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就是良好的境遇, 逆境与之相对. 人的成长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以及充分社会化的过程. 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角色趋向成熟两个指标来显示, 虽然顺境逆境, 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 但比较而言, 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首先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 一方面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比起匮乏的物质保障, 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 更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 另一方面, 顺境更有利于人心智的成长, 人心智的成长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养成. 逆境中, 学习环境是压制性的, 可以认知事物, 但是顺境中, 提供的是鼓励性的教育氛围, 更有利于认知的系统发展. 逆境中可以认识到人生的艰辛, 但也容易产生焦虑和痛苦, 甚至产生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 而顺境当中, 我们更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社会的关爱, 友情的可贵, 从而拥有宽容开放、健康的心态. 逆境中, 对人品格的培养是有条件的, 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心理承压范围, 造成人格的扭曲. 而顺境中, 对人品格的培养, 却是潜移默化的, 通过积极的教育手段, 和良好的性情陶冶, 锻造更健全的人格. 其次, 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来看, 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 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 顺境中家庭的关爱让我们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而在破碎中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容易自卑多疑. 青少年的时候, 顺境中良好的教育, 可以使我们学业有成, 谋生有道, 而缺乏教育, 则一时失去成长依托, 迷失生活方向. 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 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 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 而逆境的冲击, 容易使人意志消沉, 自我否定. 另一方面, 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成熟, 因为人的成长, 总是以其独立的担当恰当的社会角色为标志的, 逆境中的困顿, 容易产生挫败感, 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 而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 健全的制度安排, 和谐的日常生活, 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 好风凭借力, 助我上青云. 凭借顺境的好风, 我们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 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 更远. 谢谢! 黄磊:谢谢执中师兄. 我们呢也来简单分析一下对方的立论告诉我们什么? 他们说啊, 顺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安逸的环境, 而逆境呢给人带来了一种机制, 什么机制, 让您知道哪条路是错误的, 化学元素中有108项元素, 如果在座的各位想实验一下, 哪项元素是有毒的, 您可要一个一个品, 但是当品尝第一个有毒的时候, 您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况且人的成长是什么? 对方告诉我, 人的成长就是猜巧克力的过程, 这点我方不认同, 其实人生啊, 就像是一棵树的成长, 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加以保障, 对方混淆的是什么? 在逆境中, 人可以成长, 和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为什么这样说, 爱迪生, 通过实验, 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 有所获得, 我可告诉哟, 爱迪生有一流的试验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 如果这些都匮乏的话, 切莫说爱迪生实验5万种材料, 恐怕他还在街边流浪, 不能够进行科学研究. 话说回来, 什么是在逆境中可以成长, 这好比说司马迁的《史记》呢, 是在逆境中造就的, 但是逆境有利于科学研究, 是另外一个概念, 对不对? 大家很容易理解, 比如说毒品可以起到医疗麻痹的作用, 但是要论证毒品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否则我们还要禁毒干什么. 其实逆境给人提供的是某些个别品格历练的过程, 而顺境是人全面发展的过程, 全面发展, 和某些极端性格的养成, 是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呢? 其实对方所说的逆境, 我方不予否认, 他所说的是逆境给人带来了挫折, 但是顺境给您带来了克服挫折的能力和条件, 是否更为重要呢? :对方刚才最后一句话说, 父母亲是父母亲, 但成长还是自己的成长. 但是有没有一个父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呢? 对方今天其实要告诉大家, 天下的父母说, 如果你让你的孩子幸福的话, 那么你错了, 因为你如果不忍心看到你的孩子受苦, 那是不让他成长. 如果一个老师不对一个学生, 苛刻地要求的话, 那么你错了, 因为如果你不对他苛刻地要求的话, 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成长. 所以今天如果在座的各位, 是身处名校, 受过良好的教育的话, 那么对不起, 您没有成长. 对方又告诉我们《西游记》的故事, 我们非常的感动, 但是《西游记》到底是有利于孙悟空的成长呢, 还是有利于我们在座普普通通的人成长呢? 孙悟空压500年可以练就不坏金身, 可是如果您被压了500年, 恐怕也很难泰山压顶不弯腰吧? 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头, 可以练得火眼金睛, 可是如果我在炼丹炉里头, 恐怕就要变成北京烤鸭了. 所以其实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有两点, 第一点, 他告诉我们说, 其实您在逆境当中, 要
付出更多的努力, 顺境中, 也许只付出了三分, 逆境中, 你也许付出了八分, 所以三分努力叫顺境, 八分努力叫逆境. 可是有没有人在逆境当中, 意志消沉, 借酒消愁呢? 不是有一句话叫“举杯消愁愁更愁”嘛, 我没有付出努力, 是不是因为因此我们就没有身处逆境了呢? 如果我们有人在顺境中珍惜我们现有的资源, 加倍地努力, 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是不是在对方眼中, 因为我们有了这些良好的资源, 父母的关爱, 因而即便我们如何的努力, 我们依然身处逆境呢? 第二点, 对方辩友其实要告诉我们的是说, 如果您在逆境过程中, 能够激励您的潜能, 所以我们当看到一个盲人要过马路的时候, 不应该去帮助他, 因为您应该告诉他, 黑暗的世界更有利于您激发您的潜能, 可是我们如何能忍心呢? 如果我们看到处于战乱和饥荒中的儿童的时候, 对方辩友也应该告诉大家, 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施以援手, 因为我们何尝忍心, 对他们的帮助让他们转逆为顺, 从而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呢? 所以今天对方辩友可以高呼说, 有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 他们在逆境中成长了, 没错, 他们成长得非常好, 但是我们为什么对他们心怀敬佩呢, 不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 这样如此不利于我们生存的环境, 却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吗? 但是我们今天应该谈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嘛, 你可以高呼逆境如何获取历练, 但您有什么权利, 让我们不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呢, 如果逆境让我们有了动力, 那是因为我们顺境还拥有阳光, 谢谢!
就人才成长的境遇而言, 可分为顺境成才和逆境成才. 顺境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固然有利于人才成长, 但逆境也往往是人才成长中经常遭遇而又必须正确面对的境沮. 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多难兴才”, 魏派甚至说:“逆则生, 顺则夭矣;逆则圣, 顺则狂矣;草木不霜雪, 则生意不固;人不忧患, 则智慧不成. ”他认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这有很大的片面性. 但是, 逆境成才现象所体现的某种愈义上的规律性, 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人才成长逆筑的成因分析
(一)特定历史条件与社会政治制度使然
时势可以造英雄, 也可以扼杀和阻滞某些特定人才的进步与出现, 造成人才成长的逆境. 太平盛世对军事人才需求不足, 便不利于人们军事才能的发挥, 这是军事人才成长的社会“逆境”;而在社会革命、武装斗争或天下分崩离乱之时, 具有军事才能的人应运而生, 一展抱负, 但这种时代, 对于具有科学技术才能和文学艺术特长的人才来说, 往往面临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的不利境遇. 可见, “时势”对特定人才的成长也有逆境的一面.
从人类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看, 封建制度和神权统治最不利于人才成长, 对人才摧残最严重. 在欧洲中世纪, 军队人事制度以封建门第为核心, 军官身份是少数贵族的世袭特权, 这就堵塞了大量平民及其子弟成为军官并展现和发挥其军事才能的渠道. 我国隋唐后实行.的科举制, 实际上是限制人们发挥才能的一个圈套, 广大劳动者因生活所迫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根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走人仕途. 明清时期以八股文取士, 应考者只能依葫芦画瓢, 替古人立言, 不得有独立之思想, 科举制成为束缚人们成才的一道枷锁. 这种制度性逆境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
(二)落后的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使然
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已经制造了种种逆境, 至今仍然束缚着人才的成长进步. 一是论资排辈的习惯性逆境. 德高才隆之士能不能进身其位, 要在资历上排次序,
“愚贤一概, 必与格合”, 晋职晋级都要“按照资历往下排, 一茬一茬顺着来”. .资历浅者只好服从安排, 苦熬年头, 甚至长埋土中. 二是嫉贤妒能的人际逆境. 充满嫉妒的环境, 人才难以出头, 即使有成就, 也不会有成就感, 反而感到“窝心”受制. 有的人容不得人才脱颖而出, 甚至个别领导也缺乏应有的雅量, 宁可有才之士徒然荒废, 也不能让他“冒尖”、“露脸”, 以至造成潜人才“是龙得盘着, 是虎得卧着”. 三是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逆境. 中国传统文化把保守、内向的心理品格作为一种自尊的美德, “弄巧不如藏拙”、“切莫班门弄斧”等处世哲学, 就是.出于所谓“自尊”的需要. 比如, 青年才俊对工作有建议、有点子, 在学术上有研究、有见地, 甚至对一些权威定论产生怀疑, 但是不露半点痕迹, 因为一旦“班门弄斧”闹出笑话, 岂不丢人现眼, 遭人轻薄, 失掉“自尊”„„. 如此这般, 使多少真知灼见化为乌有, 又有多少创造才能胎死腹中? 不适当
地强调自尊, 无异于为自己制造精神桎梏与心理逆境.
(三)人才发展中的不平衡使然
长跑比赛中, 冲在前面的人往往承受更大的风阻力, 或逆风力. 人才的发展进步有着同样的道理, 某人一旦功成名就, 甚至由此成了公众人物, 社会和周围的人们对其关注就比较多, 对其期望也-比较高, 对其要求就会更加苛刻, 这无形中就形成一种压力, 也可称为一种“幸福的逆境”.
还有一种“马太效应”造成的逆境:由于人才成长的进度不同, 走在前面的显人才, 容易得到组织和社会承认, 获得荣誉和奖励;那些未出名的潜人才, 则难以得到承认, 常常陷于“马太效应”的困扰和逆境中. “马太效应”往往以牺牲潜人才的发展为代价, 来促进显人才的发展, 从而剥夺了潜人才的发展机会与发展可能. “马太效应”通过这种“剥夺”机制对潜人才成长制造人为的逆境, 起到障碍作用, 这不仅压制人才, 而且埋没人才.
(四)人才个性特质使然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有天才的人, 在字义的命定下就是比任何人有较多个性的, 唯其如此, 也就比任何他人都更不能适应社会为了省去其成员形成个人性格之麻烦而准备下的那些少数模子而不感到有伤害的压束. ”人才的这种鲜明个性常常为旧的传统观念、腐朽社会制度和落后习惯势力所不容, 越是卓越的人才越要承受更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阻力. 所以, 个性鲜明的人才常常要面临社会逆境的严峻考验, 尤其那些立志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如此, 他们要反叛于腐朽的社会制度, 其个性必然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 而假若历史上的思想巨人和政治巨人都那么安分守己, 顺时听命, 那么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对他们就不构成逆境, 但如果那样的话, 他们也就不成其为历史巨人了. 同时, 那些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人才, 有时难免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伤害与其发生联系的一些人, 容易树敌积怨, 加之自身才华出众, 树大招风, 又常遭人嫉恨, 如果再有一些执拗和倔强, 就会与周围环境难以协调. 人才独特的个性往往在自身所处的逆境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五)客观条件和人才所处地位使然
逆境常常是由社会客观条件、人才自身条件、人才在其成长中所处的地位等共同决定的. 家庭出身贫寒, 生存生活条件恶劣, 是父辈的社会地位造成的, 不可更改;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令人束手无策, 非人力可抗拒;重大疾病、意外伤残、先天不足, 生理缺陷, 是人生的一种不幸, 谁也无能为力;人微言轻, 怀才不遇, 只能默等时机;初来乍到, 环境不利, 人际生疏, 工作尚不能打开局面, 只能从头做起„„. 种种险、灾、穷、困、厄造成的逆境, 绝非人的意志可以使之转移, 有时人们确实无法选择自己的地位处境. 这正是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受动性的体现.
二、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折逆境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 逆境确实对某些人才的成长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 也不能以逆境成才现象来否定顺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作用. 因此, 对逆境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辩证具体的分析.
(一)逆境充满荆棘但也蕴藏着成才成功的机遇
逆境对人才成长的确有诸多不利, 然而如培根所说,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逆境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奇迹和成才成功的机遇.
古人说, 祸兮福之所倚. 有犀利眼光和创新意识的智者, 总能打破常规, 在危机中窥见机遇, 找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对策.1791年深秋法军进兵荷兰, 荷兰掘开运河, 以为退兵之计. 犹豫之间, 拿破仑得知树上蜘蛛大量吐出结网, 根据知识和经验, 他判断马上将有寒潮来临, 于是发出停止撤退、准备进攻的命令. 不久果然寒风劲吹, 一夜之间河水冰封, 法军踏过瓦尔河, 一举攻占荷兰要塞乌得勒支城, 避免了功亏一篑. 这正是拿破仑在形势不利的逆境中发现机遇的成功范例. 黎明前特别黑, 成功前格外难. 人才成长过程中, 只要在危机时刻再坚持一下, 挺过最难熬的一段, 那么紧接着可能就是机遇的光顾, 奇迹的出现.
(二)逆境压抑人才但也激发人才成长的强劲动力
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困难, 形成压力和压抑, 使人才成长备受挫折. 但是, 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居逆境.中, 周身皆针贬药石, 石氏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时, 眼前尽兵刃戈矛, 销膏糜骨而不知. ”久处顺境, 易生骄奢淫逸和惰性. 而人在身陷逆境时, 资源匾乏, 精神压抑, 成功欲望迫切, 成才动机强烈, 因此常常能够取得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功. 事实正是如此, 豪门子弟多不成器. 而出身贫寒者始终处于忧患之中, 逆境使人别无选择, 逆境给人很大压力, 而压力能激发出强劲动力. 当然, 这种动力作用, 主要还取决于身处其中的成才者所采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逆境磨难人才但也磨砺人才的优良个性
树木受过伤的部位, 往往变得最硬. 人才成长也一样, 经历逆境的伤痛和苦难之后, 能磨砺出优良的个性. 立志成才的青年如果能经历一段逆境的磨难为自己的人生“垫底”, 那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意外和困苦之境遇, 都能应对和承受.
少时苦难磨砺性情, 可抑浊扬清成大业.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年轻时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被捕人狱, 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小岛上整整27年,3名看守总是寻找借口欺侮他.1991年曼德拉出狱并当选南非总统, 当年在监狱看管他的3名看守也应邀参加他的就职典礼, 曼德拉还恭敬地向他们致敬. 如此博大的胸襟让所有到场的各国政要和贵宾肃然起敬. 后来, 曼德拉解释说, 他年轻时性子很急, 脾气暴躁, 正是漫长牢狱岁月的悲惨遭遇给了他思考的时间, 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 磨难使他清醒, 使他克服了个性的弱点, 也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傅雷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 ”这句话至为深刻. 逆境的一个重要价值, 就是使人学会驾驭自己的个性, 适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 而不沦为个性的奴隶, 并消除个性中的不良倾向, 成为一个自身发展和谐的、与社会相融的有用之才.
(四)逆境由不幸造成但也使人才获得升华性补偿
生理学中的“补偿功能”认为, 人身的某一器官如果发生病变或残缺, 另一些器官的功能就会相应加强, 以补不足. 如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敏, 手和足的触觉也特别精锐, 他甚至可以通过声音、触觉去辨别人的面貌和形象.
补偿原理同样适用于身处逆境者. 斯蒂芬·霍金二十多岁就瘫痪, 后来连话都说不成, 但他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史铁生患严重肾病, 但最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杨小凯饱受十年牢狱之苦, 但他也因此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经济学家. 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 往往在处逆境的情况下做出, 思想上的压力, 甚至肉体上的痛苦, 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人们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因祸得以成功, 因福归于平庸.
三、逆境成才现象的现实启示
(一)对青少年人才进行有益的逆境培养
人才成长初期, 少年得志, 未必是好事. 宋朝神童方仲永,5岁就能作诗, 传为奇闻, 但12岁时却变得“泯然众人矣”, 就是因为优裕的环境害了他. 有时, 环境太好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明朝宰相张居正, 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 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 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 吾观其文才志向, 是个将相之才, 如过早让他发达, 易叫他自满, 断送了他的上进心. 如果让他落第, 虽则迟了三年, 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 促其发奋图强. ”这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 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 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 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 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
对青年人才进行逆境培养, 并不是刻意制造“逆境”, 而是让青年人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 实际上是给青年人创造锻炼成长的更多机会和条件.
(二)提高人才在逆境中奋进搏击的逆境商数
同样面临逆境, 有的人跨了过去, 功成名就;有的人乃至有些高智商人才, 却陷了进去, 被淘汰出局. 究其原因, 就在于他们缺少应对逆境、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 换言之, 他们的逆境商数AQ 比较低.
逆商AQ (Adversity Quotient), 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 也就是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 如果-逆境无法避免, 危局不可挽回, 那么面对现实就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初陷逆境, 人的脑海里会出现一连串的恼怒, 也会产生惊慌, 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但是,AQ 低的人容易陷人其中不能自拔, 反复抱怨, 愤愤不平, 却忘记了去寻求解决办法. 而AQ 高的人稍事之后则会冷静下来, 审时度势, 理智分析和判断, 从逆境中走出. 这就是应对逆境的能力. 逆商之所以为人推崇, 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
逆境(AQ )跟情商(IQ )一样, 并非先天带来,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AQ . 按照AQ 的发明人保罗·斯托茨博士的观点, 应对逆境的能力可分解为四个关系因素—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 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问题严重程度及对工作、生活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意识到问题可能会长久存在, 需要坚持一段时间. 培养逆商, 主要应当在这几个方面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
(三)讲究逆境成才的策略
一是在等待和忍耐中转逆为顺. 身处逆境要忍耐, 沉得住气, 受得起委屈, 坐得住冷板凳. 这时, 没有机会, 需要冷静观察, 韬光养晦. 如果在逆境中错判情势, 急于求进, 就可能招致更大灾难和祸患. 在逆境中只要坦然自处, 奋发有为, 就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 化不利为有利, 成其大才.
二是以乐观心态超越逆境. 这心态来自于对事业的沉迷和追求所产生的快乐, 这种快乐不为任何逆境所掠夺、所压制. 因为逆境已经存在, 不必急于改变现实, 但可以在精神上超然现实, 继续在对事业的执著中寻找最大快乐. 只有这样, 逆境消除之日, 可能就是功成业就之时.
三是积蓄力量待机突围. 面对逆境, 还应当注意运用顽强而灵活的反“埋没”策略, 要为破障突围进行长期艰苦的力量积累和精神准备, 待条件基本具备时, 以冲天之势突破逆境的羁绊, 成就一番事业. 比如当自己确已获得突破性成就和创新成果, 而又身处逆境的压制和封杀时, 要有“突围”的勇气, 披发盘肠, 大胆一搏—或跳出圈子争取外界权威的支持, 或争取有效的“组织保护”, 或跳槽流动、远走高飞.
(四)对人为逆境进行组织干预
逆境能够使人成才, 但并不必然使人成才. 逆境本身不赐于人们任何成就, 在通常情况下, 常常会摧残、扼杀、毁灭人才.
对于组织一方来讲, 断不可以逆境成才为名, 置人才于逆境或陷人才于困境而不顾. 不能把“逆境成才”当教条, 搞盲目的“逆境崇拜”. 毕竟, 逆境中的成才是压制性的, 它不利于人才认知系统和身心性情的健康发展. 任何组织和领导者都应对人才成长中的各种人为逆境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思想教育工作, 以消除产生逆境的不利因素, 通过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内部环境与适当的物质待遇, 为人才的社会角色成熟和德识才学体全面发展提供更良性的空间, 使人才远离逆境的折磨与推残. 这也是社会和谐、民主、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1、 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 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 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 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然而, 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 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 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 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 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终于发明了白执电灯泡, 电报机, 留声机等, 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2、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 小时候, 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 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 一次, 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 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 母亲问他:“你在干吗? ”他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 也没有骂他, 或者说:“不要淘气, 快停下来. ”之类的话. 而是说:“好! 不要忘记回来哦! ”在这
样的轻松的环境下, 他终于登陆了月球. 可见好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发展.
3、 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 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历程, 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 是否对学习有兴趣. 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 杜牧, 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 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年轻的时候, 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 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 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 这不是顺境也能出人才的最好证明吗?
4、 轰动一时的张海迪, 可以说他的成功筑足于逆境中, 但是, 我们站在顺境的角度来看, 没有同志们的帮助鼓励, 她有勇气活下来吗? 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关怀, 照顾, 她能战胜病魔吗? 如果没有党的哺育指导, 她又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5、 要说那些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伟人, 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 能发现, 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顺境, 而是注重那个人比其它人多付出的辛酸. 司马迁还是汉朝的一个史官, 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书馆的权利, 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 它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 凭空捏造? 曹雪芹, 祖父曾是江浙织造, 曾经家财万贯、阅书千卷. 所以才可以在书中营造出贾府那豪华奢侈的场面.
6、 从前那么遥远, 我们来说说眼前的事例. 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追星族, 那么, 影星章子怡大家一定不陌生, 她从小喜爱唱歌、演戏, 第一次歌唱就得奖, 第一次舞蹈就出名, 这样的一帆风顺还有人能否认吗? 事实证明她的成功中多数是顺境而非逆境.
顺境就是良好的境遇, 逆境与之相对. 人的成长指的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 以及充分社会化的过程. 以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角色趋向成熟两个指标来显示, 虽然顺境逆境, 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面对的人生境遇, 但比较而言, 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首先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 一方面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比起匮乏的物质保障, 欠缺的公共卫生服务, 更有利于人的生理成长. 另一方面, 顺境更有利于人心智的成长, 人心智的成长包括认知能力的提升、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养成. 逆境中, 学习环境是压制性的, 可以认知事物, 但是顺境中, 提供的是鼓励性的教育氛围, 更有利于认知的系统发展. 逆境中可以认识到人生的艰辛, 但也容易产生焦虑和痛苦, 甚至产生对他人的疏离感和不信任. 而顺境当中, 我们更可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社会的关爱, 友情的可贵, 从而拥有宽容开放、健康的心态. 逆境中, 对人品格的培养是有条件的, 很容易就超出了基本的心理承压范围, 造成人格的扭曲. 而顺境中, 对人品格的培养, 却是潜移默化的, 通过积极的教育手段, 和良好的性情陶冶, 锻造更健全的人格. 其次, 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来看, 一方面顺境更有利于满足人生各阶段的成长需求, 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 顺境中家庭的关爱让我们具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而在破碎中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容易自卑多疑. 青少年的时候, 顺境中良好的教育, 可以使我们学业有成, 谋生有道, 而缺乏教育, 则一时失去成长依托, 迷失生活方向. 当我们到了成年乃至老年的时候, 顺境使人在自我肯定中, 获得终生成长的动力, 而逆境的冲击, 容易使人意志消沉, 自我否定. 另一方面, 顺境更有利于人社会角色的成熟, 因为人的成长, 总是以其独立的担当恰当的社会角色为标志的, 逆境中的困顿, 容易产生挫败感, 使人打断终生成长的进程, 而顺境中持续的社会发展, 健全的制度安排, 和谐的日常生活, 为人的社会角色成熟提供了更良性的空间. 好风凭借力, 助我上青云. 凭借顺境的好风, 我们可以展开成长的双翼, 在人生的天际飞得更高, 更远. 谢谢! 黄磊:谢谢执中师兄. 我们呢也来简单分析一下对方的立论告诉我们什么? 他们说啊, 顺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安逸的环境, 而逆境呢给人带来了一种机制, 什么机制, 让您知道哪条路是错误的, 化学元素中有108项元素, 如果在座的各位想实验一下, 哪项元素是有毒的, 您可要一个一个品, 但是当品尝第一个有毒的时候, 您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况且人的成长是什么? 对方告诉我, 人的成长就是猜巧克力的过程, 这点我方不认同, 其实人生啊, 就像是一棵树的成长, 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加以保障, 对方混淆的是什么? 在逆境中, 人可以成长, 和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为什么这样说, 爱迪生, 通过实验, 能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 有所获得, 我可告诉哟, 爱迪生有一流的试验设备和一流的实验室, 如果这些都匮乏的话, 切莫说爱迪生实验5万种材料, 恐怕他还在街边流浪, 不能够进行科学研究. 话说回来, 什么是在逆境中可以成长, 这好比说司马迁的《史记》呢, 是在逆境中造就的, 但是逆境有利于科学研究, 是另外一个概念, 对不对? 大家很容易理解, 比如说毒品可以起到医疗麻痹的作用, 但是要论证毒品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否则我们还要禁毒干什么. 其实逆境给人提供的是某些个别品格历练的过程, 而顺境是人全面发展的过程, 全面发展, 和某些极端性格的养成, 是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呢? 其实对方所说的逆境, 我方不予否认, 他所说的是逆境给人带来了挫折, 但是顺境给您带来了克服挫折的能力和条件, 是否更为重要呢? :对方刚才最后一句话说, 父母亲是父母亲, 但成长还是自己的成长. 但是有没有一个父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成长呢? 对方今天其实要告诉大家, 天下的父母说, 如果你让你的孩子幸福的话, 那么你错了, 因为你如果不忍心看到你的孩子受苦, 那是不让他成长. 如果一个老师不对一个学生, 苛刻地要求的话, 那么你错了, 因为如果你不对他苛刻地要求的话, 这个孩子就没有办法成长. 所以今天如果在座的各位, 是身处名校, 受过良好的教育的话, 那么对不起, 您没有成长. 对方又告诉我们《西游记》的故事, 我们非常的感动, 但是《西游记》到底是有利于孙悟空的成长呢, 还是有利于我们在座普普通通的人成长呢? 孙悟空压500年可以练就不坏金身, 可是如果您被压了500年, 恐怕也很难泰山压顶不弯腰吧? 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头, 可以练得火眼金睛, 可是如果我在炼丹炉里头, 恐怕就要变成北京烤鸭了. 所以其实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有两点, 第一点, 他告诉我们说, 其实您在逆境当中, 要
付出更多的努力, 顺境中, 也许只付出了三分, 逆境中, 你也许付出了八分, 所以三分努力叫顺境, 八分努力叫逆境. 可是有没有人在逆境当中, 意志消沉, 借酒消愁呢? 不是有一句话叫“举杯消愁愁更愁”嘛, 我没有付出努力, 是不是因为因此我们就没有身处逆境了呢? 如果我们有人在顺境中珍惜我们现有的资源, 加倍地努力, 付出十二分的努力, 是不是在对方眼中, 因为我们有了这些良好的资源, 父母的关爱, 因而即便我们如何的努力, 我们依然身处逆境呢? 第二点, 对方辩友其实要告诉我们的是说, 如果您在逆境过程中, 能够激励您的潜能, 所以我们当看到一个盲人要过马路的时候, 不应该去帮助他, 因为您应该告诉他, 黑暗的世界更有利于您激发您的潜能, 可是我们如何能忍心呢? 如果我们看到处于战乱和饥荒中的儿童的时候, 对方辩友也应该告诉大家, 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施以援手, 因为我们何尝忍心, 对他们的帮助让他们转逆为顺, 从而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呢? 所以今天对方辩友可以高呼说, 有许许多多伟大的人物, 他们在逆境中成长了, 没错, 他们成长得非常好, 但是我们为什么对他们心怀敬佩呢, 不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 这样如此不利于我们生存的环境, 却能够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吗? 但是我们今天应该谈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嘛, 你可以高呼逆境如何获取历练, 但您有什么权利, 让我们不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呢, 如果逆境让我们有了动力, 那是因为我们顺境还拥有阳光, 谢谢!
就人才成长的境遇而言, 可分为顺境成才和逆境成才. 顺境所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固然有利于人才成长, 但逆境也往往是人才成长中经常遭遇而又必须正确面对的境沮. 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多难兴才”, 魏派甚至说:“逆则生, 顺则夭矣;逆则圣, 顺则狂矣;草木不霜雪, 则生意不固;人不忧患, 则智慧不成. ”他认为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这有很大的片面性. 但是, 逆境成才现象所体现的某种愈义上的规律性, 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人才成长逆筑的成因分析
(一)特定历史条件与社会政治制度使然
时势可以造英雄, 也可以扼杀和阻滞某些特定人才的进步与出现, 造成人才成长的逆境. 太平盛世对军事人才需求不足, 便不利于人们军事才能的发挥, 这是军事人才成长的社会“逆境”;而在社会革命、武装斗争或天下分崩离乱之时, 具有军事才能的人应运而生, 一展抱负, 但这种时代, 对于具有科学技术才能和文学艺术特长的人才来说, 往往面临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的不利境遇. 可见, “时势”对特定人才的成长也有逆境的一面.
从人类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看, 封建制度和神权统治最不利于人才成长, 对人才摧残最严重. 在欧洲中世纪, 军队人事制度以封建门第为核心, 军官身份是少数贵族的世袭特权, 这就堵塞了大量平民及其子弟成为军官并展现和发挥其军事才能的渠道. 我国隋唐后实行.的科举制, 实际上是限制人们发挥才能的一个圈套, 广大劳动者因生活所迫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根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走人仕途. 明清时期以八股文取士, 应考者只能依葫芦画瓢, 替古人立言, 不得有独立之思想, 科举制成为束缚人们成才的一道枷锁. 这种制度性逆境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
(二)落后的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使然
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陈腐观念和旧习惯势力已经制造了种种逆境, 至今仍然束缚着人才的成长进步. 一是论资排辈的习惯性逆境. 德高才隆之士能不能进身其位, 要在资历上排次序,
“愚贤一概, 必与格合”, 晋职晋级都要“按照资历往下排, 一茬一茬顺着来”. .资历浅者只好服从安排, 苦熬年头, 甚至长埋土中. 二是嫉贤妒能的人际逆境. 充满嫉妒的环境, 人才难以出头, 即使有成就, 也不会有成就感, 反而感到“窝心”受制. 有的人容不得人才脱颖而出, 甚至个别领导也缺乏应有的雅量, 宁可有才之士徒然荒废, 也不能让他“冒尖”、“露脸”, 以至造成潜人才“是龙得盘着, 是虎得卧着”. 三是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心理逆境. 中国传统文化把保守、内向的心理品格作为一种自尊的美德, “弄巧不如藏拙”、“切莫班门弄斧”等处世哲学, 就是.出于所谓“自尊”的需要. 比如, 青年才俊对工作有建议、有点子, 在学术上有研究、有见地, 甚至对一些权威定论产生怀疑, 但是不露半点痕迹, 因为一旦“班门弄斧”闹出笑话, 岂不丢人现眼, 遭人轻薄, 失掉“自尊”„„. 如此这般, 使多少真知灼见化为乌有, 又有多少创造才能胎死腹中? 不适当
地强调自尊, 无异于为自己制造精神桎梏与心理逆境.
(三)人才发展中的不平衡使然
长跑比赛中, 冲在前面的人往往承受更大的风阻力, 或逆风力. 人才的发展进步有着同样的道理, 某人一旦功成名就, 甚至由此成了公众人物, 社会和周围的人们对其关注就比较多, 对其期望也-比较高, 对其要求就会更加苛刻, 这无形中就形成一种压力, 也可称为一种“幸福的逆境”.
还有一种“马太效应”造成的逆境:由于人才成长的进度不同, 走在前面的显人才, 容易得到组织和社会承认, 获得荣誉和奖励;那些未出名的潜人才, 则难以得到承认, 常常陷于“马太效应”的困扰和逆境中. “马太效应”往往以牺牲潜人才的发展为代价, 来促进显人才的发展, 从而剥夺了潜人才的发展机会与发展可能. “马太效应”通过这种“剥夺”机制对潜人才成长制造人为的逆境, 起到障碍作用, 这不仅压制人才, 而且埋没人才.
(四)人才个性特质使然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说:“有天才的人, 在字义的命定下就是比任何人有较多个性的, 唯其如此, 也就比任何他人都更不能适应社会为了省去其成员形成个人性格之麻烦而准备下的那些少数模子而不感到有伤害的压束. ”人才的这种鲜明个性常常为旧的传统观念、腐朽社会制度和落后习惯势力所不容, 越是卓越的人才越要承受更多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阻力. 所以, 个性鲜明的人才常常要面临社会逆境的严峻考验, 尤其那些立志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如此, 他们要反叛于腐朽的社会制度, 其个性必然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 而假若历史上的思想巨人和政治巨人都那么安分守己, 顺时听命, 那么其所处的社会制度环境对他们就不构成逆境, 但如果那样的话, 他们也就不成其为历史巨人了. 同时, 那些个性鲜明、锋芒毕露的人才, 有时难免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伤害与其发生联系的一些人, 容易树敌积怨, 加之自身才华出众, 树大招风, 又常遭人嫉恨, 如果再有一些执拗和倔强, 就会与周围环境难以协调. 人才独特的个性往往在自身所处的逆境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五)客观条件和人才所处地位使然
逆境常常是由社会客观条件、人才自身条件、人才在其成长中所处的地位等共同决定的. 家庭出身贫寒, 生存生活条件恶劣, 是父辈的社会地位造成的, 不可更改;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令人束手无策, 非人力可抗拒;重大疾病、意外伤残、先天不足, 生理缺陷, 是人生的一种不幸, 谁也无能为力;人微言轻, 怀才不遇, 只能默等时机;初来乍到, 环境不利, 人际生疏, 工作尚不能打开局面, 只能从头做起„„. 种种险、灾、穷、困、厄造成的逆境, 绝非人的意志可以使之转移, 有时人们确实无法选择自己的地位处境. 这正是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受动性的体现.
二、全面认识和辩证分折逆境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 逆境确实对某些人才的成长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但并非任何人都能在逆境中成才, 也不能以逆境成才现象来否定顺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作用. 因此, 对逆境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有必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辩证具体的分析.
(一)逆境充满荆棘但也蕴藏着成才成功的机遇
逆境对人才成长的确有诸多不利, 然而如培根所说, “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逆境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奇迹和成才成功的机遇.
古人说, 祸兮福之所倚. 有犀利眼光和创新意识的智者, 总能打破常规, 在危机中窥见机遇, 找到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对策.1791年深秋法军进兵荷兰, 荷兰掘开运河, 以为退兵之计. 犹豫之间, 拿破仑得知树上蜘蛛大量吐出结网, 根据知识和经验, 他判断马上将有寒潮来临, 于是发出停止撤退、准备进攻的命令. 不久果然寒风劲吹, 一夜之间河水冰封, 法军踏过瓦尔河, 一举攻占荷兰要塞乌得勒支城, 避免了功亏一篑. 这正是拿破仑在形势不利的逆境中发现机遇的成功范例. 黎明前特别黑, 成功前格外难. 人才成长过程中, 只要在危机时刻再坚持一下, 挺过最难熬的一段, 那么紧接着可能就是机遇的光顾, 奇迹的出现.
(二)逆境压抑人才但也激发人才成长的强劲动力
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困难, 形成压力和压抑, 使人才成长备受挫折. 但是, 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居逆境.中, 周身皆针贬药石, 石氏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时, 眼前尽兵刃戈矛, 销膏糜骨而不知. ”久处顺境, 易生骄奢淫逸和惰性. 而人在身陷逆境时, 资源匾乏, 精神压抑, 成功欲望迫切, 成才动机强烈, 因此常常能够取得在顺境中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功. 事实正是如此, 豪门子弟多不成器. 而出身贫寒者始终处于忧患之中, 逆境使人别无选择, 逆境给人很大压力, 而压力能激发出强劲动力. 当然, 这种动力作用, 主要还取决于身处其中的成才者所采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逆境磨难人才但也磨砺人才的优良个性
树木受过伤的部位, 往往变得最硬. 人才成长也一样, 经历逆境的伤痛和苦难之后, 能磨砺出优良的个性. 立志成才的青年如果能经历一段逆境的磨难为自己的人生“垫底”, 那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意外和困苦之境遇, 都能应对和承受.
少时苦难磨砺性情, 可抑浊扬清成大业.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年轻时因反对种族隔离制度被捕人狱, 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小岛上整整27年,3名看守总是寻找借口欺侮他.1991年曼德拉出狱并当选南非总统, 当年在监狱看管他的3名看守也应邀参加他的就职典礼, 曼德拉还恭敬地向他们致敬. 如此博大的胸襟让所有到场的各国政要和贵宾肃然起敬. 后来, 曼德拉解释说, 他年轻时性子很急, 脾气暴躁, 正是漫长牢狱岁月的悲惨遭遇给了他思考的时间, 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 磨难使他清醒, 使他克服了个性的弱点, 也成就了他最后的辉煌.
傅雷曾经说:“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 ”这句话至为深刻. 逆境的一个重要价值, 就是使人学会驾驭自己的个性, 适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 而不沦为个性的奴隶, 并消除个性中的不良倾向, 成为一个自身发展和谐的、与社会相融的有用之才.
(四)逆境由不幸造成但也使人才获得升华性补偿
生理学中的“补偿功能”认为, 人身的某一器官如果发生病变或残缺, 另一些器官的功能就会相应加强, 以补不足. 如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敏, 手和足的触觉也特别精锐, 他甚至可以通过声音、触觉去辨别人的面貌和形象.
补偿原理同样适用于身处逆境者. 斯蒂芬·霍金二十多岁就瘫痪, 后来连话都说不成, 但他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史铁生患严重肾病, 但最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杨小凯饱受十年牢狱之苦, 但他也因此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经济学家. 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 往往在处逆境的情况下做出, 思想上的压力, 甚至肉体上的痛苦, 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人们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因祸得以成功, 因福归于平庸.
三、逆境成才现象的现实启示
(一)对青少年人才进行有益的逆境培养
人才成长初期, 少年得志, 未必是好事. 宋朝神童方仲永,5岁就能作诗, 传为奇闻, 但12岁时却变得“泯然众人矣”, 就是因为优裕的环境害了他. 有时, 环境太好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明朝宰相张居正, 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 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 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 吾观其文才志向, 是个将相之才, 如过早让他发达, 易叫他自满, 断送了他的上进心. 如果让他落第, 虽则迟了三年, 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 促其发奋图强. ”这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 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 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 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 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
对青年人才进行逆境培养, 并不是刻意制造“逆境”, 而是让青年人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 实际上是给青年人创造锻炼成长的更多机会和条件.
(二)提高人才在逆境中奋进搏击的逆境商数
同样面临逆境, 有的人跨了过去, 功成名就;有的人乃至有些高智商人才, 却陷了进去, 被淘汰出局. 究其原因, 就在于他们缺少应对逆境、解决现实难题的能力. 换言之, 他们的逆境商数AQ 比较低.
逆商AQ (Adversity Quotient), 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 也就是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 如果-逆境无法避免, 危局不可挽回, 那么面对现实就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初陷逆境, 人的脑海里会出现一连串的恼怒, 也会产生惊慌, 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但是,AQ 低的人容易陷人其中不能自拔, 反复抱怨, 愤愤不平, 却忘记了去寻求解决办法. 而AQ 高的人稍事之后则会冷静下来, 审时度势, 理智分析和判断, 从逆境中走出. 这就是应对逆境的能力. 逆商之所以为人推崇, 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价值取向.
逆境(AQ )跟情商(IQ )一样, 并非先天带来,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AQ . 按照AQ 的发明人保罗·斯托茨博士的观点, 应对逆境的能力可分解为四个关系因素—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 控制就是认清自己改变局面的能力;归属是指承担后果的能力;延伸是对问题严重程度及对工作、生活影响的评估;忍耐是指意识到问题可能会长久存在, 需要坚持一段时间. 培养逆商, 主要应当在这几个方面提高应对逆境的能力.
(三)讲究逆境成才的策略
一是在等待和忍耐中转逆为顺. 身处逆境要忍耐, 沉得住气, 受得起委屈, 坐得住冷板凳. 这时, 没有机会, 需要冷静观察, 韬光养晦. 如果在逆境中错判情势, 急于求进, 就可能招致更大灾难和祸患. 在逆境中只要坦然自处, 奋发有为, 就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 化不利为有利, 成其大才.
二是以乐观心态超越逆境. 这心态来自于对事业的沉迷和追求所产生的快乐, 这种快乐不为任何逆境所掠夺、所压制. 因为逆境已经存在, 不必急于改变现实, 但可以在精神上超然现实, 继续在对事业的执著中寻找最大快乐. 只有这样, 逆境消除之日, 可能就是功成业就之时.
三是积蓄力量待机突围. 面对逆境, 还应当注意运用顽强而灵活的反“埋没”策略, 要为破障突围进行长期艰苦的力量积累和精神准备, 待条件基本具备时, 以冲天之势突破逆境的羁绊, 成就一番事业. 比如当自己确已获得突破性成就和创新成果, 而又身处逆境的压制和封杀时, 要有“突围”的勇气, 披发盘肠, 大胆一搏—或跳出圈子争取外界权威的支持, 或争取有效的“组织保护”, 或跳槽流动、远走高飞.
(四)对人为逆境进行组织干预
逆境能够使人成才, 但并不必然使人成才. 逆境本身不赐于人们任何成就, 在通常情况下, 常常会摧残、扼杀、毁灭人才.
对于组织一方来讲, 断不可以逆境成才为名, 置人才于逆境或陷人才于困境而不顾. 不能把“逆境成才”当教条, 搞盲目的“逆境崇拜”. 毕竟, 逆境中的成才是压制性的, 它不利于人才认知系统和身心性情的健康发展. 任何组织和领导者都应对人才成长中的各种人为逆境进行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思想教育工作, 以消除产生逆境的不利因素, 通过健全的制度安排、和谐的内部环境与适当的物质待遇, 为人才的社会角色成熟和德识才学体全面发展提供更良性的空间, 使人才远离逆境的折磨与推残. 这也是社会和谐、民主、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1、 美国爱迪生12岁的时候, 因为喜欢“鼓捣”科学小把戏, 被校长误认为贪玩而开除学校. 这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然而, 她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的兴趣, 她不认为儿子的兴许是不务正业. 他为儿子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给爱迪生开辟了实验室, 支持孩子的小科学实验, 从而使爱迪生的发明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终于发明了白执电灯泡, 电报机, 留声机等, 并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
2、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登陆月球的第一人. 小时候, 他是一个善于幻想的孩子, 但他的母亲从来不打击他的积极性, 一次, 他的妈妈在厨房洗碗, 他在后院蹦蹦跳跳的玩耍, 母亲问他:“你在干吗? ”他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他的妈妈听后没有向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泼孩子冷水, 也没有骂他, 或者说:“不要淘气, 快停下来. ”之类的话. 而是说:“好! 不要忘记回来哦! ”在这
样的轻松的环境下, 他终于登陆了月球. 可见好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发展.
3、 成长和出人才的本质是一样的, 顺境和逆境也都是一个生命历程, 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 是否对学习有兴趣. 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 杜牧, 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 他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年轻的时候, 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 他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 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 这不是顺境也能出人才的最好证明吗?
4、 轰动一时的张海迪, 可以说他的成功筑足于逆境中, 但是, 我们站在顺境的角度来看, 没有同志们的帮助鼓励, 她有勇气活下来吗? 如果没有组织上的关怀, 照顾, 她能战胜病魔吗? 如果没有党的哺育指导, 她又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5、 要说那些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伟人, 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 能发现, 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顺境, 而是注重那个人比其它人多付出的辛酸. 司马迁还是汉朝的一个史官, 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书馆的权利, 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 它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 凭空捏造? 曹雪芹, 祖父曾是江浙织造, 曾经家财万贯、阅书千卷. 所以才可以在书中营造出贾府那豪华奢侈的场面.
6、 从前那么遥远, 我们来说说眼前的事例. 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追星族, 那么, 影星章子怡大家一定不陌生, 她从小喜爱唱歌、演戏, 第一次歌唱就得奖, 第一次舞蹈就出名, 这样的一帆风顺还有人能否认吗? 事实证明她的成功中多数是顺境而非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