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成长足迹
教学内容:《成长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教学难点: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课前准备:课件 学生收集六年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或者自己成长的故事 教学时间:八课时
第1课时(制定计划)
教学目标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学重 难点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学生读导语和活动建议。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123和135页。
4.学生自由读 “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学生谈论哪些活动有可行性,还可以补充什么活动。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2)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出示课件:
“成长足迹” 要做的是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4)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
(5)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
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情感。
4.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回忆的三件事,抓住重点句子,并从中体会启蒙老师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感情导入:
每个人一生中有许多难忘的事。北京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沙健孙先生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他难忘的启蒙时代。
1.板书:难忘的启蒙
2.谁来说说题目中“启蒙”的意思。
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使作者难忘呢?他在文中写下了哪几件令他难忘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 “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出示阅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
段落?
(3)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同学交流汇报
3.学生按要求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 汇报:课文主要回忆了哪几件
事?
5.板书:举行抗日 演讲两次 批评宽容逃日语课
三、学生合作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段落)
(1)要求: 请你选择最感兴趣一件事,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反映了启蒙老师的什么品质? 你从哪里体会到?并与同学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 指导感情朗读 抓重点句:
1.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4)学生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估计学生会对课文最后一句质疑
(5)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17课《难忘的启蒙》。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我们受到启迪,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使我们受到感染。我也真诚地希望老师们的点点滴滴教育,在你们的心灵生根、发芽,成为你们难忘的启蒙。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填空: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是他们________,教导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即将小学毕业了,无论我走到哪里,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抗日演讲
两次批评 爱国、正直、诚实、勤勉
宽容逃课
教后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揭题,质疑
在上个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怀特森老师。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位老师。
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
正月 私塾 生涯 点数儿 小儿 小喜神儿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桃李满门
戛然而止 恭恭敬敬
2.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随机形成板书:)
领 进
田老师 —————→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3.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刘绍棠,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从13岁开始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曾被誉为“神童作家”。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4. 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
—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 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 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 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 “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 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 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 “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 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
师,是怎样的?(出示句子)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问:
(1)你能给“心田”找个近义词吗?“文学的种子”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什么?(我深深的感谢田
老师在我的幼小的内心深处,诱发了对文学的爱好,
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打下了文学的创作基础。)
(3)想象作者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
(4)(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
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 (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 (大屏幕出示)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 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刘绍棠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五、课外延伸。
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去找来读读。
毛泽东的《我的老师徐特立》,鲁迅的《藤野先生》
作业布置
1.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板书设计
领 进
田老师 —————→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终 插
生 柳
难 之
忘 恩
上千个故事
(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
教后反思
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
4.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
难点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⒊新来的王老师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一定有许多老师帮助过你们。下面让我们学习《新来的王老师》,一起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
二、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1. 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王老师提问蔡林的时候,蔡林为什么不回答?同学们为什么会哄堂大笑? ⑶王老师送给蔡林的“差生档案”中写的是什么?
⑷想象:蔡林看完这份“差生档案”之后,心里会怎样想?
⑸在你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引起你怎样的回忆?
2. 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明确:
⑴文章写了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⑵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差生”,同学们也认为差生不能回答问题。
⑶这个“差生档案”中记载的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
⑷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三、归纳总结,交流体验
1. 归纳: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2. 章旨:《新来的王老师》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
学习的事,表现了老师教育学生善于对症下药,激励差生,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3. 在你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老师帮助过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事例,和同学们交流。
4. 总结: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四、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⒋忘不了的笑声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前几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写同学的。让我们看一看作者事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留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明确:文章都写了“我”小队的队员,有余晓、鲁珊、方萍、陈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爱笑。
2. 除了写上面这几个人的笑声,文章还写了哪些笑声?
明确:还写了野炊时候的笑声、春游时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时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三、合作探究,重点交流
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合作研讨。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若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问题参考:
①作者认为,这些笑声都是什么样的笑声?
②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①最后一段中表明:都是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②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抓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表现同学的特点,表现了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景。我们写作文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表现某一主题。
2. 章旨:《忘不了的笑声》这篇描写同学的文章通过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表达了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
⒌作文上的红双圈
一、激情导入,揭示新课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⑶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⑷“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⑴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⑵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⑶“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⑷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三、总结归纳,体会手法
1. 章旨:《作文上的红双圈》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3. 师:作文《补考》可以说是作者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可见,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
四、交流体验,布置作业
1. 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交流后,教师适当总结。
2. 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
作业布置
⑴把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
⑵回忆六年生活中给印象最深的同学,并把他的特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⒊新来的王老师
“差生档案”——鼓励
教后反思
第6、7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⑴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⑵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抒发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回忆,小组交流,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增进同学情,师生谊。
教学重难点 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增进同学情,师生谊。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照片。
教师准备范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激情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最深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吧。
二、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1. 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组互说。
2. 全班交流。
3. 根据交流,小组内完成下面的表格。
难忘的小学生活
类别 内容 难忘的理由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文艺演出 难忘的„„
三、例举点拨,学生习作
1. 师以《我的启蒙老师》引导。
⑴解题:从题目上看,这片作文有什么特点?(写人的记叙文,“老师”前面有两个定语“我的”、“启蒙 ”不要随意漏掉一个定语。)
⑵可以写哪些老师?
凡是初学一门知识,使你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的人,就是启蒙老师。可写文化课的老师,也可写科技小制作的启蒙老师,唱歌跳舞的启蒙老师,体育运动的启蒙老师„„ ⑶在习作中我们都可以写些什么?怎样写?
可以写记忆中启蒙老师那些最使自己感动的事,通过这些事情来说明是启蒙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诲,才将你领进门的。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刻画启蒙老师。
2. 出示范文,体会写法。(见附录)
3. 学生选题构思习作。
四、交流评议
作业布置
修改誊抄作文
教后反思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⑴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⑵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制作“班级纪念册”。
2. 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小组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纪念册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二、选取范例,重点讲评
1.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
说?
2. 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口述,全班交流
1. 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 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3.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4.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四、选题习作,、修改誊清
1. 选题:
①介绍照片中的“我”;
②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2.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3.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4. 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五、合作讨论,制作相册
1.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 讨论纪念册内容
⑴小组讨论
⑵集中小组建议
预设: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离别赠言)”“依依惜别”。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 合作编辑
⑴选取制作负责人
⑵提名美编、资料收集人、文字编辑、审稿人等
⑶每个学生要做的: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
⑷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
作业布置
课下继续完成 “班级纪念册” 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
教后反思
依依惜别
教学内容:《依依惜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同学录》和《毕业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2)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
(3)为母校做点事。
(4)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
课前准备:
1.读“阅读材料”中的五篇阅读文章。
2.收集毕业留言。
3.为联欢会做好各项准备。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祝福。
教学重难点 读《临别赠言》,写的赠言有针对性。
教学准备 读《临别赠言》。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导语
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情的平台。
二、读《临别赠言》,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
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炼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
四、交换阅读,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组织大家评议
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五、进行赠言评比
给老师的赠言:
给同学的赠言:
六、评奖并奖励
作业布置
将写好的毕业赠言给老师或同学。
板书设计
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
写毕业赠言
给老师的赠言:
给同学的赠言:
教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在离校前为母校做点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提前策划。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选定活动内容
1.实践性的活动。
如: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水;为图书馆修补图书。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等。
2.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用演讲的方式,向母校告别;给学校写建议书;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的样子。
二、明确活动要求
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
三、读《给老师的一份心》《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等文章,学习表达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比较建议书和倡议书的异同,注意格式。
四、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五、活动评议
作业布置
句子好在哪里?
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您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日记中有我为小鸟出世发出的笑声,也有我因小兔的死流下的眼泪„„
板书设计
句子好在哪里?
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您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日记中有我为小鸟出世发出的笑声,也有我因小兔的死流下的眼泪„„
教后反思
第3、4课时
教学目标 筹划毕业联欢会。
教学重难点 搞策划,写串词。
教学准备 安排联欢会事宜。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报名:提前一周,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
二、排练节目: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经讨论决定
三、确定主题,如:
“瞧我有多棒”毕业联欢会
“记住我”毕业联欢会
“难忘今朝”毕业联欢会
……
四、写串词,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
五、分工
1.设计一张海报。
2.写串词。
3.写报道。
4.两个节目主持人。
5.负责出黑板报。
6.后勤服务组,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
7.负责教室环境布置。
作业布置
筹划毕业联欢会
1.设计一张海报。
2.写串词。
3.写报道。
4.两个节目主持人。
5.负责出黑板报。
6.后勤服务组,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
7.负责教室环境布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第一板块成长足迹
一、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鹅怀念,对母校、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1、自渎课文,想想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学之间的情谊的?
2、每一课的侧重点是什么?
二、难忘的回忆:
1、说: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组互说,指名全班交流。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2、写: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
三、制作“班级纪念册”。
1、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
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
发挥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确定栏目。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等。
第二板块依依惜别
一、认真读“阅读材料”内容,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复习建议书和倡议书的格式及内容。
二、学生说说写临别赠言的目的是什么?
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福。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可在同学录上写,也可自制卡片写。要求短小精悍,情真意切,根据老师和同学的特点写。写好后交流,评一评谁写的最有个性,最风趣,的最幽默最有文采。
四、为母校做点事。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或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母校做一些事,出一点力。
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提前一周开讨论会进行策划,选好主题,排好节目单,分配任务。 附:.一、成长足迹
“阅读材料”共选了5篇文章,都是回忆小学生活的。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阅读这一课,先要了解“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
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
(二)依依惜别
“阅读材料”中有5篇文章,都围绕着“告别母校”这个话题,但文体各不相同。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学生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信中,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以情感人, 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学生可以以此为范本,学写演讲稿。
《给校长的建议》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写给校长的信,侧重于提出建议。信中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言辞恳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母校表达了热爱之情。以这封建议书为范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学校存在的不足,学习本文的写法,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
《同学录》是一首短短的诗。同学录,是种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这首诗也是一个情味浓浓的倡议,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录的作用,也来做一个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老师给学生的。学生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而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祝愿。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成长足迹
教学内容:《成长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评语、给相片加小标题、个性化作文,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
5.承前启后,为下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教学难点: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课前准备:课件 学生收集六年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或者自己成长的故事 教学时间:八课时
第1课时(制定计划)
教学目标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学重 难点 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为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学生读导语和活动建议。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123和135页。
4.学生自由读 “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学生谈论哪些活动有可行性,还可以补充什么活动。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2)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出示课件:
“成长足迹” 要做的是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4)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报。
(5)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
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情感。
4.学习本文倒叙的叙事方法,采用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回忆的三件事,抓住重点句子,并从中体会启蒙老师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感情导入:
每个人一生中有许多难忘的事。北京大学教授博
士生导师沙健孙先生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他难忘的启蒙时代。
1.板书:难忘的启蒙
2.谁来说说题目中“启蒙”的意思。
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使作者难忘呢?他在文中写下了哪几件令他难忘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 “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出示阅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想想课文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些
段落?
(3)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同学交流汇报
3.学生按要求自学
4.检查自学情况 汇报:课文主要回忆了哪几件
事?
5.板书:举行抗日 演讲两次 批评宽容逃日语课
三、学生合作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段落)
(1)要求: 请你选择最感兴趣一件事,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反映了启蒙老师的什么品质? 你从哪里体会到?并与同学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 指导感情朗读 抓重点句:
1.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4)学生质疑: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估计学生会对课文最后一句质疑
(5)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17课《难忘的启蒙》。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我们受到启迪,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使我们受到感染。我也真诚地希望老师们的点点滴滴教育,在你们的心灵生根、发芽,成为你们难忘的启蒙。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填空: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是他们________,教导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即将小学毕业了,无论我走到哪里,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难忘的启蒙
抗日演讲
两次批评 爱国、正直、诚实、勤勉
宽容逃课
教后反思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揭题,质疑
在上个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怀特森老师。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位老师。
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
正月 私塾 生涯 点数儿 小儿 小喜神儿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桃李满门
戛然而止 恭恭敬敬
2.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随机形成板书:)
领 进
田老师 —————→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3.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刘绍棠,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从13岁开始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曾被誉为“神童作家”。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4. 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
—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 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 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 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 “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 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 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 “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 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同学们,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
师,是怎样的?(出示句子)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当年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问:
(1)你能给“心田”找个近义词吗?“文学的种子”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什么?(我深深的感谢田
老师在我的幼小的内心深处,诱发了对文学的爱好,
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打下了文学的创作基础。)
(3)想象作者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
(4)(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
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 (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 (大屏幕出示)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意,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生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 在这个神圣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刘绍棠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五、课外延伸。
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去找来读读。
毛泽东的《我的老师徐特立》,鲁迅的《藤野先生》
作业布置
1.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板书设计
领 进
田老师 —————→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终 插
生 柳
难 之
忘 恩
上千个故事
(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
教后反思
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3. 自主阅读,体会情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
4.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
难点 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
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⒊新来的王老师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一定有许多老师帮助过你们。下面让我们学习《新来的王老师》,一起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
二、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1. 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王老师提问蔡林的时候,蔡林为什么不回答?同学们为什么会哄堂大笑? ⑶王老师送给蔡林的“差生档案”中写的是什么?
⑷想象:蔡林看完这份“差生档案”之后,心里会怎样想?
⑸在你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有不顺利的时候,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能引起你怎样的回忆?
2. 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明确:
⑴文章写了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⑵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差生”,同学们也认为差生不能回答问题。
⑶这个“差生档案”中记载的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
⑷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三、归纳总结,交流体验
1. 归纳: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2. 章旨:《新来的王老师》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
学习的事,表现了老师教育学生善于对症下药,激励差生,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3. 在你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老师帮助过你?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事例,和同学们交流。
4. 总结: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四、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⒋忘不了的笑声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前几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写同学的。让我们看一看作者事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留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明确:文章都写了“我”小队的队员,有余晓、鲁珊、方萍、陈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爱笑。
2. 除了写上面这几个人的笑声,文章还写了哪些笑声?
明确:还写了野炊时候的笑声、春游时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时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三、合作探究,重点交流
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合作研讨。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若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问题参考:
①作者认为,这些笑声都是什么样的笑声?
②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①最后一段中表明:都是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②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抓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表现同学的特点,表现了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景。我们写作文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表现某一主题。
2. 章旨:《忘不了的笑声》这篇描写同学的文章通过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表达了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
⒌作文上的红双圈
一、激情导入,揭示新课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⑵“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⑶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⑷“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⑴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⑵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⑶“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⑷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三、总结归纳,体会手法
1. 章旨:《作文上的红双圈》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3. 师:作文《补考》可以说是作者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可见,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
四、交流体验,布置作业
1. 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交流后,教师适当总结。
2. 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
作业布置
⑴把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
⑵回忆六年生活中给印象最深的同学,并把他的特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⒊新来的王老师
“差生档案”——鼓励
教后反思
第6、7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⑴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⑵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抒发情感。
2.过程与方法
回忆,小组交流,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增进同学情,师生谊。
教学重难点 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增进同学情,师生谊。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照片。
教师准备范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激情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最深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吧。
二、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1. 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组互说。
2. 全班交流。
3. 根据交流,小组内完成下面的表格。
难忘的小学生活
类别 内容 难忘的理由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文艺演出 难忘的„„
三、例举点拨,学生习作
1. 师以《我的启蒙老师》引导。
⑴解题:从题目上看,这片作文有什么特点?(写人的记叙文,“老师”前面有两个定语“我的”、“启蒙 ”不要随意漏掉一个定语。)
⑵可以写哪些老师?
凡是初学一门知识,使你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的人,就是启蒙老师。可写文化课的老师,也可写科技小制作的启蒙老师,唱歌跳舞的启蒙老师,体育运动的启蒙老师„„ ⑶在习作中我们都可以写些什么?怎样写?
可以写记忆中启蒙老师那些最使自己感动的事,通过这些事情来说明是启蒙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诲,才将你领进门的。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描写刻画启蒙老师。
2. 出示范文,体会写法。(见附录)
3. 学生选题构思习作。
四、交流评议
作业布置
修改誊抄作文
教后反思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⑴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⑵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学习制作“班级纪念册”。
2. 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小组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纪念册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二、选取范例,重点讲评
1.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
说?
2. 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口述,全班交流
1. 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 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3.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4.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四、选题习作,、修改誊清
1. 选题:
①介绍照片中的“我”;
②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2.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3.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4. 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五、合作讨论,制作相册
1. 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 讨论纪念册内容
⑴小组讨论
⑵集中小组建议
预设: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离别赠言)”“依依惜别”。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教师要鼓励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 合作编辑
⑴选取制作负责人
⑵提名美编、资料收集人、文字编辑、审稿人等
⑶每个学生要做的: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
⑷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
作业布置
课下继续完成 “班级纪念册” 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
教后反思
依依惜别
教学内容:《依依惜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同学录》和《毕业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2)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
(3)为母校做点事。
(4)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
课前准备:
1.读“阅读材料”中的五篇阅读文章。
2.收集毕业留言。
3.为联欢会做好各项准备。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祝福。
教学重难点 读《临别赠言》,写的赠言有针对性。
教学准备 读《临别赠言》。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导语
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情的平台。
二、读《临别赠言》,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
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炼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
四、交换阅读,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组织大家评议
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五、进行赠言评比
给老师的赠言:
给同学的赠言:
六、评奖并奖励
作业布置
将写好的毕业赠言给老师或同学。
板书设计
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
写毕业赠言
给老师的赠言:
给同学的赠言:
教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在离校前为母校做点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提前策划。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选定活动内容
1.实践性的活动。
如:为学校再搞一次卫生;再给小树浇水;为图书馆修补图书。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美化校园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出点力等。
2.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用演讲的方式,向母校告别;给学校写建议书;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的样子。
二、明确活动要求
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
三、读《给老师的一份心》《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等文章,学习表达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比较建议书和倡议书的异同,注意格式。
四、学生自主开展活动
五、活动评议
作业布置
句子好在哪里?
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您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日记中有我为小鸟出世发出的笑声,也有我因小兔的死流下的眼泪„„
板书设计
句子好在哪里?
老师,您真像童话中的仙子。您这儿一指,那儿一点,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记就充满了生机。日记中长出了小草,开出了小花,小鱼儿在里面欢快地游。日记中有我为小鸟出世发出的笑声,也有我因小兔的死流下的眼泪„„
教后反思
第3、4课时
教学目标 筹划毕业联欢会。
教学重难点 搞策划,写串词。
教学准备 安排联欢会事宜。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化修改
一、报名:提前一周,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
二、排练节目: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经讨论决定
三、确定主题,如:
“瞧我有多棒”毕业联欢会
“记住我”毕业联欢会
“难忘今朝”毕业联欢会
……
四、写串词,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
五、分工
1.设计一张海报。
2.写串词。
3.写报道。
4.两个节目主持人。
5.负责出黑板报。
6.后勤服务组,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
7.负责教室环境布置。
作业布置
筹划毕业联欢会
1.设计一张海报。
2.写串词。
3.写报道。
4.两个节目主持人。
5.负责出黑板报。
6.后勤服务组,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
7.负责教室环境布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第一板块成长足迹
一、认真读“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鹅怀念,对母校、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1、自渎课文,想想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同学之间的情谊的?
2、每一课的侧重点是什么?
二、难忘的回忆:
1、说: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可借助照片,小组互说,指名全班交流。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2、写: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
三、制作“班级纪念册”。
1、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
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
发挥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确定栏目。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艺术天地”“美好祝愿”等。
第二板块依依惜别
一、认真读“阅读材料”内容,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复习建议书和倡议书的格式及内容。
二、学生说说写临别赠言的目的是什么?
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福。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可在同学录上写,也可自制卡片写。要求短小精悍,情真意切,根据老师和同学的特点写。写好后交流,评一评谁写的最有个性,最风趣,的最幽默最有文采。
四、为母校做点事。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或写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为母校做一些事,出一点力。
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提前一周开讨论会进行策划,选好主题,排好节目单,分配任务。 附:.一、成长足迹
“阅读材料”共选了5篇文章,都是回忆小学生活的。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阅读这一课,先要了解“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
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
(二)依依惜别
“阅读材料”中有5篇文章,都围绕着“告别母校”这个话题,但文体各不相同。
《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上海市虹口区第三小学学生翁钦露写给她的老师顾家璋的一封信。作者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书。在信中,她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激情昂扬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以情感人, 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本特点。学生可以以此为范本,学写演讲稿。
《给校长的建议》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写给校长的信,侧重于提出建议。信中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办法,言辞恳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母校表达了热爱之情。以这封建议书为范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发现学校存在的不足,学习本文的写法,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
《同学录》是一首短短的诗。同学录,是种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这首诗也是一个情味浓浓的倡议,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录的作用,也来做一个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老师给学生的。学生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而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