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到孩子生活中去——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进入三年级后,写作对于孩子来说变得不再简单。从低段的“写话”突然晋升为“写作”,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特别是在“字数不少于300字”面前,更加望而生畏。在孩子们的眼中,写作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写作很难。三四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衔接期,也是学习写作的关键期。如何在中段让孩子顺利地与“作文”接上,成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作文 中段 兴趣 走进生活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四年级,我利用了第一二单元的习作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初探。我的想法是:首先让作文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不再高高在上,对学生遥不可及。
一、 如何写游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游记。“游览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按顺序写,写出景物的特点。”这是语文教材上对本单元习作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来说很难。首先,“按顺序“写,对学生就没有概念,学生很容易写得很混乱,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写出景物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概念也模糊不清。最后,这个主题的作文特别不好讲解。因为学生很容易写一处他去过、但老师不熟悉甚至没去过的景点,如果作文中孩子犯了“顺序混乱、景色毫无特点”的错误,老师因不熟悉他所写对象,而无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解、分析,无法有针对性得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本单元的习作,我大胆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布置学生去游相熟的景点,最好拍照。
在习作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去游览了学校附近的一处公园——月亮湾公园。其实大部分 学生都去过这个公园,但他们未必仔细观察过公园的景物。于是,在游览公园前我就布置了要求——要仔细地观察公园中的景色,并请家长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拍照是为了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景物,同时也为了课上讲解怎么写作提供便利。
2、 课上一起“游览”
由于学生对月亮湾公园非常熟悉,因此课上我们一起在脑海中去“游览”了一番月亮湾。 大家一起“游览”时突出“顺序”二字。我们先从公园正大门进去,让学生说说大门处的景。学生反馈说看到了石头雕刻成的大月亮,并踊跃地说了夜景——晚上,灯光照耀下的月亮闪闪发光,非常漂亮。接着,我们从“大月亮”右边的路“进去”,让学生说说一路的景色。学生们的兴趣非常高涨,纷纷举手发言,积极性很高。也有一部分学生沉默无言。为什么?因为他们从来没仔细观察过周围的景色。这正是我的用意——告诉学生,观察需仔细,想要写出特点更需仔细观察。踊跃发言的学生带动起了沉默的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也去回忆公园的景物——这次是仔细地回忆。接着我们又回到了正大门,从“大月亮”左边的路“进去”,一路“游览”,一路回想。学生的积极性依然很高涨,部分沉默的学生虽然没有举手,但其实思维也随着我们的讨论在进行。学生边讲我边板画,这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上和学生一起“游览”月亮湾的好处是,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按顺序来、为今后写作“按顺序写”铺垫。值得一提的是,在游览过程中,学生在发言看到的景物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写出景物的特点。如,当学生说到“看见了一个大的雕塑”,我提问:怎样的雕塑?学生就仔细回忆,而后说出“是石头做的建筑,是大手拉着小手,形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如,当学生说到“有很多枫树”,我追问:枫树的叶子变红了吗?学生而后就在作文中写出“枫树的叶子还是绿的,虽然红枫很美,但绿绿的枫叶也很有一番滋味”这样的句子。再如,后来当学生说出“有梨树、茶树”,就有其他学生来补充“梨树上的梨子小小的、青青的,看着很酸涩。茶树上有零星的小茶花,有的全开了,小小的,粉粉的,很美。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更美”。“写出景物的特点”不再是一句遥远的空话,学生切切实实地写出了景物独有的特点。
3、 课后再去游览月亮湾
两堂作文课课后,又布置了学生去游览一番月亮湾公园。这次的游览,要按照课上“游览“的路线,自己亲自去观察一番路边的景物——这样,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是真的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并且,我还特意嘱咐学生一句话——写出自己眼中的景物。最后的作文中,就批改到“小桥下的池塘里,运气好的时候会看到黑黑的小野鸭,毛茸茸的,特别可爱”。小野鸭可是上课没说到过的。经过一堂作文课,孩子真的写出了“自己眼中的景物”。
二、 观察作文怎么才能真正“观察”?
我发现,孩子喜欢看昆虫、看猫、看狗、看蜗牛„„但是他们的看都称不上是“观察”,不够仔细、不够全面。本册第二单元的“观察”主题作文,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地去观察,我带着学生开始了实践活动——泡绿豆。
1、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在一次性纸杯中泡下绿豆,组长负责保管,养在班里。
2、 每天观察,每节课上课前10分钟,小组成员一起观察、讨论:今天的绿豆有什么变化?
并上讲台在全班说。刚开始,孩子们观察得非常有限,只能说出“我的绿豆长长了,变大了”这样的句子。后来有一名学生说:“我的绿豆长长了一厘米,并且变成了白色,是象牙白。”我借机说:“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提示我们,观察可以从绿豆、芽的形状、颜色、长度去观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接下来两天的观察,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了更加仔细的观察成果。
3、 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观察得技巧后,我布置了作业:回家每人泡绿豆,每天观察,并记录。
以《观察日记——则》的方式写观察日记。一个星期后,观察日记的成果非常好。现摘录如下:
9月30日
今天,我观察了我的绿豆,芽已经有5厘米了,叶子也长长了不少,本来叶子是嫩绿的,现在变成了有一点深绿的颜色,根也长出来了,好像几根针扎在了芽上。 10月1日
早晨一醒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观察我的绿豆。我大吃一惊,本来5厘米的芽变成了10厘米,根也长长了,可绿豆发紫了,变得皱巴巴的,绿豆快脱落了,芽长过了绿豆,叶子变成了片,而且颜色一天比一天深。
10月6日
经过好几天的观察,我的绿豆有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笔直笔直的,有的弯弯曲曲的,有的两片大大的叶子竖在那里,有的小小的叶子趴在那里,有的根长长的变成了棕色,有的根短短的,还是乳白色。
(姜心人)
10月2日
今天的绿豆已经大部分都开始脱掉外衣了,但还有几颗“外星人“,只有一颗豆芽变成了“母亲”,这个母亲照料孩子可温暖了!它自己的茎胖乎乎的,胖胖的茎后面还有一点点儿根,头上有一丛“草”,它的总长已经有六厘米了了,在绿豆宝宝的身上,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10月3日
今天,绿豆有一股绿豆汤的味道,难道它们都泡熟了?但闻着闻着,就看到一颗绿豆已经足足有六厘米了!它整体上讲就是名副其实的鸭子呀!只是它的尾巴尖上有带些刺罢了。它的脖子细细的,身子可就胖了。其他绿豆宝宝没有什么进展,脱衣服的半天也没脱掉!还
是绿豆妈妈最厉害了!
(华子娴) 10月3日
今天,我观察到绿豆发芽了。发芽了的绿豆变得白白胖胖的,绿豆们基本上都长出小尾巴来了,外面的绿皮破裂了。纲发出来的芽是乳白色的,芽儿弯弯曲曲的大约一厘米都不到,绿豆们犹如可爱的小蝌蚪躺在面巾纸上睡觉。
10月5日
我早早地起了床,我想试试芽的力气,就把芽放在杯子的底下,把面巾纸放在芽的上面,就高高兴兴地去吃早饭了,到了中午我又来看芽,我看见芽把面巾纸顶开了,我惊呆了!
就如上,学生们从不会观察到会仔细观察,到能从观察中获得乐趣。学生乐在其中,参与了整个过程,自然也乐意记录下来,不知不觉间,一篇很出色的观察日记就完成了。
三、 总结
经过这两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我发现,只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就不怕写作文,反而觉得会乐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作文不再是他们的噩梦,反而是他们的学习乐趣所在。
写作文,到孩子生活中去——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进入三年级后,写作对于孩子来说变得不再简单。从低段的“写话”突然晋升为“写作”,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特别是在“字数不少于300字”面前,更加望而生畏。在孩子们的眼中,写作离他们的生活很远,写作很难。三四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衔接期,也是学习写作的关键期。如何在中段让孩子顺利地与“作文”接上,成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作文 中段 兴趣 走进生活
本学期,学生进入了四年级,我利用了第一二单元的习作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初探。我的想法是:首先让作文进入到学生的生活,不再高高在上,对学生遥不可及。
一、 如何写游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游记。“游览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按顺序写,写出景物的特点。”这是语文教材上对本单元习作的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来说很难。首先,“按顺序“写,对学生就没有概念,学生很容易写得很混乱,想到什么写什么。然后,“写出景物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概念也模糊不清。最后,这个主题的作文特别不好讲解。因为学生很容易写一处他去过、但老师不熟悉甚至没去过的景点,如果作文中孩子犯了“顺序混乱、景色毫无特点”的错误,老师因不熟悉他所写对象,而无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解、分析,无法有针对性得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本单元的习作,我大胆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布置学生去游相熟的景点,最好拍照。
在习作教学之前我布置学生去游览了学校附近的一处公园——月亮湾公园。其实大部分 学生都去过这个公园,但他们未必仔细观察过公园的景物。于是,在游览公园前我就布置了要求——要仔细地观察公园中的景色,并请家长拍照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拍照是为了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景物,同时也为了课上讲解怎么写作提供便利。
2、 课上一起“游览”
由于学生对月亮湾公园非常熟悉,因此课上我们一起在脑海中去“游览”了一番月亮湾。 大家一起“游览”时突出“顺序”二字。我们先从公园正大门进去,让学生说说大门处的景。学生反馈说看到了石头雕刻成的大月亮,并踊跃地说了夜景——晚上,灯光照耀下的月亮闪闪发光,非常漂亮。接着,我们从“大月亮”右边的路“进去”,让学生说说一路的景色。学生们的兴趣非常高涨,纷纷举手发言,积极性很高。也有一部分学生沉默无言。为什么?因为他们从来没仔细观察过周围的景色。这正是我的用意——告诉学生,观察需仔细,想要写出特点更需仔细观察。踊跃发言的学生带动起了沉默的学生的思维,使得他们也去回忆公园的景物——这次是仔细地回忆。接着我们又回到了正大门,从“大月亮”左边的路“进去”,一路“游览”,一路回想。学生的积极性依然很高涨,部分沉默的学生虽然没有举手,但其实思维也随着我们的讨论在进行。学生边讲我边板画,这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上和学生一起“游览”月亮湾的好处是,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按顺序来、为今后写作“按顺序写”铺垫。值得一提的是,在游览过程中,学生在发言看到的景物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写出景物的特点。如,当学生说到“看见了一个大的雕塑”,我提问:怎样的雕塑?学生就仔细回忆,而后说出“是石头做的建筑,是大手拉着小手,形成一个爱心的形状”。如,当学生说到“有很多枫树”,我追问:枫树的叶子变红了吗?学生而后就在作文中写出“枫树的叶子还是绿的,虽然红枫很美,但绿绿的枫叶也很有一番滋味”这样的句子。再如,后来当学生说出“有梨树、茶树”,就有其他学生来补充“梨树上的梨子小小的、青青的,看着很酸涩。茶树上有零星的小茶花,有的全开了,小小的,粉粉的,很美。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更美”。“写出景物的特点”不再是一句遥远的空话,学生切切实实地写出了景物独有的特点。
3、 课后再去游览月亮湾
两堂作文课课后,又布置了学生去游览一番月亮湾公园。这次的游览,要按照课上“游览“的路线,自己亲自去观察一番路边的景物——这样,最后写出来的作文是真的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并且,我还特意嘱咐学生一句话——写出自己眼中的景物。最后的作文中,就批改到“小桥下的池塘里,运气好的时候会看到黑黑的小野鸭,毛茸茸的,特别可爱”。小野鸭可是上课没说到过的。经过一堂作文课,孩子真的写出了“自己眼中的景物”。
二、 观察作文怎么才能真正“观察”?
我发现,孩子喜欢看昆虫、看猫、看狗、看蜗牛„„但是他们的看都称不上是“观察”,不够仔细、不够全面。本册第二单元的“观察”主题作文,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地去观察,我带着学生开始了实践活动——泡绿豆。
1、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在一次性纸杯中泡下绿豆,组长负责保管,养在班里。
2、 每天观察,每节课上课前10分钟,小组成员一起观察、讨论:今天的绿豆有什么变化?
并上讲台在全班说。刚开始,孩子们观察得非常有限,只能说出“我的绿豆长长了,变大了”这样的句子。后来有一名学生说:“我的绿豆长长了一厘米,并且变成了白色,是象牙白。”我借机说:“观察得非常仔细。这提示我们,观察可以从绿豆、芽的形状、颜色、长度去观察。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接下来两天的观察,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了更加仔细的观察成果。
3、 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观察得技巧后,我布置了作业:回家每人泡绿豆,每天观察,并记录。
以《观察日记——则》的方式写观察日记。一个星期后,观察日记的成果非常好。现摘录如下:
9月30日
今天,我观察了我的绿豆,芽已经有5厘米了,叶子也长长了不少,本来叶子是嫩绿的,现在变成了有一点深绿的颜色,根也长出来了,好像几根针扎在了芽上。 10月1日
早晨一醒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观察我的绿豆。我大吃一惊,本来5厘米的芽变成了10厘米,根也长长了,可绿豆发紫了,变得皱巴巴的,绿豆快脱落了,芽长过了绿豆,叶子变成了片,而且颜色一天比一天深。
10月6日
经过好几天的观察,我的绿豆有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笔直笔直的,有的弯弯曲曲的,有的两片大大的叶子竖在那里,有的小小的叶子趴在那里,有的根长长的变成了棕色,有的根短短的,还是乳白色。
(姜心人)
10月2日
今天的绿豆已经大部分都开始脱掉外衣了,但还有几颗“外星人“,只有一颗豆芽变成了“母亲”,这个母亲照料孩子可温暖了!它自己的茎胖乎乎的,胖胖的茎后面还有一点点儿根,头上有一丛“草”,它的总长已经有六厘米了了,在绿豆宝宝的身上,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10月3日
今天,绿豆有一股绿豆汤的味道,难道它们都泡熟了?但闻着闻着,就看到一颗绿豆已经足足有六厘米了!它整体上讲就是名副其实的鸭子呀!只是它的尾巴尖上有带些刺罢了。它的脖子细细的,身子可就胖了。其他绿豆宝宝没有什么进展,脱衣服的半天也没脱掉!还
是绿豆妈妈最厉害了!
(华子娴) 10月3日
今天,我观察到绿豆发芽了。发芽了的绿豆变得白白胖胖的,绿豆们基本上都长出小尾巴来了,外面的绿皮破裂了。纲发出来的芽是乳白色的,芽儿弯弯曲曲的大约一厘米都不到,绿豆们犹如可爱的小蝌蚪躺在面巾纸上睡觉。
10月5日
我早早地起了床,我想试试芽的力气,就把芽放在杯子的底下,把面巾纸放在芽的上面,就高高兴兴地去吃早饭了,到了中午我又来看芽,我看见芽把面巾纸顶开了,我惊呆了!
就如上,学生们从不会观察到会仔细观察,到能从观察中获得乐趣。学生乐在其中,参与了整个过程,自然也乐意记录下来,不知不觉间,一篇很出色的观察日记就完成了。
三、 总结
经过这两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我发现,只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就不怕写作文,反而觉得会乐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作文不再是他们的噩梦,反而是他们的学习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