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预习时扫除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指导“隐、睁、悲”三字的书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包括初读课文,划词标段,查阅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苏轼生平
1. 昨天我们预习了第二课,题目是(齐读),这是上半句,下句是(齐背)。
2.“婵娟”怎么写?课文中“婵娟”并不是指美丽的女子,而是指(指名说)。
3.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这是一个人的愿望,谁的?(板书:苏轼)
(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
小结: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
2. 检查生字词
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1)指名读
(2)理解难词:
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
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
(3)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
3. 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4. 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
5. 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 师范写。
2. 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古典音乐
教学思路:
在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感悟思念(品读1至3自然段)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自由读)
2.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欢欢喜喜,可苏轼却心绪不宁?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思念他的弟弟。)
3. 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是否夸大了?同学们也有亲人在外,是否也有同感?
4. 学生交流出“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兄弟情,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
(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
(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
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与同学们思念亲人相比,我们的感情就是浅显的。(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
5. 指导学生的朗读。
二、感悟“埋怨” (精读第4小节)
1、夜深了,而苏轼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想着自己的弟弟,看到圆月,不由得迁怒起月亮。(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抓住“无情”“为什么”)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2、此时的埋怨就仅仅这一句吗?“……”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孩子们想像补充:苏轼对弟弟的关心、担忧、牵挂、抱歉,更有对自己的责怪等)
3、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么 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三、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 但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并没有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指名读“他转念又想:世---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这是一声祝福:苏轼要把祝福送给谁?
(送给弟弟、母亲、父亲、)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所有的人)
苏轼在中秋之夜苦苦思念弟弟的时候,能够这样想这样做,他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让我们代他把这份祝福送给天下人!(齐读、再读)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此时此刻,苏轼还像开始那样烦恼吗?(不,他宽慰了许多)他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阅读迁移。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各种伤心事,起初你是怎样想的?后来你又是怎么样宽慰自己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转念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
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预习时扫除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指导“隐、睁、悲”三字的书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包括初读课文,划词标段,查阅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苏轼生平
1. 昨天我们预习了第二课,题目是(齐读),这是上半句,下句是(齐背)。
2.“婵娟”怎么写?课文中“婵娟”并不是指美丽的女子,而是指(指名说)。
3.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这是一个人的愿望,谁的?(板书:苏轼)
(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
小结: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变化
1.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
2. 检查生字词
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1)指名读
(2)理解难词:
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
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
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
(3)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
3. 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4. 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
5. 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
三、指导生字书写
1. 师范写。
2. 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古典音乐
教学思路:
在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感悟思念(品读1至3自然段)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自由读)
2.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欢欢喜喜,可苏轼却心绪不宁?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思念他的弟弟。)
3. 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是否夸大了?同学们也有亲人在外,是否也有同感?
4. 学生交流出“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兄弟情,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
(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
(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
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与同学们思念亲人相比,我们的感情就是浅显的。(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
5. 指导学生的朗读。
二、感悟“埋怨” (精读第4小节)
1、夜深了,而苏轼怎么也睡不着,心里想着自己的弟弟,看到圆月,不由得迁怒起月亮。(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抓住“无情”“为什么”)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2、此时的埋怨就仅仅这一句吗?“……”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孩子们想像补充:苏轼对弟弟的关心、担忧、牵挂、抱歉,更有对自己的责怪等)
3、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么 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三、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 但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并没有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指名读“他转念又想:世---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这是一声祝福:苏轼要把祝福送给谁?
(送给弟弟、母亲、父亲、)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所有的人)
苏轼在中秋之夜苦苦思念弟弟的时候,能够这样想这样做,他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让我们代他把这份祝福送给天下人!(齐读、再读)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此时此刻,苏轼还像开始那样烦恼吗?(不,他宽慰了许多)他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阅读迁移。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各种伤心事,起初你是怎样想的?后来你又是怎么样宽慰自己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转念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