到“文从字顺”、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还要在更高一个层次即“表达”的层面上进行训练,解决“怎么写”的问题。重点是根据作文题意,从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梳理平时积累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寻找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里,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展开
10 思路,力求新意。在思路明晰的前提下使学生抓住中心,从创新的角度修改文章。比如可以根据题意重新构思确立新的主题,采用新的写法,也可以从材料上修改,力求选好素材,组织好材料,做到文章新颖。
以上修改文章的五个内容既有分工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训练的方法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常用的方法是:
1. 示范法。示范修改文章,一是老师将作文中的病例展示出来,边修改边说道理;二是老师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修改范例,让学生自己学习体会。
2. 读改法。就是要求学生写完文章后自己或相互多读几遍,从读中增强语感,梳理思路,发现不当之处,从书写标点,用词造句到文意,一一加以修改。
3. 评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一是同座交流,相互品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并修改对方的文章;二是老师依据学生作文水平的个体差异,抽阅品评不同类型的作文并交给同学。同学在讨论并获得一定的感受之后,对文章进行品评,好的赞扬,不好的修改。这种评改方法,往往会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闪现出学生个性的火花。
4. 符号法。在教给以上修改的方法之外,我们还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这些符号是:①删除号:;②增补号:) ;③调位号:;④提行号:;⑤复原号:△△△;⑥留空号:√;⑦佳句号:。
通过学习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总结自己多年作文教改的经验,我深深体会到,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全面体现了21世纪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强调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应真正占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根据这一现代教学思想,我们要真正转变观念,更好地把学生修改文章的权力还给学生,
11 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文章的主人。
当然,我们提出变老师包办改为学生改,并不是说老师可以偷懒,学生可以放羊。相反,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老师不包办批改或少改,意味着老师从繁重的无用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导之以法、晓之以趣、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上面。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并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全面提高作文能力,这永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改不断追求的目标。
浅谈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一是修改作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重视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生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人们常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马克思写的《资本论》从草稿到定稿经过了多次修改,列宁的文章初稿竟要修改十多次。世界著名大文豪托尔斯泰,他写的《安娜? 卡列尼娜》修改了十二次。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改“吹”“染”为“绿”,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佳话流传至今。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的《〈坟〉的题记》只有一千多字,改动却有上百处。无数事例证明,任何一部杰出的著作都要经过作者仔细地修改。由此可见,修改文章是古今中外写好文章的好传统。我们小学生尤其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小时候,习惯是人的奴隶;长大后,人是习惯的奴隶。”
12 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内容、过程和方法。
实践证明,修改文章,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初稿,很多学生以为,读两遍,大致一看,符合本次作文要求,个别词句稍一改动,就算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敷衍了事。这种态度目前在学生当中为数不少,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修改作文不能以完成一次作业为目的,而应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学生的作文初稿表达的是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最初看法,所以不够完善。学贵有疑。一篇文章的初稿问题发现得越多,学生思维触觉越灵敏,思维空间越广阔,对事物的认识也就会愈加完善。作文修改不能只求遍数,更要求修改的质量。作文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在修改过程中,教师要非常关注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有的作文空话连篇,假话套话泛滥,
写同学借给自己一块橡皮就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似这类言不由衷、言过其实的语言要坚决舍去。教师教育学生作文语言要实事求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流传千古,一部优秀的电影能打动人心,都是因为它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巴金老人把“写真话”作为人生与写作的座右铭。真实的东西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学生修改作文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写真人真事做起,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良好文风,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同一件事,成人和孩子站的角度不同,看法就不
13 同;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即使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时间,相信他的感受也会不尽相同。“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一个一年级小学生这样写她的家“我们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我,还有小狗。我们都非常爱我们这个家。”狗也算一口人?但是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经过一定时间的相处,人与动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已经把家中的小狗当做家庭中的一员了。她用自己的手写出了自己真挚的情,使自己那颗小小的心得到了满足。理解了孩子的心理,我们再去征求他们的意见,选择最佳修改方案,这比教师单纯粗暴地指责孩子的做法要好得多。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修改作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些新思想、新见解,鼓励学生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看法。我们希望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到学生的不同声音。而不是全班一种声音。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与合作。
《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修改能力的强弱。平时上好语文课、增加阅读量、记日记、认真听老师讲评作文、勤于修改,都是培养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基础。在修改作文时,不妨反复吟诵。文章的许多毛病,光看不容易发现,大声朗读或小声吟诵,错别字、漏字、多字、笔误、词序颠倒等一些小毛病一般能及时改正过来。老舍说:“我们写完作品,最好朗诵一遍或几遍。„„自己必须念念,假如自己都觉得别扭,别人会怎么样可想而知了。”
14 在吟诵时,一定要心静,认真,逐字逐句,边读边思考,才会发现问题,便于修改。还有一种修改方法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作文放置一段时间再修改。这时候自己的看法和初稿时的想法会有许多不同,修改起来会对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有利。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互改,促进学生相互了解与合作。作文是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写成的文章,难免有局限。请别人修改,会发现自己所看不到的缺陷。对别人的意见,不可一概否定,又不可盲目接受,要认真地琢磨,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的文章,也要坦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互改作文,可以同桌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互改,或者多人互改。因为学生的年龄差不多大小,许多问题更容易沟通,共同参与评改作文,能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现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招聘人员,招聘启事声明不要国内相当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学生。原因是之前招聘的该所大学毕业生自恃毕业于国内一流大学,不愿与同仁合作,遇事独断。姑且不论该公司是否有借招聘做广告之嫌,就此来看今天的社会应是需要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我们的作文教学,同时也具有育人的功效,学生通过修改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了如何做人。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因为能力不是短期形成的,只有当学生修改作文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才可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修改能力。
15
谈谈谈谈小学生作文修改小学生作文修改小学生作文修改小学生作文修改 “大姚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技能。但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下面就作文的修改我谈点自己的看法。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通过下面的方法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1、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启发、诱导他们真正懂得通过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能提高作文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锻炼他们不厌其烦做好事情的意志。针对农村小学生见闻少,知识面不宽等实际清况,我在作文辅导课上常常为他们讲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锤炼文章的故事。当我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里,“绿”字是经过了十六次的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终于成了千古绝唱时,同学们跃跃欲试的心理溢于神情,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我不失时机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写的作文,引导他们同学合作探究,像王安石一样对有些句子、词语进行修改、锤炼,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鉴于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不快以及几乎没有修改作文的知识和方法的现状,我每学期为学生举办一些修改作文的讨论课,我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探究修改作文的方法。每次探讨课确定一个重点,使学生每一次收获一点,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即增、删、理、换、并能综合应用这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3、每学期,我把部分学生的作文原稿和修改稿一起展览出来,让他们不但明白“好文不厌改 "的道理 ,尝到了“改”的甜头,而且养成了自主修改作文的好学风。 4、在一般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在作文起草好之后,先自己认真阅读一、二遍,边读边想边修改,然后与同桌交流阅读,探究修改。这样做,虽然开始有点乱,速度有点
16 慢,但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相互之间的商讨、争辩,取长补短,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探究,自主修改作文的妙处和乐趣。这种方法既提供了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自学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还培养了良好的文风、学风、班风。 5、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不仅要求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且要求学生讲讲为什么这样改那样改的理由。通过教师的指点,大家的讲评,不仅有利于集体纠正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技能 ,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6、采用个别谈心鼓励、课堂通报鼓励、让学生修改佳作等等。如果教师能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鼓励法,不仅能激起学生自尊、上进的积极心理,而且能促进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技能的发展,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积极方法。 7、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写的作文。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修改作文,然后大家讨论用哪种符号修改哪种毛病最恰当,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修改,最后学生自己动手,用上刚学会的符号再次修改作文。这样通过多次修改作文,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述七点是我学习并应用大姚教学法的切身体会,实践使我深信: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农村小学生也一定能够不断提高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我明白了大姚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自觉应用这钟方法,努力把大姚教学法精神落实在教学环节中。
17
小学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现,是听、说、读、写、序、词、句、篇综合训练的最高评价。小学生作文能否成功,达到一定的水平,主要体现在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和亲身经过的事,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也是小学生素质作文教学要求,这就是给了我们俄文教学的不少压力。特别是当前如何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搞好指导就更为重要。因此,要想教好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 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
一、引导学生多看,积累素材
1、学生要达到多看的目的,就应注意适当的范围和方法。教给学生的范围有:一是景物观察。二是观察物。三是观察体会生活。四是影视作品。而学生要做到以上几点,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点:
一是要用" 心" 观察养成习惯。
二是要有序观察。
三是培养综合观察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作观察笔记。
(1)要有" 得" 即记,有" 观" 即写。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习惯。
(2)培养写日记、周记的习惯。把每天看到、想到的写成一篇小作文,勤于练笔,形成习惯,这样到正式作文时就有" 文" 可写,有情可抒。
二、培养学生多思多想,训练作文基础能力
无论是学习语文基础还是课文范文,都要多思多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可小视,学生所观察到的东西、所阅读的文章,所接触的事物,如果不经大脑加工、贮存,那所有的努力只存于形式和表面。
18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就是把学生所学、所看到的东西由" 死" 变" 活" ,存于有效记忆中。这样到作文时就不会" 空" 、" 少" 、" 死" ,而是" 实" 、" 厚" 、" 活" 了。
三、指导学生多练,培养" 写" 的能力
练笔是小学生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有意识指导学生" 写" 的训练,就要训练各种方法,灵活机动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1、培养小学生把日记、周记写成" 作文" 。
要教会学生把每天观察的事、物有重点地写作,把有意义的、有趣的、有重点的一" 点" 或一" 部分" 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这就是让学生训练、选材、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 练嘴动" ,即口头作文能力。
有意让学生即看即说,引导口头作文有序,避免" 口水语" 多在口头用词、想像、层次表达、综合作文方面都能讲得出来。把口头作文" 写" 好了," 笔" 上作文就顺理成章了。
3、指导学生" 会写" 模仿作文。
模仿作文即是教育学生把" 葫芦" 写成" 瓢" 的写作。而这对于农村作文教导不说,显得很重要。培养学生运用" 现成" 的写作方法写好作文的必要环节,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特别是农村语文老师在教文时把每篇范文的写作提纲板书,把写作特点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有意引导学生" 假如我来写这篇作文怎样写" 。因此,指导学生模仿作文,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讲究指导方式和方法,即求同存异,仿中创新。
四、指导学生多改作文,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生修改作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步骤,要培养他们的修改习惯,教给他们好的修改方法。
19 首先,学会在作文草稿上修改。要求学生一字一句读,一句一句改。 其次,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交叉修改。同桌、小组、全班修改都可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再次,指导学生运用一系列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他人的文章。让学生明确每类作文如何扬长,避短,下一次得到总的提高。这样,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权,则会大大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的能力。
总之,农村学生的潜力很大,供给学生作文的素材浩如繁星,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相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坚信,只要小学生们持之以恒,做生活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 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
面对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狭窄,阅读材料缺乏的客观现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在写作训练中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习惯予以简述,供同仁商榷。
一、 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让学生愿写
“趣浓劳轻,乐学不疲”。为此,写作指导应导之以兴、启之以趣,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厌”变“爱”。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让习作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力求使学生在作文中留下成长的痕迹,采用“手抄报”、演讲赛、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留意学习环境,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见诸笔端,呈现在班上适时激励,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走向成才的道路。我常说:“学语文,不只是为了提高分数,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生活。”放手学生到生活中激发情趣,精心构思,充分拟稿,教学中采用寓作
20 文教学于活动中,采用“看看——写写”、“听听——写写”、“说说——写写”、“玩玩——写写”等形式,使学生有“一写为快之感”。
二、 积极扩大生活积累,使学生想写
作文时无物可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眼中风景不多”,何以“笔下风云翻卷”。我认为,观察是学生扩大生活积累的有效途径,观察多了,就可以形成丰富的表象、储藏写作资本,一旦需要便能招之即来。在一次庆祝“六·一”活动的前夕,我灵机一动,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六·一”是怎样庆祝的习作练习。学生的习作中内容丰富、语句流畅、文字朴实,感情充沛,在习作中充分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这次习作普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是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激活了脑中丰富的、休眠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达到了由“想写”到“可写”的顺利过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此以往,“何愁学生笔下无物。”
三、 教给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写
在教学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这无疑是教师的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学生消化不了,根本谈不上领悟运用。那么,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我初步摸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促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即:“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或互改”,这样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入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了解到真实具体的学情,从而制订出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学生就不难接受,也就不会出现千篇一律。
21 四、 坚持读练结合,使学生乐写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首先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每周开展一次朗诵活动,提高学生读书表达能力,围绕本单元写作重点,组织“我爱这篇文章”读书比赛活动,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提高赏识能力,结合各大节日召开“向节日献礼”演讲会,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因为日记内容广泛、丰富、书写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也是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经验的一种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博览群书,将读书中遇到的佳词、佳句随时写进日记,通过练笔,促进学生读书,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和学生生活实际、写作水平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努力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受用终生的写作习惯。
文章
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老师除了加强修改作文专项训练外,还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朗读修改法、同学互评法、时间冷却法、老师讲评法、佳作参考法。
22 《小学语文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什么要修改作文?修改作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呢?经过实践积累,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被选入小学课本的《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这两篇文章的作者——俄国杰出的寓言作家克雷诺夫,他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断地修改,直到每一句都掷地有声形象生动为止。例如他写的寓言《杜鹃和雄鸡》,草稿有二百多行,后来经过反复修改,到发表时只有二十一行了,正是由于他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出精品,所以它的作品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呢。一篇作文即使是经过了认真地构思,也不可能一下笔就十全十美,往往会存在着丢字落字,重复罗嗦,层次零乱,详略不详等毛病,经过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减少了,明显的错误纠正了,学生的作文质量也就提高了。在修改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后就可以少犯这样的错误,而亲手纠正自己的存在的问题以后,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进而掌握写作规律。可见写作文一定要养成多修改的好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修改作文的五种方法:
一.朗读修改法。完成习作后,出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 凡是读起来绕口, 听起来别扭的地方, 就仔细查找问题, 进行修改. 例如, 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 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 总觉得别扭, 后经仔细思考, 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 避免重复. 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 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 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觉得流畅多了. 看来“耳朵”这个
23 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二.同学互评法。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可不要小瞧这一位位小老师,工作起来蛮有水平的。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老师讲评法。老师讲评要精,具有代表性,我仅以小学第五册教材中第三篇作文,是一幅看图作文为例。
设计下表,进行讲评。
其中错误类型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例句是学生作文中的原句,分析原因和修改方法是这次讲评的重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类似病句则是让学生在讲评后自查,是否自己的作文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依照此表,进行讲评,学生积极性提高,记忆深刻,尤其是修改方案时,更是思维活跃,提供了多套可行性修改方案。
24 四.时间冷却法。一次偶然事件中,使我意外发现此法。当学生写完《校园春色》这篇文章后,没有时间修改,过一段时间后,我来了个亡羊补牢,没想到效果却极佳,深思后豁知:学生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创新。如学习了《锡林格勒大草原》这篇课文后,学生了解了课文是以歌词作结尾,反映小牧民愉快的心情,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开头和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呀吹向我们„„’,为结尾的文章,来表达心情,吸引读者。《南京长江大桥》以描写天气作衬托,以毛主席诗词用结尾,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校园春色关不住,欢声笑语出墙来”,“紫丁香,开紫花,朵朵张开小嘴巴,在那绿叶衬托下,散发清香笑哈哈”等构思新颖,用词准确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写完立即修改是一个好方法,而过一段时间返回头来修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改方法。
五.佳作参考法。一个善于学作的人,必多读书,勤积累。我们班每学期都要开展佳作欣赏活动,让学生陶醉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也要举办作文展示,不光学习别人的作文,也要展示一下自己作文水平,让学生品尝到写出好作文的喜悦。每周不少于百字的好词佳句摘录更是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在平时的多读多积累中,学生学到不少知识。有的同学以佳作为参考,把自己的文章修改成这样“春姑娘越过山岭,跨过草原,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季,花繁叶茂的夏季,枫叶菊香的秋季,松青雪白的冬季。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校园的春色”。通过好词佳句的点缀,使学生的作文润色不少。
25 作为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修改初探
笔者仅以小学作文教学中修改作文的几种方法供大家探讨。
1学生自主改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现出来,让生活走进作文,作文反映生活。但初次写出来的作文在立意、构思、选材、组材等方面并非深思熟虑,笔笔精到的。自主修改是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整理、完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文字与思想、情感的统一。如果自己不加以修改,只是草率而行之,到处就会出现“枯枝败叶”,语言文字的表达就不能反映思想和灵魂以及个性特点。自主修改的过程分三步进行:①读,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然后修改,增补漏字,改正错字,疏通句子,理清段落;②看,重点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详略是否得当,该详写的要大加渲染,该略写的要惜墨如金;③想,文章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语言特色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在字里行间表达得淋漓尽致,个性才得到表露,情感才得到升华。
2交流合作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篇作文往往自己心理想说的话,想讲的事,想表达的情感,而别人不知道,只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不清楚,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通过交流合作改的方式,有利于情感交流、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取长补短,这样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之。主要通
26 过以下几种途径:①同桌交换改。这是一种方便、省时、易行的修改方法,有助于交换意见,及时沟通,随时收到反馈信息;②朋友之间互换改,朋友本来就很知心,他会把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毫不保留地提出来,达到共同认识,有利于情感交流,增进友谊;③男女生之间交换改,在很多农村小学,男女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可以彼此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打破男女隔阂,促进团结友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样的交流合作改,效果明显,作用直接。
3深入探究改它不仅限于对字、词、句、段肤浅地认识和修改,而是一种学习,研究的过程,是更高层次地理解、欣赏的过程。探讨的是文字艺术、语言魅力、表达方式、写作特点、思想精髓等方面的内容。其具体方法如下:①自己读,同学们和老师听,在读听中感悟,老师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讨论;②把作文让别的同学读,自己和老师听,自己向老师和同学们征求意见,在共同认识中得到提高;③老师读自己的习作,自己和同学们听,同学们提出问题,自己反思,老师评析。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师生在读、评、议中,自己与他人思维和智慧碰撞后,捕捉到多元见解,集集体智慧于一炉。一篇并不怎么样的文章就会变成一篇优秀作品来。“水偿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自己、别人、老师交换角色,三位一体,师生互动,共同品析。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小学生作文一定要杜绝重写轻改的现象。学生自主修改能反映自己思想认识、个性的培养、能力的表达;交流合作改有助于扬长避短,共同进步;深入探究改是问题探讨,艺术研究的过程,使自己的作品达到理想的最高境界。不同形式的修改作用于不同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习惯中形成的,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27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几乎空白,加上普通话尚未在农村推广,方言交际盛行,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着普通话表达能力低下,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的缺陷,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这给教师的作文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教师应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生学会进行仔细观察,合理想象,形象表达周围事物的能力,逐步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走向自然与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养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敢于突破单一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因为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为学生提供一个习作的大舞台,乡村的山山水水、绿树红花、飞禽走兽,村舍田园风光,人情风俗„„处处蕴藏着趣味、知识和奥秘,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我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亲自接触的人,点点滴滴积累下来,记在观察日记本上,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解决学生习作时“无米之炊”的难题。
2、分类指导:根据作文分类,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如何观察景物、事件和各种活动的场面等,训练学生有序地观察,学会捕捉事物的特征的方法。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悟说出来,用我口说我心,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8 3、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认识、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和想象,然后学会用语言去描述事物,由于学生手中有素材,心中有话,习作就言之有物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捕捉事物的特征
1、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如有一次习作训练要求介绍家中某一种日常用品,课上我拿了一把茶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的情况,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观察无序性、没有抓住特点,观察不具体的问题。我因势利导,先提问学生:“这把茶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什么颜色的?它由几部分组成?”然后又采用‘遮幅式’的手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叙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从中领悟到观察某一器物可以从质地、颜色、形状,由局部到整体,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课后又进一步延伸拓展,用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它器物,学以致用,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2、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动物,让他们从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许多新发现,也产生不少疑问,如“鸭子能下水游泳,公鸡为什么下不了水?老水牛会尿尿,公鸡为什么不撒尿?”对学生的疑问,我不急于回答他们,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中又积累了更多的习作素材,学生提笔状物时,活灵活现,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表达出真情实感。
3、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物时,我除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表情、语言等,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心情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增加了学生心中的语言储备,丰富了学生心中的生活积累。如一个学生在描述爸爸和妈妈吵架时的情景:“妈妈满脸怒气,左手叉
29 着腰,用右手的食指指着爸爸的鼻子,跺着脚,大声吼道:“姑奶奶还怕你吗?”这位学生要不是耳闻目睹这一幕,是无法写得这样形象逼真的。因此以前那种千人一面的弊端也少见了。
4、任务性观察和自觉性观察相结合,潜移默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毕竟是小学生,如果没有一定任务的压力,有一部分同学还是不会自觉去观察事物的。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事物的成果,这样既能检查学生的观察效果,又能使学生多角度地多层次地积累习作素材。如有一次我布置学生观察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学生汇报时,有的说:“牛尾巴像条长绳子,它是专门用来驱赶叮咬在身上的蚊子和苍蝇”。有的反驳说:“我看到的跟你不一样,牛遇到危险时,尾巴紧紧贴在屁股上;发怒时,牛尾巴就向上竖起,像铁棒似的;使劲时,它的尾巴向上翘起,尾梢还会卷成圆圈圈,牛是用尾巴来表达感情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气氛很活跃。我出了个作文题目《————尾巴的功能》让学生写,学生把文章写得很精彩,字里行间充满童趣。经常这样进行带有任务性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又丰富习作素材的积累。
三、引导学生学会描绘事物的特点,乐于写作
课标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力求创意的表达。我针对农村学生想象力较差,在习作教学中采用提示过渡的训练方法,如在指导学生写《茶壶》的习作中,我出示“大水缸”、“笑口常开弥罗佛的便便肚子”、“小毡帽„„等词句”,引导学生去找描写茶壶的哪个部位最合适,降低难度,使学生领悟到运用把观察到的和想象结合起来写的表达方法,能把事物的特点描绘得更具体、更形象。
30 由于农村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学生在习作中常常用方言来表达,出现言不达意、病句多,甚至闹出笑话。我把字、词、句的训练当作习作的重点来抓,讲清方言与书面语言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如“鸭母”与“母鸭”,“人客”与“客人”,句子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如“多吃些母鸭能滋补身体,可以常吃”而方言却是“鸭母吃人很补,可以多吃。”我还把一些较典型的方言与书面语之间表达方式区别的词、句列出来,分期出在黑板报上,让学生在习作中逐步学会用准确的词、句来表情达意,达到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我还结合习作的需要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学生在亲自动眼、动口、动手、动脑中,学习准确用词,把意思表达完整,把过程写具体,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同学之间互评互改,共同进步,展示欣赏佳作,推荐投稿,让学生共同享受写作的快乐,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最大的激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乐于写作。
总而言之,教师要长期坚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习作素材的积累,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抛弃畏难情绪,乐于写作,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功到自然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
31 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训练提出明确要求: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工作。要让学生修改好自己的文章,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 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作文素质。
讲清意义,激发兴趣
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强弱是其象征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师只给些引点和指导, 该怎么改, 让学生自己去改,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养成自改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指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不仅以促进“写”, 培养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不仅能促进“写”, 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发展智力, 增强写作能力, 而且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中养成勤于动笔、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借故事说理,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轶文趣事。如:我国古代贾岛“推敲”的典故,著名语言家朱德熙先生一丝不苟修改斯泰入稿的故事。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讲给学生听,这样就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融于这些故事中了。教师应借课文范例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意义,小学教材中的《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使学生懂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从而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
授予方法,掌握要领
32 教学中,教师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指导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作文,特别要注意到年段不同,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要求也不同,大纲要求三年级“开始培养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四年级接着“培养学生修改有错误的句子”五、六年级再培养学生“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不难看出,小学生自改作文是从修改句子入手的,修改的要求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我根据本班的实际,指导如下几种修改方法。 <一>.朗读修改法。学生完成习作后,要求他们出声地朗读几遍,并边读边修改,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以读促改。初读——修改内容和结构。通过朗读分析判别所选用的材料是否符合文章的中心,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所选用的结构是不否合适,从整体对文章的框架进行甑别、裁剪,以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细读——修改病句。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 凡是读起来绕口, 听起来别扭的地方, 就仔细查找问题, 进行修改。例如, 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 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整洁美丽的学校”。当他朗读此句时, 总觉得别扭, 后经仔细思考, 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 ,避免重复。. 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 觉得流畅多了. 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另外朗读自改法对于作文中的丢字落词现象,修改有明显的错误的句子现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通过朗读,认真推敲,揣摩文章中的字、词、句、标点、方言土语。使习作达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
<二>.同学互评法。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说的话,而别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麽,只能凭文字来理解。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
33 “法眼”了。可不要小瞧这一位位小老师,工作起来蛮有水平的。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气,辩解自己就是按这个顺序观察的。二人争执不下,找老师理论。老师因势利导,讲解了观察顺序的重要性和观察方法。两位同学点头称是。不见得‘小老师’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来加以改正,写作水平就会在这一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佳作参考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善于学作的人,必多读书,勤积累。因此,我们班每学期都要开展佳作欣赏活动,让学生陶醉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也要举办作文展示,不光学习别人的作文,也要展示一下自己作文水平,让学生品尝到写出好作文的喜悦。每周不少于百字的好词佳句摘录更是一项雷打不动的作业。在平时的多读多积累中,学生学到不少知识。有的同学以佳作为参考,把自己的文章修改成这样“春姑娘越过山岭,跨过草原,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无限生机”;“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季,花繁叶茂的夏季,枫叶菊香的秋季,松青雪白的冬季。不过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校园的春色”。通过好词佳句的点缀,使学生的作文润色不少。
总之,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学生自改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强化训练的意识,通过不断的训练,发掘学生改文的主动性,激发创造精神。实践证明,只要老师常抓不怠,学生常练不懈,学生自改作文能力一定日益提高。
34 、中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独立思考,质疑问难, 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懂得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自己的思想, 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素养,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重视阅读, 重视积累,应用多种方法,获取写作素材。老师要有计划,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反复地体会领悟,读中仿写,读中悟写。老师平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积累名言佳句,特别是语言生动、优美,表现手法多样、灵活的语段,做好必要的摘录。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实验,写好日记。在可能的情况下, 拓展生活空间, 积累生活素材。在浩瀚的书林中,有些书对学生是有益的,有些书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有些书要读细读透,还要让学生做好摘录,反复诵读熟记,并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亲身体会读书的乐趣。有些书只要浏览,粗知内容就可以。当今学生接触实际生活的机会少了,我们应该畅通各种渠道,注意从报刊中、电视中,电脑中,从实际生活实践中获取素材,关注生活中的人和事。如:主题为“成长中的故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它与本单元阅读部分的内容相照应。这一单元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或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在此基础上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学生也能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切地进行体验和感悟,从他人成长的故事中受到启发。这节课时活动的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这是对前两阶段,即讨论计划阶段和活动准备阶段的成果的展示。第一环节是活动过程回放。这一环节展示的事活动前两个阶段的8张照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35 第二环节是“我的座右铭”展示。这是在活动准备阶段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作为自己成长的座右铭。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并让这些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行动指南。
第三环节是故事大观园(讲述伟人、名人的故事)。这个环节是这节课,也是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环节的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买了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书,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他们对搜集到的故事进行了删减增补、整理改编,进行再创作。他们还独出心裁,把故事改编成短剧、设计成手抄报等。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并从他人的故事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第四环节是分享乐园(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这个环节也是这节课和整个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通过对自己成长中的故事的回忆,记叙,讲述,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外,为了使课堂气氛能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互动环节,评选优秀活动成果奖,发放新年贺卡。
(二)、高年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围绕语文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五组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这个主题分为“有趣的汉字”和“遨游汉字王国两个版块。”这是人教版新教材第一次在整个单元安排综合性学习。高年段对综合性学习尤其重视,决定打破常规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主题自由分组,然后小组内指定计划。分工协作。成果
36 展示会也打破常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选择。这次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对于诗歌综合性学习,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儿童诗歌是一种特別重视节奏、声音的美感、文字流利自然、內容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能让孩子在念唱或朗诵时,直觉地感受到其中蕴涵的趣味,从而领会到喜悦、感动、动人的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加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优雅性情,培养接受文学的能力。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语言去歌颂它,那样的诗歌才会充满真实的感情。
总之,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创设学习情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每一次都有一个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拓展想象的空间。在活动应用语文,应用各科的知识,拓展思维的空间,把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调动生活积累,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思维更加活跃,作文的内容更加具体、清新更有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试行在学生中推行重视修改作文的做法。平时的一篇作文,往往第一稿经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作文讲评课分析后,再让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再对修改后的作文评分。这种方法试行一段时间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去发现作文中的毛病,并如何着手去修改,尝到了修改作文甜头,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7 一、重视修改作文
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推敲而写成的,确切地说:好的作文是经过多次的修改而改出来的。有的学生常说:学语文最怕写作文,往往是拿着作文题却不知从何入手,好不容易按老师要求的字数写完,根本不会考虑到去修改。这种写前对作文的内容、结构、不推敲,写后又不修改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虽考虑了修改,也只是就几个不当的用词进行改动;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总认为写出来的东西都是重要的,舍不得删除。
为此,我特地跟学生讲了“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作文前推敲的重要,修改作文的重要。要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必须从修改作文入手。要舍得删除,要学会根据主题选材。学生逐渐认识到:要写好文章,就要重视修改文章。
二、怎样修改作文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后,我首先在平时的作文中推行修改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要明确,深刻。注重材料的取舍、选择和详略处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缺少过程,段落及段内层次是否有一定的顺序。删除空洞罗嗦的字、词、句、段。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独创性的精神生产,它的产物——文章,是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独到的感受和见解的。在作文中,要让学生充分反映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寻找作文的共性后,表现自己的个性。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调整结构的能力。在调换材料能力训练中,要求学生去寻找或发现材料中的个性,在细微的事情中写处自己的感悟,选材是很重要的,它能充分反映学生不同于它人之处。如:我们在写《我和书的故事》一文中,大部
38 分学生在指导后能从各个角度去选材,有个学生从我去卖书的故事中,发掘出人们爱书的内心。这种选材的角度就比较新颖。还有个学生在《流在我心中的歌》一文中,从看到菜场里卖菜女子对待怀中孩子的言行中,体现了母爱是没有界限的这一主题,从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这些选材角度都是我们加强观察、训练的结果。
修改作文主要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慢慢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还要注重修改后的讲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尝到了修改的好处。
三、坚持良好习惯,取得较好效果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重视了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刚开始学生的作文由于没东西写,所以文章是干巴巴的,学生对写文章的兴趣不大;现在,我的学生从不喜欢写到不怕写,再到已经有点喜欢写了。这正得益于平时的大量训练,正确方法的指导,慢慢地出现了好文章。每次考试,我班学生的作文平均分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情况让我深深感到:作文训练要重视修改,提高作文水平要从修改入手。
如何培养小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39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这些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文字的运用等,从“打腹稿”直到最终完成,都在不断的修改中。而要写成一篇好文章,只有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相传他初到京师时,一次,在驴背上得到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来,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时,撞上迎面而来的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明情况后,不但没有责怪,倒帮他斟酌起字句来,说:“敲字好!”这就是“推敲”的由来。据说,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这部长篇巨著,就曾先后修改过多遍。由此可见,修改不仅作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写好作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呢?
一、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读改结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40 ⒈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例如,学习《南京长江大桥》一文时,我带领学生欣赏了描写大桥雄伟壮丽的词句后,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优美,学生觉得是身临其境了,就达到明理的目的了。
⒉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有时现场作文,我会让学生写好后立即投影出来,大家来帮助他改文章。
⒊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
⒋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
二、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如今多数教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批改常由他自己一人完成,没能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作用。其实,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⒈教师批,学生改。
“教师批”是指教师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
41 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我在作文教学中按此方法,批、改分离,以批促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⒉互批互改。
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⒊面批面改。
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亲切交谈,了解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写作文相对困难的学生,一边启发、一边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
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讲评课上,教师宣读的散文,批改的示范,集体的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一堂好的讲评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⒈目标要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
42 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⒉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当学生初步具备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就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每次初稿完成之后,教师先进行集体讲评,然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同时也由人人面批面改改为按需要进行面批,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已写好的作文,允许保留几天后再上交,鼓励他们隔几天再改;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修改作文的修改的效果,综合评定成绩。学生通过每次修改前后的对比,实实在在领悟到了认真修改的好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