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边疆的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自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历了自主发展和全国大力支援发展的不同历程,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其发展战略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产业选择上重工业轻农牧业等,其发展效果不理想,工业自投入之日起基本处于亏损或赤字经营的状态,在三大产业的比重中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西藏作为全国重要的国防和生态战略要地,只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作为西藏重点产业来发展。大力发展西藏特色产业有利于保护西藏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牧民更快增收,有利于带动西藏经济更快发展,有利于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特色产业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西藏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特色产业的概论
(一)特色产业的内涵研究
当前,就特色产业的内涵,国内学者对其理解不一,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百度百科中认为“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国际、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在查阅资料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本文认为,特色,即与众不同,特别出色之处,特色产业即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例如:西藏藏药加工工艺、藏毯编织工艺)生产出特色产品,以特色产品企业为依托,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集群。
在正确理解特色产业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特色资源是指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例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布达拉宫。
(2)特色资源可以通过普通和特殊的工艺流程生产出特色产品,同时一般资源也可以通过特色工艺生产出特色产品,这些产品都可以被认为是特色产品。例如:藏毯及其藏毯生产工艺。
(3)当生产特色产品的企业或企业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则形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反之没有一定的规模则难以称之为产业。例如:西藏特色旅游业。
“一般来说,特色资源是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基础,没有特色资源则难以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当把特色资源进行加工生产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企业逐渐壮大之后才形成特色产业,即特色资源一一特色产品一一特色产业。”
(二)特色产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国外对特色产业的研究综述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没有发现国外对“特色产业(经济) ”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著。
2. 国内对特色产业的研究综述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受到政府和学者越来越大的关注,调整经济结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于是对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研究也成为了当代学者和政府政策部门需要系统地深入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近年来,关于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论著和实践报道逐渐多起来了,但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并不多。作为系统研究特色产业的专门著作,主要有两部。
杨伯亚教授的《特色产业论》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的一项新的探索和重要成果,是比较系统地总结和论述特色产业问题的一部著作。该书主要是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特色产
业的选择论、组织论、成长论等一系列的特色产业理论,奠定了特色产业的一般理论基础。但是该书对实践经验进行了一种提炼和总结,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 由郭京福,毛海军教授著的《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是一本应用特色产业理论评价分析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著作,该书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分析和阐述了特色产业的相关概念、理论和选择评价方法,研究了特色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就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及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和举例。但是本书没有从一个省区的角度来统筹考虑整个特色产业的发展问题,而是局限在某一特色产业。
有关特色产业的学术论文则主要集中在特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特色产业的选择原则与标准、特色产业发展的发展模式等理论方面;实践方面的论文、经验介绍等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发展上,散见于各种报刊之中,而考虑民族因素对特定的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研究不多。 具体来说,关于特色产业的内涵,目前,国内学者对其理解不一,尚无完整统一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三类:
一是侧重于资源特色上,甘晖容认为特色产业是“由于风俗、历史、自然的影响,使得地区内的某些资源被赋予独特的意义,以该资源为基础而建立的产业”。彭建文等学者认为,“特色产业是在区域特色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基础上,对区域内特色资源或特色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技术特色的产业部门或行业”。
二是侧重于要素优势上,路富裕认为,特色产业是指“在一个县、一个市或更大的范围内,以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庞大的生产经营群体其产业具有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 具有较强的特色较长的产业链,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发展前景; 具有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特点”。
三是侧重于综合因素比较优势上,胥留德认为“所谓特色产业,即有特殊、特别、独特之意,即有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强之意。是指在一个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有一定规模,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它带动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沈道权认为“特色产业是指充分利用经济区域各种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地理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面向市场的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体”。
在实践方面的论文主要集中在西部方面,如《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研究》、《培植特色产业促进西部开发》、《如何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运用特色理论发展广西特色产业》、《宁夏重点发展的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来看,目前对特色产业的研究没有系统性,同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处于摸索探讨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可的理论体系。
二、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和平解放以来,伴随着西藏经济发展,关于西藏经济的研究也在逐渐丰富。由于西藏是一个具有很大特殊性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决定了藏学研究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导致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藏族和西藏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关注相比之下要少一些,同时由于西藏经济虽然解放后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变化,但是总的说来仍然较为落后和弱小,实践的历史较短,不易对其规律进行总结。所以关于西藏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文献却相对比较缺乏。进入21世纪,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经济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关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当前对西藏经济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而关于西藏特色产业发展也只是作为一个研究西藏经济和西藏产业结构的补充在进行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通过个人就研究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收集过程中,本人没有发现关于研究西藏特色产业的外文文献。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就西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西方研究者更加关心西藏的历史与政治,或者是还没有做好对西藏经济进行研究的准备。
(二)国内研究综述
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历程,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1. 第一阶段(1980--2000)
在这个阶段,西藏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1980年、1984年和1994年,中央分别召开了第一、二、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发展的政策措施,西藏经济发展较快。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背景下,西藏经济研究也迎来了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西藏的经济发展。对西藏产业的研究仍通过与内地其他地方就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进行比较来研究的。同时也出现了就西藏产业结构研究的系列丛书,并且比较系统。但是在这个阶段还没有明确提出“西藏特色产业”这个术语。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献为:
专著方面:《西藏经济概论》(黄万纶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孙勇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西藏经济简史》(多杰才旦、江村罗布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西藏产业论》(俞允贵、文德明、金巴杨培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西藏产业政策研究》(肖怀远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等。论文方面:《西藏产业发展前瞻后顾》(李玲燕、李曦晖,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发展》(余振、郭正林,载《中国藏学》1998年第1期)、《西藏现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毛阳海,载《中国统计》1996年第12期)等等。
专著方面,《西藏经济概论》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对农业、畜牧业、林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商品流通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指出了研究西藏经济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提出了西藏经济发展战略。该文献是较早的关于西藏经济的研究著作,在西藏经济研究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以讨论报告的形式,系统地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指出西藏的经济形态既不是自然经济,也不是现代经济,而是具有特殊个性的非典型二元结构。从结构来看,西藏有一定数量的工业和企业,但是现代化程度不高,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传统农牧业仍对经济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西藏发展和改革的主题,就是转变双重非典型二元结构。该书首次对西藏经济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判断和研究,直至现在仍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西藏经济简史》则对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至1993年经济发展的历史分阶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是关于西藏经济发展历史的经典文献。尤其可贵的是,该文献把不同历史时期各产业的发展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西藏产业论》和《西藏产业政策研究》,以及同属于《西藏经济研究丛书》的《西藏水利产业化》、《西藏林业经济》、《西藏农业结构与粮食流通》、《西藏农牧区:改革与发展》等,是比较有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的一组文献,. 该丛书首次较为系统地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西藏经济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是关于西藏产业结构研究方面较为系统的著作。
论文方面:《西藏产业发展前瞻后顾》对西藏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如西藏产业发展应当实现梯度成长、农牧业不能作为现阶段的主导产业、“旅游立区”不可行、工业化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等等,其结论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较大的参考作用。《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发展》对1951— 1994年间的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出了西藏的发展主要依靠中央补贴、西藏工业的效益较差等结论,该论文数据较为详细,首次对西藏经济发展与要素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西藏现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指出西
藏产业结构带有鲜明的特殊性,第一、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产业结构呈现“V ”字型。从成因、功能等方面考察,西藏产业结构表现出输血型、消费型、粗放型等特征,指出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向第二产业倾斜,而不是继续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该文献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西藏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了对策,是为数不多的关于西藏产业结构问题的专门研究。
2. 第二阶段(2000—2005)
2001年,中央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践的迅速发展激发了学者们的思想,研究成果呈繁荣趋势。在本阶段文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比前一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入,研究也更为深刻,尤其是从西部开发、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西藏小康社会的角度和背景下对西藏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较为切合新世纪初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同时这一时期一些有前瞻性观念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西藏特色产业的发展。但是在这一阶段西藏特色产业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派,仍然作为西藏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个补充,但是这个补充相对于第一阶段,作用更大了。
专著方面,有《西藏50年. 经济卷》(罗莉、拉灿编著,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牛治富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西部开发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王天津、罗绒战堆等编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编写,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等。论文方面,有《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温军、施祖麟,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西藏经济的过去、现实及展望》(沈开运,载《西藏研究》2001年第3期)、《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温军,载《中国藏学》2003年第1期)、《西藏经贸改革中的民间投资与产业深化》(朱玲,载《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期)、《西藏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朱玲,载《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等。
专著方面,《西藏50年,经济卷》作为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献礼丛书,较为详尽地回顾了50年来西藏产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取得的成绩,在《西藏经济简史》的基础上对西藏产业发展问题进一步挖掘和深化。《西部开发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把西藏的经济发展置于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将西藏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状况与西部省区进行了对比研究,就西部开发背景下西藏的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详细规划了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途径和具体措施,分地区、分产品、分重点对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内容较为详尽,是新世纪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的较为详细和丰富的指导性研究文献。《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全面阐述了西藏小康社会体系及发展路径选择等问题,对西藏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三次产业发展中缺乏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过程,传统农牧业仍是西藏的主导产业。结合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资源条件等因素,遵循产业结构发展演变规律,使西藏产业结构符合全国生产力统一布局的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富有特色的产业布局。以跨越式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对西藏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论文方面,《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和《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对西藏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运用数据和定量分析结果指出国家工业化的治藏策略特点明显,但是工业化发展的效益不高,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并加剧了对中央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而农牧业则体现出较好的效益,指出未来的西藏经济发展在于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应围绕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构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
体系。《西藏经济的过去、现实及展望》对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投资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变动原因,指出发展中应当重点突破,依托其特有的资源、区位优势,在确保优良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快速发展。《西藏经贸改革中的民间投资与产业深化》和《西藏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分别从投资和人力资源的角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要素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在《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特色产业进行了表述,该计划中认为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 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是西藏的特色产业。
3. 第三个时期(2005-至今)
在一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央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新的指导和部署,提出了走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分仍然沿袭之前的继续研究适应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同时更多学者着眼于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然没有跳出“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调整补充”的怪圈,同时对特色产业的研究比较碎片化,没有提出比较系统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
这一阶段主要文献有:专著:《西藏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房灵敏、贡秋扎西、安玉琴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构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财政支持研究》(陈爱东著,光明日报社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西藏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概论》(炜斯白央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论文方面:有《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刘天平,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研究》(徐爱燕,载《科技广场》2009年第10期)、《努力打造文化强区》(美朗宗贞,载《西藏日报》,2012年2月)等等。
专著方面:《西藏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中,作者继续沿用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积极发挥特色产业的作用的思路,书中分析西藏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通过从主导产业、产业政策、市场化程度等几个当面来优化西藏产业结构。《构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财政支持研究》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背景,从公共财政、内生经济增长等基础理论出发,在剖析西藏特色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的新体系,并以美国、韩国、日本及我国西部云南省区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特色产业大发展为借鉴和启示,立足西藏的特殊生态、特殊的产业、特殊的财政制度,对西藏现有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进行了效应分析,由此提出了支持西藏特色优势发展的西藏财政政策体系及支持各个特色子行业发展的具体政策路径。《西藏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概论》从西藏的农牧业着眼,在研究大量有关西藏农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制约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归纳出了西藏发展特色农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讨了西藏发展特色农牧业的可能性。
论文方面:《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认为,西藏大规模发展产业是绝对不可行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才是西藏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西藏特色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是拉萨、林芝、日喀则和山南一市三地区,重点特色产业是农牧业及其加工业、旅游业、藏医药业
和民族手工业,民族文化产业和特色建筑业也是其发展方向。文章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发展西藏特色产业的具体措施。《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研究》和《努力打造文化强区》两篇文章从西藏特色产业某一个方面(藏药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如何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阐述。
三、研究述评及个人思考
(一)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虽然国内关于西藏特色产业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更多的都是将特色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来考虑,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与内地一样的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普通理论层次。这与近些年国家和西藏出台实施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及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和发展纲要极不适应。从当前已有的应用和实践研究成果当中,仅停留在对西藏特色产业确认和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补充,这种研究缺乏原创性观点,前瞻性研究较少。研究内容普遍单调趋同,较少从国际视野进行宏观分析。
(二)个人思考
当前来看,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进入了告诉发展稳步阶段,我们在做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有一种独立的精神和思维。西藏具有特殊的区情,它的发展思路不能与我们内地发展思路是一样的,作为研究西藏特色产业的学者与政府决策者应该跳出传统产业结构的圈子,站在一个高的角度来看待西藏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之间的关系。
本文认为,西藏不能像内地那样来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来带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是通过西藏特色产业来拉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西藏应该通过每一个特色产业来聚集一些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例如:通过旅游业带动西藏民族手工业、餐饮业、交通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民族手工业带动农牧区养殖业、纺织业、机器制造业等产业发展;通过藏药业带动种植业、药材采摘业、医疗卫生等产业发展等等。以这种全新的方式来替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传统产业分类结构及其格局,形成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多个产业通过优劣互补共同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具有西藏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
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边疆的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经济发展。自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经历了自主发展和全国大力支援发展的不同历程,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其发展战略取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在产业选择上重工业轻农牧业等,其发展效果不理想,工业自投入之日起基本处于亏损或赤字经营的状态,在三大产业的比重中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西藏作为全国重要的国防和生态战略要地,只能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作为西藏重点产业来发展。大力发展西藏特色产业有利于保护西藏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牧民更快增收,有利于带动西藏经济更快发展,有利于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特色产业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西藏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特色产业的概论
(一)特色产业的内涵研究
当前,就特色产业的内涵,国内学者对其理解不一,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百度百科中认为“特色产业就是要以“特”制胜的产业。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的具有国际、本国或本地区特色的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在查阅资料之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本文认为,特色,即与众不同,特别出色之处,特色产业即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例如:西藏藏药加工工艺、藏毯编织工艺)生产出特色产品,以特色产品企业为依托,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企业集群。
在正确理解特色产业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特色资源是指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例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布达拉宫。
(2)特色资源可以通过普通和特殊的工艺流程生产出特色产品,同时一般资源也可以通过特色工艺生产出特色产品,这些产品都可以被认为是特色产品。例如:藏毯及其藏毯生产工艺。
(3)当生产特色产品的企业或企业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则形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反之没有一定的规模则难以称之为产业。例如:西藏特色旅游业。
“一般来说,特色资源是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基础,没有特色资源则难以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当把特色资源进行加工生产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企业逐渐壮大之后才形成特色产业,即特色资源一一特色产品一一特色产业。”
(二)特色产业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国外对特色产业的研究综述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没有发现国外对“特色产业(经济) ”进行专门研究的论著。
2. 国内对特色产业的研究综述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受到政府和学者越来越大的关注,调整经济结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于是对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研究也成为了当代学者和政府政策部门需要系统地深入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近年来,关于特色产业(特色经济)的论著和实践报道逐渐多起来了,但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并不多。作为系统研究特色产业的专门著作,主要有两部。
杨伯亚教授的《特色产业论》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的一项新的探索和重要成果,是比较系统地总结和论述特色产业问题的一部著作。该书主要是站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特色产
业的选择论、组织论、成长论等一系列的特色产业理论,奠定了特色产业的一般理论基础。但是该书对实践经验进行了一种提炼和总结,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 由郭京福,毛海军教授著的《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是一本应用特色产业理论评价分析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著作,该书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分析和阐述了特色产业的相关概念、理论和选择评价方法,研究了特色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就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及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和举例。但是本书没有从一个省区的角度来统筹考虑整个特色产业的发展问题,而是局限在某一特色产业。
有关特色产业的学术论文则主要集中在特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特色产业的选择原则与标准、特色产业发展的发展模式等理论方面;实践方面的论文、经验介绍等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发展上,散见于各种报刊之中,而考虑民族因素对特定的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研究不多。 具体来说,关于特色产业的内涵,目前,国内学者对其理解不一,尚无完整统一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三类:
一是侧重于资源特色上,甘晖容认为特色产业是“由于风俗、历史、自然的影响,使得地区内的某些资源被赋予独特的意义,以该资源为基础而建立的产业”。彭建文等学者认为,“特色产业是在区域特色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基础上,对区域内特色资源或特色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技术特色的产业部门或行业”。
二是侧重于要素优势上,路富裕认为,特色产业是指“在一个县、一个市或更大的范围内,以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庞大的生产经营群体其产业具有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 具有较强的特色较长的产业链,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发展前景; 具有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特点”。
三是侧重于综合因素比较优势上,胥留德认为“所谓特色产业,即有特殊、特别、独特之意,即有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强之意。是指在一个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有一定规模,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它带动着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沈道权认为“特色产业是指充分利用经济区域各种区位优势,在全国经济地理分工基础上形成的面向市场的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体”。
在实践方面的论文主要集中在西部方面,如《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研究》、《培植特色产业促进西部开发》、《如何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运用特色理论发展广西特色产业》、《宁夏重点发展的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来看,目前对特色产业的研究没有系统性,同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处于摸索探讨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可的理论体系。
二、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和平解放以来,伴随着西藏经济发展,关于西藏经济的研究也在逐渐丰富。由于西藏是一个具有很大特殊性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决定了藏学研究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导致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藏族和西藏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关注相比之下要少一些,同时由于西藏经济虽然解放后有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变化,但是总的说来仍然较为落后和弱小,实践的历史较短,不易对其规律进行总结。所以关于西藏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文献却相对比较缺乏。进入21世纪,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重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经济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关于西藏经济发展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当前对西藏经济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性。而关于西藏特色产业发展也只是作为一个研究西藏经济和西藏产业结构的补充在进行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通过个人就研究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收集过程中,本人没有发现关于研究西藏特色产业的外文文献。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就西藏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西方研究者更加关心西藏的历史与政治,或者是还没有做好对西藏经济进行研究的准备。
(二)国内研究综述
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历程,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1. 第一阶段(1980--2000)
在这个阶段,西藏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1980年、1984年和1994年,中央分别召开了第一、二、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发展的政策措施,西藏经济发展较快。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背景下,西藏经济研究也迎来了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西藏的经济发展。对西藏产业的研究仍通过与内地其他地方就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进行比较来研究的。同时也出现了就西藏产业结构研究的系列丛书,并且比较系统。但是在这个阶段还没有明确提出“西藏特色产业”这个术语。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献为:
专著方面:《西藏经济概论》(黄万纶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孙勇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西藏经济简史》(多杰才旦、江村罗布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西藏产业论》(俞允贵、文德明、金巴杨培著,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西藏产业政策研究》(肖怀远主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等。论文方面:《西藏产业发展前瞻后顾》(李玲燕、李曦晖,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发展》(余振、郭正林,载《中国藏学》1998年第1期)、《西藏现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毛阳海,载《中国统计》1996年第12期)等等。
专著方面,《西藏经济概论》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对农业、畜牧业、林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商品流通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指出了研究西藏经济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提出了西藏经济发展战略。该文献是较早的关于西藏经济的研究著作,在西藏经济研究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以讨论报告的形式,系统地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指出西藏的经济形态既不是自然经济,也不是现代经济,而是具有特殊个性的非典型二元结构。从结构来看,西藏有一定数量的工业和企业,但是现代化程度不高,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传统农牧业仍对经济生活起着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西藏发展和改革的主题,就是转变双重非典型二元结构。该书首次对西藏经济的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判断和研究,直至现在仍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西藏经济简史》则对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至1993年经济发展的历史分阶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是关于西藏经济发展历史的经典文献。尤其可贵的是,该文献把不同历史时期各产业的发展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西藏产业论》和《西藏产业政策研究》,以及同属于《西藏经济研究丛书》的《西藏水利产业化》、《西藏林业经济》、《西藏农业结构与粮食流通》、《西藏农牧区:改革与发展》等,是比较有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的一组文献,. 该丛书首次较为系统地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西藏经济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是关于西藏产业结构研究方面较为系统的著作。
论文方面:《西藏产业发展前瞻后顾》对西藏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如西藏产业发展应当实现梯度成长、农牧业不能作为现阶段的主导产业、“旅游立区”不可行、工业化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等等,其结论对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有较大的参考作用。《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发展》对1951— 1994年间的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出了西藏的发展主要依靠中央补贴、西藏工业的效益较差等结论,该论文数据较为详细,首次对西藏经济发展与要素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西藏现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指出西
藏产业结构带有鲜明的特殊性,第一、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偏低,产业结构呈现“V ”字型。从成因、功能等方面考察,西藏产业结构表现出输血型、消费型、粗放型等特征,指出西藏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应向第二产业倾斜,而不是继续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该文献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西藏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了对策,是为数不多的关于西藏产业结构问题的专门研究。
2. 第二阶段(2000—2005)
2001年,中央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西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践的迅速发展激发了学者们的思想,研究成果呈繁荣趋势。在本阶段文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比前一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入,研究也更为深刻,尤其是从西部开发、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西藏小康社会的角度和背景下对西藏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策,较为切合新世纪初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同时这一时期一些有前瞻性观念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西藏特色产业的发展。但是在这一阶段西藏特色产业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派,仍然作为西藏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个补充,但是这个补充相对于第一阶段,作用更大了。
专著方面,有《西藏50年. 经济卷》(罗莉、拉灿编著,民族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牛治富主编,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西部开发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王天津、罗绒战堆等编著,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编写,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等。论文方面,有《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温军、施祖麟,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西藏经济的过去、现实及展望》(沈开运,载《西藏研究》2001年第3期)、《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温军,载《中国藏学》2003年第1期)、《西藏经贸改革中的民间投资与产业深化》(朱玲,载《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1期)、《西藏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朱玲,载《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等。
专著方面,《西藏50年,经济卷》作为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献礼丛书,较为详尽地回顾了50年来西藏产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取得的成绩,在《西藏经济简史》的基础上对西藏产业发展问题进一步挖掘和深化。《西部开发与西藏的可持续发展》把西藏的经济发展置于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将西藏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状况与西部省区进行了对比研究,就西部开发背景下西藏的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详细规划了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途径和具体措施,分地区、分产品、分重点对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内容较为详尽,是新世纪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的较为详细和丰富的指导性研究文献。《西藏跨越式发展研究》全面阐述了西藏小康社会体系及发展路径选择等问题,对西藏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三次产业发展中缺乏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过程,传统农牧业仍是西藏的主导产业。结合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指出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需求状况的变化以及资源条件等因素,遵循产业结构发展演变规律,使西藏产业结构符合全国生产力统一布局的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富有特色的产业布局。以跨越式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对西藏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论文方面,《西藏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和《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对西藏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运用数据和定量分析结果指出国家工业化的治藏策略特点明显,但是工业化发展的效益不高,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强,并加剧了对中央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而农牧业则体现出较好的效益,指出未来的西藏经济发展在于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应围绕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构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
体系。《西藏经济的过去、现实及展望》对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的产业结构变动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从投资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的变动原因,指出发展中应当重点突破,依托其特有的资源、区位优势,在确保优良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快速发展。《西藏经贸改革中的民间投资与产业深化》和《西藏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流动》分别从投资和人力资源的角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要素与西藏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在《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特色产业进行了表述,该计划中认为旅游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和绿色食(饮) 品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民族手工业等是西藏的特色产业。
3. 第三个时期(2005-至今)
在一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中央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新的指导和部署,提出了走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在这一背景下,一部分仍然沿袭之前的继续研究适应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结构,同时更多学者着眼于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然没有跳出“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调整补充”的怪圈,同时对特色产业的研究比较碎片化,没有提出比较系统的特色产业发展战略。
这一阶段主要文献有:专著:《西藏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房灵敏、贡秋扎西、安玉琴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构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财政支持研究》(陈爱东著,光明日报社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西藏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概论》(炜斯白央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论文方面:有《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刘天平,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研究》(徐爱燕,载《科技广场》2009年第10期)、《努力打造文化强区》(美朗宗贞,载《西藏日报》,2012年2月)等等。
专著方面:《西藏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中,作者继续沿用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积极发挥特色产业的作用的思路,书中分析西藏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通过从主导产业、产业政策、市场化程度等几个当面来优化西藏产业结构。《构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财政支持研究》以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背景,从公共财政、内生经济增长等基础理论出发,在剖析西藏特色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的新体系,并以美国、韩国、日本及我国西部云南省区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特色产业大发展为借鉴和启示,立足西藏的特殊生态、特殊的产业、特殊的财政制度,对西藏现有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进行了效应分析,由此提出了支持西藏特色优势发展的西藏财政政策体系及支持各个特色子行业发展的具体政策路径。《西藏自治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化概论》从西藏的农牧业着眼,在研究大量有关西藏农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制约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归纳出了西藏发展特色农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讨了西藏发展特色农牧业的可能性。
论文方面:《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认为,西藏大规模发展产业是绝对不可行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才是西藏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西藏特色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是拉萨、林芝、日喀则和山南一市三地区,重点特色产业是农牧业及其加工业、旅游业、藏医药业
和民族手工业,民族文化产业和特色建筑业也是其发展方向。文章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发展西藏特色产业的具体措施。《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研究》和《努力打造文化强区》两篇文章从西藏特色产业某一个方面(藏药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如何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阐述。
三、研究述评及个人思考
(一)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虽然国内关于西藏特色产业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但是更多的都是将特色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来考虑,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与内地一样的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普通理论层次。这与近些年国家和西藏出台实施的一系列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及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和发展纲要极不适应。从当前已有的应用和实践研究成果当中,仅停留在对西藏特色产业确认和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补充,这种研究缺乏原创性观点,前瞻性研究较少。研究内容普遍单调趋同,较少从国际视野进行宏观分析。
(二)个人思考
当前来看,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进入了告诉发展稳步阶段,我们在做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有一种独立的精神和思维。西藏具有特殊的区情,它的发展思路不能与我们内地发展思路是一样的,作为研究西藏特色产业的学者与政府决策者应该跳出传统产业结构的圈子,站在一个高的角度来看待西藏产业结构和特色产业之间的关系。
本文认为,西藏不能像内地那样来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来带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是通过西藏特色产业来拉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在西藏应该通过每一个特色产业来聚集一些相关产业的企业集群,例如:通过旅游业带动西藏民族手工业、餐饮业、交通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民族手工业带动农牧区养殖业、纺织业、机器制造业等产业发展;通过藏药业带动种植业、药材采摘业、医疗卫生等产业发展等等。以这种全新的方式来替代农业、工业、服务业传统产业分类结构及其格局,形成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带动多个产业通过优劣互补共同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具有西藏特点的产业发展道路。