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一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 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 练习背诵课文
2 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3、书写句子
4、听写生字
三、小练笔
写早晨校园的一处景物
四、作业:
1、熟背课文
2、预习第3课
板书设计:
2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躲
露半边 黑云
红霞 透
浅蓝 光亮
教学札记: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对于两幅日出图区别之处看不出,只认为第二幅图是
第一幅图的延伸。同时“分辨”与“分辩”分不清楚。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燕子》。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三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
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
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
4、诵读、品评二、三自然段,体会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
1)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担”,又用“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担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从“慢慢”开始速度要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儿”三个词语气加重一些。
2)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可结合上句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来理解:太阳尽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冲出海面便发出夺目的光芒。读这句话时语速稍快,在“刹那”、“夺目”、“突然”三个词上要加重语气。)
5、诵读、背诵1——3自然段。可以先在同座或小组里练读、练背,再和他人赛一赛。
6、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巩固1——3自然段的背诵、体会;收集的资料自己相互交流。
第二学时
1、听老师报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1)目不转睛;
(2)转眼间—一会儿—一刹那间;
(3)浅蓝—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
2、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3、品评最后一节,体会出:既赞美了奇妙的自然景观,更惊叹于光明的伟大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赞美之情,朗读时语调稍平,语气上体现出赞叹的感情。
4、质疑。
5、练习背诵全文,可按“无云——微云——厚云”的顺序背;也可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6、相互讨论“思考-练习”3。
7、交流收集的资料。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 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 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图,指导观察: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做一课一练。
预习《燕子》。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五
一、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 光彩" 、" 光芒" ,会用" 目不转睛" 、" 果然" 、" 终于" 、" 不仅„„连„„也„„" 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 然而" 、" 后来" 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色彩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投影、幻灯。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县,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
4、把作者描写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
②课文共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读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中的" 常常" 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二、读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这句话中" 知道" 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与" 太阳向上升" 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 有时候" 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二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三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教学小结: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写这篇《海上日出》有什么特色?
第一、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太阳升出海面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
第三,课文用词非常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六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①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
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 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一步一步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 “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发言。(1)走进云堆。(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 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 走进云堆
晴天时 一步一步 有云时
跳出海面 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总评:
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为主体,安排了教学环节。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老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1: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课件2:日出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到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 ú)甘。1904―2005年。四川成都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三、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
四、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自己理解句意的方法。(小组内汇报。)
集体交流:
重点理解:课件出示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
(2)为什么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3)看录像,谈感受。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景象的了解把握。]
(4)读出自己的理解。(个人展示)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3、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太阳在黑云里放谢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3)“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4)“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意思相近词语的辨别,加深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4、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读(配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5、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背诵、积累文字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反思:
由于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重点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自由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 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学生自读有自由的读,有尝试的读,有合作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品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每一名学生都抢着读,学习氛围既轻松又热烈。“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一
目的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科生自信词,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住在海边,大部分同学都看过日出,水来说说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说说。
二、指导看图:
1、投影图片1和图片2 说说图商会了怎样的景象
2、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段
①指名读课文
思考:“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日出?
②指名回答
2、讲读第2—3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一)说说图意
顺序:(天空—太阳—海面)
②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
③讨论解答:
日出前天空有什么变化?
重点理解词语: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
太阳是怎样升起的?说说过程
理解词语:一纵一纵一刹那夺目
演示日出的过程欣赏壮观的景象
④指导朗读句子(日出过程的句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3、讲读4—5自然段
①微机出示图片(二)
指导观察云—太阳
②指名读4—5自然段
理解词语:分辨灿烂重围光亮
概括段意
指导读句子“他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黑边„„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那里?
4、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文
“奇观”指什么?
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作者看到这壮观的景形象,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朗读课文
四、作业:
1 练习背诵课文
2 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练习背诵课文
1、练习背诵第一段
2、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完成思考练习2
3、指导背诵4—5自然段
4、同桌练习背诵全文
5、抽查
二、指导书写练习用“扩大、分辨”造句
1、指导写生字
2、理解“扩大、分辨”并造句
3、书写句子
4、听写生字
三、小练笔
写早晨校园的一处景物
四、作业:
1、熟背课文
2、预习第3课
板书设计:
2 海上日出
冲、跳
上升 躲
露半边 黑云
红霞 透
浅蓝 光亮
教学札记: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对于两幅日出图区别之处看不出,只认为第二幅图是
第一幅图的延伸。同时“分辨”与“分辩”分不清楚。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燕子》。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三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
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
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
4、诵读、品评二、三自然段,体会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
1)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担”,又用“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担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从“慢慢”开始速度要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儿”三个词语气加重一些。
2)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可结合上句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来理解:太阳尽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冲出海面便发出夺目的光芒。读这句话时语速稍快,在“刹那”、“夺目”、“突然”三个词上要加重语气。)
5、诵读、背诵1——3自然段。可以先在同座或小组里练读、练背,再和他人赛一赛。
6、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巩固1——3自然段的背诵、体会;收集的资料自己相互交流。
第二学时
1、听老师报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1)目不转睛;
(2)转眼间—一会儿—一刹那间;
(3)浅蓝—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
2、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3、品评最后一节,体会出:既赞美了奇妙的自然景观,更惊叹于光明的伟大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赞美之情,朗读时语调稍平,语气上体现出赞叹的感情。
4、质疑。
5、练习背诵全文,可按“无云——微云——厚云”的顺序背;也可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6、相互讨论“思考-练习”3。
7、交流收集的资料。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要求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投影、电脑等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小黑板出示生字,检查读音。注意“范”、“辨”、“扩”。
三、讲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再看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 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 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图,指导观察: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做一课一练。
预习《燕子》。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五
一、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辨析" 光彩" 、" 光芒" ,会用" 目不转睛" 、" 果然" 、" 终于" 、" 不仅„„连„„也„„" 等词语造句。
3、理解作者运用哪些词语、句子把日出的过程和景色生动地描述出来。
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能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描写日出或日落时晕色的短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二、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两段写作者在一般情况下观察到日出的景象和在特殊情况下(多云)观察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难点:课文第5自然段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1~3句,抓住" 然而" 、" 后来" 这些词语,理解太阳的动态和云片色彩变化,想象当时天空的美景。然后着重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这时候,不仅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想象这时阳光照亮一切的奇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五、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投影、幻灯。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海上日出》。
二、启发谈话: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县,海上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大家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三、指导自学。
1、要求轻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
4、把作者描写日出时最美的句子画下来。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自学情况(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生字新词:红霞、范围、分辨、奇观,刹那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得流利、正确。)
3、讨论。
①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
②课文共分几段?(全文分为四段)
五、读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文章,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
2、"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中的" 常常" 说明了什么?
3、这一段与全文关系怎样?(结构上有提挚全文的作用--全文总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用卡片检查识字和理解词语的情况。
二、读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太阳还没有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些什么变化?
2、"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这句话中" 知道" 是什么意思?
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课文5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的?
4、文章用了哪些词句分别写出了太阳升出海面时的颜色、形状、光亮、动态的?
5、导读第三自然段。
6、读"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这句话与" 太阳向上升" 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7、齐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4、5自然段。思考:两个" 有时候" 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当云薄时,海边的臼出是怎样的景象?
板书:水天一色一片灿烂
3、当云很厚时,日出又是怎样的奇观?
4、第5自然段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
5、齐读第二段。
6、小结:课文二、三两段描写了不同天气里海上日出美丽雄奇的景象。
四、读第三段
1、练读第三段。
2、这句话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教学小结: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作者写这篇《海上日出》有什么特色?
第一、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第二,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太阳升出海面的过程描写得生动、传神。
第三,课文用词非常确切、传神。)
3、练习有表情地朗读全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练习背诵全文。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六
本课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看日出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了“我”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了“我”在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的句式总括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看到的海上日出。以这两部分为主,培养学生写小标题。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已初步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和文中的词语,查找了巴金的资料,对《海行杂记》有了了解。多数学生去海边看过日出,对这篇课文觉得很亲切,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练习给课文段落加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海上日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75页,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课文)
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说得很好。)能不能把你说的这部分内容从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读第3自然段)
2、通过他的读,你了解到了什么?(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晴天时海上日出的情景。)
文中还有哪个自然段也写了晴天日出时的情景,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读第2自然段)
3、你读书很认真,这两个自然段是写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请你们把这两个自然段一起默读一遍,把描写太阳升起来时的动作,颜色变化的词找出来,做个标注,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能按课文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面我们来汇报学习的情况。
(1)我们在汇报时,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学生汇报:
①我喜欢写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
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我想说说作者为什么目不转睛地望着,作者天天看日出,知道这时候太阳马上要出来了。 ③“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很好,觉得太阳特别可爱。
师:你能读出太阳的可爱吗?(学生读句子。评议。)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用“果然”一词,不用行不行?(大家讨论、争议,各抒己见。) 师归纳:“果然”一词用得很合适,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说知道太阳要从那里出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师:同学们很用心地读了课文,才有这些见解。我们继续往下看,太阳是怎样一点一点升起来的。
④“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板书:负着重荷一步一步跳出海面
师:你来读读这几句话吧!(课件:图片)
师: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同桌互相说说哪些词语要读得抑扬顿挫,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⑤“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 “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写出了太阳的强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正是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我们刚才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自己默读第4、5自然段。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发言。(1)走进云堆。(2)冲出重围。
(板书:走进云堆冲出重围)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2)体会“这不正是伟大的奇观吗?”
4、读全文,听音乐。
5、这样一篇语言精美的文章我们学完了,巴金的作品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板书: 海上日出
负着重荷 走进云堆
晴天时 一步一步 有云时
跳出海面 冲出重围
伟大的奇观
总评:
本课的设计层次清楚。以学生为主体,安排了教学环节。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点是体会作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的日出景色。文章语句优美,是学生朗读、体会、积累的好资料。学习课文时,老师安排学生自学(体会、朗读语句),主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这一学习活动的安排,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品词品句的能力。语文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在细细的品味中才能体会出语言的妙处。这样进行教学与课标的精神是相符合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自学、交流,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本课在教学时,虽然注重培养学生感悟语言,但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语文课更有趣些。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之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日出的全过程。
难点:理解全过程的词句,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教具准备:
课件1: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课件2:日出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导语: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自然景观,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到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巴金,著名作家,原名李芾(f ú)甘。1904―2005年。四川成都人。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除了擅长小说、戏剧的创作,在散文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海上日出》。
(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三、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指名朗读课文。
讨论: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3、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共同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奇观”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读读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句子的比较,使学生对反问句有了感性的认识。]
四、品读课文,美读展示。
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观”?
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自己理解句意的方法。(小组内汇报。)
集体交流:
重点理解:课件出示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为什么觉得“太阳好像负着重荷?”
(2)为什么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请你联系生活中见到的日出情景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引导学生体会太阳上升时,给人的一步一步的感觉。
(3)看录像,谈感受。
[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便于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景象的了解把握。]
(4)读出自己的理解。(个人展示)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1)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你愿意跟谁比一比读这一句话。(赛读)
3、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2)“太阳在黑云里放谢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3)“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4)“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意思相近词语的辨别,加深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
4、指导朗读
了解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想像一下作者看到太阳跃出海面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我们该怎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学生练读(配乐)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指名展示,他人评价。
[评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表能力,听读能力。]
5、齐读最后一段。
五、指导背诵、积累文字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
(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先部分,后整体,一段一段背诵。)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教学反思:
由于这是一篇散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重点通过“品读”来代替文章的讲解。自由读、赛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 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学生自读有自由的读,有尝试的读,有合作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烦琐的分析,而是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品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每一名学生都抢着读,学习氛围既轻松又热烈。“以读代讲”打破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陈旧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