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论文

小学六年级学数学日记设计意图作文3800字

初三作文

小学四年级学生记数学日记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宋艳•孟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新课标实验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有时会感到枯燥、难学;学生除了完成一些练习性作业之外,没有养成思考与数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的习惯;小学生有时候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讲;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要想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给数学课堂增添一些活力,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许多学校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引入“writing to learn”(写作学习)的一项实验研究——记数学日记的研究,通过研究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在日记中要收集和记录下课堂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通过写数学日记,唤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网络;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同学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拓宽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拓宽了小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老师通过阅读数学日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1991年,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在制定的《教师规范》中倡议利用数学日记作为加强数学教学的手段,这使得数学日记作为师生间数学交流的工具在全美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并成为美国数学文化体系中的新生力量。

1997年以后,数学日记在我国零星地出现。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的老师都十分关注数学日记,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如: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昌禅乡辅导中心学校把数学日记当作“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是 “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把数学日记当作“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把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反思体验的方式” ;湖北省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研究了“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江苏省泰兴市大生镇中心小学提出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师生共同成长”;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记数学日记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学生能从写日记中直接获得认知与情感方面的益处,我们认为不仅如此,数学日记还可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把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同时,小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和内容很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同时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对提高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概念界定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反映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数学日记的范畴很广,可以是与老师的“对话”,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新方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0世纪7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有的译为“反思认知”。反思作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而学会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把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写进自己的日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为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2.研究对象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小学四年级1、2、4、5班的学生。确定他们为课题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① 课题行动研究的需要;② 上述四个班级学生中《苍梧晚报》小记者较多,有一定的

写作基础;③ 课题组的两位老师是他们的任课教师,便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数学日记的实验工作。

3.研究内容

指导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数学日记,设计总结数学日记的格式,研究数学日记在实践中的价值,探索通过数学日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具体讲,有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

第一步,我们可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记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他们人人都可以胜任;

第二步,我们可以定格式和定主题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

第三步,逐步放开,不定格式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二是要求学生记不同形式的数学日记。

(1)写“对话日记”,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小学生对老师有时会有害怕的感觉,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说。通过数学日记,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2)写“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教弱。学生除了上课和写作业外很少能主动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一天或几天内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学习。

(3)写“拓展日记”,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和书本密切相关的,小学生在学校很少有时间去接触更多更广的知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写“创新日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往往会和成人有所不同,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日记中写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发现,并得到反馈,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和总结法。以个案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为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减少机械性作业量,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记数学日记,并及时调整学习中的策略,使学习数学的潜能得到持续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通过经验总结,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及时得到反馈,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5.研究过程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2006.9—10)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6.10—2007.4)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指定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汇总学生的数学日记案例;问卷调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和作用。

(3)总结阶段(2007.5)

《小学生优秀数学日记集》展示、交流;撰写《结题报告》,字数约5000字。

五、课题的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小学生写数学日记实验研究报告》,字数约5000字,争取发表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小学生数学日记展

展示小学生的各种形式有数学日记,培养学生记数学日记的习惯。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1、2、4、5班学生。小学生在三年级就有了书面作文的要求,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篇幅不长的数学日记。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决定了他们对周围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既可以增添数学作业的人文色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写数学日记,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四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可行的。我们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自由畅想,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数学日记只是课外作业的一种形式,写数学日记并不是天天写,一周一次或两次,我们可以协调学生的课外习题作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

小学四年级学生记数学日记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宋艳•孟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新课标实验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学起来有时会感到枯燥、难学;学生除了完成一些练习性作业之外,没有养成思考与数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的习惯;小学生有时候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讲;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要想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给数学课堂增添一些活力,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许多学校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引入“writing to learn”(写作学习)的一项实验研究——记数学日记的研究,通过研究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

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在日记中要收集和记录下课堂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通过写数学日记,唤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网络;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同学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拓宽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拓宽了小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老师通过阅读数学日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1991年,美国数学教师全国委员会在制定的《教师规范》中倡议利用数学日记作为加强数学教学的手段,这使得数学日记作为师生间数学交流的工具在全美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并成为美国数学文化体系中的新生力量。

1997年以后,数学日记在我国零星地出现。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的老师都十分关注数学日记,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研究。如: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昌禅乡辅导中心学校把数学日记当作“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子”;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是 “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把数学日记当作“值得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把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反思体验的方式” ;湖北省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研究了“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江苏省泰兴市大生镇中心小学提出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师生共同成长”;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认为数学日记让学生体验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记数学日记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学生能从写日记中直接获得认知与情感方面的益处,我们认为不仅如此,数学日记还可促进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把课堂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联系起来,同时,小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形式和内容很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同时研究小学生记数学日记对提高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概念界定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反映新发现、新思路,抒发对数学学习的感受。

数学日记的范畴很广,可以是与老师的“对话”,可以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是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新发现”、“ 新方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0世纪70年代后期,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有的译为“反思认知”。反思作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而学会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重视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融合,把学生看作一个整体的人来培养。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的一种理想媒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把对老师或同学的意见、自己的心里话、学习后的反思等写进自己的日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回复及帮助。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日记为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完成这种再创造。数学日记可以不拘泥于课本限制,也不受到教师的束缚,学生可以综合运用自己的基础知识,大胆进行尝试,独立对问题进行探究。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2.研究对象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本校小学四年级1、2、4、5班的学生。确定他们为课题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① 课题行动研究的需要;② 上述四个班级学生中《苍梧晚报》小记者较多,有一定的

写作基础;③ 课题组的两位老师是他们的任课教师,便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数学日记的实验工作。

3.研究内容

指导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数学日记,设计总结数学日记的格式,研究数学日记在实践中的价值,探索通过数学日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具体讲,有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

第一步,我们可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记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他们人人都可以胜任;

第二步,我们可以定格式和定主题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

第三步,逐步放开,不定格式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二是要求学生记不同形式的数学日记。

(1)写“对话日记”,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小学生对老师有时会有害怕的感觉,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说。通过数学日记,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2)写“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教弱。学生除了上课和写作业外很少能主动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一天或几天内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学习。

(3)写“拓展日记”,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和书本密切相关的,小学生在学校很少有时间去接触更多更广的知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写“创新日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往往会和成人有所不同,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日记中写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发现,并得到反馈,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和总结法。以个案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为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减少机械性作业量,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记数学日记,并及时调整学习中的策略,使学习数学的潜能得到持续的发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通过经验总结,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及时得到反馈,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5.研究过程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2006.9—10)

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06.10—2007.4)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指定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汇总学生的数学日记案例;问卷调查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感受和作用。

(3)总结阶段(2007.5)

《小学生优秀数学日记集》展示、交流;撰写《结题报告》,字数约5000字。

五、课题的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小学生写数学日记实验研究报告》,字数约5000字,争取发表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小学生数学日记展

展示小学生的各种形式有数学日记,培养学生记数学日记的习惯。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四年级1、2、4、5班学生。小学生在三年级就有了书面作文的要求,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写篇幅不长的数学日记。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决定了他们对周围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既可以增添数学作业的人文色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在尝试写数学日记,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四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可行的。我们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在数学日记中自由畅想,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数学日记只是课外作业的一种形式,写数学日记并不是天天写,一周一次或两次,我们可以协调学生的课外习题作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作文2000字

五年级作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数学 获奖总数: 50 (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英语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和进入语言情景 陆燕 杨汛桥实验学校 优化语言情境 达成语言输出

——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情景创设的策略 张宁

齐贤镇中心小学

小学六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模式初探 孟英 绍兴县实验小学 杰出的导入,乐成的半壁

——以旧带新导入方式的课堂观察例谈

张慧兰

中国轻纺城小学

让小学英语作业“活”起来

——谈创新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赵幼红 鉴湖小学 周而复始,“滚动”之中见“实效”

----谈“滚动复现”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胡毓香

中国轻纺城小学

二等奖(9篇)

PEP 小学英语教材“二度开发”探略 詹洪法 绍兴县实验小学 准确理解教材 精确把握目标 正确处理文本 章晓瑛

柯岩中心小学 触景生情 见情思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初探 杨惠

齐贤镇中心小学

让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 亮" 起来 黄雯文 钱清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英语写作“动”起来 张芳萍 王坛镇中心小学 让教材文本在指尖华丽变身

—谈“文本再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 张小琴 柯岩中心小学 以字母单词为载体,渗透语音教学 季佳萍 秋瑾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翁林香 安昌镇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营造策略

张洁萍

鉴湖小学

三等奖(1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失真现象的描述与反思 沈燕洪 福全镇中心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孙颖 稽东镇楼坞小学 巧用chant, 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金蓉荣 兰亭镇中心小学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后的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 盛江蓝 安昌镇东昌小学 用心倾听,走进“英”符世界 宋燕萍 绍兴县滨海小学 利用自制学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虞丹丹 华舍实验学校 创设有效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葛小英 福全镇中心小学 柔性拓展作业,让孩子英语学习更有效——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柔性设计初探

肖 凤 平水镇中心小学 搭建语言学习的支架,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孙桂芳 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浅谈课堂话题写作与交流在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阶段的应用 孙金茶 钱清镇新甸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书写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夏条芬 夏履镇中心小学

关注生本,有效活跃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 余萍 柯桥小学 激“经验”引新知, 以“建构”提素质 宋奇奇 孙端镇中心小学 要 “笑”, 更 要 “ 效 ” ——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吴甜甜 马鞍镇中心小学 寥寥数笔 精彩纷呈

蒋飞飞

杨汛桥新民小学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科学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美术 获奖总数: 49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4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音乐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体育 获奖总数: 81 (篇)

二等奖(23篇)

三等奖(43篇)

绍兴县2011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信息技术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教学管理 获奖总数: 40 (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书法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书法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劳动与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劳动与技术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数学 获奖总数: 50 (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英语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和进入语言情景 陆燕 杨汛桥实验学校 优化语言情境 达成语言输出

——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情景创设的策略 张宁

齐贤镇中心小学

小学六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模式初探 孟英 绍兴县实验小学 杰出的导入,乐成的半壁

——以旧带新导入方式的课堂观察例谈

张慧兰

中国轻纺城小学

让小学英语作业“活”起来

——谈创新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赵幼红 鉴湖小学 周而复始,“滚动”之中见“实效”

----谈“滚动复现”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胡毓香

中国轻纺城小学

二等奖(9篇)

PEP 小学英语教材“二度开发”探略 詹洪法 绍兴县实验小学 准确理解教材 精确把握目标 正确处理文本 章晓瑛

柯岩中心小学 触景生情 见情思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初探 杨惠

齐贤镇中心小学

让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 亮" 起来 黄雯文 钱清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英语写作“动”起来 张芳萍 王坛镇中心小学 让教材文本在指尖华丽变身

—谈“文本再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 张小琴 柯岩中心小学 以字母单词为载体,渗透语音教学 季佳萍 秋瑾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翁林香 安昌镇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营造策略

张洁萍

鉴湖小学

三等奖(1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失真现象的描述与反思 沈燕洪 福全镇中心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孙颖 稽东镇楼坞小学 巧用chant, 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金蓉荣 兰亭镇中心小学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后的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 盛江蓝 安昌镇东昌小学 用心倾听,走进“英”符世界 宋燕萍 绍兴县滨海小学 利用自制学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虞丹丹 华舍实验学校 创设有效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葛小英 福全镇中心小学 柔性拓展作业,让孩子英语学习更有效——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柔性设计初探

肖 凤 平水镇中心小学 搭建语言学习的支架,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孙桂芳 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浅谈课堂话题写作与交流在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阶段的应用 孙金茶 钱清镇新甸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书写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夏条芬 夏履镇中心小学

关注生本,有效活跃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 余萍 柯桥小学 激“经验”引新知, 以“建构”提素质 宋奇奇 孙端镇中心小学 要 “笑”, 更 要 “ 效 ” ——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吴甜甜 马鞍镇中心小学 寥寥数笔 精彩纷呈

蒋飞飞

杨汛桥新民小学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科学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美术 获奖总数: 49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4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音乐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体育 获奖总数: 81 (篇)

二等奖(23篇)

三等奖(43篇)

绍兴县2011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信息技术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教学管理 获奖总数: 40 (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书法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书法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劳动与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劳动与技术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作文2000字

五年级作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数学 获奖总数: 50 (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英语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和进入语言情景 陆燕 杨汛桥实验学校 优化语言情境 达成语言输出

——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情景创设的策略 张宁

齐贤镇中心小学

小学六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模式初探 孟英 绍兴县实验小学 杰出的导入,乐成的半壁

——以旧带新导入方式的课堂观察例谈

张慧兰

中国轻纺城小学

让小学英语作业“活”起来

——谈创新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赵幼红 鉴湖小学 周而复始,“滚动”之中见“实效”

----谈“滚动复现”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胡毓香

中国轻纺城小学

二等奖(9篇)

PEP 小学英语教材“二度开发”探略 詹洪法 绍兴县实验小学 准确理解教材 精确把握目标 正确处理文本 章晓瑛

柯岩中心小学

触景生情 见情思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初探

杨惠

齐贤镇中心小学

让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 亮" 起来 黄雯文 钱清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英语写作“动”起来 张芳萍 王坛镇中心小学 让教材文本在指尖华丽变身

—谈“文本再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 张小琴 柯岩中心小学 以字母单词为载体,渗透语音教学 季佳萍 秋瑾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翁林香 安昌镇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营造策略

张洁萍

鉴湖小学

三等奖(1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失真现象的描述与反思 沈燕洪

福全镇中心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孙颖 稽东镇楼坞小学 巧用chant, 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金蓉荣 兰亭镇中心小学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后的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 盛江蓝 安昌镇东昌小学 用心倾听,走进“英”符世界 宋燕萍 绍兴县滨海小学 利用自制学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虞丹丹 华舍实验学校 创设有效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葛小英 福全镇中心小学 柔性拓展作业,让孩子英语学习更有效——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柔性设计初探

肖 凤 平水镇中心小学 搭建语言学习的支架,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孙桂芳 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浅谈课堂话题写作与交流在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阶段的应用 孙金茶 钱清镇新甸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书写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夏条芬 夏履镇中心小学

关注生本,有效活跃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 余萍 柯桥小学 激“经验”引新知, 以“建构”提素质 宋奇奇 孙端镇中心小学 要 “笑”, 更 要 “ 效 ” ——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吴甜甜 马鞍镇中心小学 寥寥数笔 精彩纷呈

蒋飞飞

杨汛桥新民小学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科学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美术 获奖总数: 49 (篇)

二等奖(14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音乐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

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体育 获奖总数: 81 (篇)

一等奖(15篇)

二等奖(23篇)

三等奖(43篇)

绍兴县2011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信息技术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教学管理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书法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书法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劳动与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劳动与技术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数学 获奖总数: 50 (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英语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和进入语言情景 陆燕 杨汛桥实验学校 优化语言情境 达成语言输出

——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情景创设的策略 张宁

齐贤镇中心小学

小学六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模式初探 孟英 绍兴县实验小学 杰出的导入,乐成的半壁

——以旧带新导入方式的课堂观察例谈

张慧兰

中国轻纺城小学

让小学英语作业“活”起来

——谈创新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赵幼红 鉴湖小学 周而复始,“滚动”之中见“实效”

----谈“滚动复现”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胡毓香

中国轻纺城小学

二等奖(9篇)

PEP 小学英语教材“二度开发”探略 詹洪法 绍兴县实验小学 准确理解教材 精确把握目标 正确处理文本 章晓瑛

柯岩中心小学

触景生情 见情思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初探

杨惠

齐贤镇中心小学

让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 亮" 起来 黄雯文 钱清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英语写作“动”起来 张芳萍 王坛镇中心小学 让教材文本在指尖华丽变身

—谈“文本再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 张小琴 柯岩中心小学 以字母单词为载体,渗透语音教学 季佳萍 秋瑾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翁林香 安昌镇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营造策略

张洁萍

鉴湖小学

三等奖(1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失真现象的描述与反思 沈燕洪

福全镇中心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孙颖 稽东镇楼坞小学 巧用chant, 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金蓉荣 兰亭镇中心小学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后的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 盛江蓝 安昌镇东昌小学 用心倾听,走进“英”符世界 宋燕萍 绍兴县滨海小学 利用自制学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虞丹丹 华舍实验学校 创设有效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葛小英 福全镇中心小学 柔性拓展作业,让孩子英语学习更有效——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柔性设计初探

肖 凤 平水镇中心小学 搭建语言学习的支架,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孙桂芳 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浅谈课堂话题写作与交流在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阶段的应用 孙金茶 钱清镇新甸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书写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夏条芬 夏履镇中心小学

关注生本,有效活跃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 余萍 柯桥小学 激“经验”引新知, 以“建构”提素质 宋奇奇 孙端镇中心小学 要 “笑”, 更 要 “ 效 ” ——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吴甜甜 马鞍镇中心小学 寥寥数笔 精彩纷呈

蒋飞飞

杨汛桥新民小学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科学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美术 获奖总数: 49 (篇)

二等奖(14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音乐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

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体育 获奖总数: 81 (篇)

一等奖(15篇)

二等奖(23篇)

三等奖(43篇)

绍兴县2011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信息技术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教学管理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书法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书法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劳动与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劳动与技术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_2作文五年级

小学作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数学 获奖总数: 50 (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英语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和进入语言情景 陆燕 杨汛桥实验学校 优化语言情境 达成语言输出

——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情景创设的策略 张宁

齐贤镇中心小学

小学六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模式初探 孟英 绍兴县实验小学 杰出的导入,乐成的半壁

——以旧带新导入方式的课堂观察例谈

张慧兰

中国轻纺城小学

让小学英语作业“活”起来

——谈创新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赵幼红 鉴湖小学 周而复始,“滚动”之中见“实效”

----谈“滚动复现”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胡毓香

中国轻纺城小学

二等奖(9篇)

PEP 小学英语教材“二度开发”探略 詹洪法 绍兴县实验小学 准确理解教材 精确把握目标 正确处理文本 章晓瑛

柯岩中心小学

触景生情 见情思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初探 杨惠

齐贤镇中心小学

让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 亮" 起来 黄雯文 钱清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英语写作“动”起来 张芳萍 王坛镇中心小学 让教材文本在指尖华丽变身

—谈“文本再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 张小琴 柯岩中心小学 以字母单词为载体,渗透语音教学 季佳萍 秋瑾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翁林香 安昌镇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营造策略

张洁萍

鉴湖小学

三等奖(1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失真现象的描述与反思 沈燕洪

福全镇中心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孙颖 稽东镇楼坞小学 巧用chant, 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金蓉荣 兰亭镇中心小学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后的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 盛江蓝 安昌镇东昌小学 用心倾听,走进“英”符世界 宋燕萍 绍兴县滨海小学 利用自制学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虞丹丹 华舍实验学校 创设有效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葛小英 福全镇中心小学 柔性拓展作业,让孩子英语学习更有效——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柔性设计初探 肖 凤 平水镇中心小学 搭建语言学习的支架,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孙桂芳 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浅谈课堂话题写作与交流在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阶段的应用

孙金茶

钱清镇新甸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书写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夏条芬 夏履镇中心小学

关注生本,有效活跃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 余萍 柯桥小学 激“经验”引新知, 以“建构”提素质 宋奇奇 孙端镇中心小学 要 “笑”, 更 要 “ 效 ” ——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吴甜甜 马鞍镇中心小学 寥寥数笔 精彩纷呈

蒋飞飞

杨汛桥新民小学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科学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美术 获奖总数: 49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4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音乐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体育 获奖总数: 81 (篇)

一等奖(15篇)

二等奖(23篇)

三等奖(43篇)

绍兴县2011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信息技术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

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教学管理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书法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书法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劳动与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劳动与技术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数学 获奖总数: 50 (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英语 获奖总数: 30 (篇)

一等奖(6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和进入语言情景 陆燕 杨汛桥实验学校 优化语言情境 达成语言输出

——例谈小学英语教学中优化情景创设的策略 张宁

齐贤镇中心小学

小学六年级英语“话题式”复习模式初探 孟英 绍兴县实验小学 杰出的导入,乐成的半壁

——以旧带新导入方式的课堂观察例谈

张慧兰

中国轻纺城小学

让小学英语作业“活”起来

——谈创新小学英语作业布置的几点尝试

赵幼红 鉴湖小学 周而复始,“滚动”之中见“实效”

----谈“滚动复现”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胡毓香

中国轻纺城小学

二等奖(9篇)

PEP 小学英语教材“二度开发”探略 詹洪法 绍兴县实验小学 准确理解教材 精确把握目标 正确处理文本 章晓瑛

柯岩中心小学

触景生情 见情思义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导入策略初探 杨惠

齐贤镇中心小学

让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 亮" 起来 黄雯文 钱清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英语写作“动”起来 张芳萍 王坛镇中心小学 让教材文本在指尖华丽变身

—谈“文本再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点思考 张小琴 柯岩中心小学 以字母单词为载体,渗透语音教学 季佳萍 秋瑾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翁林香 安昌镇中心小学

小学英语有效课堂营造策略

张洁萍

鉴湖小学

三等奖(15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失真现象的描述与反思 沈燕洪

福全镇中心小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孙颖 稽东镇楼坞小学 巧用chant, 让英语课堂活力四射

金蓉荣 兰亭镇中心小学 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观摩后的阅读教学思考与实践 盛江蓝 安昌镇东昌小学 用心倾听,走进“英”符世界 宋燕萍 绍兴县滨海小学 利用自制学具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虞丹丹 华舍实验学校 创设有效情境,开展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葛小英 福全镇中心小学 柔性拓展作业,让孩子英语学习更有效——农村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柔性设计初探 肖 凤 平水镇中心小学 搭建语言学习的支架,促进英语的有效教学

孙桂芳 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浅谈课堂话题写作与交流在小学英语毕业总复习阶段的应用

孙金茶

钱清镇新甸小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书写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夏条芬 夏履镇中心小学

关注生本,有效活跃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 余萍 柯桥小学 激“经验”引新知, 以“建构”提素质 宋奇奇 孙端镇中心小学 要 “笑”, 更 要 “ 效 ” ——记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吴甜甜 马鞍镇中心小学 寥寥数笔 精彩纷呈

蒋飞飞

杨汛桥新民小学

绍兴县2011年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科学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美术 获奖总数: 49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4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音乐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体育 获奖总数: 81 (篇)

一等奖(15篇)

二等奖(23篇)

三等奖(43篇)

绍兴县2011年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信息技术 获奖总数: 50 (篇)

一等奖(10篇)

二等奖(15

篇)

三等奖(25篇)

绍兴县2011年中小学教学管理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中小学教学管理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绍兴县2011年书法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书法 获奖总数: 30 (篇)

二等奖(9篇)

三等奖(15篇)

绍兴县2011年劳动与技术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劳动与技术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10篇)

绍兴县2011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获奖总数: 40 (篇)

一等奖(8篇)

二等奖(12篇)

三等奖(20篇)

二年级数学小论文作文3700字

四年级作文

怎样算的又快又准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刘徐

元旦,妈妈给我50元,让我自己安排。我来到商店买了5本本子,每本1元,又买了一个5元钱的玩具,最后我还到超市里买了QQ 糖,一袋2元,我买了5袋,妈妈让我算算一共用了多少元。我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说:“我刚学会了乘法,这还不容易!”

1*5=5(元)

2*5=10(元)

5+10+5=20(元)

我算的又快又准吧!

“藏”起来的乘法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陆光辉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一些冰激淋,我打开袋子数了数,里面有香草味3根,奶油味的5根,芒果味的5根,还有7根巧克力味的。妈妈问我:"你能用乘法计算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冰激凌吗?"我愣住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这里的4个数不完全相同,怎么用乘法计算呢?我想了想,用乘法计把必须把这几个数变得一样大,然后再用乘法计算。我反复在心里读着3,5,5,7。读着读着,我眼睛一亮,把7拿出2给3,这样4个数都变成了5,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冰激凌一共有5x4=20(根)。妈妈听了我的方法,夸我真聪明。

乘法与加法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江炜杰

二年级一开学,沙老师就教会了我们乘法。沙老师说:“乘法和加法其实是一家,比如4+4+4+4等于几呢?如果你用加法做,要算四次;如果你用乘法做,只要会背‘四六二十四’的口诀就能算出来。”我似懂非懂地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做呢?”沙老师说:“假如加法中的加数不相同,就不可以用乘法来算了;而假如加数相同的话,就可以用乘法来算。其实,乘法就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妈妈去买QQ 糖,一袋是两元钱,一共买了五袋,五袋QQ 糖一共要付几元钱?我说:“2乘以5等于10”。妈妈又考考我说说:“6袋呢?7袋呢?”我早就胸有成竹,脱口而出:“二六十二,二七十四,这么简单的题目,我早就会啦”!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看来我的小乖乖还真能学以致用呢,今天我要大大的奖赏你,要什么随便拿!”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喜滋滋的。我觉得学数学不仅有趣,而且生活中处处用得着!

我爱算24点

海门市刘浩小学二(4)徐可儿

这学期,我们教完加减乘除法课后,数学老师沙老师教了我们算24点,我觉得太神奇、太有趣了。爸爸告诉我算24点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扑克牌游戏,1至10任何四个不同的数字都能算出24点,后来传到美国后,连外国人也都称赞不已。他还说算24点的数学游戏,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 于是之后的每天吃过晚饭我总要拉上爸爸和妈妈进行较量一番,来个家庭大比拼,经过反复的训练,外加爸爸妈妈的点拨指导,现在总算悟出一些方法和技巧:

1、利用3*8=24、4*6=24、2*12=24的方法。

先看四张牌里有没有3、4、6、8、2,如果有,就把其中一个放在一边,再算其它三个数,得出的答案只要能与放在一边数相结合就可以得出24了。

2、利用加法运算方法。

例如15+9=24、18+6=24、14+16=24,可分别把四张牌上的数字凑成加号两边的数。

3、利用0和1的运算特征。

例如7-7=0,用4、7、7、6可组成4*6+7-7=24;又如9除以9=1, 9、9、5、5可组成5*5-9除以9=24

有了这些方法作为秘密武器,我算起24点来就越来越快了。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除”的混合运算,探索出更多的算法,在今后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的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网上购物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邵小宝

星期天,妈妈坐在电脑前上网淘宝。我问妈妈:“要买什么?”妈妈说:“快过年了,我想给你和妹妹各买一双鞋子。”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到商店去买呢?”妈妈说; “我看中的鞋子标价每双200元,商店里8折出售,就是每双160元,你算一下两双多少钱?”

我赶紧计算:“160*2=320(元) 。”

妈妈说:“算的不错,那你再计算一下网上6折,每双120元,两双要多少钱?”

我接着说:“120*2=240(元)。”

妈妈再问:“那你算一下网上买比商店里买便宜多少钱?”

我大声说:“320-240=80(元)”

妈妈说:“你计算还挺快的吗,现在知道我们为什么不到商店里去买了吧?”

我说:“知道了,那什么时候能拿到我们的新鞋子呢?”

妈妈说:“明天中午快递员就会送到家了,你就等着收货吧。”

算 年 龄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胡家铭

星期六晚上,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奶奶坐在桌子旁边聊天,妈妈摸摸我的脑袋说:“家铭,妈妈给你做个口算,你注意听好了。”我高兴的说:“好吧,你想出什么口算呀?”“现在你年龄多大?” 我立即回答:“8岁,你知道的呀,这也太简单了吧。” “还有呢,妈妈现在35岁,奶奶的年龄是你年龄的三倍加上妈妈的年龄,奶奶年龄是多少?”“你再重复一遍,我没有听清楚。” 于是妈妈又说了一遍,我听完后不停的转着眼睛想着,奶奶多少岁呀,多少岁呀?我心里想着:“8×3=24(岁),24+35=59(岁),所以奶奶是59岁。” 我立即回答:“有了,妈妈,奶奶是59岁,对吗?”妈妈问:“怎么算的呀?” 我就把刚才口算的过程说了一遍.妈妈和奶奶在一旁听着,高兴的直点头。妈妈笑着说:“家铭,真聪明,去玩会吧。”我心里美滋滋的,要知道这可都是数学的功劳呀!我今后会更多的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更加努力!

一共有多少层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邱江昊

我们家住在四楼,一层有20个台阶。一天, 我和妈妈出门散步,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从底楼到我们家一共要爬多少个台阶吗?”我心里想:这还不简单吗?于是我对妈妈说:“20×4=80(个), 一共有80个台阶嘛!”妈妈笑着说:“你再想想?”我顿时充满了疑惑。

回到家,我去数台阶,数来数去总是60个,怎么会少20个台阶呢?20正好是一层的台阶数。我在楼梯上来来回回跑着,突然,灵光一闪,兴奋地跳起来说:“我知道啦! 不能用20×4来算,从底楼到四楼其实只经过了3层,1楼~2楼一层,2楼~3楼一层,3楼~4楼一层,要先用到达楼层减出发楼层,再乘每层的台阶数,所以应该是4-1=3(层),20×3=60(个)。”妈妈微笑着点点头:“不错,看来楼梯没白跑!”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了,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学数学,不能再犯今天这样的错误了!

买盐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成家树

一天,妈妈在家做饭,突然发现家里没盐了,就给了我10元钱,让我和妹妹去超市买盐。我们来到超市,超市正在搞优惠活动,一包盐原价2.2元,现在便宜2角。妹妹开心地说:“太好了,我们正好能买5包盐。”我连忙说:“不对,你看看清楚,下面有行小字说买4送1,我们只要花四包盐的钱,就能买到5包盐了。4×2=8(元),买5包盐还能省下两元呢!”妹妹崇拜地看着我,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教育她:“小丫头,这就和做题目一样,一定要看清楚条件,一个都不能漏掉,不然就会出错,明白了吗?”妹妹重重地点点头,我也告诉自己,做任何事都要细心,特别是严谨的数学,这样才能学好。

饮料瓶的思索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许馨文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

走着走着,我们路过了一家饮料店。这里的一种果汁正在促销; 三个空瓶换一个新饮料。妈妈突然对我说;“朵朵,你知道,如果我买12瓶饮料,最多可以喝到几瓶这种饮料?”“这还不简单。”我连忙回答道,“12除以3等于4,4除以3等于1余1,12加4加1等于17,还剩2个空瓶。”

没想到妈妈居然对我说:“不对,再仔细想想。”我苦思冥想,就是这么多呀。妈妈笑着对我说:“其实我们可以借一个空瓶,再换一瓶饮料,再把空瓶换回去,这样就是17加1等于18瓶。”我恍然大悟。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有趣的数学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汤思婕

爸爸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华去钓鱼,他钓到鱼是这样的:6条无头,9条无尾,8条一半,他钓了多少条鱼?”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爸爸提醒我你可以动动手啊,不能光想。我就动笔在本子上画了画。终于发现:去掉“6”的头,就剩下“0”;而去掉“9”的尾和“8”的一半,剩下的也还是“0”。发现了这个“秘密”,我高兴极了,把本子递给爸爸看,爸爸夸我真聪明。

数学中的乐趣可真多,我非常喜欢学数学。

卖废纸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潘家昊

今天,我们家来个特殊的客人——收废纸的阿姨。随后,妈妈就把她带到了杂物间里,经过一阵讨价还价之后,阿姨和妈妈达成了协议,一斤废纸卖四角钱。只见阿姨麻利地将所有废纸绑得结结实实,再用秤把它们称了称,一共有16斤重。这时妈妈叫我算一下一共卖多少钱,我说:“妈妈,16乘4我没学过呀!”妈妈对我说:“用刚学的知识算算。”我灵机一动,想了想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是六元四角钱。”妈妈问是怎么算的,我说:“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钱,1千克就是8角钱,8乘8等于64,64角就是6元4角钱。”妈妈满意地点点头,阿姨也夸我真聪明。

我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呀!

怎样算的又快又准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刘徐

元旦,妈妈给我50元,让我自己安排。我来到商店买了5本本子,每本1元,又买了一个5元钱的玩具,最后我还到超市里买了QQ 糖,一袋2元,我买了5袋,妈妈让我算算一共用了多少元。我兴高采烈的对妈妈说:“我刚学会了乘法,这还不容易!”

1*5=5(元)

2*5=10(元)

5+10+5=20(元)

我算的又快又准吧!

“藏”起来的乘法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陆光辉

今天妈妈从超市里买了一些冰激淋,我打开袋子数了数,里面有香草味3根,奶油味的5根,芒果味的5根,还有7根巧克力味的。妈妈问我:"你能用乘法计算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冰激凌吗?"我愣住了,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这里的4个数不完全相同,怎么用乘法计算呢?我想了想,用乘法计把必须把这几个数变得一样大,然后再用乘法计算。我反复在心里读着3,5,5,7。读着读着,我眼睛一亮,把7拿出2给3,这样4个数都变成了5,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冰激凌一共有5x4=20(根)。妈妈听了我的方法,夸我真聪明。

乘法与加法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江炜杰

二年级一开学,沙老师就教会了我们乘法。沙老师说:“乘法和加法其实是一家,比如4+4+4+4等于几呢?如果你用加法做,要算四次;如果你用乘法做,只要会背‘四六二十四’的口诀就能算出来。”我似懂非懂地问:“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做呢?”沙老师说:“假如加法中的加数不相同,就不可以用乘法来算了;而假如加数相同的话,就可以用乘法来算。其实,乘法就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方法。”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妈妈来到超市。妈妈去买QQ 糖,一袋是两元钱,一共买了五袋,五袋QQ 糖一共要付几元钱?我说:“2乘以5等于10”。妈妈又考考我说说:“6袋呢?7袋呢?”我早就胸有成竹,脱口而出:“二六十二,二七十四,这么简单的题目,我早就会啦”!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看来我的小乖乖还真能学以致用呢,今天我要大大的奖赏你,要什么随便拿!”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喜滋滋的。我觉得学数学不仅有趣,而且生活中处处用得着!

我爱算24点

海门市刘浩小学二(4)徐可儿

这学期,我们教完加减乘除法课后,数学老师沙老师教了我们算24点,我觉得太神奇、太有趣了。爸爸告诉我算24点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扑克牌游戏,1至10任何四个不同的数字都能算出24点,后来传到美国后,连外国人也都称赞不已。他还说算24点的数学游戏,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 于是之后的每天吃过晚饭我总要拉上爸爸和妈妈进行较量一番,来个家庭大比拼,经过反复的训练,外加爸爸妈妈的点拨指导,现在总算悟出一些方法和技巧:

1、利用3*8=24、4*6=24、2*12=24的方法。

先看四张牌里有没有3、4、6、8、2,如果有,就把其中一个放在一边,再算其它三个数,得出的答案只要能与放在一边数相结合就可以得出24了。

2、利用加法运算方法。

例如15+9=24、18+6=24、14+16=24,可分别把四张牌上的数字凑成加号两边的数。

3、利用0和1的运算特征。

例如7-7=0,用4、7、7、6可组成4*6+7-7=24;又如9除以9=1, 9、9、5、5可组成5*5-9除以9=24

有了这些方法作为秘密武器,我算起24点来就越来越快了。我觉得24点真有趣,同时也感到数学真的很奇妙。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数学,灵活运用“+、-、*、除”的混合运算,探索出更多的算法,在今后的24点游戏中,一定要用的得心应手,当个高手。

网上购物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邵小宝

星期天,妈妈坐在电脑前上网淘宝。我问妈妈:“要买什么?”妈妈说:“快过年了,我想给你和妹妹各买一双鞋子。”我问:“妈妈,为什么不到商店去买呢?”妈妈说; “我看中的鞋子标价每双200元,商店里8折出售,就是每双160元,你算一下两双多少钱?”

我赶紧计算:“160*2=320(元) 。”

妈妈说:“算的不错,那你再计算一下网上6折,每双120元,两双要多少钱?”

我接着说:“120*2=240(元)。”

妈妈再问:“那你算一下网上买比商店里买便宜多少钱?”

我大声说:“320-240=80(元)”

妈妈说:“你计算还挺快的吗,现在知道我们为什么不到商店里去买了吧?”

我说:“知道了,那什么时候能拿到我们的新鞋子呢?”

妈妈说:“明天中午快递员就会送到家了,你就等着收货吧。”

算 年 龄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胡家铭

星期六晚上,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奶奶坐在桌子旁边聊天,妈妈摸摸我的脑袋说:“家铭,妈妈给你做个口算,你注意听好了。”我高兴的说:“好吧,你想出什么口算呀?”“现在你年龄多大?” 我立即回答:“8岁,你知道的呀,这也太简单了吧。” “还有呢,妈妈现在35岁,奶奶的年龄是你年龄的三倍加上妈妈的年龄,奶奶年龄是多少?”“你再重复一遍,我没有听清楚。” 于是妈妈又说了一遍,我听完后不停的转着眼睛想着,奶奶多少岁呀,多少岁呀?我心里想着:“8×3=24(岁),24+35=59(岁),所以奶奶是59岁。” 我立即回答:“有了,妈妈,奶奶是59岁,对吗?”妈妈问:“怎么算的呀?” 我就把刚才口算的过程说了一遍.妈妈和奶奶在一旁听着,高兴的直点头。妈妈笑着说:“家铭,真聪明,去玩会吧。”我心里美滋滋的,要知道这可都是数学的功劳呀!我今后会更多的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更加努力!

一共有多少层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邱江昊

我们家住在四楼,一层有20个台阶。一天, 我和妈妈出门散步,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从底楼到我们家一共要爬多少个台阶吗?”我心里想:这还不简单吗?于是我对妈妈说:“20×4=80(个), 一共有80个台阶嘛!”妈妈笑着说:“你再想想?”我顿时充满了疑惑。

回到家,我去数台阶,数来数去总是60个,怎么会少20个台阶呢?20正好是一层的台阶数。我在楼梯上来来回回跑着,突然,灵光一闪,兴奋地跳起来说:“我知道啦! 不能用20×4来算,从底楼到四楼其实只经过了3层,1楼~2楼一层,2楼~3楼一层,3楼~4楼一层,要先用到达楼层减出发楼层,再乘每层的台阶数,所以应该是4-1=3(层),20×3=60(个)。”妈妈微笑着点点头:“不错,看来楼梯没白跑!”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了,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学数学,不能再犯今天这样的错误了!

买盐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成家树

一天,妈妈在家做饭,突然发现家里没盐了,就给了我10元钱,让我和妹妹去超市买盐。我们来到超市,超市正在搞优惠活动,一包盐原价2.2元,现在便宜2角。妹妹开心地说:“太好了,我们正好能买5包盐。”我连忙说:“不对,你看看清楚,下面有行小字说买4送1,我们只要花四包盐的钱,就能买到5包盐了。4×2=8(元),买5包盐还能省下两元呢!”妹妹崇拜地看着我,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教育她:“小丫头,这就和做题目一样,一定要看清楚条件,一个都不能漏掉,不然就会出错,明白了吗?”妹妹重重地点点头,我也告诉自己,做任何事都要细心,特别是严谨的数学,这样才能学好。

饮料瓶的思索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许馨文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

走着走着,我们路过了一家饮料店。这里的一种果汁正在促销; 三个空瓶换一个新饮料。妈妈突然对我说;“朵朵,你知道,如果我买12瓶饮料,最多可以喝到几瓶这种饮料?”“这还不简单。”我连忙回答道,“12除以3等于4,4除以3等于1余1,12加4加1等于17,还剩2个空瓶。”

没想到妈妈居然对我说:“不对,再仔细想想。”我苦思冥想,就是这么多呀。妈妈笑着对我说:“其实我们可以借一个空瓶,再换一瓶饮料,再把空瓶换回去,这样就是17加1等于18瓶。”我恍然大悟。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有趣的数学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3)汤思婕

爸爸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小华去钓鱼,他钓到鱼是这样的:6条无头,9条无尾,8条一半,他钓了多少条鱼?”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来,爸爸提醒我你可以动动手啊,不能光想。我就动笔在本子上画了画。终于发现:去掉“6”的头,就剩下“0”;而去掉“9”的尾和“8”的一半,剩下的也还是“0”。发现了这个“秘密”,我高兴极了,把本子递给爸爸看,爸爸夸我真聪明。

数学中的乐趣可真多,我非常喜欢学数学。

卖废纸

海门市刘浩小学 二(4)潘家昊

今天,我们家来个特殊的客人——收废纸的阿姨。随后,妈妈就把她带到了杂物间里,经过一阵讨价还价之后,阿姨和妈妈达成了协议,一斤废纸卖四角钱。只见阿姨麻利地将所有废纸绑得结结实实,再用秤把它们称了称,一共有16斤重。这时妈妈叫我算一下一共卖多少钱,我说:“妈妈,16乘4我没学过呀!”妈妈对我说:“用刚学的知识算算。”我灵机一动,想了想对妈妈说:“我算出来了,是六元四角钱。”妈妈问是怎么算的,我说:“16斤就是8千克,1斤4角钱,1千克就是8角钱,8乘8等于64,64角就是6元4角钱。”妈妈满意地点点头,阿姨也夸我真聪明。

我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呀!

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2016年工作计划作文1500字

初一作文

1 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2016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

(一)一、二月份

1. 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

2. 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

(二)三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初中学生数学联赛。

2. 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优课评选活动。

3. 组织参加第一期全省课题立项培训会。

4. 推荐参加甘南州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优质课竞赛。

5. 推荐参加甘肃省2016年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

6. 组织开展舟曲县中小学音、体、美优秀教案征集评选活动。

7. 组织开展舟曲县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8. 督查全县各学校开学工作。

(三)四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初赛)。

2. 组织开展全国中学生(高中)生物竞赛。

3. 组织参加第二期全省课题立项培训会。

4. 组织2016年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2 5. 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第十八届“语文报杯”作文大赛。

6. 组织参与《甘肃省与山东省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子课题研究。

7. 编辑《舟曲教育教研》。

8. 推荐参加全州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合作一小)。

(四)五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决赛)。

2. 推荐参加“甘肃省第四届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3. 组织2016年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4. 组织参与《甘肃省与山东省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子课题研究。

5. 组织参加2015年课题中期评估。

6. 推荐参加甘肃省首届“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大赛”。

7. 推荐参加全州高中历史、地理、生物“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卓尼县柳林中学)。

8. 推荐参加全州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临潭县回中)。

(五)六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中学生(高中)化学竞赛。

2. 推荐上报“语文报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作品。

3 3. 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4. 推荐参加全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5. 组织开展2016年课题结题鉴定工作。

6. 组织参与《甘肃省与山东省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智库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子课题研究。

7. 推荐参加全州双语类部分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玛曲县)。

8. 组织完成甘肃省普通高中2016年夏季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六)七、八月份

1. 组织完成全县五年级、八年级、高二级水平测试工作。

2. 做好上半年工作总结。

二、下半年工作

(一)九月份

1. 组织参加全国中学生(高中)数学、物理竞赛。

2. 组织参加全省课题阶段性优秀成果、优秀论文评选、交流活动。

3. 配合教育学会,参加论文、课件、优质课、教师技能等各项评比、推荐活动。

4. 督查全县各学校开学工作。

5. 评选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十月份

4 1. 组织参加全国中学生(初中、高中)英语竞赛(初赛)。

2. 推荐参加全省高中部分学科教师技能大赛。

3. 推荐参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技能大赛。

4. 推荐参加甘肃省双语教师第三届优质课大赛。

5. 组织参加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工作。

6. 推荐参加全州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临潭县第一中学)。

(三)十一月份

1. 推荐参加全省中小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 组织参加中学生英语竞赛(决赛)。

3. 推荐参加全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4. 组织承办全州初中物理、化学、历史“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四)十二月份

1. 组织完成甘肃省普通高中2016年冬季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2. 组织完成全县五年级、八年级、高二级水平测试工作。

3. 做好教研室全年工作总结。

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

2016年1月20日

1 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2016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

(一)一、二月份

1. 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

2. 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

(二)三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初中学生数学联赛。

2. 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优课评选活动。

3. 组织参加第一期全省课题立项培训会。

4. 推荐参加甘南州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优质课竞赛。

5. 推荐参加甘肃省2016年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

6. 组织开展舟曲县中小学音、体、美优秀教案征集评选活动。

7. 组织开展舟曲县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8. 督查全县各学校开学工作。

(三)四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初赛)。

2. 组织开展全国中学生(高中)生物竞赛。

3. 组织参加第二期全省课题立项培训会。

4. 组织2016年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2 5. 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第十八届“语文报杯”作文大赛。

6. 组织参与《甘肃省与山东省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子课题研究。

7. 编辑《舟曲教育教研》。

8. 推荐参加全州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合作一小)。

(四)五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决赛)。

2. 推荐参加“甘肃省第四届幼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3. 组织2016年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4. 组织参与《甘肃省与山东省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子课题研究。

5. 组织参加2015年课题中期评估。

6. 推荐参加甘肃省首届“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大赛”。

7. 推荐参加全州高中历史、地理、生物“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卓尼县柳林中学)。

8. 推荐参加全州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临潭县回中)。

(五)六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中学生(高中)化学竞赛。

2. 推荐上报“语文报杯”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作品。

3 3. 组织参加全省中小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4. 推荐参加全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5. 组织开展2016年课题结题鉴定工作。

6. 组织参与《甘肃省与山东省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智库建设”及信息化建设子课题研究。

7. 推荐参加全州双语类部分学科“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玛曲县)。

8. 组织完成甘肃省普通高中2016年夏季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六)七、八月份

1. 组织完成全县五年级、八年级、高二级水平测试工作。

2. 做好上半年工作总结。

二、下半年工作

(一)九月份

1. 组织参加全国中学生(高中)数学、物理竞赛。

2. 组织参加全省课题阶段性优秀成果、优秀论文评选、交流活动。

3. 配合教育学会,参加论文、课件、优质课、教师技能等各项评比、推荐活动。

4. 督查全县各学校开学工作。

5. 评选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十月份

4 1. 组织参加全国中学生(初中、高中)英语竞赛(初赛)。

2. 推荐参加全省高中部分学科教师技能大赛。

3. 推荐参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技能大赛。

4. 推荐参加甘肃省双语教师第三届优质课大赛。

5. 组织参加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工作。

6. 推荐参加全州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临潭县第一中学)。

(三)十一月份

1. 推荐参加全省中小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2. 组织参加中学生英语竞赛(决赛)。

3. 推荐参加全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4. 组织承办全州初中物理、化学、历史“同课异构”教学竞赛暨观摩研讨活动(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

(四)十二月份

1. 组织完成甘肃省普通高中2016年冬季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2. 组织完成全县五年级、八年级、高二级水平测试工作。

3. 做好教研室全年工作总结。

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

2016年1月20日

我的地盘我做主作文5600字

五年级作文

1 论文编号:G2009019634

我的地盘我做主

——对五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连云港市许庄小学 邮编:222022 王生军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弱化的现状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建议教师加强课堂上对学生的相机引导、转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等,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寻找失落的地盘,正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从而提高课程改革效益。

【关键词】自主学习 调查 分析 对策

【引言】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强调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并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表明,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意在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守望小学数学课堂“失落”地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期能对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定

本次调查对象为苏北地区一所城乡结合的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是在不干涉学生的正常活动下,在自然状态中获得的。发出问卷调查表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

2 (二)调查内容的设计

1、主要调查内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数学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学生期盼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进行反思的能力等。从收回的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调查工作给予了良好的支持与协作。

2、调查工具:

(1)调查问卷:

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

A、把以下学科按照喜欢的程度用1、2、3、4、5标出来:(兴趣程度最深的数字最大,兴趣程度最低的数字最小)

□语文 □数学 □体育 □美术 □ 英语

B 、上数学课你愿意举手发言吗? a.愿意 b.有时愿意,有时不愿意 c.不愿意

C 、当你答错老师的问题时,你希望怎样?a. 老师引导你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过来 b.老师帮你指出错误,并给予你一些鼓励 c.同学帮你指出错误

D 、你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是否满意?a. 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E 、你认为自己的学习自主权处于哪一种状态?

a. 得到充分尊重 b.有一定的自主权 c.基本上没有自主权 F、有关学习的方法,你:a. 偶尔想到,但没有去尝试寻找好的方法

3 b. 试着去实践别人介绍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又放弃了

c. 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已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g 、你有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习惯吗?a. 已成习惯 b.偶尔制定 c.没有

I 、你在自主学习时,是否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

a. 总能如此 b.部分如此 c.很少如此 h 、你课前预习的情况如何?

a. 全都认真预习 b.有时间就预习 c.基本不预习

i 、你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是什么?a. 积极投入 b.偶尔参加 c.没兴趣参加

j 、如果老师上课让你回答问题,你会怎样?

a. 抓住机会,锻炼自己 b.看书回答问题 c.假装不会,默不作声

k 、 你什么时间进行复习? a .在平时和考试前都不复习 b. 平时不复习,考试前复习 c.平时和考试前都复习

l 、你的复习方法是哪一种?

a. 把重点内容看熟练 b.经回忆学过的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问 c.除弄懂平时所学的,学完一个单元就自我整理一下

m 、你遇到疑难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是什么?

4

a 自己思考解决 b.翻阅教材及教辅材料 c.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n 、你对课外阅读持什么态度?a. 读好书 b.多读书 c.见什么读什么

o 、你喜欢与别人讨论、交流问题看法吗?

a. 喜欢与别人交流 b.偶尔交流一下 c.喜欢安静思考

p 、没有大人和老师督促,你能主动学习吗?a. 主动 b. 有时主动 c. 不主动

a. 经常这样b. 有时这样 c. 从不这样

q 、 当你取得进步时, 你是否让自己轻松一下? a. 一定会 b.有时会 c. 不会, 继续加把劲儿

(2)调查统计表:

学校五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调查情况统计表

(三)调查方法

5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发放调查问卷和直接访谈,运用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放法。

二、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状况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数学“很有兴趣”和“有兴趣”的占89.3%,对数学的“兴趣一般”和“没有兴趣”的占10.7%,即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数学能使人聪明,对各科学习都有帮助。尤其对升入初中学习作用很大,这说明多数学生已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状况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能够做到“主动发言”的28.4%,“愿意发言但不主动”的有55%,“不愿发言”的有16.6%,即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其原因是:学生自信心不足,怕说错了丢面子;也有的同学说自己不爱动脑筋,还有的学生说畏惧老师,怕答错了挨老师批评。

在数学课上,“经常有想法”和“有想法”58%,“很少有想法”和“没想法”的学生占42%,选择后者的大都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习惯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总认为老师是对的,缺少学习主动性。

(三)数学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分析

对于课前预习:能够“全面认真预习”的学生有3.6%,“基本预

6 习”的有22.9%,“有时有点预习”的有55%,“没有预习”的有18.5%。即选择“有时有点预习”的学生最多,且预习的方式主要是不分难易看一遍或大略地翻一下书。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不经常,预习的方式也不够科学,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另外,访谈当中学生也道出其中的原因,学习负担太重,没有时间预习,很多同学没有预习的习惯,不知道怎样预习。访谈中还了解到,成绩好的学生,预习习惯情况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稍好。

从课后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情况的统计显示,有62.1%的学生选择“希望老师归纳总结”和“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归纳总结”,只有5.6%的学生能“主动、认真进行归纳总结”还有32.3%的学生“没有归纳总结”。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归纳总结对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将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对加深巩固知识,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大有好处。但也有学生表示,“老师归纳得很好,无需我们归纳”,也有的说“不知怎样归纳”。

对布置的作业,74.2%的学生能“独立完成”,20.2%的学生是“参考同学作业完成”“不会做就等待老师的评讲”,而5.6%的学生是“照抄同学作业”。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做作业的方式是先做作业,有问题再翻书。作业停留在能够完成老师指定的学习任务这一层面。而对待作业、试卷中问题的处理方式,有57.8%的学生能“认真分析原因”和“与同学讨论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有26%的学生是“等待老师的讲评,如果不讲也就算了”,还有16.2%的学生“只看错对或得分”。

7 在阅读课外书籍方面,选择“经常阅读”的学生有28.6%,“有时阅读”的学生有50.8%,“没有阅读”的学生有20.6%。通过访谈了解到,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多是成绩好的学生,阅读的主要书籍是小学生数学报之类的数学辅导刊物,阅读的目的不外乎是多见识一些题型和解题技巧,以提高数学成绩。

在回答“课外你是否与同学讨论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时,能够“经常讨论”的学生有11%,“有时讨论”的有65.8%,“很少讨论”和“不讨论”的有23.2%。访谈中绝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讨论对学习的作用,即通过讨论可以吸取他人好的解题方法和思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也有不少学生表示不知怎样讨论、没有讨论的习惯。

(四)小学生所期盼的学习方式

对数学课的学习方式,7.6%的学生希望“独立学习”,49%的学生希望“与同学和老师合作学习”43.4%的学生希望“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和“听老师讲授。即大多数学生希望合作学习,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希望老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出讲练结合、课外课内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希望做一些重复机械的作业,希望教师能以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讲授数学。

(五)对教学难题的态度

如果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或困难,有28.7%的学生“会尽己所能去克服或解决”,50.3%的学生会“向老师或同学求助”,21%的学生则选择“想一想就算了”和“放弃”。谈访中了解到,成绩好的同学“会尽己所能去克服或解决”难题或困难,这是因为他们学习能力较强,

8 基础好,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对待难题或困难的态度是“想一想就算了”,或干脆放弃。这部分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羞于向他人求助,加之学习负担重,作业多,使得他们没有时间也懒得在学习上花更多的精力。

(六) 对数学进行反思的能力

对待平时的学习,能够做到“经常”进行反思的学生有10.5%,“有时”反思的有56.8%,“很少有”和“没有”反思的学生有22.7%。访谈中了解到,没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大有人在,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进行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习题或试题进行。这说明学生的反思只处于比较浅的层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表明部分学生的学习是处于应付、盲目的境地。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只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给学生提供机会。

三、对教学的建议

(一)相机引导的艺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水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保证。

1、联系实际,引导迁移

在课堂中,有的所教的内容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如果就事情讲事情,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容易产生思维阻塞。这时可以联系学生的

9 生活,让学生说说感受,这样往往能够疏通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有了生活的经验,再让学生自主探索,就会产生探索真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就能够顺藤摸瓜得到答案。

2、将错就错,引导归谬

学生自主探索时,有时错误非常明显,有时则比较隐蔽。这时抓住隐蔽性的错误,将错就错,推演开去可以促进学生改变错误的思维分向,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教师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方向,相机引导学生自行推理,方向探索方向的荒谬,跳出原来的思维轨道,寻求正确的探索方向。

(二)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

自主学习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它并不否定和排斥教师的作用与地位,相反教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自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自主,教师只有对自主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按照自主学习的要求和规律组织教学。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着,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咨询、指导、帮助,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教学时空转变教学观念是唤醒学生智慧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的同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发表意见,学生原有的经验被激活,个性得到了展示,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是

10 一种享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前提条件,有了这种条件,学生才可能有自主探究的动机,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所选择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活动的自由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教师要通过更新教学方法,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感觉数学比较难学,除了数学课堂内容本身的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叶圣陶先生多出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意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克服学习困难;注意学法指

11 导,培养求知动机;加强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有效的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从工作实践出发守望小学数学课堂“失落”地盘,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课程改革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主编:王铁军,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1 论文编号:G2009019634

我的地盘我做主

——对五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化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连云港市许庄小学 邮编:222022 王生军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弱化的现状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建议教师加强课堂上对学生的相机引导、转化自身的教学观念、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等,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寻找失落的地盘,正所谓“我的地盘我做主”,从而提高课程改革效益。

【关键词】自主学习 调查 分析 对策

【引言】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强调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学会学习,并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这表明,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意在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守望小学数学课堂“失落”地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期能对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启示。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定

本次调查对象为苏北地区一所城乡结合的中心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是在不干涉学生的正常活动下,在自然状态中获得的。发出问卷调查表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

2 (二)调查内容的设计

1、主要调查内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数学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学生期盼的学习方式,学生对数学进行反思的能力等。从收回的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调查工作给予了良好的支持与协作。

2、调查工具:

(1)调查问卷:

学生自主学习调查问卷

A、把以下学科按照喜欢的程度用1、2、3、4、5标出来:(兴趣程度最深的数字最大,兴趣程度最低的数字最小)

□语文 □数学 □体育 □美术 □ 英语

B 、上数学课你愿意举手发言吗? a.愿意 b.有时愿意,有时不愿意 c.不愿意

C 、当你答错老师的问题时,你希望怎样?a. 老师引导你自己找出错误,并纠正过来 b.老师帮你指出错误,并给予你一些鼓励 c.同学帮你指出错误

D 、你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是否满意?a. 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E 、你认为自己的学习自主权处于哪一种状态?

a. 得到充分尊重 b.有一定的自主权 c.基本上没有自主权 F、有关学习的方法,你:a. 偶尔想到,但没有去尝试寻找好的方法

3 b. 试着去实践别人介绍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又放弃了

c. 经过一定时间的尝试,已把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g 、你有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习惯吗?a. 已成习惯 b.偶尔制定 c.没有

I 、你在自主学习时,是否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

a. 总能如此 b.部分如此 c.很少如此 h 、你课前预习的情况如何?

a. 全都认真预习 b.有时间就预习 c.基本不预习

i 、你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是什么?a. 积极投入 b.偶尔参加 c.没兴趣参加

j 、如果老师上课让你回答问题,你会怎样?

a. 抓住机会,锻炼自己 b.看书回答问题 c.假装不会,默不作声

k 、 你什么时间进行复习? a .在平时和考试前都不复习 b. 平时不复习,考试前复习 c.平时和考试前都复习

l 、你的复习方法是哪一种?

a. 把重点内容看熟练 b.经回忆学过的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问 c.除弄懂平时所学的,学完一个单元就自我整理一下

m 、你遇到疑难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是什么?

4

a 自己思考解决 b.翻阅教材及教辅材料 c.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n 、你对课外阅读持什么态度?a. 读好书 b.多读书 c.见什么读什么

o 、你喜欢与别人讨论、交流问题看法吗?

a. 喜欢与别人交流 b.偶尔交流一下 c.喜欢安静思考

p 、没有大人和老师督促,你能主动学习吗?a. 主动 b. 有时主动 c. 不主动

a. 经常这样b. 有时这样 c. 从不这样

q 、 当你取得进步时, 你是否让自己轻松一下? a. 一定会 b.有时会 c. 不会, 继续加把劲儿

(2)调查统计表:

学校五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调查情况统计表

(三)调查方法

5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发放调查问卷和直接访谈,运用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放法。

二、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状况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数学“很有兴趣”和“有兴趣”的占89.3%,对数学的“兴趣一般”和“没有兴趣”的占10.7%,即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数学能使人聪明,对各科学习都有帮助。尤其对升入初中学习作用很大,这说明多数学生已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二)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状况分析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能够做到“主动发言”的28.4%,“愿意发言但不主动”的有55%,“不愿发言”的有16.6%,即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其原因是:学生自信心不足,怕说错了丢面子;也有的同学说自己不爱动脑筋,还有的学生说畏惧老师,怕答错了挨老师批评。

在数学课上,“经常有想法”和“有想法”58%,“很少有想法”和“没想法”的学生占42%,选择后者的大都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习惯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总认为老师是对的,缺少学习主动性。

(三)数学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分析

对于课前预习:能够“全面认真预习”的学生有3.6%,“基本预

6 习”的有22.9%,“有时有点预习”的有55%,“没有预习”的有18.5%。即选择“有时有点预习”的学生最多,且预习的方式主要是不分难易看一遍或大略地翻一下书。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不经常,预习的方式也不够科学,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另外,访谈当中学生也道出其中的原因,学习负担太重,没有时间预习,很多同学没有预习的习惯,不知道怎样预习。访谈中还了解到,成绩好的学生,预习习惯情况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稍好。

从课后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情况的统计显示,有62.1%的学生选择“希望老师归纳总结”和“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归纳总结”,只有5.6%的学生能“主动、认真进行归纳总结”还有32.3%的学生“没有归纳总结”。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归纳总结对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将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对加深巩固知识,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大有好处。但也有学生表示,“老师归纳得很好,无需我们归纳”,也有的说“不知怎样归纳”。

对布置的作业,74.2%的学生能“独立完成”,20.2%的学生是“参考同学作业完成”“不会做就等待老师的评讲”,而5.6%的学生是“照抄同学作业”。通过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做作业的方式是先做作业,有问题再翻书。作业停留在能够完成老师指定的学习任务这一层面。而对待作业、试卷中问题的处理方式,有57.8%的学生能“认真分析原因”和“与同学讨论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有26%的学生是“等待老师的讲评,如果不讲也就算了”,还有16.2%的学生“只看错对或得分”。

7 在阅读课外书籍方面,选择“经常阅读”的学生有28.6%,“有时阅读”的学生有50.8%,“没有阅读”的学生有20.6%。通过访谈了解到,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的多是成绩好的学生,阅读的主要书籍是小学生数学报之类的数学辅导刊物,阅读的目的不外乎是多见识一些题型和解题技巧,以提高数学成绩。

在回答“课外你是否与同学讨论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时,能够“经常讨论”的学生有11%,“有时讨论”的有65.8%,“很少讨论”和“不讨论”的有23.2%。访谈中绝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讨论对学习的作用,即通过讨论可以吸取他人好的解题方法和思想,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也有不少学生表示不知怎样讨论、没有讨论的习惯。

(四)小学生所期盼的学习方式

对数学课的学习方式,7.6%的学生希望“独立学习”,49%的学生希望“与同学和老师合作学习”43.4%的学生希望“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和“听老师讲授。即大多数学生希望合作学习,但也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希望老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出讲练结合、课外课内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希望做一些重复机械的作业,希望教师能以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讲授数学。

(五)对教学难题的态度

如果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或困难,有28.7%的学生“会尽己所能去克服或解决”,50.3%的学生会“向老师或同学求助”,21%的学生则选择“想一想就算了”和“放弃”。谈访中了解到,成绩好的同学“会尽己所能去克服或解决”难题或困难,这是因为他们学习能力较强,

8 基础好,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对待难题或困难的态度是“想一想就算了”,或干脆放弃。这部分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羞于向他人求助,加之学习负担重,作业多,使得他们没有时间也懒得在学习上花更多的精力。

(六) 对数学进行反思的能力

对待平时的学习,能够做到“经常”进行反思的学生有10.5%,“有时”反思的有56.8%,“很少有”和“没有”反思的学生有22.7%。访谈中了解到,没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大有人在,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进行反思,但反思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习题或试题进行。这说明学生的反思只处于比较浅的层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表明部分学生的学习是处于应付、盲目的境地。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要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只是要创设情境,营造探索氛围,给学生提供机会。

三、对教学的建议

(一)相机引导的艺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就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水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保证。

1、联系实际,引导迁移

在课堂中,有的所教的内容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如果就事情讲事情,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容易产生思维阻塞。这时可以联系学生的

9 生活,让学生说说感受,这样往往能够疏通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有了生活的经验,再让学生自主探索,就会产生探索真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就能够顺藤摸瓜得到答案。

2、将错就错,引导归谬

学生自主探索时,有时错误非常明显,有时则比较隐蔽。这时抓住隐蔽性的错误,将错就错,推演开去可以促进学生改变错误的思维分向,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教师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方向,相机引导学生自行推理,方向探索方向的荒谬,跳出原来的思维轨道,寻求正确的探索方向。

(二)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

自主学习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它并不否定和排斥教师的作用与地位,相反教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自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自主,教师只有对自主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按照自主学习的要求和规律组织教学。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着,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咨询、指导、帮助,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教学时空转变教学观念是唤醒学生智慧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的同时,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发表意见,学生原有的经验被激活,个性得到了展示,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学习是

10 一种享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前提条件,有了这种条件,学生才可能有自主探究的动机,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因此教师所选择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活动的自由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教师要通过更新教学方法,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

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感觉数学比较难学,除了数学课堂内容本身的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而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叶圣陶先生多出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意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克服学习困难;注意学法指

11 导,培养求知动机;加强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有效的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是我们教师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我们教师一定要从工作实践出发守望小学数学课堂“失落”地盘,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习惯,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课程改革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主编:王铁军,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小学语文小论文格式怎么写作文5700字

五年级作文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南截小学

应用题教学,就是使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算法。要想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到上述三点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深深体会到,抓好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口述过关,也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低年级学生是从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这些简单的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又是进一步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引导学生

在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再让学生一一口述出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教第一册37页例题,这是一道以图代字的减法应用题。我们首先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用剪子剪下几个?剪下的数表示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反复口述,同桌或全班交流。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做题总是以口述助列式,再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确定算法便可。如:第二册36页例八,学校里养了7只黑免,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儿只?这是一道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又是小学阶段比多比少应用题的刚开始,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呢?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揣摸一个题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线板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人人口述解题思路。问:题里告诉的是什么事?(学校养兔的事)知道哪两个条件?(养7只黑兔,U 只白兔)求什么?(白免比黑免多几只?)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结合看图把每一只黑兔与对着的一只白兔分别用虚线连起来,再引导学生数对着的有多少只?(7只)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免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没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结合算式12-7=5(只),最后让学生结合图反复口述。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围绕教师的发问转,他们不仅动了脑,还动口,所学的应用题,不仅心里明白,而且能用

语言表达出来,在口述的基础上加深了印象。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尝到了让学生口述应用题解题思路的重要性。由于从学生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这个起步抓起,在中高年级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和其它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都不感到困难。从课堂练习到历次镇县统考,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全班数学成绩都保持在90分以上,因不懂题意,列错式的现象极少出现。

急之,应用题教学在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的情况下,在口述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再助列式解答,对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效果也是比较可观的。

浅析“计算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蓬莱市小门家镇完小战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学生算得准确、迅速,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合理、灵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算理,以理导法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运用才能自如。因此,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由于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 123> 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

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可以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强化验算

在计算教学中,我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勤于验算的习惯。要求在算题时,每个人准备一个验算本,算一题,验一题;在批题的过程中,发现谁做的题错了,就给谁这道题的验算过程看一下,检查一下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辅导改正。加强验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反思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关于“练”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东军小学孙伟丽

“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扎扎实实地训练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率的保证。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

占.

1.要增强“练”的意识

要把“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认识练的意义,细心设计练的内容,努力做好精讲精练,尽可能使“练”的时间多于“讲”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练的意识,如在新授课教学中,可进行导入新课铺垫练、学习新知后尝试练、动手操作实践练、巩固新知专项练、反馈以后矫正练等。

2.要树立整体观和效益观

一节课的教学是一分整体,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不到位,都会影响整节课的训练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不但要各式各徉,而且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要注意训练的效益,训练的题目要精心选择,努力做到少而精,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懂得应怎样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反馈要及时,矫正要到位

反馈、矫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提间,学生的板演,课堂练习和质疑问难等形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坚持一个“早”字,努力做到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着重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以矫正;对于反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尽量做到当堂集体矫正;发现的个性问题,再予以个别辅导矫正。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

山东省莱州市异道镇扮县小学王洪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不知转化为知,由低级认识转化为高级认识,没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只有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速度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对核心知识要精讲

要学好数学必须掌握好数学概念这些核心知识,数学概念的掌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推理、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举出一些学生熟知的事例,引导

学生逐渐地掌握抽象的概念,自己概括出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深刻的领悟概念的实质,在以后的练习中就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倒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时,抓住其意义进行精讲,使学生真正的弄清、弄懂。这样,在进行练习时,就可以自己找出答案,做出结论。“如何求一个数。除外的倒数”,根据倒数的意义,观察乘积是1的两个数,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为什么零除外呢?这是因为零没有倒数,它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I ,山此,学生更加深了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使学生

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提高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新授知识要适合多数学生

在教学中降低教学难度,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把高难知识分解,由易到难逐步引导,使学生积极动脑,保持兴奋状态,在不知不觉中知识点又升高一个台阶。例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由字母公式练习题使学生发现,像 "2. 5X29-+-2. 5”这样的题中,可以把2. 5看作2.5 X 1,学生很容易记住,在以后的练习中也不会忽视。由学生自己发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创造浓厚的研究气氛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就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展开激烈的争论。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寻找出易发生的间题,防患于未然。

四、巧妙设计练习题

仅仅靠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还不够,还应该在进行恰当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精心设计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新授知识,还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可以为学习后继知识做准备,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初探

山未浦莱州市店子镇吴家完小崔希远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最经常、最重要的独立学习活动,它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形成的

重要障碍,这一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探索。

一、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批改方式的弊端

所谓传统的方式,主要是指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大量作业,教师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只管大量布置和批改,学生成了写作业的机器。从新的教学观点分析,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弊端。

(1)由于教师大量的布置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难以突出教材重点,造成了师生宝贵时间的浪费。

(2)由于批改由教师包揽,不能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

(3)由于教师布置作业量过大,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应付差事的习惯。再则,由于作业量过大,有时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也会造成抄袭现象,所以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得的反馈不十分可靠。

二、数学作业与批改方法初探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我认为小学数学作业应以少而精和学生自批为主。

(1)精选作业。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每个类型题目的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重点题目交给学生去做。

(2)学生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自批、互批和集体批改等几种方式。

学生自批作业,是教师讲清批改方法、重点及容易出错的f'of 题,让学生自行研究确定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最适于随堂练习。同学之间的互批是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批改。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批改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增加分辨是非的能力。

集体批改,是对一些难度大,容易出现错误的作业,以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增长学生间的智力激荡,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辨别能力的提高。

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一个复杂的间题,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探讨与摸索,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山水省平度市长乐镇徐王小学高敏陈占行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教学中采用“给予”的方式是不行的。相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才是有效的途径。

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长方体的体积一长x 宽x 高。同学们要记住,要背熟,„„。这种教法绝对不足取,虽然同学们死般硬套地会计算了。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来看,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一长只宽x 高学生们根本不理解。从能力的培养来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想的能力,动口说的概括能力没有丝毫作用。从思想品德教育来看,既不利于学习目的的明确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同样的内容,处理方法不同,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一、教师设疑激趣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问:“谁能告诉我它的体积有多大?”同学们观察思考后说不知道。谁能想一个办法知道它的体积?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热烈讨论,跃跃欲试。抓住时机,教师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说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I 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有的说把这些体积单位放进去,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就知道了。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要说明这样一个间题:这时老师的一个教具切开了就会损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切不开,切的方法不合适,装又不好装,装的方法也不合适,这怎么办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种既迅速又准确地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在同学们迫切求知的欲望中进入第二步。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四人小组,用他们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同组的同学摆的形状不能相同。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迅速摆起来,并且每个组的同学密切合作,这时教师巡视指导,掌握情况。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后提出第二个要求:请每组的同学记录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仔细观察这些数据,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讨论同学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是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任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这种关系呢?同学们摆摆看能不能摆出一个长宽高的积不等于它的体积的长方体。通过实验,摆不出来。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进入第三步。

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长方体的体积=长x 宽x 高

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融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一体,达到了教学目的。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范文

谈一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几点做法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南截小学

应用题教学,就是使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来确定算法。要想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到上述三点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还深深体会到,抓好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口述过关,也是提高学生解应用题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低年级学生是从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这些简单的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又是进一步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引导学生

在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再让学生一一口述出解题思路,这样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正确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教第一册37页例题,这是一道以图代字的减法应用题。我们首先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用剪子剪下几个?剪下的数表示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用什么方法计算?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反复口述,同桌或全班交流。这样长期训练下去学生做题总是以口述助列式,再逐步开始学习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确定算法便可。如:第二册36页例八,学校里养了7只黑免,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儿只?这是一道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又是小学阶段比多比少应用题的刚开始,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呢?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揣摸一个题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线板图引导学生弄懂题意,人人口述解题思路。问:题里告诉的是什么事?(学校养兔的事)知道哪两个条件?(养7只黑兔,U 只白兔)求什么?(白免比黑免多几只?)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结合看图把每一只黑兔与对着的一只白兔分别用虚线连起来,再引导学生数对着的有多少只?(7只)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免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没对应着的只数是什么数?(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结合算式12-7=5(只),最后让学生结合图反复口述。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紧紧围绕教师的发问转,他们不仅动了脑,还动口,所学的应用题,不仅心里明白,而且能用

语言表达出来,在口述的基础上加深了印象。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尝到了让学生口述应用题解题思路的重要性。由于从学生学习半图半文和以图代字的应用题这个起步抓起,在中高年级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和其它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都不感到困难。从课堂练习到历次镇县统考,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全班数学成绩都保持在90分以上,因不懂题意,列错式的现象极少出现。

急之,应用题教学在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的情况下,在口述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再助列式解答,对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效果也是比较可观的。

浅析“计算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蓬莱市小门家镇完小战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学生算得准确、迅速,同时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合理、灵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算理,以理导法

几年来的数学教学经厉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计算教学,就必须强化算理,以理导法。算理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么算”的问题。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明确了解算理,算法才能清楚,运用才能自如。因此,我努力做到:严把算理关。

例如:123X 121,由于学生已学过二位数乘法,所以这道题算理的重点是研究乘数“百”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所得的积是多少个百,即部分积应写在哪个数位上。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此题便成了:123X1,123X2O, 123> 100所得的三个部分积之和的运算,计算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来了。

我在计算教学中,突出了算理教学。通过算理的分析,使学生先懂“理”,再懂“法”,进而引导学生自己由

算理总结出算法,让学生做到每一题及每一步计算都要先研究算理,再由理导法。

二、创设良好气氛,唤起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就使他们的注意变成了不随意注意,也就造成了学生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附于学习部分游戏性,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此,教学过程中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利用日算卡片,搞“坐火车”的游戏,告诉学生谁答对了,谁就买上了火车票,可以坐上火车;若没答对,说明你买火车票的钱还不够,需再积攒,争取第二轮答对了,再买上火车票,坐上火车.因为每个学生都参与游戏活动,都想买上火车票,坐火车,因而计算时都特别认真。

(2)“夺小旗”比赛。每次授完一种类型题,我就出几道题,举行一次“夺小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经过一段时间,看谁得的小旗多。

(3)“百题无差错”比赛,几个类型的计算方法,学生基本掌握后,为巩固知识,即采用此法。在一段时间内,分几次搞一百题的计算,看谁能一道也不出现差错,就封谁是“计算大王”。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强化验算

在计算教学中,我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勤于验算的习惯。要求在算题时,每个人准备一个验算本,算一题,验一题;在批题的过程中,发现谁做的题错了,就给谁这道题的验算过程看一下,检查一下错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辅导改正。加强验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反思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关于“练”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莱西市马连庄镇东军小学孙伟丽

“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扎扎实实地训练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高效率的保证。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

占.

1.要增强“练”的意识

要把“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要充分认识练的意义,细心设计练的内容,努力做好精讲精练,尽可能使“练”的时间多于“讲”的时间。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练的意识,如在新授课教学中,可进行导入新课铺垫练、学习新知后尝试练、动手操作实践练、巩固新知专项练、反馈以后矫正练等。

2.要树立整体观和效益观

一节课的教学是一分整体,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不到位,都会影响整节课的训练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训练不但要各式各徉,而且要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要注意训练的效益,训练的题目要精心选择,努力做到少而精,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懂得应怎样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反馈要及时,矫正要到位

反馈、矫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提间,学生的板演,课堂练习和质疑问难等形式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坚持一个“早”字,努力做到小循环,快反馈,强矫正。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着重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以矫正;对于反馈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应尽量做到当堂集体矫正;发现的个性问题,再予以个别辅导矫正。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

山东省莱州市异道镇扮县小学王洪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不知转化为知,由低级认识转化为高级认识,没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只有把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化速度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对核心知识要精讲

要学好数学必须掌握好数学概念这些核心知识,数学概念的掌握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推理、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举出一些学生熟知的事例,引导

学生逐渐地掌握抽象的概念,自己概括出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深刻的领悟概念的实质,在以后的练习中就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倒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时,抓住其意义进行精讲,使学生真正的弄清、弄懂。这样,在进行练习时,就可以自己找出答案,做出结论。“如何求一个数。除外的倒数”,根据倒数的意义,观察乘积是1的两个数,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为什么零除外呢?这是因为零没有倒数,它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I ,山此,学生更加深了对倒数意义的理解,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使学生

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提高了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新授知识要适合多数学生

在教学中降低教学难度,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把高难知识分解,由易到难逐步引导,使学生积极动脑,保持兴奋状态,在不知不觉中知识点又升高一个台阶。例如: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由字母公式练习题使学生发现,像 "2. 5X29-+-2. 5”这样的题中,可以把2. 5看作2.5 X 1,学生很容易记住,在以后的练习中也不会忽视。由学生自己发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创造浓厚的研究气氛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必须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这就要尊重学生,做到民主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展开激烈的争论。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可以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寻找出易发生的间题,防患于未然。

四、巧妙设计练习题

仅仅靠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还不够,还应该在进行恰当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精心设计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新授知识,还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可以为学习后继知识做准备,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初探

山未浦莱州市店子镇吴家完小崔希远

作业,是学生在学习期间最经常、最重要的独立学习活动,它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在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学生能力形成的

重要障碍,这一问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探索。

一、传统的作业方式与批改方式的弊端

所谓传统的方式,主要是指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大量作业,教师全批全改的方式。教师只管大量布置和批改,学生成了写作业的机器。从新的教学观点分析,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弊端。

(1)由于教师大量的布置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难以突出教材重点,造成了师生宝贵时间的浪费。

(2)由于批改由教师包揽,不能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思想。

(3)由于教师布置作业量过大,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应付差事的习惯。再则,由于作业量过大,有时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也会造成抄袭现象,所以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得的反馈不十分可靠。

二、数学作业与批改方法初探

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我认为小学数学作业应以少而精和学生自批为主。

(1)精选作业。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每个类型题目的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重点题目交给学生去做。

(2)学生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自批、互批和集体批改等几种方式。

学生自批作业,是教师讲清批改方法、重点及容易出错的f'of 题,让学生自行研究确定正确答案。这种方法最适于随堂练习。同学之间的互批是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批改。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批改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增加分辨是非的能力。

集体批改,是对一些难度大,容易出现错误的作业,以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增长学生间的智力激荡,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辨别能力的提高。

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一个复杂的间题,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探讨与摸索,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山水省平度市长乐镇徐王小学高敏陈占行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教学中采用“给予”的方式是不行的。相反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才是有效的途径。

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长方体的体积一长x 宽x 高。同学们要记住,要背熟,„„。这种教法绝对不足取,虽然同学们死般硬套地会计算了。但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来看,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一长只宽x 高学生们根本不理解。从能力的培养来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动手操作能力,动脑想的能力,动口说的概括能力没有丝毫作用。从思想品德教育来看,既不利于学习目的的明确也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同样的内容,处理方法不同,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一、教师设疑激趣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问:“谁能告诉我它的体积有多大?”同学们观察思考后说不知道。谁能想一个办法知道它的体积?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热烈讨论,跃跃欲试。抓住时机,教师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有的说把它切成1立方厘米或I 立方分米的体积单位。有的说把这些体积单位放进去,然后数一数有多少个就知道了。对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要说明这样一个间题:这时老师的一个教具切开了就会损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切不开,切的方法不合适,装又不好装,装的方法也不合适,这怎么办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一种既迅速又准确地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呢?在同学们迫切求知的欲望中进入第二步。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四人小组,用他们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同组的同学摆的形状不能相同。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迅速摆起来,并且每个组的同学密切合作,这时教师巡视指导,掌握情况。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后提出第二个要求:请每组的同学记录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仔细观察这些数据,讨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讨论同学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是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任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这种关系呢?同学们摆摆看能不能摆出一个长宽高的积不等于它的体积的长方体。通过实验,摆不出来。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进入第三步。

三、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长方体的体积=长x 宽x 高

这样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融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于一体,达到了教学目的。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6800字

初一作文

作文教学论文

(胡汝南)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全面。就像老师在教室上课,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学生,所以老师上课时需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同学在写作文前,观察的时候也要把要描写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例如:作文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我要写的是小花猫,那么,我就要观察小花猫的全部外貌,它的叫声,它吃东西时的情况、睡觉时候的情况、走路时候的情况、游戏时候的情况、抓老鼠时候的情况、和我联系时候的情况等等。这样,有了小花猫这么多的资料,描写它的时候就不至于没有话可以写了。

2. 观察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嘴尝一尝。虽然在一次观察中不一定把看、闻、听、摸、尝都用全了,但是有的时候要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全面观察。教学作文《我学会了做XXX (一种家务)》时,写做一道番茄炒鸡蛋,这里就需要运用看———看过程、看火、看食材、看调料等等;闻———闻闻新鲜的食材的味道、半成品的味道、成品的味道;听———听切番茄的声音、打鸡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大家对菜的评价;尝———品尝番茄炒蛋的味道。这样,多种观察的素材都有了,这就为下一步的作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了。

3. 观察要有主次。观察需要有主有次,就像人们常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我们在观察红花的时候,不能光看红花,还需要观察绿叶。但是,重点还是以红花为主。作文《我喜欢的XXX (一种小动物)》,我要描写的是小花猫,在观察小花猫的时候以小花猫为主。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小花猫的玩具、小花猫对我的亲近等等。其中,主要是以小花猫为中心,其余的为次,这样来观察才符合作文的要求。

二、写作文从真实入手

学生写作文为什么感到困难重重?就是因为他们感到作文要写出一定的艺术效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小学生学习写作文应该从真实的写起,只要把真实的写清楚就是好样的,而真实的内容就是学生通过观察的结果。学生学会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选择性地写出来,切不可不进行观察,凭空想象来写作文,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平时不注重观察,往往会写出驴头不对马嘴的事。同时,只有真实的才可信,才能感染人,所谓“真实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作文《我学会了***(做一件家务活)》,我写学会了做一道菜,番茄炒鸡蛋,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做过的话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只要把加工制作番茄炒鸡蛋按

照顺序写出来,最后写出自己做了这件事的真情实感。要是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就一定会是胡编乱造、顺序颠倒、空话一片,最后抒发了一片虚情假意,让人看了感到不切实际。

三、写作文也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感兴趣的事就会做而不厌,做作文也是这样。因此,要让学生感到做作文带来了成功的话,以后再做作文就会产生一点点的兴趣了。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把学生写得好点的都拿出来加以表扬,请这个学生在全班读一读,并且指出作文好在哪里。对文章特别优秀的要全年级或全校传阅,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加上一些评析后,向一些报刊推荐发表,如果文章能公开发表的话,小作者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作家了。老师在这里就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将是学生以后作文的最大的动力。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只要学生学会观察,从真实的作文做起,把作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就会乐于作文,善于表达,作文也不会是一种负担了。

浅谈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李思宏)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在教学中,可以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人教版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它们或提示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的发音比较容易感知。这种呼读音,虽然容易感知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示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 ”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 ”,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 ”“三只鸽子ggg ”。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 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 的音了。同样,在教b 、p 、m 、f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y 、w 时,也可以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而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 、t 、n 、l 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阶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学习的难点。人教版新教材采用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 、guo 、hua 、huo 、kuo 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个课件,让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上课时,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正在调用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并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

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后,还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达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了,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胡汝清)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教学

(韦维)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 ”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作文教学论文

(胡汝南)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

1. 观察要全面。就像老师在教室上课,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学生,所以老师上课时需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我们同学在写作文前,观察的时候也要把要描写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例如:作文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我要写的是小花猫,那么,我就要观察小花猫的全部外貌,它的叫声,它吃东西时的情况、睡觉时候的情况、走路时候的情况、游戏时候的情况、抓老鼠时候的情况、和我联系时候的情况等等。这样,有了小花猫这么多的资料,描写它的时候就不至于没有话可以写了。

2. 观察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一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用嘴尝一尝。虽然在一次观察中不一定把看、闻、听、摸、尝都用全了,但是有的时候要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有效地全面观察。教学作文《我学会了做XXX (一种家务)》时,写做一道番茄炒鸡蛋,这里就需要运用看———看过程、看火、看食材、看调料等等;闻———闻闻新鲜的食材的味道、半成品的味道、成品的味道;听———听切番茄的声音、打鸡蛋的声音、炒菜的声音、大家对菜的评价;尝———品尝番茄炒蛋的味道。这样,多种观察的素材都有了,这就为下一步的作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了。

3. 观察要有主次。观察需要有主有次,就像人们常说,红花还需绿叶衬,我们在观察红花的时候,不能光看红花,还需要观察绿叶。但是,重点还是以红花为主。作文《我喜欢的XXX (一种小动物)》,我要描写的是小花猫,在观察小花猫的时候以小花猫为主。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小花猫的玩具、小花猫对我的亲近等等。其中,主要是以小花猫为中心,其余的为次,这样来观察才符合作文的要求。

二、写作文从真实入手

学生写作文为什么感到困难重重?就是因为他们感到作文要写出一定的艺术效果,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小学生学习写作文应该从真实的写起,只要把真实的写清楚就是好样的,而真实的内容就是学生通过观察的结果。学生学会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选择性地写出来,切不可不进行观察,凭空想象来写作文,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平时不注重观察,往往会写出驴头不对马嘴的事。同时,只有真实的才可信,才能感染人,所谓“真实就是力量”就是这个道理。例如:作文《我学会了***(做一件家务活)》,我写学会了做一道菜,番茄炒鸡蛋,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做过的话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只要把加工制作番茄炒鸡蛋按

照顺序写出来,最后写出自己做了这件事的真情实感。要是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就一定会是胡编乱造、顺序颠倒、空话一片,最后抒发了一片虚情假意,让人看了感到不切实际。

三、写作文也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感兴趣的事就会做而不厌,做作文也是这样。因此,要让学生感到做作文带来了成功的话,以后再做作文就会产生一点点的兴趣了。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把学生写得好点的都拿出来加以表扬,请这个学生在全班读一读,并且指出作文好在哪里。对文章特别优秀的要全年级或全校传阅,有条件的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加上一些评析后,向一些报刊推荐发表,如果文章能公开发表的话,小作者就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大作家了。老师在这里就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将是学生以后作文的最大的动力。

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很多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内容,只要学生学会观察,从真实的作文做起,把作文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就会乐于作文,善于表达,作文也不会是一种负担了。

浅谈一年级的拼音教学

(李思宏)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要求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在教学中,可以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人教版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它们或提示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的发音比较容易感知。这种呼读音,虽然容易感知了,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示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 ”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g ”,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 ”“三只鸽子ggg ”。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 读得轻些短些,就可以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 的音了。同样,在教b 、p 、m 、f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y 、w 时,也可以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而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 、t 、n 、l 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阶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学习的难点。人教版新教材采用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 、guo 、hua 、huo 、kuo 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个课件,让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上课时,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正在调用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并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

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后,还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达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了,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胡汝清)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合作教学

(韦维)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

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

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的讲授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告诉学生特殊的日期有特殊的名称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如何看日历,知道这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号.教学的开始,给出一个谜语:有个宝宝真神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对组员的想法进行组内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进行发言,阐述原因.待学生基本阐述后,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日历.这样不仅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探究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这样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进行数学第九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知道了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不同和联系呢? ”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同”,等等结论.教师对于正确的要予以肯定,错误的也要及时纠正,最后还要对学生没有发现的特点进行总结.比如“告诉学生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等等.这样既做到了学生内交流,还实现了教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还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帮助,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培养学生成为服务社会的多元化人才.

数学论文(600字)作文作文17700字

初一作文

精选作文:数学论文(600字) 作文 数学小论文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 、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浙江湖州安吉县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初一:康渝涵 篇一: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 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 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 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 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 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 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 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 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 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 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 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 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 一共栽了500棵, 成活了490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 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 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 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 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 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 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 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抓住了联系, 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 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 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 学生通过精确计算, 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 或使水变少(蒸发) 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 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 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 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技能. 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认识数学, 发现数学的空间, 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 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学厘米、米等

长度单位时, 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 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 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 数学不再是抽象, 枯燥的课本知识, 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 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 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 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 怎样存最合算? 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 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 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 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 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小学数学与生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

(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浅 谈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沈闸中心小学-----李清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

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

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 ,即大约要带10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

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

25)+160=0.60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 ,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科学解决,而实际生活又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数学正是排除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2*10=20(条) ,比实际上少了28-20=8(条)。为什么少了8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2条腿,所以8里面包含有8/2=4(只)兔,则鸡有:10-4=6(只)。通过此题还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页篇二:初中数学论文范文1

用数学精打细算

——探究如何选购电热水壶

【摘要】我们家双休

日经常出去旅行,也经常为离开家后是否应

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而争执。妈妈认为应该拔掉插头,否则热水器一直

在工作,会耗电。而爸爸认为没有必要拔掉插头,因为电热水器会在水

温从设定的75℃降到70℃时即使重新加热,需要耗费的电能很少,如

果拔掉插头,回来后又要重新加热,如果室温是15℃,那么重新加热

到75℃需要消耗的电能更多,更浪费电。在他们的争执下,我决定自

己用数学的方法算出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关键词】 电热水壶 利用率 能源

在寒冷的冬天, 人们总爱喝热乎乎的开水, 不仅喝了暖

和, 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 于是, 在办公室里, 便常常可以

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个人来到办公室里, 在热水壶中放了一

小壶水, 烧开, 倒进自己的杯子里, 便去工作了. 紧接着,

另一个人来到办公室, 像

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 是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还是分开两次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呢? 于是, 我展开了如下的

研究:

首先, 我用一个标有“220v ~13a 50hz”的电热水壶分

开几次烧开不同量的水(电热水壶最大容量1.8l, 最小容量

0.2l), 并记录时间, 结果如下:

解: ∵u=220v

i=13a

∴p=ui=220u×13a=2860w

① t=8分30秒=510

w=pt=2860w×510s=1458600j

② t=5分45秒=34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3105/7

w=pt=2860w×3105/7≈1268614.3j

③ t=4分56秒=296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532.8秒 w=pt=2860w×532.8=1523808j

④ t=3分53秒=233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⑤ t=2分55秒=17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1575秒 w=pt=2860w×1575=4504500j

∵4504500j >1999140j >1523808j >1268614.3j >1458600j

∴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我得出一个结论: 一次性烧开的水越多, 对电能的利用率越高

为了节能减排, 我们不能够像上面提到的办公室里的人一样, 应该一次性烧开水更省电. 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的话, 那么省电的效果将是惊人的。单单拿温州市来说: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每3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1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分3次烧用电量:t=3分53秒×3=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一次性烧开用电量:t=8分30秒=510秒

w=pt=2860w×510s=1458600j

一个家庭一天省下

的电量:1999140j -1458600j=540540j 一共有家庭:7000000÷3≈2333333个

所有家庭一天省电:

2333333×540540=1261259819820j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 每9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3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

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每人

自己烧水用电量:t=3分53秒×9=2097秒

w=pt=2860w×

2097=5997420j

烧三壶用电量:t=8

分30秒×3=1530秒

w=pt=2860w×

1530s=4375800j

一个办公室一天省

下的电量:5997420j -4375800j=1621620j

一共有办公室:

7000000÷9≈777778个

所有办公室一

天省电:777778×1621620=1261260360360j 如果只计算办公室与家庭的电热水壶, 那么全温

州市一天便可以省电:

1261260360360+1261259819820=2522520180180j≈700700千瓦时=700700度

那么一年下来, 温

州市便可以省电:700700×365=255755500度

但是很快, 我又发

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一次性烧开的水过多, 那么放久了的话, 水便会降温, 对于没有保

温瓶的办公室来说, 凉掉的水相当于是没有烧开, 那么, 不仅不能省电, 反而成了浪费电了.

于是, 我又对水降温的问题展开了研究.

我烧开了1.8l 的水,

每隔两分钟便记录一次温度, 结果如下: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数学论文格式

范文

数学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2010-10-06

10:52 来源:未知】

题目要求:引人注目,

一般不超过20个字。字体要求:小2号黑体,居中。空一行写摘要。页面设置要求:页边距

上、下、右都为2.5厘米,左边距为3厘米。装订线位置为左。

中学数学与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

(小二黑体,不加粗)

摘要(小三黑体,不

加粗):从中学数学到高等数学,实际上是由具体的、粗浅的数学结构上升到了严谨的公理化

体系的论述,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领悟到这一点,再结合中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去学高等数学,就不会觉得艰涩难懂。站在高等

数学的角度来看中学数学的某些问题又会更深刻、更全面。所以如何实现中学数学和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如何在两者之间架一座桥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特例分析、数学内容(代

数、几何)、数学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就接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小四楷体,200字以上)

关键词(小三黑体,

不加粗):中学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思想 接轨

(小四楷体,不多于

5个)

一般说来,数学史家

把数学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古典高等数学时期、现代高等数学

时期或五个时期(再加上“当代高等数学时期) 。

(正文,小四宋体,

字数不少于3000字)

参考文献:(小三黑

体,不加粗)

[1] 唐国庆. 湘教版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张禾瑞. 近世代

数基础(修订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

(小四宋体,参考文

献不少于4个)

论文内容必须是有

关数学方面的,专业或教学方面的。

西藏大学(初号隶书

加黑居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计)

(小初楷体加黑居

中)

题目:(字号二号,

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副标题:

(字号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院(部)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篇四:小学数学论文

范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精选作文:数学论文(600字) 作文 数学小论文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 、b 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1)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浙江湖州安吉县安吉天略外国语学校初一:康渝涵 篇一: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 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 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 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 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 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 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 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 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 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 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 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 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 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 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 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 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 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 一共栽了500棵, 成活了490棵,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 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 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 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 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 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 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 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 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 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 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抓住了联系, 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 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 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 学生通过精确计算, 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 或使水变少(蒸发) 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 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 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 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 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 提高数学技能. 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学生认识数学, 发现数学的空间, 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 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教学厘米、米等

长度单位时, 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 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 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 身边就有数学, 数学不再是抽象, 枯燥的课本知识, 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 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 在讲授“利息”的知识点后,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自己做一次小小会计员”, 让学生去银行了解现在的利率, 然后让他们把积攒的零用钱存起来, 怎样存最合算? 这样的作业学生极有兴趣。在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计算、反复比较的实践中, 学生对利率、利息这一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且此次活动. 还可以是对学生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实现教知识和育人的统一。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 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 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心理愿望, 产生了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必须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使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 使数学教学实践变得更有活力。

小学数学与生活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

(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浅 谈 数 学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沈闸中心小学-----李清莹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和乐趣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2.环境营造,媒体辅助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色彩鲜艳的对象,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由于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能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来模拟或再现生活场境,营造氛围,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如在教学《青蛙吃虫》一课时,教师利用媒体播放青蛙在稻田里吃害虫的过程,学生被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从大青蛙和小青蛙的对话中知道了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这时教师让就“青蛙吃害虫”提数学问题,学生由于有了“兴趣”,思维一下就活跃起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学习更为主动、

积极。

二、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 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如:调查“学生一周用几只铅笔,一共需多少钱”;“家里每星期买菜要付出多少钱”;“对最近数学测验同学的得分情况进行调查”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它综合素养。

三、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 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

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四、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学习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时记时法的,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又是用普通记时法的。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那么多物体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应有的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五、借助生活实际,

培养应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课中,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人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这是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必将更积极、生动、活泼地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 ,即大约要带10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

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

25)+160=0.60元。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 ,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融合

之所以要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因为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教育首先要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只能解决书本上前人提炼好的数学问题,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将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问题数学化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妥善处理、科学解决,而实际生活又是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有各种各样有关和无关的、有用和无用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这就给人们处理事物,解决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要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抓主要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就必须排除那些无关、无用的变量,在一种特定的,理想环境中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也就随之孕育而生,数学正是排除了生活中那些无关和无用的变量,把生活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其普遍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科学,形成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把数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此处理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并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合理、处理问题的结果更准确、处理问题的速度更快捷。

例如,教学中“鸡图同笼”问题:

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腿。

问:笼子里几只鸡,几只兔?

分析:这个题是一个基本的鸡兔合笼问题,把这个问题放置在理想化的状态下研究即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腿:2*10=20(条) ,比实际上少了28-20=8(条)。为什么少了8条腿呢?是由于把兔看成鸡的缘故。每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就少了2条腿,所以8里面包含有8/2=4(只)兔,则鸡有:10-4=6(只)。通过此题还有类似的“蛐蛐”问题等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数学化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给了我们很多捷径的技巧。所以“生活问题数学化”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们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又如:在学完“直角”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下页篇二:初中数学论文范文1

用数学精打细算

——探究如何选购电热水壶

【摘要】我们家双休

日经常出去旅行,也经常为离开家后是否应

该拔掉电热水器插头而争执。妈妈认为应该拔掉插头,否则热水器一直

在工作,会耗电。而爸爸认为没有必要拔掉插头,因为电热水器会在水

温从设定的75℃降到70℃时即使重新加热,需要耗费的电能很少,如

果拔掉插头,回来后又要重新加热,如果室温是15℃,那么重新加热

到75℃需要消耗的电能更多,更浪费电。在他们的争执下,我决定自

己用数学的方法算出到底谁的说法正确。

【关键词】 电热水壶 利用率 能源

在寒冷的冬天, 人们总爱喝热乎乎的开水, 不仅喝了暖

和, 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 于是, 在办公室里, 便常常可以

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个人来到办公室里, 在热水壶中放了一

小壶水, 烧开, 倒进自己的杯子里, 便去工作了. 紧接着,

另一个人来到办公室, 像

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 是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还是分开两次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呢? 于是, 我展开了如下的

研究:

首先, 我用一个标有“220v ~13a 50hz”的电热水壶分

开几次烧开不同量的水(电热水壶最大容量1.8l, 最小容量

0.2l), 并记录时间, 结果如下:

解: ∵u=220v

i=13a

∴p=ui=220u×13a=2860w

① t=8分30秒=510

w=pt=2860w×510s=1458600j

② t=5分45秒=34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3105/7

w=pt=2860w×3105/7≈1268614.3j

③ t=4分56秒=296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532.8秒 w=pt=2860w×532.8=1523808j

④ t=3分53秒=233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⑤ t=2分55秒=17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 的水, 就需要1575秒 w=pt=2860w×1575=4504500j

∵4504500j >1999140j >1523808j >1268614.3j >1458600j

∴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

∴我得出一个结论: 一次性烧开的水越多, 对电能的利用率越高

为了节能减排, 我们不能够像上面提到的办公室里的人一样, 应该一次性烧开水更省电. 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的话, 那么省电的效果将是惊人的。单单拿温州市来说: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每3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家庭,每个家庭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1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分3次烧用电量:t=3分53秒×3=699秒

w=pt=2860w×699=1999140j

一次性烧开用电量:t=8分30秒=510秒

w=pt=2860w×510s=1458600j

一个家庭一天省下

的电量:1999140j -1458600j=540540j 一共有家庭:7000000÷3≈2333333个

所有家庭一天省电:

2333333×540540=1261259819820j 温州市有大约7000000人, 每9个人可以算做一个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有一个电热水壶(最大容积为1.8l ),每天需要水3壶,相当于每个人每天喝水

0.6l ,那么如果一次性烧1.8l 水而不是每次烧0.6l 的水,省下的电就可以这样计算: 每人

自己烧水用电量:t=3分53秒×9=2097秒

w=pt=2860w×

2097=5997420j

烧三壶用电量:t=8

分30秒×3=1530秒

w=pt=2860w×

1530s=4375800j

一个办公室一天省

下的电量:5997420j -4375800j=1621620j

一共有办公室:

7000000÷9≈777778个

所有办公室一

天省电:777778×1621620=1261260360360j 如果只计算办公室与家庭的电热水壶, 那么全温

州市一天便可以省电:

1261260360360+1261259819820=2522520180180j≈700700千瓦时=700700度

那么一年下来, 温

州市便可以省电:700700×365=255755500度

但是很快, 我又发

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一次性烧开的水过多, 那么放久了的话, 水便会降温, 对于没有保

温瓶的办公室来说, 凉掉的水相当于是没有烧开, 那么, 不仅不能省电, 反而成了浪费电了.

于是, 我又对水降温的问题展开了研究.

我烧开了1.8l 的水,

每隔两分钟便记录一次温度, 结果如下: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数学论文格式

范文

数学论文格式范文

【时间:2010-10-06

10:52 来源:未知】

题目要求:引人注目,

一般不超过20个字。字体要求:小2号黑体,居中。空一行写摘要。页面设置要求:页边距

上、下、右都为2.5厘米,左边距为3厘米。装订线位置为左。

中学数学与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

(小二黑体,不加粗)

摘要(小三黑体,不

加粗):从中学数学到高等数学,实际上是由具体的、粗浅的数学结构上升到了严谨的公理化

体系的论述,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领悟到这一点,再结合中学数学的相关知识去学高等数学,就不会觉得艰涩难懂。站在高等

数学的角度来看中学数学的某些问题又会更深刻、更全面。所以如何实现中学数学和高等数

学的和谐接轨,如何在两者之间架一座桥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特例分析、数学内容(代

数、几何)、数学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就接轨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小四楷体,200字以上)

关键词(小三黑体,

不加粗):中学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思想 接轨

(小四楷体,不多于

5个)

一般说来,数学史家

把数学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古典高等数学时期、现代高等数学

时期或五个时期(再加上“当代高等数学时期) 。

(正文,小四宋体,

字数不少于3000字)

参考文献:(小三黑

体,不加粗)

[1] 唐国庆. 湘教版

初中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张禾瑞. 近世代

数基础(修订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

(小四宋体,参考文

献不少于4个)

论文内容必须是有

关数学方面的,专业或教学方面的。

西藏大学(初号隶书

加黑居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计)

(小初楷体加黑居

中)

题目:(字号二号,

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副标题:

(字号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下划线)

院(部) 专业年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篇四:小学数学论文

范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生活中的数学 小论文作文1400字

五年级作文

题目: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姓名:李巧巧 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

辅导教师:仇明明 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中心小学(联系方式:手机,13462430909 e-mail:1127737484@qq.com)

我很喜欢数学,它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尤其是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不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数学知识。生活中的问题有许多包含着深深的数学知识,不管长大了做什么职业都离不开数学,就算是普通工人也要计算每个月的工资,如果数学不好那岂不是少发工资也不知道了!而且数学里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带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收获。我就给大家讲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吧!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买梨,价钱是5元4斤,妈妈买了6斤。我正默默的算账,那个小贩张口就说:“7块5。”我大吃一惊,不明白小贩怎么算得这样快,我可我们班里有名的快算大王,还不如一个买梨的,真是高手民间。只好当面请教,原来买梨的并不是想我一样先算一斤多少钱,而是这样算的:5元4斤,2斤2.5元,再加上4斤的价钱5元,所以6斤梨一共2.5+5=7.5(元)。真是山外有山,我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有巧妙的解决方法,不能循规蹈矩,遇到问题一定要灵活变通。

有了这次的启发我的脑筋更加灵活了。一次姑姑带着我和表哥去吃披萨,99元一个,姑姑让我们算算一共多少钱,表哥嘟囔这“二九一十八,二九一十八”还要求拿一张纸来列算式。而我却张嘴就说出答案198元。表哥瞪大眼睛问“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啊!”我得意的告诉了他我的独门绝招:99+99不好算,而是一个比萨付100元,多付了1元,2个披萨付200元,就多付了2个1元,所以2个披萨的价钱就是200-2=198(元)。看着表哥一脸的崇拜。这样的感觉比吃披萨还高兴。

还有一次,叔叔送给我一只小狗,我最喜欢小狗了,它很活泼总是蹦蹦跳跳的,很可爱。叔叔看这我玩的正高兴,想为难我一下,让我称一下小狗的重量。我就把爸爸平常量体重的电子秤搬出来,把小狗放上去,可是,它太调皮了,我一放上去,它就跳下来。我非常生气,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叔叔看我不开心就帮我说“你可以用一个洗脸盆装这小狗一起称,在减去盆的重量就可以了!我一下子就蹦起来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没想到哪?可是小狗在盆里也不老实总是乱动,电子秤上的数学也跟着蹦,看不清楚,但是我有办法,我把洗脸盆去掉,自己抱着小狗一起站在电子秤上,这样:我和小狗的重量-我的重量=小狗的重量。叔叔跨我真是个机灵的小鬼。

我们处处可以观察到数学的奥秘,也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去探索,就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数学知识。

评语:为什么学生会觉得数学不好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数学与生活实实在在的联系。新课标早就提出了让数学生活化的命题,细细想来,如果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孩子们能在数学中找到与他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我想他们一定会学得兴致盎然吧!

小作者独具匠心的眼光将数学与活生生的例子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想象一下,当他称出了小猫的重量后该是怎样的一种表情?他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成功地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那种快乐,不是老师的一句表扬能代替的。真心为小作者感到高兴!

题目:生活中的数学

学生姓名:李巧巧 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

辅导教师:仇明明 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东常村中心小学(联系方式:手机,13462430909 e-mail:1127737484@qq.com)

我很喜欢数学,它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尤其是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不仅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还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数学知识。生活中的问题有许多包含着深深的数学知识,不管长大了做什么职业都离不开数学,就算是普通工人也要计算每个月的工资,如果数学不好那岂不是少发工资也不知道了!而且数学里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这些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带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收获。我就给大家讲一些生活中的数学吧!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买梨,价钱是5元4斤,妈妈买了6斤。我正默默的算账,那个小贩张口就说:“7块5。”我大吃一惊,不明白小贩怎么算得这样快,我可我们班里有名的快算大王,还不如一个买梨的,真是高手民间。只好当面请教,原来买梨的并不是想我一样先算一斤多少钱,而是这样算的:5元4斤,2斤2.5元,再加上4斤的价钱5元,所以6斤梨一共2.5+5=7.5(元)。真是山外有山,我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有巧妙的解决方法,不能循规蹈矩,遇到问题一定要灵活变通。

有了这次的启发我的脑筋更加灵活了。一次姑姑带着我和表哥去吃披萨,99元一个,姑姑让我们算算一共多少钱,表哥嘟囔这“二九一十八,二九一十八”还要求拿一张纸来列算式。而我却张嘴就说出答案198元。表哥瞪大眼睛问“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啊!”我得意的告诉了他我的独门绝招:99+99不好算,而是一个比萨付100元,多付了1元,2个披萨付200元,就多付了2个1元,所以2个披萨的价钱就是200-2=198(元)。看着表哥一脸的崇拜。这样的感觉比吃披萨还高兴。

还有一次,叔叔送给我一只小狗,我最喜欢小狗了,它很活泼总是蹦蹦跳跳的,很可爱。叔叔看这我玩的正高兴,想为难我一下,让我称一下小狗的重量。我就把爸爸平常量体重的电子秤搬出来,把小狗放上去,可是,它太调皮了,我一放上去,它就跳下来。我非常生气,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叔叔看我不开心就帮我说“你可以用一个洗脸盆装这小狗一起称,在减去盆的重量就可以了!我一下子就蹦起来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怎么就没想到哪?可是小狗在盆里也不老实总是乱动,电子秤上的数学也跟着蹦,看不清楚,但是我有办法,我把洗脸盆去掉,自己抱着小狗一起站在电子秤上,这样:我和小狗的重量-我的重量=小狗的重量。叔叔跨我真是个机灵的小鬼。

我们处处可以观察到数学的奥秘,也有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用智慧的眼睛去探索,就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数学知识。

评语:为什么学生会觉得数学不好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数学与生活实实在在的联系。新课标早就提出了让数学生活化的命题,细细想来,如果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孩子们能在数学中找到与他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我想他们一定会学得兴致盎然吧!

小作者独具匠心的眼光将数学与活生生的例子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眼前一亮。想象一下,当他称出了小猫的重量后该是怎样的一种表情?他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成功地解决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那种快乐,不是老师的一句表扬能代替的。真心为小作者感到高兴!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作文1900字

四年级作文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我就有了用旧教材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

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 B C D 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 说:“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 2 1=6(条)线段。”

学生B 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再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 2 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 的方法一样,我和B 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小学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我就有了用旧教材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

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

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 B C D 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 说:“因为AB 、BC 、CD 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 和BD 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 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 2 1=6(条)线段。”

学生B 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 为左端点有AB 、AC 、AD 三条,又以B 为左端点有BC 、BD 两条,再以C 为左端点有CD 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 2 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 的方法一样,我和B 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守护一颗宁静的心作文4900字

初二作文

守护一颗宁静的心

轻盈的白雪,悄无声息的落在地上,慢慢积起满地的白色,我静静的坐在电脑面前,把这里的节奏放慢,放慢,回忆着这一学期的辛酸甜蜜。

开学之初我已经收到消息,说我又要教一年级了。内心是挣扎的,已经和那帮孩子有了深厚的情感,也慢慢摸透了他们每个人的脾气,再教一年级,又要手把手的教握笔,写字,上课怎么坐,听,回答问题,说实话,真的觉得心态有点疲惫。好在我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所以知道当学校分配给我教学一年级(1)(2)班数学教学工作时,我又提起了那股子傻傻呼呼的劲,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

日常教育、教学的路是崎岖不平的,尽管我在心中无数遍的宽慰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你有决心。可当我面对z 时,我的自信心向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她什么也会不写画,横不平,竖不直,每次都找不到格子,擦橡皮对于她来说也很困难。情况是这样糟糕,但我不能放弃,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只有手把手,教她画勾打叉,亲手为她一遍遍的擦橡皮,告诉她,对准目标,动作不要太大,反复擦,这样才会擦干净。尽管这样,她还是擦不干净。因为她做事太没有头脑,可是我却不可以这样虎头蛇尾,上课要提问她,做作业要站在他面前,考试要和她一起指着字一个个的读要求。只能希望她能在她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高,喜欢学校,融入实小这个大家庭。考试前的一天,她奶奶诚挚对我和她的班主任金老师说,老师啊你们真好,哪有老师肯这样教她啊。听了这样的话,再辛苦也值了。因为是单亲家庭,没有妈妈,她总是很脏,鼻子下面挂着两条鼻涕,在袖管上擦来擦去,也不知道要洗洗手,身上总有一股子味道。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玩,如果不是我的学生,我连一步都不愿走近,一分钟都不想和她相处,但我知道我不可以这样嫌弃他,这不是她的错。当她挂着鼻涕和我打招呼时,我拿出餐巾纸递给她;当她上完体育课时,我提醒她去洗手,当她辫子松了,帮他绑好;当出操排队时,帮她整理好衣服、红领巾。谁会记得一、二年级时,这些琐碎的事,可是我不会因为别人记得就做,不记得就不做,因为这里有我对学生浓浓的情意。他是一个腼腆到极致的孩子,当你用眼睛和他对话时,他会不好意思的把眼神转开。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发现他听的特别认真,我提问

了他,可是接下来却是失望,他什么也没有说。慢慢的我发现,思维慢,是他腼腆的原因。当你当众提问时,他更是无言以对,当你需要他的回答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等,你越是急,越是没有结果。摸透了他的性格,我对他外宽内紧,加上他自己暗中加劲,学习上进步很大。教育如果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这个学期中,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好每一步教学环节,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学习的难点,又突破教学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写下自己执教时的体会,记下学生学习中的得失。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十分有用。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班89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缺”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他们,找出了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

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这学期里,我根据自身的需要,报名参加了区里的大家学堂网络培训,还有幸去南京参加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学习活动,感受名师的风采,提升教学理念,收获颇丰。我还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做好听课笔记,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成反思,放到苏州教育博客上。根据学校教研室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多看教育教学有关杂志、书籍做好摘录,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还有1篇论文在获全国二等奖。所教学生有3人次在数学大王竞赛中获奖,还有2人次在辅导区竞赛中获奖。

最后就用总理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作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必须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刻苦勤学的精神,诚挚友爱的感情,绝不是“教书匠”,而是堪为人师的教育家。”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宁静的心做好基础教育的铺路基石,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会智慧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努力。

春风雨露润无声——低年段数学教学中谈数学情感

苏州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胡菊兰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教学中能够正确认识并运用数学情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修养和行为品质,也并非易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对数学的情感,随着教学活动一道带给学生,以拨动、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教师把握好数学教学中情感渗透的契机,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情感渗透呢?以下是我对于这一问题的简单思考。

一、在数学文化魅力的感召下,陶冶学生意志品质。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也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结合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数

学发展的贡献,可以引发学生对照自我,进行反思,更好的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攀知识的高峰。

在刚学《二位数加二位数(进位)》时,学生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特别是几次三番的出错之后,情绪很低落。见到这种情况,严厉的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和他们说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小时侯家里很贫穷,只读了一些书,就不得不在家帮忙看店。尽管这样,但还是不忘他喜欢的数学,只要一有空闲,他就要演算他心爱的数学,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晚上演算到深夜。碰到难题,一时解不出来,从不泄气,有时经过一天、两天,甚至十天、半月的深思苦想,才理清了头绪,每到这时,他喜不自禁。学生们都动情了,想如他这样有名的数学家都这样刻苦,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何况自己呢。我也从旁鼓励说,谁都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它们,好吗?学生点点头。在心里上克服困难后,我更发动其他同学在平时主动帮助他们,小幅度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段时间过后,学习上果然有了起色。学生从退缩到战胜困难的这一过程,为他们今后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会给学生一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科学道路上,勇往直前获得成功的科学家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顽强意志对学生产生无穷的吸引力,感召着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涉及行为品质的内容有许多,如保护环境,杜绝浪费、爱惜时间等,其内容覆盖面广,内涵丰富。教师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那么,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如教学《几时几分》时,设计制定作息表一题,通过表格的制定,不仅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培养时间的观念,更能养成他们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在一次上下楼时,班级中两个孩子都靠着扶手边上下,不小心撞了一下。为了能提醒学生在平时的上下楼时注意秩序,我抓住契机,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在设计《左右》的习题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设计如下:

师:你们上音乐课时,走楼梯,会怎么走呢?

生:轻轻的走,

师:说的真好,那要是这时,一(3)班的小朋友正好上完课要下楼呢? 生1:可以一起走,楼(面)很宽的。

生2:老师,不能一起走,会很乱的,

师:为什么?

生2:他们都走的乱七八糟的,都想走在前面,就会挤来挤去,很危险。 生3:可以一个一个班的走。

生4:太慢了,我们可以靠边上走,他们也靠边上走。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上楼梯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上、下楼梯可以靠右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哪个小朋友走错了?(出示第5题。)„„

如此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靠右走的现实意义,不但知道了怎样走楼梯,同时也给他们如何做一个合谐社会的文明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三、在交流活动中锤炼,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数学课堂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能综合加以应用,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如:在教学《乘加、乘减》中,先出示例题图:有四个盘子,前三盘各放3个桃,后一盘只放2个,求一共放几个?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并写下来。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写出了近10个算式来,3+3+3+2=11,3×3+2=11,3×4-1=11,2×4+3=11,6+6-1=11等等。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倾听别人的想法习惯,值得肯定。虽然有些算式牵强,有些不正确,暴露思维的缺陷,但求异的心理,也表现了追求创新的一种精神。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最为丰富,教育的效果也最为直接,因而教师应积极将数学情感渗透于活动中,让活动承载教育功能。

四、在日常教学中积淀,愉悦的数学情感体验。

在日常的教学中,深入教材,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数学情感,也对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时,也要多留神他们的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如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素材。主题图色彩明亮,内容安排上是在一个游艺场,有 3个同学在乘飞

机,2个同学在荡秋千,有1个在滑大象滑滑梯,2个同学受礼有9个气球,2个同学在骑木马,还有8棵树,6只小鸟,5只蝴蝶,7朵花,3匹木马。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是学生们熟悉的游艺场景,第一时间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亲切、熟悉的场景,唤起了学生的共鸣,提起了学生们交流的欲望。教师很自然的指导学生说说、数数、画画,对数有了一定的认识。面对第一堂数学课,融合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课前的紧张感荡然无存,课堂上也少了很多交流不起来的尴尬,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但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迷人之处,同时也不经意地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活动课《七巧板》时,了解到这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知识的一个窗口,而课本上对于这部分的介绍比较少,于是在课前布置任务,收集《七巧板》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交流时,学生们显得很活跃,也很乐意听听别人收集了些什么内容,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收集《七巧板》的相关知识,学生都感叹我国古代数学的奇妙,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如春风雨露般情感的点滴渗透,能激活课堂,获取数学教学的高效率,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这三维教学目标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才能让为每一个学生插上一双数学的翅膀。

守护一颗宁静的心

轻盈的白雪,悄无声息的落在地上,慢慢积起满地的白色,我静静的坐在电脑面前,把这里的节奏放慢,放慢,回忆着这一学期的辛酸甜蜜。

开学之初我已经收到消息,说我又要教一年级了。内心是挣扎的,已经和那帮孩子有了深厚的情感,也慢慢摸透了他们每个人的脾气,再教一年级,又要手把手的教握笔,写字,上课怎么坐,听,回答问题,说实话,真的觉得心态有点疲惫。好在我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所以知道当学校分配给我教学一年级(1)(2)班数学教学工作时,我又提起了那股子傻傻呼呼的劲,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

日常教育、教学的路是崎岖不平的,尽管我在心中无数遍的宽慰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你有决心。可当我面对z 时,我的自信心向决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她什么也会不写画,横不平,竖不直,每次都找不到格子,擦橡皮对于她来说也很困难。情况是这样糟糕,但我不能放弃,因为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只有手把手,教她画勾打叉,亲手为她一遍遍的擦橡皮,告诉她,对准目标,动作不要太大,反复擦,这样才会擦干净。尽管这样,她还是擦不干净。因为她做事太没有头脑,可是我却不可以这样虎头蛇尾,上课要提问她,做作业要站在他面前,考试要和她一起指着字一个个的读要求。只能希望她能在她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提高,喜欢学校,融入实小这个大家庭。考试前的一天,她奶奶诚挚对我和她的班主任金老师说,老师啊你们真好,哪有老师肯这样教她啊。听了这样的话,再辛苦也值了。因为是单亲家庭,没有妈妈,她总是很脏,鼻子下面挂着两条鼻涕,在袖管上擦来擦去,也不知道要洗洗手,身上总有一股子味道。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她玩,如果不是我的学生,我连一步都不愿走近,一分钟都不想和她相处,但我知道我不可以这样嫌弃他,这不是她的错。当她挂着鼻涕和我打招呼时,我拿出餐巾纸递给她;当她上完体育课时,我提醒她去洗手,当她辫子松了,帮他绑好;当出操排队时,帮她整理好衣服、红领巾。谁会记得一、二年级时,这些琐碎的事,可是我不会因为别人记得就做,不记得就不做,因为这里有我对学生浓浓的情意。他是一个腼腆到极致的孩子,当你用眼睛和他对话时,他会不好意思的把眼神转开。开学的第一节课,我发现他听的特别认真,我提问

了他,可是接下来却是失望,他什么也没有说。慢慢的我发现,思维慢,是他腼腆的原因。当你当众提问时,他更是无言以对,当你需要他的回答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等,你越是急,越是没有结果。摸透了他的性格,我对他外宽内紧,加上他自己暗中加劲,学习上进步很大。教育如果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这个学期中,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好每一步教学环节,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既突出了学习的难点,又突破教学的重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写下自己执教时的体会,记下学生学习中的得失。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十分有用。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班89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将近占一半,所以“抓差补缺”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通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他们,找出了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内容,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

予鼓励表扬。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这学期里,我根据自身的需要,报名参加了区里的大家学堂网络培训,还有幸去南京参加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学习活动,感受名师的风采,提升教学理念,收获颇丰。我还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做好听课笔记,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成反思,放到苏州教育博客上。根据学校教研室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多看教育教学有关杂志、书籍做好摘录,为我们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还有1篇论文在获全国二等奖。所教学生有3人次在数学大王竞赛中获奖,还有2人次在辅导区竞赛中获奖。

最后就用总理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殷切希望作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必须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刻苦勤学的精神,诚挚友爱的感情,绝不是“教书匠”,而是堪为人师的教育家。”人无完人,金无赤金,怀着一个感恩的心,宁静的心做好基础教育的铺路基石,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会智慧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努力。

春风雨露润无声——低年段数学教学中谈数学情感

苏州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胡菊兰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教学中能够正确认识并运用数学情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修养和行为品质,也并非易事。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对数学的情感,随着教学活动一道带给学生,以拨动、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涟漪和共鸣。教师把握好数学教学中情感渗透的契机,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情感渗透呢?以下是我对于这一问题的简单思考。

一、在数学文化魅力的感召下,陶冶学生意志品质。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也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结合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数

学发展的贡献,可以引发学生对照自我,进行反思,更好的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勇攀知识的高峰。

在刚学《二位数加二位数(进位)》时,学生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特别是几次三番的出错之后,情绪很低落。见到这种情况,严厉的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我和他们说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小时侯家里很贫穷,只读了一些书,就不得不在家帮忙看店。尽管这样,但还是不忘他喜欢的数学,只要一有空闲,他就要演算他心爱的数学,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晚上演算到深夜。碰到难题,一时解不出来,从不泄气,有时经过一天、两天,甚至十天、半月的深思苦想,才理清了头绪,每到这时,他喜不自禁。学生们都动情了,想如他这样有名的数学家都这样刻苦,努力克服这些困难,何况自己呢。我也从旁鼓励说,谁都会遇到困难,重要的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它们,好吗?学生点点头。在心里上克服困难后,我更发动其他同学在平时主动帮助他们,小幅度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一段时间过后,学习上果然有了起色。学生从退缩到战胜困难的这一过程,为他们今后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会给学生一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科学道路上,勇往直前获得成功的科学家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顽强意志对学生产生无穷的吸引力,感召着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学习。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涉及行为品质的内容有许多,如保护环境,杜绝浪费、爱惜时间等,其内容覆盖面广,内涵丰富。教师若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那么,教师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如教学《几时几分》时,设计制定作息表一题,通过表格的制定,不仅让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培养时间的观念,更能养成他们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在一次上下楼时,班级中两个孩子都靠着扶手边上下,不小心撞了一下。为了能提醒学生在平时的上下楼时注意秩序,我抓住契机,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在设计《左右》的习题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设计如下:

师:你们上音乐课时,走楼梯,会怎么走呢?

生:轻轻的走,

师:说的真好,那要是这时,一(3)班的小朋友正好上完课要下楼呢? 生1:可以一起走,楼(面)很宽的。

生2:老师,不能一起走,会很乱的,

师:为什么?

生2:他们都走的乱七八糟的,都想走在前面,就会挤来挤去,很危险。 生3:可以一个一个班的走。

生4:太慢了,我们可以靠边上走,他们也靠边上走。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上楼梯时,要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上、下楼梯可以靠右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哪个小朋友走错了?(出示第5题。)„„

如此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靠右走的现实意义,不但知道了怎样走楼梯,同时也给他们如何做一个合谐社会的文明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三、在交流活动中锤炼,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数学课堂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能综合加以应用,既能发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如:在教学《乘加、乘减》中,先出示例题图:有四个盘子,前三盘各放3个桃,后一盘只放2个,求一共放几个?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并写下来。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写出了近10个算式来,3+3+3+2=11,3×3+2=11,3×4-1=11,2×4+3=11,6+6-1=11等等。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积极倾听别人的想法习惯,值得肯定。虽然有些算式牵强,有些不正确,暴露思维的缺陷,但求异的心理,也表现了追求创新的一种精神。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最为丰富,教育的效果也最为直接,因而教师应积极将数学情感渗透于活动中,让活动承载教育功能。

四、在日常教学中积淀,愉悦的数学情感体验。

在日常的教学中,深入教材,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数学情感,也对数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时,也要多留神他们的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如一年级入学的第一堂数学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素材。主题图色彩明亮,内容安排上是在一个游艺场,有 3个同学在乘飞

机,2个同学在荡秋千,有1个在滑大象滑滑梯,2个同学受礼有9个气球,2个同学在骑木马,还有8棵树,6只小鸟,5只蝴蝶,7朵花,3匹木马。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是学生们熟悉的游艺场景,第一时间会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亲切、熟悉的场景,唤起了学生的共鸣,提起了学生们交流的欲望。教师很自然的指导学生说说、数数、画画,对数有了一定的认识。面对第一堂数学课,融合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课前的紧张感荡然无存,课堂上也少了很多交流不起来的尴尬,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但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迷人之处,同时也不经意地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在教学二年级数学活动课《七巧板》时,了解到这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知识的一个窗口,而课本上对于这部分的介绍比较少,于是在课前布置任务,收集《七巧板》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交流时,学生们显得很活跃,也很乐意听听别人收集了些什么内容,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收集《七巧板》的相关知识,学生都感叹我国古代数学的奇妙,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如春风雨露般情感的点滴渗透,能激活课堂,获取数学教学的高效率,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这三维教学目标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才能让为每一个学生插上一双数学的翅膀。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4)作文32800字

初三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王国泰

一、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

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张延敏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 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 、uei 、uen 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 、ui 、un ,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

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靳生福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笔者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

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巷头小学语文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着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为中心,以科教兴研为目标,充分发挥我校两位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研环境。落实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德修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奋斗目标

1、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全组各班科的合格率、优秀率达市一级学校的要求。

2、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此交流不仅仅是指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交流,同时也包括上课前的备课交流、教学思想交流等。

3、 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能使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完善自己的教育观。

4、 在有独特见解的情况下,增进对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使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

5、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梳理、归纳、整理为学科研究论文。

6、 进一步完善公开课制度,使其能起到对教师教学指导、启迪的作用。

7、 组织好校内的各项学科比赛,为参加镇比赛作好准备。

8、 开展校内“书香满园”“争当读书大王”一系列活动。

( 1)在每班开展每天一诗活动。(2)开展读书交流会。(3)校园每周一诗。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另定)通过这些活动, 学校形成一种很好的氛围,学生对书的兴趣大大提高, 普通话也成了校园的实际语言。

9、 举行体现课改、课标精神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比赛。

根据镇教研计划,我校举行体现课改、课标精神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每个语文教师至少上交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于十七周前从中评选出5——6篇参加镇的评比活动。

二、 内容和工作措施

1、引导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辅导材料》等有关新理论、新观念的学习,更新观念,鼓励倡导教师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新体系。

2、加强本组教师教学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教师树立起共同提高的帮教意识。积极进行备课、上课、指导学生作业等方面的有益研究探索。

3、无论是用过渡性教材的教师,还是使用实验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要转变教材观,在理解、挖掘、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由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向生活、向实践拓展,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学习的主人。

4、配合好教导处举行的“我校高级教师课堂观摩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由过去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课堂教学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气息,积极进行各学科间的整合、信息技术的整合、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等,并时刻记录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心得,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不追求模式但也不忽视模式的重要作用,在合理对待模式的情况下,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6、有效地利用公开课听评制度,重视与课前授课教师进行课堂思路的交流和课后教学过程的评价,重点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角度,谈自己对授课老师课堂操作的认识,应当优缺点并重,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共享教师的智慧。

7、组织好校内外的各项比赛活动,做到有序组织,有效参与,有力保持,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本学期计划开展多项语文活动——写字比赛、高年级语文阅读比赛、校内作文比赛等。

8、充分利用学校条件与上级教研部门联系、向兄弟学校同行学习,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使本组教师尽快成熟起来。

附:

语文组出墙报一览表

巷头小学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高年级组行事历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教研组坚持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

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课程教材教法》一书为主,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师们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也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 对话" 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学期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初次尝试了集体备课,为以后的备课改革铺平了道路。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

本学期更好地发挥周二业务学习的功效,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和备课讨论的活动,做到周周有内容。

参照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加强了研课、磨课的力度。

我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开出了一堂高质量的校公开课,在校教研周中我为教育局张局长

一行开出了一节优质课《浪之歌》,课后受到张局长一行的好评。 „„

4、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

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

紧张忙碌的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有我们值得回味,因为我们一起努力过,奋斗过;也有我们感到遗憾的,因受条件的制约,我们难以请进来(请外乡镇的教师到我们学校里来参加教研活动),难以走出去,有闭门造车之嫌。我坚信,随着我们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我们的不断进取,我们一定会突破一个个瓶颈,从胜利走向胜利。

语文教研组

2005年1月17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作者:梁金友

时间: 2007年1月15日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市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

邮箱地址:B118400@126.COM

联系电话:0757-28179006

QQ 号:272012646

本学期数学科组全体教师在学校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以抓好新教材的使用为重点。坚持深入班级、落实计划,狠抓课堂、创出成果、形成特色的工作方针, 本学期顺利通过了《自主探索,点拨发展》的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科组坚持“科研促教,打造特色”工作策略,真正做到常规工作要扎实,特色工作争出色。在探索中前进 ,在前进中发展,回顾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实施新课程,转变观念是关键。学校在课改初期就提出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培训提高,科研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足校情,实践创新”的工作新思路,并从组织上、制度上、激励机制上予以保障。同时,还积极组织科组成员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有关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看光盘、观课例、析个案、与专家对话等。并且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开设讲座,做辅导报告,引导科组成员领会新理念;通过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大部分老师尝试新课程的教学;通过推荐一些理论书籍,交流课改信息,引导撰写课改论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要求必须用“新课标、新理念”武装自己,课堂上要呈现出“自主、合作、探索、点拨”的良好氛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的感悟中”所获得的,而不是教师用**化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 从而有计划、有指向的推动全体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推进。

二、发挥集体智慧,认真开展集体教研

数学科组在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下,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将课改工作确定为:集体备课,分工合作;集体评议,“二度设计”;注重反思,及时总结。

(一)、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

我们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时时集备,天天教研,遇到疑问,即时研讨。每天学习新课标,领会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制订教学策略,设计问题情境,制作教具等等。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避免了教师走弯路的现象。

(二)、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

以集体备课组为单位,每人至少上一次课改“尝试课”, 做到人人有内容,个个有分工。选择一个教学难点或重点,先个人写教案设计,后备课组集体讨论并修改,再上课,课后集体评课,上课教师谈得失感受,其他教师按“2+2”的方式评课,即每个人都要提出至少2个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至少2个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真正形成探索与争鸣的局面,再修订教案设计,其他教师用修订后的设计上课,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

(三)、注重反思,总结经验

我们认为课后反思不仅为课改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是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真正练好教学基本功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反思教材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案设计是否恰当,反思每个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改进的措施。按照学校的课改要求,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

三、结合课题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自主探索,点拨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不断探索,反复修正,勤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模式,基本流程如下: 学生:入情——初探——交流——感悟——应用——反思

环节: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应用拓展——小结反思

教师:设境——激思——引导——布疑——拓思

(一)、学生参与有价值、有层次的数学活动是课改教学的关键

为了改变以往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听的状况,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我们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设计了一些具有一定现实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通常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例如上《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课时,学生一边动手摆牙签,一边思考如下问题串: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牙签。

(1)按图示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 )根牙签,搭3个正方形需要( )根牙签。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4)如果用x 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与同伴进行交流。

我们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尝试与探索,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交流学习方法。为了面向全体,避免一些学生被“遗忘”,我们设计的活动尽量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做,有事想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动手**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让学生自主探索

为了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初期我们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时,遵循“起点要低、步伐要小、活动要多、反馈要快”的原则,放低门槛,放小坡度,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常用的几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是:

(1)合作小组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如玩“24

点”游戏。

(2)小组共学式。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值,在做中学。

(3)合作创新。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图,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十四巧板,激发学生创造**。

(4)合作小组调查实践。如调查家庭每周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制作统计图并估算全校学生家庭丢弃的总数量,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工作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展示我校学生的才华。

(一) 、自制“数学手抄报”, 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校教导处的支持下,十月初,数学组特举办“学数学、用数学”专题的手抄报比赛。这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三至六年级的近800名“办报”爱好者。经过层层筛选,有320人获奖。

自制“数学手抄报”活动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一项特色活动,利用文字、图片相结合做一份设计美观、新颖, 内容丰富的数学手抄报。使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培养了学生的爱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数学大王”竞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本学期数学组举行了“数学大王”口算能力竞赛,在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抓好学生的课外发展;四——六年级学生全员参加,给学

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数学尖子生脱颖而出,全校有近300多人获奖。其中有25人获特等奖。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写数学日记,可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一情况,近两年数学科组尝试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写数学日记,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观察力和表现力。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热情,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本学期收集部分日记,编辑出版第二期学生数学日记,深受家长的欢迎。

总之,这一学期数学科组的全体教师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努力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且大胆推陈出新,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数学科组会做得更好,另外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数学科组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们科组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为三洲学校的明天做出贡献。最后,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小学课外阅读工作计划

课外阅读是我校的一项特色教育活动。我校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使这项工作开展更规范,更有实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此计划。

一、理念与目标

总目标:认真贯彻课改精神,以新《课标》为引领,构建大语文的战略思想,培养“我想、我要”的读书意识,形成良好的课外读场。同时,在总结上学期课外阅读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本着学校的实际情况补充新的理念,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两年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累的成果,丰富课外阅读活动课的内容,营造出“腹有诗书语自华”的读书氛围。

分目标:

1、阅读量: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一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2篇;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5篇;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2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6万字。

2、指导学生做好《好书伴我成长》的记录,教师进行及时批阅;

3、各级竞赛:参加上一级课外阅读的有关竞赛,成绩上要力争更大突破。各班级参加学部组织的有关课外阅读的竞赛,获奖人次或获奖等级要高于往年。

4、做好课外阅读的培优工作,培养一批在阅读、朗诵、写作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拔尖学生。

二、措施方法

(一)充实阅读资源:

阅读资源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前提和保证。经过两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阅读资源体系,现从以下方面再做补充要求。

(1)完善班级图书角。每个班级要继续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人均拥有书籍不少于2册。

图书配置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师生捐赠。号召班级师生为班级捐献书籍,但要采用自愿性质,不强行分配;三是借阅学校图书。学校的现有的图书馆,是课外阅读的又一个重要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班主任和学生代表在开学后可以到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一定量图书,具体数量和借阅手续按学校图书室有关规定执行。

(2)在内容上,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列举的书目作为图书配置的基准,内容要涵盖知识、科技、文学等各个门类,突出文学性强的特点,文学类书籍所占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其中名篇名著有占相当比例)。

(二)时间安排

每天中午的11:30—12:00。

(三)考核制度

为保障课外阅读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特制定以下考核制度:

1、阅读指导课,尽量要有教案或学案,做到有计划地指导。

2、本小组举行的“课外阅读竞赛”结果,纳入“教学质量管理”考核中。

3、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列为责任老师的到岗时间。

4、学生的读书笔记列为常规作业检查之中。(由指导小组的成员不定时进行抽查)

5、在本学期我校的课外大阅读的一系列活动中,各班所取得的成绩将做为本学期评比先进班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课外指导小组成员安排

组长:史汉宾 姜云冲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分工及职责。

2.继续建立或完完善班级的图书角。(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3.第一阶段的诗词抽检。(指导小组的成员)

十月份:

1.汇报活动:庆“国庆”征文比赛。(第六周)

2.第二阶段的诗词抽检。

3.读书笔记的大抽查。(指导小组负责人)

十一月份:

1.一至六年级的讲故事比赛。(第九周)

2.第三阶段的诗词抽检。

十二月份:

1.汇报活动:中高年级的作文比赛。(第十五周)

2.汇报活动:迎“元旦”手抄报比赛。(第十三周)

07年元月份:

1.第四阶段的诗词抽检。

2.本学期课外大阅读活动总结会。

3.课外大阅读的考核会。

备注:未尽事宜,再作补充。

此外也将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

货隆镇虎跃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小组

二零零六年九月

校本教研总结

校本教研是适应新课改的智慧源泉,它是积极向上的现代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校本教研让学校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领导、教师间的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沟通与互相启迪的教研文化,教师文化,可以使学校、教研组成为一个高度凝聚力的团队——不仅为课题,而且为了成就心灵的归属感、情意感,使教师走到一起来。它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亲和意识,心灵得到沟通,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些无疑会感动、鼓舞和提高着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学习意志与创新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深厚土壤。

我校根据抚松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也积极的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确定的课题是《小学生作文序列训练的实践研究》,我们二年组根据学校的课题确定了自己的子课题《低年级学生如何进行说话训练》

围绕主题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备课

年组每周三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先学习有关的资料,并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反思,大家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时候展示出来,集体研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然后精选课题,充分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制定达成目标,即本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在那些地方学生可能出现问题,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该怎样设计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问题,课上全部要落实,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制定详细的达成目标,让教有目标,学有方向。在此基础上主备人在教研组内说课同教研组的教师审阅、评议、补充完善教案。大家集体设计出一个共同的教案,用来进行教学。同时,在备课过程中让教材感染自己,带着这样的热情走进课堂,再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在充分的情感熏陶下的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授课

采取磨课的方式进行。我们教研组开展多轮磨课活动。磨课教师借班试教,看看教学预案在实际执教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在教研组成员听课反思评议中,磨课教师再综合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反思重新修改教案。再试教——再反思评议——再修改——再试教,直到满意为止。 具体做法:

1、课前学生要进行五分钟展示,我们年组的学生展示的是成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长期受到人们的青睐。学生通过背成语,记成语,讲成语,做到了对成语的积累。讲成语就是学生将成语所包含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的讲述出来。我们要求,要遵循成语的原意,故事要讲完整,切不可随意省略,更不得随意更改。讲成语需要站在大庭广众之下来演讲,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心理适应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2、课上学生更多的是把自己预习到的知识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不仅能用字组词,而且还能说一句,甚至说一段完整的话。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去说,去学习,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打基础。

3、课堂上还相应的采取问题介入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集体讨论解决。提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消费者,而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曾经有人在一项研究中,向一群科学家提出“创造性怎样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问题。许多科学家认为创造性可以通过向成功的科学家拜师得到提高;他们一致认为发展创造性,最需要的东西是怎样正确提问、怎样提出有效的问题。因此我们我们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技能,不只是为了了解、弄懂或搞清信息,而且是为了创造、即进一步创造信息,是学生学会提出多种类型的问题,特别是那种挑战性(挑衅性)的、推测(推理性)的、假说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从三个信息处理水平评价学生的提问,并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提升提问水平。如:“爷爷和小树”这课,分析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提问非常踊跃。教师根据信息处理的三个阶段分析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1)搜集信息的问题

“到了夏天,小树怎么样?”属于事实类问题。

“夏天,爷爷在小树下做什么?”属于事实类问题。

“冬天来了,谁给小树穿衣裳?”属于事实类问题。

“爷爷是怎样给小树穿衣服的?”属于过程类问题

(2)组织信息的问题

“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服?”属于目标性提问。

“为什么有的小树过冬不用穿衣服?”属于目标性提问。

“老爷爷为什么要用稻草而不用棉袄来保护小树?”属于假设性提问。

(3)扩展信息的问题

“小树会冻死吗?”属于臆想类提问。

“如果冬天不给小树穿衣服,会怎样呢?”这属于推测性提问。

“人如果只知道利用小树而不去保护小树,地球会怎样呢?”这属于推测性提问。

4、重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朗读本身是枯燥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计数着学生读了多少多少遍,学生却往往有口无心,没有多大的收获。如果孩子们长期被动地朗读,不仅朗读的兴趣会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启蒙阶段设法营造朗读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朗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朗读。

(1)激励促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有意识注意时间短。课堂上,他们时而高举小手,时而沉浸在自己所搞的“小发明”的专注中。朗读时要想让他们主动投入,教师必须巧妙地化朗读指导于激励之中。例如:

“这几位同学的朗读真像百灵鸟在唱歌,你能不能也来这样动情地读一读?”

“他(她)读的真好,谁能比他(她)读的还好?”

“谁来挑战这一句最难读的句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的。”

“老师也来读一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那你就是小老师,好吗?”

“哇,他的朗读可真棒,真有点让大家过耳不忘的本领,我们送他一个„读书小天使‟的称号。有谁也想当一当读书小天使?”

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的课堂听——我——的!”“身坐直,书端正,正确流利有感情”……

用时髦的话讲,也许这就是教师的“炒作”,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致“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

(2)表演促读——感受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使其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这种角色体验包括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在这种感受活动中,儿童的各种身体器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既能使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又能调动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学习了课文《称赞》,我感觉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已不成问题,可对课文对话描写的体会仍然不到位。于是就提出:“我们能不能来演演这个故事?如果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先……”“读懂课文!”学生马上接口说。于是,便又细细地读起课文来。接下来先交流:你喜欢小刺猬还是小獾?为什么?再研读文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然后尝试表演:你们能扮演它们吗?最后学生互相挑战切磋:谁演得最好?这样层层深入地读演结合,学生不但弄明白了课文里提示语出现的三种状态,也能准确地抓住“很认真”“高兴极了”“不好意思地说”等的语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世界,再现课文的同时也懂得了: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首先要学会称赞别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需老师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强调,学生在自渎、悟读中细细地体会了文本,而且孩子们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体验,在朗读中成长。

(3)想象促读——感悟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朗读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朗读伴随着对图画的想象。 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秋天的图画》时,我先让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看课件观察,再让学生画一画。他们有的画红红的高粱;有的画黄澄澄的梨;有的画红通通的苹果;还有的画紫色的葡萄;蓝天上飞翔的大雁,有的排成“人”字,有的排成“一”字……有了第一次观赏留下的真实表象做基础,再加上自己独特地理解、想象后创作的画面形象,每一个孩子对秋天都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们对生活的积累。此时让学生学生随着诵读让自己所画的图画动起来,再度想象秋天的画面: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个个静止的文字便活起来了,一张张笑脸也随之露出来了,学生个个读得摇头晃脑了起来……恰当地运用想象给文字配“画”,在图画与文本的巧妙联系中,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朗读变得有滋有味。

三、集体会诊落到实处

在会诊中每一名年组的教师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积极主动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决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会当面不说会后乱讲,专挑别人的不是品头论足造成不好的影响。相反经过这一阶段的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大家真正的象一家人一样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真正尝到了校本教研的甜头。

校本教研真正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我们教师的探索与科研的有效进行,使我们教师找到了另一种价值、意义。它已成为我们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在这其中获得的是欢乐、自信、与成熟。以上仅仅是我们一点很不成熟的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完善,让校本教研真正服务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 云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

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

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如在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后,可以设计如下一些练习(见图71):观察,阴影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又如在学完“数的整除”后可安排这样的练习:

观察下列各组数,请找出不同类的数,并说明理由。

(2)0、1.2、3、13、5、27。(1.2不是整数) (3)10、8、44、56、65、12。(65不是偶数)

(4)33、39、12、21、49、57。(12不是奇数,49不是3的倍数)

再如学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后可进行这类练习:寻规律,填空。

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接班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上学期期末考试得多少分,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语言简炼明确,特别是声音宏亮:很精神!”。通过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此后,每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

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如,一次要学生回答填空问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 )和( )”在解答时,一位同学说:这两个偶数是40和4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82,差是2。8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较小的偶数;40加2等于42,4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40和42。第二位同学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4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4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8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41,4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4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41减1等于40,另一个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显然,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

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如要学生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这时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画着几个圆,其中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圆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让说错的同学重新叙述。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义(法则)本身,又能理解表述这一定义(法则)的书面语言,而且自己还能准确地讲述出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第四,给后进生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若说错,遭同学嬉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例如,接班后的前几节课可以作为争取后进生的重点课来上。课前就把检查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后进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也声音宏亮。稍有进步,就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后进生逐渐练大了胆,再逐渐加大难度。后进生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就高了。后进生也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说,促进了想,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上述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回讲,总结定义,回答提问,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现以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例说明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疑问是发现的钥匙,思考的动力。我把这一难题作为自学思考题交给学生。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根”找“据”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一问题不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

第二,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由于课本、(四省市教材第10册第41页)没有直接回答上述问题的讲述,所以不能让学生面对这一问题“硬”想,应提供一些资料,给以提示。如:

思考题为什么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至少要有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有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提示 (1)18的倍数中,至少要包含哪几个质因数?30的倍数中,至少要包含哪几个质因数? (2)18和30的公倍数里,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请试算一下,有何发现?)

参考资料

18=2×3×3 30=2×3×5

36=2×3×3×2

54=2×3×3×3 60=2×3×5×2

72=2×3×3×2×2

90=2×3×3×5 90=2×3×5×3

第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 第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

为了满足学生想“说”的要求,及时组织了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逐步明确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既要“公”又要“小”,并研究了怎样才能保证这两点。如有的同学说:“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有的同学讲:“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8独有的质因数3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公倍数”。又有人补充说:“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同学们热情高,发言涌跃,相互补充、纠正。许多人还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作为自己的论据。由于这算理、算法不是听老师讲出来的,而是由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许多人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如在讲完“差倍”应用题的基本例题后,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谁找得多”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同学们起初是自己想,后来就到课本习题中去找,也有到处翻看课外书及习题集的。第二天讨论,有的同学一人就归纳出六种“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甲减少几等于乙,乙加几等于甲,甲给乙若干后,甲、乙相等,甲减去15,乙加上3,两数相等。在这样预习的基础上再学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

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象,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

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印证,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

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可不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整理已学知识,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优秀笔记组织传阅,进行评议,以调动“自己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引导学生解题时要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其形成这样的习惯: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邓海玉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这就是说,“倍”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核心问题是对“倍”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从同样多入手。教师在第一行摆了2个△,第二行摆了2个○,启发学生说出○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二步引出差,使差与比的标准同样多。接着教师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这时○比△多1个。然后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使学生说出○比△多2个;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比△多的部分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三步从份数入手建立“倍”的概念。接上面,如果把2个△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呢?○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

把“倍”的概念理解透了,那么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就比较容易了。例如教“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数量关系时,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应用题:

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几只?

在这道简单应用题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这个条件是关键。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句话的含意是:把3只黑兔看作1份,白兔有这样的4份。求3只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个3只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3×4=12(只)。从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果在建立每一种数量关系时,都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那么就为多步应用题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把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概括成关系式,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亩产量×亩数=总产量,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对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及寻找应用题的解题线索都是有好处的。

再有,对一些名词术语的含意也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如:和、差、积、商的意义,提高、提高到、提高了、增加、减少、扩大、缩小等的意义。否则会在分析数量关系时造成错误。

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后,能否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应用题教学成败的标志也在于此。

(一)常用的分析方法

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

1. 综合法

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方法是: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问题为止。

2. 分析法

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条件做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以上这两种分析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由条件入手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由问题入手分析时,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以下面这道应用题的分析为例,就可以看出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运用的过程。

例某工厂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实际提前3个月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2倍。照这样计算,这个厂全年实际生产机床多少台?

分析过程用图64表示如下。

顺便再提一下,如果在分析这个题时,从条件入手分析而不兼顾问题的话,很容易根据“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这个已知条件,先提出“计划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这个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与解题是无关的,使分析偏离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再一次说明,在分析应用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统观全题。

(二)特殊的分析比较

有些应用题由于结构比较特殊,单纯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分析还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再掌握一些特殊的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常用的特殊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转化法

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不同,转化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五种。

(1)把一事物转化成它事物

例妈妈买了3千克桔子和4千克苹果,共花了23.4元。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每千克苹果和桔子各多少元?

这个题由于桔子和苹果的重量不相等,故而需要转化。“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是转化的条件。可以这样分析:买1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1.5千克桔子,那么买4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4×1.5)千克桔子。从而可知,买苹果和桔子花去的23.4元钱相当于买(3+4×1.5)千克桔子的钱。通过这样的转化,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解:23.4÷(3+4×1.5)=2.6(元)

2.6×1.5=3.9(元)

答:每千克苹果3.9元,每千克桔子2.6元。

(2)单位“1”的转化

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见图65)。

是不相同的,只有统一了单位“1”才能解题,这就需要进行单位“1”的转化。

答:这箱灯泡共有294个。 此题也可以余下的个数为“1”,用转化法求出总数是余下个数的几倍。这样转化解题的步骤要多,不如上面这样转化解题简便。

(3)运用“同样多”的概念进行转化

例二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4倍。三月份甲比上月多得奖金8元,乙比上月少得奖金2元,三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6倍。问三月份乙得奖金多少元?

由题意可知,二月份和三月份甲的奖金都是以乙的奖金数为“1”,但二月份和三月份乙的奖金数是不一样的,所以题目中的“4倍”与“6倍”的单位“1”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用转化法统一单位“1”。但是转化的方法与上题不同,为了便于说明,先画出图(见图66)。

已知二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4倍,把甲二月份奖金4份中的每一份去掉2元,那么每一份余下的部分就与乙三月份的奖金同样多。这就是说,甲二月份的奖金比乙三月份奖金的4倍多8元。从而可知,乙三月份奖金的6倍比乙三月份奖金的4倍多16元。运用“同样多”的概念,就把“4倍”与“6倍”的单位“1”统一成以乙三月份的奖金为单位“1”了。

解:(2×4+8)÷(6-4)=8(元)

答:乙三月份的奖金是8元。

(4)利用常识进行转化

例一个水塘里有一些龟和鹤,足数共120只,鹤的只数是龟的3倍。问龟、鹤各有多少只?

从题目的已知条件看,鹤与龟足数之和是120只,可倍数关系却给的不是足数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把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转化成足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种转化是应用常识进行转化的。因为龟有4只足,鹤有2只足,即2只鹤的足数与1只龟的足数相同。所以当鹤的只数是龟的3倍时,鹤的足数只是龟的1.5倍。至此题目就成为一道和倍问题,可以求出龟与鹤的足数,进而就可以求出龟与鹤的只数。

解:120÷(1+3÷2)=48(只)

48÷4=12(只)

12×3=36(只)

答:龟有12只,鹤有36只。

(5)图形的转化

因为本文是谈应用题教学,所以关于图形的转化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综上所述,凡是能用转化法解的题目其本身都必定存在着可转化的条件。用转化法解这种题时,关键是要正确地找出转化的条件。

2. 假设法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载有鸡兔同笼问题,其解题方法应用的就是假设法。假设法应用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请看下面几个题。

例1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丙独做20天完成。现在三人合做,甲因病中途休息,这样到第6天才完成任务,求甲休息了几天。

这是一道工程问题,一般的解法是:

应用假设法解此题可以这样想:假设甲没有休息,那么甲、乙、丙三人合做6天必然超额完成任务。甲完成超额部分的天数,就是他休息的天数。

答:甲休息了3天。 例2有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加工比徒弟少用3小时。师傅每小时加工1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8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解法一假设师傅加工的时间与徒弟相同,那么师傅可多加工30个零件。由已知条件可知,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加工2个零件,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求出徒弟加工这批零件所用的时间,进而就可以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 解:8×[10×3÷(10-8)]

=8×15

=120(个)

答:这批零件有120个。

解法二假设徒弟加工的时间与师傅相同,那么徒弟就有24个零件没有加工。由已知条件可知,徒弟比师傅每小时少加工2个零件,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求出师傅加工这批零件所用的时间,进而也就可以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

解:10×[8×3÷(10-8)]

=10×12

=120(个)

答:同上。

例3甲乙两个仓库内原来共存货物480吨,现在甲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40%,乙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25%,这时两仓共存货物645吨。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

这个题中的百分率40%和25%的单位“1”不相同,但是不具备转化的条件,所以采用假设法来分析。

假设两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40%,那么可知共运进货物480×40%=192吨。而实际两仓共运进货物645-480=165吨。从而可知多算了192-165=27吨,为什么多算了27吨呢?就是因为乙仓实际运进了所存货物的25%,而也当做运进所存货物的40%计算了。从而可知,乙仓原来所存货物的40%与25%的差相当于27吨,于是可知乙仓原来存货物的吨数。

解:480×40%=192(吨)

645-480=165(吨)

192-165=27(吨)

27÷(40%-25%)=180(吨)

480-180=300(吨)

答:原来甲仓存货物300吨,乙仓存货物180吨。

此题也可以假设两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25%,其思路可以仿照上面所述,这里就不多谈了。

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是:先根据解题的需要对已知条件做出假设,通过假设引出矛盾,然后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分析清楚了,题目就可以解答出来了。

3. 对应法

用对应法解答的应用题,主要是求平均数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例1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糊纸盒,第一组15人,1.5小时共糊了405个;第二组12人,2小时共糊了384个;第三组10人,2.5小时共糊了500个。问:①平均每组糊纸盒多少个?②三个组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③三个组平均每小时糊纸盒多少个?

①求平均每组糊纸盒多少个,这是求简单平均数问题。需要用三个组共糊纸盒数除以3。也就是三个组共糊纸盒数与组数要相对应。即:

②求三个组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就需要用三个组糊纸盒总数除以三个组的总人数。也就是纸盒的总数与糊纸盒的总人数相对应。即:

③求三个组平均每小时糊纸盒多少个,就需要用三个组糊纸盒的总数除以三个组用的总时间。也就是纸盒总数与糊纸盒用的总时间相对应。即:

第②③两问都属于求加权平均数问题。求加权平均数的关系式一般写作: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其中总数量与总份数要相对应。学生在学习这种应用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恰恰是总数量与总份数不相对应。教这类应用题时,如果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关系式,并突出讲清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那么学生解题时就不会出现上述不对应的错误了。

例2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需18小时,乙独做需15小时。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少做了9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这是一道工程问题与分数问题相复合的应用题。学生解答这个题最容易

分数应用题中的“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没掌握好。怎样找它们的对应关系呢?可以通过下面的两条途径。

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

答:这批零件共有990个。

上面解法中的最后一步很充分地体现出了“量”与“率”的对应关系,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就是:1小时的量差与1小时的率差相对应。

对应关系,就可以求出零件的总数。

答:同上。 为了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除了要正确确定单位“1”,选择正确的算法外,掌握“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是关键,学生出现错误往往是在这个地方。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量”与“率”的对应关系。

4. 消去法

应用消去法解答的应用题的结构一般是:在两组(或几组)相关联的量中,只知道两种(或几种)物品的数量和总价之和,而问题是求每类物品的单价。解这类题目的基本思想,是应用消去法消去一些未知数,使题目中只含有一个未知的数。

例 小明请小红代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交给小红2.04元。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个练习本,找回0.18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先把已知条件排列出来。

5支铅笔——8个练习本——共2.04元

8支铅笔——5个练习本——共(2.04-0.18元)元

解这个题的难点在于两组相关联的量中,同类量的数量是不相等的。既然题目的问题是求一支铅笔多少元,可以用扩大倍数的办法,使练习本的数量相同,于是得到下式:

25支铅笔——40本练习本——共10.2元

64支铅笔——40个练习本——共14.88元

练习本的数量相同,那么所花的钱也相同。14.88元比10.2元多的钱数就是(64-25)支铅笔的钱数。至此问题就解决了。

解:[(2.04-0.18)×8-2.04×5]÷(8×8-5×5)

=[14.88-10.2]÷(64-25)

=4.68÷39

=0.12(元)

答:每支铅笔0.12元。

用消去法解的题还可以有很多变化,但其基本的解题思想是不变的,所以就不再举例了。

5. 图示法

图示法就是用线段图(或其它图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这样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往往可以从图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图示法解题的面是很宽的,无论是整数和小数应用题,还是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几何初步知识方面的应用题,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前面在讲其它解题方法时,有些题目就已经使用了图示法。所以图示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

例1 有大、小两个正方形,边长相差3厘米,面积相差63平方厘米。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这是一道几何初步知识方面的应用题,题目要求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这就需要求出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但正方形的边长、边长之差、面积之差等之间的关系抽象地分析是不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为此可用图示法帮助解决这个难点。这个题宜画几何图形(见图67)

把小正方形放在大正方形内,再添加两条辅助线,于是边长之差与面积之差都反映出来了。又清楚地看出,面积之差是由三部分组成的:Ⅰ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Ⅱ和Ⅲ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长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宽就是边长之差。通过图示法,把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都找出来了,按照图提供的解题思路就可以顺利解题了。

解:(63-3×3)÷2÷3=9(厘米)

9×9=81(平方厘米)

81+63=144(平方厘米)

答: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厘米。

例2 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第

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问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

这个题是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中的一个题。此题在理解题意上就有一定的困难,解题的线索在哪里更不容易找出来了,为此可以采用图示法。此题宜画示意图,用三个一样大的长方形代表三堆数目相等的棋子,用阴影部分代表黑棋子。

从图68中我们可以看出,把第二堆里的黑子与第一堆里的白子对换,第

以下应用转化法就可以求出全部黑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再看一道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中的试题。

例3 甲乙两班的同学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课外天文小组,甲

的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道题很抽象,如果不画图,简直不知从何处下手解答。画图时可以这样考虑:用两条一样长的线段表示两班人数,把甲班参加天文小组的与乙班没参加天文小组的分别画在两条线段的同一端,这样有助于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9示。

等。找到了这个重要的线索,应用转化法就可以解题了。

画图分析应用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整个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在低年级可以先培养学生看懂图,从中年级开始可逐步培养学生画图。画图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画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途径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应用题了呢?回答是“不见得”。打个比喻,一个游泳运动员掌握了游泳的理论,而不下水刻苦练习,也是游不出好成绩的。游泳是如此,解应用题也是如此。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怎样训练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要训练学生能用流利的语言叙述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的、有条有理的、前后无矛盾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大纲》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只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这是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思维是畅通的呢,还是不畅通的;若思维不畅通,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第三,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有等学生把题目做出得数来才能判断他们是否分会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一节课做不了几个题。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等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会大大增加。

学生用语言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开始时往往语言噜嗦,层次不够清楚,因果关系说得不确切等,这时,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分析过程的固定模式。即:用分析法分析时,这样说:要求××××问题,就得知道××××和××××;用综合法分析时,这样说:已知××××和××××,就可以求出××××。例如:

东风服装厂原计划18天生产服装1800件,实际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用综合法分析:已知原计划18天生产服装1800件,就可求出原计划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已知原计划用18天,实际提前3天完成任务,就可以求出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已知要生产服装1800件,又知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就可以求出实际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已知实际1天和计划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就可求出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件数。

用分析法分析:要想求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就得知道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和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要想求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就得知道要生产服装多少件和计划用几天完成,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要想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就得知道要生产服装的件数和实际用几天完成。生产服装的件数是已知的;要想求实际用几天完成,就得知道计划用几天和实际比计划提前了几天,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分析完毕。

(二)要训练学生看到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看到一个问题,能够想到与问题有联系的已知条件

这样训练的目的,既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种训练方式各年级都可使用。例如:

已知:小明有8支铅笔,小红有4支铅笔。

可以提出的问题:

(1)小明和小红共有几支铅笔?

(2)小明比小红多几支?

(3)小红比小明少几支?

(4)小明给小红几支后两人铅笔同样多?

(5)小明的铅笔支数是小红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6)小明的铅笔支数比小红多百分之几?

(7)小红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8)小红的铅笔支数比小明少百分之几?

(9)小明与小红铅笔支数的比是几比几?

„„

又如:

问题是:每支铅笔多少元?

可以想到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

(1)买铅笔的支数和一共所花的钱数;

(2)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或其它文具,以下略)共花的钱数和一块橡皮的价钱;

(3)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支铅笔比一块橡皮多多少元(或少多少元);

(4)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支铅笔的价钱是一块橡皮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5)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块橡皮比一支铅笔多多少元(或少多少元);

(6)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块橡皮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7)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共花的钱数和铅笔的价钱占共花钱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8)一支铅笔与一块橡皮一共多少元和铅笔与橡皮价钱的比;

„„

以上谈到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搭配的练习,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适当增减内容。另外,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必仅仅局限于上述一种形式。

(三)要训练学生会把一道简单应用题扩展为多步应用题

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看清怎样把一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隐蔽起来,变为间接条件;看清一道多步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学生看清这一过程后,在分析应用题时,就能顺利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并转化为已知条件,这样必将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例 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一步)

扩展题:

(1)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两步)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应做多少套?(三步)

(3)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做95套,还需几天完成?(三步)

(4)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比原来每天多做20套,还需几天完成?(四步)

(5)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比原来每天多做20套,做完这批衣服共用了多少天?(五步)

(6)服装厂计划做一批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比原来每天多做20套,又做了3天正好做完。这批衣服共有多少套?(四步)

做扩展题目的练习时,题目的变化都要围绕着基本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变化已知条件或问题。这样,题目虽多而条理清晰。

(四)要训练学生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这种训练的目的,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例1 张华和李明买同样的练习本,张华买5本用去1.8元,李明用去2.88元。李明比张华多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法一

思路分析,先求出一本练习本的价钱,再求出李明买了几本,就可求出他们买练习本的差。

解: 2.88÷(1.8÷5)-5

=2.88÷0.36-5

=8-5

=3(本)

答:李明比张华多买了3本练习本。

解法二

思路分析:李明比张华买练习本多花的钱数里包含有几个一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李明比张华多买练习本的本数。

解: (2.88-1.8)÷(1.8÷5)

=1.08÷0.36

=3(本)

解法三

思路分析:李明买练习本所花的钱数是张华的几倍,即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也应是张华的同数倍,从而求出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进而可求出他们买练习本的差。

解: 5×(2.88÷1.8)-5

=5×1.6-5

=8-5

=3(本)

解法四

思路分析:把张华买练习本的本数看做1倍,先求出李明买练习本所花的钱数比李明多的倍数,即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比张华多同数倍。用多的倍数去乘1倍数的实际数量,即可求出李明比张华多买练习本的本数。 解: 5×(2.88÷1.8-1)

=5×0.6

=3(本)

这是一道整、小数应用题,虽然四种解法都是三步,但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相同的。下面再看一道涉及到百分数的复合应用题。

例2 孙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40个。由于任务紧迫,需12.5天完成,这就需要比原计划每天多加工零件20%。问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解法一

思路分析:先求出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进而可求出零件的个数,最后就可求出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解: 40×(1+20%)×12.5÷40

=48×12.5÷40

=15(天)

答:原计划15天完成。

解法二

思路分析:把加工一批零件的个数看做“1”,那么实际每天加工这批

量“1”除以原计划每天的工作效率,就可求出原计划完成的天数。

解法三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由题意可知,工作总量是一定的。根据“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间从而就可以求出原计划完成的天数。

解:12.5×(1+20%)=15(天)

解法四

思路分析:因为工作总量是一定的。所以根据原计划的工作效率乘以原计划的工作时间与实际工作效率乘以实际工作时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用方程解。

解:设计划x 天完成。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40x=40×(1+20%)×12.5

40x =600

x =15

进行一题多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解法的优劣。以上题为例,解法一是最常用的解法,解法三由于思路巧妙,故而解法最简捷。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很多的,以上就这个问题谈了三点个人的体会,仅供老师们教学中参考。

反思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李存学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 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 )”代替变量 x ,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 1 + 2 = □ ,6 +( )=8 , 7 = □+□+□+□+□+□+□;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 □ = □ (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 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张延敏

铃声一响,教师走进课堂,就好像一架机器开动了。课堂上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讲清新课;既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有一些难度稍大的思考题;既有口算,又有笔算。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对那些贪玩调皮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引导……这一切都摆在教师面前。在一节课上看你是否能像一名灵活机动的指挥员,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语言精练,津津有味地把几十个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形成这样的教学局面,因素是很多的,其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只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思维才能活跃。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每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虽然学的是同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原因等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就要把几年级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要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年级的基本内容。这样,学习好的同学有学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奔头,课堂里才能人人有劲头。

在讲课中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常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习好的同学爱听,因为他们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来,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感到听不懂,容易产生弃学思想,造成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所提问题要难易结合,难的问题让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容易的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有时学习好的

同学答完以后,还可以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再说一遍,这样对他们也有帮助。另外,像读题、讲题中的条件、问题等基本内容都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尽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强和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解题是每节数学课必有的内容,教师也要注意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练习二十三中有这样一道题:商店昨天卖出7盒钢笔,每盒10支,卖出的铅笔是钢笔的6倍,__________?(提出问题,再解答出来。) 我对全班的共同要求是补一个问题并解答,对学习差的同学要求他们能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解答出来就行了,对学习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提几个问题就提几个问题,提完后再解答出来,看谁有能力。

有的题可以一题多解,对学生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尽量用多种解法,但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用一种方法解,学会之后逐渐再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

在课堂上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抓紧时间面批,我首先检查学习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做得快,边看边改,及时表扬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大家树立榜样,并说:“看谁能赶上他们”,以此带动一批学生。然后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按时完成作业的条件。布置作业时分基本题和争取题两种,基本题人人都要完成,争取题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考题,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的作业。

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为了发挥他们的特长,每周组织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培养,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近几年参加乌鲁木齐市和天山区数学竞赛,我教的班级共获团体奖6个,个人一、二、三等奖20个。 因材施教的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热爱。对那些能歌善舞、品学兼优的学生,不用说教师自然是喜欢的,可是要做到热爱那些纪律差、学习有困难而又调皮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有的教师虽然也说:“老师都是为了你们好„„”可是心里压着一肚子的气,说出话来也不好听,后进生会感觉到你并不喜欢他们。儿童是很敏感的,连一年级小学生也会感觉到教师是不是真心地喜欢他们。教师的一举一动,声调手势,教师的表情、情绪,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进步、成长。而后进生的进步和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是他们进步的外因条件。因此,教师更要热爱后进学生。教师要遵循“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这个真理,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长处,就会对他们产生感情,找到教育他们的适当办法。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我常常用学生本身的优点鼓励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如有个学生刚上一年级时,不爱做作业,上课有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在假期里,我在校外碰到了他,他非常有礼貌地问老师好,还热情地请老师到他家去玩。开学后我在班上讲了这件事,接着我就提了一个问题:“见到老师问好是有礼貌的表现,想一想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礼貌的表现?”同学们纷纷举手。这个同学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高兴地举手,我有意请他回答。他说:“用心听老师讲课,按时完成作业,也是对老师有礼貌的表现。”我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并说:“讲得对,用心听老师讲课,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按时完成作业就是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样的学生是有礼貌的学生。”他听了心里很高兴,以后就按时完成作业了。我觉得这种用鼓励学生本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的方法是符合儿童心理的。在课堂里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如:“小红纪律好,如果能像志刚那样爱发言就好了”;“志刚爱发言,如果能像利利那样把作业写整齐就更好了”„„学生听了以后,都能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再仔细观察哪些学生真的接受了老师的意见,进步明显,然后及时总结:“×××同学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进步很快,老师就爱给那些改缺点有行动的同学提意见,帮助他们进步。”这

时你看学生都期待着,希望老师也能给自己提一条意见,有时下课还到办公室,请老师提意见。这样师生感情是融洽的、互相尊重的。使学生在一种充满爱护、理解、自尊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 在数学教学中让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积极施加影响,让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是我应尽的职责。

(一) 知情结合,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 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如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内容,我告诉学

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风靡世界的我国“九宫图”也叫“幻方”或“魔方”。我国著名的《周髀算经》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书,其中就记载了用勾股定理进行天文计算。至迟在公元一世纪成书的《九章算术》,系统记载了我国古代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就。小学《数学》课本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以及“求井深和绳长”等思考题都出自其中。我国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年,„„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两个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的量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的量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的量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大的量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社会热点的“赈灾”、“迎亚运”、“希望工程”等等的捐资数额,校园活动等,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我还经常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统计图表的练习等。学生制作的统计图表在班内展出时,小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图表内容的丰富都令人惊叹!其中有某商店一年内营业额折线统计图、全国十大江河长度条形统计图„„小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2.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正确学习目的。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学习目的的先导。

小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常常以“奇妙的数学”为题,向他们介绍有趣的数学知识。如人体是对称形体,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

高,人的大腿与小腿长度之比是1∶0.618,人的肘关节把手臂分割为1∶0.618的两部分„„树冠呈圆锥形,以利树叶沐浴阳光;蜂巢呈六角形,其中4个钝角均是109°28'。„„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数学的用处。教学时我也常设“悬念”,如让学生随意报一个多位数,我脱口说出它是否3的倍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当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被激发后,有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内知识,主动借阅数学课外读物,不断充实自己。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成功欲。教学中,我常常讲数学家的故事、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如“接力赛算”、“智力抢答”、“错题医院”、“师生速算赛”等,让学生向往成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进而教育学生,把学习数学同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联系起来。同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有无数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钻研。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小道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鼓励学生今天努力学习,明天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从小立志,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3. 实施数学美育,陶冶高尚情操。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无疑也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陶冶高尚情操。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和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表,简练明快的数学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几何图形,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情感交流,无不使学生感到愉悦和满足。

数学知识内容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递等式自始至终的恒等,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与简洁,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

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也给人以美感。如行程问题“两辆扫雪车同时相对从大桥的两头匀速对开(如图) 。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

行,分别到另一头后立即返回,继续对开。已知第一次相遇点距桥东头700米,第二次相遇点距桥西头400米,求桥长。”若用代数方法解,会出现二次方程,超过小学生的知识范围。但经过图解,可以看出两车相对行驶,两车两次相遇共行三个桥长。每行一个桥长,甲车所行路程为700米,因此甲车三次共行700×3=2100(米) ,比一个桥长还多400米。用算术解,桥长是700×3-400=1700(米) 。如此简单明快,反映了数学的简约美。于是在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时,学生受到数学简约美的陶冶,诱发出创造美的激情。

(二) 意行统一,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 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益。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儿童意志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将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养成不良习惯后,纠正起来就相当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应“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引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

2.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首先向学生晓之以理。华罗庚教授有一句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家成功的秘诀是锲而不舍。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求我们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将来无论是进行工程设计还是担任统计、会计,微小的差错都会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继而分阶段提出明确要求。如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仅注意听老师讲课,还要注意听同学发言;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当日事,当日毕;要求独立思考,认真审题和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纵横检查,草稿按题号顺序排列,便于核对,书写整洁,错题要改正等。然后按要求反复训练,及时评价,予以鼓励或纠正,强化印象;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最终形成习惯。 从教多年,我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他们通过数学课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和数学美育;从小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许多学生成人后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

一、精心设计,因势利导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编写人员根据大纲的精神,精选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在课本中安排了例题和习题。但是,如何把课本中的内容转化成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更合理,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因势利导。

我曾教过原上海市编辑出版的小学数学试用课本。在第六册中有一节教学内容是“求缸堆总数的简便算法”。这节课在课本上只有一道例题,一个公式和几道练习题。显然,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当时我根据大纲提出的:“从直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并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抓住每个教学环节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我是这样设计并进行教学的,首先出示缸堆图(见图1) :

让学生观察这堆缸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一眼看出这堆缸最下面一层是6只,往上摆分别是5只、4只、3只、2只,原来每往上一层都减少1只。这时,我说:“这就叫相邻两层相差1”。不必多加解释学生就懂了,然后问:“谁能很快算出这堆缸的总数呢?”这时,有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学生一层一层地加,看到这种情景,我插问了一句:“假如有很多的缸,你们能很快数清吗?你们能很快加出来吗?”同学们回答说:“不能”。从同学焦急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希望学一个简便的算法啊!这时点出课题是最合适的时机,因为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高兴地说:“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求缸堆总数的简便算法,爱学吗?”“爱学”。新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继续进行。我用图示的办法把同样多的一堆缸倒放在刚才那堆缸的旁边(见图2) ,学生立即看出来了,每一层都是8只,共5层。

我问:“现在总数是多少?怎样算的?”学生回答:“总数是40只。8乘以5等于40。”我接着问:“8是哪里来的?5是哪里来的?”学生看图回答:“8是原来底层的6只,加上倒放过来的顶层的2只得来的。5是有5层。”我继续引导说:“原来的缸是不是40只?”学生回答:“原来的缸不是40只,是它的一半,40除以2等于20只。”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在层层启发引导下,学生自然地推出了求这堆缸总数的公式。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知道了公式的来历,学会了公式。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40分里,使学生既学会公式,又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广开学生的思路,把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引申,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面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富有意义、形象生动的画面进行教学。我在引导学生得出上面公式后接着说: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还有很多东西为了摆得整齐美观,又容易算出它的总数,也是像缸堆这样排列的。紧接着出示4张幻灯片(见图3、4、5、6) 。

让学生观察这4幅图中的木头、钢管、罐头是怎样摆的,学生看出来了,和缸堆摆的一样,都是按照每往上一层减少1的规律排列的。我问:“谁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分别算出它们的总数呢?”同学们纷纷举手,都希望老师能让自己板演计算,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说:“大家都想算,那就分组在作业本上做吧!”这时只听到铅笔沙沙的响声,同学们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了。

教学过程要一环紧扣一环。教学上述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从以上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我板书连加算式:11+12+13+14+15+16让学生找出它的特点,学生发现了这是相邻两个数相差1的整数连加。我问:“你们能用今天学的公式来做吗?怎样想呢?”学生回答:“把11看成顶层只数,把16看成底层只数,加数的个数就是层数。”学生很快用简便方法列出算式:(16+11)×6÷2。

然后我让每个学生自己编一道相邻两个数相差1的整数连加式题,再用简便算法算出来。学生非常高兴,最后达到高潮,出现思考题1+2+3+„„+100激发学生动脑筋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一环扣一环地向纵深发展。把缸堆这个具体问题,自然地引申到数的计算,通过计算掌握规律。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思绪起伏。

新授课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复习课更要认真安排,通过复习整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个单元内容很多,知识间联系紧密,但这些知识是分散在每节课教学的,必须进行复习整理。我根据复习课的特点,从理清知识、理清思路入手,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规律,形成技能。“圆的周长和面积”这节复习课,是在学生学过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从基本公式着手,首先出示两组复习题,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每组题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理清解题思路。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见图7)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王国泰

一、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

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张延敏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 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 、uei 、uen 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 、ui 、un ,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

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靳生福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笔者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

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巷头小学语文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着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为中心,以科教兴研为目标,充分发挥我校两位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研环境。落实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德修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奋斗目标

1、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全组各班科的合格率、优秀率达市一级学校的要求。

2、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此交流不仅仅是指教师听课后的评价交流,同时也包括上课前的备课交流、教学思想交流等。

3、 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能使教师把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新课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能完善自己的教育观。

4、 在有独特见解的情况下,增进对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使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

5、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梳理、归纳、整理为学科研究论文。

6、 进一步完善公开课制度,使其能起到对教师教学指导、启迪的作用。

7、 组织好校内的各项学科比赛,为参加镇比赛作好准备。

8、 开展校内“书香满园”“争当读书大王”一系列活动。

( 1)在每班开展每天一诗活动。(2)开展读书交流会。(3)校园每周一诗。继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另定)通过这些活动, 学校形成一种很好的氛围,学生对书的兴趣大大提高, 普通话也成了校园的实际语言。

9、 举行体现课改、课标精神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比赛。

根据镇教研计划,我校举行体现课改、课标精神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每个语文教师至少上交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于十七周前从中评选出5——6篇参加镇的评比活动。

二、 内容和工作措施

1、引导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辅导材料》等有关新理论、新观念的学习,更新观念,鼓励倡导教师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新体系。

2、加强本组教师教学工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教师树立起共同提高的帮教意识。积极进行备课、上课、指导学生作业等方面的有益研究探索。

3、无论是用过渡性教材的教师,还是使用实验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要转变教材观,在理解、挖掘、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由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向生活、向实践拓展,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学习的主人。

4、配合好教导处举行的“我校高级教师课堂观摩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加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由过去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利用课堂教学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气息,积极进行各学科间的整合、信息技术的整合、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等,并时刻记录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心得,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不追求模式但也不忽视模式的重要作用,在合理对待模式的情况下,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6、有效地利用公开课听评制度,重视与课前授课教师进行课堂思路的交流和课后教学过程的评价,重点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角度,谈自己对授课老师课堂操作的认识,应当优缺点并重,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共享教师的智慧。

7、组织好校内外的各项比赛活动,做到有序组织,有效参与,有力保持,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本学期计划开展多项语文活动——写字比赛、高年级语文阅读比赛、校内作文比赛等。

8、充分利用学校条件与上级教研部门联系、向兄弟学校同行学习,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使本组教师尽快成熟起来。

附:

语文组出墙报一览表

巷头小学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高年级组行事历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教研组坚持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地在教导处的领导下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

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主要工作

1、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继续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课程教材教法》一书为主,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教师们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也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 对话" 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本学期备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备课中教师改革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案撰写方法,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初次尝试了集体备课,为以后的备课改革铺平了道路。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重视二备和反思,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和二备。

本学期更好地发挥周二业务学习的功效,确保每周一次的教研组和备课讨论的活动,做到周周有内容。

参照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好示范课、教研课和汇报课,加强了研课、磨课的力度。

我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开出了一堂高质量的校公开课,在校教研周中我为教育局张局长

一行开出了一节优质课《浪之歌》,课后受到张局长一行的好评。 „„

4、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师们努力抓好了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后进生的转化

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校的成绩合格率。

紧张忙碌的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有我们值得回味,因为我们一起努力过,奋斗过;也有我们感到遗憾的,因受条件的制约,我们难以请进来(请外乡镇的教师到我们学校里来参加教研活动),难以走出去,有闭门造车之嫌。我坚信,随着我们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我们的不断进取,我们一定会突破一个个瓶颈,从胜利走向胜利。

语文教研组

2005年1月17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作者:梁金友

时间: 2007年1月15日

联系地址:广东省佛市顺德区伦教三洲学校

邮箱地址:B118400@126.COM

联系电话:0757-28179006

QQ 号:272012646

本学期数学科组全体教师在学校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以抓好新教材的使用为重点。坚持深入班级、落实计划,狠抓课堂、创出成果、形成特色的工作方针, 本学期顺利通过了《自主探索,点拨发展》的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科组坚持“科研促教,打造特色”工作策略,真正做到常规工作要扎实,特色工作争出色。在探索中前进 ,在前进中发展,回顾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实施新课程,转变观念是关键。学校在课改初期就提出了:“理念先行,机制保障;培训提高,科研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足校情,实践创新”的工作新思路,并从组织上、制度上、激励机制上予以保障。同时,还积极组织科组成员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有关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看光盘、观课例、析个案、与专家对话等。并且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开设讲座,做辅导报告,引导科组成员领会新理念;通过讨论、学习成功的案例,大部分老师尝试新课程的教学;通过推荐一些理论书籍,交流课改信息,引导撰写课改论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要求必须用“新课标、新理念”武装自己,课堂上要呈现出“自主、合作、探索、点拨”的良好氛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在教师的点拨下,自己的感悟中”所获得的,而不是教师用**化的逻辑将整理好的知识塞给学生, 从而有计划、有指向的推动全体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推进。

二、发挥集体智慧,认真开展集体教研

数学科组在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下,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将课改工作确定为:集体备课,分工合作;集体评议,“二度设计”;注重反思,及时总结。

(一)、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

我们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时时集备,天天教研,遇到疑问,即时研讨。每天学习新课标,领会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制订教学策略,设计问题情境,制作教具等等。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避免了教师走弯路的现象。

(二)、相互听课评课,取长补短

以集体备课组为单位,每人至少上一次课改“尝试课”, 做到人人有内容,个个有分工。选择一个教学难点或重点,先个人写教案设计,后备课组集体讨论并修改,再上课,课后集体评课,上课教师谈得失感受,其他教师按“2+2”的方式评课,即每个人都要提出至少2个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至少2个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真正形成探索与争鸣的局面,再修订教案设计,其他教师用修订后的设计上课,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

(三)、注重反思,总结经验

我们认为课后反思不仅为课改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是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真正练好教学基本功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反思教材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案设计是否恰当,反思每个问题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反思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改进的措施。按照学校的课改要求,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

三、结合课题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自主探索,点拨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不断探索,反复修正,勤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模式,基本流程如下: 学生:入情——初探——交流——感悟——应用——反思

环节:情境导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应用拓展——小结反思

教师:设境——激思——引导——布疑——拓思

(一)、学生参与有价值、有层次的数学活动是课改教学的关键

为了改变以往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听的状况,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我们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设计了一些具有一定现实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通常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例如上《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课时,学生一边动手摆牙签,一边思考如下问题串:

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牙签。

(1)按图示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 )根牙签,搭3个正方形需要( )根牙签。

(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

(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4)如果用x 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牙签?与同伴进行交流。

我们以追求活动的质量为宗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尝试与探索,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交流学习方法。为了面向全体,避免一些学生被“遗忘”,我们设计的活动尽量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做做,有事想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动手**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让学生自主探索

为了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初期我们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时,遵循“起点要低、步伐要小、活动要多、反馈要快”的原则,放低门槛,放小坡度,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常用的几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是:

(1)合作小组游戏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合作与竞争,如玩“24

点”游戏。

(2)小组共学式。通过合作实验、测量、估值,在做中学。

(3)合作创新。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图,想到制作三巧板、四巧板、五巧板、十四巧板,激发学生创造**。

(4)合作小组调查实践。如调查家庭每周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制作统计图并估算全校学生家庭丢弃的总数量,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工作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展示我校学生的才华。

(一) 、自制“数学手抄报”, 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校教导处的支持下,十月初,数学组特举办“学数学、用数学”专题的手抄报比赛。这次比赛共吸引了来自三至六年级的近800名“办报”爱好者。经过层层筛选,有320人获奖。

自制“数学手抄报”活动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一项特色活动,利用文字、图片相结合做一份设计美观、新颖, 内容丰富的数学手抄报。使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示了学生的才华,培养了学生的爱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 “数学大王”竞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本学期数学组举行了“数学大王”口算能力竞赛,在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抓好学生的课外发展;四——六年级学生全员参加,给学

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使数学尖子生脱颖而出,全校有近300多人获奖。其中有25人获特等奖。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写数学日记,可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一情况,近两年数学科组尝试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引入到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写数学日记,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观察力和表现力。通过写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热情,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本学期收集部分日记,编辑出版第二期学生数学日记,深受家长的欢迎。

总之,这一学期数学科组的全体教师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努力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且大胆推陈出新,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数学科组会做得更好,另外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数学科组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后我们科组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为三洲学校的明天做出贡献。最后,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小学课外阅读工作计划

课外阅读是我校的一项特色教育活动。我校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使这项工作开展更规范,更有实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现实需要和实际情况,特制定了此计划。

一、理念与目标

总目标:认真贯彻课改精神,以新《课标》为引领,构建大语文的战略思想,培养“我想、我要”的读书意识,形成良好的课外读场。同时,在总结上学期课外阅读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本着学校的实际情况补充新的理念,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两年来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累的成果,丰富课外阅读活动课的内容,营造出“腹有诗书语自华”的读书氛围。

分目标:

1、阅读量: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一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2篇;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5篇;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20篇,阅读总量不少于6万字。

2、指导学生做好《好书伴我成长》的记录,教师进行及时批阅;

3、各级竞赛:参加上一级课外阅读的有关竞赛,成绩上要力争更大突破。各班级参加学部组织的有关课外阅读的竞赛,获奖人次或获奖等级要高于往年。

4、做好课外阅读的培优工作,培养一批在阅读、朗诵、写作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拔尖学生。

二、措施方法

(一)充实阅读资源:

阅读资源是开展课外阅读的一个前提和保证。经过两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阅读资源体系,现从以下方面再做补充要求。

(1)完善班级图书角。每个班级要继续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人均拥有书籍不少于2册。

图书配置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师生捐赠。号召班级师生为班级捐献书籍,但要采用自愿性质,不强行分配;三是借阅学校图书。学校的现有的图书馆,是课外阅读的又一个重要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班主任和学生代表在开学后可以到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一定量图书,具体数量和借阅手续按学校图书室有关规定执行。

(2)在内容上,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列举的书目作为图书配置的基准,内容要涵盖知识、科技、文学等各个门类,突出文学性强的特点,文学类书籍所占比例不少于百分之五十(其中名篇名著有占相当比例)。

(二)时间安排

每天中午的11:30—12:00。

(三)考核制度

为保障课外阅读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特制定以下考核制度:

1、阅读指导课,尽量要有教案或学案,做到有计划地指导。

2、本小组举行的“课外阅读竞赛”结果,纳入“教学质量管理”考核中。

3、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列为责任老师的到岗时间。

4、学生的读书笔记列为常规作业检查之中。(由指导小组的成员不定时进行抽查)

5、在本学期我校的课外大阅读的一系列活动中,各班所取得的成绩将做为本学期评比先进班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课外指导小组成员安排

组长:史汉宾 姜云冲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分工及职责。

2.继续建立或完完善班级的图书角。(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3.第一阶段的诗词抽检。(指导小组的成员)

十月份:

1.汇报活动:庆“国庆”征文比赛。(第六周)

2.第二阶段的诗词抽检。

3.读书笔记的大抽查。(指导小组负责人)

十一月份:

1.一至六年级的讲故事比赛。(第九周)

2.第三阶段的诗词抽检。

十二月份:

1.汇报活动:中高年级的作文比赛。(第十五周)

2.汇报活动:迎“元旦”手抄报比赛。(第十三周)

07年元月份:

1.第四阶段的诗词抽检。

2.本学期课外大阅读活动总结会。

3.课外大阅读的考核会。

备注:未尽事宜,再作补充。

此外也将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

货隆镇虎跃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小组

二零零六年九月

校本教研总结

校本教研是适应新课改的智慧源泉,它是积极向上的现代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校本教研让学校教研组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

领导、教师间的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沟通与互相启迪的教研文化,教师文化,可以使学校、教研组成为一个高度凝聚力的团队——不仅为课题,而且为了成就心灵的归属感、情意感,使教师走到一起来。它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亲和意识,心灵得到沟通,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些无疑会感动、鼓舞和提高着学生们的学习情绪、学习意志与创新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深厚土壤。

我校根据抚松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也积极的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确定的课题是《小学生作文序列训练的实践研究》,我们二年组根据学校的课题确定了自己的子课题《低年级学生如何进行说话训练》

围绕主题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备课

年组每周三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先学习有关的资料,并对前面的教学进行反思,大家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时候展示出来,集体研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然后精选课题,充分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制定达成目标,即本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在那些地方学生可能出现问题,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该怎样设计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问题,课上全部要落实,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制定详细的达成目标,让教有目标,学有方向。在此基础上主备人在教研组内说课同教研组的教师审阅、评议、补充完善教案。大家集体设计出一个共同的教案,用来进行教学。同时,在备课过程中让教材感染自己,带着这样的热情走进课堂,再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在充分的情感熏陶下的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授课

采取磨课的方式进行。我们教研组开展多轮磨课活动。磨课教师借班试教,看看教学预案在实际执教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在教研组成员听课反思评议中,磨课教师再综合他人的想法和自己的反思重新修改教案。再试教——再反思评议——再修改——再试教,直到满意为止。 具体做法:

1、课前学生要进行五分钟展示,我们年组的学生展示的是成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长期受到人们的青睐。学生通过背成语,记成语,讲成语,做到了对成语的积累。讲成语就是学生将成语所包含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声情并茂的讲述出来。我们要求,要遵循成语的原意,故事要讲完整,切不可随意省略,更不得随意更改。讲成语需要站在大庭广众之下来演讲,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心理适应能力都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2、课上学生更多的是把自己预习到的知识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不仅能用字组词,而且还能说一句,甚至说一段完整的话。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去说,去学习,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打基础。

3、课堂上还相应的采取问题介入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集体讨论解决。提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消费者,而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曾经有人在一项研究中,向一群科学家提出“创造性怎样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问题。许多科学家认为创造性可以通过向成功的科学家拜师得到提高;他们一致认为发展创造性,最需要的东西是怎样正确提问、怎样提出有效的问题。因此我们我们在课堂上采用提问的技能,不只是为了了解、弄懂或搞清信息,而且是为了创造、即进一步创造信息,是学生学会提出多种类型的问题,特别是那种挑战性(挑衅性)的、推测(推理性)的、假说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从三个信息处理水平评价学生的提问,并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提升提问水平。如:“爷爷和小树”这课,分析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提问非常踊跃。教师根据信息处理的三个阶段分析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1)搜集信息的问题

“到了夏天,小树怎么样?”属于事实类问题。

“夏天,爷爷在小树下做什么?”属于事实类问题。

“冬天来了,谁给小树穿衣裳?”属于事实类问题。

“爷爷是怎样给小树穿衣服的?”属于过程类问题

(2)组织信息的问题

“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服?”属于目标性提问。

“为什么有的小树过冬不用穿衣服?”属于目标性提问。

“老爷爷为什么要用稻草而不用棉袄来保护小树?”属于假设性提问。

(3)扩展信息的问题

“小树会冻死吗?”属于臆想类提问。

“如果冬天不给小树穿衣服,会怎样呢?”这属于推测性提问。

“人如果只知道利用小树而不去保护小树,地球会怎样呢?”这属于推测性提问。

4、重视朗读的训练与指导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朗读本身是枯燥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计数着学生读了多少多少遍,学生却往往有口无心,没有多大的收获。如果孩子们长期被动地朗读,不仅朗读的兴趣会降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启蒙阶段设法营造朗读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朗读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朗读。

(1)激励促读——感知

低年级学生有意识注意时间短。课堂上,他们时而高举小手,时而沉浸在自己所搞的“小发明”的专注中。朗读时要想让他们主动投入,教师必须巧妙地化朗读指导于激励之中。例如:

“这几位同学的朗读真像百灵鸟在唱歌,你能不能也来这样动情地读一读?”

“他(她)读的真好,谁能比他(她)读的还好?”

“谁来挑战这一句最难读的句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的。”

“老师也来读一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那你就是小老师,好吗?”

“哇,他的朗读可真棒,真有点让大家过耳不忘的本领,我们送他一个„读书小天使‟的称号。有谁也想当一当读书小天使?”

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的课堂听——我——的!”“身坐直,书端正,正确流利有感情”……

用时髦的话讲,也许这就是教师的“炒作”,在课堂上把勇气、信心、热情散播给每一个学生,把学生朗读的兴致“炒”得沸沸扬扬,使课堂上朗读氛围因老师的只言片语迅速升温。

(2)表演促读——感受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促使其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这种角色体验包括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在这种感受活动中,儿童的各种身体器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既能使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又能调动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学习了课文《称赞》,我感觉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已不成问题,可对课文对话描写的体会仍然不到位。于是就提出:“我们能不能来演演这个故事?如果要演好这个故事,必须先……”“读懂课文!”学生马上接口说。于是,便又细细地读起课文来。接下来先交流:你喜欢小刺猬还是小獾?为什么?再研读文本:你从哪里感受到的?然后尝试表演:你们能扮演它们吗?最后学生互相挑战切磋:谁演得最好?这样层层深入地读演结合,学生不但弄明白了课文里提示语出现的三种状态,也能准确地抓住“很认真”“高兴极了”“不好意思地说”等的语气。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世界,再现课文的同时也懂得了: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首先要学会称赞别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需老师苦口婆心地一遍遍强调,学生在自渎、悟读中细细地体会了文本,而且孩子们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也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便是以表演来促读的最大收获——在朗读中感受,在朗读中体验,在朗读中成长。

(3)想象促读——感悟

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朗读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朗读伴随着对图画的想象。 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秋天的图画》时,我先让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看课件观察,再让学生画一画。他们有的画红红的高粱;有的画黄澄澄的梨;有的画红通通的苹果;还有的画紫色的葡萄;蓝天上飞翔的大雁,有的排成“人”字,有的排成“一”字……有了第一次观赏留下的真实表象做基础,再加上自己独特地理解、想象后创作的画面形象,每一个孩子对秋天都有了新的认识,加上他们对生活的积累。此时让学生学生随着诵读让自己所画的图画动起来,再度想象秋天的画面: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个个静止的文字便活起来了,一张张笑脸也随之露出来了,学生个个读得摇头晃脑了起来……恰当地运用想象给文字配“画”,在图画与文本的巧妙联系中,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朗读变得有滋有味。

三、集体会诊落到实处

在会诊中每一名年组的教师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积极主动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决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会当面不说会后乱讲,专挑别人的不是品头论足造成不好的影响。相反经过这一阶段的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大家真正的象一家人一样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真正尝到了校本教研的甜头。

校本教研真正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我们教师的探索与科研的有效进行,使我们教师找到了另一种价值、意义。它已成为我们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在这其中获得的是欢乐、自信、与成熟。以上仅仅是我们一点很不成熟的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完善,让校本教研真正服务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 云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

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

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查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如在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后,可以设计如下一些练习(见图71):观察,阴影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又如在学完“数的整除”后可安排这样的练习:

观察下列各组数,请找出不同类的数,并说明理由。

(2)0、1.2、3、13、5、27。(1.2不是整数) (3)10、8、44、56、65、12。(65不是偶数)

(4)33、39、12、21、49、57。(12不是奇数,49不是3的倍数)

再如学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后可进行这类练习:寻规律,填空。

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比较,作出判断,在观察中发展智力,逐步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数学课上训练说,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接班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上学期期末考试得多少分,再用一两句话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语言简炼明确,特别是声音宏亮:很精神!”。通过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此后,每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

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如,一次要学生回答填空问题:“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偶数分别是( )和( )”在解答时,一位同学说:这两个偶数是40和4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也就是说,这两个偶数和是82,差是2。82减去2的差除以2等于40,40是较小的偶数;40加2等于42,42是较大的偶数。所以这两个连续偶数是40和42。第二位同学回答时说:我是用两个偶数相加凑出来的,我想这两个偶数都应该接近82的一半,所以一个偶数是40,那么另一个偶数就是42。第三位同学说:我想,根据两个偶数的和82,可以求出这两个偶数的平均数是41,41是奇数,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那么和41相邻的两个偶数,一个是41减1等于40,另一个是41加1等于42,40和42是连续的两个偶数。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显然,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用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

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完后,还要统一到课本语言上来。如要学生总结关于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学生在叙述时常常丢掉“平均”两字,这时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面画着几个圆,其中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另外的圆各分成不等的2份。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分成若干份”与“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不同。然后让说错的同学重新叙述。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定义(法则)本身,又能理解表述这一定义(法则)的书面语言,而且自己还能准确地讲述出来。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得到了操练。

第四,给后进生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后进生。后进生上课一般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后进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后进生发言权。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若说错,遭同学嬉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就不想,不动脑子。所以辅导后进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后进生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例如,接班后的前几节课可以作为争取后进生的重点课来上。课前就把检查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后进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后进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也声音宏亮。稍有进步,就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后进生逐渐练大了胆,再逐渐加大难度。后进生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的积极性就高了。后进生也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说,促进了想,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上述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算练习,板演回讲,总结定义,回答提问,小组讨论,争论问题等形式进行。

二、教学生会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现以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例说明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学习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疑问是发现的钥匙,思考的动力。我把这一难题作为自学思考题交给学生。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根”找“据”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一问题不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

第二,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由于课本、(四省市教材第10册第41页)没有直接回答上述问题的讲述,所以不能让学生面对这一问题“硬”想,应提供一些资料,给以提示。如:

思考题为什么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至少要有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有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提示 (1)18的倍数中,至少要包含哪几个质因数?30的倍数中,至少要包含哪几个质因数? (2)18和30的公倍数里,必须包含哪些质因数?(请试算一下,有何发现?)

参考资料

18=2×3×3 30=2×3×5

36=2×3×3×2

54=2×3×3×3 60=2×3×5×2

72=2×3×3×2×2

90=2×3×3×5 90=2×3×5×3

第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 第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

为了满足学生想“说”的要求,及时组织了小组议论和全班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逐步明确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既要“公”又要“小”,并研究了怎样才能保证这两点。如有的同学说:“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有的同学讲:“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8独有的质因数3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公倍数”。又有人补充说:“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同学们热情高,发言涌跃,相互补充、纠正。许多人还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作为自己的论据。由于这算理、算法不是听老师讲出来的,而是由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许多人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要求学生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后要翻开课本,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特别是每一单元,每一小节的开头新课,阅读时要标出疑问,以便在老师讲课时,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有时也可由教师提出能引起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找书去读。如在讲完“差倍”应用题的基本例题后,提出“差都有哪些表述方法,看谁找得多”的题目,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同学们起初是自己想,后来就到课本习题中去找,也有到处翻看课外书及习题集的。第二天讨论,有的同学一人就归纳出六种“差”的不同提法:甲比乙多几,乙比甲少几,甲减少几等于乙,乙加几等于甲,甲给乙若干后,甲、乙相等,甲减去15,乙加上3,两数相等。在这样预习的基础上再学较复杂的差倍应用题,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这样的预习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

课内阅读,就是课内学习课本。课上在教师指导下有要求有检查地阅读数学课本,是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必然会出现“读不进去”,“看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现象,因此阅读课本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

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划批,咬文嚼字,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印证,加深理解。有的教材内容,学生能独立看懂,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组织交流所得,进一步消化理解。

课后阅读,就是课后复习课本。要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前先复习课本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前先看课本,看老师当天讲的部分书上是怎么写的,想想老师是怎么讲的,做题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再做题。

要指导学生养成边看课本边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可不留作业,由学生自己复习课本,整理已学知识,归类、编号,练习写简短的复习提纲或笔记。每隔一段时间,选择优秀笔记组织传阅,进行评议,以调动“自己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教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解题时还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引导学生解题时要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使其形成这样的习惯:解四则式题,不管是否要求简算,只要有一步能简算就简算,并画出标记,注明依据,解多步应用题,一般至少用两种方法,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法,注上标记。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如口算的家庭作业,可由教师指定范围和数量,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计时,自己口算,自己用笔算检查订正。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工作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总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如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邓海玉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什么是基本的数量关系呢?根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决定了加、减、乘、除法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里涉及到的内容就是基本的数量关系。例如:加法的应用范围是: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这两个问题就是加法中的基本数量关系。

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呢?

首先要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有困难。

其次,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是通过一步应用题的教学来完成的。人们常说,一步应用题是基础,道理也就在于此。研究怎样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数量关系,就要注重对一步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学生学习一步应用题是在低、中年级,这时学生年龄小,他们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而不容易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再通过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下面以建立有关倍的数量关系为例来说明。

两个数量相比,既可以比较数量的多少,也可以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这就是说,“倍”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核心问题是对“倍”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倍”的意义,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从同样多入手。教师在第一行摆了2个△,第二行摆了2个○,启发学生说出○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二步引出差,使差与比的标准同样多。接着教师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这时○比△多1个。然后在第二行再摆上1个○,使学生说出○比△多2个;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比△多的部分与△的个数同样多。

第三步从份数入手建立“倍”的概念。接上面,如果把2个△看作1份,○有这样的几份呢?○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

把“倍”的概念理解透了,那么教有关“倍”的数量关系时就比较容易了。例如教“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种数量关系时,可以使用下面这样的应用题:

有3只黑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白兔有几只?

在这道简单应用题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这个条件是关键。通过教具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清楚地知道这句话的含意是:把3只黑兔看作1份,白兔有这样的4份。求3只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个3只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是:3×4=12(只)。从而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果在建立每一种数量关系时,都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那么就为多步应用题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把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概括成关系式,如: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亩产量×亩数=总产量,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这对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及寻找应用题的解题线索都是有好处的。

再有,对一些名词术语的含意也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如:和、差、积、商的意义,提高、提高到、提高了、增加、减少、扩大、缩小等的意义。否则会在分析数量关系时造成错误。

二、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量关系后,能否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可以这样说,应用题教学成败的标志也在于此。

(一)常用的分析方法

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

1. 综合法

综合法的解题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出发转向问题的分析方法。其分析方法是: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所求出的数量这时就成为已知数量),又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题目的问题为止。

2. 分析法

分析法的解题思路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中有的可能是已知的,有的是未知的,再把未知的条件做为中间问题,找出解这个中间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

以上这两种分析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由条件入手分析时,要考虑题目的问题,否则推理会失去方向;由问题入手分析时,要考虑已知条件,否则提出的问题不能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求得。在分析应用题时,往往是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从已知找到可知,从问题找到需知,这样逐步使问题与已知条件建立起联系,从而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以下面这道应用题的分析为例,就可以看出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运用的过程。

例某工厂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实际提前3个月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2倍。照这样计算,这个厂全年实际生产机床多少台?

分析过程用图64表示如下。

顺便再提一下,如果在分析这个题时,从条件入手分析而不兼顾问题的话,很容易根据“计划全年生产机床480台”这个已知条件,先提出“计划每月生产机床多少台”这个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与解题是无关的,使分析偏离了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再一次说明,在分析应用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统观全题。

(二)特殊的分析比较

有些应用题由于结构比较特殊,单纯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分析还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再掌握一些特殊的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常用的特殊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转化法

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的不同,转化的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五种。

(1)把一事物转化成它事物

例妈妈买了3千克桔子和4千克苹果,共花了23.4元。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每千克苹果和桔子各多少元?

这个题由于桔子和苹果的重量不相等,故而需要转化。“每千克苹果的价钱是桔子的1.5倍”是转化的条件。可以这样分析:买1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1.5千克桔子,那么买4千克苹果的钱可以买(4×1.5)千克桔子。从而可知,买苹果和桔子花去的23.4元钱相当于买(3+4×1.5)千克桔子的钱。通过这样的转化,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解:23.4÷(3+4×1.5)=2.6(元)

2.6×1.5=3.9(元)

答:每千克苹果3.9元,每千克桔子2.6元。

(2)单位“1”的转化

根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见图65)。

是不相同的,只有统一了单位“1”才能解题,这就需要进行单位“1”的转化。

答:这箱灯泡共有294个。 此题也可以余下的个数为“1”,用转化法求出总数是余下个数的几倍。这样转化解题的步骤要多,不如上面这样转化解题简便。

(3)运用“同样多”的概念进行转化

例二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4倍。三月份甲比上月多得奖金8元,乙比上月少得奖金2元,三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6倍。问三月份乙得奖金多少元?

由题意可知,二月份和三月份甲的奖金都是以乙的奖金数为“1”,但二月份和三月份乙的奖金数是不一样的,所以题目中的“4倍”与“6倍”的单位“1”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用转化法统一单位“1”。但是转化的方法与上题不同,为了便于说明,先画出图(见图66)。

已知二月份甲的奖金是乙的4倍,把甲二月份奖金4份中的每一份去掉2元,那么每一份余下的部分就与乙三月份的奖金同样多。这就是说,甲二月份的奖金比乙三月份奖金的4倍多8元。从而可知,乙三月份奖金的6倍比乙三月份奖金的4倍多16元。运用“同样多”的概念,就把“4倍”与“6倍”的单位“1”统一成以乙三月份的奖金为单位“1”了。

解:(2×4+8)÷(6-4)=8(元)

答:乙三月份的奖金是8元。

(4)利用常识进行转化

例一个水塘里有一些龟和鹤,足数共120只,鹤的只数是龟的3倍。问龟、鹤各有多少只?

从题目的已知条件看,鹤与龟足数之和是120只,可倍数关系却给的不是足数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把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转化成足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种转化是应用常识进行转化的。因为龟有4只足,鹤有2只足,即2只鹤的足数与1只龟的足数相同。所以当鹤的只数是龟的3倍时,鹤的足数只是龟的1.5倍。至此题目就成为一道和倍问题,可以求出龟与鹤的足数,进而就可以求出龟与鹤的只数。

解:120÷(1+3÷2)=48(只)

48÷4=12(只)

12×3=36(只)

答:龟有12只,鹤有36只。

(5)图形的转化

因为本文是谈应用题教学,所以关于图形的转化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综上所述,凡是能用转化法解的题目其本身都必定存在着可转化的条件。用转化法解这种题时,关键是要正确地找出转化的条件。

2. 假设法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载有鸡兔同笼问题,其解题方法应用的就是假设法。假设法应用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请看下面几个题。

例1一件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丙独做20天完成。现在三人合做,甲因病中途休息,这样到第6天才完成任务,求甲休息了几天。

这是一道工程问题,一般的解法是:

应用假设法解此题可以这样想:假设甲没有休息,那么甲、乙、丙三人合做6天必然超额完成任务。甲完成超额部分的天数,就是他休息的天数。

答:甲休息了3天。 例2有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加工比徒弟少用3小时。师傅每小时加工1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8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解法一假设师傅加工的时间与徒弟相同,那么师傅可多加工30个零件。由已知条件可知,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加工2个零件,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求出徒弟加工这批零件所用的时间,进而就可以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 解:8×[10×3÷(10-8)]

=8×15

=120(个)

答:这批零件有120个。

解法二假设徒弟加工的时间与师傅相同,那么徒弟就有24个零件没有加工。由已知条件可知,徒弟比师傅每小时少加工2个零件,根据这两个条件就可求出师傅加工这批零件所用的时间,进而也就可以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

解:10×[8×3÷(10-8)]

=10×12

=120(个)

答:同上。

例3甲乙两个仓库内原来共存货物480吨,现在甲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40%,乙仓又运进它所存货物的25%,这时两仓共存货物645吨。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

这个题中的百分率40%和25%的单位“1”不相同,但是不具备转化的条件,所以采用假设法来分析。

假设两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40%,那么可知共运进货物480×40%=192吨。而实际两仓共运进货物645-480=165吨。从而可知多算了192-165=27吨,为什么多算了27吨呢?就是因为乙仓实际运进了所存货物的25%,而也当做运进所存货物的40%计算了。从而可知,乙仓原来所存货物的40%与25%的差相当于27吨,于是可知乙仓原来存货物的吨数。

解:480×40%=192(吨)

645-480=165(吨)

192-165=27(吨)

27÷(40%-25%)=180(吨)

480-180=300(吨)

答:原来甲仓存货物300吨,乙仓存货物180吨。

此题也可以假设两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25%,其思路可以仿照上面所述,这里就不多谈了。

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是:先根据解题的需要对已知条件做出假设,通过假设引出矛盾,然后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分析清楚了,题目就可以解答出来了。

3. 对应法

用对应法解答的应用题,主要是求平均数问题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例1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糊纸盒,第一组15人,1.5小时共糊了405个;第二组12人,2小时共糊了384个;第三组10人,2.5小时共糊了500个。问:①平均每组糊纸盒多少个?②三个组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③三个组平均每小时糊纸盒多少个?

①求平均每组糊纸盒多少个,这是求简单平均数问题。需要用三个组共糊纸盒数除以3。也就是三个组共糊纸盒数与组数要相对应。即:

②求三个组平均每人糊纸盒多少个,就需要用三个组糊纸盒总数除以三个组的总人数。也就是纸盒的总数与糊纸盒的总人数相对应。即:

③求三个组平均每小时糊纸盒多少个,就需要用三个组糊纸盒的总数除以三个组用的总时间。也就是纸盒总数与糊纸盒用的总时间相对应。即:

第②③两问都属于求加权平均数问题。求加权平均数的关系式一般写作: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其中总数量与总份数要相对应。学生在学习这种应用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恰恰是总数量与总份数不相对应。教这类应用题时,如果在讲清算理的基础上,概括出解题的关系式,并突出讲清总数量与总份数的对应关系,那么学生解题时就不会出现上述不对应的错误了。

例2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需18小时,乙独做需15小时。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少做了9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这是一道工程问题与分数问题相复合的应用题。学生解答这个题最容易

分数应用题中的“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没掌握好。怎样找它们的对应关系呢?可以通过下面的两条途径。

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

答:这批零件共有990个。

上面解法中的最后一步很充分地体现出了“量”与“率”的对应关系,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就是:1小时的量差与1小时的率差相对应。

对应关系,就可以求出零件的总数。

答:同上。 为了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除了要正确确定单位“1”,选择正确的算法外,掌握“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是关键,学生出现错误往往是在这个地方。所以在教学中要突出“量”与“率”的对应关系。

4. 消去法

应用消去法解答的应用题的结构一般是:在两组(或几组)相关联的量中,只知道两种(或几种)物品的数量和总价之和,而问题是求每类物品的单价。解这类题目的基本思想,是应用消去法消去一些未知数,使题目中只含有一个未知的数。

例 小明请小红代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交给小红2.04元。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个练习本,找回0.18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先把已知条件排列出来。

5支铅笔——8个练习本——共2.04元

8支铅笔——5个练习本——共(2.04-0.18元)元

解这个题的难点在于两组相关联的量中,同类量的数量是不相等的。既然题目的问题是求一支铅笔多少元,可以用扩大倍数的办法,使练习本的数量相同,于是得到下式:

25支铅笔——40本练习本——共10.2元

64支铅笔——40个练习本——共14.88元

练习本的数量相同,那么所花的钱也相同。14.88元比10.2元多的钱数就是(64-25)支铅笔的钱数。至此问题就解决了。

解:[(2.04-0.18)×8-2.04×5]÷(8×8-5×5)

=[14.88-10.2]÷(64-25)

=4.68÷39

=0.12(元)

答:每支铅笔0.12元。

用消去法解的题还可以有很多变化,但其基本的解题思想是不变的,所以就不再举例了。

5. 图示法

图示法就是用线段图(或其它图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这样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往往可以从图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图示法解题的面是很宽的,无论是整数和小数应用题,还是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几何初步知识方面的应用题,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前面在讲其它解题方法时,有些题目就已经使用了图示法。所以图示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

例1 有大、小两个正方形,边长相差3厘米,面积相差63平方厘米。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这是一道几何初步知识方面的应用题,题目要求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这就需要求出其中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但正方形的边长、边长之差、面积之差等之间的关系抽象地分析是不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为此可用图示法帮助解决这个难点。这个题宜画几何图形(见图67)

把小正方形放在大正方形内,再添加两条辅助线,于是边长之差与面积之差都反映出来了。又清楚地看出,面积之差是由三部分组成的:Ⅰ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Ⅱ和Ⅲ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长就是小正方形的边长,宽就是边长之差。通过图示法,把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都找出来了,按照图提供的解题思路就可以顺利解题了。

解:(63-3×3)÷2÷3=9(厘米)

9×9=81(平方厘米)

81+63=144(平方厘米)

答: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1平方厘米。

例2 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第

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问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

这个题是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中的一个题。此题在理解题意上就有一定的困难,解题的线索在哪里更不容易找出来了,为此可以采用图示法。此题宜画示意图,用三个一样大的长方形代表三堆数目相等的棋子,用阴影部分代表黑棋子。

从图68中我们可以看出,把第二堆里的黑子与第一堆里的白子对换,第

以下应用转化法就可以求出全部黑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再看一道第一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中的试题。

例3 甲乙两班的同学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课外天文小组,甲

的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道题很抽象,如果不画图,简直不知从何处下手解答。画图时可以这样考虑:用两条一样长的线段表示两班人数,把甲班参加天文小组的与乙班没参加天文小组的分别画在两条线段的同一端,这样有助于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图69示。

等。找到了这个重要的线索,应用转化法就可以解题了。

画图分析应用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整个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在低年级可以先培养学生看懂图,从中年级开始可逐步培养学生画图。画图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的高低。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画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三、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途径

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知识,也学习了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是不是学生就能很顺利地解答应用题了呢?回答是“不见得”。打个比喻,一个游泳运动员掌握了游泳的理论,而不下水刻苦练习,也是游不出好成绩的。游泳是如此,解应用题也是如此。因此,加强训练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怎样训练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要训练学生能用流利的语言叙述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的、有条有理的、前后无矛盾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大纲》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些学生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有些教师也只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而忽视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这是不够的。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思维是畅通的呢,还是不畅通的;若思维不畅通,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第三,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有等学生把题目做出得数来才能判断他们是否分会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一节课做不了几个题。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等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会大大增加。

学生用语言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开始时往往语言噜嗦,层次不够清楚,因果关系说得不确切等,这时,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分析过程的固定模式。即:用分析法分析时,这样说:要求××××问题,就得知道××××和××××;用综合法分析时,这样说:已知××××和××××,就可以求出××××。例如:

东风服装厂原计划18天生产服装1800件,实际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用综合法分析:已知原计划18天生产服装1800件,就可求出原计划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已知原计划用18天,实际提前3天完成任务,就可以求出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已知要生产服装1800件,又知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就可以求出实际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已知实际1天和计划1天生产服装的件数,就可求出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件数。

用分析法分析:要想求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就得知道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和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要想求计划每天生产多少件,就得知道要生产服装多少件和计划用几天完成,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要想求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件,就得知道要生产服装的件数和实际用几天完成。生产服装的件数是已知的;要想求实际用几天完成,就得知道计划用几天和实际比计划提前了几天,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分析完毕。

(二)要训练学生看到两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可以解答的问题;看到一个问题,能够想到与问题有联系的已知条件

这样训练的目的,既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种训练方式各年级都可使用。例如:

已知:小明有8支铅笔,小红有4支铅笔。

可以提出的问题:

(1)小明和小红共有几支铅笔?

(2)小明比小红多几支?

(3)小红比小明少几支?

(4)小明给小红几支后两人铅笔同样多?

(5)小明的铅笔支数是小红的几倍(或百分之几)?

(6)小明的铅笔支数比小红多百分之几?

(7)小红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8)小红的铅笔支数比小明少百分之几?

(9)小明与小红铅笔支数的比是几比几?

„„

又如:

问题是:每支铅笔多少元?

可以想到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

(1)买铅笔的支数和一共所花的钱数;

(2)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或其它文具,以下略)共花的钱数和一块橡皮的价钱;

(3)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支铅笔比一块橡皮多多少元(或少多少元);

(4)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支铅笔的价钱是一块橡皮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5)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块橡皮比一支铅笔多多少元(或少多少元);

(6)一块橡皮的价钱和一块橡皮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7)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共花的钱数和铅笔的价钱占共花钱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8)一支铅笔与一块橡皮一共多少元和铅笔与橡皮价钱的比;

„„

以上谈到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搭配的练习,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适当增减内容。另外,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必仅仅局限于上述一种形式。

(三)要训练学生会把一道简单应用题扩展为多步应用题

这种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看清怎样把一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已知条件隐蔽起来,变为间接条件;看清一道多步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学生看清这一过程后,在分析应用题时,就能顺利地把隐蔽条件找出来,并转化为已知条件,这样必将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例 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37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一步)

扩展题:

(1)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还剩多少套没做?(两步)

(2)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应做多少套?(三步)

(3)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做95套,还需几天完成?(三步)

(4)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比原来每天多做20套,还需几天完成?(四步)

(5)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比原来每天多做20套,做完这批衣服共用了多少天?(五步)

(6)服装厂计划做一批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以后平均每天比原来每天多做20套,又做了3天正好做完。这批衣服共有多少套?(四步)

做扩展题目的练习时,题目的变化都要围绕着基本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变化已知条件或问题。这样,题目虽多而条理清晰。

(四)要训练学生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即一题多解。这种训练的目的,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

例1 张华和李明买同样的练习本,张华买5本用去1.8元,李明用去2.88元。李明比张华多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法一

思路分析,先求出一本练习本的价钱,再求出李明买了几本,就可求出他们买练习本的差。

解: 2.88÷(1.8÷5)-5

=2.88÷0.36-5

=8-5

=3(本)

答:李明比张华多买了3本练习本。

解法二

思路分析:李明比张华买练习本多花的钱数里包含有几个一本练习本的价钱,就是李明比张华多买练习本的本数。

解: (2.88-1.8)÷(1.8÷5)

=1.08÷0.36

=3(本)

解法三

思路分析:李明买练习本所花的钱数是张华的几倍,即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也应是张华的同数倍,从而求出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进而可求出他们买练习本的差。

解: 5×(2.88÷1.8)-5

=5×1.6-5

=8-5

=3(本)

解法四

思路分析:把张华买练习本的本数看做1倍,先求出李明买练习本所花的钱数比李明多的倍数,即李明买练习本的本数比张华多同数倍。用多的倍数去乘1倍数的实际数量,即可求出李明比张华多买练习本的本数。 解: 5×(2.88÷1.8-1)

=5×0.6

=3(本)

这是一道整、小数应用题,虽然四种解法都是三步,但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相同的。下面再看一道涉及到百分数的复合应用题。

例2 孙师傅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40个。由于任务紧迫,需12.5天完成,这就需要比原计划每天多加工零件20%。问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解法一

思路分析:先求出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进而可求出零件的个数,最后就可求出原计划多少天完成。 解: 40×(1+20%)×12.5÷40

=48×12.5÷40

=15(天)

答:原计划15天完成。

解法二

思路分析:把加工一批零件的个数看做“1”,那么实际每天加工这批

量“1”除以原计划每天的工作效率,就可求出原计划完成的天数。

解法三

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由题意可知,工作总量是一定的。根据“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间从而就可以求出原计划完成的天数。

解:12.5×(1+20%)=15(天)

解法四

思路分析:因为工作总量是一定的。所以根据原计划的工作效率乘以原计划的工作时间与实际工作效率乘以实际工作时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用方程解。

解:设计划x 天完成。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40x=40×(1+20%)×12.5

40x =600

x =15

进行一题多解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几种解法的优劣。以上题为例,解法一是最常用的解法,解法三由于思路巧妙,故而解法最简捷。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所涉及到的问题是很多的,以上就这个问题谈了三点个人的体会,仅供老师们教学中参考。

反思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李存学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 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 )”代替变量 x ,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 1 + 2 = □ ,6 +( )=8 , 7 = □+□+□+□+□+□+□;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 □ = □ (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 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张延敏

铃声一响,教师走进课堂,就好像一架机器开动了。课堂上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讲清新课;既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有一些难度稍大的思考题;既有口算,又有笔算。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对那些贪玩调皮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引导……这一切都摆在教师面前。在一节课上看你是否能像一名灵活机动的指挥员,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语言精练,津津有味地把几十个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形成这样的教学局面,因素是很多的,其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只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思维才能活跃。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每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虽然学的是同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原因等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就要把几年级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要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年级的基本内容。这样,学习好的同学有学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奔头,课堂里才能人人有劲头。

在讲课中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常提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习好的同学爱听,因为他们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出来,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感到听不懂,容易产生弃学思想,造成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所提问题要难易结合,难的问题让学习好的同学来回答,容易的问题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有时学习好的

同学答完以后,还可以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再说一遍,这样对他们也有帮助。另外,像读题、讲题中的条件、问题等基本内容都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同学来回答,尽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强和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解题是每节数学课必有的内容,教师也要注意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练习二十三中有这样一道题:商店昨天卖出7盒钢笔,每盒10支,卖出的铅笔是钢笔的6倍,__________?(提出问题,再解答出来。) 我对全班的共同要求是补一个问题并解答,对学习差的同学要求他们能根据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解答出来就行了,对学习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提几个问题就提几个问题,提完后再解答出来,看谁有能力。

有的题可以一题多解,对学生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尽量用多种解法,但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用一种方法解,学会之后逐渐再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

在课堂上学生做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抓紧时间面批,我首先检查学习好的同学,因为他们做得快,边看边改,及时表扬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大家树立榜样,并说:“看谁能赶上他们”,以此带动一批学生。然后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他们创造按时完成作业的条件。布置作业时分基本题和争取题两种,基本题人人都要完成,争取题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考题,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数量的作业。

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为了发挥他们的特长,每周组织一次兴趣小组活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培养,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近几年参加乌鲁木齐市和天山区数学竞赛,我教的班级共获团体奖6个,个人一、二、三等奖20个。 因材施教的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热爱。对那些能歌善舞、品学兼优的学生,不用说教师自然是喜欢的,可是要做到热爱那些纪律差、学习有困难而又调皮的学生就不那么容易。有的教师虽然也说:“老师都是为了你们好„„”可是心里压着一肚子的气,说出话来也不好听,后进生会感觉到你并不喜欢他们。儿童是很敏感的,连一年级小学生也会感觉到教师是不是真心地喜欢他们。教师的一举一动,声调手势,教师的表情、情绪,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进步、成长。而后进生的进步和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是他们进步的外因条件。因此,教师更要热爱后进学生。教师要遵循“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这个真理,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长处,就会对他们产生感情,找到教育他们的适当办法。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我常常用学生本身的优点鼓励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如有个学生刚上一年级时,不爱做作业,上课有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在假期里,我在校外碰到了他,他非常有礼貌地问老师好,还热情地请老师到他家去玩。开学后我在班上讲了这件事,接着我就提了一个问题:“见到老师问好是有礼貌的表现,想一想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礼貌的表现?”同学们纷纷举手。这个同学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高兴地举手,我有意请他回答。他说:“用心听老师讲课,按时完成作业,也是对老师有礼貌的表现。”我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并说:“讲得对,用心听老师讲课,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按时完成作业就是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样的学生是有礼貌的学生。”他听了心里很高兴,以后就按时完成作业了。我觉得这种用鼓励学生本身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的方法是符合儿童心理的。在课堂里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如:“小红纪律好,如果能像志刚那样爱发言就好了”;“志刚爱发言,如果能像利利那样把作业写整齐就更好了”„„学生听了以后,都能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我再仔细观察哪些学生真的接受了老师的意见,进步明显,然后及时总结:“×××同学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进步很快,老师就爱给那些改缺点有行动的同学提意见,帮助他们进步。”这

时你看学生都期待着,希望老师也能给自己提一条意见,有时下课还到办公室,请老师提意见。这样师生感情是融洽的、互相尊重的。使学生在一种充满爱护、理解、自尊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 在数学教学中让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佳时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积极施加影响,让小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是我应尽的职责。

(一) 知情结合,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科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形势、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 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中的思想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如联系九宫填数、古算术题、圆周率等内容,我告诉学

生: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伟大民族,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风靡世界的我国“九宫图”也叫“幻方”或“魔方”。我国著名的《周髀算经》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书,其中就记载了用勾股定理进行天文计算。至迟在公元一世纪成书的《九章算术》,系统记载了我国古代具有世界意义的数学成就。小学《数学》课本中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以及“求井深和绳长”等思考题都出自其中。我国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年,„„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如两个量相比较的关系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两个量一一对应时,它们相等;当不能一一对应时,它们不等;两个不等量相比较,以较小的量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多几”;以较大的量为标准进行差比时,得到“少几”;以较小的量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倍数”;以较大的量为标准进行倍比时,得到“分数(率)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也就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经济发展的各项统计数据,社会热点的“赈灾”、“迎亚运”、“希望工程”等等的捐资数额,校园活动等,都是自编应用题的好材料。我还经常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多位数读、写”练习,进行绘制统计图表的练习等。学生制作的统计图表在班内展出时,小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和图表内容的丰富都令人惊叹!其中有某商店一年内营业额折线统计图、全国十大江河长度条形统计图„„小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感知,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2.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正确学习目的。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正确学习目的的先导。

小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常常以“奇妙的数学”为题,向他们介绍有趣的数学知识。如人体是对称形体,各部分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

高,人的大腿与小腿长度之比是1∶0.618,人的肘关节把手臂分割为1∶0.618的两部分„„树冠呈圆锥形,以利树叶沐浴阳光;蜂巢呈六角形,其中4个钝角均是109°28'。„„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数学的用处。教学时我也常设“悬念”,如让学生随意报一个多位数,我脱口说出它是否3的倍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当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被激发后,有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内知识,主动借阅数学课外读物,不断充实自己。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成功欲。教学中,我常常讲数学家的故事、组织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如“接力赛算”、“智力抢答”、“错题医院”、“师生速算赛”等,让学生向往成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进而教育学生,把学习数学同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联系起来。同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有无数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钻研。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小道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鼓励学生今天努力学习,明天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从小立志,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3. 实施数学美育,陶冶高尚情操。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无疑也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陶冶高尚情操。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感受、欣赏和评价。数学知识和技巧也能给人以美感。数学课上,教师端庄亲切的仪表,简练明快的数学语言,规范工整的板书,匀称精确的几何图形,鲜明雅致的教具,师生间和谐默契的情感交流,无不使学生感到愉悦和满足。

数学知识内容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对称,运算定律、方程等号两边的巧妙平衡,递等式自始至终的恒等,数学概念的概括和简约,数学推理的严谨与简洁,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简明、和谐、整齐、统一的美。

数学解题方法的巧妙,也给人以美感。如行程问题“两辆扫雪车同时相对从大桥的两头匀速对开(如图) 。第一次相遇后继续前

行,分别到另一头后立即返回,继续对开。已知第一次相遇点距桥东头700米,第二次相遇点距桥西头400米,求桥长。”若用代数方法解,会出现二次方程,超过小学生的知识范围。但经过图解,可以看出两车相对行驶,两车两次相遇共行三个桥长。每行一个桥长,甲车所行路程为700米,因此甲车三次共行700×3=2100(米) ,比一个桥长还多400米。用算术解,桥长是700×3-400=1700(米) 。如此简单明快,反映了数学的简约美。于是在寻求最佳解题方法时,学生受到数学简约美的陶冶,诱发出创造美的激情。

(二) 意行统一,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 养成良好习惯,终身受益。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儿童意志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行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由多次重复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好的习惯一经养成,将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养成不良习惯后,纠正起来就相当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应“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引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

2.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首先向学生晓之以理。华罗庚教授有一句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家成功的秘诀是锲而不舍。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求我们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将来无论是进行工程设计还是担任统计、会计,微小的差错都会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

继而分阶段提出明确要求。如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仅注意听老师讲课,还要注意听同学发言;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当日事,当日毕;要求独立思考,认真审题和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纵横检查,草稿按题号顺序排列,便于核对,书写整洁,错题要改正等。然后按要求反复训练,及时评价,予以鼓励或纠正,强化印象;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最终形成习惯。 从教多年,我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他们通过数学课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和数学美育;从小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许多学生成人后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

一、精心设计,因势利导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编写人员根据大纲的精神,精选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在课本中安排了例题和习题。但是,如何把课本中的内容转化成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更合理,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因势利导。

我曾教过原上海市编辑出版的小学数学试用课本。在第六册中有一节教学内容是“求缸堆总数的简便算法”。这节课在课本上只有一道例题,一个公式和几道练习题。显然,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当时我根据大纲提出的:“从直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并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抓住每个教学环节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活泼、主动地学习。我是这样设计并进行教学的,首先出示缸堆图(见图1) :

让学生观察这堆缸是怎样排列的,学生一眼看出这堆缸最下面一层是6只,往上摆分别是5只、4只、3只、2只,原来每往上一层都减少1只。这时,我说:“这就叫相邻两层相差1”。不必多加解释学生就懂了,然后问:“谁能很快算出这堆缸的总数呢?”这时,有的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学生一层一层地加,看到这种情景,我插问了一句:“假如有很多的缸,你们能很快数清吗?你们能很快加出来吗?”同学们回答说:“不能”。从同学焦急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希望学一个简便的算法啊!这时点出课题是最合适的时机,因为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高兴地说:“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求缸堆总数的简便算法,爱学吗?”“爱学”。新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继续进行。我用图示的办法把同样多的一堆缸倒放在刚才那堆缸的旁边(见图2) ,学生立即看出来了,每一层都是8只,共5层。

我问:“现在总数是多少?怎样算的?”学生回答:“总数是40只。8乘以5等于40。”我接着问:“8是哪里来的?5是哪里来的?”学生看图回答:“8是原来底层的6只,加上倒放过来的顶层的2只得来的。5是有5层。”我继续引导说:“原来的缸是不是40只?”学生回答:“原来的缸不是40只,是它的一半,40除以2等于20只。”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在层层启发引导下,学生自然地推出了求这堆缸总数的公式。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知道了公式的来历,学会了公式。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40分里,使学生既学会公式,又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广开学生的思路,把他们的思维进一步引申,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面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富有意义、形象生动的画面进行教学。我在引导学生得出上面公式后接着说: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还有很多东西为了摆得整齐美观,又容易算出它的总数,也是像缸堆这样排列的。紧接着出示4张幻灯片(见图3、4、5、6) 。

让学生观察这4幅图中的木头、钢管、罐头是怎样摆的,学生看出来了,和缸堆摆的一样,都是按照每往上一层减少1的规律排列的。我问:“谁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分别算出它们的总数呢?”同学们纷纷举手,都希望老师能让自己板演计算,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说:“大家都想算,那就分组在作业本上做吧!”这时只听到铅笔沙沙的响声,同学们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了。

教学过程要一环紧扣一环。教学上述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从以上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我板书连加算式:11+12+13+14+15+16让学生找出它的特点,学生发现了这是相邻两个数相差1的整数连加。我问:“你们能用今天学的公式来做吗?怎样想呢?”学生回答:“把11看成顶层只数,把16看成底层只数,加数的个数就是层数。”学生很快用简便方法列出算式:(16+11)×6÷2。

然后我让每个学生自己编一道相邻两个数相差1的整数连加式题,再用简便算法算出来。学生非常高兴,最后达到高潮,出现思考题1+2+3+„„+100激发学生动脑筋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一环扣一环地向纵深发展。把缸堆这个具体问题,自然地引申到数的计算,通过计算掌握规律。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思绪起伏。

新授课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复习课更要认真安排,通过复习整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个单元内容很多,知识间联系紧密,但这些知识是分散在每节课教学的,必须进行复习整理。我根据复习课的特点,从理清知识、理清思路入手,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规律,形成技能。“圆的周长和面积”这节复习课,是在学生学过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从基本公式着手,首先出示两组复习题,引导学生分别找出每组题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理清解题思路。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见图7)

数学论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作文4200字

三年级作文

数学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深圳市龙翔学校 七年级数学教师 刘国平

内容摘要:当前学生数学学习,缺乏动力、厌倦数学、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理

想等现象严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一直用落后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学生数学成绩很难提上去,数学教学困难重重;这些方面的顾虑都反映一个问题:数学教学必须改革。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讲授兴趣在数学课堂、学生课后数学学习、生活中数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数学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且数学课堂教学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数学成绩也会逐渐提高;学生也能自发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 兴趣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兴趣

一、数学学习课堂

1. 学生厌倦的数学课堂

“今天,我们讲整式的除法,请同学们打开书多少页。”教师一进教室,没 有任何开场白,就直接进入呆板的教材内容讲授中。下面的学生,有些书都没拿出来;有些同学还在回味课间精彩的游戏;有几个爱学习的同学也只是满眼呆滞地看着老师,学生完全不在学习的状态。然后,老师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书中几个简单的算式,能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吗?学生一片茫然,几个调皮的孩子,竟然传递纸条,完全不把老师的提问当作 一回事。依稀几个同学照着书上的概念念出法则,„„

2.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

“同学们,今天是星期五,过完这天就放假了,大家开心吗?”“开心。”“嗯, 老师也很开心,因为老师今天很快就可回到你们这个年龄段啦!”看着同学们一旁惊讶的表情,老师停顿了一下:同学们,老师今年30岁,如果将自己的年龄除以2,那得到的年龄不和你们差不多啦!“哈,哈,原来是这样!”两个有理数可以相除,两个单项式是否能相除呢?如果能,那么它的法则是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大家能否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加以推导呢?请同学们展开双手,现在将两只手握在一起。我们发现手指合在一起,如果把“握手”看着两个单项式相乘,我们发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就好像左右手的对应手指合在一起,即指数进行加法运算。 教师接着展示三个单项式相乘的计算,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反过来将乘法变成除法,用刚刚计算的式子的积去除以其中一个因式,会发现结果就是另一因式。然后教师进一步分析单项式相除,系数、同底数幂相除以及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相除后结果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二、兴趣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基础

1. 兴趣是什么?

兴趣的定义有多种,原意是:生物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具有趋向性情感的活动。兴趣是一种情绪倾向。但我认为兴趣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自己下意识想做的事。

2. 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一开始学每门学科,都是很高兴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学生能够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是很难的;毕竟,数学的知识较深奥,有很多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比如:当一个成绩很好的同学,因为某次考试成绩退步了,某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他(她)就很可能会情绪低落,数学学习也就难以提起兴趣。

那么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哪里?这个问题,直接回答就难以一句话说清楚。我们可以从一些感受过数学学习兴趣的同学身上找答案。

有一位妈妈在对自己学习奥数的孩子讲授数学习题时,发现激发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叫聪的孩子,他没有进入华杯赛的决赛。怎么教育孩子呢?聪的奥数老师姓范,讲授奥数题幽默、热情,讲课方法简单易懂,聪一下子就喜欢了奥数学习,可持续时间没多久,聪就被游戏吸引住了,奥数学习也停留在表面上。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聪的妈妈决定和聪一起研究奥数,并且保证在聪学习的过程中,不发脾气。接下来的时间,聪开始变得认真了,耐心细致地读例题,找思路,思考、做题,不会的题便研究一遍又一遍,每次经过努力或是变换思路解题成功时,聪总是迫不及待地跟妈妈分享他的喜悦,看到不同的解题思路时,那种茅塞顿开的喜悦也会一起来分享。聪的妈妈在聪学习之余,给聪讲几个数学小故事,来几个脑筋急转弯,让聪保持愉快的心情,最后聪渐渐找回自己对数学学习的那种热爱。这个小故事就告诉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解出一道数学题,体会数学题的奥秘,我们就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接下来,我想通过自己班上一位同学感受数学学习兴趣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她是一位很听话的女生,我刚接收这各班的数学时,她的成绩不太好。闲聊中,得知这位同学小学五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就开始下滑;原因是老师是一位刚从内地过来的退休老教师,讲授方式是一种单纯地传达式教学。老师教学很认真,而且经常批改作业到很晚;学生的作业本上总有老师红笔圈起来的修改字迹。但这位女生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她的成绩却出现下滑的趋势。到了初中,科目多,这位同学就更没有时间好好学数学,成绩提高就更难了。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一直下滑下去吗?我刚开始注意她,是因为她两次测试成绩大的差距。第一次测试90多分,而第二次测试却只有50多分。我之后单独找这位同学谈话。或许是新环境、新老师,再加上老师慈祥的态度,让她觉得自己有些新奇,敢于说出自己的顾虑。这次谈话让我发现她身上存在的几个大的问题:(1)平时上课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课后没有搞清楚;(2)平时做错的题没有收集起来;(3)每天作业只是抄袭教材全解的答案;(4)听好一堂课、做好一道题,她没感觉到自己的收获;

(5)没有破解一道难题的乐趣。于是,我叫她把老师讲的几点写下来,一天一天去改变,上课时,我多讲一些容易、基础性强的数学题,让像她一样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听懂,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喜欢上数学课了,而且课后也积极和同学分享解题的乐趣,并且她学会了每天积累学习数学的乐趣,她的数学成绩也提高得很快,每次单元测试、甚至是期中、期末测试都能保持在90分左右。现在,她看到老师都是满脸微笑,我也能感受得到她内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

现在,很多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作用也越来越大。片面追求学生数学成绩只会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成绩也会逐渐下滑。我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拿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有一次上有理数的加法,我自己制做了一个可移动显示有理数加法过程的教具,由于其中一个零件在实验室没及时找到,而上午我得上一个班这一节的数学课,

所以这个班这节课就没有教具上新课。一进教室,我只能用多媒体展示一道加法的情景问题,然后开始了这节课的讲授,最后出了一些加法的练习题,刚好有一题需要我做的道具来解释,由于没有道具,很多学生没有做出来。课后,我问学生这节课轻松吗?大部分学生觉得难度大,特别是东、西方向的两种确定形式,他们不太懂。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可以感受这节课上得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喜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反倒是下午教具准备好了,另一个班这节内容数学课上得很成功,学生课后还有几个找着老师问制作教具的方法,他们觉得学得太有兴趣了,自己想感受一下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乐趣。 从这件事情上,我感受到教学方式,特别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 学好数学基础知识

很多学生数学没有兴趣,并不是他们不想学习,而是他们听不懂老师讲得是什么?这就是数学基础引起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比如:讲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如果学生没有弄清运算顺序,即便他(她)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也会出现计算错误。那么我们是否要从小学数学中整数的混合运算重新教呢?没有必要,学生基础差,你再讲之前他们不懂的知识,哪怕是以前学过好多遍的知识,他们也仍然不会。这时候,老师应该让他们自己先弄清楚目前的知识,老师由浅入深去讲授,并且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等到学生掌握了,教师可适当引入小学简单的数学练习,这时候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自己会回家去温习小学知识,一天积累一天的知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基础会慢慢巩固,他们也会逐渐喜欢数学,并进而学好数学。

2. 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兴趣是一天天培养起来的,好的习惯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我想引人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一句话: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有一位刚从内地农村学校转过来的初一学生,刚来城市上课,很不习惯。可是,当他因为有一次上数学课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他的不习惯慢慢改变了。当时他觉得很高兴,并且在日记本上记下自己那次经历过开心的事情,之后数学学习中,每次他有不懂的地方,他都去问老师,而当老师表扬他时,他都会用笔记下来,长久下来,他将数学的乐趣一天一天的积累,最后学数学越来越轻松,数学课也成了他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兴趣在于积累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积累数学的乐趣本身就是一种好的习惯,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随着积累的过程慢慢增加,变得越来越浓厚。

3. 说出“数学”

数学学习兴趣在于互相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会越浓厚。比如:讲授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老人分发糖果的情景问题”,再让学生说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老人分发糖果的总数。最后教师让学生比较前两天与第三天分发糖果总数,学生在比较的同时,会感受到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的平方与两数平方的和的差别,避免以后计算出错。学生通过语言交流能很好地理解公式的概念,并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能激发学生以后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特别是易混淆、易错题的解答,学生会很乐意分享解题的困扰与喜悦。每天说数学,通过数学交流,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会越好,大

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高涨。

现阶段,各校数学教学都很重视课堂教学兴趣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重视学生的学习。目前,数学教学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创造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前提,兴趣好比学生的第二个老师,而这个老师用起来就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学习,兴趣是最后的老师。

参考资料

湖南科技出版社《最科学系列——快乐学习数学基础》作者:(日)星田直彦,翻译:刘一霖,2010年7月1日出版

数学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深圳市龙翔学校 七年级数学教师 刘国平

内容摘要:当前学生数学学习,缺乏动力、厌倦数学、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理

想等现象严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一直用落后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学生数学成绩很难提上去,数学教学困难重重;这些方面的顾虑都反映一个问题:数学教学必须改革。针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讲授兴趣在数学课堂、学生课后数学学习、生活中数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数学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且数学课堂教学也会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数学成绩也会逐渐提高;学生也能自发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 兴趣 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兴趣

一、数学学习课堂

1. 学生厌倦的数学课堂

“今天,我们讲整式的除法,请同学们打开书多少页。”教师一进教室,没 有任何开场白,就直接进入呆板的教材内容讲授中。下面的学生,有些书都没拿出来;有些同学还在回味课间精彩的游戏;有几个爱学习的同学也只是满眼呆滞地看着老师,学生完全不在学习的状态。然后,老师开始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书中几个简单的算式,能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吗?学生一片茫然,几个调皮的孩子,竟然传递纸条,完全不把老师的提问当作 一回事。依稀几个同学照着书上的概念念出法则,„„

2.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

“同学们,今天是星期五,过完这天就放假了,大家开心吗?”“开心。”“嗯, 老师也很开心,因为老师今天很快就可回到你们这个年龄段啦!”看着同学们一旁惊讶的表情,老师停顿了一下:同学们,老师今年30岁,如果将自己的年龄除以2,那得到的年龄不和你们差不多啦!“哈,哈,原来是这样!”两个有理数可以相除,两个单项式是否能相除呢?如果能,那么它的法则是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大家能否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来加以推导呢?请同学们展开双手,现在将两只手握在一起。我们发现手指合在一起,如果把“握手”看着两个单项式相乘,我们发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就好像左右手的对应手指合在一起,即指数进行加法运算。 教师接着展示三个单项式相乘的计算,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然后教师反过来将乘法变成除法,用刚刚计算的式子的积去除以其中一个因式,会发现结果就是另一因式。然后教师进一步分析单项式相除,系数、同底数幂相除以及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相除后结果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

二、兴趣是学生喜欢数学课的基础

1. 兴趣是什么?

兴趣的定义有多种,原意是:生物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具有趋向性情感的活动。兴趣是一种情绪倾向。但我认为兴趣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情,自己下意识想做的事。

2. 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一开始学每门学科,都是很高兴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学生能够一直保持兴奋的状态是很难的;毕竟,数学的知识较深奥,有很多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比如:当一个成绩很好的同学,因为某次考试成绩退步了,某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他(她)就很可能会情绪低落,数学学习也就难以提起兴趣。

那么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哪里?这个问题,直接回答就难以一句话说清楚。我们可以从一些感受过数学学习兴趣的同学身上找答案。

有一位妈妈在对自己学习奥数的孩子讲授数学习题时,发现激发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叫聪的孩子,他没有进入华杯赛的决赛。怎么教育孩子呢?聪的奥数老师姓范,讲授奥数题幽默、热情,讲课方法简单易懂,聪一下子就喜欢了奥数学习,可持续时间没多久,聪就被游戏吸引住了,奥数学习也停留在表面上。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聪的妈妈决定和聪一起研究奥数,并且保证在聪学习的过程中,不发脾气。接下来的时间,聪开始变得认真了,耐心细致地读例题,找思路,思考、做题,不会的题便研究一遍又一遍,每次经过努力或是变换思路解题成功时,聪总是迫不及待地跟妈妈分享他的喜悦,看到不同的解题思路时,那种茅塞顿开的喜悦也会一起来分享。聪的妈妈在聪学习之余,给聪讲几个数学小故事,来几个脑筋急转弯,让聪保持愉快的心情,最后聪渐渐找回自己对数学学习的那种热爱。这个小故事就告诉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解出一道数学题,体会数学题的奥秘,我们就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接下来,我想通过自己班上一位同学感受数学学习兴趣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她是一位很听话的女生,我刚接收这各班的数学时,她的成绩不太好。闲聊中,得知这位同学小学五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就开始下滑;原因是老师是一位刚从内地过来的退休老教师,讲授方式是一种单纯地传达式教学。老师教学很认真,而且经常批改作业到很晚;学生的作业本上总有老师红笔圈起来的修改字迹。但这位女生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她的成绩却出现下滑的趋势。到了初中,科目多,这位同学就更没有时间好好学数学,成绩提高就更难了。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一直下滑下去吗?我刚开始注意她,是因为她两次测试成绩大的差距。第一次测试90多分,而第二次测试却只有50多分。我之后单独找这位同学谈话。或许是新环境、新老师,再加上老师慈祥的态度,让她觉得自己有些新奇,敢于说出自己的顾虑。这次谈话让我发现她身上存在的几个大的问题:(1)平时上课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课后没有搞清楚;(2)平时做错的题没有收集起来;(3)每天作业只是抄袭教材全解的答案;(4)听好一堂课、做好一道题,她没感觉到自己的收获;

(5)没有破解一道难题的乐趣。于是,我叫她把老师讲的几点写下来,一天一天去改变,上课时,我多讲一些容易、基础性强的数学题,让像她一样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听懂,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喜欢上数学课了,而且课后也积极和同学分享解题的乐趣,并且她学会了每天积累学习数学的乐趣,她的数学成绩也提高得很快,每次单元测试、甚至是期中、期末测试都能保持在90分左右。现在,她看到老师都是满脸微笑,我也能感受得到她内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

现在,很多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作用也越来越大。片面追求学生数学成绩只会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学生的成绩也会逐渐下滑。我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拿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有一次上有理数的加法,我自己制做了一个可移动显示有理数加法过程的教具,由于其中一个零件在实验室没及时找到,而上午我得上一个班这一节的数学课,

所以这个班这节课就没有教具上新课。一进教室,我只能用多媒体展示一道加法的情景问题,然后开始了这节课的讲授,最后出了一些加法的练习题,刚好有一题需要我做的道具来解释,由于没有道具,很多学生没有做出来。课后,我问学生这节课轻松吗?大部分学生觉得难度大,特别是东、西方向的两种确定形式,他们不太懂。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可以感受这节课上得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生感受不到学习喜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反倒是下午教具准备好了,另一个班这节内容数学课上得很成功,学生课后还有几个找着老师问制作教具的方法,他们觉得学得太有兴趣了,自己想感受一下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乐趣。 从这件事情上,我感受到教学方式,特别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 学好数学基础知识

很多学生数学没有兴趣,并不是他们不想学习,而是他们听不懂老师讲得是什么?这就是数学基础引起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比如:讲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如果学生没有弄清运算顺序,即便他(她)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也会出现计算错误。那么我们是否要从小学数学中整数的混合运算重新教呢?没有必要,学生基础差,你再讲之前他们不懂的知识,哪怕是以前学过好多遍的知识,他们也仍然不会。这时候,老师应该让他们自己先弄清楚目前的知识,老师由浅入深去讲授,并且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等到学生掌握了,教师可适当引入小学简单的数学练习,这时候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自己会回家去温习小学知识,一天积累一天的知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基础会慢慢巩固,他们也会逐渐喜欢数学,并进而学好数学。

2. 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兴趣是一天天培养起来的,好的习惯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我想引人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一句话: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有一位刚从内地农村学校转过来的初一学生,刚来城市上课,很不习惯。可是,当他因为有一次上数学课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他的不习惯慢慢改变了。当时他觉得很高兴,并且在日记本上记下自己那次经历过开心的事情,之后数学学习中,每次他有不懂的地方,他都去问老师,而当老师表扬他时,他都会用笔记下来,长久下来,他将数学的乐趣一天一天的积累,最后学数学越来越轻松,数学课也成了他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兴趣在于积累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积累数学的乐趣本身就是一种好的习惯,数学学习兴趣也会随着积累的过程慢慢增加,变得越来越浓厚。

3. 说出“数学”

数学学习兴趣在于互相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会越浓厚。比如:讲授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老人分发糖果的情景问题”,再让学生说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老人分发糖果的总数。最后教师让学生比较前两天与第三天分发糖果总数,学生在比较的同时,会感受到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的平方与两数平方的和的差别,避免以后计算出错。学生通过语言交流能很好地理解公式的概念,并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能激发学生以后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特别是易混淆、易错题的解答,学生会很乐意分享解题的困扰与喜悦。每天说数学,通过数学交流,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会越好,大

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高涨。

现阶段,各校数学教学都很重视课堂教学兴趣的重要性,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重视学生的学习。目前,数学教学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创造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前提,兴趣好比学生的第二个老师,而这个老师用起来就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学习,兴趣是最后的老师。

参考资料

湖南科技出版社《最科学系列——快乐学习数学基础》作者:(日)星田直彦,翻译:刘一霖,2010年7月1日出版

科技论文作文3600字

初二作文

1 科技小论文

生石灰煮鸡蛋

巧儿齐召小学的 六年级一班 连文玉

今天,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个科学实验,是生石灰加水可以煮鸡蛋,我想试一试,可家里没有生石灰,我只好出去买生石灰,出了家门,我去了商店,商店里没有生石灰,我问:“有没有与生石灰差不多的东西啊?”他说:“有,这个就是。”我瞧了瞧,原来是石膏粉,我想:石膏粉与生石灰差不多,我就把它买回去吧!拿回家后,我放了一杯水,把石膏粉放进水里,等了一个小时我把鸡蛋拿出

来,鸡蛋一点温度都没有,我把手放进水里,水和鸡蛋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度。我问爸爸,爸爸说:“生石灰与石膏粉的差别就大了,乖乖!只有生石灰才能煮鸡蛋!

我好不容易买到了生石灰我迫不及待的把生石灰倒进水里,迅速放一个鸡蛋进生石灰水里,杯子里出现了一些气泡,我用手摸了摸杯子,杯子发烫了。等了半个小时,我将鸡蛋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再往桌子上一滚,鸡蛋滚的很稳,我断定鸡蛋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鸡蛋往桌子上一滚,因为生鸡蛋里的蛋青和蛋黄都是液体,液体撞击鸡蛋壳儿使鸡蛋的滚动非常不稳定,而熟鸡蛋的蛋黄和蛋青全部是固体,固体不会撞击鸡蛋壳儿,因而使鸡蛋的滚动很稳定。所以我断定鸡蛋熟了。

2

科技小论文

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

巧儿齐召小学的 六年级一班 王雅琪

一、提出问题

大家都知道,秋天的枫叶会变红,如燃烧的火焰,十分漂亮。可大家知道,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吗?

二、问题解答

原来,落叶树种在秋冬的时后,体内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让原本树叶中所含的有用的物质或部份组织分解之后,回收储藏在茎或根的部位,来年春天的时候可以再利用,叶绿体、叶绿素就是被分解回收的对象之一。因此当叶子里的叶绿素没有了的时候,其它色素的颜色彰显出来,如花青素的红色、胡萝卜素的黄色等, 接下来就要调叶子过冬了!

植物的叶片中除了叶绿素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色素如黄色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红色的花青素等(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则呈紫色),但因为叶绿素的含量较大而遮盖了其它颜色,使叶片呈绿色。到了秋天,叶绿素因为气温下降而渐渐分解,其它色素的颜色得以显露出来。除此之外,枫叶中贮存的糖分还会分解转变成花青素,使叶片的颜色更加艳红。

三、总结

这就是枫叶变红的原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勤学好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3 科技小论文

神奇的凸透镜

巧儿齐召小学的 六年级一班 乔雪琪

2005年夏的一天,我在家里悠闲地待着,觉得无聊,便找了一个凸透镜开始玩了起来。一会儿把吊兰放大,变成巨大的草丛;一会儿又把小鱼放大,变成一条巨大的“鲨鱼”„„

不久,我玩累了,就随手把凸透镜放在桌子上。不一会儿,妈妈过来看我了,她看到放在桌子上的凸透镜后,急忙把它收起来,还对我说:“栋栋,以后别把凸透镜放在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很容易着火的!”

听了这话,我心想,凸透镜为什么能使物体着火呢?我就问:“妈妈,凸透镜怎么会使物体着火呢?”妈妈回答说:“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可以看作平行光,平行光通过了凸透镜后就会聚于一点,这一点也就是焦点。这一点产生大量的能量,达到一定温度就能够把易燃的物体烧起来。”

听了妈妈的话,我有点半信半疑。于是我决定自己亲手做一个实验!

我先把纸平铺在地上,再用凸透镜把光聚集在纸上。可光却偏偏不听我的话,我要它聚在一起,它却偏偏散开来,开状就象扫把星。不过我还是有耐心的,一会儿向左偏一点,一会儿又向右偏一点,终于,我成功地把太阳光给浓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光点。

5 小学生科普读物 读后感

《小诺贝尔》读后感

巧尔齐召小学 六一班 康岳辉

在课外刊物中, 我最喜欢科学大众杂志社出版的《小诺贝尔》这个刊物,这本书讲了许多我感兴趣的国际国内发生的事情,这其中有关世博的﹑有关动物的、有关智力游戏的等等。

我最喜欢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关世博的介绍,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红宏伟的中国馆图,通过内容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馆是个传统帽状建筑,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围栏,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看着中国馆,我感受到的不单是中国馆的宏伟,还有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脚步声。本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馆,让我感兴趣的是法国馆,它让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觉---原因是它设计为整体的漂浮在水面上 ,这样可以通过水的反射尽显建筑的水韵之美。书中还有关于“历届世博会最酷科技”的介绍,其中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级西红柿,这棵西红柿居然结有一万三千多个果实,而且它跟土壤没有任何关系,原来它从幼苗开始就是用水培养,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里,并给予充分的氧气等等,从而使这棵无土培植的西红柿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我还喜欢刊物中的“自己动手做实验”和“头脑奥林匹克”专栏,它让我锻炼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小诺贝尔》我真喜欢你!

6 小学生科普读物 读后感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读后感

巧尔齐召小学 六一班 霍冰燕

最近有套系列书让我爱不释手,在沙发上看,餐桌上看,下课看,还借给老师和同学看。它就是《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说它可怕,确实,如果你不动动脑筋,那些故事看着看着就糊涂了。但只要你感兴趣,每个故事都精彩,战胜了“可怕”还很有成就感呢。

既然是“经典数学系列”,书里当然有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而且每本书都以幽默的笔触来讲述数学知识,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给大家说一个章节吧,太有趣了---《出乎意料的结局》! 一伙匪帮在本尼的餐厅聚会,正准备各自回家时,门开了。大家有些不安地互相对视了一眼。“晚上好,朋友们!”是监狱的狱长。匪帮的布雷德说:“我们已经付完了所有的钱,他不会碰咱们的。”但匪帮的多莉却如实坦白:“我们一分保释金都没付。”多莉走过去,把他身后的门关上了。“你们7个家伙私吞了保释金,还劫持了高速列车,伙计们,别想跑了。”狱长从衣服里拿出一把25发自动机关枪。在匪帮几乎要落网时,“哐”的一声,狱长身后的门被推到了,厚厚的门板把狱长和多莉都压在了下面。是匪徒之一波基从外面进

7 来。可想而知,狱长没有抓到人。匪帮的晚餐还在继续,布雷德说:“狱长来抓我们7个,但他没留意到刚刚只有6个人,哈哈。”

实际上,如果狱长能数下人数,这个故事的结局就要重写了。这表明,即使是最简单的数学也是魔力无边的。我还从这个故事中知道,即使是再小的错误也会导致重大的错误。

看了这套书,本来就爱数学的我更喜欢上数学课了,以后我做作业,考试等应该再仔细些,注重每个细节,才能取得好成绩,千万别像那个狱长!

8 小学生科普读物 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巧尔齐召小学 六一班 刘政铎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9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1 科技小论文

生石灰煮鸡蛋

巧儿齐召小学的 六年级一班 连文玉

今天,我在电视里看见一个科学实验,是生石灰加水可以煮鸡蛋,我想试一试,可家里没有生石灰,我只好出去买生石灰,出了家门,我去了商店,商店里没有生石灰,我问:“有没有与生石灰差不多的东西啊?”他说:“有,这个就是。”我瞧了瞧,原来是石膏粉,我想:石膏粉与生石灰差不多,我就把它买回去吧!拿回家后,我放了一杯水,把石膏粉放进水里,等了一个小时我把鸡蛋拿出

来,鸡蛋一点温度都没有,我把手放进水里,水和鸡蛋的温度一样,没有温度。我问爸爸,爸爸说:“生石灰与石膏粉的差别就大了,乖乖!只有生石灰才能煮鸡蛋!

我好不容易买到了生石灰我迫不及待的把生石灰倒进水里,迅速放一个鸡蛋进生石灰水里,杯子里出现了一些气泡,我用手摸了摸杯子,杯子发烫了。等了半个小时,我将鸡蛋拿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再往桌子上一滚,鸡蛋滚的很稳,我断定鸡蛋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鸡蛋往桌子上一滚,因为生鸡蛋里的蛋青和蛋黄都是液体,液体撞击鸡蛋壳儿使鸡蛋的滚动非常不稳定,而熟鸡蛋的蛋黄和蛋青全部是固体,固体不会撞击鸡蛋壳儿,因而使鸡蛋的滚动很稳定。所以我断定鸡蛋熟了。

2

科技小论文

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

巧儿齐召小学的 六年级一班 王雅琪

一、提出问题

大家都知道,秋天的枫叶会变红,如燃烧的火焰,十分漂亮。可大家知道,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吗?

二、问题解答

原来,落叶树种在秋冬的时后,体内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让原本树叶中所含的有用的物质或部份组织分解之后,回收储藏在茎或根的部位,来年春天的时候可以再利用,叶绿体、叶绿素就是被分解回收的对象之一。因此当叶子里的叶绿素没有了的时候,其它色素的颜色彰显出来,如花青素的红色、胡萝卜素的黄色等, 接下来就要调叶子过冬了!

植物的叶片中除了叶绿素外还有许多其它的色素如黄色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红色的花青素等(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则呈紫色),但因为叶绿素的含量较大而遮盖了其它颜色,使叶片呈绿色。到了秋天,叶绿素因为气温下降而渐渐分解,其它色素的颜色得以显露出来。除此之外,枫叶中贮存的糖分还会分解转变成花青素,使叶片的颜色更加艳红。

三、总结

这就是枫叶变红的原因。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勤学好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的收获。

3 科技小论文

神奇的凸透镜

巧儿齐召小学的 六年级一班 乔雪琪

2005年夏的一天,我在家里悠闲地待着,觉得无聊,便找了一个凸透镜开始玩了起来。一会儿把吊兰放大,变成巨大的草丛;一会儿又把小鱼放大,变成一条巨大的“鲨鱼”„„

不久,我玩累了,就随手把凸透镜放在桌子上。不一会儿,妈妈过来看我了,她看到放在桌子上的凸透镜后,急忙把它收起来,还对我说:“栋栋,以后别把凸透镜放在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很容易着火的!”

听了这话,我心想,凸透镜为什么能使物体着火呢?我就问:“妈妈,凸透镜怎么会使物体着火呢?”妈妈回答说:“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可以看作平行光,平行光通过了凸透镜后就会聚于一点,这一点也就是焦点。这一点产生大量的能量,达到一定温度就能够把易燃的物体烧起来。”

听了妈妈的话,我有点半信半疑。于是我决定自己亲手做一个实验!

我先把纸平铺在地上,再用凸透镜把光聚集在纸上。可光却偏偏不听我的话,我要它聚在一起,它却偏偏散开来,开状就象扫把星。不过我还是有耐心的,一会儿向左偏一点,一会儿又向右偏一点,终于,我成功地把太阳光给浓缩成了一个小小的光点。

5 小学生科普读物 读后感

《小诺贝尔》读后感

巧尔齐召小学 六一班 康岳辉

在课外刊物中, 我最喜欢科学大众杂志社出版的《小诺贝尔》这个刊物,这本书讲了许多我感兴趣的国际国内发生的事情,这其中有关世博的﹑有关动物的、有关智力游戏的等等。

我最喜欢看的是今年第五期的有关世博的介绍,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印的大红宏伟的中国馆图,通过内容的介绍,我知道了中国馆是个传统帽状建筑,它高六十九米,四周有围栏,一看就知道她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看着中国馆,我感受到的不单是中国馆的宏伟,还有中国不断走向强大的脚步声。本期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国家馆,让我感兴趣的是法国馆,它让我有了很新奇的感觉---原因是它设计为整体的漂浮在水面上 ,这样可以通过水的反射尽显建筑的水韵之美。书中还有关于“历届世博会最酷科技”的介绍,其中最让我惊奇的是一九八五年展出的超级西红柿,这棵西红柿居然结有一万三千多个果实,而且它跟土壤没有任何关系,原来它从幼苗开始就是用水培养,再把化肥等肥料溶解在水里,并给予充分的氧气等等,从而使这棵无土培植的西红柿成为西红柿栽种历史上的“英雄”。

我还喜欢刊物中的“自己动手做实验”和“头脑奥林匹克”专栏,它让我锻炼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小诺贝尔》我真喜欢你!

6 小学生科普读物 读后感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读后感

巧尔齐召小学 六一班 霍冰燕

最近有套系列书让我爱不释手,在沙发上看,餐桌上看,下课看,还借给老师和同学看。它就是《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说它可怕,确实,如果你不动动脑筋,那些故事看着看着就糊涂了。但只要你感兴趣,每个故事都精彩,战胜了“可怕”还很有成就感呢。

既然是“经典数学系列”,书里当然有很多关于数学的知识,而且每本书都以幽默的笔触来讲述数学知识,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给大家说一个章节吧,太有趣了---《出乎意料的结局》! 一伙匪帮在本尼的餐厅聚会,正准备各自回家时,门开了。大家有些不安地互相对视了一眼。“晚上好,朋友们!”是监狱的狱长。匪帮的布雷德说:“我们已经付完了所有的钱,他不会碰咱们的。”但匪帮的多莉却如实坦白:“我们一分保释金都没付。”多莉走过去,把他身后的门关上了。“你们7个家伙私吞了保释金,还劫持了高速列车,伙计们,别想跑了。”狱长从衣服里拿出一把25发自动机关枪。在匪帮几乎要落网时,“哐”的一声,狱长身后的门被推到了,厚厚的门板把狱长和多莉都压在了下面。是匪徒之一波基从外面进

7 来。可想而知,狱长没有抓到人。匪帮的晚餐还在继续,布雷德说:“狱长来抓我们7个,但他没留意到刚刚只有6个人,哈哈。”

实际上,如果狱长能数下人数,这个故事的结局就要重写了。这表明,即使是最简单的数学也是魔力无边的。我还从这个故事中知道,即使是再小的错误也会导致重大的错误。

看了这套书,本来就爱数学的我更喜欢上数学课了,以后我做作业,考试等应该再仔细些,注重每个细节,才能取得好成绩,千万别像那个狱长!

8 小学生科普读物 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巧尔齐召小学 六一班 刘政铎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9 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着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2016数学小论文范文作文10600字

四年级作文

2016数学小论文范文

第1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就会有许多数学题。

有一次,妈妈在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心想:这不就是一道数学题吗?烙一张饼用了2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了1分钟,锅里最多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终于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二张饼同时放进锅里,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一个面,再烙1分钟,这样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再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好了。

我把着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不过算法是正确的。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久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对称与不对称的物体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红梅公园游玩。这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原来身体不好的爸爸,今天却精神焕发。

我看见了两排整齐排列着的长椅,它们是对称物体:我接着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小黄蝴蝶花,而它们却不是对称物体。

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放生池边。放生池边没有栏杆,只有一排排座椅,座椅也是对称物体。放生池里既有鱼虾,还有青蛙和小乌龟,青蛙和小乌龟这两种动物是对称物体。

然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大草坪。因为走了很多路,觉得很累,所以我们全都一下子坐在了大草坪上,吃起了面包片,而我却不对它感兴趣了——不对大草坪感兴趣。我一下子躺在了大草坪上。无论妈妈,爸爸怎么叫我,我都没有起来。嘿嘿,你们说好不好笑呀?

还有许许多多的对称和不对称物体,反正呀,说也说不完,要全部说出来,非把你嘴皮子磨破不可。今天真是开心极了!。

第2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 学生

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 松口气" 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 三基" 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

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 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 死" 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 怎样预习" 、" 怎样听课" 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 三基" 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三、实践效果

自1995年暑假任高一年级两个班(一个为市重点班,另一个为择校生班)的数学(代数和几何)课以来,经过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任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改变了高一新生怕数学的局面。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所任重点班的代数与几例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列年级前列,择校生班的成绩大幅度上升。

第3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探究抓牌游戏的数学奥秘

一、问题的提出

前几天,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抓牌游戏;它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54张扑克牌,两人轮换抓,一次可抓1到4张,最后一张让谁抓到谁就输;其中有一位同学多次胜出,可他也讲不清胜出的道理。我想,有没有保持永远胜出的办法呢?这其中又有什么规律吗?是否蕴含着什么数学的奥秘?

二、分析与探究

怎样保持永远胜出呢?我反复多次抓牌练习、思考;

根据我们集体活动的经验得出:在剩最后5张时,先抓的人抓走4张剩下1张就会赢;而在剩最后6张时,谁先抓谁就输。为什么剩最后6张时谁先抓谁就输呢?我思索良久,觉得还是应该动笔在草稿纸列出了所有的可能比较好;当纸牌有6张时,若第一个人抓1张,第二个人抓4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若第一个人抓2张,第二个人抓3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若第一个人抓3张,第二个人抓2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若第一个人抓4张,第二个人抓1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这样四种情况一分类,我就发现第二个人赢的方法就是所抓的牌数给与第一个人凑成5张,剩下最后一张让第一个人非抓不可。随后我又发现剩下最后7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1张、最后8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2张、最后9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3张、最后10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4张,这样先抓的人若再抓牌时只要与对方抓的牌数凑成5张则一定会赢;但剩下11张牌时,无论先抓的人抓几张,只要对方所抓的牌数与先抓的人凑成5张,则先抓的人一定会输;又发现剩下最后牌数12张时第一个人先抓1张、最后13张时第一个人先抓2张、最后14张时第一个人先抓3张、最后15张时第一个人先抓4张,这样若再抓牌时先抓的人所抓的牌数只要与对方的牌数凑成5张则一定会赢;但剩下最后16张时,无论先抓的人抓几张牌,只要对方所抓的牌数与先抓的人的牌数凑成5张,则先抓的人一定会输。

这样我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当牌数是6张、11张、16张、... 时,无论先抓的人抓几张,只要对方所抓的牌数与他的牌数凑成5张,则先抓的人一定会输;而其它牌数先抓的人都有办法必赢。因为54÷5=10...4,同以上的9张牌和14张牌,所以我先抓3张牌,第二次抓牌时我只要与对方所抓的牌数凑成5张,那么到最后必定只剩下1张让对方抓走,我就可保持永远胜出,实践证明正确。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若游戏规则是" 两人轮换抓,一次可抓1到4张,最后一张让谁抓到谁就输" ;那么当扑克牌张数减去1的差能被5整除时,先抓的人必输;当扑克牌张数减去1的差不能被5整除时,先抓的人必赢。

三、问题的拓展

结论的发现令我欣喜若狂,我想如果也是54张扑克牌,若改变游戏规则如:两人轮换抓,一次可抓1到5张,最后一张让谁抓到谁就输;有没有保持永远胜出的办法呢?

结论显而易见,先抓的人只要先抓5张牌,无论后抓的人抓几张,接下来先抓的人所抓

的牌数只要与后抓的人的牌数凑成6张,剩下最后一张让后抓的人抓走,就可保持永远胜出。

那么对于这类问题有没有其它的求解方法呢?

我豁然开朗,决定试一试倒推法。为了叙述方便,把这54张扑克牌编上号,分别为1~54号。抓扑克牌时先抓取序号小的牌,后抓序号大的牌。第一个人为了取胜,必须把54号扑克牌留给对方,因此第一个人在最后一次抓扑克牌时,必须使他自己抓到牌中序号最大的一张是53(也许他抓的扑克牌不止一张)。为了保证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对方最后第二次所抓的扑克牌的序号为49(=53-4)~52(=53-1)。因此,第一个人在最后第二次抓扑克牌时,必须使他自己所抓的扑克牌中序号最大的一个是48。为了保证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对方最后第三次所抓扑克牌的序号为44(=48-4)~47(=48-1)。因此,第一个人在最后第三次抓牌时,必须使他自己抓牌中序号最大的一个是43,... ,把第一个人每次所抓的扑克牌中的最大序号倒着排列起来:53、48、43、... ,观察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等差数列,公差d=5,且这些数被5除都余3。因此,第一个人第一次抓牌时应抓1号、2号、3号等3张牌,然后对方抓a 张牌,因为a+(5-a )=5,所以为了确保第一个人从一个被5除余3的数到达下一个被5除余3的数,第一个人就应抓5-a 张牌。这样就能保证第一个人必胜。

四、问题的启示

上面这个游戏求解过程中体验到两种数学思想方法,首先是从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归纳递推方法,其次是采用倒推的逆向思维方法;我深深感到它们绝妙无比,这又不禁使我联想到在课外做到的两道有趣的习题:

1、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

分析:如果直接画图解答,那么寻求问题的答案就显得非常困难;如果是" 退" 到问题最简单情况开始观察,逐步归纳并猜想一般的递推公式,问题就迎刃而解。

解:

数学小论文范文

假设用ak 表示k 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的部分数。这里k =0,1,2,... 。如图可见。a0=1,a1=a0+1=2,a2=a1+2=4,a3=a2+3=7,a4=a3+4=11,...

归纳出递推公式an+1=an+n。即画第n +1条直线时,最多增加n 部分。原因是这样的:

第一条直线最多把圆分成两部分,故a1=2。当画第二条直线时要想把圆内部分割的部分尽可能多,就应和第一条直线在圆内相交,交点把第二条直线在圆内部分分成两条线段,而每条线段又把原来的一个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因而增加的区域数是2,正好等于第二条直线的序号。同理,当画第三条直线时,要想把圆内部分割的部分数尽可能多,它就应和前两条直线在圆内各有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把第三条线在圆内部分成三条线

段,而每条线段又把原来一个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因而增加的区域部分数是3,正好等于第三条直线的序号,... 。这个道理适用于任意多条直线的情形;所以递推公式an+1=an+n是正确的。这样就易求得5条直线最多把圆内分成:a5=a4+5=11+5=16(部分)。

要想求出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内分成多少区域,不能直接用上面公式了,可把上面的递推公式变形:

∵an=an-1+n=an-2+(n-1)+n=an-3+(n-2)+(n-1)+n=...=1+1+2+3+4+...+100=1+,∴an=1+=1+=5051

2、甲、乙、丙三人各有铜钱若干枚,开始,甲把自己的铜钱拿出一部分分给了乙、丙,使乙、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后来,乙也照着甲的方法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给甲和丙,使甲、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最后,丙也照着这样的方法做,使甲、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这时三人的铜钱数都是8枚。问原来甲、乙、丙三人各有铜钱多少枚?

分析:我们往往考虑常规的方法,直接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可是却非常繁琐复杂;如果能从结果出发逆向思考,利用倒推法就能轻易求的结果。

解:根据最后三人的铜钱数都是8枚,我们来列表倒推还原:

8

8÷2=4

4÷2=2

2+7+4=13

8

8÷2=4

4+2+8=14

14÷2=7

8

8+4+4=16

16÷2=8

8÷2=4

答:原来甲有铜钱13枚,乙有铜钱7枚,丙有铜钱4枚。

综上两题所述,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五、我的感想

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个游戏的探究,使我获益匪浅。抓牌游戏让我明白:从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归纳递推方法,以及采用倒推的逆向思维方法,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疑难问题的两把金钥匙,只要你善于思考,学会运用,许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游戏中有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数学就像万花筒,充满神奇的力量,有无穷的奥妙,我相信只要你关心她,她就能深深吸引你。

第4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 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 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 至此,我们知道了" 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 定论" ,除法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 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 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

"105、203房间、2016年" 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 看" 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16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 楼(2)" 与" 房门号(3)" 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 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

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 存在" 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 不存在" 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 荒唐" 的人。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

)能在" 知识的海洋" 中发现" 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 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 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 至此,我们知道了" 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 定论" ,除法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 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 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

"105、203房间、2016年" 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 看" 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16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 楼(2)" 与" 房门号(3)" 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 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 存在" 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 不存在" 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 荒唐" 的人。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 知识的海洋" 中发现" 我的新大陆" 。

第5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1、小学数学论文的组成

小学数学论文具有类型多样、形式活泼等特点,有的侧重于经验的总结,实验结果的阐述,包括实验过程、手段、方法和结果的记录;有的侧重于理论性的研究,包括对研究课题的提出,对研究成果的分析、推导、论证和应用等。但不论哪类论文,主要由标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标题就是论文的总题目,是文章基本内容的缩影,古人云:" 立片言以居要,乃全篇之警策。" 所以拟定标题应该力求简短、明确、质朴、醒目,既要防止太冗长,又要避免太概括,使人不明了;既要防止文不对题或过于陈旧,又要避免追求新颖、空泛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摘要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成果或价值等,便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的概貌。所以摘要应简明扼要,引人入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能独立使用。

前言也称引言或绪言,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或起点,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手段,研究的意义或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研究的意义或价值应力求实事求是,既不可拔高,也不可贬低或过分谦虚。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作为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所占篇幅较大,有时还必须辅以必要的小标题,应力求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创新性,同时条理要清楚,文字应通俗简明。

结论是对正文中所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出基本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结论作为理论分析和实验的逻辑发展,是论述的概括集中和升华,由局部到一般,由具体事实、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是整篇论文的归宿,所以应力求完整、准确、鲜明,还应如实指出本理论的使用范围和成果的意义,以及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依据,其中包括撰写该论文所参考的书籍(作者姓名、书名、版次、页数、出版者、出版年份)或期刊(作者姓名、标题、刊物名称、卷或期、页数、年份)。

2、小学数学论文的撰写过程

第一步,选题、选材。

要想写什么内容的文章,无论是理论探讨方面,还是教材教法方面和解题方法技巧方面,以及教学经验总结方面,对阐述问题的深度、广度等,要心中有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题性。

无论选择哪方面的内容与具体题材,都必须力求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根据文献检索方法,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其次,深入钻研这些文献资料,看看能否得到进一步启发,有无新的见解。尽管选题可能重复,类似的题材较多,但也可以从不同侧面结合不同实例,根据不同对象写出一定的新意来,使观点更明确,方法更有效,使其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第三,选题要从实际出发,题目大小、题材的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第二步,拟纲、执笔。

论文选题确定后,就要注意写好提纲,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首先,要将内容、结构布局好,要拟定一个写作提纲,准备分几个部分,各个部分集中讲几个问题,这些部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都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使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其次,要注意各种文章的特点。写理论性的文章,最好能再确定大小标题,叙述上力求论点明确,可信度强,便于别人借鉴;写教材分析方面的文章,应进行比较,

提出改进意见或提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第三步,修改、定稿。

修改是文章初稿完成后的一个加工过程,它包括对论文文字的修饰,以及科学性的推敲等。论文初稿形成后,应从头至尾反复地阅读,逐句逐段推敲,审核一下文中的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计算是否正确等。一篇好的小学数学论文,应该是数文并茂。就是说,既要有好的数学内容,又要有好的文字表达。所以,文字的工夫对数学论文来说很为重要。数学论文,贵在朴实,少用浮词,免得冲淡文章的中心,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用词应准确简炼,表达完整,特别是中心内容一定要阐述透彻清楚。此外,书写要规范,题号、图号、标点也要正确。修改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只有对文稿反复推敲、修改,才能消除不应有的错误。只有经过反复修改加工,文章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2016数学小论文范文

第1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在我们身边就会有许多数学题。

有一次,妈妈在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心想:这不就是一道数学题吗?烙一张饼用了2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了1分钟,锅里最多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终于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二张饼同时放进锅里,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一个面,再烙1分钟,这样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再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好了。

我把着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不过算法是正确的。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久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对称与不对称的物体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红梅公园游玩。这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原来身体不好的爸爸,今天却精神焕发。

我看见了两排整齐排列着的长椅,它们是对称物体:我接着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小黄蝴蝶花,而它们却不是对称物体。

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放生池边。放生池边没有栏杆,只有一排排座椅,座椅也是对称物体。放生池里既有鱼虾,还有青蛙和小乌龟,青蛙和小乌龟这两种动物是对称物体。

然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大草坪。因为走了很多路,觉得很累,所以我们全都一下子坐在了大草坪上,吃起了面包片,而我却不对它感兴趣了——不对大草坪感兴趣。我一下子躺在了大草坪上。无论妈妈,爸爸怎么叫我,我都没有起来。嘿嘿,你们说好不好笑呀?

还有许许多多的对称和不对称物体,反正呀,说也说不完,要全部说出来,非把你嘴皮子磨破不可。今天真是开心极了!。

第2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 学生

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 松口气" 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 三基" 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

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 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 死" 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 怎样预习" 、" 怎样听课" 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 三基" 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三、实践效果

自1995年暑假任高一年级两个班(一个为市重点班,另一个为择校生班)的数学(代数和几何)课以来,经过采取上述有效措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任班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改变了高一新生怕数学的局面。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所任重点班的代数与几例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列年级前列,择校生班的成绩大幅度上升。

第3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探究抓牌游戏的数学奥秘

一、问题的提出

前几天,我和几个同学在一起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抓牌游戏;它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54张扑克牌,两人轮换抓,一次可抓1到4张,最后一张让谁抓到谁就输;其中有一位同学多次胜出,可他也讲不清胜出的道理。我想,有没有保持永远胜出的办法呢?这其中又有什么规律吗?是否蕴含着什么数学的奥秘?

二、分析与探究

怎样保持永远胜出呢?我反复多次抓牌练习、思考;

根据我们集体活动的经验得出:在剩最后5张时,先抓的人抓走4张剩下1张就会赢;而在剩最后6张时,谁先抓谁就输。为什么剩最后6张时谁先抓谁就输呢?我思索良久,觉得还是应该动笔在草稿纸列出了所有的可能比较好;当纸牌有6张时,若第一个人抓1张,第二个人抓4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若第一个人抓2张,第二个人抓3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若第一个人抓3张,第二个人抓2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若第一个人抓4张,第二个人抓1张,剩下1张,第一个人只能抓走最后1张就输了。这样四种情况一分类,我就发现第二个人赢的方法就是所抓的牌数给与第一个人凑成5张,剩下最后一张让第一个人非抓不可。随后我又发现剩下最后7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1张、最后8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2张、最后9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3张、最后10张牌时第一个人先抓4张,这样先抓的人若再抓牌时只要与对方抓的牌数凑成5张则一定会赢;但剩下11张牌时,无论先抓的人抓几张,只要对方所抓的牌数与先抓的人凑成5张,则先抓的人一定会输;又发现剩下最后牌数12张时第一个人先抓1张、最后13张时第一个人先抓2张、最后14张时第一个人先抓3张、最后15张时第一个人先抓4张,这样若再抓牌时先抓的人所抓的牌数只要与对方的牌数凑成5张则一定会赢;但剩下最后16张时,无论先抓的人抓几张牌,只要对方所抓的牌数与先抓的人的牌数凑成5张,则先抓的人一定会输。

这样我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当牌数是6张、11张、16张、... 时,无论先抓的人抓几张,只要对方所抓的牌数与他的牌数凑成5张,则先抓的人一定会输;而其它牌数先抓的人都有办法必赢。因为54÷5=10...4,同以上的9张牌和14张牌,所以我先抓3张牌,第二次抓牌时我只要与对方所抓的牌数凑成5张,那么到最后必定只剩下1张让对方抓走,我就可保持永远胜出,实践证明正确。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这样的结论:若游戏规则是" 两人轮换抓,一次可抓1到4张,最后一张让谁抓到谁就输" ;那么当扑克牌张数减去1的差能被5整除时,先抓的人必输;当扑克牌张数减去1的差不能被5整除时,先抓的人必赢。

三、问题的拓展

结论的发现令我欣喜若狂,我想如果也是54张扑克牌,若改变游戏规则如:两人轮换抓,一次可抓1到5张,最后一张让谁抓到谁就输;有没有保持永远胜出的办法呢?

结论显而易见,先抓的人只要先抓5张牌,无论后抓的人抓几张,接下来先抓的人所抓

的牌数只要与后抓的人的牌数凑成6张,剩下最后一张让后抓的人抓走,就可保持永远胜出。

那么对于这类问题有没有其它的求解方法呢?

我豁然开朗,决定试一试倒推法。为了叙述方便,把这54张扑克牌编上号,分别为1~54号。抓扑克牌时先抓取序号小的牌,后抓序号大的牌。第一个人为了取胜,必须把54号扑克牌留给对方,因此第一个人在最后一次抓扑克牌时,必须使他自己抓到牌中序号最大的一张是53(也许他抓的扑克牌不止一张)。为了保证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对方最后第二次所抓的扑克牌的序号为49(=53-4)~52(=53-1)。因此,第一个人在最后第二次抓扑克牌时,必须使他自己所抓的扑克牌中序号最大的一个是48。为了保证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对方最后第三次所抓扑克牌的序号为44(=48-4)~47(=48-1)。因此,第一个人在最后第三次抓牌时,必须使他自己抓牌中序号最大的一个是43,... ,把第一个人每次所抓的扑克牌中的最大序号倒着排列起来:53、48、43、... ,观察这一数列,发现这是一等差数列,公差d=5,且这些数被5除都余3。因此,第一个人第一次抓牌时应抓1号、2号、3号等3张牌,然后对方抓a 张牌,因为a+(5-a )=5,所以为了确保第一个人从一个被5除余3的数到达下一个被5除余3的数,第一个人就应抓5-a 张牌。这样就能保证第一个人必胜。

四、问题的启示

上面这个游戏求解过程中体验到两种数学思想方法,首先是从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归纳递推方法,其次是采用倒推的逆向思维方法;我深深感到它们绝妙无比,这又不禁使我联想到在课外做到的两道有趣的习题:

1、平面上5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平面上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几部分?

分析:如果直接画图解答,那么寻求问题的答案就显得非常困难;如果是" 退" 到问题最简单情况开始观察,逐步归纳并猜想一般的递推公式,问题就迎刃而解。

解:

数学小论文范文

假设用ak 表示k 条直线最多能把圆的内部分成的部分数。这里k =0,1,2,... 。如图可见。a0=1,a1=a0+1=2,a2=a1+2=4,a3=a2+3=7,a4=a3+4=11,...

归纳出递推公式an+1=an+n。即画第n +1条直线时,最多增加n 部分。原因是这样的:

第一条直线最多把圆分成两部分,故a1=2。当画第二条直线时要想把圆内部分割的部分尽可能多,就应和第一条直线在圆内相交,交点把第二条直线在圆内部分分成两条线段,而每条线段又把原来的一个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因而增加的区域数是2,正好等于第二条直线的序号。同理,当画第三条直线时,要想把圆内部分割的部分数尽可能多,它就应和前两条直线在圆内各有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把第三条线在圆内部分成三条线

段,而每条线段又把原来一个区域划分成两个区域,因而增加的区域部分数是3,正好等于第三条直线的序号,... 。这个道理适用于任意多条直线的情形;所以递推公式an+1=an+n是正确的。这样就易求得5条直线最多把圆内分成:a5=a4+5=11+5=16(部分)。

要想求出100条直线最多能把圆内分成多少区域,不能直接用上面公式了,可把上面的递推公式变形:

∵an=an-1+n=an-2+(n-1)+n=an-3+(n-2)+(n-1)+n=...=1+1+2+3+4+...+100=1+,∴an=1+=1+=5051

2、甲、乙、丙三人各有铜钱若干枚,开始,甲把自己的铜钱拿出一部分分给了乙、丙,使乙、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后来,乙也照着甲的方法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给甲和丙,使甲、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最后,丙也照着这样的方法做,使甲、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这时三人的铜钱数都是8枚。问原来甲、乙、丙三人各有铜钱多少枚?

分析:我们往往考虑常规的方法,直接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可是却非常繁琐复杂;如果能从结果出发逆向思考,利用倒推法就能轻易求的结果。

解:根据最后三人的铜钱数都是8枚,我们来列表倒推还原:

8

8÷2=4

4÷2=2

2+7+4=13

8

8÷2=4

4+2+8=14

14÷2=7

8

8+4+4=16

16÷2=8

8÷2=4

答:原来甲有铜钱13枚,乙有铜钱7枚,丙有铜钱4枚。

综上两题所述,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五、我的感想

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个游戏的探究,使我获益匪浅。抓牌游戏让我明白:从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的归纳递推方法,以及采用倒推的逆向思维方法,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疑难问题的两把金钥匙,只要你善于思考,学会运用,许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游戏中有数学,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数学就像万花筒,充满神奇的力量,有无穷的奥妙,我相信只要你关心她,她就能深深吸引你。

第4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 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 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 至此,我们知道了" 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 定论" ,除法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 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 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

"105、203房间、2016年" 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 看" 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16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 楼(2)" 与" 房门号(3)" 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 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

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 存在" 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 不存在" 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 荒唐" 的人。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

)能在" 知识的海洋" 中发现" 我的新大陆" 。数学小论文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 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 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 至此,我们知道了" 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 这是小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 定论" ,除法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 没有意义" 。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 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

"105、203房间、2016年" 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 看" 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16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 楼(2)" 与" 房门号(3)" 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 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 我想研究一切" 存在" 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 不存在" 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 荒唐" 的人。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 知识的海洋" 中发现" 我的新大陆" 。

第5篇:数学小论文范文

1、小学数学论文的组成

小学数学论文具有类型多样、形式活泼等特点,有的侧重于经验的总结,实验结果的阐述,包括实验过程、手段、方法和结果的记录;有的侧重于理论性的研究,包括对研究课题的提出,对研究成果的分析、推导、论证和应用等。但不论哪类论文,主要由标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标题就是论文的总题目,是文章基本内容的缩影,古人云:" 立片言以居要,乃全篇之警策。" 所以拟定标题应该力求简短、明确、质朴、醒目,既要防止太冗长,又要避免太概括,使人不明了;既要防止文不对题或过于陈旧,又要避免追求新颖、空泛而没有实际的内容。

摘要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成果或价值等,便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的概貌。所以摘要应简明扼要,引人入胜,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且能独立使用。

前言也称引言或绪言,一般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或起点,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手段,研究的意义或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研究的意义或价值应力求实事求是,既不可拔高,也不可贬低或过分谦虚。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作为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所占篇幅较大,有时还必须辅以必要的小标题,应力求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创新性,同时条理要清楚,文字应通俗简明。

结论是对正文中所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出基本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结论作为理论分析和实验的逻辑发展,是论述的概括集中和升华,由局部到一般,由具体事实、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是整篇论文的归宿,所以应力求完整、准确、鲜明,还应如实指出本理论的使用范围和成果的意义,以及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是反映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依据,其中包括撰写该论文所参考的书籍(作者姓名、书名、版次、页数、出版者、出版年份)或期刊(作者姓名、标题、刊物名称、卷或期、页数、年份)。

2、小学数学论文的撰写过程

第一步,选题、选材。

要想写什么内容的文章,无论是理论探讨方面,还是教材教法方面和解题方法技巧方面,以及教学经验总结方面,对阐述问题的深度、广度等,要心中有数,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题性。

无论选择哪方面的内容与具体题材,都必须力求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根据文献检索方法,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其次,深入钻研这些文献资料,看看能否得到进一步启发,有无新的见解。尽管选题可能重复,类似的题材较多,但也可以从不同侧面结合不同实例,根据不同对象写出一定的新意来,使观点更明确,方法更有效,使其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第三,选题要从实际出发,题目大小、题材的深度和广度要恰当。

第二步,拟纲、执笔。

论文选题确定后,就要注意写好提纲,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首先,要将内容、结构布局好,要拟定一个写作提纲,准备分几个部分,各个部分集中讲几个问题,这些部分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都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使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其次,要注意各种文章的特点。写理论性的文章,最好能再确定大小标题,叙述上力求论点明确,可信度强,便于别人借鉴;写教材分析方面的文章,应进行比较,

提出改进意见或提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第三步,修改、定稿。

修改是文章初稿完成后的一个加工过程,它包括对论文文字的修饰,以及科学性的推敲等。论文初稿形成后,应从头至尾反复地阅读,逐句逐段推敲,审核一下文中的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计算是否正确等。一篇好的小学数学论文,应该是数文并茂。就是说,既要有好的数学内容,又要有好的文字表达。所以,文字的工夫对数学论文来说很为重要。数学论文,贵在朴实,少用浮词,免得冲淡文章的中心,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用词应准确简炼,表达完整,特别是中心内容一定要阐述透彻清楚。此外,书写要规范,题号、图号、标点也要正确。修改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只有对文稿反复推敲、修改,才能消除不应有的错误。只有经过反复修改加工,文章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论文)作文5500字

初三作文

1

论文题目:《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作者姓名:李俊华

工作单位: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中心小学

邮编:653203

联系电话:13508892575

2

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引

发的思考及探索

内容摘要 : 本文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数学教学中在情境创设、课堂活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用案例呈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保留的特色,即数学问题应多一点,思考感悟应多一点,思维交流应多一点,更应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笔者想与广大教师共勉:沉下心来,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学,还数学教学本应有的特色。

关键词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 数学问题 ; 思考感悟 ; 思维交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当务之急是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

一、华丽情境少一些,数学问题多一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结果却引发了不少问题。

案例(一):《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汉字吞、呆。) 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

生2: “呆”调换部首是“杏”。

师: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

3

师:“客上天然居”!

生:“居然天上客”!

师:“人过大佛寺”!

生:“寺佛大过人”!

师: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可用“漂亮、华丽”来形容,教师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汉字的倒写、句子的倒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但这是否就是一个好的情境?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多少数学思考?回答是否定的。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3.27”的倒数写成了“7.23”。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

案例(二):《通分》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是小明一家对自家小花园的设计方案。 妈妈:这块地的53种牡丹,5

1种杜鹃。 爸爸:这块地的21种桃花,3

1种郁金香。 小明:这块地的153种月季,10

4种菊花。 师: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你知道他们各人最喜欢什么花? 为什么? 生1:妈妈最喜欢牡丹。因为

53和51相比,它们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53>5

1 ,所以说妈妈最喜欢牡丹。 生2:爸爸最喜欢桃花。因为21和3

1相比,它们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就大,21>3

1,所以说爸爸最喜欢桃花。 师:那小明最喜欢什么花?

[没有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能做出判断? 生:因为153和10

4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好比较。 师:看来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分”。

这个情境的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复习

4

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旧知。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思考这样的情境是否存在“华而不实”的状况,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多少数学思考。我们要让所创设的情境,数学问题多一些,思考价值高一些。

二、低效活动少一些,思考感悟多一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讨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但是,现实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一):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片断

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上学时究竟是走中间的直路较近,还是分别绕道位于直路两侧的邮局和商店较近? 然而,尽管从一开始被提问的学生就能立即对上述问题正确作答,大多数学生并能依据“两点间直线最短”对此作出必要的论证,但任课教师却仍然坚持要求学生去量一量来验证结论,并重新提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猜想。

这个案例让我们首先来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活动”,我想真正有效的活动应是带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结果的,并又能达成一定“过程性目标”的探究活动。而在这案例中学生对活动的结果已经一目了然了,还有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吗?当然唯一的“过程性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案例(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三轮两组同学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让学生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小,这个数就小。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高位到低位排列起来。在游戏的

5

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轮比赛,规定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大小的关系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教师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三轮游戏比赛中,让学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学生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活动让学生更高效、活泼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

我们说:“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好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总结方法、揭示数学的本质,使思维更加灵动、活跃。

三、空泛提问少一些,思维交流多一些

“思维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科学的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好。而新课程下的很多课堂提问成为了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是随意的应和,不加以科学的、深度的引导,使得师生间没有思维得交流,造成课堂从表面看轰轰烈烈,但是却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思维的有效提升,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

案例(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

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6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

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

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设想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通过讨论、比较哪个接近1亿,从而建立起“1亿有多大”这一概念。但是由于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教师的引导没有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而没有数学思考。这样的设计活跃气氛尚可,但时间上的代价太大,更严重的是造成一些原本善于思考的同学受其影响也随口说说、不着边际。

案例(二): 《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习题:用一根31.4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平面图形,怎样围面积最大?

生1:平面图形我们学过的太多了,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生2:要使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三角形和梯形肯定不划算,因为计算它们的面积都要除以2。

师:若围成平行四边形呢?

生4:也不行,因为S 平行四边形﹦底×高,若以一条边为底,那么这条底上对应的高一定比这一条边短,这样所得的面积肯定比同底的长方形小。

生5:看来只能考虑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师:有道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中,你估计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互相讨论讨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智慧型的对话,很快排除了几种面积较小的图形的可能性,将目标锁定在三种图形上。再通过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很快在对话交流中发现了规律。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还发现了在周长相等的

7

情况下,长、宽的米数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一规律。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切口适量,具有数学含量,提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揭示规律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更要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地引导,学会与学生思维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四、过程铺设少一些,能力提升多一些

新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充分,数学思考,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想做到面面俱到,每个过程的铺设都尽可能“全”和“齐”,但结果却是重了形式而少了实质,少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案例(一):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师出示: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底为6厘米

(1)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高

(2)学生画三角形

(3)反馈(投影展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练习的设计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教师预设后面还有很多的练习,所以当学生画好后,教师校对了就结束了。而没有对学生所画的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等底等高的特征;然后可以让学生思考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除了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以外,还有哪些可能?从而得出底和高相乘的积是24的三角形面积都是12,增加学生思维的含量,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否则练习再多、再新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教学流程。

案例(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复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

生1:(5×5+5×lO+5×10) ×2。

生2:5×5×2+5×lO ×4。

师: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面面相觑)

8

生3: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lO 。

生4:他错了,他求的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鼓励生3:你是怎么想的? 请你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3很自信地说:每个侧面可以看作2个底面,那么四个侧面就有8个底面,再加上下2个底面,一共是10个底面,算式就是:5×5×lO 。

师:非常有创新,真是太简便了。

生5:5×lO ×5这种计算方法也很简便。

师:这种方法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6:跟刚才的一样,只是交换了两个因数。

生5解释:上下两个底面合并起来是1个侧面,再加上四个侧面一共是5个侧面,算式就是:5×lO ×5。

多么好的诠释啊! 大家不由地鼓起掌来。学生在老师的大力表扬、热情鼓励下,创造性思维得到迸发,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特级教师朱乐平说的好:不要对一节课求全责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定太多的、过于丰富的目标,要从课堂整体入手,考虑每节课的特点,或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过程体验,或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落实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得到落实。

什么是数学,它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中,我们应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应该做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让它生命的本色重见阳光!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月刊》 2014.10

2、《新课程》 2014.7

3、《小学教学研究》 2014.9

1

论文题目:《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作者姓名:李俊华

工作单位: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中心小学

邮编:653203

联系电话:13508892575

2

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引

发的思考及探索

内容摘要 : 本文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数学教学中在情境创设、课堂活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用案例呈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保留的特色,即数学问题应多一点,思考感悟应多一点,思维交流应多一点,更应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笔者想与广大教师共勉:沉下心来,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学,还数学教学本应有的特色。

关键词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 数学问题 ; 思考感悟 ; 思维交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当务之急是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

一、华丽情境少一些,数学问题多一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结果却引发了不少问题。

案例(一):《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汉字吞、呆。) 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

生2: “呆”调换部首是“杏”。

师: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

3

师:“客上天然居”!

生:“居然天上客”!

师:“人过大佛寺”!

生:“寺佛大过人”!

师: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可用“漂亮、华丽”来形容,教师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汉字的倒写、句子的倒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但这是否就是一个好的情境?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多少数学思考?回答是否定的。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3.27”的倒数写成了“7.23”。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

案例(二):《通分》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是小明一家对自家小花园的设计方案。 妈妈:这块地的53种牡丹,5

1种杜鹃。 爸爸:这块地的21种桃花,3

1种郁金香。 小明:这块地的153种月季,10

4种菊花。 师: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你知道他们各人最喜欢什么花? 为什么? 生1:妈妈最喜欢牡丹。因为

53和51相比,它们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53>5

1 ,所以说妈妈最喜欢牡丹。 生2:爸爸最喜欢桃花。因为21和3

1相比,它们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就大,21>3

1,所以说爸爸最喜欢桃花。 师:那小明最喜欢什么花?

[没有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能做出判断? 生:因为153和10

4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好比较。 师:看来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分”。

这个情境的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复习

4

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旧知。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思考这样的情境是否存在“华而不实”的状况,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多少数学思考。我们要让所创设的情境,数学问题多一些,思考价值高一些。

二、低效活动少一些,思考感悟多一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讨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但是,现实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一):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片断

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上学时究竟是走中间的直路较近,还是分别绕道位于直路两侧的邮局和商店较近? 然而,尽管从一开始被提问的学生就能立即对上述问题正确作答,大多数学生并能依据“两点间直线最短”对此作出必要的论证,但任课教师却仍然坚持要求学生去量一量来验证结论,并重新提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猜想。

这个案例让我们首先来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活动”,我想真正有效的活动应是带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结果的,并又能达成一定“过程性目标”的探究活动。而在这案例中学生对活动的结果已经一目了然了,还有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吗?当然唯一的“过程性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案例(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三轮两组同学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让学生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小,这个数就小。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高位到低位排列起来。在游戏的

5

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轮比赛,规定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大小的关系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教师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三轮游戏比赛中,让学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学生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活动让学生更高效、活泼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

我们说:“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好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总结方法、揭示数学的本质,使思维更加灵动、活跃。

三、空泛提问少一些,思维交流多一些

“思维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科学的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好。而新课程下的很多课堂提问成为了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是随意的应和,不加以科学的、深度的引导,使得师生间没有思维得交流,造成课堂从表面看轰轰烈烈,但是却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思维的有效提升,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

案例(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

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6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

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

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

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设想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通过讨论、比较哪个接近1亿,从而建立起“1亿有多大”这一概念。但是由于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教师的引导没有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而没有数学思考。这样的设计活跃气氛尚可,但时间上的代价太大,更严重的是造成一些原本善于思考的同学受其影响也随口说说、不着边际。

案例(二): 《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习题:用一根31.4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平面图形,怎样围面积最大?

生1:平面图形我们学过的太多了,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

生2:要使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三角形和梯形肯定不划算,因为计算它们的面积都要除以2。

师:若围成平行四边形呢?

生4:也不行,因为S 平行四边形﹦底×高,若以一条边为底,那么这条底上对应的高一定比这一条边短,这样所得的面积肯定比同底的长方形小。

生5:看来只能考虑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师:有道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中,你估计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互相讨论讨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智慧型的对话,很快排除了几种面积较小的图形的可能性,将目标锁定在三种图形上。再通过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很快在对话交流中发现了规律。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还发现了在周长相等的

7

情况下,长、宽的米数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一规律。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切口适量,具有数学含量,提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揭示规律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更要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地引导,学会与学生思维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四、过程铺设少一些,能力提升多一些

新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充分,数学思考,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想做到面面俱到,每个过程的铺设都尽可能“全”和“齐”,但结果却是重了形式而少了实质,少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案例(一):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师出示: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底为6厘米

(1)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高

(2)学生画三角形

(3)反馈(投影展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练习的设计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教师预设后面还有很多的练习,所以当学生画好后,教师校对了就结束了。而没有对学生所画的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等底等高的特征;然后可以让学生思考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除了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以外,还有哪些可能?从而得出底和高相乘的积是24的三角形面积都是12,增加学生思维的含量,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否则练习再多、再新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教学流程。

案例(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复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

生1:(5×5+5×lO+5×10) ×2。

生2:5×5×2+5×lO ×4。

师: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面面相觑)

8

生3: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lO 。

生4:他错了,他求的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鼓励生3:你是怎么想的? 请你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3很自信地说:每个侧面可以看作2个底面,那么四个侧面就有8个底面,再加上下2个底面,一共是10个底面,算式就是:5×5×lO 。

师:非常有创新,真是太简便了。

生5:5×lO ×5这种计算方法也很简便。

师:这种方法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6:跟刚才的一样,只是交换了两个因数。

生5解释:上下两个底面合并起来是1个侧面,再加上四个侧面一共是5个侧面,算式就是:5×lO ×5。

多么好的诠释啊! 大家不由地鼓起掌来。学生在老师的大力表扬、热情鼓励下,创造性思维得到迸发,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特级教师朱乐平说的好:不要对一节课求全责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定太多的、过于丰富的目标,要从课堂整体入手,考虑每节课的特点,或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过程体验,或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落实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得到落实。

什么是数学,它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中,我们应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应该做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让它生命的本色重见阳光!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月刊》 2014.10

2、《新课程》 2014.7

3、《小学教学研究》 2014.9

有趣的数学作文800字

初三作文

论文题目:有趣的数学

学校: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作者:唐浩源

年级:六(7)班

有趣的数学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吃穿住行样样要会计算,可以说离开数学知识我们几乎是寸步难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觉得数学不但实用而且很有趣!

一天,我又缠着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一改常态,爽快的答应了,我有点不相信,弱弱地问了一句:“有附加条件吗?”妈妈说:“没有,先做个游戏,谁先数到30,谁就先走,后数到30的人就原地不动,可以有三次机会。”我一听,得意的笑了!一口气从1数到30,这时妈妈也笑了,她说:“不是这种玩法,从1开始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可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谁先报到30,谁就赢了。”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数,妈妈让我先报数,我们交叉着依次进行,第一局我输了。第二局妈妈先报数,但还是我输了!第三局依然是我败下阵来!

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看着妈妈自信的样子,我知道一定有什么规律在里面!所有学到的数学知识在我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快速的回放着,我仔细的回忆刚刚的细节。终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数一个数,妈妈就数两个,我数两个,妈妈就数一个数,到了27时,轮到我了,我肯定输了!妈妈掌握了30的倍数,当然是高枕无忧!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策略是用倒推法。要抢到30,必须抢到27; 要抢到27,必须抢到24。如此倒推回去,可得到一系列关键数30、27、24、21、18、……9、6、3。根据以上分析,在类似游戏中,我们只要找到这个数的倍数就必胜无疑了。

我们还可以用圆锥的体积公式,估算一堆稻子的重量或一堆木材的数量。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一定会觉得既有趣又开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且非常讲究思考的学科。就像我们的赵老师所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数学,就好比鱼和渔。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捕鱼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做一个快乐的捕鱼达人,网尽天下鱼!

指导老师:赵良俊

论文题目:有趣的数学

学校: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作者:唐浩源

年级:六(7)班

有趣的数学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吃穿住行样样要会计算,可以说离开数学知识我们几乎是寸步难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觉得数学不但实用而且很有趣!

一天,我又缠着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一改常态,爽快的答应了,我有点不相信,弱弱地问了一句:“有附加条件吗?”妈妈说:“没有,先做个游戏,谁先数到30,谁就先走,后数到30的人就原地不动,可以有三次机会。”我一听,得意的笑了!一口气从1数到30,这时妈妈也笑了,她说:“不是这种玩法,从1开始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可报一个数或两个连续的数,谁先报到30,谁就赢了。”于是我们重新开始数,妈妈让我先报数,我们交叉着依次进行,第一局我输了。第二局妈妈先报数,但还是我输了!第三局依然是我败下阵来!

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看着妈妈自信的样子,我知道一定有什么规律在里面!所有学到的数学知识在我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快速的回放着,我仔细的回忆刚刚的细节。终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数一个数,妈妈就数两个,我数两个,妈妈就数一个数,到了27时,轮到我了,我肯定输了!妈妈掌握了30的倍数,当然是高枕无忧!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般策略是用倒推法。要抢到30,必须抢到27; 要抢到27,必须抢到24。如此倒推回去,可得到一系列关键数30、27、24、21、18、……9、6、3。根据以上分析,在类似游戏中,我们只要找到这个数的倍数就必胜无疑了。

我们还可以用圆锥的体积公式,估算一堆稻子的重量或一堆木材的数量。用这些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一定会觉得既有趣又开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且非常讲究思考的学科。就像我们的赵老师所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数学,就好比鱼和渔。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捕鱼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在数学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做一个快乐的捕鱼达人,网尽天下鱼!

指导老师:赵良俊

我们走过的路作文8100字

初二作文

我们走过的路

陕西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分别成立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要求,以及提高我省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经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教育厅主持,1980年7月10日至12日在西安召开了陕西省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成立大会。学会成立后,会址设在西安,学会秘书组先设于陕西教育学院教学研究室,现设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初等教育研究室。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学会的挂靠单位,全省十个地、市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为本会的团体会员。

学会成立二十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小学语文教研和教改园地里辛勤耕耘,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开展学术交流

本会成立以来,先后派代表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小语语文教学研究会召开的

一、二、三、四、五届年会及有关学术研讨会,汇报陕西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情况,交流学术论文,贯彻落实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议精神。在此期间,1980年7月本会邀请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来陕西讲学。主要内容是: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热爱学生,培养新人;刻苦学习,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大胆创新。1984年9月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袁微子先生来陕西讲学。题目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着重讲了:关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问题;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问题;怎样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袁老在听取汇报之后指出,西安是西北的重镇,又是全国的文明城市之一,人才聚集,潜力雄厚,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搞上去了,将会推动全省,带动西北。1984年4月耿道平、姚木铎等14名同志前往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泰安等地(市) 参观学习,吸取这些地(市) 充分发挥省、地(市)、县(区)三级教研作用;教材“过关”实行逐级培训;从教改实验中培养青年新秀;开展作文、说话多种教改实验等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促进了我们的工作。1986年3月齐文华应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深圳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邀请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信息交流会。会议主要交流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

经验,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陈腐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信息。会议期间,深圳市教育局介绍了特区教育的现状和前景,并与与会代表参观了特区学校。香港、澳门小学语文界的代表介绍了他们的新鲜经验。1989年11月李小艾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于成都举行的全国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优秀奖。1998年10月齐文华同志赴南京参加了全国小语会第五届年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1999年10月王锋同志带队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曹有凡老师代表陕西省作课,荣获二等奖。 为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增强研究活力,本会还与兄弟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商定,开展协作活动。自1985年始,由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陕西五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成西北地区小学语文教改研究协作区;自1986年始,由山东、河南、内蒙古、河北、陕西五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成黄河流域协作区,每年分别举行一次会议,每次成员省各派代表8至10人,按确定专题进行学术交流。此项活动,颇受欢迎,起到了传递教改信息,活跃学术研究气氛,强化教研力量的作用,使专题研究步步深入。

二十年间,本学会共召开了五届年会。第一届年会于1980年7月在西安召开。代表回顾了建国以来我省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交流了我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经验及语文教材改革实验成果;初步分析了我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通过了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章程;协商选举产生了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理事及组织机构。会议之后,及时安排了学会今后的工作:一是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团结全省高等师范院校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工作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二是确定研究项目及具体课题,明确了当前小学应把语文教学中的智力问题,识字、阅读教学,作文训练的系统性科学化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

第二届年会1982年5月18日至22日在汉阴县举行。会议听取了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两年来的工作汇报,传达了全国普通话会议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长沙理事会议精神;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特级教师王德慧向大会作了访日报告。会议围绕“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个中心议题,着重就点上的小学语文实验成果,面上的“教材过关”问题,及阅读教学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查振坤、沈晓兰、谢声凤、贺春兰等同志分别上了一至四年级的语文教改实验课,深受与会同志的好评。大家认为这次会议是我省小学语文教学战线继1979年4月省小学语文经验交流会和1980年7

月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会议认为,两年多来,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省小学语文教改实验蓬勃发展,各种教改方案、教学设想犹如百花争妍,各放异彩。实验目的比较明确,成绩喜人,实验适当增加了识字、阅读和写作的份量,从一年级起就把识字、阅读、作文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狠抓了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训练,提前进行作文,扩大阅读范围,活跃了学生思维,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高效率提供了新鲜经验。二是阅读教学,各地普遍重视处理好教与学,读与写,知识与能力,语文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关系。三是在面上组织教学有困难的教师过好“教材关”。

第三届年会1985年5月4日至6日在西安举行,会议传达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精神,以及参加上海市卢湾区创建教育研讨班情况汇报;交流了我省小学语文教改经验;代表们还观看了北京市特级教师霍懋征、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和我省教改实验教师查振坤的课堂教学录像;改选了理事会。新的理事会对今后工作作了部署,要求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着重抓三件事:一是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二是继续搞好语文教改实验,我省小学语文教改实验,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不正规的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走向正轨,按实验的科学程序进行;初见成效的要继续实验,逐步向纵深发展;较为成功的实验要继续完善,并逐步推广。三、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主要研究三个专题: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②省内外实验的结合;③小学作文教学的序列。

第四届年会1990年12月12日至15日在西安举行,会议主要是传达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精神;汇报学会十年工作;交流阅读教学经验;听课;部署今后工作。阅读教学着重交流七个方面的论题: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与序列;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的指导;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会议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是语文教改实验的主要项目,也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改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进取,为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届年会1999年6月3日至5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共300

余人参加了会议。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三项议程,即举办教学观摩活动,评选、交流教研论文,省小语理事会换届。会议期间,张海燕、曹有凡、杨晓蓉、田延、温侠、刘海燕6名省级教学能手作了示范课,使与会代表获益匪浅。大家济济一堂,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21世纪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坚持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如何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营造“大语文”教育氛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教学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之后,在各地(市) 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通过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聘请省教委领导杨生枝同志担任本会顾问。选举出了以齐文华同志为理事长的常务理事会。受新一届理事会委托,齐文华同志作了总结报告。他首先回顾了第四届年会以来,省小语会所做的主要工作,接着结合当前的形势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着重谈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最后对省小语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迄今为止,各地(市)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均已召开了四届年会。其中,榆林地区四届年会共交流论文246篇,4本论文集,公开课23节,听课者达5000多人次。二十年来,宝鸡、咸阳、汉中、安康、西安、渭南、商洛等地(市) 还分别召开了“作文早起步”、“作文序列训练”、“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三类课文教学”、“集中识字”、“快乐教学”等专题研讨会达数十次。

二、坚持教改实验

二十年来,我省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是以本会常务理事查振坤、米金梅、李小艾和教改能手赵米香等教师为带头人而进行的。她们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教材教法改革实验。各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而见长。查振坤的“作文早起步”实验,其具体做法为“四步走”,“三过渡”:即从一、二年级开始,就循着“四步走”(抱着走——照着写;扶着走——学着写;引着走——试着写;放开走——自己写) 的顺序进行写话训练;到三年级时,着重抓“三过渡”(由观察图向观察生活过渡;由模仿向创作过渡;由有依托作文向独立作文过渡) ,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此项实验,不只在本地区乡(镇) 中心小学870多个教学班、4万余名学生中进行,而且在全省推广,引起兄弟省市的关注。米金梅的“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

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两年注重读写,全面提高。这种做法,保证了低段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同步进行,高段综合训练,逐步加深,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质量。实验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查振坤、米金梅均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查振坤同志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陕西省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米金梅同志被国家教委命名为优秀教师。学会齐文华同志在直接参与这两项实验的工作实践中,于有关书刊公开发表了题为《坚持实验锐意改革》、 《早期发展儿童思维提前进行作文训练——查振坤同志语文教改实验记述》、《作文训练启蒙开篇之实践——从看图说话写话到命题作文》、《从作文提早起步所想到的——谈观察能力与作文训练》、《谈分析能力与作文训练》、《观察、分析、表达——写作能力训练三题》、《“集中识字、分步读写”教改实验述评》等论文。随之,学会原常务理事、小学特级教师杨新华“‘三环六步’反馈教学”实验亦取得可喜的成果。所谓“三环六步”,即在教学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个人自学,启发学生集体讨论,辅导学生练习总结) 。每个环节又分两步进行,即“引导自学——检查、评讲;启发讨论——讲解、评议;练习订正——辅导、总结”六个基本环节。这样一来,环环相接,构为整体,形成一个输入、变换、储存、反馈强化的完整信息过程,保证了教学任务的胜利完成。还有从80年代初期渭南市蒲城县苏坊乡中心小学赵米香同志首创的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到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李小艾同志的继续实验,使“快乐教学”从起初的一种教学法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而且拓展到小学数学、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领域。1995年9月,省教委在咸阳市召开了全省小学快乐教学现场会,2000年省上要召开全省小学快乐教学研讨会,拟确定一批快乐教学示范学校。这两位教师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绚丽的教改之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李小艾同志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十杰”,并荣获香港“柏宁顿金球奖”。二十年来,不同类型的教改实验遍及三秦大地,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凝聚着省小语会各位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血与汗水,为教学注入了生机,强有力地推动了陕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除此以外,省小语会还配合省教科所在西安市碑林区、宝鸡市宝鸡县16所小学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试用本) 实验,为以后在全省大面积使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80年代初期开始,省

小语会承担了12省(原9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建设和实验的推广工作。陕西是12省“注·提”实验教材编写协作组成员,承担了第五册《语文》、《写字》、《读物》、《教学参考》的编写任务,从1986年5月在北京组建开始,经过三次修改,于1995年5月完成了这套教材的编写、修改工作。小语“注·提”教材经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试用,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实验班学生使用。为了推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1997年5月,省教委在宝鸡市金台区召开了陕西省“注·提”教改实验现场会。会上对在“注·提”实验中做出成绩的21个先进单位和19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实验的广泛开展。目前,全省有7个地(市) 的130多所学校,400多个教学班,2万多名学生参与“注·提”实验,其中宝鸡市金台区、凤翔县,杨凌区,渭南市蒲城县等区域性实验县(区) 正在形成。省小语会理事长齐文华同志的报告,常务理事王锋同志及10多位教师的论文载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注·提实验教学与研究》第4集。1998年6月,省教科所被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小语“注·提”实验研究委员会评为全国“注·提”实验先进单位。

三、实行群教群研

开展群教群研活动,促进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1985年召开的本学会第三届年会《纪要》中明确指出的。《纪要》中写道:“省上拟定用三年时间摸清地(市) 、县(区) 、乡(镇) 三级教学底数,逐级优选,明确各级教学骨干,以他们为基本力量,广泛开展群众性教学研究活动,此项工作,方法不拘一格,但要讲求实效,防止走过场,或加重教师负担。”不少地区在具体工作中,要求竞赛教师不只讲好一节课,同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份教改经验,一份学生成绩分析,一份公开课的评议材料。这项活动参加人次从乡(镇) 一级赛讲计数,逐级进行,全省参与者达到万人,既促进了大面积教研活动,又发现和培养了教学新秀。从第五届年会起,省小语会既接收团体会员,又吸纳个人会员,本会荟萃了全省小学语文界的精兵良将。近四年来,省、市评选出的教学能手有许多是小语会会员。

四、组织稿件,编写书籍

自1987年始,本学会秘书组每年定期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组织稿件,1985年8月本学会编辑出版了《小学作文教学论集》,《责任编辑朱正浩,编辑齐文华) 。读者反映:把我省小学语文教学

研究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和全国小学作文训练协作研究会的论文精选出版,恰是雪中送炭,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沟通了信息,提供了经验,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1988年,山东、河南、内蒙古、陕西四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编写了《小学生课外阅读》丛书,这套读物自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日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好评和广大小学生的欢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高惠莹同志在《小学语文教学》1989年第11期发表的《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感》一文中指出:这套读物的编写是有针对性的,明显体现出以下特点: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知识面广,注意开拓儿童视野;鼓励儿童爱科学、学科学、刻苦钻研科学的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通过人物、事件宣传雷锋精神,同时鼓励儿童养成知错就改的好品格;普及性强,城乡皆可用。1989年6月,经山东省教育图书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这套读物被列为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书目之一。同年12月,本套书获山东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优秀图书二等奖。

1992年参与了全国小语会发起组织的31卷大型作文丛书《我爱我的家乡》征文活动,并编辑出版了《我爱我的家乡》(陕西省卷,由齐文华主编) 。1999年参与了“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范文写作”暨“纪念建国50周年小学生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了全省宣传、征稿、评稿、推荐稿件等项工作,有近百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17名学生荣获一等奖,20名指导教师被全国小语会授予“园丁奖”,省教科所及省小语会被全国小语会授予“组织奖”。

本研究会理事会的同志忠诚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努力工作,潜心钻研,研究教材,研讨教法、学法,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或发表论文,或编写书籍,或出版专著。理事长齐文华同志主编了陕西省小学《写字》课本、《小学生阅读课本》、《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训练》丛书,(这三个品种经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列陕西省用书目录之中) 、《实验园地耕耘录》、《小学语文学法指南》、《小学生语文学习金钥匙》、《快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其中“耕耘录”和“金钥匙”两部书籍获奖。还有38万多字的专著——《语文研究》于1999年底由未来出版社正式出版。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王锋同志编写了《作文训练》(9—12册) ,与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配套使用。主编了《小学语文学习手册》(1—12册) 、《小学语文学习手册》(古诗卷) ,均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丛书融语文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学法指导和思维拓展为一体,旨在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语文规律,懂得

怎样去学。常务理事姚木铎同志参与了“注·提”教材、《小学生阅读课本》、《作文训练》等书籍的编写。副理事长李小艾、张玉,理事王锋、张海燕、张屹民等同志也参与了《小学生阅读课本》或《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训练》丛书的编写。在小语会成员的带动下,许多语文教师勇于探索,勤于笔耕,编写论著,撰写论文,教研教改蔚然成风。1999年省教育学会评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时,副理事长雷威任校长的西安小学仅语文科就送来了30多篇论文(著) ,副校长薛荫娥和本会理事程弘同志承担的两项国家级教改实验项目均获一等奖。

五、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做好有关工作

1 推荐参赛选手。

我们先后为全国小语会举办的首届(成都) 、二届(青岛) 、首届厂矿(西宁) 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全国情境教学观摩活动(苏州) 及全国小语“注·提”研究会首届(昆明) 、二届(开封) 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推荐了参赛选手,她们分别是李小艾、杜如瑾、张宏、张海燕、曲喜敏、袁晓明老师,这些同志代表陕西取得了优异成绩。

2 评选教学研究论文和学会工作积极分子。

1991年4月、1995年10月根据全国小语会《通知》精神,先后推荐上报了24名学会工作积极分子和8篇(部)优秀论文(著)。1998年6月,为全国小语会选报论文25篇,经全国小语会评定,宝鸡县虢镇小学张宗华的论文获一等奖,蒲城县北关小学高莉、旬阳县教研室李萍两位同志的论文获二等奖,其余22名同志论文获三等奖。

3 配合省教委、省教育学会做好业务工作。

除完成上级分配的日常工作外,尽力做好重点工作。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齐文华、雷威、李小艾、张玉、魏泽英、姚木铎、王锋等同志参与了省教委主办的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小学教学能手评赛活动,有的从事组织领导工作,有的担任评委组长。有些同志还参与了省教育学会开展的教研成果评选、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展示会、普通中学名校论坛等项活动。齐文华、王锋同志还于1997年和1999年两次承担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项目,组织并具体参与了小学语文科省级培训、抽样、制卷、考务、评卷、成绩登录及质量报告撰写工作。

回首二十年的历程,可谓风风雨雨,奋力爬涉;展望未来,倍感任重道远。

人类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在新的起跑线上,省小语会成员将和全省小学语文界的同仁一道发奋努力,再创辉煌。

我们走过的路

陕西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分别成立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要求,以及提高我省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经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教育厅主持,1980年7月10日至12日在西安召开了陕西省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成立大会。学会成立后,会址设在西安,学会秘书组先设于陕西教育学院教学研究室,现设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初等教育研究室。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学会的挂靠单位,全省十个地、市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为本会的团体会员。

学会成立二十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小学语文教研和教改园地里辛勤耕耘,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开展学术交流

本会成立以来,先后派代表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小语语文教学研究会召开的

一、二、三、四、五届年会及有关学术研讨会,汇报陕西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情况,交流学术论文,贯彻落实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议精神。在此期间,1980年7月本会邀请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来陕西讲学。主要内容是: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热爱学生,培养新人;刻苦学习,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大胆创新。1984年9月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袁微子先生来陕西讲学。题目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着重讲了:关于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问题;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问题;怎样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袁老在听取汇报之后指出,西安是西北的重镇,又是全国的文明城市之一,人才聚集,潜力雄厚,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搞上去了,将会推动全省,带动西北。1984年4月耿道平、姚木铎等14名同志前往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泰安等地(市) 参观学习,吸取这些地(市) 充分发挥省、地(市)、县(区)三级教研作用;教材“过关”实行逐级培训;从教改实验中培养青年新秀;开展作文、说话多种教改实验等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促进了我们的工作。1986年3月齐文华应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深圳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邀请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信息交流会。会议主要交流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

经验,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陈腐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信息。会议期间,深圳市教育局介绍了特区教育的现状和前景,并与与会代表参观了特区学校。香港、澳门小学语文界的代表介绍了他们的新鲜经验。1989年11月李小艾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于成都举行的全国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优秀奖。1998年10月齐文华同志赴南京参加了全国小语会第五届年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1999年10月王锋同志带队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曹有凡老师代表陕西省作课,荣获二等奖。 为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增强研究活力,本会还与兄弟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商定,开展协作活动。自1985年始,由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陕西五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成西北地区小学语文教改研究协作区;自1986年始,由山东、河南、内蒙古、河北、陕西五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成黄河流域协作区,每年分别举行一次会议,每次成员省各派代表8至10人,按确定专题进行学术交流。此项活动,颇受欢迎,起到了传递教改信息,活跃学术研究气氛,强化教研力量的作用,使专题研究步步深入。

二十年间,本学会共召开了五届年会。第一届年会于1980年7月在西安召开。代表回顾了建国以来我省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交流了我省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经验及语文教材改革实验成果;初步分析了我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通过了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章程;协商选举产生了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理事及组织机构。会议之后,及时安排了学会今后的工作:一是解放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团结全省高等师范院校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工作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二是确定研究项目及具体课题,明确了当前小学应把语文教学中的智力问题,识字、阅读教学,作文训练的系统性科学化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

第二届年会1982年5月18日至22日在汉阴县举行。会议听取了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两年来的工作汇报,传达了全国普通话会议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长沙理事会议精神;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特级教师王德慧向大会作了访日报告。会议围绕“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个中心议题,着重就点上的小学语文实验成果,面上的“教材过关”问题,及阅读教学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查振坤、沈晓兰、谢声凤、贺春兰等同志分别上了一至四年级的语文教改实验课,深受与会同志的好评。大家认为这次会议是我省小学语文教学战线继1979年4月省小学语文经验交流会和1980年7

月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会议认为,两年多来,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省小学语文教改实验蓬勃发展,各种教改方案、教学设想犹如百花争妍,各放异彩。实验目的比较明确,成绩喜人,实验适当增加了识字、阅读和写作的份量,从一年级起就把识字、阅读、作文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狠抓了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训练,提前进行作文,扩大阅读范围,活跃了学生思维,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高效率提供了新鲜经验。二是阅读教学,各地普遍重视处理好教与学,读与写,知识与能力,语文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关系。三是在面上组织教学有困难的教师过好“教材关”。

第三届年会1985年5月4日至6日在西安举行,会议传达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精神,以及参加上海市卢湾区创建教育研讨班情况汇报;交流了我省小学语文教改经验;代表们还观看了北京市特级教师霍懋征、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和我省教改实验教师查振坤的课堂教学录像;改选了理事会。新的理事会对今后工作作了部署,要求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深入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着重抓三件事:一是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二是继续搞好语文教改实验,我省小学语文教改实验,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不正规的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走向正轨,按实验的科学程序进行;初见成效的要继续实验,逐步向纵深发展;较为成功的实验要继续完善,并逐步推广。三、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主要研究三个专题: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系;②省内外实验的结合;③小学作文教学的序列。

第四届年会1990年12月12日至15日在西安举行,会议主要是传达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精神;汇报学会十年工作;交流阅读教学经验;听课;部署今后工作。阅读教学着重交流七个方面的论题: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与序列;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的指导;阅读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会议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是语文教改实验的主要项目,也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教改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进取,为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届年会1999年6月3日至5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共300

余人参加了会议。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三项议程,即举办教学观摩活动,评选、交流教研论文,省小语理事会换届。会议期间,张海燕、曹有凡、杨晓蓉、田延、温侠、刘海燕6名省级教学能手作了示范课,使与会代表获益匪浅。大家济济一堂,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21世纪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如何坚持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如何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营造“大语文”教育氛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形成了共识。教学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之后,在各地(市) 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通过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聘请省教委领导杨生枝同志担任本会顾问。选举出了以齐文华同志为理事长的常务理事会。受新一届理事会委托,齐文华同志作了总结报告。他首先回顾了第四届年会以来,省小语会所做的主要工作,接着结合当前的形势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着重谈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三点思考,最后对省小语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迄今为止,各地(市)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均已召开了四届年会。其中,榆林地区四届年会共交流论文246篇,4本论文集,公开课23节,听课者达5000多人次。二十年来,宝鸡、咸阳、汉中、安康、西安、渭南、商洛等地(市) 还分别召开了“作文早起步”、“作文序列训练”、“三环六步反馈教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三类课文教学”、“集中识字”、“快乐教学”等专题研讨会达数十次。

二、坚持教改实验

二十年来,我省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是以本会常务理事查振坤、米金梅、李小艾和教改能手赵米香等教师为带头人而进行的。她们结合当地实际,开展教材教法改革实验。各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而见长。查振坤的“作文早起步”实验,其具体做法为“四步走”,“三过渡”:即从一、二年级开始,就循着“四步走”(抱着走——照着写;扶着走——学着写;引着走——试着写;放开走——自己写) 的顺序进行写话训练;到三年级时,着重抓“三过渡”(由观察图向观察生活过渡;由模仿向创作过渡;由有依托作文向独立作文过渡) ,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此项实验,不只在本地区乡(镇) 中心小学870多个教学班、4万余名学生中进行,而且在全省推广,引起兄弟省市的关注。米金梅的“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

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两年注重读写,全面提高。这种做法,保证了低段教学中识字、阅读、作文同步进行,高段综合训练,逐步加深,从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质量。实验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查振坤、米金梅均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查振坤同志光荣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陕西省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米金梅同志被国家教委命名为优秀教师。学会齐文华同志在直接参与这两项实验的工作实践中,于有关书刊公开发表了题为《坚持实验锐意改革》、 《早期发展儿童思维提前进行作文训练——查振坤同志语文教改实验记述》、《作文训练启蒙开篇之实践——从看图说话写话到命题作文》、《从作文提早起步所想到的——谈观察能力与作文训练》、《谈分析能力与作文训练》、《观察、分析、表达——写作能力训练三题》、《“集中识字、分步读写”教改实验述评》等论文。随之,学会原常务理事、小学特级教师杨新华“‘三环六步’反馈教学”实验亦取得可喜的成果。所谓“三环六步”,即在教学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个人自学,启发学生集体讨论,辅导学生练习总结) 。每个环节又分两步进行,即“引导自学——检查、评讲;启发讨论——讲解、评议;练习订正——辅导、总结”六个基本环节。这样一来,环环相接,构为整体,形成一个输入、变换、储存、反馈强化的完整信息过程,保证了教学任务的胜利完成。还有从80年代初期渭南市蒲城县苏坊乡中心小学赵米香同志首创的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法,到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李小艾同志的继续实验,使“快乐教学”从起初的一种教学法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而且拓展到小学数学、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等学科领域。1995年9月,省教委在咸阳市召开了全省小学快乐教学现场会,2000年省上要召开全省小学快乐教学研讨会,拟确定一批快乐教学示范学校。这两位教师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绚丽的教改之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李小艾同志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十杰”,并荣获香港“柏宁顿金球奖”。二十年来,不同类型的教改实验遍及三秦大地,各具特色的宝贵经验凝聚着省小语会各位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血与汗水,为教学注入了生机,强有力地推动了陕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除此以外,省小语会还配合省教科所在西安市碑林区、宝鸡市宝鸡县16所小学进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试用本) 实验,为以后在全省大面积使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80年代初期开始,省

小语会承担了12省(原9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建设和实验的推广工作。陕西是12省“注·提”实验教材编写协作组成员,承担了第五册《语文》、《写字》、《读物》、《教学参考》的编写任务,从1986年5月在北京组建开始,经过三次修改,于1995年5月完成了这套教材的编写、修改工作。小语“注·提”教材经原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试用,由语文出版社出版,供全国实验班学生使用。为了推广“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1997年5月,省教委在宝鸡市金台区召开了陕西省“注·提”教改实验现场会。会上对在“注·提”实验中做出成绩的21个先进单位和19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实验的广泛开展。目前,全省有7个地(市) 的130多所学校,400多个教学班,2万多名学生参与“注·提”实验,其中宝鸡市金台区、凤翔县,杨凌区,渭南市蒲城县等区域性实验县(区) 正在形成。省小语会理事长齐文华同志的报告,常务理事王锋同志及10多位教师的论文载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注·提实验教学与研究》第4集。1998年6月,省教科所被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小语“注·提”实验研究委员会评为全国“注·提”实验先进单位。

三、实行群教群研

开展群教群研活动,促进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1985年召开的本学会第三届年会《纪要》中明确指出的。《纪要》中写道:“省上拟定用三年时间摸清地(市) 、县(区) 、乡(镇) 三级教学底数,逐级优选,明确各级教学骨干,以他们为基本力量,广泛开展群众性教学研究活动,此项工作,方法不拘一格,但要讲求实效,防止走过场,或加重教师负担。”不少地区在具体工作中,要求竞赛教师不只讲好一节课,同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份教改经验,一份学生成绩分析,一份公开课的评议材料。这项活动参加人次从乡(镇) 一级赛讲计数,逐级进行,全省参与者达到万人,既促进了大面积教研活动,又发现和培养了教学新秀。从第五届年会起,省小语会既接收团体会员,又吸纳个人会员,本会荟萃了全省小学语文界的精兵良将。近四年来,省、市评选出的教学能手有许多是小语会会员。

四、组织稿件,编写书籍

自1987年始,本学会秘书组每年定期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组织稿件,1985年8月本学会编辑出版了《小学作文教学论集》,《责任编辑朱正浩,编辑齐文华) 。读者反映:把我省小学语文教学

研究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和全国小学作文训练协作研究会的论文精选出版,恰是雪中送炭,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沟通了信息,提供了经验,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1988年,山东、河南、内蒙古、陕西四省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编写了《小学生课外阅读》丛书,这套读物自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日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好评和广大小学生的欢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高惠莹同志在《小学语文教学》1989年第11期发表的《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感》一文中指出:这套读物的编写是有针对性的,明显体现出以下特点: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知识面广,注意开拓儿童视野;鼓励儿童爱科学、学科学、刻苦钻研科学的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通过人物、事件宣传雷锋精神,同时鼓励儿童养成知错就改的好品格;普及性强,城乡皆可用。1989年6月,经山东省教育图书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这套读物被列为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书目之一。同年12月,本套书获山东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优秀图书二等奖。

1992年参与了全国小语会发起组织的31卷大型作文丛书《我爱我的家乡》征文活动,并编辑出版了《我爱我的家乡》(陕西省卷,由齐文华主编) 。1999年参与了“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范文写作”暨“纪念建国50周年小学生征文”活动,组织开展了全省宣传、征稿、评稿、推荐稿件等项工作,有近百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17名学生荣获一等奖,20名指导教师被全国小语会授予“园丁奖”,省教科所及省小语会被全国小语会授予“组织奖”。

本研究会理事会的同志忠诚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努力工作,潜心钻研,研究教材,研讨教法、学法,探讨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或发表论文,或编写书籍,或出版专著。理事长齐文华同志主编了陕西省小学《写字》课本、《小学生阅读课本》、《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训练》丛书,(这三个品种经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列陕西省用书目录之中) 、《实验园地耕耘录》、《小学语文学法指南》、《小学生语文学习金钥匙》、《快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其中“耕耘录”和“金钥匙”两部书籍获奖。还有38万多字的专著——《语文研究》于1999年底由未来出版社正式出版。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王锋同志编写了《作文训练》(9—12册) ,与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配套使用。主编了《小学语文学习手册》(1—12册) 、《小学语文学习手册》(古诗卷) ,均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丛书融语文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学法指导和思维拓展为一体,旨在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语文规律,懂得

怎样去学。常务理事姚木铎同志参与了“注·提”教材、《小学生阅读课本》、《作文训练》等书籍的编写。副理事长李小艾、张玉,理事王锋、张海燕、张屹民等同志也参与了《小学生阅读课本》或《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训练》丛书的编写。在小语会成员的带动下,许多语文教师勇于探索,勤于笔耕,编写论著,撰写论文,教研教改蔚然成风。1999年省教育学会评选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时,副理事长雷威任校长的西安小学仅语文科就送来了30多篇论文(著) ,副校长薛荫娥和本会理事程弘同志承担的两项国家级教改实验项目均获一等奖。

五、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做好有关工作

1 推荐参赛选手。

我们先后为全国小语会举办的首届(成都) 、二届(青岛) 、首届厂矿(西宁) 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全国情境教学观摩活动(苏州) 及全国小语“注·提”研究会首届(昆明) 、二届(开封) 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推荐了参赛选手,她们分别是李小艾、杜如瑾、张宏、张海燕、曲喜敏、袁晓明老师,这些同志代表陕西取得了优异成绩。

2 评选教学研究论文和学会工作积极分子。

1991年4月、1995年10月根据全国小语会《通知》精神,先后推荐上报了24名学会工作积极分子和8篇(部)优秀论文(著)。1998年6月,为全国小语会选报论文25篇,经全国小语会评定,宝鸡县虢镇小学张宗华的论文获一等奖,蒲城县北关小学高莉、旬阳县教研室李萍两位同志的论文获二等奖,其余22名同志论文获三等奖。

3 配合省教委、省教育学会做好业务工作。

除完成上级分配的日常工作外,尽力做好重点工作。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齐文华、雷威、李小艾、张玉、魏泽英、姚木铎、王锋等同志参与了省教委主办的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小学教学能手评赛活动,有的从事组织领导工作,有的担任评委组长。有些同志还参与了省教育学会开展的教研成果评选、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展示会、普通中学名校论坛等项活动。齐文华、王锋同志还于1997年和1999年两次承担了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项目,组织并具体参与了小学语文科省级培训、抽样、制卷、考务、评卷、成绩登录及质量报告撰写工作。

回首二十年的历程,可谓风风雨雨,奋力爬涉;展望未来,倍感任重道远。

人类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在新的起跑线上,省小语会成员将和全省小学语文界的同仁一道发奋努力,再创辉煌。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