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主题 文章的灵魂
知识点透视 主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思想。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好比是人的灵魂,军队的统帅,主宰着全篇,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因素。
生活中如果某些人或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使我们触动,让我们得到启发,引起了我们的联想,这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先前朦胧的感觉就会明确、突出起来,于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因此,生活是主题的基础,思考是主题的关键。
如果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主题的话,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很明确的肯定句,而且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就表达为: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最后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取得胜利。 主题应该是鲜明正确的、单纯集中的、深刻新颖的。对于我们初一同学来说,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主题鲜明、集中。
名家美文
人和书的亲情
梁晓声
大约在三十年前,一个上海女孩儿成了云南插队知青。她可算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了,才十四五岁。她是个秀丽的上海女孩儿,曾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邀去试过镜头。女孩儿的父母作为大学里的领导,‚文革‛中在劫难逃,自然是被首批打入另册的了。女孩儿的家自然也是被抄过的了。在‚文革‛中,知识分子的家一旦被抄,那么再也找不到一本书了。
女孩儿特伤心,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
然而这女孩儿天生是乐观的,因为她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书中某些优秀人物那时就安慰她,开导她,告诉她人逢乱世,襟怀开阔乐观是多么重要。
艰苦劳动女孩儿只当是体魄锤炼,村荒地远女孩儿只当是人生的考验。女孩儿用歌声和笑容,以青春的本能向那个时代强调和证明着她的乐观。
但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对于一个爱看书的女孩儿,到哪儿都发现不了一本书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时代啊!
有次女孩儿被指派去开什么会,傍晚在一家小饭馆讨水喝,非常偶然地,她一眼看到一本书,那本书在一张竹榻下面。人不爬到竹榻下面去,是拿不到那本书的。女孩儿的眼睛一旦发现了那本书,目光就再也不能离开它了。 女孩儿的心激动得怦怦跳,女孩儿的眼睛都发亮了!
女孩儿声音颤抖地问:‚那……是谁的书?……喏,竹榻下面那本书……‛大口大口地吃着饭的男人们放下了碗,男人们擎着酒杯的手僵住了,热闹的划拳行令之声停止了……
小饭馆里那时一片肃静,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女孩儿身上——人们似乎已经好几个世纪没听到过‚书‛这个字了,似乎早已忘了书是什么……‚书……竹榻下那一本书……谁的?……‛
一个男人终于回答她:‚别管谁的,你若爬到竹榻下拿到手,就归你了!‛ 女孩儿喜上眉梢,乐了。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于是,十四五岁的,秀丽的,已是云南插队知青的这一个女孩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往土地上一趴,就朝竹榻下面那一本书爬去——云南的竹榻才离地面多高哇,女孩儿根本不顾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了,全身匍匐着朝那本书爬去…… 当女孩儿拿着那本书从竹榻下爬出来,站起来,不仅衣服裤子弄脏了,连脸儿也弄脏了,头发上满是灰……
但是女孩儿的眼睛是亮晶晶的了,因为她已经将那本书拿在自己手里了
啊!
‚你们男人可要说话算话!现在,这本书属于我了……‛
小饭馆里又是一阵肃静。
女孩儿疑惑了,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唯恐被人夺去似的…… 大男人们脸上的表情,那一时刻,也变得肃然了……
那一本书是《青年近卫军》。
如今,当年的女孩儿已经当妈妈了,她的女儿比当年的她还大两岁呢! 她叫林哲,是‚文革‛结束后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 人之爱书,也是足以爱得可爱的啊……
(选自新华出版社《沉默的墙》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的主题非常鲜明:人,要热爱读书。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了这个主题: ①当家被抄后,女孩儿‚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为书而‚哭‛,就是一种爱啊。
②当女孩儿由上海来到云南,‚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因为找不到一本书——为书而‚忧郁‛,也是爱呀。
③当女孩儿偶然发现一本书时,‚心激动得怦怦跳‛、‚眼睛都发亮了‛——为书而‚激动‛、‚喜悦‛,这就是爱。
④当听说拿到书就可以归自己时,女孩儿不顾自己干干净净的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向书‚爬‛去——为书而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不正是爱吗?
⑤当把书终于拿到手时,女孩儿‚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担心书被夺走,正是爱的表现。
⑥文章开头写女孩儿从上海到云南,遭遇人生的重大变故但依然乐观;文章结尾写女孩儿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正因为爱书,女孩儿才能如此幸运。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用主题贯穿全篇,并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体现主题,那么主题就一定会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深深地打动读者。 佳作示例
我和书的故事
刘 雄 今天闲着没事,从书架上取下《水浒传》随意翻看。书中夹着一个书签,翻到那页一看,是‚智取生辰纲‛这节,我的思绪不由得又飘到了那个星期天…… 那已是上学期的事儿了。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就随手取了本妈妈书架上的《水浒传》来看。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离不了,于是我干脆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真没想到,书中还有这么奇妙的世界,以前我单知道动画城里的节目好看罢了。‚王教头私走延安府……‛我轻声念叨着,禁不住为作者的文字而暗暗叫好。‚啪‛!书突然被合上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俺老娘来了。‚不看了,写作业!‛母命难违,写了一会儿作业,我挂记着吴用的妙计成功与否,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水浒传》。可我担心妈妈再来突袭,于是把作业本当‚羊头‛挂在了《水浒传》的上面,又用一只‚顺风耳‛隔着‚三重门‛时刻探听**的动静。这恐怕是‚三心二意‛的最高境界吧,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我就立刻‚改头换面‛。
‚好!真是好!‛看到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一节,那种酣畅,实在是令人拍手称快。岂料‚随风潜入室,进屋静无声‛,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身后了。这下好,被抓了个‚书赃俱获‛——我的《水浒传》,就这样被妈妈收缴了。
后来,我又趁爸妈不在家之机将书盗回我处,在作业时间享受‚水浒大餐‛,再次被妈妈逮个正着,饱餐了顿‚竹笋炒肉‛。摸着自己可能已经红肿的屁股,我跌跌撞撞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口中还念念有词:‚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熊瞎子三抓水浒迷。‛(我可亲的母亲大人尊姓‚熊‛)
再后来,我们语文课上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老师要我们比赛说水浒人物、水浒故事,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普降我身,那个开心啊!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学生)
【评析】
如果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这样说:我爱书。小作者把‚我爱书‛这个主题贯穿在情节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开端:只看了几眼,就被《水浒传》迷住——这是‚爱不释手‛;
发展:被妈妈抓住后,用作业本掩护继续看书——这是‚爱书‛不顾一切; 高潮:看到精彩处,‚得意忘形‛再次被妈妈抓获——这是‚爱书‛忘记了一切; 结局:虽因看书而挨打,但比起课堂上看书带来的喜悦,就不值一提了——这是‚爱书无悔‛。
用主题来统帅全篇,又在文章的各个部分紧扣主题,文章自然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夺人眼球。
写作百宝箱
在确立主题时,时代的要求有时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历史剧,它的主题都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密切相连,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抒发
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异族压迫的愤懑;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则是不畏强权、反抗强暴的叛逆者形象,颂扬了反封建的精神——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呼声和时代精神;剧作家曹禺遵照周总理嘱托创作的《王昭君》塑造的是一个自愿出塞和亲、有胆有识、功绩卓著的巾帼英雄,表达了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后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2: 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
知识点透视
俗语说前后呼应波澜生,写文章也要注意照应。照应就是文章中在前后相应的部位上的观照、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使全文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照应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题文照应。这是指文章或全篇或部分与标题相照应。题目常常被人们称为文章之眼,作品之窗。文章内容或是借题发挥,或是紧紧围绕着题目所明示的人、事、景、物、情、理进行叙写、辨析、抒情。题目与正文照应,犹如日月合璧。
2.首尾照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或开头交代起因,结尾告知结果;或开头提出问题,结尾回答;或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 开难起,结难收。" 一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于起笔和收笔。
3.前后照应。它是指行文中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唤和照应。有了前后照应,前后内容的联系就会变得紧密,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构严谨,脉络畅通。
名家美文
小橘灯
冰 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 你要打电话吗?" 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 我要XX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 我问:" 你知道XX 医院的电话号码吗?" 她摇了摇头说:" 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 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 她说:" 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 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 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 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我轻轻地问:" 大夫来过了吗?" 她说:" 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 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
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 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 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的枕头边。
……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 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 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 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显然地,这" 大家" 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 从王春林家来。" 她惊异地说:" 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 大家" 都" 好" 了!
【阅读手记】
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结尾:"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橘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橘子及做小橘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橘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 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第13段则呼应" 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
佳作示例
铲 煤
杜 运
志愿者服务的第一天,车间领导交给我们一项任务--铲煤。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雨,阵阵冷风直向人们脸上扑来。同学们接到任务后,就拿起铁铲愉快地走了,而我仍呆呆地站在那里,心想雨下得这么大,怎么还叫我们到露天去铲煤呢? 老师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事,便亲切地问我:" 小杜,下雨了炉子要不要烧?"" 要烧。" 我不假思索地说。" 烧炉子要不要煤?"" 那……"我被问住了。老师傅严肃地说:" 如果我们不把煤及时送上,炉火就会熄灭,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 是呀,下雨也要干,不能影响生产,我点了点头,顺手拿起铁铲准备去劳动。老师傅又喊住了我,把他的雨衣朝我身上一披,同我一起走了出去。
风卷着雨点直向脸上扑来," 吱" 的一滑,要不是老师傅扶住了我,我定会摔一跤。我走到煤堆边,用力铲起来,但那煤被水一淋,结成了一块块的,铲起来很吃力。干了没几下,我感到臂酸腿软,心里又犯愁了:雨下得这么大,煤又这么重,路又这么滑,真没劲。" 嚓、嚓" ,随着急促的铲煤声,我往旁边一看,只见老师傅不顾风雨,在起劲地铲着。虽然天气较冷,但是老师傅头上却冒出了阵阵热气,雨水和汗水淌满了脸颊。这时,老师傅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如果不把煤及时送上,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我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于是,我就又用力地挥起铁铲,干了起来……
当我和同学们完成任务,拿起铁铲向车间走去的时候,一阵风雨又向我们袭来,我身上感到有些寒意,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
(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记叙文写作训练》一书)
【评析】
从照应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是比较成功的,它既注意了首尾呼应、行文中的呼应,也注意了主题和材料的内在呼应。" 雨" 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贯穿始终,借雨写人、扣题。" 我" 在工人师傅的教育下,由畏难退缩到亲身体验劳动的欢乐这种细微的思想转变的辩证过程,在" 寒风冷雨" 的烘托下,显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文章的主题也在这" 风雨" 中得到拓宽、升华,真正让我们体会到" 前后呼应波澜生" 。
1.宋朝的王安石,他的儿子叫王元泽,小时候就挺聪明。在七岁那年,有人用一只大笼子装了一头獐和一头鹿送给王安石。王安石想考考儿子的思维能力。就问儿子:" 你看,这笼子里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 小元泽是第一次看到这两种动物,当然不认识,但他眨巴眨巴眼睛后,大声告诉父亲:" 獐旁边那头是鹿,鹿旁边那头是獐,对吗?" 王安石听了心里暗暗高兴,儿子的确是很机智。
王元泽的回答之所以巧妙,正在于他的两厢照应,做到了天衣无缝。
2.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 否则," 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 李渔讲的是编戏,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
【写作训练】
请以《碰钉记》为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注意文章前后的照应,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该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可写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如卖报、到餐厅打工、当小记者采访、搞社会调查等;也可写在家里的经历,如做饭、洗衣、帮助邻居等;还可写在学校的经历,如演讲、做广播员、组织演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的内容去写。这一训练的要点是三种形式的照应兼顾,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先有交代。从而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 名家精讲
一、题文照应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为例。
开篇点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篇中点题:车站送别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当父亲与儿子告别之后,文章写道"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篇末点题:"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行文中的两次点题,作者对父亲的" 背影" ,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文章篇末点题," 我" 读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标题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 背影" 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 背影" 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背影" 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
二、前后照应
茹志鹃在《百合花》一文中描写了通讯员的被门钩撕破的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 我"" 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 ;第二次是新媳妇在包扎所看见受重伤的通讯员躺在担架上," 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在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第三次是新媳妇侧身坐在牺牲了的通讯员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 。这些呼应的运用,使文章里人物思想感情起伏跌宕,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又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 我" 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
的一段话:"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
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写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这里提到的" 三拳" 照应了前文打在鼻子上的一拳,打在眼眶眉梢的一拳,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
三、首尾照应
写文章必须时时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写道:"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结尾处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 最可爱的人" 。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又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道:" 花鸟鱼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写道:"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开头实,结尾虚,开头抑,结尾扬,首尾相互照应,将文章的意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佳作示例
幽幽橄榄情
王 泉
奶奶给了我一颗青色的橄榄。我轻轻一咬,立刻,舌尖泛起了一股涩涩的味儿。我失望地睁开眼,把这颗青果子吐了,连同那破碎的希望一块儿吐了,只剩下涩涩的味儿还留在嘴角边……
从小,我就觉得奶奶并不爱我,我的感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记得妈妈说过,我学走路时,奶奶眼睁睁地看着我一次次跌倒,听着我的一声声啼哭而不扶我。到我三四岁时,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 怪规矩"--每次吃饭,必须把面前那碗搭配了蔬菜的所谓的" 配菜" 吃完。再后来,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更严的规矩,让我每天早上风雨不误地去晨跑。多少次在凛冽的寒风中退缩的我,又被奶奶拽住,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跑……总而言之,奶奶对我太严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
我摇了摇头,想把这些童年的往事连同青橄榄的涩味儿一起抛开。可猛然,我发现嘴里的涩味儿已荡然无存,却化作了缕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噢,对了,我分明记得,每次在我跌倒自己又爬起来后,奶奶总心疼地抚着我的小膝盖,直问我:" 还疼吗?" 分明记得,在我那碗" 配菜" 的碗底,常还藏着一个鸡蛋,或是几块排骨。分明记得……哦!我懂了,就在我尝到青橄榄幽香的同时,我懂了,自己为什么对这幽香有这种独特的、温馨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也真正懂了,这涩味儿后的幽香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值得回味的。
青橄榄淡淡的幽香还回味在嘴角边,萦绕在心头上。我终于理解了奶奶对我的那份深沉的关怀,也领悟了那缕缕幽香所蕴涵的浓浓的爱。我若有所思地转过身,轻轻地对奶奶说:
" 奶奶,我还想吃青青的橄榄。"
【评析】
文章以青橄榄起笔,又以青橄榄收束,
首尾照应之妙自不待言。在具体内容上前后照应也十分周密。文中第二、三段内都依次写" 我" 的学步,吃菜,晨跑……具体反映了" 我" 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为最后点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严谨的结构正反映了作者构思的缜密,表达的认真。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3: 议论
知识点透视 在五种表达方式中,议论对我们而言要比记叙、描写陌生得多,理解起来也困难得多。什么是议论?说白了,议论就是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者某一人物谈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文章的思想更深刻、主题更显豁。其运用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用在文末,揭示主旨。这是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往往是写一个事件,然后在文章结尾运用议论,揭示这一事件所包含的意义、道理以及对生活的启示等。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
二、用在文中,过渡有力。在记叙文中,为了在过渡时既总结上文的主要内容,又使下面的展开更有力,作者往往使用议论句,来承上启下。如张晓风的《行道树》: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叙议结合,时时点题。在记叙文中,作者为了把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告诉读者,影响读者,往往在记叙的过程中,夹叙夹议。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多处运用议论,表明自己的追求和品质。
名家美文
帝王蛾的故事
佚 名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 帝王蛾" 。以" 帝王" 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 帝王" 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 飞翔" 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 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 鬼门关" 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成功人士的人生际遇,如同帝王蛾一般。我们不指望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的隧道,不指望怜悯的双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尽全力去穿越那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寥廓美丽的长天,从而成就了自己的" 帝王" 梦想,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千古传颂的佳话。
我们不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吗?当我们遇到了环境恶劣的时候,当我们感叹没有遇到好的机遇的时候,事实上不就是在困难面前、在狭窄的隧道里艰难地穿行吗?假如能
够战胜困难,假如能够勇敢面对,不就可以胜利穿越它而享受到那美丽的飞行吗?但是,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抱怨,抱怨没有个好环境,抱怨没有遇到明君,抱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抱怨为什么机会总是降临在他人头上,抱怨生活的条件差。当我们满腹怨言时,我们自己在做什么?谁会给我们一双高飞的翅膀?谁也不会,只有我们自己!
【阅读手记】
这是一篇典型的叙议结合的美文。文章记叙了帝王蛾生命成长的历程,描绘了它们通过鬼门关的艰难情景,清楚地揭示了帝王蛾之所以能够成为蛾之帝王的真正原因,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成功人士的人生际遇,同样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难,"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最后方能成就自己的" 帝王" 梦想,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千古传颂的佳话。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展开议论,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每个人在人生的路途上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遭受许多的不幸与痛苦,唯有靠自己,方能做自己的帝王,去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佳作示例
曹操,真英雄也
易 奇
曹操乃人中之龙,乱世之英雄也。
论眼光,曹操真英雄也。
早在曹操刚刚崛起的时候,他就曾与刘备一同煮酒论英雄。曹操问:谁乃当世之英雄也?备答:袁术、孙坚等人。曹操哈哈大笑: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二人。备闻此言匙惊落于地而曹操神情自若。后来果不其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故曰:论眼光,曹操真英雄也!
论胸怀,曹操真英雄也。
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唯才是用,不计前嫌。曹操对手下的大将张辽亦是如此。早年张辽为吕布的部将,在濮阳城中放了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好不狼狈。后来破了吕布,曹操不计前嫌将其招安,为己所用,后来辽也在赤壁之战中立了战功。
故曰:论胸怀,曹操真英雄也!
论谋略,曹操真英雄也。
曹操比之袁绍,名微而兵寡。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几万兵力力挫袁绍几十万兵力,非为天时,亦人谋也。他深知袁绍优柔寡断,出奇兵袭袁绍的囤粮重地乌巢,并于仓亭一举击败袁本初,此为何,难道不是因为曹操出众的智谋吗?故曰:论谋略,曹操真英雄也!
论忠心,曹操真英雄也。
世人皆骂曹操*臣,谋逆篡位。可曹操并没有篡位,最多也只是官至魏王,只是在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篡位封他为先王,可曹操到死也没有称帝。反而时被称为忠臣的刘备、孙权先来称帝。试问谁忠谁*?其实不言自喻。故曰:论忠心,曹操真英雄也!
论胆、论智、论忠,曹操皆可论为英雄也。
(作者系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学生)
【评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叙议结合的佳作。标题即为总论,开篇一句总提全文,之后从眼光、胸怀、谋略、忠心四个方面着手,且议且叙,深刻、全面;故事剪裁得体,简约、生动。末段总结全文,再次点题。全文构思精巧,视点新颖,言之有据,足见小作者研读《三国》之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文。
【写作训练】
题目:花样年华告别幼稚的童年,我们走进初中,在这如花的季节里,我们有着许多梦想和期待,有着许多感受与思考……请你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青春少年,花样年华,那些故事一定有青春的浪漫,青春的风采,青春的思考,青春的感悟。若用横向思路构思,可以通过一组镜头,写出花样年华中的激情与诗意,运用议论,抒写自己对花样年华最理性的思考;若用纵向思路构思,可以叙述一个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动人故事,表现花样年华的喜悦、伤感、成
长,然后运用议论,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先勾画场景、描摹画面,在结尾处" 卒章显志" ,写出自己在花样年华中的感悟。
名家美文
常想一二
林清玄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挂在新居客厅里补壁。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写书法了。
朋友说:" 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 常想一二" 。
朋友说:" 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 意思是说我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 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 俗语说'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 常想一二" 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 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 常想一二' 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 常想一二" 写了下联" 不
思八九" ,上面又写了" 事事如意" 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 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 八九" 与" 一二" 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会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
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历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感想。这种感想,正是" 常想一二" 的感想。
" 常想一二" 的感想,乃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有一次深长的呼吸。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学会面对苦境的方法。我总是想:从前万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乐,眼下的些许苦难自然能逆来顺受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 常想一二" ,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 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选自《文化博览》2006年第5期)
【阅读手记】
" 常想一二" ,多么精妙的论断!文章起笔以朋友求字的故事引出下文,之后以自己的境遇正接反起,突出了" 常想一二" 之妙用。转而用名人成才的公式深化了" 常想一二" 之于人的重要性,最后合而为一,总结全文:" 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叙议之间,水乳交融。作家自己的故事让人感动,他率真的议论更是为我们拨开了生命的迷雾。
佳作示例
我因平凡而自豪
马 楠
你要活得快乐些,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活得辉煌些,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就只能活得平凡些。
--汪国真
山坡上的小草默默地抽芽吐绿,它是平凡的,但却为大地带来了生机,因而它又是自豪的。山坳里的溪水静静地蜿蜒流淌,它是平凡的,但却滋润了身下那肥沃的土壤,因而它也是自豪的……(以平凡的" 小草" 和" 溪水" 引出下文,开头别致而富有文采。)
有的人因为自己平凡而整日郁郁寡欢,也有的人为了摆脱平凡而绞尽脑汁。其实,平凡乃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摆出中心论点--" 平凡乃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
陶渊明正是因为追求平凡,才可能拥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情趣,才可能拥有那份宁静致远。纵然一生清苦,但也怡然自乐。(例证一,隐士陶渊明追求平凡。)
王维追求平凡,才有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的清静,才有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闲适,才有了那超凡脱俗的淡泊心迹,才可以化作飞舞在庄周晓梦中的蝴蝶。(例证二,诗佛王维追求平凡。)
庄子追求平凡,才使得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纵横古今。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束,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但是,这些故事都是平凡的故事。追求平凡让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让他" 乘物以游心" ,让他可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让他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例证三,老庄哲学创始人追求的平凡。)(三个古代名人事例,经典而恰切,非常有说服力。)
有人说平凡之中见伟大,这话不假。翻开这几年感动中国的记录,几乎都是平凡人平凡事感动着我们:从医五十多年的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从而获得了" 蓝领专家" 的美誉;河北省农民林秀贞,三十年如一日,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六位孤寡老人……平凡让他们如此美丽!(三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典型而生动,很能说明问题。)
水滴的平凡造就了大海的浩瀚,野花的平凡成就了春天的灿烂,生活因平凡而精彩,人生因平凡才丰富!(照应开头,再次点题。)
我简单,所以我快乐;我平凡,所以我自豪!(振臂高呼,发人深省。) (作者系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绿草地文学社学生,指导教师筑黄发菊)
【评析】
" 平凡乃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小作者鲜明的论点,让读者眼前一亮!在人人陶醉于" 超女" 、" 快男" ,渴望一夜成名的年代,能站得这么高,看得这么远,想得这么透,论得这么深,着实使人如同服用了一味清醒剂,感慨万端。鲜活灵动的语言、首尾圆合的结构、自古而今的例证、振聋发聩的呼号是文章显而易见的特色,无需多言。
【写作训练】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让人展望的季节,春天是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天是象征生命的季节。请以" 春" 为话题,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从构思立意的角度看,可把春设置为背景,把你那些可圈可点、可人可心、可歌可泣的故事安排在春天上演;可把春天作为主体,点燃春的情话,放飞春的情思。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可抒情,可叙事,可论说。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在描写曼妙春光的同时,抒发春天的断想,揭示春天的启迪,透过春的红烟绿雾,论进退得失,议千古兴衰。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4: 抑扬
知识点透视 要想把事情叙述得引人入胜,就要有波澜、有起伏,也就是所谓" 有抑有扬" 。记叙文中的" 抑扬" 有三种。一是欲扬先抑,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态度贬抑它和否定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暂时抑下是为了扬起得更高,以产生震撼力。二是欲抑先扬,为了否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态度赞扬它和否定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抑而扬,先扬后抑。扬的目的在于抑,暂时扬起是为了重重抑下,进而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三是抑扬综合,有四种形式:先扬后抑再扬,先扬后抑再扬终抑,先抑后扬再抑,先抑后扬再抑再扬。这样通过多次" 抑扬" ,使作文" 尺水兴波,曲折动人" 。 名家美文
祝福(节选)
鲁 迅
她(祥林嫂)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
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 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淘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 ……"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后来怎么样呢?" 四婶还问。
" 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 她抬起眼来说。
" 后来呢?"
"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
卫老婆子领着(祥林嫂),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阅读手记】
对于祥林嫂的故事,鲁迅采用了" 抑扬综合" 的方法。
先抑:祥林嫂原来的境遇很不好," 春天没了丈夫" ,还有个严厉的婆婆管束着她。
后扬: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帮工,命运有了好转,"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
再抑:逃出来做帮工的祥林嫂,被婆家抓了回去,卖到贺家坳。她哭着喊着不肯再嫁,居然一头撞在桌角上,负了重伤。
再扬:祥林嫂与贺老六相依为命过活,还有了孩子阿毛。
再抑: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 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
经过" 三抑两扬" ,情节由悲到喜,再到大悲;抑扬交错,起伏跌宕,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没有波澜起伏的变化,平缓地记叙祥林嫂的不幸,其震撼力就没有这么大,祥林嫂遭受迫害的悲剧命运就没有这么严重。
佳作示例
画
江苏一考生
张副市长平时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在家里画兴正浓哩。" 得意楼" 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 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 一听是位" 画友" ,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 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 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完成,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 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 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拾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张市长翻开一看," 百竹图" 、" 一等奖" 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 机灵" 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摩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评析】
《画》这篇作文,在总体情节构思上采用了" 欲扬先抑" 的方法,先陈述张副市长作画水平不高,孙老板买画只是一种巧妙的行贿行为;后叙述他作画水平很高,而孙老板并非行贿。这样先抑后扬,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塑造了一个机智、贤惠、高尚的贤内助形象。
在总体" 抑" 的阶段,采用了" 综合抑扬" 的构思方法,使事情的叙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先抑:孙老板要出两万五千元购买张副市长的画《奔马图》,有买画贿赂的嫌疑。后扬:张副市长嫌价格过高而不愿卖画,有抵御贿赂的迹象。再抑:在孙老板再三请求下,张副市长答应他三天后可以取画,抵御受贿的防线似已攻破。再扬:张副市长听夫人说他参赛的《百竹图》水平偏下," 大吃一惊" ,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写作训练】
请以" 爱" 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将" 爱" 大题小写,比如" 母爱" 、" 师爱" 、" 友爱" 等。构思故事时在" 欲扬先抑" 、" 欲抑先扬" 、" 综合抑扬" 三种技法之中选择一种,以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与故事的可读性,收到余味无穷之效。
名家美文
光头合影照
李丹崖
15岁那年,少年得了脑瘤。这对于一个花季少年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是,幸运的是少年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母亲只是告诉他,每天都要到医院接受身体检查,这样,有利于健康。于是,少年欣然应允。
在接受放射和化学治疗期间,化疗的副作用使少年的头发全都掉光了。这时候,睿智的母亲索性告诉他,今年就流行光头," 给你检查身体的医生不光医术
高明,他还是个出色的理发师,看你的头型最适合留光头,就做主给你理了发。妈妈对你这个发型也特别喜欢,多精神啊!"
但是,与此同时,母亲又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因为,少年除了接受治疗,每天还要坚持到学校去学习,若是让他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漂亮的发型,唯独他是个" 秃子" ,那么,自己精心编制的谎言岂不是不攻自破?那样的话,对于儿子肯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少年是个好学的孩子,尽管他身体十分虚弱,他仍在母亲的看护下去了学校。一路上,母亲忐忑不安,她暗想:如果儿子知道他得了癌症,他肯定接受不了。就这样想着,转眼学校就在眼前,进了校门,母亲的腿像灌了铅,步子比身患重病的少年迈得还慢。可她还是领着儿子到了教室,她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儿子的表情,没有想到,这时候儿子反倒呵呵地笑了起来,纳闷的母亲往教室里一看,刹那间她愣在了那里,泪水如泉水般汩汩而出--班级里所有的男孩都剃了清一色的光头。
这是发生在印第安那一个小镇上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男孩的名字叫布莱恩。后来,这个感人的事迹惊动了媒体,当记者谨慎地提出要给布莱恩班里的所有男生拍一张照片时,不想,全年级所有的男孩都凑了过来,照片的背景是一群清一色光头的男孩。
我不知道故事中的少年布莱恩最终是否挣脱病魔,获得了痊愈。但是,那张清一色光头的照片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世间的帮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拯救别人的身体;另一种是拯救别人的心灵。两者相比较而言,前者固然重要,但却不是最彻底的帮助,彻底的帮助应如后者--既拯救了别人的身体,又保住了别人的尊严。这是一种灵魂的救赎,是一种伟大的爱,爱得了无痕迹!
【阅读手记】
上述这个小故事,短短八百多字,却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孩子生了重病,可以想见母亲会是如何的心焦。但更令母亲担心的是,如果不能对尚且年幼的孩子隐瞒下他的病情,他很可能会因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而倒下。事实上,要圆这个谎言是非常困难的。故事的前半部分集中地写出了孩子的病情、母亲的谎言和隐瞒失败后可能出现的可怕后果。这全部是" 抑" ,所有的一切压抑在读者心中。读过的人无不随着母亲的担忧而担忧,为了孩子的命运在
担忧。而就在读者为生活的残酷而唏嘘不已时,文章的后半部分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全年级的孩子为了帮助母亲安慰他的孩子,全部牺牲了自己的头发,变成了与布莱恩相同的模样。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到此处,真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极端的" 抑" 后迎来了极端的" 扬" ,令人感慨万千,久久难忘。
这一抑一扬,仿佛让读者跟随母亲经历了一场人生的生死之旅。波澜如巨浪撞礁石,海波迭起,实在扣人心弦。
写人叙事的曲折起伏,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写作时要注意研究生活,要深刻地体验所写事件的参差错落与跌宕起伏,要使叙事与描写符合生活逻辑。
佳作示例
爸爸是个男子汉
刘 同
爸爸的单位倒闭了,为了生活,爸爸和二叔办起了明富鞋业公司。爸爸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买地,砌房子、搞装修、绘图纸,有时竟一连好几天都不回家。工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把公司办起来了,而且效益还不错。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忽然,公司的张爷爷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我们家:" 着火了!着火了!公司里着火了!" 我们一家都惊呆了。爸爸一怔,扔下舀汤的勺子,吼了一声" 天塌下来了!" 冲出大门向厂里跑去。大火熊熊地燃烧着,张爷爷、顾大伯用灭火器救火,邻居们也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大家纷纷端水救火,但是无济于事,火越烧越大。
要知道,早上刚进了一批货。这一烧,新旧家当都付之一炬了。爸爸急得直往火里闯,他要与火拼命了。妈妈一边拉着爸爸,一边哭着喊我:" 快来拦住你爸爸啊!" 我放下水盆死死抱住爸爸的腿:" 爸爸!你不要命了,我们怎么活?" 第二天,我发现爸爸眼圈黑了,人也瘦了。但也奇怪,爸爸依然像往日一样准时到公司去,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我忍不住问他:" 爸,公司是不是不行了……"
爸爸打断了我的话:" 过去的已经过去,还谈什么呢?事在人为,还可以再来。" 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重新贷款,重建工厂,又没日没夜地干上了。我整月看不见他,因为他晚上回来很迟,早晨在我起床之前他就到公司里去上班。苍天有眼,天道酬勤。爸爸终于又把公司建起来了,效益慢慢地比当年还要好。摸着" 明富鞋业公司" 的厂牌,爸爸由衷地笑了,大家也都为他高兴。今天,公司一片大好风景,仅一座大门楼子的造价就有几十万,天南地北的客户无不啧啧称赞。
爸爸,您说的对,事在人为,人要笑对挫折,决不向困难低头。爸爸,您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爱您敬您!
(作者系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学生)
【评析】
文章分两个" 抑扬" 的层次,也就是说,设置了两个波澜。
第一个层次:爸爸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是" 抑" ;和二叔办鞋业公司是" 扬" 。考虑到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不大,所以这一个层次略写," 抑" 得不太重," 扬" 得也不太高。
第二个层次:爸爸的公司遭遇火灾是" 抑" 。" 抑" 得比较重,张爷爷报信的情景,爸爸" 天塌下来了" 的吼声,表现火灾的严重。爸爸向火里闯的情景,表明了他已经绝望。" 抑扬" 之法," 抑" 得越严重," 扬" 得就越有力。" 但也奇怪" 一转," 扬" 了起来。爸爸依然像往日一样准时到公司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表明事情的发展有了转机。爸爸重建公司的行动描写,是他顽强的真实写照。结尾部分爸爸摸着" 明富鞋业公司" 的厂牌,这一细节捕捉得好。" 仅一座大门楼子的造价就有几十万" 实乃画龙点睛,至此" 扬" 到极点,给人强烈的感染力。最后水到渠成地发表议论,点出" 我" 对爸爸的敬佩。
【写作训练】
以" 母爱" 为话题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有这样一则材料:" 我" 是个农村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回家过星期天,要返校了,妹妹一边给" 我" 的菜瓶里装菜,一边偷吃菜里的肉丁," 我" 怨妹妹馋,妹妹说:" 你不在家,我们只吃小菜,你一回家,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身子,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 这则材料歌颂深沉的母爱,选材有特色。若就事写事,未必是佳作。我们不妨先" 抑" 一下--周末回家,邻居对" 我" 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 我" 只是笑了笑。这样一比较,很不是滋味。而妹妹偷吃肉丁,更使" 我" 火冒三丈。最后妹妹说出那番话,深沉的母爱便" 扬" 了起来,这样一写,文章就曲折生动了。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5: 选材 采花酿蜜
知识点透视 写作时,选材应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在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又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怎样才能做到有材可选呢?
首先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厚积才能薄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国际风云、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琐事,体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并学会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提起笔来才能左右逢源。
收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容易触动情感。但是,这些材料也许不都新颖、典型。作为学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这里的‚虚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编造,而是在遵循现实的基础上的‚创造‛,通过生动描绘使其生动具体。
在选材时,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其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初中,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材料,也足够我们使用的了。 另外,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也是一个好办法。俗话说‚量体裁衣‛。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
这些都是让材料丰富、有用的重要途径。
名家美文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土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着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选自《天涯》1999年第5期)
【阅读手记】
‚对一朵花微笑‛这个选题的角度很新颖,读者会很有兴趣地想弄明白作者为何要对这朵花微笑。‚我‛在山坡上想心事,结果惹笑了一滩草。这些草甚至笑得很夸张,很忘情,而这些热烈的笑声竟也感染了‚我‛。到底是什么惹笑了这一滩草,‚我‛又为什么会笑呢?在这里,读者还不能寻得什么,那么,就借‚我‛的另一场回忆来理解吧。在这另一次的回忆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次农夫不经意的行为使水漫出了田埂,让‚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面对这种情形我们
明白了开头的草们的笑声──‚我‛活得太严肃了,使得我忘记了微笑和生活中本该就有的欢欣和激动。在荒野里,草们是多么地坚韧和顽强,又是多么地深沉和静默啊。草们根本不企求什么,一旦有了生活的滋润,就自然地蓬勃而热烈地生长起来。本文的选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但又从独特的视角来写,饱含了智慧的哲思。
佳作示例
真没想到
重庆一考生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们在枝头唱着歌。这时,一对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四处寻找可落户的地方。
真没想到,它们竟决定在我家的房檐下做窝了。它们天天找草衔泥,忙忙碌碌,不几天,窝就搭好了。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那外表看起来很漂亮的燕子窝,常常引发我的好奇心:这个窝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天,终于耐不住诱惑,我找来了一个梯子,请爸爸帮助摆在房檐下。 我爬上去,站在上面,向里张望。突然,从燕子窝里伸出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唧唧地叫着,把我吓了一大跳,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仔细一看,竟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麻雀。真没想到,麻雀占了燕子窝!
一定是麻雀看燕子窝里很舒服,又没有主人,就强占了人家的住处。想到这儿,我不禁担心起来,明年燕子回来,到哪儿住呢?会不会发生一场‚燕雀大战‛呢?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树,吹红了花,吹醒了生命。那对可爱的小燕子也回来了。它们来到自己的窝边,不停地飞来飞去,显然已经发现自己的家被别人占了,飞了几圈后,它们双双落到不远处的小树上,相互唧唧地叫着,像是在商量办法。我望着那对燕子,心想:‚燕雀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忽然,两只燕子一齐飞向蓝天。我想:大概是找它们的伙伴来帮忙!可是它
们飞回来时的举动,马上否定了我的想法,因为,飞回来的燕子只有两只,而且它们的嘴里还衔着草和泥。它们要和麻雀做邻居了!
这个结局我真没想到,但我由此想到了许多。这两只燕子能和‚侵占者‛为邻居,是因为它们把原来属于自己的鸟巢不仅仅看做是自己的家,而看做是鸟类共同的家。人们如果像这对燕子一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
【评析】
这篇文章的选材令人耳目一新,可能让你‚真没想到‛。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燕子‛,文章的主题是由小燕子宽容的行为而得出的:‚人们如果像这对小燕子一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小作者不是像其他同学一样直接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来选择材料,而是选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选材为下文作者的感悟铺垫,让人产生‚真没想到‛的效果。 ‚它们双双落到不远处的小树上,相互唧唧地叫着,像是在商量办法。‛这生动的材料在文章中有好几处,不认真观察,要想写出这样的文字并不容易。光观察还不行,还需要思考:这两只燕子能和‚侵占者‛为邻,是因为它们不认为那只是自己的家,而认为鸟巢是鸟类共同的家。这就是作者思考得出的成果。很难想象,没有留心生活,没有观察习惯,没有基于观察的思考能找到好素材,写出好作文。
写作素材
据载,在宋代,宋徽宗赵佶喜爱绘画,于是就把考绘画列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考生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
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称绝。这位考生巧妙地选择了另一个角度来表现这个题目,选材新颖,令人眼前一亮。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6: 抒情,震撼人心的力量
知识点透视
" 情" 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以情感人。采取有效的方式把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抒情。古人所谓的" 披情入文" 、" 一切景语皆情语" 都是对抒情的最好阐释。抒情从表现形式上分为" 直接抒情" 和" 间接抒情" 。前者是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表达出来,后者是借助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把作者的内心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抒情的基本要领是真实、充分、融洽。
真实就是不要矫情。情从心出,要打动别人,就得先打动自己。 充分就是要把情感表达到位,不要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
融洽就是选用最合适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抒情的成分与文章的主题和谐一致。
名家美文
银 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chá)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c āng );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 超然" ,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刘钟秀
人人都知道,家孕育着爱。而爱的源头,在我看来,就是母亲柔软的手与父亲宽阔的胸怀了。
(一)
我从小就喜欢母亲的手,它虽然变得越来越粗糙,但我始终还是觉得它细腻柔软。母亲的手上没有夺目的手链与戒指,也谈不上什么纤纤玉指,但我仍然觉得它是美的。一定是我被这双手的爱所包围着,它变得美妙了。
母亲,您的手是灵巧的。您不要惊奇,的确是的。每天早上,您在给我送牛奶时,总能将爱偷偷放进去,再佯装不知地送过来,我喝到的不仅是牛奶,还有纯而浓的爱。
走路时,您的大手包着我的小手,包得很紧,好像包的是一个稀世珍宝,怕弄丢了似的。使我经常产生一种依靠感和幸福感。这牵在一起的手是我们爱的通道啊,把爱在我们之间传递。您就是这样,拉着我去看朝阳与晚霞,拉着我走上人生辉煌的道路!
(二)
父亲,您应该听说过,大气量的君子的怀抱可以容纳一艘大船,而在我看来,爱的胸怀能容纳世界。
遇到挫折的时候,四周是灰暗的天空与毫无生机的土地。这时,您会给我一个拥抱,宽阔的怀抱让灰暗消失,万里晴空。
作为孩子,有时会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撒娇,有时会给您带来伤害。您却把伤口埋在心底,继续用宽广的胸怀来容纳我。我看到一片撕裂的土地,顽强地长出爱,我的泪洒下去,去滋润这片土地,这片孕育着爱的土地……
我还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在您的胸怀里看到这么多宽容,是爱吗?
人人都知道,父亲没有母亲的似水柔情,他的爱不轻易流露。但,父亲,您疏忽了,您的怀抱太宽阔了,让爱不经意地流了出来,流入了我的心田。
我不知道,上帝是怎样创造爱这个美妙的东西,但我清楚地知道,爱的港湾是家,爱的源头是母亲的手与父亲宽阔的怀抱。
我也知道,我该怎样去报答……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学生)
【评析】
小作者借助" 母亲的手" 和" 父亲的胸怀" 的描述,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父母亲情的理解和赞美。对" 母亲的手" 的细节描写中,对一些生活小事的叙述中都融入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因而这种抒情是巧妙的,也是有实效的。
【写作训练】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走进自然,你可以发现每个季节的颜色,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抒发自己的真情, 以《季节的色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从题目和要求上看,要写好" 季节的色彩" 可以运用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某一季节中景物的充分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情感。在描写这个季节的时候,要注意突出这个季节的特色,要选择具体景物,切记不要泛泛,不要概念化。抒情的运用最好是和景物的描写结合起来,做到"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里面是怎样把景物的描写和抒情水乳交融的。
名家美文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
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 春" 。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zhízhú)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柳 所有的树都是用" 点" 画成的,只有柳,是用" 线" 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是韦庄的" 晴烟漠漠柳毵毵(s ān )" 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
用的。怎么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 青眼" 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选自当代世界出版社《张晓风经典作品》一书)
【阅读手记】
上面两篇文章都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张晓风所作。一篇写" 春" ,一篇写" 柳" 。作者对春天的描写非常精彩,读罢《春之怀古》,在我们的眼前宛如出现了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 天马行空" 、" 行云流水" 般的写作思路。在描写中我们能感受文章背后作者对" 春天" 的独特情怀。
作者对" 柳" 的描绘同样流露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 柳" 的不同寻常。
两篇文章都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融情入景、入物可以让我们的散文变得灵动精彩。
佳作示例
回味幸福
纪文骞
那片花园,那棵大桃树,那个食杂店,还有那群小伙伴。每当回忆起这些,我都会微笑,心中就满是感动,就会体会到童年的宝贵与美好。
江城丹东,一个柔情加热情的小城,依山傍水。我喝着鸭绿江水长大。儿时
的我和姥爷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赏花。姥姥则安静地做着针线活。我跟太阳一起起床,一起回家。楼下的花园,小伙伴成群成伙,捉迷藏,弹玻璃球,跳皮筋,掏蚂蚁窝,爬树……这些最原汁原味的游戏编织了我清明透亮的童年时光。 夕阳西下,我还躲在岗楼里等待着" 敌人" 的到来。" 丫蛋儿,开饭喽!" 一听到姥姥的呼唤,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桌上已盛满了香喷喷的饭菜。" 不急,先润润喉咙。" 姥爷端上一碗酒酿,凉凉的。上面还浮着桂花,清香扑鼻。我狼吞虎咽地吞了起来。" 这丫头,慢点慢点,不急不急。" 姥爷摇着一把大蒲扇,笑呵呵地望着我,摩娑着我的小脑瓜。
冬天,楼下的小花园里一片雪白。一大清早,我便冲破温暖的束缚,张着小手冲向小花园。不忘在楼口的小食杂店买几个小鞭炮,放在雪地里," 砰砰嘭嘭" 一阵欢叫。和小伙伴堆雪人,两只小手冻得通红,却不肯停下。胖胖的雪人堆好了,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欢呼着,雀跃着……
不知道已经有多长时间了,我再没有痛痛快快地打一次雪仗,无所顾忌地在楼下疯跑,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当我穿梭在校园里,经过主楼门前的那几棵高大静默的银杏树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风吹过,树叶" 沙沙" 的声音,好像是回忆的精灵。耳畔响着这" 沙沙" 声,思绪也回到了那个盛满我童年的小花园。忙碌繁重的课业,激烈残酷的竞争好像早已把那种惬意而浪漫的生活和心情带走了,永远地带走了。
离开丹东已经八年了,每当我夜里梦到童年的小花园,或是回想那段日子,我脑海里总是响起"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的歌声。我盼望有一天,我也能化作一只小燕子,飞回童年,重温那段幸福。岁月已逝,至少我还有宝贵的回忆,可以在我迷茫时,幸福回味,回味幸福。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学生)
【评析】
小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往事的回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 幸福" 的无限留恋。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传递了一种纯朴、真挚的情感。姥爷朴实的话语,冬天嬉戏的细节都是自自然然的抒情。同时,童年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对比,更能让
人体味到那种幸福的可贵。
【写作训练】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个扶我们走路的人,我们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寄托。就让我们来仔细观察我们的父母,观察他们的笑容,请以《父(母)亲的笑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中要融入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
父(母)亲的笑容,对你来说也许已经习以为常,也许很难得。但那笑容的背后一定有许多故事,有许多丰富的情感。如果能借助有感情的叙事,把自己内心深处对父母亲的真情抒发出来,那将是一种幸福。在作文中捕捉一些细节,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关键。因为,真情就在点滴的生活细节里面。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7: 开头,落笔有神 引人入胜 知识点透视
开头,又称起笔,是指文章的起始部分。开头,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一个层次。好的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被称为‚凤头‛。它要求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摇曳多姿,写得生动、传神、漂亮,让人爱看、想看。一般来说,从内容上讲,开头可以介绍人物,渲染气氛,说明背景,抒发深情,概括主题,呈现矛盾冲突,设置悬念;从语言上讲,开头要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不要让人不知所云;从结构上讲,开头要和文章的主体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合有度。
名家美文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先声夺人,既是一篇文章开头起笔不俗的重要体现,又是我们写好开头的秘诀。
蚂 蚁刘亮程我们家屋子里有两窝蚂蚁。一窝是小黑蚂蚁,住在厨房锅头旁的地下;一窝大黄蚂蚁住在靠炕沿的东墙根。蚂蚁怕冷,所以把洞筑在暖和处,紧挨着土炕和炉子,我们做饭烧炕时,顺便把蚂蚁窝也煨热了。
小黑蚂蚁不咬人,偶尔爬到人身上,好一阵才觉出一点点痒。大黄蚂蚁也不咬人,但我不太喜欢,它们到处乱跑,且跑得飞快,让人不放心;不像小黑蚂蚁,
出来排着整整齐齐的队,要到哪儿就径直到哪儿。大黄蚂蚁也排队,但队形乱糟糟,好像它们的头儿管得不严,好像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年春天,我想把这窝黄蚂蚁赶走。我想了一个绝好的办法。那时蚂蚁已经把屋内的洞口封住,打开墙外的洞口,在外面活动了。我端了半盆麸(f ū)皮,从我们家东墙根的蚂蚁洞口处,一点一点往前撒,撒在地上的麸皮像一根细细的黄线绕过林带、柴垛,穿过一片长着矮草的平地,再翻过一个坑(李家盖房子时挖的),一直伸到李家西墙根。我把撒剩的小半盆麸皮全倒在李家墙根,上面撒一把土盖住。然后一趟子跑回来,观察蚂蚁的动静。
先是一只在洞口处闲游的蚂蚁发现了麸皮,咬住一块啃了一下,扔下又咬另一块。当它发现有好多麸皮后,突然转身朝洞口跑去。我发现它在洞口处停顿了一下,好像探头朝洞口里喊了一声,里面好像没听见,它一头钻进去。不到两秒钟,大批蚂蚁像一股黄黑泉水涌了出来。
蚂蚁出洞后,一部分忙着往洞里搬近处的麸皮,一部分顺着我撒的线往前跑。有一个先头兵,速度非常快,跑一截子,对一粒麸皮咬一口,扔下再往前跑,好像给后面的蚂蚁做记号。我一直跟着这只蚂蚁绕过林带、柴垛,穿过那片长草的平地,再翻过那个坑,到了李家西墙根。蚂蚁发现墙根的一大堆麸皮后,几乎疯狂。它抬起两个前肢,高举着跳了几个蹦子,肯定还喊出了什么,但我听不见。跑了那么远的路,似乎一点不累,它飞快地绕麸皮堆转了一圈,又爬到堆顶上。往上爬时还踩翻一块麸皮,栽了一跟头,但它很快翻过身来。它向这边跑几步,又朝那边跑几步,看样子像是在伸长脖子量这堆麸皮到底有多大体积。
做完这一切,它连滚带爬从麸皮堆上下来,沿来路飞快地往回跑。没跑多远,碰到两只随后赶来的蚂蚁,见面一碰头,一只立马转头往回跑,另一只朝麸皮堆的方向跑去。往回跑的刚绕过柴垛,大批蚂蚁已沿这条线源源不断赶来了,仍看见有往回飞跑的。只是我已经分不清刚才发现麸皮堆的那只这会儿跑到哪儿去了。我返回到蚂蚁洞口时,看见一股更粗的黄黑泉水正从洞口涌出来,沿我撒的那一溜黄色麸皮浩浩荡荡地朝李家墙根奔流而去。
我转身进屋拿了把铁锨。当我觉得洞里的蚂蚁已出来得差不多了,大部分蚂蚁已经绕过柴垛快走到李家墙根了,我便果断地动手,在蚂蚁的来路上挖了一个1米多长、20厘米宽的深槽子。我刚挖好,一大群嘴里衔着麸皮的蚂蚁已翻过那个大坑涌到眼前,看见断了路都慌乱起来。有几个,像试探着要跳过来,结果掉进沟里,摔得好一阵子才爬起来,叼起麸皮又要沿沟壁爬上来,那是不可能的,我挖的沟槽下边宽上边窄,蚂蚁爬不了多高就会掉下去。
而在另一边,迟缓赶来的小部分蚂蚁也赶到沟沿上,两伙蚂蚁隔着沟相互挥手,跳蹦子。
怎么啦? 怎么回事? 我好像听见它们喊叫。 我知道蚂蚁是聪明的昆虫,慌乱一阵后就会自动安静下来,处理好遇到的麻烦事。以它们的聪明,肯定会想到在这堆麸皮下面重打一个洞,筑一个新窝,窝里造一个能盛下这堆麸皮的大粮仓。因为回去的路已经断了,况且家又那么远,回家的时间足够建一个新家了。就像我们村有几户人,在野地打了粮食,懒得拉回来,就盖一间房子,住下来就地吃掉。李家墙根的地不太硬,打起洞来也不费劲。
蚂蚁如果这样做我就成功了。
我已经看见了一部分蚂蚁叼着麸皮回到李家墙根,好像商量着按我的思路行动了。
这时天不知不觉黑了。我才发现自己跟这窝蚂蚁耗了大半天了。我已经看不清地上的蚂蚁。况且,李家老二早就开始怀疑我,不住地朝这边望。他不清楚我在干什么。但他知道我不会干好事。我咳嗽了两声,装得啥事没有,踢着地上的草,绕过柴垛回到院子。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出来,发现那堆麸皮不见了,一粒也没有了。从李家墙根开始,一条细细的、踩得光光的蚂蚁路,穿过大土坑,通到我挖的沟槽边,沿沟边向北伸了1米多,到没沟的地方,又从对面折回来,再穿过草滩、绕过柴垛和林带,一直通到我们家墙根的蚂蚁洞口。
一只蚂蚁都没看见。
[阅读手记]
‚他,刘亮程,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具的纯真和瑰丽。‛《蚂蚁》充分展示了刘亮程文笔的魅力。文章写作对象令人耳目一新,充满好奇,整个开头简洁明快,敞亮利索,而又预示着将要发生的故事。
佳作展示
拥抱挫折
济南一考生
人生的旅途不会永远充盈着银铃般的笑声,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命的征程不会永远洒满七彩的阳光,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活的道路不会永远布满璀璨的星辰,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
你是否因为挫折带给你痛苦,带给你失败,带给你孤寂,带给你寒冷而深深地怨恨它?你是否因为挫折让你的旅途布满荆棘,让你的道路极其坎坷而深深地畏惧它?
如果你毫不迟疑地告诉我:‚是。‛我会为你担心,为你忧虑。挫折会成为你强大的敌人,会是你挥之不去的梦魇,你将永远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永远看不到光亮!如果你坚定不移地对我说:‚不是。‛我该有多么欢欣,多么佩服你。也许未来仍然会有无数的挫折等待着你,但这都丝毫不能威胁你,你比它更加强大! 挫折,就像我手中的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任何事情也都一样,哪有我们想象的这般可怕?千万别畏惧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勇敢冲吧!此时不冲,何时冲?
所以拥抱挫折吧!像贝多芬一样,即使处在无声的世界里,依然用心灵谱写人生唯美的乐章;像张海迪一样,即使不能飞驰在生活的跑道上,依然用手去挥写人生豪迈的誓言;像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阳光总在风雨之后,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只有拼到最后的人,才能笑到最后。生活中并不缺少遇到挫折的人,而是缺少敢于向前拥抱挫折的人。 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
[评析]
拥抱挫折,是一种难得的勇气,是一种成熟的风度。拥抱挫折,是久经磨炼后的从容、洒脱。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以排比开篇,落笔虎虎生风,行文气势如虹,浩浩荡荡,激越酣畅。
‚我‛、‚你‛的对话形式,直接把读者拉入文章之中,以一种亲切的交流实现了阅读的亲近、真诚。句式的变换灵活自如,陈述一马平川,疑问跌宕起伏,读起来错落有致。
‚像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陡然起笔,境界为之大开。‚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作文结尾,余音绕梁,意味深长,令人不得不三思。
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屡易其稿,难得一个好开头,竟至于几乎搁笔,忽得‚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两句,遂势如破竹,一挥而就,连朱熹也称赞‚东坡作《韩文公庙碑》,不能得一起头,起行百十遭,忽得‘匹夫’两句,下而只如此扫去‛。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初稿写‚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而不能自安,改为‚环滁皆山也‛,然后一口气拈出21个‚也‛,势若轻舟急流而下,写成千古妙文。 ——杨义? 《中国叙事学》
名家美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是在一九二一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演讲稿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的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然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腔是很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文强记,在笔写的讲稿外,随时引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的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出手巾拭泪,听到的人不知有许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到他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这一篇演讲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常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演讲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
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落笔即点出主人公梁启超先生,借与其他人的对比,突出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不凡之处。开头(前两自然段)主次分明,梁任公是主,其他演讲者是次;冷热分明,对梁任公是热,对其他人是冷,而对梁任公又热而不火,张扬有度,为下文的高潮做一铺垫,留空间。写梁任公的手稿好,千呼万唤,梁任公还是没有正式露面,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愿望,而梁任公超凡脱俗、高人一等的总体印象也植入了读者的脑海里。
学问大家——梁实秋,写叱咤风云的大家——梁任公,文章真是看点很多。在文章开头之外,还有两个开头,一个是写梁任公演讲之前的正式出场,另一个是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刻画传神,活灵活现,光彩照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是精彩之极
佳作展示
角落里的尘埃
孙鹏飞
他,静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个子不高的他没有同桌,只有角落里的扫帚和最后面窗台上的灰尘终日与他为伴。不善言辞的他在校的大多时间都静静地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呆滞地盯着从未被人打扫过的窗台……
一天下午,数学课上。
冬日的一缕阳光懒洋洋地透过教室后面的窗户,射到角落里,也射到了他的身上。数学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速地写了道‚五星级‛的难题让大家做。他没有放弃思考,习惯性地将头靠在臂弯里,任凭手里的笔机械地画着各种几何图形。时间一分一秒地从一个个紧锁的眉头和转动的笔尖上跳过去。教室里静极了。 奇迹终于出现了!不知何方神灵暗中相助,他竟然找到了解题的捷径。他环顾四周,本班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欧阳嘉伟眉头依然紧皱,笔尖依然转动。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接连数次的检查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给他:你真棒!他抬起
头,渴望老师用惊喜的眼神将他从角落里发现。但老师的眼睛却不曾有一丝的懈怠,总是直直地盯着那几位佼佼者。长时间的沉寂过后,老师似乎对她的‚得意门生‛们有点儿不耐烦了,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开。实在不敢举起很少举起的手,他用焦急的目光期待着老师的提问。但他所在的那个角落又是那么遥远,那么偏僻……
他,再次放开了紧攥的拳头,悻悻地低下头,再次仔细地比较了一下自己的答案。他发现自己的答案远比黑板上的方法简单得多。他又有点如坐针毡了,企盼的眼神再次盯住了老师,他在期待着机会的来临。这次他非常幸运,因为老师正微笑地望着那在窗台上不停浮动的灰尘。老师的眼睛往他身上一瞥,一怔。 ‚你,有什么事吗?‛
‚……就……就是……那道题……‛
‚噢,那道题没听懂啊,没关系,请坐吧!‛
他茫然地坐在了那里,像角落里一粒永远不会引人注目的尘埃…… (作者系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中学学生,指导教师筑王树芳)
[评析]
文章以描写人物开头,一上来就给文章的主人公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交待清楚了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和心情。开头,很‚静‛,静得如同一潭近乎绝望的死水,静得有些凉透了心。这一人物,令人读来心痛,读者的心被抓住了,想尽快看下去,了解他的学习,他的故事,他的命运。
心灵在撞击下刻录:学生,期待老师的关注和掌声。只要老师给他一缕阳光,他就能发出璀璨光芒。
张中行先生谈作文的开头开头,有吸引读者的作用,所以要用心写,使之真有吸引力。
从正面谈要求是一,写法是二。一是一项,即让读者看了感觉到,门面之内一定有好货。二是两类,即表示一定有好货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明说,一种是暗说。明说,有好处,尤其是内容比较繁而深的议论文,先总括、明快地说一下,等于店门口招牌上写明‚专售祖传狗皮膏药‛,‚只此一家,并无分号‛。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1:主题 文章的灵魂
知识点透视 主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思想。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好比是人的灵魂,军队的统帅,主宰着全篇,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因素。
生活中如果某些人或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使我们触动,让我们得到启发,引起了我们的联想,这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先前朦胧的感觉就会明确、突出起来,于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因此,生活是主题的基础,思考是主题的关键。
如果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主题的话,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很明确的肯定句,而且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就表达为: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最后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取得胜利。 主题应该是鲜明正确的、单纯集中的、深刻新颖的。对于我们初一同学来说,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主题鲜明、集中。
名家美文
人和书的亲情
梁晓声
大约在三十年前,一个上海女孩儿成了云南插队知青。她可算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了,才十四五岁。她是个秀丽的上海女孩儿,曾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邀去试过镜头。女孩儿的父母作为大学里的领导,‚文革‛中在劫难逃,自然是被首批打入另册的了。女孩儿的家自然也是被抄过的了。在‚文革‛中,知识分子的家一旦被抄,那么再也找不到一本书了。
女孩儿特伤心,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
然而这女孩儿天生是乐观的,因为她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书中某些优秀人物那时就安慰她,开导她,告诉她人逢乱世,襟怀开阔乐观是多么重要。
艰苦劳动女孩儿只当是体魄锤炼,村荒地远女孩儿只当是人生的考验。女孩儿用歌声和笑容,以青春的本能向那个时代强调和证明着她的乐观。
但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对于一个爱看书的女孩儿,到哪儿都发现不了一本书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时代啊!
有次女孩儿被指派去开什么会,傍晚在一家小饭馆讨水喝,非常偶然地,她一眼看到一本书,那本书在一张竹榻下面。人不爬到竹榻下面去,是拿不到那本书的。女孩儿的眼睛一旦发现了那本书,目光就再也不能离开它了。 女孩儿的心激动得怦怦跳,女孩儿的眼睛都发亮了!
女孩儿声音颤抖地问:‚那……是谁的书?……喏,竹榻下面那本书……‛大口大口地吃着饭的男人们放下了碗,男人们擎着酒杯的手僵住了,热闹的划拳行令之声停止了……
小饭馆里那时一片肃静,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女孩儿身上——人们似乎已经好几个世纪没听到过‚书‛这个字了,似乎早已忘了书是什么……‚书……竹榻下那一本书……谁的?……‛
一个男人终于回答她:‚别管谁的,你若爬到竹榻下拿到手,就归你了!‛ 女孩儿喜上眉梢,乐了。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于是,十四五岁的,秀丽的,已是云南插队知青的这一个女孩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往土地上一趴,就朝竹榻下面那一本书爬去——云南的竹榻才离地面多高哇,女孩儿根本不顾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了,全身匍匐着朝那本书爬去…… 当女孩儿拿着那本书从竹榻下爬出来,站起来,不仅衣服裤子弄脏了,连脸儿也弄脏了,头发上满是灰……
但是女孩儿的眼睛是亮晶晶的了,因为她已经将那本书拿在自己手里了
啊!
‚你们男人可要说话算话!现在,这本书属于我了……‛
小饭馆里又是一阵肃静。
女孩儿疑惑了,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唯恐被人夺去似的…… 大男人们脸上的表情,那一时刻,也变得肃然了……
那一本书是《青年近卫军》。
如今,当年的女孩儿已经当妈妈了,她的女儿比当年的她还大两岁呢! 她叫林哲,是‚文革‛结束后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 人之爱书,也是足以爱得可爱的啊……
(选自新华出版社《沉默的墙》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的主题非常鲜明:人,要热爱读书。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了这个主题: ①当家被抄后,女孩儿‚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为书而‚哭‛,就是一种爱啊。
②当女孩儿由上海来到云南,‚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因为找不到一本书——为书而‚忧郁‛,也是爱呀。
③当女孩儿偶然发现一本书时,‚心激动得怦怦跳‛、‚眼睛都发亮了‛——为书而‚激动‛、‚喜悦‛,这就是爱。
④当听说拿到书就可以归自己时,女孩儿不顾自己干干净净的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向书‚爬‛去——为书而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不正是爱吗?
⑤当把书终于拿到手时,女孩儿‚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担心书被夺走,正是爱的表现。
⑥文章开头写女孩儿从上海到云南,遭遇人生的重大变故但依然乐观;文章结尾写女孩儿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正因为爱书,女孩儿才能如此幸运。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用主题贯穿全篇,并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体现主题,那么主题就一定会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深深地打动读者。 佳作示例
我和书的故事
刘 雄 今天闲着没事,从书架上取下《水浒传》随意翻看。书中夹着一个书签,翻到那页一看,是‚智取生辰纲‛这节,我的思绪不由得又飘到了那个星期天…… 那已是上学期的事儿了。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就随手取了本妈妈书架上的《水浒传》来看。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离不了,于是我干脆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真没想到,书中还有这么奇妙的世界,以前我单知道动画城里的节目好看罢了。‚王教头私走延安府……‛我轻声念叨着,禁不住为作者的文字而暗暗叫好。‚啪‛!书突然被合上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俺老娘来了。‚不看了,写作业!‛母命难违,写了一会儿作业,我挂记着吴用的妙计成功与否,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水浒传》。可我担心妈妈再来突袭,于是把作业本当‚羊头‛挂在了《水浒传》的上面,又用一只‚顺风耳‛隔着‚三重门‛时刻探听**的动静。这恐怕是‚三心二意‛的最高境界吧,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我就立刻‚改头换面‛。
‚好!真是好!‛看到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一节,那种酣畅,实在是令人拍手称快。岂料‚随风潜入室,进屋静无声‛,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身后了。这下好,被抓了个‚书赃俱获‛——我的《水浒传》,就这样被妈妈收缴了。
后来,我又趁爸妈不在家之机将书盗回我处,在作业时间享受‚水浒大餐‛,再次被妈妈逮个正着,饱餐了顿‚竹笋炒肉‛。摸着自己可能已经红肿的屁股,我跌跌撞撞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口中还念念有词:‚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熊瞎子三抓水浒迷。‛(我可亲的母亲大人尊姓‚熊‛)
再后来,我们语文课上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老师要我们比赛说水浒人物、水浒故事,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普降我身,那个开心啊!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学生)
【评析】
如果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这样说:我爱书。小作者把‚我爱书‛这个主题贯穿在情节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开端:只看了几眼,就被《水浒传》迷住——这是‚爱不释手‛;
发展:被妈妈抓住后,用作业本掩护继续看书——这是‚爱书‛不顾一切; 高潮:看到精彩处,‚得意忘形‛再次被妈妈抓获——这是‚爱书‛忘记了一切; 结局:虽因看书而挨打,但比起课堂上看书带来的喜悦,就不值一提了——这是‚爱书无悔‛。
用主题来统帅全篇,又在文章的各个部分紧扣主题,文章自然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夺人眼球。
写作百宝箱
在确立主题时,时代的要求有时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历史剧,它的主题都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密切相连,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抒发
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异族压迫的愤懑;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则是不畏强权、反抗强暴的叛逆者形象,颂扬了反封建的精神——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呼声和时代精神;剧作家曹禺遵照周总理嘱托创作的《王昭君》塑造的是一个自愿出塞和亲、有胆有识、功绩卓著的巾帼英雄,表达了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后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2: 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
知识点透视
俗语说前后呼应波澜生,写文章也要注意照应。照应就是文章中在前后相应的部位上的观照、呼应,指的是在文章的某一个地方提到一个人、一件事、一种东西或一个问题,可以不作详细叙述,只作简单交代。然后,在后面的适当地方,对于前面的伏笔加以点明或详述。这一伏一应,形成了文章的前呼后应,使全文的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照应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题文照应。这是指文章或全篇或部分与标题相照应。题目常常被人们称为文章之眼,作品之窗。文章内容或是借题发挥,或是紧紧围绕着题目所明示的人、事、景、物、情、理进行叙写、辨析、抒情。题目与正文照应,犹如日月合璧。
2.首尾照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或开头交代起因,结尾告知结果;或开头提出问题,结尾回答;或开头抒发情怀,结尾深化主题。" 开难起,结难收。" 一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往往在于起笔和收笔。
3.前后照应。它是指行文中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唤和照应。有了前后照应,前后内容的联系就会变得紧密,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构严谨,脉络畅通。
名家美文
小橘灯
冰 心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 你要打电话吗?" 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 我要XX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 我问:" 你知道XX 医院的电话号码吗?" 她摇了摇头说:" 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 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 她说:" 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 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 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 说着就噔、噔、噔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我轻轻地问:" 大夫来过了吗?" 她说:" 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 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
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 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 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的枕头边。
……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 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 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 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显然地,这" 大家" 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说:" 从王春林家来。" 她惊异地说:" 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 大家" 都" 好" 了!
【阅读手记】
照应的三种类型,在《小橘灯》一文中都有范例。
首尾照应。开头:"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个春节……";结尾:"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橘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橘子及做小橘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橘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
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 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第13段则呼应" 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
佳作示例
铲 煤
杜 运
志愿者服务的第一天,车间领导交给我们一项任务--铲煤。当时,外面正下着大雨,阵阵冷风直向人们脸上扑来。同学们接到任务后,就拿起铁铲愉快地走了,而我仍呆呆地站在那里,心想雨下得这么大,怎么还叫我们到露天去铲煤呢? 老师傅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心事,便亲切地问我:" 小杜,下雨了炉子要不要烧?"" 要烧。" 我不假思索地说。" 烧炉子要不要煤?"" 那……"我被问住了。老师傅严肃地说:" 如果我们不把煤及时送上,炉火就会熄灭,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 是呀,下雨也要干,不能影响生产,我点了点头,顺手拿起铁铲准备去劳动。老师傅又喊住了我,把他的雨衣朝我身上一披,同我一起走了出去。
风卷着雨点直向脸上扑来," 吱" 的一滑,要不是老师傅扶住了我,我定会摔一跤。我走到煤堆边,用力铲起来,但那煤被水一淋,结成了一块块的,铲起来很吃力。干了没几下,我感到臂酸腿软,心里又犯愁了:雨下得这么大,煤又这么重,路又这么滑,真没劲。" 嚓、嚓" ,随着急促的铲煤声,我往旁边一看,只见老师傅不顾风雨,在起劲地铲着。虽然天气较冷,但是老师傅头上却冒出了阵阵热气,雨水和汗水淌满了脸颊。这时,老师傅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如果不把煤及时送上,就要影响全厂的生产。我脸上感到火辣辣的。于是,我就又用力地挥起铁铲,干了起来……
当我和同学们完成任务,拿起铁铲向车间走去的时候,一阵风雨又向我们袭来,我身上感到有些寒意,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
(选自吉林人民出版社《记叙文写作训练》一书)
【评析】
从照应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是比较成功的,它既注意了首尾呼应、行文中的呼应,也注意了主题和材料的内在呼应。" 雨" 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贯穿始终,借雨写人、扣题。" 我" 在工人师傅的教育下,由畏难退缩到亲身体验劳动的欢乐这种细微的思想转变的辩证过程,在" 寒风冷雨" 的烘托下,显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文章的主题也在这" 风雨" 中得到拓宽、升华,真正让我们体会到" 前后呼应波澜生" 。
1.宋朝的王安石,他的儿子叫王元泽,小时候就挺聪明。在七岁那年,有人用一只大笼子装了一头獐和一头鹿送给王安石。王安石想考考儿子的思维能力。就问儿子:" 你看,这笼子里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 小元泽是第一次看到这两种动物,当然不认识,但他眨巴眨巴眼睛后,大声告诉父亲:" 獐旁边那头是鹿,鹿旁边那头是獐,对吗?" 王安石听了心里暗暗高兴,儿子的确是很机智。
王元泽的回答之所以巧妙,正在于他的两厢照应,做到了天衣无缝。
2.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 否则," 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 李渔讲的是编戏,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
【写作训练】
请以《碰钉记》为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注意文章前后的照应,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该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涉及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可写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如卖报、到餐厅打工、当小记者采访、搞社会调查等;也可写在家里的经历,如做饭、洗衣、帮助邻居等;还可写在学校的经历,如演讲、做广播员、组织演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等。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的内容去写。这一训练的要点是三种形式的照应兼顾,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要说的内容,前面先有交代。从而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 名家精讲
一、题文照应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为例。
开篇点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篇中点题:车站送别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当父亲与儿子告别之后,文章写道"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篇末点题:"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行文中的两次点题,作者对父亲的" 背影" ,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具体的描绘,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文章篇末点题," 我" 读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标题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 背影" 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 背影" 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挚爱," 背影" 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
二、前后照应
茹志鹃在《百合花》一文中描写了通讯员的被门钩撕破的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 我"" 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 ;第二次是新媳妇在包扎所看见受重伤的通讯员躺在担架上," 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在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第三次是新媳妇侧身坐在牺牲了的通讯员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 细细地、密密地缝着" 。这些呼应的运用,使文章里人物思想感情起伏跌宕,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又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 我" 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
的一段话:"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
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写道:"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这里提到的" 三拳" 照应了前文打在鼻子上的一拳,打在眼眶眉梢的一拳,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
三、首尾照应
写文章必须时时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写道:"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结尾处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 最可爱的人" 。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又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道:" 花鸟鱼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写道:"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开头实,结尾虚,开头抑,结尾扬,首尾相互照应,将文章的意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佳作示例
幽幽橄榄情
王 泉
奶奶给了我一颗青色的橄榄。我轻轻一咬,立刻,舌尖泛起了一股涩涩的味儿。我失望地睁开眼,把这颗青果子吐了,连同那破碎的希望一块儿吐了,只剩下涩涩的味儿还留在嘴角边……
从小,我就觉得奶奶并不爱我,我的感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记得妈妈说过,我学走路时,奶奶眼睁睁地看着我一次次跌倒,听着我的一声声啼哭而不扶我。到我三四岁时,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 怪规矩"--每次吃饭,必须把面前那碗搭配了蔬菜的所谓的" 配菜" 吃完。再后来,奶奶又给我订了一条更严的规矩,让我每天早上风雨不误地去晨跑。多少次在凛冽的寒风中退缩的我,又被奶奶拽住,硬着头皮,继续向前跑……总而言之,奶奶对我太严厉,就像这颗青橄榄的味儿一样,涩涩的。
我摇了摇头,想把这些童年的往事连同青橄榄的涩味儿一起抛开。可猛然,我发现嘴里的涩味儿已荡然无存,却化作了缕缕沁人心脾的幽香……噢,对了,我分明记得,每次在我跌倒自己又爬起来后,奶奶总心疼地抚着我的小膝盖,直问我:" 还疼吗?" 分明记得,在我那碗" 配菜" 的碗底,常还藏着一个鸡蛋,或是几块排骨。分明记得……哦!我懂了,就在我尝到青橄榄幽香的同时,我懂了,自己为什么对这幽香有这种独特的、温馨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也真正懂了,这涩味儿后的幽香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值得回味的。
青橄榄淡淡的幽香还回味在嘴角边,萦绕在心头上。我终于理解了奶奶对我的那份深沉的关怀,也领悟了那缕缕幽香所蕴涵的浓浓的爱。我若有所思地转过身,轻轻地对奶奶说:
" 奶奶,我还想吃青青的橄榄。"
【评析】
文章以青橄榄起笔,又以青橄榄收束,
首尾照应之妙自不待言。在具体内容上前后照应也十分周密。文中第二、三段内都依次写" 我" 的学步,吃菜,晨跑……具体反映了" 我" 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感受,从而为最后点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如此严谨的结构正反映了作者构思的缜密,表达的认真。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3: 议论
知识点透视 在五种表达方式中,议论对我们而言要比记叙、描写陌生得多,理解起来也困难得多。什么是议论?说白了,议论就是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者某一人物谈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文章的思想更深刻、主题更显豁。其运用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用在文末,揭示主旨。这是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往往是写一个事件,然后在文章结尾运用议论,揭示这一事件所包含的意义、道理以及对生活的启示等。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
二、用在文中,过渡有力。在记叙文中,为了在过渡时既总结上文的主要内容,又使下面的展开更有力,作者往往使用议论句,来承上启下。如张晓风的《行道树》: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叙议结合,时时点题。在记叙文中,作者为了把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告诉读者,影响读者,往往在记叙的过程中,夹叙夹议。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多处运用议论,表明自己的追求和品质。
名家美文
帝王蛾的故事
佚 名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 帝王蛾" 。以" 帝王" 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 帝王" 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 飞翔" 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 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 鬼门关" 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成功人士的人生际遇,如同帝王蛾一般。我们不指望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的隧道,不指望怜悯的双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尽全力去穿越那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寥廓美丽的长天,从而成就了自己的" 帝王" 梦想,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千古传颂的佳话。
我们不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吗?当我们遇到了环境恶劣的时候,当我们感叹没有遇到好的机遇的时候,事实上不就是在困难面前、在狭窄的隧道里艰难地穿行吗?假如能
够战胜困难,假如能够勇敢面对,不就可以胜利穿越它而享受到那美丽的飞行吗?但是,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抱怨,抱怨没有个好环境,抱怨没有遇到明君,抱怨"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抱怨为什么机会总是降临在他人头上,抱怨生活的条件差。当我们满腹怨言时,我们自己在做什么?谁会给我们一双高飞的翅膀?谁也不会,只有我们自己!
【阅读手记】
这是一篇典型的叙议结合的美文。文章记叙了帝王蛾生命成长的历程,描绘了它们通过鬼门关的艰难情景,清楚地揭示了帝王蛾之所以能够成为蛾之帝王的真正原因,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成功人士的人生际遇,同样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难,"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最后方能成就自己的" 帝王" 梦想,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千古传颂的佳话。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展开议论,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每个人在人生的路途上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遭受许多的不幸与痛苦,唯有靠自己,方能做自己的帝王,去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佳作示例
曹操,真英雄也
易 奇
曹操乃人中之龙,乱世之英雄也。
论眼光,曹操真英雄也。
早在曹操刚刚崛起的时候,他就曾与刘备一同煮酒论英雄。曹操问:谁乃当世之英雄也?备答:袁术、孙坚等人。曹操哈哈大笑: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二人。备闻此言匙惊落于地而曹操神情自若。后来果不其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故曰:论眼光,曹操真英雄也!
论胸怀,曹操真英雄也。
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唯才是用,不计前嫌。曹操对手下的大将张辽亦是如此。早年张辽为吕布的部将,在濮阳城中放了一把大火,烧得曹操好不狼狈。后来破了吕布,曹操不计前嫌将其招安,为己所用,后来辽也在赤壁之战中立了战功。
故曰:论胸怀,曹操真英雄也!
论谋略,曹操真英雄也。
曹操比之袁绍,名微而兵寡。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几万兵力力挫袁绍几十万兵力,非为天时,亦人谋也。他深知袁绍优柔寡断,出奇兵袭袁绍的囤粮重地乌巢,并于仓亭一举击败袁本初,此为何,难道不是因为曹操出众的智谋吗?故曰:论谋略,曹操真英雄也!
论忠心,曹操真英雄也。
世人皆骂曹操*臣,谋逆篡位。可曹操并没有篡位,最多也只是官至魏王,只是在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篡位封他为先王,可曹操到死也没有称帝。反而时被称为忠臣的刘备、孙权先来称帝。试问谁忠谁*?其实不言自喻。故曰:论忠心,曹操真英雄也!
论胆、论智、论忠,曹操皆可论为英雄也。
(作者系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学生)
【评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叙议结合的佳作。标题即为总论,开篇一句总提全文,之后从眼光、胸怀、谋略、忠心四个方面着手,且议且叙,深刻、全面;故事剪裁得体,简约、生动。末段总结全文,再次点题。全文构思精巧,视点新颖,言之有据,足见小作者研读《三国》之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作文。
【写作训练】
题目:花样年华告别幼稚的童年,我们走进初中,在这如花的季节里,我们有着许多梦想和期待,有着许多感受与思考……请你用上面的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青春少年,花样年华,那些故事一定有青春的浪漫,青春的风采,青春的思考,青春的感悟。若用横向思路构思,可以通过一组镜头,写出花样年华中的激情与诗意,运用议论,抒写自己对花样年华最理性的思考;若用纵向思路构思,可以叙述一个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的动人故事,表现花样年华的喜悦、伤感、成
长,然后运用议论,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先勾画场景、描摹画面,在结尾处" 卒章显志" ,写出自己在花样年华中的感悟。
名家美文
常想一二
林清玄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挂在新居客厅里补壁。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写书法了。
朋友说:" 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 常想一二" 。
朋友说:" 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 意思是说我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 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 俗语说'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 常想一二" 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 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 常想一二' 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 常想一二" 写了下联" 不
思八九" ,上面又写了" 事事如意" 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 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 八九" 与" 一二" 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会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
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历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感想。这种感想,正是" 常想一二" 的感想。
" 常想一二" 的感想,乃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有一次深长的呼吸。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学会面对苦境的方法。我总是想:从前万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乐,眼下的些许苦难自然能逆来顺受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 常想一二" ,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 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选自《文化博览》2006年第5期)
【阅读手记】
" 常想一二" ,多么精妙的论断!文章起笔以朋友求字的故事引出下文,之后以自己的境遇正接反起,突出了" 常想一二" 之妙用。转而用名人成才的公式深化了" 常想一二" 之于人的重要性,最后合而为一,总结全文:" 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叙议之间,水乳交融。作家自己的故事让人感动,他率真的议论更是为我们拨开了生命的迷雾。
佳作示例
我因平凡而自豪
马 楠
你要活得快乐些,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活得辉煌些,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就只能活得平凡些。
--汪国真
山坡上的小草默默地抽芽吐绿,它是平凡的,但却为大地带来了生机,因而它又是自豪的。山坳里的溪水静静地蜿蜒流淌,它是平凡的,但却滋润了身下那肥沃的土壤,因而它也是自豪的……(以平凡的" 小草" 和" 溪水" 引出下文,开头别致而富有文采。)
有的人因为自己平凡而整日郁郁寡欢,也有的人为了摆脱平凡而绞尽脑汁。其实,平凡乃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摆出中心论点--" 平凡乃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
陶渊明正是因为追求平凡,才可能拥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情趣,才可能拥有那份宁静致远。纵然一生清苦,但也怡然自乐。(例证一,隐士陶渊明追求平凡。)
王维追求平凡,才有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的清静,才有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闲适,才有了那超凡脱俗的淡泊心迹,才可以化作飞舞在庄周晓梦中的蝴蝶。(例证二,诗佛王维追求平凡。)
庄子追求平凡,才使得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纵横古今。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束,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但是,这些故事都是平凡的故事。追求平凡让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让他" 乘物以游心" ,让他可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让他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例证三,老庄哲学创始人追求的平凡。)(三个古代名人事例,经典而恰切,非常有说服力。)
有人说平凡之中见伟大,这话不假。翻开这几年感动中国的记录,几乎都是平凡人平凡事感动着我们:从医五十多年的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从而获得了" 蓝领专家" 的美誉;河北省农民林秀贞,三十年如一日,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六位孤寡老人……平凡让他们如此美丽!(三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典型而生动,很能说明问题。)
水滴的平凡造就了大海的浩瀚,野花的平凡成就了春天的灿烂,生活因平凡而精彩,人生因平凡才丰富!(照应开头,再次点题。)
我简单,所以我快乐;我平凡,所以我自豪!(振臂高呼,发人深省。) (作者系湖北省公安县向群中学绿草地文学社学生,指导教师筑黄发菊)
【评析】
" 平凡乃是人生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小作者鲜明的论点,让读者眼前一亮!在人人陶醉于" 超女" 、" 快男" ,渴望一夜成名的年代,能站得这么高,看得这么远,想得这么透,论得这么深,着实使人如同服用了一味清醒剂,感慨万端。鲜活灵动的语言、首尾圆合的结构、自古而今的例证、振聋发聩的呼号是文章显而易见的特色,无需多言。
【写作训练】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让人展望的季节,春天是万象更新的季节,春天是象征生命的季节。请以" 春" 为话题,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从构思立意的角度看,可把春设置为背景,把你那些可圈可点、可人可心、可歌可泣的故事安排在春天上演;可把春天作为主体,点燃春的情话,放飞春的情思。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可抒情,可叙事,可论说。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在描写曼妙春光的同时,抒发春天的断想,揭示春天的启迪,透过春的红烟绿雾,论进退得失,议千古兴衰。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4: 抑扬
知识点透视 要想把事情叙述得引人入胜,就要有波澜、有起伏,也就是所谓" 有抑有扬" 。记叙文中的" 抑扬" 有三种。一是欲扬先抑,为了肯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态度贬抑它和否定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暂时抑下是为了扬起得更高,以产生震撼力。二是欲抑先扬,为了否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态度赞扬它和否定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抑而扬,先扬后抑。扬的目的在于抑,暂时扬起是为了重重抑下,进而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三是抑扬综合,有四种形式:先扬后抑再扬,先扬后抑再扬终抑,先抑后扬再抑,先抑后扬再抑再扬。这样通过多次" 抑扬" ,使作文" 尺水兴波,曲折动人" 。 名家美文
祝福(节选)
鲁 迅
她(祥林嫂)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
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几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在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 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四叔说。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淘箩的影子。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一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 ……"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 后来怎么样呢?" 四婶还问。
" 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 她抬起眼来说。
" 后来呢?"
"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
卫老婆子领着(祥林嫂),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阅读手记】
对于祥林嫂的故事,鲁迅采用了" 抑扬综合" 的方法。
先抑:祥林嫂原来的境遇很不好," 春天没了丈夫" ,还有个严厉的婆婆管束着她。
后扬: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帮工,命运有了好转," 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
再抑:逃出来做帮工的祥林嫂,被婆家抓了回去,卖到贺家坳。她哭着喊着不肯再嫁,居然一头撞在桌角上,负了重伤。
再扬:祥林嫂与贺老六相依为命过活,还有了孩子阿毛。
再抑: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 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 。
经过" 三抑两扬" ,情节由悲到喜,再到大悲;抑扬交错,起伏跌宕,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没有波澜起伏的变化,平缓地记叙祥林嫂的不幸,其震撼力就没有这么大,祥林嫂遭受迫害的悲剧命运就没有这么严重。
佳作示例
画
江苏一考生
张副市长平时不抽烟不喝酒,闲时就爱个画画。
这天,张副市长在家里画兴正浓哩。" 得意楼" 酒楼的孙老板找上门来," 哟!市长雅兴高啊,画得不错嘛,我虽是个生意人,可对画也是略懂几分呢。" 一听是位" 画友" ,张副市长高兴了,放下架子,沏了两杯茶,与孙老板谈得很是投机。 临走时,孙老板看着案上那幅未画完的《奔马图》说:" 酒店刚好缺幅画,这张正合适,不如市长您就割爱把它卖给我吧,市场价,两万五!"
张副市长虽然平时画画自我感觉不错,但两万五的高价还是让他吃了一惊,忙摆手说:" 不行不行,我画艺不精,这画是画着玩的,你还是去正规地方买幅画挂在店里吧。"
" 市长您就别谦虚了,您看这幅画虽然还未完成,但气势不凡早就看出来了,莫非您是舍不得割爱?"
争执不过,张副市长只好答应他三天后来取画。
不一会儿,张副市长的妻子买菜回来了,张副市长把事情跟她说了一下。她听了,不置可否,只是说:" 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 张副市长一听,心里大吃一惊,原来那姓孙的是想找借口贿赂哪!张副市长连忙把未完成的《奔马图》收起,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不久,张副市长转正。
多年后,已退休的张市长收拾老伴的遗物,一本烫金的《获奖证书》掉了出来。张市长翻开一看," 百竹图" 、" 一等奖" 几个字映入眼帘。
张市长顿时明白了,妻子怕自己抵挡不了诱惑,收下不该收的钱,向来不说谎的她也" 机灵" 了一下,对自己说了谎……
张市长抚摩着通红的证书,禁不住老泪纵横。
【评析】
《画》这篇作文,在总体情节构思上采用了" 欲扬先抑" 的方法,先陈述张副市长作画水平不高,孙老板买画只是一种巧妙的行贿行为;后叙述他作画水平很高,而孙老板并非行贿。这样先抑后扬,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塑造了一个机智、贤惠、高尚的贤内助形象。
在总体" 抑" 的阶段,采用了" 综合抑扬" 的构思方法,使事情的叙述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先抑:孙老板要出两万五千元购买张副市长的画《奔马图》,有买画贿赂的嫌疑。后扬:张副市长嫌价格过高而不愿卖画,有抵御贿赂的迹象。再抑:在孙老板再三请求下,张副市长答应他三天后可以取画,抵御受贿的防线似已攻破。再扬:张副市长听夫人说他参赛的《百竹图》水平偏下," 大吃一惊" ,再也没跟孙老板提拿画的事。
【写作训练】
请以" 爱" 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将" 爱" 大题小写,比如" 母爱" 、" 师爱" 、" 友爱" 等。构思故事时在" 欲扬先抑" 、" 欲抑先扬" 、" 综合抑扬" 三种技法之中选择一种,以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与故事的可读性,收到余味无穷之效。
名家美文
光头合影照
李丹崖
15岁那年,少年得了脑瘤。这对于一个花季少年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是,幸运的是少年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母亲只是告诉他,每天都要到医院接受身体检查,这样,有利于健康。于是,少年欣然应允。
在接受放射和化学治疗期间,化疗的副作用使少年的头发全都掉光了。这时候,睿智的母亲索性告诉他,今年就流行光头," 给你检查身体的医生不光医术
高明,他还是个出色的理发师,看你的头型最适合留光头,就做主给你理了发。妈妈对你这个发型也特别喜欢,多精神啊!"
但是,与此同时,母亲又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因为,少年除了接受治疗,每天还要坚持到学校去学习,若是让他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漂亮的发型,唯独他是个" 秃子" ,那么,自己精心编制的谎言岂不是不攻自破?那样的话,对于儿子肯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少年是个好学的孩子,尽管他身体十分虚弱,他仍在母亲的看护下去了学校。一路上,母亲忐忑不安,她暗想:如果儿子知道他得了癌症,他肯定接受不了。就这样想着,转眼学校就在眼前,进了校门,母亲的腿像灌了铅,步子比身患重病的少年迈得还慢。可她还是领着儿子到了教室,她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儿子的表情,没有想到,这时候儿子反倒呵呵地笑了起来,纳闷的母亲往教室里一看,刹那间她愣在了那里,泪水如泉水般汩汩而出--班级里所有的男孩都剃了清一色的光头。
这是发生在印第安那一个小镇上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男孩的名字叫布莱恩。后来,这个感人的事迹惊动了媒体,当记者谨慎地提出要给布莱恩班里的所有男生拍一张照片时,不想,全年级所有的男孩都凑了过来,照片的背景是一群清一色光头的男孩。
我不知道故事中的少年布莱恩最终是否挣脱病魔,获得了痊愈。但是,那张清一色光头的照片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世间的帮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拯救别人的身体;另一种是拯救别人的心灵。两者相比较而言,前者固然重要,但却不是最彻底的帮助,彻底的帮助应如后者--既拯救了别人的身体,又保住了别人的尊严。这是一种灵魂的救赎,是一种伟大的爱,爱得了无痕迹!
【阅读手记】
上述这个小故事,短短八百多字,却写得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孩子生了重病,可以想见母亲会是如何的心焦。但更令母亲担心的是,如果不能对尚且年幼的孩子隐瞒下他的病情,他很可能会因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而倒下。事实上,要圆这个谎言是非常困难的。故事的前半部分集中地写出了孩子的病情、母亲的谎言和隐瞒失败后可能出现的可怕后果。这全部是" 抑" ,所有的一切压抑在读者心中。读过的人无不随着母亲的担忧而担忧,为了孩子的命运在
担忧。而就在读者为生活的残酷而唏嘘不已时,文章的后半部分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全年级的孩子为了帮助母亲安慰他的孩子,全部牺牲了自己的头发,变成了与布莱恩相同的模样。怀着沉重的心情读到此处,真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极端的" 抑" 后迎来了极端的" 扬" ,令人感慨万千,久久难忘。
这一抑一扬,仿佛让读者跟随母亲经历了一场人生的生死之旅。波澜如巨浪撞礁石,海波迭起,实在扣人心弦。
写人叙事的曲折起伏,来自生活本身的复杂多变、曲折起落。写作时要注意研究生活,要深刻地体验所写事件的参差错落与跌宕起伏,要使叙事与描写符合生活逻辑。
佳作示例
爸爸是个男子汉
刘 同
爸爸的单位倒闭了,为了生活,爸爸和二叔办起了明富鞋业公司。爸爸把所有的存款都拿出来买地,砌房子、搞装修、绘图纸,有时竟一连好几天都不回家。工夫不负有心人,爸爸终于把公司办起来了,而且效益还不错。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忽然,公司的张爷爷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我们家:" 着火了!着火了!公司里着火了!" 我们一家都惊呆了。爸爸一怔,扔下舀汤的勺子,吼了一声" 天塌下来了!" 冲出大门向厂里跑去。大火熊熊地燃烧着,张爷爷、顾大伯用灭火器救火,邻居们也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大家纷纷端水救火,但是无济于事,火越烧越大。
要知道,早上刚进了一批货。这一烧,新旧家当都付之一炬了。爸爸急得直往火里闯,他要与火拼命了。妈妈一边拉着爸爸,一边哭着喊我:" 快来拦住你爸爸啊!" 我放下水盆死死抱住爸爸的腿:" 爸爸!你不要命了,我们怎么活?" 第二天,我发现爸爸眼圈黑了,人也瘦了。但也奇怪,爸爸依然像往日一样准时到公司去,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我忍不住问他:" 爸,公司是不是不行了……"
爸爸打断了我的话:" 过去的已经过去,还谈什么呢?事在人为,还可以再来。" 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的做的。他重新贷款,重建工厂,又没日没夜地干上了。我整月看不见他,因为他晚上回来很迟,早晨在我起床之前他就到公司里去上班。苍天有眼,天道酬勤。爸爸终于又把公司建起来了,效益慢慢地比当年还要好。摸着" 明富鞋业公司" 的厂牌,爸爸由衷地笑了,大家也都为他高兴。今天,公司一片大好风景,仅一座大门楼子的造价就有几十万,天南地北的客户无不啧啧称赞。
爸爸,您说的对,事在人为,人要笑对挫折,决不向困难低头。爸爸,您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爱您敬您!
(作者系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学生)
【评析】
文章分两个" 抑扬" 的层次,也就是说,设置了两个波澜。
第一个层次:爸爸所在的单位倒闭了,是" 抑" ;和二叔办鞋业公司是" 扬" 。考虑到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不大,所以这一个层次略写," 抑" 得不太重," 扬" 得也不太高。
第二个层次:爸爸的公司遭遇火灾是" 抑" 。" 抑" 得比较重,张爷爷报信的情景,爸爸" 天塌下来了" 的吼声,表现火灾的严重。爸爸向火里闯的情景,表明了他已经绝望。" 抑扬" 之法," 抑" 得越严重," 扬" 得就越有力。" 但也奇怪" 一转," 扬" 了起来。爸爸依然像往日一样准时到公司去,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表明事情的发展有了转机。爸爸重建公司的行动描写,是他顽强的真实写照。结尾部分爸爸摸着" 明富鞋业公司" 的厂牌,这一细节捕捉得好。" 仅一座大门楼子的造价就有几十万" 实乃画龙点睛,至此" 扬" 到极点,给人强烈的感染力。最后水到渠成地发表议论,点出" 我" 对爸爸的敬佩。
【写作训练】
以" 母爱" 为话题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有这样一则材料:" 我" 是个农村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回家过星期天,要返校了,妹妹一边给" 我" 的菜瓶里装菜,一边偷吃菜里的肉丁," 我" 怨妹妹馋,妹妹说:" 你不在家,我们只吃小菜,你一回家,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身子,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 这则材料歌颂深沉的母爱,选材有特色。若就事写事,未必是佳作。我们不妨先" 抑" 一下--周末回家,邻居对" 我" 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 我" 只是笑了笑。这样一比较,很不是滋味。而妹妹偷吃肉丁,更使" 我" 火冒三丈。最后妹妹说出那番话,深沉的母爱便" 扬" 了起来,这样一写,文章就曲折生动了。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5: 选材 采花酿蜜
知识点透视 写作时,选材应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在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又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怎样才能做到有材可选呢?
首先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厚积才能薄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国际风云、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琐事,体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并学会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收集材料,提起笔来才能左右逢源。
收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容易触动情感。但是,这些材料也许不都新颖、典型。作为学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这里的‚虚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编造,而是在遵循现实的基础上的‚创造‛,通过生动描绘使其生动具体。
在选材时,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其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初中,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材料,也足够我们使用的了。 另外,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也是一个好办法。俗话说‚量体裁衣‛。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
这些都是让材料丰富、有用的重要途径。
名家美文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土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着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选自《天涯》1999年第5期)
【阅读手记】
‚对一朵花微笑‛这个选题的角度很新颖,读者会很有兴趣地想弄明白作者为何要对这朵花微笑。‚我‛在山坡上想心事,结果惹笑了一滩草。这些草甚至笑得很夸张,很忘情,而这些热烈的笑声竟也感染了‚我‛。到底是什么惹笑了这一滩草,‚我‛又为什么会笑呢?在这里,读者还不能寻得什么,那么,就借‚我‛的另一场回忆来理解吧。在这另一次的回忆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次农夫不经意的行为使水漫出了田埂,让‚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面对这种情形我们
明白了开头的草们的笑声──‚我‛活得太严肃了,使得我忘记了微笑和生活中本该就有的欢欣和激动。在荒野里,草们是多么地坚韧和顽强,又是多么地深沉和静默啊。草们根本不企求什么,一旦有了生活的滋润,就自然地蓬勃而热烈地生长起来。本文的选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但又从独特的视角来写,饱含了智慧的哲思。
佳作示例
真没想到
重庆一考生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们在枝头唱着歌。这时,一对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四处寻找可落户的地方。
真没想到,它们竟决定在我家的房檐下做窝了。它们天天找草衔泥,忙忙碌碌,不几天,窝就搭好了。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那外表看起来很漂亮的燕子窝,常常引发我的好奇心:这个窝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天,终于耐不住诱惑,我找来了一个梯子,请爸爸帮助摆在房檐下。 我爬上去,站在上面,向里张望。突然,从燕子窝里伸出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唧唧地叫着,把我吓了一大跳,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仔细一看,竟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麻雀。真没想到,麻雀占了燕子窝!
一定是麻雀看燕子窝里很舒服,又没有主人,就强占了人家的住处。想到这儿,我不禁担心起来,明年燕子回来,到哪儿住呢?会不会发生一场‚燕雀大战‛呢?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树,吹红了花,吹醒了生命。那对可爱的小燕子也回来了。它们来到自己的窝边,不停地飞来飞去,显然已经发现自己的家被别人占了,飞了几圈后,它们双双落到不远处的小树上,相互唧唧地叫着,像是在商量办法。我望着那对燕子,心想:‚燕雀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忽然,两只燕子一齐飞向蓝天。我想:大概是找它们的伙伴来帮忙!可是它
们飞回来时的举动,马上否定了我的想法,因为,飞回来的燕子只有两只,而且它们的嘴里还衔着草和泥。它们要和麻雀做邻居了!
这个结局我真没想到,但我由此想到了许多。这两只燕子能和‚侵占者‛为邻居,是因为它们把原来属于自己的鸟巢不仅仅看做是自己的家,而看做是鸟类共同的家。人们如果像这对燕子一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
【评析】
这篇文章的选材令人耳目一新,可能让你‚真没想到‛。文章的主人公是‚小燕子‛,文章的主题是由小燕子宽容的行为而得出的:‚人们如果像这对小燕子一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小作者不是像其他同学一样直接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来选择材料,而是选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选材为下文作者的感悟铺垫,让人产生‚真没想到‛的效果。 ‚它们双双落到不远处的小树上,相互唧唧地叫着,像是在商量办法。‛这生动的材料在文章中有好几处,不认真观察,要想写出这样的文字并不容易。光观察还不行,还需要思考:这两只燕子能和‚侵占者‛为邻,是因为它们不认为那只是自己的家,而认为鸟巢是鸟类共同的家。这就是作者思考得出的成果。很难想象,没有留心生活,没有观察习惯,没有基于观察的思考能找到好素材,写出好作文。
写作素材
据载,在宋代,宋徽宗赵佶喜爱绘画,于是就把考绘画列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考生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
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深深地‚藏‛起来了,真是别出心裁,令主考官拍案称绝。这位考生巧妙地选择了另一个角度来表现这个题目,选材新颖,令人眼前一亮。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6: 抒情,震撼人心的力量
知识点透视
" 情" 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以情感人。采取有效的方式把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抒情。古人所谓的" 披情入文" 、" 一切景语皆情语" 都是对抒情的最好阐释。抒情从表现形式上分为" 直接抒情" 和" 间接抒情" 。前者是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表达出来,后者是借助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把作者的内心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抒情的基本要领是真实、充分、融洽。
真实就是不要矫情。情从心出,要打动别人,就得先打动自己。 充分就是要把情感表达到位,不要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
融洽就是选用最合适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抒情的成分与文章的主题和谐一致。
名家美文
银 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chá)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c āng );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 超然" ,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刘钟秀
人人都知道,家孕育着爱。而爱的源头,在我看来,就是母亲柔软的手与父亲宽阔的胸怀了。
(一)
我从小就喜欢母亲的手,它虽然变得越来越粗糙,但我始终还是觉得它细腻柔软。母亲的手上没有夺目的手链与戒指,也谈不上什么纤纤玉指,但我仍然觉得它是美的。一定是我被这双手的爱所包围着,它变得美妙了。
母亲,您的手是灵巧的。您不要惊奇,的确是的。每天早上,您在给我送牛奶时,总能将爱偷偷放进去,再佯装不知地送过来,我喝到的不仅是牛奶,还有纯而浓的爱。
走路时,您的大手包着我的小手,包得很紧,好像包的是一个稀世珍宝,怕弄丢了似的。使我经常产生一种依靠感和幸福感。这牵在一起的手是我们爱的通道啊,把爱在我们之间传递。您就是这样,拉着我去看朝阳与晚霞,拉着我走上人生辉煌的道路!
(二)
父亲,您应该听说过,大气量的君子的怀抱可以容纳一艘大船,而在我看来,爱的胸怀能容纳世界。
遇到挫折的时候,四周是灰暗的天空与毫无生机的土地。这时,您会给我一个拥抱,宽阔的怀抱让灰暗消失,万里晴空。
作为孩子,有时会为一些小事发脾气,撒娇,有时会给您带来伤害。您却把伤口埋在心底,继续用宽广的胸怀来容纳我。我看到一片撕裂的土地,顽强地长出爱,我的泪洒下去,去滋润这片土地,这片孕育着爱的土地……
我还不知道是什么让我在您的胸怀里看到这么多宽容,是爱吗?
人人都知道,父亲没有母亲的似水柔情,他的爱不轻易流露。但,父亲,您疏忽了,您的怀抱太宽阔了,让爱不经意地流了出来,流入了我的心田。
我不知道,上帝是怎样创造爱这个美妙的东西,但我清楚地知道,爱的港湾是家,爱的源头是母亲的手与父亲宽阔的怀抱。
我也知道,我该怎样去报答……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学生)
【评析】
小作者借助" 母亲的手" 和" 父亲的胸怀" 的描述,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父母亲情的理解和赞美。对" 母亲的手" 的细节描写中,对一些生活小事的叙述中都融入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因而这种抒情是巧妙的,也是有实效的。
【写作训练】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就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走进自然,你可以发现每个季节的颜色,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季节,抒发自己的真情, 以《季节的色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从题目和要求上看,要写好" 季节的色彩" 可以运用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某一季节中景物的充分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情感。在描写这个季节的时候,要注意突出这个季节的特色,要选择具体景物,切记不要泛泛,不要概念化。抒情的运用最好是和景物的描写结合起来,做到"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春》《济南的冬天》里面是怎样把景物的描写和抒情水乳交融的。
名家美文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
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 春" 。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zhízhú)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柳 所有的树都是用" 点" 画成的,只有柳,是用" 线" 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是韦庄的" 晴烟漠漠柳毵毵(s ān )" 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
用的。怎么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 青眼" 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选自当代世界出版社《张晓风经典作品》一书)
【阅读手记】
上面两篇文章都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张晓风所作。一篇写" 春" ,一篇写" 柳" 。作者对春天的描写非常精彩,读罢《春之怀古》,在我们的眼前宛如出现了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 天马行空" 、" 行云流水" 般的写作思路。在描写中我们能感受文章背后作者对" 春天" 的独特情怀。
作者对" 柳" 的描绘同样流露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 柳" 的不同寻常。
两篇文章都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融情入景、入物可以让我们的散文变得灵动精彩。
佳作示例
回味幸福
纪文骞
那片花园,那棵大桃树,那个食杂店,还有那群小伙伴。每当回忆起这些,我都会微笑,心中就满是感动,就会体会到童年的宝贵与美好。
江城丹东,一个柔情加热情的小城,依山傍水。我喝着鸭绿江水长大。儿时
的我和姥爷躺在摇椅上,听着收音机,赏花。姥姥则安静地做着针线活。我跟太阳一起起床,一起回家。楼下的花园,小伙伴成群成伙,捉迷藏,弹玻璃球,跳皮筋,掏蚂蚁窝,爬树……这些最原汁原味的游戏编织了我清明透亮的童年时光。 夕阳西下,我还躲在岗楼里等待着" 敌人" 的到来。" 丫蛋儿,开饭喽!" 一听到姥姥的呼唤,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桌上已盛满了香喷喷的饭菜。" 不急,先润润喉咙。" 姥爷端上一碗酒酿,凉凉的。上面还浮着桂花,清香扑鼻。我狼吞虎咽地吞了起来。" 这丫头,慢点慢点,不急不急。" 姥爷摇着一把大蒲扇,笑呵呵地望着我,摩娑着我的小脑瓜。
冬天,楼下的小花园里一片雪白。一大清早,我便冲破温暖的束缚,张着小手冲向小花园。不忘在楼口的小食杂店买几个小鞭炮,放在雪地里," 砰砰嘭嘭" 一阵欢叫。和小伙伴堆雪人,两只小手冻得通红,却不肯停下。胖胖的雪人堆好了,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欢呼着,雀跃着……
不知道已经有多长时间了,我再没有痛痛快快地打一次雪仗,无所顾忌地在楼下疯跑,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当我穿梭在校园里,经过主楼门前的那几棵高大静默的银杏树时,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风吹过,树叶" 沙沙" 的声音,好像是回忆的精灵。耳畔响着这" 沙沙" 声,思绪也回到了那个盛满我童年的小花园。忙碌繁重的课业,激烈残酷的竞争好像早已把那种惬意而浪漫的生活和心情带走了,永远地带走了。
离开丹东已经八年了,每当我夜里梦到童年的小花园,或是回想那段日子,我脑海里总是响起"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的歌声。我盼望有一天,我也能化作一只小燕子,飞回童年,重温那段幸福。岁月已逝,至少我还有宝贵的回忆,可以在我迷茫时,幸福回味,回味幸福。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学生)
【评析】
小作者通过对小时候一段往事的回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 幸福" 的无限留恋。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传递了一种纯朴、真挚的情感。姥爷朴实的话语,冬天嬉戏的细节都是自自然然的抒情。同时,童年的生活与今天的生活对比,更能让
人体味到那种幸福的可贵。
【写作训练】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个扶我们走路的人,我们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寄托。就让我们来仔细观察我们的父母,观察他们的笑容,请以《父(母)亲的笑容》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中要融入真情实感。
【思路点拨】
父(母)亲的笑容,对你来说也许已经习以为常,也许很难得。但那笑容的背后一定有许多故事,有许多丰富的情感。如果能借助有感情的叙事,把自己内心深处对父母亲的真情抒发出来,那将是一种幸福。在作文中捕捉一些细节,是能够打动读者的关键。因为,真情就在点滴的生活细节里面。
初中生作文提升全攻略-7: 开头,落笔有神 引人入胜 知识点透视
开头,又称起笔,是指文章的起始部分。开头,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一个层次。好的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被称为‚凤头‛。它要求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摇曳多姿,写得生动、传神、漂亮,让人爱看、想看。一般来说,从内容上讲,开头可以介绍人物,渲染气氛,说明背景,抒发深情,概括主题,呈现矛盾冲突,设置悬念;从语言上讲,开头要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不要让人不知所云;从结构上讲,开头要和文章的主体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和结尾遥相呼应,开合有度。
名家美文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先声夺人,既是一篇文章开头起笔不俗的重要体现,又是我们写好开头的秘诀。
蚂 蚁刘亮程我们家屋子里有两窝蚂蚁。一窝是小黑蚂蚁,住在厨房锅头旁的地下;一窝大黄蚂蚁住在靠炕沿的东墙根。蚂蚁怕冷,所以把洞筑在暖和处,紧挨着土炕和炉子,我们做饭烧炕时,顺便把蚂蚁窝也煨热了。
小黑蚂蚁不咬人,偶尔爬到人身上,好一阵才觉出一点点痒。大黄蚂蚁也不咬人,但我不太喜欢,它们到处乱跑,且跑得飞快,让人不放心;不像小黑蚂蚁,
出来排着整整齐齐的队,要到哪儿就径直到哪儿。大黄蚂蚁也排队,但队形乱糟糟,好像它们的头儿管得不严,好像每只蚂蚁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年春天,我想把这窝黄蚂蚁赶走。我想了一个绝好的办法。那时蚂蚁已经把屋内的洞口封住,打开墙外的洞口,在外面活动了。我端了半盆麸(f ū)皮,从我们家东墙根的蚂蚁洞口处,一点一点往前撒,撒在地上的麸皮像一根细细的黄线绕过林带、柴垛,穿过一片长着矮草的平地,再翻过一个坑(李家盖房子时挖的),一直伸到李家西墙根。我把撒剩的小半盆麸皮全倒在李家墙根,上面撒一把土盖住。然后一趟子跑回来,观察蚂蚁的动静。
先是一只在洞口处闲游的蚂蚁发现了麸皮,咬住一块啃了一下,扔下又咬另一块。当它发现有好多麸皮后,突然转身朝洞口跑去。我发现它在洞口处停顿了一下,好像探头朝洞口里喊了一声,里面好像没听见,它一头钻进去。不到两秒钟,大批蚂蚁像一股黄黑泉水涌了出来。
蚂蚁出洞后,一部分忙着往洞里搬近处的麸皮,一部分顺着我撒的线往前跑。有一个先头兵,速度非常快,跑一截子,对一粒麸皮咬一口,扔下再往前跑,好像给后面的蚂蚁做记号。我一直跟着这只蚂蚁绕过林带、柴垛,穿过那片长草的平地,再翻过那个坑,到了李家西墙根。蚂蚁发现墙根的一大堆麸皮后,几乎疯狂。它抬起两个前肢,高举着跳了几个蹦子,肯定还喊出了什么,但我听不见。跑了那么远的路,似乎一点不累,它飞快地绕麸皮堆转了一圈,又爬到堆顶上。往上爬时还踩翻一块麸皮,栽了一跟头,但它很快翻过身来。它向这边跑几步,又朝那边跑几步,看样子像是在伸长脖子量这堆麸皮到底有多大体积。
做完这一切,它连滚带爬从麸皮堆上下来,沿来路飞快地往回跑。没跑多远,碰到两只随后赶来的蚂蚁,见面一碰头,一只立马转头往回跑,另一只朝麸皮堆的方向跑去。往回跑的刚绕过柴垛,大批蚂蚁已沿这条线源源不断赶来了,仍看见有往回飞跑的。只是我已经分不清刚才发现麸皮堆的那只这会儿跑到哪儿去了。我返回到蚂蚁洞口时,看见一股更粗的黄黑泉水正从洞口涌出来,沿我撒的那一溜黄色麸皮浩浩荡荡地朝李家墙根奔流而去。
我转身进屋拿了把铁锨。当我觉得洞里的蚂蚁已出来得差不多了,大部分蚂蚁已经绕过柴垛快走到李家墙根了,我便果断地动手,在蚂蚁的来路上挖了一个1米多长、20厘米宽的深槽子。我刚挖好,一大群嘴里衔着麸皮的蚂蚁已翻过那个大坑涌到眼前,看见断了路都慌乱起来。有几个,像试探着要跳过来,结果掉进沟里,摔得好一阵子才爬起来,叼起麸皮又要沿沟壁爬上来,那是不可能的,我挖的沟槽下边宽上边窄,蚂蚁爬不了多高就会掉下去。
而在另一边,迟缓赶来的小部分蚂蚁也赶到沟沿上,两伙蚂蚁隔着沟相互挥手,跳蹦子。
怎么啦? 怎么回事? 我好像听见它们喊叫。 我知道蚂蚁是聪明的昆虫,慌乱一阵后就会自动安静下来,处理好遇到的麻烦事。以它们的聪明,肯定会想到在这堆麸皮下面重打一个洞,筑一个新窝,窝里造一个能盛下这堆麸皮的大粮仓。因为回去的路已经断了,况且家又那么远,回家的时间足够建一个新家了。就像我们村有几户人,在野地打了粮食,懒得拉回来,就盖一间房子,住下来就地吃掉。李家墙根的地不太硬,打起洞来也不费劲。
蚂蚁如果这样做我就成功了。
我已经看见了一部分蚂蚁叼着麸皮回到李家墙根,好像商量着按我的思路行动了。
这时天不知不觉黑了。我才发现自己跟这窝蚂蚁耗了大半天了。我已经看不清地上的蚂蚁。况且,李家老二早就开始怀疑我,不住地朝这边望。他不清楚我在干什么。但他知道我不会干好事。我咳嗽了两声,装得啥事没有,踢着地上的草,绕过柴垛回到院子。第二天,一大早我跑出来,发现那堆麸皮不见了,一粒也没有了。从李家墙根开始,一条细细的、踩得光光的蚂蚁路,穿过大土坑,通到我挖的沟槽边,沿沟边向北伸了1米多,到没沟的地方,又从对面折回来,再穿过草滩、绕过柴垛和林带,一直通到我们家墙根的蚂蚁洞口。
一只蚂蚁都没看见。
[阅读手记]
‚他,刘亮程,语言素淡、明澈,充满欣悦感和表达事物的微妙肌理,展现了汉语所独具的纯真和瑰丽。‛《蚂蚁》充分展示了刘亮程文笔的魅力。文章写作对象令人耳目一新,充满好奇,整个开头简洁明快,敞亮利索,而又预示着将要发生的故事。
佳作展示
拥抱挫折
济南一考生
人生的旅途不会永远充盈着银铃般的笑声,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命的征程不会永远洒满七彩的阳光,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生活的道路不会永远布满璀璨的星辰,因为我们会经历挫折……
你是否因为挫折带给你痛苦,带给你失败,带给你孤寂,带给你寒冷而深深地怨恨它?你是否因为挫折让你的旅途布满荆棘,让你的道路极其坎坷而深深地畏惧它?
如果你毫不迟疑地告诉我:‚是。‛我会为你担心,为你忧虑。挫折会成为你强大的敌人,会是你挥之不去的梦魇,你将永远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永远看不到光亮!如果你坚定不移地对我说:‚不是。‛我该有多么欢欣,多么佩服你。也许未来仍然会有无数的挫折等待着你,但这都丝毫不能威胁你,你比它更加强大! 挫折,就像我手中的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任何事情也都一样,哪有我们想象的这般可怕?千万别畏惧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勇敢冲吧!此时不冲,何时冲?
所以拥抱挫折吧!像贝多芬一样,即使处在无声的世界里,依然用心灵谱写人生唯美的乐章;像张海迪一样,即使不能飞驰在生活的跑道上,依然用手去挥写人生豪迈的誓言;像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阳光总在风雨之后,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成功,只有拼到最后的人,才能笑到最后。生活中并不缺少遇到挫折的人,而是缺少敢于向前拥抱挫折的人。 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
[评析]
拥抱挫折,是一种难得的勇气,是一种成熟的风度。拥抱挫折,是久经磨炼后的从容、洒脱。文章立意不同凡响。以排比开篇,落笔虎虎生风,行文气势如虹,浩浩荡荡,激越酣畅。
‚我‛、‚你‛的对话形式,直接把读者拉入文章之中,以一种亲切的交流实现了阅读的亲近、真诚。句式的变换灵活自如,陈述一马平川,疑问跌宕起伏,读起来错落有致。
‚像祖国一样,即使经历过失败,经受过欺压和凌辱,依然奋勇向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陡然起笔,境界为之大开。‚你呢?面对强劲的对手,准备好了吗?‛作文结尾,余音绕梁,意味深长,令人不得不三思。
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屡易其稿,难得一个好开头,竟至于几乎搁笔,忽得‚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两句,遂势如破竹,一挥而就,连朱熹也称赞‚东坡作《韩文公庙碑》,不能得一起头,起行百十遭,忽得‘匹夫’两句,下而只如此扫去‛。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初稿写‚滁州四面有山‛,数十字而不能自安,改为‚环滁皆山也‛,然后一口气拈出21个‚也‛,势若轻舟急流而下,写成千古妙文。 ——杨义? 《中国叙事学》
名家美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是在一九二一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演讲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演讲稿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的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然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腔是很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约二十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文强记,在笔写的讲稿外,随时引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的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出手巾拭泪,听到的人不知有许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到他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这一篇演讲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常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演讲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
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落笔即点出主人公梁启超先生,借与其他人的对比,突出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不凡之处。开头(前两自然段)主次分明,梁任公是主,其他演讲者是次;冷热分明,对梁任公是热,对其他人是冷,而对梁任公又热而不火,张扬有度,为下文的高潮做一铺垫,留空间。写梁任公的手稿好,千呼万唤,梁任公还是没有正式露面,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进一步激发了阅读的愿望,而梁任公超凡脱俗、高人一等的总体印象也植入了读者的脑海里。
学问大家——梁实秋,写叱咤风云的大家——梁任公,文章真是看点很多。在文章开头之外,还有两个开头,一个是写梁任公演讲之前的正式出场,另一个是梁任公演讲的开场白。刻画传神,活灵活现,光彩照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是精彩之极
佳作展示
角落里的尘埃
孙鹏飞
他,静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个子不高的他没有同桌,只有角落里的扫帚和最后面窗台上的灰尘终日与他为伴。不善言辞的他在校的大多时间都静静地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呆滞地盯着从未被人打扫过的窗台……
一天下午,数学课上。
冬日的一缕阳光懒洋洋地透过教室后面的窗户,射到角落里,也射到了他的身上。数学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速地写了道‚五星级‛的难题让大家做。他没有放弃思考,习惯性地将头靠在臂弯里,任凭手里的笔机械地画着各种几何图形。时间一分一秒地从一个个紧锁的眉头和转动的笔尖上跳过去。教室里静极了。 奇迹终于出现了!不知何方神灵暗中相助,他竟然找到了解题的捷径。他环顾四周,本班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欧阳嘉伟眉头依然紧皱,笔尖依然转动。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接连数次的检查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给他:你真棒!他抬起
头,渴望老师用惊喜的眼神将他从角落里发现。但老师的眼睛却不曾有一丝的懈怠,总是直直地盯着那几位佼佼者。长时间的沉寂过后,老师似乎对她的‚得意门生‛们有点儿不耐烦了,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开。实在不敢举起很少举起的手,他用焦急的目光期待着老师的提问。但他所在的那个角落又是那么遥远,那么偏僻……
他,再次放开了紧攥的拳头,悻悻地低下头,再次仔细地比较了一下自己的答案。他发现自己的答案远比黑板上的方法简单得多。他又有点如坐针毡了,企盼的眼神再次盯住了老师,他在期待着机会的来临。这次他非常幸运,因为老师正微笑地望着那在窗台上不停浮动的灰尘。老师的眼睛往他身上一瞥,一怔。 ‚你,有什么事吗?‛
‚……就……就是……那道题……‛
‚噢,那道题没听懂啊,没关系,请坐吧!‛
他茫然地坐在了那里,像角落里一粒永远不会引人注目的尘埃…… (作者系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中学学生,指导教师筑王树芳)
[评析]
文章以描写人物开头,一上来就给文章的主人公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交待清楚了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和心情。开头,很‚静‛,静得如同一潭近乎绝望的死水,静得有些凉透了心。这一人物,令人读来心痛,读者的心被抓住了,想尽快看下去,了解他的学习,他的故事,他的命运。
心灵在撞击下刻录:学生,期待老师的关注和掌声。只要老师给他一缕阳光,他就能发出璀璨光芒。
张中行先生谈作文的开头开头,有吸引读者的作用,所以要用心写,使之真有吸引力。
从正面谈要求是一,写法是二。一是一项,即让读者看了感觉到,门面之内一定有好货。二是两类,即表示一定有好货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明说,一种是暗说。明说,有好处,尤其是内容比较繁而深的议论文,先总括、明快地说一下,等于店门口招牌上写明‚专售祖传狗皮膏药‛,‚只此一家,并无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