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议论文该怎么写?
议论文要求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如《坚持就是胜利》一文的论点就是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 成功,坚持是一个重要条件。? 《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苦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 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 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 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瑞典一位化 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李胜)
2、论据 ?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 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切记那些不
2
清楚作者的不要瞎写上作者的名字。? 如在《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举的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既具有典型性,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还以习作《坚持就是胜利》为例,这篇作文中就是运用了两种典型的事例:狄更斯、 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故事,从正文两个方面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这一观点,这个过程就 是论证过程。 演绎论证法? 演绎论证法是从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出发,推知个别事物本质特征的论证方法。如果说归纳论证法是从特殊到一般,那么,演绎论证法是从一般到特殊。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确、一致,同时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如习作《坚持就是胜利》采用的就是演绎论证法,大前提是坚持就是胜利,小前提是狄更斯、爱迪生坚持了,所以胜利了,结论自然得出。 ? 此外,论证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借古论今法,采用数字法,排比论理法,描写论理法等。我们掌握的方法越多,说理就越有深度,有说服力,就越具有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在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细看看,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
3
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 .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 .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 .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
4
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5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选(26篇)
1、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 拥有" 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 拥有" 和" 珍惜" 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2、莫把情云遮慧眼
6
湖北 /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 杀熟" ,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 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 杀熟" ,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 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 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 杀熟" 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 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 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3、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 公则生明" ,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 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 公则生明" 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
7
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 公则生明" 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 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 意" 为先," 意" 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 感情亲疏" 和" 对事物的认知" 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 公则生明" 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4、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 /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 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 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8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 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 贞观之治" 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 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买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月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5、感情不是保险绳
陕西/一考生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除原有的宗族关系之外,又重新发展了诸如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之类的新感情。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喜欢拉关系找后门、找熟人等等,仿佛这样做才能万无一失,如同上了保险一样。
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但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事务和认识事情,是否片面了些,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得不偿失,会蒙蔽我们看待事物真实一面的双眼!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可以给予你帮助,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想加害于你,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 有一句老话:"世上总归是好人多。" 在你处于困难的泥淖不能自拔,当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突围,当你徘徊于迷途之中不能前进时,也许有些与你平时亲如手足的人只会观望,而许多好心的陌生人会交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台后门可罗雀," 人走茶凉" 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 落井下石" 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信赖他人,
10
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 三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 总一分一总" 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 四是善用比喻、借代," 天平" 、" 七弦琴" 、" 数字化生存" 、" 诗意地栖居" 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7、情与理
陕西 /一考生
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 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 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 。他高呼" 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 ,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姐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莆人" ,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 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缮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 情" 与" 理" 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 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 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 情与理" 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8、“切莫走近”
11
陕西 /一考生
古语有去:君子这交淡如水。小时候对这句话大为不解,总觉得是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来才明白,这句话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细细玩味,就会愈发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超然。
人是感情的动物,就是因为这样,人类才成为万物的灵长,也是因为这样,人类常为自己的情感而左右了对事物的判断。所以," 淡如水" 亦是一种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于酒肉欢颜的交往,而只是追求清淡、理智的沟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便也要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响。偏见、袒护也由此而来。面对矛盾,选择,如果只一味地想要维护那份亲密,便会导致我们的片面和错误。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个穷困潦倒,一个则是商人。马克思的小女儿病死了,他无钱为她举行葬礼,即使如此,他却从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要求过任何经济上的帮助。然而这样一份友谊却维持了几十年之久,成为佳话。这段伟大友谊的背后就是两位伟人对公正、平等、真诚的理解,也体现着他们对人生的追求。
" 切莫走近" ,这样的一句话,并非真正的警告人们不要亲近,这只是一种长久而深切的提醒。提醒我们,保持一点距离,并享受这种距离所带来的美。这样的距离并没有真正隔阂了人与人的感情,而是透过一份距离留出了思辨的空间和冷静的余地,留出了平和的面对和公正的认识。
从小时候对父母亲的盲目崇拜,觉得大人的话都是对的,直到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随着所谓" 距离" 而微妙地改变着。而我们正是在这种改变中日渐成熟。
" 切莫走近" ,就要这样一份淡泊如水的清醒与明澈,让心灵沫浴在冷静的和风中,成就属于自己的那份智慧和高尚!
【点评】听唱新翻杨柳枝
黑格尔曾说:"距离产生美。" 这句名言被无数评论家所用,而眼前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从另一角度重新阐释了它的含义。
文章的观点很明确(标题" 切莫走近" 也清楚地概括) ,告诫人们交往时恪守“淡如水”的原则,因为“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对于古语的阐释准确恰当,又辅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之例,高度凝练了其申的深刻哲理。论述并不武断,而是反复说理,从自己的体会认知到理性分析,可见作者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能力,更可见思路的清晰晓畅。文章语言也清新自然,显出文字驾驭的能力。
9、感情与理智
陕西 /一考生
常言道:情之所倾,心之所向。感情和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之间有着很大的牵连。
一、王朝转兴衰
自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之后,封建王朝便在华夏大地上历代繁衍,代代相传,有暴君侯臣,亦有明君净臣。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宠幸申公豹,事事听他的谏言,然而申公豹只贪图荣华富贵,只知阿谀逢迎讨帝王欢心,身为国家佐相而生活奢侈挥霍。一味沉浸于歌舞升平的环境中,文恬武嬉,朝政败落,宫廷一片奢糜,纣王身边并非没有忠臣,比干可谓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了。一心为国,不计较其他奸臣对其排挤,一心想着国家社棱,为百姓鞠躬尽瘁,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纣王根本就听不进他的诤言,只因其不能投君之好,不能得到君主亲近。
二、作品的成败
但凡作家,只要是在文坛略有名望的,都有几部成名作品流通于社会人群中,作为读者最初也许真是在赏读作品,可是当我们在心中无意识之间竖立起崇拜偶像之后,我们便会对其作品
12
有一种由衷的厚爱,然而此时,我们欣赏的往往已不再是其作品本身,只是我们对作者产生的一种膜拜,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完全是名作,其中势必会参差不齐,而当我们被那些作者无意中征服了之后,便会无意识的笼统地接受他们的一切作品,而对其他新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疑这会造成许多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民族的存亡
对于自己民族不可释怀的感情,这可以理解,然而假如因为这样而一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盲目封闭,消极排外,则会引发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南非一味守旧,与外界隔绝,使原本就不丰富的文化更加闭塞,注定了要衰落,中华民族挣脱旧我,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对外互市,与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量吸收国外投资发展中国企业,如今一个盛世中国己赫然屹立在了新世纪前沿。
理智不受感情左右,才会对事物有透彻的认知。
【点评】解析兴衰存亡 透视顶礼膜拜
" 情之所倾,心之所向" ,作者开门见山,道出感情对认知的作用。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紧扣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从容展开。从古代君王的" 情之所倾" 决定兴衰落笔,写到赏读作品的" 膜拜" 情结,再到对中华" 摆脱旧我,开拓创新" 的欣喜、礼赞,作者的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民族之间纵横驰骋。分析透彻,语言简练; 首尾照应,文气贯通,显示了作者较高的布局谋篇驾驭文字的能力。
10、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陕西/一考生
大是有感情的,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个人主义。由于感情,许多人处世不公,甚至于包庇罪犯,往往造成极不好的影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拨开这障眼的" 一叶" 就能够认识到、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
在当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然而频繁的沟通与交流要求我们有犀利的眼光,而不能感情化。在历史上," 女人祸水" 这一说法虽然现在来看实在片面,但是这背后的故事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商朝灭亡是由于" 女人" ,但这表现了什么? 约王由于宠爱姐己,事事皆听信于她,忠臣良将直言劝诛,却被一一杀害,最终走向灭亡! 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诛,商还会亡国吗? 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了。" 兼听则明" 。所以说,感情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它往往歪曲了现实,也许看到的景观更美丽,然而这已是自己被欺骗了·由此可见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摘掉" 有色镜" ,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 剑伤肉体,话伤灵魂。" 有些话让人喜欢,有些话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要让一时的喜怒哀乐使你失去明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次乘车出去旅游,跟几个朋友一块,一路上乐得没完,到了景点的山脚下后,一看满山还是雪,山民告诉我们:"上山路滑,要出事的。" 我犹豫了一下,这时一友说:"晦气,还没上就说这样的话。咱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扩我们立刻同意了,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友首当其冲,摔伤严重,我只是把脚扭伤了。后悔已来不及了,吸收教训:不要感情化,让认识摘掉感情化的" 眼镜" 冕"
人之处事,或多或少会因为感情因素的影响。如今有些政府官员滥用、乱用职权、为亲友,家属行方便,偏信于熟人,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党中央掀起了" 反腐倡廉" 的运动,这是为建设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
再次敬告: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人人公正,事事公正,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 我们祖国才更强大!
【点评】开宗明义,条分缕析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论证充分的议论文。
13
文章开门见山,先摆出自己的观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九 感情之雾遮住了人们的视线,由此而提出挑战," 拨开一叶" ,重见天日,接下来是两个举例论证,并夹叙夹议,不落枯燥之味之嫌。从商针灭亡的历史事实到自己的切身冒险经历,小作者作了深挖掘,说明感情化行事的巨大危害性,使材料围绕中@G而展开,做到了少而精,吵、而细。
文章末尾一声棒喝,是水到渠成,却又如晴天霹霹,强烈的语气震撼人心,同时回应全文,也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社会、民族责任感。
读罢文章,掩卷而思,原来丰富的事例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咱" 要有一双发现、发掘它们的眼睛”。
11、切莫感情用事
陕西 /一考生
魏徵在《课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 ,是劝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便赏罚不公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明白这些道理,但往往我们真的遇到一些事情无法判断时,总会选择距离我们关系密切的,这就是感情用事。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你的亲人犯了罪,在法庭上你是依法办事,一切按法理讲,还是运用你的口才,抓一些漏洞,为亲人尽量摆脱罪名,这实在很难选择:一边是法理,一边是人情,该顾哪边。违背哪一边你都会不安。但大义灭亲,法理可容,人们也会慢慢理解你; 若你违背法理,自己良心不安不说,整个社会都会鄙视你。选择正义,有罪就该罚,这才是你的正确选择,切莫感情用事。
物理史上,人们在理解光的本质时,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坚持微粒学说,光波学说其时已经得到验证,但牛顿在科学界的影响很大,人们宁愿相信牛顿,也不愿相信真理,使光波学说埋没了100多年,直到在实验室里面重新被演示以后,人们d 慢慢相信,接受光波学说。在科学史上,人们宁愿相信著名科学家,而不去相信真理,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感情用事,认为名人不会错,孰不知名人也会有失误乃至错误的时候。孔子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切莫因一个人的名声,而决定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
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在抗日战争期间,对苏共派来的使者,他并不因为自己崇拜马列主义,而相信使者所指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来决定抗战的路线,并且在井冈山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对人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非,切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因为盲目的崇拜而相信他人的一切,遇事应冷静,仔细考虑认真研究来判断正误" 排除一切感情因素,是我们以后工作做事时首先要做的。
切莫感情用事!
【点评】中规中矩 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以魏徵的一句名言" 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 开篇,引出了感情用事这一话题。紧接着以律师为亲人辩护,人们对牛顿的盲目崇拜以及毛泽东排除干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为例,论证了感情用事的危害性,排除感情办事所取得的成绩。结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切莫感情用事,总结了全文,又照应了开头,既摆事买,又讲道理,语言晓畅通达,符合优秀议论文的要求。
考场作文,当然欢迎成功的创新之作,但并不排斥这类一般写法的优秀之作,这两类文章都有可能得满分。
12、呼唤理智
陕西 /一考生
对于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与毫无知觉的机器相比来说,判断是非为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的。但为了追求一种思想的成熟,我们需要理智。
14
眼前迷雾索绕,烟雾氖氧,有时还出现怡人的景观,感情告诉你,前方一定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却告诉你那T 可能是万丈深渊。很清楚地选择,却常有人落人深渊,一边下落,一边呼喊着理智的名字; 选择了感情,往往让人后悔,选择了理智,即使有莫大的艰难,事后也会无怨无悔。
正因为感情呈现在人眼前的,是美仑美英的画面,是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亲密无间的家人,是面如西施的恋人,是形影不离的友人,是关云长的诚信,是项羽的大气,是宝璧之间的默契„„这才会造就无数大大小小的悲剧,
我们常说让理智战胜情感,这是何等的艰难。包拯面对将他抚养长大如亲娘的嫂娘,任凭她苦苦哀求依然铁面无私,挥手压铡。但谁又不怀疑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然作为朝廷命官,是容不得意气用事的。还有孔明挥泪斩马谩,这些都是何等哀伤之事啊。
尽管感情给我们的是何等美妙的感受。而理智带给我们的仍是无尽的痛 扩苦。但我们仍旧需要理智,守候理智。因为无数伟业都是在理智中产生的。爱因斯坦在理智中研究宇宙,牛顿在理智中研究天体,霍金也在理智中继承前人的事业。可以说人类研究出的任何对自己有用的事物时,头脑都处于理智中,而不理智仅凭自己的感情异想天开的人终不会有所成就。那个狂妄的亚里士多德就是个例证。
我们允许人们在感情冲动时暂时的恍憾、停顿。因为任何人都会被感情误导。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较长时间的话,那便会以理智丧失为代价。
我相信,人是富有感情的,同时也是富有理智的。只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感占了上风,人们是有能力使自己处在理智的指导下对是非曲折进行分辨的。理智并不是天边难以遇知的云彩,只要用心呼唤一定会伴随人的旅途。
【点评】旁征博引文采飞扬
此考生的这篇文章能从考题所给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生发出自己对于感情(与事物的亲疏) 和理智(真理性的认识) 的认知,先以家人、音乐、恋人、项羽、关羽、宝繁为例,分析出感情的负面影响。而后,以包拯铡亲一事,带着理智的重要性,以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成伟业者为例,说明理智的举足轻重。先破后立,逻辑清晰,思路严密,是该文超拨于一般文章的一个闪光点。而且,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正反兼用,手法含蓄,较具散文气息,避免论说文易流于枯燥的" 常理" ,是文章又一值得肯定处。
13、勿以亲疏定善恶
陕西 /一考生
有俗话说得好," 事物的本质不是显露在外而是隐藏在内的" 。而韩非子要告诉世人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就常常会有那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我对那富人的想法厌恶至极,原来一番好意,劝其亡羊补牢,反而被他怀疑为窃贼,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是" 好心人" 窃的这种可能,但也不能夸其子聪慧而忘记了窃东西之人很可能就是离他最近的儿子。
所以,我要劝这位富人," 勿以亲疏定善恶调为亲疏只是感情的深浅,这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更不能说明且证明一个人的善恶美丑,定善恶靠事实,而不是感情。
包拯,包青天是妇孺皆知的清官,其为官之清不在于其断案是否详尽周密,明查秋毫,而在于其得到真相后敢杀恶人,六亲不认,敢有大义灭亲之举,这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而这六亲不认、大义灭亲的背后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f 恶之人不是远于被害之人,而往往是被害之人的最亲之人。若是人人皆以亲巧定善恶,那么,这个世上就会让好人遭殃,而恶人猖狂,甚至得了便宜卖乖。
宋代大将岳飞,是万人景仰的好将军,每每提到他,人们心中首先泛起的伯是个忠宇,还有其母为其刺的" 精忠报国" 四个字。岳将军时刻记得为国而六忠,领导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得敌军如丧家之大而逃,金兵闻岳家军习胆失魂,然而,宋代皇帝不识忠善恶丑,听信小人秦
15
侩的恶言,害死岳飞,而金去大快,所以宋代天下终沦人金人之手。可悲可恨的不只是秦侩,而是不识忠奸亲小人而远忠臣的宋代皇帝,因为他定善恶以亲疏。
勿以亲疏定善恶,不要认为朋友永远是朋友,朋友永远是善良的,忠诚的也不要认为和你疏远的人永远都是坏人、恶人,事情永远不可能和我们想的一样,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物的本质永远都不是显露在外的,而是隐藏在内的。
勿以亲疏定善恶,它还包括不要认为是亲人,就可以姑息养奸,亲人的手一样可以将亲人引上断头台,更要让亲人分清善恶,惩恶扬善,不时之时更要大义灭亲。
勿以亲疏定善恶。
【点评】严谨规范 全面深刻
本文堪称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先对材料分析得出中心论点 勿以亲疏定善恶,然后选取典型事例包拯的大义灭亲、岳飞的精忠报国和宋代皇帝的亲小人远忠臣,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中的论点,从而指明亲疏关系可以成就一代良臣,亦可毁掉大好河山。随后作者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钉事情永远不可能和我们想的一样" ," 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 等令人信服的道理。综观全文,从分析得出中心论点,到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然后用理性分析,这样有理有据,在结构和论证手法上都显得异常严谨规范。
14、兼听则明
陕西 /一考生
许多古代帝王在他们创业之初,往往广开言路、广纳良贤,以致万人拥戴,最终因之直捣黄龙,建立霸业。创业中扶持他们的不仅有他们的亲信,更多的则是当初慕名投奔的四方奇士。然而,在霸业建成之后,又有多少非亲信的战将良才可留用于朝,抑或幸存世间,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帝王去推倒他,建立他们的霸业„„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的历史当中,人们分明地悟出了那些贤圣早已高呼的处世之理:兼听则明。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现实地存在着,并且它们的存在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惟有实践才能检验出真理。
于是,人们由于各自经历多少或种类不同——实践的具体差别的存在,每个人掌握的真理的种类与多少也各不相同,于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在面对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时,人需要依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真理抑或可以称为成功的经验去具体推断,然后获得个人对此事物的认知,于是,人与人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便具备了产生分歧的可能,然而孰对孰错,只有待实践慢慢的或迅速的给出" 检验报告" 。
若问有第三人为的决策,他应如何抉择,那么且只能是他均衡再三,再以自己的认识做出尽量客观的推断,并选择,因为物质是永远的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若是此人顾念其中有一策为亲信或是自己情有独钟的某人所出,而心存偏见于另一策,那么无疑此人终将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运气再好也不能当本领用,究其一生,终将挫败绝对必然。
古代帝王有儿人最终成就了名副其实的千秋霸业? 恐怕难数,怎么数呢? 所以,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种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兼听可以使国家更富强,社会更进步。
【点评】评古论今 说理透彻
文章由评说古代帝王,总结历史教训入手,提出问题,展开论述作者对历史进行了深沉的反思,省悟到因情感经验偏听偏信,则亡淬智地广开言路,广纳贤良,则兴,于是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兼砂则明" 。之后,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追根溯源,剖析人们的认知心理评析人们的认知行为。最终,高视点的提出:"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
16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利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 的拟识。在层层深入的透彻说理中,我们不仅看到作者可贵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更能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
15、任人唯亲,任人唯贤
陕西 /一考生
感情是人类的本性,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的认识正误与深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韩非子》中的一一个寓言故事就是用感情来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典型。富人家的墙被雨淋坏了,他儿子和邻居家的一位老人都劝他修墙防盗,结果,丢了东西以后,他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而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很简单,儿子与他有血缘关系,由于对儿子的深爱,使他认为儿子料事如神,怀疑邻居老人是贼。由此可见,他判断事物不是依据事物的本身,而是根据感情的亲疏。重感情而没有理性思考是导致他对事物认识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 富人" 呢? 有! 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 任人唯亲" 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古时有一位贤臣,深得君主信任,君主要他推荐一位能辅助自己处理国事的人,他出人意料地推荐了跟自己有仇但很有才能的人。曼子也是中国古代的名臣,他竟然将跟随他多年,情同手足且从没有做过错事的高缀辞退了,原因是高对他的过失一言不发,他们都是人,都有普通人的感情,可是,他们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没有被感情所左右,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如果当今社会的领导们在任用干部、选拔人才时,能像古代的这位贤臣和曼子一样,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少---些感情的色彩,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也许会更加纯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就会更有保障。
感情对我们认识事物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依据事物的本身,在理性的指导下去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就一定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点评】古今对比 依事析理
用了对比,美丑自见; 善用对比,褒贬显现; 巧用对比,辞近意远,对比,不失为写作的好方法。本文结构线条简单、明了,不受常规思维约束,只抓住" 对比" 来作文章。以寓言中" 富人" 依照感情认识、判断事物和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类比,加以批驳; 由古时姜子任人不唯亲而唯贤与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来正反对比,呼唤人事任用上的公平、公正! 古今对比、类比、正反对比,对比手法运用角度多变,灵活多样,是本文一大特色。同时紧扣所给材料和列举材料分析事理,阐述道理透彻,也是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16、情感、理性、认知
福建 /一考生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
—— 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 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 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 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17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 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韦昌辉滥杀无辜酿成震惊中外的" 天京事变"? „¨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 亲情" 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申的理性。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毅然拒绝调用湘潭老家的亲友赴京任职的请求,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提拔任用党内外有识之士,为共和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任人唯贤的典范!
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绝佳手段!
俗语说得好:帮理不帮亲! 先人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今人又将以理性的天平衡量情感与认知,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点评】精练的语言 精当的事例
本文以一组关键性的词语做文题,既醒目又揭示本文论述的中心,这是篇阐明三者关系的议论文。
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充满辩证分析的,语言同样是毫不逊色老到的。如文章首段整段语言都是建立在一种对事物高屋建叙的认识之下,使我们由衷为作者精练语言所折服。
文中列举两方面精当的典型事例。首先列举历史上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惨痛教训,突出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 亲情" 葬送农民革命。接着精当列举毛泽东任人唯贤事例,具有不可批驳的作用。文章结尾两段又以精练语言点题、析题,突出了全文中心片段。
17、能思考的苇草
四川 /一考生
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一一" 人是能思考的苇草。" 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揽恤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18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 无情末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桃,繁华而不浮躁。
【点评】无情未必真豪杰 豪杰亦应勤思考
该文立论明确、鲜明,即以" 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为喻,借康德之语道出行人类要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就必须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 这一主题。
论证过程严密、思辨,充满辩证法。既呼吁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认为" 世界失去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自,多么令人窒息" ,同时又 "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 ,希望人们" 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 让生命美丽而不轻桃,繁华而不浮躁" 。
18、让理性主持宣判
浙江 /一考生
世俗是一一张望不透的网,水晶般的双脾难免被滚滚红尘蒙蔽,让悲剧上演。
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 微笑的神情背后也许隐藏着奸诡的用,b; 最亲密的人也许会将你送人海底,含恨永远.
伟大的叙利亚先知赐给万物的灵感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理性的思维-
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果雄董卓含恨离世? 是他那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 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 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躇蛇,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 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知。
从哲学角度上,有善恶逻辑与是非逻辑之分。很明显,三国中一直串演着善恶逻辑的悲剧。其实在历史上,文化的积淀一直追溯着道德的魁力。只有站在道德的足印上,你才会明透是非逻辑的韵味与事实的感动。依记" 堕泪碑" 的谈,晋将羊枯与吴将陆抗在兵刃相见的战场边,留下了一幕幕送汤送药、彼此相敞露真诚的感动,终念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在法西斯纵横的时光中。是给了美国黑人运动员夺魁的信心? 是他那最强大的德国运动员的一个真诚眼神,一次无私的鼓励,论感情亲密上,他们都是人生的陌路,在彼此各自的百列面前矮了--大截。但岁月的孤独将证明,所有一切都是真,都是事实-他门都有理性的头脑接受了彼此的那份祝福。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 即使是心腹,也应防他那末露的尖刀。不要再上西楚霸王的头颅捧在敌人吕马童的手中,不要再让李闯王的生命结束在心腹将的刀下,《韩非子》中富人的家财很可能就在他儿子的手中,希腊神话大英赫拉克勒斯的生命澳没在他娇妻的毒药下。
也许亲密的感情真的是一种美丽,但在对事物认知的角度上我们要舍得放丽远行,是理性让铁的烙印留在仁人志士身上,是理性让世道不拥有那份公平。
事实之光胜过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理性去宣判事实的得主,让理性去主持场是非善恶的宣判。不要再让伪君子的滑稽重演,不要再让" 祸起萧墙" 的岁再现。因为人终究是现实中的动物,而非梦中的风等,一切都应尊重事实。
【点评】势如破竹 贵在积累
19
" 让理性宣判" ,本文如一篇宣言,气势宏大,言辞激烈" 更可贵的是作者用敏锐的眼光穿越古今,横贯东西,从哲学、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辨析亲情与理性的较量,最后将焦点锁定在" 道德" 两字上,可谓一语千金,极具洞穿力。
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内,能写出如此内容丰厚、主题深刻、势如破竹的文章,其材料之广泛,语言之老辣,构思之严谨全赖于平日的阅读与积累,读的积累和写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卷。
19、亲戚与明理
湖北 /一考生
何谓" 亲亲凹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 明理凹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人手的。所谓" 孝梯,仁之本也" 、" 格物致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说的是宋国一富人,墙被大雨淋坏。儿子与邻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窃。果然,富人晚上丢东西了,于是他觉得是邻居偷的,而又很以为儿子聪明。我想:倘若是两个毫不相识人提醒他,结果又会不一样吧。由此可知:感情的亲疏对人的判断,影响不可谓不大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构成人的重要元素。李密《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不仅当时打动了皇帝那颗威严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动了无数后世读者。何以至此? 不正是因为一个情字吗?" 文为心声" ,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传后世啊,文学如此,艺术亦如此。艺术大师倘若没有激情没有足以让观众共鸣的激情,而大师则沦为工匠、艺术亦只剩技巧了。所以,人无时无刻不为感情而" 呼吸" 。这正为受感情所困扰埋下了伏笔。
当感情与真理并行不悸的时候,感情则成为激励人去奋斗的" 催化剂"; 可当感情与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却又如何呢? 林觉民在《与妻书》里说:即是爱汝之心,使吾敢勇于就死也。在这里情感升华了,困扰消失了。" 爱汝之心" 与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合而化为一股浩然之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可以说: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在面临情感与真理的冲突时最惊心动魄的答卷啊!
然而古儒的经典里,却不是这样看的。即使是孔子也会在《春秋》里违心曲笔。至于孔子以下,自不待言。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伦理也成了束缚人的工具了。鲁迅怒斥封建礼教" 吃人" ,真可谓入木三分。在那样的伦理下,哪还有真理可言?
柏拉图" 背叛" 先师,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布鲁塔斯在刺人凯撒最后一剑时说:"不是我爱凯撒少,而是我爱罗马多。" 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冲突时,他们是多可敬的言传身教!
【点评】论证翔实 语言典雅
一读这题目,你就会感到这是一篇不同寻常的作文。读罢全文你会加深这一印象的。开篇两个设问句始先破题,接着通过多方面卸翔实论证,明确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叫突时,应当选择真理。行文多方面选取论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将访文中的事例有选择地作为论据,足见该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行文诏言儒雅,显得大气不俗.
20、调准感情集距 拥有清晰世界
广东 /一考生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艺术家去参观一个人体艺术展,哪知道到了展馆却见馆前竖着一块月球表面的地质图。他怀疑自己迸错了展馆,一问方知那块地质图原来是人体放大一千倍的作品,名日:《人体的真谛》
也许,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如此,距离太近或太远都难以把事物认识全面。再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对真相的认知则更难了" 君不见多少贪官污吏任人唯亲? 君不见多少笔客学霸结帮成派,互相吹捧? 感情犹如---层雾,遮住了事物的真相; 感情犹如一层烟,模糊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只有把眼睛擦亮,把感情的" 焦距" 调准,才不至于把人体看成地图。
20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 焦距" ,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六祖慧能当初上山学道,五祖弘忍只称其为" 南蛮" ,而当" 菩提本无树,明镜也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的绝世偶子展现在弘忍眼前时,弘忍立即调准自己感情的焦距,把衣钵传给了关系较疏远的慧能,而不是自己一向欣赏的人室大弟子神秀。于是,"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世人的眼睛在六祖禅宗的拂拭下分外清醒。
康乾盛世,作为两朝" 重臣" 的张廷玉,当其弟弟张廷露在科举选拔申作弊而被问斩之时,他立即调整了感情的焦距,眼中看到的是国家的利益而非个人的感情,挥泪亲身监斩嫡亲胞弟。于是,雍正王朝整顿吏治的榜样高高矗立。
还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诸葛亮挥泪斩马谩,包青天怒铡包勉,不都是这样吗? 世间事物的真相,都在感情的准确焦距上得以完美展现。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左右着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我们必须以公正、纯洁、无私的心,准确把握感情,调准感情焦距。
请抹清自己的眼睛,把握自己的感情吧! 只有如此,我们在对世界的摸索中才能拥有一个被准确认识的世界!
【点评】角度集中 论证充分
本文堪称一篇典范的驳论文,文章首先以一位艺术家参观人体艺展为例,肯定了感情亲疏对事物认知的影响。作者接着便开始着重述行只有调准感情的焦距,才能拥有清晰世界" 这一论点,以弘将衣钵传给关系疏远的慧能,张廷玉挥泪斩胞弟,诸葛亮挥泪斩马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另外,该文结构严谨,开头和结尾都写得不落俗套,读完这篇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关注社会、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以及良好的识积累。
21、人类,别再感情用事
陕西 /一考生
人常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无疑说的是亲情的伟大,亲情的忠诚不可质疑。因此人们常常会认为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一些挚友他们是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的。但是,有些事情的纬果却出人意料。
" 文化大革命" 时期,红卫兵整天抓" 反动" 分子,他们正是年少气盛,为自己的梦想和大家的理想主义社会而奋斗。这并非坏事,但往往做事情感情用事,做出错误的事情来。许多战争时代做出贡献的人物和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大多被时代逆流所吞噬。这也并不能全怪红卫兵,因为他们毕竟年轻,认识不深,对许多被他们打倒的人缺少认识,可是他们应该对自己的父母亲人认识很深吧。有谁想到,将父母名字写在要打倒、清理分子的名单中的人,恰恰是他们的子女。父母是那么悲哀啊,怎么也不会想到,甚至做梦也不会想到竟然是自己的骨肉断送了自己。亲情在这时是那么贬值啊!
为什么人们常会甩感情来判断事情的对与错呢?
也许,是受到中国自古就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响吧; 也许,有许多人还末认识到感情忠诚与准确背后也会有背叛吧; 也许,有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或熏陶而养成的。
感情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在生长的外界环境影响下,会形成一种天生的判断能力,这种能力常是正确的。但这毕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他们也常感情用事,但是其结果常是错误的,甚至错的一塌糊涂,一败涂地。正如前文中父亲、母亲对子女的信任,却换来子女对父母仇视与背叛。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用感情去判断事物和用理智去判断事物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亲情间,遇到一些事情时,首先要理智点,先考虑一下,以免出错。
21
我相信,我们的世界是美好的,但也会有污泥,只要我们能正确运用智慧去考虑,去判断,要相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什么事情、人、物只要时间一长,就会原形毕露的。
因此,让我们运用理智去判断感情用事的事物吧。我们会获得正确的结果的。人类啊,别再感情用事了!
【点评】论证充分 说理透彻
本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先批驳后论证的方法。作者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印中国传统观念中的"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的错误观念,然后矿文化大革命冲的事例来反对这种观点,这个事例无疑是最恰当的。在那个席卷一切的年代,狂热的红卫兵1$中,亲情又算什么呢? 以前铲亲人能出乎意料地成为你的批判者。这个事例的提出已使开头的观点难以为继。之后,小作者又分析造成这种错误观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别再感情用事! 整个文章结构严谨,先砧后立,论据充分,说理透彻,紧扣话题,只是后面的论述有些混乱,但在考场作文中能有如此强的逻辑思维力,已经相当不错了。
22、做一回理性自己
陕西/一考生
记得不久以前,一位同学问过我一道性格测试题; 如果选择吃得好和穿得好,你会选择哪个? 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穿得好" 我的同学说我是一个不能理性对待问题的人,吃得好只是给自己吃,而穿得好是给别人看呀,我一想可不是吗? 恍然大悟。这只是一道小题,并不能说明什么,可它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们在认知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中存在着不理性,也就是感情用事的情况。如果我们过于重感情而轻视了问题的实际情况,那么无疑好心也会办错事的。
如果我们面对问题是理性的,而不因心情感情影响,那么你一定会成功的。有这样一首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中唐诗人张继所作。当时的张继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学子,他受到家里的支持和朋友帮助学有所成迸京赶考,想以此成功实现心申的理想和报答家人朋友。可天公就是不做美,张继的第三次科考又一次落榜。在回家的途中,张继路过苏州,夜宿江边。看着窗外火红的枫叶,听着远处的钟声,张继伤感得失眠了。他想到自己苫读多年的艰辛,想到自己朋友、家人的期望,可自己又一次的失败了。于情于理他真想放弃,可如果就这样放弃又怎么对得起家人、朋友呢? 经过漫长的思考他最终理性地选择了放弃科考,去发展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于是他提起笔写下了这千古绝唱。一千九百多年过去了,当时的状元呢? 当时的状元街谈巷议,穿红戴绿,可如今人们却把他忘了。人们记住的是这不朽的诗篇。正是张继理性地对待了自己的现状,而没有受到感情的拖累,才造就了张继最后的成功。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 非典" 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 非典" 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人生一曲歌,而那个唱歌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想让这首歌动听,我们理性的行为就是这首歌的每一个音符,无论如何唱好你的歌,让我们做一回理性的自己吧。
【点评】结构严谨收转自如
本文作者从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加以分析摆出观点 自己在认知问题和处理问题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不理性的情况,所以不能感情用事。这就为由此及彼地展开论述做好了铺垫。果真作者下文就从《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理性选择前途,进而论及今人无法理性面对生活、面对自我。整个论理过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再进一步,推出主题 "人生一曲歌,那个唱歌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社我们做一回理性的自己!" 由我及古人,由古人论及今天的人们,再回到写自我,文章结构严谨,值得借鉴。本文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材料高超的驾驭能力。把感情与认知的关系巧妙融入材料,二者关系不言自明,收束、转合干脆利落,不留痕迹。
22
23、勿以亲疏定是非
湖南 /一考生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一亲一疏,导致"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恢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 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 亲" ,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 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默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 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九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 人心隔肚皮" ,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 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 。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一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 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摺摺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点评】旁征博引 论证有力
前贤明训," 文章合为时而著" ," 千古之大事,经国之伟业也" 。或示哲理,给人以启迪; 或明辨是非,给人以教益。以这个标准来衡,《勿以亲疏定是非》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考场作文。文章旁征博引,刻阐述了剔除私情影响、尊重事实、维护真理的重要性。论据翔实,比鲜明,论证颇为有力。叙述自己的观点时,古今史料,作者颇有信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史功底。
24、情感的权力
湖南 /一考生
在我所听闻过的悲剧中,情感犯下的错是占大多数的,因为情感的权力有时太大,大得等不及真相的告白。就将一切画上了句号。
翻开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君王的昏庸,王朝的颓败,忠臣蒙" 莫须有之罪" ,奸候飞黄腾达的段子一折接一折,这大概就是情感惹下的不小的祸吧,侯臣们大抵也是科举之人,一试一试考上来的,也大抵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如簧的巧舌,三言两句套套近乎,便成了亲信,成了近宠,他们的话,岂止是" 一言千金" ,更是" 一言系千命" 呀,君主们的情感被这些居心回测之心操纵,君主们的情感也随即获得了无人企及的权力可悲的权力,惨痛的教训。
莎翁的悲剧有一出,叫《麦克白》,性质也是一样的,即使妻子身出名门,即使自己相信妻子是忠心不二,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情感是脆弱的,信任在怀疑和虚荣面前是瑟缩发抖直不起腰的。于是亲信的部下有了可乘之机,让麦克白亲手杀妻抱憾而终。情感的权力施展起来往
23
往就是这么残忍而不可理喻,它封闭一切正义的外力作用范围,总是一意孤行,让月户" 者昌," 是" 者亡。
谬误总爱偷穿真理华贵高雅的衣裳,卖弄纯洁卖弄博学,所以情感会禁不起诱惑,近谬而疏真理,情感会操纵当权者的法杖,颠倒黑白所以说," 感情用事" 很多情况下是有害无益的,在情感与正义面前,我们需要让情感" 回避" ,让情感站远,让真理敢于靠前。
当然,历史上,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大义灭亲的事例,不会单凭着感情的亲疏胡乱判案模糊执法的。古语云: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亦然,这是明君之所为。才不愧" 光明正大,明镜高悬" 八个锋锋大字。而在现今社会,小到班级学校,教师们不因为个人与某些学生的亲疏而错判正误; 大到一个国家不因与某些国家的邦交厚薄而任意进行军事政治支援纵容非正义战争的肆意扩大,伤及无辜; 这些,都是正确处理情感与真理的极佳明证,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真理永远是真理,我们不能掩盖或歪曲它,所谓" 真金不怕火炼" 么!
当情感的亲疏开始干涉正义时,当情感的亲疏开始混淆是非时,当惊觉情感的权力超出界限时,我们应该学会反省,保持冷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 退一步,真相会昭然而现" ,站远一点看事情,会更加公正一些。
【点评】优美的语句 丰富的内涵
精美的题目、丰富的内涵、优美的语句和无可辩驳的力量,让这篇佳作从考场上脱颖而出。文章以史为鉴,先概述了中国历代君王用情感操纵权力而造成的惨痛教训,继而用悲剧《麦克自》进行佐证,让读者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中认识到了情感给权力带来巨大影响; 接着又从反面展开,逐层深入,揭示了不能用情感遮蔽真理的主题。结尾用排比句展开,含正义真挚之情,见排山倒海之力。
25、猫头鹰的孩子
陕西/一考生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一只老鹰非常饿了,它飞到森林中去找吃的,这只老鹰碰到了一只猫头鹰,那只猫头鹰说:"你要找吃的呀,那儿有许多东西吃,飞过这条小溪就到了。不过要记住,不要吃我的孩子。" 老鹰说道:"好的,谢谢你,不过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孩子呀,是最漂亮的那个小鸟。" 于是老鹰告别了猫头鹰。小溪那边果然有许多小鸟,老鹰生怕吃到猫头鹰的孩子,于是它找到它认为最丑陋的小鸟,痛快地吃了一顿。结果当猫头鹰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吃了,伤心地哭了。
为什么猫头鹰认为它的孩子最漂亮,而老鹰却认为最丑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是猫头鹰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当你问一个小孩世界上谁最漂亮时,他会说是自己的妈妈; 当你问一位母亲她认为谁最聪明时她会说是自己亲爱的儿子。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是最棒的呢? 可事实并非如此啊。也许那小孩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 也许那母亲的儿子也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了,是感情在这里起作用。
正如故事申的猫头鹰,我们天天与自己最亲密的人打交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把对他们的看法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感情越深,对他的看法就越好。父亲总不会怀疑自己的儿子会偷他的东西,是吗?
然而,这种建立在感情上的认知是非常容易引起错误的。美国某富豪儿子多次偷他父亲的钱,他父亲也知道他的钱多次被偷,可他总怀疑不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最终他的儿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对待事物和认知事物都要从实际出发。故事中的猫头鹰和富豪就是非常典型的教训。
24
当然,认知事物时带有感情的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认如时要努力去冲破感情的枷锁,从更公正公平的角度出发,站在天平的两端来衡量所认知的事物的好坏。那样,我们就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点评】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这篇文章由一则寓言故事入手,引出观点,直奔主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行文自如轻松。
文章紧扣感情因素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行文,不枝不蔓,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由寓言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内容丰富。
文章" 寓言故事" 叙述相对重了一点,收束段辩证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26、怎一个“情”字了得
吉林 /一考生
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认为儿子聪明而怀疑邻人,完全是感情先人为主的缘故。然而,寓言毕竟是寓言,它虽然蕴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诚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 感情" 代替不了" 认知" 的" 理" ,相反," 理" 大于" 情" ," 情" 趋从于" 理" ,怎--个 ",博" 字了得呢?
怎一个" 情" 字了得? 据《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 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 他不是你的仇敌吗扩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惟荐的是县令,并没问谁是我的仇敌呀! 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很好。因此才推荐他。" 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想了想,说:"让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适不过了," 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您问谁能当法官,我就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事实上,祁午正如父亲所料,他办案精细果断,政绩裴然。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贺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盯见认知之" 理" 是" 情" 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 ",请" 的束缚。
怎一个" 情" 字了得? 战国时齐国的邹忌,"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欧丽。,其貌美,就是用今天的" 酷毙了" 、" 帅呆了" 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妻、姜、客人都一致认为他" 美于徐公" ,他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当他见到徐公·" 孰视之" ," 又窥镜而自视" 后,就不得不自以为不如" 甚至" 远甚" 了,无疑,邹忌是希望自己比徐公关的,他也一--定有着那种感情上的自爱,但难能可" 的是,他竟能突破感情的樊篱,冷静清醒地分析自己的" 美" ,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认知判断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每个人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他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判断者。" 这一点邹忌做到了,他在" 纯然淡漠" 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不仅赢得后" 的赞誉也是" 认知" 高于" 感,请" 的有力佐证。
怎一个" 情" 字了得? 臂代历史学家陈寿的父亲因犯错误,受到诸离浇的严惩而郁闷致死,然而陈寿并本因为孔明是仇人,就御" 情" 忘" 理" ,歪曲历史,他 "按事情的本来面目" ,写诸葛亮" 东联北拒、高瞻远瞩,励精图治、赏罚分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而突出了人物的雄才伟略、高风亮节。陈寿也是人,以其历史学家的心灵,当然有着丰富的感情," 杀父之仇" 他能忘吗? 当然不会! 可他竟能抛开个人的爱恶,如此" 歌颂仇人" ,大讲实事求是,也绝非" 认知" 出现了毛病。这,只能说明“感情”左右不了“认知”,其影响是有其局限性的。
哦,怎一个" 情" 字了得!
【点评】题目隽永 结构严谨 论证有力
本文值得学习借鉴处有三:
25
一、别致角永的标题。改一" 愁" 字为" 情" 字,巧妙化用名句,赋标题以新意。此题还是全文的议论中必,行文的线素。
二、清晰严谨的结构。文章思路十分清晰:一句杆怎一个' 情' 字了得" 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 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 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龙成。
三、雄辩有力的论证。俗话说" 事实胜于雄辩" ,小作者深谱其道。主体三部分三个事实材料,材料都见于书、典,是实有其事、史有所载、令人信服的。
27、莫让浮云遮望眼
福建 /一考生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f 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 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谩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谩" 华而不实" 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 "真名世" ,也不免"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 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d 有了" 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 回避" 和" 协商" 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点评】诗句哲理 感悟人生
本文是篇辩证析理的议论文,其基本特点有二。
首先是富于哲理诗句反复出现。作者在首段开头引用苏拭著名诗句,以此表现本文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的审视," 通过大量事例对照分析后,作者化用古诗句" 不畏浮云遮已只缘身在最高层" ,指明解决问题办法:身在高处,眼观四方。文章前六段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三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尾段开头引用苏拭同一诗篇中的前两句,突出强调从各个方面的性观察,将帮助我们避免进入感情的误区,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复性。文章尾句以" 莫让浮云遮望眼" 作结,哲理诗句首尾呼应。
26
其二是本文能够大量援引或转述所供材料作为自己的叙事部分,且能叙议结合,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作者所用材料既有历史事例,有当今科学试验及国内政治生活中一些不正常现象(共用七个事,并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论证,从而得出:在认知事物的本质上,感情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
1
高中议论文该怎么写?
议论文要求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要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如《坚持就是胜利》一文的论点就是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 成功,坚持是一个重要条件。? 《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苦痛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 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 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 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曾记得瑞典一位化 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李胜)
2、论据 ?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 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切记那些不
2
清楚作者的不要瞎写上作者的名字。? 如在《坚持就是胜利》一文中举的狄更斯、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既具有典型性,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论证过程? 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还以习作《坚持就是胜利》为例,这篇作文中就是运用了两种典型的事例:狄更斯、 爱迪生和瑞典化学家的故事,从正文两个方面证明了坚持就是胜利的这一观点,这个过程就 是论证过程。 演绎论证法? 演绎论证法是从已知的一般原理,规律出发,推知个别事物本质特征的论证方法。如果说归纳论证法是从特殊到一般,那么,演绎论证法是从一般到特殊。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确、一致,同时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如习作《坚持就是胜利》采用的就是演绎论证法,大前提是坚持就是胜利,小前提是狄更斯、爱迪生坚持了,所以胜利了,结论自然得出。 ? 此外,论证的方法还有很多,像借古论今法,采用数字法,排比论理法,描写论理法等。我们掌握的方法越多,说理就越有深度,有说服力,就越具有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在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下面的仔细看看,以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
3
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 .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 .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 .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
4
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5
高考满分优秀议论文选(26篇)
1、话题作文珍“惜拥有和懂得舍弃”:拥有的方式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用简洁的故事切入话题,引出文章的观点。)
如果说" 拥有" 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用对举的语言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 拥有" 和" 珍惜" 的关系和表现。)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体会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使用古诗,便于说理。)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用名人名言证明观点,有说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连续用事例证明,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对所列举的事例进行分析,证明自己的论点。)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感悟赏评】文章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观点,然后用对举的方式用事理、事例证明,结构完整。作文前,注重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和反思,激发了写作的灵感,在选材上下了一番功夫,材料正反对比,有事例有分析,所以文章显得很有生活性,有说服力。
2、莫把情云遮慧眼
6
湖北 /一考生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无数的感情里度过的。有人说一个人的生命从笑声中开始又在哭声中结束,这一笑一哭,莫不饱含着浓浓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标、希望,使生命真正饱满、充实,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华。
人们重感情,人类也许永远也无法理解在一头饥饿的雄狮面前,它的孩子与猎物没有区别的那种无情兽性。然而深深浅浅的感情织成的云却又常常成为一种遮蔽,让人们原本智慧的眼蹿无法看到青天。
司马迁说,人情莫不念父母、顾妻子。人在很多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码将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关心的人,就像俗话所说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于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邻的寓言而今人也仍旧在走着这条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远。一个年轻的女职员在她本该拥有幸福家庭,拥有灿烂前途之时却因贪污公款被投入监狱,当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时,她的回答只有三个字:“为了爱。”一位母亲,因年幼的儿子身患绝症无药可治,竟抱着儿子一起踏上了黄泉路。一个老实的农民,却也知道讲哥们儿义气,将儿时同学偷盗来的赃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里糊涂地便成了窝藏犯„„人们所犯的错误,小到考试时帮助作弊,大到杀人放火,有的只是一时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却真的成了道家所说的“情劫”。
也有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情似乎又变得可恶了。" 杀熟" ,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冒出头来。一样的顾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面周到的服务,而熟人却被晾到了一边儿; 有次品卖不出去,就联系一个熟单位做职工福利。反正是亲不见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够体谅,熟悉的人碍着面子不好说,只管让他们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态度,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我们景仰包公,不只是因为他不畏强权,更因为他大义灭亲,铡了自己的亲侄儿。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感情占了上风的时候,只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静,就能摆脱情感的纠葛,不论是偏向亲近的人还是故意" 杀熟" ,都不再会成为人们心中对错的评判。
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当我们注视感情时也切记:莫把情云遮慧眼。
【点评】多角度扣击主旨
围绕" 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控制感情纠葛" 这个主题,文章先写了感情之客观存在与重要,接着第三自然段举出了与《智子疑邻》材料主旨一致的大量事例。行文至此,作者的思维没有满足于对话题材料主旨的简单图解,而是深入进去,指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 杀熟" 现象,这是因为利益驱使,使得感情变为被利用的工具" 由于从多个角度扣击主旨,阐释话题,至此收束全文就水到渠成。没有对话题的; 住确把握,没有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关注,没有多角度思考的认识能力,文章就不会写得立意如此深刻,主旨如此鲜明。
3、公则生明
江西一考生
朱熔基总理将"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这句话作为他的人生信条,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个公正无私、威严廉洁的高大形象。
" 公则生明" ,单单四字,意韵深远。公正,不偏私地想问题、办事情,则处理问题明智正确; 反之,带有主观色彩,便不能公正无私地认识和处理问题。而人往往受主观影响,难以对事物做出正确深刻的认识,所以要做到" 公则生明" 并非易事。
人们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才能客观地认识事物。《韩非子》中一则寓言日:宋国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墙淋坏了,他儿子认为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家老人也如此认为,是夜,果然富人被窃。富人于是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老人为窃贼。可见,富人对被窃一事,完全受感情亲疏所左右,自己的儿子、偏私地认为聪明,邻翁却是怀疑对象,这样不客观,
7
很难认识到真相,或许,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判断,要想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理智客观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在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我们要向包拯学习,他公正廉洁,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铡刀上斩昏君,下斩黎民,只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面前闪光,只要有罪恶贪婪,一律逃不过他公正无私的眼睛,于是,才在青史上永远携刻着他的名字。
我们要向岳飞学习,他训练的岳家军,行军迅猛,杀敌勇武,这与他的公正无私是分不开的,儿子岳云,犯军规违纪按军法处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儿子而有所偏颇,于是全军上下,无人不服,元人不赞,因此,岳家军才使金军闻风丧胆,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岳飞的精神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感情上的偏私只能陷人于不分青红皂白,不辨是非之中,我们要坚决拒绝让感情主宰理智。
" 公则生明" 这句话犹在耳边回荡,让我们掘除感情的干扰,理智公正地在世为人吧!
【点评】立意准确 材料丰富
这篇江西考生的满分作文一出炉,就引来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此文水平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尽管基础不错,但发展等级分给得过高。那么,这篇文章能否获得满分呢? 获得满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首先,这篇文章立意十分准确,为文" 意" 为先," 意" 为帅,这是毫无疑问的。考场作文首先考的就是你的审题立意能力,本文这一点做得很好,准确把握了" 感情亲疏" 和" 对事物的认知" 的关系,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应该说是本文成功的基础。其次,本文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该考生议论文的功底扎实,论点明晰,论据充足,论证过呈尤其值得称道,文章由现实入手,引朱总理的话立题,出手不凡,然后简析" 公则生明" 的内涵,主体段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卜,一目了然。文末再联系现实,照应主题,整个论证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再者,此文材料丰富,文章不过800字,利用的材料就有四廿,有正有反,有理论论据有事实论据,有现实材料有历史材料。各种材料搭配使用,论证的效果很好。
4、勿以好恶论断之
陕西 /一考生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 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 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8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 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 贞观之治" 之盛世,
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 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点评】内容充实 语言优美
这是一篇内容十分充买的好文章。文章以简短的问句起笔,接以充满抒情意味而又具有启发性的文段引人思考,继而明确指出“勿以好恶论断之”的论点,然后分两个层次纵论史买。以公子小白、汉高相刘邦、唐太宗李世民之例谈明智之人的明智之举,以楚王听信郑袖,李存勖宠幸伶人、诸葛亮误用马谡为例谈被感情蒙蔽双眼的后果,进而发出“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的疑问,最后以陈景润的话结尾,使得文章前后文脉贯通,内容十分充实,极具说服力。
此外,本文语言很有特点,美感十足,一是语言有个性,凝炼简洁善用短句,没有众多考生常有的大话、套话、俗话,抒真情、发真论月之可亲。二是文中多用比喻句、排比句,形式上显得整齐,表达上增添了生动性、形象性,加强了气势,堪称美文。
5、感情不是保险绳
陕西/一考生
中国是个人情大国,除原有的宗族关系之外,又重新发展了诸如情同手足、亲如兄弟之类的新感情。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喜欢拉关系找后门、找熟人等等,仿佛这样做才能万无一失,如同上了保险一样。
我们不能否定这样做带来的好处,但靠感情的亲疏来处理事务和认识事情,是否片面了些,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会得不偿失,会蒙蔽我们看待事物真实一面的双眼!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东西。自己的儿子与邻居说同样的话,而宋人对此却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断,究其原因,都是感情惹的祸。邻人出于好心却被认作贼,只是缺少了一份血缘关系,宋人做此论断不但会伤了邻里关系,而且会有真贼逍遥法外,而他丢失的东西也不可能失而复得,片面地强调感情亲疏与事情发展的紧密联系,毕竟会使我们走进某些误区,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诚然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值得信赖,可以给予你帮助,但与你疏远或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就一定会陷你于不义,想加害于你,成为被怀疑、被仇视的对象吗? 有一句老话:"世上总归是好人多。" 在你处于困难的泥淖不能自拔,当你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无法突围,当你徘徊于迷途之中不能前进时,也许有些与你平时亲如手足的人只会观望,而许多好心的陌生人会交给你一根救命的稻草。多少人当官时门庭若市,又有多少人下台后门可罗雀," 人走茶凉" 的话并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 落井下石" 者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人。所以不要把感情当做你惟一的筹码,信赖他人,
10
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 三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 总一分一总" 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 四是善用比喻、借代," 天平" 、" 七弦琴" 、" 数字化生存" 、" 诗意地栖居" 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7、情与理
陕西 /一考生
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 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 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 。他高呼" 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 ,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姐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莆人" ,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 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缮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 情" 与" 理" 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 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 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 情与理" 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8、“切莫走近”
11
陕西 /一考生
古语有去:君子这交淡如水。小时候对这句话大为不解,总觉得是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来才明白,这句话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细细玩味,就会愈发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超然。
人是感情的动物,就是因为这样,人类才成为万物的灵长,也是因为这样,人类常为自己的情感而左右了对事物的判断。所以," 淡如水" 亦是一种境界:真正品行高尚的人,是不屑于酒肉欢颜的交往,而只是追求清淡、理智的沟通和淡泊如水的明澈。
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便也要不可避免地因此受到影响。偏见、袒护也由此而来。面对矛盾,选择,如果只一味地想要维护那份亲密,便会导致我们的片面和错误。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一个穷困潦倒,一个则是商人。马克思的小女儿病死了,他无钱为她举行葬礼,即使如此,他却从未向他的朋友恩格斯要求过任何经济上的帮助。然而这样一份友谊却维持了几十年之久,成为佳话。这段伟大友谊的背后就是两位伟人对公正、平等、真诚的理解,也体现着他们对人生的追求。
" 切莫走近" ,这样的一句话,并非真正的警告人们不要亲近,这只是一种长久而深切的提醒。提醒我们,保持一点距离,并享受这种距离所带来的美。这样的距离并没有真正隔阂了人与人的感情,而是透过一份距离留出了思辨的空间和冷静的余地,留出了平和的面对和公正的认识。
从小时候对父母亲的盲目崇拜,觉得大人的话都是对的,直到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其实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随着所谓" 距离" 而微妙地改变着。而我们正是在这种改变中日渐成熟。
" 切莫走近" ,就要这样一份淡泊如水的清醒与明澈,让心灵沫浴在冷静的和风中,成就属于自己的那份智慧和高尚!
【点评】听唱新翻杨柳枝
黑格尔曾说:"距离产生美。" 这句名言被无数评论家所用,而眼前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从另一角度重新阐释了它的含义。
文章的观点很明确(标题" 切莫走近" 也清楚地概括) ,告诫人们交往时恪守“淡如水”的原则,因为“过于浓烈的感情或亲近会像迷雾一样遮住自己的眼睛”。对于古语的阐释准确恰当,又辅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之例,高度凝练了其申的深刻哲理。论述并不武断,而是反复说理,从自己的体会认知到理性分析,可见作者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能力,更可见思路的清晰晓畅。文章语言也清新自然,显出文字驾驭的能力。
9、感情与理智
陕西 /一考生
常言道:情之所倾,心之所向。感情和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之间有着很大的牵连。
一、王朝转兴衰
自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之后,封建王朝便在华夏大地上历代繁衍,代代相传,有暴君侯臣,亦有明君净臣。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宠幸申公豹,事事听他的谏言,然而申公豹只贪图荣华富贵,只知阿谀逢迎讨帝王欢心,身为国家佐相而生活奢侈挥霍。一味沉浸于歌舞升平的环境中,文恬武嬉,朝政败落,宫廷一片奢糜,纣王身边并非没有忠臣,比干可谓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了。一心为国,不计较其他奸臣对其排挤,一心想着国家社棱,为百姓鞠躬尽瘁,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纣王根本就听不进他的诤言,只因其不能投君之好,不能得到君主亲近。
二、作品的成败
但凡作家,只要是在文坛略有名望的,都有几部成名作品流通于社会人群中,作为读者最初也许真是在赏读作品,可是当我们在心中无意识之间竖立起崇拜偶像之后,我们便会对其作品
12
有一种由衷的厚爱,然而此时,我们欣赏的往往已不再是其作品本身,只是我们对作者产生的一种膜拜,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完全是名作,其中势必会参差不齐,而当我们被那些作者无意中征服了之后,便会无意识的笼统地接受他们的一切作品,而对其他新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疑这会造成许多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民族的存亡
对于自己民族不可释怀的感情,这可以理解,然而假如因为这样而一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盲目封闭,消极排外,则会引发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南非一味守旧,与外界隔绝,使原本就不丰富的文化更加闭塞,注定了要衰落,中华民族挣脱旧我,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对外互市,与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量吸收国外投资发展中国企业,如今一个盛世中国己赫然屹立在了新世纪前沿。
理智不受感情左右,才会对事物有透彻的认知。
【点评】解析兴衰存亡 透视顶礼膜拜
" 情之所倾,心之所向" ,作者开门见山,道出感情对认知的作用。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紧扣感情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从容展开。从古代君王的" 情之所倾" 决定兴衰落笔,写到赏读作品的" 膜拜" 情结,再到对中华" 摆脱旧我,开拓创新" 的欣喜、礼赞,作者的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个人与民族之间纵横驰骋。分析透彻,语言简练; 首尾照应,文气贯通,显示了作者较高的布局谋篇驾驭文字的能力。
10、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陕西/一考生
大是有感情的,所以往往在某些事情上表现出个人主义。由于感情,许多人处世不公,甚至于包庇罪犯,往往造成极不好的影响。"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拨开这障眼的" 一叶" 就能够认识到、处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
在当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然而频繁的沟通与交流要求我们有犀利的眼光,而不能感情化。在历史上," 女人祸水" 这一说法虽然现在来看实在片面,但是这背后的故事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商朝灭亡是由于" 女人" ,但这表现了什么? 约王由于宠爱姐己,事事皆听信于她,忠臣良将直言劝诛,却被一一杀害,最终走向灭亡! 假如他能认真地思考群臣的劝诛,商还会亡国吗? 历史也许就会另一个样了。" 兼听则明" 。所以说,感情就像一副有色眼镜,它往往歪曲了现实,也许看到的景观更美丽,然而这已是自己被欺骗了·由此可见耍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摘掉" 有色镜" ,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
" 剑伤肉体,话伤灵魂。" 有些话让人喜欢,有些话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不要让一时的喜怒哀乐使你失去明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次乘车出去旅游,跟几个朋友一块,一路上乐得没完,到了景点的山脚下后,一看满山还是雪,山民告诉我们:"上山路滑,要出事的。" 我犹豫了一下,这时一友说:"晦气,还没上就说这样的话。咱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扩我们立刻同意了,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友首当其冲,摔伤严重,我只是把脚扭伤了。后悔已来不及了,吸收教训:不要感情化,让认识摘掉感情化的" 眼镜" 冕"
人之处事,或多或少会因为感情因素的影响。如今有些政府官员滥用、乱用职权、为亲友,家属行方便,偏信于熟人,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党中央掀起了" 反腐倡廉" 的运动,这是为建设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
再次敬告:不要让眼光带上感情,人人公正,事事公正,我们的社会才有进步, 我们祖国才更强大!
【点评】开宗明义,条分缕析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论证充分的议论文。
13
文章开门见山,先摆出自己的观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九 感情之雾遮住了人们的视线,由此而提出挑战," 拨开一叶" ,重见天日,接下来是两个举例论证,并夹叙夹议,不落枯燥之味之嫌。从商针灭亡的历史事实到自己的切身冒险经历,小作者作了深挖掘,说明感情化行事的巨大危害性,使材料围绕中@G而展开,做到了少而精,吵、而细。
文章末尾一声棒喝,是水到渠成,却又如晴天霹霹,强烈的语气震撼人心,同时回应全文,也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社会、民族责任感。
读罢文章,掩卷而思,原来丰富的事例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咱" 要有一双发现、发掘它们的眼睛”。
11、切莫感情用事
陕西 /一考生
魏徵在《课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 ,是劝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便赏罚不公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明白这些道理,但往往我们真的遇到一些事情无法判断时,总会选择距离我们关系密切的,这就是感情用事。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你的亲人犯了罪,在法庭上你是依法办事,一切按法理讲,还是运用你的口才,抓一些漏洞,为亲人尽量摆脱罪名,这实在很难选择:一边是法理,一边是人情,该顾哪边。违背哪一边你都会不安。但大义灭亲,法理可容,人们也会慢慢理解你; 若你违背法理,自己良心不安不说,整个社会都会鄙视你。选择正义,有罪就该罚,这才是你的正确选择,切莫感情用事。
物理史上,人们在理解光的本质时,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坚持微粒学说,光波学说其时已经得到验证,但牛顿在科学界的影响很大,人们宁愿相信牛顿,也不愿相信真理,使光波学说埋没了100多年,直到在实验室里面重新被演示以后,人们d 慢慢相信,接受光波学说。在科学史上,人们宁愿相信著名科学家,而不去相信真理,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感情用事,认为名人不会错,孰不知名人也会有失误乃至错误的时候。孔子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切莫因一个人的名声,而决定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
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在抗日战争期间,对苏共派来的使者,他并不因为自己崇拜马列主义,而相信使者所指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来决定抗战的路线,并且在井冈山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对人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非,切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因为盲目的崇拜而相信他人的一切,遇事应冷静,仔细考虑认真研究来判断正误" 排除一切感情因素,是我们以后工作做事时首先要做的。
切莫感情用事!
【点评】中规中矩 论证精当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以魏徵的一句名言" 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 开篇,引出了感情用事这一话题。紧接着以律师为亲人辩护,人们对牛顿的盲目崇拜以及毛泽东排除干扰,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为例,论证了感情用事的危害性,排除感情办事所取得的成绩。结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切莫感情用事,总结了全文,又照应了开头,既摆事买,又讲道理,语言晓畅通达,符合优秀议论文的要求。
考场作文,当然欢迎成功的创新之作,但并不排斥这类一般写法的优秀之作,这两类文章都有可能得满分。
12、呼唤理智
陕西 /一考生
对于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与毫无知觉的机器相比来说,判断是非为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的。但为了追求一种思想的成熟,我们需要理智。
14
眼前迷雾索绕,烟雾氖氧,有时还出现怡人的景观,感情告诉你,前方一定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却告诉你那T 可能是万丈深渊。很清楚地选择,却常有人落人深渊,一边下落,一边呼喊着理智的名字; 选择了感情,往往让人后悔,选择了理智,即使有莫大的艰难,事后也会无怨无悔。
正因为感情呈现在人眼前的,是美仑美英的画面,是悦耳动听的音乐,是亲密无间的家人,是面如西施的恋人,是形影不离的友人,是关云长的诚信,是项羽的大气,是宝璧之间的默契„„这才会造就无数大大小小的悲剧,
我们常说让理智战胜情感,这是何等的艰难。包拯面对将他抚养长大如亲娘的嫂娘,任凭她苦苦哀求依然铁面无私,挥手压铡。但谁又不怀疑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然作为朝廷命官,是容不得意气用事的。还有孔明挥泪斩马谩,这些都是何等哀伤之事啊。
尽管感情给我们的是何等美妙的感受。而理智带给我们的仍是无尽的痛 扩苦。但我们仍旧需要理智,守候理智。因为无数伟业都是在理智中产生的。爱因斯坦在理智中研究宇宙,牛顿在理智中研究天体,霍金也在理智中继承前人的事业。可以说人类研究出的任何对自己有用的事物时,头脑都处于理智中,而不理智仅凭自己的感情异想天开的人终不会有所成就。那个狂妄的亚里士多德就是个例证。
我们允许人们在感情冲动时暂时的恍憾、停顿。因为任何人都会被感情误导。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较长时间的话,那便会以理智丧失为代价。
我相信,人是富有感情的,同时也是富有理智的。只不过在有的情况下感占了上风,人们是有能力使自己处在理智的指导下对是非曲折进行分辨的。理智并不是天边难以遇知的云彩,只要用心呼唤一定会伴随人的旅途。
【点评】旁征博引文采飞扬
此考生的这篇文章能从考题所给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生发出自己对于感情(与事物的亲疏) 和理智(真理性的认识) 的认知,先以家人、音乐、恋人、项羽、关羽、宝繁为例,分析出感情的负面影响。而后,以包拯铡亲一事,带着理智的重要性,以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成伟业者为例,说明理智的举足轻重。先破后立,逻辑清晰,思路严密,是该文超拨于一般文章的一个闪光点。而且,在说明道理的方法上,正反兼用,手法含蓄,较具散文气息,避免论说文易流于枯燥的" 常理" ,是文章又一值得肯定处。
13、勿以亲疏定善恶
陕西 /一考生
有俗话说得好," 事物的本质不是显露在外而是隐藏在内的" 。而韩非子要告诉世人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就常常会有那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现,我对那富人的想法厌恶至极,原来一番好意,劝其亡羊补牢,反而被他怀疑为窃贼,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是" 好心人" 窃的这种可能,但也不能夸其子聪慧而忘记了窃东西之人很可能就是离他最近的儿子。
所以,我要劝这位富人," 勿以亲疏定善恶调为亲疏只是感情的深浅,这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更不能说明且证明一个人的善恶美丑,定善恶靠事实,而不是感情。
包拯,包青天是妇孺皆知的清官,其为官之清不在于其断案是否详尽周密,明查秋毫,而在于其得到真相后敢杀恶人,六亲不认,敢有大义灭亲之举,这也是我最欣赏的地方。而这六亲不认、大义灭亲的背后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f 恶之人不是远于被害之人,而往往是被害之人的最亲之人。若是人人皆以亲巧定善恶,那么,这个世上就会让好人遭殃,而恶人猖狂,甚至得了便宜卖乖。
宋代大将岳飞,是万人景仰的好将军,每每提到他,人们心中首先泛起的伯是个忠宇,还有其母为其刺的" 精忠报国" 四个字。岳将军时刻记得为国而六忠,领导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打得敌军如丧家之大而逃,金兵闻岳家军习胆失魂,然而,宋代皇帝不识忠善恶丑,听信小人秦
15
侩的恶言,害死岳飞,而金去大快,所以宋代天下终沦人金人之手。可悲可恨的不只是秦侩,而是不识忠奸亲小人而远忠臣的宋代皇帝,因为他定善恶以亲疏。
勿以亲疏定善恶,不要认为朋友永远是朋友,朋友永远是善良的,忠诚的也不要认为和你疏远的人永远都是坏人、恶人,事情永远不可能和我们想的一样,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物的本质永远都不是显露在外的,而是隐藏在内的。
勿以亲疏定善恶,它还包括不要认为是亲人,就可以姑息养奸,亲人的手一样可以将亲人引上断头台,更要让亲人分清善恶,惩恶扬善,不时之时更要大义灭亲。
勿以亲疏定善恶。
【点评】严谨规范 全面深刻
本文堪称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先对材料分析得出中心论点 勿以亲疏定善恶,然后选取典型事例包拯的大义灭亲、岳飞的精忠报国和宋代皇帝的亲小人远忠臣,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中的论点,从而指明亲疏关系可以成就一代良臣,亦可毁掉大好河山。随后作者对此进行了理性分析,指出钉事情永远不可能和我们想的一样" ," 忠恶善侯永远要用事实说话" 等令人信服的道理。综观全文,从分析得出中心论点,到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然后用理性分析,这样有理有据,在结构和论证手法上都显得异常严谨规范。
14、兼听则明
陕西 /一考生
许多古代帝王在他们创业之初,往往广开言路、广纳良贤,以致万人拥戴,最终因之直捣黄龙,建立霸业。创业中扶持他们的不仅有他们的亲信,更多的则是当初慕名投奔的四方奇士。然而,在霸业建成之后,又有多少非亲信的战将良才可留用于朝,抑或幸存世间,于是便有了后面的帝王去推倒他,建立他们的霸业„„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的历史当中,人们分明地悟出了那些贤圣早已高呼的处世之理:兼听则明。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现实地存在着,并且它们的存在永恒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惟有实践才能检验出真理。
于是,人们由于各自经历多少或种类不同——实践的具体差别的存在,每个人掌握的真理的种类与多少也各不相同,于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在面对未曾经历过的事物时,人需要依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真理抑或可以称为成功的经验去具体推断,然后获得个人对此事物的认知,于是,人与人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便具备了产生分歧的可能,然而孰对孰错,只有待实践慢慢的或迅速的给出" 检验报告" 。
若问有第三人为的决策,他应如何抉择,那么且只能是他均衡再三,再以自己的认识做出尽量客观的推断,并选择,因为物质是永远的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若是此人顾念其中有一策为亲信或是自己情有独钟的某人所出,而心存偏见于另一策,那么无疑此人终将成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运气再好也不能当本领用,究其一生,终将挫败绝对必然。
古代帝王有儿人最终成就了名副其实的千秋霸业? 恐怕难数,怎么数呢? 所以,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种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兼听可以使国家更富强,社会更进步。
【点评】评古论今 说理透彻
文章由评说古代帝王,总结历史教训入手,提出问题,展开论述作者对历史进行了深沉的反思,省悟到因情感经验偏听偏信,则亡淬智地广开言路,广纳贤良,则兴,于是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兼砂则明" 。之后,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追根溯源,剖析人们的认知心理评析人们的认知行为。最终,高视点的提出:"旧的各种制度在更迭之后终而为现代的民主制度取而代之,其
16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旧的各利制度下,政治决策少且难于兼听,而新的现代民主制度利于兼听" 的拟识。在层层深入的透彻说理中,我们不仅看到作者可贵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更能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
15、任人唯亲,任人唯贤
陕西 /一考生
感情是人类的本性,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的认识正误与深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韩非子》中的一一个寓言故事就是用感情来认识和判断事物的典型。富人家的墙被雨淋坏了,他儿子和邻居家的一位老人都劝他修墙防盗,结果,丢了东西以后,他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而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很简单,儿子与他有血缘关系,由于对儿子的深爱,使他认为儿子料事如神,怀疑邻居老人是贼。由此可见,他判断事物不是依据事物的本身,而是根据感情的亲疏。重感情而没有理性思考是导致他对事物认识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
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 富人" 呢? 有! 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 任人唯亲" 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古时有一位贤臣,深得君主信任,君主要他推荐一位能辅助自己处理国事的人,他出人意料地推荐了跟自己有仇但很有才能的人。曼子也是中国古代的名臣,他竟然将跟随他多年,情同手足且从没有做过错事的高缀辞退了,原因是高对他的过失一言不发,他们都是人,都有普通人的感情,可是,他们在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时候,没有被感情所左右,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如果当今社会的领导们在任用干部、选拔人才时,能像古代的这位贤臣和曼子一样,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少---些感情的色彩,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也许会更加纯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就会更有保障。
感情对我们认识事物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能依据事物的本身,在理性的指导下去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就一定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点评】古今对比 依事析理
用了对比,美丑自见; 善用对比,褒贬显现; 巧用对比,辞近意远,对比,不失为写作的好方法。本文结构线条简单、明了,不受常规思维约束,只抓住" 对比" 来作文章。以寓言中" 富人" 依照感情认识、判断事物和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类比,加以批驳; 由古时姜子任人不唯亲而唯贤与今日干部任用上的任人唯亲来正反对比,呼唤人事任用上的公平、公正! 古今对比、类比、正反对比,对比手法运用角度多变,灵活多样,是本文一大特色。同时紧扣所给材料和列举材料分析事理,阐述道理透彻,也是值得学习借鉴之处。
16、情感、理性、认知
福建 /一考生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
—— 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 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 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 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17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 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韦昌辉滥杀无辜酿成震惊中外的" 天京事变"? „¨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 亲情" 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申的理性。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毅然拒绝调用湘潭老家的亲友赴京任职的请求,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提拔任用党内外有识之士,为共和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任人唯贤的典范!
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绝佳手段!
俗语说得好:帮理不帮亲! 先人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今人又将以理性的天平衡量情感与认知,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点评】精练的语言 精当的事例
本文以一组关键性的词语做文题,既醒目又揭示本文论述的中心,这是篇阐明三者关系的议论文。
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充满辩证分析的,语言同样是毫不逊色老到的。如文章首段整段语言都是建立在一种对事物高屋建叙的认识之下,使我们由衷为作者精练语言所折服。
文中列举两方面精当的典型事例。首先列举历史上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惨痛教训,突出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 亲情" 葬送农民革命。接着精当列举毛泽东任人唯贤事例,具有不可批驳的作用。文章结尾两段又以精练语言点题、析题,突出了全文中心片段。
17、能思考的苇草
四川 /一考生
我很喜欢那样一个比喻一一" 人是能思考的苇草。" 也许思考就是那个让人可以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台阶。但也正是这思考的能力赋予了人类以思想,从而把人类置于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亲情与真理。
我清楚地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有两样东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无上敬畏之情: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镑刻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话语也许很精当地为人类摆脱揽恤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也许这样,人类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
我相信人类在判断认知事物的时候一定都会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迹,更何况是那样一种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神圣感情。中国历史长河中清风明月般的人物当然有,但是完全割裂亲情毫无私念的例子又实在不算多。而我也许真的不太主张做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否则世界没有了感情,也没有了色彩。
18
我很喜欢鲁迅,喜欢他那横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个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观冷静的观点绝不是众叛亲离而来的," 无情末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是先生的诗,而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远是鲜活的,泛着血的殷红。
世界失去了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白,多么令人窒息。当然我们也很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去过草原的人一定会惊异于牧草的柔顺和坚韧,人这棵可以思考的苇草也许也应该这样遵循着自然与思想的双重法则在风中生存。
柔情也许是一把双刃剑,正负的功能淬于一身,但也许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质与生命的特质:让生命美丽而不轻桃,繁华而不浮躁。
【点评】无情未必真豪杰 豪杰亦应勤思考
该文立论明确、鲜明,即以" 人是能思考的苇草》为喻,借康德之语道出行人类要做一棵生长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苇草,就必须坚持自然真理与思想的道德法则" 这一主题。
论证过程严密、思辨,充满辩证法。既呼吁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认为" 世界失去亲情的牵绊将会变得多么苍自,多么令人窒息" ,同时又 "难接受一个亲情泛滥的、失真与扭曲的世界" ,希望人们" 找到一个折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极端" ," 让生命美丽而不轻桃,繁华而不浮躁" 。
18、让理性主持宣判
浙江 /一考生
世俗是一一张望不透的网,水晶般的双脾难免被滚滚红尘蒙蔽,让悲剧上演。
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 微笑的神情背后也许隐藏着奸诡的用,b; 最亲密的人也许会将你送人海底,含恨永远.
伟大的叙利亚先知赐给万物的灵感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理性的思维-
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果雄董卓含恨离世? 是他那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 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 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躇蛇,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 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知。
从哲学角度上,有善恶逻辑与是非逻辑之分。很明显,三国中一直串演着善恶逻辑的悲剧。其实在历史上,文化的积淀一直追溯着道德的魁力。只有站在道德的足印上,你才会明透是非逻辑的韵味与事实的感动。依记" 堕泪碑" 的谈,晋将羊枯与吴将陆抗在兵刃相见的战场边,留下了一幕幕送汤送药、彼此相敞露真诚的感动,终念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在法西斯纵横的时光中。是给了美国黑人运动员夺魁的信心? 是他那最强大的德国运动员的一个真诚眼神,一次无私的鼓励,论感情亲密上,他们都是人生的陌路,在彼此各自的百列面前矮了--大截。但岁月的孤独将证明,所有一切都是真,都是事实-他门都有理性的头脑接受了彼此的那份祝福。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 即使是心腹,也应防他那末露的尖刀。不要再上西楚霸王的头颅捧在敌人吕马童的手中,不要再让李闯王的生命结束在心腹将的刀下,《韩非子》中富人的家财很可能就在他儿子的手中,希腊神话大英赫拉克勒斯的生命澳没在他娇妻的毒药下。
也许亲密的感情真的是一种美丽,但在对事物认知的角度上我们要舍得放丽远行,是理性让铁的烙印留在仁人志士身上,是理性让世道不拥有那份公平。
事实之光胜过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理性去宣判事实的得主,让理性去主持场是非善恶的宣判。不要再让伪君子的滑稽重演,不要再让" 祸起萧墙" 的岁再现。因为人终究是现实中的动物,而非梦中的风等,一切都应尊重事实。
【点评】势如破竹 贵在积累
19
" 让理性宣判" ,本文如一篇宣言,气势宏大,言辞激烈" 更可贵的是作者用敏锐的眼光穿越古今,横贯东西,从哲学、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辨析亲情与理性的较量,最后将焦点锁定在" 道德" 两字上,可谓一语千金,极具洞穿力。
在短短的考试时间内,能写出如此内容丰厚、主题深刻、势如破竹的文章,其材料之广泛,语言之老辣,构思之严谨全赖于平日的阅读与积累,读的积累和写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考卷。
19、亲戚与明理
湖北 /一考生
何谓" 亲亲凹即关心你的亲人朋友,何谓" 明理凹即通晓事物的真理。在古儒的经典里,君子的修养正是由此人手的。所谓" 孝梯,仁之本也" 、" 格物致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说的是宋国一富人,墙被大雨淋坏。儿子与邻家老翁都提醒他小心失窃。果然,富人晚上丢东西了,于是他觉得是邻居偷的,而又很以为儿子聪明。我想:倘若是两个毫不相识人提醒他,结果又会不一样吧。由此可知:感情的亲疏对人的判断,影响不可谓不大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感情是构成人的重要元素。李密《陈情表》句句含情字字有泪,不仅当时打动了皇帝那颗威严而冷酷的心,而且也感动了无数后世读者。何以至此? 不正是因为一个情字吗?" 文为心声" ,多少篇千古奇文,因其情真意切而流传后世啊,文学如此,艺术亦如此。艺术大师倘若没有激情没有足以让观众共鸣的激情,而大师则沦为工匠、艺术亦只剩技巧了。所以,人无时无刻不为感情而" 呼吸" 。这正为受感情所困扰埋下了伏笔。
当感情与真理并行不悸的时候,感情则成为激励人去奋斗的" 催化剂"; 可当感情与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却又如何呢? 林觉民在《与妻书》里说:即是爱汝之心,使吾敢勇于就死也。在这里情感升华了,困扰消失了。" 爱汝之心" 与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合而化为一股浩然之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可以说: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在面临情感与真理的冲突时最惊心动魄的答卷啊!
然而古儒的经典里,却不是这样看的。即使是孔子也会在《春秋》里违心曲笔。至于孔子以下,自不待言。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伦理也成了束缚人的工具了。鲁迅怒斥封建礼教" 吃人" ,真可谓入木三分。在那样的伦理下,哪还有真理可言?
柏拉图" 背叛" 先师,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布鲁塔斯在刺人凯撒最后一剑时说:"不是我爱凯撒少,而是我爱罗马多。" 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冲突时,他们是多可敬的言传身教!
【点评】论证翔实 语言典雅
一读这题目,你就会感到这是一篇不同寻常的作文。读罢全文你会加深这一印象的。开篇两个设问句始先破题,接着通过多方面卸翔实论证,明确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叫突时,应当选择真理。行文多方面选取论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将访文中的事例有选择地作为论据,足见该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行文诏言儒雅,显得大气不俗.
20、调准感情集距 拥有清晰世界
广东 /一考生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艺术家去参观一个人体艺术展,哪知道到了展馆却见馆前竖着一块月球表面的地质图。他怀疑自己迸错了展馆,一问方知那块地质图原来是人体放大一千倍的作品,名日:《人体的真谛》
也许,人对万事万物的认识都如此,距离太近或太远都难以把事物认识全面。再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对真相的认知则更难了" 君不见多少贪官污吏任人唯亲? 君不见多少笔客学霸结帮成派,互相吹捧? 感情犹如---层雾,遮住了事物的真相; 感情犹如一层烟,模糊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只有把眼睛擦亮,把感情的" 焦距" 调准,才不至于把人体看成地图。
20
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 焦距" ,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六祖慧能当初上山学道,五祖弘忍只称其为" 南蛮" ,而当" 菩提本无树,明镜也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的绝世偶子展现在弘忍眼前时,弘忍立即调准自己感情的焦距,把衣钵传给了关系较疏远的慧能,而不是自己一向欣赏的人室大弟子神秀。于是,"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 ,世人的眼睛在六祖禅宗的拂拭下分外清醒。
康乾盛世,作为两朝" 重臣" 的张廷玉,当其弟弟张廷露在科举选拔申作弊而被问斩之时,他立即调整了感情的焦距,眼中看到的是国家的利益而非个人的感情,挥泪亲身监斩嫡亲胞弟。于是,雍正王朝整顿吏治的榜样高高矗立。
还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诸葛亮挥泪斩马谩,包青天怒铡包勉,不都是这样吗? 世间事物的真相,都在感情的准确焦距上得以完美展现。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左右着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我们必须以公正、纯洁、无私的心,准确把握感情,调准感情焦距。
请抹清自己的眼睛,把握自己的感情吧! 只有如此,我们在对世界的摸索中才能拥有一个被准确认识的世界!
【点评】角度集中 论证充分
本文堪称一篇典范的驳论文,文章首先以一位艺术家参观人体艺展为例,肯定了感情亲疏对事物认知的影响。作者接着便开始着重述行只有调准感情的焦距,才能拥有清晰世界" 这一论点,以弘将衣钵传给关系疏远的慧能,张廷玉挥泪斩胞弟,诸葛亮挥泪斩马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另外,该文结构严谨,开头和结尾都写得不落俗套,读完这篇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关注社会、善于思考的良好素质以及良好的识积累。
21、人类,别再感情用事
陕西 /一考生
人常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无疑说的是亲情的伟大,亲情的忠诚不可质疑。因此人们常常会认为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一些挚友他们是不会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的。但是,有些事情的纬果却出人意料。
" 文化大革命" 时期,红卫兵整天抓" 反动" 分子,他们正是年少气盛,为自己的梦想和大家的理想主义社会而奋斗。这并非坏事,但往往做事情感情用事,做出错误的事情来。许多战争时代做出贡献的人物和诸多文化界知名人士大多被时代逆流所吞噬。这也并不能全怪红卫兵,因为他们毕竟年轻,认识不深,对许多被他们打倒的人缺少认识,可是他们应该对自己的父母亲人认识很深吧。有谁想到,将父母名字写在要打倒、清理分子的名单中的人,恰恰是他们的子女。父母是那么悲哀啊,怎么也不会想到,甚至做梦也不会想到竟然是自己的骨肉断送了自己。亲情在这时是那么贬值啊!
为什么人们常会甩感情来判断事情的对与错呢?
也许,是受到中国自古就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响吧; 也许,有许多人还末认识到感情忠诚与准确背后也会有背叛吧; 也许,有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刺激或熏陶而养成的。
感情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在生长的外界环境影响下,会形成一种天生的判断能力,这种能力常是正确的。但这毕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他们也常感情用事,但是其结果常是错误的,甚至错的一塌糊涂,一败涂地。正如前文中父亲、母亲对子女的信任,却换来子女对父母仇视与背叛。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用感情去判断事物和用理智去判断事物是完全不同的。就算是亲情间,遇到一些事情时,首先要理智点,先考虑一下,以免出错。
21
我相信,我们的世界是美好的,但也会有污泥,只要我们能正确运用智慧去考虑,去判断,要相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什么事情、人、物只要时间一长,就会原形毕露的。
因此,让我们运用理智去判断感情用事的事物吧。我们会获得正确的结果的。人类啊,别再感情用事了!
【点评】论证充分 说理透彻
本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先批驳后论证的方法。作者首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印中国传统观念中的"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的错误观念,然后矿文化大革命冲的事例来反对这种观点,这个事例无疑是最恰当的。在那个席卷一切的年代,狂热的红卫兵1$中,亲情又算什么呢? 以前铲亲人能出乎意料地成为你的批判者。这个事例的提出已使开头的观点难以为继。之后,小作者又分析造成这种错误观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类,别再感情用事! 整个文章结构严谨,先砧后立,论据充分,说理透彻,紧扣话题,只是后面的论述有些混乱,但在考场作文中能有如此强的逻辑思维力,已经相当不错了。
22、做一回理性自己
陕西/一考生
记得不久以前,一位同学问过我一道性格测试题; 如果选择吃得好和穿得好,你会选择哪个? 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穿得好" 我的同学说我是一个不能理性对待问题的人,吃得好只是给自己吃,而穿得好是给别人看呀,我一想可不是吗? 恍然大悟。这只是一道小题,并不能说明什么,可它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我们在认知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中存在着不理性,也就是感情用事的情况。如果我们过于重感情而轻视了问题的实际情况,那么无疑好心也会办错事的。
如果我们面对问题是理性的,而不因心情感情影响,那么你一定会成功的。有这样一首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诗是中唐诗人张继所作。当时的张继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学子,他受到家里的支持和朋友帮助学有所成迸京赶考,想以此成功实现心申的理想和报答家人朋友。可天公就是不做美,张继的第三次科考又一次落榜。在回家的途中,张继路过苏州,夜宿江边。看着窗外火红的枫叶,听着远处的钟声,张继伤感得失眠了。他想到自己苫读多年的艰辛,想到自己朋友、家人的期望,可自己又一次的失败了。于情于理他真想放弃,可如果就这样放弃又怎么对得起家人、朋友呢? 经过漫长的思考他最终理性地选择了放弃科考,去发展自己的另一片天地。于是他提起笔写下了这千古绝唱。一千九百多年过去了,当时的状元呢? 当时的状元街谈巷议,穿红戴绿,可如今人们却把他忘了。人们记住的是这不朽的诗篇。正是张继理性地对待了自己的现状,而没有受到感情的拖累,才造就了张继最后的成功。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 非典" 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 非典" 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人生一曲歌,而那个唱歌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想让这首歌动听,我们理性的行为就是这首歌的每一个音符,无论如何唱好你的歌,让我们做一回理性的自己吧。
【点评】结构严谨收转自如
本文作者从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加以分析摆出观点 自己在认知问题和处理问题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不理性的情况,所以不能感情用事。这就为由此及彼地展开论述做好了铺垫。果真作者下文就从《枫桥夜泊》诗作者张继理性选择前途,进而论及今人无法理性面对生活、面对自我。整个论理过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最后再进一步,推出主题 "人生一曲歌,那个唱歌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社我们做一回理性的自己!" 由我及古人,由古人论及今天的人们,再回到写自我,文章结构严谨,值得借鉴。本文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材料高超的驾驭能力。把感情与认知的关系巧妙融入材料,二者关系不言自明,收束、转合干脆利落,不留痕迹。
22
23、勿以亲疏定是非
湖南 /一考生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一亲一疏,导致"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恢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 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 亲" ,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 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默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 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九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 人心隔肚皮" ,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 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 。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一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 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摺摺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点评】旁征博引 论证有力
前贤明训," 文章合为时而著" ," 千古之大事,经国之伟业也" 。或示哲理,给人以启迪; 或明辨是非,给人以教益。以这个标准来衡,《勿以亲疏定是非》是一篇相当成功的考场作文。文章旁征博引,刻阐述了剔除私情影响、尊重事实、维护真理的重要性。论据翔实,比鲜明,论证颇为有力。叙述自己的观点时,古今史料,作者颇有信拈来左右逢源之感,显示出了扎实的文史功底。
24、情感的权力
湖南 /一考生
在我所听闻过的悲剧中,情感犯下的错是占大多数的,因为情感的权力有时太大,大得等不及真相的告白。就将一切画上了句号。
翻开历史,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君王的昏庸,王朝的颓败,忠臣蒙" 莫须有之罪" ,奸候飞黄腾达的段子一折接一折,这大概就是情感惹下的不小的祸吧,侯臣们大抵也是科举之人,一试一试考上来的,也大抵有着灵活的头脑和如簧的巧舌,三言两句套套近乎,便成了亲信,成了近宠,他们的话,岂止是" 一言千金" ,更是" 一言系千命" 呀,君主们的情感被这些居心回测之心操纵,君主们的情感也随即获得了无人企及的权力可悲的权力,惨痛的教训。
莎翁的悲剧有一出,叫《麦克白》,性质也是一样的,即使妻子身出名门,即使自己相信妻子是忠心不二,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情感是脆弱的,信任在怀疑和虚荣面前是瑟缩发抖直不起腰的。于是亲信的部下有了可乘之机,让麦克白亲手杀妻抱憾而终。情感的权力施展起来往
23
往就是这么残忍而不可理喻,它封闭一切正义的外力作用范围,总是一意孤行,让月户" 者昌," 是" 者亡。
谬误总爱偷穿真理华贵高雅的衣裳,卖弄纯洁卖弄博学,所以情感会禁不起诱惑,近谬而疏真理,情感会操纵当权者的法杖,颠倒黑白所以说," 感情用事" 很多情况下是有害无益的,在情感与正义面前,我们需要让情感" 回避" ,让情感站远,让真理敢于靠前。
当然,历史上,现代社会中也有很多大义灭亲的事例,不会单凭着感情的亲疏胡乱判案模糊执法的。古语云: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太子亦然,这是明君之所为。才不愧" 光明正大,明镜高悬" 八个锋锋大字。而在现今社会,小到班级学校,教师们不因为个人与某些学生的亲疏而错判正误; 大到一个国家不因与某些国家的邦交厚薄而任意进行军事政治支援纵容非正义战争的肆意扩大,伤及无辜; 这些,都是正确处理情感与真理的极佳明证,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真理永远是真理,我们不能掩盖或歪曲它,所谓" 真金不怕火炼" 么!
当情感的亲疏开始干涉正义时,当情感的亲疏开始混淆是非时,当惊觉情感的权力超出界限时,我们应该学会反省,保持冷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 退一步,真相会昭然而现" ,站远一点看事情,会更加公正一些。
【点评】优美的语句 丰富的内涵
精美的题目、丰富的内涵、优美的语句和无可辩驳的力量,让这篇佳作从考场上脱颖而出。文章以史为鉴,先概述了中国历代君王用情感操纵权力而造成的惨痛教训,继而用悲剧《麦克自》进行佐证,让读者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中认识到了情感给权力带来巨大影响; 接着又从反面展开,逐层深入,揭示了不能用情感遮蔽真理的主题。结尾用排比句展开,含正义真挚之情,见排山倒海之力。
25、猫头鹰的孩子
陕西/一考生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一只老鹰非常饿了,它飞到森林中去找吃的,这只老鹰碰到了一只猫头鹰,那只猫头鹰说:"你要找吃的呀,那儿有许多东西吃,飞过这条小溪就到了。不过要记住,不要吃我的孩子。" 老鹰说道:"好的,谢谢你,不过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孩子呀,是最漂亮的那个小鸟。" 于是老鹰告别了猫头鹰。小溪那边果然有许多小鸟,老鹰生怕吃到猫头鹰的孩子,于是它找到它认为最丑陋的小鸟,痛快地吃了一顿。结果当猫头鹰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吃了,伤心地哭了。
为什么猫头鹰认为它的孩子最漂亮,而老鹰却认为最丑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是猫头鹰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当你问一个小孩世界上谁最漂亮时,他会说是自己的妈妈; 当你问一位母亲她认为谁最聪明时她会说是自己亲爱的儿子。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是最棒的呢? 可事实并非如此啊。也许那小孩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 也许那母亲的儿子也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对了,是感情在这里起作用。
正如故事申的猫头鹰,我们天天与自己最亲密的人打交道,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把对他们的看法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感情越深,对他的看法就越好。父亲总不会怀疑自己的儿子会偷他的东西,是吗?
然而,这种建立在感情上的认知是非常容易引起错误的。美国某富豪儿子多次偷他父亲的钱,他父亲也知道他的钱多次被偷,可他总怀疑不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最终他的儿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对待事物和认知事物都要从实际出发。故事中的猫头鹰和富豪就是非常典型的教训。
24
当然,认知事物时带有感情的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认如时要努力去冲破感情的枷锁,从更公正公平的角度出发,站在天平的两端来衡量所认知的事物的好坏。那样,我们就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点评】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这篇文章由一则寓言故事入手,引出观点,直奔主题,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行文自如轻松。
文章紧扣感情因素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行文,不枝不蔓,切合题意,中心突出; 由寓言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内容丰富。
文章" 寓言故事" 叙述相对重了一点,收束段辩证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26、怎一个“情”字了得
吉林 /一考生
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认为儿子聪明而怀疑邻人,完全是感情先人为主的缘故。然而,寓言毕竟是寓言,它虽然蕴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诚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 感情" 代替不了" 认知" 的" 理" ,相反," 理" 大于" 情" ," 情" 趋从于" 理" ,怎--个 ",博" 字了得呢?
怎一个" 情" 字了得? 据《吕览·去私》篇载:晋平公让大夫祁黄羊推荐南阳县县令,祁黄羊毫不迟疑地说:"叫解狐去当,他一定能够胜任。" 晋平公惊讶地反问道:"你说的是解狐吗? 他不是你的仇敌吗扩祁黄羊笑了笑说:"您让我惟荐的是县令,并没问谁是我的仇敌呀! 当县令,我认为解狐最合适,他能干得很好。因此才推荐他。" 果然,解狐很有才干,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县令,又一次,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一位法官。祁黄羊想了想,说:"让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适不过了," 晋平公听后又很震惊,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推荐他不怕别人说闲话吗?" 祁黄羊认真地回答说:"您问谁能当法官,我就把最能胜任的人推荐给您,您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事实上,祁午正如父亲所料,他办案精细果断,政绩裴然。孔子闻此曾赞叹道:"善哉,祁贺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是啊,祁黄羊两次推荐人,虽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认知、判断却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盯见认知之" 理" 是" 情" 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 ",请" 的束缚。
怎一个" 情" 字了得? 战国时齐国的邹忌,"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欧丽。,其貌美,就是用今天的" 酷毙了" 、" 帅呆了" 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妻、姜、客人都一致认为他" 美于徐公" ,他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当他见到徐公·" 孰视之" ," 又窥镜而自视" 后,就不得不自以为不如" 甚至" 远甚" 了,无疑,邹忌是希望自己比徐公关的,他也一--定有着那种感情上的自爱,但难能可" 的是,他竟能突破感情的樊篱,冷静清醒地分析自己的" 美" ,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认知判断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说:"每个人必须承认,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他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判断者。" 这一点邹忌做到了,他在" 纯然淡漠" 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不仅赢得后" 的赞誉也是" 认知" 高于" 感,请" 的有力佐证。
怎一个" 情" 字了得? 臂代历史学家陈寿的父亲因犯错误,受到诸离浇的严惩而郁闷致死,然而陈寿并本因为孔明是仇人,就御" 情" 忘" 理" ,歪曲历史,他 "按事情的本来面目" ,写诸葛亮" 东联北拒、高瞻远瞩,励精图治、赏罚分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而突出了人物的雄才伟略、高风亮节。陈寿也是人,以其历史学家的心灵,当然有着丰富的感情," 杀父之仇" 他能忘吗? 当然不会! 可他竟能抛开个人的爱恶,如此" 歌颂仇人" ,大讲实事求是,也绝非" 认知" 出现了毛病。这,只能说明“感情”左右不了“认知”,其影响是有其局限性的。
哦,怎一个" 情" 字了得!
【点评】题目隽永 结构严谨 论证有力
本文值得学习借鉴处有三:
25
一、别致角永的标题。改一" 愁" 字为" 情" 字,巧妙化用名句,赋标题以新意。此题还是全文的议论中必,行文的线素。
二、清晰严谨的结构。文章思路十分清晰:一句杆怎一个' 情' 字了得" 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 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 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龙成。
三、雄辩有力的论证。俗话说" 事实胜于雄辩" ,小作者深谱其道。主体三部分三个事实材料,材料都见于书、典,是实有其事、史有所载、令人信服的。
27、莫让浮云遮望眼
福建 /一考生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f 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视。
宋人的墙为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做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 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 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上的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国外科学家曾做过试验,让试验者在一组照片中选出长像最符合审美标准的一张,结果受测者选出的容貌多与自己亲友相近。排除个人审美观念不谈,生活的耳儒目染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视觉的评判尚且如此,事物本质的洞察更何以堪? 自古以来多少人在感情因素上受到了蒙蔽。西晋王室广封王,欲使天下尽归司马氏之手,殊不知诸公之中良萎不齐,终于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原的下场。三国中孔明因对马谩偏爱有加,忘却先主对马谩" 华而不实" 的评价,委以重任,终使《出师表》空有 "真名世" ,也不免"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如今,不也有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从而祸起萧墙的事例吗? 可见,认知事物,为人处世,若戴上感情的有色眼镜,危害大矣!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若要不被感情上好恶的云雾蒙蔽,身在高处,眼观四方不失为好的方法。岳家军威震四海,正是由于岳飞超越亲情,以军规处罚岳云,军风大肃,d 有了" 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美谈。孔明事后挥泪斩马谩,以肃军纪,才没有因感情亲疏而再误军国大事。
一个公正的决断往往是建立在理性观察和思索基础上的。而摆脱感情上的干扰则是做出正确理性评价的先决因素。
也许真正完全超越情感的决定难以做出,然而,三思而后行,从多个角度思考是可以尽量避免感情上的误导。现今我国法规制度中" 回避" 和" 协商" 原则不正是对理性处事的指导和提倡吗?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辑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望眼!"
【点评】诗句哲理 感悟人生
本文是篇辩证析理的议论文,其基本特点有二。
首先是富于哲理诗句反复出现。作者在首段开头引用苏拭著名诗句,以此表现本文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切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的审视," 通过大量事例对照分析后,作者化用古诗句" 不畏浮云遮已只缘身在最高层" ,指明解决问题办法:身在高处,眼观四方。文章前六段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三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尾段开头引用苏拭同一诗篇中的前两句,突出强调从各个方面的性观察,将帮助我们避免进入感情的误区,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复性。文章尾句以" 莫让浮云遮望眼" 作结,哲理诗句首尾呼应。
26
其二是本文能够大量援引或转述所供材料作为自己的叙事部分,且能叙议结合,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作者所用材料既有历史事例,有当今科学试验及国内政治生活中一些不正常现象(共用七个事,并从正反两方面对照论证,从而得出:在认知事物的本质上,感情亲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错觉以及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