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琦琦出生了,和很多家庭一样,女儿的到来带给了我们家无比的喜悦,喜悦之时我也感到了压力,因为初为人母的我,对孩子教育的实践知识,几乎为零。在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中,我终于摸索到了一把教育琦琦的“钥匙”。那就是——用爱给孩子成长的天空。以下是我在生活中与女儿的点点滴滴小故事。
一、琦琦做了“护蛋妈妈”
“瞧,你们家琦琦真懂事,我们经常看到她在阳台上晾衣服、饲养花草,也经常看到她下楼倒垃圾,买菜,九岁的孩子,真不错„„”近期邻居们见到我时总会这样说女儿。其实女儿能有今日,与去年春节前做鹅妈妈有很大的关系。在此之前的的女儿也有着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任性、自理能力差、不懂感恩等等”。
那天放了寒假,我和琦琦去看望农村的外婆,在外婆家,女儿看到了正在孵小鹅的鹅妈妈。 “妈妈,妈妈,大白鹅为何蹲在窝里一动不动?”女儿疑惑的问。望着一脸疑问的女儿,想到女儿生活中的刁蛮与无理,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何不乘此机会给女儿渗透些感恩教育呢? 于是,我指着正在孵小鹅的鹅妈妈,跟女儿说:“琦琦,鹅妈妈正在孵小鹅呢? 鹅妈妈要在窝内不吃不喝,孵上一个月,小鹅才能啄破蛋壳,破壳而出。”
“妈妈,妈妈,这好玩,我也要当一次鹅妈妈”。
“嘿嘿,我也正有此意,我在心里默想。”于是,我跟女儿约定了游戏规则:蛋要每时每刻带在身边,即使是荡秋千、钓龙虾也不例外(荡秋千、钓龙虾是女儿在农村最爱的活动),就连睡觉都要带在身边,且要将鹅蛋当成小生命来看待,若把鹅蛋弄破,须为鹅蛋写‘死亡报告书’。接着,我给女儿挑了个她最爱的“鹅蛋宝宝”,女儿接过“鹅蛋宝宝”,立刻变得细心起来, 她找来了一个保温杯套,然后小心的给鹅蛋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并用小蛋糕盒给鹅蛋宝宝制作了“保险箱”,最后将鹅蛋轻轻的放了进去,好似一个小摇篮。女儿高高兴兴地成为了“护蛋妈妈”。 就这样,女儿开始了她的一天护蛋生活,一天里,女儿小心翼翼的护着蛋,不再去荡秋千也不再去打羽毛球,只是玩着一些很安静的游戏。到了晚上六点钟,女儿的一天护蛋生活终于结束了。此时的女儿感悟很深:“妈妈,我觉得做妈妈好辛苦哦!妈妈,您怀我时也一定很辛苦吧!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有责任心(至于她对责任心怎样了解,我也不去做太多的解释,我觉得由孩子悟出的那是最好的),我要孝敬您和爸爸。”看着女儿,我觉得她突然懂事了。从那以后,女儿像变了个人似的,做事情变得比以前细心了,做作业认真了,走路也规矩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比我们说教多少感恩效果都好啊!我在心里窃喜。护蛋之后,九岁的女儿还突发奇想写了一首小诗:
如果我们家是一艘船,妈妈就是那飞扬的船帆。
如果我们家是一幅画,爸爸就是那七色的调色盘。
如果我们家是一个音乐小屋,妈妈就是那跳动的音符。
爸爸妈妈, 我难过的时候, 你们安慰我,我在你们的关心下成长。
爸爸妈妈,我犯错的时候 你们批评我, 我在你们的教育下成长。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二、“大拇指”送琦琦
琦琦现在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不管在班级还是家里女儿都特别爱看书,家里亲戚甚至给女儿起了个昵称“小书迷”。其实“小书迷”在幼儿园大班前并不爱看书,且调皮、多动。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女儿拿了一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在随意翻着, “琦琦会看书啦,真棒!”客人表扬到„„从那以后女儿便会时常拿起书“在看”,且时不时的用眼睛瞟向我。
“说不定此种方法对女儿有效,我在心里默想。”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每当女儿拿书我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或多或少的给她一些表扬。
再后来,我逢人便夸奖女儿:“琦琦特别爱看书,从来不惹我生气,并伸出我的大拇指以示
表扬。”当着孩子的面,我更是毫不吝啬我的赞美之语。
有客人到家里做客时,我会说:“瞧!琦琦,总是爱看书”,随之为其竖起大拇指。 客人越多,我越这样说。在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夸奖下,女儿真的越来越爱看书了。是啊,孩子都渴望表扬! 回想这几年女儿的表现,我觉的 “大拇指教育”的确有效。
三、鼓励一年级的琦琦“创作绘本”
琦琦从小很有同情心,好奇心,经常会为了一株枯萎的小草而哭泣,也常常为了不能变成一只飞翔的小鸟而苦恼。针对孩子的同情与好奇,期初我在与她的交流中告知答案,慢慢的我觉得此种方式已满足不了成长中的她,于是我从少儿图书馆借来了大量的绘本让其阅读,诸如: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爸爸》、《大卫, 不可以》《好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爱心树》等。
在大量的绘本阅读后,突然有一天,琦琦仰着头问我:“妈妈,那些绘本真好看,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写本绘本就好了。”
“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啊!”说这话时,女儿已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小学生了。可是,以什么为题材呢? 我冥思苦想„„正在我苦恼时,环城公园的一次游玩解决了我因找不到题材的困扰。
“妈妈,好漂亮的一只蓝鸟,嘴里还衔着一颗红宝石呢?”顺着女儿的指点,我发现一只蓝色的虎皮鹦鹉,嘴里衔着一颗红色的种子。
“琦琦,这只蓝鸟(我沿用女儿对这只鸟的称呼)它嘴里衔的不是宝石而是一粒种子哦!孩子,你觉得这粒种子它在蓝鸟嘴里会怎样呢?”
“妈妈,蓝鸟会吃了它。”
“那这粒种子会害怕吗”
“害怕!”
“不!妈妈,这只蓝鸟不会吃这粒种子的,它会和种子成为好朋友,它会把这里种子种到泥土里,然后长成大树„„”女儿憧憬地说着这粒种子的命运。
“宝贝,咱们把这只蓝鸟和这粒种子的故事画下来好不好”!
“好啊,好啊!”女儿很是雀跃。不一会儿,女儿的画便完工了。
“琦琦,咱们把蓝鸟和种子之间说的话也为它们写下来,好吗?”就这样,琦琦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别给蓝鸟和种子赋予了不同的语言。当女儿将画和文字全部完工后,我俩仔细在一起欣赏了一番。
“琦琦,看看,这是不是你梦寐以求的绘本”?
“真的耶!真的是绘本耶!太棒了,我真的会写绘本喽!”女儿开心的蹦了起来。望着兴奋中的女儿我欣慰的笑了。呵呵,原来写“绘本”也并非难事哈!附绘本:
教育孩子是个春风化雨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细心。爱孩子 且不能溺爱,要有规范,有批评。如何恰到好处?我仍在不断学习中„„
2005年,琦琦出生了,和很多家庭一样,女儿的到来带给了我们家无比的喜悦,喜悦之时我也感到了压力,因为初为人母的我,对孩子教育的实践知识,几乎为零。在多年的学习与生活中,我终于摸索到了一把教育琦琦的“钥匙”。那就是——用爱给孩子成长的天空。以下是我在生活中与女儿的点点滴滴小故事。
一、琦琦做了“护蛋妈妈”
“瞧,你们家琦琦真懂事,我们经常看到她在阳台上晾衣服、饲养花草,也经常看到她下楼倒垃圾,买菜,九岁的孩子,真不错„„”近期邻居们见到我时总会这样说女儿。其实女儿能有今日,与去年春节前做鹅妈妈有很大的关系。在此之前的的女儿也有着独生子女的共同特点:“任性、自理能力差、不懂感恩等等”。
那天放了寒假,我和琦琦去看望农村的外婆,在外婆家,女儿看到了正在孵小鹅的鹅妈妈。 “妈妈,妈妈,大白鹅为何蹲在窝里一动不动?”女儿疑惑的问。望着一脸疑问的女儿,想到女儿生活中的刁蛮与无理,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何不乘此机会给女儿渗透些感恩教育呢? 于是,我指着正在孵小鹅的鹅妈妈,跟女儿说:“琦琦,鹅妈妈正在孵小鹅呢? 鹅妈妈要在窝内不吃不喝,孵上一个月,小鹅才能啄破蛋壳,破壳而出。”
“妈妈,妈妈,这好玩,我也要当一次鹅妈妈”。
“嘿嘿,我也正有此意,我在心里默想。”于是,我跟女儿约定了游戏规则:蛋要每时每刻带在身边,即使是荡秋千、钓龙虾也不例外(荡秋千、钓龙虾是女儿在农村最爱的活动),就连睡觉都要带在身边,且要将鹅蛋当成小生命来看待,若把鹅蛋弄破,须为鹅蛋写‘死亡报告书’。接着,我给女儿挑了个她最爱的“鹅蛋宝宝”,女儿接过“鹅蛋宝宝”,立刻变得细心起来, 她找来了一个保温杯套,然后小心的给鹅蛋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并用小蛋糕盒给鹅蛋宝宝制作了“保险箱”,最后将鹅蛋轻轻的放了进去,好似一个小摇篮。女儿高高兴兴地成为了“护蛋妈妈”。 就这样,女儿开始了她的一天护蛋生活,一天里,女儿小心翼翼的护着蛋,不再去荡秋千也不再去打羽毛球,只是玩着一些很安静的游戏。到了晚上六点钟,女儿的一天护蛋生活终于结束了。此时的女儿感悟很深:“妈妈,我觉得做妈妈好辛苦哦!妈妈,您怀我时也一定很辛苦吧!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有责任心(至于她对责任心怎样了解,我也不去做太多的解释,我觉得由孩子悟出的那是最好的),我要孝敬您和爸爸。”看着女儿,我觉得她突然懂事了。从那以后,女儿像变了个人似的,做事情变得比以前细心了,做作业认真了,走路也规矩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比我们说教多少感恩效果都好啊!我在心里窃喜。护蛋之后,九岁的女儿还突发奇想写了一首小诗:
如果我们家是一艘船,妈妈就是那飞扬的船帆。
如果我们家是一幅画,爸爸就是那七色的调色盘。
如果我们家是一个音乐小屋,妈妈就是那跳动的音符。
爸爸妈妈, 我难过的时候, 你们安慰我,我在你们的关心下成长。
爸爸妈妈,我犯错的时候 你们批评我, 我在你们的教育下成长。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二、“大拇指”送琦琦
琦琦现在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不管在班级还是家里女儿都特别爱看书,家里亲戚甚至给女儿起了个昵称“小书迷”。其实“小书迷”在幼儿园大班前并不爱看书,且调皮、多动。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当时女儿拿了一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在随意翻着, “琦琦会看书啦,真棒!”客人表扬到„„从那以后女儿便会时常拿起书“在看”,且时不时的用眼睛瞟向我。
“说不定此种方法对女儿有效,我在心里默想。”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每当女儿拿书我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或多或少的给她一些表扬。
再后来,我逢人便夸奖女儿:“琦琦特别爱看书,从来不惹我生气,并伸出我的大拇指以示
表扬。”当着孩子的面,我更是毫不吝啬我的赞美之语。
有客人到家里做客时,我会说:“瞧!琦琦,总是爱看书”,随之为其竖起大拇指。 客人越多,我越这样说。在我经常有意无意的夸奖下,女儿真的越来越爱看书了。是啊,孩子都渴望表扬! 回想这几年女儿的表现,我觉的 “大拇指教育”的确有效。
三、鼓励一年级的琦琦“创作绘本”
琦琦从小很有同情心,好奇心,经常会为了一株枯萎的小草而哭泣,也常常为了不能变成一只飞翔的小鸟而苦恼。针对孩子的同情与好奇,期初我在与她的交流中告知答案,慢慢的我觉得此种方式已满足不了成长中的她,于是我从少儿图书馆借来了大量的绘本让其阅读,诸如: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爸爸》、《大卫, 不可以》《好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爱心树》等。
在大量的绘本阅读后,突然有一天,琦琦仰着头问我:“妈妈,那些绘本真好看,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写本绘本就好了。”
“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啊!”说这话时,女儿已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小学生了。可是,以什么为题材呢? 我冥思苦想„„正在我苦恼时,环城公园的一次游玩解决了我因找不到题材的困扰。
“妈妈,好漂亮的一只蓝鸟,嘴里还衔着一颗红宝石呢?”顺着女儿的指点,我发现一只蓝色的虎皮鹦鹉,嘴里衔着一颗红色的种子。
“琦琦,这只蓝鸟(我沿用女儿对这只鸟的称呼)它嘴里衔的不是宝石而是一粒种子哦!孩子,你觉得这粒种子它在蓝鸟嘴里会怎样呢?”
“妈妈,蓝鸟会吃了它。”
“那这粒种子会害怕吗”
“害怕!”
“不!妈妈,这只蓝鸟不会吃这粒种子的,它会和种子成为好朋友,它会把这里种子种到泥土里,然后长成大树„„”女儿憧憬地说着这粒种子的命运。
“宝贝,咱们把这只蓝鸟和这粒种子的故事画下来好不好”!
“好啊,好啊!”女儿很是雀跃。不一会儿,女儿的画便完工了。
“琦琦,咱们把蓝鸟和种子之间说的话也为它们写下来,好吗?”就这样,琦琦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别给蓝鸟和种子赋予了不同的语言。当女儿将画和文字全部完工后,我俩仔细在一起欣赏了一番。
“琦琦,看看,这是不是你梦寐以求的绘本”?
“真的耶!真的是绘本耶!太棒了,我真的会写绘本喽!”女儿开心的蹦了起来。望着兴奋中的女儿我欣慰的笑了。呵呵,原来写“绘本”也并非难事哈!附绘本:
教育孩子是个春风化雨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细心。爱孩子 且不能溺爱,要有规范,有批评。如何恰到好处?我仍在不断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