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满分作文 (1)
1、【参考例文】
新教师的师德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是的,作为教师,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深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我看来,师德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是什么丰功伟 绩,最主要的还是饱含教育的激情,用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用最炽热 的心热爱学生,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在新的时期,师德被赋予了新内涵。我认为,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经常吸收教育新理念。在这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其次,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有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就难以让学生信服,难以让学生尽情地、快乐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一位教师如果缺乏人格魅力,学生就难以吸取最甜美的人性魅力的雨露,学生的人格和品德就失去了坚实的底色。所以我十分认真地订阅各种语文教学的资料供自己研究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再次,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用最炽热的心热爱学生。我相信,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 迎。学生渴望的不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所以在平时的 教学中,我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却严中带慈,与他们谈心,真正了解孩子的世界, 用温暖感人的师爱引领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成长,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为新教师,虽然斗志满满,也做出了二些成绩,但是各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工作作风有待扎实,有时遇到困难会灰心丧气,有时像只无头苍蝇,找不着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课堂生成部分把握得不够好,因此缺乏足够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上发生意外情况时,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在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改进自己:
第一,时时充电,终身学习。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最新的知识接轨,让自己的思想时刻与时俱进。抓住每一个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努力学习,虚心求教。
第二,热爱学生,关注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沭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第三,逐步摸索,探求班主任工作的新路。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靠自己时刻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与学生沟通,与家长联系,架起和谐的班级沟通之桥。 总之,我会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师德,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默默奋斗,将“教书育人”进行到底。
2、【参考例文】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简单地理解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其实人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如果你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尽量奉献你的爱,让你的爱悄悄地润泽学生的心田;尽量奉献你的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鼓起向上的勇气。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 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 科学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
2 化剂。这种爱博大无私,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我们用“真爱”、“宽容”、“尊重”、“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看着快乐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赠人以玫瑰,则手留余香”,教师这个职业是时时给予爱、收获爱的职业。将爱的种子无私地播撒于学生的心田,收获的必定是几倍于此的爱的果实。当看到已毕业的学生结伴回到母校来看望曾经的老师时,当收到学生的节日贺卡时,当接到学生打来祝福的电话时,当在大街上有一个似曾相识又不太认识的大孩子叫你名字的时候„„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笔墨来形容。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师时时处处洋溢着幸福,学生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
当然,一个幸福的教师绝不能把工作当做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我们不提倡做“工 作狂”,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是清教徒。不懂得休息便不懂得工作,不懂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
幸福的教师常常表现出来的是:说话不死板,做事灵活机动,活得有趣味,自己一生都 开心,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和快乐带到哪里,给家人、亲人、同事、朋友、学生,乃至路人,都带来笑声,使他们都活得愉快开心,让大家都一起快乐、幸福!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样的幸福境界。
3、【参考例文】
教师的责任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 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 太阳。从我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我就明白我会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是我的责任。让他们真正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并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是我崇高的使命。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要去关爱每一 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对那 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更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我知道我不仅肩负着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态度及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方面,他们也需要我的引导。学生喜欢问教师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生活 上的、课外知识方面的。学生最信任教师,所以教师更要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我们在平时 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学生的成长呼唤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 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坚信,只有以深沉之博爱和负责之态度来面对工作,才会将教师的工作做到极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也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而是充满乐趣和艺术的事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此外还要努力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教师,平凡而伟大。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秋寒暑,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灯火
3 长明,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奉献几多血与汗,不求青史留英名,这就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人们尊敬教师,爱戴教师,正是因为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伟大的使命,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不辜负自己的使命。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点点滴滴,虽不伟大,但无愧于心,因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为学生付出了真心,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不辱为人师的使命!
4、【参考例文】
要有海一样的胸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人们给弥勒佛写的一副对子的上联,说的是弥勒佛笑 口常开,因为他能容人,能容事。一句话,他宽容。
学会宽容,是我们今天时代的强音,人们强烈地呼唤宽容。
作为以教育下一代为己任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在这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会做出一些不宽容的事,给学生们留下不太美好的印象。
有位初中老师,教的是语文,有着10多年的教龄,在当地还算有点名气。由于能力比较强,被选拔去教高中。因为有10多年没有再去重温当年所学的知识,在上课时,偶尔会 出现一些知识上小小的错误。开始,学生们也不太在意。可是,到了高三,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难,这位老师出的差错也就越来越多。班上的学生,意见也越来越大。最后,竟联合起 来,由全班50多位同学联合签名,把要求撤换该老师的信件交给了县里的主管领导和学校 的校长。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被撤换下来了。后来,该老师生病在家,那些当时要求 撤换她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大家就买了点水果什么的,一起去探望。令这些学生 失望的是,老师竟把他们买来的水果全部丢到了大门外。学生们一看情形,傻眼了,只好一 个个灰溜溜地走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老师原来也有素质 差的!”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
老师,请不要忘记,你这一扔,扔掉的是学生的一片心意、一片情意;扔掉的是学生对你的尊敬。尽管他们原先可能伤害过你,使你失去了自尊,使你失去了面子,失去了工作。但可以说,学生有这个权利,他们可以而且应该能够选择更合适的教师。
老师的胸怀,应该比大海还要宽广,才能够容纳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才能够不计前嫌。 我们要知道,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犯错误,他们还没有成人,他 们还需要我们去教他们怎样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本身就应该比学生更懂得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
宽容,并非人的本性,从来就没有谁敢放言自己从小就知道怎么去宽容别人,包括老师。重要的是,应该去学,应该在实践中去学,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去学。
其实,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反思自已,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宽容过他们的错误吗?你 宽容了他们,他们高兴了吗?
老师,请记住:“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请你学会宽容吧!
5、【参考例文】
中学德育工作之我见
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4 该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我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做榜样教育学生。”教师必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用诚实正直和坦荡无私的面貌,让学生体验到人的美好心灵,用宽宏的心地和磊落的胸怀,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
2.与学生做朋友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诚然,教师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不应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学生之间的确存在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关爱与呵护每一个学生。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重视。如果我们能经常表扬他们的优点,他们 一定会非常高兴,进而会建立自信;反之,他们会因沮丧而越来越自卑。教师要用爱心,用 师德的魅力,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
3.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又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没有纠正他们的错误或错误地对待了他们的错误,也许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对待他们的过错,首先应该寻找原因。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发展过程。
其次是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心。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同学们的取笑、歧视,其心理总是比较敏感的,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相信
他们能改正过来,从根本上政变同他们的关系。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对他们倾注一片爱心,才能保证对他们教育转化的成功。相信我们的真诚和正确有序的引导,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大的突破。
6、【参考例文】
赏识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但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赏识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要实现赏识教育,必须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的标准,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 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 ery good ”,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如果仅仅只看到孩子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其实在看到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优点,反之也一样。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
5 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另外,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7、【参考例文】
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一位新教师如何上第一节课呢?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这是许多新教师面临的问题,因为这节课成功与否将决定他今后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对他的职业生涯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常见的有三种行为表现:一种是“冷酷”型,一种是“友爱”型,还有一种是基于“冷酷”型与“友爱”型之间的“中间”型。以上三种教师的做法都不值得提倡。第一种过于无情,第二种过于友善,第三种把教学与纪律关系理解得过于简单。这三种做法的共同点是没有和学生约法三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某些新教师缺乏与学生实际的接触,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明白制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往往是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仓促处理,处理的尺度或宽或严,导致不能服众,只能使问题越来越 多,学生越来越难管理。
我认为,新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因为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一切都不熟悉,特别是对学生更加不了解,而且由于是刚刚走出校园,自己的角色在心理上还没有转变过来,这样增加了新教师上课的难度,因此新教师在克服自己心理障碍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课前准备主要是了解班级的大概状况: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有多少名学生?男女生各占多少比例?文化素质怎样?是否偏科?有没有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等等。这一系列情况都要事先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面对学生自己心里有了底,就能增强自信心。
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在做完自我介绍后,不必急于讲课。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和学生共同订立规矩,向学生讲明制定规矩的必要性、重要性。这里的共同订立指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规矩的制定和表决的过程中来(但草案还要教师事先拟好),然后可逐条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举手通过,没获得半数以上同意的条款,可待以后讨论修改,然后再进行表决,直至通过。
当然,作为一位新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仅有上面的技巧是不够的,关键是自己在平时 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提高自身技能。
8、【参考例文】
大爱无声 师德千秋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日月潜形,阴风哭嚎,房屋坍塌,横尸遍野。那场毁灭性的八级汶川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让国人乃至世人震惊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几秒钟的时
6 间,一座座城市、一排排楼房、一条条道路完全损毁;几秒钟的工夫,我们几万名同胞身陷 废墟,生命垂危。哭喊声、呻吟声、求救声在这一刻伴着泪水化成了无尽的哀痛。也就在这 一刻,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年轻的人民教师谭 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 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了。
谭老师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谭老师走了,他在 天灾降临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也许他有愧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却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就在那一刻,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接连上演。如身体前倾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生存空间的张米亚老师、为救6名孩子而被钢筋穿胸而过的李永强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还在环抱3名学生的向倩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的瞿万容老师„„这样的例子拳不胜举。在那极其短暂的瞬间,在那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丝毫的胆怯,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师者对学生最诚挚的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一件件、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例子,见证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见证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形象,见证了这崇高精神的背后人民教师那颗强烈的责任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种责任心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名教师内在的品质和良知,已经内化为自觉的日常行为。在教师队伍中,在教学一线上,不乏像谭千秋、瞿万容等那样把爱放在生命之上的好老师,更有许许多多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同样创造着伟大的光荣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为了学生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学生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学生他们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尽为人父母的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正在用每一个细节、每一点努力、每一滴汗水,诠释师德的伟大与崇高。他们正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这种寓平凡于伟大的事迹,也才能震撼人心。
此时此刻,我已泪如泉涌,恐怕我倾尽言语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深情敬意,只能以拙文 钝笔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沉痛哀悼。我相信,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会永远记住他们英雄的姿势、生命的壮举。因为,从这一秒开始,还有无数的人民教师会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他们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
9、【参考例文】
关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考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所提出的 “知识即美德”的著名论题,是他的道德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命题。他一生都 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不断在进行道德实践。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把“知识”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那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是很容易被推翻的。知识怎能等同于美德呢?这不就意味着知识越丰富的人道德水平越高,知识越浅薄的人道德水平越低吗?抑或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的人道德水平越高?如果从这狭义的知识观来理解的话,未免不使我们产生怀疑。
我们都知道,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的。一位北大硕士生、深圳公务员因冲突竞打骂来深圳帮其带孩子的亲生父亲,扯碎父亲衣服并咬破父亲肩膀,而其母亲则多次被他打,被他骂,骂怎么不被车撞死。这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毕业于北大的硕士生,无疑知识水平是高于普通人的,然而他却连基本的孝都不懂,伦理道德丧失,这不就说明了道德与知识是不等同的吗?所以,知识水平高的人道
7 德水平未必高,同样,知识水平低的人道德水平未必低。因此,我们绝不能从简单片面的角度来阐释苏格拉底“知识”的内涵,来理解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即美德”的意义。
其实,苏格拉底不同于他之前的哲学家,他把关注的目光从神转到人身上,他所说的知 识不是自然万物的知识,而是指对人自己本性的认识,即“认识你自己”。于是这里的“知识”就不同于我们现代社会所理解的那种知识。我认为,“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既不是自然物理知识,也不是数量知识,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理念的、善的、“自我”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善的知识,知识是一种实践善的行为。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作为知识,它不仅是一种知,更是一种行,是知行合一。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把德性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 的根本特点。因此,一旦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 解“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狭义土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善的理念,是一种对善的践行,是知行合一的,做到美德与知识的统一,我们必定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关德的人。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当代的德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肤浅的知识,而重要的是强调一种知行合一、一 种实践精神,从而把美德与知识合二为一,变为一种道德实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还具有其他探讨意义,对当今的教育及道德方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0、【参考例文】
师爱无限
作为教师,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健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须做到“三精”。一是精心备课。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 环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事先策划,是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的前提。二是精当教学。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要向40分钟要质量,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 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 三是精简作业。作业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
另外,对有些离异家庭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关心,给予抚爱,以修复他们心灵的创伤。 作为教师,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父母,更要做他们的朋友。学会倾听,学会与 之谈心。予以安慰,随时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树立他们的理想及奋斗目标,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矫正他们的不良心态。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厚此薄彼。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 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能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 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一个班级中,最惹人注意的往往是那些最出色或最让自己头疼的学生,而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考试成绩平平,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同学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的,因而教师要提醒自己给每一位同学以表现的机会,不能淡忘这部分同学,要同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
8 “顽皮捣蛋生”、“一般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有一种慈母般的仁爱之心,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不能有半点高傲、斤斤计较等不良性格成分,绝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以怨报怨,记恨学生的过错。有了这种无私的爱,才会用伯乐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身上无穷的潜力。
教师还要学会自我控制,要明白耐心是育才的前提,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都应做到镇定 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时时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自 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要慎重权衡利弊得失,寻找合适的教育良策,而不是寻找发火的借口,逃避做思想工作。要学会自控,需要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性格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教师良好的性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播撒在学生心田,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以爱为基,师爱无限。让师爱化作一叶叶扁舟,让它荡漾在漫漫学海,荡漾在每一项教育事业中。尽最大力量,多献一份爱,多发一份热。共同为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添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春色,让爱在教育事业中永远闪光吧!
11、【参考例文】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从我个人的认识来说,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这个职业的工作对象——学生。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来爱学生呢?当它作为一个书面问题或讨论的话题时,我们可以尽情去阐述、去发表意见,但是真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教育过程、教育实践中的时候,尤其是当今时代怎样体现这种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我们需要了解现在学生的生活状态、思想方法、价值观念、表达方法,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了解他们,并尝试着理解他们,他们才能接纳你,教育才可以开始。
其次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非常重要,也不容易,因为学生在我们心目当中一直是受教育者。尊重学生就需要真正把学生看做跟教师一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我们有尊师重
教的传统,这是我们要发扬光大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即过
于强调教师的教育威信,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管制作用,而不尊重学生。
再次,要有终身发展的理念。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所有 人一样,是一个过程。我们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具备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有了 从事教育的资质。但是,在现代社会,所有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所有在这个社会上能取得新 的发展的人,都要不断地学习。
最后,教师一定要有追寻未来的精神状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你能否 拥有发展的眼光和观念,是能否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关键。把这种精神状态留给我们的学 生,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品格,这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让每个学生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名好教师一定会给学生营造一个 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学生完 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 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旋转的、运动的!当一名教师能做到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教
书育人时,他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
9
12、【参考例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领域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和研究的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是靠的自学。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这时,学生就会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学生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会非常专心地听教师讲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议论。学生自学后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议论,议论时紧紧围绕提纲,可以和邻座同学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议论研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大胆提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通过自学议论,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就可以弄懂学会,只需老师再引导学生把它整理一下、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对比较难的知识通过议论,教师就可以了解到其症结所在,使后面的讲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最后,讲课当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议论,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所谓教师讲解,并非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上课时,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学来解决问题的。
通过以上几点,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在解决重点、难点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13、【参考范文】
人才需要“发现”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如今喊得震耳欲聋的一个口号,但人才的问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通常需要两方面的合力:一是人才自己拼命往外拱,争取脱颖而出;二是伯乐们的热情发现与提携。这个“发现”,除了狭义的发现外,还包括挖掘、扶持、使用、指导,四者缺一不可。
鲁迅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超级人才”,可在被发现前,他自己其实也一直很郁闷,虽然学问很大,但始终没有展现的机会,整天靠抄古碑打发日子。1918年春天,机会来了。正在编辑《新青年》杂志的钱玄同,与鲁迅交谈时,发现他谈吐不凡,思想激进,很有批判意识,就主动约他写一篇批判旧礼制的文章。一开始,鲁迅并不太积极,写写停停,在钱玄同一再催促下,文章才得以完成。钱玄同接到稿子后,连声叫好,即编即发,5月15日就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就这样问世了。最重要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
10 迅,从此正式登上文坛,一发而不可收。
1923年,作家郁达夫在北平编杂志,收到一个陌生文学青年的来稿,文章很有灵气,他一看就爱不释手,马上前去探访。只见那青年躺在一间破屋里,裹紧被褥仍旧寒战不已,被疾病和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房东还要将其扫地出门;他立刻请青年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并且倾囊相赠,帮他治病、缴房租,还拿着青年的习作四处举荐,为他说项。那个青年就是后来誉满文坛的沈从文。没有郁达夫的发现,沈从文不要说当作家了,连命都难保得住,很可能会客死他乡。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大放异彩,则得益于戴维的发现。法拉第出身贫寒,没上过大学,可是酷爱科学研究,很有灵性,还有一股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老科学家戴维慧眼识珠,看出他是个可造就之才,就破例收他当助手,一步步带他进入科学殿堂,精心指导,既传又帮,后来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师。晚年时,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绝口不提自己发现的钠、钾、氯、氟等元素,而只写了一句话:“最大的贡献——发现法拉第。” 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如何根据一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合适的培养?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需要这种“发现”精神。老师应该善于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偏科的学生毛泽东,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他最用功最聪明,有的说他很认真但也很一般,有的说他不认真也不聪明。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也是面面俱到,有贪大求全之弊吗?在纪督学的眼里,像毛泽东这种只关心“出租汽车”,而不关心自己学业分数的学生是‘不务正业”。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正是多少这样“不务正业”的人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更要扶持和指导学生。所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师看待学生,要全面和准确,更要性和客观,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理想。根据个性和理想,继续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励他们的学习欲望,指导他们做人做事,为他们显示才能创造条件,就像郁达夫对沈从文那样。教师更应无私扶持人才、有容许人才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就像戴维提携法拉第那样。
当我们都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荣时,人才才会真正源源不断而来,社会才会呈现人才荟萃的大好局面。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体现的中心思想是,从戴维的角度讲:人才需要“发现”;从法拉第角度讲:人才自己拼命往外拱,争取脱颖而出。范文是一篇议论文。开头提出观点:人才需要发现,更需要培养和扶持。第二、三、四段,采用事实论据,运用例证法论证发现人才是人才成长、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第五、六段,紧扣命题意图与考试要求,提出教学工作一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发现优点,二是要用宽容、爱心扶持、指导学生。第七段,结尾处重 申中心论点,总结文章内容。
14、【范文】
播种爱,收获幸福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不相同。教师的幸福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这个职业是时时播种爱、收获爱的职业。每当路上偶遇所教学生,他们总是相隔很远就和你亲切地打招呼;每当教师节来临时,都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学子的温馨祝福„„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笔墨来形容。
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尝到教师的幸福,便是成功。能否时时刻刻感到幸福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师时时刻刻洋溢着幸福,学生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要胸中有梦。对于胸中有梦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
11 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做幸福的教师要手中有书。一个老师,没有渊博的知识,蔬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幸福的教师都明白,只有多读书方可重新认识自己,保持头脑的清晰,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读书会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会让工作永葆活力,会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幸福的教师都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从不妄想立竿晃影的读书效果。
做幸福的教师要眼中有事。幸福的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可以说,幸福的教师个个是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活儿的人,并且能够做到用眼睛表达,用眼睛说话,随时发现学生与家长欲言又止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学生与家长提出要求之前。幸福的教师很多时候能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做工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做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做到“胸中有梦”、“手上有书”、“眼中有事”,这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幸福的必需。
【解析】材料中’,故事围绕国王派人寻找“幸福”展开,寻找幸福的人得到的回答总是“不幸福”,理由也不尽相同,而最后找到的那个幸福的人竟然连衬衫都没见过。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是一种体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相同。
结合题于从教育的角度立意,范文围绕“教师的幸福”这个话题展开议论。开篇点明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功及回报;第二段强调教师的幸福不仅关乎教师自身,还关系到学生的幸福,很重要;第三、四、五段阐明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梦”、“手上有书”、“眼中有事”,结尾引用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话,再次强调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以及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整篇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15、【范文】
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作出的反应。”因为责任,在学生生命面临威胁的刹那,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选择,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奋力一推使两个学生免遭灾难,而自己却被车碾断双腿,用自己的身体挽回了学生的生命。试想一下,如果她不那样做.结果将会如何?在生死抉择瞬间,她把学生的生命看的比自己更重要,这就是责任!
张丽莉义举感动国人,她的大爱壮举实现了人生价值,诠释了师德内涵,闪耀着“最美”的人性光辉,不愧为“掌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教师工作面对的是童稚的或正在日臻成熟的心灵,他们需要知识的充盈,更需要理性的引领。学生在学校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很大的责任在于教师。很多伟人在暮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往往会想起那些在重要关头对自己的人生抉择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曾经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伟人,教师功不可没。而在教师的功劳中,教师对学生自觉负责的意识应当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
有责任心的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敬业,是对自己的尊重,对工作的尊重,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德和人格。这种内在的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强大动力,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
12 有责任心的教师还要有奉献意识。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名利,而且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事业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奉献”,也就没布“索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事业比“树木”事业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更需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就是一份承诺、一种约束、一股动力,拥有它,我们将铭记自己的目标,控制自己的行为,挖掘自己的潜能,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点评】给定材料中阿凡提是遇险乘客的一员,在大家都尽力挽救这条船时,阿凡提却以“我只是一名乘客,关于这条船的安全是你们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而无动于衷,拒绝帮忙,这是一个人极其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是我们要唾弃的行为。结合题干要求“从教育角度立意”,启发我们要围绕“教育责任”展开。围绕“教育责任”可以谈“教师的教育责任”、“家庭的教育责任”等。
范文围绕教师责任展开,开篇引用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举动阐释什么是“责任”;第二段从伟人的暮年回忆角度强调教师责任重大,接下来文章用两段说明有责任心的教师要“敬业”和乐于“奉献”;结尾引用比尔·盖茨的话再次强调责任的重要意义。整篇文章遵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以总分总的结构行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16、【范文】
最难忘,校园里的那一种声音
最难忘校园的声音,是哨声。那是一声声怎样的哨声啊!
哨声很长,它的一头联系着敬爱的教官,一头联系着正在军训的我们。它长得像一条线,串连起每一颗跳动的心,每一颗热血沸腾的心,每一颗挥洒泪汗的心。
哨声很短,短得让我们感觉到新老师是如此的亲近,如此的平易近人。它让我们忘却了羞怯,忘却了陌生。
哨声很尖利,但不刺耳,它直接触动着我们的脊梁。我们没有弯腰,没有低头,我们将胸膛挺起,将背挺直,昂扬地站着„„
哨声只有一个音,却包含着无尽的语言。你听见了吗?它包含着教官耐心的教导声,那里面满是责任;它包含着我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那里面满是团结;它包含着我们响亮的口号声,那里面满是豪情;它包含着班主任亲切的问候声,那里面满是关爱„„这些,你都听见了吗?一声声哨声,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就在那一声声嘹亮的哨声下,集合,军训。
我们集合军训,不再沉迷于“温一壶阳光酒”的柔情中,不再醉心于“此情不关风和月”的柔媚中,因为我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身上。于是,满怀着“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雄心壮志。在嘹亮的哨声下,我们站着军姿,用铮铮傲骨抒写下雨季光阴的华彩篇章;我们走着齐步,用一声声响彻云霄的“一二三四”吐纳出磅礴大气;我们迈着正步,用全身的热血沸腾出一个恪守不渝的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那一声声嘹亮的哨声激励着我们在重重困难中也豪情不灭。
骄阳似火,我们黝黑的脸上涌动着豆大的汗珠,但我们并不忙着擦拭。我们要用汗水洗尽身上的娇嫩与轻狂.我们要用汗水抚平同窗的累累伤痕,我们要用汗水滋润教官沙哑的喉咙,我们要用汗水告慰班主任疲惫的心灵。我们的汗水,不苦、不成。我们的汗水是甘甜的,它流到哪里,哪里就有顽强拼搏的身影,它是我们辛勤付出后上帝颁发的勋章!
雨丝飘飞,淋湿了绿色的军装,透明的雨珠顺着帽檐哗哗地滴下,冰凉着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的意志磨砺了。我们坚挺地站着,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唱出一支支气势雄壮的军歌;我们打着军拳,将拼搏的斗志溶进细密的雨丝,在团队中汩汩流淌;我们奋力奔
13 跑,将勇往直前的跑步声定格为一段深情的青春赞歌。淅淅沥沥的秋雨哗啦啦地下,洗尽了我们骨子里的稚嫩与躁动,涤去了我们心灵的脆弱。它让我们多了分成熟,多了分自信,多了分舍我其谁的气概。
那一声声哨声下,“团结奋进”的军队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完美注解。
没有人讲话,没有人啜泣,没有多余的动作。无言的寂静啊!而寂静中,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虽然我们此时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饱含着青春激情的心在跳动,在沸腾,就证明了力量的存在。这股力量,在寂静的团队中弥漫着。它源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越聚越多,最终,这股力量将无坚不摧。这是团结的力量,这是坚恶不拔的力量,这是气壮山河的力量,它涌动着,奔腾着,在略带草香的军训场上传播着。
口哨吹响,那一声声哨声回荡在天地闯。
心在感动,在震撼。那怎么仅仅是一声声哨声呢?那更是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分明听见,那是辛勤的教官在喊着口令,呼唤着“凝聚”;那是军训连队向前迈进的步伐声,呼唤着“进取”;那是整个中国军队在呼唤着坚毅,呼唤着“拼搏”,呼唤着“奋进”„„
那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它是中国军人心底最坚定不移,最催人奋进,最响彻心扉的声音:它是我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声音!
【解析】
这是一篇记叙散文。题目要求围绕校园的“上下课的铃声、窗外的鸟鸣,还是老师娓娓的讲课、同学朗朗的读书声?或者是其他声音”选其一种或几种声音写文章,文体不限。作者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经历,选择“校园军训的哨声”这一主题进行写作。通过描写军训哨声抒发作者对校园生活和军训生活,对教官和同学的怀念与眷恋。文章结构灵活、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易于打动读者使人产生共鸣。
17、【范文】
爱的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批有爱心的教师。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师德体现的灵魂所在。
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首先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爱能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使教育教学过程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归属与爱是人的正常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其身心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的任务是将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
爱是架设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论是教师一道道真诚鼓励的目光,还是一个个灿烂的微笑,不论是一句句谆谆的教诲,还是一行行娟秀的镌语,都传递着信任和尊重,给学生以温暖、鼓励和力量,同时也加深了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但是,教师的爱不应是偏爱,应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爱的教育面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少爱后进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认真领会爱的教
14 育的内涵,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解析】
此文章是议论文。开头用引言式提出论点,“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师德体现的灵魂所在。”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分别论述“爱”的重要性。分论点后面的论述部分采用“为什么+怎么办+作用”的方式展开。这三个要素不一定同时出现,可以省略其一。如“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分论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归属与爱是人的正常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身心发育造成不的良影响。(为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将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作用)”结尾采用展望未来式,引用名言警句增加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范文】
活到老.学到老
师旷和晋平公的对话,突出“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主题。从少年、壮年到老年,每个阶段虽然学习的效果不同,但是学习是终不能放弃的事业。这是每个向上者的需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终身学习无疑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更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的“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从小爱动脑筋,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家境不好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当店员,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失学以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由于刻苦自学,终于在数学上初露锋芒,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的高度重视,经过他的推荐,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华罗庚的勤奋好学感动了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推荐他去剑桥学习深造,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所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烦之心。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就能学得完的吗?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生有涯,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一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如果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题目通过师旷和晋平公讨论“人到晚年,是否需要学习”的故事,弓l 发了我们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时
15 间”的思考,体现出“活到老,学到老”的主题。故事中师旷在劝诫晋平公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启示我们当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因为教学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只有将社会上、国际上最新、最热的知识不断地传授给学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应对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
通过对终身学习重要性的阐述,呼吁教师们不断学习,学习实践知识,充实理论知识,以新的知识、先进的理念教育学生。第二段通过陶行知的话引出终身学习,即“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的‘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第三段列举华罗庚终身学习成就非凡的例子,第四段通过先贤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说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结尾呼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好的为教书育人做贡献。本文大篇幅的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论述,运用名人名言作道理论证,列举数学家的正面事例作举例论证,层层剥茧地论述“终身学习”这一主题。行文体系是“论点——论证(事例+道理)——结论+引申”。
19、【范文】
鸭子入池塘松鼠上树忙
——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暂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鸭子天生会游水,一下水便驾轻就熟。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他们的特性所定。然而硬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
16 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题干材料是哲理类材料,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材料体现的中心思想是:每个人的个性、特质不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否则,即使辛苦努力,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立意可按主体不同,从以下两个角度选取:第一,从鸭子教练的角度讲,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第二、从兔子和松鼠的角度讲,个人需要寻找合理的定位。范文是一篇议论文。开头引用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话引出论点“因材施教”。第二、三段通过材料分析因材施教的意义,论述发挥学生特长的重要性,第四、五段,通过孔子对待学生不同的教育方式,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六段阐述因材施教的具体做法,结尾段收束全文,重申主题。本文的逻辑结构是“提出观点(因材施教)——学生发挥特长的重要性——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重申观点”。
20、【范文】
用生活丰富教材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于在殡葬的时候出现这场闹剧。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的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题目通过一则寓言,体现了私塾先生奉书本为“圣经”的错误教书观念。“书上是不会错的,错误在人”、“书本上
17 的一切都是修订好的,不会有任何差池”、“人应该去迎合书本既定的知识、理念”等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现实教学中确实存在。本题意在考查教师对于书本教学的态度,不应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而是开放、包容的。知识可以来源于生活,灵活于生活。
在立意的选择上,可以从教师对待书本的态度上,多种角度灵活选则主旨。如“不能一味死读书,需要结合生活”、“教学来源于生活,以生活来深化教材的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第二个角度,从内容与题干的匹配度上看,是最佳角度。
范文开门见山,提出在目前社会上某些教师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与材料中“私塾老师的问题”相似。紧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对错误的教育观念进行批驳,摆明了自己的立场,为后文正确观点的引出做了铺垫。第二段,通过道理论证,明确课程的意义,摆正教师对教材应有的态度:教育需要来源于生活,不能一味就书论书。第三段,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出教师在生活中如何丰富教学的内容,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结尾处,提出合格的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即“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紧扣主题,深化中心,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形象的阐释了应该怎样践行这种生动的教学观。
21、【范文】
扬师德师爱之帆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想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读懂它,并且要准备好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关爱、尊重他们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教师虐童事件被频频曝光。浙江温岭某幼儿园教师使用封口、拎耳朵、倒置于垃圾桶内等方法虐待儿童;山西太原某幼儿园一个5岁女童被教师扇了几十个耳光;广东汕头某幼儿园3岁男童被教师无端猛踹数下;河南郑州某幼儿园员工逼男童互吻并拍照放于互联网上„„这些虐童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
对受虐儿童而言,虐待不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伤害会使孩子们产生负面情绪、心理问题、自闭及叛逆等,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交友,使儿童无法与人接触,难以融入社会,甚至影响今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面临突如其来的车祸,她的非凡的壮举使她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无独有偶,地震中,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在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时,他用双臂将4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当人们从废墟中把他搜救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血肉模糊,后脑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5l 岁的生命,而4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就像他的名字“千秋”一样,他把师德师爱化为呵护学生生命的崇高举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类似的事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师德师爱的伟大实践者。试想,如果心中没有一腔热爱教育、深爱学生的热血,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他们怎能做出如此让人敬仰的举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笑和苦恼,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地关爱。”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既要对本职工作无比热爱,更要对学生倍加关爱。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切实践行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高尚品德,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需要对热点话题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形成文章。立意可以从两个角度选取:第一,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的成败关乎人的命运。第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诲人不倦”,而非“毁人不倦”。
18 范文开头,提出观点,“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段,列举社会上部分虐待儿童事例,论证师德师爱缺失对教育事业及儿童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危害。第三段,列举教育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先进例子,与“虐童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树立正面的教师形象,突出师德师爱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观点,“要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最后一段,以名言警句收束全文,突显师德师爱,呼应题目,拔高到教育事业,升华了主题。范文的行文线索是“师德师爱的界定——师德师爱的重要性——践行师德师爱”,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组织文章。
22、【范文】
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芒
同样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我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我只剩下半杯水了。”正如塞尔玛女士一样,同样一片天地,却产生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教师看待学生,也必须用积极的心态,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善用赏识教育,关心、热爱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应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身上都既有积极的态度,又有消极的态度,正如塞尔玛母亲的回信上:“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作为教师,要充分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引导其通过积极心态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心态,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斯宾塞曾说过:“仔细观察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因素。”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也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塞尔玛之所以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快乐的城堡》一书,正是因为她仔细观察、主动乐观的探究周围的一切。作为教师也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鲁迅曾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塞尔玛女士开始研究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欣赏曼妙的落日和海市蜃楼,正是她热爱这片天地的开端。热爱学生,在整个班集体中,教师不仅要爱成绩好的学生,而且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热爱学生,要将爱与尊重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每个学生身上都散发着不同色彩的光芒,只要教师善于发现这道光芒,也就会像塞尔玛一样“仿佛沐浴在春光里”。教师要抓住这小小的光芒,给予学生多一些帮助、引导和期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发光发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解析】
议论文。材料给我们的启示: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地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和消极。无数个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帮助人克服焦虑和烦恼,有助于调整心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健康成长。
23、【范文】
实施创新型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因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
19 工作中,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型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观点和理念。从新的教育观念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传递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能创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要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一模式下,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教育教学的模式则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最后,需要营造创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围。好的环境才会有好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机关要转变过去的职能和作风,改变旧有的思维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解析】
议论文。开篇,提出观点,“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二至五段为分论点,并列关系。分别从理念、素养、内容、氛围四个方面论述创新型教育的具体内容。结尾总结观点,提出只有创新型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1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满分作文 (1)
1、【参考例文】
新教师的师德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是的,作为教师,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深深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在我看来,师德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也不是什么丰功伟 绩,最主要的还是饱含教育的激情,用最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用最炽热 的心热爱学生,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在新的时期,师德被赋予了新内涵。我认为,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经常吸收教育新理念。在这一方面,我一直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其次,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有吸引力的人格魅力。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就难以让学生信服,难以让学生尽情地、快乐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一位教师如果缺乏人格魅力,学生就难以吸取最甜美的人性魅力的雨露,学生的人格和品德就失去了坚实的底色。所以我十分认真地订阅各种语文教学的资料供自己研究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再次,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用最炽热的心热爱学生。我相信,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 迎。学生渴望的不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所以在平时的 教学中,我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却严中带慈,与他们谈心,真正了解孩子的世界, 用温暖感人的师爱引领着他们一步一步地成长,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老师的爱,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作为新教师,虽然斗志满满,也做出了二些成绩,但是各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工作作风有待扎实,有时遇到困难会灰心丧气,有时像只无头苍蝇,找不着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课堂生成部分把握得不够好,因此缺乏足够的教学机智,在课堂上发生意外情况时,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在教育教学中,我会继续改进自己:
第一,时时充电,终身学习。努力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最新的知识接轨,让自己的思想时刻与时俱进。抓住每一个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努力学习,虚心求教。
第二,热爱学生,关注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暖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沭浴在师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第三,逐步摸索,探求班主任工作的新路。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靠自己时刻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与学生沟通,与家长联系,架起和谐的班级沟通之桥。 总之,我会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师德,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默默奋斗,将“教书育人”进行到底。
2、【参考例文】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简单地理解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其实人的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如果你想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在每一天的工作中,尽量奉献你的爱,让你的爱悄悄地润泽学生的心田;尽量奉献你的微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鼓起向上的勇气。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 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 科学的爱,是积极的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助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
2 化剂。这种爱博大无私,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我们用“真爱”、“宽容”、“尊重”、“信任”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我们就成了学生真正的朋友,看着快乐的学生,我们的心中就洋溢着幸福。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赠人以玫瑰,则手留余香”,教师这个职业是时时给予爱、收获爱的职业。将爱的种子无私地播撒于学生的心田,收获的必定是几倍于此的爱的果实。当看到已毕业的学生结伴回到母校来看望曾经的老师时,当收到学生的节日贺卡时,当接到学生打来祝福的电话时,当在大街上有一个似曾相识又不太认识的大孩子叫你名字的时候„„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笔墨来形容。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师时时处处洋溢着幸福,学生才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
当然,一个幸福的教师绝不能把工作当做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我们不提倡做“工 作狂”,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人,是苦行僧,是清教徒。不懂得休息便不懂得工作,不懂得工作便不懂得生活。
幸福的教师常常表现出来的是:说话不死板,做事灵活机动,活得有趣味,自己一生都 开心,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和快乐带到哪里,给家人、亲人、同事、朋友、学生,乃至路人,都带来笑声,使他们都活得愉快开心,让大家都一起快乐、幸福!我们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提升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这样的幸福境界。
3、【参考例文】
教师的责任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人生最为 美丽,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片广博的天空,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 太阳。从我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我就明白我会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是我的责任。让他们真正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并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做准备,是我崇高的使命。
责任感、使命感,这两个沉甸甸的词汇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要去奉献,要去关爱每一 个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对那 些家庭有特殊变故的学生,我们更要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鼓励、耐心的帮助,让这些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我知道我不仅肩负着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责任,在学习态度及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方面,他们也需要我的引导。学生喜欢问教师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生活 上的、课外知识方面的。学生最信任教师,所以教师更要做到细心、耐心,因为我们在平时 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学生的成长呼唤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而学生又有一 种特殊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由此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就要建立在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坚信,只有以深沉之博爱和负责之态度来面对工作,才会将教师的工作做到极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也不仅仅是一门专业,而是充满乐趣和艺术的事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走在学生的前面,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此外还要努力创新,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教师,平凡而伟大。多少年季节轮回,多少个春秋寒暑,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灯火
3 长明,青丝之间添华发,三尺讲台荡笑声,奉献几多血与汗,不求青史留英名,这就是教师的真实写照。人们尊敬教师,爱戴教师,正是因为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伟大的使命,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不辜负自己的使命。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点点滴滴,虽不伟大,但无愧于心,因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为学生付出了真心,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不辱为人师的使命!
4、【参考例文】
要有海一样的胸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人们给弥勒佛写的一副对子的上联,说的是弥勒佛笑 口常开,因为他能容人,能容事。一句话,他宽容。
学会宽容,是我们今天时代的强音,人们强烈地呼唤宽容。
作为以教育下一代为己任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在这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会做出一些不宽容的事,给学生们留下不太美好的印象。
有位初中老师,教的是语文,有着10多年的教龄,在当地还算有点名气。由于能力比较强,被选拔去教高中。因为有10多年没有再去重温当年所学的知识,在上课时,偶尔会 出现一些知识上小小的错误。开始,学生们也不太在意。可是,到了高三,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难,这位老师出的差错也就越来越多。班上的学生,意见也越来越大。最后,竟联合起 来,由全班50多位同学联合签名,把要求撤换该老师的信件交给了县里的主管领导和学校 的校长。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被撤换下来了。后来,该老师生病在家,那些当时要求 撤换她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大家就买了点水果什么的,一起去探望。令这些学生 失望的是,老师竟把他们买来的水果全部丢到了大门外。学生们一看情形,傻眼了,只好一 个个灰溜溜地走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老师原来也有素质 差的!”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
老师,请不要忘记,你这一扔,扔掉的是学生的一片心意、一片情意;扔掉的是学生对你的尊敬。尽管他们原先可能伤害过你,使你失去了自尊,使你失去了面子,失去了工作。但可以说,学生有这个权利,他们可以而且应该能够选择更合适的教师。
老师的胸怀,应该比大海还要宽广,才能够容纳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才能够不计前嫌。 我们要知道,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犯错误,他们还没有成人,他 们还需要我们去教他们怎样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本身就应该比学生更懂得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
宽容,并非人的本性,从来就没有谁敢放言自己从小就知道怎么去宽容别人,包括老师。重要的是,应该去学,应该在实践中去学,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去学。
其实,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反思自已,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宽容过他们的错误吗?你 宽容了他们,他们高兴了吗?
老师,请记住:“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请你学会宽容吧!
5、【参考例文】
中学德育工作之我见
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根本问题。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4 该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我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做榜样教育学生。”教师必定要有崇高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用诚实正直和坦荡无私的面貌,让学生体验到人的美好心灵,用宽宏的心地和磊落的胸怀,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人格。
2.与学生做朋友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诚然,教师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不应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学生之间的确存在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关爱与呵护每一个学生。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重视。如果我们能经常表扬他们的优点,他们 一定会非常高兴,进而会建立自信;反之,他们会因沮丧而越来越自卑。教师要用爱心,用 师德的魅力,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
3.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犯点小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又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没有纠正他们的错误或错误地对待了他们的错误,也许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对待他们的过错,首先应该寻找原因。学生产生过错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诊断问题,综合地分析各种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发展过程。
其次是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信心。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由于常常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同学们的取笑、歧视,其心理总是比较敏感的,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也存有戒心。要消除这些有过错行为的学生的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应设法给予他们自信,谅解他们的过错,相信
他们能改正过来,从根本上政变同他们的关系。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对他们倾注一片爱心,才能保证对他们教育转化的成功。相信我们的真诚和正确有序的引导,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大的突破。
6、【参考例文】
赏识教育
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但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赏识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要实现赏识教育,必须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的标准,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 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 ery good ”,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如果仅仅只看到孩子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其实在看到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优点,反之也一样。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
5 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另外,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7、【参考例文】
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一位新教师如何上第一节课呢?又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这是许多新教师面临的问题,因为这节课成功与否将决定他今后的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对他的职业生涯具有举 足轻重的作用。
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常见的有三种行为表现:一种是“冷酷”型,一种是“友爱”型,还有一种是基于“冷酷”型与“友爱”型之间的“中间”型。以上三种教师的做法都不值得提倡。第一种过于无情,第二种过于友善,第三种把教学与纪律关系理解得过于简单。这三种做法的共同点是没有和学生约法三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某些新教师缺乏与学生实际的接触,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明白制度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往往是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才仓促处理,处理的尺度或宽或严,导致不能服众,只能使问题越来越 多,学生越来越难管理。
我认为,新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因为刚走上工作岗位,对一切都不熟悉,特别是对学生更加不了解,而且由于是刚刚走出校园,自己的角色在心理上还没有转变过来,这样增加了新教师上课的难度,因此新教师在克服自己心理障碍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课前准备主要是了解班级的大概状况: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有多少名学生?男女生各占多少比例?文化素质怎样?是否偏科?有没有学习计划?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等等。这一系列情况都要事先进行深入了解,这样面对学生自己心里有了底,就能增强自信心。
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在做完自我介绍后,不必急于讲课。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和学生共同订立规矩,向学生讲明制定规矩的必要性、重要性。这里的共同订立指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规矩的制定和表决的过程中来(但草案还要教师事先拟好),然后可逐条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举手通过,没获得半数以上同意的条款,可待以后讨论修改,然后再进行表决,直至通过。
当然,作为一位新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仅有上面的技巧是不够的,关键是自己在平时 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提高自身技能。
8、【参考例文】
大爱无声 师德千秋
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日月潜形,阴风哭嚎,房屋坍塌,横尸遍野。那场毁灭性的八级汶川大地震将时间定格在让国人乃至世人震惊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几秒钟的时
6 间,一座座城市、一排排楼房、一条条道路完全损毁;几秒钟的工夫,我们几万名同胞身陷 废墟,生命垂危。哭喊声、呻吟声、求救声在这一刻伴着泪水化成了无尽的哀痛。也就在这 一刻,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楼房剧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年轻的人民教师谭 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 孩子护在身下,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了。
谭老师走了,丢下了年迈的父母、美丽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谭老师走了,他在 天灾降临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也许他有愧于自己的亲人,但是他却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就在那一刻,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接连上演。如身体前倾用生命为孩子们创造了生存空间的张米亚老师、为救6名孩子而被钢筋穿胸而过的李永强老师、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双手还在环抱3名学生的向倩老师、身挡水泥板救下小孩的瞿万容老师„„这样的例子拳不胜举。在那极其短暂的瞬间,在那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丝毫的胆怯,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师者对学生最诚挚的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一件件、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例子,见证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见证了人民教师崇高的师德形象,见证了这崇高精神的背后人民教师那颗强烈的责任心。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这种责任心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名教师内在的品质和良知,已经内化为自觉的日常行为。在教师队伍中,在教学一线上,不乏像谭千秋、瞿万容等那样把爱放在生命之上的好老师,更有许许多多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同样创造着伟大的光荣人民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默默无闻,为了学生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学生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学生他们上不能赡养老人,下不能尽为人父母的责任。在平凡的日子里,他们正在用每一个细节、每一点努力、每一滴汗水,诠释师德的伟大与崇高。他们正以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这种寓平凡于伟大的事迹,也才能震撼人心。
此时此刻,我已泪如泉涌,恐怕我倾尽言语也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深情敬意,只能以拙文 钝笔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沉痛哀悼。我相信,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会永远记住他们英雄的姿势、生命的壮举。因为,从这一秒开始,还有无数的人民教师会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他们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
9、【参考例文】
关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考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所提出的 “知识即美德”的著名论题,是他的道德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命题。他一生都 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不断在进行道德实践。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把“知识”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那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是很容易被推翻的。知识怎能等同于美德呢?这不就意味着知识越丰富的人道德水平越高,知识越浅薄的人道德水平越低吗?抑或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的人道德水平越高?如果从这狭义的知识观来理解的话,未免不使我们产生怀疑。
我们都知道,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的。一位北大硕士生、深圳公务员因冲突竞打骂来深圳帮其带孩子的亲生父亲,扯碎父亲衣服并咬破父亲肩膀,而其母亲则多次被他打,被他骂,骂怎么不被车撞死。这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毕业于北大的硕士生,无疑知识水平是高于普通人的,然而他却连基本的孝都不懂,伦理道德丧失,这不就说明了道德与知识是不等同的吗?所以,知识水平高的人道
7 德水平未必高,同样,知识水平低的人道德水平未必低。因此,我们绝不能从简单片面的角度来阐释苏格拉底“知识”的内涵,来理解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即美德”的意义。
其实,苏格拉底不同于他之前的哲学家,他把关注的目光从神转到人身上,他所说的知 识不是自然万物的知识,而是指对人自己本性的认识,即“认识你自己”。于是这里的“知识”就不同于我们现代社会所理解的那种知识。我认为,“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既不是自然物理知识,也不是数量知识,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理念的、善的、“自我”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善的知识,知识是一种实践善的行为。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作为知识,它不仅是一种知,更是一种行,是知行合一。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把德性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 的根本特点。因此,一旦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 解“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狭义土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善的理念,是一种对善的践行,是知行合一的,做到美德与知识的统一,我们必定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关德的人。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当代的德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肤浅的知识,而重要的是强调一种知行合一、一 种实践精神,从而把美德与知识合二为一,变为一种道德实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还具有其他探讨意义,对当今的教育及道德方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0、【参考例文】
师爱无限
作为教师,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健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须做到“三精”。一是精心备课。备课是常规教学的重要 环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事先策划,是使课堂教学具有高效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的前提。二是精当教学。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要向40分钟要质量,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力 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当堂所学知识,力求既满足优生的求知,又照顾后进生的进度。 三是精简作业。作业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到的基本题、综合题,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有“选做”的开放题,供有能力的学生再提高训练。
另外,对有些离异家庭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关心,给予抚爱,以修复他们心灵的创伤。 作为教师,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父母,更要做他们的朋友。学会倾听,学会与 之谈心。予以安慰,随时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树立他们的理想及奋斗目标,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矫正他们的不良心态。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厚此薄彼。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 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能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 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一个班级中,最惹人注意的往往是那些最出色或最让自己头疼的学生,而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考试成绩平平,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同学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的,因而教师要提醒自己给每一位同学以表现的机会,不能淡忘这部分同学,要同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
8 “顽皮捣蛋生”、“一般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有一种慈母般的仁爱之心,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不能有半点高傲、斤斤计较等不良性格成分,绝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以怨报怨,记恨学生的过错。有了这种无私的爱,才会用伯乐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身上无穷的潜力。
教师还要学会自我控制,要明白耐心是育才的前提,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都应做到镇定 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时时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自 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要慎重权衡利弊得失,寻找合适的教育良策,而不是寻找发火的借口,逃避做思想工作。要学会自控,需要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性格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教师良好的性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播撒在学生心田,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以爱为基,师爱无限。让师爱化作一叶叶扁舟,让它荡漾在漫漫学海,荡漾在每一项教育事业中。尽最大力量,多献一份爱,多发一份热。共同为我们欣欣向荣的祖国添一份明媚的春光,添一片绚丽的春色,让爱在教育事业中永远闪光吧!
11、【参考例文】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从我个人的认识来说,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热爱这个职业,热爱这个职业的工作对象——学生。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来爱学生呢?当它作为一个书面问题或讨论的话题时,我们可以尽情去阐述、去发表意见,但是真要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教育过程、教育实践中的时候,尤其是当今时代怎样体现这种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我们需要了解现在学生的生活状态、思想方法、价值观念、表达方法,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正了解他们,并尝试着理解他们,他们才能接纳你,教育才可以开始。
其次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非常重要,也不容易,因为学生在我们心目当中一直是受教育者。尊重学生就需要真正把学生看做跟教师一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我们有尊师重
教的传统,这是我们要发扬光大的;但是,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即过
于强调教师的教育威信,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管制作用,而不尊重学生。
再次,要有终身发展的理念。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所有 人一样,是一个过程。我们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具备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有了 从事教育的资质。但是,在现代社会,所有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所有在这个社会上能取得新 的发展的人,都要不断地学习。
最后,教师一定要有追寻未来的精神状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变革和发展,你能否 拥有发展的眼光和观念,是能否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关键。把这种精神状态留给我们的学 生,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品格,这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让每个学生追求成功”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一名好教师一定会给学生营造一个 富有诗意的课堂,使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注重塑造学生完 整健全的人格。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知识是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成 绩的评价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旋转的、运动的!当一名教师能做到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教
书育人时,他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
9
12、【参考例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领域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和研究的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是靠的自学。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培养自学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这时,学生就会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一步预习。学生凡是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会非常专心地听教师讲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
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自学议论。学生自学后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议论,议论时紧紧围绕提纲,可以和邻座同学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议论研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大胆提出问题,自由发表意见。通过自学议论,对比较容易的知识,就可以弄懂学会,只需老师再引导学生把它整理一下、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对比较难的知识通过议论,教师就可以了解到其症结所在,使后面的讲解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最后,讲课当中仍要发挥自学作用。学生通过预习、自学议论,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尽快把它弄懂的心愿。教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出现一个“定向兴奋中心”,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听讲,开动脑筋思考,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就有了共同的基础和统一的目标。所谓教师讲解,并非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仍要发挥学生的自学作用。上课时,教师只是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主要还是通过学生自学来解决问题的。
通过以上几点,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也就是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在解决重点、难点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13、【参考范文】
人才需要“发现”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如今喊得震耳欲聋的一个口号,但人才的问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通常需要两方面的合力:一是人才自己拼命往外拱,争取脱颖而出;二是伯乐们的热情发现与提携。这个“发现”,除了狭义的发现外,还包括挖掘、扶持、使用、指导,四者缺一不可。
鲁迅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超级人才”,可在被发现前,他自己其实也一直很郁闷,虽然学问很大,但始终没有展现的机会,整天靠抄古碑打发日子。1918年春天,机会来了。正在编辑《新青年》杂志的钱玄同,与鲁迅交谈时,发现他谈吐不凡,思想激进,很有批判意识,就主动约他写一篇批判旧礼制的文章。一开始,鲁迅并不太积极,写写停停,在钱玄同一再催促下,文章才得以完成。钱玄同接到稿子后,连声叫好,即编即发,5月15日就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就这样问世了。最重要的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
10 迅,从此正式登上文坛,一发而不可收。
1923年,作家郁达夫在北平编杂志,收到一个陌生文学青年的来稿,文章很有灵气,他一看就爱不释手,马上前去探访。只见那青年躺在一间破屋里,裹紧被褥仍旧寒战不已,被疾病和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房东还要将其扫地出门;他立刻请青年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并且倾囊相赠,帮他治病、缴房租,还拿着青年的习作四处举荐,为他说项。那个青年就是后来誉满文坛的沈从文。没有郁达夫的发现,沈从文不要说当作家了,连命都难保得住,很可能会客死他乡。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大放异彩,则得益于戴维的发现。法拉第出身贫寒,没上过大学,可是酷爱科学研究,很有灵性,还有一股韧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老科学家戴维慧眼识珠,看出他是个可造就之才,就破例收他当助手,一步步带他进入科学殿堂,精心指导,既传又帮,后来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老师。晚年时,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绝口不提自己发现的钠、钾、氯、氟等元素,而只写了一句话:“最大的贡献——发现法拉第。” 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如何根据一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合适的培养?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需要这种“发现”精神。老师应该善于以发展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偏科的学生毛泽东,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他最用功最聪明,有的说他很认真但也很一般,有的说他不认真也不聪明。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也是面面俱到,有贪大求全之弊吗?在纪督学的眼里,像毛泽东这种只关心“出租汽车”,而不关心自己学业分数的学生是‘不务正业”。但是我们想过没有,正是多少这样“不务正业”的人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更要扶持和指导学生。所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师看待学生,要全面和准确,更要性和客观,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理想。根据个性和理想,继续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励他们的学习欲望,指导他们做人做事,为他们显示才能创造条件,就像郁达夫对沈从文那样。教师更应无私扶持人才、有容许人才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就像戴维提携法拉第那样。
当我们都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荣时,人才才会真正源源不断而来,社会才会呈现人才荟萃的大好局面。
【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体现的中心思想是,从戴维的角度讲:人才需要“发现”;从法拉第角度讲:人才自己拼命往外拱,争取脱颖而出。范文是一篇议论文。开头提出观点:人才需要发现,更需要培养和扶持。第二、三、四段,采用事实论据,运用例证法论证发现人才是人才成长、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第五、六段,紧扣命题意图与考试要求,提出教学工作一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发现优点,二是要用宽容、爱心扶持、指导学生。第七段,结尾处重 申中心论点,总结文章内容。
14、【范文】
播种爱,收获幸福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诠释各不相同。教师的幸福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这个职业是时时播种爱、收获爱的职业。每当路上偶遇所教学生,他们总是相隔很远就和你亲切地打招呼;每当教师节来临时,都能收到来自四面八方学子的温馨祝福„„那一刻的幸福感又怎能用笔墨来形容。
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尝到教师的幸福,便是成功。能否时时刻刻感到幸福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幸福;只有教师时时刻刻洋溢着幸福,学生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幸福。
做幸福的教师要胸中有梦。对于胸中有梦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
11 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我们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做幸福的教师要手中有书。一个老师,没有渊博的知识,蔬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幸福的教师都明白,只有多读书方可重新认识自己,保持头脑的清晰,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读书会让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意义,会让工作永葆活力,会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幸福的教师都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从不妄想立竿晃影的读书效果。
做幸福的教师要眼中有事。幸福的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观察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可以说,幸福的教师个个是眼中有物、眼中有事、眼中有活儿的人,并且能够做到用眼睛表达,用眼睛说话,随时发现学生与家长欲言又止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学生与家长提出要求之前。幸福的教师很多时候能够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方式做工作。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做个幸福的教师,就要做到“胸中有梦”、“手上有书”、“眼中有事”,这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需,也是教师个体生命幸福的必需。
【解析】材料中’,故事围绕国王派人寻找“幸福”展开,寻找幸福的人得到的回答总是“不幸福”,理由也不尽相同,而最后找到的那个幸福的人竟然连衬衫都没见过。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幸福是一种体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相同。
结合题于从教育的角度立意,范文围绕“教师的幸福”这个话题展开议论。开篇点明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功及回报;第二段强调教师的幸福不仅关乎教师自身,还关系到学生的幸福,很重要;第三、四、五段阐明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梦”、“手上有书”、“眼中有事”,结尾引用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话,再次强调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以及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整篇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15、【范文】
责任是师德的灵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作出的反应。”因为责任,在学生生命面临威胁的刹那,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选择,最美教师张丽莉的奋力一推使两个学生免遭灾难,而自己却被车碾断双腿,用自己的身体挽回了学生的生命。试想一下,如果她不那样做.结果将会如何?在生死抉择瞬间,她把学生的生命看的比自己更重要,这就是责任!
张丽莉义举感动国人,她的大爱壮举实现了人生价值,诠释了师德内涵,闪耀着“最美”的人性光辉,不愧为“掌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教师工作面对的是童稚的或正在日臻成熟的心灵,他们需要知识的充盈,更需要理性的引领。学生在学校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很大的责任在于教师。很多伟人在暮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时,往往会想起那些在重要关头对自己的人生抉择产生重大影响的老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曾经在校园里学习的学生,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伟人,教师功不可没。而在教师的功劳中,教师对学生自觉负责的意识应当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
有责任心的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敬业,是对自己的尊重,对工作的尊重,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德和人格。这种内在的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强大动力,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
12 有责任心的教师还要有奉献意识。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名利,而且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事业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奉献”,也就没布“索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事业比“树木”事业要付出更艰辛的劳动,更需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曾对他的员工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就是一份承诺、一种约束、一股动力,拥有它,我们将铭记自己的目标,控制自己的行为,挖掘自己的潜能,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点评】给定材料中阿凡提是遇险乘客的一员,在大家都尽力挽救这条船时,阿凡提却以“我只是一名乘客,关于这条船的安全是你们的责任,不是我的责任!”而无动于衷,拒绝帮忙,这是一个人极其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是我们要唾弃的行为。结合题干要求“从教育角度立意”,启发我们要围绕“教育责任”展开。围绕“教育责任”可以谈“教师的教育责任”、“家庭的教育责任”等。
范文围绕教师责任展开,开篇引用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举动阐释什么是“责任”;第二段从伟人的暮年回忆角度强调教师责任重大,接下来文章用两段说明有责任心的教师要“敬业”和乐于“奉献”;结尾引用比尔·盖茨的话再次强调责任的重要意义。整篇文章遵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以总分总的结构行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16、【范文】
最难忘,校园里的那一种声音
最难忘校园的声音,是哨声。那是一声声怎样的哨声啊!
哨声很长,它的一头联系着敬爱的教官,一头联系着正在军训的我们。它长得像一条线,串连起每一颗跳动的心,每一颗热血沸腾的心,每一颗挥洒泪汗的心。
哨声很短,短得让我们感觉到新老师是如此的亲近,如此的平易近人。它让我们忘却了羞怯,忘却了陌生。
哨声很尖利,但不刺耳,它直接触动着我们的脊梁。我们没有弯腰,没有低头,我们将胸膛挺起,将背挺直,昂扬地站着„„
哨声只有一个音,却包含着无尽的语言。你听见了吗?它包含着教官耐心的教导声,那里面满是责任;它包含着我们铿锵有力的脚步声,那里面满是团结;它包含着我们响亮的口号声,那里面满是豪情;它包含着班主任亲切的问候声,那里面满是关爱„„这些,你都听见了吗?一声声哨声,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就在那一声声嘹亮的哨声下,集合,军训。
我们集合军训,不再沉迷于“温一壶阳光酒”的柔情中,不再醉心于“此情不关风和月”的柔媚中,因为我们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我们身上。于是,满怀着“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的雄心壮志。在嘹亮的哨声下,我们站着军姿,用铮铮傲骨抒写下雨季光阴的华彩篇章;我们走着齐步,用一声声响彻云霄的“一二三四”吐纳出磅礴大气;我们迈着正步,用全身的热血沸腾出一个恪守不渝的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那一声声嘹亮的哨声激励着我们在重重困难中也豪情不灭。
骄阳似火,我们黝黑的脸上涌动着豆大的汗珠,但我们并不忙着擦拭。我们要用汗水洗尽身上的娇嫩与轻狂.我们要用汗水抚平同窗的累累伤痕,我们要用汗水滋润教官沙哑的喉咙,我们要用汗水告慰班主任疲惫的心灵。我们的汗水,不苦、不成。我们的汗水是甘甜的,它流到哪里,哪里就有顽强拼搏的身影,它是我们辛勤付出后上帝颁发的勋章!
雨丝飘飞,淋湿了绿色的军装,透明的雨珠顺着帽檐哗哗地滴下,冰凉着我们的身体,把我们的意志磨砺了。我们坚挺地站着,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唱出一支支气势雄壮的军歌;我们打着军拳,将拼搏的斗志溶进细密的雨丝,在团队中汩汩流淌;我们奋力奔
13 跑,将勇往直前的跑步声定格为一段深情的青春赞歌。淅淅沥沥的秋雨哗啦啦地下,洗尽了我们骨子里的稚嫩与躁动,涤去了我们心灵的脆弱。它让我们多了分成熟,多了分自信,多了分舍我其谁的气概。
那一声声哨声下,“团结奋进”的军队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完美注解。
没有人讲话,没有人啜泣,没有多余的动作。无言的寂静啊!而寂静中,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虽然我们此时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饱含着青春激情的心在跳动,在沸腾,就证明了力量的存在。这股力量,在寂静的团队中弥漫着。它源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越聚越多,最终,这股力量将无坚不摧。这是团结的力量,这是坚恶不拔的力量,这是气壮山河的力量,它涌动着,奔腾着,在略带草香的军训场上传播着。
口哨吹响,那一声声哨声回荡在天地闯。
心在感动,在震撼。那怎么仅仅是一声声哨声呢?那更是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
我们分明听见,那是辛勤的教官在喊着口令,呼唤着“凝聚”;那是军训连队向前迈进的步伐声,呼唤着“进取”;那是整个中国军队在呼唤着坚毅,呼唤着“拼搏”,呼唤着“奋进”„„
那一声声嘹亮的呼唤啊!它是中国军人心底最坚定不移,最催人奋进,最响彻心扉的声音:它是我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声音!
【解析】
这是一篇记叙散文。题目要求围绕校园的“上下课的铃声、窗外的鸟鸣,还是老师娓娓的讲课、同学朗朗的读书声?或者是其他声音”选其一种或几种声音写文章,文体不限。作者根据自己的校园生活经历,选择“校园军训的哨声”这一主题进行写作。通过描写军训哨声抒发作者对校园生活和军训生活,对教官和同学的怀念与眷恋。文章结构灵活、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易于打动读者使人产生共鸣。
17、【范文】
爱的教育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批有爱心的教师。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师德体现的灵魂所在。
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首先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学生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接近老师,与老师合作。爱能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使教育教学过程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归属与爱是人的正常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其身心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的任务是将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
爱是架设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爱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论是教师一道道真诚鼓励的目光,还是一个个灿烂的微笑,不论是一句句谆谆的教诲,还是一行行娟秀的镌语,都传递着信任和尊重,给学生以温暖、鼓励和力量,同时也加深了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但是,教师的爱不应是偏爱,应无选择地、公正地、无例外地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以爱的教育面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少爱后进学生。每个教师都应认真领会爱的教
14 育的内涵,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赤诚之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解析】
此文章是议论文。开头用引言式提出论点,“爱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教师师德体现的灵魂所在。”三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分别论述“爱”的重要性。分论点后面的论述部分采用“为什么+怎么办+作用”的方式展开。这三个要素不一定同时出现,可以省略其一。如“爱是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分论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归属与爱是人的正常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身心发育造成不的良影响。(为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将爱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作用)”结尾采用展望未来式,引用名言警句增加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8、【范文】
活到老.学到老
师旷和晋平公的对话,突出“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主题。从少年、壮年到老年,每个阶段虽然学习的效果不同,但是学习是终不能放弃的事业。这是每个向上者的需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终身学习无疑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更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的“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从小爱动脑筋,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家境不好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当店员,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失学以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由于刻苦自学,终于在数学上初露锋芒,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的高度重视,经过他的推荐,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华罗庚的勤奋好学感动了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推荐他去剑桥学习深造,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所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烦之心。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就能学得完的吗?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生有涯,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一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如果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题目通过师旷和晋平公讨论“人到晚年,是否需要学习”的故事,弓l 发了我们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时
15 间”的思考,体现出“活到老,学到老”的主题。故事中师旷在劝诫晋平公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启示我们当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
因为教学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只有将社会上、国际上最新、最热的知识不断地传授给学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应对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
通过对终身学习重要性的阐述,呼吁教师们不断学习,学习实践知识,充实理论知识,以新的知识、先进的理念教育学生。第二段通过陶行知的话引出终身学习,即“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的‘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第三段列举华罗庚终身学习成就非凡的例子,第四段通过先贤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说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结尾呼吁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好的为教书育人做贡献。本文大篇幅的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进行论述,运用名人名言作道理论证,列举数学家的正面事例作举例论证,层层剥茧地论述“终身学习”这一主题。行文体系是“论点——论证(事例+道理)——结论+引申”。
19、【范文】
鸭子入池塘松鼠上树忙
——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暂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鸭子天生会游水,一下水便驾轻就熟。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他们的特性所定。然而硬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
16 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解析】题干材料是哲理类材料,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材料体现的中心思想是:每个人的个性、特质不同,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否则,即使辛苦努力,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立意可按主体不同,从以下两个角度选取:第一,从鸭子教练的角度讲,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第二、从兔子和松鼠的角度讲,个人需要寻找合理的定位。范文是一篇议论文。开头引用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话引出论点“因材施教”。第二、三段通过材料分析因材施教的意义,论述发挥学生特长的重要性,第四、五段,通过孔子对待学生不同的教育方式,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六段阐述因材施教的具体做法,结尾段收束全文,重申主题。本文的逻辑结构是“提出观点(因材施教)——学生发挥特长的重要性——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重申观点”。
20、【范文】
用生活丰富教材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于在殡葬的时候出现这场闹剧。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的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题目通过一则寓言,体现了私塾先生奉书本为“圣经”的错误教书观念。“书上是不会错的,错误在人”、“书本上
17 的一切都是修订好的,不会有任何差池”、“人应该去迎合书本既定的知识、理念”等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现实教学中确实存在。本题意在考查教师对于书本教学的态度,不应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而是开放、包容的。知识可以来源于生活,灵活于生活。
在立意的选择上,可以从教师对待书本的态度上,多种角度灵活选则主旨。如“不能一味死读书,需要结合生活”、“教学来源于生活,以生活来深化教材的内容,不拘泥于教材”。第二个角度,从内容与题干的匹配度上看,是最佳角度。
范文开门见山,提出在目前社会上某些教师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与材料中“私塾老师的问题”相似。紧接着作者直抒胸臆,对错误的教育观念进行批驳,摆明了自己的立场,为后文正确观点的引出做了铺垫。第二段,通过道理论证,明确课程的意义,摆正教师对教材应有的态度:教育需要来源于生活,不能一味就书论书。第三段,以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出教师在生活中如何丰富教学的内容,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结尾处,提出合格的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即“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紧扣主题,深化中心,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形象的阐释了应该怎样践行这种生动的教学观。
21、【范文】
扬师德师爱之帆为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想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读懂它,并且要准备好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关爱、尊重他们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教师虐童事件被频频曝光。浙江温岭某幼儿园教师使用封口、拎耳朵、倒置于垃圾桶内等方法虐待儿童;山西太原某幼儿园一个5岁女童被教师扇了几十个耳光;广东汕头某幼儿园3岁男童被教师无端猛踹数下;河南郑州某幼儿园员工逼男童互吻并拍照放于互联网上„„这些虐童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
对受虐儿童而言,虐待不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伤害会使孩子们产生负面情绪、心理问题、自闭及叛逆等,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交友,使儿童无法与人接触,难以融入社会,甚至影响今后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面临突如其来的车祸,她的非凡的壮举使她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无独有偶,地震中,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在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时,他用双臂将4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当人们从废墟中把他搜救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血肉模糊,后脑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5l 岁的生命,而4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就像他的名字“千秋”一样,他把师德师爱化为呵护学生生命的崇高举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类似的事例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师德师爱的伟大实践者。试想,如果心中没有一腔热爱教育、深爱学生的热血,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他们怎能做出如此让人敬仰的举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笑和苦恼,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地关爱。”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既要对本职工作无比热爱,更要对学生倍加关爱。从自身的一言一行中,切实践行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高尚品德,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需要对热点话题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形成文章。立意可以从两个角度选取:第一,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的成败关乎人的命运。第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诲人不倦”,而非“毁人不倦”。
18 范文开头,提出观点,“教师要关爱、尊重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段,列举社会上部分虐待儿童事例,论证师德师爱缺失对教育事业及儿童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危害。第三段,列举教育界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先进例子,与“虐童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树立正面的教师形象,突出师德师爱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观点,“要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最后一段,以名言警句收束全文,突显师德师爱,呼应题目,拔高到教育事业,升华了主题。范文的行文线索是“师德师爱的界定——师德师爱的重要性——践行师德师爱”,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组织文章。
22、【范文】
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芒
同样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我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我只剩下半杯水了。”正如塞尔玛女士一样,同样一片天地,却产生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教师看待学生,也必须用积极的心态,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善用赏识教育,关心、热爱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应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个学生身上都既有积极的态度,又有消极的态度,正如塞尔玛母亲的回信上:“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作为教师,要充分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引导其通过积极心态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心态,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斯宾塞曾说过:“仔细观察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因素。”通过观察了解学生也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塞尔玛之所以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快乐的城堡》一书,正是因为她仔细观察、主动乐观的探究周围的一切。作为教师也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鲁迅曾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塞尔玛女士开始研究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欣赏曼妙的落日和海市蜃楼,正是她热爱这片天地的开端。热爱学生,在整个班集体中,教师不仅要爱成绩好的学生,而且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热爱学生,要将爱与尊重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每个学生身上都散发着不同色彩的光芒,只要教师善于发现这道光芒,也就会像塞尔玛一样“仿佛沐浴在春光里”。教师要抓住这小小的光芒,给予学生多一些帮助、引导和期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发光发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解析】
议论文。材料给我们的启示: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地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和消极。无数个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帮助人克服焦虑和烦恼,有助于调整心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积极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健康成长。
23、【范文】
实施创新型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因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
19 工作中,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型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观点和理念。从新的教育观念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传递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能创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且要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一模式下,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教育教学的模式则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最后,需要营造创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围。好的环境才会有好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机关要转变过去的职能和作风,改变旧有的思维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解析】
议论文。开篇,提出观点,“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二至五段为分论点,并列关系。分别从理念、素养、内容、氛围四个方面论述创新型教育的具体内容。结尾总结观点,提出只有创新型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