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 《楚王好细腰》是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上册“美与丑”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则讽刺性很强的寓言,通过让学生在品味生动有趣的故事后,认真思考“美与丑”这一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全文只有两句话,语言看似轻松、诙谐,实则让人深思,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描述了他们的可悲下场。从而揭示出本文的深刻寓意:领导者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
二、说学情说学生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明确寓意,体会古汉语的特点。
3、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分析,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辨别生活中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疏通字义,明确句意,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施效颦》这则寓言,知道了西施“捧心而颦其里”,那是——(生答:美),而东施“捧心而颦其里”,那却是(生答:丑)。在这美与丑之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生答: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会落了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
2、是的,这就是寓言的特点——借助生动、浅显的故事表达着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继续
来学习另外一则寓言,也要继续来探讨“美与丑”的话题。这则寓言就是——(板书课题)
3、理解题目中的“好”;理解题目意思。
4、就题目,提问题,把把问题记在旁边。
(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预设将问题归纳为:楚王为何“好”?“好”成什么样子?“好”的结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既是借助上篇的回顾而不着痕迹地引出本篇,也是通过总结寓言特点而做到未学心中已有数,起到“未见其人先闻其韵”的效果;而提问题,是对课文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二、诵读古文
1、流利、正确地读课文。
①请一生读课文。
注意纠正读音。(如:皆、胁、朝、黧)
②学习古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读”,而且要放开声音大声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越读越顺口,越读越明白。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大声读,读几遍你自己定,只要你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流利了,你就停下来。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④请两名学生读课文。
2、有节奏地读课文。
①读流利了,那是读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读得有节奏,要有古风古韵。先听老师读。
②师范读;指名一生读;分男生、女生读。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亦是这个道理。在此环节中,并不是盲目地读,而是有目的、按层次的读,从而使读得有效。)
三、理解课文、体会寓意
(一)古译文对照读。
1、师与一生示范:学好古文的第二个重要方法就是借助译文理解意思。现在,我来读古文的第一句,谁来读译文中相应的意思?
再来交换一下,你来读古文,我来读译文。
2、同桌协作:就像这样,同桌两个也把其他的两句的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
3、你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
(对照着读呀读,不知不觉就读明白,这个方法以后要坚持着用)
(二)结合课前问题理解课文。
问题一:“好”成什么样子?
1、文中第一句写道(看着课文中的句子,全班齐读)
2、“昔者”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交代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在以前,有一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板书:楚灵王——好士细腰)
知道楚王这个特殊的“好”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在那个帝王霸权的朝代里,伴君如伴虎呀,君王好的是细腰,而自己却是水桶腰,这怎么可能得到
君王的宠爱。唉,能有什么办法,做大臣的只能“投其所好”了。这下倒好,这个“好”,使朝庭上下成了什么样子呢?
3、指名生读句子。
4、重点理解文中第二句话: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不明白?(提出,并共同解决)
师与一生配合,演示“胁”、“带”、“扶”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为何会“扶墙”才能“然后起”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前面小半句。
“皆以一饭为节”是什么意思?“皆”强调了什么?(所有的大臣)
(板书:众大臣)
那么,都会有些什么样的大臣们在“以一饭为节”,在“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文弱书生“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尚且易些,请你们想想那些人高马大饭量又大的人 在“以一饭为节”时会怎么样呢?那些身材魁梧的大臣在“胁息然后带”时又会怎么样?
你现在明白他们为何要“扶墙”才能“然后起”了吗?
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痛苦的心理。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的心理。
再矛盾、再痛苦,他们有停止细腰吗?为什么不?
他们在巴结讨好、在阿谀奉承。(指向问题二)
(板书:众大臣——投其所好)
问题二:“好”的结果是什么?
1、这一切源于楚灵王的“好”,而这个“好”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找出文中描绘的句子。
2、全班齐读。
3、理解“黧黑之色”的意思。
4、你能想象在上朝时各位大臣的表现吗?(用“有的„„有的„„”描绘)
5、这就是投其所好后的可耻、可悲的下场。 (完整板书:众大臣——投其所好——可悲))
(设计意图:文言中的或人或事或物,离学生都比较遥远,而“想象”跨时空式地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内容情境更具体、人物形象更丰满,从而推动了对文言的理解。)
(三)体会寓意
1、指向问题一:楚王为何“好”细腰?
至于楚王为何好细腰,我们不得而知,但你怎么评价“楚王好细腰”这个喜好呢? (引导,并完整板书:楚灵王——好士细腰——可笑)
2、寓言往往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道理又往往隐藏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结合板书,分析文中的这两种主要人物,想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畅所欲言。
4、师小结。(适机引入: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
5、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则发人声省的寓言,试着背一背吧。
就文言文教学而言,不光是为了理解寓意而学习。“熟读成诵”对于理解文章也很重要,同时也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借助媒体,出示这样一个练习。
课堂预设6分钟完成。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则发人声省的寓言,试着背一背吧。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 ),故灵王之臣皆以( ),( ),( )。比期年,( )。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做到一课一得,是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在作文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课堂预设5分钟完成。
楚王好细腰
四、读写结合
1、故事讲到这就结束了,但是,你认为文章的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
(引导:楚灵王见满朝细腰但均黎黑之色会有何感想?大臣们会继续细腰下去吗?事情是否还有别
的转机?)
2、生动笔。
3、展示,评议。
五、师总结全课。
六、布置作业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这则寓言语言很简洁,请你展开想象,与伙伴合作,用编写剧本的方式来再次演绎《楚王好细腰》
吧。
这项作业是建立在整合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完成,小组开展编写剧本,预设两天完成。最
后利用一次语文综合活动——话剧演出会,给每一个剧本小组表演的机会,呈现出剧本编写小组的
编写效果。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
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结合课文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出中心。我设计板书如下
楚王好细腰
楚灵王——好士细腰——可笑
众大臣——投其所好——可悲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练习除了安排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在教授完课文内容之后,我相信通过以上扎
扎实实的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定会循序渐进地提高,为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
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楚王好细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 《楚王好细腰》是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上册“美与丑”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则讽刺性很强的寓言,通过让学生在品味生动有趣的故事后,认真思考“美与丑”这一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全文只有两句话,语言看似轻松、诙谐,实则让人深思,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描述了他们的可悲下场。从而揭示出本文的深刻寓意:领导者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
二、说学情说学生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明确寓意,体会古汉语的特点。
3、能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分析,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辨别生活中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疏通字义,明确句意,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施效颦》这则寓言,知道了西施“捧心而颦其里”,那是——(生答:美),而东施“捧心而颦其里”,那却是(生答:丑)。在这美与丑之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生答: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会落了一个适得其反的效果。)
2、是的,这就是寓言的特点——借助生动、浅显的故事表达着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要继续
来学习另外一则寓言,也要继续来探讨“美与丑”的话题。这则寓言就是——(板书课题)
3、理解题目中的“好”;理解题目意思。
4、就题目,提问题,把把问题记在旁边。
(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预设将问题归纳为:楚王为何“好”?“好”成什么样子?“好”的结果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既是借助上篇的回顾而不着痕迹地引出本篇,也是通过总结寓言特点而做到未学心中已有数,起到“未见其人先闻其韵”的效果;而提问题,是对课文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二、诵读古文
1、流利、正确地读课文。
①请一生读课文。
注意纠正读音。(如:皆、胁、朝、黧)
②学习古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读”,而且要放开声音大声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自己越读越顺口,越读越明白。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开声音大声读,读几遍你自己定,只要你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流利了,你就停下来。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④请两名学生读课文。
2、有节奏地读课文。
①读流利了,那是读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读得有节奏,要有古风古韵。先听老师读。
②师范读;指名一生读;分男生、女生读。
(设计意图:“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亦是这个道理。在此环节中,并不是盲目地读,而是有目的、按层次的读,从而使读得有效。)
三、理解课文、体会寓意
(一)古译文对照读。
1、师与一生示范:学好古文的第二个重要方法就是借助译文理解意思。现在,我来读古文的第一句,谁来读译文中相应的意思?
再来交换一下,你来读古文,我来读译文。
2、同桌协作:就像这样,同桌两个也把其他的两句的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
3、你现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
(对照着读呀读,不知不觉就读明白,这个方法以后要坚持着用)
(二)结合课前问题理解课文。
问题一:“好”成什么样子?
1、文中第一句写道(看着课文中的句子,全班齐读)
2、“昔者”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交代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在以前,有一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板书:楚灵王——好士细腰)
知道楚王这个特殊的“好”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在那个帝王霸权的朝代里,伴君如伴虎呀,君王好的是细腰,而自己却是水桶腰,这怎么可能得到
君王的宠爱。唉,能有什么办法,做大臣的只能“投其所好”了。这下倒好,这个“好”,使朝庭上下成了什么样子呢?
3、指名生读句子。
4、重点理解文中第二句话: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不明白?(提出,并共同解决)
师与一生配合,演示“胁”、“带”、“扶”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为何会“扶墙”才能“然后起”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前面小半句。
“皆以一饭为节”是什么意思?“皆”强调了什么?(所有的大臣)
(板书:众大臣)
那么,都会有些什么样的大臣们在“以一饭为节”,在“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文弱书生“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尚且易些,请你们想想那些人高马大饭量又大的人 在“以一饭为节”时会怎么样呢?那些身材魁梧的大臣在“胁息然后带”时又会怎么样?
你现在明白他们为何要“扶墙”才能“然后起”了吗?
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痛苦的心理。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的心理。
再矛盾、再痛苦,他们有停止细腰吗?为什么不?
他们在巴结讨好、在阿谀奉承。(指向问题二)
(板书:众大臣——投其所好)
问题二:“好”的结果是什么?
1、这一切源于楚灵王的“好”,而这个“好”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找出文中描绘的句子。
2、全班齐读。
3、理解“黧黑之色”的意思。
4、你能想象在上朝时各位大臣的表现吗?(用“有的„„有的„„”描绘)
5、这就是投其所好后的可耻、可悲的下场。 (完整板书:众大臣——投其所好——可悲))
(设计意图:文言中的或人或事或物,离学生都比较遥远,而“想象”跨时空式地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内容情境更具体、人物形象更丰满,从而推动了对文言的理解。)
(三)体会寓意
1、指向问题一:楚王为何“好”细腰?
至于楚王为何好细腰,我们不得而知,但你怎么评价“楚王好细腰”这个喜好呢? (引导,并完整板书:楚灵王——好士细腰——可笑)
2、寓言往往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道理又往往隐藏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结合板书,分析文中的这两种主要人物,想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畅所欲言。
4、师小结。(适机引入: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
5、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则发人声省的寓言,试着背一背吧。
就文言文教学而言,不光是为了理解寓意而学习。“熟读成诵”对于理解文章也很重要,同时也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借助媒体,出示这样一个练习。
课堂预设6分钟完成。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则发人声省的寓言,试着背一背吧。
楚王好细腰
《墨子》
昔者楚灵王( ),故灵王之臣皆以( ),( ),( )。比期年,( )。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做到一课一得,是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在作文实践中得以应用,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课堂预设5分钟完成。
楚王好细腰
四、读写结合
1、故事讲到这就结束了,但是,你认为文章的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
(引导:楚灵王见满朝细腰但均黎黑之色会有何感想?大臣们会继续细腰下去吗?事情是否还有别
的转机?)
2、生动笔。
3、展示,评议。
五、师总结全课。
六、布置作业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进行练习。
这则寓言语言很简洁,请你展开想象,与伙伴合作,用编写剧本的方式来再次演绎《楚王好细腰》
吧。
这项作业是建立在整合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完成,小组开展编写剧本,预设两天完成。最
后利用一次语文综合活动——话剧演出会,给每一个剧本小组表演的机会,呈现出剧本编写小组的
编写效果。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
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结合课文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出中心。我设计板书如下
楚王好细腰
楚灵王——好士细腰——可笑
众大臣——投其所好——可悲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练习除了安排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在教授完课文内容之后,我相信通过以上扎
扎实实的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定会循序渐进地提高,为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
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