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假文盲》作文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小学 覃桂荣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与其它图画有什么不同之处,把握漫画特点。
2、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会漫画作文的写作。
3、引导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可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仔细观察图意,体会画家用意,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认识漫画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漫画吗?
2、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分别谈对漫画的认识。
4、师小结:(出示漫画的定义)指名读。对,漫画与故事性图画不同,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二、指导观察,说写训练
1、过渡: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来欣赏一幅漫画(出示《假文盲》),这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画的一幅漫画,画名是“假文盲”,文盲是什么意思?(不识字的成年人),那假文盲顾名思义就是假装不识字。为什么要假装文盲?我们先观察一下漫画。
2、生观察漫画,交流。谁能用一两句来概括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板书:描述画面)(把时间、地点、人物介绍清楚)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一个车站的写有“母子上车处”的专用通道挤占了几个高大、年轻力壮的男子,而一位抱着幼子的弱小的母亲只能站在母子上车处之外。)
3、师: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画面,下面我们把镜头移向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给他们来几个特写。怎么样把这个特写写好呢?我们先来欣赏两位同学描写的同一个人物(课件出示片段)
(1)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穿着黄皮大衣,长裤和皮鞋,好似一位有权威的官员。他微微睁开的眼睛,好似鼠目,连离他仅一拳之隔的牌子都看不见,这视力那是相当的“好”哇!
(2)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低着头闭着眼,好象在沉思。
4、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想,哪个描写的比较精彩?精彩在哪里?
(要点1:外貌 神态 动作 心理)对,这是抓住了( ) 描写,还可以抓住什么来描写?是的,这就是细节描写。(板书)可以让画面上的人物生动起来。 (要点2:语言辛辣讽刺夸张)这样的语言,使人物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语言辛辣
(要点3: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显示出人物的可笑。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人物写一个人物描写片段。
6、小结:刚才我们先概括了整个画面,再具体描绘了画面中的人物。现在你们看懂这幅漫画了吗
三、揭示中心,联系生活。
1、漫画是对某类现象进行批评讽刺。在《假文盲》这幅作品中,画家讽刺批评了什么呢?(板书:揭示图意)
(损人利己 自私自利 贪图个人安逸不顾他人方便)
2、这幅漫画画于1984年,现在已是2014年,时间已过去30年之久,那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假文盲”现象?(板书:联系生活)
3、出示课件,师说一例,谁还能接下去说?(课件出示练习说排比句)
这样的构段方式就是排比构段,排比构段能使语言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 4、同学们,社会上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
要点:个人素质低下,公德意识太差,人们对于这些现象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敢怒不敢言。
5、目睹这些现象,你最想说些什么?
(出示课件)(板书:发表观点)
四、明确要求,指导写法。
1、谋篇布局:
要写好这篇作文,同学们要先把图画上的内容生动地描述出来,接着把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揭示出来,然后把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给这篇作文起什么题目呢?
3、万事开头难,老师这介绍几种漫画作文开头的方法仅供你们参考。(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法。如: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呼啸,一位妇女和一个婴儿着急回家,来到汽车站„„
(2)开门见山法。如: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幅漫画,名为《假文盲》深受启发!
在某个公共汽车站点上,那里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牌子上那五个鲜红的大字:“母子上车处”格外引人注目。
(3)议论开头法:如:
漫画给我的印象向来是令人开怀大笑的,可这幅漫画却能引人深思„„
4、结尾的方法:(课件出示)
(1)抒发议论法。如:
假文盲,醒醒吧!让我们携手创建爱心,让那些贫困、弱小的人们得到关爱,让我们所有的人手拉手、献爱心,让整个世界少一份儿忧愁多一份儿欢声笑语吧!
(2)总结点题法。如:
我想:生活中那些假文盲看到这幅漫画,一定会脸红的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不要等别人指出你的不对。
(3)名言升华法。如:
这一幅漫画,让想起一句简单而又赋有含义的话:“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就让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永远消失吧!
五、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描述画面 抓住细节
揭示画意 点面结合
漫画作文 联系实际 语言辛辣
发表观点 夹叙夹议
漫画《假文盲》作文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小学 覃桂荣
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与其它图画有什么不同之处,把握漫画特点。
2、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会漫画作文的写作。
3、引导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可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仔细观察图意,体会画家用意,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认识漫画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漫画吗?
2、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呢?
3、学生分别谈对漫画的认识。
4、师小结:(出示漫画的定义)指名读。对,漫画与故事性图画不同,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二、指导观察,说写训练
1、过渡: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来欣赏一幅漫画(出示《假文盲》),这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画的一幅漫画,画名是“假文盲”,文盲是什么意思?(不识字的成年人),那假文盲顾名思义就是假装不识字。为什么要假装文盲?我们先观察一下漫画。
2、生观察漫画,交流。谁能用一两句来概括描述一下画面的内容?(板书:描述画面)(把时间、地点、人物介绍清楚)
(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一个车站的写有“母子上车处”的专用通道挤占了几个高大、年轻力壮的男子,而一位抱着幼子的弱小的母亲只能站在母子上车处之外。)
3、师:刚才我们只是简单地描述了画面,下面我们把镜头移向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给他们来几个特写。怎么样把这个特写写好呢?我们先来欣赏两位同学描写的同一个人物(课件出示片段)
(1)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穿着黄皮大衣,长裤和皮鞋,好似一位有权威的官员。他微微睁开的眼睛,好似鼠目,连离他仅一拳之隔的牌子都看不见,这视力那是相当的“好”哇!
(2)站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低着头闭着眼,好象在沉思。
4、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想,哪个描写的比较精彩?精彩在哪里?
(要点1:外貌 神态 动作 心理)对,这是抓住了( ) 描写,还可以抓住什么来描写?是的,这就是细节描写。(板书)可以让画面上的人物生动起来。 (要点2:语言辛辣讽刺夸张)这样的语言,使人物的某些特点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语言辛辣
(要点3: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显示出人物的可笑。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人物写一个人物描写片段。
6、小结:刚才我们先概括了整个画面,再具体描绘了画面中的人物。现在你们看懂这幅漫画了吗
三、揭示中心,联系生活。
1、漫画是对某类现象进行批评讽刺。在《假文盲》这幅作品中,画家讽刺批评了什么呢?(板书:揭示图意)
(损人利己 自私自利 贪图个人安逸不顾他人方便)
2、这幅漫画画于1984年,现在已是2014年,时间已过去30年之久,那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假文盲”现象?(板书:联系生活)
3、出示课件,师说一例,谁还能接下去说?(课件出示练习说排比句)
这样的构段方式就是排比构段,排比构段能使语言更有气势,更有说服力。 4、同学们,社会上这样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是为什么呢?
要点:个人素质低下,公德意识太差,人们对于这些现象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敢怒不敢言。
5、目睹这些现象,你最想说些什么?
(出示课件)(板书:发表观点)
四、明确要求,指导写法。
1、谋篇布局:
要写好这篇作文,同学们要先把图画上的内容生动地描述出来,接着把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揭示出来,然后把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给这篇作文起什么题目呢?
3、万事开头难,老师这介绍几种漫画作文开头的方法仅供你们参考。(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法。如: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呼啸,一位妇女和一个婴儿着急回家,来到汽车站„„
(2)开门见山法。如: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一幅漫画,名为《假文盲》深受启发!
在某个公共汽车站点上,那里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牌子上那五个鲜红的大字:“母子上车处”格外引人注目。
(3)议论开头法:如:
漫画给我的印象向来是令人开怀大笑的,可这幅漫画却能引人深思„„
4、结尾的方法:(课件出示)
(1)抒发议论法。如:
假文盲,醒醒吧!让我们携手创建爱心,让那些贫困、弱小的人们得到关爱,让我们所有的人手拉手、献爱心,让整个世界少一份儿忧愁多一份儿欢声笑语吧!
(2)总结点题法。如:
我想:生活中那些假文盲看到这幅漫画,一定会脸红的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不要等别人指出你的不对。
(3)名言升华法。如:
这一幅漫画,让想起一句简单而又赋有含义的话:“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就让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永远消失吧!
五、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描述画面 抓住细节
揭示画意 点面结合
漫画作文 联系实际 语言辛辣
发表观点 夹叙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