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作者:许英 吕孟芸 邹春丽
单位: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预习在新旧知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还能带领学生回顾与新内容相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实践证明,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都比较重视预习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不断积累,乐于表达。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积极欣赏,还要让学生能做到以课文为凭借,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的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训练学生写好作文的根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促进读的能力提高,读中悟写,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懂得写作与交流。就是说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对阅读的促进。本文倡导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以摆正读写结合点,整合读写信息为重点,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以课文引路,实现课文再创造,以“品文、整合、表达”三者同步发展为教学准则,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坚持读写训练,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积累、模仿、内化、积淀,借助于大量的片断练习,使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而使语言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5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部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能读懂文章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把语句写通顺,但往往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所以课堂小练笔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评价设计:
采用《语文学习习惯观察量表》对学生课堂上的常规、读书习惯、写字习
惯进行评价。(观察量表附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导学案(见附页)
前置性作业:
1、读熟课文,标清自然段。
2、会读会写生字,并认真书写在导学卡中。
3、试着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写在导学卡我会概括一栏中。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什么是战象。
3、展示老师收集的关于战象的资料。
课件出示:(图片加文字)
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战象有充分的整体的把握。
【时间预设】3分钟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集体交流本课共几自然段。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课文的朗读在学习过程中检查。
2、检查第二个预习要求。
(1)拿出导学卡对照屏幕同桌交换迅速批改,并且互相评价。
课件出示:
我会写:劈敌 日寇 石碑 镌刻 香蕉 箩筐 象鞍 皮革 荡漾 点缀 并肩
浴血搏杀 排山倒海 泣不成声
(2)引导学生找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教师指导“寇”、“漾”两字的书写。(板书:寇 漾)
“寇”字指导:侵略者占领了我们的家园,宝盖头要大一点,抢夺了我们的财产,元字不要出宝盖,竖弯钩可稍长些。拿起枪械攻击我们的人身安全。这个攴字写在竖弯钩里面。
“漾”字指导:荡漾是什么意思?与水有关,请看,像什么?三点水居字中间,右边的笔画比较多,羊字头的竖和永字的横折钩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导学卡的“我能进步”一栏中工工整整练写一遍。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求多但求精,这样的安排简洁高效,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字词的书写。
3、检查第三个预习要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4、提炼小标题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中把课文的四个场景归纳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提炼成小标题,并且老师在黑板板书,学生写在导学卡的“我会概括”一栏中。(板书:英雄垂暮 重披象鞍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设计意图】小标题的提炼既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训练了学生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快速阅读,掌握篇幅较长文章,同时也提示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为长文短教打下基础。
【时间预设】8分钟
三、研读语句,细感悟
学生默读课文,在最受感动的地方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画句子、圈词语、写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A 、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课件出示)
(1)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抓重点词“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体会。
(3)指导朗读。
B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课件出示)学生谈感受:嘎羧对象鞍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
(1)抓重点词“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体会嘎羧对象鞍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
(2)理解摩挲的意思,做动作感受嘎羧对象鞍的深情。(板书:动作 神态)
(3)教师总结: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笔动作与神态的描写却让我们读懂了嘎羧的内心。
(4)指导朗读。
(5)它如此激动,是因为象鞍上有什么?嘎羧看到象鞍上的弹洞、斑斑血迹会想起什么呢?
(6)小结:26年过去了,嘎羧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
3、学生继续交流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第14自然段,课件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非常怀念它的战友?
(1)抓关键词“久久凝望”“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体会,理解“凝望”的意思,指导朗读。
(2)“久久凝望”把嘎羧所有的心事都包含在里面了,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异常激动和兴奋,所以——把你的想象在导学卡中写下来。
学生交流:它想起了„„
(3)体会嘎羧走到一块礁石上“亲了又亲”的深情。
(4)想象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
(5)教师指导朗读:重回战场,缅怀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动啊!又是寥寥数笔,却细腻传神。学生齐读这一段。(板书:细致 传神)
(6)小结:就这样,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
学生体会:此时此刻的嘎羧,不仅仅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位——英雄、重情
重义的朋友、令人敬佩的军人„„
4、总结: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
学生有感情朗读“它死了„„躺在了一起。”(课件)。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还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环节中把学生放在了本位,提供了充足的交流时间。
【时间预设】25分钟
四、总结全文,学方法
1. 总结全文:让我们永远铭记这重情重义的英雄——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2、帮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阅读文本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文章的理性学习上,总结写作方法。
【时间预设】3分钟
五、拓展延伸,促升华
学生默读导学卡中沈石溪的另一篇文章《豺狼情仇》的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课件出示:
《豺狼情仇》片断欣赏
大灰母狼停了下来,放出一声低嚎,绿莹莹的目光聚焦在大肚佛窟,狼毛耸立,狼腿曲蹲。在洞口草丛后面窥望的母豺火烧云晓得,大灰母狼已经发现目标,准备厮杀了。它心一横,咬住小雌豺的后颈皮,窜出石洞,拼命向荒野逃窜。
接下来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厮杀呢?豺的一家命运又会如何?请继续阅读《豺狼情仇》。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时间预设】2分钟
六、布置作业
1、请继续阅读导学卡中推荐的故事,和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
2、小练笔:
写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注意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来说。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动作 神态 英雄垂暮 重披象鞍
细致 传神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巩固练习:
1、听写:
劈敌 日寇 镌刻 箩筐
荡漾 并肩 浴血搏杀
2、形近字组词:
寇( )萝( )漾( )
冠( )箩( )羡( )
3、造句:
凝望: 。
附
语文学习习惯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之习惯养成 研究问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观察教师: 时间:
注:1、学生参与情况可记为:A 非常好;B 一般;C 较差。2、要点记录是将观察的现象用文字描述出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作者:许英 吕孟芸 邹春丽
单位: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预习在新旧知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预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还能带领学生回顾与新内容相关的已学过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实践证明,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都比较重视预习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不断积累,乐于表达。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积极欣赏,还要让学生能做到以课文为凭借,从读到写。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的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有针对性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训练学生写好作文的根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促进读的能力提高,读中悟写,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懂得写作与交流。就是说阅读教学中的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对阅读的促进。本文倡导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以摆正读写结合点,整合读写信息为重点,以教材为载体,发挥教材的典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寻找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以课文引路,实现课文再创造,以“品文、整合、表达”三者同步发展为教学准则,把阅读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主阵地,坚持读写训练,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积累、模仿、内化、积淀,借助于大量的片断练习,使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而使语言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教材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5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部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边阅读边思考,能读懂文章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在作文方面,大部分学生能把语句写通顺,但往往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所以课堂小练笔很有必要。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评价设计:
采用《语文学习习惯观察量表》对学生课堂上的常规、读书习惯、写字习
惯进行评价。(观察量表附后)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导学案(见附页)
前置性作业:
1、读熟课文,标清自然段。
2、会读会写生字,并认真书写在导学卡中。
3、试着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写在导学卡我会概括一栏中。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交流什么是战象。
3、展示老师收集的关于战象的资料。
课件出示:(图片加文字)
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曾经有过特种部队——象军,它在战争中发挥着类似现代武器坦克的作用。经过训练的战象,作战时冲锋陷阵,勇猛无敌,它能破城门、毁营垒、折武器、踏敌军、陷敌阵,常给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战象有充分的整体的把握。
【时间预设】3分钟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集体交流本课共几自然段。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课文的朗读在学习过程中检查。
2、检查第二个预习要求。
(1)拿出导学卡对照屏幕同桌交换迅速批改,并且互相评价。
课件出示:
我会写:劈敌 日寇 石碑 镌刻 香蕉 箩筐 象鞍 皮革 荡漾 点缀 并肩
浴血搏杀 排山倒海 泣不成声
(2)引导学生找出难读或者难写的字,教师指导“寇”、“漾”两字的书写。(板书:寇 漾)
“寇”字指导:侵略者占领了我们的家园,宝盖头要大一点,抢夺了我们的财产,元字不要出宝盖,竖弯钩可稍长些。拿起枪械攻击我们的人身安全。这个攴字写在竖弯钩里面。
“漾”字指导:荡漾是什么意思?与水有关,请看,像什么?三点水居字中间,右边的笔画比较多,羊字头的竖和永字的横折钩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导学卡的“我能进步”一栏中工工整整练写一遍。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求多但求精,这样的安排简洁高效,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字词的书写。
3、检查第三个预习要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4、提炼小标题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中把课文的四个场景归纳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提炼成小标题,并且老师在黑板板书,学生写在导学卡的“我会概括”一栏中。(板书:英雄垂暮 重披象鞍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设计意图】小标题的提炼既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训练了学生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快速阅读,掌握篇幅较长文章,同时也提示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为长文短教打下基础。
【时间预设】8分钟
三、研读语句,细感悟
学生默读课文,在最受感动的地方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教师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画句子、圈词语、写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A 、嘎羧见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和“嘎羧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课件出示)
(1)从这样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抓重点词“十分亢奋”“烧得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体会。
(3)指导朗读。
B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课件出示)学生谈感受:嘎羧对象鞍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
(1)抓重点词“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体会嘎羧对象鞍有着很深很深的感情。
(2)理解摩挲的意思,做动作感受嘎羧对象鞍的深情。(板书:动作 神态)
(3)教师总结:嘎羧虽然老了,但是嘎羧作为一名战士的雄心仍在啊,作者的话并不多,寥寥数笔动作与神态的描写却让我们读懂了嘎羧的内心。
(4)指导朗读。
(5)它如此激动,是因为象鞍上有什么?嘎羧看到象鞍上的弹洞、斑斑血迹会想起什么呢?
(6)小结:26年过去了,嘎羧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
3、学生继续交流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第14自然段,课件出示:“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嘎羧非常怀念它的战友?
(1)抓关键词“久久凝望”“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吼叫”体会,理解“凝望”的意思,指导朗读。
(2)“久久凝望”把嘎羧所有的心事都包含在里面了,回到昔日的战场,嘎羧异常激动和兴奋,所以——把你的想象在导学卡中写下来。
学生交流:它想起了„„
(3)体会嘎羧走到一块礁石上“亲了又亲”的深情。
(4)想象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
(5)教师指导朗读:重回战场,缅怀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动啊!又是寥寥数笔,却细腻传神。学生齐读这一段。(板书:细致 传神)
(6)小结:就这样,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
学生体会:此时此刻的嘎羧,不仅仅是一头战象,它是一位——英雄、重情
重义的朋友、令人敬佩的军人„„
4、总结:整整26年了,嘎羧始终记得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记得自己浴血搏杀的地方,战场才是归宿,战友才是最亲密的伙伴。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终于和伙伴们躺在了一起。
学生有感情朗读“它死了„„躺在了一起。”(课件)。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还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环节中把学生放在了本位,提供了充足的交流时间。
【时间预设】25分钟
四、总结全文,学方法
1. 总结全文:让我们永远铭记这重情重义的英雄——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2、帮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到的阅读文本的方法,加深学生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文章的理性学习上,总结写作方法。
【时间预设】3分钟
五、拓展延伸,促升华
学生默读导学卡中沈石溪的另一篇文章《豺狼情仇》的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课件出示:
《豺狼情仇》片断欣赏
大灰母狼停了下来,放出一声低嚎,绿莹莹的目光聚焦在大肚佛窟,狼毛耸立,狼腿曲蹲。在洞口草丛后面窥望的母豺火烧云晓得,大灰母狼已经发现目标,准备厮杀了。它心一横,咬住小雌豺的后颈皮,窜出石洞,拼命向荒野逃窜。
接下来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厮杀呢?豺的一家命运又会如何?请继续阅读《豺狼情仇》。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时间预设】2分钟
六、布置作业
1、请继续阅读导学卡中推荐的故事,和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
2、小练笔:
写嘎羧告别村寨的场景。注意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来说。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动作 神态 英雄垂暮 重披象鞍
细致 传神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巩固练习:
1、听写:
劈敌 日寇 镌刻 箩筐
荡漾 并肩 浴血搏杀
2、形近字组词:
寇( )萝( )漾( )
冠( )箩( )羡( )
3、造句:
凝望: 。
附
语文学习习惯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学生学习之习惯养成 研究问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情况
观察教师: 时间:
注:1、学生参与情况可记为:A 非常好;B 一般;C 较差。2、要点记录是将观察的现象用文字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