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生活 作文

我的"作文研究性学习"观作文1800字

初二作文

新课程改革如潮般荡涤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领域,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的 学习 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既然我们把渗透了 研究 性学习方式的中学语文教学称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我不妨也将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作文研究性学习。也许有人会问:中学作文教学中该不该、能不能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这是不是只是一种站在 时代 的风口浪尖一味迎合潮流的形式主义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也应当被渗透到中学作文教学领域中来。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完全走入了一种模式化的训练路子:教师讲授写作 方法 ——教师提供 参考 例文——学生机械模仿。这样的作文训练仅仅为了写作而写作,背离了作文的本真。其实,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以交流为目的的一项语文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渗入,将引领作文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以写作方法作为主体。所以,我以为作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写作需要为主体,融合了学校、家庭、 社会 等各方面的 内容 ,渗透了多种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作文研究性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培养目标:一、引导学生具备自如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写作水平低下这一 问题 的能力。不管怎样的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作文研究性学习将一改以往一味灌输的方式,把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或者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或者与情景结合,或者借助多媒体表达,比较巧妙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最后养成为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善于“动”起来获取和收集可写作信息,积累情感体验。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借助具体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是可写作的内容素材。这些东西犹如库存的货物,如果不提早留心积攒,运用时必然陷入窘境。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养成立足平凡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勤于“动手”收集、善于“动眼”关注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最好借助于一些精心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写作小课题来进行,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以兴趣作浆,以新颖为舟,使他们真正动起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三、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成熟自己的写作手法。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核心,这就使得中学生之间严重缺失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的交流。这种状态使中学生的思想陷入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思想得不到碰撞,智慧不可能交锋,也就不能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因而也就不能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调整彼此间的关系——有竞争也有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乐于分享经验,分享所得,取长补短,以子之矛攻我之盾,以他人为镜,正自己衣冠,从而加快自身写作能力成熟的步伐,吸取众家智慧,形成独特成熟的写作风格。四、引导学生善于 分析 思考,善于反观生活,提升思想认识的水平和高度。留心生活,处处有闪光的思想。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而是缺少对美的分析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何为“美”,任美云集在身边,你也不能够发现她。分析和思考,至关重要。不善于分析思考,就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反观人生,也就得不到人生的真谛,因而也提升不了思想认识水平。作文研究性学习将给学生一双以分析思考为探头的慧眼,去追寻生活中闪光的思想。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一、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原则:1、写作训练的方式应当多样化,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写作方法为主,长期使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乃至于排斥心态。高中生正是充满了创意和活力的青少年,作文教学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写作知识体系的特点,从电视节目等其他领域汲取有价值的东西,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乐写作文、写作文乐。这样一来,何愁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领悟、不会发现和创新?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2、写作训练的受益对象应当普遍化,大面积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同是一个班的

新课程改革如潮般荡涤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领域,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的 学习 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既然我们把渗透了 研究 性学习方式的中学语文教学称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我不妨也将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作文研究性学习。也许有人会问:中学作文教学中该不该、能不能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呢?这是不是只是一种站在 时代 的风口浪尖一味迎合潮流的形式主义呢?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完全可以,也应当被渗透到中学作文教学领域中来。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作文教学完全走入了一种模式化的训练路子:教师讲授写作 方法 ——教师提供 参考 例文——学生机械模仿。这样的作文训练仅仅为了写作而写作,背离了作文的本真。其实,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以交流为目的的一项语文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渗入,将引领作文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作为主体,而不是以写作方法作为主体。所以,我以为作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写作需要为主体,融合了学校、家庭、 社会 等各方面的 内容 ,渗透了多种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作文研究性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培养目标:一、引导学生具备自如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写作水平低下这一 问题 的能力。不管怎样的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作文研究性学习将一改以往一味灌输的方式,把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或者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或者与情景结合,或者借助多媒体表达,比较巧妙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各种写作技能和方法,最后养成为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善于“动”起来获取和收集可写作信息,积累情感体验。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借助具体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是可写作的内容素材。这些东西犹如库存的货物,如果不提早留心积攒,运用时必然陷入窘境。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养成立足平凡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勤于“动手”收集、善于“动眼”关注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最好借助于一些精心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写作小课题来进行,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以兴趣作浆,以新颖为舟,使他们真正动起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三、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成熟自己的写作手法。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核心,这就使得中学生之间严重缺失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的交流。这种状态使中学生的思想陷入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思想得不到碰撞,智慧不可能交锋,也就不能从同龄人身上反观自己,因而也就不能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作文研究性学习应引导学生调整彼此间的关系——有竞争也有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乐于分享经验,分享所得,取长补短,以子之矛攻我之盾,以他人为镜,正自己衣冠,从而加快自身写作能力成熟的步伐,吸取众家智慧,形成独特成熟的写作风格。四、引导学生善于 分析 思考,善于反观生活,提升思想认识的水平和高度。留心生活,处处有闪光的思想。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而是缺少对美的分析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何为“美”,任美云集在身边,你也不能够发现她。分析和思考,至关重要。不善于分析思考,就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反观人生,也就得不到人生的真谛,因而也提升不了思想认识水平。作文研究性学习将给学生一双以分析思考为探头的慧眼,去追寻生活中闪光的思想。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在进行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一、作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原则:1、写作训练的方式应当多样化,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写作方法为主,长期使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乃至于排斥心态。高中生正是充满了创意和活力的青少年,作文教学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写作知识体系的特点,从电视节目等其他领域汲取有价值的东西,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方式和内容,通过写作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乐写作文、写作文乐。这样一来,何愁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领悟、不会发现和创新?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2、写作训练的受益对象应当普遍化,大面积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同是一个班的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作文3400字

初一作文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

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

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 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

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 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

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注:借鉴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

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D ·A ·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第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版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表达真情,抒写真切体验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更是写作的实施者,所以作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对写作形式的构思与安排,对写作主题的感悟与确立,都不能够把教师自己的理解或表达强加给学生,不能够让学生运用他们不理解的形式作文,写他们陌生甚至隔膜的内容。否则,这些就会成为作文教学的枷锁,把学生牢牢地锁在作文活动奴仆的位置。体验性作文教学正适应这一需要,能够解放对学生的写作束缚,还学生写作的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自由快乐的表达。

一.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实施依赖于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主体地位的落实。

1.要求学生书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的作文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就是学生的生活,把生活之泉引入作文写作,文章自然如清泉活泼生动,“体验”正是一条引“源”入文的好通道。我们的生活世界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经历,促成我们产生各种生活体验,从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从“体验”入手,正是对学生生活的尊重,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尊重,“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体验式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作文内容定位于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教师指定的某一块;将写作动机从学生自身激发,使学生因为有“体验”要表达而作文,而不是要完成任务去写作;将作文写作扎根于学生生活与生活体验中,使作文成为一种交流的需要与生活的自觉,而不是屈从于老师命令与催促的应付。

2.作文写作中,学生聚焦自己的生活,以产生活跃的情感体验,形成对作文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如果没有活跃的情感体验,学生怎么能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或生活中形成强烈的关注,激发积极有效的主体参与性呢?反之,而失去主体参与意识,即便面对异常丰富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只是生活和作文教学的局外人,又怎么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形成有效的情感体验?生活的滋养被拧干后,作文也就失去了重

量,写作就会成为敷衍,而不是表达,更不是交流。

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作文,都是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到生活与作文教学活动中,深入生活的细节中,对生活事件进行真诚而活跃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与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参与的积极作用,而这正是体验式作文写作的特点。积极有效的主体体验使参与落到实处,让作文真切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显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打动人的表达必定是饱含真挚情感体验的。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学中追求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与作文的创新能力。

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整齐划一,评价起来一刀切,所谓优劣的区分,泾渭分明。这种对写作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标准的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视学生的发展性,是对学生写作主体地位的漠视,只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受体”,这怎么能激起学生对于特定情境、生活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性,就等于把学生视为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工具,事实上把生活、学生、作文两两相隔绝, 这样的写作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表达”;而缺乏自主与个性体验的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作文的个性与创新能力。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让学生的作文植根于现实生活,表达每一个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是心灵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个性化的自主表达。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用肯定、鼓励来帮助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写作。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正是体验式作文教学追求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写作当作表达体验的需要。

1.体验性作文教学外延的最大化是生活,但它的实施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或者教学事件。 课堂与生活在不少同学印象中似乎一直存在隔膜,尤其是作文教学,生活与写作在他们的思想中从来就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其实,作文抒写体验,而在生活中我们才能产生丰富的体验,如果说作文是“井”,生活是“河”,它们肯定有相通之渠,只要打通,生活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中,体验正是最好的渠道。作文教学中主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打通体验这道渠,激起学生对相应教学情境或教学事件的情感体验,并由此“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情

感体验,引生活入作文。

体验性作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真”,而不能“假”。所以,情境创设要求突出事件或情境的遭遇性,要自然,要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心触动;绝不能让人一望就知是“假”,简单的说,就是情境的创设也是生活,要有生活气息。

其次,作文教学情境或事件的创设要具有“唤醒”功能,它必须在激起学生某种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最大可能地唤醒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或者能最大可能地激起学生去观察体验的兴趣。所以,它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创设,决不仅仅是对生活情境或事件的简单复制,它对作文写作在内容或者主题甚至形式上有着一定的暗示与导向作用。有着生活气息的情境带着它强烈的暗示性与导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走入生活,写作就成为表达与交流的需要,成为体验的一部分了。

2.体验性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觉体验,把作文写作当作与人交流与表达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的作文意识。

《课标》要求写作能“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体验性作文教学的“体验”绝对不是总是始于或终于一节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的自觉,写作不应该总是一次次的都要激起,应当成为表达丰富生活体验的需要,写作的过程应当生活化、体验化、自觉化。

三.体验性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注重体验与作文的过程引导和管理, 因此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和教学的进行状态,能够科学合理的引导、调控。

体验性作文教学同所有其他教学一样,不仅仅关注结果,更注重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化是教学落在实处的基础,体验性教学更加如此,没有过程的教学任何体验都无从谈起;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体验性”必须依附于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而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无到被唤起,到被加强,到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体验或者表达与写作,它从开始就表现出持续性、发展性,忽视教学与学生体验、写作的过程性,希望教学可以一蹴而就,希望启发引导了就能够马上成功,这是不现实的。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学习结果呈现的仅仅是过去的记录,而不是将来的知识”,也不能够把一篇作文——即便它很出色——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或终结。

体验性作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先有的体验并不就完满、深刻,它也需要不断地加以修正、成长,所以说“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它意味着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教师如果忽视体验性作文教学的成长过程,无异于揠苗助长;所以作为一个

教育者,他的工作不仅是激发、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教给学生思想,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或者修正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获得新的体验,让认知世界的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成长。

当我们真正把体验性作文教学进行到底,作文与生活的隔膜就会自然消失,生活之清泉就会源源不断注入作文之田,丰盈、灵动、真挚、深刻的好文章就会如同缤纷美丽的个性化花朵盛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活动中。

注:借鉴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10月号·上 第52页

李秋菊/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第79页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D ·A ·库伯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 第23、24页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年版

浅谈小学数学作文作文2300字

初二作文

浅谈小学数学作文

小学数学作文,对于它我了解的不多,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着小学数 学课外作业的改革,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使有待进步的学生找回自信,找到“知识的卡壳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尽量地去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不断取得进步。

长期以来,数学作业仅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的练习而已,其形式单一,内容千篇一律,存在很多问题。近几年来,我尝试将语文学科中的作文引入数学学科,让数学与作文联姻。 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以往的大纲不同,课标把总体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而后三个方面的目标我们以往忽略了或者说重视得不够。我常常思考怎样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2个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让学生写写“数学作文”对上述两方面有很大益处。我曾尝试着让学生写过一些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数学考试的想法等,我把孩子们写的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文章称为“数学作文”。

“数学作文”写些什么呢?当然应与数学有关。在学数学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创新;考试之前、考试之中、考试之后你有什么想法等都可以用“作文的形式”记下来,在生活中看到的某些事物、现象,能联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也可以用“作文的形式”记下来。 “数学作文”一般来说我不要求学生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写,而要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然后我再收集起来细细品读,从中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现状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单元数学测验,是我给学生布置的第三篇数学作文,题目是:“记这次单元测试”,在考试时我有意进行了安排,为了防止学生间的抄袭现象,我随机把学生的座位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了调换,这谁都没有想到。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真实的,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真实成绩,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地对“有待进步的学生”进行辅导,相信会有收获的。

在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的实践中,我发现写“数学作文”有以下好处:

一、 数学作文沟通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总把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发现、体验,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并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同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勤于观察,动脑思考、仔细分析的习惯,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作文展示了学习知识的过程

当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数学学习的情况,尤其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学习过程,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点,将当时的学习过程叙述出来、展示出来。

三、数学作文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毕竟有限,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老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二可以避免学与用的脱节。让学生写“数学作文”能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我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提到在商场买洗衣粉时看到有不同的牌子,同一个牌子又有几种不同的包装,价格都不相同,从而想:买哪一种最划算?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一番计算后作出决定,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学过的知识派上了用场,很有成就感。如果学生能坚持这样记日记,经常去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逐渐改变“数学既枯燥又难学”的看法,还能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实践能力。

我经常让学生写小论文,有时让学生自己找课题,有时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反复做实验、做调查,反复与他人讨论,实践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比如写《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家距学校有多远》、《请拧紧水龙头》(以水龙头漏水为起因谈节水)这样的论文,首先要做一些实验,得出相关数据才能写好。而要写《买哪种最划算》、《警惕白色污染》这类论文,则需要事先做一些调查,收集很多数据才能写

好。写这些小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也就是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

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数学作文”促使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写好这些作文,他们还要学习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经常写这样的作文,学生就能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数学作文”促使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写好这些作文,他们还要学习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经常写这样的作文,学生就能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总之,数学作文有利于学生梳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归纳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数学作文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表独立见解的阵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创造了条件。数学作文也改变了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撰写科研论文奠定了基础。

浅谈小学数学作文

小学数学作文,对于它我了解的不多,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着小学数 学课外作业的改革,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使有待进步的学生找回自信,找到“知识的卡壳点”,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尽量地去改变自己的学习现状,不断取得进步。

长期以来,数学作业仅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进行的练习而已,其形式单一,内容千篇一律,存在很多问题。近几年来,我尝试将语文学科中的作文引入数学学科,让数学与作文联姻。 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要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强调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以往的大纲不同,课标把总体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而后三个方面的目标我们以往忽略了或者说重视得不够。我常常思考怎样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2个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让学生写写“数学作文”对上述两方面有很大益处。我曾尝试着让学生写过一些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数学考试的想法等,我把孩子们写的这些与数学有关的文章称为“数学作文”。

“数学作文”写些什么呢?当然应与数学有关。在学数学时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创新;考试之前、考试之中、考试之后你有什么想法等都可以用“作文的形式”记下来,在生活中看到的某些事物、现象,能联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也可以用“作文的形式”记下来。 “数学作文”一般来说我不要求学生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写,而要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然后我再收集起来细细品读,从中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现状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单元数学测验,是我给学生布置的第三篇数学作文,题目是:“记这次单元测试”,在考试时我有意进行了安排,为了防止学生间的抄袭现象,我随机把学生的座位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了调换,这谁都没有想到。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真实的,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真实成绩,以便更好地针对性地对“有待进步的学生”进行辅导,相信会有收获的。

在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的实践中,我发现写“数学作文”有以下好处:

一、 数学作文沟通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总把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发现、体验,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并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同时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勤于观察,动脑思考、仔细分析的习惯,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数学作文展示了学习知识的过程

当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数学学习的情况,尤其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学习过程,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点,将当时的学习过程叙述出来、展示出来。

三、数学作文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毕竟有限,所以很多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老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一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二可以避免学与用的脱节。让学生写“数学作文”能增强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我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提到在商场买洗衣粉时看到有不同的牌子,同一个牌子又有几种不同的包装,价格都不相同,从而想:买哪一种最划算?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一番计算后作出决定,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学过的知识派上了用场,很有成就感。如果学生能坚持这样记日记,经常去观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但能逐渐改变“数学既枯燥又难学”的看法,还能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实践能力。

我经常让学生写小论文,有时让学生自己找课题,有时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反复做实验、做调查,反复与他人讨论,实践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比如写《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家距学校有多远》、《请拧紧水龙头》(以水龙头漏水为起因谈节水)这样的论文,首先要做一些实验,得出相关数据才能写好。而要写《买哪种最划算》、《警惕白色污染》这类论文,则需要事先做一些调查,收集很多数据才能写

好。写这些小论文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也就是采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

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数学作文”促使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写好这些作文,他们还要学习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经常写这样的作文,学生就能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写“数学作文”促使学生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写好这些作文,他们还要学习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经常写这样的作文,学生就能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总之,数学作文有利于学生梳理、展示自己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归纳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数学作文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表独立见解的阵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创造了条件。数学作文也改变了数学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撰写科研论文奠定了基础。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点滴作文3900字

六年级作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点滴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文系 贾珊珊】

一、提前作文的可能性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小朋友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陶瓷、泥土上所刻画的象形符号,可能是世界各国文字的最初形态。口语是听觉符号,主要负责日常交际;书面语是视觉符号,主要表达心中的意象。从文字起源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虽有联系,但却是两种功能和性质不同的符号系统,是可以分开学习的。

这种既同步又分离的关系在个体语言发展的特例中也能找到依据。例如,幼儿在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认识汉字、符号和图形。有时候幼儿不会说某个单词,却能指认汉字和图形。又如,过去农村的村书记和村长大多是文盲,大字不识一斗,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逻辑严密,很能服人;相反,聋哑人从小不会说话,却能学习文字,用手势语和书面语与他人交流,也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健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书面语充斥的

现代文明社会,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完全分离的现象很少见到了。笔者有个假定,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所有语言文字的潜能,孩子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应该以学习书面语为主,同时提高口语交际的品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提前作文不仅可能,也很有必要。实验表明提前作文满足了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明白,限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鸦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孩子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的。这时候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总体面貌也许是:多数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乱用,错别字连篇。但孩子是在非常放松、自由的心态下写作,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完成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渗透完成了作文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否比单纯地重复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要有意义呢?

二、作文教学难在何处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人们分析了很多原因,但很少有人从语言学习本身的角度思考过这一问题。笔者经常思考,为什么孩子天生就不怕说话,单单就怕作文呢?为什么三岁的小孩能基本上学会语言交际,而很多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不会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呢?只要比较分析一下口语和书面语学习条件上的差异,就能发现作文学习的确比口语习得要难得多。

学习机制上的差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天生就有语言习得机制。只要给予适当的学习环境,足够的语言刺激,儿童就能自然而然学会某种口语。而且年龄越小,语言习得机制越强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习得机制慢慢地退化,到了青春后期,这种机制几乎完全消失。0~3岁是语言习得机制最强大的时期,儿童学习口语可以不费一点力气,所以,我们把口语的学习过程称为“习得”。当儿童进入小学正式开始书面语言学习时,语言习得机制已经开始衰退,学生必须借助知识、规则、方法等理性工具来学习书面语言。尽管也有实验(如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表明,只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读和写的时间和机会,儿童也能自动提高读写能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儿童可以在没有成人指导和督促的情况下自动学会书面语。学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学会使用书面语

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儿童学习口语是与儿童的社会阅历和智能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儿童的口语交际和他们生活活动、心理成熟的直接需要紧密相连,孩子的说话内容就是他们的生活内容,孩子的说话能力就他们心智发育的集中表现,内部学习动机十分强烈。学习书面语主要满足儿童学习间接知识和今后参与社会的长远需要,与儿童现实生活的关联较少。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心理发展水平,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但充分发展的口语能力足以应付这一时期的社会交际需要,因此,缺少学习书面语的内部动机。可见,书面语的学习总体上是强制性的,如果没有外部动机的支撑,孩子不可能持续主动地去读和写。实际上,多数人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但不能一天不说话。

学习途径上的差异口语习得完全是生活化的,儿童通过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接触,在非常自然的条件下学习口语,时时刻刻处于语言学习状态中。书面语言的学习地点主要是学校和课堂,学习方式是人为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大多掺杂了成人的生活经验,与儿童自身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生活中应用书面语的机会不多。

语言要求上的差异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开始学说话,说得不好是正常现象,成人有意识地用照顾性的语言同孩子交流,孩子只要开口说话,怎么说都是对的,都是值得大加表扬的,从来没有人很有意识地去校正孩子的发音和语法上的错误。而书面语学习一开始就是高要

求、高规范的。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总起分述的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往往要在语言形式和内容选择上给孩子提出许多要求。老师认为,孩子文章写得好是正常的,写不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非常“过敏”。

练习密度和频率上的差异儿童整日生活在口语环境之中,每天接受和输出大量的口语信息,学习密度和频率非常高。据研究,幼儿在开口叫“妈妈”之前,至少已经听了4000多次“妈妈”这个词的发音。而学习书面语主要限于几节语文课,作文课每周才2节,某种要求的作文,其练习的机会也就这么一两次,密度和频率都非常低。

学习结果反馈上的差异口语习得的反馈是即时性的。孩子叫一声“爸爸”,爸爸马上表扬。孩子说“妈妈我要苹果”,妈妈立刻给苹果。孩子每次说话总能得到回应,且多半是积极的奖赏和强化。书面语的学习是在大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进行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反馈的形式也非常单一。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通常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布置任务,然后让孩子回去写作文,下一节作文讲评课作反馈,不仅反馈形式单一(以评语为主),反馈周期长,而且多数是以批评和指正为主的负面强化。

总之,与口语习得相比,作文的学习条件实在是非常“恶劣”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发挥小学生残留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着重改进作文学习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培养用作文与别人交流的兴趣和习惯。例如,创设充分的自主读写时空,通过增加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满足孩子作文的成就感,尊重和

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淡化语言规范重视自主表达,增加写话和作文的密度,改变反馈形式,缩短反馈周期,发挥网络交流的优势,等等。众多的作文改革实验,都从上面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如果把这些改革的成功经验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就有可能使小学作文教学出现大的突破。

三、倡导任务驱动作文

什么是任务驱动作文?先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位从事初中生心理辅导研究的专家告诉我的。她研究过心理日记对矫正心理问题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日记对解决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但令人意外的是,凡是坚持记心理日记的学生,作文成绩提高很快,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而事先心理辅导老师只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如实记载下来,并没有对日记的语言、格式、体裁、字数等提过任何要求。第二个例子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某日,一位语文老师对我说,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她要求学生春游回来后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

一个作文不好的学生想请假不去,原因是不想写作文。她向笔者请教,今年又要春游了,要不要孩子写作文。我立刻回答说,当然要写,但不一定在春游后写,春游前就可以写很多作文。譬如让学生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

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黑板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等等。这位老师接我的建议,设计了春游前的作文教学方案,试验效果很好。

在这两个例子中,学生都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前一个例子中的任务是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后一个例子是作一次有意义的集体郊游。这与传统以语言目标为主要取向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取向的作文教学,把语言形式要求放在第一位(如写一处景色,要求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字数不少于300字),不太考虑学生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真情,作文对学生有什么。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点滴

【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中文系 贾珊珊】

一、提前作文的可能性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小朋友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陶瓷、泥土上所刻画的象形符号,可能是世界各国文字的最初形态。口语是听觉符号,主要负责日常交际;书面语是视觉符号,主要表达心中的意象。从文字起源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虽有联系,但却是两种功能和性质不同的符号系统,是可以分开学习的。

这种既同步又分离的关系在个体语言发展的特例中也能找到依据。例如,幼儿在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认识汉字、符号和图形。有时候幼儿不会说某个单词,却能指认汉字和图形。又如,过去农村的村书记和村长大多是文盲,大字不识一斗,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逻辑严密,很能服人;相反,聋哑人从小不会说话,却能学习文字,用手势语和书面语与他人交流,也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健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书面语充斥的

现代文明社会,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完全分离的现象很少见到了。笔者有个假定,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所有语言文字的潜能,孩子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应该以学习书面语为主,同时提高口语交际的品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提前作文不仅可能,也很有必要。实验表明提前作文满足了儿童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需要,促进儿童的心理发育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当然,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明白,限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识字量,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鸦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和习作兴趣为主要目的,标准不能过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导”,削弱识字和阅读教学。否则,就会徒劳地增加孩子的负担,扑灭孩子的习作兴趣,效果适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话写完整”作为基本要求,但训练的时候,让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写作,写几句或一段有意义的话,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孩子觉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来表达自己某种想法和情感的。这时候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总体面貌也许是:多数语句不通,前后不连贯,标点符号乱用,错别字连篇。但孩子是在非常放松、自由的心态下写作,作文中总有一句或几句话是完整的,这样既完成了作文的知识能力目标,又渗透完成了作文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否比单纯地重复写“一句四素俱全的话”要有意义呢?

二、作文教学难在何处

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人们分析了很多原因,但很少有人从语言学习本身的角度思考过这一问题。笔者经常思考,为什么孩子天生就不怕说话,单单就怕作文呢?为什么三岁的小孩能基本上学会语言交际,而很多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不会写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呢?只要比较分析一下口语和书面语学习条件上的差异,就能发现作文学习的确比口语习得要难得多。

学习机制上的差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之所以能学会语言,是因为天生就有语言习得机制。只要给予适当的学习环境,足够的语言刺激,儿童就能自然而然学会某种口语。而且年龄越小,语言习得机制越强大,随着年龄的增加,语言习得机制慢慢地退化,到了青春后期,这种机制几乎完全消失。0~3岁是语言习得机制最强大的时期,儿童学习口语可以不费一点力气,所以,我们把口语的学习过程称为“习得”。当儿童进入小学正式开始书面语言学习时,语言习得机制已经开始衰退,学生必须借助知识、规则、方法等理性工具来学习书面语言。尽管也有实验(如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表明,只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读和写的时间和机会,儿童也能自动提高读写能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儿童可以在没有成人指导和督促的情况下自动学会书面语。学生必须付出努力,才能学会使用书面语

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毛泽东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学习动机上的差异儿童学习口语是与儿童的社会阅历和智能的发展同步进行的,儿童的口语交际和他们生活活动、心理成熟的直接需要紧密相连,孩子的说话内容就是他们的生活内容,孩子的说话能力就他们心智发育的集中表现,内部学习动机十分强烈。学习书面语主要满足儿童学习间接知识和今后参与社会的长远需要,与儿童现实生活的关联较少。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心理发展水平,能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但充分发展的口语能力足以应付这一时期的社会交际需要,因此,缺少学习书面语的内部动机。可见,书面语的学习总体上是强制性的,如果没有外部动机的支撑,孩子不可能持续主动地去读和写。实际上,多数人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但不能一天不说话。

学习途径上的差异口语习得完全是生活化的,儿童通过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接触,在非常自然的条件下学习口语,时时刻刻处于语言学习状态中。书面语言的学习地点主要是学校和课堂,学习方式是人为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大多掺杂了成人的生活经验,与儿童自身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生活中应用书面语的机会不多。

语言要求上的差异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开始学说话,说得不好是正常现象,成人有意识地用照顾性的语言同孩子交流,孩子只要开口说话,怎么说都是对的,都是值得大加表扬的,从来没有人很有意识地去校正孩子的发音和语法上的错误。而书面语学习一开始就是高要

求、高规范的。从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总起分述的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往往要在语言形式和内容选择上给孩子提出许多要求。老师认为,孩子文章写得好是正常的,写不好是不正常的,对孩子作文中的错误和不足非常“过敏”。

练习密度和频率上的差异儿童整日生活在口语环境之中,每天接受和输出大量的口语信息,学习密度和频率非常高。据研究,幼儿在开口叫“妈妈”之前,至少已经听了4000多次“妈妈”这个词的发音。而学习书面语主要限于几节语文课,作文课每周才2节,某种要求的作文,其练习的机会也就这么一两次,密度和频率都非常低。

学习结果反馈上的差异口语习得的反馈是即时性的。孩子叫一声“爸爸”,爸爸马上表扬。孩子说“妈妈我要苹果”,妈妈立刻给苹果。孩子每次说话总能得到回应,且多半是积极的奖赏和强化。书面语的学习是在大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进行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得不到老师的及时反馈,反馈的形式也非常单一。现行的作文教学模式通常是一节作文指导课布置任务,然后让孩子回去写作文,下一节作文讲评课作反馈,不仅反馈形式单一(以评语为主),反馈周期长,而且多数是以批评和指正为主的负面强化。

总之,与口语习得相比,作文的学习条件实在是非常“恶劣”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发挥小学生残留的先天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着重改进作文学习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培养用作文与别人交流的兴趣和习惯。例如,创设充分的自主读写时空,通过增加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满足孩子作文的成就感,尊重和

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淡化语言规范重视自主表达,增加写话和作文的密度,改变反馈形式,缩短反馈周期,发挥网络交流的优势,等等。众多的作文改革实验,都从上面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如果把这些改革的成功经验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就有可能使小学作文教学出现大的突破。

三、倡导任务驱动作文

什么是任务驱动作文?先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位从事初中生心理辅导研究的专家告诉我的。她研究过心理日记对矫正心理问题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日记对解决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但令人意外的是,凡是坚持记心理日记的学生,作文成绩提高很快,语文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而事先心理辅导老师只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如实记载下来,并没有对日记的语言、格式、体裁、字数等提过任何要求。第二个例子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某日,一位语文老师对我说,有一次班级组织春游,她要求学生春游回来后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

一个作文不好的学生想请假不去,原因是不想写作文。她向笔者请教,今年又要春游了,要不要孩子写作文。我立刻回答说,当然要写,但不一定在春游后写,春游前就可以写很多作文。譬如让学生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

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黑板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等等。这位老师接我的建议,设计了春游前的作文教学方案,试验效果很好。

在这两个例子中,学生都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任务。前一个例子中的任务是解决个人心理问题,后一个例子是作一次有意义的集体郊游。这与传统以语言目标为主要取向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取向的作文教学,把语言形式要求放在第一位(如写一处景色,要求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字数不少于300字),不太考虑学生写的是否真人、真事、真情,作文对学生有什么。

中学生怕写作文作文4800字

初一作文

中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其二,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道怎样写才好。对此,在作文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撷取写作材料。另外,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作文技法指导。在此我谈谈第一点关于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先要在“文”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因此,我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而这个生活,就是学生司空见惯而往往被忽视的“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习生活、业余生活、社会生活。在此,我详细谈谈从生活中怎样积累与撷取写作材料。一、采取家庭生活的浪花。如起床后,那恭候多时的香喷喷的早餐;出门上学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回家晚时,父母焦急的神情……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家里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等,这些都可以变成精妙的写作题材。二、辑录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学校里,每天有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老师登台亮相,和同学们亲密接触,不同老师的不同风采,就是一篇篇新颖别致之作。而同窗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上课有的全神贯注,有的心不在焉东瞅西瞟;下课有的脚板印满天飞,有的三五成群地轻声交谈,动情处还时不时高歌两句,舞蹈两曲……学习生活有酸甜苦辣,这些真情似实感学生感知深切,如考场上的后悔,赶作业的焦急,进步的喜悦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成功的保证。三、从课余生活中采集亮点。如饲养某小动物的经过;对某一现象的看法;邻里亲情,街头巷议;假日外出的山川景色、田野趣闻、晨雾朝露等等。四、结合课本,拓展想象的空间。课本中有意境优美的诗歌,人物鲜明的小说,含蓄隽永的散文,我在教学中就经常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扩写、续写、仿写,或故事新编,或老歌新唱,或诗词新解。五、关注社会热点。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周四的语文阅读课我会带学生到学校的阅览室读杂志、看报纸,拓宽学生的视野,关注社会生活,做个有心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自己已有的生活??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业余生活等,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的生活“说”出来,用笔表现生活.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林 竹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纵观作文教学状况,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 时常是先唏嘘一片, 继之以随便拼凑应付交差了事, 只要不被教师以未完成作业施以惩罚便万事大吉。对于一些较难的作文命题,学生更是叫苦连天,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魏巍长期深入朝鲜战场,亲眼目睹了在朝鲜战场中,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任务是多么的艰苦,而我们的战士是多么的英勇顽强,他们又是那样的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热爱朝鲜民族和人民。由于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深刻,才写出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又如杨朔的《荔枝蜜》,朱自清的《背影》、《春》,叶圣陶的

《苏州园林》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游玉芳的《春夏秋冬话三中》因观察生活细致,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参加97年学校征文比赛中获初中部二等奖;薛夏秦的《喜神已过香江》获福州市97年中学生征文二等奖;张燕的《闽台一家亲》获2001年全国青少年“海峡. 冰心杯”征文三等奖 。

二、提倡学生多听新闻,多阅报刊,积累典型素材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要求学生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福州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海峡都市报》、《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有兴趣而写,有素材而写。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以来的中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中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服务部》,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三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文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5)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要求同学们细致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定点换景”的方法,去写《夏天》、《秋天》或者《冬天》;学习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后,要求同学们用“先总说, 后分说”的方法去写《我们的校园》等,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围饶话题作文如何创新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㈠、选材出新。这个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时效性强。比如,股票刚兴起时,写炒股的文章就显得新;电脑热开始时,写上网的文章就比较时髦 ;等等 。二是写出别具一格的特点,也会使文章内容显得新。比如写人,男女和老少,南方人和北方人,中国人和外国人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果写出其独特的地方,就会给人新颖别致的感觉。㈡、思考出新。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做深透的思考,往往也会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如一位同学在文章中写道,一日他帮一位卖菜的把车推上了坡,人家给了他一元钱,他欣然接受了,原因是,他要把这钱捐给希望工程。这篇文章就是因为作者善于思考,才在陈旧的素材中翻出了新意。写议论文也要善于发表自己的新观点,谈出自己的新看法,使议论因具有个性而显得较新。如,有的同学就敢于大胆提出 “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并进行论述。㈢、形式出新。可以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相声、戏剧小品等等。说明文用第一人称手法就较为生动;记叙可以用小标题;议论文可以从一种较新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话题作文一般不限制体裁,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内容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㈣、语言出新。鼓励学生运用新颖活泼的语言,特别是自创语言。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张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19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指导的学生均获得校级奖项。2001学年,我又指导几位学生在学校征文比赛中取得优良成绩,其中张燕同学是我校初中部当年唯一的一个被选拔参加全国青少年征文竞赛并获奖。另外,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文学社专刊《世纪风》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得益于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们心与心的真诚交流,这是教师们心与心的激情碰撞。这是新的起点,新的理念,新的期待,相信本次培训学习不仅会使教师们思想开阔,理性提升,境界升华;还会收获一份真诚,一份沉甸甸的友情,一份受益终生的生活激情。

研修学习,大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认识了很多相互交流和切磋的专家、指导老师以及各位同行们,欣赏了全国各地研修班的精美作业和简报。每进入平台,看到诸多教师精辟独到的论述,思绪翻涌,情不自禁地有了想表达的触动:撰写文章、发送评论、反思感想。远程研修,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我也更加自信。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对比之下,我与优秀教师在教学技巧和电脑技术的操作应用上有一定的差距。于是我在想:我在增加各种养分和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要暗暗得给自己施加压力,要点燃内心深处学习的动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与远程研修学习同进步、与新课程共成长... ID.1085298/66662/15113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语文教师的诗意应表现为诗意的阅读、诗意的语言、诗意的课堂、诗意的生活。我们欢喜这一片叶芽的新生,坦然于一片落叶的飘飘;我们欢呼着喷薄而出的朝阳,笑送走一天灿烂的夕阳。我们自足,却决不停滞。我们握着时代的脉搏,自信而优雅地行进在人类诗意的林荫道上,淡泊名利,让温馨诗意永驻心底。”

通过远程研修学习,老师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每周及时收看专题视频、认真阅读专题文本、完成作业、发表评论、制作简报;通过远程研修学习,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永远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老师们的总结中普遍提到学习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象一位老师所说:缺少了学习,就如同缺少了阳光和空气一样;通过远程研修学习,催人奋进,给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老师们相信,在这明媚的春天播下的种子,定能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知识需要积累,经验需要总结,学习+反思=提高。

教师们精神的境界越来越开阔。面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喻,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平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相识久远,远程研修的路上我们共同走过。

中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感到没什么可写;其二,偶尔发现有东西可写,却不知道怎样写才好。对此,在作文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撷取写作材料。另外,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作文技法指导。在此我谈谈第一点关于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先要在“文”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因此,我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而这个生活,就是学生司空见惯而往往被忽视的“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习生活、业余生活、社会生活。在此,我详细谈谈从生活中怎样积累与撷取写作材料。一、采取家庭生活的浪花。如起床后,那恭候多时的香喷喷的早餐;出门上学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回家晚时,父母焦急的神情……再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家里的乐事、趣事、烦心事等等,这些都可以变成精妙的写作题材。二、辑录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学校里,每天有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老师登台亮相,和同学们亲密接触,不同老师的不同风采,就是一篇篇新颖别致之作。而同窗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上课有的全神贯注,有的心不在焉东瞅西瞟;下课有的脚板印满天飞,有的三五成群地轻声交谈,动情处还时不时高歌两句,舞蹈两曲……学习生活有酸甜苦辣,这些真情似实感学生感知深切,如考场上的后悔,赶作业的焦急,进步的喜悦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成功的保证。三、从课余生活中采集亮点。如饲养某小动物的经过;对某一现象的看法;邻里亲情,街头巷议;假日外出的山川景色、田野趣闻、晨雾朝露等等。四、结合课本,拓展想象的空间。课本中有意境优美的诗歌,人物鲜明的小说,含蓄隽永的散文,我在教学中就经常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扩写、续写、仿写,或故事新编,或老歌新唱,或诗词新解。五、关注社会热点。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周四的语文阅读课我会带学生到学校的阅览室读杂志、看报纸,拓宽学生的视野,关注社会生活,做个有心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自己已有的生活??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业余生活等,教会学生如何用笔将自己的生活“说”出来,用笔表现生活.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林 竹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纵观作文教学状况,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 时常是先唏嘘一片, 继之以随便拼凑应付交差了事, 只要不被教师以未完成作业施以惩罚便万事大吉。对于一些较难的作文命题,学生更是叫苦连天,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魏巍长期深入朝鲜战场,亲眼目睹了在朝鲜战场中,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任务是多么的艰苦,而我们的战士是多么的英勇顽强,他们又是那样的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热爱朝鲜民族和人民。由于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深刻,才写出脍炙人口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又如杨朔的《荔枝蜜》,朱自清的《背影》、《春》,叶圣陶的

《苏州园林》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游玉芳的《春夏秋冬话三中》因观察生活细致,写出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在参加97年学校征文比赛中获初中部二等奖;薛夏秦的《喜神已过香江》获福州市97年中学生征文二等奖;张燕的《闽台一家亲》获2001年全国青少年“海峡. 冰心杯”征文三等奖 。

二、提倡学生多听新闻,多阅报刊,积累典型素材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要求学生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福州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海峡都市报》、《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有兴趣而写,有素材而写。

三、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以来的中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中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服务部》,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三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文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四、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5)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要求同学们细致观察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定点换景”的方法,去写《夏天》、《秋天》或者《冬天》;学习了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后,要求同学们用“先总说, 后分说”的方法去写《我们的校园》等,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六、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围饶话题作文如何创新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㈠、选材出新。这个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理解:一是时效性强。比如,股票刚兴起时,写炒股的文章就显得新;电脑热开始时,写上网的文章就比较时髦 ;等等 。二是写出别具一格的特点,也会使文章内容显得新。比如写人,男女和老少,南方人和北方人,中国人和外国人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果写出其独特的地方,就会给人新颖别致的感觉。㈡、思考出新。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做深透的思考,往往也会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如一位同学在文章中写道,一日他帮一位卖菜的把车推上了坡,人家给了他一元钱,他欣然接受了,原因是,他要把这钱捐给希望工程。这篇文章就是因为作者善于思考,才在陈旧的素材中翻出了新意。写议论文也要善于发表自己的新观点,谈出自己的新看法,使议论因具有个性而显得较新。如,有的同学就敢于大胆提出 “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并进行论述。㈢、形式出新。可以写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书信、日记、寓言、童话、相声、戏剧小品等等。说明文用第一人称手法就较为生动;记叙可以用小标题;议论文可以从一种较新的角度去思考,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话题作文一般不限制体裁,所以在写作时,我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内容采用与众不同的形式。㈣、语言出新。鼓励学生运用新颖活泼的语言,特别是自创语言。

七、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张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199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指导的学生均获得校级奖项。2001学年,我又指导几位学生在学校征文比赛中取得优良成绩,其中张燕同学是我校初中部当年唯一的一个被选拔参加全国青少年征文竞赛并获奖。另外,有许多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文学社专刊《世纪风》上。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得益于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们心与心的真诚交流,这是教师们心与心的激情碰撞。这是新的起点,新的理念,新的期待,相信本次培训学习不仅会使教师们思想开阔,理性提升,境界升华;还会收获一份真诚,一份沉甸甸的友情,一份受益终生的生活激情。

研修学习,大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认识了很多相互交流和切磋的专家、指导老师以及各位同行们,欣赏了全国各地研修班的精美作业和简报。每进入平台,看到诸多教师精辟独到的论述,思绪翻涌,情不自禁地有了想表达的触动:撰写文章、发送评论、反思感想。远程研修,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我也更加自信。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对比之下,我与优秀教师在教学技巧和电脑技术的操作应用上有一定的差距。于是我在想:我在增加各种养分和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要暗暗得给自己施加压力,要点燃内心深处学习的动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与远程研修学习同进步、与新课程共成长... ID.1085298/66662/15113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语文教师的诗意应表现为诗意的阅读、诗意的语言、诗意的课堂、诗意的生活。我们欢喜这一片叶芽的新生,坦然于一片落叶的飘飘;我们欢呼着喷薄而出的朝阳,笑送走一天灿烂的夕阳。我们自足,却决不停滞。我们握着时代的脉搏,自信而优雅地行进在人类诗意的林荫道上,淡泊名利,让温馨诗意永驻心底。”

通过远程研修学习,老师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每周及时收看专题视频、认真阅读专题文本、完成作业、发表评论、制作简报;通过远程研修学习,老师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永远的主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推动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老师们的总结中普遍提到学习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象一位老师所说:缺少了学习,就如同缺少了阳光和空气一样;通过远程研修学习,催人奋进,给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老师们相信,在这明媚的春天播下的种子,定能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知识需要积累,经验需要总结,学习+反思=提高。

教师们精神的境界越来越开阔。面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喻,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平台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相识久远,远程研修的路上我们共同走过。

我的初二生活作文备课作文3100字

初一作文

我的初二生活

设计思路:《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的重点是它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反思能力,本次教学要根据自我提问单的内容教学生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并在自我反思修改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研讨并对文章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生活,总结进入初中以来学习上、生活上的得与失、苦与乐,为投入中考复习和今后更高一段的学习鼓劲。

2、让学生通过本次习作,学会用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正视生活中的得与失、苦与乐,学会享受生活,珍惜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

3、通过“自我提问单”的使用指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意识、瞄准作文反思内容、把握作文反思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实施过程:

一、展示学生的两份作品(张智聪、周惠云),并展示优秀作品,两类作文对照思考,找出 本次作文中学生最突出的问题---选材、结构。

二、审题指导:借助作文题目“我的初中生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初中以来的学习、生 活的得与失,为投入中考复习和今后更高一段的学习鼓劲,正视生活中的苦与乐,正视学习中的苦与乐。 围绕以下三个问题,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1、

我的初二生活

设计思路:《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的重点是它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反思能力,本次教学要根据自我提问单的内容教学生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并在自我反思修改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研讨并对文章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生活,总结进入初中以来学习上、生活上的得与失、苦与乐,为投入中考复习和今后更高一段的学习鼓劲。

2、让学生通过本次习作,学会用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正视生活中的得与失、苦与乐,学会享受生活,珍惜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

3、通过“自我提问单”的使用指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意识、瞄准作文反思内容、把握作文反思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实施过程:

一、展示学生的两份作品(许京一、董诗田),并展示优秀作品,两类作文对照思考,找出 本次作文中学生最突出的问题---选材、结构。

二、审题指导:借助作文题目“我的初中生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两年里以来的学习、生 活的得与失,为投入会考复习和今后一段的学习鼓劲,正视生活中的苦与乐,正视学习中的苦与乐。 围绕以下三个问题,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1、两年里,你碰到的最高兴或者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 2两年里,你和你的同学、老师之间有哪些事情使你终身难忘? 3、两年里,你觉得你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你的同学做的最让你佩服的事情是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作文具体指导如何使用自我提问单

1、结合课件教学生如何根据提问单进行反思,如何进行自我对照说明。 许京一:选材真实但缺乏生动性,如何使材料生动新颖需下很大功夫。文章头尾 没有照应,结构松散。 董诗田:虽然平铺了三个初中生活的场景,但选材不够集中,不利表达主题。开头与结尾有照应,但开头与内容不太相符。在选材上,建议只留第一个场景,把具体故事性的场景写得起伏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

2、个人自我反思。(按教师教的方式,对照提问单自我反思自己在选材和结构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分组(以前后座位组成4人一小组)。

4、小组交流(分工明确:定好发言人、记录员),小组成员交换作文及自我反思(轮流坐庄式讨论:读文章、讲反思)。

5、班级交流 ①针对刚才两位学生的作品,讨论他们的自我反思及小组反思,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反思。 ②另外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分析他们的个人反思和小组反思:第一篇头尾有呼应,但与文章主题基调不符,开头结尾以一盏淡茶为切入点,而通篇文章却是昂杨向上充满斗志的。文章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主题,而显得过于口号式,有些空洞。第二篇虽然文笔较美,但也是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应初中生活,同样显得过于空洞,文体有些四不象。 三、根据个人自我反思及小组交流的意见进行二次创作。

四、课后教师批改作文及自我提问单,并进行评点。

教学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当学生完成作文后对自己的作品自觉地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这不仅仅是回顾和重复学习,更重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未来学习的成效。因此,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开展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是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你碰到的最高兴或者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 2、三年来,你和你的同学、老师之间有哪些事情使你终身难忘? 3、三年里,你觉得你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你的同学做的最让你佩服的事情是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作文具体指导如何使用自我提问单

1、结合课件教学生如何根据提问单进行反思,如何进行自我对照说明。 张智聪:选材真实但缺乏生动性,如何使材料生动新颖需下很大功夫。文章头尾 没有照应,结构松散。 周惠云:虽然平铺了三个初中生活的场景,但选材不够集中,不利表达主题。开头与结尾有照应,但开头与内容不太相符。在选材上,建议只留第一个场景,把具体故事性的场景写得起伏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

2、个人自我反思。(按教师教的方式,对照提问单自我反思自己在选材和结构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分组(以前后座位组成4人一小组)。

4、小组交流(分工明确:定好发言人、记录员),小组成员交换作文及自我反思(轮流坐庄式讨论:读文章、讲反思)。

5、班级交流 ①针对刚才两位学生的作品,讨论他们的自我反思及小组反思,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反思。 ②另外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分析他们的个人反思和小组反思:第一篇头尾有呼应,但与文章主题基调不符,开头结尾以一盏淡茶为切入点,而通篇文章却是昂杨向上充满斗志的。文章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主题,而显得过于口号式,有些空洞。第二篇虽然文笔较美,但也是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应初中生活,同样显得过于空洞,文体有些四不象。 三、根据个人自我反思及小组交流的意见进行二次创作。

四、课后教师批改作文及自我提问单,并进行评点。

教学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当学生完成作文后对自己的作品自觉地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这不仅仅是回顾和重复学习,更重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未来学习的成效。因此,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开展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是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学生第一次接触“自我提问单”,再加上学生底子比较薄,作文中普遍存在选材和结构的问题,于是这课的重点放在了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处理上。通过教学课件的理论指导和学生实例及范文的分析,让学生通过思考:两年里你碰到的最高兴或者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两年里,你和你的同学、老师之间有哪些事情使你终身难忘?两年里,你觉得你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你的同学做的最让你佩服的事情是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小组讨论中,深入学生中,指导学生如何做记录,如何具体地写出材料不生动在哪,结构不理体现在哪些方面。记叙文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递进式--- 各层意思之间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连贯式--- 按事情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各层意思相互连贯。通过指导学生基本能使用提问单。 学生第一次参与课题实验,能基本会使用提问单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喜人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创新,让学生在课题实验中真正受益。 在这次教学实验中,留给学生个人自我反思的时间还是太短,在实验班第一次教学从选材和结构入手,觉得内容偏多。以后在教学中最好以单个问题切入,形成系列化操作性强的

我的初二生活

设计思路:《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的重点是它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反思能力,本次教学要根据自我提问单的内容教学生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并在自我反思修改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研讨并对文章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生活,总结进入初中以来学习上、生活上的得与失、苦与乐,为投入中考复习和今后更高一段的学习鼓劲。

2、让学生通过本次习作,学会用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正视生活中的得与失、苦与乐,学会享受生活,珍惜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

3、通过“自我提问单”的使用指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意识、瞄准作文反思内容、把握作文反思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实施过程:

一、展示学生的两份作品(张智聪、周惠云),并展示优秀作品,两类作文对照思考,找出 本次作文中学生最突出的问题---选材、结构。

二、审题指导:借助作文题目“我的初中生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初中以来的学习、生 活的得与失,为投入中考复习和今后更高一段的学习鼓劲,正视生活中的苦与乐,正视学习中的苦与乐。 围绕以下三个问题,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1、

我的初二生活

设计思路:《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反思性作文教学研究》课题的重点是它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反思能力,本次教学要根据自我提问单的内容教学生如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并在自我反思修改的基础上,小组交流研讨并对文章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生活,总结进入初中以来学习上、生活上的得与失、苦与乐,为投入中考复习和今后更高一段的学习鼓劲。

2、让学生通过本次习作,学会用平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正视生活中的得与失、苦与乐,学会享受生活,珍惜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

3、通过“自我提问单”的使用指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意识、瞄准作文反思内容、把握作文反思过程,从而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实施过程:

一、展示学生的两份作品(许京一、董诗田),并展示优秀作品,两类作文对照思考,找出 本次作文中学生最突出的问题---选材、结构。

二、审题指导:借助作文题目“我的初中生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两年里以来的学习、生 活的得与失,为投入会考复习和今后一段的学习鼓劲,正视生活中的苦与乐,正视学习中的苦与乐。 围绕以下三个问题,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1、两年里,你碰到的最高兴或者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 2两年里,你和你的同学、老师之间有哪些事情使你终身难忘? 3、两年里,你觉得你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你的同学做的最让你佩服的事情是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作文具体指导如何使用自我提问单

1、结合课件教学生如何根据提问单进行反思,如何进行自我对照说明。 许京一:选材真实但缺乏生动性,如何使材料生动新颖需下很大功夫。文章头尾 没有照应,结构松散。 董诗田:虽然平铺了三个初中生活的场景,但选材不够集中,不利表达主题。开头与结尾有照应,但开头与内容不太相符。在选材上,建议只留第一个场景,把具体故事性的场景写得起伏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

2、个人自我反思。(按教师教的方式,对照提问单自我反思自己在选材和结构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分组(以前后座位组成4人一小组)。

4、小组交流(分工明确:定好发言人、记录员),小组成员交换作文及自我反思(轮流坐庄式讨论:读文章、讲反思)。

5、班级交流 ①针对刚才两位学生的作品,讨论他们的自我反思及小组反思,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反思。 ②另外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分析他们的个人反思和小组反思:第一篇头尾有呼应,但与文章主题基调不符,开头结尾以一盏淡茶为切入点,而通篇文章却是昂杨向上充满斗志的。文章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主题,而显得过于口号式,有些空洞。第二篇虽然文笔较美,但也是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应初中生活,同样显得过于空洞,文体有些四不象。 三、根据个人自我反思及小组交流的意见进行二次创作。

四、课后教师批改作文及自我提问单,并进行评点。

教学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当学生完成作文后对自己的作品自觉地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这不仅仅是回顾和重复学习,更重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未来学习的成效。因此,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开展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是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你碰到的最高兴或者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 2、三年来,你和你的同学、老师之间有哪些事情使你终身难忘? 3、三年里,你觉得你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你的同学做的最让你佩服的事情是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第一次作文具体指导如何使用自我提问单

1、结合课件教学生如何根据提问单进行反思,如何进行自我对照说明。 张智聪:选材真实但缺乏生动性,如何使材料生动新颖需下很大功夫。文章头尾 没有照应,结构松散。 周惠云:虽然平铺了三个初中生活的场景,但选材不够集中,不利表达主题。开头与结尾有照应,但开头与内容不太相符。在选材上,建议只留第一个场景,把具体故事性的场景写得起伏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

2、个人自我反思。(按教师教的方式,对照提问单自我反思自己在选材和结构上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分组(以前后座位组成4人一小组)。

4、小组交流(分工明确:定好发言人、记录员),小组成员交换作文及自我反思(轮流坐庄式讨论:读文章、讲反思)。

5、班级交流 ①针对刚才两位学生的作品,讨论他们的自我反思及小组反思,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反思。 ②另外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分析他们的个人反思和小组反思:第一篇头尾有呼应,但与文章主题基调不符,开头结尾以一盏淡茶为切入点,而通篇文章却是昂杨向上充满斗志的。文章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主题,而显得过于口号式,有些空洞。第二篇虽然文笔较美,但也是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应初中生活,同样显得过于空洞,文体有些四不象。 三、根据个人自我反思及小组交流的意见进行二次创作。

四、课后教师批改作文及自我提问单,并进行评点。

教学反思: 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当学生完成作文后对自己的作品自觉地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这不仅仅是回顾和重复学习,更重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未来学习的成效。因此,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开展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是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学生第一次接触“自我提问单”,再加上学生底子比较薄,作文中普遍存在选材和结构的问题,于是这课的重点放在了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处理上。通过教学课件的理论指导和学生实例及范文的分析,让学生通过思考:两年里你碰到的最高兴或者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两年里,你和你的同学、老师之间有哪些事情使你终身难忘?两年里,你觉得你做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或者你的同学做的最让你佩服的事情是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小组讨论中,深入学生中,指导学生如何做记录,如何具体地写出材料不生动在哪,结构不理体现在哪些方面。记叙文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主次之分;递进式--- 各层意思之间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连贯式--- 按事情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次序安排层次,各层意思相互连贯。通过指导学生基本能使用提问单。 学生第一次参与课题实验,能基本会使用提问单进行思考,这是一个喜人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创新,让学生在课题实验中真正受益。 在这次教学实验中,留给学生个人自我反思的时间还是太短,在实验班第一次教学从选材和结构入手,觉得内容偏多。以后在教学中最好以单个问题切入,形成系列化操作性强的

"体验作文"的价值取向作文2500字

初一作文

作文教学现状的悲哀在于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已被异化成了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诸如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然和社会,致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注重与其他学科沟通,封闭了学生的知识视界;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割裂开来,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需要,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假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

所谓“体验作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体验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观的一种颠覆,其价值取向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本、关注生长。

1. 关注生命

目前作文教学受到功利性的应试影响,作文训练的目的直接指向考试。作文不再是心灵诉说的载体,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教师迎合考试,学生迎合教师。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注重作文技巧、结构模式的指导,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作文中弄虚作假,空话大话连篇,作文结构程式化,作文内容雷同化,语言表达成人化,缺少了个体的真情实感,缺失了自我的独特个性。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了首位。体验作文教学倡导的正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强调独特的个性体验,鼓励独到的个性思考与表达。

2. 关注生活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地从“学习作文,也是学习一种生活态度”的角度,给作文以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特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拘泥于教材,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作文“真实而鲜活”,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正的体验中积淀写作素材,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在关注生活这一点上,体验作文教学最大的突破是在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上所做的实践探索。在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三个写作要义中,认识水平是学生最弱的环节,而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又恰恰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体验作文教学努力给学生以生活情境的体验,又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陪,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切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3. 关注生本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从“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角度,给作文以新的活力。作文内容假大空,形式千篇一律,其背后是教师强大控制力和学生个性被扼杀导致的悲哀,是教学中教师“独大”、目中无“生”产生的后果。以体验作文教学观之,是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因此,体验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写作主体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

和写作需求,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努力让写作进入一种自愿的、快乐的、水到渠成的状态。

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文的写作题材源于生活,采用游戏、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或是生活场景再现,或是媒体引导激活,或是经历唤醒等等。在作文命题上,重视学生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和实物实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陛,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作文的主体理所当然是写作者,是学生。然而,作文教学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依旧是目前的现状。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是遵循教师传授的所谓写作模式。于是学生的作文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教师成为学生作文的主宰者,客观上也成了学生个性的屠宰者。体验作文的教学正好相反,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最真切、最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的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服务者。

4. 关注生长

语言表达技能决定作文的形式,情感思想决定作文的内容。作文水平提升的过程,正是学生写作技能与情感思想同步提升的过程。体验作文教学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体验、深入生活,也重视指导学生表达生活体验。教师创设条件,营造情境,诱发学生的体验;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体验。

体验作文教学依托于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生活实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筛选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指导,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解决学生写作“假”“空”的有效途径。“生活一体验一感悟一作文”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针对性,其发展的过程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它自身的局限性。体验作文教学要更好地达成语文课标的教学要求,也需要不断寻求完善与突破。

作文教学现状的悲哀在于本来应当以“生命的表达和交流”为原点的作文,已被异化成了与儿童生命状态完全剥离的“技术活”。传统的作文教学,有许多不合理因素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诸如片面强调书本学习、课内学习,让学生远离自然和社会,致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注重与其他学科沟通,封闭了学生的知识视界;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将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能力割裂开来,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需要,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假话套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

所谓“体验作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写作为重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要求学生要综合利用学习要素,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体验作文教学是对传统作文教学观的一种颠覆,其价值取向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即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本、关注生长。

1. 关注生命

目前作文教学受到功利性的应试影响,作文训练的目的直接指向考试。作文不再是心灵诉说的载体,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教师迎合考试,学生迎合教师。教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因素,注重作文技巧、结构模式的指导,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作文中弄虚作假,空话大话连篇,作文结构程式化,作文内容雷同化,语言表达成人化,缺少了个体的真情实感,缺失了自我的独特个性。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了首位。体验作文教学倡导的正是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强调独特的个性体验,鼓励独到的个性思考与表达。

2. 关注生活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地从“学习作文,也是学习一种生活态度”的角度,给作文以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也有“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及“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表述。关注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呈现一种开放式特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拘泥于教材,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作文“真实而鲜活”,就必须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中释放出来,跳出课本小书,跳出课堂小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园,让他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真正的体验中积淀写作素材,在充实的生活中积蓄情感体验。

在关注生活这一点上,体验作文教学最大的突破是在指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上所做的实践探索。在认识水平、思维能力、表达形式三个写作要义中,认识水平是学生最弱的环节,而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又恰恰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感受和感悟的能力,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体验作文教学努力给学生以生活情境的体验,又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与感陪,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习惯,探索深化感悟的途径,开浚思维能力的通道。以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切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3. 关注生本

体验作文教学更多从“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角度,给作文以新的活力。作文内容假大空,形式千篇一律,其背后是教师强大控制力和学生个性被扼杀导致的悲哀,是教学中教师“独大”、目中无“生”产生的后果。以体验作文教学观之,是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因此,体验作文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写作主体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

和写作需求,重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努力让写作进入一种自愿的、快乐的、水到渠成的状态。

一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作文的写作题材源于生活,采用游戏、合作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真实情境,或是生活场景再现,或是媒体引导激活,或是经历唤醒等等。在作文命题上,重视学生心理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写他们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别是对他们有触动的、为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和实物实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是尊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陛,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作文的主体理所当然是写作者,是学生。然而,作文教学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依旧是目前的现状。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是遵循教师传授的所谓写作模式。于是学生的作文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教师成为学生作文的主宰者,客观上也成了学生个性的屠宰者。体验作文的教学正好相反,它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最真切、最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的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服务者。

4. 关注生长

语言表达技能决定作文的形式,情感思想决定作文的内容。作文水平提升的过程,正是学生写作技能与情感思想同步提升的过程。体验作文教学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体验、深入生活,也重视指导学生表达生活体验。教师创设条件,营造情境,诱发学生的体验;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体验。

体验作文教学依托于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生活实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筛选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指导,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解决学生写作“假”“空”的有效途径。“生活一体验一感悟一作文”的体验作文教学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任何一种教学法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针对性,其发展的过程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它自身的局限性。体验作文教学要更好地达成语文课标的教学要求,也需要不断寻求完善与突破。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作文1800字

初一作文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进行了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生们在教研教改中受益颇深,也切身体会到了小学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却感到一片茫然。当我们望着一张张本该笑容满面的小脸被作文折磨得像霜打的花瓣似的,总有一丝负罪感在心中涌起;当我们重复读着来自学生们的几乎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假话、空话、大话的习作时,我们不由得发出一声声叹息。此时,中央教科所启动的十五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使我们看到了小学生习作的曙光。我校五、六年级语文教师特向学校申请,进行“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的课题实验,旨在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化”问题,探索出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与方法,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使作文教学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旗帜,使学生的习作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一、学习理论,深化课题研究者的思想。

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统一思想,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生活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学习。其他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 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作文思想:“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可供作文表现的真、善、美,关键是要“心入生活”,用心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教学生“心入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真、善、美。教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提高认识力。对于课内阅读,根据“生活作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改革,重点指导读书的方法,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去。对于课外阅读,则首先激发阅读兴趣,其次保证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并开展生动活泼

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朗诵会等)。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表达,表情达意,明白自如。我们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讨,反思,课堂实践等方式,构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内容新体系,构建了“个性化作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开辟了“个性化作文”训练新途径。

三、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习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学生的作品不仅题材新、范围广、立意高,而且表现手法灵活,质量好,成了学校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讨论。

学生的作文的确得到了提高,但仍有许多困惑,特别有两点思考:

1、“小学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课题旨在让学生将作文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重在文章的内涵。但如何建构起一篇作文,这还得依靠写作技巧,那么如何把握写作技巧的学习尺度?这个问题将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继续研究,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2、作文的评价是否可以改一改,将过去的综合评价,改成综合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如某篇作文的心理活动刻画的出色,就可以单评为“优”。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实施有待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探索,找出应用的方法。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就作文谈作文的狭隘观念。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工程,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范围。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有许许多多方面要重新认真研究,有许许多多事情要过细地去做,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进行了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师生们在教研教改中受益颇深,也切身体会到了小学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却感到一片茫然。当我们望着一张张本该笑容满面的小脸被作文折磨得像霜打的花瓣似的,总有一丝负罪感在心中涌起;当我们重复读着来自学生们的几乎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假话、空话、大话的习作时,我们不由得发出一声声叹息。此时,中央教科所启动的十五课题“小学生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使我们看到了小学生习作的曙光。我校五、六年级语文教师特向学校申请,进行“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的课题实验,旨在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化”问题,探索出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与方法,走出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使作文教学尽最大的努力去树立学生“个性”旗帜,使学生的习作尽可能体现他个性的光芒。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一、学习理论,深化课题研究者的思想。

课题组成员认真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著作和经验文章,统一思想,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人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

1、深入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他生活理论,每月有计划地进行陶行知教学思想的学习。其他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 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的生活作文思想:“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当前教学新理论,努力吸取各种教育思想的优势。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借鉴各种教学模式,广收博录,为我所用。通过读书看报、外出学习,特别要利用网络信息,吸收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汲取各种教育实践的营养。

3、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置于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放到育人的高度来考察(着眼于人的发展,适应于社会的发展),把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放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整体改革的环境中来实践。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可供作文表现的真、善、美,关键是要“心入生活”,用心去体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教学生“心入生活”,感悟生活,发现真、善、美。教学生阅读,积累语言,提高认识力。对于课内阅读,根据“生活作文”教学的思路进行改革,重点指导读书的方法,并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去。对于课外阅读,则首先激发阅读兴趣,其次保证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读书时间,并开展生动活泼

的读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朗诵会等)。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表达,表情达意,明白自如。我们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讨,反思,课堂实践等方式,构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内容新体系,构建了“个性化作文”课堂教学新模式,开辟了“个性化作文”训练新途径。

三、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习作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学生的作品不仅题材新、范围广、立意高,而且表现手法灵活,质量好,成了学校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讨论。

学生的作文的确得到了提高,但仍有许多困惑,特别有两点思考:

1、“小学个性化作文发展研究”课题旨在让学生将作文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重在文章的内涵。但如何建构起一篇作文,这还得依靠写作技巧,那么如何把握写作技巧的学习尺度?这个问题将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继续研究,做出进一步的回答。

2、作文的评价是否可以改一改,将过去的综合评价,改成综合与单项评价相结合。如某篇作文的心理活动刻画的出色,就可以单评为“优”。具体的操作办法和实施有待在下一阶段的实验中探索,找出应用的方法。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首先要改革就作文谈作文的狭隘观念。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这工程,远远超过“课堂教学”的范围。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有许许多多方面要重新认真研究,有许许多多事情要过细地去做,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农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之见作文3200字

六年级作文

1 农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之见

梁国树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动力,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实际的关注与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创造一个学生乐写爱写的氛围——这就是培养写作兴趣。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习作文兴趣是教学的重难点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作文教学的质量是不高的,老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大,原因何在?对此,我做了一点学生对写作兴趣的调查。我们曾在调查表上分别写上数学、语文、作文、常识、品德、美术、音乐等学科,然后请学生在所喜欢的学科上画“√”,不喜欢的画“×”。这个调查是在两所普通农村小学三、四、五年级六个班158名学生中进行的。其中在数学科目上画“×”的二十四名,语文三十几名,常识二十几名,唯独作文八十多名,比较一下,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人数占绝对多数。以上这个调查虽然很简单,却对我们很有启示,这些调查告诉我们这样一些事实:(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惧怕和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2)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关的。因此,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缺乏写作兴趣的成因

1.陈旧的作文教学无法激活写作兴趣,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应试教育”的阴影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依然制约着作文教学,应试的绳索仍然禁锢着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课只是讲解写作提示及要求,读一两篇例文便草草了事。作文教学见文不见人,学生缺乏主体体验,无创作动机,无兴趣可言。

2.学生观察、读、说、写素材严重“贫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关注、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写作兴趣。但从当前学生习作状况来看,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疏于留心观察,加之教师忽视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生缺乏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动笔写作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不能掌握写作方法。

3.教学课文,不仅是在培养阅读能力与语感,同时也是在为写作锻炼思维、积累语言。而现在有些阅读教学,仍过分注重字、词、句的单项训练,忽视了文章结构与蕴含的思想。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条件、设置情境,学生从中学不到什么写作技巧。

三、培养写作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写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老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意义教育时,可将“写作”同学生的前途理想、祖国建设、现实生活和社会交际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习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习作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汪广仁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换句话说,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后动力是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如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社会舆论,班集体的风气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组织活动,丰富作文材料。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又一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那么怎样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老大难”。

(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阅读既要重视课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要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2)在生活中开掘童趣。如玩一玩、演一演、做一做、听一听、比一比等让童心跃动,使学生愿写。让学生从“无米下锅”到“有话可说”,自然对习作产生了兴趣。

2、引导观察,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小学习作训练的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适时引导或安排学生写日记。生活、学习有感受时,动笔记一记。还要注意倡导学生每天休息前把当天最难忘的经历或感受记上几句。这些日记应不拘形式、不管长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权利,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

3、教师做到下水引路,激发学生兴趣。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教师首先打好腹稿,将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用密切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而作文中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示范,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了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

4、创造条件丰富生活,增强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这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厌恶感。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贴近周边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学生作文积累第一手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郊游等,这既丰富学生的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思维上潜在的天份,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具体、生动,并逐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5、讲究批评艺术。作文经常得低分,这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作文能得60分。经常低分,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的反应,失去作文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在作文批改中多用鼓励性评语,有的教师看见一些差的作文心中就厌烦,随意给一个低分,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还会产生逆反心时理,由怕作文到厌烦作文,有的干脆拖欠不写,或胡乱抄几句应付了事。因此,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斥责批评效果更好。

6、乐中求学,训练形式多样有趣。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讲究趣味性。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喜欢去做,积极去做。作文要多写多练,但形式单一,老是老师出题,学生照题写也会厌倦乏味。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活泼、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不仅是一种练习作业,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学好作文的条件很多,如:必须要有阅读的基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要有一定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懂得一些写作常识,有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方法都以“兴趣”为首,“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农村虽然没有都市的现代气息和快节奏的信息生活,但是却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这些都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因此, 我觉得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6年3期)

1 农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之见

梁国树 (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动力,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实际的关注与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创造一个学生乐写爱写的氛围——这就是培养写作兴趣。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习作文兴趣是教学的重难点

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为就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看,作文教学的质量是不高的,老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却不大,原因何在?对此,我做了一点学生对写作兴趣的调查。我们曾在调查表上分别写上数学、语文、作文、常识、品德、美术、音乐等学科,然后请学生在所喜欢的学科上画“√”,不喜欢的画“×”。这个调查是在两所普通农村小学三、四、五年级六个班158名学生中进行的。其中在数学科目上画“×”的二十四名,语文三十几名,常识二十几名,唯独作文八十多名,比较一下,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人数占绝对多数。以上这个调查虽然很简单,却对我们很有启示,这些调查告诉我们这样一些事实:(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作文的,他们带着一种惧怕和厌倦心理,把作文学习变成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2)兴趣虽然不能作为学好作文的唯一原因,但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导致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相关的。因此,在研究作文教学工作时,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缺乏写作兴趣的成因

1.陈旧的作文教学无法激活写作兴趣,对学习兴趣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当前,“应试教育”的阴影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依然制约着作文教学,应试的绳索仍然禁锢着语文教师。作文指导课只是讲解写作提示及要求,读一两篇例文便草草了事。作文教学见文不见人,学生缺乏主体体验,无创作动机,无兴趣可言。

2.学生观察、读、说、写素材严重“贫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关注、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写作兴趣。但从当前学生习作状况来看,学生缺少生活体验,疏于留心观察,加之教师忽视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学生缺乏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动笔写作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不能掌握写作方法。

3.教学课文,不仅是在培养阅读能力与语感,同时也是在为写作锻炼思维、积累语言。而现在有些阅读教学,仍过分注重字、词、句的单项训练,忽视了文章结构与蕴含的思想。教师没有为学生创造条件、设置情境,学生从中学不到什么写作技巧。

三、培养写作兴趣的途径与方法

写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老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意义教育时,可将“写作”同学生的前途理想、祖国建设、现实生活和社会交际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习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习作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汪广仁认为,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换句话说,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后动力是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进程的动力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外在动力,如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督促,社会舆论,班集体的风气等;另外一种便是内在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组织活动,丰富作文材料。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又一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那么怎样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老大难”。

(1)广泛阅读,注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阅读既要重视课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要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2)在生活中开掘童趣。如玩一玩、演一演、做一做、听一听、比一比等让童心跃动,使学生愿写。让学生从“无米下锅”到“有话可说”,自然对习作产生了兴趣。

2、引导观察,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小学习作训练的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要做到这一点,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适时引导或安排学生写日记。生活、学习有感受时,动笔记一记。还要注意倡导学生每天休息前把当天最难忘的经历或感受记上几句。这些日记应不拘形式、不管长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权利,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

3、教师做到下水引路,激发学生兴趣。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 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教师首先打好腹稿,将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用密切的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而作文中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示范,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了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进而喜欢作文。

4、创造条件丰富生活,增强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这使他们对作文产生厌恶感。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贴近周边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学生作文积累第一手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游戏、郊游等,这既丰富学生的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引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他们思维上潜在的天份,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真实、具体、生动,并逐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5、讲究批评艺术。作文经常得低分,这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分”抠得很紧,学生辛辛苦苦写过一篇文章,能得个七十分就了不起,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都没有作文能得60分。经常低分,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的反应,失去作文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在作文批改中多用鼓励性评语,有的教师看见一些差的作文心中就厌烦,随意给一个低分,连评语也不写,或者气呼呼地写上一些批评、挖苦、斥责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会改正缺点,还会产生逆反心时理,由怕作文到厌烦作文,有的干脆拖欠不写,或胡乱抄几句应付了事。因此,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表扬比斥责批评效果更好。

6、乐中求学,训练形式多样有趣。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讲究趣味性。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喜欢去做,积极去做。作文要多写多练,但形式单一,老是老师出题,学生照题写也会厌倦乏味。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活泼、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不仅是一种练习作业,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学好作文的条件很多,如:必须要有阅读的基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要有一定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懂得一些写作常识,有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方法都以“兴趣”为首,“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农村虽然没有都市的现代气息和快节奏的信息生活,但是却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这些都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因此, 我觉得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语文教育资源,在作文教学中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6年3期)

学生乐于写作文作文8400字

初三作文

双学双导高效课堂反思——杨元璋

2013-01-16 19:04:32|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双学双导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它源于多年前课改所倡导的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是我的理解。当然这种探究的形式不局限于实验探究,也包括了推理探究。在双学双导课堂里,学生互学的问题,就是他们要解决的课题。只不过在课堂里,我们不在从形式上去提问,去假设。

不管是双学双导,还是自主探究,我们的课堂氛围可以很活跃,质疑的问题可以很丰富,学生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无所羁绊。

但,作为老师,我心里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该不该讲?我什么时候讲?讲多少? 我认为,双学双导,并不排斥老师的讲。如果一节课下来,老师什么都不讲,这节课未必是高效的。

老师什么时候讲?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也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一节课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展示、质疑、讨论、回答完一个问题或一系列问题后,老师必须有一个概括性的综述。一节课完成后,老师必须有简洁但又系统的归纳总结。这是必要的,不然,学生一节课下来学得的知识可能是支离破碎的。

双学双导高效课堂,我还是想讲一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己学习的人。这一论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如何站在培养世纪人才的高度去改革课堂教学,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去指导和改革课堂教学?一年来,我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上作了一些积极思考和探索。其核心是坚持“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管理模式,着力推进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变课堂结构,调整教学关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快乐地获取知识,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教师双主体”的高效高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升。

一、基于课堂,追求高效,深化改革,变“讲堂”为“学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课堂是否高效看学生的发展。如何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是天生的学习者,根据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小组团队,明确组长的权利和责任,形成竞争机制。

为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将所有学生根据学业成绩好、中、差的比例和其个性特点自由组合,并且兼顾到均衡、合理。每小组6人按“∏”形式围绕而坐,每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并对组长和成员的职责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组长的督促和引导、组内成员的检查和组员的相互评价,以达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组长组建小组,成立一个小集体,并为这个小集体起个响亮的名字,如“先锋队”、“梦想队”、“小草队”等等,这个小集体不仅在学习上互帮互助,进行帮扶,同时在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要进行考核,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在组长的带领下,这个小团队要和别的团队进行竞争,在学习上,在,在纪律上,在卫生上都要进行比赛,进行竞争。在学习上,组长要督促组员上课前要预习课文,课堂时要积极进行互帮互助,课后积极帮扶组内成绩不好的学生。那些后进生看到组长这么辛苦的帮自己,都很感动,都愿意听组长的话。那些组长通过督促和帮扶,在组内树立了威信。这样纪律也就好管多了。以前班级卫生很难管,几节课下来班级很脏。现在不同了,每个小组保管自己座位以及附近的卫生,到放学时看哪个小组保管的好,就评哪个小组为卫生之星。班级设立各种之星,每周五下午对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文明之星、小组之星、管理之星等进行汇总。及时把各小组的情况用表格打印出来,贴在班上。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因为每个小组都不愿意落后,每个组员都希望为小组争光。

(二)认真研究导学案,做到目标明、主线清、过度润、层次显、点拨巧。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地;导学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我们教师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把导学案分成七个板块:导入新课板块、自主学习板块、展示板块及组内帮扶板块、成果展示及辩论板块、探究提升板块、思维导图辩论板块和训练巩固板块。

我们和同年级政治老师在一起集体备课,反复研讨,利用一周时间在认真复备的基础上集体定稿。我们主要备学生活动、备教学方法、备问题设计、备反馈练习、重点解决日日清、周周促、重点帮的内容。

(三)扮演好三种角色——课前编剧、课中导演、课后评委。

课前编剧——在上课前,我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好课堂的总体思路,是课堂的总编剧。小组长是各组的编剧,根据讲学稿的内容,在课前分配好各组员的展示任务,有时为了加深理解,配以合适的小表演、小游戏,小组成员自导自演。

课中导演——我和小组长共同导演。我分配好环节,如小组团队协作、小组展示、小组补充评价等。小组长负责导演本组的展示时间、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等。

课后评委——我与学生共同来对小组展示的质量进行评价、量化、排名。事前大家一起来学习小组团队协作的评价标准,对展示仪态、展示音量、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展示质量等做出明确要求。我结合学科特点在各自课堂上再次明确评价项目,是总评委,当课堂出现辩论、争执时,教师要适时作出权威性的评价,发挥解惑的作用。各组每个组员都是评委,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即有利于展示小组听取建议、积极改进,也有利于其他小组的自我对照、引以为鉴。

二、通过学生友善用脑,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友善用脑”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理念,一个方法,一种手段;更可以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个性被发现、被尊重和得以体现的自信,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我在课堂上进行了班级友善环境的建设,对学生、家长大力宣传友善用脑的

知识,并很快地把音乐、健脑操、思维导图、冥想等元素运用到课堂,创造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尽

量变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小组互助、讨论、阅读自学,学生的大脑在不断地的接受新的刺激信号,能

最大限度的保持兴奋,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

高效课堂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

主题的作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向“学堂”转变。特别是课堂的展示、辩论、反馈练习以及向

他人教授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高效,学生通过主动求知、快乐学习,分享到学习带给自己的自信和成功。

常言道: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物尤如此,人何以堪。课改是必行之路。而课堂是课改的载体,实现

高效课堂是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最大目标。我们要在课改中体验自己,更体现自己的价值。

热★★★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双学案”设计与使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32 更新时间:2011-9-7 9:48:03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双学案”设计与使用

2010-10-11 8:29:48 阅读数:144 网友评论:0 (顶:0,踩:0) 条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双学案”设计与使用

大连市第七中学 阎岩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以往的“磨、压、灌、挤”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面对课改中大幅减少的课时时,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要想在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的教”和“高效的学”

的完美统一,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都动起来。因此我尝试将“双学案”引入数学课堂。所谓“双学案”即将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要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双学案”这个载体合二为一。

在整个“双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我也有了不少的体会与收获:

首先是“双学案”对于教师(学生)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就以往说而言,实际上只是参照教参或课标上的内容,在备课本上写一下,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立时,完全是凭教者本人在教材和课标的主观理解的影响下设置,而突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教的无效和学生学的无效。所以在双学案的三维目标设置过程中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目的的学习目标,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目标。

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体系;除教师对于班型不同设置重难点外,学生可根据自身课前预习的学情设定自己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并在课堂置疑、释疑中确定学习关键。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根据班型或学生的特点设置题目的拓展与延伸。

教师双学双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兰香小学 屈彩峰

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机智处理,学生对自学的回顾,对内容的思考,在黑板上回答问题,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最后有当堂训练,拟检测题,检测已学知识是否已经了解并掌握,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教学中使我们意识到,学生比以前乐意学了,教师比以前乐意教了,师生的思想得到了统一, 理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改革

为改变课堂上一言堂现象,改变重奖不重教现象,改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我校走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学之路,学习和借鉴庆城小学教学改革经验,学习实践中,我们全体教师表现脚踏实地,明确目的和意义,通力合作,效果十分可观,下面谈一下本人本期来双学双提升的教学经验的实施和体会,以便更好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三动: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各种本领,让学生主动投入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课堂上让学生划分学习小组,选出组长,便于展开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课前教师集体备课,确定知道学生自学纲领,首先提出本课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纲领内容,首先将本课基本知识点以填空题等方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要小一点,便于学生自学掌握,题目表现形式,与期中期末试题型接轨,还要有自学效果自馈,预计到学生通过自学将基本知识点掌握之后,适时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学与交流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即"兵教兵"把这些重要问题在课堂上分给各学习小组解决,之后教师点拨,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展示状况进行调空,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机智处理,学生对自学的回顾,对内容的思考,在黑板上回答问题,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最后有当堂训练,拟检测题,检测已学知识是否已经了解并掌握,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

教学中使我们意识到,学生比以前乐意学了,教师比以前乐意教了,师生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得到理解学习兄弟教改经验的目的所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理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成长得到发展,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冲破,抛弃了课堂上的满堂灌和教师讲学生听,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体地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学成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过程,以竞赛,检查,试题,评比等方式严格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顽强意识,高度负责的精神

教学模式的效果和成效非一日之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好长一段路可走,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我们的宗旨,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想象,激活思维,开启心智,提高实践能力,常言道: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物尤如此,人何以堪。课改是必行之路。而课堂是课改的载体,实现高效课堂是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最大目标。我们要在课改中体验自己,更体现自己的价值。

2013年6月6日

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

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

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双学双导高效课堂反思——杨元璋

2013-01-16 19:04:32| 分类: 默认分类|字号 订阅

双学双导并不是一个新东西,它源于多年前课改所倡导的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是我的理解。当然这种探究的形式不局限于实验探究,也包括了推理探究。在双学双导课堂里,学生互学的问题,就是他们要解决的课题。只不过在课堂里,我们不在从形式上去提问,去假设。

不管是双学双导,还是自主探究,我们的课堂氛围可以很活跃,质疑的问题可以很丰富,学生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无所羁绊。

但,作为老师,我心里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该不该讲?我什么时候讲?讲多少? 我认为,双学双导,并不排斥老师的讲。如果一节课下来,老师什么都不讲,这节课未必是高效的。

老师什么时候讲?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也可以回答很多问题。但一节课不能完全依靠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展示、质疑、讨论、回答完一个问题或一系列问题后,老师必须有一个概括性的综述。一节课完成后,老师必须有简洁但又系统的归纳总结。这是必要的,不然,学生一节课下来学得的知识可能是支离破碎的。

双学双导高效课堂,我还是想讲一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己学习的人。这一论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如何站在培养世纪人才的高度去改革课堂教学,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去指导和改革课堂教学?一年来,我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上作了一些积极思考和探索。其核心是坚持“人本主义开放教育”管理模式,着力推进以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变课堂结构,调整教学关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快乐地获取知识,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教师双主体”的高效高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升。

一、基于课堂,追求高效,深化改革,变“讲堂”为“学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课堂是否高效看学生的发展。如何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是天生的学习者,根据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小组团队,明确组长的权利和责任,形成竞争机制。

为实现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将所有学生根据学业成绩好、中、差的比例和其个性特点自由组合,并且兼顾到均衡、合理。每小组6人按“∏”形式围绕而坐,每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并对组长和成员的职责提出明确要求,教师通过组长的督促和引导、组内成员的检查和组员的相互评价,以达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组长组建小组,成立一个小集体,并为这个小集体起个响亮的名字,如“先锋队”、“梦想队”、“小草队”等等,这个小集体不仅在学习上互帮互助,进行帮扶,同时在纪律、卫生、行为习惯等方面要进行考核,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在组长的带领下,这个小团队要和别的团队进行竞争,在学习上,在,在纪律上,在卫生上都要进行比赛,进行竞争。在学习上,组长要督促组员上课前要预习课文,课堂时要积极进行互帮互助,课后积极帮扶组内成绩不好的学生。那些后进生看到组长这么辛苦的帮自己,都很感动,都愿意听组长的话。那些组长通过督促和帮扶,在组内树立了威信。这样纪律也就好管多了。以前班级卫生很难管,几节课下来班级很脏。现在不同了,每个小组保管自己座位以及附近的卫生,到放学时看哪个小组保管的好,就评哪个小组为卫生之星。班级设立各种之星,每周五下午对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文明之星、小组之星、管理之星等进行汇总。及时把各小组的情况用表格打印出来,贴在班上。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因为每个小组都不愿意落后,每个组员都希望为小组争光。

(二)认真研究导学案,做到目标明、主线清、过度润、层次显、点拨巧。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地;导学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我们教师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把导学案分成七个板块:导入新课板块、自主学习板块、展示板块及组内帮扶板块、成果展示及辩论板块、探究提升板块、思维导图辩论板块和训练巩固板块。

我们和同年级政治老师在一起集体备课,反复研讨,利用一周时间在认真复备的基础上集体定稿。我们主要备学生活动、备教学方法、备问题设计、备反馈练习、重点解决日日清、周周促、重点帮的内容。

(三)扮演好三种角色——课前编剧、课中导演、课后评委。

课前编剧——在上课前,我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好课堂的总体思路,是课堂的总编剧。小组长是各组的编剧,根据讲学稿的内容,在课前分配好各组员的展示任务,有时为了加深理解,配以合适的小表演、小游戏,小组成员自导自演。

课中导演——我和小组长共同导演。我分配好环节,如小组团队协作、小组展示、小组补充评价等。小组长负责导演本组的展示时间、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等。

课后评委——我与学生共同来对小组展示的质量进行评价、量化、排名。事前大家一起来学习小组团队协作的评价标准,对展示仪态、展示音量、展示内容、展示形式、展示质量等做出明确要求。我结合学科特点在各自课堂上再次明确评价项目,是总评委,当课堂出现辩论、争执时,教师要适时作出权威性的评价,发挥解惑的作用。各组每个组员都是评委,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即有利于展示小组听取建议、积极改进,也有利于其他小组的自我对照、引以为鉴。

二、通过学生友善用脑,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友善用脑”不仅仅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理念,一个方法,一种手段;更可以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个性被发现、被尊重和得以体现的自信,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我在课堂上进行了班级友善环境的建设,对学生、家长大力宣传友善用脑的

知识,并很快地把音乐、健脑操、思维导图、冥想等元素运用到课堂,创造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尽

量变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小组互助、讨论、阅读自学,学生的大脑在不断地的接受新的刺激信号,能

最大限度的保持兴奋,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

高效课堂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

主题的作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向“学堂”转变。特别是课堂的展示、辩论、反馈练习以及向

他人教授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的高效,学生通过主动求知、快乐学习,分享到学习带给自己的自信和成功。

常言道: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物尤如此,人何以堪。课改是必行之路。而课堂是课改的载体,实现

高效课堂是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最大目标。我们要在课改中体验自己,更体现自己的价值。

热★★★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双学案”设计与使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32 更新时间:2011-9-7 9:48:03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双学案”设计与使用

2010-10-11 8:29:48 阅读数:144 网友评论:0 (顶:0,踩:0) 条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双学案”设计与使用

大连市第七中学 阎岩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以往的“磨、压、灌、挤”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面对课改中大幅减少的课时时,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要想在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的教”和“高效的学”

的完美统一,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思维都动起来。因此我尝试将“双学案”引入数学课堂。所谓“双学案”即将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要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双学案”这个载体合二为一。

在整个“双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我也有了不少的体会与收获:

首先是“双学案”对于教师(学生)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就以往说而言,实际上只是参照教参或课标上的内容,在备课本上写一下,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立时,完全是凭教者本人在教材和课标的主观理解的影响下设置,而突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教师教的无效和学生学的无效。所以在双学案的三维目标设置过程中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学生的学为主要目的的学习目标,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置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目标。

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结构体系;除教师对于班型不同设置重难点外,学生可根据自身课前预习的学情设定自己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并在课堂置疑、释疑中确定学习关键。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根据班型或学生的特点设置题目的拓展与延伸。

教师双学双提升学习心得体会 兰香小学 屈彩峰

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机智处理,学生对自学的回顾,对内容的思考,在黑板上回答问题,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最后有当堂训练,拟检测题,检测已学知识是否已经了解并掌握,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教学中使我们意识到,学生比以前乐意学了,教师比以前乐意教了,师生的思想得到了统一, 理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改革

为改变课堂上一言堂现象,改变重奖不重教现象,改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我校走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学之路,学习和借鉴庆城小学教学改革经验,学习实践中,我们全体教师表现脚踏实地,明确目的和意义,通力合作,效果十分可观,下面谈一下本人本期来双学双提升的教学经验的实施和体会,以便更好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三动: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扬学生的优良品质和各种本领,让学生主动投入紧张的学习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课堂上让学生划分学习小组,选出组长,便于展开兵教兵,合作学习策略,课前教师集体备课,确定知道学生自学纲领,首先提出本课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纲领内容,首先将本课基本知识点以填空题等方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要小一点,便于学生自学掌握,题目表现形式,与期中期末试题型接轨,还要有自学效果自馈,预计到学生通过自学将基本知识点掌握之后,适时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自学与交流合作的形式来解决,即"兵教兵"把这些重要问题在课堂上分给各学习小组解决,之后教师点拨,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展示状况进行调空,针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时机智处理,学生对自学的回顾,对内容的思考,在黑板上回答问题,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才华,最后有当堂训练,拟检测题,检测已学知识是否已经了解并掌握,拓展知识面,提高能力

教学中使我们意识到,学生比以前乐意学了,教师比以前乐意教了,师生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得到理解学习兄弟教改经验的目的所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理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使自己的成长得到发展,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冲破,抛弃了课堂上的满堂灌和教师讲学生听,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主体地位,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学成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过程,以竞赛,检查,试题,评比等方式严格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顽强意识,高度负责的精神

教学模式的效果和成效非一日之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好长一段路可走,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我们的宗旨,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想象,激活思维,开启心智,提高实践能力,常言道:老骥伏沥,志在千里,物尤如此,人何以堪。课改是必行之路。而课堂是课改的载体,实现高效课堂是我们老师和学生的最大目标。我们要在课改中体验自己,更体现自己的价值。

2013年6月6日

学生乐于写作文,不要让作文成为负担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1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 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

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 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指出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是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文中的对刘老师的外貌描写部分,既写出了刘老师身有残疾的特点,又流露出了刘老师忠厚老实的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描写人物外貌时,既要抓住主要特点去写,还应从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再如课文通过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件事情来表现刘老师的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写人要选择典型的事例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对赤壁之战之所以能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因为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战役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很明白,从中要让学生懂得作文做的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内容写清楚,给别人留下清楚的印象。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1、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2、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3、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

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谈小学作文入门教学作文2000字

初三作文

谈 小 学 生 作 文 入 门 教 学

内容摘要: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习作不得法、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可写。总而言之,“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要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关键词:明确目标 培养作文兴趣 观察 针对性

说起作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有感触:那就是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恐怕是作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大致分析下,学生一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提笔作文,言之无物,不是三言两语就是东拼西凑,遣词造句拖泥带水,语句干枯,表达不清。甚至,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索性用《同步作文》一类的辅导学习教程直接抄袭,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其实,学生把写作文当难事。这也不是学生的错,如何帮学生克服写作文的难关,是老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习作不得法、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经过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我觉得学生能否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二年级,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正确。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年级,认真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学习观察生活,把所见所闻写清楚,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四年级,仔细观察事物,把所见所闻写清楚,写具体。学习观察生活,

能按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写生动,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省略号,破折号。能修改作文。五、六年级,掌握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文章的一般写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善于观察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刚开始学写,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当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就会自发产生动笔的欲望;走好这一步非常关键,我觉得开始学生心里是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让他们大胆的把口头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不惧怕作文,把作文只当作是用文字聊天,奠定基础。

三、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

观察是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学生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引导学生先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条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有意识地培养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

四、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可写 学习作文也应如学书法、绘画那样从临摹入手。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日后作准备。实际上,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好例文。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其中第一自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例,“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些优美的词语,学生也可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学习之后,学生便可仿写《美丽的家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和好词句的积累,学生就不为写作犯难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经验,习作水平就会更进一步。

五、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习作,是逐步练习提高的,理应多看优点,多鼓励。哪怕有点滴进步,教师也应倍加爱护,分享喜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即说明了鼓励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以免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篇作文更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每次作文都有一个侧重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批改时,应针对侧重点加以表扬。如要求写人物外貌,达到了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写得不好,也应给予极高的评价,带着宽容态度激励他,每步走好走稳。这样长期训练,必将有效。

总而言之,“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小学作文的指导,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观察入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谈 小 学 生 作 文 入 门 教 学

内容摘要: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习作不得法、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可写。总而言之,“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要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关键词:明确目标 培养作文兴趣 观察 针对性

说起作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有感触:那就是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恐怕是作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大致分析下,学生一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提笔作文,言之无物,不是三言两语就是东拼西凑,遣词造句拖泥带水,语句干枯,表达不清。甚至,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索性用《同步作文》一类的辅导学习教程直接抄袭,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其实,学生把写作文当难事。这也不是学生的错,如何帮学生克服写作文的难关,是老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习作不得法、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经过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我觉得学生能否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二年级,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正确。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三年级,认真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学习观察生活,把所见所闻写清楚,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四年级,仔细观察事物,把所见所闻写清楚,写具体。学习观察生活,

能按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写生动,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省略号,破折号。能修改作文。五、六年级,掌握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文章的一般写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善于观察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刚开始学写,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当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就会自发产生动笔的欲望;走好这一步非常关键,我觉得开始学生心里是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让他们大胆的把口头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不惧怕作文,把作文只当作是用文字聊天,奠定基础。

三、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

观察是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学生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引导学生先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条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有意识地培养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

四、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可写 学习作文也应如学书法、绘画那样从临摹入手。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日后作准备。实际上,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好例文。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其中第一自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例,“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些优美的词语,学生也可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学习之后,学生便可仿写《美丽的家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和好词句的积累,学生就不为写作犯难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经验,习作水平就会更进一步。

五、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

学生的习作,是逐步练习提高的,理应多看优点,多鼓励。哪怕有点滴进步,教师也应倍加爱护,分享喜悦。“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即说明了鼓励是一剂催人奋进的良药,以免扼杀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篇作文更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每次作文都有一个侧重点,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批改时,应针对侧重点加以表扬。如要求写人物外貌,达到了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写得不好,也应给予极高的评价,带着宽容态度激励他,每步走好走稳。这样长期训练,必将有效。

总而言之,“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 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小学作文的指导,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观察入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四下)作文16300字

初三作文

引领学生在作文体验中学会做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第八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中外文学作品。本单元教材围绕以诚待人这一块单元主题展开。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以诚待人的主题,在叙事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引领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学会做人。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整体吃透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通过作文教学,彰显单元文化主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材文本解读

整体把握教材特点 悉心领会编写意图

在反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逐渐明白,本组教材在模块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有两根教学线贯穿线:一是阅读线理解什么是以诚待人,二是作文线学会如何以诚待人(做人) 。阅读教学是明线,作文教学辅线。在编排上,其中辅线作文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组合方式:

总──目标提示主题导语部分

分──分点展示主题课文部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

总──生活体验主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部分

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整体的联系,这个整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语与四篇主体课文之间的总分联系。导语是总,四篇主体课文是分。导语部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以诚待人的世界,点明了单元专题,引导了单元学习。 导语的总述有三个要点: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真诚,当朋友向您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朋友的真诚而高兴; 二是提示学生体验生活,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顺利及时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你一定为这个人的真诚而感动; 三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一个人能够真诚的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四篇主体课文则分别通过具体的故事彰显了以诚待人的单元文化主题。是对导语内涵的具体分述和展示。

第二,四篇课文的内部整体联系。本组课文的编排方式秉承语文课程新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新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我们如果把以诚待人这根主线看作是一串项链,那么,四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就是这根项链上的四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中彩那天》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万年牢》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教学中可围绕

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讲究商业道德的人。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尊严》一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学习本文,应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将心比心》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教学中应抓住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描写人物的妙处。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课文的特点,找到读写结合的点,或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或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从而指导学生做到读中学写。

第三,作文与做人的整体联系。本单元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练习和一次作文练习。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作文的要求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其用意是让学生在真诚的生活体验中体验到生活的真诚,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成长过程的快乐。此次作文教学设计,我们应围绕单元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真诚地体验人间的真诚,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把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 学中悟写,指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 悟中练写,激励学生描述生活创造美。使学生在习作的成功体验中得到新的感悟,在体验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新的体验。

学情分析

剖析学生习作心理 通晓学生优势不足

1、从习作心理方面来剖析,小学四年级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如指导学生到菜市场或商场观察体验一次生活,了解以诚待人的内涵,然后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体会等。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

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因此,本单元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比如观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 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5、从习作评价的方面来观察,四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对于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往往只是知道很好,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教学中应该抓住作文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小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妙处,明白描写人物的方式方法。

教学目标

明确整体教学目标 谋划模块教学要点

1、整体目标是教作文学做人,彰显单元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成长过程的快乐。

2、模块教学的操作要点的目标是:①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细节,能抓住人物活动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特点来描述人物。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人物的巧妙。③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④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能抓住人物活动的生活细节来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⑤使习作教学过程成为一次成长过程的成功体验。

模块作文教学整体构思及设计

整体构思彰显单元一主题 模块设计走好习作三步曲

本单元实施模块作文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念,构建灵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在理解教材时,要纵向贯通,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在处理教材时,要横向联系,从整体入手,兼顾局部,让作文教学的点、线和面有机联系起来,然后通过一个个作文教学的练习点而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与其单元的主题联系起来发挥作用。因此,在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篇篇联系,首尾呼应,注意鼓励学生写心里话,重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提倡多写,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的习作交往活动,提倡多视角思考,为学生创设交流表达练习的机会。应按照总分总的思路,通过五个小模块实施作文教学,走好教学活动三步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感悟生活体验美,创造生活描绘美,以求落实单元作文教学目标。下

面举例说明,以求抛砖引玉。

第一步曲 整体构思纵向贯通 彰显单元一主题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以诚待人作为模块组织的核心,而这一个主题是指向语文教育的总目标的,可以说单元教学的灵魂。单元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铺垫设置的,学生在课程模块学习中所获得的内容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了,而是在这一主题统摄下获得的整体感悟、精神提升以及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还有结构化的知识框架等等。因为第二单元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所以作文的模块教学设计应围绕主题整体构思,引导学生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不同学习方式和途径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展理性思维,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语文,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提高语文素养。

模块一、理解导言明目标 整体把握一主题

单元导语,彰显了单元主题,提示了习作教学目标。在模块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设计好本单元的第一步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导语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可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的基础上,整体感悟。作文模块设计如下:

师:(深情地) 同学们,诚实是一种人生的美德。当朋友向您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朋友的真诚而高兴; 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顺利及时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你一定为这个人的真诚而感动; 一个人能够真诚的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大家一定会夸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吗?

生:愿意。

师:单元导语好比是路程的标牌。理解了单元导语,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教材,明确学习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单元导语,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与文本对话,反复阅读单元导语。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真诚?

生:真诚就是真心诚实

生:真诚就是做人要诚实,不虚假。

生:真诚就是以诚待人。

生:

师:大家对于真诚有了初步理解,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以诚待人呢? 怎样做才算是以诚待人呢?

生:要说到做到。

生: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生: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做到。

生:不骗人。

师; 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例说一说吗?

生:(举例说以诚待人的事情)

师:读了这段导语,你明白了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本单元有几篇感人的以诚待人的故事,一定会给我们以启示。我们学习之后,要体验一次以诚待人的生活,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写一个以诚待人的作文。大家愿意体验一下以诚待人的快乐吗?

生:愿意。(跃跃欲试)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浏览一遍本单元的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一篇日记,好吗?

这样的点拨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单元教材的内容和主题,使学生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感知了习作要求。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感悟文本,整体把握单元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了解每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感悟了本单元的主题,这样,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曲 开放教学灵活操作 体验生活感悟美

落实模块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树立生活的大作文观,在单元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只有使学生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才能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我们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读中学写; 点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品新析异; 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谋新写异;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新颖之魅力,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创新生活描绘美。

模块二、习作教学生活化 走进生活发现美

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应注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悲欢离合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

会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教材特点,紧扣单元主题,开放课堂教学,灵活操作读写结合的点,落实模块目标。例如在《中彩那天》教学中,可在指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进行拓展性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模块教学展示如下: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课文的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来写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

生:课文中的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迷惑不解和最后的深刻感悟。

生: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

生: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

生: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我又恍然大悟。

师:从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是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

生:我懂得了诚信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生:我懂得了高尚的品德与汽车相比,拥有高尚与比拥有汽车更重要。

生:我懂得了课文中的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生活有没有以诚待人这方面的故事呢? 与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生:有一次,我到商店买东西,阿姨多找了我5块钱,我后来又主动退还给他。阿姨夸奖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听了很很开心。

生: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捡到一元钱,交给了大队辅导员,老师表扬我拾金不昧,我很高兴。

生:我妈妈是一名护士。有一天,她下班很晚,到家后想到社区里的张爷爷还有一次针没有打。妈妈没来得及做饭,就风风火火地出门给张爷爷打针去了。邻居都夸妈妈是一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道德的高尚的人。

生:我爸爸会修理摩托车。经常有人来找他修理摩托车。有一次他发现摩托车的一个零件坏了。本来可以用一个旧的可以代替,但是爸爸硬是到商店离买一个新的给安装上。我觉得爸爸是个诚实高尚的人。

生:

师:诚实是人的一种美德。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建议大家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体验以下诚实的快乐好吗?

生:好。

师:当你走进生活发现美之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诚实体验写出来? 写的好的同学,老师负责推荐给校刊发表。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巧妙结合起来,把学做人与学作文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渗透到生活中,努力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习作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以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实践证明,我们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学生才会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变化,关心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学生有了这样兴趣和心情,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体味与国家与人类同忧同喜的情感变化,尝试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得失方略,有力地促进自身视野的开阔,磨砺自己思维的深邃,陶冶自己强健的人格。因此,教师应牢固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

模块三、点拨学生读中悟 感悟生活体验美

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进入生活; 只有感悟生活体验到了美,才能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多方面、多角度感知世界,才能采撷到最美的花朵,酿造出最醇的美酒,写作之泉才能源源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在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课文特点,巧妙点拨引导,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着力点拨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例如在《万年牢》教学中,我们从抓住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作文教学模块,是这样点拨学生进行感悟的:(在复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对话。)

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关键词句中可以看出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好品质?

生: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这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做事认真。

生: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这是说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说明父亲做事真诚。

生: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

生:课文描述父亲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说明了父亲做事,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生:

师:你从这些关键的词句中感悟出了什么呢? 或这说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父亲做事认真。

生:父亲待人真诚。

生:父亲很善良。

生:父亲十分老实。

生:

师:就是这些精彩的生活细节的描述,使我们感悟了父亲的善良和高尚,感悟了父亲的以诚待人。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一下您的父亲或母亲、或周围的人群中,有没有诚实、善良这样的好品质呢? 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细节呢? 夸夸你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或周围的人,大家听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生:(夸别人,感悟生活美。)

师: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老师也被大家的发言感动了。大家愿意把这感人的生活片段写出来吗? 让别人也感动一次好吗?

这样的点拨,使学生读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美妙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哪怕是点滴灵思,几行妙语,也应不失时机地将它们记录下来。从而使学生做到悟中练写,使作文充满灵性。生活是活生生的,是水灵灵的,是感人的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市的应紧扣文本特点,贴船下篙,拓展感悟练习的渠道,给学生感悟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美,学生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灵性的习作来。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关键是我们如何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寻找最佳的读写切入点来实施模块作文教学。比如学习课文学习《尊严》一文,一是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又如学习《将心比心》一课,读写结合的点是让学生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抓住描写生活细节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描写人物的妙处和产生感人的效果。使小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每学习课文之后,都可进行一次片段描写:生活细节描写或人物对话小练笔。

第三步曲 触及心灵点拨思维 创新生活描绘美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注意点拨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善于激励学生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凸现个性,以平时基础为后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个性化为支柱,在作文的舞台上上演自己创新的性灵文章。根据本单元整体目标和教材编写特点,我们设计了下面两个作文教学模块,以求整体彰显单元文化主题,落实模块作文教学目标。

模块四、文化班会再体验 生活实践学做人

学完本单元课文之后,我们举办一次主题文化班会课:成长足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具体教学模块设计如下:

师:我们师已经学完了四篇课文,知道了什么是以诚待人。今天,我们师就召开一次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班会,请大家用我的自由之眼走进生活,用我的自由之身体验生活,用我的自由之脑感悟生活,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并把这一切所见所闻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师:班会的第一个节目是──请大家讨论:什么叫做以诚待人?

生:

师:班会的第二个节目是──学习本单元课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在你的以前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以诚待人的事情,说出了与大家交流,让大家分享你成长的快乐。

生:

师:班会的第三个节目是──展示你在课外搜集的以诚待人故事,评论成功的原因或受到的启示。

生:

师:班会的第四个节目是──请大家分组合作,设计一张以以诚待人主题的手抄报。先设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刊首语、故事与启迪、名言警句、课文读后感、自己生活中的以诚待人的故事等。

生:动手设计制作手抄报。

师:总结激励。

这一作文教学模块的设计,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单元整体,回归生活的本真体验,回归生命的自然状态,使习作由课堂走向社会,由课本走进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强了语文的生命活力。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学习中通过问题探索、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语言运用等等,关

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样的作文教学设计,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都会进入习作学习的视野,成为重要的习作课程资源,使小学作文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原先呆板的小学作文课堂变成充满生活激情,激发生命活力,迸发智慧火花的地方。当然,文化主题班会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在课外延伸,比如组织学生体验一次诚信生活、举办一次以诚待人演讲比赛、举行一次诚信故事交流会等一些课外活动,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模块五、激发情趣学做人 习作体验话成长

下面,我们把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的教学过程实录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 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 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 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 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 你们说好不好?

师:同学们,自己读这篇作文的提示,看看作文有什么要求。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 向谁说?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学生自由说作文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二、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以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为题目来讨论一下,好吗? 谁能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成长过程的?

生:成长就是长高了。(哄堂大笑)

生:我的理解是成长是进步了。

生:我的理解是懂事了。

生:我想,我的学习进步了,就是成长了。

生:前天上学的时候,邻居的小妹妹摔倒了,我上去扶起来,并哄她不要哭。我学会了帮助

别人,妈妈夸我长大了。我觉得这也是成长过程的一件事。

生:

师:对。人生的道路很长,成长的方式也不一样。想一想你最近做过哪些能够体现你成长过程的事例? 选择一件,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说。)

[启发谈话以激发作文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

师:同学们,你的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想对谁说? 为什么说成长过程心里话,说什么成长过程心里话。(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生:我想对老师说,我的学习进步了。

生:我想对班主任说,我学会了帮助别人。

生:我想对同学说,我学会了自己做饭。我快要长成大人了。

生:我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克服了粗心的毛病。我想对远方部队的爸爸说,我长大了。

生:

【此环节的点拨指导注意到了三点:第一:先要确定说的内容。要说的心里话总是由某个问题、某件事情而引发的,要注意把在什么问题或事情上有了哪些心里话说清楚。第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第三,指导学生想清楚对谁说? 为什么对他说? 此环节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三、指导作文、点拨思维

师:刚才大家讨论了说话的对象和内容。很热烈。但是,在这里,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在写文前,还要有清晰的思路,把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样说综合起来考虑,这样就能使文章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形成板书: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如果让你把说的话写成文章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想开头先要说明对谁说。比如妈妈,我想对您说,我长大了。

生:我觉得应该说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然后才说我长大了。因为这一件事情才是成长过程。

师: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成长过程,是个好方法。

生:我认为应该说自己的心里话。实话实说。

师:对。成长过程心里话就是真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用自己的心感触过的,曾激起自己感情的波澜的人和事。请大家联系刚刚学习过的课文的方法,谈一谈应该怎样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我从课文《中彩那天》体会到,说自己的心里话要说出自己的情感变化,比如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不高兴和最后的体会。

师:写出了自己感情变化,故事就会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我想了想,课文《万年牢》《尊严》都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因此,叙述事例的时候,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述。比如怎么做的,要说清楚、写具体。

生:还应该描写具体人物的语言。

生:我认为应该是先想具体再说。

师:对。刚才同学们谈了如何说。下面我们要以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对谁说,由自己定。先想一想,最想对谁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说些什么心里话。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这里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形成板书:有中心,有条理,写具体)

师:这个题目一般可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想法,寻得我说的契机,然后,具体说的内容,这是重点,要具体、生动,可以是一件事的几个方面,也可是几件事,注意详略处理,注意以情动人,要写具体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最后,可用适当的抒情或议论结尾,以点明或深化主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把要说的意思说清楚了,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要认真加以修改。(形成板书: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用事实说话、情感要真挚、表达有创意、独特的感受 )

[教师的指导应精要有用、适量适度,教师指导得过多,容易束缚住学生的思维,要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自由作文应该与有效指导结合起来。本环节意在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点拨作文的窍门,优化学生的思维流程。]

四、口述习作,指导表达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要采访别人的心里话,你会怎么采访? 引导学生回答出,把为什么要说,以及把说的内容讲清楚、说详细。

师:组织一次现场采访活动。让小学生采访小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完后其他学生评价。肯定好的地方,指出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师; 谁来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生:。(选择一名中等学生和一名优等生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随机点评价。)

[说作文是能梳理思路、引发联想,还能让其他学生评价,培养合作的意识。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形式新颖,学生说作文的积极性高。]

五、师生比赛、自由表达、合作评价

师:我们把刚才说的心里话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边说边写,就会感到容易一些。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写一篇同学,老师对你说,咱们比赛行吗?

(学生、教师比赛写作,教师写好后可巡视指导,帮助写作困难的学生。)

师: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请你读一读自己作文,让小组的同学评论一下。

师:刚才写的作文是草稿。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草稿念给大家听听,请大家评论一下好吗?(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学生评价)

六、修改习作,教师点评

师: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大家愿意修改自己的作文吗? 谁能说说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

生:说说修改方法。(增加、删除、调整、连接、改错等)

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说的修改作文的方法,用朗诵推敲的方法多读几遍,发现不通顺、重复罗唆、重点部分没写具体、没写清楚的地方要进行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是一件快乐的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来评议一下。(教师选择典型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教师点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里采用了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互相修改和教师当场点评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中存在不足,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修改,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七、集体评议、评选最佳

师:下面是最精彩时刻,我们来评选一下此次作文最佳奖好吗?(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师:明天我们要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作文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习作重新抄写一遍。如果能在文章的结尾写上自己的评点,说说自己的写作经验,那一定是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哟。愿意吗?

此模块设计紧扣单元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彰显模块作文总目标,从指导小学生体验新生活入手,带领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注意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在这样开放的作文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自由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本设计重点强调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学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评价形式是多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生的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实现得法课内,得利课外,受益终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教学资源

认真提供作文资源 悉心准备习作素材

1、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缺少习作的激情,缺少写作的冲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素材库,寻找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搜寻习作的生活素材资源,然后将自己的观察体验的所得形诸语言文字。

2、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的实情。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或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资料,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到工厂、到农村、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体验生活,获得活生生的材料。

3、上百度网搜索,查找以诚待人条目,有大量信息资料。

模块作文教学思考

整体构思彰主题 师生互动求发展

1、整体构思是否凸现 单元主题是否彰显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多少年来,许多教师习惯于教完课文教作文,一次教一篇作文,孤立地、片面地、零散地、静止地处理教材,教学目标显得狭隘,教学过程显得琐碎。模块教学使我们立足于单元整体,以模块运转的取向鸟瞰一篇篇课文,悉心分辨出课文之间的联系,一个个习作教学的训练点就可在整合中找到位置。是否实施了模块作文教学,关键就是看是否彰显了单元文化主题,重点是看是否以课程单元为一个习作知识模块,从单元模块结构整体衔接的考虑出发设计作文教学策略。模块作文教学,必须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课文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说读写练为一体,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灵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发展,注重能力的形成,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探究方法,形成能力,自主发展为体系的教学思想。实施模块单元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比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编辑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摄影绘画能力、学习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等。单元模块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各种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这一做法摆脱了以往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千篇一律地机械操作和训练的怪圈,从小学语文教改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高效之路。

2、以人为本是否体现 师生是否互动发展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作文教学过程是单一的直线的,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习作。缺失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缺少了师生互动的发展空间。在模块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常常相互作用,交互推进。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学习文化,他们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共同探究文化知识、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共同享受探寻过程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单元的内容不是绝对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作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 习作单元的过程也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师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参考,随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情感、行为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和重构。当一个模块单元结束,教师和学生会有获得全新感受的体验,获得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达到引人入胜的崭新境界后的满足与喜悦。模块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自主发挥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对教师过去哪种照本宣科,只注重传授知识的状况提出了挑战。单元模块的设置,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成为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模块教学需要老师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在新课程的模块作文教学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教师要有童真童趣,多一些生活情趣,多注入自己的情感,善于蹲下身子看学生,善于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乐于同学生沟通和交往,自觉融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3、作文课堂是否开放 模块操作是否灵活

反思我们传统的作文课堂,是封闭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整合活力。而模块作文教学,让我们在宏观和微观中变换视角。教师进行模块作文教学时,对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要有一个规律性的把握,要从封闭的一篇一篇课文中跳出来,明确主线,理出读写结合的最佳点,找出作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唯其如此,才能对教材进行补充、重组和超越,更有利于语文在综合性学习中活化。模块作文教学的备课,既要站在较高的位置又需要有细致入微的分析,为灵活调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同时

也为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指明了新的道路。模块作文教学整体策划单元作文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学科自身和学科之间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模块作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市的语文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求我们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作文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精通教材,要特别重视自身素养全面发展; 不能只关心语文学科的局部,要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胸襟; 不能仅靠经验的堆积,要具有智慧才能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 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 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 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 不能仅定位在做好一名教师,而要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志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努力成为学者型老师; 不能局限于个体的教育研究实践,提倡教育科研的团队精神,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逐步提升个体教育科研水平,形成自我风格。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武宏钧,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作文教学专家。20多年来从事小学作文教学、学习科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已经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各类报刊发表教学文章300余篇。在山西教育出版社、黄山书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等二十几家出版社公开出版《阅读一点通丛书》《新思维作文丛书》《快速作文一点通丛书》《小学生快速作文法丛书》《小学生作文观察与构思技巧教与学丛书》等著作120多本。他以独创的情趣窍快速作文教学法,在多省市的城乡进行公开教学120多场,小学生在40分钟内现场作文,他当场评点,场场取得成功。他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自由作文教学试验,在国内率先发表论文提出自由作文新理念、对话作文教学新理念和情趣作文新理念。这些新理念都与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不谋而合。进入新世纪,他又发表论文,提出《新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的三大走向》《绿色作文零理念》《中美作文比较话缺失》等新论,以独到的创新思维独步小学作文教学之林。

引领学生在作文体验中学会做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第八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四篇中外文学作品。本单元教材围绕以诚待人这一块单元主题展开。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彰显以诚待人的主题,在叙事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美好品质,引领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学会做人。如果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会发现篇篇都有习作练习的结合点,循序渐进地展示了作文主题练习的线索。在本单元的习作教学中,我们要整体吃透教材,科学使用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通过作文教学,彰显单元文化主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材文本解读

整体把握教材特点 悉心领会编写意图

在反复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逐渐明白,本组教材在模块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有两根教学线贯穿线:一是阅读线理解什么是以诚待人,二是作文线学会如何以诚待人(做人) 。阅读教学是明线,作文教学辅线。在编排上,其中辅线作文教学采用了总分总的组合方式:

总──目标提示主题导语部分

分──分点展示主题课文部分《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

总──生活体验主题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部分

从以上模块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内容之间存在着整体的联系,这个整体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导语与四篇主体课文之间的总分联系。导语是总,四篇主体课文是分。导语部分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以诚待人的世界,点明了单元专题,引导了单元学习。 导语的总述有三个要点: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真诚,当朋友向您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朋友的真诚而高兴; 二是提示学生体验生活,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顺利及时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你一定为这个人的真诚而感动; 三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一个人能够真诚的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四篇主体课文则分别通过具体的故事彰显了以诚待人的单元文化主题。是对导语内涵的具体分述和展示。

第二,四篇课文的内部整体联系。本组课文的编排方式秉承语文课程新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新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我们如果把以诚待人这根主线看作是一串项链,那么,四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就是这根项链上的四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中彩那天》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展开。课文第3至9自然段叙述了这一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精彩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的方法。《万年牢》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教学中可围绕

学生对父亲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从具体的描写中感受父亲是个办事认真,讲究商业道德的人。习作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尊严》一文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本文对哈默的形象是通过对他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致的描写来体现的。学习本文,应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将心比心》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教学中应抓住这些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描写人物的妙处。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课文的特点,找到读写结合的点,或抓住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深入体会,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或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从而指导学生做到读中学写。

第三,作文与做人的整体联系。本单元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练习和一次作文练习。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作文的要求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其用意是让学生在真诚的生活体验中体验到生活的真诚,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成长过程的快乐。此次作文教学设计,我们应围绕单元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真诚地体验人间的真诚,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在作文教学中,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畅谈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把作文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 学中悟写,指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 悟中练写,激励学生描述生活创造美。使学生在习作的成功体验中得到新的感悟,在体验成长的过程中得到新的体验。

学情分析

剖析学生习作心理 通晓学生优势不足

1、从习作心理方面来剖析,小学四年级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依然保持着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所以,本单元的作文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为常见但又不为重视的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如指导学生到菜市场或商场观察体验一次生活,了解以诚待人的内涵,然后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的体会等。

2、从习作习惯方面来概括,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可能很感兴趣,但很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

词语,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3、从习作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四年级学生正处在辨证思维萌芽期,学生辨证分析能力不够完善,概括水平较低。因此,本单元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4、从习作技巧方面来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观察的重要,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课文的教学,设计一些小练笔活动。比如观察一次人物对话,写一个片段,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 再如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指导学生注意描述生活的细节等等。

5、从习作评价的方面来观察,四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对于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往往只是知道很好,但不明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教学中应该抓住作文的亮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使小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妙处,明白描写人物的方式方法。

教学目标

明确整体教学目标 谋划模块教学要点

1、整体目标是教作文学做人,彰显单元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成长过程的快乐。

2、模块教学的操作要点的目标是:①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细节,能抓住人物活动时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特点来描述人物。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人物的巧妙。③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④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练习,自主地述说,能抓住人物活动的生活细节来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⑤使习作教学过程成为一次成长过程的成功体验。

模块作文教学整体构思及设计

整体构思彰显单元一主题 模块设计走好习作三步曲

本单元实施模块作文教学,要树立单元教学整体观念,构建灵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在理解教材时,要纵向贯通,领会意图,把握目标。在处理教材时,要横向联系,从整体入手,兼顾局部,让作文教学的点、线和面有机联系起来,然后通过一个个作文教学的练习点而承前启后,承上启下,与其单元的主题联系起来发挥作用。因此,在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篇篇联系,首尾呼应,注意鼓励学生写心里话,重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提倡多写,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的习作交往活动,提倡多视角思考,为学生创设交流表达练习的机会。应按照总分总的思路,通过五个小模块实施作文教学,走好教学活动三步曲,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感悟生活体验美,创造生活描绘美,以求落实单元作文教学目标。下

面举例说明,以求抛砖引玉。

第一步曲 整体构思纵向贯通 彰显单元一主题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是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以诚待人作为模块组织的核心,而这一个主题是指向语文教育的总目标的,可以说单元教学的灵魂。单元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铺垫设置的,学生在课程模块学习中所获得的内容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了,而是在这一主题统摄下获得的整体感悟、精神提升以及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还有结构化的知识框架等等。因为第二单元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所以作文的模块教学设计应围绕主题整体构思,引导学生从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不同学习方式和途径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展理性思维,带着自己的经验,走进语文,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提高语文素养。

模块一、理解导言明目标 整体把握一主题

单元导语,彰显了单元主题,提示了习作教学目标。在模块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设计好本单元的第一步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导语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可在指导学生与文本反复对话的基础上,整体感悟。作文模块设计如下:

师:(深情地) 同学们,诚实是一种人生的美德。当朋友向您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的时候,你一定会为朋友的真诚而高兴; 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顺利及时地克服困难的时候,你一定为这个人的真诚而感动; 一个人能够真诚的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大家一定会夸你是一个好孩子。你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吗?

生:愿意。

师:单元导语好比是路程的标牌。理解了单元导语,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教材,明确学习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单元导语,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生:与文本对话,反复阅读单元导语。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真诚?

生:真诚就是真心诚实

生:真诚就是做人要诚实,不虚假。

生:真诚就是以诚待人。

生:

师:大家对于真诚有了初步理解,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以诚待人呢? 怎样做才算是以诚待人呢?

生:要说到做到。

生: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生: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做到。

生:不骗人。

师; 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例说一说吗?

生:(举例说以诚待人的事情)

师:读了这段导语,你明白了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本单元有几篇感人的以诚待人的故事,一定会给我们以启示。我们学习之后,要体验一次以诚待人的生活,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写一个以诚待人的作文。大家愿意体验一下以诚待人的快乐吗?

生:愿意。(跃跃欲试)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浏览一遍本单元的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一篇日记,好吗?

这样的点拨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单元教材的内容和主题,使学生明确了单元学习目标,感知了习作要求。从而做到了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感悟文本,整体把握单元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了解每篇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感悟了本单元的主题,这样,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第二步曲 开放教学灵活操作 体验生活感悟美

落实模块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树立生活的大作文观,在单元主题以诚待人的统领下,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只有使学生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才能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我们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读中学写; 点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品新析异; 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谋新写异;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新颖之魅力,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创新生活描绘美。

模块二、习作教学生活化 走进生活发现美

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应注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悲欢离合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

会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应抓住教材特点,紧扣单元主题,开放课堂教学,灵活操作读写结合的点,落实模块目标。例如在《中彩那天》教学中,可在指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进行拓展性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模块教学展示如下:

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课文的故事,以汽车的得而复失和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为线索来写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了课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

生:课文中的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迷惑不解和最后的深刻感悟。

生:当商店扩音器高声宣布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而且奖品又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时,对当时正在上学的我来说是多么高兴。

生:当父亲开着获奖的奔驰车缓缓驶过拥挤的大街时,却发现父亲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自然会感到闷闷不乐。

生:回到家里,慈祥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我迷惑不解,母亲又详细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我又恍然大悟。

师:从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说是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

生:我懂得了诚信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生:我懂得了高尚的品德与汽车相比,拥有高尚与比拥有汽车更重要。

生:我懂得了课文中的父亲是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商业道德的人。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生活有没有以诚待人这方面的故事呢? 与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生:有一次,我到商店买东西,阿姨多找了我5块钱,我后来又主动退还给他。阿姨夸奖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我听了很很开心。

生:有一次,我在操场上捡到一元钱,交给了大队辅导员,老师表扬我拾金不昧,我很高兴。

生:我妈妈是一名护士。有一天,她下班很晚,到家后想到社区里的张爷爷还有一次针没有打。妈妈没来得及做饭,就风风火火地出门给张爷爷打针去了。邻居都夸妈妈是一个办事认真,实实在在,讲究道德的高尚的人。

生:我爸爸会修理摩托车。经常有人来找他修理摩托车。有一次他发现摩托车的一个零件坏了。本来可以用一个旧的可以代替,但是爸爸硬是到商店离买一个新的给安装上。我觉得爸爸是个诚实高尚的人。

生:

师:诚实是人的一种美德。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建议大家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体验以下诚实的快乐好吗?

生:好。

师:当你走进生活发现美之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诚实体验写出来? 写的好的同学,老师负责推荐给校刊发表。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把教书与育人巧妙结合起来,把学做人与学作文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渗透到生活中,努力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习作教学生活化。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亲身做一件以诚待人的事情以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实践证明,我们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学生才会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区的发展变化,关心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学生有了这样兴趣和心情,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体味与国家与人类同忧同喜的情感变化,尝试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得失方略,有力地促进自身视野的开阔,磨砺自己思维的深邃,陶冶自己强健的人格。因此,教师应牢固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

模块三、点拨学生读中悟 感悟生活体验美

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进入生活; 只有感悟生活体验到了美,才能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多方面、多角度感知世界,才能采撷到最美的花朵,酿造出最醇的美酒,写作之泉才能源源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在本单元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课文特点,巧妙点拨引导,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着力点拨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例如在《万年牢》教学中,我们从抓住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作文教学模块,是这样点拨学生进行感悟的:(在复生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对话。)

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关键词句中可以看出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好品质?

生: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这说明父亲采购当天最新鲜的果品为材料,做事认真。

生: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这是说父亲对买来的材料又经过严格的挑选,说明父亲做事真诚。

生:青丝、玫瑰这些辅料也要求是上乘的,糖必须冰糖,锅一定要用铜锅。这些都反映了父亲做事是那么的实在和认真。

生:课文描述父亲对于制作工艺,更是一丝不苟:闷火、洗石板、串葫芦、拉丝、滚煎说明了父亲做事,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生:

师:你从这些关键的词句中感悟出了什么呢? 或这说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父亲做事认真。

生:父亲待人真诚。

生:父亲很善良。

生:父亲十分老实。

生:

师:就是这些精彩的生活细节的描述,使我们感悟了父亲的善良和高尚,感悟了父亲的以诚待人。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回忆一下您的父亲或母亲、或周围的人群中,有没有诚实、善良这样的好品质呢? 有没有这样的生活细节呢? 夸夸你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或周围的人,大家听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生:(夸别人,感悟生活美。)

师: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老师也被大家的发言感动了。大家愿意把这感人的生活片段写出来吗? 让别人也感动一次好吗?

这样的点拨,使学生读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美妙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哪怕是点滴灵思,几行妙语,也应不失时机地将它们记录下来。从而使学生做到悟中练写,使作文充满灵性。生活是活生生的,是水灵灵的,是感人的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市的应紧扣文本特点,贴船下篙,拓展感悟练习的渠道,给学生感悟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美,学生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灵性的习作来。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关键是我们如何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寻找最佳的读写切入点来实施模块作文教学。比如学习课文学习《尊严》一文,一是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是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又如学习《将心比心》一课,读写结合的点是让学生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抓住描写生活细节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描写人物的妙处和产生感人的效果。使小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每学习课文之后,都可进行一次片段描写:生活细节描写或人物对话小练笔。

第三步曲 触及心灵点拨思维 创新生活描绘美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注意点拨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善于激励学生知难而进,敢于创新,独辟蹊径,凸现个性,以平时基础为后盾、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个性化为支柱,在作文的舞台上上演自己创新的性灵文章。根据本单元整体目标和教材编写特点,我们设计了下面两个作文教学模块,以求整体彰显单元文化主题,落实模块作文教学目标。

模块四、文化班会再体验 生活实践学做人

学完本单元课文之后,我们举办一次主题文化班会课:成长足迹。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做人。具体教学模块设计如下:

师:我们师已经学完了四篇课文,知道了什么是以诚待人。今天,我们师就召开一次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班会,请大家用我的自由之眼走进生活,用我的自由之身体验生活,用我的自由之脑感悟生活,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并把这一切所见所闻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师:班会的第一个节目是──请大家讨论:什么叫做以诚待人?

生:

师:班会的第二个节目是──学习本单元课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在你的以前的生活中,有没有做过以诚待人的事情,说出了与大家交流,让大家分享你成长的快乐。

生:

师:班会的第三个节目是──展示你在课外搜集的以诚待人故事,评论成功的原因或受到的启示。

生:

师:班会的第四个节目是──请大家分组合作,设计一张以以诚待人主题的手抄报。先设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刊首语、故事与启迪、名言警句、课文读后感、自己生活中的以诚待人的故事等。

生:动手设计制作手抄报。

师:总结激励。

这一作文教学模块的设计,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单元整体,回归生活的本真体验,回归生命的自然状态,使习作由课堂走向社会,由课本走进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增强了语文的生命活力。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学习中通过问题探索、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语言运用等等,关

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样的作文教学设计,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都会进入习作学习的视野,成为重要的习作课程资源,使小学作文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使原先呆板的小学作文课堂变成充满生活激情,激发生命活力,迸发智慧火花的地方。当然,文化主题班会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在课外延伸,比如组织学生体验一次诚信生活、举办一次以诚待人演讲比赛、举行一次诚信故事交流会等一些课外活动,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模块五、激发情趣学做人 习作体验话成长

下面,我们把第二单元习作教学《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的教学过程实录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发情趣、点拨话题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 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 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 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 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 你们说好不好?

师:同学们,自己读这篇作文的提示,看看作文有什么要求。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 向谁说?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学生自由说作文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二、联系实际、点拨感悟

师:刚才大家讨论的很热烈,今天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的实际,以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为题目来讨论一下,好吗? 谁能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成长过程的?

生:成长就是长高了。(哄堂大笑)

生:我的理解是成长是进步了。

生:我的理解是懂事了。

生:我想,我的学习进步了,就是成长了。

生:前天上学的时候,邻居的小妹妹摔倒了,我上去扶起来,并哄她不要哭。我学会了帮助

别人,妈妈夸我长大了。我觉得这也是成长过程的一件事。

生:

师:对。人生的道路很长,成长的方式也不一样。想一想你最近做过哪些能够体现你成长过程的事例? 选择一件,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说。)

[启发谈话以激发作文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

师:同学们,你的成长过程的心里话想对谁说? 为什么说成长过程心里话,说什么成长过程心里话。(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生:我想对老师说,我的学习进步了。

生:我想对班主任说,我学会了帮助别人。

生:我想对同学说,我学会了自己做饭。我快要长成大人了。

生:我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克服了粗心的毛病。我想对远方部队的爸爸说,我长大了。

生:

【此环节的点拨指导注意到了三点:第一:先要确定说的内容。要说的心里话总是由某个问题、某件事情而引发的,要注意把在什么问题或事情上有了哪些心里话说清楚。第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第三,指导学生想清楚对谁说? 为什么对他说? 此环节巧妙地拨动学生的情感思维的琴弦,引爆学生情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三、指导作文、点拨思维

师:刚才大家讨论了说话的对象和内容。很热烈。但是,在这里,写作文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在写文前,还要有清晰的思路,把对谁说,为什么说,说什么,怎样说综合起来考虑,这样就能使文章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了。(形成板书: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如果让你把说的话写成文章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想开头先要说明对谁说。比如妈妈,我想对您说,我长大了。

生:我觉得应该说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说具体,然后才说我长大了。因为这一件事情才是成长过程。

师: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成长过程,是个好方法。

生:我认为应该说自己的心里话。实话实说。

师:对。成长过程心里话就是真话,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尤其是用自己的心感触过的,曾激起自己感情的波澜的人和事。请大家联系刚刚学习过的课文的方法,谈一谈应该怎样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我从课文《中彩那天》体会到,说自己的心里话要说出自己的情感变化,比如我一开始的高兴、而后不高兴和最后的体会。

师:写出了自己感情变化,故事就会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这是一个好方法。

生:我想了想,课文《万年牢》《尊严》都是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因此,叙述事例的时候,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述。比如怎么做的,要说清楚、写具体。

生:还应该描写具体人物的语言。

生:我认为应该是先想具体再说。

师:对。刚才同学们谈了如何说。下面我们要以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对谁说,由自己定。先想一想,最想对谁说说自己成长过程的心里话,说些什么心里话。写的时候,要注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这里的说不同于一般的告诉,它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由衷的心声。字里行间要抒发出对事情、对人物的爱憎和好恶,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形成板书:有中心,有条理,写具体)

师:这个题目一般可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通过一件事或一个想法,寻得我说的契机,然后,具体说的内容,这是重点,要具体、生动,可以是一件事的几个方面,也可是几件事,注意详略处理,注意以情动人,要写具体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最后,可用适当的抒情或议论结尾,以点明或深化主题。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把要说的意思说清楚了,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要认真加以修改。(形成板书:说说成长过程心里话、用事实说话、情感要真挚、表达有创意、独特的感受 )

[教师的指导应精要有用、适量适度,教师指导得过多,容易束缚住学生的思维,要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自由作文应该与有效指导结合起来。本环节意在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疏通学生的思维通道,点拨作文的窍门,优化学生的思维流程。]

四、口述习作,指导表达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要采访别人的心里话,你会怎么采访? 引导学生回答出,把为什么要说,以及把说的内容讲清楚、说详细。

师:组织一次现场采访活动。让小学生采访小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一人回答记者的提问,说完后其他学生评价。肯定好的地方,指出不具体、语句不通顺的地方。)

师; 谁来先给大家做一个示范?

生:。(选择一名中等学生和一名优等生说自己的心里话,教师随机点评价。)

[说作文是能梳理思路、引发联想,还能让其他学生评价,培养合作的意识。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形式新颖,学生说作文的积极性高。]

五、师生比赛、自由表达、合作评价

师:我们把刚才说的心里话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边说边写,就会感到容易一些。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写一篇同学,老师对你说,咱们比赛行吗?

(学生、教师比赛写作,教师写好后可巡视指导,帮助写作困难的学生。)

师:我们要学会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请你读一读自己作文,让小组的同学评论一下。

师:刚才写的作文是草稿。老师也想把自己的草稿念给大家听听,请大家评论一下好吗?(老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学生评价)

六、修改习作,教师点评

师: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大家愿意修改自己的作文吗? 谁能说说修改作文有哪些方法。

生:说说修改方法。(增加、删除、调整、连接、改错等)

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说的修改作文的方法,用朗诵推敲的方法多读几遍,发现不通顺、重复罗唆、重点部分没写具体、没写清楚的地方要进行修改。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师: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是一件快乐的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来评议一下。(教师选择典型的两篇文章:一篇是较好的,一篇是较差的。集体讨论修改,教师点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里采用了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互相修改和教师当场点评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作文中存在不足,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修改,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七、集体评议、评选最佳

师:下面是最精彩时刻,我们来评选一下此次作文最佳奖好吗?(采用学生自荐、小组推荐、教师挑选等多种形式,评选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师:明天我们要在教室里举办最佳作文展览,以利于同学之间交流、借鉴。请大家回去把自己的习作重新抄写一遍。如果能在文章的结尾写上自己的评点,说说自己的写作经验,那一定是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哟。愿意吗?

此模块设计紧扣单元以诚待人的文化主题,彰显模块作文总目标,从指导小学生体验新生活入手,带领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注意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在这样开放的作文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自由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本设计重点强调作文的二次生成,教学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评价形式是多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生的一次成长过程的新体验。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实现得法课内,得利课外,受益终身,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教学资源

认真提供作文资源 悉心准备习作素材

1、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缺少习作的激情,缺少写作的冲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素材库,寻找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搜寻习作的生活素材资源,然后将自己的观察体验的所得形诸语言文字。

2、积极引导小学生主动投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的实情。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或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资料,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到工厂、到农村、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体验生活,获得活生生的材料。

3、上百度网搜索,查找以诚待人条目,有大量信息资料。

模块作文教学思考

整体构思彰主题 师生互动求发展

1、整体构思是否凸现 单元主题是否彰显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多少年来,许多教师习惯于教完课文教作文,一次教一篇作文,孤立地、片面地、零散地、静止地处理教材,教学目标显得狭隘,教学过程显得琐碎。模块教学使我们立足于单元整体,以模块运转的取向鸟瞰一篇篇课文,悉心分辨出课文之间的联系,一个个习作教学的训练点就可在整合中找到位置。是否实施了模块作文教学,关键就是看是否彰显了单元文化主题,重点是看是否以课程单元为一个习作知识模块,从单元模块结构整体衔接的考虑出发设计作文教学策略。模块作文教学,必须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课文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融听说读写练为一体,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灵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发展,注重能力的形成,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探究方法,形成能力,自主发展为体系的教学思想。实施模块单元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比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编辑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摄影绘画能力、学习评价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等。单元模块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各种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这一做法摆脱了以往的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千篇一律地机械操作和训练的怪圈,从小学语文教改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高效之路。

2、以人为本是否体现 师生是否互动发展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作文教学过程是单一的直线的,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习作。缺失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缺少了师生互动的发展空间。在模块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常常相互作用,交互推进。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学习文化,他们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共同探究文化知识、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共同享受探寻过程中跌宕起伏的情感历程。单元的内容不是绝对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作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 习作单元的过程也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师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参考,随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情感、行为的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和重构。当一个模块单元结束,教师和学生会有获得全新感受的体验,获得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达到引人入胜的崭新境界后的满足与喜悦。模块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自主发挥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对教师过去哪种照本宣科,只注重传授知识的状况提出了挑战。单元模块的设置,要求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成为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模块教学需要老师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总结经验,成为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在新课程的模块作文教学大背景下,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教师要有童真童趣,多一些生活情趣,多注入自己的情感,善于蹲下身子看学生,善于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乐于同学生沟通和交往,自觉融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3、作文课堂是否开放 模块操作是否灵活

反思我们传统的作文课堂,是封闭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整合活力。而模块作文教学,让我们在宏观和微观中变换视角。教师进行模块作文教学时,对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要有一个规律性的把握,要从封闭的一篇一篇课文中跳出来,明确主线,理出读写结合的最佳点,找出作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唯其如此,才能对教材进行补充、重组和超越,更有利于语文在综合性学习中活化。模块作文教学的备课,既要站在较高的位置又需要有细致入微的分析,为灵活调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同时

也为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指明了新的道路。模块作文教学整体策划单元作文教学,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寻求学科自身和学科之间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空间走向了社会大课堂,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接受,所以学生充满好奇充满渴望,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各项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模块作文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我们市的语文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要求我们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作文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只精通教材,要特别重视自身素养全面发展; 不能只关心语文学科的局部,要有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胸襟; 不能仅靠经验的堆积,要具有智慧才能和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 不能仅是教学的主导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合作伙伴; 不能只是固有知识传授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要从自身做起,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能只沿用原有的一些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 不能只满足于学科成绩,要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哪怕不能立竿见影显现所谓理想的分数; 不能仅定位在做好一名教师,而要自觉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有志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努力成为学者型老师; 不能局限于个体的教育研究实践,提倡教育科研的团队精神,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启迪借鉴,逐步提升个体教育科研水平,形成自我风格。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武宏钧,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作文教学专家。20多年来从事小学作文教学、学习科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已经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各类报刊发表教学文章300余篇。在山西教育出版社、黄山书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等二十几家出版社公开出版《阅读一点通丛书》《新思维作文丛书》《快速作文一点通丛书》《小学生快速作文法丛书》《小学生作文观察与构思技巧教与学丛书》等著作120多本。他以独创的情趣窍快速作文教学法,在多省市的城乡进行公开教学120多场,小学生在40分钟内现场作文,他当场评点,场场取得成功。他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自由作文教学试验,在国内率先发表论文提出自由作文新理念、对话作文教学新理念和情趣作文新理念。这些新理念都与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不谋而合。进入新世纪,他又发表论文,提出《新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的三大走向》《绿色作文零理念》《中美作文比较话缺失》等新论,以独到的创新思维独步小学作文教学之林。

学习一点作文基本知识(1)作文2800字

五年级作文

1 学习一点作文基本知识

要学习作文并要写好作文,就要学习一点作文的基本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去练习,长此坚持下去,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些知识大体有以下四点:一是什么是作文;二是作文材料从哪里来;三是加强作文前的准备;四是要学点联想。

一、什么是作文?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些话写出来,让人明白你的一个意思(告诉别人什么?也就是中心意思)。达到什么目的?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让别人正确了解你写的意图。作文是由一句一句连在一起的,要连在一起,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为了把意思说清楚,有用的(能突出中心的)就要多写一些,其次的就要少写一些。别人知道的也要少写或不写。为了让别人愿意看你写的作文,还要想办法把话说生动些,说形象些。这样看来,心中要牢记六个字:“中心、多(详)、少(略)、前、后”可以说,这是学好作文的“秘诀”。

二、作文材料从哪里来?

作文材料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生活实际反映到我们的头脑里,再在头脑里加工。千万不要认为作文就是从自己头脑里产生的,更不是凭空胡编就能找到材料的。

因此,平时要多参加各种活动,要学好语文课,多看书,也可以看一些电视,听一些广播。还要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多记。有的材料直接来自生活,有的间接来自生活(从书报中、电视中看到的。)

我们要认真观察人,他(她)长得怎样,穿什么衣服,说的什么话,有什么动作,神态表情如何。要特别注意他与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了写好人物只凭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多接触,多交流,以便了解人物在为人处世中是怎样想的。

还要认真观察物,自己用的文具、玩具、家里的摆设、大街上的橱窗、一幅广告画„„这些物有什么特点?从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各方面去观察。有时,还可去摸一摸、闻一闻,有的动物,还要多了解一些它的习性,有的植物还要了解一些它的生长过程等等。

还要观察各种事情,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要搞清楚。这是什么事?怎么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又如何。在整个事情中人们是如何活动的?他们的关系又如何?

平时,常要观察天气与景物,看看天上的云、星星,听听雨声,闻闻

2 花香。体验一下气候的冷暖等。

三、重视作文前的准备。

准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平时的准备;二是定下作文题后的具体准备。平时的准备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准备。中小学生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结合具体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各种社会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要自信、刻苦、坚强,总之,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作文,先要做人。试想,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能写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作文吗?即使写出来,也没多少真情实感。

平时,我们遇到各种问题要多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零花钱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看乱花有什么危害(从经济、品德、成长上想),正确对待零花钱又有什么好处(理财、品德等方面)。这样一深入分析就能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了。

二是知识上的准备。有一句古话说:“作文忧患词之不足,皆无识之病。”这句话的意思是,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或写不出什么词句来都是没有一定知识,没有一定的看法。比如,写爬山的作文,有关爬山的知识应具备一些;写一个建筑,也得有一些有关建筑的知识。有时,写一个爱武术的小朋友,起码应有一点有关武术的术语。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如读书、看报、看电视等,但不能忽略从生活中获取一些知识,比如,做菜的知识,修自行车的知识,修鞋的知识,有一个小朋友写一个修鞋人,其中有这样几句:“„„先把鞋帮浸湿,接着把鞋帮端端正正地打在鞋楦上,再把绳子打上蜡,然后,认真地仔细地一下一下绱起来„„”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写的,这些知识是他从生活中看到的、问出来的。

三是要注意在生活中多感受多体验。多么美丽的花朵,都是植根于大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要深入生活,不做旁观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活有切实的感受,涌出真情实感。比如,有一位初一学生在《做饭》一文中这样开关:“金黄色的炒鸡蛋,像一朵盛开的花,墨绿色的炒菠菜,油亮亮的青椒像两片绿色的叶。橙红色的细肉丝上点缀着几片碧玉般的葱叶,还有一碗萝卜紫菜汤,冒着热气,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浓香„„”字里行间透露着小作者香在嘴上,甜在心里的感受。一股浓浓的热爱劳动,把做饭当成一种享受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凡是看重生活的人, 生活也就看重了他。教给你们知识的不仅仅是课堂里的授课, 还有整个的社会生活, 教给你们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不仅仅是一

3 本一本的名著与写作指导, 还有那无时不在的沸腾的生活。

四是语言技巧的准备。有句古语叫作“百练为字,千练为句”,作文是用语言做手段来叙事、抒情、说理的,要从小学阶段就苦练语言基本功。

学习语言一要从生活中学习,注意生活中生动语言,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听,听到好的语言要分析,要记。学习语言还要从大量阅读中学习。要重视课本中的语言,还要多学习些与自己生活距离较近的那些文章,尤其要结合文章内容学习,应该大体背过一些千字左右的优秀短文。学习语言要善于体会一些好词好句的妙处。学习语言不能只记、背、积累,还要自觉地去运用。运用,也不只在写作文时,平时也要用。如看到一位客人来家,想想怎样描写他的外貌、体态、动作。看到风吹树叶时,如何形容„„

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一些动词,一些特殊句式,一些修辞的运用。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也是有必要的。文无定法,大体须有。技巧就是多年来形成的一些操作技法和手段。中小学生也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但不要生搬硬套, 要结合文章的实际去运用。如写《瞧我们这一家》,如何把一家人聚在一起就需要一些构思的技巧。

定下文题后的准备主要是审题、选材、构思、表达。这个准备时间性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本书所选二百多篇优秀作文都能注解这两个准备。

四、要懂得一些怎样联想。

作文离不开联想。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平时,我们要遇事后多想一想,只有勤于思考、联想,才能提高联想的能力。

联想,最多的是类似联想。也就是由一事物或一事物的某一特征引发跟它在性质上、形态、手段上相类似的事物。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就是这种联想。如由月光想到地上霜;由松树想到人等等。有的也可以从一事物想到比较接近的事物或是相关的事物。如,由小孩想到他的父母;由冬天想到春天;由烛光想到生日想到妈妈;由长城想到秦始皇。还有时,可从对比中去联想。如由苦想到甜,由亮想到暗,由平地想到高山,由坏想到好。除以上外,还可以从小想到大,从一棵树想到森林,从一滴水想到大海。总之,要善于联想,还要从阅读中学习别人丰富的联想。如写一个鹿造型的储钱罐,可以把它想成一个活的小鹿,让它可以听:“竖着的耳朵仿佛听着周围的动静”,也可以说:“小鹿好像对我说:‘快把零钱放进来吧!’”

以上所讲基本知识要结合作文去学习去掌握,要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

1 学习一点作文基本知识

要学习作文并要写好作文,就要学习一点作文的基本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去练习,长此坚持下去,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些知识大体有以下四点:一是什么是作文;二是作文材料从哪里来;三是加强作文前的准备;四是要学点联想。

一、什么是作文?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些话写出来,让人明白你的一个意思(告诉别人什么?也就是中心意思)。达到什么目的?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让别人正确了解你写的意图。作文是由一句一句连在一起的,要连在一起,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为了把意思说清楚,有用的(能突出中心的)就要多写一些,其次的就要少写一些。别人知道的也要少写或不写。为了让别人愿意看你写的作文,还要想办法把话说生动些,说形象些。这样看来,心中要牢记六个字:“中心、多(详)、少(略)、前、后”可以说,这是学好作文的“秘诀”。

二、作文材料从哪里来?

作文材料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生活实际反映到我们的头脑里,再在头脑里加工。千万不要认为作文就是从自己头脑里产生的,更不是凭空胡编就能找到材料的。

因此,平时要多参加各种活动,要学好语文课,多看书,也可以看一些电视,听一些广播。还要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多记。有的材料直接来自生活,有的间接来自生活(从书报中、电视中看到的。)

我们要认真观察人,他(她)长得怎样,穿什么衣服,说的什么话,有什么动作,神态表情如何。要特别注意他与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了写好人物只凭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多接触,多交流,以便了解人物在为人处世中是怎样想的。

还要认真观察物,自己用的文具、玩具、家里的摆设、大街上的橱窗、一幅广告画„„这些物有什么特点?从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各方面去观察。有时,还可去摸一摸、闻一闻,有的动物,还要多了解一些它的习性,有的植物还要了解一些它的生长过程等等。

还要观察各种事情,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要搞清楚。这是什么事?怎么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又如何。在整个事情中人们是如何活动的?他们的关系又如何?

平时,常要观察天气与景物,看看天上的云、星星,听听雨声,闻闻

2 花香。体验一下气候的冷暖等。

三、重视作文前的准备。

准备,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平时的准备;二是定下作文题后的具体准备。平时的准备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准备。中小学生要上好思想品德课,结合具体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各种社会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要自信、刻苦、坚强,总之,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作文,先要做人。试想,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能写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作文吗?即使写出来,也没多少真情实感。

平时,我们遇到各种问题要多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零花钱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看乱花有什么危害(从经济、品德、成长上想),正确对待零花钱又有什么好处(理财、品德等方面)。这样一深入分析就能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了。

二是知识上的准备。有一句古话说:“作文忧患词之不足,皆无识之病。”这句话的意思是,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或写不出什么词句来都是没有一定知识,没有一定的看法。比如,写爬山的作文,有关爬山的知识应具备一些;写一个建筑,也得有一些有关建筑的知识。有时,写一个爱武术的小朋友,起码应有一点有关武术的术语。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如读书、看报、看电视等,但不能忽略从生活中获取一些知识,比如,做菜的知识,修自行车的知识,修鞋的知识,有一个小朋友写一个修鞋人,其中有这样几句:“„„先把鞋帮浸湿,接着把鞋帮端端正正地打在鞋楦上,再把绳子打上蜡,然后,认真地仔细地一下一下绱起来„„”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写的,这些知识是他从生活中看到的、问出来的。

三是要注意在生活中多感受多体验。多么美丽的花朵,都是植根于大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要深入生活,不做旁观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活有切实的感受,涌出真情实感。比如,有一位初一学生在《做饭》一文中这样开关:“金黄色的炒鸡蛋,像一朵盛开的花,墨绿色的炒菠菜,油亮亮的青椒像两片绿色的叶。橙红色的细肉丝上点缀着几片碧玉般的葱叶,还有一碗萝卜紫菜汤,冒着热气,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浓香„„”字里行间透露着小作者香在嘴上,甜在心里的感受。一股浓浓的热爱劳动,把做饭当成一种享受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凡是看重生活的人, 生活也就看重了他。教给你们知识的不仅仅是课堂里的授课, 还有整个的社会生活, 教给你们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不仅仅是一

3 本一本的名著与写作指导, 还有那无时不在的沸腾的生活。

四是语言技巧的准备。有句古语叫作“百练为字,千练为句”,作文是用语言做手段来叙事、抒情、说理的,要从小学阶段就苦练语言基本功。

学习语言一要从生活中学习,注意生活中生动语言,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听,听到好的语言要分析,要记。学习语言还要从大量阅读中学习。要重视课本中的语言,还要多学习些与自己生活距离较近的那些文章,尤其要结合文章内容学习,应该大体背过一些千字左右的优秀短文。学习语言要善于体会一些好词好句的妙处。学习语言不能只记、背、积累,还要自觉地去运用。运用,也不只在写作文时,平时也要用。如看到一位客人来家,想想怎样描写他的外貌、体态、动作。看到风吹树叶时,如何形容„„

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一些动词,一些特殊句式,一些修辞的运用。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也是有必要的。文无定法,大体须有。技巧就是多年来形成的一些操作技法和手段。中小学生也要学习一些写作技巧,但不要生搬硬套, 要结合文章的实际去运用。如写《瞧我们这一家》,如何把一家人聚在一起就需要一些构思的技巧。

定下文题后的准备主要是审题、选材、构思、表达。这个准备时间性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本书所选二百多篇优秀作文都能注解这两个准备。

四、要懂得一些怎样联想。

作文离不开联想。联想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平时,我们要遇事后多想一想,只有勤于思考、联想,才能提高联想的能力。

联想,最多的是类似联想。也就是由一事物或一事物的某一特征引发跟它在性质上、形态、手段上相类似的事物。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就是这种联想。如由月光想到地上霜;由松树想到人等等。有的也可以从一事物想到比较接近的事物或是相关的事物。如,由小孩想到他的父母;由冬天想到春天;由烛光想到生日想到妈妈;由长城想到秦始皇。还有时,可从对比中去联想。如由苦想到甜,由亮想到暗,由平地想到高山,由坏想到好。除以上外,还可以从小想到大,从一棵树想到森林,从一滴水想到大海。总之,要善于联想,还要从阅读中学习别人丰富的联想。如写一个鹿造型的储钱罐,可以把它想成一个活的小鹿,让它可以听:“竖着的耳朵仿佛听着周围的动静”,也可以说:“小鹿好像对我说:‘快把零钱放进来吧!’”

以上所讲基本知识要结合作文去学习去掌握,要以此指导自己的作文。

作文论文作文3600字

初三作文

激发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作心境 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艳华 15843386566

内容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使他们热爱写作,作文时,才能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所欲,内容应运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关键词:创造性表达 语文素养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然而,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写作了。对教师而言,最难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所以,今天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分为两类:(1)直接兴趣,由对事物或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事物或活动具有满足需要的强化作用,是直接兴趣的外部条件。(2)间

接兴趣,由对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认识到活动的结果具有达到某种公认的目标的工具性价值,是产生间接兴趣的内部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没有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作文是不可能写好的。所以要激发学生对写话和习作的热爱,把作文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孩子把写作看成是一桩乐事,是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组成部分,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儿童最直接、最有影响的写作学习动力,是儿童健康美好的情感。当学生对写话和习作的兴趣盎然,处在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会出奇的灵敏,语言表达会惊人的畅达而富有个性。

心境是“一种具有弥散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情感和情绪’的特殊形态”。心境表示关于某一种特定客体的内心体验,而在一定时期内使人的一切体验和心理活动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小学生写话和习作的良好心境的养成完全依靠教师每一次训练时不断培养的写作兴趣,不断激发的良好心情和情绪。长此以往的不断增强的写作兴趣和情绪,将逐步变成持久的良好写作心境。当学生处在充满情趣,学习动机勃发,自主积极的状态时进行写作,他们的个性、情感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思维、想象、语言表达才能呈现最佳状态,才能写出最真实、最感人的作品来。因此,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心境是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心境呢?

一、 从生活情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

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中看到的,家庭、校园的亲友、伙伴中听到的;小实验、小制作获得的成功,同伴交往中的苦涩,身边生活的新奇和异味,都会演变为写话和习作的内容,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了教材,发展了教材,又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到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二、 要使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要让学生玩得有趣,教师要讲得有趣。

在低年级,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玩。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儿童的特权,是儿童健康发展自己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还是让学生增加作文素材,认识自己的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的场所,发挥自己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只有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兴趣,在他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游戏中,经常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他们在写话和习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才会有倾吐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的愿望和内容。

教师要讲得有趣,就要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要让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被一种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的亲切愉悦的特殊气氛所影响。这里包括物态和心态。愉悦的教学环境,再加上教师用自己丰富真挚的情感,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共振,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其次,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要适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不断地向学生提供符合他们生理、心理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写话和习作内容。要让学生感到写话和习作的内容很有趣,能自觉自愿地、兴高采烈地写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另外,训练的形式要多样,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 要从多角度扎实地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

1、 观察生活,力求真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我们学了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描写如此逼真,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描写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

神助”。但仅靠读是不够的,还要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所欲,内容应运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3、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么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4、多写片段,多写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经常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多写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四、 要学生对写话和习作持久感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获得成功。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但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不容易持久,只有通过老师的引导,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获得欣赏赞扬,写作才可能成为学生的乐事,良好的学习心境才会持久存在。所以,教师要学会体谅、宽容和欣赏,做到严而有格,宽而有度。要多给他们鼓励,引导学生欣赏。学会欣赏,就是学会分析评价。会欣赏自己就能增强学习的自信;会欣赏伙伴,表明学习的虚心,也证明自己有与他

人合作的善意。让学生从肯定自己和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中,获得成功的快感,写作的乐趣。另外,要进行多层次弹性训练,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在写话和习作作业批改时,要因人而异,实行同文不同分,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扬,让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快乐和自信。教师还要注意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发表,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使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们教师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起地球的“支点”。

2014年

激发兴趣 养成良好的习作心境 敦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艳华 15843386566

内容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使他们热爱写作,作文时,才能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所欲,内容应运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关键词:创造性表达 语文素养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然而,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写作了。对教师而言,最难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所以,今天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分为两类:(1)直接兴趣,由对事物或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事物或活动具有满足需要的强化作用,是直接兴趣的外部条件。(2)间

接兴趣,由对活动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认识到活动的结果具有达到某种公认的目标的工具性价值,是产生间接兴趣的内部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没有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作文是不可能写好的。所以要激发学生对写话和习作的热爱,把作文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孩子把写作看成是一桩乐事,是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组成部分,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最好老师,是儿童最直接、最有影响的写作学习动力,是儿童健康美好的情感。当学生对写话和习作的兴趣盎然,处在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会出奇的灵敏,语言表达会惊人的畅达而富有个性。

心境是“一种具有弥散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情感和情绪’的特殊形态”。心境表示关于某一种特定客体的内心体验,而在一定时期内使人的一切体验和心理活动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小学生写话和习作的良好心境的养成完全依靠教师每一次训练时不断培养的写作兴趣,不断激发的良好心情和情绪。长此以往的不断增强的写作兴趣和情绪,将逐步变成持久的良好写作心境。当学生处在充满情趣,学习动机勃发,自主积极的状态时进行写作,他们的个性、情感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思维、想象、语言表达才能呈现最佳状态,才能写出最真实、最感人的作品来。因此,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心境是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心境呢?

一、 从生活情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

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中看到的,家庭、校园的亲友、伙伴中听到的;小实验、小制作获得的成功,同伴交往中的苦涩,身边生活的新奇和异味,都会演变为写话和习作的内容,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了教材,发展了教材,又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到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二、 要使学生对习作有兴趣,要让学生玩得有趣,教师要讲得有趣。

在低年级,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玩。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是儿童的特权,是儿童健康发展自己身心的主要方式。玩不仅是学生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形式,还是让学生增加作文素材,认识自己的周围事物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他们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的场所,发挥自己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发挥创造的学校。只有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兴趣,在他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游戏中,经常有新奇感。有兴趣,有激情,他们在写话和习作的时候才不会害怕和恐惧,才会有倾吐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的愿望和内容。

教师要讲得有趣,就要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要让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被一种学习语文,练习写作的亲切愉悦的特殊气氛所影响。这里包括物态和心态。愉悦的教学环境,再加上教师用自己丰富真挚的情感,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共振,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其次,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要适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不断地向学生提供符合他们生理、心理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写话和习作内容。要让学生感到写话和习作的内容很有趣,能自觉自愿地、兴高采烈地写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另外,训练的形式要多样,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 要从多角度扎实地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

1、 观察生活,力求真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我们学了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描写如此逼真,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描写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

神助”。但仅靠读是不够的,还要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所欲,内容应运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绝。

3、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么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4、多写片段,多写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经常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多写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四、 要学生对写话和习作持久感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获得成功。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但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不容易持久,只有通过老师的引导,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获得欣赏赞扬,写作才可能成为学生的乐事,良好的学习心境才会持久存在。所以,教师要学会体谅、宽容和欣赏,做到严而有格,宽而有度。要多给他们鼓励,引导学生欣赏。学会欣赏,就是学会分析评价。会欣赏自己就能增强学习的自信;会欣赏伙伴,表明学习的虚心,也证明自己有与他

人合作的善意。让学生从肯定自己和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中,获得成功的快感,写作的乐趣。另外,要进行多层次弹性训练,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在写话和习作作业批改时,要因人而异,实行同文不同分,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赞扬,让他们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快乐和自信。教师还要注意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发表,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使他们热爱写作,诸熟门径,让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们教师就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起地球的“支点”。

2014年

生活处处有作文的探索与研究作文900字

初一作文

“生活处处有作文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潘璟慧2013.3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发展中选取材料进行习作,从而能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我们进行了此项课题研究。该课题与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通过研究,反思教学以及撰写教学论文等,必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这学期,我将从以下方面入手:

1.作文写作量上的开放。

写作训练7—8次作文训练,合不到两周一次,这么小的训练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的。所以,让学生尽可能的多练笔,是十分重要的。除语文教学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平时加强周记日记、读书笔记、课后练笔等动笔机会,激发学生勤练笔的热情。同时鼓励学生乐于将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等记录下来。

2.作文评改上的开放。

学生写作训练量增加了,若还按原来旁批、眉批、总批的方式批改、讲评,必会增加教师负担,也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师批改包揽的状况,而是评改多渠道开放,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作文的乐趣。采用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教师点评、社会家长参评等形式,通过评价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3.写作范围的开放。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也可以写想像中的事物。多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没有限制的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二、工作安排

1. 加强理论学习,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例会,定期进行集体理论学习。同时抓好个人学习,随时将学习心得体会、教学随笔记载到自己的笔记中。把握教改动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师向书本学习,查阅、收集、印发各种学习资料,更新教学观念,丰富作文教学的经验。

2、重视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课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

“生活处处有作文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潘璟慧2013.3

为了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发展中选取材料进行习作,从而能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我们进行了此项课题研究。该课题与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通过研究,反思教学以及撰写教学论文等,必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这学期,我将从以下方面入手:

1.作文写作量上的开放。

写作训练7—8次作文训练,合不到两周一次,这么小的训练量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的。所以,让学生尽可能的多练笔,是十分重要的。除语文教学上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平时加强周记日记、读书笔记、课后练笔等动笔机会,激发学生勤练笔的热情。同时鼓励学生乐于将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等记录下来。

2.作文评改上的开放。

学生写作训练量增加了,若还按原来旁批、眉批、总批的方式批改、讲评,必会增加教师负担,也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师批改包揽的状况,而是评改多渠道开放,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作文的乐趣。采用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教师点评、社会家长参评等形式,通过评价真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3.写作范围的开放。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也可以写想像中的事物。多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没有限制的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二、工作安排

1. 加强理论学习,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例会,定期进行集体理论学习。同时抓好个人学习,随时将学习心得体会、教学随笔记载到自己的笔记中。把握教改动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师向书本学习,查阅、收集、印发各种学习资料,更新教学观念,丰富作文教学的经验。

2、重视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课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

作文,心得体会作文10600字

初三作文

篇一:作文培训心得体会

作文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五台二中 张云

作为一名执教初中

语文的教师,2013年5月13,我很荣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作文教学的培训会,感觉真是受

益匪浅。二位专家的阐述,使我的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

下几点感悟: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

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

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

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

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

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

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

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

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

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

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

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

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

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

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

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

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 1

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

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

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

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

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

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

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

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

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

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 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

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通过学习,我深知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

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

书育人的重担。

2

篇二: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

教学心得体会

扈忠波

作文教学是学生学

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

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

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 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

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

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

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

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

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

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

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

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

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

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

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

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

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

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

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

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

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

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

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

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

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我杨柳飘起

来咯!”另一个说道:“春天随着我迎春花开起来咯!”原来学生们生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自然

而然的“信手拈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说,快快乐乐地写。他的

幽默也感染了全场,大家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快乐的微笑。

二、 给

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

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永正老师上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一看录象。

(播放的是一段没

有声音的录象,让学生进行地观看、体验。并交流,重点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事物,并感

受这个无声的世界。)

二)再次观看录象。

(这一次的录象,

教师加入了音乐,使之与前面的录象作比较,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并引导学生在不自

觉中进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较中。) (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声色兼备的重

要性。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将自己听到的小鸟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鸟“扑

啦”、青蛙“呱呱”等景中声友情有趣地描摹出来。)

三)引导学生回忆

生活中存在的有声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阅读卡片

三: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呜呜 啪

扑哧

五)、提出本次习作

的要求:

(选取上面呈现的

三种材料中的一种,进行象声词的片段练习。) 作文教学指导中最关键的便是内容上的

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将思维框死。在上面的教学过程

中,我们能鲜明地看到了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层次、习作性格,进行了有意义的内容

开掘和分层教学:

第一层次:描绘教

师呈现给大家的风景材料。这是一种观察写作的方法,学生只需将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描绘

即可,由于有着新鲜的体验,写来不费力气,适合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

第二层次:引导学

生回忆生活中声色兼备的场面进行再造想象。这是一种回忆,将学生对内容的开掘以“声色

具备”为要求,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肠刮肚,

既使学生内容的面上有拓宽,又启动了学生根据某一限制组织素材的能力训练,

这适合于有一定习

作基础,并且愿给自己增加难度,喜欢写出自己个性的学生。 第三层次:出示了三组象

声词,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无关的词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

好想象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跃跃欲试地要进行创造性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虚构一

个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为是扣着这几个象声词进行故事或生活场景的创造,

在文中象声词的用法肯定会更妙,会在文中起到关键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之前两

种方式的运用,一定会更到位。

于教师在一个片段

训练里就给予学生这么大的内容空间,这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于

老师在设计此三维时考虑的周详,对学生特点把握的准。

三、作文是一种高

尚的智力游戏

贾志敏老师曾提出

过这么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

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写,在游戏中学写作文,让游戏的趣意在作文

中再现,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通过游戏作文教学

设计活动,我们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学素材,但怎样让游戏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学生

真正乐于倾诉,张化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有效的教学理念。《第三只眼》是张老师为我们展现

的一堂游戏作文指导课。

上课伊始,张老师

始终把玩和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记得课初张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有三只眼睛”的时候,有

好几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惊叹,张老师马上问:“啊”是什么意思?刚才老

师在说“我们每个人有第三只眼睛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学生对于人有第三只

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张老师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时地记录下来,抓住

瞬间感受,及时书写,这真实地反映学生此刻的心理。写自己心里所想,学生能自然的流露,

情感真实,既给了这篇作文一个很好的开头,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实

流露。

课中,我们也不难

发现,张老师把重点部分有意的让学生进行定格观察,强化印象。如,“尝白醋片断”,张老

师不仅多次让学生尝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

让学生注意台上同学尝醋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形?”

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以后,张老师就指导写游戏的重点部分。由于好多学生刚才没有尽

兴地讲,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写给其他同学看。曾记得我以前教高年级时,

也上过类似的游戏作文指导课。但授课过程大都是先玩,再回忆玩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体

验,最后指导写作。每次学生的在玩的时候都是很尽兴的,可一听到要写作文却都是唉声叹

气,可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没有丝毫的无奈。我想,这可能都

归功于张老师把游戏与写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写片断似乎也是一种游

戏似的。而且刚才

玩得痛快的游戏经过还是历历在目的,所以下笔也就顺畅了。

张老师的授课中令

我印象深刻还有他对学生作文中肯的讲评。课堂中,张老师总是把写得较好的片断读上几遍,

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重点部分的写作评改中,张老师则采用了

同座互换作文进行评改。并要求同学冷静地看,冷静地改。我记得在这时的评改中,张老师

说了一句这样话:“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连一个好词也找不到,那说明你不仅没有第三只

眼,连你脸上的两只眼都没有多少作用。” 这说明张老师让学生善于去发现别人闪亮点,这

是学生对被改习作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地被激发起来

了。在《第三只眼》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不管是在玩游戏还

是在写作中,他们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张老师把游戏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维

于游戏之中,顺其自然地进行写作训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

水平。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和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的听课,对我

的触动很大。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篇三:心得体会作文

心得

体会作文

>心得体会作文(一)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

暑假。敢于挑战是一种基本的身体素质。我要去体会一下父母在单位工作的辛苦和劳累。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

己,小鸟用歌声证明自己,我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我决定要去妈妈的

医院亲身体会一下。这几天打针的人较多,妈妈忙不过来,我决定要去帮忙。妈妈把要用的

药水一个个帮我吸到大头针里,让后我就注射到瓶子里。就这样来来回回可把我累死了。这

下我可体会到了什么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总之,这个暑假的

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的,一些心得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绝对就不仅仅用兴奋来描述

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心得体会作文(二)

“习惯铸造人格”,

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铸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欢读书,现读书已成为我养成的良好习惯,

我愿意将我的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喜欢读书获得的

快乐。因为读好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何不充实?读书如与知音闲聊神侃,

心不设防,口无遮拦,何不舒畅?与作者思想碰撞,偶有灵感之花,茅塞顿开,何不惊喜?

俗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览群书如得知音无数,有知音的理解与共鸣,何不满

足?读书者足不出户,天下大事无一不晓,如何不聪?

如何读书才能乐?

必须是不为功名利禄而读,若你是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定是无乐可言。快乐的读书应是“乘其

兴之所适”。古人云:“读书太乐则散漫,太苦则枯燥乏味。”这两者都可能导致精神偏枯如痴,

失去读书的真乐。读书不能尽信书,也不能沉迷于书中不能自拔。书,各有其趣,各有不足。

作者的认识,情绪各有偏颇。如有的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谈阔论、天马行空。如果

长期沉迷于某一类书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书能移性情,故君子应博览群书、相互参照,

以免偏听不明。情志误谴。读书若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使我结实了许

多知音,从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心得体会作文(三)

自古以来中国不变

的传统文化就是读书,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那么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无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便

会对思想有害。可想而知,古人们早已将读书读到‘精’,明白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关系,也

讲久了学习方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是啊,人类从远古到今日的辉煌,从粗鲁到文明经历了多少?书籍它记载了历史,留

下了先辈们的生活经验,经过后人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并以此得到合理的利用,最终的结果,

那肯定就是人类的发展,

读书有许多益处,

而我认为,读书也是一种享受,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一间安静的书

房里,手里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桌边有一杯香浓的茶,岂不一种享受?

读书其实并不枯燥

无味,只要你细心去读,读懂这本书蕴含的真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

慢慢的,你也会喜欢上读书,因为它不仅让你增长知识,也让你增长见识。

“读书百遍,其义

自见。”读书读多了,自然也会‘用’了我们不仅要学习书的内涵,也要学习书的‘写法’像

一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等,我们要学会用,用到自己的文章去。读书就是这样,要懂,

也要会用。

篇四:作文培训心得体会

名师

汇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沿滩第二小学校:

李高友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

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师,9月 20-23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成都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下小学作

文教学的研讨会,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74岁的支玉恒老师和贾志敏、林莘老师等不同风格

的精彩展示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

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林莘老师的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作为语文教

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

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

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

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在两位老师的展示课上都显示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丰富的语言

积累,让我深受启发。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

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

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在丰富

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

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

净化灵魂。

学习其实是一个反

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

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

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 激起了我内心中

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 三、作文来

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

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

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

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

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

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

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

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

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

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作文离不开阅

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

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

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

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

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

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

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

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

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

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

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五、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

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

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

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 历过的美好时

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

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

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通过学习,我深知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

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

书育人的重担。

篇五:快速作文学习心得体会

快速

作文学习心得体会

王楼二中 吕传英

5月25号,我在范

县希望中学学习的快速作文,在短短的一个上午,我们观摩两节作文指导课和一节写作评价

课,专家还级我们讲了如何实施快速作文。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这次学习增强

了我对高效课堂中快速作文的了解,我认识到开展快速 作文的优势。

二、 这次学习坚

定了我推广快速作文的信心,我也认识到推广之的必然趋势。

三、我明晰了快速

作文的流程。

快速作文教学的方

法,简单地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五步四法两课题”。 快速作文教学的五个步骤是:

第一步,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也叫写作基本素质训练。快速作文训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掌握了一定

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求快求好的训练。如果写作基础太差,就无法进行快速作文。因此,从

常规入手,强化基础训练,是快速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基本做法是多读多定,读写结合。训

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写作闪趣,二是积累写作材料,三是丰富写作语言,四

是提高书定能力。 第二步,思维训练。快速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

思维潜能,使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和定作的全过程中,思维高度活跃,思想高度集中,一见

到作文题,就能立即进入最付佳思维状态,从而做到意到笔随,一挥而就。思维训练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优化思维环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创造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思

维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过程中,思维具备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敏捷性

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三是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即有形的思维。

因此,必须把思维训练这根红线贯穿于快速作文教学的始终。

第三步,技巧训练。

技巧训练是伴随思维训练完成的。基本做法是专题指导、讲练结合。首先按照写作的自然程

序,分怎样快速审题立意,怎样快速构思,怎样快速行文,怎样快速修改等几个专题进行指

导,然后再从怎样快速写记叙文、怎样快速写抒情散文、怎样快速写说明文,怎样快速写议

论文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快速应付写作中随时出现铁卡壳现象,诸如走题、

空洞、松散、结构混

乱、辞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纠正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常规写作

方法中支筛选、总结和提炼出快速写作的方法,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摸索和创造。

我总结和创造了100种快速作文的具体方法,其中有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

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快速写景状物、抒情达意、记人记事、说理议论17法。还有求异

作文的50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通俗易懂,简明易记,行之有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

作速度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步,速度训练。

第一步训练是打基础,第二步训练是抓关键,第三步训练是教方法,第四步训练则是达目标。

如果前面三步抓得扎实,这第四步往往能收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基本做法是严格

要求,限时作文。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40分钟完成

600字,时间大致这样分配: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不超过5

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40分钟写不完600字,可以从实际出发,先要求写500

字,第二次写550字,第三次写600字,这样逐步加强,一直训练到40分钟能定完600字为

止。

第五步,综合训练。

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了巩固分项训练的成果,全面

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还必须进行综合训练。训练内容有:(1)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抒情等各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训练;(2)审题、立意、构思、行文和修改等各个作文环节的综

合训练;(3)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各类文体的综合训练;(4)命题作

文、选题作文、自拟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等各种作文方式的综合训练。

篇一:作文培训心得体会

作文

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五台二中 张云

作为一名执教初中

语文的教师,2013年5月13,我很荣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作文教学的培训会,感觉真是受

益匪浅。二位专家的阐述,使我的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

下几点感悟: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

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

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

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

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

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

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

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

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

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

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

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

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

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

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

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

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

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 1

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

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

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

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

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

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

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

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

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

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 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

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通过学习,我深知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

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

书育人的重担。

2

篇二: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文

教学心得体会

扈忠波

作文教学是学生学

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

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

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 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

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

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

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

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

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

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

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

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

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

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

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

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

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

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

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

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

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

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

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

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

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我杨柳飘起

来咯!”另一个说道:“春天随着我迎春花开起来咯!”原来学生们生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自然

而然的“信手拈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说,快快乐乐地写。他的

幽默也感染了全场,大家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快乐的微笑。

二、 给

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

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永正老师上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一看录象。

(播放的是一段没

有声音的录象,让学生进行地观看、体验。并交流,重点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事物,并感

受这个无声的世界。)

二)再次观看录象。

(这一次的录象,

教师加入了音乐,使之与前面的录象作比较,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并引导学生在不自

觉中进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较中。) (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声色兼备的重

要性。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将自己听到的小鸟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鸟“扑

啦”、青蛙“呱呱”等景中声友情有趣地描摹出来。)

三)引导学生回忆

生活中存在的有声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阅读卡片

三: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呜呜 啪

扑哧

五)、提出本次习作

的要求:

(选取上面呈现的

三种材料中的一种,进行象声词的片段练习。) 作文教学指导中最关键的便是内容上的

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将思维框死。在上面的教学过程

中,我们能鲜明地看到了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层次、习作性格,进行了有意义的内容

开掘和分层教学:

第一层次:描绘教

师呈现给大家的风景材料。这是一种观察写作的方法,学生只需将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描绘

即可,由于有着新鲜的体验,写来不费力气,适合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

第二层次:引导学

生回忆生活中声色兼备的场面进行再造想象。这是一种回忆,将学生对内容的开掘以“声色

具备”为要求,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肠刮肚,

既使学生内容的面上有拓宽,又启动了学生根据某一限制组织素材的能力训练,

这适合于有一定习

作基础,并且愿给自己增加难度,喜欢写出自己个性的学生。 第三层次:出示了三组象

声词,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无关的词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

好想象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跃跃欲试地要进行创造性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虚构一

个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为是扣着这几个象声词进行故事或生活场景的创造,

在文中象声词的用法肯定会更妙,会在文中起到关键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之前两

种方式的运用,一定会更到位。

于教师在一个片段

训练里就给予学生这么大的内容空间,这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于

老师在设计此三维时考虑的周详,对学生特点把握的准。

三、作文是一种高

尚的智力游戏

贾志敏老师曾提出

过这么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

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写,在游戏中学写作文,让游戏的趣意在作文

中再现,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通过游戏作文教学

设计活动,我们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学素材,但怎样让游戏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学生

真正乐于倾诉,张化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有效的教学理念。《第三只眼》是张老师为我们展现

的一堂游戏作文指导课。

上课伊始,张老师

始终把玩和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记得课初张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有三只眼睛”的时候,有

好几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惊叹,张老师马上问:“啊”是什么意思?刚才老

师在说“我们每个人有第三只眼睛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学生对于人有第三只

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张老师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时地记录下来,抓住

瞬间感受,及时书写,这真实地反映学生此刻的心理。写自己心里所想,学生能自然的流露,

情感真实,既给了这篇作文一个很好的开头,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实

流露。

课中,我们也不难

发现,张老师把重点部分有意的让学生进行定格观察,强化印象。如,“尝白醋片断”,张老

师不仅多次让学生尝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

让学生注意台上同学尝醋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形?”

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以后,张老师就指导写游戏的重点部分。由于好多学生刚才没有尽

兴地讲,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写给其他同学看。曾记得我以前教高年级时,

也上过类似的游戏作文指导课。但授课过程大都是先玩,再回忆玩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体

验,最后指导写作。每次学生的在玩的时候都是很尽兴的,可一听到要写作文却都是唉声叹

气,可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没有丝毫的无奈。我想,这可能都

归功于张老师把游戏与写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写片断似乎也是一种游

戏似的。而且刚才

玩得痛快的游戏经过还是历历在目的,所以下笔也就顺畅了。

张老师的授课中令

我印象深刻还有他对学生作文中肯的讲评。课堂中,张老师总是把写得较好的片断读上几遍,

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重点部分的写作评改中,张老师则采用了

同座互换作文进行评改。并要求同学冷静地看,冷静地改。我记得在这时的评改中,张老师

说了一句这样话:“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连一个好词也找不到,那说明你不仅没有第三只

眼,连你脸上的两只眼都没有多少作用。” 这说明张老师让学生善于去发现别人闪亮点,这

是学生对被改习作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地被激发起来

了。在《第三只眼》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不管是在玩游戏还

是在写作中,他们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张老师把游戏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维

于游戏之中,顺其自然地进行写作训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

水平。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和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的听课,对我

的触动很大。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篇三:心得体会作文

心得

体会作文

>心得体会作文(一)

我在酷暑中迎来了

暑假。敢于挑战是一种基本的身体素质。我要去体会一下父母在单位工作的辛苦和劳累。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

己,小鸟用歌声证明自己,我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我决定要去妈妈的

医院亲身体会一下。这几天打针的人较多,妈妈忙不过来,我决定要去帮忙。妈妈把要用的

药水一个个帮我吸到大头针里,让后我就注射到瓶子里。就这样来来回回可把我累死了。这

下我可体会到了什么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总之,这个暑假的

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的,一些心得体会让人感到兴奋,但绝对就不仅仅用兴奋来描述

的,因为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是对‘有经验者优先’的感悟。

心得体会作文(二)

“习惯铸造人格”,

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铸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欢读书,现读书已成为我养成的良好习惯,

我愿意将我的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喜欢读书获得的

快乐。因为读好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何不充实?读书如与知音闲聊神侃,

心不设防,口无遮拦,何不舒畅?与作者思想碰撞,偶有灵感之花,茅塞顿开,何不惊喜?

俗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博览群书如得知音无数,有知音的理解与共鸣,何不满

足?读书者足不出户,天下大事无一不晓,如何不聪?

如何读书才能乐?

必须是不为功名利禄而读,若你是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定是无乐可言。快乐的读书应是“乘其

兴之所适”。古人云:“读书太乐则散漫,太苦则枯燥乏味。”这两者都可能导致精神偏枯如痴,

失去读书的真乐。读书不能尽信书,也不能沉迷于书中不能自拔。书,各有其趣,各有不足。

作者的认识,情绪各有偏颇。如有的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谈阔论、天马行空。如果

长期沉迷于某一类书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书能移性情,故君子应博览群书、相互参照,

以免偏听不明。情志误谴。读书若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使我结实了许

多知音,从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心得体会作文(三)

自古以来中国不变

的传统文化就是读书,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那么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无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便

会对思想有害。可想而知,古人们早已将读书读到‘精’,明白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关系,也

讲久了学习方法。

“书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是啊,人类从远古到今日的辉煌,从粗鲁到文明经历了多少?书籍它记载了历史,留

下了先辈们的生活经验,经过后人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并以此得到合理的利用,最终的结果,

那肯定就是人类的发展,

读书有许多益处,

而我认为,读书也是一种享受,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一间安静的书

房里,手里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桌边有一杯香浓的茶,岂不一种享受?

读书其实并不枯燥

无味,只要你细心去读,读懂这本书蕴含的真理,“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

慢慢的,你也会喜欢上读书,因为它不仅让你增长知识,也让你增长见识。

“读书百遍,其义

自见。”读书读多了,自然也会‘用’了我们不仅要学习书的内涵,也要学习书的‘写法’像

一些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等,我们要学会用,用到自己的文章去。读书就是这样,要懂,

也要会用。

篇四:作文培训心得体会

名师

汇新课改下作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沿滩第二小学校:

李高友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

执教小学语文的教师,9月 20-23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成都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下小学作

文教学的研讨会,感觉真是受益匪浅。从74岁的支玉恒老师和贾志敏、林莘老师等不同风格

的精彩展示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教学

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林莘老师的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作为语文教

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

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

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

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教师要多读书,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

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在两位老师的展示课上都显示了他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丰富的语言

积累,让我深受启发。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

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

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在丰富

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

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

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

净化灵魂。

学习其实是一个反

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

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

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 激起了我内心中

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 三、作文来

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

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

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

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

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

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

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

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

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

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

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

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

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作文离不开阅

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

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

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

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

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

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

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

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

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

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

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

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

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五、创设写作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

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

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

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

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 历过的美好时

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

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

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

通过学习,我深知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

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

书育人的重担。

篇五:快速作文学习心得体会

快速

作文学习心得体会

王楼二中 吕传英

5月25号,我在范

县希望中学学习的快速作文,在短短的一个上午,我们观摩两节作文指导课和一节写作评价

课,专家还级我们讲了如何实施快速作文。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这次学习增强

了我对高效课堂中快速作文的了解,我认识到开展快速 作文的优势。

二、 这次学习坚

定了我推广快速作文的信心,我也认识到推广之的必然趋势。

三、我明晰了快速

作文的流程。

快速作文教学的方

法,简单地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五步四法两课题”。 快速作文教学的五个步骤是:

第一步,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也叫写作基本素质训练。快速作文训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掌握了一定

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求快求好的训练。如果写作基础太差,就无法进行快速作文。因此,从

常规入手,强化基础训练,是快速作文训练的第一步。基本做法是多读多定,读写结合。训

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养写作闪趣,二是积累写作材料,三是丰富写作语言,四

是提高书定能力。 第二步,思维训练。快速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学生的

思维潜能,使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和定作的全过程中,思维高度活跃,思想高度集中,一见

到作文题,就能立即进入最付佳思维状态,从而做到意到笔随,一挥而就。思维训练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优化思维环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创造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思

维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过程中,思维具备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敏捷性

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三是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即有形的思维。

因此,必须把思维训练这根红线贯穿于快速作文教学的始终。

第三步,技巧训练。

技巧训练是伴随思维训练完成的。基本做法是专题指导、讲练结合。首先按照写作的自然程

序,分怎样快速审题立意,怎样快速构思,怎样快速行文,怎样快速修改等几个专题进行指

导,然后再从怎样快速写记叙文、怎样快速写抒情散文、怎样快速写说明文,怎样快速写议

论文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快速应付写作中随时出现铁卡壳现象,诸如走题、

空洞、松散、结构混

乱、辞不达意、字不会写等毛病的纠正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常规写作

方法中支筛选、总结和提炼出快速写作的方法,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摸索和创造。

我总结和创造了100种快速作文的具体方法,其中有快速审题15法,快速构思10法,快速

行文4法,快速修改4法,快速写景状物、抒情达意、记人记事、说理议论17法。还有求异

作文的50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通俗易懂,简明易记,行之有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

作速度起了很大作用。

第四步,速度训练。

第一步训练是打基础,第二步训练是抓关键,第三步训练是教方法,第四步训练则是达目标。

如果前面三步抓得扎实,这第四步往往能收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基本做法是严格

要求,限时作文。每次作文都只能安排一个课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当堂完卷。40分钟完成

600字,时间大致这样分配: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和谋篇布局(编写作提纲)不超过5

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40分钟写不完600字,可以从实际出发,先要求写500

字,第二次写550字,第三次写600字,这样逐步加强,一直训练到40分钟能定完600字为

止。

第五步,综合训练。

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了巩固分项训练的成果,全面

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还必须进行综合训练。训练内容有:(1)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抒情等各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训练;(2)审题、立意、构思、行文和修改等各个作文环节的综

合训练;(3)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各类文体的综合训练;(4)命题作

文、选题作文、自拟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等各种作文方式的综合训练。

"扎根农村生活,充实作文内涵"的教学策略研究作文2300字

初一作文

【摘 要】

农村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写作技能的培养、写作技巧的传授、写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养成。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地区生活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情况和地域民俗、文化特殊性,以人文主义写作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农村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工作劳动、自然资源环境等内容与高中写作教学活动融合起来,全面激发学生对写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在农村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写作教学工作经验,论析“扎根农村生活,充实作文内涵”的具体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文写作 农村生活

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弊端问题,表现为:在经济条件与物质资源方面,与城市学校比较相对匮乏和落后,学生能够获得的写作材料与信息资讯较少,受到知识面局限性影响,学生普遍对写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还有由于农村学生心理情感比较内向等原因,不愿意主动表达心中的想法,导致作文写作内容的格式化,表现为倾向于模仿范文写作的格式和写作风格,作文写作欠缺真情实感和创新特色。

一、农村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寻找

农村生活中存在着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它们大量隐藏、出现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周边环境当中,等待者学生们去主动观察、自主挖掘。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写作教学活动,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构建正面、健康、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写作素材寻找过程中,树立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情感和理想追求。教师应当避免为学生直接提供现成的写作材料,而应当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带领学生去观察农村地区的生活细节,去发现农村地区的生活美、习俗美、人情美,在作文创作中重现农村生活的美好情境,引导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建立起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

例如,笔者为了提高学生对写作学习的热情,适度放宽对写作的格式、体裁、字数要求,结合农村地区的节假日活动、农事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生活琐事中的去寻找感兴趣、有意义的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到田间地头等自然环境中去做记录观察,将所见、所想和内心情感、领悟发现、经历体验等写作素材,以场面描写、活动情况介绍、情感抒发与表达等形式完成作文写作。该项写作教学方式和策略的优势为,表面上降低了写作学习任务的难度,将写作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爱好、兴趣融合于一体,改变了写作学习在字数、格式、内容题材等方面的限制,有利于写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农村生活中的写作技巧培养

引导学生从农村生活经历、实践体验活动中,锻炼写作技巧,一方面为写作内容增添生活情趣,既是真实客观的生活场景重现,也是内心思考、所感所想的情绪表达和情感抒发;另一方面,在生活实践中去寻找恰当的表述方法和写作方法,完成写作技巧的自主学习、练习应用和提高创新。

例如,笔者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以小组活动或者个人独立完成等形式,去参加劳动实践、写作采风等活动,并将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活动场面、采访谈话等内容为素材,完成写作任务。在材料整理、数据信息分析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思考生活场景背后的意义,去分析节日活动中呈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精神文明,由行为对话去判断、总结人们的内心想法和精神品质,鼓励自由情感的抒发,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主动性,有效克服了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心理障碍,为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方法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意识。写作技巧的培养,还体现在各种写作形式、写作体裁的不断练习至熟练掌握过程中。通过参加上述农村生活实践活动,笔者支持学生根据写作目标、主旨和中心思想,去自由选

择、尝试最满意的写作体裁和写作手法,例如以书信、笔记、故事讲述等形式去记录生活经历;以采访记录、个人自传等形式去介绍人物和相关事迹;以诗歌、散文等形式去自由抒发内心情感;以评价、议论、说明、报告等形式去客观分析、逻辑推理。

三、农村生活中的写作情感建立

农村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建立学生的创作情感。首先,写作情感涉及到学生作为独立行为人在想法观点表达、内心情感抒发等方面的个体生存需求,借助写作学习活动,得到积极向上、健康正面进行交流、诉说想法的表达方式,既将农村生活中的欢乐、情趣、喜悦等情感与人分享,也将愤怒、不满、悲伤等消极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写作技巧得到锻炼,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其次,写作情感也与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家乡情怀紧密相关,教师应当注重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以家乡文明为荣、以家乡发展建设为追求目标,关注家庭与邻里生活的亲切淳朴、社会活动的紧张热情、自然田园风光的秀美壮丽,以农村生活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使写作学习与生活需求之间形成联系,通过写作学习养成充满激情、勤奋勇敢、自信快乐的生活态度。第三,写作情感的形成与培养,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有助于写作学习方法的创新。在组织写作活动当中,笔者要求学生多认真观察周边生活,培养乐于写作、主动学习写作方法的主观意识,观察各种社会现象、农活劳动过程、工作技巧和流程,通过亲身观察、亲自实践,扩充知识储备量,积累作为写作的题材和内容;观察并描写农村生活,品味生活中的细节,在观察、写作中产生情感,并利用情感抒发提升写作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应将写作学习与农村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农村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培养写作技巧、建立写作情感,使用支持、引导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和热情。

【摘 要】

农村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写作技能的培养、写作技巧的传授、写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养成。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地区生活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建设情况和地域民俗、文化特殊性,以人文主义写作教学理念为指导,将农村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工作劳动、自然资源环境等内容与高中写作教学活动融合起来,全面激发学生对写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下文中,笔者将结合个人在农村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写作教学工作经验,论析“扎根农村生活,充实作文内涵”的具体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文写作 农村生活

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弊端问题,表现为:在经济条件与物质资源方面,与城市学校比较相对匮乏和落后,学生能够获得的写作材料与信息资讯较少,受到知识面局限性影响,学生普遍对写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还有由于农村学生心理情感比较内向等原因,不愿意主动表达心中的想法,导致作文写作内容的格式化,表现为倾向于模仿范文写作的格式和写作风格,作文写作欠缺真情实感和创新特色。

一、农村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寻找

农村生活中存在着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它们大量隐藏、出现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周边环境当中,等待者学生们去主动观察、自主挖掘。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通过写作教学活动,培养农村高中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构建正面、健康、乐观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写作素材寻找过程中,树立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情感和理想追求。教师应当避免为学生直接提供现成的写作材料,而应当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带领学生去观察农村地区的生活细节,去发现农村地区的生活美、习俗美、人情美,在作文创作中重现农村生活的美好情境,引导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建立起良好的写作学习习惯。

例如,笔者为了提高学生对写作学习的热情,适度放宽对写作的格式、体裁、字数要求,结合农村地区的节假日活动、农事活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生活琐事中的去寻找感兴趣、有意义的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到田间地头等自然环境中去做记录观察,将所见、所想和内心情感、领悟发现、经历体验等写作素材,以场面描写、活动情况介绍、情感抒发与表达等形式完成作文写作。该项写作教学方式和策略的优势为,表面上降低了写作学习任务的难度,将写作学习与学生自身的爱好、兴趣融合于一体,改变了写作学习在字数、格式、内容题材等方面的限制,有利于写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农村生活中的写作技巧培养

引导学生从农村生活经历、实践体验活动中,锻炼写作技巧,一方面为写作内容增添生活情趣,既是真实客观的生活场景重现,也是内心思考、所感所想的情绪表达和情感抒发;另一方面,在生活实践中去寻找恰当的表述方法和写作方法,完成写作技巧的自主学习、练习应用和提高创新。

例如,笔者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以小组活动或者个人独立完成等形式,去参加劳动实践、写作采风等活动,并将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活动场面、采访谈话等内容为素材,完成写作任务。在材料整理、数据信息分析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去思考生活场景背后的意义,去分析节日活动中呈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精神文明,由行为对话去判断、总结人们的内心想法和精神品质,鼓励自由情感的抒发,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主动性,有效克服了学生对写作学习的心理障碍,为完成写作任务提供了方法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意识。写作技巧的培养,还体现在各种写作形式、写作体裁的不断练习至熟练掌握过程中。通过参加上述农村生活实践活动,笔者支持学生根据写作目标、主旨和中心思想,去自由选

择、尝试最满意的写作体裁和写作手法,例如以书信、笔记、故事讲述等形式去记录生活经历;以采访记录、个人自传等形式去介绍人物和相关事迹;以诗歌、散文等形式去自由抒发内心情感;以评价、议论、说明、报告等形式去客观分析、逻辑推理。

三、农村生活中的写作情感建立

农村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建立学生的创作情感。首先,写作情感涉及到学生作为独立行为人在想法观点表达、内心情感抒发等方面的个体生存需求,借助写作学习活动,得到积极向上、健康正面进行交流、诉说想法的表达方式,既将农村生活中的欢乐、情趣、喜悦等情感与人分享,也将愤怒、不满、悲伤等消极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写作技巧得到锻炼,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其次,写作情感也与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家乡情怀紧密相关,教师应当注重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以家乡文明为荣、以家乡发展建设为追求目标,关注家庭与邻里生活的亲切淳朴、社会活动的紧张热情、自然田园风光的秀美壮丽,以农村生活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使写作学习与生活需求之间形成联系,通过写作学习养成充满激情、勤奋勇敢、自信快乐的生活态度。第三,写作情感的形成与培养,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有助于写作学习方法的创新。在组织写作活动当中,笔者要求学生多认真观察周边生活,培养乐于写作、主动学习写作方法的主观意识,观察各种社会现象、农活劳动过程、工作技巧和流程,通过亲身观察、亲自实践,扩充知识储备量,积累作为写作的题材和内容;观察并描写农村生活,品味生活中的细节,在观察、写作中产生情感,并利用情感抒发提升写作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应将写作学习与农村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从农村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培养写作技巧、建立写作情感,使用支持、引导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和热情。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6800字

初一作文

作文教学论文

(胡汝南)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全面。就像老师在教室上课,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学生,所以老师上课时需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同学在写作文前,观察的时候也要把要描写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例如:作文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我要写的是小花猫,那么,我就要观察小花猫的全部外貌,它的叫声,它吃东西时的情况、睡觉时候的情况、走路时候的情况、游戏时候的情况、抓老鼠时候的情况、和我联系时候的情况等等。这样,有了小花猫这么多的资料,描写它的时候就不至于没有话可以写了。

2. 观察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嘴尝一尝。虽然在一次观察中不一定把看、闻、听、摸、尝都用全了,但是有的时候要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全面观察。教学作文《我学会了做XXX (一种家务)》时,写做一道番茄炒鸡蛋,这里就需要运用看———看过程、看火、看食材、看调料等等;闻———闻闻新鲜的食材的味道、半成品的味道、成品的味道;听———听切番茄的声音、打鸡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大家对菜的评价;尝———品尝番茄炒蛋的味道。这样,多种观察的素材都有了,这就为下一步的作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了。

3. 观察要有主次。观察需要有主有次,就像人们常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我们在观察红花的时候,不能光看红花,还需要观察绿叶。但是,重点还是以红花为主。作文《我喜欢的XXX (一种小动物)》,我要描写的是小花猫,在观察小花猫的时候以小花猫为主。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小花猫的玩具、小花猫对我的亲近等等。其中,主要是以小花猫为中心,其余的为次,这样来观察才符合作文的要求。

二、写作文从真实入手

学生写作文为什么感到困难重重?就是因为他们感到作文要写出一定的艺术效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小学生学习写作文应该从真实的写起,只要把真实的写清楚就是好样的,而真实的内容就是学生通过观察的结果。学生学会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选择性地写出来,切不可不进行观察,凭空想象来写作文,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平时不注重观察,往往会写出驴头不对马嘴的事。同时,只有真实的才可信,才能感染人,所谓“真实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作文《我学会了***(做一件家务活)》,我写学会了做一道菜,番茄炒鸡蛋,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做过的话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只要把加工制作番茄炒鸡蛋按

照顺序写出来,最后写出自己做了这件事的真情实感。要是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就一定会是胡编乱造、顺序颠倒、空话一片,最后抒发了一片虚情假意,让人看了感到不切实际。

三、写作文也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感兴趣的事就会做而不厌,做作文也是这样。因此,要让学生感到做作文带来了成功的话,以后再做作文就会产生一点点的兴趣了。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把学生写得好点的都拿出来加以表扬,请这个学生在全班读一读,并且指出作文好在哪里。对文章特别优秀的要全年级或全校传阅,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加上一些评析后,向一些报刊推荐发表,如果文章能公开发表的话,小作者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作家了。老师在这里就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将是学生以后作文的最大的动力。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只要学生学会观察,从真实的作文做起,把作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就会乐于作文,善于表达,作文也不会是一种负担了。

浅谈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李思宏)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在教学中,可以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人教版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它们或提示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的发音比较容易感知。这种呼读音,虽然容易感知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示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 ”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 ”,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 ”“三只鸽子ggg ”。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 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 的音了。同样,在教b 、p 、m 、f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y 、w 时,也可以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而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 、t 、n 、l 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阶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学习的难点。人教版新教材采用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 、guo 、hua 、huo 、kuo 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个课件,让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上课时,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正在调用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并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

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后,还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达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了,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胡汝清)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教学

(韦维)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 ”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作文教学论文

(胡汝南)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全面。就像老师在教室上课,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学生,所以老师上课时需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同学在写作文前,观察的时候也要把要描写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例如:作文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我要写的是小花猫,那么,我就要观察小花猫的全部外貌,它的叫声,它吃东西时的情况、睡觉时候的情况、走路时候的情况、游戏时候的情况、抓老鼠时候的情况、和我联系时候的情况等等。这样,有了小花猫这么多的资料,描写它的时候就不至于没有话可以写了。

2. 观察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嘴尝一尝。虽然在一次观察中不一定把看、闻、听、摸、尝都用全了,但是有的时候要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全面观察。教学作文《我学会了做XXX (一种家务)》时,写做一道番茄炒鸡蛋,这里就需要运用看———看过程、看火、看食材、看调料等等;闻———闻闻新鲜的食材的味道、半成品的味道、成品的味道;听———听切番茄的声音、打鸡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大家对菜的评价;尝———品尝番茄炒蛋的味道。这样,多种观察的素材都有了,这就为下一步的作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了。

3. 观察要有主次。观察需要有主有次,就像人们常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我们在观察红花的时候,不能光看红花,还需要观察绿叶。但是,重点还是以红花为主。作文《我喜欢的XXX (一种小动物)》,我要描写的是小花猫,在观察小花猫的时候以小花猫为主。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小花猫的玩具、小花猫对我的亲近等等。其中,主要是以小花猫为中心,其余的为次,这样来观察才符合作文的要求。

二、写作文从真实入手

学生写作文为什么感到困难重重?就是因为他们感到作文要写出一定的艺术效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小学生学习写作文应该从真实的写起,只要把真实的写清楚就是好样的,而真实的内容就是学生通过观察的结果。学生学会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选择性地写出来,切不可不进行观察,凭空想象来写作文,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平时不注重观察,往往会写出驴头不对马嘴的事。同时,只有真实的才可信,才能感染人,所谓“真实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作文《我学会了***(做一件家务活)》,我写学会了做一道菜,番茄炒鸡蛋,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做过的话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只要把加工制作番茄炒鸡蛋按

照顺序写出来,最后写出自己做了这件事的真情实感。要是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就一定会是胡编乱造、顺序颠倒、空话一片,最后抒发了一片虚情假意,让人看了感到不切实际。

三、写作文也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感兴趣的事就会做而不厌,做作文也是这样。因此,要让学生感到做作文带来了成功的话,以后再做作文就会产生一点点的兴趣了。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把学生写得好点的都拿出来加以表扬,请这个学生在全班读一读,并且指出作文好在哪里。对文章特别优秀的要全年级或全校传阅,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加上一些评析后,向一些报刊推荐发表,如果文章能公开发表的话,小作者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作家了。老师在这里就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将是学生以后作文的最大的动力。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只要学生学会观察,从真实的作文做起,把作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就会乐于作文,善于表达,作文也不会是一种负担了。

浅谈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李思宏)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在教学中,可以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人教版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它们或提示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的发音比较容易感知。这种呼读音,虽然容易感知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示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 ”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 ”,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 ”“三只鸽子ggg ”。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 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 的音了。同样,在教b 、p 、m 、f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y 、w 时,也可以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而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 、t 、n 、l 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阶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学习的难点。人教版新教材采用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 、guo 、hua 、huo 、kuo 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个课件,让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上课时,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正在调用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并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

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后,还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达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了,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胡汝清)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教学

(韦维)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 ”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学习雷锋精神的作文及作文素材作文800字

高二作文

小编导语:学习雷锋精神的作文,寻找身边的雷锋的作文,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日子,我们也应该将雷锋精神一直传承下去,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遇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雷锋是我们一直学习的好榜样,在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像雷锋一样的人,你也来讲一讲你身边的雷锋精神故事,更多学习雷锋精神的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学习雷锋精神

自从读了雷锋的故事后,它一直感动着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雷锋,坚持以日记的特殊方式记录自己,这其实是雷锋不断地寻找前进精神力量的方法,它不断强化自己的自信心,由外表及内心对自己进行心灵历练。雷锋,这位伟大的战士,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他将自己那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遇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火车他还一个劲地做好事,所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开了。雷锋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他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如支援灾区献爱心、帮战友补被子、协助炊事班洗菜、在列车上帮助别人等等。后来他因公伤而殉职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他又挤出时间来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读完雷锋的事迹使我久久难以入睡,由此我想到:我们小学生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那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学习雷峰好榜样》的歌曲,大家一定都听过。世上有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它都在告诉我要学习雷锋。雷锋是我的榜样,但我并不是去学他不顾生命抢救国家财产,而是去学习他那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关于雷锋的作文:

关于雷锋的作文素材:

小编导语:学习雷锋精神的作文,寻找身边的雷锋的作文,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日子,我们也应该将雷锋精神一直传承下去,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遇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雷锋是我们一直学习的好榜样,在我们的身边也会有像雷锋一样的人,你也来讲一讲你身边的雷锋精神故事,更多学习雷锋精神的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学习雷锋精神

自从读了雷锋的故事后,它一直感动着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雷锋,坚持以日记的特殊方式记录自己,这其实是雷锋不断地寻找前进精神力量的方法,它不断强化自己的自信心,由外表及内心对自己进行心灵历练。雷锋,这位伟大的战士,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他将自己那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人们的心中。

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遇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火车他还一个劲地做好事,所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开了。雷锋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他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如支援灾区献爱心、帮战友补被子、协助炊事班洗菜、在列车上帮助别人等等。后来他因公伤而殉职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他又挤出时间来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读完雷锋的事迹使我久久难以入睡,由此我想到:我们小学生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那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学习雷峰好榜样》的歌曲,大家一定都听过。世上有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它都在告诉我要学习雷锋。雷锋是我的榜样,但我并不是去学他不顾生命抢救国家财产,而是去学习他那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关于雷锋的作文:

关于雷锋的作文素材:

作文现状分析作文9000字

初二作文

掌握学生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成绩,更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惟有如此,才能找出作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由此找到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有效办法。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人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怎样在小学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了解小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理状态。为此,笔者对贵州省千名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动机、作文成败归因和作文修改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意在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调查

1. 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2. 小学生作文动机的调查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3. 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调查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4. 小学生作文归因的调查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建议

1. 小学作文教学应是真实作文、快乐作文和有趣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

文的前提条件。

2. 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教师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3. 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

4. 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正确归因的引导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在归因成败上,小学生容易将成功的作文学习归因于外在因素如教师,而将失败的作文学习归因于自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正确对待作文成绩的得失,逐渐减少对教师或者外在条件的依赖,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作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就学生怕写作文,作文中前言不搭后语和虚假现象等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怕写作文现象

“最怕上作文课的是我,最怕写作文的是我,最怕写日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是一个小学生满脸无奈地给他父母唱的一首歌。“怕写作文”是当前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我曾经在班内进行过一次调查,七十三名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有七十一名,占班内总人数的97%以上。也经常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到校询问,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其中有一位家长说:“每一次老师只要布置写作文的作业,我就头疼。看着孩子咬着笔头,咬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我也急得头疼。”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 对学生怕写作文现象的分析。

从问卷调查看,来自学生方面怕写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不知道怎么写,觉得没有内容可写。“

“光想写出精彩的文章,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怕写不好。“

“害怕老师批评。”

“一篇作文要写好多字,中间可能有的字不会写。”

„„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归纳一下可以总结为: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是缺乏把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不知道写什么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细,缺乏把生活转变为作文的能力。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是对写作目的不明确。

其实,学生怕写作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写作动机,对写作训练毫无兴趣可言。这个问题,我国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叶圣陶先生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朱自清先生也说过:“无论是读是作,学生易感到实际的需要。”袁微子先生则说:“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有所为’。这个‘为’一般来说是为生活,进一步是为人生,是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强调写作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写作应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掌握语言的需要。

还要解决的问题是,老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非要让每一个孩子写出的作文都得生动、形象、具体,只要学生能用文字把真实经历过的事,看到的景写出来就可以。

(二)解决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方法措施。

1、开拓思路,激发灵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生活中的孩子却缺乏发现。如果老师能够给孩子一些提示,帮助孩子寻找写作的灵感,就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美国的特罗丝称之为“观念启辉器”,因为它在写作指导上的功能就像日光灯上的启动器,能接通电源,使灯发光。我想我们如果经常提醒学生哪些事可以写到作文中,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难题,学生就会由怕到不怕。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

讨论是学生在“写前阶段”阐明思想、交流看法,为准备写作材料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有效活动方式。通过讨论,学生可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新思想,酝酿新情感,从而产生“共振效应”,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的灵感。

3、预备阅读,扩展写作。

记得看过美国作文教学专家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设计了一系列“把书籍作为写作的跳板”的练习,很有意思,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一些兴趣。

(1)让学生选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然后写一写这个角色什么地方值得喜欢,为什么喜欢。

(2)让学生根据书中人物的经历,为该人物写一则日记。

这些做法既新奇又有趣,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激发写作兴趣。

4、定期练笔,积累素材。

学生怕写作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觉得没啥可写。定期练笔是让学生在平时用笔记下自己有趣的想法和日常的观察、感受。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为日后作文积累素材,又能使学生不断练笔,熟能生巧。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及用词造句的方法等,从而感到写文章并不是一桩难事。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关键是老师要转变观念。对学生的要求是,每个人应努力把所想到的念头直接写在纸上,而不必在书写、语法和写作技巧上过分强调。美国的格雷夫斯告诫教师们:“不要总把眼睛盯在儿童的错误上,如果你老是纠缠着他们的错误不放,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写不出文章。而事实上,他们正以飞快的速度学习写作。”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不失为一个良策。

二、学生作文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小猫喜欢吃鱼,我家养了一只猫。它叫咪咪,它的毛是白色的,它会抓老鼠,它很好玩儿。它的四只腿很短„„”这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我家的小锚”中的一个片段,文章东一句西一句缺乏联系。

这种现象在小学作文中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还有的是段与段之间缺乏联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思路不清,思维混乱,想到一句写一句就容易出现学生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学生作文的语言缺乏联系除了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对事物没有统一的看法外,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没有注重对课文中的语言的联系的分析。要想解决这个难题,要注意语言表达与观察、思维的综合训练。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语文教学的三根友柱是:“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鲜明的思想”就是“让学生亲眼看见并通过亲身的体会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联系”。而“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指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解决语言关,首先得解决思维关。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工作的帕夫雷什学校开设了一门“思维课”。就是把学生带到自然界去进行观察,观察各种现象和人们的劳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观察,借助于观察和思维,让学生学会用词造句。

三、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分析

可能老师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认为某篇文章写得不错,非常郑重地读给学生听,但是刚读一个开头,就会有学生大声嚷道“抄的”、“抄的”,让老师弄得非常尴尬。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学生为什么还要去抄袭别人的文章,还要去编造一些不存在的故事呢?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也进行了一次调查,原因如下:

“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都太平常,不精彩,不值得一写”

“想受到表扬,渴望表扬的心太切,所以才会抄作文。”

“读了范文,再回想自己的经历,没有类似的事情,就按范文的事例开始编造。”

„„

我想总结一下,学生虚假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没有留心生活,不会观察生活。

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事情可写”不是真的无事可写,而是学生没有留心生活。如果我们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哪些事情可以作为素材去写。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去闭门造车了。

(二)老师给学生的压力过大。

我们的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总是捡缺点去写。像“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选材不新颖”„„久而久之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认为只有作文书上的作文老师才会满意,就舍弃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抄去编作文了。

(三)作文题目对学生的限制过多,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脱节。

比如在国庆节期间,我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文章《快乐的节日》。当时既没给学生指导如何写,又没有告诉学生都有哪些材料可以写。所以学生就写不出。有那么多的作业要写,他们的节日是不快乐的,你如何能让学生写出《快乐的节日》的文章呢?

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像不会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太多等等,都有待我们老师去发现去解决。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一、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文缺乏主动,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具体表现为:

1、惧怕作文。问卷调查显示30%的学生惧怕写作文,完全没有主动性;50%以上的学生东拼西凑应付交差;大约只有20%的学生喜欢写作。

2、没有写作激情。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感情淡漠,没有非写不可的冲动,调查发现85%的学生写作文时没有激情。仅仅出于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写罢了。

3、写作处于被动状态。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作文还是日记,学生很少自己积极地,自发地去写作,只有在老师布置以后才去完成的占90%以上。

4、写作没有创新,内容没有新意。许多作文选材陈旧,叙事老套,缺乏创新意识。这些消极心理最终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作文内容单一。好多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一次作文题为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写的父母送自己上医院看病大有人在,占全班人数的47%。好像除此之外没什么好玩的了。还有几个没什么好写就干脆胡乱抄了一篇。

三、作文技能普遍较差。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语言具体生动、有感染力的约占22%。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啰嗦,其中语言不流畅、语句不通顺的占18﹪. 。写作格式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的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

四、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写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

浅析以上状况存在的原因

一、老师指导不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包办代替过多。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事物,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独立思考些什么和怎样写。而是喜欢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这样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磨练意志力的机会。学生势必会养成观察思维与积累的惰性,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观察、思维和表达。

二、学生生活单调。

1、农村毕竟相对落后和闭塞,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接触社会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

2课业负担重,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由于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老师在学生身上不断加大

作业量,学生整天忙于写作业,身心疲惫,感情麻木,没有时间玩,更没兴趣研究作文,老师布置了作文也是简单草率,应付了事。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放学后写完作业妈妈又给我布置了一堆作业,我望着窗外别的班小朋友玩耍 ,心里真羡慕。所以,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是造成学生不能专心写作的原因之一。

3、考试压力过大。农村小学要面对各级部门组织的频繁的考试: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抽考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定量作业、同步练习等。而每次考试结束,上级要给学校排名,给任课教师排名,老师理所当然的也会给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会把成绩单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因此,学生也把各科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而作文则成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强制性训练,一种负担,学生并不会太过重视。语文考试变化莫测,作文题目更是千变万化,语文老师也不会再作文指导上下过多精力,一般让孩子们多背几篇,以不变应万变。

三、家庭环境影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大部分家长还是以分数来评定孩子的好坏。平时对孩子的辅导也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没有把作文列为辅导范围,而且家长不愿意给孩子订阅报刊、购买优秀的学生读物,认为那是闲书,不如给孩子买点试卷实惠。在调查中,很大部分学生从来没订阅过报刊,家长除了学习辅导书之外,不让读课外书,包括文学名著。这就大大影响了孩子们的视野,从而对写作更加觉得神秘。

四、缺乏课外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

1、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少的可怜。《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一至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这样的标准,农村师生听了都觉得是天文数字。究其原因,有这么几个:农村的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学校的图书室多数徒有形式,很少开放。师生们整天围着这几篇课文忙活。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从抄写词语解释到抄写课文,学生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多读多背,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只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

2、生活积累少。学生生活空间狭小,整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校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从来不组织出校园的课外活动,例如,春游活动,祭扫烈士墓活动,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等,一切取消。校园内的集体活动也很少组织,例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似乎都是城里学校搞的花架子,而学生就是写作业、上课。

掌握学生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成绩,更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惟有如此,才能找出作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由此找到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有效办法。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人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怎样在小学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了解小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理状态。为此,笔者对贵州省千名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动机、作文成败归因和作文修改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意在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调查

1. 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2. 小学生作文动机的调查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3. 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调查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4. 小学生作文归因的调查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建议

1. 小学作文教学应是真实作文、快乐作文和有趣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

文的前提条件。

2. 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教师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3. 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

4. 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正确归因的引导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在归因成败上,小学生容易将成功的作文学习归因于外在因素如教师,而将失败的作文学习归因于自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正确对待作文成绩的得失,逐渐减少对教师或者外在条件的依赖,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作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就学生怕写作文,作文中前言不搭后语和虚假现象等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怕写作文现象

“最怕上作文课的是我,最怕写作文的是我,最怕写日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是一个小学生满脸无奈地给他父母唱的一首歌。“怕写作文”是当前小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我曾经在班内进行过一次调查,七十三名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有七十一名,占班内总人数的97%以上。也经常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或到校询问,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其中有一位家长说:“每一次老师只要布置写作文的作业,我就头疼。看着孩子咬着笔头,咬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我也急得头疼。”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 对学生怕写作文现象的分析。

从问卷调查看,来自学生方面怕写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不知道怎么写,觉得没有内容可写。“

“光想写出精彩的文章,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怕写不好。“

“害怕老师批评。”

“一篇作文要写好多字,中间可能有的字不会写。”

„„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归纳一下可以总结为: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是缺乏把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的能力。不知道写什么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细,缺乏把生活转变为作文的能力。不知道为什么写作文,是对写作目的不明确。

其实,学生怕写作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缺乏明确的写作动机,对写作训练毫无兴趣可言。这个问题,我国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叶圣陶先生说:“关于作文教学,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朱自清先生也说过:“无论是读是作,学生易感到实际的需要。”袁微子先生则说:“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有所为’。这个‘为’一般来说是为生活,进一步是为人生,是为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最重要的是强调写作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写作应是人际交往的需要,是掌握语言的需要。

还要解决的问题是,老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非要让每一个孩子写出的作文都得生动、形象、具体,只要学生能用文字把真实经历过的事,看到的景写出来就可以。

(二)解决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方法措施。

1、开拓思路,激发灵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生活中的孩子却缺乏发现。如果老师能够给孩子一些提示,帮助孩子寻找写作的灵感,就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美国的特罗丝称之为“观念启辉器”,因为它在写作指导上的功能就像日光灯上的启动器,能接通电源,使灯发光。我想我们如果经常提醒学生哪些事可以写到作文中,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难题,学生就会由怕到不怕。

2、讨论交流,互相启发。

讨论是学生在“写前阶段”阐明思想、交流看法,为准备写作材料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有效活动方式。通过讨论,学生可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新思想,酝酿新情感,从而产生“共振效应”,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的灵感。

3、预备阅读,扩展写作。

记得看过美国作文教学专家在《儿童作文教学法》一书中,设计了一系列“把书籍作为写作的跳板”的练习,很有意思,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一些兴趣。

(1)让学生选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书中人物,然后写一写这个角色什么地方值得喜欢,为什么喜欢。

(2)让学生根据书中人物的经历,为该人物写一则日记。

这些做法既新奇又有趣,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激发写作兴趣。

4、定期练笔,积累素材。

学生怕写作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觉得没啥可写。定期练笔是让学生在平时用笔记下自己有趣的想法和日常的观察、感受。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为日后作文积累素材,又能使学生不断练笔,熟能生巧。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及用词造句的方法等,从而感到写文章并不是一桩难事。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关键是老师要转变观念。对学生的要求是,每个人应努力把所想到的念头直接写在纸上,而不必在书写、语法和写作技巧上过分强调。美国的格雷夫斯告诫教师们:“不要总把眼睛盯在儿童的错误上,如果你老是纠缠着他们的错误不放,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写不出文章。而事实上,他们正以飞快的速度学习写作。”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不失为一个良策。

二、学生作文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小猫喜欢吃鱼,我家养了一只猫。它叫咪咪,它的毛是白色的,它会抓老鼠,它很好玩儿。它的四只腿很短„„”这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我家的小锚”中的一个片段,文章东一句西一句缺乏联系。

这种现象在小学作文中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还有的是段与段之间缺乏联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思路不清,思维混乱,想到一句写一句就容易出现学生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学生作文的语言缺乏联系除了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对事物没有统一的看法外,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没有注重对课文中的语言的联系的分析。要想解决这个难题,要注意语言表达与观察、思维的综合训练。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语文教学的三根友柱是:“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鲜明的思想”就是“让学生亲眼看见并通过亲身的体会去认识事物跟词之间的深刻联系”。而“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指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解决语言关,首先得解决思维关。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工作的帕夫雷什学校开设了一门“思维课”。就是把学生带到自然界去进行观察,观察各种现象和人们的劳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观察,借助于观察和思维,让学生学会用词造句。

三、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分析

可能老师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认为某篇文章写得不错,非常郑重地读给学生听,但是刚读一个开头,就会有学生大声嚷道“抄的”、“抄的”,让老师弄得非常尴尬。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学生为什么还要去抄袭别人的文章,还要去编造一些不存在的故事呢?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也进行了一次调查,原因如下:

“觉得自己经历的事情都太平常,不精彩,不值得一写”

“想受到表扬,渴望表扬的心太切,所以才会抄作文。”

“读了范文,再回想自己的经历,没有类似的事情,就按范文的事例开始编造。”

„„

我想总结一下,学生虚假作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没有留心生活,不会观察生活。

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生活中就没有事情可写”不是真的无事可写,而是学生没有留心生活。如果我们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哪些事情可以作为素材去写。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去闭门造车了。

(二)老师给学生的压力过大。

我们的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总是捡缺点去写。像“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选材不新颖”„„久而久之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认为只有作文书上的作文老师才会满意,就舍弃了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抄去编作文了。

(三)作文题目对学生的限制过多,和学生的生活实践脱节。

比如在国庆节期间,我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文章《快乐的节日》。当时既没给学生指导如何写,又没有告诉学生都有哪些材料可以写。所以学生就写不出。有那么多的作业要写,他们的节日是不快乐的,你如何能让学生写出《快乐的节日》的文章呢?

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像不会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太多等等,都有待我们老师去发现去解决。

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一、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文缺乏主动,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具体表现为:

1、惧怕作文。问卷调查显示30%的学生惧怕写作文,完全没有主动性;50%以上的学生东拼西凑应付交差;大约只有20%的学生喜欢写作。

2、没有写作激情。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感情淡漠,没有非写不可的冲动,调查发现85%的学生写作文时没有激情。仅仅出于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写罢了。

3、写作处于被动状态。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作文还是日记,学生很少自己积极地,自发地去写作,只有在老师布置以后才去完成的占90%以上。

4、写作没有创新,内容没有新意。许多作文选材陈旧,叙事老套,缺乏创新意识。这些消极心理最终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作文内容单一。好多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一次作文题为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写的父母送自己上医院看病大有人在,占全班人数的47%。好像除此之外没什么好玩的了。还有几个没什么好写就干脆胡乱抄了一篇。

三、作文技能普遍较差。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语言具体生动、有感染力的约占22%。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啰嗦,其中语言不流畅、语句不通顺的占18﹪. 。写作格式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的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

四、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有写作文虽然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

浅析以上状况存在的原因

一、老师指导不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包办代替过多。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事物,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独立思考些什么和怎样写。而是喜欢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这样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磨练意志力的机会。学生势必会养成观察思维与积累的惰性,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观察、思维和表达。

二、学生生活单调。

1、农村毕竟相对落后和闭塞,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接触社会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

2课业负担重,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由于片面追求教学质量,老师在学生身上不断加大

作业量,学生整天忙于写作业,身心疲惫,感情麻木,没有时间玩,更没兴趣研究作文,老师布置了作文也是简单草率,应付了事。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放学后写完作业妈妈又给我布置了一堆作业,我望着窗外别的班小朋友玩耍 ,心里真羡慕。所以,过重的课业负担也是造成学生不能专心写作的原因之一。

3、考试压力过大。农村小学要面对各级部门组织的频繁的考试: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抽考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定量作业、同步练习等。而每次考试结束,上级要给学校排名,给任课教师排名,老师理所当然的也会给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会把成绩单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因此,学生也把各科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而作文则成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强制性训练,一种负担,学生并不会太过重视。语文考试变化莫测,作文题目更是千变万化,语文老师也不会再作文指导上下过多精力,一般让孩子们多背几篇,以不变应万变。

三、家庭环境影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大部分家长还是以分数来评定孩子的好坏。平时对孩子的辅导也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没有把作文列为辅导范围,而且家长不愿意给孩子订阅报刊、购买优秀的学生读物,认为那是闲书,不如给孩子买点试卷实惠。在调查中,很大部分学生从来没订阅过报刊,家长除了学习辅导书之外,不让读课外书,包括文学名著。这就大大影响了孩子们的视野,从而对写作更加觉得神秘。

四、缺乏课外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

1、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少的可怜。《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万字,一至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这样的标准,农村师生听了都觉得是天文数字。究其原因,有这么几个:农村的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学校的图书室多数徒有形式,很少开放。师生们整天围着这几篇课文忙活。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从抄写词语解释到抄写课文,学生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另外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多读多背,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如何从生活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只停留在对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

2、生活积累少。学生生活空间狭小,整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校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从来不组织出校园的课外活动,例如,春游活动,祭扫烈士墓活动,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等,一切取消。校园内的集体活动也很少组织,例如,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似乎都是城里学校搞的花架子,而学生就是写作业、上课。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