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生活作文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作文3400字

初一作文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

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

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 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

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 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

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注:借鉴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

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D ·A ·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第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版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

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

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 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

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 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

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注:借鉴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

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D ·A ·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第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版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作文0字

初二作文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 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 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2、基于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基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着眼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内容与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与创新意识。为了使村高年级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且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

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4、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生活作文研究实验基地”。 生活化习作研究已经在全校铺开了,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在本校具有可行性。并且,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课题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生活: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教师在小学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课中,教学内容由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课题研究的目标

1、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真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基本目标、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得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构建“小学作文生活化研究”工作体系,明确理论依据,建立操作方式,制定评价标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模式。

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探索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特别是陶行知原著的学习。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融各种教学方法于生活化教学策略。要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生活化策略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4、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行—知—行”的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认识。

(二)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研究

学生作文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学生生活内容的反映,学生的写作才是兴趣盎然而不枯燥乏味的,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要从生活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系列。

1、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认识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实现从文中见“人” 的目的。

2、激发学生主见意识,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较为清晰地阐明观点。

3、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本内容可以从学生生活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①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目。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②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前,先让学生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有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准备,活动中有方向,活动后有感想,写起作文来就比较顺利。

③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④学生写好作文之后,开设作文活动课,就是学生动手批改作文,动口讲评作文,动情欣赏作文。

⑤进行作文训练,每次即兴作文都是课上出题,学生思索几分钟后口述,口述后让学生互相评议,通过口述及评议,使全班学生受到启发,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研究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上的训练,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本内容可以从高年级学生生活作以下一些方式的尝试:

1、实地观察式:莫泊桑开始写作的时候,他的老师福楼拜让他每天观察门口的车夫,从此,莫泊桑认真研究生活,最终成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像福楼拜那样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人和事:记录家庭成员、左邻右舍的一次谈话、一种爱好,一次处事,注意他们的神态变化;鼓励学生种植花虫树木、饲养鸡鸭狗猫等,发展他们的业余爱好;有目的地观察节日的大街,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

2、生活娱乐式: 紧张忙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的生活。男女同学的合作竞争、师生之间的亲密谈话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戏更是驱赶习作神秘感、恐惧心的良药。为了研究蜗牛怎样生活,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捉来了许多小蜗牛,有人拿菜叶来喂养,有人拿盐水去浸泡,有人把它请到屋外,让它接受阳光的考验,有人拿它与同学赛跑„„大家乐此不疲。回忆生活的“每一步”,大家觉得有话好写,有情可抒。探究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又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并对生活的体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表述。

3、社会调查式:在今天,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时代发展迅速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去思索、去发现,捕捉那些人无我有的新材料。如折叠式课桌和普通课桌有什么区别?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家里的设备为什么又更新了?上岗、下岗,冲浪、跳槽,大人们究竟在忙些什么?通过调查研究,谈古说今,使孩子们感悟时代进步的细微区别。

4、自由拓展式:依据个人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功能,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表述。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的特长为切入点进行构思:假如武松还健在,他应该如何到人才市场去应聘求职呢?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示”、“自荐书”等。

5、阅览模拟式: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第一兴趣”,理应成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口号之一。

(四)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研究

小学作文生活化的教学要体现在作文指导、作文评讲、作文评改上,作文教学过程是在作文生活化策略理论指导下,融作文内容生活化策略和作文训练生活化策略于一体的。

作文指导课要优化结构,总结实现结构优化所需的基本板块,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评讲课要立足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在是作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作文批改要坚持学生自主性,解放教师繁重低效的批改,解放学生的头脑、胆略。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学生作文的评改权,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和事物的多面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是多样的。有人说“作文即思想。”我们教育目的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

要在作文教学的全程优化中让学生完整经历作文“认识——思维——表达——再认识——再思维——修改再表达”的过程。

展生活 写作文作文4000字

初三作文

展生活 写作文

茶山小学:刘爱英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丰富作文。作文教学关键在于从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在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的主旨,教师要从“真言、真事、真情、真我”的四步教学法中,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生活; 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 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 长叹着, 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是内容空洞, 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让作文走进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走上生活作文之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课文的讲读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课时数的70%。“读写不分家”是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我们可以将作文类型做以下简单分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想象作文、抒情散文、日记随笔和留言写信。其实,每一篇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范文,以上的作文类型有哪一种课文没有体现过呢?都有。而学生在学习课文反复诵读中就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熏陶,学习着写作。作为讲读课文的指导者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在学过一篇课文后趁热打铁地学习写法进行练笔的做法无疑要胜过将作文孤立于阅读教学之外单敲一锤的做法。以下是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点滴。

二、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 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第一, 观察社会, 把握时代的脉搏, 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 也要了解市场经济; 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 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 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 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 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 长虹溢彩, 金果飘香, 白雪皑皑„„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 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 良好个性得以形成, 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 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三、“四步曲”引领学生让生活作文付诸实践

第一步:说我真言

说话,源于生活,是儿童作文雏形,儿童的写作兴趣都是由说话起步的。首先,教师要给儿童一种亲切感,帮助他们解开紧张的心结,就象生活中的谈论一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从而营造良好氛围。另外,说话是有对象的,可以安排小组交流情投意合者自愿组对。再有,教师要整体巡视掌控全局既要有小组长说话代表又不能让个别人游离小组之外,达到人人都说,个个都听的目标。 如有一次,学生分组讨论:《我喜欢的小动物》当我走到一个组旁边时,那组的组员便异常热烈,这说明源于生活的说话是人人都乐于接受的。

第二步:写我真事

这是趁热打铁的一步,是关键的一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在语言交流之后,产生了写作冲动,脑中只有语言,没有畏惧,自由灵活的文字在笔尖汩汩而出,自然真实、一挥而就,仅仅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笔随心动,洋洋洒洒写满一页多稿纸了。这一阶段的成绩全因“说我真言”的到位。

第三步:读我真情

首先,放松气氛,象自己画了一幅画给别人欣赏一样,敢于读给大家听。其次,有自我完善的胸怀,愿意接受大家的评价和意见,为下一步的自我修改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学习品质:愿意让别人欣赏我,愿意欣赏别人。

第四步:改出真我

作文改什么?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时,还是要以“生活化”为标准。生活即是真实,只要能够体现这真的就是好的,只要感觉别扭、虚假、不足以体现真情的地方就是差的,是该修改的。这里要提到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改动者固为语言文字,推其根源,则思想认识有异于初时之故也。”也就是说,“改不是改文字,实际是重新思考,重新组织,使原来的意思更加完善更体现生活更准确表达思想。”教师要利用学生接受大家意见的契机将作文修改这一步走实,让学生作文更上一层。

四、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五、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 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 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 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 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 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 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 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

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六、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 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素材; 让生活走进作文, 放飞心灵。只有如此, 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 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 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联系电话:15185214321 电子邮箱:690385868@qq.com

展生活 写作文

茶山小学:刘爱英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丰富作文。作文教学关键在于从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在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的主旨,教师要从“真言、真事、真情、真我”的四步教学法中,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生活; 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 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 长叹着, 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是内容空洞, 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让作文走进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走上生活作文之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课文的讲读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课时数的70%。“读写不分家”是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我们可以将作文类型做以下简单分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想象作文、抒情散文、日记随笔和留言写信。其实,每一篇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范文,以上的作文类型有哪一种课文没有体现过呢?都有。而学生在学习课文反复诵读中就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熏陶,学习着写作。作为讲读课文的指导者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在学过一篇课文后趁热打铁地学习写法进行练笔的做法无疑要胜过将作文孤立于阅读教学之外单敲一锤的做法。以下是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点滴。

二、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 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第一, 观察社会, 把握时代的脉搏, 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 也要了解市场经济; 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 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 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 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 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 长虹溢彩, 金果飘香, 白雪皑皑„„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 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 良好个性得以形成, 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 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三、“四步曲”引领学生让生活作文付诸实践

第一步:说我真言

说话,源于生活,是儿童作文雏形,儿童的写作兴趣都是由说话起步的。首先,教师要给儿童一种亲切感,帮助他们解开紧张的心结,就象生活中的谈论一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从而营造良好氛围。另外,说话是有对象的,可以安排小组交流情投意合者自愿组对。再有,教师要整体巡视掌控全局既要有小组长说话代表又不能让个别人游离小组之外,达到人人都说,个个都听的目标。 如有一次,学生分组讨论:《我喜欢的小动物》当我走到一个组旁边时,那组的组员便异常热烈,这说明源于生活的说话是人人都乐于接受的。

第二步:写我真事

这是趁热打铁的一步,是关键的一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在语言交流之后,产生了写作冲动,脑中只有语言,没有畏惧,自由灵活的文字在笔尖汩汩而出,自然真实、一挥而就,仅仅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笔随心动,洋洋洒洒写满一页多稿纸了。这一阶段的成绩全因“说我真言”的到位。

第三步:读我真情

首先,放松气氛,象自己画了一幅画给别人欣赏一样,敢于读给大家听。其次,有自我完善的胸怀,愿意接受大家的评价和意见,为下一步的自我修改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学习品质:愿意让别人欣赏我,愿意欣赏别人。

第四步:改出真我

作文改什么?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时,还是要以“生活化”为标准。生活即是真实,只要能够体现这真的就是好的,只要感觉别扭、虚假、不足以体现真情的地方就是差的,是该修改的。这里要提到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改动者固为语言文字,推其根源,则思想认识有异于初时之故也。”也就是说,“改不是改文字,实际是重新思考,重新组织,使原来的意思更加完善更体现生活更准确表达思想。”教师要利用学生接受大家意见的契机将作文修改这一步走实,让学生作文更上一层。

四、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五、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 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 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 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 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 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 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 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

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六、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 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素材; 让生活走进作文, 放飞心灵。只有如此, 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 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 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联系电话:15185214321 电子邮箱:690385868@qq.com

生活即作文作文6900字

初一作文

从生活出发,快乐写作 写作文是令很多孩子感到头痛的事情,面对作文要求,他们经常愁眉不展,觉得没什么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毫无生动形象可言,纯属流水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纠正错误认识,消除心理障碍。 由于受所学课文内容影响,学生误以为写作文就要写名山胜水,写名人奇事,如:东方明珠、荷花、翻越远方的大山……而这些对自己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哪有什么值得可写?都是离自己很遥远、很陌生的东西,自己又没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没见过美丽黄山、庐山、长城……所见所闻不值一提,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写作文要写自己的耳闻目睹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小处着眼,而不是好高骛远,亲眼所见,教师要端要学生的思想认识,写作文就是就书面语言写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什么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第一, 观察社会, 把握时代的脉搏, 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 也要了解市场经济; 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 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 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 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 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 长虹溢彩, 金果飘香, 白雪皑皑……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 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 良好个性得以形成, 人格魅力不

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二、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 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 让学生在对美好

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

系在一起, 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素材; 让生活走进作文, 放飞心灵。只有如此, 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 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 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作文源于生活的积累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把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孩子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孩子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事,伤心的事,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好是让孩子多写日记。

首先我要求他们把作文写具体。这是起步作文的重中之重。三年级是中段学生,应该开始成篇成文,但是在一、二年级时,我们只要求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都是看图写话,只要能够抓住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就行,但是,三年级就不行,每次考试时作文版面很多,分数比例很大,如果还只要求写这四要素恐怕不行。那么如何过渡到成篇成文呢?所以我先要求他们写具体

其次,教给方法。谁都知道:作文应该做到“凤头、猪身、豹尾”,顾名思义:文章的开头像凤凰一样漂亮,才能吸引人,而重点部分要具体,像猪那么胖,有内容,而结尾部分要简洁有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所以我就从开头、结尾方法有几种再分门别类,以及如何谋篇布局等等,其间还夹杂着:观察,推理,想象等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训练,而且教给一些表达方法,如“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反面烘托”等等。并且每一篇都做到面批,如果出现问题,就当面交流,学生再及时修改,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幅

第三,学生每次作文以后,我都给他们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总之,我认为起点作文应该过渡自然,不能强加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这样学生就会写好的

走 生 活 化 作 文 的 道 路

——对生活化作文作文研究课题的思考及做法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

“千人一面”

“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是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学生中大多数视作文为学习中最苦的差事.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生活、作文,联系不紧。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学生因忙于“学习”,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再加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

2、 少积累,描写空洞。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这句古语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广泛阅读,从书本中了解知识,再加不能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因此,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写,描写十分空洞。

3、 编乱造,脱离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话中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但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却不尽人意,他们往往胡编乱造,严重脱离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联篇。

针对这些现状,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对各种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得到了三个字:“生活化”。

二、作文教学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写作虽然不能与文学写作相提并论,但学生的习作内容确实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主体,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由以上这段话,可以推断出下面的一段话: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在生活中进行写作,作文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3、 “大语文观”为指导。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的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虫鱼鸟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

4、 《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孩子语文的资源。是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关键是靠学生去仔细捕捉。在此,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写作内容在眼中。

三、学生作文应走生活化的道路。

1、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

⑴向书本学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在此,借鲁迅《给彦黎民的信》中所谈的

读书方法,提出如下注意点:

①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

现在的学生往往因崇拜某位作家,而专看他的作品,“追星”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男生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谈起打呀杀呀来,头头是道,真实这样一来,他们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②不要专看作文书。

一讲到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的学生就大量购买作文书,苦读背诵,写作时生搬硬套,过了三年五载,还是不会写作文,其实单读作文书是绝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到书海中去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⑵向宣传栏学习。

我们在学校里、社会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宣传栏,如果留心阅览的话,宣传栏中的很多内容将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①少先队大队部及班级内的黑板报是由学生精心设计的,主题鲜明,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更换及时,如能细读的话,肯定受益匪浅。

②学校橱窗布置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有学生的书画作品,有优秀学生事迹介绍,有伟人肖像……只要学生走近它们,便会和它们进行对话交流。

③各种布告栏、报廊、标牌广告似乎是供大人们阅读的,有的甚至是起装饰作用的,其实小学生也可以从中选出写作内容来,如了解某些产品的特点,学习介绍产品的方法;再如通过看报能了解国家大事,发现很多新鲜事。

2、细观察,描绘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①学校生活

小学生白天在校学习六小时,这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要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关键还是要靠老师较好地诱导,组织开展各种深受学生喜爱的生活动。如:介绍读书心得,评选取“小小读书迷”;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班内派出小记者去别班采访,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春天到了,到校园中去找春天。总之,有了五彩缤纷的学习生活,才有丰富多彩的学生作文。

②家庭生活。

放学后、星期天,学生常和父母亲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或烧饭炒菜,或打扫卫生,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此,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或生活习性,可写些跟踪观察日记。再次,在适当的时候,学生不妨写些留言条、请假条等,用笔来跟父母亲进行沟通,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节日到了,学生来到大街上,感受到热烈喜庆的气氛,心中充满了对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消防日”、“世界环境日”、“三八妇女节”等各种活动时,让学生上街宣传,创设与人交往、语言、思维的场所,这种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后的练笔效果一定会很好。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社会调查,写调查资料,让他们走近生活,感受生活。

④自然生活。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我让学生观察一个月中月亮形状的变化,写下观察日记;和学生一起来到学校对面的绿花带内寻找春天,写赞美春天的小诗;更是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年四季的风,加上丰富的想象,写成了《假如风有颜色》。

3、展开想象,创造生活。

①想象作文。

生活不但是作文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有一次,我上菜场,只见一位小学生硬要让妈妈买青蛙。我在上课时把这一情节向同学们说了一

下,全班同学都发挥想象,写出了较具体的“买蛙记”及“放蛙记”。

②童话作文。

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教师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有意义的活动编写成童话故事,贡献给大家,学生会受到启发,得到教育。还有些学生喜欢写动植物童话,这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③科幻作文。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教师负有重大责任,他“希望中国的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受。”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时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时先让学生做实验,再写实验报告;有时和学生一起试着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然后写体验文章;还有时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合理科学的想象,写成科幻作文,鼓励学生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4、不断写作,美化生活。

如果说,生活因为有了小学生而更加丰富多彩,那么我更要说,因为有了生活作文而使学生生活得更好了。写完家务劳动作文后,我让学生将作文读给父母亲听,然后再根据作文内容,进行一次劳动,在劳动中再次体验劳动的快乐及习作成功的喜悦。当一篇优秀的生活习作产生后,我更鼓励学生向报社、学校鸣凤电视台、班级黑板报投稿,学海拾贝稿件的录用这是对学生作文最好的肯定,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充实。一篇篇优秀事迹报道,能使成千上万的学生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从而不断净化他们的灵魂,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走生活化作文的道路。”

从生活出发,快乐写作 写作文是令很多孩子感到头痛的事情,面对作文要求,他们经常愁眉不展,觉得没什么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毫无生动形象可言,纯属流水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纠正错误认识,消除心理障碍。 由于受所学课文内容影响,学生误以为写作文就要写名山胜水,写名人奇事,如:东方明珠、荷花、翻越远方的大山……而这些对自己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哪有什么值得可写?都是离自己很遥远、很陌生的东西,自己又没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没见过美丽黄山、庐山、长城……所见所闻不值一提,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写作文要写自己的耳闻目睹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小处着眼,而不是好高骛远,亲眼所见,教师要端要学生的思想认识,写作文就是就书面语言写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什么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第一, 观察社会, 把握时代的脉搏, 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 也要了解市场经济; 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 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 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 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 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 长虹溢彩, 金果飘香, 白雪皑皑……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 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 良好个性得以形成, 人格魅力不

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二、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 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 让学生在对美好

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

系在一起, 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素材; 让生活走进作文, 放飞心灵。只有如此, 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 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 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作文源于生活的积累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把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孩子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孩子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事,伤心的事,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最好是让孩子多写日记。

首先我要求他们把作文写具体。这是起步作文的重中之重。三年级是中段学生,应该开始成篇成文,但是在一、二年级时,我们只要求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都是看图写话,只要能够抓住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就行,但是,三年级就不行,每次考试时作文版面很多,分数比例很大,如果还只要求写这四要素恐怕不行。那么如何过渡到成篇成文呢?所以我先要求他们写具体

其次,教给方法。谁都知道:作文应该做到“凤头、猪身、豹尾”,顾名思义:文章的开头像凤凰一样漂亮,才能吸引人,而重点部分要具体,像猪那么胖,有内容,而结尾部分要简洁有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切呢?所以我就从开头、结尾方法有几种再分门别类,以及如何谋篇布局等等,其间还夹杂着:观察,推理,想象等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训练,而且教给一些表达方法,如“欲扬先抑、点面结合、反面烘托”等等。并且每一篇都做到面批,如果出现问题,就当面交流,学生再及时修改,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幅

第三,学生每次作文以后,我都给他们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总之,我认为起点作文应该过渡自然,不能强加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这样学生就会写好的

走 生 活 化 作 文 的 道 路

——对生活化作文作文研究课题的思考及做法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

“千人一面”

“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是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学生中大多数视作文为学习中最苦的差事.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生活、作文,联系不紧。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此话告诉我们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学生因忙于“学习”,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再加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

2、 少积累,描写空洞。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这句古语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广泛阅读,从书本中了解知识,再加不能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因此,他们缺少积累,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无话可写,描写十分空洞。

3、 编乱造,脱离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话中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但目前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却不尽人意,他们往往胡编乱造,严重脱离生活,写出来的文章常常漏洞百出,笑话联篇。

针对这些现状,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对各种理论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得到了三个字:“生活化”。

二、作文教学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写作虽然不能与文学写作相提并论,但学生的习作内容确实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习作的起点和源泉。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和主体,它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由以上这段话,可以推断出下面的一段话: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要在生活中进行写作,作文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3、 “大语文观”为指导。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特别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美好的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放眼天地宇宙、山水花木、虫鱼鸟兽及生活中的人和事。

4、 《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孩子语文的资源。是的,生活中到处存在着写作的资源,关键是靠学生去仔细捕捉。在此,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写作内容在眼中。

三、学生作文应走生活化的道路。

1、广泛阅读,认识生活。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

⑴向书本学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在此,借鲁迅《给彦黎民的信》中所谈的

读书方法,提出如下注意点:

①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

现在的学生往往因崇拜某位作家,而专看他的作品,“追星”现象比较严重。如一些男生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谈起打呀杀呀来,头头是道,真实这样一来,他们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②不要专看作文书。

一讲到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的学生就大量购买作文书,苦读背诵,写作时生搬硬套,过了三年五载,还是不会写作文,其实单读作文书是绝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到书海中去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⑵向宣传栏学习。

我们在学校里、社会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宣传栏,如果留心阅览的话,宣传栏中的很多内容将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①少先队大队部及班级内的黑板报是由学生精心设计的,主题鲜明,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更换及时,如能细读的话,肯定受益匪浅。

②学校橱窗布置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有学生的书画作品,有优秀学生事迹介绍,有伟人肖像……只要学生走近它们,便会和它们进行对话交流。

③各种布告栏、报廊、标牌广告似乎是供大人们阅读的,有的甚至是起装饰作用的,其实小学生也可以从中选出写作内容来,如了解某些产品的特点,学习介绍产品的方法;再如通过看报能了解国家大事,发现很多新鲜事。

2、细观察,描绘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经常安排学生观察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

①学校生活

小学生白天在校学习六小时,这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要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关键还是要靠老师较好地诱导,组织开展各种深受学生喜爱的生活动。如:介绍读书心得,评选取“小小读书迷”;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班内派出小记者去别班采访,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春天到了,到校园中去找春天。总之,有了五彩缤纷的学习生活,才有丰富多彩的学生作文。

②家庭生活。

放学后、星期天,学生常和父母亲一起参加家务劳动,或烧饭炒菜,或打扫卫生,这些劳动生活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此,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或生活习性,可写些跟踪观察日记。再次,在适当的时候,学生不妨写些留言条、请假条等,用笔来跟父母亲进行沟通,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节日到了,学生来到大街上,感受到热烈喜庆的气氛,心中充满了对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消防日”、“世界环境日”、“三八妇女节”等各种活动时,让学生上街宣传,创设与人交往、语言、思维的场所,这种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后的练笔效果一定会很好。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社会调查,写调查资料,让他们走近生活,感受生活。

④自然生活。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我让学生观察一个月中月亮形状的变化,写下观察日记;和学生一起来到学校对面的绿花带内寻找春天,写赞美春天的小诗;更是让学生仔细观察一年四季的风,加上丰富的想象,写成了《假如风有颜色》。

3、展开想象,创造生活。

①想象作文。

生活不但是作文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有一次,我上菜场,只见一位小学生硬要让妈妈买青蛙。我在上课时把这一情节向同学们说了一

下,全班同学都发挥想象,写出了较具体的“买蛙记”及“放蛙记”。

②童话作文。

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教师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有意义的活动编写成童话故事,贡献给大家,学生会受到启发,得到教育。还有些学生喜欢写动植物童话,这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③科幻作文。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必须从小抓起,教师负有重大责任,他“希望中国的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受。”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时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时先让学生做实验,再写实验报告;有时和学生一起试着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然后写体验文章;还有时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合理科学的想象,写成科幻作文,鼓励学生去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4、不断写作,美化生活。

如果说,生活因为有了小学生而更加丰富多彩,那么我更要说,因为有了生活作文而使学生生活得更好了。写完家务劳动作文后,我让学生将作文读给父母亲听,然后再根据作文内容,进行一次劳动,在劳动中再次体验劳动的快乐及习作成功的喜悦。当一篇优秀的生活习作产生后,我更鼓励学生向报社、学校鸣凤电视台、班级黑板报投稿,学海拾贝稿件的录用这是对学生作文最好的肯定,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充实。一篇篇优秀事迹报道,能使成千上万的学生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从而不断净化他们的灵魂,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走生活化作文的道路。”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文3300字

初二作文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

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

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生活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课题中的生活主要指学生所有的日常生活积累,教师创设的各类活动或情景,和在教师指导下不断拓展的学生的生活时空。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

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作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人的发展。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开放性原则。针对以往作文课堂封闭、作文内容封闭、指导和批改封闭、训练手段封闭、习作心理封闭等弊端,在实施这一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

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师的训练观念,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开放心境,内容上注重时代性、社会性、教育性,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渠道。

七、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作文2500字

初一作文

作文教学现状的悲哀在于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已被异化成了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诸如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然和社会,致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注重与其他学科沟通,封闭了学生的知识视界;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割裂开来,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需要,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假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

所谓“体验作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体验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观的一种颠覆,其价值取向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本、关注生长。

1. 关注生命

目前作文教学受到功利性的应试影响,作文训练的目的直接指向考试。作文不再是心灵诉说的载体,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教师迎合考试,学生迎合教师。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注重作文技巧、结构模式的指导,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作文中弄虚作假,空话大话连篇,作文结构程式化,作文内容雷同化,语言表达成人化,缺少了个体的真情实感,缺失了自我的独特个性。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了首位。体验作文教学倡导的正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强调独特的个性体验,鼓励独到的个性思考与表达。

2. 关注生活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地从“学习作文,也是学习一种生活态度”的角度,给作文以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特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拘泥于教材,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作文“真实而鲜活”,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正的体验中积淀写作素材,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在关注生活这一点上,体验作文教学最大的突破是在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上所做的实践探索。在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三个写作要义中,认识水平是学生最弱的环节,而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又恰恰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体验作文教学努力给学生以生活情境的体验,又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陪,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切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3. 关注生本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从“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角度,给作文以新的活力。作文内容假大空,形式千篇一律,其背后是教师强大控制力和学生个性被扼杀导致的悲哀,是教学中教师“独大”、目中无“生”产生的后果。以体验作文教学观之,是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因此,体验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写作主体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

和写作需求,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努力让写作进入一种自愿的、快乐的、水到渠成的状态。

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文的写作题材源于生活,采用游戏、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或是生活场景再现,或是媒体引导激活,或是经历唤醒等等。在作文命题上,重视学生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和实物实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陛,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作文的主体理所当然是写作者,是学生。然而,作文教学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依旧是目前的现状。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是遵循教师传授的所谓写作模式。于是学生的作文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教师成为学生作文的主宰者,客观上也成了学生个性的屠宰者。体验作文的教学正好相反,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最真切、最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的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服务者。

4. 关注生长

语言表达技能决定作文的形式,情感思想决定作文的内容。作文水平提升的过程,正是学生写作技能与情感思想同步提升的过程。体验作文教学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体验、深入生活,也重视指导学生表达生活体验。教师创设条件,营造情境,诱发学生的体验;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体验。

体验作文教学依托于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生活实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筛选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指导,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解决学生写作“假”“空”的有效途径。“生活一体验一感悟一作文”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针对性,其发展的过程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它自身的局限性。体验作文教学要更好地达成语文课标的教学要求,也需要不断寻求完善与突破。

作文教学现状的悲哀在于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已被异化成了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诸如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然和社会,致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注重与其他学科沟通,封闭了学生的知识视界;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割裂开来,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需要,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假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

所谓“体验作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体验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观的一种颠覆,其价值取向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本、关注生长。

1. 关注生命

目前作文教学受到功利性的应试影响,作文训练的目的直接指向考试。作文不再是心灵诉说的载体,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教师迎合考试,学生迎合教师。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注重作文技巧、结构模式的指导,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作文中弄虚作假,空话大话连篇,作文结构程式化,作文内容雷同化,语言表达成人化,缺少了个体的真情实感,缺失了自我的独特个性。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了首位。体验作文教学倡导的正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强调独特的个性体验,鼓励独到的个性思考与表达。

2. 关注生活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地从“学习作文,也是学习一种生活态度”的角度,给作文以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特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拘泥于教材,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作文“真实而鲜活”,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正的体验中积淀写作素材,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在关注生活这一点上,体验作文教学最大的突破是在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上所做的实践探索。在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三个写作要义中,认识水平是学生最弱的环节,而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又恰恰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体验作文教学努力给学生以生活情境的体验,又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陪,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切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3. 关注生本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从“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角度,给作文以新的活力。作文内容假大空,形式千篇一律,其背后是教师强大控制力和学生个性被扼杀导致的悲哀,是教学中教师“独大”、目中无“生”产生的后果。以体验作文教学观之,是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因此,体验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写作主体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

和写作需求,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努力让写作进入一种自愿的、快乐的、水到渠成的状态。

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文的写作题材源于生活,采用游戏、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或是生活场景再现,或是媒体引导激活,或是经历唤醒等等。在作文命题上,重视学生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和实物实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陛,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作文的主体理所当然是写作者,是学生。然而,作文教学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依旧是目前的现状。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是遵循教师传授的所谓写作模式。于是学生的作文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教师成为学生作文的主宰者,客观上也成了学生个性的屠宰者。体验作文的教学正好相反,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最真切、最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的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服务者。

4. 关注生长

语言表达技能决定作文的形式,情感思想决定作文的内容。作文水平提升的过程,正是学生写作技能与情感思想同步提升的过程。体验作文教学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体验、深入生活,也重视指导学生表达生活体验。教师创设条件,营造情境,诱发学生的体验;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体验。

体验作文教学依托于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生活实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筛选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指导,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解决学生写作“假”“空”的有效途径。“生活一体验一感悟一作文”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针对性,其发展的过程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它自身的局限性。体验作文教学要更好地达成语文课标的教学要求,也需要不断寻求完善与突破。

体验式作文教学作文27800字

初一作文

论文题目 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语文

申请人姓名 杨宏丽

导师姓名 王景科 教 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06年 月 日

前 言

新的课程改革促使语文教育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一方面惊喜于语文教学的变革促成了课堂教学恢复了生机与活力,促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困惑于作文教学的改革还处于比较迟缓的阶段,还需要我们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经历探求一条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当我走进一节又一节的作文教学的课堂的时候,作文的知识性教学极大地触动了我的

2 内心,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还对作文的技能津津乐道,而对学生的感受体验不管不问置之度外,这样的教学现状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什么?作文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何处?作文教学的指向应该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我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于是我决定把这一语文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更值得高兴的是,在山东师大老师们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的选题得到了肯定,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帮助下,自己做了一点粗浅的思考和总结。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可能会出现不少缺点和疏漏,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

1. 中外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比较

2. 《语文课程标准》所呈现的写作取向

3.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4.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①生活体验、阅读体验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②作文教学的过程体验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1. 实现对生命个体的主体关怀

2. 实现生命体的自我超越

3. 使作文回归到生活的原点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建构

1.作文过程的心理分析

2.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观照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②多元智能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③解释现象学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3.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本质及特征

3 四、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1.指导学生心入生活,多角度多层面地体验生活

2.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3.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入境表达生活体验

4.学生出境修改,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

中文摘要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颠覆,它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 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的是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由“意”到“文”的技术性转化的错误做法;力图将作文教学的重点回归到写作主体的发展上来,打通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深刻地体验生活、观察分析生活,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感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的看法,构建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解决的是写作的根源问题,力图使作文教学回归“原点”。作文教学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以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作文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全面关照学生的认知、体验、陶冶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格调上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完满的可能的生活,不仅使他们学会写作,更要学会品味、建构美好的生活,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体验式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作文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反馈和在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在欧美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把写作作为思考和表达活动过程来研究。使准备写作、

4 打草稿、修改、编排和发表作为写作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指导学生完整地经历和体验写作过程的每一步。而以往的作文教学,重复的仅仅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简单化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是写作任务的执行者和评改结果的承受者,作为写作者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盖棺定论”的结果,而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并未得到实现,其身心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就是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它不但关注到学生的写作源泉的问题,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而且,它赋予学生作文以评改的权利,在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多方面的意见之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这样,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培养创造力、提升创造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对他的全面发展,对他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说,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就是体验作文的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体验生命体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知识、策略性学习

引 言

由于地理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也有很大差异,各国作文教学的发展道路不同,理论观念不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但在“地球是一个村落”的现代社会中,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念出发,各国作文教学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共同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化;二、实用化;三、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写作的观念、内容、过程及要求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势: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全面关注写作过程,关注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我修改等。国内编辑出版的多种版本的实验教科书的写作部分也力求体现新的课标理念,重视作文教材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活化,突出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然而,各版本实验教科书大都把读写听说和语文知识等若干方面的内容混编在一起,往往造成顾此失彼或眉目不清,乃至成为“大拼盘”或“油水”分离,写作部分的作用被

5 削弱。写作训练设计本身也存在不够完善之处,缺乏对写作作为一个连续的内部认知过程的动态把握,缺少策略和方法,过于笼统,学生基本上靠“自我摸索”完成任务。

现在的作文教学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从教师的教学方面看,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缺乏应有的指导,有些教师自己对写作过程也缺少深入的体验和认识;从学生的写作方面看,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的积累,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求,缺乏创作的内趋力;同时学生还缺乏对写作全过程(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展示-回馈-再修改)的体验,往往只经历了作文的生成阶段,体验不到创造的快乐,不能完全体验生命体成长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主体教育的观点、建构主义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世界著名的教育学专家,加拿大的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从解释现象学的角度阐释生活体验与写作的关系;国内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和老师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山东的曹明海教授就体验式作文教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深层次的阐释,上海的毛荣富老师对“体验”在写作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剖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体验式作文教学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缺乏理论上的系统建构,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也相对薄弱。然而现有的成果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因此,从理论和具体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深入探索,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及写作教学状况

在考试评价中二者也是平分天下,各占半壁江山。但就当前我国写作教材的编制和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不容乐观。

1. 中外母语写作教材的比照

①从我国写作的教材发展看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从我国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来看,阅读及写作教材的编制也一直伴随着国家的课程改革不断地变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写作教材的变革尤为突出。

自1978我国教育部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体系无论是分科型还是综合型,都在作文教材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并不断向“生活化”“社会化”迈进。

6 综合型教科书以单元的教学目标作为核心和依据,把读写听说和语文知识若干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符合读写听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律。但往往由于教材过于重视选文,而写作部分受到忽视,容易使写作部分眉目不清,乃至成为“大拼盘”或造成“油水分离”的现象。尽管有的教材采用分编合本式,把每册课本相对集中地分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等板块,“写作、口语交际”部分能自成系列,而且目标明确、训练有序。但仍然是注重传授写作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因而劳而寡效,收效甚微。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使用的分科型的作文教科书头绪分明,系列清楚,写作教学自成体系,比较严整、有条理,知识结构完备,能力训练集中,有利于给学生以规律性知识,从而保证了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系统性。这种教材以单元组合的模式,每个单元基本上由写作知识、写作例文和写作练习三部分组成。每单元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例文分析、知识阐述,以指导学生借鉴例文、运用知识练习写作。力图使学生在作文练习中运用、验证、“自悟”这些知识。但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带着落实知识技能的任务进行写作的,而不是源于生活的触发而产生灵感进行写作,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还是苦于没有写作的素材而无从下手。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材建设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次的课程改革促使写作教学理念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作文教材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习惯,更是把适应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因此,

7 各种版本的新课标写作教材都由过去传统的写作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转向对学生写作态度、过程体验的关注,突出了“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很好地体现了作文教材的综合性、实践性及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加强了两个整合:把作文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加强了作文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主动地体验生活,记录、积累生活的感受;把作文教材与阅读材料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联系阅读时产生的联想、阅读后的感受体验进行写作,这二者(生活体验、阅读体验)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难题。这样就实现了从写作知识中心向写作实践中心的转变。不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苏教版作文教材配以《写作学习指导》,主要是解决了学生写作的源泉问题,写作指导的短文和文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渠道、多角度地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积累生活的体验。并且,苏教版教材更加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体验,在教材中有序地安排了16次分散修改练习、6次专项修改训练,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锤炼语言的同时来锤炼思想,是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同步。

综上所述,我国作文教材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渐趋完善的时期,写作教学的理念更是发生了质的转变,这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②从美国母语教材的编制看

美国母语综合型教材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很好地融合,达到了“读写合一”的境界。教科书选文练习的安排很少有单项的听、说、读、写作业,绝大多数是在特定的情景中,把听的、说的、读的、写的作业自然地联系起来。而且,教科书以文本为纲,让学生主动地把个人在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经历和

8 感受进行连线,使学生学会观照、审视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经验,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教科书的每篇选文后都设置了“作品累积”这一栏目,而这一“作品”指的是学生个人的作品累积。它又分设“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两个小栏目:

“点子库”根据选文的内容设计活动设置具体情景,关注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文本,继而在走出文本之后以写作的方式将独特的阅读体验书写出来,如《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一文“点子库”的设置是这样的:

1. 日记 作为弗吉尼亚州众议院的一名议员,你刚刚听到了亨利强有力的演说。写一篇日记记录你的感受。

2. 演讲 想像你是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一名发言者,你不同意帕特里克〃亨利的看法。写一篇演讲稿,反驳亨利的每一个观点。

3. 评论 评议员理察德〃比曼认为:亨利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理解(当时)政治事件的中心意义和重点的能力。(他是)美国曾经产生的最有力、最有效、并且一般来说最有建设性的地方政治家。”利用这篇演讲中的证据,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来对比曼的评价做出回应。

我们不难看出:日记、演讲、评论都是实用文体,而教材编写者巧妙地将实用文体的写作与文本的解读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必须转换角色深入其中,做一次议员、发言者、评论员,这样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至于落空;另一方面,由于情境设置具体更能使学生拿起笔来的时候,有的可写,不必另外“找米”,更不会架空写一些空话、套话。而且,每一单元的每篇选文之后都有三个这样的写作练习,或做摘要、或续写结尾、或写新闻报道、或做旅游广告、或写书信,每一次都让你身临其境,每一次都让你亲自体验,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解读文本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积累阅读体验和日

9 常写作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完成了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主体目标。

“微型写作课”一般是根据选文的体裁或文章写作上的特点,连线个人生活经历设置写作练习。如学生在学习《富兰克林自传》后,“微型写作课”就引导学生“从你的生活中选择一次重要的经历”写成一篇自传式叙述;而学生在读过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娃》一文后,“微型写作课”则布置

学生“选择一件你听说的或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有趣的事”“写成一则幽默轶事”。而且每次的写作不只是有题目有要求,还有“写作技巧重点”,并且举出选文中运用这种技巧的“范例”,让学生充分体会使用这种技巧所达到的表达效果。这似乎与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思想相悖,但我们读一读教科书中的提示或许会消解我们的疑虑。以《富兰克林自传》一课为例:

写作技巧重点:表现因果关系

在你的叙述文中清楚地表现一次经历在你生活中产生的效果。注意富兰克林是怎样有意识地预期每种美德将会产生的效果。

《自传》中的范例

而一旦“果决”成为习惯,我就能在获得下面的美德的努力过程中更加坚决。“节俭”和“勤劳”将会使我从残留的债务中解脱出来,变得富裕和独立,这会使“真诚”和“公正”的实现更加容易,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写作技巧不是不可以教的,关键是怎样教的问题。像这样将写作技巧的指导细节性地融入在每一次的写作实践中,每一次在写作上给学生一点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随之“致用”,而不是架空的地说教,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制者的高妙所在。

更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关注的是,每次的“微型写作课”都设置了“构思”“写稿”

10 “修改”三个栏目,对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做必要的指导。教师会根据教材编制者的提示指导学生写作的全过程,直至修改定稿完毕。

因此,如果说“点子库”的设置是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的话,“微型写作课”栏目的设置则是引导学生书写生活体验;并且尤为可贵的是教材的编制者一直像以为引路人一样,引导写作者体验写作的全过程:从搜集生活素材、文章选材、文章构思、文章写作、文章修改等方面对写作者进行关注指导。这实际上是在直观地告诉学生,作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不断修改、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文中的讲解,一步步地跟着操作,亲临其境,亲自体验,从而对整个过程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

从美国母语教材的编制上看,又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可贵之处。更多的是引发我们语文教师的有价值的思考:如何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益的融合?如何在生活作文的写作中进行必要的技巧的点拨?如何指导学生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如何通过作文的教学关注写作者即学生的“主体”发展?正是这些思考为体验式作文的探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2.中外母语课程标准所呈现的作文教学的取向

四国母语课程标准初中写作教学目标比较

12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国中学语文课程在写作教学上呈现出新的共同的趋向:

①重视将写作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

我国的课程标准提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美国则要求学生“清楚而忠实地描写”生活,能“认识到写作既是与他人交际的方式,也是个人学习和修养的方式”,把写作当作个人生活的方式及与人交往的方式。日本主张“从广阔的范围发现课题,收集必要的材料,加深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方法;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要传达的事实、事情”,课题的发现及材料的收集必然要在个人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新的写作理念已经将写作的视野引向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注意整理、积累这些生活的体验,用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生活阅历。

②强调了学生对写作全过程的体验

我国要求学生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英国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坚持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在纸上或计算机上进行自传规划、起草、修改和校读等各过程的能力”,美国提出学生应该“学习写作构思,将头脑中的思想加以选择和组织,寻求表达思想的恰当方式,会

评价和修改自己写过的文章” ,日本则使学生“反复阅读所做

的文章,经过整理使之成为有说服力的文章;相互阅读所做的文章,注意其中的逻辑叙述方法和有效利用素材的方法,用做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这些都是在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应该体验由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校读的全过程。

从上述的表格及比较来看,当前的课程理念为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13 随着当前课程理念和作文教材的改革,作文教学的现状也有了改观,但是因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所以,无论从教材建设还是教师的教学,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从教科书的建设看,我国现行的作文教科书较之以前的教科书已经呈现出“生

活化”“社会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关注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但是,从与美国母语教材的比较来看,我国的作文教材还有许多可以开发的空间。比如,如何将阅读教材与作文教材很好地融合?如何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在走进文本的同时,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抒写出来?如何在学生走出文本之后,能从个人的生活经历或社会见闻中采撷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叙写故事,或发表评论?如何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做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从作文教学的目标看,作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育一个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

的生命个体。因为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生命的行为。所以,“作文教学的起始点与终归点应是从‘生命’的点化或润泽,从对人生的体悟、对人的回归的角度来思考,而绝不能把

写作建立在技术操作的层面。”〔1〕但是,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是多“教”而少“育”,教的是写作手法、语言技能,缺少的是心灵的培育,精神的滋养。不少的教师还在用一套模具压制着一件件相同的“产品”,更可悲的是,为了应试的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新的“八股”,学生学做“模式作文”“入格作文”“保险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心灵的缺失”,学生缺少良好的心理品质,缺乏生活的观察、心灵的感悟、人生的体验,因而写出的文章“严重缺钙”、无病呻吟;考场作文中搬用素材、叠加故事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有的学生为了掩饰这种空虚的思想,便以板块式、排比段等看似优美的形式呈现,以漂亮的语言掩盖虚无的思想,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不知所云。这些都应该足以引起我们语文教育者的思考:我们在教给学生相同的作文技法的时

14 候,同化的绝“不仅仅是作文的文体和文风,更是人的丰富的情感与个性!”〔2〕究其原因,

就是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剥离,舍“本”而逐“末”。

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原点”,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作文教学应该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情感,应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唤醒曾经的生命体验,抒写深刻的生命印迹,把写作当作一种生存的方式,一个生命体成长的过程。这也正式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4.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颠覆,它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但由于对它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上的系统建构,在实践操作层面也相对薄弱。然而现有的一些课程理论及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下面,笔者试从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谈谈个人的认识:

① 生活体验、阅读体验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写作的过程要经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的过程。其中有“物”到“意”的转化,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前提,只有当客观的事物被写作主体认识、体验并形成个人的感悟,即主观意念后,写作才有可能发生。

而写作主体体验的获取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实践,即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我们称之为生活体验;二是借助书籍或其他的信息渠道获得的间接的体验,我们称之为“阅读体验”。二者都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 生活体验

生活世界,即我们生活体验的世界。

生活着本身就“意味着爱

着、活动着、感受着、直接体验着世界。”〔3〕 换言之,世间万物从不同的角度被人类认识着、体验着。因此,体验需要情感的介入,它需要写作主体投入浓浓的情感,惟有如此,写作主体在走近客观事物、深入生活的时候,才会

15 睹物生情、触景生情,而此时情与景在内心世界的融合,就是写作主体在认知与审美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在内心世界的涌动,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从而完成了由“物”到“意”的转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既是写作材料的源泉,又是提炼思想和情感

(表达主旨)的源泉,它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思想意念。正如叶老所

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可见,作文的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使写作主体获得丰富而充分的个人体验,才会获得独有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把握”。而“只有对生活有了自己特有的体验,写作才是充满激情

和创造的活动。”〔4〕

¤ 阅读体验

张志公先生认为:“文章里有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浏览、阅读书籍、报刊、网络资源既可以获取知识、接受思想,又可以体验情感、陶冶情操。

如果说“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体验的结果,那么,阅读则可以说是对体验的体验。阅读既可以帮助形式丰富和扩展生活体验和人生体验(因为人不可以事事亲历),还可以

提升自己的体验水平,使其学会体验。”〔5〕中学生的生活领域比较狭窄,有许多经验要依

靠阅读来获取,在阅读时,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或许会唤醒、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事物形象,因而产生相关的联想或想像。这种阅读者由“身”入文本到“心”入文本的过程,就是与作品进行对话的过程,就是产生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发学生的灵感从而会产生表达创作的欲望。而此时,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事物形象和语言材料一旦被激活,就可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一气呵成。

由以上两点的阐述可以看出: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的是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由“意”到“文”的技术性转化的错误做法;力图将作文教学的重点回归到写作主体的发展上来,打通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深刻地体验生活、观察分析生活,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感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的看法,构建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解决的是写作的根源问题,力图使作文教学回归“原点”。作文教学

16 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以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作文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全面关照学生的认知、体验、陶冶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格调上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完满的可能的生活,不仅使他们学会写作,更要学会品味、建构美好的生活,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②作文教学的过程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作文是一个体验、

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反馈和在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在欧美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把写作作为思考和表达活动过程来研究。使准备写作、打草稿、修改、编排和发表作为写作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指导学生完整地经历和体验写作过程的每一步。而以往的作文教学,重复的仅仅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简单化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是写作任务的执行者和评改结果的承受者,作为写作者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盖棺定论”的结果,而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并未得到实现,其身心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就是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它不但关注到学生的写作源泉的问题,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而且,它赋予学生作文以评改的权利,在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多方面的意见之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这样,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培养创造力、提升创造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对他的全面发展,对他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说,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就是体验作文的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体验生命体成长的过程。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17 1.实现对生命个体的主体关怀

人的主体性发展实质上指人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强调对学生的主体关怀,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活、享受和发展等主体需求之中,融入知、情、意、行的和谐成长之中。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生活即是作文,作文即是生活。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获得对生活的个性化的独特体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的重要途径。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丰富的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并不是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只是提供一种基础和可能。这时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或一句鼓动人心的话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点爆的学生表达欲望。此时的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成为形成和发展语言个性的自由体操。学生有更多的时空自由表达,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因教师的指导而左右,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语言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使它每一天都焕发时代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个性也能获得自由张扬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受应试教育及不良学风和文风的影响,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分离的现象非常突出,学生作文虚假成风,空话套话连篇;文章作法模式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把作文搞成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将作文能力的培养扭曲成作文知识的记忆,偏离了作文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对学生

18 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述自己的情感,培养和提升自己多方面的做人素质,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

上文我们提到:写作主体体验的获取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实践,即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我们称之为生活体验;二是借助书籍或其他的信息渠道获得的间接的体验,我们称之为“阅读体验”。作文要想真正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就必须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

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留心观察就得让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地参与社会、参与生活、参与实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想象,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

再就是阅读积累,这一点更多的是侧重于语言积累。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老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学生大量的阅读,不但会提高其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同时还会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如积累一些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段,丰富的词语等,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学生表达起来就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并不一定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作文是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体验的表达、流露,而不是现实的“拷贝”,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对症下药,创设出合情合理的情境。写人、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唤醒学生的感情,描景、状物类可通过现场观摹,实物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自然能够触动孩子们心灵的弓弦,激发出感情的火花。

另外每个人的感情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体悟的深浅也各有千秋。在学生动情后,还应当进一步拓宽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因此,对同一个作文题目,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体悟、深入地思考,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掘学生的思想深度,调和感情的浓度。

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单一的“学会作文”,缺乏对学生“学会做人”的可能生活的建构,从而导致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丧失,把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上,作文成了语文知识的“试金石”。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育不仅要造就一代牢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高度发达的新人,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直

19 觉等非理性因素,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果单纯地着眼于认知活动和智力发展,学生的人格是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同样,作文教学如果单纯地停留在语言符号、概念、逻辑上,学生就会丧失写作的热情,创作的喜悦也更无从谈起,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展开,而且更难以形成良好素质。有效的学习需要认知与思考,还需要赋予感情、作出判断。因为外在的认知对象只有内化到人的情感个性中,才能变为人的素质,那种没有感情渗入的认知活动很难融入人的生命之中,也就很难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体验式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上的提升,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更使学生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2.实现生命个体的自我超越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自信是作文重要的内驱力。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具有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毫无自信心,他怎么还会自主写作?他只会讨厌写作,视写作为畏途,避之惟恐不及。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敢于表现自己,勇于与人交流;提供和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让学生自然养成写作习惯。

其次,体验式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的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同样如此,没有素材,是无从下笔的。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各种观察方式也就往往需要同时并用,在作文前,引导学生自觉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才能全面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才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获得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

第三,体验式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成熟、对事物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而且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面对人生和社会、历史和现实、文化和精神等领域的碰撞中去观察和思考,

20 而不是用我们已经形成定势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去代替它。

3.使作文回归到生活的原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以生活为本源,从生动、丰富、鲜活的生活中挖掘出作文的“根”,还给学生丰厚的生活底蕴,从而使学生作文回归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我生活的土壤里,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最终使学生在与生活的磨擦、对话、融合的体验和感悟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刘国正早在1981年发表的《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一文中就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他认为,作文的“米仓”有三个:一是生活,二是资料,三是必须使学生的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作文便只会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范登伯斯说:“世界并不是一个仅靠物理科学就能描写各种事物的简单混合体。”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是我们主观世界的物化。无论是谁,如果想了解教师、母亲、父亲或者孩子世界,就应该倾听他们生存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话语,懂得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含义。〔6〕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生活,使他们自觉地将审美的触角伸入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都可以给学生很多的思考和启迪。而这种知识经验的形成往往比任何教学中的形成要深刻得多,影响也更为深远。

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就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这种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写作的过程又会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引向深入。正如威廉·W ·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机能》一书中所说:“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

这样也就实现了上文所说的:“打通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深刻地体验生活、观察分析生活,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感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的看法,构建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 〔7〕而此时“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8〕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建构

1. 作文过程的心理分析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具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以纯文学基本原理

21 的角度描述为:生活――意识――文章;这一过程,傅德岷教授将之表述为:“物――意――文”的双重转化。

①由“物”到“意”的第一重转化

“物”指的是社会现实生活;“意”是指作者的写作意识;由“物”到“意”的过程是将现实生活反映到转化为作者的写作意识。写作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积累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当他们经过思考、筛选,将这些生活以意识的形式积淀下来时,就完成了生活到意识的第一重转化,即“物――意”的第一重转化。在这一重转化中,写作者要经过观察――感受――分析――加工提炼的心理过程。

这一心理过程,用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就是作者要进行写作,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但生活中的素材很多,要进入作品,就必须进行分析、加工、提炼,把那些最能表现自己写作意图的材料储备起来,以备今后作文。

② 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当现实生活转化为作者的写作意识,并以写作材料的形式积淀起来之后,一旦有了写作的冲动或需要,作者就会把这些材料提取出来,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完成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在这重转化中,作者的心理过程是:选材――剪裁――谋篇――表达。

这一转化过程,用文学基本原理来阐释,就是作者头脑中积淀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为了表达某种意识(主题),作者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把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典型的、新颖的材料筛选出来,并进行详略处理、主次处理。之后,再把这些材料按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这就是谋篇布局。最后,作者用精确而科学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的过程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中早已有所体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就是说“物”动而“情”生,“情”发以辞现,在文章中描形绘貌要随“物”的本来面目而宛转;联辞谐声要随“心”之变化而变化。这里,刘勰提出的“物――情――文”的转化过程,就是“物――意――文”的转化过程,而“情”与“意”就是写作者的心理体验,这即创作之源。

2.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观照

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

22 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且,有些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因而建构主义者断言,离开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来谈“建构”是毫无疑义的。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②多元智能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③解释现象学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诗人里尔克曾描述过生活体验、回忆、时光、思考是如何在一首好诗当中交织在一起的:

“人必须有回忆„„但是仅仅有回忆是不够的。在回忆太多时,他必须能够忘记,同时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们重现,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直到它们融入我们的血液、眼神、手势中,无以名状,再也无法与我们分离开的时候,直到那个珍贵的时刻,诗文的第一个字才会出现并发展下去。”

2.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本质及特征

体验式作文教学一种以人的生命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理解丰富生命意义、满足成长需要的活动,其本质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生命活动、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体验式作文教学过程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的过程,是主体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

23 与超越而不只是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通过体验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不断激活着生命、确证着生命、丰富着生命,不断提升着生命的价值与质量。体验式作文教学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主体总是从自己的经历,,从内心的情感积累和先在的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内在的情感的生成,是对生命的深情感悟。学生在教学中投入着情感、滋润着情感、陶冶着情感,通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也充盈着灵性与感性的整体的人。体验教学是主客消融、天人合一的美的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不把天人他物看作是单纯的认识对象和认识物,师生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情境交融的创造活动中而忘掉了各自的角色。教学中所呈现的材料也不是单纯的用来认识和使用的“物”,而是内涵着意义的“生命体”, 因而教学过程是充满者人文意蕴、物我同一的过程。

体验教学关照生命的整体性。人是地球上最复杂、最奥妙的生命体,人的生命具有丰富的内涵。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感情、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人质题,那就简单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体验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积累和加工,而是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单纯的认识知识并不能理解知识的内在意蕴。“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以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体验教学是让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体验式作文教学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人的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外界环境与条件,然而生命本身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但无法取代它,如果取代它,生命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人“天生”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的本性,乐于自己去追问、去探寻、去创造,并在探寻、追问、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获得生命的意义感。如果教学中漠视人生而具有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外部世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会越学越“没味”,因为学生从中感受不到自我生命的力量、自我存在的价值。人还“天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本性,“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不仅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他还力图对自己存在进行自我认识并作出解释。”如果教学埋没人的自我认识的本性,不去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教学是缺乏活力的,是难以持久的。体验式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通过自主而非被动的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

24 力,亦即总是学生的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从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体验式作文教学理解生命的生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人与动物在生命意义上的本质不同首先是人的未完性和非特定化,“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

四、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1. 指导学生“心”入生活,多角度多层面地体验生活

①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先在观察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要去关心、观察、发现、寻觅生活,进而感受体验生活。人只有体验生活,才能热爱生活,才能感悟人生精彩!

不少同学认为,“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实在太平淡。其实,独特的发现不会自己跑到你的身边,而是要靠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与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精彩,而是缺少感受与发现,只要我们用心灵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蕴含着最真实的生命,感动也就会随时叩响我们的心门。关键在于不但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只有“心入”生活,善于观察,才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的生动的东西。否则,就会身在生活,心却游离,再有特点的事物,再有价值的细节,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怎样才能“身入”、“心入”生活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我们要让学生留心生活,能尽情地体验生活的甘苦,进而唤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比如,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鼓励学生发展课余爱好;也可以让学生趁课余空隙或节假日之闲,就某些问题作一些调查访问,广泛地

25 接触社会,接触各类人物„„总之,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努力使学生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学生一旦有了对生活的热爱,就会对接触到的人和事物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就会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

其次,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如不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还是不可能触发写作的灵感。老舍先生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观察不只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才能避免观察的笼统,才能“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看。

只要用心去观察,勤于观察,就会对周围事物抱有一种好奇心,就会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就会有所感受和体验。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不断观察,不断积累,写作时就会手中有“米”。

另外,也可借助教材文本的教学或者是学生自己的优秀作文,来熏陶指点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总之,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拥有一双慧眼;养成积极审视生活的习惯,拥有一颗慧心,是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的先决条件。

2.以活动“心”入生活,深切体验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的确,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有真切的体验,学生才会有话可说,作文也才会有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途径很多。以活动“心”入生活,是形成体验的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精心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心”入生活,深切体验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去经历、体验生活,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获得富有个性化的真切的生活体验。比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母亲献孝心”活动,可以为母亲作一件事,可以给母亲一件礼物,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等等,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对亲情有更深切的体验、理解和感悟。

人们常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我们能开展的语文活动当然也会是多姿多彩的,可以调查、演讲、竞赛、读书交流、演课本剧等等,可以走进自然,走进家乡,走进

26 社区,走进农田,走进网络„„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必然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养料”,激发学生说写的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把作文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加强了作文和生活的联系,不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我们要顺势且充分利用这些“综合性学习”,围绕它们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使学生主动地体验生活,循序渐进地记录、积累生活的感受。

3.以读 “心”入生活,诱发生活体验

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生活的圈子比较狭小,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对他们而言,最直接、最便利的甚至也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诱发生活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通过阅读,能懂得许许多多个人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这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清代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是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古今中外,可尽收眼底。我们要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广泛地读书。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可以读当代流行的时尚之作,可以读报刊杂志,也可以网上阅读。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要是有益的、读得懂的,都可以看。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当学生在真正“孤独”的意义上去阅读的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都会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或是被久久地感动着,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地回味,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独自的体验。

广泛地阅读形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式阅读,一种是指向性阅读。自由式阅读就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书籍阅读;指向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某一时段内必须阅读完规定的书籍,教师也要对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指向性阅读可以结合“课标”规定的必读篇目和教材后面的“名著导读”来制定阅读目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阅读课。阅读课也可以是既有既定的必读篇目,也可以自由选阅。

为了检查和激励学生阅读,也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可以在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交流阅读体会,畅谈阅读感想;可以在班中定期开展“读书明星”的评比,也可用写“读书体会”、“班级读书征文”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保证学生阅读的“量” 和“质”。

27 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采用朗诵、美读、品味重点词句等方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诱发学生的体验。大多数的语文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去读,在读中感受、品味,当阅读能达到“物我”的同一,体验也就产生了。

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当我们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在阅读中,形成了诸多体验,它们可能是匆匆的过客,其他的感觉要抹掉它的余味和记忆,宛如一个海浪冲去前面的海浪留在沙滩上的痕迹。这就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功夫。

①读书笔记——积累阅读体验

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要提高写作能力,还需勤于从阅读中采集,善于积累材料。积累材料只凭脑子记是不够的,还应养成随手勤记的好习惯。积累的方法很多,做读书笔记,是积累阅读体验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为了让学生积累有“方”,我们可以规定统一的读书笔记形式,要求在每次阅读课后或者是自由阅读后完成,也可以规定好在一定的时段内必须完成的读书笔记篇数。

读书笔记 年 月 日

其中的“精彩回映”可以抄录文中的名言佳句、精彩段落,也可以对书中、文中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摘其要记录下来。“品文感思”可以写一写阅读后的感悟和启迪,有时三言两语也可。当然,读书笔记贵在有恒,要求也可以依据年级不同,而由浅入深,由高到低。

②体验日记——积累生活体验

体验日记 年 月 日 天气

28

我们可以定制专用的体验日记本,也可以规定好每周要完成的体验日记篇数。体验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根据这次体验的主要内容来拟定。如,可以分为三类:温馨港湾(家庭生活)、菁菁校园(校园生活)、社会广角(社会生活)。这样就使积累眉目清楚,可以在写作时迅速而充分地搜索到相关的生活体验。“真实再现”就是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这次的生活体验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而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可以写在“小小论坛”里。

体验日记毕竟不是作文,所以,一开始我们不妨把要求降低些,只要“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必计较章法,不加任何限制,给学生充分自由,也可在一定的阶段,让学生自愿挑选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日记,与大家交流、分享。体验日记的记载,既及时积累了生活体验,又训练了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此如能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 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入境表达生活体验

学生一旦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是头脑中想象的情景,就能激起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就能诱发学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学会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或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写作的材料和作文的灵感。

①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因为“学习产生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教育的功能在于引领和唤醒。”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后,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手段营造作文教学情境,有目的的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 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诱发、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营造情境的途径是很多的,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比如告别了童年时代,进入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变得敏感

29 而又容易陷入自恋自怜。变得孤独,喜欢独立,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这个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更广大的世界,扩大学生的胸襟,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圈子,从写自我,写学校等小社会,逐渐扩展到对大社会的关注。老师用语言为学生描述着这种情境:“当你以为小屋里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当你睁大眼睛看见的只是自己,当你竖起耳朵听见自己失真的声音,当你的情感还走不出一己的世界,你的作文就始终‘大’不起来。请你推开窗子吧,把头伸出窗外,听听外面的风声雨声——你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呼唤声了吗?你听到了一片森林被毁灭的痛苦的呻吟声了吗?你听到了一片农田被侵占的沉重的叹息声了吗?你听到一条铁路向前延伸的欢笑声了吗?„„”这如诗意般的语言,锤打在学生的心坎上,他们或许有的一惊,外面是什么世界?外面的世界也有呼唤、呻吟、叹息、欢笑吗?我怎么没有关注过、体验过呢?一种期待打开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再比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让学生将家庭相册中的一张照片带到课上,讲讲老照片的故事,在趣味盎然中,打开了学生记忆的心门,让学生将往事记录成文。

②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作文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师生、生生的互动把丰富的生活体验引进作文教学,从而使个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的生活体验相联相融,体验也就更加的深入深刻。

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如师生同台演出,接受采访,讲讲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等。师生互动如何协调、高效,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实施愉快教学,做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真正与生同“乐”。在相互传递信息时,教师要真心诚意地当好“听众”,当好“导师”,拉家常般与孩子进行交流,尽量缩短心理距离。如一堂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课,老师一开始就和学生谈话聊天,询问学生平时有烦恼了,和谁倾诉?和父母谈得最多的话题是什么?你认为有多少种沟通的方式?你满意现在的交流沟通状况吗? 你有过成功沟通或沟通失败的经历吗?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激起学生较大的反响,整节课师生都是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谈话聊天,学生争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老师也适时地谈谈自己的沟通故事,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对“沟通”的感受和认识更加深刻了,随后写出了不少的佳作。

课堂中,也要注意提供便于生生“情感沟通”的机会,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同桌的你”。通过这次互动交流,同学之间彼此更加的了解、包容了,也打开了许多扇 “以我为中心” 封闭的心灵大门,引导学生融进了集体,结交了伙伴,促进了友谊,自然写文章时无需“遮遮掩掩”、笔头“留言”,大胆率直地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充分自然地抒发了“同窗”之情。对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写作的体验,更是一次

30 情感体验的迸发。

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互动起来。现在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与子女沟通。教师可利用作文的交际功能,在二者之间搭一座桥梁。如可在写作前,先安排学生采访家长,在和谐的交流中酝酿写作的真情实感。另外也可请家长参与到写作教学中来,设计“ 眼中的我(你)”系列作文,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作文,在学生和家长的作文交流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③利用各种“触媒”,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以课文为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唤醒学生以往的记忆。如教学《散步》一课,不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哪些类似的平凡的小事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的故事,来“我说我家”。这时,在课文亲情的感召下,学生们都能动情地回忆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温馨的瞬间、平凡而动人的亲情,有的学生在倾诉时,热泪涟涟。这样写出的文章怎能不真切动人?再比如,可利用《风筝》课后的一道“研讨和练习”:“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侯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件有趣或难忘的事说给同学听听。”

以他人体验为触媒,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面对一个话题,没有体验或体验不深,这时就可以展示他人的体验给学生看。如借用电教媒体,让学生跨越时空的樊篱,身临其境般地作一番“现场”体验,进入意象情境之中,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受、觉悟、交流、分享、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展示他人体验可以利用幻灯、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设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出境修改,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玉不琢,不成器。”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确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再好的材料,再好的构思,写成文章后总会瑕瑜兼有,修改,润色,方可成为佳作。修改,是文章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体验——写作——修改,才能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这一过程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学生自我修改。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养成自改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际,体现主体性和实践性,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评改习作的能力,养成自我评改的习惯。让学生做习作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31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 首先要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改,在修改中学会习作。学生在完成习作后,教师应倡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改。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看看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结构、布局、过渡等是否合理恰当,语言是否顺畅、简洁、生动等。可在班中举办“答记者招待会”,倡导作者与同学分享写作的快乐,交流自己的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方法。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感受,才能主动地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才能体验自在为文的快乐;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才能感受到琢玉成器的成就感。

第二步是学生互评互改。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评改,认真推敲,写好眉批、总批。然后把批改完的作文交给作者本人审查后写出评改后记,评改后记应侧重诸多体验的收获。在这一互读、互评、互改过程中,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使改评者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能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评判同学的情感是否真实;写作的内容是否能激起同龄人的兴趣;写作的思想是否能激起同龄人的共鸣。同时使被改评者能看到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态度 ,听到同学对自己作文褒贬的真实声音,并从中了解到同学改评、欣赏作文的水平及个人好恶。学生不仅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与改评水平,而且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而变成了现在自己主动去参与改评,同时也增长了阅读体验、情感体验和写作修改体验。写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处于这种主动的地位,才能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并有所突破和发展,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

第三步是师生总评。这是体验式作文的总体评价阶段的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总体评价不可简单化、单一化,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和发展。不妨分几个板块: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总评,在这三项中,每一项都应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态度的评估,二是本次作文的成绩,可以确定好每一项相应的分值比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持续性发展和写作兴趣的提高。

结 语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教师和学生苦恼的问题,教师苦于作文教学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程序,学生苦于写作没有源头活水。而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的进程,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在教师合理的激发和诱导下,将内心丰富的、鲜活的素材引发出来,成为写作的源泉。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的人文情操。

32 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索尚处于初级的阶段,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研究去探索。遗憾的是,由于水平有限,很多问题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很多问题的研究力不从心,本篇《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的写作也只是意味着迈出了研究的一小步。但是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让作文教学重新焕发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研究不能停止。相信随着对有关理论的深入学习、实践层面的不断探讨,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注释

〔1〕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版。

〔2〕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版,15页。 〔3〕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4〕〔5〕毛荣富《说“体验”》 《语文学习》2005年第 期

〔6〕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7〕〔8〕《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

参考书目:

1.[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

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日]佐藤 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4年

3.[美]霍华德·加德纳,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1年

4.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5.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7.于漪著《中学作文教学导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8.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3 9.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韦志成著《作文教学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1.刘海涛、金长民主编《写作学新教程》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洪宗礼主编《汉语文教材评介》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王一川著《意义的瞬间生成:西方体验美学的超越性结构》 济南:山东文艺出

版社1997年

15.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6.申继亮等著《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后 记

论文写作的过程,让我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积累进行了重新梳理,才发现要想

写出有价值

的论文,平时需要大量的阅读、反思和积累。而自己,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写作过程。原因主要是自己理论水平的欠缺、实践经验的匮乏,那点花拳秀腿的“功夫”着实让我惭愧不已。值得感谢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王景科教授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悉心的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内容方面的确定,均得到了导师不厌其烦地指导。导师的鼓励推动着我走出了写作的困境,导师的学者风范督促着我孜孜去探求,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探求一条真正吻合语文教学本质的作文教学之路。

再次感谢导师王景科教授,同时感谢山师各位任课老师的谆谆教诲。

2006年 月

论文题目 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语文

申请人姓名 杨宏丽

导师姓名 王景科 教 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06年 月 日

前 言

新的课程改革促使语文教育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作为一名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条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一方面惊喜于语文教学的变革促成了课堂教学恢复了生机与活力,促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困惑于作文教学的改革还处于比较迟缓的阶段,还需要我们倾注大量的心血和经历探求一条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当我走进一节又一节的作文教学的课堂的时候,作文的知识性教学极大地触动了我的

2 内心,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还对作文的技能津津乐道,而对学生的感受体验不管不问置之度外,这样的教学现状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什么?作文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何处?作文教学的指向应该是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我不断地思考和探究,于是我决定把这一语文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更值得高兴的是,在山东师大老师们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的选题得到了肯定,在导师的悉心指导、帮助下,自己做了一点粗浅的思考和总结。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可能会出现不少缺点和疏漏,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

1. 中外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比较

2. 《语文课程标准》所呈现的写作取向

3.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4.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①生活体验、阅读体验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②作文教学的过程体验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1. 实现对生命个体的主体关怀

2. 实现生命体的自我超越

3. 使作文回归到生活的原点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建构

1.作文过程的心理分析

2.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观照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②多元智能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③解释现象学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3.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本质及特征

3 四、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1.指导学生心入生活,多角度多层面地体验生活

2.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3.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入境表达生活体验

4.学生出境修改,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

中文摘要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颠覆,它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 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的是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由“意”到“文”的技术性转化的错误做法;力图将作文教学的重点回归到写作主体的发展上来,打通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深刻地体验生活、观察分析生活,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感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的看法,构建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解决的是写作的根源问题,力图使作文教学回归“原点”。作文教学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以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作文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全面关照学生的认知、体验、陶冶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格调上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完满的可能的生活,不仅使他们学会写作,更要学会品味、建构美好的生活,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体验式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作文是一个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反馈和在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在欧美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把写作作为思考和表达活动过程来研究。使准备写作、

4 打草稿、修改、编排和发表作为写作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指导学生完整地经历和体验写作过程的每一步。而以往的作文教学,重复的仅仅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简单化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是写作任务的执行者和评改结果的承受者,作为写作者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盖棺定论”的结果,而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并未得到实现,其身心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就是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它不但关注到学生的写作源泉的问题,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而且,它赋予学生作文以评改的权利,在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多方面的意见之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这样,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培养创造力、提升创造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对他的全面发展,对他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说,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就是体验作文的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体验生命体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知识、策略性学习

引 言

由于地理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也有很大差异,各国作文教学的发展道路不同,理论观念不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但在“地球是一个村落”的现代社会中,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念出发,各国作文教学在许多方面体现出了共同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化;二、实用化;三、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写作的观念、内容、过程及要求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势: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突出“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全面关注写作过程,关注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我修改等。国内编辑出版的多种版本的实验教科书的写作部分也力求体现新的课标理念,重视作文教材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活化,突出学生写作的主体性。

然而,各版本实验教科书大都把读写听说和语文知识等若干方面的内容混编在一起,往往造成顾此失彼或眉目不清,乃至成为“大拼盘”或“油水”分离,写作部分的作用被

5 削弱。写作训练设计本身也存在不够完善之处,缺乏对写作作为一个连续的内部认知过程的动态把握,缺少策略和方法,过于笼统,学生基本上靠“自我摸索”完成任务。

现在的作文教学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从教师的教学方面看,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缺乏应有的指导,有些教师自己对写作过程也缺少深入的体验和认识;从学生的写作方面看,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的积累,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求,缺乏创作的内趋力;同时学生还缺乏对写作全过程(体验-构思-写作-修改-展示-回馈-再修改)的体验,往往只经历了作文的生成阶段,体验不到创造的快乐,不能完全体验生命体成长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主体教育的观点、建构主义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世界著名的教育学专家,加拿大的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从解释现象学的角度阐释生活体验与写作的关系;国内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和老师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山东的曹明海教授就体验式作文教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了深层次的阐释,上海的毛荣富老师对“体验”在写作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剖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体验式作文教学成为语文课程与教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缺乏理论上的系统建构,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也相对薄弱。然而现有的成果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因此,从理论和具体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深入探索,对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及写作教学状况

在考试评价中二者也是平分天下,各占半壁江山。但就当前我国写作教材的编制和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仍不容乐观。

1. 中外母语写作教材的比照

①从我国写作的教材发展看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从我国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来看,阅读及写作教材的编制也一直伴随着国家的课程改革不断地变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精神,写作教材的变革尤为突出。

自1978我国教育部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体系无论是分科型还是综合型,都在作文教材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并不断向“生活化”“社会化”迈进。

6 综合型教科书以单元的教学目标作为核心和依据,把读写听说和语文知识若干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符合读写听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规律。但往往由于教材过于重视选文,而写作部分受到忽视,容易使写作部分眉目不清,乃至成为“大拼盘”或造成“油水分离”的现象。尽管有的教材采用分编合本式,把每册课本相对集中地分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等板块,“写作、口语交际”部分能自成系列,而且目标明确、训练有序。但仍然是注重传授写作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因而劳而寡效,收效甚微。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使用的分科型的作文教科书头绪分明,系列清楚,写作教学自成体系,比较严整、有条理,知识结构完备,能力训练集中,有利于给学生以规律性知识,从而保证了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系统性。这种教材以单元组合的模式,每个单元基本上由写作知识、写作例文和写作练习三部分组成。每单元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例文分析、知识阐述,以指导学生借鉴例文、运用知识练习写作。力图使学生在作文练习中运用、验证、“自悟”这些知识。但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带着落实知识技能的任务进行写作的,而不是源于生活的触发而产生灵感进行写作,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还是苦于没有写作的素材而无从下手。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材建设又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次的课程改革促使写作教学理念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作文教材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习惯,更是把适应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因此,

7 各种版本的新课标写作教材都由过去传统的写作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转向对学生写作态度、过程体验的关注,突出了“生活作文”的价值取向。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很好地体现了作文教材的综合性、实践性及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加强了两个整合:把作文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加强了作文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主动地体验生活,记录、积累生活的感受;把作文教材与阅读材料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联系阅读时产生的联想、阅读后的感受体验进行写作,这二者(生活体验、阅读体验)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无米下锅”的难题。这样就实现了从写作知识中心向写作实践中心的转变。不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苏教版作文教材配以《写作学习指导》,主要是解决了学生写作的源泉问题,写作指导的短文和文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多渠道、多角度地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积累生活的体验。并且,苏教版教材更加关注学生写作的过程体验,在教材中有序地安排了16次分散修改练习、6次专项修改训练,这不仅仅是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锤炼语言的同时来锤炼思想,是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同步。

综上所述,我国作文教材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渐趋完善的时期,写作教学的理念更是发生了质的转变,这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②从美国母语教材的编制看

美国母语综合型教材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很好地融合,达到了“读写合一”的境界。教科书选文练习的安排很少有单项的听、说、读、写作业,绝大多数是在特定的情景中,把听的、说的、读的、写的作业自然地联系起来。而且,教科书以文本为纲,让学生主动地把个人在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经历和

8 感受进行连线,使学生学会观照、审视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经验,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教科书的每篇选文后都设置了“作品累积”这一栏目,而这一“作品”指的是学生个人的作品累积。它又分设“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两个小栏目:

“点子库”根据选文的内容设计活动设置具体情景,关注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文本,继而在走出文本之后以写作的方式将独特的阅读体验书写出来,如《在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演讲》一文“点子库”的设置是这样的:

1. 日记 作为弗吉尼亚州众议院的一名议员,你刚刚听到了亨利强有力的演说。写一篇日记记录你的感受。

2. 演讲 想像你是弗吉尼亚州大会上的一名发言者,你不同意帕特里克〃亨利的看法。写一篇演讲稿,反驳亨利的每一个观点。

3. 评论 评议员理察德〃比曼认为:亨利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理解(当时)政治事件的中心意义和重点的能力。(他是)美国曾经产生的最有力、最有效、并且一般来说最有建设性的地方政治家。”利用这篇演讲中的证据,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来对比曼的评价做出回应。

我们不难看出:日记、演讲、评论都是实用文体,而教材编写者巧妙地将实用文体的写作与文本的解读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必须转换角色深入其中,做一次议员、发言者、评论员,这样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至于落空;另一方面,由于情境设置具体更能使学生拿起笔来的时候,有的可写,不必另外“找米”,更不会架空写一些空话、套话。而且,每一单元的每篇选文之后都有三个这样的写作练习,或做摘要、或续写结尾、或写新闻报道、或做旅游广告、或写书信,每一次都让你身临其境,每一次都让你亲自体验,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解读文本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积累阅读体验和日

9 常写作的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完成了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主体目标。

“微型写作课”一般是根据选文的体裁或文章写作上的特点,连线个人生活经历设置写作练习。如学生在学习《富兰克林自传》后,“微型写作课”就引导学生“从你的生活中选择一次重要的经历”写成一篇自传式叙述;而学生在读过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县著名的跳娃》一文后,“微型写作课”则布置

学生“选择一件你听说的或是发生在你身上的有趣的事”“写成一则幽默轶事”。而且每次的写作不只是有题目有要求,还有“写作技巧重点”,并且举出选文中运用这种技巧的“范例”,让学生充分体会使用这种技巧所达到的表达效果。这似乎与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思想相悖,但我们读一读教科书中的提示或许会消解我们的疑虑。以《富兰克林自传》一课为例:

写作技巧重点:表现因果关系

在你的叙述文中清楚地表现一次经历在你生活中产生的效果。注意富兰克林是怎样有意识地预期每种美德将会产生的效果。

《自传》中的范例

而一旦“果决”成为习惯,我就能在获得下面的美德的努力过程中更加坚决。“节俭”和“勤劳”将会使我从残留的债务中解脱出来,变得富裕和独立,这会使“真诚”和“公正”的实现更加容易,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由此可见,写作技巧不是不可以教的,关键是怎样教的问题。像这样将写作技巧的指导细节性地融入在每一次的写作实践中,每一次在写作上给学生一点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随之“致用”,而不是架空的地说教,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制者的高妙所在。

更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关注的是,每次的“微型写作课”都设置了“构思”“写稿”

10 “修改”三个栏目,对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做必要的指导。教师会根据教材编制者的提示指导学生写作的全过程,直至修改定稿完毕。

因此,如果说“点子库”的设置是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的话,“微型写作课”栏目的设置则是引导学生书写生活体验;并且尤为可贵的是教材的编制者一直像以为引路人一样,引导写作者体验写作的全过程:从搜集生活素材、文章选材、文章构思、文章写作、文章修改等方面对写作者进行关注指导。这实际上是在直观地告诉学生,作文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不断修改、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文中的讲解,一步步地跟着操作,亲临其境,亲自体验,从而对整个过程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

从美国母语教材的编制上看,又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可贵之处。更多的是引发我们语文教师的有价值的思考:如何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益的融合?如何在生活作文的写作中进行必要的技巧的点拨?如何指导学生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如何通过作文的教学关注写作者即学生的“主体”发展?正是这些思考为体验式作文的探索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 2.中外母语课程标准所呈现的作文教学的取向

四国母语课程标准初中写作教学目标比较

12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国中学语文课程在写作教学上呈现出新的共同的趋向:

①重视将写作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

我国的课程标准提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美国则要求学生“清楚而忠实地描写”生活,能“认识到写作既是与他人交际的方式,也是个人学习和修养的方式”,把写作当作个人生活的方式及与人交往的方式。日本主张“从广阔的范围发现课题,收集必要的材料,加深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方法;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要传达的事实、事情”,课题的发现及材料的收集必然要在个人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新的写作理念已经将写作的视野引向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注意整理、积累这些生活的体验,用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生活阅历。

②强调了学生对写作全过程的体验

我国要求学生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英国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坚持写作,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在纸上或计算机上进行自传规划、起草、修改和校读等各过程的能力”,美国提出学生应该“学习写作构思,将头脑中的思想加以选择和组织,寻求表达思想的恰当方式,会

评价和修改自己写过的文章” ,日本则使学生“反复阅读所做

的文章,经过整理使之成为有说服力的文章;相互阅读所做的文章,注意其中的逻辑叙述方法和有效利用素材的方法,用做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这些都是在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应该体验由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校读的全过程。

从上述的表格及比较来看,当前的课程理念为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13 随着当前课程理念和作文教材的改革,作文教学的现状也有了改观,但是因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所以,无论从教材建设还是教师的教学,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从教科书的建设看,我国现行的作文教科书较之以前的教科书已经呈现出“生

活化”“社会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关注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但是,从与美国母语教材的比较来看,我国的作文教材还有许多可以开发的空间。比如,如何将阅读教材与作文教材很好地融合?如何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在走进文本的同时,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抒写出来?如何在学生走出文本之后,能从个人的生活经历或社会见闻中采撷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叙写故事,或发表评论?如何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做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从作文教学的目标看,作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育一个个身心全面发展的健康

的生命个体。因为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生命的行为。所以,“作文教学的起始点与终归点应是从‘生命’的点化或润泽,从对人生的体悟、对人的回归的角度来思考,而绝不能把

写作建立在技术操作的层面。”〔1〕但是,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是多“教”而少“育”,教的是写作手法、语言技能,缺少的是心灵的培育,精神的滋养。不少的教师还在用一套模具压制着一件件相同的“产品”,更可悲的是,为了应试的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新的“八股”,学生学做“模式作文”“入格作文”“保险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造成的是学生“心灵的缺失”,学生缺少良好的心理品质,缺乏生活的观察、心灵的感悟、人生的体验,因而写出的文章“严重缺钙”、无病呻吟;考场作文中搬用素材、叠加故事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有的学生为了掩饰这种空虚的思想,便以板块式、排比段等看似优美的形式呈现,以漂亮的语言掩盖虚无的思想,给人以虚无缥缈之感,不知所云。这些都应该足以引起我们语文教育者的思考:我们在教给学生相同的作文技法的时

14 候,同化的绝“不仅仅是作文的文体和文风,更是人的丰富的情感与个性!”〔2〕究其原因,

就是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剥离,舍“本”而逐“末”。

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原点”,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作文教学应该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情感,应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唤醒曾经的生命体验,抒写深刻的生命印迹,把写作当作一种生存的方式,一个生命体成长的过程。这也正式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4.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对传统的作文教学的颠覆,它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但由于对它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理论上的系统建构,在实践操作层面也相对薄弱。然而现有的一些课程理论及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下面,笔者试从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谈谈个人的认识:

① 生活体验、阅读体验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写作的过程要经历“物――意――文”的双重转化的过程。其中有“物”到“意”的转化,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前提,只有当客观的事物被写作主体认识、体验并形成个人的感悟,即主观意念后,写作才有可能发生。

而写作主体体验的获取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实践,即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我们称之为生活体验;二是借助书籍或其他的信息渠道获得的间接的体验,我们称之为“阅读体验”。二者都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 生活体验

生活世界,即我们生活体验的世界。

生活着本身就“意味着爱

着、活动着、感受着、直接体验着世界。”〔3〕 换言之,世间万物从不同的角度被人类认识着、体验着。因此,体验需要情感的介入,它需要写作主体投入浓浓的情感,惟有如此,写作主体在走近客观事物、深入生活的时候,才会

15 睹物生情、触景生情,而此时情与景在内心世界的融合,就是写作主体在认知与审美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在内心世界的涌动,就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从而完成了由“物”到“意”的转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既是写作材料的源泉,又是提炼思想和情感

(表达主旨)的源泉,它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思想意念。正如叶老所

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可见,作文的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使写作主体获得丰富而充分的个人体验,才会获得独有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把握”。而“只有对生活有了自己特有的体验,写作才是充满激情

和创造的活动。”〔4〕

¤ 阅读体验

张志公先生认为:“文章里有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浏览、阅读书籍、报刊、网络资源既可以获取知识、接受思想,又可以体验情感、陶冶情操。

如果说“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体验的结果,那么,阅读则可以说是对体验的体验。阅读既可以帮助形式丰富和扩展生活体验和人生体验(因为人不可以事事亲历),还可以

提升自己的体验水平,使其学会体验。”〔5〕中学生的生活领域比较狭窄,有许多经验要依

靠阅读来获取,在阅读时,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或许会唤醒、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事物形象,因而产生相关的联想或想像。这种阅读者由“身”入文本到“心”入文本的过程,就是与作品进行对话的过程,就是产生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发学生的灵感从而会产生表达创作的欲望。而此时,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事物形象和语言材料一旦被激活,就可能文思泉涌、下笔千言、一气呵成。

由以上两点的阐述可以看出:体验式作文教学改变的是传统作文教学中只注重由“意”到“文”的技术性转化的错误做法;力图将作文教学的重点回归到写作主体的发展上来,打通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深刻地体验生活、观察分析生活,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感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的看法,构建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解决的是写作的根源问题,力图使作文教学回归“原点”。作文教学

16 只有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关照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以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之间的关系,使作文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全面关照学生的认知、体验、陶冶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生活格调上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完满的可能的生活,不仅使他们学会写作,更要学会品味、建构美好的生活,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②作文教学的过程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对写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作文是一个体验、

构思、写作、修改、发表、反馈和在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智力、心理、社会和技术的过程。在欧美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规定:“把写作作为思考和表达活动过程来研究。使准备写作、打草稿、修改、编排和发表作为写作过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指导学生完整地经历和体验写作过程的每一步。而以往的作文教学,重复的仅仅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这样的简单化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是写作任务的执行者和评改结果的承受者,作为写作者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盖棺定论”的结果,而其作为写作主体的地位并未得到实现,其身心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提出就是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颠覆,它不但关注到学生的写作源泉的问题,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而且,它赋予学生作文以评改的权利,在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思考教师、同学提出的多方面的意见之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这样,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培养创造力、提升创造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对他的全面发展,对他的生命质量的提升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说,体验写作的全过程,就是体验作文的成长的过程,就是在体验生命体成长的过程。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17 1.实现对生命个体的主体关怀

人的主体性发展实质上指人的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强调对学生的主体关怀,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学生的生活、享受和发展等主体需求之中,融入知、情、意、行的和谐成长之中。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生活即是作文,作文即是生活。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获得对生活的个性化的独特体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的重要途径。

学生有了鲜活而又丰富的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并不是一定能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只是提供一种基础和可能。这时教师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或一句鼓动人心的话语,或一个开放性的话题„„点爆的学生表达欲望。此时的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成为形成和发展语言个性的自由体操。学生有更多的时空自由表达,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因教师的指导而左右,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语言个性。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从知识形态真正走向生命形态,将“习作”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环境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作文资源引进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使它每一天都焕发时代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个性也能获得自由张扬的空间。 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受应试教育及不良学风和文风的影响,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分离的现象非常突出,学生作文虚假成风,空话套话连篇;文章作法模式化,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把作文搞成作文知识的不断累积,将作文能力的培养扭曲成作文知识的记忆,偏离了作文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对学生

18 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写作是为了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述自己的情感,培养和提升自己多方面的做人素质,让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的习惯。

上文我们提到:写作主体体验的获取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实践,即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我们称之为生活体验;二是借助书籍或其他的信息渠道获得的间接的体验,我们称之为“阅读体验”。作文要想真正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就必须让学生有丰富的积累。

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留心观察就得让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地参与社会、参与生活、参与实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想象,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

再就是阅读积累,这一点更多的是侧重于语言积累。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老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学生大量的阅读,不但会提高其思想内涵和文化品味,同时还会获得丰富的语言材料,如积累一些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句段,丰富的词语等,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学生表达起来就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并不一定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作文是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体验的表达、流露,而不是现实的“拷贝”,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对症下药,创设出合情合理的情境。写人、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唤醒学生的感情,描景、状物类可通过现场观摹,实物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自然能够触动孩子们心灵的弓弦,激发出感情的火花。

另外每个人的感情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体悟的深浅也各有千秋。在学生动情后,还应当进一步拓宽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因此,对同一个作文题目,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体悟、深入地思考,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掘学生的思想深度,调和感情的浓度。

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目标指向的是单一的“学会作文”,缺乏对学生“学会做人”的可能生活的建构,从而导致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丧失,把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和课堂上,作文成了语文知识的“试金石”。

“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育不仅要造就一代牢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智力高度发达的新人,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直

19 觉等非理性因素,即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我们的教学活动如果单纯地着眼于认知活动和智力发展,学生的人格是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同样,作文教学如果单纯地停留在语言符号、概念、逻辑上,学生就会丧失写作的热情,创作的喜悦也更无从谈起,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展开,而且更难以形成良好素质。有效的学习需要认知与思考,还需要赋予感情、作出判断。因为外在的认知对象只有内化到人的情感个性中,才能变为人的素质,那种没有感情渗入的认知活动很难融入人的生命之中,也就很难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体验式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学生出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在生活质量、生活品位、生活格调上的提升,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更使学生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

2.实现生命个体的自我超越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自信是作文重要的内驱力。要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具有兴趣和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毫无自信心,他怎么还会自主写作?他只会讨厌写作,视写作为畏途,避之惟恐不及。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敢于表现自己,勇于与人交流;提供和创造写作机会,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让学生自然养成写作习惯。

其次,体验式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工夫。”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使学生写好作文,首先的是要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同样如此,没有素材,是无从下笔的。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各种观察方式也就往往需要同时并用,在作文前,引导学生自觉地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观察,才能全面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才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获得生活的体验和审美的情趣。

第三,体验式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意识和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成熟、对事物有独特见解的思想,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而且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面对人生和社会、历史和现实、文化和精神等领域的碰撞中去观察和思考,

20 而不是用我们已经形成定势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去代替它。

3.使作文回归到生活的原点

体验式作文教学以生活为本源,从生动、丰富、鲜活的生活中挖掘出作文的“根”,还给学生丰厚的生活底蕴,从而使学生作文回归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我生活的土壤里,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最终使学生在与生活的磨擦、对话、融合的体验和感悟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刘国正早在1981年发表的《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一文中就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他认为,作文的“米仓”有三个:一是生活,二是资料,三是必须使学生的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作文便只会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范登伯斯说:“世界并不是一个仅靠物理科学就能描写各种事物的简单混合体。”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是我们主观世界的物化。无论是谁,如果想了解教师、母亲、父亲或者孩子世界,就应该倾听他们生存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话语,懂得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含义。〔6〕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生活,使他们自觉地将审美的触角伸入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都可以给学生很多的思考和启迪。而这种知识经验的形成往往比任何教学中的形成要深刻得多,影响也更为深远。

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就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这种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写作的过程又会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引向深入。正如威廉·W ·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机能》一书中所说:“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

这样也就实现了上文所说的:“打通作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学会深刻地体验生活、观察分析生活,以形成个人独特的感悟,抒写对生活的独特的看法,构建他们完满、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 〔7〕而此时“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8〕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建构

1. 作文过程的心理分析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具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以纯文学基本原理

21 的角度描述为:生活――意识――文章;这一过程,傅德岷教授将之表述为:“物――意――文”的双重转化。

①由“物”到“意”的第一重转化

“物”指的是社会现实生活;“意”是指作者的写作意识;由“物”到“意”的过程是将现实生活反映到转化为作者的写作意识。写作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积累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当他们经过思考、筛选,将这些生活以意识的形式积淀下来时,就完成了生活到意识的第一重转化,即“物――意”的第一重转化。在这一重转化中,写作者要经过观察――感受――分析――加工提炼的心理过程。

这一心理过程,用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就是作者要进行写作,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但生活中的素材很多,要进入作品,就必须进行分析、加工、提炼,把那些最能表现自己写作意图的材料储备起来,以备今后作文。

② 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当现实生活转化为作者的写作意识,并以写作材料的形式积淀起来之后,一旦有了写作的冲动或需要,作者就会把这些材料提取出来,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完成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在这重转化中,作者的心理过程是:选材――剪裁――谋篇――表达。

这一转化过程,用文学基本原理来阐释,就是作者头脑中积淀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为了表达某种意识(主题),作者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把那些最能表达中心的、典型的、新颖的材料筛选出来,并进行详略处理、主次处理。之后,再把这些材料按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这就是谋篇布局。最后,作者用精确而科学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写作过程的双重转化的过程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中早已有所体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就是说“物”动而“情”生,“情”发以辞现,在文章中描形绘貌要随“物”的本来面目而宛转;联辞谐声要随“心”之变化而变化。这里,刘勰提出的“物――情――文”的转化过程,就是“物――意――文”的转化过程,而“情”与“意”就是写作者的心理体验,这即创作之源。

2.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观照

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

22 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且,有些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因而建构主义者断言,离开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经验来谈“建构”是毫无疑义的。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②多元智能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③解释现象学理论与体验式作文教学

诗人里尔克曾描述过生活体验、回忆、时光、思考是如何在一首好诗当中交织在一起的:

“人必须有回忆„„但是仅仅有回忆是不够的。在回忆太多时,他必须能够忘记,同时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它们重现,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直到它们融入我们的血液、眼神、手势中,无以名状,再也无法与我们分离开的时候,直到那个珍贵的时刻,诗文的第一个字才会出现并发展下去。”

2.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本质及特征

体验式作文教学一种以人的生命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理解丰富生命意义、满足成长需要的活动,其本质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生命活动、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体验式作文教学过程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的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的过程,是主体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

23 与超越而不只是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中通过体验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不断激活着生命、确证着生命、丰富着生命,不断提升着生命的价值与质量。体验式作文教学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主体总是从自己的经历,,从内心的情感积累和先在的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内在的情感的生成,是对生命的深情感悟。学生在教学中投入着情感、滋润着情感、陶冶着情感,通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也充盈着灵性与感性的整体的人。体验教学是主客消融、天人合一的美的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师生不把天人他物看作是单纯的认识对象和认识物,师生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情境交融的创造活动中而忘掉了各自的角色。教学中所呈现的材料也不是单纯的用来认识和使用的“物”,而是内涵着意义的“生命体”, 因而教学过程是充满者人文意蕴、物我同一的过程。

体验教学关照生命的整体性。人是地球上最复杂、最奥妙的生命体,人的生命具有丰富的内涵。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感情、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人质题,那就简单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体验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积累和加工,而是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化在一起。单纯的认识知识并不能理解知识的内在意蕴。“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以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体验教学是让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体验式作文教学善待生命的自主性。人的生命的成长离不开外界环境与条件,然而生命本身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但无法取代它,如果取代它,生命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人“天生”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的本性,乐于自己去追问、去探寻、去创造,并在探寻、追问、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获得生命的意义感。如果教学中漠视人生而具有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外部世界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会越学越“没味”,因为学生从中感受不到自我生命的力量、自我存在的价值。人还“天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本性,“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不仅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他还力图对自己存在进行自我认识并作出解释。”如果教学埋没人的自我认识的本性,不去发展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教学是缺乏活力的,是难以持久的。体验式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外部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提升自我,它所追求的不只是学生通过自主而非被动的学习更好地获得知识和能

24 力,亦即总是学生的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自我不断超越的从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力量与意义。

体验式作文教学理解生命的生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人与动物在生命意义上的本质不同首先是人的未完性和非特定化,“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

四、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

1. 指导学生“心”入生活,多角度多层面地体验生活

①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学会写文章,就要先在观察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要去关心、观察、发现、寻觅生活,进而感受体验生活。人只有体验生活,才能热爱生活,才能感悟人生精彩!

不少同学认为,“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实在太平淡。其实,独特的发现不会自己跑到你的身边,而是要靠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与体验。生活中不是缺少精彩,而是缺少感受与发现,只要我们用心灵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蕴含着最真实的生命,感动也就会随时叩响我们的心门。关键在于不但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只有“心入”生活,善于观察,才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的生动的东西。否则,就会身在生活,心却游离,再有特点的事物,再有价值的细节,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怎样才能“身入”、“心入”生活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我们要让学生留心生活,能尽情地体验生活的甘苦,进而唤起热爱生活的情感,就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生活中的乐趣。比如,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鼓励学生发展课余爱好;也可以让学生趁课余空隙或节假日之闲,就某些问题作一些调查访问,广泛地

25 接触社会,接触各类人物„„总之,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法,努力使学生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去体验生活的美好。学生一旦有了对生活的热爱,就会对接触到的人和事物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就会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

其次,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如不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还是不可能触发写作的灵感。老舍先生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观察不只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才能避免观察的笼统,才能“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看。

只要用心去观察,勤于观察,就会对周围事物抱有一种好奇心,就会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就会有所感受和体验。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不断观察,不断积累,写作时就会手中有“米”。

另外,也可借助教材文本的教学或者是学生自己的优秀作文,来熏陶指点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总之,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拥有一双慧眼;养成积极审视生活的习惯,拥有一颗慧心,是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的先决条件。

2.以活动“心”入生活,深切体验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的确,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有真切的体验,学生才会有话可说,作文也才会有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途径很多。以活动“心”入生活,是形成体验的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精心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心”入生活,深切体验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去经历、体验生活,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获得富有个性化的真切的生活体验。比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母亲献孝心”活动,可以为母亲作一件事,可以给母亲一件礼物,也可以给母亲写一封信等等,相信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对亲情有更深切的体验、理解和感悟。

人们常说,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我们能开展的语文活动当然也会是多姿多彩的,可以调查、演讲、竞赛、读书交流、演课本剧等等,可以走进自然,走进家乡,走进

26 社区,走进农田,走进网络„„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必然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养料”,激发学生说写的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把作文与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加强了作文和生活的联系,不但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我们要顺势且充分利用这些“综合性学习”,围绕它们开展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使学生主动地体验生活,循序渐进地记录、积累生活的感受。

3.以读 “心”入生活,诱发生活体验

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生活的圈子比较狭小,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对他们而言,最直接、最便利的甚至也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诱发生活体验的方式,不能不说是阅读了。通过阅读,能懂得许许多多个人无法接触到的事物,冲破个人生活的局限,这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清代唐彪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是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古今中外,可尽收眼底。我们要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广泛地读书。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可以读当代流行的时尚之作,可以读报刊杂志,也可以网上阅读。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只要是有益的、读得懂的,都可以看。无论读什么,都要告诉学生要“沉”进去。当学生在真正“孤独”的意义上去阅读的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都会在他的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他被深深震撼着,或是被久久地感动着,无论是刹那间的顿悟还是永久地回味,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独自的体验。

广泛地阅读形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式阅读,一种是指向性阅读。自由式阅读就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书籍阅读;指向性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某一时段内必须阅读完规定的书籍,教师也要对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指向性阅读可以结合“课标”规定的必读篇目和教材后面的“名著导读”来制定阅读目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阅读课。阅读课也可以是既有既定的必读篇目,也可以自由选阅。

为了检查和激励学生阅读,也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可以在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交流阅读体会,畅谈阅读感想;可以在班中定期开展“读书明星”的评比,也可用写“读书体会”、“班级读书征文”等形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保证学生阅读的“量” 和“质”。

27 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采用朗诵、美读、品味重点词句等方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从而诱发学生的体验。大多数的语文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去读,在读中感受、品味,当阅读能达到“物我”的同一,体验也就产生了。

引导学生积累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

当我们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在阅读中,形成了诸多体验,它们可能是匆匆的过客,其他的感觉要抹掉它的余味和记忆,宛如一个海浪冲去前面的海浪留在沙滩上的痕迹。这就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下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细功夫。

①读书笔记——积累阅读体验

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要提高写作能力,还需勤于从阅读中采集,善于积累材料。积累材料只凭脑子记是不够的,还应养成随手勤记的好习惯。积累的方法很多,做读书笔记,是积累阅读体验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为了让学生积累有“方”,我们可以规定统一的读书笔记形式,要求在每次阅读课后或者是自由阅读后完成,也可以规定好在一定的时段内必须完成的读书笔记篇数。

读书笔记 年 月 日

其中的“精彩回映”可以抄录文中的名言佳句、精彩段落,也可以对书中、文中的主要观点、主要内容摘其要记录下来。“品文感思”可以写一写阅读后的感悟和启迪,有时三言两语也可。当然,读书笔记贵在有恒,要求也可以依据年级不同,而由浅入深,由高到低。

②体验日记——积累生活体验

体验日记 年 月 日 天气

28

我们可以定制专用的体验日记本,也可以规定好每周要完成的体验日记篇数。体验的主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根据这次体验的主要内容来拟定。如,可以分为三类:温馨港湾(家庭生活)、菁菁校园(校园生活)、社会广角(社会生活)。这样就使积累眉目清楚,可以在写作时迅速而充分地搜索到相关的生活体验。“真实再现”就是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这次的生活体验经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而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可以写在“小小论坛”里。

体验日记毕竟不是作文,所以,一开始我们不妨把要求降低些,只要“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必计较章法,不加任何限制,给学生充分自由,也可在一定的阶段,让学生自愿挑选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日记,与大家交流、分享。体验日记的记载,既及时积累了生活体验,又训练了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此如能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 情境还原,引导学生入境表达生活体验

学生一旦进入某一种实际情景,或接触模拟情景,甚至是头脑中想象的情景,就能激起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就能诱发学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是解决学生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学会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或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写作的材料和作文的灵感。

①营造情境,通过入境诱发体验

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因为“学习产生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教育的功能在于引领和唤醒。”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后,更多的时候,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手段营造作文教学情境,有目的的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 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诱发、唤醒学生曾有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营造情境的途径是很多的,如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等。比如告别了童年时代,进入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变得敏感

29 而又容易陷入自恋自怜。变得孤独,喜欢独立,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这个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更广大的世界,扩大学生的胸襟,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出自我的圈子,从写自我,写学校等小社会,逐渐扩展到对大社会的关注。老师用语言为学生描述着这种情境:“当你以为小屋里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当你睁大眼睛看见的只是自己,当你竖起耳朵听见自己失真的声音,当你的情感还走不出一己的世界,你的作文就始终‘大’不起来。请你推开窗子吧,把头伸出窗外,听听外面的风声雨声——你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呼唤声了吗?你听到了一片森林被毁灭的痛苦的呻吟声了吗?你听到了一片农田被侵占的沉重的叹息声了吗?你听到一条铁路向前延伸的欢笑声了吗?„„”这如诗意般的语言,锤打在学生的心坎上,他们或许有的一惊,外面是什么世界?外面的世界也有呼唤、呻吟、叹息、欢笑吗?我怎么没有关注过、体验过呢?一种期待打开自己的情感油然而生。再比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让学生将家庭相册中的一张照片带到课上,讲讲老照片的故事,在趣味盎然中,打开了学生记忆的心门,让学生将往事记录成文。

②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作文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师生、生生的互动把丰富的生活体验引进作文教学,从而使个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的生活体验相联相融,体验也就更加的深入深刻。

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如师生同台演出,接受采访,讲讲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等。师生互动如何协调、高效,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实施愉快教学,做到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真正与生同“乐”。在相互传递信息时,教师要真心诚意地当好“听众”,当好“导师”,拉家常般与孩子进行交流,尽量缩短心理距离。如一堂以“沟通”为话题的作文课,老师一开始就和学生谈话聊天,询问学生平时有烦恼了,和谁倾诉?和父母谈得最多的话题是什么?你认为有多少种沟通的方式?你满意现在的交流沟通状况吗? 你有过成功沟通或沟通失败的经历吗?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激起学生较大的反响,整节课师生都是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谈话聊天,学生争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老师也适时地谈谈自己的沟通故事,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对“沟通”的感受和认识更加深刻了,随后写出了不少的佳作。

课堂中,也要注意提供便于生生“情感沟通”的机会,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如在一堂作文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同桌的你”。通过这次互动交流,同学之间彼此更加的了解、包容了,也打开了许多扇 “以我为中心” 封闭的心灵大门,引导学生融进了集体,结交了伙伴,促进了友谊,自然写文章时无需“遮遮掩掩”、笔头“留言”,大胆率直地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充分自然地抒发了“同窗”之情。对学生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写作的体验,更是一次

30 情感体验的迸发。

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互动起来。现在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很少与子女沟通。教师可利用作文的交际功能,在二者之间搭一座桥梁。如可在写作前,先安排学生采访家长,在和谐的交流中酝酿写作的真情实感。另外也可请家长参与到写作教学中来,设计“ 眼中的我(你)”系列作文,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作文,在学生和家长的作文交流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③利用各种“触媒”,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以课文为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唤醒学生以往的记忆。如教学《散步》一课,不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有哪些类似的平凡的小事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的故事,来“我说我家”。这时,在课文亲情的感召下,学生们都能动情地回忆起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温馨的瞬间、平凡而动人的亲情,有的学生在倾诉时,热泪涟涟。这样写出的文章怎能不真切动人?再比如,可利用《风筝》课后的一道“研讨和练习”:“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侯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件有趣或难忘的事说给同学听听。”

以他人体验为触媒,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面对一个话题,没有体验或体验不深,这时就可以展示他人的体验给学生看。如借用电教媒体,让学生跨越时空的樊篱,身临其境般地作一番“现场”体验,进入意象情境之中,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受、觉悟、交流、分享、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展示他人体验可以利用幻灯、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设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出境修改,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

“玉不琢,不成器。” 人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确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再好的材料,再好的构思,写成文章后总会瑕瑜兼有,修改,润色,方可成为佳作。修改,是文章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体验——写作——修改,才能完成作文的全过程体验。这一过程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学生自我修改。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养成自改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发展的实际,体现主体性和实践性,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评改习作的能力,养成自我评改的习惯。让学生做习作的主人,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

31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 首先要让学生在作文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改,在修改中学会习作。学生在完成习作后,教师应倡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改。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看看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结构、布局、过渡等是否合理恰当,语言是否顺畅、简洁、生动等。可在班中举办“答记者招待会”,倡导作者与同学分享写作的快乐,交流自己的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写作方法。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感受,才能主动地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才能体验自在为文的快乐;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才能感受到琢玉成器的成就感。

第二步是学生互评互改。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评改,认真推敲,写好眉批、总批。然后把批改完的作文交给作者本人审查后写出评改后记,评改后记应侧重诸多体验的收获。在这一互读、互评、互改过程中,打破了学生之间互相封闭的局面,使改评者能亲自去品评同学的作文,能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去评判同学的情感是否真实;写作的内容是否能激起同龄人的兴趣;写作的思想是否能激起同龄人的共鸣。同时使被改评者能看到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态度 ,听到同学对自己作文褒贬的真实声音,并从中了解到同学改评、欣赏作文的水平及个人好恶。学生不仅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相得益彰,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与改评水平,而且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老师的改评而变成了现在自己主动去参与改评,同时也增长了阅读体验、情感体验和写作修改体验。写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处于这种主动的地位,才能有选择地吸收他人的长处,并有所突破和发展,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和个性。

第三步是师生总评。这是体验式作文的总体评价阶段的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总体评价不可简单化、单一化,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和发展。不妨分几个板块: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总评,在这三项中,每一项都应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态度的评估,二是本次作文的成绩,可以确定好每一项相应的分值比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持续性发展和写作兴趣的提高。

结 语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教师和学生苦恼的问题,教师苦于作文教学没有一个可以遵循的程序,学生苦于写作没有源头活水。而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安排教学的进程,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在教师合理的激发和诱导下,将内心丰富的、鲜活的素材引发出来,成为写作的源泉。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学生的人文情操。

32 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探索尚处于初级的阶段,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研究去探索。遗憾的是,由于水平有限,很多问题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很多问题的研究力不从心,本篇《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索》的写作也只是意味着迈出了研究的一小步。但是尽管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让作文教学重新焕发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研究不能停止。相信随着对有关理论的深入学习、实践层面的不断探讨,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注释

〔1〕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版。

〔2〕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版,15页。 〔3〕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4〕〔5〕毛荣富《说“体验”》 《语文学习》2005年第 期

〔6〕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7〕〔8〕《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

参考书目:

1.[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

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日]佐藤 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4年

3.[美]霍华德·加德纳,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1年

4.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5.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6.顾黄初、顾振彪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7.于漪著《中学作文教学导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8.王荣生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3 9.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韦志成著《作文教学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1.刘海涛、金长民主编《写作学新教程》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洪宗礼主编《汉语文教材评介》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13.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王一川著《意义的瞬间生成:西方体验美学的超越性结构》 济南:山东文艺出

版社1997年

15.冯建军著《生命与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6.申继亮等著《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后 记

论文写作的过程,让我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积累进行了重新梳理,才发现要想

写出有价值

的论文,平时需要大量的阅读、反思和积累。而自己,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写作过程。原因主要是自己理论水平的欠缺、实践经验的匮乏,那点花拳秀腿的“功夫”着实让我惭愧不已。值得感谢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导师王景科教授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悉心的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内容方面的确定,均得到了导师不厌其烦地指导。导师的鼓励推动着我走出了写作的困境,导师的学者风范督促着我孜孜去探求,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探求一条真正吻合语文教学本质的作文教学之路。

再次感谢导师王景科教授,同时感谢山师各位任课老师的谆谆教诲。

2006年 月

生活与作文教学作文2200字

初三作文

1 生活与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著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

2 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学有所获,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还发动学生,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精彩片断,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相互传阅,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你受到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当作一场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捕捉各种生活画面,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

3 活进入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1 生活与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著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

2 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学有所获,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还发动学生,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精彩片断,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相互传阅,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你受到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当作一场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捕捉各种生活画面,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

3 活进入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6作文初二

初中作文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社区,开展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

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

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社区,开展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

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

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10作文初二

初中作文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社区,开展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

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

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社区,开展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

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

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2作文初二

初中作文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社区,开展

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

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社区,开展

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

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8作文初二

初中作文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

社区,开展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新课程突出了这样一个理念: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郭元祥教授在《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一文中说:“当今中小学教育面临着种种困惑: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观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我国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换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型的伟大时代,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新课程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呼唤着作文教学的改革。而改革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不是技巧先行的训练,而是培养一种正确的写作意识,在弄清“为什么写”的前提下再说“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从上述意义来说,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必须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关注、体验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让学生回归生活中去,追寻生活本源,还原学生所认识的生活,引导学生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呢?

笔者认为作文生活化,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觉地对身边的事物留心观察,细心体味,用心感悟,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融入社会,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开学的第一天,当学生沉浸在兴奋与好奇中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放假,有好久没在一起了。现在,你最想对谁说?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借此机会,我说:“咱们把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好不好?”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组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组织开展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和有意义的参观活动,组织学生泡豆芽、栽蒜苗,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参观文庙、云屏书院,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去污水处理厂,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读了文章后,给它续编一个结尾,或改写一个结局,或仿照作者“大展身手”;遇到节日、纪念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结合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导他们把活动写下来,“笔下生花”,将活动生动地记录在纸上,保存永久的回忆。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抒我情。

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主题队会,组织学生郊游,定期举行班级艺术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怎么能写出个性的感受?写出独特的体验呢?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因此,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从校园走向校外,融入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学做各种家务,参与家务劳动及学农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漫步文化公园、异龙湖畔,欣赏石屏的秀丽风光;在袁嘉谷故居与历史近距离接触;走向

社区,开展敬老爱幼和环保活动,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身临其境,情动而辞发,创作之泉,自然会汩汩而出。

二、作文过程生活化

1、作文课结构生活化。

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思维,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提高生活认识水平的过程。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手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真——假——真”(即从表达生活、表达思想的目的出发,进行训练作文的强化,最终达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过程中,使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提高表达能力,提高思想水平。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创设生活。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决不排斥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要在生活化策略指引下,提高语言表达力,使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生活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思想能力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条件,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作文的生活氛围,给予机会,激发成功欲。

2、技能训练生活化

除了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技能指导,把作文训练建筑在学生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将具体抓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写作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选取范文剖析指导,学生从读写中领悟方法,掌握技巧。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3、完成方式生活化

不同的话题,学生的生活积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甚至毫无经验。教师需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成写作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我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写《我的父亲》,中国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美国教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1、生活化的作文指导教学

在作文指导上,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来讲什么选材要新颖,主题要鲜明,结构要严谨,事例要典型等等,讲起来头头是道。至于如何才能新颖,却又说不清楚,最多就是拿一篇课文中的范文或作文选中的佳作说说而已,课文虽然也是一种范例,但毕竟离学生的实际太遥远了,教师缺少亲自写作经验,只能纸上谈兵,不能现身说法,因而指导的力度有限。因此,可以采取下水作文和自由作文的方式,这样作文指导的空泛无味就会大大减少,能够体验写作中的甘苦,就能取得文章写作中难以看到的鲜活经验。从而提高教师自身语文能力、语文整体素质,同时提高作文指导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2、灵活多样的作文写作要求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多少字,限多少时间内完成,否则就怎样怎样。学生作文应当跟作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不必一气呵成。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写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作文。有时候,在写作过程中,同学间还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

3、生活化的作文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教学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4、营造自由宽松氛围,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

作文,还有着比较明确的操作性能,是一种动手的技术。李白坚教授曾说他希望的写作课是“一种技术操作的艺术实践,一种课堂环境的社会缩微,一种心理体验的工场,艺术生成的园地”,“为学生缔造一个创新发挥的探索空间和潜心研究的自由环境”。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和一个张扬个性的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的需要。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应允许学生写他们想写、喜欢写的话题,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如:学生作文不好,考试时经常作文空白,考试也就不及格。我没有责难他,而是说:“你的作文不做也可以,但你写一写你为什么不会作文的原因。”这位学生一口气写了差的原因,列举了上课不认真、不看课外书、没话可写等等许多原因,我看后,非常欣慰,肯定了他写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篇好文章。这种做法远比逼学生写作文要高明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中也应当实现生活化,即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演绎,或赏析评改。在这种生活化的讲评中,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逐渐融入悦纳自我的意识,从而培养成既能展示自己的成功,又敢于直面自身不足的宽广胸怀恢宏气度,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潜能。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作文评价时应注重实际效果,贴合学生的需要。

(1)采用激励性批语。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给孩子的常常是冷酷的一面,作文写得再好也不能得满分,评语是冷冰冰的:描写不具体,语句不生动,中心不明确„„如此一来, 谁还敢“亲近”作文呢?其实,只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用心灵对话,才能真正激起他们对作文的热爱。首先,要做到评语情感化,呈现出评语“温情”的一面,如:“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这一点呢! ”“好可爱,老师真想见见它! ” “这一处写得不错,如果能把外貌部分再修改一下,就更好了。”“谢谢你这么信任老师,告诉老师这个小秘密”“老师很高兴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学生很喜欢看这样的评语,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他们习作的信心。因为这是一种朋友式的平等对话,即使老师指出了作文中的不足,他也能从评语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每次改作文,教师们都应努力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用红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作文得到别人欣赏的喜悦,更愿意畅所欲言。

(2)注重思想引导。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积极的作文与做人的态度,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作文评价还要适时地、自然地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方向引导。一次写“假如我是„„”为话题的作文。有几位学生写了“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他们想象到“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把荒山变成绿洲,把沙漠变成油田。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让贫民安居乐业,让战争远离,让世界充满阳光。”“假如我是马良,有一支神笔,我要改造坏人,拯救他们的灵魂。我要让每个人都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在批语中,我充分肯定他们的美好愿望,肯定他们的善良心灵,这样的评语,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重要目的。但遇到学生很“另类”的想法时,要尊重异议的存在,做适当的引导,保护他们这种“与众不同”的精神。

总之,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不仅要达到教学生活化,更应达到使作文生活化的目的,只有通过创设系列生活化情境和各种实际生活体验,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追求“生活本真”,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体验生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作文2200字

四年级作文

体验生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

鹤壁市实验学校 张文静

教学实况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生活化,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

现以《做手工》作文教学片段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做手工吗?做什么样的手工?

(给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去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把自己的实际体验进行再现。)

二.理解题目及要求。

出示题目及要求。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做什么手工?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生1:我想做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老师,祝老师新年快乐。 生2:我做一张剪贴画,送给妈妈,因为她太辛苦了。

通过交流更加深入理解了训练要求,这不仅是在进行作文教学,更是在渗透做人之道,在铺生活之路。

三.尊重个性,再现生活。

师:你们每个人亲自做一遍,做好后,把做的过程讲给你同桌听,也可讲 给老师听,并说说你的想法。谁听了就说说感受,提供点参考意见。

(做,是学生对生活重现,让他们有材料可说,让学生说一说,是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的重要一步。说,使学生将生活,思想,情感尽可能多地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在充满信任,弘扬主体的教学氛围中。)

反思:

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去细心观察生活,去体味感悟生活,不断积累生活,写出一篇篇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文章。

为了改变学生以往“怕写作文”的毛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想想:学生为什么写作学知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潇洒地施展,我有一些体会。

一、 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有了经历,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说。例如《假如我是盲人》的体验作文,在作文前,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课堂上,他们体验盲人从自己位上到讲台在黑板上写字;课下,自己摸索着去办公室;课后,摸索着值日……,体验之后,教师将写作的范围和题材(材料) 先交给学生讨论讨论,他们会在交谈中互相得到启发,打开自己的写作思

路。教师要尽量想办法引导学生从他们自身的各种体验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包括老师的启发) ,提炼出既具有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同学们有了真实感受, 自然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二、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课外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由于校园生活也是教师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 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自我,切身地体验过程。

三、设置多种作文展台,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小学生。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达此目的,我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1、编印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搞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这样不仅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作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也为自己的作品居然上作文集而受到鼓舞。

2、 在教室里布置墙报。选择学生日记中较好的请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在墙报上展览,每周定时更换。日记内容不限,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优美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入选。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日记材料写出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日记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认真地去写了。

3、设立作文成果袋。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只档案袋,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小作家”“小草园”等。让学生把在报刊上发表的和自己满意的习作放入成果袋内。这样,一打开这个成果袋,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这将是作文教学必然途径。

体验生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

鹤壁市实验学校 张文静

体验生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

鹤壁市实验学校 张文静

教学实况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作文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生活化,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

现以《做手工》作文教学片段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做手工吗?做什么样的手工?

(给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去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把自己的实际体验进行再现。)

二.理解题目及要求。

出示题目及要求。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做什么手工?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生1:我想做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老师,祝老师新年快乐。 生2:我做一张剪贴画,送给妈妈,因为她太辛苦了。

通过交流更加深入理解了训练要求,这不仅是在进行作文教学,更是在渗透做人之道,在铺生活之路。

三.尊重个性,再现生活。

师:你们每个人亲自做一遍,做好后,把做的过程讲给你同桌听,也可讲 给老师听,并说说你的想法。谁听了就说说感受,提供点参考意见。

(做,是学生对生活重现,让他们有材料可说,让学生说一说,是指导学生理清思路的重要一步。说,使学生将生活,思想,情感尽可能多地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在充满信任,弘扬主体的教学氛围中。)

反思:

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去细心观察生活,去体味感悟生活,不断积累生活,写出一篇篇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文章。

为了改变学生以往“怕写作文”的毛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想想:学生为什么写作学知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潇洒地施展,我有一些体会。

一、 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课堂体验。

有了经历,学生写作时才会有话说。例如《假如我是盲人》的体验作文,在作文前,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课堂上,他们体验盲人从自己位上到讲台在黑板上写字;课下,自己摸索着去办公室;课后,摸索着值日……,体验之后,教师将写作的范围和题材(材料) 先交给学生讨论讨论,他们会在交谈中互相得到启发,打开自己的写作思

路。教师要尽量想办法引导学生从他们自身的各种体验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包括老师的启发) ,提炼出既具有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同学们有了真实感受, 自然会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二、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课外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庭。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也感受着集体的温暖。由于校园生活也是教师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教师应设法通过诱导,让学生充分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用眼看一看,用耳听一听,用鼻嗅一嗅,动口尝一尝, 动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动中学生尽情展示自我,切身地体验过程。

三、设置多种作文展台,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小学生。教师要想办法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达此目的,我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1、编印班级作文集。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悦;按作文能力分组进行竞赛,让更多的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搞一些单项或片断的作文练习,让较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可能获得成功……这样不仅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作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也为自己的作品居然上作文集而受到鼓舞。

2、 在教室里布置墙报。选择学生日记中较好的请他们在班上朗读后在墙报上展览,每周定时更换。日记内容不限,有独到见解的,文字优美的,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可以入选。这样,学生乐于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感兴趣的题材作为日记材料写出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日记上了墙报,特别有成就感,下一篇就更认真地去写了。

3、设立作文成果袋。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只档案袋,由学生自行设计封面,并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如“小作家”“小草园”等。让学生把在报刊上发表的和自己满意的习作放入成果袋内。这样,一打开这个成果袋,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只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感情,使作文写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这将是作文教学必然途径。

体验生活与作文的有机结合

鹤壁市实验学校 张文静

生活即老师(800字)作文作文7400字

初一作文

精选作文:生活即老师(800字) 作文 生活即老师 李慧聪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则需要生活。在生活中,有喜、有悲,似那五味瓶。生活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在生活中,我会学到很多,可以说,生活似那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生活和那时间一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富有而赞美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而放弃你,生活为我们付出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的。那天,闲来无事,听妈妈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躺在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追捕。这时有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它在那里的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一堵垂直的墙马槽的壁。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去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被稍稍顶起,很快掉了下来。蚂蚁毫不气馁,接着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将军屏神静气注视着蚂蚁的一切。两次、三次、四次。将军默默的数到六十九次,每次都是如此。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六十九次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蚂蚁在尝试第七十次的时候终于把玉米推过了墙头。将军受到了启发,他从生活中从这只蚂蚁身上找回了失落的信心。后来,他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位将军就是十四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故事讲完了,可我的心还沉浸在故事中,久久不能平息。我明白了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寻找。要知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伟人何不如此,牛顿,因为苹果的落下,而发现地球有引力、鲁班不是因为草叶的帮助而发明了锯子吗?爱迪生不是也因为善于观察生活而发明了灯泡吗?冼星海不是因为特殊的钢琴而创造了黄河大合唱吗?富兰克林不是因为风筝,而发明了避雷针,使高楼避免了遭受雷电袭击的命运吗?可以说,生活,善待勤于思考、善待善于体验那生活的人。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你为何不能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丰功伟绩呢?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认真感受,认真体验,它就会教你更多更多。只要你学会发现,学会去真正理解与诠释生活的含义,那么,你就会活得很精彩。让我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吧!其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高一:a157347243 篇一:生活即老师

生活即老师

大年正月初二,我和哥哥在家放鞭炮。在放之前,大人一而再,再二而三的嘱咐要小心,可我们却当成耳旁风。 我们一会在院子里放几个吓吓小狗,一会放几个吓吓鸡,玩的可开心了。

我们又在大门里放、在大门外放,玩的不亦乐乎。

旁边有一堆草,我们也没把它放在眼里。正当我们玩的开心时,突然发现--着火了!

我们一边跑一边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来人啊!” 爸爸、妈妈、大伯、二伯、奶奶,他们手里都拿着形态各异、参差不齐的盆子、水桶,赶紧救火。

许久,大火被扑灭了。 回家后,我们被狠狠地训了一顿。

通过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我一定要尽量少玩火,同时还要把大人的话牢记在心上。

篇二:生活即作文

从生活出发,快乐写作 写作文是令很多孩子感到头痛的事情,面对作文要求,他们经常愁眉不展,觉得没什么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毫无生动形象可言,纯属流水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纠正错误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由于受所学课文内容影响,学生误以为写作文就要写名山胜水,写名人奇事,如:东方明珠、荷花、翻越远方的大山„„而这些对自己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哪有什么值得可写?都是离自己很遥远、很陌生的东西,自己又没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没见过美丽黄山、庐山、长城„„所见所闻不值一提,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写作文要写自己的耳闻目睹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小处着眼,而不是好高骛远,亲眼所见,教师要端要学生的思想认识,写作文就是就书面语言写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 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什么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 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二、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 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 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 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

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 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

“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二实小 马利红 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三年来,我坚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努力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试验已初见成效。

一、 全方位解放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对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

作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的参与,而且思维的深度广度直接决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

2、“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动口”的往往是老师, 或者是学生针对老师一连串轰炸式的提问作答,而挤掉了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摆一摆、写一写的时间。

3、“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事物,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观察课外、校外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而今的作文指导“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盛行,应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实现从说到写的顺利转变。

5、“解放时间”——让学生活动

许多作文指导课,学生表面上参与了,但时间不够,匆匆忙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收放自如。学生如果乐此不彼时,让他压上几小时写作又何妨。

6、“解放空间”——

让学生活动

作文教学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命题,选材构思,展开合理的想像,用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框框的空间里,真正做到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 拓宽作文内容

1、读写日记

读,以所读的小学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范例,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写,根据所“读”的阅读材料,有感而发,进行写作训练。

2、艺术作文

将音乐、美术、劳技等艺术学科的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教育与启迪后,由内心的冲动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快乐地进行作文。把音乐、美术中的欣赏、感悟化为文字。如写绘画的构思,写听到乐曲后想像到的,还可以给乐配画或给画配乐等。手工劳动一件件作品的完成,常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那么就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好文章。

3、实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

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诸如写广告、写商标、写产品介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发动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调查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完成了“还我清新世界”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商品价格差异,通过对几家超市中价格的考察,得出“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的结论。

4、生活作文

把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的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多彩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 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5、想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文训练的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像的翅膀。

三、改变作文形式

1、改变过去统一的每单元两节作文指导课为每单元一节,创设融作文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课堂交流要注意两点:

(1)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于公开讲评。原则上不公开批语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以自评为主。作文交流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者自评,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教师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2、改变以往每单元必有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把作文训练“日记化”。把一次作文的要求,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去逐步完成,已降低作文难度,也免去了学生的冥思苦想,做无米之炊。

总之,让学生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篇四:生活老师感悟点滴

生活老师感悟点滴

作者:秦卫军 来源:《新一代》2015年

生活老师的关注不外乎管理和教育两项。在管理时,要转变观念、坚持人性化管理、遵循教育规律,严格要求。用“三心”即“慈母心、严父心、益友心”点燃同学们的心灵,促使他们个个都能健康、和谐和全面的发展。

生活老师是生活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我们要关心学生,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比如修灯、修水、关爱生病的学生,理解考前学生的压力和烦躁。高一新生对环境的不适应和自立能力的不足,及时引导。教育他们在集体中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和互助,把琐碎的事情重复做好,耐心做、用心做。

四、讲究方法

重在开头、贵在坚持、要在渗透。重头戏,是唱好序曲和主旋律。在高一新生军训时,集中学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开学前教育,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 主旋律是要立好规矩,形成规范,开好头儿。搞好

教、后勤人员取得联系时,就和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了,这种沟通、这种挂钩,就造成人机关系紧张,考核评定时,生活教师就受到不良影响,领导任务是你自己的态度出了问题,真叫他们有苦难言。

教学与生活,本是学校工作中两种不同性质工作的统一,慢慢的,生活教师工作的夜班和休假,就不能很好地融入年级活动,教研活动中,使得他们没有归属感,缺乏职业骄傲感,此苦谁知,此难何解? 遇上国假、高三学生补课,生活教师就得在岗,补助却少得可怜(一天20元)。一学期一发还要克扣,不管你是年龄多大的教师,很多人综上直呼其名,称不起某某某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从何谈起,颇真有点奴仆的滋味。

当了几年的生活老师,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让学生逐步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学生的自立能力、创新和自律精神都得到充分发展。在各项活动中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彬彬有礼、一尘不染、和睦相处、友爱互助。形成了“学生自管自治,多层次管理,优化环境教育”的管理特色。

精选作文:生活即老师(800字) 作文 生活即老师 李慧聪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则需要生活。在生活中,有喜、有悲,似那五味瓶。生活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在生活中,我会学到很多,可以说,生活似那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生活和那时间一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富有而赞美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而放弃你,生活为我们付出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的。那天,闲来无事,听妈妈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躺在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追捕。这时有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它在那里的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一堵垂直的墙马槽的壁。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去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被稍稍顶起,很快掉了下来。蚂蚁毫不气馁,接着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将军屏神静气注视着蚂蚁的一切。两次、三次、四次。将军默默的数到六十九次,每次都是如此。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六十九次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蚂蚁在尝试第七十次的时候终于把玉米推过了墙头。将军受到了启发,他从生活中从这只蚂蚁身上找回了失落的信心。后来,他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位将军就是十四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故事讲完了,可我的心还沉浸在故事中,久久不能平息。我明白了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寻找。要知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伟人何不如此,牛顿,因为苹果的落下,而发现地球有引力、鲁班不是因为草叶的帮助而发明了锯子吗?爱迪生不是也因为善于观察生活而发明了灯泡吗?冼星海不是因为特殊的钢琴而创造了黄河大合唱吗?富兰克林不是因为风筝,而发明了避雷针,使高楼避免了遭受雷电袭击的命运吗?可以说,生活,善待勤于思考、善待善于体验那生活的人。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你为何不能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丰功伟绩呢?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认真感受,认真体验,它就会教你更多更多。只要你学会发现,学会去真正理解与诠释生活的含义,那么,你就会活得很精彩。让我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吧!其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高一:a157347243 篇一:生活即老师

生活即老师

大年正月初二,我和哥哥在家放鞭炮。在放之前,大人一而再,再二而三的嘱咐要小心,可我们却当成耳旁风。 我们一会在院子里放几个吓吓小狗,一会放几个吓吓鸡,玩的可开心了。

我们又在大门里放、在大门外放,玩的不亦乐乎。

旁边有一堆草,我们也没把它放在眼里。正当我们玩的开心时,突然发现--着火了!

我们一边跑一边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来人啊!” 爸爸、妈妈、大伯、二伯、奶奶,他们手里都拿着形态各异、参差不齐的盆子、水桶,赶紧救火。

许久,大火被扑灭了。 回家后,我们被狠狠地训了一顿。

通过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我一定要尽量少玩火,同时还要把大人的话牢记在心上。

篇二:生活即作文

从生活出发,快乐写作 写作文是令很多孩子感到头痛的事情,面对作文要求,他们经常愁眉不展,觉得没什么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毫无生动形象可言,纯属流水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纠正错误认识,消除心理障碍。由于受所学课文内容影响,学生误以为写作文就要写名山胜水,写名人奇事,如:东方明珠、荷花、翻越远方的大山„„而这些对自己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哪有什么值得可写?都是离自己很遥远、很陌生的东西,自己又没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没见过美丽黄山、庐山、长城„„所见所闻不值一提,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写作文要写自己的耳闻目睹的事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小处着眼,而不是好高骛远,亲眼所见,教师要端要学生的思想认识,写作文就是就书面语言写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 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什么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 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二、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 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 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 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

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 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

“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二实小 马利红 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三年来,我坚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努力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试验已初见成效。

一、 全方位解放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对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

作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的参与,而且思维的深度广度直接决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

2、“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动口”的往往是老师, 或者是学生针对老师一连串轰炸式的提问作答,而挤掉了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摆一摆、写一写的时间。

3、“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事物,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观察课外、校外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而今的作文指导“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盛行,应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实现从说到写的顺利转变。

5、“解放时间”——让学生活动

许多作文指导课,学生表面上参与了,但时间不够,匆匆忙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收放自如。学生如果乐此不彼时,让他压上几小时写作又何妨。

6、“解放空间”——

让学生活动

作文教学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命题,选材构思,展开合理的想像,用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框框的空间里,真正做到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 拓宽作文内容

1、读写日记

读,以所读的小学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范例,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写,根据所“读”的阅读材料,有感而发,进行写作训练。

2、艺术作文

将音乐、美术、劳技等艺术学科的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教育与启迪后,由内心的冲动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快乐地进行作文。把音乐、美术中的欣赏、感悟化为文字。如写绘画的构思,写听到乐曲后想像到的,还可以给乐配画或给画配乐等。手工劳动一件件作品的完成,常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那么就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好文章。

3、实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

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诸如写广告、写商标、写产品介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发动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调查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完成了“还我清新世界”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商品价格差异,通过对几家超市中价格的考察,得出“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的结论。

4、生活作文

把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的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多彩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 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5、想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文训练的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像的翅膀。

三、改变作文形式

1、改变过去统一的每单元两节作文指导课为每单元一节,创设融作文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课堂交流要注意两点:

(1)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于公开讲评。原则上不公开批语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以自评为主。作文交流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者自评,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教师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2、改变以往每单元必有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把作文训练“日记化”。把一次作文的要求,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去逐步完成,已降低作文难度,也免去了学生的冥思苦想,做无米之炊。

总之,让学生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篇四:生活老师感悟点滴

生活老师感悟点滴

作者:秦卫军 来源:《新一代》2015年

生活老师的关注不外乎管理和教育两项。在管理时,要转变观念、坚持人性化管理、遵循教育规律,严格要求。用“三心”即“慈母心、严父心、益友心”点燃同学们的心灵,促使他们个个都能健康、和谐和全面的发展。

生活老师是生活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我们要关心学生,提供及时、方便的服务。比如修灯、修水、关爱生病的学生,理解考前学生的压力和烦躁。高一新生对环境的不适应和自立能力的不足,及时引导。教育他们在集体中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和互助,把琐碎的事情重复做好,耐心做、用心做。

四、讲究方法

重在开头、贵在坚持、要在渗透。重头戏,是唱好序曲和主旋律。在高一新生军训时,集中学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中心的开学前教育,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 主旋律是要立好规矩,形成规范,开好头儿。搞好

教、后勤人员取得联系时,就和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了,这种沟通、这种挂钩,就造成人机关系紧张,考核评定时,生活教师就受到不良影响,领导任务是你自己的态度出了问题,真叫他们有苦难言。

教学与生活,本是学校工作中两种不同性质工作的统一,慢慢的,生活教师工作的夜班和休假,就不能很好地融入年级活动,教研活动中,使得他们没有归属感,缺乏职业骄傲感,此苦谁知,此难何解? 遇上国假、高三学生补课,生活教师就得在岗,补助却少得可怜(一天20元)。一学期一发还要克扣,不管你是年龄多大的教师,很多人综上直呼其名,称不起某某某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从何谈起,颇真有点奴仆的滋味。

当了几年的生活老师,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让学生逐步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健体、学会了审美,学生的自立能力、创新和自律精神都得到充分发展。在各项活动中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彬彬有礼、一尘不染、和睦相处、友爱互助。形成了“学生自管自治,多层次管理,优化环境教育”的管理特色。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作文1600字

初二作文

小学作文活生化教学策略研究

兰西县第五小学校 周 丽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应用于生活。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面向世界,更要面向未来。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来的,这就为作文教学面向生活提供了依据。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教之有法,教之有物.

小学作文的生活化,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写出来。所谓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为圆心,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好习惯。只有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的点滴变化,才能有感而发,才能真正让文本为人服务。另外,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就目前的作文现状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学生一作文就开始抄袭各种书籍,而教师的指导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生搬硬套。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写作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因此,我们要让作文走进生活,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寻求新的教学模式,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这是所有语文老师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有待于研究和思考的。如何改变这以现状呢?只有让学生回归生活本真的状态,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真的去触动他,那样学生才会从自身的体验中去抒发,这样才能回归生活,生活化的作文,其实就是把每天看到的,想到的,把最触碰神

经的那件事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章,如果再加入些好的词汇,就是好文章了。

小学生应该养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高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小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只有善于观察才能为作文提供好的材料,真实的材料,所以,我们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在节假日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去种植花草树木,感受成长的快乐;去参与公益活动,知道爱心的重要,知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生活里的真假善恶,只有发现了好与坏,才能有感而发。

其次,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创设情景,比如同学之间的帮助、同学之间的冲突、邻居之间的友好往来、班级之间的竞争,就是引导学生到实际的生活去捕捉灵感,知道,作文源于生活,或者带学生到公共场所去感受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以扩大学生交际的对象和范围,使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情境与过程中学会应该什么样的态度才能自然大方?怎么说话才能把说话表达清楚明白?怎么去应对自如?从而扎实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作文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让读写结合,课内外结,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学生乐说愿写。如果长期坚持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有益的活动。在

社会实践中进行交往,提高认识,发展语言。让学生在多渠道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体系中自主练笔。使他们产生习作的冲动,进入习作状态,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写作快乐的体验,才能有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自由地吐露,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是学生在心理上不再担忧和恐惧。总之,写作要想有理可寻,有据可找,并且能得心应手,最好的办法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通过定期的“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实现书写真我的写作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作文中回味生活”的快乐。

小学作文活生化教学策略研究

兰西县第五小学校 周 丽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应用于生活。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面向世界,更要面向未来。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来的,这就为作文教学面向生活提供了依据。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教之有法,教之有物.

小学作文的生活化,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写出来。所谓生活化,就是以生活为圆心,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好习惯。只有深入生活,去体验生活的点滴变化,才能有感而发,才能真正让文本为人服务。另外,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就目前的作文现状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学生一作文就开始抄袭各种书籍,而教师的指导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生搬硬套。作文教学游离于生活,学生作文兴趣不高,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写作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因此,我们要让作文走进生活,试图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寻求新的教学模式,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这是所有语文老师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有待于研究和思考的。如何改变这以现状呢?只有让学生回归生活本真的状态,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真的去触动他,那样学生才会从自身的体验中去抒发,这样才能回归生活,生活化的作文,其实就是把每天看到的,想到的,把最触碰神

经的那件事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章,如果再加入些好的词汇,就是好文章了。

小学生应该养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高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小学生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只有善于观察才能为作文提供好的材料,真实的材料,所以,我们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在节假日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感受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去种植花草树木,感受成长的快乐;去参与公益活动,知道爱心的重要,知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发现生活里的真假善恶,只有发现了好与坏,才能有感而发。

其次,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创设情景,比如同学之间的帮助、同学之间的冲突、邻居之间的友好往来、班级之间的竞争,就是引导学生到实际的生活去捕捉灵感,知道,作文源于生活,或者带学生到公共场所去感受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以扩大学生交际的对象和范围,使学生在与陌生人交往的情境与过程中学会应该什么样的态度才能自然大方?怎么说话才能把说话表达清楚明白?怎么去应对自如?从而扎实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最后,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作文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让读写结合,课内外结,让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学生乐说愿写。如果长期坚持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有益的活动。在

社会实践中进行交往,提高认识,发展语言。让学生在多渠道多样性的学习活动体系中自主练笔。使他们产生习作的冲动,进入习作状态,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写作快乐的体验,才能有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自由地吐露,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是学生在心理上不再担忧和恐惧。总之,写作要想有理可寻,有据可找,并且能得心应手,最好的办法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通过定期的“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实现书写真我的写作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在作文中回味生活”的快乐。

将生活引入作文作文0字

初二作文

将生活引入作文

——浅谈初中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闽侯县实验中学 程旭榕

【摘要】

作文来源于生活。但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文思枯寂,硬挤强凑,内容空洞,文不成篇。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改变现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应将生活引入作文,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本文就初中作文的体验式教学做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

生活 体验 作文教学

众所周知, 写作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让学生做到能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但在目前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极其缺乏写作兴趣和动力,写作困难者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写作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文思枯寂,硬挤强凑,内容空洞,文不成篇。那么如何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呢? 根据一些老师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一、观察生活,鼓励体验

好的文章无不来自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者创作的源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追求有创意的表达。而在教学中却常常发现学生的写作题材千篇一律,譬如写母爱的,就会出现许多看病、送伞这类陈旧、类似的题材。文章要出彩,要摒陈创新,离不开生活中的独特体验。生活本身有着非常鲜活的材料,生活中许多的真善美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学生们觉得没有素材,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一些学生只顾埋头于题海之中,对身边的事不闻不问,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何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呢?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

事。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要求他们时时写随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且要求写周记,选择这周中最有感触的事或最想表达的想法撰写成文。

实践证明,有着生活体验感悟的习作,都是真实具体生动的好文章。如:让学生写一篇《我的同学_____》,要求写本班的同学。在课堂上先对要写的对象认真观察,写一段外貌描写。然后进行“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课后再把片断补充成文,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完后给所写的同学批改。收上来的作文普遍都写的不错,正是因为写的是熟悉的同学,平时接触的多,观察的多,有的写,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情,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的作文题。

也可以提前一两周布置作文题,让学生有时间观察生活。譬如,笔者曾经要求学生关注校园中的勤杂工,像做卫生的大妈、门口的保安等。学生们在学校往往只注意老师和同学,忽视这些默默为学校做贡献的人。于是用一周时间让学生做有意的观察,也可以找观察对象交流。然后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内容也充实可感。。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轻松的氛围,人的思维表现敏捷活跃,而在压抑拘谨的环境中,难以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写出好作文离不开良好的写作氛围。作文教学的经验表明,具有良好氛围的作文指导课能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兴致盎然地投入写作活动。这样往往能写出质量较高的作文。相反,如果是一节让学生感到厌恶,害怕的作文课必然只能收到一篇篇应付的习作,从而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基于以上认识,在作文课上,教师应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力求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诱发生活体验。譬如,笔者曾经这样执教一堂作文课——《我的父亲母亲》:上课时,先进行一个“爱的小测验”。测验的十道题里都是关于父母的:比如父母的生日,父母的身高体重,父母最爱吃的食物等,得出的结果是:我们没有认真地去观察父母,用心的去了解父母。接着播放歌曲《天亮了》,并简介故事背景(一组游客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父母用手托起年仅二岁的儿子,使他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这时课堂已经笼罩着一片浓浓的亲情氛围。于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生活片段,谈谈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感动的事情。学生互相交流,讲述故事,抒发感受。很多学

生都由此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意识到自己太不关心父母,太忽略父母。最后再次播放歌曲《妈妈》,让学生始终在感动的氛围中抒写心曲。这堂作文课不但收获了一篇篇美文,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真切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灵感。

三、巧设活动,丰富体验

在课堂上精心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丰富自己的体验。上海大学的李坚白教授就善于在作文课堂中应用趣味游戏。例如用接龙游戏让每组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文章等。因此,他的作文课总是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

受此启发,笔者在教学中也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譬如,进行“两人三足”的游戏。每组选五位同学并排站立,相邻两位的脚绑起来行走,各组竞赛,用时最短的获胜。其他同学认真观察选手以及观众的表现。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学生的体验及感悟不尽相同 。一位选手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原先认为这游戏很简单。当脚被绑上,无法自由动弹的时候,我心里感到了一丝惊慌。当我们踉踉跄跄地走出两步却因为配合不当摔倒时,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也有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因为他就是一个分神,乱了节奏,拖累了其他队友。

还有“盲人踩气球”的游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盲人的不易,懂得帮助别人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适当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活动,将学生喜欢的各种游戏活动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在快乐中激活思维,在活动中学会写作,从而充分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四、拓展形式,充填体验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脑,导致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不少。学生们迷恋于网络聊天,花很多时间经营自己的QQ 空间,常常发说说,写日志,却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毫无兴趣。这种情况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可见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不爱写。那么教师能不能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有时也

改变一下传统的写作方式,把学生的生活兴趣引导到写作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大胆尝试。把每周的周记改变了一下形式,变为每周写一篇空间日志。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论,每组选出“本组最佳日志”和“本组最大进步空间日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再从各组中选出“班级最佳日志”和“班级最大进步空间日志”,给予适当奖励和惩罚。这样的改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不爱写周记的学生现在也爱写日志了,有了奖惩措施,应付作业的学生也认真对待了,涌现出许多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写作是为了生活”(叶圣陶语)。为了不让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应当将生活引入作文,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富有思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2、杨会敏,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J]. 《语文学刊》. 2004 年1月

3、陈吉良,《体验式作文的类型与途径》[J].《写作教学与研究》.2008年1月

将生活引入作文

——浅谈初中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闽侯县实验中学 程旭榕

【摘要】

作文来源于生活。但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文思枯寂,硬挤强凑,内容空洞,文不成篇。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改变现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应将生活引入作文,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本文就初中作文的体验式教学做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

生活 体验 作文教学

众所周知, 写作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要让学生做到能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但在目前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极其缺乏写作兴趣和动力,写作困难者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写作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文思枯寂,硬挤强凑,内容空洞,文不成篇。那么如何把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的作文做到言之有物呢? 根据一些老师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体验式教学法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一、观察生活,鼓励体验

好的文章无不来自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者创作的源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追求有创意的表达。而在教学中却常常发现学生的写作题材千篇一律,譬如写母爱的,就会出现许多看病、送伞这类陈旧、类似的题材。文章要出彩,要摒陈创新,离不开生活中的独特体验。生活本身有着非常鲜活的材料,生活中许多的真善美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学生们觉得没有素材,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一些学生只顾埋头于题海之中,对身边的事不闻不问,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如何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呢?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

事。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要求他们时时写随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且要求写周记,选择这周中最有感触的事或最想表达的想法撰写成文。

实践证明,有着生活体验感悟的习作,都是真实具体生动的好文章。如:让学生写一篇《我的同学_____》,要求写本班的同学。在课堂上先对要写的对象认真观察,写一段外貌描写。然后进行“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课后再把片断补充成文,要求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完后给所写的同学批改。收上来的作文普遍都写的不错,正是因为写的是熟悉的同学,平时接触的多,观察的多,有的写,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情,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的作文题。

也可以提前一两周布置作文题,让学生有时间观察生活。譬如,笔者曾经要求学生关注校园中的勤杂工,像做卫生的大妈、门口的保安等。学生们在学校往往只注意老师和同学,忽视这些默默为学校做贡献的人。于是用一周时间让学生做有意的观察,也可以找观察对象交流。然后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内容也充实可感。。

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轻松的氛围,人的思维表现敏捷活跃,而在压抑拘谨的环境中,难以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写出好作文离不开良好的写作氛围。作文教学的经验表明,具有良好氛围的作文指导课能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兴致盎然地投入写作活动。这样往往能写出质量较高的作文。相反,如果是一节让学生感到厌恶,害怕的作文课必然只能收到一篇篇应付的习作,从而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基于以上认识,在作文课上,教师应十分重视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力求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诱发生活体验。譬如,笔者曾经这样执教一堂作文课——《我的父亲母亲》:上课时,先进行一个“爱的小测验”。测验的十道题里都是关于父母的:比如父母的生日,父母的身高体重,父母最爱吃的食物等,得出的结果是:我们没有认真地去观察父母,用心的去了解父母。接着播放歌曲《天亮了》,并简介故事背景(一组游客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父母用手托起年仅二岁的儿子,使他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这时课堂已经笼罩着一片浓浓的亲情氛围。于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生活片段,谈谈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感动的事情。学生互相交流,讲述故事,抒发感受。很多学

生都由此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意识到自己太不关心父母,太忽略父母。最后再次播放歌曲《妈妈》,让学生始终在感动的氛围中抒写心曲。这堂作文课不但收获了一篇篇美文,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亲情教育。

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诱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事物的真切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灵感。

三、巧设活动,丰富体验

在课堂上精心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丰富自己的体验。上海大学的李坚白教授就善于在作文课堂中应用趣味游戏。例如用接龙游戏让每组学生合作完成一篇文章等。因此,他的作文课总是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爱。

受此启发,笔者在教学中也精心设计了一些活动。譬如,进行“两人三足”的游戏。每组选五位同学并排站立,相邻两位的脚绑起来行走,各组竞赛,用时最短的获胜。其他同学认真观察选手以及观众的表现。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学生的体验及感悟不尽相同 。一位选手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原先认为这游戏很简单。当脚被绑上,无法自由动弹的时候,我心里感到了一丝惊慌。当我们踉踉跄跄地走出两步却因为配合不当摔倒时,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也有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因为他就是一个分神,乱了节奏,拖累了其他队友。

还有“盲人踩气球”的游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盲人的不易,懂得帮助别人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适当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活动,将学生喜欢的各种游戏活动和写作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在快乐中激活思维,在活动中学会写作,从而充分感受到写作的快乐。

四、拓展形式,充填体验

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家家户户都普及了电脑,导致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不少。学生们迷恋于网络聊天,花很多时间经营自己的QQ 空间,常常发说说,写日志,却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毫无兴趣。这种情况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可见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不爱写。那么教师能不能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有时也

改变一下传统的写作方式,把学生的生活兴趣引导到写作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大胆尝试。把每周的周记改变了一下形式,变为每周写一篇空间日志。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论,每组选出“本组最佳日志”和“本组最大进步空间日志”,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再从各组中选出“班级最佳日志”和“班级最大进步空间日志”,给予适当奖励和惩罚。这样的改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不爱写周记的学生现在也爱写日志了,有了奖惩措施,应付作业的学生也认真对待了,涌现出许多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写作是为了生活”(叶圣陶语)。为了不让写作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应当将生活引入作文,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机会,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富有思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一版

2、杨会敏,浅谈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J]. 《语文学刊》. 2004 年1月

3、陈吉良,《体验式作文的类型与途径》[J].《写作教学与研究》.2008年1月

生活(1300字)作文作文12300字

初一作文

精选作文:生活(1300字) 作文

生活像什么? 生活就像一只风筝,每当我们想要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时,却被绳子拽住; 生活像什么? 生活就像加了糖的苦咖啡,有苦有甜,苦上加甜,时常不知道是苦是甜; 生活像什么? 生活就像一块大画布,任由我们泼洒颜色,五彩缤纷的生活由我来创造。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在家庭聚餐中,你不要待在书房里,要出来和家人一起聊天;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还能高兴地哼着歌,风趣地跳着舞;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勇敢的面对命运,大胆地,向前迈每一步属于你那无尽的路;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一条困难而坚定的路,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理想。 生活是本书, 让你在这本书里,学会怎么做人,懂得怎么做人,了解怎么做人; 生活是本书, 让你在这本书里,学到,认识,接触和懂得什么是酸,甜,苦,辣; 生活是本书, 是它在教育着我们,是它在启迪着我们,是它在带领着我们; 生活是本永远也看不完的书, 让你一直学,一直体会生活的乐趣,让你来解读生活和人生;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如果对生活笑,生活就对你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如果对生活哭,生活就对你哭;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把生活想成什么,生活就照映出什么。 生活是无尽的沙漠,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失败和绝望; 生活是无尽的海洋,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美好; 生活是无尽的天空,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烦恼和忧伤。 生活是无尽的宇宙,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成功和希望; 生活是愉快的, 无论是日月星辰,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阳光雨露,都是它们在照顾我们; 生活是美丽的, 无论你做错了什么,只要你愿意改正,生活都会原谅你; 生活是一种态度, 你以什么态度面对着生活,生活就以什么态度着面对你; 生活是还一首歌, 你把生活唱成了什么,生活就会变成什么。 生活是一种心情, 当你高兴时,生活自然就变得美好; 生活是一种心情, 当你难过时,生活就变得一团糟; 生活是一种心情, 当你把生活想美好时,生活就为你发光,为你发亮; 生活还是一种想法, 当你把生活想成一出戏时,生活就为你演出一场悲喜人生。 什么样的生活最美好? 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 什么样的人生最成功?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寻求开始,才能够找到成功之路。 什么样的生活最有梦想? 能梦想,就能实现,其实拥有梦想只是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种能力! 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又是如此的悲伤。 彩虹,总要经过与闪电,暴雨激斗之后才会出现; 理想,总要经过与艰苦,困难搏斗之后才会诞生; 生活,总要经过与目标,希望战斗之后才有意义! 回想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加倍珍惜的; 探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其实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初一:吴彗慈

篇一:生活与作文

教会学生爱生活,爱作文

波罗湾完小:牛坚 关键词:作文 儿童 健康成长

内容摘要:通过学生的作文教学,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教会学生子生活,爱作文。

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学生的作文假话成风,出现“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双重人格现象,致使学生的作文大都变成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关的东西。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实践,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学生作文的

源泉也是生活,由于缺乏素材,只得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二是主观意志命题作文太多,学生本来就缺乏对生活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要写出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命题作文,当然只能勉为其难。为了在应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们不是教学生怎样写好一篇作文,而是让学生背范文、优秀作文,这样的作文,从选材到结构,从思想到语言,都不属于儿童,不属于农村儿童的生活。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尽快改变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让作文回归原本,在作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结合几年的作文教学,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由“关注作文教法”转到“关注儿童生活”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式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了解学生生活,从儿童生活去研究作文教法,加强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作文课堂变成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实现从关注作文到关注儿童的转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

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应该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练笔。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 我? 的世界走向? 周围? 的世界,从? 我? 的生活走向? 社会群体? 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总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的内心世界,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及纷繁复杂的人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出实在的事物,丰富的想象;就能说真话实话,抒真实情感。在此,我在作文之前,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要写的事物,去询问与命题有关的素材,去发现别人可能发现不了的地方,写出自己的别有心裁。

2、洞悉学生的生活世界及情感体验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以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我们要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师爱的真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只有如此,我们才会了解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才能结合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时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

作文教学只有把握“生活”与“儿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真实一面才会在学生笔下得到展现,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比如人教版

造性劳动。例如:当学生学习了《穷人》课文后,我就组织根据现实生活的情况,为《穷人》续写一个圆满的结局。

2、教会学生收集和整理生活信息,指导作文。

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构想作文内容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营造自由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回忆生活的情境,还原生活的真实,找出事物的特征,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与激情,学会用自己的小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使作文进入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才是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魅力。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作文实践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应该作为作文进入儿童生活的关键。同时,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加强课外阅读训练也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作文教学由抽象变形象。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也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加强。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着力研究儿童、生活、作文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学生主导活动与习作训练的教学规律,力求让学生的生活进入我们作文课堂,让作文进入儿童生活,让作文回归原本,让作文与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步,研究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的有机结合,让儿童从生活中悟出作文,从作文得到乐趣,爱上生活,爱上作文。

篇二: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二实小 马利红 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三年来,我坚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努力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试验已初见成效。

一、 全方位解放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对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

作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的参与,而且思维的深度广度直接决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

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

2、“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动口”的往往是老师, 或者是学生针对老师一连串轰炸式的提问作答,而挤掉了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摆一摆、写一写的时间。

3、“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事物,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观察课外、校外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而今的作文指导“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盛行,应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实现从说到写的顺利转变。

5、“解放时间”——让学生活动

许多作文指导课,学生表面上参与了,但时间不够,匆匆忙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收放自如。学生如果乐此不彼时,让他压上几小时写作又何妨。

6、“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

作文教学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命题,选材构思,展开合理的想像,用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框框的空间里,真正做到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 拓宽作文内容

1、读写日记

读,以所读的小学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范例,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写,根据所“读”的阅读材料,有感而发,进行写作训练。

2、艺术作文

将音乐、美术、劳技等艺术学科的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教育与启迪后,由内心的冲动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快乐地进行作文。把音乐、美术中的欣赏、感悟化为文字。如写绘画的构思,写听到乐曲后想像到的,还可以给乐配画或给画配乐等。手工劳动一件件作品的完成,常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那么就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好文章。

3、实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

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诸如写广告、写商标、写产品介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发动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调查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完成了“还我清新世界”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商品价格差异,通过对几家超市中价格的考察,得出“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的结论。

4、生活作文

把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的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多彩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 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5、想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文训练的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像的翅膀。

三、改变作文形式

1、改变过去统一的每单元两节作文指导课为每单元一节,创设融作文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课堂交流要注意两点:

(1)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于公开讲评。原则上不公开批语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以自评为主。作文交流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者自评,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教师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2、改变以往每单元必有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把作文训练“日记化”。把一次作文的要求,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去逐步完成,已降低作文难度,也免去了学生的冥思苦想,做无米之炊。

总之,让学生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篇三:以“生活是„„”为题作文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调色盘,需要自己去调出情调,调出色彩。缺乏色彩的

时候,生活也就失去了美丽。用自己的快乐去弥补,去弥补生活中的色彩,有了快乐,调出的色彩会更加靓丽,更加迷人。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条涓涓小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河,一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河。苦难里可以找到生活的密汁;困境里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失败里可以求得珍贵的经验。生活得最具有价值的人,不是那些高龄的老者,而是活得最有感受的人。生活中既然有阳光,当然也就会有阴影,但是阴影会带来凉爽。知道生活的价值,就是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自己美好的未来。只有看得更远,才能发展的更快。只有每一天,每一时,都笑一笑,才是美好的生活。仅仅活在世上并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生活得美好,有价值,当然,还有快乐。一个好好地过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为三部分:劳动,享乐,休息或者消遣。

朋友们,站起来,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活是一首诗

岁月如歌,生活如诗。生活是由一个个如诗的精彩的片段连结起来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一首诗,并使我们的生活有时充满快乐,有时充满伤感,有时充满痛苦,洋溢着各种不同的味道。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快乐的诗。

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会听到赞美的话语。同学向我送来羡慕的眼神,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的因子。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伤感的诗。

当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时,老师不再用赞许的眼神看我,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目光,使我不敢正视。同学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使我感到失落和伤感。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迷惘的持。

当我下定决心要努力追赶大家的步伐时,却发现事情并非我想的那样简单,我与同学的差距在我玩闹时已经拉的太远了。我不知所措,该向前还是打退堂鼓,我没了方向,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周边都是深邃的蓝。还好,老师来了,她轻轻地拍拍我的头:“失败了没关系,关键是你一定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当听到这温暖人心的话语时,我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抖擞起精神,在老师的指引下努力向前。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幸福的诗。

当我不断地努力,从山脚下再次向上攀登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重新落在了我的身上,同学们的眼中多了一份敬佩。我感受着失而复得的快乐,我幸福地笑了。老师看到我的成绩,脸上也挂上了如初的笑容。

其实生活不是单调的,是多姿多彩的,它就像一首如歌的诗,有高潮,有低谷,有滔滔江水,有涓涓溪流,有香甜,有苦涩„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以前,在一则公益广告中看到:“父母是孩子的

生活是一面镜子

一个月高风清的深夜,凉风习习,一位衣着青山,倚栏而立的年轻人,在饮过最后一盏清酒后,拔剑自刎„„ 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满腔激情,长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李贺,在此结束了他金戈铁马,孤寂凄清的人生,这一年,他才27岁„„然而,如此有才,少年时曾被韩愈看好的小伙,怎会落到如此地步?是他太脆弱了,经不住打击。由于父亲“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谐音,他不能考取

进士,只好在一个小地方当一个小官,被贬之后,郁郁不得志,最终走向灭亡。 可惜啊!当年的李贺并不知道,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愁眉苦脸的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而只有爽朗乐观的看生活,美好的生活才会对你笑逐颜开! 李白在不得志时,一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世人为其开朗乐观而感敬佩;苏轼在不得志时,一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豪爽之气无不四射!不约而同地,他们最终都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而可怜的李贺,如果当时亦能豁达乐观,是不是也成为了不朽的佳话呢?

古往今来,如此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们最熟悉的霍金,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挫折后,依然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才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如此看来,生活怎能不受一面镜子呢,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把镜头拉近了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并付之努力,那么生活也会相继给他信心,给他希望;而有些同学甘于沉沦,在一次次失败中对生活愁眉苦脸,生活也不会对他客气,将痛苦与无奈反射给他,多么可悲! 现在,我正坐在中考的考场上,考试的重要性我心知肚明,可是,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微笑面对,因为我知道,生活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在我的身边。

生活是一只小鸟 生活是一只小鸟,信念就是它的翅膀,有了翅膀就可以飞上高空,有了信念生活才能勇往直前。

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每当冬天来临,便要飞越太平洋。面对广阔无边的海洋,它唯一的依靠就是口中含着的一根小木棒。当他飞累了,便把木棒丢到水中,站在上面休息。当它饿了,就站在木棒上捕捉水中浮游的小鱼。小鸟靠着这小小的木棒和娇小的身躯战胜了广阔的太平洋。而我们生活所要面对的,是比海洋更为汹涌的波涛。我们必须有达到彼岸的信念,有不畏艰难敢于挑战

的勇气。生活,一旦起飞就不能停止,就象这只小鸟,如果在中途退缩了,那么它的信念就会消失,没有了信念,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生活与要梦想,一只小鸟,如果不知道它将要飞往何处,是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生活的梦想是指引我们飞翔的目标。就想歌曲中唱的梦想替我撑腰,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生活常常会陷入迷茫,找不到出路。梦想就是一盏明灯,只要你不放弃它,再微弱的光芒也能照亮前方的方向。勇敢地煽动翅膀,终有一天,会飞上晴朗的饿高空。

小鸟在飞越太平洋的过程中,会经历狂风暴雨,一旦被打败,就会坠入浩瀚的海洋。生活的路程是比这更为艰难的。经受不住生活的磨难,就会被打败。在狂风暴雨之中,我们要勇敢地抬起头,挺起胸膛,迎接没一次生活的挑战!

生活就象一只小鸟,要勇敢地飞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小鸟是在飞越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只有拥有信念和梦想才能越飞越高。但愿我们的生活能像这只小鸟一样,带着希望勇敢地飞越太平洋。

生活是球

生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每天欣赏着它,每天品味着它。 气球

运动会上,在我们兴奋地为运动员们呐喊加油时,不经意间,总能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中打着转儿,渐渐地越来越小,最后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从气球飞上蓝天,到最后消失不过只有那么短短的几秒钟。

生活,就是气球。当你没有留意它时,它往往会从你的指缝间偷偷地溜走。我们要让生活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用心装扮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对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视若无睹,不去珍惜它,它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到尽头。那时,你就只有无尽的遗憾,因为你再也没有机会去装扮人生了。 乒 乓 球

乒乓球,它曾经无数次地飞舞在球桌上,轻盈、欢快地在两个乒乓球运动员的球拍之间跳跃。乒乓球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观众的目光随着小小的白球快速地来回旋转,不由得眼花缭乱。

生活,就是乒乓球。它是那么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时常感到手足无措,在慌乱中很容易失去了方向。我们应该去适应生活的变化,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千万不能迷失了自己。

麻 花 球

麻花球,一种美味的小吃,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麻花球原本不过是一块小小的面粉,但是经过油炸,在上面撒了一层芝麻之后,麻花球就变得非常美味可口。

生活,就是麻花球。它原本是淡而无味的,但是如果我们为它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它就会变得可口诱人,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要精心打扮自己的人生,让生活多姿多彩。 生活,是气球,是乒乓球,是麻花球。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珍惜它,打扮它,过好生活的每一天。

生活是一个五味瓶

随手翻开成长的日记本,看着就想流泪的蝴蝶花,让我重新回忆起了往年中的点点滴滴,包含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每一味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下面我为大家讲述一个令我“甜”的事情吧。 记得有一次,我上绘画班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完成作业,放学以后,妈妈便知道了此事,语重心长的说:“报这个兴趣班是让你提高绘画水平,多增加一门特长,不是让你在这儿玩的,如果你在这儿玩,报这个班不就白上了吗?你一定要记住骄兵是打不了胜仗的。”我被妈妈教育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还有几天,绘画比赛就要开始了,我在家苦练着。一张一张的画从我手下“出炉”了。但是,我期待着比赛那一天,我的画会更好。

终于盼到比赛那一天了,我拿着美术用具不慌不忙地走进赛场,找了一个位子坐下,随着一声吹哨声,比赛开始了。我先用铅笔构好图,然后用水彩笔不紧不慢地上色,上完色后,我便把画交给老师。等到全部的参赛选手画完,老师开始宣布成绩了:xxx 二等奖„„宣布完成绩以后,我上台领奖,我的泪水从两

颊缓缓的流了下来,这泪是甜的。

这许多点点滴滴的事情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生活,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彩虹,永远刻在我的心上,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我们长大以后,回忆起这些事情,会高兴、激动、难过„„

生活是一个五味瓶,每一种味道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奇迹,人生中的壮举!

校园生活是首歌 校园生活是一首歌,一首动听的歌,一首欢乐的歌,因为它蕴涵着我们的理想与希望!不知这首歌唱了多少年,不知迎送过多少人才。在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今天,它既是一首老歌,又是一首多姿多彩、朝气蓬勃的歌。

它是首优美的歌,永远歌唱着美丽的校园。这儿有翠绿的花草树木,也有鸟儿的欢叫。晨光喜欢将它的金发披在校园身上,这时的校园再次展现它独特的风采。在教学楼前的树木迎着晨风翩翩起舞,将阳光送来的珠宝戴上,将它们绿色的裙展开,花儿展现笑脸。阳光中,笑脸、绿裙融成一片金碧煌,这辉煌是歌的象征,这歌将唱出我们金灿灿的心灵。

旱晨,它是我们健康向上的歌:用我们阳光般的心灵来编织理想的世界。当天空刚刚出现鱼肚白,我们校园里不再静寂如水,而是响起一阵阵扫地的声音。这是谁?这是我们的热爱劳动的同学,为了美化校园,他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晨读声琅琅响起,我们的的校园生活多么美好!在操场上晨练的同学,在教室里忙碌的同学,勤读的同学,为校园献上了一首动听的歌。阳光中,是琅琅书声在荡漾,是口令声在响起。“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这是滴水亭和涌泉池传诵的诗句,是我们的又一个理想。是呀!在这开头之际努力奋斗吧!将来为母校争光,报答老师的辛勤的滴水之恩。晨光中同学们露出坚的目光,他们正在准备,他们正在用理想来编织金色的希望。

课间十分钟,它是我

们轻松的小快板:伴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学校立刻沸腾起来。放下笔,摘下眼镜,让我们开始十分钟的展翅飞翔。再不是课堂里成熟的我们,而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拿起篮球到操场上来势激烈的比赛。教室里,我们给黑板画上笑脸,让黑板拥有十分钟的美丽,再握起笔当话筒走上我们世界的大讲坛„„这是我们喜爱的课间十分钟,它是小鹰飞翔的蓝天,给予我们欢乐,给予我们欢笑:它是首欢乐的儿歌,它唱来了我们飞翔的时间,也唱来了百花怒放! 自习课,它是我们的的学习之歌:这首歌是智慧之歌,在智慧之歌的伴随下,我们将驾驶知识的大轮船,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操场上,红旗台前,同学们拿着画板将学校画下,画出校园美好未来,也画出了自己闪光的理想。教室里都坐满了人,在埋头苦读,在把笔下的字汇成小溪,汇成大河、大江、大海,这儿激烈地进行着学习田径赛,他们你迫我赶,毫

不示弱,因为这里有无穷的学习动力。再看实验室里,同学们在勇攀科学高峰,不畏惧艰难险阻,一定要到达顶峰!这是我们顽强的学习精神,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是天长地久、水滴石穿,相信我们一定能到达科学的顶峰。努力吧,同学们!让这儿永过闪烁智慧之光!

校园生活是首歌,它唱出理想,唱出未来,它赞美祖国,体现我们金灿灿的心灵。唱遍大江南北,那时必定桃李芬芳!

唱吧!尽情地唱!永远地唱!像滔滔江水滚滚不尽,汇入大海——我们校园的歌!

篇四:我的小学生活 作文

我的小学生活 作文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 回想起难忘的小学生活, 真有点怀念. 在我的小学生活里, 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一样. 有的光彩夺目, 有的暗然发黑.

快要离开我那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快要离开风景如画的校园了;快要离开那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了,心中不免产生种种难忘的情绪。因为在这六年中,那人那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

记得在五年级寒假去中山城旅游那件难忘的事来说吧。那一次,我们在没有父母老师的陪同下,跟着旅游团到香港玩一玩。本来我们是要高高兴兴地放松一下,可是,因为一件小事,我跟同学大打出手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刚开始,我们班的两个同学在吵架,接着呢我就和另一个同学去劝架,可是劝着劝着就变成我们两个在吵架了,接着我们两个因为一怒之下就开始打起来了,最后“两败俱伤、遍体鳞伤”,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来玩的那几天因为这件事影响着我们俩的心情,后来仔细想想何必呢,大家同学一场,为了这么点小事就打架真不值得,而且是我们同学间那份友谊使我们互相道歉认错。

我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一时冲动吵起来,那是因为我们不成熟。而后来我们又和好如初,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这事使我难忘,它教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珍惜那份友谊。 忘不了,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忘不了你们那和蔼可亲的目光,忘不了你们的谆谆教诲。是你们用汗水哺育我们快乐成长,是你们用知识的甘霖滋润我们那渴求知识的心田„„在这六年中,经过了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功底,而且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之间的情谊,更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回首以往,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竞争;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合唱中的歌声„„是啊,多么值得回忆的昨天,我忘不了。

忘不了,这六年的校园生活!每天清晨,同学们按时到校,进行早读;早操铃一响,同学们迅速站齐,依次下楼;上课时,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放学后,操场上活跃着同学们运动的身影„„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更是精彩。各项运动中,场边同学们的加油声、欢呼声震耳欲聋,场上比赛选手们遵守规则、力争

们默默的成为我人生轨道上的铺路石;还有亲爱的同学,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玩耍的伙伴,是我给予我友谊的人。但当我想到将要离开时,涌出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 . . . . .

独步在校园中,花儿在风中被吹落,镶嵌在地上,校园变得更美丽了吧。我越走越慢,越走越慢,就是想多看一眼着个可爱的校园,让我在以后的路上不要忘却它,它曾给了我多少东西。

再有几周的时间,就要在小学生话的诗篇上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等到长大后,再读读着一首优美的诗,回味,回味. . . . . .

24

| 评论(8)

精选作文:生活(1300字) 作文

生活像什么? 生活就像一只风筝,每当我们想要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时,却被绳子拽住; 生活像什么? 生活就像加了糖的苦咖啡,有苦有甜,苦上加甜,时常不知道是苦是甜; 生活像什么? 生活就像一块大画布,任由我们泼洒颜色,五彩缤纷的生活由我来创造。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在家庭聚餐中,你不要待在书房里,要出来和家人一起聊天;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还能高兴地哼着歌,风趣地跳着舞;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勇敢的面对命运,大胆地,向前迈每一步属于你那无尽的路;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一条困难而坚定的路,让我们找到自己的理想。 生活是本书, 让你在这本书里,学会怎么做人,懂得怎么做人,了解怎么做人; 生活是本书, 让你在这本书里,学到,认识,接触和懂得什么是酸,甜,苦,辣; 生活是本书, 是它在教育着我们,是它在启迪着我们,是它在带领着我们; 生活是本永远也看不完的书, 让你一直学,一直体会生活的乐趣,让你来解读生活和人生;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如果对生活笑,生活就对你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如果对生活哭,生活就对你哭;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把生活想成什么,生活就照映出什么。 生活是无尽的沙漠,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失败和绝望; 生活是无尽的海洋,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美好; 生活是无尽的天空,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烦恼和忧伤。 生活是无尽的宇宙, 是多么辽阔,是多么宽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成功和希望; 生活是愉快的, 无论是日月星辰,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阳光雨露,都是它们在照顾我们; 生活是美丽的, 无论你做错了什么,只要你愿意改正,生活都会原谅你; 生活是一种态度, 你以什么态度面对着生活,生活就以什么态度着面对你; 生活是还一首歌, 你把生活唱成了什么,生活就会变成什么。 生活是一种心情, 当你高兴时,生活自然就变得美好; 生活是一种心情, 当你难过时,生活就变得一团糟; 生活是一种心情, 当你把生活想美好时,生活就为你发光,为你发亮; 生活还是一种想法, 当你把生活想成一出戏时,生活就为你演出一场悲喜人生。 什么样的生活最美好? 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 什么样的人生最成功?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寻求开始,才能够找到成功之路。 什么样的生活最有梦想? 能梦想,就能实现,其实拥有梦想只是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种能力! 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又是如此的悲伤。 彩虹,总要经过与闪电,暴雨激斗之后才会出现; 理想,总要经过与艰苦,困难搏斗之后才会诞生; 生活,总要经过与目标,希望战斗之后才有意义! 回想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加倍珍惜的; 探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其实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初一:吴彗慈

篇一:生活与作文

教会学生爱生活,爱作文

波罗湾完小:牛坚 关键词:作文 儿童 健康成长

内容摘要:通过学生的作文教学,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教会学生子生活,爱作文。

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学生的作文假话成风,出现“作文是一套,内心是一套”双重人格现象,致使学生的作文大都变成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关的东西。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实践,文艺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学生作文的

源泉也是生活,由于缺乏素材,只得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二是主观意志命题作文太多,学生本来就缺乏对生活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要写出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命题作文,当然只能勉为其难。为了在应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们不是教学生怎样写好一篇作文,而是让学生背范文、优秀作文,这样的作文,从选材到结构,从思想到语言,都不属于儿童,不属于农村儿童的生活。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尽快改变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让作文回归原本,在作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结合几年的作文教学,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由“关注作文教法”转到“关注儿童生活”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式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了解学生生活,从儿童生活去研究作文教法,加强学生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作文课堂变成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实现从关注作文到关注儿童的转变。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1、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

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应该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练笔。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 我? 的世界走向? 周围? 的世界,从? 我? 的生活走向? 社会群体? 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总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的内心世界,丰富多

彩的社会生活及纷繁复杂的人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出实在的事物,丰富的想象;就能说真话实话,抒真实情感。在此,我在作文之前,布置学生去观察自己要写的事物,去询问与命题有关的素材,去发现别人可能发现不了的地方,写出自己的别有心裁。

2、洞悉学生的生活世界及情感体验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以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我们要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师爱的真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只有如此,我们才会了解学生熟悉的人、事、景、物,才能结合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时才会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再思考,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

作文教学只有把握“生活”与“儿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真实一面才会在学生笔下得到展现,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比如人教版

造性劳动。例如:当学生学习了《穷人》课文后,我就组织根据现实生活的情况,为《穷人》续写一个圆满的结局。

2、教会学生收集和整理生活信息,指导作文。

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构想作文内容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在课堂上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营造自由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回忆生活的情境,还原生活的真实,找出事物的特征,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作文的欲望与激情,学会用自己的小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3、加强课外阅读训练,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激发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使作文进入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才是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魅力。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在作文实践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应该作为作文进入儿童生活的关键。同时,课外阅读能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加强课外阅读训练也是作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作文教学由抽象变形象。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也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加强。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着力研究儿童、生活、作文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学生主导活动与习作训练的教学规律,力求让学生的生活进入我们作文课堂,让作文进入儿童生活,让作文回归原本,让作文与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步,研究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的有机结合,让儿童从生活中悟出作文,从作文得到乐趣,爱上生活,爱上作文。

篇二:作文源于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

二实小 马利红 生活是作文的“原料”,正如宋代大诗人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涓涓清流离不开源头活水,好的习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要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日常教学中,就必须训练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三年来,我坚持“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努力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试验已初见成效。

一、 全方位解放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对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

作文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思维的参与,而且思维的深度广度直接决定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

思维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己想,而不要让学生按教师指引的套路发表并不真实的观点。

2、“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而“动口”的往往是老师, 或者是学生针对老师一连串轰炸式的提问作答,而挤掉了让学生自己做一做、摆一摆、写一写的时间。

3、“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

作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事物,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观察课外、校外的客观世界,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4、“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

而今的作文指导“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很盛行,应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实现从说到写的顺利转变。

5、“解放时间”——让学生活动

许多作文指导课,学生表面上参与了,但时间不够,匆匆忙忙。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安排上要长短结合,收放自如。学生如果乐此不彼时,让他压上几小时写作又何妨。

6、“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

作文教学要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自由命题,选材构思,展开合理的想像,用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没有约束,没有框框的空间里,真正做到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二、 拓宽作文内容

1、读写日记

读,以所读的小学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为范例,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写,根据所“读”的阅读材料,有感而发,进行写作训练。

2、艺术作文

将音乐、美术、劳技等艺术学科的教学渗透进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教育与启迪后,由内心的冲动而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快乐地进行作文。把音乐、美术中的欣赏、感悟化为文字。如写绘画的构思,写听到乐曲后想像到的,还可以给乐配画或给画配乐等。手工劳动一件件作品的完成,常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那么就把自己制作的过程写下来,肯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好文章。

3、实用作文

为了使学生获得足以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作文教

学也应增加实用性。把社会及市场领域所必需的作文技能作为作文内容进行训练,诸如写广告、写商标、写产品介绍、写调查报告等等,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技能学以致用。我们发动学生利用假日小队活动调查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完成了“还我清新世界”的调查报告;调查了商品价格差异,通过对几家超市中价格的考察,得出“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的结论。

4、生活作文

把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对象,从丰富写作内容着手,真实的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把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多彩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感而发。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学生有了对生活素材的 丰厚积累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5、想想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作用,想到昆虫的言行;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以幻想作文训练的形式,让儿童在作文中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欢乐憧憬,把写实与虚构融为一体,从而为作文教学辟一条新路。我们带孩子投身自然、遥想未来、科学幻想等,让他们纯真的心灵插上想像的翅膀。

三、改变作文形式

1、改变过去统一的每单元两节作文指导课为每单元一节,创设融作文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课堂交流要注意两点:

(1)以鼓励为主。在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于公开讲评。原则上不公开批语差生作文,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以自评为主。作文交流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者自评,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教师也要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2、改变以往每单元必有一篇“大作文”的形式,而把作文训练“日记化”。把一次作文的要求,分散到几篇日记中去逐步完成,已降低作文难度,也免去了学生的冥思苦想,做无米之炊。

总之,让学生的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并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篇三:以“生活是„„”为题作文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调色盘,需要自己去调出情调,调出色彩。缺乏色彩的

时候,生活也就失去了美丽。用自己的快乐去弥补,去弥补生活中的色彩,有了快乐,调出的色彩会更加靓丽,更加迷人。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条涓涓小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河,一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河。苦难里可以找到生活的密汁;困境里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失败里可以求得珍贵的经验。生活得最具有价值的人,不是那些高龄的老者,而是活得最有感受的人。生活中既然有阳光,当然也就会有阴影,但是阴影会带来凉爽。知道生活的价值,就是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自己美好的未来。只有看得更远,才能发展的更快。只有每一天,每一时,都笑一笑,才是美好的生活。仅仅活在世上并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生活得美好,有价值,当然,还有快乐。一个好好地过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为三部分:劳动,享乐,休息或者消遣。

朋友们,站起来,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活是一首诗

岁月如歌,生活如诗。生活是由一个个如诗的精彩的片段连结起来的,每一个片段都是一首诗,并使我们的生活有时充满快乐,有时充满伤感,有时充满痛苦,洋溢着各种不同的味道。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快乐的诗。

当我取得优异的成绩时,老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会听到赞美的话语。同学向我送来羡慕的眼神,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的因子。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伤感的诗。

当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时,老师不再用赞许的眼神看我,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目光,使我不敢正视。同学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向我投来羡慕的眼神,使我感到失落和伤感。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迷惘的持。

当我下定决心要努力追赶大家的步伐时,却发现事情并非我想的那样简单,我与同学的差距在我玩闹时已经拉的太远了。我不知所措,该向前还是打退堂鼓,我没了方向,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周边都是深邃的蓝。还好,老师来了,她轻轻地拍拍我的头:“失败了没关系,关键是你一定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当听到这温暖人心的话语时,我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抖擞起精神,在老师的指引下努力向前。

生活是一首诗,一首幸福的诗。

当我不断地努力,从山脚下再次向上攀登时,老师赞许的目光重新落在了我的身上,同学们的眼中多了一份敬佩。我感受着失而复得的快乐,我幸福地笑了。老师看到我的成绩,脸上也挂上了如初的笑容。

其实生活不是单调的,是多姿多彩的,它就像一首如歌的诗,有高潮,有低谷,有滔滔江水,有涓涓溪流,有香甜,有苦涩„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以前,在一则公益广告中看到:“父母是孩子的

生活是一面镜子

一个月高风清的深夜,凉风习习,一位衣着青山,倚栏而立的年轻人,在饮过最后一盏清酒后,拔剑自刎„„ 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满腔激情,长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李贺,在此结束了他金戈铁马,孤寂凄清的人生,这一年,他才27岁„„然而,如此有才,少年时曾被韩愈看好的小伙,怎会落到如此地步?是他太脆弱了,经不住打击。由于父亲“晋肃”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字谐音,他不能考取

进士,只好在一个小地方当一个小官,被贬之后,郁郁不得志,最终走向灭亡。 可惜啊!当年的李贺并不知道,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愁眉苦脸的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而只有爽朗乐观的看生活,美好的生活才会对你笑逐颜开! 李白在不得志时,一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世人为其开朗乐观而感敬佩;苏轼在不得志时,一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豪爽之气无不四射!不约而同地,他们最终都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诗人,而可怜的李贺,如果当时亦能豁达乐观,是不是也成为了不朽的佳话呢?

古往今来,如此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们最熟悉的霍金,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挫折后,依然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才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如此看来,生活怎能不受一面镜子呢,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把镜头拉近了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并付之努力,那么生活也会相继给他信心,给他希望;而有些同学甘于沉沦,在一次次失败中对生活愁眉苦脸,生活也不会对他客气,将痛苦与无奈反射给他,多么可悲! 现在,我正坐在中考的考场上,考试的重要性我心知肚明,可是,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微笑面对,因为我知道,生活就如同一面镜子一样在我的身边。

生活是一只小鸟 生活是一只小鸟,信念就是它的翅膀,有了翅膀就可以飞上高空,有了信念生活才能勇往直前。

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每当冬天来临,便要飞越太平洋。面对广阔无边的海洋,它唯一的依靠就是口中含着的一根小木棒。当他飞累了,便把木棒丢到水中,站在上面休息。当它饿了,就站在木棒上捕捉水中浮游的小鱼。小鸟靠着这小小的木棒和娇小的身躯战胜了广阔的太平洋。而我们生活所要面对的,是比海洋更为汹涌的波涛。我们必须有达到彼岸的信念,有不畏艰难敢于挑战

的勇气。生活,一旦起飞就不能停止,就象这只小鸟,如果在中途退缩了,那么它的信念就会消失,没有了信念,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生活与要梦想,一只小鸟,如果不知道它将要飞往何处,是永远也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的。生活的梦想是指引我们飞翔的目标。就想歌曲中唱的梦想替我撑腰,没有翅膀也能飞翔! 生活常常会陷入迷茫,找不到出路。梦想就是一盏明灯,只要你不放弃它,再微弱的光芒也能照亮前方的方向。勇敢地煽动翅膀,终有一天,会飞上晴朗的饿高空。

小鸟在飞越太平洋的过程中,会经历狂风暴雨,一旦被打败,就会坠入浩瀚的海洋。生活的路程是比这更为艰难的。经受不住生活的磨难,就会被打败。在狂风暴雨之中,我们要勇敢地抬起头,挺起胸膛,迎接没一次生活的挑战!

生活就象一只小鸟,要勇敢地飞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小鸟是在飞越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只有拥有信念和梦想才能越飞越高。但愿我们的生活能像这只小鸟一样,带着希望勇敢地飞越太平洋。

生活是球

生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每天欣赏着它,每天品味着它。 气球

运动会上,在我们兴奋地为运动员们呐喊加油时,不经意间,总能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气球飞上蓝天。它们在蔚蓝的天空中打着转儿,渐渐地越来越小,最后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从气球飞上蓝天,到最后消失不过只有那么短短的几秒钟。

生活,就是气球。当你没有留意它时,它往往会从你的指缝间偷偷地溜走。我们要让生活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用心装扮我们的人生。如果我们对每天都要面对的生活视若无睹,不去珍惜它,它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到尽头。那时,你就只有无尽的遗憾,因为你再也没有机会去装扮人生了。 乒 乓 球

乒乓球,它曾经无数次地飞舞在球桌上,轻盈、欢快地在两个乒乓球运动员的球拍之间跳跃。乒乓球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观众的目光随着小小的白球快速地来回旋转,不由得眼花缭乱。

生活,就是乒乓球。它是那么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时常感到手足无措,在慌乱中很容易失去了方向。我们应该去适应生活的变化,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千万不能迷失了自己。

麻 花 球

麻花球,一种美味的小吃,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麻花球原本不过是一块小小的面粉,但是经过油炸,在上面撒了一层芝麻之后,麻花球就变得非常美味可口。

生活,就是麻花球。它原本是淡而无味的,但是如果我们为它添加了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它就会变得可口诱人,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都要精心打扮自己的人生,让生活多姿多彩。 生活,是气球,是乒乓球,是麻花球。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珍惜它,打扮它,过好生活的每一天。

生活是一个五味瓶

随手翻开成长的日记本,看着就想流泪的蝴蝶花,让我重新回忆起了往年中的点点滴滴,包含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每一味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下面我为大家讲述一个令我“甜”的事情吧。 记得有一次,我上绘画班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完成作业,放学以后,妈妈便知道了此事,语重心长的说:“报这个兴趣班是让你提高绘画水平,多增加一门特长,不是让你在这儿玩的,如果你在这儿玩,报这个班不就白上了吗?你一定要记住骄兵是打不了胜仗的。”我被妈妈教育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还有几天,绘画比赛就要开始了,我在家苦练着。一张一张的画从我手下“出炉”了。但是,我期待着比赛那一天,我的画会更好。

终于盼到比赛那一天了,我拿着美术用具不慌不忙地走进赛场,找了一个位子坐下,随着一声吹哨声,比赛开始了。我先用铅笔构好图,然后用水彩笔不紧不慢地上色,上完色后,我便把画交给老师。等到全部的参赛选手画完,老师开始宣布成绩了:xxx 二等奖„„宣布完成绩以后,我上台领奖,我的泪水从两

颊缓缓的流了下来,这泪是甜的。

这许多点点滴滴的事情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生活,也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彩虹,永远刻在我的心上,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我们长大以后,回忆起这些事情,会高兴、激动、难过„„

生活是一个五味瓶,每一种味道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奇迹,人生中的壮举!

校园生活是首歌 校园生活是一首歌,一首动听的歌,一首欢乐的歌,因为它蕴涵着我们的理想与希望!不知这首歌唱了多少年,不知迎送过多少人才。在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今天,它既是一首老歌,又是一首多姿多彩、朝气蓬勃的歌。

它是首优美的歌,永远歌唱着美丽的校园。这儿有翠绿的花草树木,也有鸟儿的欢叫。晨光喜欢将它的金发披在校园身上,这时的校园再次展现它独特的风采。在教学楼前的树木迎着晨风翩翩起舞,将阳光送来的珠宝戴上,将它们绿色的裙展开,花儿展现笑脸。阳光中,笑脸、绿裙融成一片金碧煌,这辉煌是歌的象征,这歌将唱出我们金灿灿的心灵。

旱晨,它是我们健康向上的歌:用我们阳光般的心灵来编织理想的世界。当天空刚刚出现鱼肚白,我们校园里不再静寂如水,而是响起一阵阵扫地的声音。这是谁?这是我们的热爱劳动的同学,为了美化校园,他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晨读声琅琅响起,我们的的校园生活多么美好!在操场上晨练的同学,在教室里忙碌的同学,勤读的同学,为校园献上了一首动听的歌。阳光中,是琅琅书声在荡漾,是口令声在响起。“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这是滴水亭和涌泉池传诵的诗句,是我们的又一个理想。是呀!在这开头之际努力奋斗吧!将来为母校争光,报答老师的辛勤的滴水之恩。晨光中同学们露出坚的目光,他们正在准备,他们正在用理想来编织金色的希望。

课间十分钟,它是我

们轻松的小快板:伴着清脆的下课铃声,学校立刻沸腾起来。放下笔,摘下眼镜,让我们开始十分钟的展翅飞翔。再不是课堂里成熟的我们,而是生龙活虎的青少年。拿起篮球到操场上来势激烈的比赛。教室里,我们给黑板画上笑脸,让黑板拥有十分钟的美丽,再握起笔当话筒走上我们世界的大讲坛„„这是我们喜爱的课间十分钟,它是小鹰飞翔的蓝天,给予我们欢乐,给予我们欢笑:它是首欢乐的儿歌,它唱来了我们飞翔的时间,也唱来了百花怒放! 自习课,它是我们的的学习之歌:这首歌是智慧之歌,在智慧之歌的伴随下,我们将驾驶知识的大轮船,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操场上,红旗台前,同学们拿着画板将学校画下,画出校园美好未来,也画出了自己闪光的理想。教室里都坐满了人,在埋头苦读,在把笔下的字汇成小溪,汇成大河、大江、大海,这儿激烈地进行着学习田径赛,他们你迫我赶,毫

不示弱,因为这里有无穷的学习动力。再看实验室里,同学们在勇攀科学高峰,不畏惧艰难险阻,一定要到达顶峰!这是我们顽强的学习精神,虽然只有四十分钟,但是天长地久、水滴石穿,相信我们一定能到达科学的顶峰。努力吧,同学们!让这儿永过闪烁智慧之光!

校园生活是首歌,它唱出理想,唱出未来,它赞美祖国,体现我们金灿灿的心灵。唱遍大江南北,那时必定桃李芬芳!

唱吧!尽情地唱!永远地唱!像滔滔江水滚滚不尽,汇入大海——我们校园的歌!

篇四:我的小学生活 作文

我的小学生活 作文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 回想起难忘的小学生活, 真有点怀念. 在我的小学生活里, 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它们就像一个个贝壳一样. 有的光彩夺目, 有的暗然发黑.

快要离开我那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快要离开风景如画的校园了;快要离开那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了,心中不免产生种种难忘的情绪。因为在这六年中,那人那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

记得在五年级寒假去中山城旅游那件难忘的事来说吧。那一次,我们在没有父母老师的陪同下,跟着旅游团到香港玩一玩。本来我们是要高高兴兴地放松一下,可是,因为一件小事,我跟同学大打出手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刚开始,我们班的两个同学在吵架,接着呢我就和另一个同学去劝架,可是劝着劝着就变成我们两个在吵架了,接着我们两个因为一怒之下就开始打起来了,最后“两败俱伤、遍体鳞伤”,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来玩的那几天因为这件事影响着我们俩的心情,后来仔细想想何必呢,大家同学一场,为了这么点小事就打架真不值得,而且是我们同学间那份友谊使我们互相道歉认错。

我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一时冲动吵起来,那是因为我们不成熟。而后来我们又和好如初,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包容对方的缺点。这事使我难忘,它教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珍惜那份友谊。 忘不了,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忘不了你们那和蔼可亲的目光,忘不了你们的谆谆教诲。是你们用汗水哺育我们快乐成长,是你们用知识的甘霖滋润我们那渴求知识的心田„„在这六年中,经过了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我们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功底,而且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之间的情谊,更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回首以往,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竞争;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合唱中的歌声„„是啊,多么值得回忆的昨天,我忘不了。

忘不了,这六年的校园生活!每天清晨,同学们按时到校,进行早读;早操铃一响,同学们迅速站齐,依次下楼;上课时,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放学后,操场上活跃着同学们运动的身影„„一年一度的校运会更是精彩。各项运动中,场边同学们的加油声、欢呼声震耳欲聋,场上比赛选手们遵守规则、力争

们默默的成为我人生轨道上的铺路石;还有亲爱的同学,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玩耍的伙伴,是我给予我友谊的人。但当我想到将要离开时,涌出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 . . . . .

独步在校园中,花儿在风中被吹落,镶嵌在地上,校园变得更美丽了吧。我越走越慢,越走越慢,就是想多看一眼着个可爱的校园,让我在以后的路上不要忘却它,它曾给了我多少东西。

再有几周的时间,就要在小学生话的诗篇上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等到长大后,再读读着一首优美的诗,回味,回味. . . . . .

24

| 评论(8)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共36篇)作文网作文5600字

初一作文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共36篇) 作文网

相关作文

我的祖国有感

我的小弟弟

我的表弟

我的朋友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炫酷生活

我的哥哥

我的爷爷

我的奶奶

我的教室

我的第二节音乐课

我的初中生活 同题作文

公文易作文网共有《我的初中生活》同题作文 36 篇,本页仅为您呈现了最多60篇最新发布的《我的初中生活》同题作文,请您欣赏,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

收藏本页到:

更多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皖南

作文预览:当我跨进初中大门的时候,我惊愕,我何时已经长大?仿佛新入学的小朋友中,还掺杂着我那小小的影子;但我跨进初中大门的时候;我惊喜,我何时已经独立?看那拥挤的大门口,有我独自一人的身影;当我跨进初中大门的时候,我惊慌,我何时已经成熟?在那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心事细密地锁进抽屉;当我跨入初中大门的时…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500字 / s伊人泪罂粟毒花

作文预览: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我,今天冥冥中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我现在所面临的是中考成绩名次排名每一天都在为这一切为之奋斗。而我却不想这样做,我现在是初一从晚上6点开始写作业一直到11点或者12点。然后早上为

了一天有一个好的学习学习状态,早4:30起床。无论是复习还是预习都会让我自己痛不欲生想睡又不能睡。…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舒彩娟

作文预览: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将从儿童转入青少年了。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辛苦的,因为我们将从小学的五门科目转入七门科目。但是初中生活到底是美好的还是辛苦的呢?我觉的初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因为在初中生活中,我既感到美好的也是辛苦的。但是这些又在哪了感觉得到?美好在于还记得开…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舒彩娟

作文预览: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将从儿童转入青少年了。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辛苦的,因为我们将从小学的五门科目转入七门科目。但是初中生活到底是美好的还是辛苦的呢?我觉的初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因为在初中生活中,我既感到美好的也是辛苦的。但是这些又在哪了感觉得到?美好在于还记得开…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200字 / 歆雨幽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500字 / s伊人泪罂粟毒花

作文预览: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我,今天冥冥中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我现在所面临的是中考成绩名次排名每一天都在为这一切为之奋斗。而我却不想这样做,我现在是初一从晚上6点开始写作业一直到11点或者12点。然后早上为了一天有一个好的学习学习状态,早4:30起床。无论是复习还是预习都会让我自己痛不欲生想睡又不能睡。…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700字 / 844302690

作文预览: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就这样,三年的时光已即将过去。蓦然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所留下的欢声笑语,就宛如梦境一般,而我却在徘徊……朦胧中,有了失落,有了伤感,面对着分别,再次陷入了迷惘。三年了,在学校生活了三年了,多么耀眼的数字啊!和我斗嘴的他,努力的她……你们知道时间…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600字 / 沈五一

真的我眼中竟是那样的美好。可是,幼小的纯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远去,现在留给我的只剩下几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600字 / 杨璇

作文预览:初中生活让我好忙碌,弄得我手忙脚乱的……当我进入红寺堡二中的中学时,我带着紧张的心情迎来新的学期,当我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时,顿时,我惊呆了,当我看着脸上带着严厉的表情时,我的心情是特别的害怕,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的初中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初中生活意味着什么?开学已经有两周…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200字 / 刘文虎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700字 / 唐明月

作文预览:夏蝉拖着单调的尾音,隐藏在浓荫中,用声音在空中划出长长的道了,划破这夏日的宁静。一阵微风拂过,吹散叶子辛苦收藏的阳光,撒下一地碎汞,周围的灌木沙沙地表示惋惜。校园的夏景年复一年,应届的学生不断更迭,今年的夏蝉,是否也会为我唱一首骊歌?初一的我,带着些许惶惶不安和稚嫩青涩踏入了x 中校园,开始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400字 / 唐孝刚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就象一颗红红的山楂,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一咬,酸酸甜甜的,还略带苦味,细细品味,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很丰富。我还不知道我的初中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不过,在不知不觉间,它离我已经不再遥远了,而且已经把我揽入了它的怀抱。熟悉的生活消失了,那样的消散的生活不再属于我,现在的我,要求的是比…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400字 / 唐孝刚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就象一颗红红的山楂,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一咬,酸酸甜甜的,还略带苦味,细细品味,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很丰富。我还不知道我的初中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不过,在不知不觉间,它离我已经不再遥远了,而且已经把我揽入了它的怀抱。熟悉的生活消失了,那样的消散的生活不再属于我,现在的我,要求的是比…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邓雨佳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在这一年中,我的初中生活在不断的变幻着色彩。有红色的,绿色的,金色的……,宛如一幅七彩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初中生活是红色的。刚刚踏入中学时,我还停留在小学那稚嫩的时期。进入班级的时候,看见那么多不认识的同学,心里害怕极了,我没有一位认识的…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700字 / 罗松

作文预览:告别了小学,进入了初中。我听说初中很累,而且,有人还因为压力大而跳楼!所以,我有点害怕。一开始,我老觉得生活很乏味了,每天都很没精神。一天到晚都不知在干吗,整天都打不起精神。后来,经过老师的教育,而且,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在初中里,老师很严,稍有不慎,就会被老师批评。功课也难了,我本来作业…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强风翼龙

作文预览:今天就开学了,我一想到我第一次离开我父母自己独自生活5天就非常激动,我在就厌倦了在父母翅膀下无忧无虑生活的日子了。平时总想找点事干但又没大事。随着去中学的专用车的高速行驶,我的思想也在轨道上飞速行驶这,我在想初中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这是很期待呀!车呀车呀快点到吧。终于到了,我已经不顾我妈对我的…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400字 / 张莹元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我是一名初中生,初中的生活也快进行三分之一了。马上初中一年级的生活就结束了。从进入初中的第一天起,我的心里非常紧张也感到非常的陌生。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课本,陌生的教室等等。如此多的陌生的面孔,让我觉得放松不下来。我渐渐的排斥初中的生活了,对他渐渐的厌倦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300字 / luiliwei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3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

”,“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945874684

作文预览:稚嫩的心经过三年的锻造已经坚强起来;孩童般的思想也被成熟的思想取而代之;那刻骨铭心的初中生活,一直在内心深处保存着。初一如时针狂风锥刺股,暴雨乱如箭。我在雨中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步的挪动。身体在狂风暴雨中移动,随时都有被击垮的可能。忽然发现身上的疼痛减轻了,抬起头,看见了熟悉的身影。父亲…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3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转眼间,我从小学生变成了一位初中生,开始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历程。开学去报名的时候,老师居然对我说:“呵呵,听说你小学时是班长,很听话,是吗?上了初中要更努力哦!”我听了后,高兴极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后来,由于大家互相都不认识,老师就做主选了班委干部。我当了班长,我高兴的不得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000字 / 小翔

作文预览:三年,短短的时光,好像眨眼之间就要过去。回忆着我的快乐,我的成长,和那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我的心就会被浓浓的幸福感包围。记得刚刚入学时,怀着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怯懦,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的初中生活就这么开始了。老师,开学第一天,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您笑着对我们说您一定要让我们这三年…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0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记事一:现在正在考英语,英语作为我的强项,毫无挑战性可言!不过倒是突然冒出点儿想法来。这么久没上网了,不知道我的文章在“创网”的点击率有没有什么变化呢?想把进“围城”(在读中学在本人心目中的形象) 以来考试写的文章给投上去。当然,有个精品也不错!也不知道“创网”的…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转眼间,我的人生第一个学习阶段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又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初中生活。开学第一天,紧张、开心、激动的心情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早点来到学校,来到我即将要生活三年的学校——城东中学。迈进校门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已溜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紧张、害怕。那欢笑声,…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600字 / 陈怡然

作文预览:对于5年的小学生活,我怀着深深的怀念不舍,可是,却因为时间的车轮,顾不上你的眷恋,不得不让你踩进了一个多彩的空间——初中生活。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聂咏俭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300字 / masiju980422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狠薆怹╯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王雁霖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

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共36篇) 作文网

相关作文

我的祖国有感

我的小弟弟

我的表弟

我的朋友

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炫酷生活

我的哥哥

我的爷爷

我的奶奶

我的教室

我的第二节音乐课

我的初中生活 同题作文

公文易作文网共有《我的初中生活》同题作文 36 篇,本页仅为您呈现了最多60篇最新发布的《我的初中生活》同题作文,请您欣赏,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

收藏本页到:

更多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皖南

作文预览:当我跨进初中大门的时候,我惊愕,我何时已经长大?仿佛新入学的小朋友中,还掺杂着我那小小的影子;但我跨进初中大门的时候;我惊喜,我何时已经独立?看那拥挤的大门口,有我独自一人的身影;当我跨进初中大门的时候,我惊慌,我何时已经成熟?在那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心事细密地锁进抽屉;当我跨入初中大门的时…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500字 / s伊人泪罂粟毒花

作文预览: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我,今天冥冥中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我现在所面临的是中考成绩名次排名每一天都在为这一切为之奋斗。而我却不想这样做,我现在是初一从晚上6点开始写作业一直到11点或者12点。然后早上为

了一天有一个好的学习学习状态,早4:30起床。无论是复习还是预习都会让我自己痛不欲生想睡又不能睡。…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舒彩娟

作文预览: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将从儿童转入青少年了。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辛苦的,因为我们将从小学的五门科目转入七门科目。但是初中生活到底是美好的还是辛苦的呢?我觉的初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因为在初中生活中,我既感到美好的也是辛苦的。但是这些又在哪了感觉得到?美好在于还记得开…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舒彩娟

作文预览: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将从儿童转入青少年了。也许有人说,初中生活是辛苦的,因为我们将从小学的五门科目转入七门科目。但是初中生活到底是美好的还是辛苦的呢?我觉的初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辛苦的。因为在初中生活中,我既感到美好的也是辛苦的。但是这些又在哪了感觉得到?美好在于还记得开…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200字 / 歆雨幽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500字 / s伊人泪罂粟毒花

作文预览:作为一个初中生的我,今天冥冥中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力。我现在所面临的是中考成绩名次排名每一天都在为这一切为之奋斗。而我却不想这样做,我现在是初一从晚上6点开始写作业一直到11点或者12点。然后早上为了一天有一个好的学习学习状态,早4:30起床。无论是复习还是预习都会让我自己痛不欲生想睡又不能睡。…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700字 / 844302690

作文预览:人生如梦,岁月如歌。就这样,三年的时光已即将过去。蓦然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所留下的欢声笑语,就宛如梦境一般,而我却在徘徊……朦胧中,有了失落,有了伤感,面对着分别,再次陷入了迷惘。三年了,在学校生活了三年了,多么耀眼的数字啊!和我斗嘴的他,努力的她……你们知道时间…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600字 / 沈五一

真的我眼中竟是那样的美好。可是,幼小的纯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远去,现在留给我的只剩下几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600字 / 杨璇

作文预览:初中生活让我好忙碌,弄得我手忙脚乱的……当我进入红寺堡二中的中学时,我带着紧张的心情迎来新的学期,当我看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时,顿时,我惊呆了,当我看着脸上带着严厉的表情时,我的心情是特别的害怕,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的初中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初中生活意味着什么?开学已经有两周…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200字 / 刘文虎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700字 / 唐明月

作文预览:夏蝉拖着单调的尾音,隐藏在浓荫中,用声音在空中划出长长的道了,划破这夏日的宁静。一阵微风拂过,吹散叶子辛苦收藏的阳光,撒下一地碎汞,周围的灌木沙沙地表示惋惜。校园的夏景年复一年,应届的学生不断更迭,今年的夏蝉,是否也会为我唱一首骊歌?初一的我,带着些许惶惶不安和稚嫩青涩踏入了x 中校园,开始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400字 / 唐孝刚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就象一颗红红的山楂,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一咬,酸酸甜甜的,还略带苦味,细细品味,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很丰富。我还不知道我的初中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不过,在不知不觉间,它离我已经不再遥远了,而且已经把我揽入了它的怀抱。熟悉的生活消失了,那样的消散的生活不再属于我,现在的我,要求的是比…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400字 / 唐孝刚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就象一颗红红的山楂,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一咬,酸酸甜甜的,还略带苦味,细细品味,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很丰富。我还不知道我的初中生活会是怎么样的。不过,在不知不觉间,它离我已经不再遥远了,而且已经把我揽入了它的怀抱。熟悉的生活消失了,那样的消散的生活不再属于我,现在的我,要求的是比…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邓雨佳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在这一年中,我的初中生活在不断的变幻着色彩。有红色的,绿色的,金色的……,宛如一幅七彩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初中生活是红色的。刚刚踏入中学时,我还停留在小学那稚嫩的时期。进入班级的时候,看见那么多不认识的同学,心里害怕极了,我没有一位认识的…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700字 / 罗松

作文预览:告别了小学,进入了初中。我听说初中很累,而且,有人还因为压力大而跳楼!所以,我有点害怕。一开始,我老觉得生活很乏味了,每天都很没精神。一天到晚都不知在干吗,整天都打不起精神。后来,经过老师的教育,而且,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在初中里,老师很严,稍有不慎,就会被老师批评。功课也难了,我本来作业…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强风翼龙

作文预览:今天就开学了,我一想到我第一次离开我父母自己独自生活5天就非常激动,我在就厌倦了在父母翅膀下无忧无虑生活的日子了。平时总想找点事干但又没大事。随着去中学的专用车的高速行驶,我的思想也在轨道上飞速行驶这,我在想初中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这是很期待呀!车呀车呀快点到吧。终于到了,我已经不顾我妈对我的…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400字 / 张莹元

作文预览:我的初中生活我是一名初中生,初中的生活也快进行三分之一了。马上初中一年级的生活就结束了。从进入初中的第一天起,我的心里非常紧张也感到非常的陌生。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课本,陌生的教室等等。如此多的陌生的面孔,让我觉得放松不下来。我渐渐的排斥初中的生活了,对他渐渐的厌倦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300字 / luiliwei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3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

”,“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945874684

作文预览:稚嫩的心经过三年的锻造已经坚强起来;孩童般的思想也被成熟的思想取而代之;那刻骨铭心的初中生活,一直在内心深处保存着。初一如时针狂风锥刺股,暴雨乱如箭。我在雨中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步的挪动。身体在狂风暴雨中移动,随时都有被击垮的可能。忽然发现身上的疼痛减轻了,抬起头,看见了熟悉的身影。父亲…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3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转眼间,我从小学生变成了一位初中生,开始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历程。开学去报名的时候,老师居然对我说:“呵呵,听说你小学时是班长,很听话,是吗?上了初中要更努力哦!”我听了后,高兴极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后来,由于大家互相都不认识,老师就做主选了班委干部。我当了班长,我高兴的不得了。…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000字 / 小翔

作文预览:三年,短短的时光,好像眨眼之间就要过去。回忆着我的快乐,我的成长,和那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我的心就会被浓浓的幸福感包围。记得刚刚入学时,怀着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怯懦,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我的初中生活就这么开始了。老师,开学第一天,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您笑着对我们说您一定要让我们这三年…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0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记事一:现在正在考英语,英语作为我的强项,毫无挑战性可言!不过倒是突然冒出点儿想法来。这么久没上网了,不知道我的文章在“创网”的点击率有没有什么变化呢?想把进“围城”(在读中学在本人心目中的形象) 以来考试写的文章给投上去。当然,有个精品也不错!也不知道“创网”的…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800字 / 佚名

作文预览:转眼间,我的人生第一个学习阶段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又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初中生活。开学第一天,紧张、开心、激动的心情促使我迫不及待地想早点来到学校,来到我即将要生活三年的学校——城东中学。迈进校门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已溜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紧张、害怕。那欢笑声,…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600字 / 陈怡然

作文预览:对于5年的小学生活,我怀着深深的怀念不舍,可是,却因为时间的车轮,顾不上你的眷恋,不得不让你踩进了一个多彩的空间——初中生活。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聂咏俭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1300字 / masiju980422

作文预览:初中的生活里,有快乐,有苦恼,有困惑,有伤心。太多太多的情感融洽在一起,短短的初中生活变得简单而又复杂,让人烦恼让人回味。上了初中了,代表着自己长大了,在也不是那个让人宠着爱着护着的“小公主”,“小少爷”。代表着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不再是一个只会听父母的话,没有主见…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狠薆怹╯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我的初中生活 900字 / 王雁霖

作文预览:呀!转眼间,我已经当了半学期的中学生了。在中学的这几十个日子里,我已经体验到了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酸今天是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竞选。昨天,我就已经准备好了竞选稿,打算在今天来个“一鸣惊人”。可

是,在竞选前的几分钟,我变得十分紧张,心里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我一定要竞选上啊!糟了!轮… 作文全文

浅谈作文作文2000字

初一作文

处处留心皆作文,生活处处皆文章

————浅谈小学生的作文指导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教师即使费尽心思讲解作文构思和技巧也无济于事。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基础,缺乏生活感受。没有生活基础,没有生活体验,文章哪来真情实感?我想,做为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坚持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思维习惯。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即育人教育。叶圣陶先生说:“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不会感到难了。积蓄什么?积蓄方方面面的生活的积蓄,知识的积蓄,语言的积蓄,情感的积蓄,对事物认识的积蓄,而最重要的是生活的积蓄。” 由此可见,生活是学会习作的前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当努力向生活本色回归。一句话,生活处处皆有文章。

生活是人人都有的。如今的小学生,人人都有五彩缤纷的生活。而在习作时,有人文思泉涌,有人却头脑空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之间观察能力的差别。这就是说有了生活并不是就有了习作内容,这还有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问题。

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习作素材的主要途径。例如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和大型比赛,学生的感受深刻,自然有话可说。结合自己的班情也可适时展开活动。平时,我们老师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

趣。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使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扑捉一些细腻的习作素材。在学生观察生活时,不要刻意指出一些束缚学生观察活动的要求,不要人为设置规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用自己喜欢的言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只有精神上的自由和放松,才能有鲜活生动的题材和流畅真切的表达。

关注生活,让事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值得回味的痕迹。对学生来说,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未必都能有所感受。对学生来说,相对熟悉的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即使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很多也不能完全有所感受,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理解 。我们常感叹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还是由于学生对于生活的关注不够。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重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要多看,看课文,看名著,看古诗,看网络,“耳”要勤听,听电视节目,听课文朗读,听民谣、谚语、笑话、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通过这些途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

感受生活 让学生用心灵体验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这句话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有着极其有益的启示。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文与原生态的生活的最大区别,就是作文比生活多了一层理性的思考,当然这种思考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是以他们独特的视角作出的思考。也就是说,作文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原态生活的复制与刻录。生活一旦写成作文,自然已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不可能记录生活的一切,当他拿

起笔记录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我记录生活中的什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时,用心体会,去粗取精。其实,这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生活中哪件事是有意义的?这样多角度、多方面地训练,就能使学生在作文时能够平中见奇,鲜活充盈。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生活的丰厚积累对于写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事必躬亲,事事都能亲临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老师有时为了学生的习作,还要创设一些“模拟生活”,这种“克隆”生活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看图作文就是很好的“克隆”生活。在教学《看图作文》这一习作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在这一看和说的过程中,学生平日的生活得到再现,最后让学生把看到和想像到的用话写下来。

言为心声,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素材,通过“笔”说出,就像从心里流泻出来,自然而亲切。

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同等重要,如同人之双腿,同步而行。除此之外,写日记是很好的生活积累,收集资料也是一种生活积累。生活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大图画,是一只酸甜苦辣的五味瓶,还是一首娓娓动听的乐曲,需要我们用心去慢慢欣赏、细细品味、静静聆听,从中视其真意、食其滋味、闻其韵律。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当学生走进了生活,他们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 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信息源泉,他们的生活体验才能丰富多彩,也才能写出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应回归生活本色,应将生活与作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描述生活,那时我们会发觉原来生活处处皆文章。

处处留心皆作文,生活处处皆文章

————浅谈小学生的作文指导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教师即使费尽心思讲解作文构思和技巧也无济于事。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基础,缺乏生活感受。没有生活基础,没有生活体验,文章哪来真情实感?我想,做为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坚持积累好词好句好段,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思维习惯。

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即育人教育。叶圣陶先生说:“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不会感到难了。积蓄什么?积蓄方方面面的生活的积蓄,知识的积蓄,语言的积蓄,情感的积蓄,对事物认识的积蓄,而最重要的是生活的积蓄。” 由此可见,生活是学会习作的前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当努力向生活本色回归。一句话,生活处处皆有文章。

生活是人人都有的。如今的小学生,人人都有五彩缤纷的生活。而在习作时,有人文思泉涌,有人却头脑空空。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之间观察能力的差别。这就是说有了生活并不是就有了习作内容,这还有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问题。

观察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和积累习作素材的主要途径。例如学校举行的各种文娱活动和大型比赛,学生的感受深刻,自然有话可说。结合自己的班情也可适时展开活动。平时,我们老师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触发学生有意注意的兴

趣。学生在多角度的观察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使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扑捉一些细腻的习作素材。在学生观察生活时,不要刻意指出一些束缚学生观察活动的要求,不要人为设置规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用自己喜欢的言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只有精神上的自由和放松,才能有鲜活生动的题材和流畅真切的表达。

关注生活,让事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值得回味的痕迹。对学生来说,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未必都能有所感受。对学生来说,相对熟悉的是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即使是他们熟悉的生活,很多也不能完全有所感受,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理解 。我们常感叹学生的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还是由于学生对于生活的关注不够。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重视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要多看,看课文,看名著,看古诗,看网络,“耳”要勤听,听电视节目,听课文朗读,听民谣、谚语、笑话、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通过这些途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

感受生活 让学生用心灵体验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这句话对于习作教学来说有着极其有益的启示。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作文与原生态的生活的最大区别,就是作文比生活多了一层理性的思考,当然这种思考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是以他们独特的视角作出的思考。也就是说,作文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原态生活的复制与刻录。生活一旦写成作文,自然已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学生不可能记录生活的一切,当他拿

起笔记录的时候,自然会想到一个问题:我记录生活中的什么?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时,用心体会,去粗取精。其实,这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生活中哪件事是有意义的?这样多角度、多方面地训练,就能使学生在作文时能够平中见奇,鲜活充盈。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生活的丰厚积累对于写作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事必躬亲,事事都能亲临现实生活。因此,我们老师有时为了学生的习作,还要创设一些“模拟生活”,这种“克隆”生活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视野。看图作文就是很好的“克隆”生活。在教学《看图作文》这一习作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说说图画上的内容。在这一看和说的过程中,学生平日的生活得到再现,最后让学生把看到和想像到的用话写下来。

言为心声,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素材,通过“笔”说出,就像从心里流泻出来,自然而亲切。

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同等重要,如同人之双腿,同步而行。除此之外,写日记是很好的生活积累,收集资料也是一种生活积累。生活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大图画,是一只酸甜苦辣的五味瓶,还是一首娓娓动听的乐曲,需要我们用心去慢慢欣赏、细细品味、静静聆听,从中视其真意、食其滋味、闻其韵律。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当学生走进了生活,他们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 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拓宽他们的信息源泉,他们的生活体验才能丰富多彩,也才能写出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应回归生活本色,应将生活与作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描述生活,那时我们会发觉原来生活处处皆文章。

让作文充满生活化作文3200字

五年级作文

让作文充满生活化

黄小琴

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呢? 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用生活的理念指导小学作文教学,从生活和写作的结合上,探索有效的指导途径,构建一个“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创新为主题,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学生的生命活动之中,使学生乐写、会写、善写,使习作充满生活的阳光, 具有时代气息、充满灵性。本文结合“生活作文个性化”课题的研究,谈谈我的一些和初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习作描绘生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1、让学生走进生活。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点封闭型的,重课堂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在“生活作文个性化”的研究中,我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2、让生活走进作文。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叶圣陶先生的“思”和“感”,就是指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会摄影的学生去照相,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漫步春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孩子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介绍《早春》、《春笋图》、《花满溪》、《春到茶园》等摄影、写生作品的含义,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欣喜。

二、让学生习作抒写真情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趣。有感于此,我的生活化作文实验,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真感受。

1、用我手写我心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对生活描写, 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生活作文资料袋,平时把把自己满意的习作放进去,把同学老师的评价放进去,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放进去, 定并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习作强调让学生有感而发、不虚构,不抄袭,表达形式自由活泼,只要写真事、吐真情就好。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了激发,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2、用我心抒我情 在写作训练中,我很少搞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自由作文,不限体裁,不拘字数,实行自主命题,自选内容,自拟形式,自由表达。由于不

受老师指导的束缚,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深刻立意”、“思想健康”的作文价值取向,因而学生们非但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搜集一些科技发明,进行仿写习作。孩子们真情涌动,有的介绍了防毒面具,有的介绍了克隆,有的介绍了火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去写,畅快地抒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真情释放于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中。

三、让学生习作个性飞扬

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个性化实践中,我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如《台灯》中的片段:“……顿时,我思绪万千:我在班里, 亲戚面前,都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我为什么要为这一件事而和爸爸妈妈闹别扭呢?可回过头一想,那桔黄色的台灯,我真的不喜欢呀!正我左右为难的时候,妈妈捧着一个粉红色的小台灯走进房间,放在了我的书桌上,当明亮的灯光照向我,我觉得一阵暖流涌向我的心头,是多么温暖。事后爸爸亲切的对我说:“那粉红色的台灯是妈妈跑遍好几个超市、商店才买到的……”听着听着, 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这时,夕阳西下,一只鸟儿披着落霞余辉离开了我视线,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了。”没有编造和拼凑,那一份份童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动。在学生周沁楠以《早春》为题的习作中,一幅早春二月的春景图在细腻的文笔中勾画了出来。“……天是一片蓝玉,蔚蓝蔚蓝的。瞧,天边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骏马奔驰而来,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在活蹦乱跳,一群浑身雪

白的小绵羊正在戏嬉-……田野里一碧千里,小麦返青,油菜绿油油的,小草也从地里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蓝的天,白的云,青的水,碧绿的田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早春图画,阿!早春,我喜欢你。“

3、指导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感悟。如同样记一次春游活动,可以写景,可以写春游的快乐,也可以写在春游中发生的事。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生活真是多彩的,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高原,是无边的沙漠。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沐浴着生活的阳光,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爱上作文,会写作文,用自己的笔去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感悟中写作,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展现自我,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让作文充满生活化

黄小琴

怎样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会写作文呢? 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树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用生活的理念指导小学作文教学,从生活和写作的结合上,探索有效的指导途径,构建一个“以内容题材为中心,以创新为主题,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作文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学生的生命活动之中,使学生乐写、会写、善写,使习作充满生活的阳光, 具有时代气息、充满灵性。本文结合“生活作文个性化”课题的研究,谈谈我的一些和初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习作描绘生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惟一源泉。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1、让学生走进生活。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点封闭型的,重课堂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在“生活作文个性化”的研究中,我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我在作文训练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中选题(如:下象棋,养小猫,学武术,踢足球……)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训练时,我们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2、让生活走进作文。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叶圣陶先生的“思”和“感”,就是指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会摄影的学生去照相,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漫步春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孩子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介绍《早春》、《春笋图》、《花满溪》、《春到茶园》等摄影、写生作品的含义,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欣喜。

二、让学生习作抒写真情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趣。有感于此,我的生活化作文实验,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组织习作活动,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真感受。

1、用我手写我心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对生活描写, 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生活作文资料袋,平时把把自己满意的习作放进去,把同学老师的评价放进去,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放进去, 定并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习作强调让学生有感而发、不虚构,不抄袭,表达形式自由活泼,只要写真事、吐真情就好。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了激发,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

2、用我心抒我情 在写作训练中,我很少搞命题作文,鼓励学生自由作文,不限体裁,不拘字数,实行自主命题,自选内容,自拟形式,自由表达。由于不

受老师指导的束缚,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深刻立意”、“思想健康”的作文价值取向,因而学生们非但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搜集一些科技发明,进行仿写习作。孩子们真情涌动,有的介绍了防毒面具,有的介绍了克隆,有的介绍了火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去写,畅快地抒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真情释放于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中。

三、让学生习作个性飞扬

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将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变成机械、枯燥、虚假的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针对传统作文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倾向,在生活化作文个性化实践中,我十分重视个性化作文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向生活开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兴趣活动,充实学生的个人生活。利用节日、队日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并经常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见闻、感受,为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作文打好基础。

2、鼓励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在传统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如写反映家庭生活的习作,许多学生都是选取亲身经历的事,写真实的感受,如《台灯》中的片段:“……顿时,我思绪万千:我在班里, 亲戚面前,都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我为什么要为这一件事而和爸爸妈妈闹别扭呢?可回过头一想,那桔黄色的台灯,我真的不喜欢呀!正我左右为难的时候,妈妈捧着一个粉红色的小台灯走进房间,放在了我的书桌上,当明亮的灯光照向我,我觉得一阵暖流涌向我的心头,是多么温暖。事后爸爸亲切的对我说:“那粉红色的台灯是妈妈跑遍好几个超市、商店才买到的……”听着听着, 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这时,夕阳西下,一只鸟儿披着落霞余辉离开了我视线,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了。”没有编造和拼凑,那一份份童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动。在学生周沁楠以《早春》为题的习作中,一幅早春二月的春景图在细腻的文笔中勾画了出来。“……天是一片蓝玉,蔚蓝蔚蓝的。瞧,天边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骏马奔驰而来,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在活蹦乱跳,一群浑身雪

白的小绵羊正在戏嬉-……田野里一碧千里,小麦返青,油菜绿油油的,小草也从地里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蓝的天,白的云,青的水,碧绿的田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早春图画,阿!早春,我喜欢你。“

3、指导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感悟。如同样记一次春游活动,可以写景,可以写春游的快乐,也可以写在春游中发生的事。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生活真是多彩的,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高原,是无边的沙漠。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沐浴着生活的阳光,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中学作文、用作文,爱上作文,会写作文,用自己的笔去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感悟中写作,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展现自我,写出贴近生活和充满真情的习作来。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