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桂林山水
【设计理念】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虽是精读文章,但通俗易懂,尤其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进行知识、方法的积累。同时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因此本课教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采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体味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及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文原为小学五年级教材,现调整为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再加上身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无法想象桂林山水的秀美,因此,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结合直观的视觉,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视频。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策略】
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
CAI 课件、多媒体、影视录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有许多风景名胜,同学们在假期也去过许多地方游览。你去过哪些地方?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交流,教师引导用简短的语言说出这些地方的特点,可以说说家乡的白兆山和府河。)
2.师述: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师板书课题,观看后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桂林的山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述: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人们都说——(引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这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指名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漓江的水视频,说说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生交流,先拿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来说明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然后运用排比、比喻的方法具体描写江水的特点。)
3.再次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4.交流讨论,相机理解重点词语。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赞美之情。
6.教师范读,注意指导"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中" 啊" 的正确读法。
7.小结写法。
五、指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以读为主,质疑问难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我们再一次荡舟漓江,去欣赏一下桂林山水吧!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总结全文,渗透写法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排比、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八、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九、拓展延伸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
1.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同时,将语文课和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2. 桂林山水
【设计理念】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虽是精读文章,但通俗易懂,尤其适合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进行知识、方法的积累。同时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因此本课教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采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想象画面,体味情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及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文原为小学五年级教材,现调整为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再加上身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可能无法想象桂林山水的秀美,因此,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结合直观的视觉,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视频。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策略】
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中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壮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
CAI 课件、多媒体、影视录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有许多风景名胜,同学们在假期也去过许多地方游览。你去过哪些地方?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交流,教师引导用简短的语言说出这些地方的特点,可以说说家乡的白兆山和府河。)
2.师述: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边看边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师板书课题,观看后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桂林的山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述: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人们都说——(引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这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指名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漓江的水视频,说说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生交流,先拿大海、西湖与漓江对比来说明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然后运用排比、比喻的方法具体描写江水的特点。)
3.再次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4.交流讨论,相机理解重点词语。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赞美之情。
6.教师范读,注意指导" 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中" 啊" 的正确读法。
7.小结写法。
五、指导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以读为主,质疑问难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我们再一次荡舟漓江,去欣赏一下桂林山水吧!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总结全文,渗透写法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排比、比喻、联想等手法,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把桂林的秀丽风光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八、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九、拓展延伸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
1.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给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同时,将语文课和作文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使学生知道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