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
科目:语文 年纪:一年级 课题:乌鸦喝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渐渐”、“到处”、“一个一个”等词 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读准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遇到困难多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从中可以学到什么道理。
教学教具:
矿泉水瓶、水、若干石子、字卡、乌鸦图片、
媒体设计:
四张图片和动画配音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 谜语导入,诱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好吗?
2、谜语:“天生嗓子哑,叫声呱呱呱。浑身黑压压,人人不爱它。”
3、师:是什么,这么多小朋友都猜出来了,大家一起说。
4、生:乌鸦。(预设)
5、师:真聪明,都猜对了,(出示乌鸦实物图)就是“乌鸦”。(板书: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翻开书,看看图,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们首先来读准字音。(口渴、喝水、办法、看见、渐渐、升高、乌鸦、瓶子、)
A 、自己读读。
B 、请小老师领读。
(2)男女生比赛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齐读。
2、认准了生字,就能把句子读通顺。自己再读读课文。
3、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请小老师来评一评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好的表扬,有错误的请纠正。
4、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联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解新课
一、学习生字和词语
1、我们读好书,还要写好字。
2、我们刚认识的朋友,们还记得吗?(出示:生字。组词)
3、示范读字和词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跟读。
5、指导写斜钩。引导学生与前一单元的卧钩相比发现它们的异同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接着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反复练,再在空白纸上练。
6、指导写“找”,先分析笔顺,老师范写,然后同桌互相在对方手背上写,判断笔顺正确与否,再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7、教学“看”
A 、(出示“看”字的生字卡片,用红笔描红偏旁。)“看”是手字旁,请小朋友看看,手字旁和我们平时写的“手”有什么区别?(第三笔变成撇)是呀!用手搭在眼睛上就是看。跟我读:手字旁。
B 、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8、区分“乌”和“鸟”
师:猜猜这个“乌”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
生:鸟。(指名讲)
师:说的真好,大家看呢——出示“鸟”的生字卡片。长得像不像,真的就差一点点,怎么记?
生:有亮亮眼睛的是什么“鸟”。(指名说)
师:黑黑的乌鸦配上黑黑的眼睛就黑不溜秋,眼睛跟它身上的羽毛一样的黑,可能就看不来了,所以乌鸦的“乌”有没有点啊?
9、教学“喝”和“渴”
师: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你能准确地辨认它们吗?(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二、讲解课文
1、听课件范读。把生字放回课文里读一读,标出自然段。
师:这些生字朋友回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认识他们吗?(认识)好,我们再读课文,老师要求读完后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开始读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课件:乌鸦找水的图片) 大家读一读,看谁读得好。(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
说说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此时乌鸦心情怎样?想象乌鸦会说些?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乌鸦演一演,着重指导学生表现出找不着水而焦急的心情。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带着你们的想象去读这句话,一定能读好。(生练读后做动作齐读)
(2)乌鸦继续飞呀,飞,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乌鸦看到水的图片)你能感觉到乌鸦现在的心情吗?(出示: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请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
(3)可是,乌鸦喝不着,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此句。此时 ,乌鸦的心情怎样?(出示: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4)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可边读边演)。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继续读读课文的二自然段,把乌鸦是怎么想到办法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课件; 乌鸦想办法的图片)
(2)出示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请小朋友想想,乌鸦看见小石子是一下就想出办法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指导读好“终于”边读边想象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你知道这时,小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吗?带着兴奋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来了,在文中勾画出来。
(2)把你勾的句读一读: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课件:乌鸦叼石子的图片)
(3)乌鸦到底是怎么放的,我们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装大半瓶水,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乌鸦为喝水将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小乌鸦不怕困难的品质,同时体会“渐渐”这个词。
(4)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慢慢)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渐渐)指导读好这个词。
(5)用“渐渐”说话(结合看图,说说瓶子里、外石头的变化、春天来了,天气......同着互相说)
(6)、乌鸦那么想喝水,他为什么不一下子放很多呢?拿剪刀当乌鸦试,咦,怎么还是喝不着?师:石子少了怎么行,瓶子旁边不是有许多小石子吗?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再读一读(强调“许多”)。
(7)乌鸦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教师导语: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当我们碰到了困难
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要不畏惧困难,善于动脑筋去解决。(课件; 乌鸦喝到水的图片)
5、朗读课文,启发学生。
(1)、连起来读一读二、三段,(姿势)想一想,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乌鸦是很聪明。但是,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小组讨
论—回答)
(2)、 老师也想到了两种:推到瓶子和打破瓶子,大家看看好不好?为什么?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一种办法最好呢?明天与同学交流。
(3)
(4)、讨论、交流:从乌鸦喝水这件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5 )、集体反馈。教师引导:是呀,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6)、怀着对乌鸦的赞叹之情,感情朗读课文。
6、指导背诵。
(1)想不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讲给家里人听。可以看着黑板上行的板书, 我们按照这个顺序,把课文内容回忆一下(引读并板书)。
(2)记住课文内容了吗?——同桌抽背——齐背:愿意背的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一看书;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到水
要动脑筋解决困难
作业指导:
改编故事: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情况下,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喝水
科目:语文 年纪:一年级 课题:乌鸦喝水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渐渐”、“到处”、“一个一个”等词 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读准字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遇到困难多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难点: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从中可以学到什么道理。
教学教具:
矿泉水瓶、水、若干石子、字卡、乌鸦图片、
媒体设计:
四张图片和动画配音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 谜语导入,诱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好吗?
2、谜语:“天生嗓子哑,叫声呱呱呱。浑身黑压压,人人不爱它。”
3、师:是什么,这么多小朋友都猜出来了,大家一起说。
4、生:乌鸦。(预设)
5、师:真聪明,都猜对了,(出示乌鸦实物图)就是“乌鸦”。(板书: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翻开书,看看图,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们首先来读准字音。(口渴、喝水、办法、看见、渐渐、升高、乌鸦、瓶子、)
A 、自己读读。
B 、请小老师领读。
(2)男女生比赛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齐读。
2、认准了生字,就能把句子读通顺。自己再读读课文。
3、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请小老师来评一评小朋友读得怎么样?好的表扬,有错误的请纠正。
4、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联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讲解新课
一、学习生字和词语
1、我们读好书,还要写好字。
2、我们刚认识的朋友,们还记得吗?(出示:生字。组词)
3、示范读字和词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跟读。
5、指导写斜钩。引导学生与前一单元的卧钩相比发现它们的异同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接着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反复练,再在空白纸上练。
6、指导写“找”,先分析笔顺,老师范写,然后同桌互相在对方手背上写,判断笔顺正确与否,再在书上描一个写两个。
7、教学“看”
A 、(出示“看”字的生字卡片,用红笔描红偏旁。)“看”是手字旁,请小朋友看看,手字旁和我们平时写的“手”有什么区别?(第三笔变成撇)是呀!用手搭在眼睛上就是看。跟我读:手字旁。
B 、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8、区分“乌”和“鸟”
师:猜猜这个“乌”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
生:鸟。(指名讲)
师:说的真好,大家看呢——出示“鸟”的生字卡片。长得像不像,真的就差一点点,怎么记?
生:有亮亮眼睛的是什么“鸟”。(指名说)
师:黑黑的乌鸦配上黑黑的眼睛就黑不溜秋,眼睛跟它身上的羽毛一样的黑,可能就看不来了,所以乌鸦的“乌”有没有点啊?
9、教学“喝”和“渴”
师: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很像,你能准确地辨认它们吗?(三点水是渴,口字旁是喝,想喝水就是渴,有口才能喝。)
二、讲解课文
1、听课件范读。把生字放回课文里读一读,标出自然段。
师:这些生字朋友回到课文当中去,你还认识他们吗?(认识)好,我们再读课文,老师要求读完后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开始读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课件:乌鸦找水的图片) 大家读一读,看谁读得好。(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
说说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体会此时乌鸦心情怎样?想象乌鸦会说些?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乌鸦演一演,着重指导学生表现出找不着水而焦急的心情。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就是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带着你们的想象去读这句话,一定能读好。(生练读后做动作齐读)
(2)乌鸦继续飞呀,飞,终于找到了一瓶水。你们看:(课件:乌鸦看到水的图片)你能感觉到乌鸦现在的心情吗?(出示: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请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
(3)可是,乌鸦喝不着,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此句。此时 ,乌鸦的心情怎样?(出示: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把乌鸦失望、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4)把第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可边读边演)。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继续读读课文的二自然段,把乌鸦是怎么想到办法的句子用横线勾画下来。(课件; 乌鸦想办法的图片)
(2)出示句子,理解词语。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请小朋友想想,乌鸦看见小石子是一下就想出办法了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指导读好“终于”边读边想象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你知道这时,小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吗?带着兴奋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乌鸦想出什么办法来了,在文中勾画出来。
(2)把你勾的句读一读: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课件:乌鸦叼石子的图片)
(3)乌鸦到底是怎么放的,我们学着乌鸦的样子试一试。请大家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装大半瓶水,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小乌鸦为喝水将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小乌鸦不怕困难的品质,同时体会“渐渐”这个词。
(4)瓶子里的水是很快升高的吗?(慢慢)书上用哪个词来说?(渐渐)指导读好这个词。
(5)用“渐渐”说话(结合看图,说说瓶子里、外石头的变化、春天来了,天气......同着互相说)
(6)、乌鸦那么想喝水,他为什么不一下子放很多呢?拿剪刀当乌鸦试,咦,怎么还是喝不着?师:石子少了怎么行,瓶子旁边不是有许多小石子吗?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再读一读(强调“许多”)。
(7)乌鸦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教师导语: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终于找到水了。此时乌鸦的心情又怎样?让学生扮演小乌鸦,老师采访各位小乌鸦,谈谈此时的心情。当我们碰到了困难
时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要不畏惧困难,善于动脑筋去解决。(课件; 乌鸦喝到水的图片)
5、朗读课文,启发学生。
(1)、连起来读一读二、三段,(姿势)想一想,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乌鸦是很聪明。但是,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小组讨
论—回答)
(2)、 老师也想到了两种:推到瓶子和打破瓶子,大家看看好不好?为什么?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今天,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做实验,讨论讨论,看看到底哪一种办法最好呢?明天与同学交流。
(3)
(4)、讨论、交流:从乌鸦喝水这件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5 )、集体反馈。教师引导:是呀,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6)、怀着对乌鸦的赞叹之情,感情朗读课文。
6、指导背诵。
(1)想不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讲给家里人听。可以看着黑板上行的板书, 我们按照这个顺序,把课文内容回忆一下(引读并板书)。
(2)记住课文内容了吗?——同桌抽背——齐背:愿意背的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一看书;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口渴了 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
想办法 喝到水
要动脑筋解决困难
作业指导:
改编故事: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的情况下,乌鸦喝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