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试题
下列两道作文题, 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然后按要求作文。
日记本风波
早读课铃声响了, 符辉疾步迈进初三⑵班教室。同学们一一进来, 邻座邢小芳意味深长地朝他送来一瞥。教室里琅琅的书声响起来。语文陈老师瘦高瘦高, 慢步踱进教室, 走到讲台上时, 一转身, 眼镜后那一双微眯的眼发出狐疑的光直射向符辉。符辉心里“格登”一下, 慌乱地翻开抽屉去找语文书, 这时, 他突然发现, 屉子里那本成天陪伴自己的天蓝色日记本不见了„„
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请展开想象, 合理构思, 续写下文, 将故事补充完整。保留原标题, 不需重抄上文, 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不能少于500字。
2.“心”, 支撑着人生; “心”维系着世界。生活的路上, 相伴我们的是爱心、真心、热心、耐心、孝心、良心, 有时是一颗苦心换来一颗善心。以心交心, 以心换心, 我们的心灵就会和谐, 有了心灵的交流与融通, 心儿就不会寂寞与流泪, 世界就会美好。立世创业, 开拓前程, 需要的更是虚心、进取心、责任心、奉献心。人间在乎心意, 心儿的放飞, 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请据以上提示, 自拟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填在下列一处横线上, 再以此为标题作文: a.心b. 心c. 心
要求:①只能从a 、b 、c 中选择一个标题作文; ②立意自定, 文体不限, 叙写故事、抒发感慨均可, 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③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题意破解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奠基——为语文奠基, 为生活奠基, 为学生将来的学业与人生奠基。奠基工程中基本的任务有两翼。一是培养想象能力,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羽翼进入写作; 二是健全心灵, 写作时关注并丰富内心, 重视内心的省检与表达真实的内心活动。 上述两道作文题充分回应了上述两项主要任务。第一道题以想象能力作为考查的核心, 突出语文学科在培养形象思维方面的特别作用, 强化了形象思维考查的力度, 凸显了想象在写作中的地位。极而言之, 想象能力是一个创新型人才诸项特质中最重要的能力, 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具有丰富的想象, 在表达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该是优秀作文的突出标志, 鼓励学生在想象的氛围下写作, 竭力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 是写作教学的应尽之谊。这些年来, 中考作文的考核有些现象值得反思, 一是“偏”——淡化了形象思维, 重了理性, 重义理轻形象, 重套路轻发挥, 重模式轻创造, 二是“放”, 题目过于开放, 过于宽泛, 学生容易宿构套作, 更多的是五花八门各行其是, 内容上缺乏相对的一致性与适度的约束, 减少或降低了阅卷的信度, 于考试的公平有损。而我们这道作文题在想象能力的考查上作了尝试, 题干上设限少禁锢少, 能激发考生想象的愿望, 也提供了想象的途径, 便于综合考查考生的情节安排、布局成篇、点题立意、个性化表达多项能力, 在中考作文题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二题以“心”领起, 角度较新, 内涵广泛, 立意深厚, 提示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哲理特色, 容易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 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心”支撑着人生, “心”维系着世界, 人间在乎心意, 每个人都有一颗独特的体会世界的心, 只要认真生活着, 心灵都会运动, 都会体验着人间的情意理趣, 感受着岁月的阴阳更迭, 承纳着昭示, 构拟着未来。因此, 考生容易将思路指向现实生活, 笔触能够伸展到人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写作中, 考生进行了内心的自我省检, 或激奋, 或醒悟, 或反思, 或浸润„„容易实现写作的内在功利目标——陶冶性情, 滋润心灵, 审视生活, 锐化思想, 放飞情感。这种考题, 源于生活而又引导考生从高处思考生活, 从自我着手而又能引伸到人生、人间、人世的大领域, 主观与客观, 内与外, 都能和谐一体; 有话可说而又不能流于太浅太俗, 关照着内心而又不能拘泥于狭小, 启示中有引导, 散放中有收敛, 貌似限, 实则放, 既便于考场写作, 也便于高信度评阅。应该说, 命题者是用过苦心的。
写作不单纯是一种言语表达的技术行为, 是要言志达情的。考试是一段特别的学习经历, 也更是一种接受教育、开启心智、催发情感的过程, 高立意的考试要将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融合起来。我们这样设想着, 也当然期待这种命题有所收获——考生满意, 考出水平, 教师得到教学启示, 于改进作文教学有益。
写作导航
第一道作文题是想象作文, 要求续写故事。有几个点需要注意:
一是注意从原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尤其是抓住几个重要细节。只有把握好了原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才能有基点有依托地展开想象。原材料中, 涉及的人物有三个:符辉、邢小芳、陈老师, 那么续写的故事中必须要出现这些人物, 不能抛离他们, 当然可以增加人物, 但不能减少; 中心事件是日记本的去向, 而它的去向显然是由内容问题所引发; 这些内容所带来的直接外部表现是:“邢小芳意味深长地朝他送来一瞥”, 陈老师眼里“发出狐疑的光直射向符辉”, 符辉“心里‘格登’一下”, 其中重点信息是“意味深长”“狐疑”, 意即他们二人已知一些天机, 至少有过先期沟通或接触。因此可以推断, 这个日记本的去向一定与这二人有关, 而且他们事先已有阅览或知晓了日记的内容, 有过接触。有了这个基点, 后续的行文就不能脱离原材料随意编造, 要切准这些信息。
二是要大胆合理地想象。有了前述的要点, 就要展开思维的翅膀尽力想象。到底其间有些什么过程? ——日记本内容如何被发现? 日记本中到底记叙了什么特别的内容? 事件性质如何? 邢小芳与陈老师是如何接触的? 陈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 这都是题目中留下的空间, 考生可以大胆构思, 合理发挥, 凭着创造性去努力虚构, 完成这个故事, 使之完整。过程的叙写最好具体详细, 而且连贯合理。
三是要适当地赋予这个故事一个主旨。任何事件都有其意义, 毫无意义的事件记叙下来就没有价值。这个故事的补充应该要告诉读者一个主要信息, 使读者读完后明白一个事理, 懂得这个事件的价值, 或是进行一番思考。就是说, 这个故事的虚构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或一个主题, 不能索然寡味, 毫无意义。
在这个三个前提下, 我们去写作, 一定会将这个故事写好。
第二道题是半命题作文, 其实是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的融合, 是一种作文形式的创新。题干提供了一个写作背景, 用语亲和, 容易引发话题, 留下了宽阔的写作空间, 切入点同样多, 选材要求低, 适合各类学生写作。问题是, 我们应该要切准自己感触较强烈、体会较多、思考较深入的一点来行文, 只有经历过、感受最深的东西, 我们才能写得真、写得细、写得透。所谓“言为心声”, 作文中不能将太多的“心”都写上, 要选择一个中心、切紧一个话题。 这当中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表达。若定为记叙文, 则要讲究选材与主题, 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人物与事件要清楚分别, 主题要实在并尽量深刻; 若写成议论文, 则观点要鲜明, 论据要具体, 论述要条理清晰。
当然, 有了好的立意或观点, 但人人写的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人人都是一样的题材, 千人一面了, 就没有多大的区分度。如能别出心裁, 独辟蹊径, 当然就有了“对比度”, 就会高出一筹。也就是说, 在内容选择中要尽量避开一般化的内容, 写的角度新一点、偏一点, 有些独创性, 选写大家可能难以想到的内容, 避开大家都一样的选材, 这就会出“新”了。
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一定要体现表达上的长处, 努力追求好的表达效果。无论是何种体裁, 都应讲究怎样开头、过渡、结尾, 何处进行照应, 详略如何处置等。文章的各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 在结构上一定要做到完整。古人讲究写作的“凤头猪肚豹尾”, 即开头要漂亮有吸引力, 中间要内容充实, 结尾要短小有力, 我们都要学习这样做。其次是要注意语言上的润色和修饰。有了好的内容还得要有好的语言表达, 事实上在内容接近的情况下, 作文得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语言了。谁的语言顺畅, 较有文采, 较有感染力, 那他的作文就会得高分。反之就逊色一些。文章若明显以语言表达见长, 炼字炼句功夫好, 就会令读者爱不释手。
无论是写第一题还是写二题, 一定要注意卷面的整洁与书写的工整。书写工整能体现考生良好的语文基础, 卷面整洁能体现出语文学习良好的习惯, 这些都是基础素养。卷面整洁甚至美观对认真阅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作文评分标准中也有卷面分, 做到了整洁与美观甚至可以直接加分。这些都值得临场写作时注意。
考场作文例评
一、日记本风波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此时的符辉也顾不上日记本了, 他将语文书拿出来, 口里假装读着, 可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日记本的事。那个日记本可千万不能不见啊! 原来, 那个日记本上, 记载了符辉所有的真情实感与秘密, 包括了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 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妈妈撑着等内容, 所有事情都在上面啊。符辉感觉被人偷窥了一样, 心里好慌。他下定决心要找到那本笔记本。
一下课, 符辉就对自己的桌子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 可依旧不见那个本子。符辉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真被人拿去的话„„他不敢往下想! 当他又要重新开始找时, 邻座的邢小芳却给了他一张小纸条:别找了, 被班主任拿去了, 我昨天放学回教室拿东西时看到的。原来这样啊! 天啊, 这可怎么办, 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第二天, 当符辉还在想应该怎么样找班主任要回日记本时, 他走进教室, 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班主任拿着个募捐箱, 而台下的同学都在向着他微笑。此时, 班主任讲话了:“谢谢同学们的互助精神, 我想符辉同学一定会很感动的。”接着班主任又转过来对符辉说:“符辉, 同学们知道你的情况后都非常的感动, 我们也为你捐了一些钱, 这些钱你就拿回家用吧! ”说着, 他从讲义夹中拿出日记本交给了符辉。符辉咬着唇接过日记本, 颤抖地说:“老师和同学们的好意我全都明白, 也非常感谢你们。可是, 老师您不应该随便动我的东西, 那„„那可是我的隐私啊„„”说完, 符辉转身跑了。
愣了一会的班主任, 微笑着走向募捐箱, 对同学们说:“没有关系, 同学们, 我以为是班里布置的周记本, 我只是收来例行检查。我希望大家帮帮他, 我们都来关心这些家里困难的同学„„”
简评:
这是一则爱的故事的续写。作者没有从恋爱、隐私这些俗套处着笔, 而将一幅爱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生活自然有秘密, 但比痛苦的秘密更重要的是传达和承纳生活的爱。情节的接续充满着积极的意义。另外,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 即使是“爱”, 也是需要前提和方法的, 否则“爱”就有可能变成伤害。
二、日记本风波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符辉感到一阵眩晕, 他命令自己冷静下来思考, “到底是谁想要拿我的日记本? ”符辉心想。刚才发生的一幕幕又在脑海闪过:邢小芳的那一瞥, 还有陈老师的目光。“难道是„„”符辉突然感到一阵寒意, 日记本上写下了他许多真实的但却只能是自己看的想法, 如果陈老师读了, 那„„他真的不敢想象后果。
下课铃响了。陈老师说:“符辉, 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噢, 知道了。”符辉应道。邢小芳又瞥了一眼符辉, 她似乎早已经知道是什么事了, 脸上似笑非笑的。在去办公室的路上, 符辉像打翻了五味瓶!
终于进了办公室, 符辉看见自己那本蓝色日记本赫然就在陈老师的办公桌上! 没有等老师说什么, 符辉已经哭了, 愤怒里夹杂着失望。他说:“老师, 您怎么可以看我的日记, 这是我的隐私。”符辉的哭让陈老师有些措手不及, 只好安慰说:“小辉, 老师也是关心你。别哭了, 好吗? ”符辉拿起日记本就冲了出去, 老师叫他也不回头。
放学了, 符辉和邢小芳一起回家, 一路上都是无精打采的。邢小芳关心地问道:“你怎么了,
没事吧? ”“陈老师偷看我的日记的做法太让我失望了。”符辉伤心地说。邢小芳跟着也叹了口气:“唉, 谁不是这样? 我的日记也常被老师和家长偷看, 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符辉疑惑地看了她一眼, “难道很多人都这样? ”邢小芳答道:“对啊, 所以以后写日记绝不能写真心话, 这是秘诀。这样就不怕被他们偷看了。”“啊? 那干脆不写算了。”符辉说, “国家法律上都说日记是个人的隐私, 受法律保护的, 他们这样做是犯法。”
回到家里, 符辉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没想到妈妈却惊喜地说:“真的吗? 儿子, 老师是多么关心你呀, 太好了。”“唉! ”符辉叹了一声。回到房间里, 符辉心里想, 父母和老师对我们关心是好心的, 但他们却不知道这种做法侵犯了我们的隐私, 对我们造成了伤害。不行, 我必须制止, 免得他们伤害到别人。
于是符辉拿起笔写了一封信给老师, 写下他的看法, 告诉老师不经同意看别人日记属于违法; 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不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 还有, 他这个年龄的学生渴望被老师尊重和理解„„
符辉抱着信入睡了, 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老师向他道歉, 同学们向他鼓掌, 老师说再也不偷看学生的日记了, 他笑得好甜好甜„„
简评:
文章构思巧妙, 立意深刻。人物对话的详细和心理描写的巧妙是这篇作文的特点。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 文章用很简练的笔墨勾勒出四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尤其是作文以梦境收尾, 很有创意, 作者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也使本文的主题有了一定的深度。
三、心弦铿锵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山, 缄默无语, 巍峨屹立, 源于对伟岸的坚守; 水, 绕指纤柔, 滴滴铿响, 源于对不屈的执着。青松在狂风暴雨中兀自笑傲劲风、超脱物外; 红梅于冰天雪地里独守一缕幽香。有一股正气叫铿锵, 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有一种豪气叫铿锵, 它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有一种进取心叫铿锵, 它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今天, 我来抚炉调琴、品茶听音, 轻轻拨动, 静静聆听——这掷地有声的心弦音。
遁世心, 正气浩然
是结庐南山的隐者吗? 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县令吗? 是勾绘世外奇景的文士吗? 你出生治世, 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舞文弄墨, 做一个小小的县令, 然而你不愿, 你愤然辞官, 决然遁去, 了无杂念, 不留下一丝挂念。你看清了世间的穷奢极侈, 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黑暗, 看明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你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 超脱物外, 自得其乐。你用行动拨动琴弦, 奏出悠悠心曲, 成为田园诗人鼻祖。佩服你毅然决然的勇于进取, 折服于你隐居遁世的执着, 你的铿锵正气必将长留世间。
豪放心, 清新飘逸
是且吟且行的歌者吗? 是且舞且蹈的诗人吗? 举杯对月、望穿秋水的狂人吗? 盛世唐朝,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你得以尽施拳脚。人们本以为你是卖弄诗文, 入朝为官, 做一个皇上脚下的鹰犬, 然而你今朝有酒今朝醉, 品酒作诗, 洒然快哉。你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但你用诗文拨动心弦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铿锵之声, 在朝以脱靴戏力士, 尔后云游四海, 感极写诗, 三分文气却有七分酒气, 清新飘逸, 豪迈铿锵。 心弦不止, 铿锵长存
喧扰的现代社会浮华万千, 绚丽多彩, 却缺少太多的真心与执着。当看到中国女足不屈不挠、奋起拼博之时, 我听见了心弦的颤动。是啊, 心弦应该不停, 铿锵还在演绎, 让我们为铿锵玫瑰喝彩, 为绚烂生命加油!
简评:
文章语句优美, 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笔触穿越时空, 在众多的文人墨客中有匠心地选出
了有“遁世心, 正气浩然”的陶渊明和有“清新飘逸, 豪放心”的李白来诠释“铿锵心弦”的内涵, 末尾回归到“喧扰、浮华”的现代社会, 赞赏中国女足的不屈不挠、奋起拼博, 点明了人间当有“真心与执着”的主旨。三个独立的节段环环相扣、条理清晰, 明确而有力, 兼词句老到、风格顿挫有致, 实让人称许作者的才气。
四、人已故, 心未老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古人的追求多借诗句来抒发, 他们虽已过去, 但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唱至今为世人所传颂。 ——题记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静坐在窗前, 随手翻开一本《诗词鉴赏》, 我不禁沉醉于古人的绝唱之中。
汩罗江畔, 江水悠悠, 山河飘零。屈原, 一代楚国名臣在遭受楚王冷落后, 摇摇头, 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毅然决然地沉入了江底。这颗忠诚的爱国之心, 是否因此打动了楚王?
秋桐摇晃, 月照西楼。寂寞凭栏, 倚楼独思。李煜——一代亡国之君, 也有如此的悲寂之心, 奈何奈何, 国已不国, 江山也已不是他的, 曾经的荣华富贵已如过眼云烟。他之前是否也有过臣子如屈原之类的人劝诫, 却不为其闻, 因而只有独吟的寂寞之心了?
豪放如李白, 现实如杜甫, 安逸如陶潜, 如此人物, 一颗爱国之心自然也表现在诗中了。“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心也像屈原那般, 他踌躇满志, 却不为君主所用, 任他是豪放的李诗仙也难免有那种抑郁不得志的感情了, 只是他的豪放令他选择了等待, 白了头又何妨? 为国效力的壮心仍在。杜甫面对着破碎的河山, 哀叹“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现实的沉重, 令他被国愁与乡愁包围着, 两愁交替, 他的一颗赤诚的爱国心便融入了诗中、景中,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啊! 而陶翁的不同在于陶翁已淡泊名利,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他虽说已远离朝政, 但一颗心其实仍系祖国。
楚大夫的心念着祖国, 至死不渝; 李诗仙的心充满着期待; 杜甫的心被愁萦绕, 搔短了华发; 陶翁淡出尘世, 却也念着祖国, 一颗旷达之心令我佩服; 李煜的悔恨、忧愁之心, 无奈之下, 更与何人诉说?
合上《诗词鉴赏》, 我早已沉醉于他们的心境中了,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我为他们的求索、壮志、爱国的愁情所吸引, 他们人已故, 心未老, 我愿在他们的心的陪伴下, 度过我的人生。
简评:
作者纵古论今, 思绪纵横驰骋, 情感酣畅, 令人陶醉。作者从屈原着笔, 谈到陶潜李白, 谈到杜甫李煜, 用“爱国心”串起, 将多少历史人物并为一炉, 收放自然, 使全文主旨突出一贯。首尾两节的开与合, 分别有领起与升华之妙, 也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浑然一体。除了结构上的严谨外, 文章语句流畅, 措辞老练, 句式整齐, 且将大量的诗人的名句引来, 融入自己的评点, 使文章厚实而具有意蕴, 文采飞扬而精妙不绝。所以说, 临场写出如此深厚而流畅的作文, 考生有如此的古诗文修养, 令人击掌。
五、挚爱文学之心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我的心不停遨游在名着之间, 任它用那馥郁的芳香把我包围。
——题记
诗中的春, 让我怡神。“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诗中的春, 是如此娇柔。那草, 那花, 那树, 永远的, 让你的心为之一动。
诗中的夏, 让我开朗。“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中的荷花, 朵朵绚丽, 那一碧万顷上的点点红花, 让人开朗, 让我的心奋发。
诗中的秋, 让我清爽。“霜月红于二月花, ”那满山遍野的红, 那火红的叶, 那洋溢着生命的音符, 为我扫去了烦恼。“八月秋高风怒号”, 那风, 吹走了一切, 让我的心得到净化, 不再为世俗之事所烦。
诗中的冬, 让我宁静。“突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看那飘飞的雪, 软软的飞落, 周遭一片宁静。这冬, 让我的心慢慢静下来, 学会忍耐, 学会等待, 等着那希望之花绽放。 文学名着, 让我的心不断的净化, 感受那爱与恨, 感受那人间的真情。
黛玉, 你何必如此忧伤, 人间是非终会有结果, 你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了他的恩情, 你已经完成了你的愿望。不要怨恨任何人, 把那诗稿烧了, 让自己心安下来吧, 告别大观园, 做回自己吧。 冉阿让, 你一生坎坷, 隐姓埋名, 你不断地去帮助他人, 你拥有一颗美好的心, 虽然你得不到柯赛特, 可你为她付出了, 她也得到幸福了, 你同伊娃一样, 有一颗天使之心。从你们身上, 我学到了爱。
思佳, 是你让我学会了坚强。你和保尔? 柯察金一样, 教会了我, 让我在困境中学会抬起头, 勇敢地向前迈进, 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让我变得更坚强。
——漫步那文学的长廊, 心不断地跳着, 感受着它给予我的精神与爱, 在那诗情画意中, 心, 受到了陶冶。
心的悸动, 源之于文学
——后记
简评:
文章精美而清新。前一部分通过四个并列语段, 将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词佳句集萃起来, 展示了诗意与诗境的美好。后面第二部分也是采用并列段落, 评述了文学名着中的三个人物塑造的感染力, 末句用抒情笔法赞美了文学的魔力。一首一尾的前言后记也有点睛之妙, 突出并强化了文学的作用。全文主旨明了, 结构简明, 剪裁精致, 词句洗练, 是用心之作。
作文试题
下列两道作文题, 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然后按要求作文。
日记本风波
早读课铃声响了, 符辉疾步迈进初三⑵班教室。同学们一一进来, 邻座邢小芳意味深长地朝他送来一瞥。教室里琅琅的书声响起来。语文陈老师瘦高瘦高, 慢步踱进教室, 走到讲台上时, 一转身, 眼镜后那一双微眯的眼发出狐疑的光直射向符辉。符辉心里“格登”一下, 慌乱地翻开抽屉去找语文书, 这时, 他突然发现, 屉子里那本成天陪伴自己的天蓝色日记本不见了„„
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请展开想象, 合理构思, 续写下文, 将故事补充完整。保留原标题, 不需重抄上文, 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不能少于500字。
2.“心”, 支撑着人生; “心”维系着世界。生活的路上, 相伴我们的是爱心、真心、热心、耐心、孝心、良心, 有时是一颗苦心换来一颗善心。以心交心, 以心换心, 我们的心灵就会和谐, 有了心灵的交流与融通, 心儿就不会寂寞与流泪, 世界就会美好。立世创业, 开拓前程, 需要的更是虚心、进取心、责任心、奉献心。人间在乎心意, 心儿的放飞, 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请据以上提示, 自拟一个合适的词或短语填在下列一处横线上, 再以此为标题作文: a.心b. 心c. 心
要求:①只能从a 、b 、c 中选择一个标题作文; ②立意自定, 文体不限, 叙写故事、抒发感慨均可, 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③不能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题意破解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奠基——为语文奠基, 为生活奠基, 为学生将来的学业与人生奠基。奠基工程中基本的任务有两翼。一是培养想象能力, 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羽翼进入写作; 二是健全心灵, 写作时关注并丰富内心, 重视内心的省检与表达真实的内心活动。 上述两道作文题充分回应了上述两项主要任务。第一道题以想象能力作为考查的核心, 突出语文学科在培养形象思维方面的特别作用, 强化了形象思维考查的力度, 凸显了想象在写作中的地位。极而言之, 想象能力是一个创新型人才诸项特质中最重要的能力, 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具有丰富的想象, 在表达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该是优秀作文的突出标志, 鼓励学生在想象的氛围下写作, 竭力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 是写作教学的应尽之谊。这些年来, 中考作文的考核有些现象值得反思, 一是“偏”——淡化了形象思维, 重了理性, 重义理轻形象, 重套路轻发挥, 重模式轻创造, 二是“放”, 题目过于开放, 过于宽泛, 学生容易宿构套作, 更多的是五花八门各行其是, 内容上缺乏相对的一致性与适度的约束, 减少或降低了阅卷的信度, 于考试的公平有损。而我们这道作文题在想象能力的考查上作了尝试, 题干上设限少禁锢少, 能激发考生想象的愿望, 也提供了想象的途径, 便于综合考查考生的情节安排、布局成篇、点题立意、个性化表达多项能力, 在中考作文题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第二题以“心”领起, 角度较新, 内涵广泛, 立意深厚, 提示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哲理特色, 容易打开考生的写作思路, 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心”支撑着人生, “心”维系着世界, 人间在乎心意, 每个人都有一颗独特的体会世界的心, 只要认真生活着, 心灵都会运动, 都会体验着人间的情意理趣, 感受着岁月的阴阳更迭, 承纳着昭示, 构拟着未来。因此, 考生容易将思路指向现实生活, 笔触能够伸展到人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写作中, 考生进行了内心的自我省检, 或激奋, 或醒悟, 或反思, 或浸润„„容易实现写作的内在功利目标——陶冶性情, 滋润心灵, 审视生活, 锐化思想, 放飞情感。这种考题, 源于生活而又引导考生从高处思考生活, 从自我着手而又能引伸到人生、人间、人世的大领域, 主观与客观, 内与外, 都能和谐一体; 有话可说而又不能流于太浅太俗, 关照着内心而又不能拘泥于狭小, 启示中有引导, 散放中有收敛, 貌似限, 实则放, 既便于考场写作, 也便于高信度评阅。应该说, 命题者是用过苦心的。
写作不单纯是一种言语表达的技术行为, 是要言志达情的。考试是一段特别的学习经历, 也更是一种接受教育、开启心智、催发情感的过程, 高立意的考试要将能力立意和教育价值立意融合起来。我们这样设想着, 也当然期待这种命题有所收获——考生满意, 考出水平, 教师得到教学启示, 于改进作文教学有益。
写作导航
第一道作文题是想象作文, 要求续写故事。有几个点需要注意:
一是注意从原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尤其是抓住几个重要细节。只有把握好了原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才能有基点有依托地展开想象。原材料中, 涉及的人物有三个:符辉、邢小芳、陈老师, 那么续写的故事中必须要出现这些人物, 不能抛离他们, 当然可以增加人物, 但不能减少; 中心事件是日记本的去向, 而它的去向显然是由内容问题所引发; 这些内容所带来的直接外部表现是:“邢小芳意味深长地朝他送来一瞥”, 陈老师眼里“发出狐疑的光直射向符辉”, 符辉“心里‘格登’一下”, 其中重点信息是“意味深长”“狐疑”, 意即他们二人已知一些天机, 至少有过先期沟通或接触。因此可以推断, 这个日记本的去向一定与这二人有关, 而且他们事先已有阅览或知晓了日记的内容, 有过接触。有了这个基点, 后续的行文就不能脱离原材料随意编造, 要切准这些信息。
二是要大胆合理地想象。有了前述的要点, 就要展开思维的翅膀尽力想象。到底其间有些什么过程? ——日记本内容如何被发现? 日记本中到底记叙了什么特别的内容? 事件性质如何? 邢小芳与陈老师是如何接触的? 陈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 这都是题目中留下的空间, 考生可以大胆构思, 合理发挥, 凭着创造性去努力虚构, 完成这个故事, 使之完整。过程的叙写最好具体详细, 而且连贯合理。
三是要适当地赋予这个故事一个主旨。任何事件都有其意义, 毫无意义的事件记叙下来就没有价值。这个故事的补充应该要告诉读者一个主要信息, 使读者读完后明白一个事理, 懂得这个事件的价值, 或是进行一番思考。就是说, 这个故事的虚构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或一个主题, 不能索然寡味, 毫无意义。
在这个三个前提下, 我们去写作, 一定会将这个故事写好。
第二道题是半命题作文, 其实是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的融合, 是一种作文形式的创新。题干提供了一个写作背景, 用语亲和, 容易引发话题, 留下了宽阔的写作空间, 切入点同样多, 选材要求低, 适合各类学生写作。问题是, 我们应该要切准自己感触较强烈、体会较多、思考较深入的一点来行文, 只有经历过、感受最深的东西, 我们才能写得真、写得细、写得透。所谓“言为心声”, 作文中不能将太多的“心”都写上, 要选择一个中心、切紧一个话题。 这当中要注意不同文体的表达。若定为记叙文, 则要讲究选材与主题, 材料要为中心服务, 人物与事件要清楚分别, 主题要实在并尽量深刻; 若写成议论文, 则观点要鲜明, 论据要具体, 论述要条理清晰。
当然, 有了好的立意或观点, 但人人写的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内容, 人人都是一样的题材, 千人一面了, 就没有多大的区分度。如能别出心裁, 独辟蹊径, 当然就有了“对比度”, 就会高出一筹。也就是说, 在内容选择中要尽量避开一般化的内容, 写的角度新一点、偏一点, 有些独创性, 选写大家可能难以想到的内容, 避开大家都一样的选材, 这就会出“新”了。
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一定要体现表达上的长处, 努力追求好的表达效果。无论是何种体裁, 都应讲究怎样开头、过渡、结尾, 何处进行照应, 详略如何处置等。文章的各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 在结构上一定要做到完整。古人讲究写作的“凤头猪肚豹尾”, 即开头要漂亮有吸引力, 中间要内容充实, 结尾要短小有力, 我们都要学习这样做。其次是要注意语言上的润色和修饰。有了好的内容还得要有好的语言表达, 事实上在内容接近的情况下, 作文得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语言了。谁的语言顺畅, 较有文采, 较有感染力, 那他的作文就会得高分。反之就逊色一些。文章若明显以语言表达见长, 炼字炼句功夫好, 就会令读者爱不释手。
无论是写第一题还是写二题, 一定要注意卷面的整洁与书写的工整。书写工整能体现考生良好的语文基础, 卷面整洁能体现出语文学习良好的习惯, 这些都是基础素养。卷面整洁甚至美观对认真阅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作文评分标准中也有卷面分, 做到了整洁与美观甚至可以直接加分。这些都值得临场写作时注意。
考场作文例评
一、日记本风波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此时的符辉也顾不上日记本了, 他将语文书拿出来, 口里假装读着, 可脑子里想的全都是日记本的事。那个日记本可千万不能不见啊! 原来, 那个日记本上, 记载了符辉所有的真情实感与秘密, 包括了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 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妈妈撑着等内容, 所有事情都在上面啊。符辉感觉被人偷窥了一样, 心里好慌。他下定决心要找到那本笔记本。
一下课, 符辉就对自己的桌子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 可依旧不见那个本子。符辉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真被人拿去的话„„他不敢往下想! 当他又要重新开始找时, 邻座的邢小芳却给了他一张小纸条:别找了, 被班主任拿去了, 我昨天放学回教室拿东西时看到的。原来这样啊! 天啊, 这可怎么办, 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第二天, 当符辉还在想应该怎么样找班主任要回日记本时, 他走进教室, 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班主任拿着个募捐箱, 而台下的同学都在向着他微笑。此时, 班主任讲话了:“谢谢同学们的互助精神, 我想符辉同学一定会很感动的。”接着班主任又转过来对符辉说:“符辉, 同学们知道你的情况后都非常的感动, 我们也为你捐了一些钱, 这些钱你就拿回家用吧! ”说着, 他从讲义夹中拿出日记本交给了符辉。符辉咬着唇接过日记本, 颤抖地说:“老师和同学们的好意我全都明白, 也非常感谢你们。可是, 老师您不应该随便动我的东西, 那„„那可是我的隐私啊„„”说完, 符辉转身跑了。
愣了一会的班主任, 微笑着走向募捐箱, 对同学们说:“没有关系, 同学们, 我以为是班里布置的周记本, 我只是收来例行检查。我希望大家帮帮他, 我们都来关心这些家里困难的同学„„”
简评:
这是一则爱的故事的续写。作者没有从恋爱、隐私这些俗套处着笔, 而将一幅爱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生活自然有秘密, 但比痛苦的秘密更重要的是传达和承纳生活的爱。情节的接续充满着积极的意义。另外,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 即使是“爱”, 也是需要前提和方法的, 否则“爱”就有可能变成伤害。
二、日记本风波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符辉感到一阵眩晕, 他命令自己冷静下来思考, “到底是谁想要拿我的日记本? ”符辉心想。刚才发生的一幕幕又在脑海闪过:邢小芳的那一瞥, 还有陈老师的目光。“难道是„„”符辉突然感到一阵寒意, 日记本上写下了他许多真实的但却只能是自己看的想法, 如果陈老师读了, 那„„他真的不敢想象后果。
下课铃响了。陈老师说:“符辉, 到我办公室来一趟。”“噢, 知道了。”符辉应道。邢小芳又瞥了一眼符辉, 她似乎早已经知道是什么事了, 脸上似笑非笑的。在去办公室的路上, 符辉像打翻了五味瓶!
终于进了办公室, 符辉看见自己那本蓝色日记本赫然就在陈老师的办公桌上! 没有等老师说什么, 符辉已经哭了, 愤怒里夹杂着失望。他说:“老师, 您怎么可以看我的日记, 这是我的隐私。”符辉的哭让陈老师有些措手不及, 只好安慰说:“小辉, 老师也是关心你。别哭了, 好吗? ”符辉拿起日记本就冲了出去, 老师叫他也不回头。
放学了, 符辉和邢小芳一起回家, 一路上都是无精打采的。邢小芳关心地问道:“你怎么了,
没事吧? ”“陈老师偷看我的日记的做法太让我失望了。”符辉伤心地说。邢小芳跟着也叹了口气:“唉, 谁不是这样? 我的日记也常被老师和家长偷看, 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符辉疑惑地看了她一眼, “难道很多人都这样? ”邢小芳答道:“对啊, 所以以后写日记绝不能写真心话, 这是秘诀。这样就不怕被他们偷看了。”“啊? 那干脆不写算了。”符辉说, “国家法律上都说日记是个人的隐私, 受法律保护的, 他们这样做是犯法。”
回到家里, 符辉把这件事告诉妈妈。没想到妈妈却惊喜地说:“真的吗? 儿子, 老师是多么关心你呀, 太好了。”“唉! ”符辉叹了一声。回到房间里, 符辉心里想, 父母和老师对我们关心是好心的, 但他们却不知道这种做法侵犯了我们的隐私, 对我们造成了伤害。不行, 我必须制止, 免得他们伤害到别人。
于是符辉拿起笔写了一封信给老师, 写下他的看法, 告诉老师不经同意看别人日记属于违法; 老师的这种做法是不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 还有, 他这个年龄的学生渴望被老师尊重和理解„„
符辉抱着信入睡了, 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老师向他道歉, 同学们向他鼓掌, 老师说再也不偷看学生的日记了, 他笑得好甜好甜„„
简评:
文章构思巧妙, 立意深刻。人物对话的详细和心理描写的巧妙是这篇作文的特点。通过对话和心理描写, 文章用很简练的笔墨勾勒出四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尤其是作文以梦境收尾, 很有创意, 作者把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也使本文的主题有了一定的深度。
三、心弦铿锵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山, 缄默无语, 巍峨屹立, 源于对伟岸的坚守; 水, 绕指纤柔, 滴滴铿响, 源于对不屈的执着。青松在狂风暴雨中兀自笑傲劲风、超脱物外; 红梅于冰天雪地里独守一缕幽香。有一股正气叫铿锵, 它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有一种豪气叫铿锵, 它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有一种进取心叫铿锵, 它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今天, 我来抚炉调琴、品茶听音, 轻轻拨动, 静静聆听——这掷地有声的心弦音。
遁世心, 正气浩然
是结庐南山的隐者吗? 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县令吗? 是勾绘世外奇景的文士吗? 你出生治世, 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舞文弄墨, 做一个小小的县令, 然而你不愿, 你愤然辞官, 决然遁去, 了无杂念, 不留下一丝挂念。你看清了世间的穷奢极侈, 看透了官场的腐败黑暗, 看明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你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 超脱物外, 自得其乐。你用行动拨动琴弦, 奏出悠悠心曲, 成为田园诗人鼻祖。佩服你毅然决然的勇于进取, 折服于你隐居遁世的执着, 你的铿锵正气必将长留世间。
豪放心, 清新飘逸
是且吟且行的歌者吗? 是且舞且蹈的诗人吗? 举杯对月、望穿秋水的狂人吗? 盛世唐朝,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你得以尽施拳脚。人们本以为你是卖弄诗文, 入朝为官, 做一个皇上脚下的鹰犬, 然而你今朝有酒今朝醉, 品酒作诗, 洒然快哉。你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但你用诗文拨动心弦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铿锵之声, 在朝以脱靴戏力士, 尔后云游四海, 感极写诗, 三分文气却有七分酒气, 清新飘逸, 豪迈铿锵。 心弦不止, 铿锵长存
喧扰的现代社会浮华万千, 绚丽多彩, 却缺少太多的真心与执着。当看到中国女足不屈不挠、奋起拼博之时, 我听见了心弦的颤动。是啊, 心弦应该不停, 铿锵还在演绎, 让我们为铿锵玫瑰喝彩, 为绚烂生命加油!
简评:
文章语句优美, 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笔触穿越时空, 在众多的文人墨客中有匠心地选出
了有“遁世心, 正气浩然”的陶渊明和有“清新飘逸, 豪放心”的李白来诠释“铿锵心弦”的内涵, 末尾回归到“喧扰、浮华”的现代社会, 赞赏中国女足的不屈不挠、奋起拼博, 点明了人间当有“真心与执着”的主旨。三个独立的节段环环相扣、条理清晰, 明确而有力, 兼词句老到、风格顿挫有致, 实让人称许作者的才气。
四、人已故, 心未老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古人的追求多借诗句来抒发, 他们虽已过去, 但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唱至今为世人所传颂。 ——题记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静坐在窗前, 随手翻开一本《诗词鉴赏》, 我不禁沉醉于古人的绝唱之中。
汩罗江畔, 江水悠悠, 山河飘零。屈原, 一代楚国名臣在遭受楚王冷落后, 摇摇头, 留下“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 毅然决然地沉入了江底。这颗忠诚的爱国之心, 是否因此打动了楚王?
秋桐摇晃, 月照西楼。寂寞凭栏, 倚楼独思。李煜——一代亡国之君, 也有如此的悲寂之心, 奈何奈何, 国已不国, 江山也已不是他的, 曾经的荣华富贵已如过眼云烟。他之前是否也有过臣子如屈原之类的人劝诫, 却不为其闻, 因而只有独吟的寂寞之心了?
豪放如李白, 现实如杜甫, 安逸如陶潜, 如此人物, 一颗爱国之心自然也表现在诗中了。“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心也像屈原那般, 他踌躇满志, 却不为君主所用, 任他是豪放的李诗仙也难免有那种抑郁不得志的感情了, 只是他的豪放令他选择了等待, 白了头又何妨? 为国效力的壮心仍在。杜甫面对着破碎的河山, 哀叹“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现实的沉重, 令他被国愁与乡愁包围着, 两愁交替, 他的一颗赤诚的爱国心便融入了诗中、景中,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啊! 而陶翁的不同在于陶翁已淡泊名利,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他虽说已远离朝政, 但一颗心其实仍系祖国。
楚大夫的心念着祖国, 至死不渝; 李诗仙的心充满着期待; 杜甫的心被愁萦绕, 搔短了华发; 陶翁淡出尘世, 却也念着祖国, 一颗旷达之心令我佩服; 李煜的悔恨、忧愁之心, 无奈之下, 更与何人诉说?
合上《诗词鉴赏》, 我早已沉醉于他们的心境中了,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我为他们的求索、壮志、爱国的愁情所吸引, 他们人已故, 心未老, 我愿在他们的心的陪伴下, 度过我的人生。
简评:
作者纵古论今, 思绪纵横驰骋, 情感酣畅, 令人陶醉。作者从屈原着笔, 谈到陶潜李白, 谈到杜甫李煜, 用“爱国心”串起, 将多少历史人物并为一炉, 收放自然, 使全文主旨突出一贯。首尾两节的开与合, 分别有领起与升华之妙, 也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浑然一体。除了结构上的严谨外, 文章语句流畅, 措辞老练, 句式整齐, 且将大量的诗人的名句引来, 融入自己的评点, 使文章厚实而具有意蕴, 文采飞扬而精妙不绝。所以说, 临场写出如此深厚而流畅的作文, 考生有如此的古诗文修养, 令人击掌。
五、挚爱文学之心
海南省中考一考生
我的心不停遨游在名着之间, 任它用那馥郁的芳香把我包围。
——题记
诗中的春, 让我怡神。“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诗中的春, 是如此娇柔。那草, 那花, 那树, 永远的, 让你的心为之一动。
诗中的夏, 让我开朗。“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古诗中的荷花, 朵朵绚丽, 那一碧万顷上的点点红花, 让人开朗, 让我的心奋发。
诗中的秋, 让我清爽。“霜月红于二月花, ”那满山遍野的红, 那火红的叶, 那洋溢着生命的音符, 为我扫去了烦恼。“八月秋高风怒号”, 那风, 吹走了一切, 让我的心得到净化, 不再为世俗之事所烦。
诗中的冬, 让我宁静。“突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看那飘飞的雪, 软软的飞落, 周遭一片宁静。这冬, 让我的心慢慢静下来, 学会忍耐, 学会等待, 等着那希望之花绽放。 文学名着, 让我的心不断的净化, 感受那爱与恨, 感受那人间的真情。
黛玉, 你何必如此忧伤, 人间是非终会有结果, 你用一生的眼泪报答了他的恩情, 你已经完成了你的愿望。不要怨恨任何人, 把那诗稿烧了, 让自己心安下来吧, 告别大观园, 做回自己吧。 冉阿让, 你一生坎坷, 隐姓埋名, 你不断地去帮助他人, 你拥有一颗美好的心, 虽然你得不到柯赛特, 可你为她付出了, 她也得到幸福了, 你同伊娃一样, 有一颗天使之心。从你们身上, 我学到了爱。
思佳, 是你让我学会了坚强。你和保尔? 柯察金一样, 教会了我, 让我在困境中学会抬起头, 勇敢地向前迈进, 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让我变得更坚强。
——漫步那文学的长廊, 心不断地跳着, 感受着它给予我的精神与爱, 在那诗情画意中, 心, 受到了陶冶。
心的悸动, 源之于文学
——后记
简评:
文章精美而清新。前一部分通过四个并列语段, 将描写春、夏、秋、冬的诗词佳句集萃起来, 展示了诗意与诗境的美好。后面第二部分也是采用并列段落, 评述了文学名着中的三个人物塑造的感染力, 末句用抒情笔法赞美了文学的魔力。一首一尾的前言后记也有点睛之妙, 突出并强化了文学的作用。全文主旨明了, 结构简明, 剪裁精致, 词句洗练, 是用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