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两个小故事引出的作文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从中引出一个话题,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 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来, 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 于是这表示感谢, 他高兴地接受了, 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 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 大家议论纷纷, 认为他太贪心, 这让他很苦恼, 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 你做得对, 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 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 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 鲁国人到国外去旅行, 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 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 没有到官府报账, 人们都夸奖他品德高尚, 孔子听说此事后, 不仅不为自已的学生受赞扬而高兴, 反而非常生气, 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 说他的因为人们假如垫钱续回了奴隶而又不报账, 自己就会蒙受损失, 而报了账又表明自己的人格不如这个学生, 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见。
目录
一对原题的阐释
二有利作文展开的几个角度。
三对原作文简评及建议。
四 根据原作文的修改文“榜样引领我们前行”
五 学生优秀作文
六相关作文题
题解:
一 解题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精辟的分析过这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看问题要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收买奴隶,报了账,没吃亏,最大受益者是沦为奴隶的人有了救;我下水救人,得了头牛,受益小,最大受益者是掉到水里的人有人救。我们看问题一定要有正确角度,有了正确角度后,对问题就有新的看法。为什么要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最大受益者是国家,而不是这个企业老板,国家就业问题缓解了,GDP 上去了,很多新产品都出来了,最大受益者不是国家吗?同样,民办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办民办教育的那个人,他可能也赚点钱,但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国家不用花钱投资就有这么多人从高等学校里培养出来。学生也从中受益:我想念书没地方念,终于有个地方让我成才了。国家如果给你高奖金,你得拿着,因为你不拿别人都不好意思拿,你不拿显得你高尚,
别人怎么办?国家政策不就没有用了?你先拿了再说,等发洪水再捐出去。国有企业要改革,有些国有企业要卖掉,卖掉就卖掉,卖掉后谁受益啊?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国有资产天天流失,你不卖,国有资产就会通通化为零,变为负数,现在卖掉钱还可以拿来重新建设。如果拖下去,最终受损的是国家。
孔子赞成做善事应有善报,更不能让行善的人蒙受损失。对这样的分析,你可能会有疑问:行善为善,为什么不敌善有善报?这个疑问的答案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所在,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社会的利益与道德的问题。
二 可以写作的角度:
大题小写,小题大写 ;远题近写,实题虚写这是高考作文基本路子。 高尚带来的社会道德思考:(榜样)道德与社会效应;
救助与社会制度如何去评判救助者的行为:谈正确的舆论导向;
社会的和谐不能只期望个人的道德完善,而应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制度与道德 如何在一目了然的现象中看到现象背后的实质:远与近;小与大;个人与社会
三 对学生作文的简评及建议
注黑色字体是原文,红色字体是我的点评,黄色字体是学生作文中精彩的语句。
因 果
(题目如果取为“榜样的引导”是否更具体些?题目具体了,就有了限制,要写的东西基本就明确了。所谓:题好文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一件事的发展必有它的原因, 好的原因会带来美好, 坏的原因会沦为堕落。 一一苏格拉底 (题记的内容贴切,即照应了题目,也暗含了材料的要旨)
孔子的一个学生因救人而受到厚礼, 并为赏。孔子的另一个学生救赎同胞而不向官府索取, 却为孔子所批评, 在一般人的眼中, 前一一位学生是平凡甚至是功利的, 后一位学生才应该是被人们赞扬的, 但恰恰相反, 孔圣人却为我们道出了相反的答案, 另一种价值观。(首段引用材料入题,两则材料都有涉及,且能一语中的。同是救人,孔子一赞一贬,何也,价值的引导不同)
榜样的力量, 外界的诱惑
(一般以讲道理为主的作文,不提倡这样分段并列)
初识文字, 榜样一词便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发芽, 萌蘖。从好人好事到伟人先烈从爱国捐躯到无私奉献, 黄继光, 雷锋, 张海迪、鲁迅„(这些名字在高考作文中最好不出现,因为中国人写了三十年了,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习惯性的反感)一个个耳熟能详, 都沉甸甸地在我们心中占据了他们自己的位置, 于是, 这一代中国人的理想便应远而生了, 无私, 不求回报; 爱国、牺牲自我„-一-, 一系列理想化的生活模式义在中国人心深深扎下根。但另一方面, 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 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外边的精彩, 那红红绿绿, 那醉纸迷金开始让中国人疑惑, 理想依旧存在, 却在心中打下不大不小的问号, 我们理想崇高, 却为何身居人后? 我们不畏艰苦, 却为何总是艰苦? (写得真好!言简意赅。)于是浮燥开始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大地对深根一般, 可舒予适, 安逸的诱惑也是巨大的, 如天空之于飞鸟一样, 就这样, 中国人开始了特殊的社会现象—浮燥(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入手,作文有纵深感。可惜这段文字与文题“因果”的联系似乎远了些)。 不断的求变, 勇敢的向前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发展的, 同样也是浮燥的。它早已失掉了自己的本真, 不是在学习, 而是在考试, 不是在培养人才, 而是在造就机器; 我们寒窗十二年只为一朝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险中求胜, 我们辛辛苦苦“沉迷“书海题库之中到头来居然有烧了它们的“歪念“中国学生就在风燥的老师口中那句“不要浮燥, 沉下心来学”的重压下迷失了自己, 重新恢愎了树人先生口中那个词—国民性—中去了。但还好我们是个热爱解决问题的民族,,“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热议, 成立试点以改变高考体制的做法, 出国求学的新门道, 为被关上一扇门的我们,又打开了更多扇的窗.(此段的确写出了求变向前,可是,这似乎与作文材料和你自己的题目关系不是那么明晰。如果文字与主旨无关,宁可删去呢)
重来就在眼前,改变不会太远
当热情的中华民族增添一份理性,当理想的华夏儿女结合一份实际,崛起的中国就会在和平中而生.我们不需要一切向"钱"看,但美好品德,努力坚持换来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空中楼阁.人们生活下去是为了更好,精神固然重要,但物质也必不可少.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有时从一些方面看问题并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是互惠,共赢.我们需要将心中的榜样挖掘出来,为他们涂抹上时下最生动的色彩,于是榜样的力量才得以永恒,外界的诱惑也不再称之为诱惑,而是一种发展,一种交融.(这些话很精彩啊!如果能有适当的联结过渡,应该能说明些道理的)
观察之下,我发现事物的发展是不能走向极端的,一味求利或一味追梦都只会在历史的辐辏下被无情地撵过.也许只有兼容并包,和谐发展才能成为带来美好的成因(这里不很通顺)吧.(结尾时点题的习惯很好)
这则材料常见的失误有三种:
(1)只看到材料的一点,不顾及整体;
(2)提炼出不切题旨的观点,比如如由孔子的批评想到批判中国人吝啬赞赏;
(3)由孔子的见解独到想到孔子不愧为古圣先贤,而大谈历史的丰碑。以上失误都是没能读懂材料。
这位同学不仅读懂了且很好地把握并提炼出这个材料中最关键词:榜样、社会。如果写作前,能将“榜样”与“社会”的关系梳理定型(用一个句子概括)如:榜样引领社会风气;榜样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榜样常常是时代的旗帜„„等,那么作文时,心中有数,自然就很少偏斜了。
关键词提炼出来了,为何感觉还是偏了?
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作文前没有明确想好自己想要表达的。只有一种感觉,缺乏明确的主题。 其二,顺着感觉的方向,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自然就挤掉了主题。
给这位同学的建议:
拿到作文材料(或作文题)
1 确定中心,划出(提炼出)材料或文题中的中心词。
2 用最常见的简单句式将中心词进行组合。(如上面的材料,中心词有“榜样”“社会”„„你的中心可以定为“社会发展需要榜样”“榜样引领社会前行”„„)
3 围绕组合的句子,拟一个简要的写作提纲(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如“榜样引领我们前行”
(1) 设问入题
(2) 分析榜样的作用(引领社会)
(3) 孔子的不同在于与常人看到的层次不同
(4) 孔子的层次源自他对社会的深刻理解
(5) 袁隆平教授的例子
(6) 结论:双赢的榜样更能引领社会前行
四根据上文和上面提纲,王老师将原文进行了修改。
榜样引领我们前行
一件事的发展必有它的原因, 好的原因会带来美好, 坏的原因会沦为堕落。 一一苏格拉底
孔子因一个学生救人收礼, 称赞了他,另一学生救赎同胞并放弃自己垫付的赎金, 却批评他了。在我们眼中, 前者是功利的, 后者才是高尚的。孔子为什么给我们留下相反的答案?(首段涉及材料即可。无须展开)
也许孔子认为,榜样的作用在于对社会行为的一种引导。一个社会总是有钱的人少,缺钱的人多,如果赎人受金被视为不好,哪么谁还愿去做麻烦贴钱的事?做了奴隶被赎的自然就少了。所以孔子认为,子贡赎人不受金,不足给世人做楷模。
同是救人。孔子听了子路的故事却高兴说:“自今鲁国多拯于溺矣。”孔子认为,子路见义勇为,下水救出溺水的人,被救者感恩子路,送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馈赠。这样为善得报将在鲁国产生深远影响,以后下水救人的事会日益增多。(在对材料的引用复述中展开分析)
同样为善,孔子贬子贡彰子路。(再次强调问题,让思路集中不偏斜,也为更深地分析引导)还因为一般人仅看到不同的行为就比较评议,而孔子看到的不仅是两个人不同的行为,还看到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的社会后果。因此,他得出不同的结论。
孔子这样的结论,实在源自他对世间人情的深刻理解。我们从来不缺榜样,为何后来者寥寥?我们推崇崇高,为何崇高总在别处?(这是根据上文的话改变而成)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被救的人。人的生命与一头牛,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原则常常极端。道德与金钱也不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如果我们评判事物不只论现行,还谈到流弊;不只论一时,还看到久远;不仅论一人,还论及天下。那么得出这个非凡的结论的,就不仅仅只是两千年前的孔子了。
千禧之年,首届500万元“最高科学荣誉奖”授给了袁隆平教授。他接受了。这能说他道德情操不怎么样吗?不。他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通过这个榜样告诉世人:中国尊重人才,中国渴求人才。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常识告诉我们:榜样可以引领社会风气。但树立的榜样定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水平和境界,如果按照少数优秀分子的标准为大多数人定做制度,那就是完全的空中楼阁。生活中精神固然重要,但物质也不可少。多元化的社会,“鱼与熊掌”常常是可以兼得的。只有互惠,共赢的榜样——才能真正引领我们在道德与生活中前行。(全文900多字)
五 学生优秀作文
规 则 颂 歌
夏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氏教导子孙们小心谨记,谨记之甚,似生出了规矩既立不容违反的道理。
孔子赞成做善事应有善报,更不能让行善的人蒙受损失。你可能疑问:行善为善,为什么不敌善有善报?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社会的利益与道德的问题,是规则问题。
“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邪恶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上的一句话。一个透明人面对那不透明的世界时,潜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欲望开始苏醒,于是,就有了那个邪恶的隐身人以及这部惊悚的影片。
每个人心底都静置着邪恶,而禁锢邪恶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诸多的暴行。即使仍在规则束缚之中的人见到禁锢以外的人一次次满足欲望时,他们也会蠢蠢欲动,争先恐后地做“隐身人”。
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亡,唯德必危。这就是说,没有强制力量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一点来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方法,而所谓的“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
人性所致,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舆论力量的攻击,却可以约束因此而导致的行为,这就是规则。我们内心的邪恶或善良可能将某种规律颠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意外无法出现,从而形成法制社会。因此,我们应牢牢握着规则的准绳,决不违反规则。
纳撒尼尔·霍桑写过:“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遗弃。”他笔下的威克菲尔德违背的是另一种规则,一种社会法则。
正如《麦田守望者》中斯宾塞先生对霍尔顿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我们都要遵守每一项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是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参加这样的“球赛”,只要遵守既定的“规则”,才能将“比赛”进行到底。
六 上面材料还可以引出的相关的作文题
在道德的旗帜下 架空的道德
路正方能取胜 莫让善心成恶源
有一种善叫作恶 善因未必结善果
道德标准的社会基础 道德与制度,谁更有用?
超常≠榜样 制度与道德
无情未必真楷模 爱德行更爱制度
违背了规矩吗?
小道德与大道德 制度上乘 切勿打破规律 坚守利益,维持秩序 适应社会的规则 按规矩做事 潜在的社会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行动的前提 遵循大道 人人非圣贤 为大善未必是好事 善,有时是一种错误
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奖励。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我国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突破,奥运会后国家重奖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发很多议论,责难之声不时充盈于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我们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是丧失了道德。女排姑娘们不是就集体把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问题,更不应惟利是图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子的两个小故事引出的作文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从中引出一个话题,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 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来, 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 于是这表示感谢, 他高兴地接受了, 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 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 大家议论纷纷, 认为他太贪心, 这让他很苦恼, 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 你做得对, 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 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 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 鲁国人到国外去旅行, 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 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 没有到官府报账, 人们都夸奖他品德高尚, 孔子听说此事后, 不仅不为自已的学生受赞扬而高兴, 反而非常生气, 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 说他的因为人们假如垫钱续回了奴隶而又不报账, 自己就会蒙受损失, 而报了账又表明自己的人格不如这个学生, 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见。
目录
一对原题的阐释
二有利作文展开的几个角度。
三对原作文简评及建议。
四 根据原作文的修改文“榜样引领我们前行”
五 学生优秀作文
六相关作文题
题解:
一 解题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精辟的分析过这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看问题要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收买奴隶,报了账,没吃亏,最大受益者是沦为奴隶的人有了救;我下水救人,得了头牛,受益小,最大受益者是掉到水里的人有人救。我们看问题一定要有正确角度,有了正确角度后,对问题就有新的看法。为什么要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最大受益者是国家,而不是这个企业老板,国家就业问题缓解了,GDP 上去了,很多新产品都出来了,最大受益者不是国家吗?同样,民办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办民办教育的那个人,他可能也赚点钱,但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国家不用花钱投资就有这么多人从高等学校里培养出来。学生也从中受益:我想念书没地方念,终于有个地方让我成才了。国家如果给你高奖金,你得拿着,因为你不拿别人都不好意思拿,你不拿显得你高尚,
别人怎么办?国家政策不就没有用了?你先拿了再说,等发洪水再捐出去。国有企业要改革,有些国有企业要卖掉,卖掉就卖掉,卖掉后谁受益啊?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国有资产天天流失,你不卖,国有资产就会通通化为零,变为负数,现在卖掉钱还可以拿来重新建设。如果拖下去,最终受损的是国家。
孔子赞成做善事应有善报,更不能让行善的人蒙受损失。对这样的分析,你可能会有疑问:行善为善,为什么不敌善有善报?这个疑问的答案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所在,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社会的利益与道德的问题。
二 可以写作的角度:
大题小写,小题大写 ;远题近写,实题虚写这是高考作文基本路子。 高尚带来的社会道德思考:(榜样)道德与社会效应;
救助与社会制度如何去评判救助者的行为:谈正确的舆论导向;
社会的和谐不能只期望个人的道德完善,而应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制度与道德 如何在一目了然的现象中看到现象背后的实质:远与近;小与大;个人与社会
三 对学生作文的简评及建议
注黑色字体是原文,红色字体是我的点评,黄色字体是学生作文中精彩的语句。
因 果
(题目如果取为“榜样的引导”是否更具体些?题目具体了,就有了限制,要写的东西基本就明确了。所谓:题好文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一件事的发展必有它的原因, 好的原因会带来美好, 坏的原因会沦为堕落。 一一苏格拉底 (题记的内容贴切,即照应了题目,也暗含了材料的要旨)
孔子的一个学生因救人而受到厚礼, 并为赏。孔子的另一个学生救赎同胞而不向官府索取, 却为孔子所批评, 在一般人的眼中, 前一一位学生是平凡甚至是功利的, 后一位学生才应该是被人们赞扬的, 但恰恰相反, 孔圣人却为我们道出了相反的答案, 另一种价值观。(首段引用材料入题,两则材料都有涉及,且能一语中的。同是救人,孔子一赞一贬,何也,价值的引导不同)
榜样的力量, 外界的诱惑
(一般以讲道理为主的作文,不提倡这样分段并列)
初识文字, 榜样一词便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发芽, 萌蘖。从好人好事到伟人先烈从爱国捐躯到无私奉献, 黄继光, 雷锋, 张海迪、鲁迅„(这些名字在高考作文中最好不出现,因为中国人写了三十年了,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习惯性的反感)一个个耳熟能详, 都沉甸甸地在我们心中占据了他们自己的位置, 于是, 这一代中国人的理想便应远而生了, 无私, 不求回报; 爱国、牺牲自我„-一-, 一系列理想化的生活模式义在中国人心深深扎下根。但另一方面, 与国际的进一步接轨, 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外边的精彩, 那红红绿绿, 那醉纸迷金开始让中国人疑惑, 理想依旧存在, 却在心中打下不大不小的问号, 我们理想崇高, 却为何身居人后? 我们不畏艰苦, 却为何总是艰苦? (写得真好!言简意赅。)于是浮燥开始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大地对深根一般, 可舒予适, 安逸的诱惑也是巨大的, 如天空之于飞鸟一样, 就这样, 中国人开始了特殊的社会现象—浮燥(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入手,作文有纵深感。可惜这段文字与文题“因果”的联系似乎远了些)。 不断的求变, 勇敢的向前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发展的, 同样也是浮燥的。它早已失掉了自己的本真, 不是在学习, 而是在考试, 不是在培养人才, 而是在造就机器; 我们寒窗十二年只为一朝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险中求胜, 我们辛辛苦苦“沉迷“书海题库之中到头来居然有烧了它们的“歪念“中国学生就在风燥的老师口中那句“不要浮燥, 沉下心来学”的重压下迷失了自己, 重新恢愎了树人先生口中那个词—国民性—中去了。但还好我们是个热爱解决问题的民族,,“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热议, 成立试点以改变高考体制的做法, 出国求学的新门道, 为被关上一扇门的我们,又打开了更多扇的窗.(此段的确写出了求变向前,可是,这似乎与作文材料和你自己的题目关系不是那么明晰。如果文字与主旨无关,宁可删去呢)
重来就在眼前,改变不会太远
当热情的中华民族增添一份理性,当理想的华夏儿女结合一份实际,崛起的中国就会在和平中而生.我们不需要一切向"钱"看,但美好品德,努力坚持换来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空中楼阁.人们生活下去是为了更好,精神固然重要,但物质也必不可少.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有时从一些方面看问题并非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是互惠,共赢.我们需要将心中的榜样挖掘出来,为他们涂抹上时下最生动的色彩,于是榜样的力量才得以永恒,外界的诱惑也不再称之为诱惑,而是一种发展,一种交融.(这些话很精彩啊!如果能有适当的联结过渡,应该能说明些道理的)
观察之下,我发现事物的发展是不能走向极端的,一味求利或一味追梦都只会在历史的辐辏下被无情地撵过.也许只有兼容并包,和谐发展才能成为带来美好的成因(这里不很通顺)吧.(结尾时点题的习惯很好)
这则材料常见的失误有三种:
(1)只看到材料的一点,不顾及整体;
(2)提炼出不切题旨的观点,比如如由孔子的批评想到批判中国人吝啬赞赏;
(3)由孔子的见解独到想到孔子不愧为古圣先贤,而大谈历史的丰碑。以上失误都是没能读懂材料。
这位同学不仅读懂了且很好地把握并提炼出这个材料中最关键词:榜样、社会。如果写作前,能将“榜样”与“社会”的关系梳理定型(用一个句子概括)如:榜样引领社会风气;榜样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榜样常常是时代的旗帜„„等,那么作文时,心中有数,自然就很少偏斜了。
关键词提炼出来了,为何感觉还是偏了?
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作文前没有明确想好自己想要表达的。只有一种感觉,缺乏明确的主题。 其二,顺着感觉的方向,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自然就挤掉了主题。
给这位同学的建议:
拿到作文材料(或作文题)
1 确定中心,划出(提炼出)材料或文题中的中心词。
2 用最常见的简单句式将中心词进行组合。(如上面的材料,中心词有“榜样”“社会”„„你的中心可以定为“社会发展需要榜样”“榜样引领社会前行”„„)
3 围绕组合的句子,拟一个简要的写作提纲(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如“榜样引领我们前行”
(1) 设问入题
(2) 分析榜样的作用(引领社会)
(3) 孔子的不同在于与常人看到的层次不同
(4) 孔子的层次源自他对社会的深刻理解
(5) 袁隆平教授的例子
(6) 结论:双赢的榜样更能引领社会前行
四根据上文和上面提纲,王老师将原文进行了修改。
榜样引领我们前行
一件事的发展必有它的原因, 好的原因会带来美好, 坏的原因会沦为堕落。 一一苏格拉底
孔子因一个学生救人收礼, 称赞了他,另一学生救赎同胞并放弃自己垫付的赎金, 却批评他了。在我们眼中, 前者是功利的, 后者才是高尚的。孔子为什么给我们留下相反的答案?(首段涉及材料即可。无须展开)
也许孔子认为,榜样的作用在于对社会行为的一种引导。一个社会总是有钱的人少,缺钱的人多,如果赎人受金被视为不好,哪么谁还愿去做麻烦贴钱的事?做了奴隶被赎的自然就少了。所以孔子认为,子贡赎人不受金,不足给世人做楷模。
同是救人。孔子听了子路的故事却高兴说:“自今鲁国多拯于溺矣。”孔子认为,子路见义勇为,下水救出溺水的人,被救者感恩子路,送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馈赠。这样为善得报将在鲁国产生深远影响,以后下水救人的事会日益增多。(在对材料的引用复述中展开分析)
同样为善,孔子贬子贡彰子路。(再次强调问题,让思路集中不偏斜,也为更深地分析引导)还因为一般人仅看到不同的行为就比较评议,而孔子看到的不仅是两个人不同的行为,还看到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的社会后果。因此,他得出不同的结论。
孔子这样的结论,实在源自他对世间人情的深刻理解。我们从来不缺榜样,为何后来者寥寥?我们推崇崇高,为何崇高总在别处?(这是根据上文的话改变而成)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被救的人。人的生命与一头牛,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而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原则常常极端。道德与金钱也不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如果我们评判事物不只论现行,还谈到流弊;不只论一时,还看到久远;不仅论一人,还论及天下。那么得出这个非凡的结论的,就不仅仅只是两千年前的孔子了。
千禧之年,首届500万元“最高科学荣誉奖”授给了袁隆平教授。他接受了。这能说他道德情操不怎么样吗?不。他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通过这个榜样告诉世人:中国尊重人才,中国渴求人才。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常识告诉我们:榜样可以引领社会风气。但树立的榜样定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水平和境界,如果按照少数优秀分子的标准为大多数人定做制度,那就是完全的空中楼阁。生活中精神固然重要,但物质也不可少。多元化的社会,“鱼与熊掌”常常是可以兼得的。只有互惠,共赢的榜样——才能真正引领我们在道德与生活中前行。(全文900多字)
五 学生优秀作文
规 则 颂 歌
夏昕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氏教导子孙们小心谨记,谨记之甚,似生出了规矩既立不容违反的道理。
孔子赞成做善事应有善报,更不能让行善的人蒙受损失。你可能疑问:行善为善,为什么不敌善有善报?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社会的利益与道德的问题,是规则问题。
“当一切的规范和禁忌都不存在的时候,你离邪恶有多远?”这是恐怖片《隐身人》海报上的一句话。一个透明人面对那不透明的世界时,潜伏在其心底沉睡的欲望开始苏醒,于是,就有了那个邪恶的隐身人以及这部惊悚的影片。
每个人心底都静置着邪恶,而禁锢邪恶的束缚一旦开启,那么就有了人类历史上诸多的暴行。即使仍在规则束缚之中的人见到禁锢以外的人一次次满足欲望时,他们也会蠢蠢欲动,争先恐后地做“隐身人”。
欲念的压制来源于道德,这是一种来自人类长久社会活动中积累的理念,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中心之道,但古人云:无德必亡,唯德必危。这就是说,没有强制力量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一点来说,法家倡导的“以法治国”才是治理社会的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方法,而所谓的“以德治国”只是一种“乌托邦”。
人性所致,我们无法抑制欲念的衍生,舆论力量的攻击,却可以约束因此而导致的行为,这就是规则。我们内心的邪恶或善良可能将某种规律颠覆千次万次,但带有惩罚性的规则使得意外无法出现,从而形成法制社会。因此,我们应牢牢握着规则的准绳,决不违反规则。
纳撒尼尔·霍桑写过:“在看似伤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被规范地放在某一个位置,一旦脱离了这个位置,我们将被这个世界遗弃。”他笔下的威克菲尔德违背的是另一种规则,一种社会法则。
正如《麦田守望者》中斯宾塞先生对霍尔顿所说:“人生就是一场球赛,我们都要遵守每一项这样或那样的规则。”是的,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参加这样的“球赛”,只要遵守既定的“规则”,才能将“比赛”进行到底。
六 上面材料还可以引出的相关的作文题
在道德的旗帜下 架空的道德
路正方能取胜 莫让善心成恶源
有一种善叫作恶 善因未必结善果
道德标准的社会基础 道德与制度,谁更有用?
超常≠榜样 制度与道德
无情未必真楷模 爱德行更爱制度
违背了规矩吗?
小道德与大道德 制度上乘 切勿打破规律 坚守利益,维持秩序 适应社会的规则 按规矩做事 潜在的社会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是行动的前提 遵循大道 人人非圣贤 为大善未必是好事 善,有时是一种错误
看问题与做事情都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收下谢礼的学生虽然收了贵重的报酬,但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已不言而喻。其实,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立,只是我们有时在心中高高竖起了道德的旗帜,才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古人云:“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从古到今,道德就是永恒的话题。无德者不立,道德始终是做人的基础。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于是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理智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这能说明他没有道德情操吗?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也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比之于袁隆平的贡献,这500万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奖励。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是想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我国工作。孰大孰小,早已不言而喻。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突破,奥运会后国家重奖了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件事引发很多议论,责难之声不时充盈于耳。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我们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是丧失了道德。女排姑娘们不是就集体把奖金捐给了慈善机构了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用道德概念看待利益问题,更不应惟利是图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