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语文阅读第四期(1)——1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寻李白 作者: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无奈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我的感悟:
你来到我的诗行
静谧的夜,
你披一展熠熠生辉的星光, 提着圆月朗朗的灯盏, 随清风徐来,
轻轻拨动一缕暗香弥漫。
你飘逸的裙裾逶迤在我寂寞里飞马行空的诗行, 跟随你的优雅舒缓的步履,
我与你漫步云天造访幽游虚妄的仙姝, 在诗书礼乐流光溢彩的光与影的交错里, 我们幸福地穿越亘古和未来, 任意徜徉心灵的不羁之旅。 在秦砖汉瓦的捕风捉影之中, 我们互赐莲台静静的打坐,
领悟一份马踏飞燕的悠远缥缈的空灵, 在春秋战国的刀光剑影里,
求取一隅分分合合生生灭灭的禅意。
唐宋风骨依然用如簧的巧舌诉说相思和离愁, 我们和诗仙一起醉眼仰望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 我们和大江东去共一曲圆满之外的慷慨悲歌。 我们在豪放里聆听雨打芭蕉绿肥红瘦的婉约, 又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静谧里醉卧而遗忘着豪放, 放任金戈铁马一路恸哭靖康耻臣子恨,
2
在草原吹过来的嘈杂的马蹄声中默默闪躲, 大江南北妻离子散的人群。
我们学会了怒发冲冠也学会了多情和掩泣。 我们忘记了自身的卑微,
却挑起了一个个甜蜜而沉重的责任。
你和我就这样爱恨交织在长歌短叹的诗行, 在季节的河流中我们激情满怀一路高歌。 为了迎接那正在灿烂绽放着的希望的霞光, 我们携手跨越一道道坎坷和寂寞,
把微笑凝结成色彩斑斓的琥珀新鲜如故。 你的心明净如水召引我返璞归真,
你的感动贯穿着诚恳让我抑止不住抽泣。
今夜我们一起执手诉说离别的相思, 一起点燃篝火把黑暗的长夜照亮,
把孤独无助的迷途羔羊领回温暖有爱的家。 让颓废从梦中醒来振作而勤勉不辍。 我们一起哼唱着甜蜜快乐的歌谣, 就这样让时间的流水升腾成过眼云烟,
在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的平凡日子里心香如故, 刻写一个个浪漫和感动记忆的满面皱纹。
你来到了我的诗行,
我为你点燃一盏心光灿烂。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一、鹏程万里
相传远古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人们都把它叫“北冥”。海里有一条非常大的鱼,它的名字叫鲲,身子大到不知有几千里,它在海里来回游动,卷起层层巨浪。后来,这条大鲲鱼变成了一只大鹏鸟。这只鹏鸟其大无比,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山丘,展开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白云。它平时栖息在北山之上,等到六月间海上羊角旋风刮来时,它便用力扇动翅膀,结聚风力,借着旋转的风势盘旋上升,两个翅膀激起的水花有三千里远,向上一冲,便冲上九万里的高空,穿云破雾,背负青天,一声长鸣,向遥远的南方飞去。那里也是大海,海水浩茫与天相接,人们叫它为“南冥”又叫“天池”。(选自《逍遥游》)
二、尧舜让位
尧想将政权让给许由,说:“太阳或月亮已经出来了,而火炬仍然不熄灭,但火炬要想达到日月的光亮,不是很困难的吗!及时雨已经降下,而仍然采用池水灌溉,但灌溉要达到雨水润泽作物的程度,不是太费力气了吗?您一旦立为天子,天下就能太平,而我却仍然占着王位,我看自己是
不够君主资格的样子。请允许我将天下大权交给您。”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了,而我还要来代替您,我将为了获取名声吗?名声,是从属于实际事物的虚幻东西,我将成为从属的吗?鹪鹩在茂密的树林里筑巢,只不过占据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不过装满肚子而已。回去吧,君主,我对于治理天下是毫无用处的!即使厨师不烹煮食物,主持祭祀的人员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职责而代替厨师去呀!”(选自《逍遥游》)
三、葫芦之用
惠施告诉庄子说:“梁惠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上,成熟之后,里面的种子就有五六百斤;可是假如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不足以使它被举起来;假如剖开作水瓢,那么实在太大而没有什么可盛。这葫芦并非不是很大,但我因为它没用处,而将它砸破了。”庄子说:“您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东西啊。曾有宋国人善于配制防止手部皮肤开裂的药,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谋生。有个外地客听说之后,请求用一百个‘金’购买它的配方。这宋人聚集一族之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不过才挣几个金,如今一下子把技术卖给他就能得到一百个金,请允许我将药方给他。’外地客得到之后,带着药方去告诉吴王。越国有战事,吴王命他做将领,此时正是冬天,外地客率军与越人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就划了块土地给他,并封为邑君。能使手不被冻裂,效果是一样的,但有人用它封官,有人却仍然不能摆脱漂洗丝絮的劳累,那么就是因为使用的地方不一样啊。如今您有能装五六百斤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用它作为形似大酒杯的器具,而借以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您却为它阔大没东西可盛而发愁?那么您的心就像被蓬草塞住了。”(选自《逍遥游》)
四、椿下乘凉
惠施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臭椿) ,它的大树根凹凸疙瘩而无法划线取直,它的小枝杈弯弯曲曲而无法用圆规角尺测量,它树立在路边,木匠看都不看。如今您的话夸张而无用,众人都会弃之不取。”庄子说:“您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低下身子而趴伏于地,以此守候路过的小动物;忽东忽西地跳跃,不管是高还是低,一旦触动机关,就会死在网罗之中。而那种牦牛,大得像天边的云彩,它可以算是很大的了,但却不能捉老鼠。如今您有大树,却担心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那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那广阔无边的原野呢?在它旁边徘徊,无所用心;在它下面睡觉躺卧,逍遥自在。在它下面可以说乘凉。它不会夭折于斧子,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没有用得着它的地方,哪里还会有什么困苦呢!”(选自《逍遥游》)
五、庄子梦蝶
有一天夜里,庄子做了一个离奇的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拍拍翅膀,果然是栩栩然的一只蝴蝶啊!他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与其他蝴蝶互相欢欢喜喜地角逐着,一会儿落在鲜花上,一会儿又翩翩飞舞。他高兴极了,这时候,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恍然大悟了,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
又过了一会,庄周从梦中醒来,则依然是原有形体的庄周。但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庄子认为:庄子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这便是物化之理。(选自《齐物论》)
我的感悟:
3
高二语文阅读第四期(1)——2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重要的东西,不要随便送人
一、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视频,当时还未嫁的奶茶刘若英上侯佩岑的访谈,陈升也在。 年纪已经不小的奶茶像个孩子一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艺人上节目多是为了新专辑新戏的宣传,于是她拿出新专辑,双手送给师傅陈升, 可不管她是站着还是半跪下,师傅就是不收。 陈升说:这是很重要的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 侯佩岑很奇怪的问原因,陈升有点严肃的讲:
我很早就规定过她,这个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因为是很用心做出来的。 她送你,你回家真的会听嘛? 这是一个生意,是一个商场,
我也常常上节目,我给一个主持人的时候,我根本分辨不出他到底会不会听。
那我就贸然的把我的生命,我的精神,就这么送给他了,然后他就随手放在化妆间。 我们不能控制别人听不听。 二、
每天接到很多感情问题的咨询,有的信实在太长,粗粗浏览一遍,结尾一句话却让我的心一震: 我把我的一颗心都掏出来给他了,我还能再做什么呢?
回过头来仔仔细细的看了她的故事,无非是遇到感觉不错的人,快速坠入爱河, 可对方却从最开始的山盟海誓天长地久中淡下来了,
之前是见面电话短信sns7*24小时不间断,现在明显感觉他忙了起来,主动联系的次数越来越少,她打电话过去,对方也还是像以前一样说想念,但是,怎么说呢, 感觉很客气。
面对这些,她做了什么呢? 她说:我就一遍一遍的说爱他啊,然后把我所有想到的好都对他,他不爱搭理我我就搭理他呗。 电话短信qq 嘘寒问暖,他说忙我就等着,多晚都等。反正就是,把一颗心掏出来摆在他面前了。
怎么说呢?
我一直认为付出是美好的,尤其两个人的关系中,其实没所谓计较衡量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你的得到其实在付出中已经有了,好像圣经中说的,爱到常以为亏欠。 可最近看了太多这个女孩类型的事情,还是想提醒一句: 我们可以付出很多东西,
但把自己的一颗心掏出来的时候,还是要先想想,对方是不是要。 三、
在付出之前先有所顾虑和衡量,这看似违背了敢爱敢恨宽容温暖不计较得失的初衷吧? 可是陈升说过,这是很重要的东西,是不能轻易送人的。 对于重要的东西的谨慎,才是真正的负责任吧? 有什么能重过自己这颗心呢?
古语有云:寄语痴情人家女,切莫将身轻许人。 时代变化,心在这里似乎更金贵了,
所以呢,别怕别人说你太谨慎,太矜持,或者太在意自己的感情,
这没什么错,我就是有一颗玻璃心,太贵重,不能轻易送人。
寄语痴情人家女,切莫将心轻许人。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那时,人是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活着的,富裕者谦恭有礼,贫困者也绝不卑微。他们奔走在各国之间,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呈于君上。或主张和平,或鼓吹征伐,或以德安民,或以法治国。国君就算不同意他们的见解,也绝不可以轻慢戏侮,一旦士人出言求去,被时人批评指责的就是国君,正直的史官们甚至会将这一切毫不隐晦地书于简帛,这对于重视生前身后名的古人来说,还有什么是更恐怖的么?
我的感悟:
我的人生 我的梦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初夏,雨后的夜晚,给川西平原凭添了几分凉爽,寂静的蓉城市郊所,依然未能使我贪睡。五更时分,习惯性地依旧让我梦醒,想趁凌晨地安静,坚持日常地晨读,尽情地阅览研读默诵唐诗宋词、散文佳篇,借以陶冶心志,增添文学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然而,当我翻阅到唐代诗人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诗时,我即被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句所吸引。顿时,使我产生了强烈地共鸣。是啦,人生在世,总是永无止境,一茬接一茬,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相传,又何成停止过?它犹如那江上的明月一样,却是年复一年地轮回,恒久不变的。这种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的笔法,巧妙的笔调,极富人生哲理的精美诗句,是多么地感人深邃啦!它自然引起了我的思绪,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回味无穷,不由得产生了无尽地人生感慨!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顾自己走过的六十余载人生之路,既有风雨,然而也有晴天;既有梦想追求,也有人生的实践;更有人生的执着,人生的拼搏。在我人生的路途中,虽是在荆棘丛中或泥泞中行走,但一直有一种信念和精神在支撑着我,在鼓励鞭策着我,一往无前地向前迈进,一直走到了今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六十余年的历程,或许我的人生梦想,人生目标未能完全实现,疑惑也留下过人生的些许遗憾。没有史上先哲、先贤、伟人们那样,创造出可彪炳千秋的伟业,然或许也不是庸庸无为之辈,也似曾对国家和社会,有过些许可圈可点地贡献!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青春韶华早已逝去,依然已一去不复返了,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至于功与过或是与非,也已随时间地无情流逝,它如日月,似江水,像烟云,早漂浮而过了,自然无需去怜惜和感慨。然而,功也好,过也罢,唯有的只是历史可评说。求得内心的不亏,自认为仍有颜可见“江东父老”,以及三朋四友和子孙后代,自然有一个干洁、清净地心灵,这一点,是可以自信和自慰的。
然而,在大力提倡和弘扬,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强国“梦”的背景下,围绕这个“中国梦”,但凡有文化有志向的炎黄子孙,都有着殊途同归的梦。少年,有少年的梦;中年,有中年的梦;青春靓丽的帅哥、靓姐们,也有他们的青春梦。而老者,也自然有他们 人生的夕阳梦,或残梦。这犹如春天,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到处是春意盎然,遍地开满了徇丽多彩的鲜花,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地山水景色一样,自然使人心花怒放,充满着无限的激情!
4 在“梦”的海洋,在“梦”的世界里,即使像我这样一个闲散林泉多年的老者,有没有梦呢?自然也有我的梦。只不过我这个梦,有别于其他人的梦,是一个不完整的梦,它只是一个遗梦、残梦,或者说是一个续梦。更确切地说,它是在四十年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未能圆的梦,在四十年后,力图去续好这个残梦,并努力去圆好的梦。它,就是我人生的文学梦。 显然,我是一个不甘做:“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所以,才去续年轻时的这个梦,圆好这个文学梦。因此,若干年以来,我反复思忖,觉得虽不可去追逐名利,当个高官或大老板之类
的人物。但亦应像魏王曹操所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志,自然不
应该忘:“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精神。牢记自己四十八年前入党的誓言,明白自己承担的
宗旨,或许可体现一点老有所为,奉献余光余热,给社会贡献绵薄之力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应当有老的作为,老应当有老的梦想,老依旧应当有老的追求。我以为,唯有如此,才是一个老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道不是吗?世上有多少老者不是如此,他们依然在继续为社会做工作,甚至有的暮年还取得了一些成就,所谓:“大器晚成”吧。所以,长久以来,自己坚定了这个信念,在顾养天年,静心修身,行善积德之时,没有忘记为在蓉的广大同乡、老同志们服务,以及为地方和家乡建设发展,力所能及地做
一些事。这其中,自然也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好评,显然,自己也有一定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自己也并未忘却,在年轻时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以及对文学梦想的追求。虽然在我
的人生旅途中,还算与文学有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也曾有过短篇小说创作,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与县文化局长一起创办过文艺期刊,晚年也撰写过两本传记体回记录。但由于那时公务缠身,自己无力分心,没有始终坚持搞文学创作,也只是在这四十年中,断断续续地搞过文学方面的事。 所以,致使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造成了遗梦、残梦。以致于或许文学知识不深,功底浅薄,虽有四、五十万字的作品问世,但仍是不丰硕的。所以,我一直认为,现在去续我的文学梦,趁退
休赋闲之时,年岁也不太老,仍有旺盛地精力,去勤奋学习,奋力追赶时间,勤耕创作或许不晚。
由此情结,我对于文学和文学创作,依然保持了盎然的兴趣和爱好,对它不仅仅是偏爱,而且
有着较为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事实上,文学虽然只是社会生活中诸多行业之一,但它是古往今来文化的使者,是承载着中国数千年优秀文化历史的传承者,也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象征。若没有历代文学著者的辛勤耕耘,自然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更不可能有近代文明社会的现实。显然,这是一项十分重要地、高尚地、不可或缺地文化工作。 尤其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巨匠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凡脱俗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借生花的妙笔,描绘和书写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诗歌、戏剧、散文、通讯、小说、史记等,不胜枚举地宏篇佳作。如:二十四史、四大名著、《西厢记》、《桃花扇》、《红岩》、
《雷锋》、《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这些经典大作经历了时代的考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学宝库,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亿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不断地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起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了知识的营养,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人生匆匆,一恍我竟然已近古稀之年。虽然我在暮年,矢志续我的文学梦,说来虽晚,但或许不算晚。在现今社会生活条件下,若按九十岁的寿年,仍然还有二十多年的光景,既还有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的岁月。正如成都、石柱等地众多文友希望我的那样:“若能不断的激励自己,
快马加鞭地行驶,加倍努力的深入生活体验,刻苦勤奋笔耕创作,不仅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造
诣,或许在若干年后,又有大作佳篇问世”。“ 疑惑是呈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也犹未可知”!这种憧憬以及信心,在大家期待下,我或许是俱备的。 由此,这既是我暮年的人生追求,亦是我毕生的文学梦!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六、朝三暮四 古时候有一位好养猴子的人,他养了一群猴子,由于他经常和猴子在一起,对猴子的性情摸得一清二楚,并能与猴子进行感情交流。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喂猴子的橡子不多了,就想出了一个减少橡子分配给猴子的办法。于是他把猴子召集在一起说:“从今天起,早晨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猴子们听了立即发了怒,纷纷直立起吱吱的叫着。养猴子的忙改口说:“那么早晨四升,晚上三升,总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高兴的个个手舞足蹈。试看橡子和橡子的数目并无损益,只
是依据猴子的喜怒进行运用,这就是因任的道理。所以圣人通和是非,将是非调合起来,使其止于自然均平之地,则物与我各得其所,两不相妨,这就叫做“两行”。两行者,即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 惠施听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很受启发,觉得庄子对道的研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心里也非常佩服,所以他坚持听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庄子。(选自《齐物论》) 七、庖丁解牛 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 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 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三年以后,我对牛体结构已完全了解,呈现在眼前的,已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了,我知道该怎样剖开牛体。到了现在,我宰牛的时候,不用眼睛去看,而是凭精神去接触牛体,感觉器官的功能都不用了,精神的作用活跃起来了。” 说到这儿,厨师丁见梁惠王大惑不解的样子,又接着解释道:“在肢解牛体时,要顺着牛体的自然生理结构,把刀子插进筋骨间缝隙,通过骨节间的孔道,一切动作都完全顺着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进行。刀子所经过的地方,连经络、筋腱都没有碰过,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
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要用刀割肉;那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肢解牛体时,要用刀子去砍骨头。”说到这儿,厨师丁拿起自己的刀,掂了掂说道:“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然而刀锋还像刚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要知道,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刀锋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把这样的刀锋插入有空隙的骨缝中去是宽宽绰绰的,舞动刀子也有回旋的余地。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子还是这样的锋利。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掉以轻心,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便把动作放慢,下刀也很轻。当牛体哗地一下分开,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时,我便提刀站立,环顾四周,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插拭. 干净,好好地收藏起来。” 听到这里,梁惠王说:“太妙了!有幸听您的这番话,我从中悟出了养生的大道理啊!”(选自《养生主》)
我的感悟:
5
高二语文阅读第四期(2)——1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小小工夫茶,浓浓潮汕情
古人描写喝茶:“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在中华名??民族的历史上,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潮汕工夫茶,是中华茶文化历史传承中的一个奇葩。
“工夫”在潮汕语里,指做事考究、细致用心。潮汕人喝的“功夫茶”,就是对泡茶过程下功夫。在潮汕地区,每家每户,无论寒暑易节,季节变迁,总有不变的场景:饭后,一家老少围坐着茶几,幼辈煮水沏茶,大大小小啜饮聊天,天南地北,眉飞色舞,不亦乐乎。潮汕人之爱茶恋茶,由此可见一斑。
别看潮汕功夫茶在寻常百姓家落地生根多年,无论是茶具的精巧,还是对泡茶步骤的讲究,功夫茶之负有盛名,堪称中国茶道的代表。
泡一壶好的功夫茶,要不疾不徐稳稳当当地走过八个步骤:
第一步是“治器”。所谓治器,就是将冲茶的茶器清洗工净。传统的工夫茶一般配有三个茶杯一个茶壶。“治器”的目的就在于祛除茶具里不好的气味,避免影响冲沏出来后的茶的口感。
第二步是“纳茶”。由于茶叶吸味性强,所谓纳茶,就是将茶叶用茶勺盛起倒入茶壶里。避免茶叶吸入手中异味。茶叶盛入茶壶时,茶碎需放在茶壶内里,颗粒状的茶叶放在茶壶上面和出水口处,冲茶的时候可以避免茶碎随茶水流出来,保持清透的茶水。
第三步是“候汤”。这是一个等水烧开的环节,只有合适的温度才能泡出茶的最佳味道。这个环节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第一沸”在水开始冒泡的时候,由于温度还打不到泡茶的要求,叫做“婴儿沸”;“第二沸”在水的热气开始顶起水壶盖的时候,汤已太开了,太老了,叫做百寿汤也不宜泡茶;只有当水泡连串冲上来,水面浮珠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第四步是“冲茶”。冲茶的技巧是将烧开的“汤”沿着茶壶的边缘冲入,不能对准壶心,容易使茶的香气挥发得太快,减少茶香,水量应以到茶壶壶口为宜。
第五步是“刮沫”。冲茶必定会倒出一些泡沫,“刮沫”的这一步骤就是为了将影响茶汤的杂质刮除,如果选用的是好的茶壶,泡沫也会刚好浮上茶壶口,方便刮沫。
第“六”步是“淋罐”。淋罐的目的在于追加茶壶的温度,使茶香迅速挥发出来。当茶壶水干时,便可泡茶。
第七步是“烫杯”。在泡工夫茶的学问里,茶客们都追求一个“热”字。烫杯的过程就是在消毒茶杯的同时也让茶杯具有一定的高温,等到茶泡好了的时候,尚有余热的杯子可以使茶汤保温。
第八步是“斟茶”。斟茶前要先将茶杯摆成品字形,在斟茶的过程中需要沿着三个茶杯一圈圈、循环的斟沏,以三到四圈为宜,当茶倒到最后,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茶味浓且甘香,这些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动作要连惯,这两个动作人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切忌满一杯之后再斟其它杯。
除了泡工夫茶的极致讲究,潮汕人在品功夫茶也别有一番学问。品茶也叫“啜茶”,“啜茶”的方式很是奇特,不像喝酒,可以“感情深,一口闷”。品茶时,我们先要举杯轻闻,感受茶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犹如古人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的潮汕工夫茶已不复早期那般繁复的沏茶方式,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便捷沏茶产品相继问世。然而没有什么可以抵挡住“茶客”们在茶气的清香和茶味的悠长中,品味浓浓的潮汕情。
我的感悟:
快乐阅读
阅读是需要时间和心境的,但是,只有时间和心境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要加上心灵的渴求与发自内心的快乐。那种源自内心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不光需要认真的态度,还需要真正用心的去阅读、理解、记忆。
阅读源于心灵深处对知识的渴求,这是无庸置疑的。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从书本中找到了心灵的抚慰,那种发自肺腑的美感会在瞬间走遍全身。仔细品味,有字字珠玑的语言之美,有博大深沉的思想之美,有感人至深的情感之美,有立意隽永的意境之美。那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思想的延续,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丽的绽放,那是一种无可形容的情感的寄托,那是一种恒古未变的心灵的纯净。
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从未在阅读中找到快乐?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你没有用快乐的心情去读书。读书是一种享受,是放松身心、忘记疲劳的最好方法。当我们的思绪穿过虚拟与现实的缝隙集中在书上那一句句或短小精炼、或优美婉转的词句时,我们会清醒的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方式有很多种,许多人在漫无际涯的岁月中奋力刻下一道轻浅的印痕,只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曾在时间里存在。保尔曾经说过:“当”从书中,我们能得到有用的知识,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能净化心灵抚平伤痛,既然我们从书中得到了这么多,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人生短暂,快乐无多,而且所受的羁绊却是极多的。比如李清照说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如李后主所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比如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所役,奚惆怅而独悲?”然而,人生里的不如意大多源自内心的浮躁。所以,可以“置身深山”,也可以“乐居净土”,只不过这二者仅仅是手段,千万不要忘了“心病仍需心药医”。以区分善恶美丑而致良知,由内心良知而指导行为举止,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才是达到了“炼心”的境界。
无论是底蕴深厚、恢宏壮丽的史诗巨著还是仪态万千、渐行渐远的小说、散文,又或是意境深远、婉约豪放的唐诗宋词,只要徜徉其间,便似清冽甘醇的高粱酒、如齿颊留香的红酒。古人朱熹说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中有做人的哲理、有进步的动力,有成功的途径。一个人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成就,就看他读什么样的书,品什么样的文章。
俗话说:“开卷有益”,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在人类的发展进步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知识的传承。读书让人知古今、明事理;读书让人心神安宁、开阔眼界;读书让人提升素质、正视苦难;读书让人勇于面对、享受生活。
快乐阅读吧!会让你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安逸透入灵魂,你会感觉到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记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只有智慧的灵光闪耀在混沌的心空,照亮了荒芜的心田!
我坚信,读书可以带给我们快乐,所以,我推崇快乐阅读!
6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八、秦失吊唁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姓李名耳,字聃,人称老聃。相传老子死后,他的朋友秦失去吊唁他,秦失进了灵堂,号哭三声就出来了,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他的弟子们见了,很不理解,他们问秦失:“老子不是您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他是我的朋友。”弟子们又问:“既然老子是您的朋友,那么您如此简单地吊唁他能行吗?”
秦失看了看弟子,回答说:“当然可以。刚开始时,我把老子当作一般人看待,后来我觉得不对,老子不是一般的人,不应用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老子。刚才我进去吊唁,看见有一个老头儿正在哭,就像在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又有一个年轻的人在哭,就像哭自己的父母一样。他们虽然都聚在这里痛哭,但并非所有吊唁、痛哭的人都出于真情,而不过是一种礼节形式罢了。不想吊唁而吊唁,不想哭而哭,这是失去天性违背真情的。这样做会受到天理的惩罚。”说到这儿,秦失看了看弟子,又接着说:“人来到世上,是他应当来,死了也是合乎自然的发展,顺应天性和自然的。无所牵累而逍遥自在的人。因此,喜怒哀乐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我这样吊唁他难道不可以吗?” 听了秦失的话,弟子们都点了点头。(选自《养生主》)
九、栎树托梦
从前,有一个叫石的木匠,带领弟子去齐国。走到曲辕这个地方时,看见一棵被奉为神社树的大栎树,栎树的树荫可以遮蔽几千条牛,树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树临山而长,高出山顶八十尺才生长枝干,这些枝干可以造几十条大船。很多人都围着这棵大树观看,赞叹不止。木匠石的弟子们也停下来围观,但木匠石连看都不看一眼,照样不停地赶路。
弟子们看了好一阵,才急忙跟着追木匠石,一个弟子气喘吁吁地问木匠石:“自从我拿着斧子跟您学手艺,还没见过像刚才那棵栎树那样的好木材,来往的人都停下来观赏,您却像没看见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木匠石听后,回答说:“算了,你不要再说了!这是一棵毫无用处的散木,用它造船会沉,用它做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来做器具又不结实,用来做门和窗户就会像云心木一样流出树脂来,用来当柱子又容易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用作材料的树,没有任何用处,别人也不会砍伐它,所以,它才如此长寿。”
弟子们听了,都佩服地点了点头。
不久,木匠石从齐国回来,又路过这棵大栎树。栎树托梦给木匠石,对他说:“你把我和可作材料的树相比吗?那些山楂树、梨树、柚子树等,果实成熟了就被摘掉,树干树枝常常被扭拉折断,这都是因为它们有用,所以才遭此痛苦。我好几次险些被人们砍伐,就是因为人们认为我有用。现在好了,人们都认为我无用,我可以不被人们砍伐了。这就是无用之用,为我之大用。假使我有用的话,还能长这么大吗?你这个寄生人间的人,怎能用常理来评论我呢?”
木匠石醒后,便把他的梦告诉了弟子们,弟子们说:“既然栎树追求无用,那它为什么要生长在社庙旁边供人膜拜呢?”
木匠石忙说:“这是秘密,你们不要乱说。这棵栎树是想用社庙来保护自己,否则它就会被人
们砍掉。这棵栎树保护自己的方式同它物不一样,按照常理是无法理解的。(选自《人间世》)
十、庄惠争论
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将去会见他。
有个好事的人对惠施说:“庄子是个大名人,他要到魏国来很可能是谋求相位的。”惠施听了很担心自己的相位被庄子夺去,于是在国内搜寻庄子,一连搜寻了三天三夜。
庄子可不在乎这些,他仍然大摇大摆地到了相府去见惠施。一见惠施,庄子就说:“我前不久到南方去见到了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由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它都不落下休息,不是竹子结的子实它都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都不饮。可有一只猫头鹰抓得一只腐烂的老鼠,当鹓鶵飞过它的上空时,猫头鹰生怕抢走到手的死老鼠,就仰头怒视着鹓鶵,发出‘吓吓’的惊叫。现在你用魏国的权势来‘吓’我吗?”
惠施是个雄辩天下的人,他已意识到庄子谋图相位全是无稽之谈,于是幽默地说:“我这里有梧桐树、竹子实、甘泉水,专侯鹓鶵的光临呢。”(选自《德充符》)
十一、倏忽报德
传说掌管南海的神叫“倏”,掌管北海的神叫“忽”,管辖中央的神叫“浑沌”。倏与忽的关系十分密切,二人经常来往。倏与忽每次来往都要经过浑沌管辖的地盘,浑沌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走时还要带上好多礼物。
有一天,倏与忽又在一块儿闲聊,两人谈起了浑沌,都感激不尽,赞不绝口,二人商定要好好地报答浑沌。倏说:“我们送给他什么礼物呢?”
忽说:“浑沌对咱俩太好了,我想送什么礼物都不足以表达咱们对他的感激。” 倏看着忽说:“那该怎么办呢?” 忽低头沉思,突然他大声说道:“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人的身上都有七窍(耳、目、口、鼻),这七窍是视、听、食、息都少不了的,浑沌身上没有七窍,一定很不舒服,我们给他凿出来吧!”
倏一听这主意,连连拍手称妙。于是二人商量好明天给浑沌凿七窍。
第二天,倏和忽便带上铁锤、铁凿来找浑沌,说明了来意,然后二人便在浑沌的身上凿起来。两人干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每天凿出一个孔。就这样,他俩一连干了七天,总算凿出了七窍,他们十分高兴,大声叫着浑沌,可浑沌一声也不吭,二人低头一看,全都惊呆了,原来浑沌死了。(选自《应帝王》)
我的感悟:
7
高二语文阅读第二期(2)——2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那时,人的立身之道是多种多样的。孜孜于指点江山的仕途,自然是读书人的正道。但金马玉堂的富贵,桃源深处的隐逸,同样可以为我所求。或者痴心于桑麻榆柳的田园,或者试图从日升月落中探求世事的真相,谈狐说鬼不为可笑,兼爱非攻不为妄语。并无异样才能,只有一片纯孝之心,同样为人所赞。一个女子只要长得美,也能享受世人的仰慕,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其实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天是凛冽而高远的纯蓝,地是和沃而敦厚的棕黑。名山古刹,长河孤舟,只要能用双脚走到的地方,便许你任意所之,并无人为所设的藩篱和天价的门票。兴致来时,竹杖芒鞋,东游西荡。或振衣千仞岗,或濯足万里流,其飘飘何所似? 如天地一沙鸥。玉门关外的杨柳青青,长安市中的美酒盈盈,当垆卖酒罢,何妨我一探天香国色? 打渔回转后,也可去玉泉山头喝杯清茶。哪家寺庙没有收留过不名一文的书生乞丐? 哪户人家没有被讨水喝的过客窥见人面桃花?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当一名隐士,结庐在白云深处。屋前屋后,绿荫环绕,好鸟相鸣。童仆两三,一乖觉可喜,一惫懒无赖。昨日打来的五斤美酒,今早已经看见了坛底。闲来执一卷山海经或庄子,读得哈哈大笑,书卷一抛,且向花前眠一场。西湖边上风光好,几株梅树,翠尊红萼,恰如美人相并。几只仙鹤徜徉其间,消受他暗香疏影。就算那其实是一条终南捷径吧,不也比赤裸裸地卖官鬻爵,多了几分调皮和风雅么?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统治者的生活是可用来任意八卦的。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委婉却辛辣,足令读者相顾会心一笑。也不是全然的批判,也不是全然的艳羡,而是带着一种穿越了历史风尘的眼光,用一种温柔的同情来看待帝王家的啼笑因缘。她一枝红艳露凝香的美,她霓裳一曲千峰上的舞,她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娇,她马嵬坡下泥土中的别。怎么能叫他不夜夜断肠呢? 秋夜梧桐,夏日荷花,风前春柳,雪后芭蕉。哪一样美景不曾携手共赏? 到如今,只落得凄冷冷、孤单单、夜漫漫、愁恹恹的一个人。这样的故事写出来是人人爱看的,所以玄宗的后代们一点也不介意,反而要由衷地赞叹“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即使英明神武如曾爷爷的曾爷爷的曾爷爷,又如何呢? 权势到达不了的地方,有一种声音却可以无所不在。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姻缘虽是天定,但若错配了,也可以来一番决绝而不失情意的和离:“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莫道冤家,真成冤家,也罢也罢,不如放手,各自还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样的话语真是让人心弦颤动,没有小三小四虎视眈眈,也不会为了财产分割而头破血流。当婚姻渐渐成为一项交易和任务,可还有人记得,那些关于三生的约定?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春夏秋冬各安其位,东西南北不离其所。风雪来临前,我会速速回转,窗外任凭寒风呼啸,一家人围着火盆,烤些栗子红薯花生,尽是暖意融融。来年春暖,燕子最先归来,告诉我城外的小河已经开始解冻,沉睡了一冬的高山原野,都在慢慢醒来。接着是布谷、杜鹃、喜鹊,赛着翻新花样,催人播种耕耘,早订一年之计。夏日荷花满塘,我却独爱莲蓬青小时节,荷叶遮头,横卧于溪头舟上,随剥随吃,随吃随扔。夜晚的天空必有繁星点点,树上必有鸣蝉相和,
蛙声,稻香,清风,蟋蟀。原来这么快,就已经到了秋天。果实中尽是阳光烘焙的香味,天地间沉静而热烈的大块色彩,金黄,烧红,晨蓝,斑绿,艳紫,土黑。我不会画,眸中却倒映出白发与红颜。斗转参斜,西风暗换,歌一曲秋风,挥一笔流年。
我的感悟:
来者可追,文过饰非
来者可追/文过饰非/谁说你对/我笑谁可悲/恩宠难回/流过血的人都无所谓/谁能以为/同朝可同寐 ——许嵩《伴虎》
笔落处,溅起点点墨光;墨落宣,映出人之百态。 挥毫时,书写满腹经纶;经纶吐,却道人格黑白。 抚卷慢理中华史,尽是骚客落墨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春风骀荡,李太白吟唱的是他的洒脱不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东篱菊下,陶潜躬耕的是他的隐逸高远;“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长亭田外,辛幼安喃喃的是他的壮志难酬。
有人说,读文章就是读作者,正所谓“文如其人”,提笔处便是书写人生。古希腊的哲者德谟克利特说:“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苏子云:“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人。”不假,文字,的的确确有这样的魅力,它如同一面镜子,将一个人内心所想用其尽可能美的方式表示出来;它又能轻易地留在史册中,让千百代的人透过这墨光的罅隙看到当时作者的心境,但它亦能够轻易地掩饰住人格的真伪,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人之所想,文亦何想。但文品,如此;人品,亦如此吗?
钱钟书说:“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文过饰非,有多少阴险的人心在看似高洁无比的文字间躲躲闪闪呢,又有多少高雅的笔触掩饰住了人格的阴暗呢?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当我们看到这样壮怀激烈的句子时,我们能想到谁呢?是那“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鹏举,是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还是那舍生取义,视生死于身外的革命先烈们?非也。它的作者却是那个卖国求荣、建立伪政府的汪精卫。这二十字,字字都似乎包含着慷慨就义与从容赴死的决心,句句都是似乎是一个义士的豪言壮句。可历史却给予了我们如此啼笑皆非的结果。文字,只能抒发一个人当时的心境,却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完整的人格。
“空将岁晚无来客,远道情深独见君。”杨柳岸的迎客,是那么的盈人,让人感动与欣喜,这样的词句,更是让每个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我们想到了王摩诘的惜别禅音,想到了李太白的孤帆远影,想到了柳三变的晓风残月。但如此情真意切的词句却来自于那个扰乱朝政、戕害贤臣,贪赃枉法,天人共愤的奸臣严嵩。文品,不能与人品划上等号;恰恰是令人陶醉的文字,掩盖住了人心上的点点尘埃。
金人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字,它拥有了太多的魔力,使得它成为古往今来奸佞洗白自己的利器。子曰:“文质彬彬。”文是表,质是里,只有表里如一的人才是君子,才是真正的“文质彬彬”。何不留着一颗宁静不争的心,写下忠于自己内心的文字,还文字它本来的作用呢?
文过饰非,没错,历史已经给了我们警示。但莫忘了,来者可追。 一个特殊的时代会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和才情,会毁灭一个人的良知。我们能原谅那些在危险与灾难面前的屈服者,却不可原谅一个外表华丽、用语言包装自己的伪君子。
8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十二、伯乐训马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选自《马蹄》)
十三、孔子问道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伟大人物,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个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很谦虚,经常到老子那里请教。
有一天,孔子拜谒老子,向老子请教说:“有人研究道像是在违背事理的,把不可以认为可以,把不这样认为这样。有的辩者说:石,是坚、白、石三物,涵义分明,像悬挂在天上那样,看得清楚。像这样才智出众的人,能叫做圣人吗?”老子说:“这是更迭治事的胥吏,被技艺所羁绊的百工,劳苦形体、焦虑心思那类的人啊!能捉狐狸的狗就要被人用来打猎,猿猴因为攀跳巧捷,才被人从山林中捉来。孔丘,我告诉你那你所听不到,你又所不能表达出的东西。人是有形体的,有头有脚趾,但是无知无闻的是很多的;具备人的形体,但又同时是无形无状,是没有的。他们的行动和静止,他们死亡和生存,他们的废罢和兴起,这些人世无常之事,不是人力所可左右的。我们只做我们所应当做的事情就行了。忘掉外物,忘掉自然,便是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便与自然合为一体了。”
孔子听了老子说的教导,也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应以‘忘已’的心态顺乎自然,不可强做不可做的事情,不可强为不可为的事情。如果勉强的去做,智巧就会穷竭,成为羁绊是无益的”。老子说:“孔丘你近道了。”(选自《天地》)
十四、螳臂当车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
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选自《天地》)
十五、顺其自然
云将(云的主师)到东方巡游,经过宋国的原野恰遇鸿蒙(自然的元气),云将大喜,快步来到近前说:“„„.我自以为能够随心地活动,人民也都跟着我走;我不得面对人民有所接近,如今却为人民所效仿。我希望能聆听您的一言教诲。”
鸿蒙说:“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情,整个自然的变化不能顺应而成。这样就会群兽离散,飞鸟夜鸣,殃及草木,祸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下的过错!”(选自《在宥》)
十六、东施效颦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个绝色的美女名叫西施。她不光人长得美,品行也好,既勤劳又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据说,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吴王宫里给吴王当差。为了复兴自己的国家,西施自愿来到吴王身边,以自己的美貌迷住了吴王,使他整天沉湎于饮酒作乐之中,不再过问国家大事。后来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雪了耻,报了仇。
在西施还没有到吴王宫里之前,家乡的父老乡亲喜欢她。每当她在街上走,人们都要放下手里正在干的活儿欣赏她。有一次,西施心口痛的毛病犯了,她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着眉头,慢慢往家走。人们见了,都说西施皱眉的样子也很好看。
离西施家不远,有个长得很丑的姑娘名叫东施。可她却一天到晚涂脂抹粉,扭扭捏捏,人又懒,嘴又馋,乡亲们都很讨厌她。东施见大家总夸西施长得美,很羡慕,就想学西施的样子。看见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她也做出眉头紧皱,一副痛苦的表情,以为这样就美了。谁知,大家看到她那矫揉造作的丑样,更加讨厌她。(选自《天运》)
我的感悟:
9
高二语文阅读第二期(3)——1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年月把曾经拥有变做失去
也许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才会让年月把曾经拥有变做失去。就算双手再紧握,也阻止不了手心在年月的侵入中慢慢变空。
如果不曾拥有,是不是就不用承受失去的痛苦?可是,即使最后的结局是失去,我仍然愿意在一开始就拼尽全力争取,珍惜拥有的每分每秒。至少在失去之前,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得到了回报,得到了快乐,尽管这样的快乐很短暂。
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所以拥有了也会失去,失去了也不会有重来的机会。或许只有回忆能够一直留存,证明我曾经拥有,却也在提醒我那已是陈年过往了。因为享受过拥有的满足,才会为失去而难过,只能在回忆里寻找昔日的美好。
如果说曾经拥有是一场如同优美散文一样的梦,那么年月就是毁掉这场梦的凶手。流年似水,侵蚀着拥有的幸福,让幸福慢慢地变质,而我竟然都没有察觉,仍然傻傻地以为自己很幸福。当幸福里掺杂了失望和怨恨之后很快就倒塌了。上一秒我还在幸福的城堡里翩翩起舞,下一秒我就呆立在断壁残垣中不知所措。在那一瞬间,年月把我的幸福变成不幸,把我的希望变成绝望。
当年月把曾经拥有变做失去,我不敢奢望重新拥有,只求不再失去。但是岁月无情,一点一点地掠夺我仅有的幸福。罢了,至少曾经拥有,在现实里失去了,我还能在回忆里拥有。 我的感悟:
不执着才叫看破,不完美才叫人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题记
如果有人要告诉你:“凡事不要太执着,要接受不完美,因为那才是人生。”你一定会认为这个人很奇怪,在这个竞争这么强的社会里,做啥事不就应该精益求精吗?你甚至会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个懦夫,逃避着竞争而妄想去找虚无缥缈地世外桃源。
而我却相当认同这人的见解。看到这里,你一定心里憋足了劲要训我一顿,劝我打起精神,莫要被此等妖艳蛊惑。别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说罢之后,任你嬉笑怒骂,我定唾面自干!
深秋已到,当思落叶归根。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那时的我是一家私立医院的企划文案。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我认识了步入职场以来第一个明师。我而今在为人处事上的一点成熟都是拜他所赐!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我刚上班不久的一个周末的早上,由于没有钥匙,我只能在办公室外面的椅子上坐着等主任开门,手中捧着一本关于文案编辑的书在看着。这时候,一个声音从前方传来:“早啊!”我抬头一看,一个身材矮小,头发斑白,穿白色寸衫,深色西裤,脚穿一双皮鞋地老爹笑容可掬地向我打招呼。我礼貌性地回了句:“早啊!”
老爹走到我跟前,还是微笑着 “你是来面试的吗? ”
“哦,不是,我是企划部的新员工!”
“嗯,林主任还没来是吧!没关系,你先在这坐着,他应该很快就来。对了,你是企划部做什么的?“
“我是做文案的。”
“哦,小伙子学东西学得快,做这个挺不错。好好努力!” 说罢,他就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我却感觉到了他待人的热忱。后来知道他是隔壁的主任。往后的日子里,他在办公软件上的一些不懂处理的问题总是用请教地姿态问我。即使我帮不上忙,他也丝毫没有任何抱怨,而他在自己上网查到之后,还跟我一起分享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年过六旬的老主任对我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能这样谦卑,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对此也颇为感动。因为在我过往经历中了体会到,在这种比较大的单位里,人情向来都是比较冷淡地。刚刚入职的新员工在单位里存在感很低。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需要经常需要协助这位主任的工作。还他经常约我一起去医院饭堂吃饭。不知道是因为身高相仿,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一开始被医院的人以为我们是父子,面对这样的误会让我们啼笑皆非。而老主任说出了一句解围的话让我很意外的话:“我们是同事!”
为什么意外呢,论辈分,他比我父亲还大。论职位,他是医务科主任,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除了院长就是他了。可以说在等级森严的医院里,他算是高管无疑。而我只是医院宣传工作的一个基层新员工。可这样身份悬殊对比之下,他还是把我放在了跟他一样的位置,也因为这样,我一些工作跟生活的困惑也会去向这老主任请教。
老主任不仅在待人接物上恭敬热忱,在做事方面更是一丝不苟。是医院出了名的“工作狂”。医院的的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
当时医院的投影仪有故障,经常会在关键时刻放映不了。必须要反复调试才行。那时候无论什么会议,主任要我在开会前几个小时试一次,开会前试一试。有一次,第二天开会,当天下午就要摆出来去试投影仪,结果当时是好的,第二天就不正常了。就这样弄得我经常被这破机器虐得没脾气了。我们一致认为是投影仪坏了,决定换一台,老主任却不肯罢休经过跟老主任的多次调试,终于找到了诟病是信号线的问题
我刚刚上任不久正赶上医院要升级二级甲等医院,很多文件、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老板让我在做好自己部门工作之后去给老主任打下手。
那段时间,老主任调取各种往年的资料去统计,还有写出新文件等事务,工作量相当大。而我因为粗心大意没少给他麻烦,他也没有怪我的意思,而是一次次地给我机会改正,并自己反复去验证。据我所知,老主任的上任是因病突然离世,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可是因为没有正式的工作交接,所以一切问题都是老主任自己去摸索解决方法,这是相当困难的,可是对工作的难题,老主任总是能尽各种方法去解决,让我敬佩不已。
老主任经常教训我说:“在困难前,我不允许谁说不行,说不行就是推卸责任,这样的态度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办法一定比困难多,谁也不是天生注定做什么的,这个社会要的是多面手,你看别看我是一个内科医生。我还会修电器、会做各种菜,现在我还在学电脑。小潘,我们都不是那么受人喜欢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很多,凡事想到别人的前面,这样才不至于招人厌恶,才能被人接纳。”
老主任的这番话不就是告诉我们人生不必太执着的道理吗?太执着于一种方法,太执着于一个理念,太执着做一件事,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固步自封。孔子用“君子不器”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一个君子不应该只是专注于做一件事,只会做一件事。而是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
曾经痴迷于书法的我,苦求书道。一节节地专业课都在练字中度过,在班上的很多同学看来我
10
已经走火入魔。专业学渣的我却被戏称为“艺术学霸”。在备考会计从业证的紧张一个月里,我依然放不下笔。后来班上的两位女生苦口婆心地劝阻,她们告诉我:“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时的事情,而且你要清楚地知道,你如果没法靠书法吃饭,而你这次考不过证,以后工作都找不到,你将来怎么办?”她们的话令我如梦方醒。我确实应该多做准备,而不是执着于书法,放下笔的我认真去看书,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到了会计从业证。若不是那两位同学提醒我,我怎么会看破书法?而今同样面临紧张地工作,我若还是只执着书法,那等待我的会只会是失业,然后再找工作然后再失业这样无限恶性循环下去。
也许你也有我这样的困惑,不执着就无法达到完美。是的,完美是我们每个人所求的。且不论完美是不是难以达到,我们分析一下。完美真的好吗?“满招损,谦受益;登高思坠,池满戒溢。”这是千古忠言哪!老子也曾告诫“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执着于一件事,不执着演好一个角色,就是甘愿直面不完美的事,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自己。这样才能活出人生的豁达,用达观的心态去笑看过眼云烟。你会发现,其实人生的风景很美,只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赶路,而错过了沿途的景色。
因为看破,所以不再一味执着,而因为不执着放弃完美,不完美,才叫人生!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十七、抱瓮灌畦
孔子的弟子子贡去南方游历到楚国,然后返回鲁国,经过汉阴,看见一位老人正在菜园中培土,把地分成畦,并开辟水沟,直通到井边,抱着瓮从井里取水浇地,费劲不小,可是见效不大。子贡说:“在这里有器械,一天可以浇灌上百畦,用力很小而见效快,您老不打算用吗?”浇菜地的老人仰头望着子贡说:“怎么回事?”子贡说:“把木头砍凿了做成机械,前边轻后边重,从井里往上提水就像抽一样,快速地喷涌就象沸腾的水一般,它的名字叫桔槔。”浇菜的老人愤怒地变了脸色,然后笑道:“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一个道理,有灵巧器械的人必定干投机取巧的事,干投机取巧的事的人心定有投机取巧的心。胸中二话不说有投机取巧的心,那么就不会具备纯洁的品质;不具备纯洁的品质,就不能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不能保持旺盛精神状态的人,就不能得到道。我不是不知道机械的功用,因为感到羞耻而不使用它。”(选自《天地》)
十八、轮扁论书
世人认为道可贵,是因为书本的记载,书本不过是语言而已,所以语言是可贵的。语言可贵之处在于意义,意义有它的根据。意义的根据不能靠谈论来传递,而世人却因为重视言论而传述成书。世人虽认为书本可贵,其实并不是那么可贵,因为他们认为可贵的并不是真正可贵的部分。所以,眼睛可以看见的,是形状与颜色;耳朵可以听见的,是名称与声音。可悲啊!世人以为靠形状、颜色、名称、声音就可以掌握意义的真实根据。靠形状、颜色、名称、声音实在不足以掌握意义的真实根据。所以,懂的人不说,说的人不懂;那么世人又要从何处去认清这一点呢?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轮扁放下锥凿,上堂去问桓公说:“请教大人;大人所读的是什么人的言论?”桓公说:“圣人的言论。”轮扁说:“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大人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糟粕罢了!”桓公说:“寡人读书,做轮子的人怎么可以随便议论!说得出理由就算了,说不出理由就处你死罪。”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来看。做轮子,下手慢
了就会松动而不牢固,下手快了就会紧涩而嵌不进。要不慢不快,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有口也说不出,但是这中间是有奥妙技术的。我不能传授给我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继承,所以我七十岁了还在做轮子。古人与他们不可传授的心得都已经消失了,那么君上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齐桓公听了,认为有理,不但不处死,还表彰了他。(选自《天道》)
十九、望洋兴叹
秋天涨水的景象按时来临,所有的河流都往注入河水。水流浩大,两岸高崖以及水中洲屿之间,隔水望去无法分辩清楚牛或马的形状。于是河伯乐呵呵地暗自高兴,认为天下的美景完全聚集到自己的身上来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掉转脸来,仰面向着海神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能像自己一样。’说的就是我呀。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节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看到了您的难以穷尽的广博。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获得大道的高人所耻笑。(选自《秋水》)
二十、邯郸学步
战国时,燕国的寿陵有个少年人,他很不满意自己的走路姿势,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好看,便决定去邯郸学走路。
每天一大早,这个寿陵少年就站在邯郸繁华的街头看人家走路,邯郸人走得虽好看,却也各有各的样子。寿陵少年一会儿观察这个人的走路姿势,跟在后面走几步;一会儿又琢磨那个人的走路特点,跟在后面走几步;学来学去,总是学不好。他急了,干脆丢掉原来的步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弄得手足无措。
一连学了几个月,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而且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掉了,他的钱已经花完,不得不返回寿陵。可是他已经不会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去。(选自《秋水》)
二十一、井底之蛙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
青蛙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上跳跃。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步。先生为什么不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话,就想进入井中去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木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并不因此而减少。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广阔的大海里才真正快乐呀!”青蛙听了海鳖的话无地自容。(选自《秋水》)
我的感悟:
11
高二语文阅读第二期(3)——2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家》 周国平
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是什么呢? 一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二 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 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 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三 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 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
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我的感悟: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这是一个寂寞流行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寂寞中迷茫与痛苦,只是他们不懂得寂寞的含义。其实寂寞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界与生活方式。那些迷茫与痛苦只是庸人自扰罢了。
珍珠,因为耐得住寂寞,才得日月精华,终成天宝;昙花,因为耐得住寂寞,方能含香蕴秀,绚烂夺目。
人生如此。只有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岁月的繁华;
因为耐得住寂寞,才扛得住世俗的诱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守住心中那份幸福;因为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事业的功成„„
人生,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我们从寂寞中走来,也终向寂寞中走去;寂寞是一种心境,淡雅而不失其魅力;沉静而蕴含着哲理。因为有了寂寞心底的尘埃才得以净化,灵魂的污浊才得以洗涤,良好的心态才得以造就。
夜,静谧。孤单总是毫不留情的来袭。
心,空荡荡的。没有一丝色彩,慢慢的明白了——原来这种感觉叫寂寞。
人生难免寂寞时,面对寂寞,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品味着寂寞的美,在宁静致远中感悟人生;有人沽酒买醉,呼朋唤友闹喧哗;有人黯然伤神,泪眼婆娑独销魂。在这纷扰喧嚣的社会,人心太多的浮躁,只有懂得寂寞的人,内心才有一份宁静。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繁华。
面对曲终人散的落寞,伤感便接踵而来,繁华与寂寞都是人生的过程。我们要有勇于面对繁华的格局,也要有沉淀寂寞的胸怀。由于寂寞,心可以变得豁达,眼可以更加明亮,思想才得以升华。不必留恋过往的璀璨,这样才能走向真实的自我。 爱与寂寞相伴,何以安慰那曾经的沧桑。 寂寞如影随形而来,此刻,没有悲婉,只是淡淡的化成了一首心曲,在风中、在雨中若隐若现„„ 爱一个人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不寂寞,想一个人才知道什么是寂寞。
昨天,只能拿来怀念,缘起缘灭,弹指一挥间。我宁肯守着一份寂寞,也不愿在光阴流逝后,泪流满面的去凭吊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那份沧桑,已是曾经„„ 成长,就是在寂寞中蜕变;寂寞的成长,无悔的青春。
成长,是人生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一幕幕的回眸中,我们了解了自己,也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人的一生总有一段甘于寂寞的日子,有过失恋的哀痛,有过学习、工作不如意的烦恼。当我们走过青春,享受着甜美或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别忘了自己,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的所感所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寂寞,而寂寞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人生,由此走向了成熟。 寂寞与幸福。耐得住寂寞,就会发现幸福。
度过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经历过寂寞的人,才会了解真正的幸福。
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去,去完成,去做到。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机遇,给耐得住寂寞的人;成功与辉煌是慢慢熬出来的。
通往成功的路,处处是错失的机会。机会只敲一次门,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将它牢牢抓住。成功与辉煌,从来都隐藏在寂寞的背后,成功从来只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
12 古往今来,凡成就伟业者,多经历磨难,忍受寂寞,矢志不渝,才功成名就„„ 多少次,我们尚未了解寂寞的真谛,就急于抛弃它,以至于同时把成功抛弃; 多少回,我们因耐不住寂寞,而选择了一条热闹的旅途,最后失败又失败„„ 耐得住寂寞,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不疾不徐向前流淌的江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着人生真正的成功„„
我的感悟:
跟随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做主
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者。
这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上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并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问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此后的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专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这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这也是一次“心”和“形”的较量。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二十二、庄子辞聘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王听说庄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隐士,便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治理好楚国。于是派两个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前去寻找他。使者沿着河边找了好多天,终于在濮水的转弯处找到了他。 庄子坐在濮水边,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眼睛紧紧盯着河面,两位使者不敢惊动庄子,只得轻轻
地走向前去,对庄子说:“我们国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请您去楚国做宰相,协助楚王料理国事,所以派我们来请您。”
庄子手里拿着鱼竿一动也不动,就像没听见一样。两个使者没办法,只好又说了一遍。等了好半天,庄子转过头看看两位使者,开口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大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
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是的。” 庄子又说:“那么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情愿死了,留下几块骨壳受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 两位使者不明白庄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还用说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了。” 庄子听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庄子止住笑,对使者说:“你俩回去吧!告诉楚王,就说我宁愿像乌龟在泥里拖着尾巴爬,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上。” 使者这才明白庄子的意思,又劝庄子,说:“楚王送你千金,许以为相,您还是赴任为好。”庄子说:“千金是重利,相国是尊位,但你们没见到用作祭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长大,然后披上绣花的披衣送入太庙,宰杀后作祭祀品,这时它就是想作一个孤单的小猪也办不到。你们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会为国事所羁,我决心终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两使者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选自《秋水》) 二十三、鲁侯养鸟 春秋时,有一只海鸟飞落到鲁国的城郊,鲁侯知道后,以为这是一只祥鸟,就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把这只海鸟迎进太庙。鲁侯为了表示对海鸟的敬重,每天都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海鸟,还把宫中最美妙动听的九韶乐演奏给鸟听。然而这只海鸟却被音乐吓得魂不附体,举止失常,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没过三天便死了。这都是因为鲁侯用养他自己的方法去养鸟的结果呀!如果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就应让它栖身深林,在江湖中自由游荡,顺其自然。(选自《至乐》) 二十四、鼓盆而歌 庄子有一个朋友,名叫惠子。惠子听说庄子的夫人死了,便急忙来吊唁。 惠子来到庄子的家,看见庄子手捧着一只瓦盆,边敲边唱,好像挺快乐的样子。惠子感到奇怪,就问庄子说:“妻子死了,你毫不悲哀,是无情无义,违反常理了吧?” 庄子解释道:“世人都是哀死乐生,我岂能对妻子的死不感到悲哀呢?妻子刚死的时候,我也是悲痛的,可是后来我想,人当初本来就没生,未生之前也没有形质,无形质之前也没有气,后来造化变出阴阳二气,二气凝结,变为有形,这样就从死变出了生,生变而为死。如此这般地生来死去,变化循环,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 所以人死还有什么悲哀和快乐可言呢?人死后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要痛哭一番,我觉得这是不通达天命,因此我不再哭了,而且还敲起瓦盆。” 惠子听了庄子的一番议论,也觉得有道理。(选自《至乐》)
我的感悟:
1
高二语文阅读第四期(1)——1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寻李白 作者: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无奈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我的感悟:
你来到我的诗行
静谧的夜,
你披一展熠熠生辉的星光, 提着圆月朗朗的灯盏, 随清风徐来,
轻轻拨动一缕暗香弥漫。
你飘逸的裙裾逶迤在我寂寞里飞马行空的诗行, 跟随你的优雅舒缓的步履,
我与你漫步云天造访幽游虚妄的仙姝, 在诗书礼乐流光溢彩的光与影的交错里, 我们幸福地穿越亘古和未来, 任意徜徉心灵的不羁之旅。 在秦砖汉瓦的捕风捉影之中, 我们互赐莲台静静的打坐,
领悟一份马踏飞燕的悠远缥缈的空灵, 在春秋战国的刀光剑影里,
求取一隅分分合合生生灭灭的禅意。
唐宋风骨依然用如簧的巧舌诉说相思和离愁, 我们和诗仙一起醉眼仰望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 我们和大江东去共一曲圆满之外的慷慨悲歌。 我们在豪放里聆听雨打芭蕉绿肥红瘦的婉约, 又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静谧里醉卧而遗忘着豪放, 放任金戈铁马一路恸哭靖康耻臣子恨,
2
在草原吹过来的嘈杂的马蹄声中默默闪躲, 大江南北妻离子散的人群。
我们学会了怒发冲冠也学会了多情和掩泣。 我们忘记了自身的卑微,
却挑起了一个个甜蜜而沉重的责任。
你和我就这样爱恨交织在长歌短叹的诗行, 在季节的河流中我们激情满怀一路高歌。 为了迎接那正在灿烂绽放着的希望的霞光, 我们携手跨越一道道坎坷和寂寞,
把微笑凝结成色彩斑斓的琥珀新鲜如故。 你的心明净如水召引我返璞归真,
你的感动贯穿着诚恳让我抑止不住抽泣。
今夜我们一起执手诉说离别的相思, 一起点燃篝火把黑暗的长夜照亮,
把孤独无助的迷途羔羊领回温暖有爱的家。 让颓废从梦中醒来振作而勤勉不辍。 我们一起哼唱着甜蜜快乐的歌谣, 就这样让时间的流水升腾成过眼云烟,
在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的平凡日子里心香如故, 刻写一个个浪漫和感动记忆的满面皱纹。
你来到了我的诗行,
我为你点燃一盏心光灿烂。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一、鹏程万里
相传远古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人们都把它叫“北冥”。海里有一条非常大的鱼,它的名字叫鲲,身子大到不知有几千里,它在海里来回游动,卷起层层巨浪。后来,这条大鲲鱼变成了一只大鹏鸟。这只鹏鸟其大无比,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山丘,展开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白云。它平时栖息在北山之上,等到六月间海上羊角旋风刮来时,它便用力扇动翅膀,结聚风力,借着旋转的风势盘旋上升,两个翅膀激起的水花有三千里远,向上一冲,便冲上九万里的高空,穿云破雾,背负青天,一声长鸣,向遥远的南方飞去。那里也是大海,海水浩茫与天相接,人们叫它为“南冥”又叫“天池”。(选自《逍遥游》)
二、尧舜让位
尧想将政权让给许由,说:“太阳或月亮已经出来了,而火炬仍然不熄灭,但火炬要想达到日月的光亮,不是很困难的吗!及时雨已经降下,而仍然采用池水灌溉,但灌溉要达到雨水润泽作物的程度,不是太费力气了吗?您一旦立为天子,天下就能太平,而我却仍然占着王位,我看自己是
不够君主资格的样子。请允许我将天下大权交给您。”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了,而我还要来代替您,我将为了获取名声吗?名声,是从属于实际事物的虚幻东西,我将成为从属的吗?鹪鹩在茂密的树林里筑巢,只不过占据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不过装满肚子而已。回去吧,君主,我对于治理天下是毫无用处的!即使厨师不烹煮食物,主持祭祀的人员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职责而代替厨师去呀!”(选自《逍遥游》)
三、葫芦之用
惠施告诉庄子说:“梁惠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上,成熟之后,里面的种子就有五六百斤;可是假如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不足以使它被举起来;假如剖开作水瓢,那么实在太大而没有什么可盛。这葫芦并非不是很大,但我因为它没用处,而将它砸破了。”庄子说:“您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东西啊。曾有宋国人善于配制防止手部皮肤开裂的药,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谋生。有个外地客听说之后,请求用一百个‘金’购买它的配方。这宋人聚集一族之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不过才挣几个金,如今一下子把技术卖给他就能得到一百个金,请允许我将药方给他。’外地客得到之后,带着药方去告诉吴王。越国有战事,吴王命他做将领,此时正是冬天,外地客率军与越人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就划了块土地给他,并封为邑君。能使手不被冻裂,效果是一样的,但有人用它封官,有人却仍然不能摆脱漂洗丝絮的劳累,那么就是因为使用的地方不一样啊。如今您有能装五六百斤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用它作为形似大酒杯的器具,而借以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您却为它阔大没东西可盛而发愁?那么您的心就像被蓬草塞住了。”(选自《逍遥游》)
四、椿下乘凉
惠施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臭椿) ,它的大树根凹凸疙瘩而无法划线取直,它的小枝杈弯弯曲曲而无法用圆规角尺测量,它树立在路边,木匠看都不看。如今您的话夸张而无用,众人都会弃之不取。”庄子说:“您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低下身子而趴伏于地,以此守候路过的小动物;忽东忽西地跳跃,不管是高还是低,一旦触动机关,就会死在网罗之中。而那种牦牛,大得像天边的云彩,它可以算是很大的了,但却不能捉老鼠。如今您有大树,却担心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那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那广阔无边的原野呢?在它旁边徘徊,无所用心;在它下面睡觉躺卧,逍遥自在。在它下面可以说乘凉。它不会夭折于斧子,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没有用得着它的地方,哪里还会有什么困苦呢!”(选自《逍遥游》)
五、庄子梦蝶
有一天夜里,庄子做了一个离奇的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拍拍翅膀,果然是栩栩然的一只蝴蝶啊!他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与其他蝴蝶互相欢欢喜喜地角逐着,一会儿落在鲜花上,一会儿又翩翩飞舞。他高兴极了,这时候,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恍然大悟了,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
又过了一会,庄周从梦中醒来,则依然是原有形体的庄周。但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庄子认为:庄子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这便是物化之理。(选自《齐物论》)
我的感悟:
3
高二语文阅读第四期(1)——2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重要的东西,不要随便送人
一、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视频,当时还未嫁的奶茶刘若英上侯佩岑的访谈,陈升也在。 年纪已经不小的奶茶像个孩子一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艺人上节目多是为了新专辑新戏的宣传,于是她拿出新专辑,双手送给师傅陈升, 可不管她是站着还是半跪下,师傅就是不收。 陈升说:这是很重要的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 侯佩岑很奇怪的问原因,陈升有点严肃的讲:
我很早就规定过她,这个东西是不能随便送人的,因为是很用心做出来的。 她送你,你回家真的会听嘛? 这是一个生意,是一个商场,
我也常常上节目,我给一个主持人的时候,我根本分辨不出他到底会不会听。
那我就贸然的把我的生命,我的精神,就这么送给他了,然后他就随手放在化妆间。 我们不能控制别人听不听。 二、
每天接到很多感情问题的咨询,有的信实在太长,粗粗浏览一遍,结尾一句话却让我的心一震: 我把我的一颗心都掏出来给他了,我还能再做什么呢?
回过头来仔仔细细的看了她的故事,无非是遇到感觉不错的人,快速坠入爱河, 可对方却从最开始的山盟海誓天长地久中淡下来了,
之前是见面电话短信sns7*24小时不间断,现在明显感觉他忙了起来,主动联系的次数越来越少,她打电话过去,对方也还是像以前一样说想念,但是,怎么说呢, 感觉很客气。
面对这些,她做了什么呢? 她说:我就一遍一遍的说爱他啊,然后把我所有想到的好都对他,他不爱搭理我我就搭理他呗。 电话短信qq 嘘寒问暖,他说忙我就等着,多晚都等。反正就是,把一颗心掏出来摆在他面前了。
怎么说呢?
我一直认为付出是美好的,尤其两个人的关系中,其实没所谓计较衡量值得不值得,只有愿意不愿意。你的得到其实在付出中已经有了,好像圣经中说的,爱到常以为亏欠。 可最近看了太多这个女孩类型的事情,还是想提醒一句: 我们可以付出很多东西,
但把自己的一颗心掏出来的时候,还是要先想想,对方是不是要。 三、
在付出之前先有所顾虑和衡量,这看似违背了敢爱敢恨宽容温暖不计较得失的初衷吧? 可是陈升说过,这是很重要的东西,是不能轻易送人的。 对于重要的东西的谨慎,才是真正的负责任吧? 有什么能重过自己这颗心呢?
古语有云:寄语痴情人家女,切莫将身轻许人。 时代变化,心在这里似乎更金贵了,
所以呢,别怕别人说你太谨慎,太矜持,或者太在意自己的感情,
这没什么错,我就是有一颗玻璃心,太贵重,不能轻易送人。
寄语痴情人家女,切莫将心轻许人。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那时,人是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活着的,富裕者谦恭有礼,贫困者也绝不卑微。他们奔走在各国之间,将自己的政治主张呈于君上。或主张和平,或鼓吹征伐,或以德安民,或以法治国。国君就算不同意他们的见解,也绝不可以轻慢戏侮,一旦士人出言求去,被时人批评指责的就是国君,正直的史官们甚至会将这一切毫不隐晦地书于简帛,这对于重视生前身后名的古人来说,还有什么是更恐怖的么?
我的感悟:
我的人生 我的梦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初夏,雨后的夜晚,给川西平原凭添了几分凉爽,寂静的蓉城市郊所,依然未能使我贪睡。五更时分,习惯性地依旧让我梦醒,想趁凌晨地安静,坚持日常地晨读,尽情地阅览研读默诵唐诗宋词、散文佳篇,借以陶冶心志,增添文学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然而,当我翻阅到唐代诗人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诗时,我即被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句所吸引。顿时,使我产生了强烈地共鸣。是啦,人生在世,总是永无止境,一茬接一茬,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相传,又何成停止过?它犹如那江上的明月一样,却是年复一年地轮回,恒久不变的。这种借景抒情以物喻人的笔法,巧妙的笔调,极富人生哲理的精美诗句,是多么地感人深邃啦!它自然引起了我的思绪,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回味无穷,不由得产生了无尽地人生感慨!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顾自己走过的六十余载人生之路,既有风雨,然而也有晴天;既有梦想追求,也有人生的实践;更有人生的执着,人生的拼搏。在我人生的路途中,虽是在荆棘丛中或泥泞中行走,但一直有一种信念和精神在支撑着我,在鼓励鞭策着我,一往无前地向前迈进,一直走到了今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六十余年的历程,或许我的人生梦想,人生目标未能完全实现,疑惑也留下过人生的些许遗憾。没有史上先哲、先贤、伟人们那样,创造出可彪炳千秋的伟业,然或许也不是庸庸无为之辈,也似曾对国家和社会,有过些许可圈可点地贡献!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青春韶华早已逝去,依然已一去不复返了,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至于功与过或是与非,也已随时间地无情流逝,它如日月,似江水,像烟云,早漂浮而过了,自然无需去怜惜和感慨。然而,功也好,过也罢,唯有的只是历史可评说。求得内心的不亏,自认为仍有颜可见“江东父老”,以及三朋四友和子孙后代,自然有一个干洁、清净地心灵,这一点,是可以自信和自慰的。
然而,在大力提倡和弘扬,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强国“梦”的背景下,围绕这个“中国梦”,但凡有文化有志向的炎黄子孙,都有着殊途同归的梦。少年,有少年的梦;中年,有中年的梦;青春靓丽的帅哥、靓姐们,也有他们的青春梦。而老者,也自然有他们 人生的夕阳梦,或残梦。这犹如春天,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到处是春意盎然,遍地开满了徇丽多彩的鲜花,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地山水景色一样,自然使人心花怒放,充满着无限的激情!
4 在“梦”的海洋,在“梦”的世界里,即使像我这样一个闲散林泉多年的老者,有没有梦呢?自然也有我的梦。只不过我这个梦,有别于其他人的梦,是一个不完整的梦,它只是一个遗梦、残梦,或者说是一个续梦。更确切地说,它是在四十年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未能圆的梦,在四十年后,力图去续好这个残梦,并努力去圆好的梦。它,就是我人生的文学梦。 显然,我是一个不甘做:“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所以,才去续年轻时的这个梦,圆好这个文学梦。因此,若干年以来,我反复思忖,觉得虽不可去追逐名利,当个高官或大老板之类
的人物。但亦应像魏王曹操所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志,自然不
应该忘:“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精神。牢记自己四十八年前入党的誓言,明白自己承担的
宗旨,或许可体现一点老有所为,奉献余光余热,给社会贡献绵薄之力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应当有老的作为,老应当有老的梦想,老依旧应当有老的追求。我以为,唯有如此,才是一个老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道不是吗?世上有多少老者不是如此,他们依然在继续为社会做工作,甚至有的暮年还取得了一些成就,所谓:“大器晚成”吧。所以,长久以来,自己坚定了这个信念,在顾养天年,静心修身,行善积德之时,没有忘记为在蓉的广大同乡、老同志们服务,以及为地方和家乡建设发展,力所能及地做
一些事。这其中,自然也受到各方面的认可和好评,显然,自己也有一定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自己也并未忘却,在年轻时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以及对文学梦想的追求。虽然在我
的人生旅途中,还算与文学有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也曾有过短篇小说创作,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与县文化局长一起创办过文艺期刊,晚年也撰写过两本传记体回记录。但由于那时公务缠身,自己无力分心,没有始终坚持搞文学创作,也只是在这四十年中,断断续续地搞过文学方面的事。 所以,致使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造成了遗梦、残梦。以致于或许文学知识不深,功底浅薄,虽有四、五十万字的作品问世,但仍是不丰硕的。所以,我一直认为,现在去续我的文学梦,趁退
休赋闲之时,年岁也不太老,仍有旺盛地精力,去勤奋学习,奋力追赶时间,勤耕创作或许不晚。
由此情结,我对于文学和文学创作,依然保持了盎然的兴趣和爱好,对它不仅仅是偏爱,而且
有着较为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事实上,文学虽然只是社会生活中诸多行业之一,但它是古往今来文化的使者,是承载着中国数千年优秀文化历史的传承者,也是中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象征。若没有历代文学著者的辛勤耕耘,自然没有现代文化的繁荣,更不可能有近代文明社会的现实。显然,这是一项十分重要地、高尚地、不可或缺地文化工作。 尤其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巨匠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凡脱俗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借生花的妙笔,描绘和书写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诗歌、戏剧、散文、通讯、小说、史记等,不胜枚举地宏篇佳作。如:二十四史、四大名著、《西厢记》、《桃花扇》、《红岩》、
《雷锋》、《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这些经典大作经历了时代的考验,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学宝库,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亿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不断地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起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了知识的营养,激励着人们奋发向前,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人生匆匆,一恍我竟然已近古稀之年。虽然我在暮年,矢志续我的文学梦,说来虽晚,但或许不算晚。在现今社会生活条件下,若按九十岁的寿年,仍然还有二十多年的光景,既还有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的岁月。正如成都、石柱等地众多文友希望我的那样:“若能不断的激励自己,
快马加鞭地行驶,加倍努力的深入生活体验,刻苦勤奋笔耕创作,不仅可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造
诣,或许在若干年后,又有大作佳篇问世”。“ 疑惑是呈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也犹未可知”!这种憧憬以及信心,在大家期待下,我或许是俱备的。 由此,这既是我暮年的人生追求,亦是我毕生的文学梦!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六、朝三暮四 古时候有一位好养猴子的人,他养了一群猴子,由于他经常和猴子在一起,对猴子的性情摸得一清二楚,并能与猴子进行感情交流。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喂猴子的橡子不多了,就想出了一个减少橡子分配给猴子的办法。于是他把猴子召集在一起说:“从今天起,早晨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猴子们听了立即发了怒,纷纷直立起吱吱的叫着。养猴子的忙改口说:“那么早晨四升,晚上三升,总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高兴的个个手舞足蹈。试看橡子和橡子的数目并无损益,只
是依据猴子的喜怒进行运用,这就是因任的道理。所以圣人通和是非,将是非调合起来,使其止于自然均平之地,则物与我各得其所,两不相妨,这就叫做“两行”。两行者,即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 惠施听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很受启发,觉得庄子对道的研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心里也非常佩服,所以他坚持听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庄子。(选自《齐物论》) 七、庖丁解牛 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 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 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三年以后,我对牛体结构已完全了解,呈现在眼前的,已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了,我知道该怎样剖开牛体。到了现在,我宰牛的时候,不用眼睛去看,而是凭精神去接触牛体,感觉器官的功能都不用了,精神的作用活跃起来了。” 说到这儿,厨师丁见梁惠王大惑不解的样子,又接着解释道:“在肢解牛体时,要顺着牛体的自然生理结构,把刀子插进筋骨间缝隙,通过骨节间的孔道,一切动作都完全顺着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进行。刀子所经过的地方,连经络、筋腱都没有碰过,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
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要用刀割肉;那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肢解牛体时,要用刀子去砍骨头。”说到这儿,厨师丁拿起自己的刀,掂了掂说道:“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然而刀锋还像刚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要知道,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刀锋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把这样的刀锋插入有空隙的骨缝中去是宽宽绰绰的,舞动刀子也有回旋的余地。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子还是这样的锋利。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掉以轻心,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便把动作放慢,下刀也很轻。当牛体哗地一下分开,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时,我便提刀站立,环顾四周,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插拭. 干净,好好地收藏起来。” 听到这里,梁惠王说:“太妙了!有幸听您的这番话,我从中悟出了养生的大道理啊!”(选自《养生主》)
我的感悟:
5
高二语文阅读第四期(2)——1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小小工夫茶,浓浓潮汕情
古人描写喝茶:“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在中华名??民族的历史上,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潮汕工夫茶,是中华茶文化历史传承中的一个奇葩。
“工夫”在潮汕语里,指做事考究、细致用心。潮汕人喝的“功夫茶”,就是对泡茶过程下功夫。在潮汕地区,每家每户,无论寒暑易节,季节变迁,总有不变的场景:饭后,一家老少围坐着茶几,幼辈煮水沏茶,大大小小啜饮聊天,天南地北,眉飞色舞,不亦乐乎。潮汕人之爱茶恋茶,由此可见一斑。
别看潮汕功夫茶在寻常百姓家落地生根多年,无论是茶具的精巧,还是对泡茶步骤的讲究,功夫茶之负有盛名,堪称中国茶道的代表。
泡一壶好的功夫茶,要不疾不徐稳稳当当地走过八个步骤:
第一步是“治器”。所谓治器,就是将冲茶的茶器清洗工净。传统的工夫茶一般配有三个茶杯一个茶壶。“治器”的目的就在于祛除茶具里不好的气味,避免影响冲沏出来后的茶的口感。
第二步是“纳茶”。由于茶叶吸味性强,所谓纳茶,就是将茶叶用茶勺盛起倒入茶壶里。避免茶叶吸入手中异味。茶叶盛入茶壶时,茶碎需放在茶壶内里,颗粒状的茶叶放在茶壶上面和出水口处,冲茶的时候可以避免茶碎随茶水流出来,保持清透的茶水。
第三步是“候汤”。这是一个等水烧开的环节,只有合适的温度才能泡出茶的最佳味道。这个环节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第一沸”在水开始冒泡的时候,由于温度还打不到泡茶的要求,叫做“婴儿沸”;“第二沸”在水的热气开始顶起水壶盖的时候,汤已太开了,太老了,叫做百寿汤也不宜泡茶;只有当水泡连串冲上来,水面浮珠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第四步是“冲茶”。冲茶的技巧是将烧开的“汤”沿着茶壶的边缘冲入,不能对准壶心,容易使茶的香气挥发得太快,减少茶香,水量应以到茶壶壶口为宜。
第五步是“刮沫”。冲茶必定会倒出一些泡沫,“刮沫”的这一步骤就是为了将影响茶汤的杂质刮除,如果选用的是好的茶壶,泡沫也会刚好浮上茶壶口,方便刮沫。
第“六”步是“淋罐”。淋罐的目的在于追加茶壶的温度,使茶香迅速挥发出来。当茶壶水干时,便可泡茶。
第七步是“烫杯”。在泡工夫茶的学问里,茶客们都追求一个“热”字。烫杯的过程就是在消毒茶杯的同时也让茶杯具有一定的高温,等到茶泡好了的时候,尚有余热的杯子可以使茶汤保温。
第八步是“斟茶”。斟茶前要先将茶杯摆成品字形,在斟茶的过程中需要沿着三个茶杯一圈圈、循环的斟沏,以三到四圈为宜,当茶倒到最后,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茶味浓且甘香,这些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动作要连惯,这两个动作人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切忌满一杯之后再斟其它杯。
除了泡工夫茶的极致讲究,潮汕人在品功夫茶也别有一番学问。品茶也叫“啜茶”,“啜茶”的方式很是奇特,不像喝酒,可以“感情深,一口闷”。品茶时,我们先要举杯轻闻,感受茶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犹如古人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的潮汕工夫茶已不复早期那般繁复的沏茶方式,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便捷沏茶产品相继问世。然而没有什么可以抵挡住“茶客”们在茶气的清香和茶味的悠长中,品味浓浓的潮汕情。
我的感悟:
快乐阅读
阅读是需要时间和心境的,但是,只有时间和心境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还要加上心灵的渴求与发自内心的快乐。那种源自内心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不光需要认真的态度,还需要真正用心的去阅读、理解、记忆。
阅读源于心灵深处对知识的渴求,这是无庸置疑的。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从书本中找到了心灵的抚慰,那种发自肺腑的美感会在瞬间走遍全身。仔细品味,有字字珠玑的语言之美,有博大深沉的思想之美,有感人至深的情感之美,有立意隽永的意境之美。那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思想的延续,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丽的绽放,那是一种无可形容的情感的寄托,那是一种恒古未变的心灵的纯净。
也许会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从未在阅读中找到快乐?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你没有用快乐的心情去读书。读书是一种享受,是放松身心、忘记疲劳的最好方法。当我们的思绪穿过虚拟与现实的缝隙集中在书上那一句句或短小精炼、或优美婉转的词句时,我们会清醒的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方式有很多种,许多人在漫无际涯的岁月中奋力刻下一道轻浅的印痕,只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曾在时间里存在。保尔曾经说过:“当”从书中,我们能得到有用的知识,能拓宽自己的视野,能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能净化心灵抚平伤痛,既然我们从书中得到了这么多,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人生短暂,快乐无多,而且所受的羁绊却是极多的。比如李清照说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比如李后主所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比如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所役,奚惆怅而独悲?”然而,人生里的不如意大多源自内心的浮躁。所以,可以“置身深山”,也可以“乐居净土”,只不过这二者仅仅是手段,千万不要忘了“心病仍需心药医”。以区分善恶美丑而致良知,由内心良知而指导行为举止,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才是达到了“炼心”的境界。
无论是底蕴深厚、恢宏壮丽的史诗巨著还是仪态万千、渐行渐远的小说、散文,又或是意境深远、婉约豪放的唐诗宋词,只要徜徉其间,便似清冽甘醇的高粱酒、如齿颊留香的红酒。古人朱熹说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中有做人的哲理、有进步的动力,有成功的途径。一个人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有成就,就看他读什么样的书,品什么样的文章。
俗话说:“开卷有益”,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在人类的发展进步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知识的传承。读书让人知古今、明事理;读书让人心神安宁、开阔眼界;读书让人提升素质、正视苦难;读书让人勇于面对、享受生活。
快乐阅读吧!会让你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安逸透入灵魂,你会感觉到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记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只有智慧的灵光闪耀在混沌的心空,照亮了荒芜的心田!
我坚信,读书可以带给我们快乐,所以,我推崇快乐阅读!
6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八、秦失吊唁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姓李名耳,字聃,人称老聃。相传老子死后,他的朋友秦失去吊唁他,秦失进了灵堂,号哭三声就出来了,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他的弟子们见了,很不理解,他们问秦失:“老子不是您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他是我的朋友。”弟子们又问:“既然老子是您的朋友,那么您如此简单地吊唁他能行吗?”
秦失看了看弟子,回答说:“当然可以。刚开始时,我把老子当作一般人看待,后来我觉得不对,老子不是一般的人,不应用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老子。刚才我进去吊唁,看见有一个老头儿正在哭,就像在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又有一个年轻的人在哭,就像哭自己的父母一样。他们虽然都聚在这里痛哭,但并非所有吊唁、痛哭的人都出于真情,而不过是一种礼节形式罢了。不想吊唁而吊唁,不想哭而哭,这是失去天性违背真情的。这样做会受到天理的惩罚。”说到这儿,秦失看了看弟子,又接着说:“人来到世上,是他应当来,死了也是合乎自然的发展,顺应天性和自然的。无所牵累而逍遥自在的人。因此,喜怒哀乐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我这样吊唁他难道不可以吗?” 听了秦失的话,弟子们都点了点头。(选自《养生主》)
九、栎树托梦
从前,有一个叫石的木匠,带领弟子去齐国。走到曲辕这个地方时,看见一棵被奉为神社树的大栎树,栎树的树荫可以遮蔽几千条牛,树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树临山而长,高出山顶八十尺才生长枝干,这些枝干可以造几十条大船。很多人都围着这棵大树观看,赞叹不止。木匠石的弟子们也停下来围观,但木匠石连看都不看一眼,照样不停地赶路。
弟子们看了好一阵,才急忙跟着追木匠石,一个弟子气喘吁吁地问木匠石:“自从我拿着斧子跟您学手艺,还没见过像刚才那棵栎树那样的好木材,来往的人都停下来观赏,您却像没看见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木匠石听后,回答说:“算了,你不要再说了!这是一棵毫无用处的散木,用它造船会沉,用它做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来做器具又不结实,用来做门和窗户就会像云心木一样流出树脂来,用来当柱子又容易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用作材料的树,没有任何用处,别人也不会砍伐它,所以,它才如此长寿。”
弟子们听了,都佩服地点了点头。
不久,木匠石从齐国回来,又路过这棵大栎树。栎树托梦给木匠石,对他说:“你把我和可作材料的树相比吗?那些山楂树、梨树、柚子树等,果实成熟了就被摘掉,树干树枝常常被扭拉折断,这都是因为它们有用,所以才遭此痛苦。我好几次险些被人们砍伐,就是因为人们认为我有用。现在好了,人们都认为我无用,我可以不被人们砍伐了。这就是无用之用,为我之大用。假使我有用的话,还能长这么大吗?你这个寄生人间的人,怎能用常理来评论我呢?”
木匠石醒后,便把他的梦告诉了弟子们,弟子们说:“既然栎树追求无用,那它为什么要生长在社庙旁边供人膜拜呢?”
木匠石忙说:“这是秘密,你们不要乱说。这棵栎树是想用社庙来保护自己,否则它就会被人
们砍掉。这棵栎树保护自己的方式同它物不一样,按照常理是无法理解的。(选自《人间世》)
十、庄惠争论
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将去会见他。
有个好事的人对惠施说:“庄子是个大名人,他要到魏国来很可能是谋求相位的。”惠施听了很担心自己的相位被庄子夺去,于是在国内搜寻庄子,一连搜寻了三天三夜。
庄子可不在乎这些,他仍然大摇大摆地到了相府去见惠施。一见惠施,庄子就说:“我前不久到南方去见到了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由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它都不落下休息,不是竹子结的子实它都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都不饮。可有一只猫头鹰抓得一只腐烂的老鼠,当鹓鶵飞过它的上空时,猫头鹰生怕抢走到手的死老鼠,就仰头怒视着鹓鶵,发出‘吓吓’的惊叫。现在你用魏国的权势来‘吓’我吗?”
惠施是个雄辩天下的人,他已意识到庄子谋图相位全是无稽之谈,于是幽默地说:“我这里有梧桐树、竹子实、甘泉水,专侯鹓鶵的光临呢。”(选自《德充符》)
十一、倏忽报德
传说掌管南海的神叫“倏”,掌管北海的神叫“忽”,管辖中央的神叫“浑沌”。倏与忽的关系十分密切,二人经常来往。倏与忽每次来往都要经过浑沌管辖的地盘,浑沌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走时还要带上好多礼物。
有一天,倏与忽又在一块儿闲聊,两人谈起了浑沌,都感激不尽,赞不绝口,二人商定要好好地报答浑沌。倏说:“我们送给他什么礼物呢?”
忽说:“浑沌对咱俩太好了,我想送什么礼物都不足以表达咱们对他的感激。” 倏看着忽说:“那该怎么办呢?” 忽低头沉思,突然他大声说道:“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人的身上都有七窍(耳、目、口、鼻),这七窍是视、听、食、息都少不了的,浑沌身上没有七窍,一定很不舒服,我们给他凿出来吧!”
倏一听这主意,连连拍手称妙。于是二人商量好明天给浑沌凿七窍。
第二天,倏和忽便带上铁锤、铁凿来找浑沌,说明了来意,然后二人便在浑沌的身上凿起来。两人干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每天凿出一个孔。就这样,他俩一连干了七天,总算凿出了七窍,他们十分高兴,大声叫着浑沌,可浑沌一声也不吭,二人低头一看,全都惊呆了,原来浑沌死了。(选自《应帝王》)
我的感悟:
7
高二语文阅读第二期(2)——2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那时,人的立身之道是多种多样的。孜孜于指点江山的仕途,自然是读书人的正道。但金马玉堂的富贵,桃源深处的隐逸,同样可以为我所求。或者痴心于桑麻榆柳的田园,或者试图从日升月落中探求世事的真相,谈狐说鬼不为可笑,兼爱非攻不为妄语。并无异样才能,只有一片纯孝之心,同样为人所赞。一个女子只要长得美,也能享受世人的仰慕,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其实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天是凛冽而高远的纯蓝,地是和沃而敦厚的棕黑。名山古刹,长河孤舟,只要能用双脚走到的地方,便许你任意所之,并无人为所设的藩篱和天价的门票。兴致来时,竹杖芒鞋,东游西荡。或振衣千仞岗,或濯足万里流,其飘飘何所似? 如天地一沙鸥。玉门关外的杨柳青青,长安市中的美酒盈盈,当垆卖酒罢,何妨我一探天香国色? 打渔回转后,也可去玉泉山头喝杯清茶。哪家寺庙没有收留过不名一文的书生乞丐? 哪户人家没有被讨水喝的过客窥见人面桃花?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当一名隐士,结庐在白云深处。屋前屋后,绿荫环绕,好鸟相鸣。童仆两三,一乖觉可喜,一惫懒无赖。昨日打来的五斤美酒,今早已经看见了坛底。闲来执一卷山海经或庄子,读得哈哈大笑,书卷一抛,且向花前眠一场。西湖边上风光好,几株梅树,翠尊红萼,恰如美人相并。几只仙鹤徜徉其间,消受他暗香疏影。就算那其实是一条终南捷径吧,不也比赤裸裸地卖官鬻爵,多了几分调皮和风雅么?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统治者的生活是可用来任意八卦的。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委婉却辛辣,足令读者相顾会心一笑。也不是全然的批判,也不是全然的艳羡,而是带着一种穿越了历史风尘的眼光,用一种温柔的同情来看待帝王家的啼笑因缘。她一枝红艳露凝香的美,她霓裳一曲千峰上的舞,她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娇,她马嵬坡下泥土中的别。怎么能叫他不夜夜断肠呢? 秋夜梧桐,夏日荷花,风前春柳,雪后芭蕉。哪一样美景不曾携手共赏? 到如今,只落得凄冷冷、孤单单、夜漫漫、愁恹恹的一个人。这样的故事写出来是人人爱看的,所以玄宗的后代们一点也不介意,反而要由衷地赞叹“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即使英明神武如曾爷爷的曾爷爷的曾爷爷,又如何呢? 权势到达不了的地方,有一种声音却可以无所不在。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姻缘虽是天定,但若错配了,也可以来一番决绝而不失情意的和离:“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莫道冤家,真成冤家,也罢也罢,不如放手,各自还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样的话语真是让人心弦颤动,没有小三小四虎视眈眈,也不会为了财产分割而头破血流。当婚姻渐渐成为一项交易和任务,可还有人记得,那些关于三生的约定?
我想念老好的旧时光,春夏秋冬各安其位,东西南北不离其所。风雪来临前,我会速速回转,窗外任凭寒风呼啸,一家人围着火盆,烤些栗子红薯花生,尽是暖意融融。来年春暖,燕子最先归来,告诉我城外的小河已经开始解冻,沉睡了一冬的高山原野,都在慢慢醒来。接着是布谷、杜鹃、喜鹊,赛着翻新花样,催人播种耕耘,早订一年之计。夏日荷花满塘,我却独爱莲蓬青小时节,荷叶遮头,横卧于溪头舟上,随剥随吃,随吃随扔。夜晚的天空必有繁星点点,树上必有鸣蝉相和,
蛙声,稻香,清风,蟋蟀。原来这么快,就已经到了秋天。果实中尽是阳光烘焙的香味,天地间沉静而热烈的大块色彩,金黄,烧红,晨蓝,斑绿,艳紫,土黑。我不会画,眸中却倒映出白发与红颜。斗转参斜,西风暗换,歌一曲秋风,挥一笔流年。
我的感悟:
来者可追,文过饰非
来者可追/文过饰非/谁说你对/我笑谁可悲/恩宠难回/流过血的人都无所谓/谁能以为/同朝可同寐 ——许嵩《伴虎》
笔落处,溅起点点墨光;墨落宣,映出人之百态。 挥毫时,书写满腹经纶;经纶吐,却道人格黑白。 抚卷慢理中华史,尽是骚客落墨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春风骀荡,李太白吟唱的是他的洒脱不羁;“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东篱菊下,陶潜躬耕的是他的隐逸高远;“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长亭田外,辛幼安喃喃的是他的壮志难酬。
有人说,读文章就是读作者,正所谓“文如其人”,提笔处便是书写人生。古希腊的哲者德谟克利特说:“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苏子云:“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人。”不假,文字,的的确确有这样的魅力,它如同一面镜子,将一个人内心所想用其尽可能美的方式表示出来;它又能轻易地留在史册中,让千百代的人透过这墨光的罅隙看到当时作者的心境,但它亦能够轻易地掩饰住人格的真伪,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人之所想,文亦何想。但文品,如此;人品,亦如此吗?
钱钟书说:“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文过饰非,有多少阴险的人心在看似高洁无比的文字间躲躲闪闪呢,又有多少高雅的笔触掩饰住了人格的阴暗呢?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当我们看到这样壮怀激烈的句子时,我们能想到谁呢?是那“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鹏举,是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还是那舍生取义,视生死于身外的革命先烈们?非也。它的作者却是那个卖国求荣、建立伪政府的汪精卫。这二十字,字字都似乎包含着慷慨就义与从容赴死的决心,句句都是似乎是一个义士的豪言壮句。可历史却给予了我们如此啼笑皆非的结果。文字,只能抒发一个人当时的心境,却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完整的人格。
“空将岁晚无来客,远道情深独见君。”杨柳岸的迎客,是那么的盈人,让人感动与欣喜,这样的词句,更是让每个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我们想到了王摩诘的惜别禅音,想到了李太白的孤帆远影,想到了柳三变的晓风残月。但如此情真意切的词句却来自于那个扰乱朝政、戕害贤臣,贪赃枉法,天人共愤的奸臣严嵩。文品,不能与人品划上等号;恰恰是令人陶醉的文字,掩盖住了人心上的点点尘埃。
金人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字,它拥有了太多的魔力,使得它成为古往今来奸佞洗白自己的利器。子曰:“文质彬彬。”文是表,质是里,只有表里如一的人才是君子,才是真正的“文质彬彬”。何不留着一颗宁静不争的心,写下忠于自己内心的文字,还文字它本来的作用呢?
文过饰非,没错,历史已经给了我们警示。但莫忘了,来者可追。 一个特殊的时代会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和才情,会毁灭一个人的良知。我们能原谅那些在危险与灾难面前的屈服者,却不可原谅一个外表华丽、用语言包装自己的伪君子。
8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十二、伯乐训马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选自《马蹄》)
十三、孔子问道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伟大人物,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个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很谦虚,经常到老子那里请教。
有一天,孔子拜谒老子,向老子请教说:“有人研究道像是在违背事理的,把不可以认为可以,把不这样认为这样。有的辩者说:石,是坚、白、石三物,涵义分明,像悬挂在天上那样,看得清楚。像这样才智出众的人,能叫做圣人吗?”老子说:“这是更迭治事的胥吏,被技艺所羁绊的百工,劳苦形体、焦虑心思那类的人啊!能捉狐狸的狗就要被人用来打猎,猿猴因为攀跳巧捷,才被人从山林中捉来。孔丘,我告诉你那你所听不到,你又所不能表达出的东西。人是有形体的,有头有脚趾,但是无知无闻的是很多的;具备人的形体,但又同时是无形无状,是没有的。他们的行动和静止,他们死亡和生存,他们的废罢和兴起,这些人世无常之事,不是人力所可左右的。我们只做我们所应当做的事情就行了。忘掉外物,忘掉自然,便是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便与自然合为一体了。”
孔子听了老子说的教导,也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应以‘忘已’的心态顺乎自然,不可强做不可做的事情,不可强为不可为的事情。如果勉强的去做,智巧就会穷竭,成为羁绊是无益的”。老子说:“孔丘你近道了。”(选自《天地》)
十四、螳臂当车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
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选自《天地》)
十五、顺其自然
云将(云的主师)到东方巡游,经过宋国的原野恰遇鸿蒙(自然的元气),云将大喜,快步来到近前说:“„„.我自以为能够随心地活动,人民也都跟着我走;我不得面对人民有所接近,如今却为人民所效仿。我希望能聆听您的一言教诲。”
鸿蒙说:“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情,整个自然的变化不能顺应而成。这样就会群兽离散,飞鸟夜鸣,殃及草木,祸及昆虫。唉,这都是治理天下的过错!”(选自《在宥》)
十六、东施效颦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个绝色的美女名叫西施。她不光人长得美,品行也好,既勤劳又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据说,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吴王宫里给吴王当差。为了复兴自己的国家,西施自愿来到吴王身边,以自己的美貌迷住了吴王,使他整天沉湎于饮酒作乐之中,不再过问国家大事。后来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雪了耻,报了仇。
在西施还没有到吴王宫里之前,家乡的父老乡亲喜欢她。每当她在街上走,人们都要放下手里正在干的活儿欣赏她。有一次,西施心口痛的毛病犯了,她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着眉头,慢慢往家走。人们见了,都说西施皱眉的样子也很好看。
离西施家不远,有个长得很丑的姑娘名叫东施。可她却一天到晚涂脂抹粉,扭扭捏捏,人又懒,嘴又馋,乡亲们都很讨厌她。东施见大家总夸西施长得美,很羡慕,就想学西施的样子。看见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她也做出眉头紧皱,一副痛苦的表情,以为这样就美了。谁知,大家看到她那矫揉造作的丑样,更加讨厌她。(选自《天运》)
我的感悟:
9
高二语文阅读第二期(3)——1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年月把曾经拥有变做失去
也许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才会让年月把曾经拥有变做失去。就算双手再紧握,也阻止不了手心在年月的侵入中慢慢变空。
如果不曾拥有,是不是就不用承受失去的痛苦?可是,即使最后的结局是失去,我仍然愿意在一开始就拼尽全力争取,珍惜拥有的每分每秒。至少在失去之前,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得到了回报,得到了快乐,尽管这样的快乐很短暂。
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所以拥有了也会失去,失去了也不会有重来的机会。或许只有回忆能够一直留存,证明我曾经拥有,却也在提醒我那已是陈年过往了。因为享受过拥有的满足,才会为失去而难过,只能在回忆里寻找昔日的美好。
如果说曾经拥有是一场如同优美散文一样的梦,那么年月就是毁掉这场梦的凶手。流年似水,侵蚀着拥有的幸福,让幸福慢慢地变质,而我竟然都没有察觉,仍然傻傻地以为自己很幸福。当幸福里掺杂了失望和怨恨之后很快就倒塌了。上一秒我还在幸福的城堡里翩翩起舞,下一秒我就呆立在断壁残垣中不知所措。在那一瞬间,年月把我的幸福变成不幸,把我的希望变成绝望。
当年月把曾经拥有变做失去,我不敢奢望重新拥有,只求不再失去。但是岁月无情,一点一点地掠夺我仅有的幸福。罢了,至少曾经拥有,在现实里失去了,我还能在回忆里拥有。 我的感悟:
不执着才叫看破,不完美才叫人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道德经》——题记
如果有人要告诉你:“凡事不要太执着,要接受不完美,因为那才是人生。”你一定会认为这个人很奇怪,在这个竞争这么强的社会里,做啥事不就应该精益求精吗?你甚至会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个懦夫,逃避着竞争而妄想去找虚无缥缈地世外桃源。
而我却相当认同这人的见解。看到这里,你一定心里憋足了劲要训我一顿,劝我打起精神,莫要被此等妖艳蛊惑。别急,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说罢之后,任你嬉笑怒骂,我定唾面自干!
深秋已到,当思落叶归根。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那时的我是一家私立医院的企划文案。也是在那段时间里,我认识了步入职场以来第一个明师。我而今在为人处事上的一点成熟都是拜他所赐!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我刚上班不久的一个周末的早上,由于没有钥匙,我只能在办公室外面的椅子上坐着等主任开门,手中捧着一本关于文案编辑的书在看着。这时候,一个声音从前方传来:“早啊!”我抬头一看,一个身材矮小,头发斑白,穿白色寸衫,深色西裤,脚穿一双皮鞋地老爹笑容可掬地向我打招呼。我礼貌性地回了句:“早啊!”
老爹走到我跟前,还是微笑着 “你是来面试的吗? ”
“哦,不是,我是企划部的新员工!”
“嗯,林主任还没来是吧!没关系,你先在这坐着,他应该很快就来。对了,你是企划部做什么的?“
“我是做文案的。”
“哦,小伙子学东西学得快,做这个挺不错。好好努力!” 说罢,他就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我却感觉到了他待人的热忱。后来知道他是隔壁的主任。往后的日子里,他在办公软件上的一些不懂处理的问题总是用请教地姿态问我。即使我帮不上忙,他也丝毫没有任何抱怨,而他在自己上网查到之后,还跟我一起分享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年过六旬的老主任对我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能这样谦卑,实在是难能可贵,我对此也颇为感动。因为在我过往经历中了体会到,在这种比较大的单位里,人情向来都是比较冷淡地。刚刚入职的新员工在单位里存在感很低。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需要经常需要协助这位主任的工作。还他经常约我一起去医院饭堂吃饭。不知道是因为身高相仿,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一开始被医院的人以为我们是父子,面对这样的误会让我们啼笑皆非。而老主任说出了一句解围的话让我很意外的话:“我们是同事!”
为什么意外呢,论辈分,他比我父亲还大。论职位,他是医务科主任,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除了院长就是他了。可以说在等级森严的医院里,他算是高管无疑。而我只是医院宣传工作的一个基层新员工。可这样身份悬殊对比之下,他还是把我放在了跟他一样的位置,也因为这样,我一些工作跟生活的困惑也会去向这老主任请教。
老主任不仅在待人接物上恭敬热忱,在做事方面更是一丝不苟。是医院出了名的“工作狂”。医院的的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
当时医院的投影仪有故障,经常会在关键时刻放映不了。必须要反复调试才行。那时候无论什么会议,主任要我在开会前几个小时试一次,开会前试一试。有一次,第二天开会,当天下午就要摆出来去试投影仪,结果当时是好的,第二天就不正常了。就这样弄得我经常被这破机器虐得没脾气了。我们一致认为是投影仪坏了,决定换一台,老主任却不肯罢休经过跟老主任的多次调试,终于找到了诟病是信号线的问题
我刚刚上任不久正赶上医院要升级二级甲等医院,很多文件、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老板让我在做好自己部门工作之后去给老主任打下手。
那段时间,老主任调取各种往年的资料去统计,还有写出新文件等事务,工作量相当大。而我因为粗心大意没少给他麻烦,他也没有怪我的意思,而是一次次地给我机会改正,并自己反复去验证。据我所知,老主任的上任是因病突然离世,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可是因为没有正式的工作交接,所以一切问题都是老主任自己去摸索解决方法,这是相当困难的,可是对工作的难题,老主任总是能尽各种方法去解决,让我敬佩不已。
老主任经常教训我说:“在困难前,我不允许谁说不行,说不行就是推卸责任,这样的态度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办法一定比困难多,谁也不是天生注定做什么的,这个社会要的是多面手,你看别看我是一个内科医生。我还会修电器、会做各种菜,现在我还在学电脑。小潘,我们都不是那么受人喜欢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比别人多付出很多,凡事想到别人的前面,这样才不至于招人厌恶,才能被人接纳。”
老主任的这番话不就是告诉我们人生不必太执着的道理吗?太执着于一种方法,太执着于一个理念,太执着做一件事,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固步自封。孔子用“君子不器”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一个君子不应该只是专注于做一件事,只会做一件事。而是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
曾经痴迷于书法的我,苦求书道。一节节地专业课都在练字中度过,在班上的很多同学看来我
10
已经走火入魔。专业学渣的我却被戏称为“艺术学霸”。在备考会计从业证的紧张一个月里,我依然放不下笔。后来班上的两位女生苦口婆心地劝阻,她们告诉我:“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时的事情,而且你要清楚地知道,你如果没法靠书法吃饭,而你这次考不过证,以后工作都找不到,你将来怎么办?”她们的话令我如梦方醒。我确实应该多做准备,而不是执着于书法,放下笔的我认真去看书,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到了会计从业证。若不是那两位同学提醒我,我怎么会看破书法?而今同样面临紧张地工作,我若还是只执着书法,那等待我的会只会是失业,然后再找工作然后再失业这样无限恶性循环下去。
也许你也有我这样的困惑,不执着就无法达到完美。是的,完美是我们每个人所求的。且不论完美是不是难以达到,我们分析一下。完美真的好吗?“满招损,谦受益;登高思坠,池满戒溢。”这是千古忠言哪!老子也曾告诫“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执着于一件事,不执着演好一个角色,就是甘愿直面不完美的事,不完美的人,不完美的自己。这样才能活出人生的豁达,用达观的心态去笑看过眼云烟。你会发现,其实人生的风景很美,只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赶路,而错过了沿途的景色。
因为看破,所以不再一味执着,而因为不执着放弃完美,不完美,才叫人生!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十七、抱瓮灌畦
孔子的弟子子贡去南方游历到楚国,然后返回鲁国,经过汉阴,看见一位老人正在菜园中培土,把地分成畦,并开辟水沟,直通到井边,抱着瓮从井里取水浇地,费劲不小,可是见效不大。子贡说:“在这里有器械,一天可以浇灌上百畦,用力很小而见效快,您老不打算用吗?”浇菜地的老人仰头望着子贡说:“怎么回事?”子贡说:“把木头砍凿了做成机械,前边轻后边重,从井里往上提水就像抽一样,快速地喷涌就象沸腾的水一般,它的名字叫桔槔。”浇菜的老人愤怒地变了脸色,然后笑道:“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一个道理,有灵巧器械的人必定干投机取巧的事,干投机取巧的事的人心定有投机取巧的心。胸中二话不说有投机取巧的心,那么就不会具备纯洁的品质;不具备纯洁的品质,就不能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不能保持旺盛精神状态的人,就不能得到道。我不是不知道机械的功用,因为感到羞耻而不使用它。”(选自《天地》)
十八、轮扁论书
世人认为道可贵,是因为书本的记载,书本不过是语言而已,所以语言是可贵的。语言可贵之处在于意义,意义有它的根据。意义的根据不能靠谈论来传递,而世人却因为重视言论而传述成书。世人虽认为书本可贵,其实并不是那么可贵,因为他们认为可贵的并不是真正可贵的部分。所以,眼睛可以看见的,是形状与颜色;耳朵可以听见的,是名称与声音。可悲啊!世人以为靠形状、颜色、名称、声音就可以掌握意义的真实根据。靠形状、颜色、名称、声音实在不足以掌握意义的真实根据。所以,懂的人不说,说的人不懂;那么世人又要从何处去认清这一点呢?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轮扁放下锥凿,上堂去问桓公说:“请教大人;大人所读的是什么人的言论?”桓公说:“圣人的言论。”轮扁说:“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那么大人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糟粕罢了!”桓公说:“寡人读书,做轮子的人怎么可以随便议论!说得出理由就算了,说不出理由就处你死罪。”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来看。做轮子,下手慢
了就会松动而不牢固,下手快了就会紧涩而嵌不进。要不慢不快,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有口也说不出,但是这中间是有奥妙技术的。我不能传授给我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继承,所以我七十岁了还在做轮子。古人与他们不可传授的心得都已经消失了,那么君上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齐桓公听了,认为有理,不但不处死,还表彰了他。(选自《天道》)
十九、望洋兴叹
秋天涨水的景象按时来临,所有的河流都往注入河水。水流浩大,两岸高崖以及水中洲屿之间,隔水望去无法分辩清楚牛或马的形状。于是河伯乐呵呵地暗自高兴,认为天下的美景完全聚集到自己的身上来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掉转脸来,仰面向着海神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能像自己一样。’说的就是我呀。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节义,起初我不相信,今天我看到了您的难以穷尽的广博。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获得大道的高人所耻笑。(选自《秋水》)
二十、邯郸学步
战国时,燕国的寿陵有个少年人,他很不满意自己的走路姿势,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好看,便决定去邯郸学走路。
每天一大早,这个寿陵少年就站在邯郸繁华的街头看人家走路,邯郸人走得虽好看,却也各有各的样子。寿陵少年一会儿观察这个人的走路姿势,跟在后面走几步;一会儿又琢磨那个人的走路特点,跟在后面走几步;学来学去,总是学不好。他急了,干脆丢掉原来的步法,从头学习走路。从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弄得手足无措。
一连学了几个月,他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的步法,而且把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掉了,他的钱已经花完,不得不返回寿陵。可是他已经不会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去。(选自《秋水》)
二十一、井底之蛙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
青蛙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上跳跃。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步。先生为什么不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话,就想进入井中去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木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而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并不因此而减少。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广阔的大海里才真正快乐呀!”青蛙听了海鳖的话无地自容。(选自《秋水》)
我的感悟:
11
高二语文阅读第二期(3)——2
编制:王江南
审核:李静
《家》 周国平
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是什么呢? 一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二 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 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 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三 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 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
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我的感悟: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这是一个寂寞流行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寂寞中迷茫与痛苦,只是他们不懂得寂寞的含义。其实寂寞是一种不凑热闹、不赶时髦、不追风潮的生活境界与生活方式。那些迷茫与痛苦只是庸人自扰罢了。
珍珠,因为耐得住寂寞,才得日月精华,终成天宝;昙花,因为耐得住寂寞,方能含香蕴秀,绚烂夺目。
人生如此。只有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岁月的繁华;
因为耐得住寂寞,才扛得住世俗的诱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守住心中那份幸福;因为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事业的功成„„
人生,是一首承载寂寞的乐章,我们从寂寞中走来,也终向寂寞中走去;寂寞是一种心境,淡雅而不失其魅力;沉静而蕴含着哲理。因为有了寂寞心底的尘埃才得以净化,灵魂的污浊才得以洗涤,良好的心态才得以造就。
夜,静谧。孤单总是毫不留情的来袭。
心,空荡荡的。没有一丝色彩,慢慢的明白了——原来这种感觉叫寂寞。
人生难免寂寞时,面对寂寞,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人品味着寂寞的美,在宁静致远中感悟人生;有人沽酒买醉,呼朋唤友闹喧哗;有人黯然伤神,泪眼婆娑独销魂。在这纷扰喧嚣的社会,人心太多的浮躁,只有懂得寂寞的人,内心才有一份宁静。 耐得住寂寞,才经得起繁华。
面对曲终人散的落寞,伤感便接踵而来,繁华与寂寞都是人生的过程。我们要有勇于面对繁华的格局,也要有沉淀寂寞的胸怀。由于寂寞,心可以变得豁达,眼可以更加明亮,思想才得以升华。不必留恋过往的璀璨,这样才能走向真实的自我。 爱与寂寞相伴,何以安慰那曾经的沧桑。 寂寞如影随形而来,此刻,没有悲婉,只是淡淡的化成了一首心曲,在风中、在雨中若隐若现„„ 爱一个人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一个人不寂寞,想一个人才知道什么是寂寞。
昨天,只能拿来怀念,缘起缘灭,弹指一挥间。我宁肯守着一份寂寞,也不愿在光阴流逝后,泪流满面的去凭吊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那份沧桑,已是曾经„„ 成长,就是在寂寞中蜕变;寂寞的成长,无悔的青春。
成长,是人生的旅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一幕幕的回眸中,我们了解了自己,也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人的一生总有一段甘于寂寞的日子,有过失恋的哀痛,有过学习、工作不如意的烦恼。当我们走过青春,享受着甜美或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别忘了自己,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的所感所想。当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寂寞,而寂寞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人生,由此走向了成熟。 寂寞与幸福。耐得住寂寞,就会发现幸福。
度过黑夜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经历过寂寞的人,才会了解真正的幸福。
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去,去完成,去做到。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机遇,给耐得住寂寞的人;成功与辉煌是慢慢熬出来的。
通往成功的路,处处是错失的机会。机会只敲一次门,只有那些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将它牢牢抓住。成功与辉煌,从来都隐藏在寂寞的背后,成功从来只属于耐得住寂寞的人。
12 古往今来,凡成就伟业者,多经历磨难,忍受寂寞,矢志不渝,才功成名就„„ 多少次,我们尚未了解寂寞的真谛,就急于抛弃它,以至于同时把成功抛弃; 多少回,我们因耐不住寂寞,而选择了一条热闹的旅途,最后失败又失败„„ 耐得住寂寞,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智慧,一种精神内涵。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不疾不徐向前流淌的江河,在迂回曲折中孕育着人生真正的成功„„
我的感悟:
跟随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做主
北国的深秋,万物开始凋谢,朔风阵阵,红叶飘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秋的寂静,一个非凡的生命降临人世。一位富商的家中,多了几分繁忙,多了几分喜悦。他就是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为一名绅士,少年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为文人,自己的勤奋又使他成为画家。青年时,他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日本娶妻生子。这时的他,可谓达到完美。人间凡是想得到的优点他几乎都拥有:高大帅气,诗文书画,珍宝钱财,应有尽有,而且家庭和睦。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者。
这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上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当时的国画大师金智勇对他的行为也不理解,并亲自到杭州看他。而他的问答却是:“我能做到最好,所以我就选择了。”此后的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佛学专家,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这是一次世俗与心灵的交战,这也是一次“心”和“形”的较量。
我的感悟: 专题:庄子寓言故事 二十二、庄子辞聘 庄子在濮水河边钓鱼。楚王听说庄子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隐士,便想让他出山,辅佐自己治理好楚国。于是派两个使者带着厚重的聘礼前去寻找他。使者沿着河边找了好多天,终于在濮水的转弯处找到了他。 庄子坐在濮水边,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眼睛紧紧盯着河面,两位使者不敢惊动庄子,只得轻轻
地走向前去,对庄子说:“我们国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请您去楚国做宰相,协助楚王料理国事,所以派我们来请您。”
庄子手里拿着鱼竿一动也不动,就像没听见一样。两个使者没办法,只好又说了一遍。等了好半天,庄子转过头看看两位使者,开口说道:“我听说楚国有一只大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一个珍贵的盒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是这样吗?”
两位使者忙点头说:“是的,是的。” 庄子又说:“那么请问二位,这只神龟是情愿死了,留下几块骨壳受人尊重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 两位使者不明白庄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还用说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嘛,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了。” 庄子听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庄子止住笑,对使者说:“你俩回去吧!告诉楚王,就说我宁愿像乌龟在泥里拖着尾巴爬,也不愿被供奉在庙堂上。” 使者这才明白庄子的意思,又劝庄子,说:“楚王送你千金,许以为相,您还是赴任为好。”庄子说:“千金是重利,相国是尊位,但你们没见到用作祭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长大,然后披上绣花的披衣送入太庙,宰杀后作祭祀品,这时它就是想作一个孤单的小猪也办不到。你们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会为国事所羁,我决心终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两使者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选自《秋水》) 二十三、鲁侯养鸟 春秋时,有一只海鸟飞落到鲁国的城郊,鲁侯知道后,以为这是一只祥鸟,就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把这只海鸟迎进太庙。鲁侯为了表示对海鸟的敬重,每天都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海鸟,还把宫中最美妙动听的九韶乐演奏给鸟听。然而这只海鸟却被音乐吓得魂不附体,举止失常,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没过三天便死了。这都是因为鲁侯用养他自己的方法去养鸟的结果呀!如果用养鸟的方法去养鸟,就应让它栖身深林,在江湖中自由游荡,顺其自然。(选自《至乐》) 二十四、鼓盆而歌 庄子有一个朋友,名叫惠子。惠子听说庄子的夫人死了,便急忙来吊唁。 惠子来到庄子的家,看见庄子手捧着一只瓦盆,边敲边唱,好像挺快乐的样子。惠子感到奇怪,就问庄子说:“妻子死了,你毫不悲哀,是无情无义,违反常理了吧?” 庄子解释道:“世人都是哀死乐生,我岂能对妻子的死不感到悲哀呢?妻子刚死的时候,我也是悲痛的,可是后来我想,人当初本来就没生,未生之前也没有形质,无形质之前也没有气,后来造化变出阴阳二气,二气凝结,变为有形,这样就从死变出了生,生变而为死。如此这般地生来死去,变化循环,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 所以人死还有什么悲哀和快乐可言呢?人死后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要痛哭一番,我觉得这是不通达天命,因此我不再哭了,而且还敲起瓦盆。” 惠子听了庄子的一番议论,也觉得有道理。(选自《至乐》)
我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